英萃镇香菇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共5篇)

时间:2019-05-13 09:5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萃镇香菇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萃镇香菇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英萃镇香菇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英萃镇香菇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合作社撑起香菇新产业

(中共英萃镇委员会 英萃镇人民政府 英萃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英萃食用菌生产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林业部门及其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于2008年10月由22户香菇种植专业大户发起成立。合作社大大提高了菇农组织化程度,实现了生产标准化和发展规模化,对内服务社员,对外加强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的做法和经验是:

一、基本情况

英萃镇地处旺苍县北部深山区,独具食用菌发展优势,气候条件适宜,植被覆盖率高,有栎类林木5725公顷,蓄材约29万立方米。且发展森林蔬菜历史悠久,产品丰富,主要有段木木耳、段木香菇、竹笋和大脚菇。发展以袋料香菇为主的森林蔬菜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可带动全镇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推动全镇现代农业的发展。2007年全镇发展袋料香菇13万袋,2008年发展袋料香菇30万袋,2009年发展袋料香菇48万袋,2010年发展袋料香菇70万袋。食用菌合作社注册资本20万元,固定资产30万元,现有社员,137人,178户农户从事香菇生产,分布在以新房、长石村为中心的周边村以及檬子乡、正源乡,现有食用菌专家1名、专业技术人员6名,拥有食用菌制种及加工基地1个,农民科技培训中心1个,2009年实现产值576万元,社员人均增收5600元,带动农户发展人均增收3100元。英萃香菇产业已初具规模。

二、发挥合作社作用,带动农民致富

1、明确宗旨,强化服务。合作社以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为目的,以“依靠科技,服务至上,努力实现社员效益最大化”为宗旨,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和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多种途径,将分散的香菇种植户有机地结对连片组织起来,与菇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通过实施统一菌种供应、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加工、统一包装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对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菇农种植香菇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极大的保障和提高。

2、建设自身,壮大实力。广泛吸收食用菌企业和生产者加盟,尤其动员返乡农民加入合作社,使合作社在资金、技术、人才上进一步壮大,让社员在合作社中发挥更大的生力军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合作社活力。多方争取建立了香菇生产基地3个,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农民科技培训中心,集菌种研究、繁育、推广、示范、培训、办公于一体。

3、建章立制,规范发展。建立健全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制定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了社员管理和生产档案。建立了经营服务体系,制订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其次,健全了利益分配制度,合作社在盈余中提取5%作为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等;提取5%为风险基金,用于调节食用菌收购价格和社员种植风险补贴等;提取5%作为公益金,用于成员培训、福利事业。盈利的按交售食用菌数量和股金份额进行再分配,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为形成香菇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制度保证。

4、创新经营模式,开展互助合作。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用专业合作社的科研人才、设备、技术、原料,扩大自身基地发展,先示范种植后再进行带动,并以此为核心实行基地连锁向外延伸,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其次,实行“富帮穷,强带弱”结合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联保小组”模式,成员之间形成五户联保,“一人有事大家帮”已成为合作社的一种合作理念,提高了组织化、信息化程度和组织观念。如有的成员要盖菌棚,大家义务帮建;有的成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采菇,大家义务帮摘;有的成员不能掌握生产技术,大家义务帮教。

5、加强培训,优质服务。要保证香菇产品的质量并保证菇农致富增收,必须使香菇种植户尽快掌握技术。合作社利用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对菌料的选择、粉料生产、灭菌接种、培养管理、出菇采摘、烘烤分级等各个环节进行理论和现场 培训,又到户到棚进行指导,使每个社员都掌握了种植技术,并建立了服务网络随时咨询和指导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制约合作社的经营发展。技术培训、购臵设备(脱水烘干机、建冷冻储藏库等)等方面的资金都存在缺口,另一方面,农户种植生产投入资金也严重不足,在银行借贷难。

2、储藏设备短缺,销售价格难以保证。没有大型的烘干、储藏设备,若集中收购香菇,则存放时间短,不能及时出售时,销售价格难以保证,有时只有低价抛售,致使合作社和菇农的利益受到伤害。

3、管理人才缺乏,发展缓慢。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思想还不够解放,视野还不开阔,急需学习先进经验。需要从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建立一支人才队伍,才能使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4、缺乏政策扶持。合作社运行难艰。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争取政策推动资金扶持。二是购臵设备,确保销售。三是强化管理,促进发展。

另外,英萃香菇个大、味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美容颜、安神益智之功效。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请大家食用和宣传!

谢谢大家!

第二篇:xx镇香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做大做强香菇产业

促进菇乡和谐发展

——xxx镇香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Xx镇位于 XXX.。东到武汉、西连荆襄、南抵江汉平原、北依陨水,素称XX边贸“口子镇”。全镇版图面积3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万亩,山场面积33.8万亩,水面面积0.5万亩,人口4.6万,辖19个村(居)委会,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美丽山镇。

XX镇很早就有野生香菇,人工椴木栽培始自上世纪70年代。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带领他的研究生和XX回乡知识青年在我镇杨家棚村木瓜园办起了第一个人工椴木栽培香菇实验场。从此,XX镇香菇走上了科学发展的产业化之路。以后,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普及,XX镇出现了“村村办菇场、家家种香菇”的局面,全镇干香菇年产量达到2500吨左右。随着综合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XX镇委、政府积极实施“一主三化”战略,创新思维,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坚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使XX的香菇产业从零星、松散、粗放、随意管理模式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模式转变。形成了香菇生产、加工、销售、对外贸易一体化格局,经过提篮小卖、以街为市到深购远销、市场交易,进而发展到精深加工,出口创汇“三级跳”。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到创汇农业的历史性跨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拉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全

面发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香菇已成为XX镇富民、强村、兴镇的特色支柱产业,拥有完善的香菇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体系,产业集群不断壮大。2008年XX镇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成为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大镇、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香菇产业连续四年被确定为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香菇重点产业大镇。

一、香菇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完善和壮大情况简介 一是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香菇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从菌种生产、种植、收购到内外贸等各个环节不断完善,我镇裕国、中兴、银兆、三岗等8家香菇自营出口企业先后跻身于省出口创汇先进行业,“大洪山”、“楚风”、“财牌”、“银兆”、“永光”5个品牌获得国家商检总局授予的原产地标记保护认证。三岗公司、中兴公司、联丰公司、银兆公司获得中国认鉴委HACCP认证;银兆公司、三岗公司、联丰公司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财牌”、“双鹰”2个品牌获得了美国FDA认证,集群内企业注册商标18个,以XX产地为代表的香菇成为工业形态的绿色产品。二是工业园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群逐步完善。XX镇香菇产业形成一定优势之后,为了加快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1992年镇政府筹资128万元,在集镇中心建成一条占地14.8亩的“香菇街”,使香菇贸易有了固定的场所;1999年,镇政府筹资近千万元,在集镇东头建起了占地30亩的香菇加工新区(工业园东区),有加工厂36家,建筑面积14500余平方米,统一为前店后厂模式;

2002年,为进一步扩大香菇产业规模,XX镇筹集资金1300多万元征地60亩,兴建了新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工业园西区),全面打造香菇出口创汇的“航母”。湖北银兆食品有限公司、湖北三岗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等3家民营加工企业先后在园区兴建厂房2.6万平方米。2005年,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立项,建筑面积14240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的香菇交易市场主体工程完工,与XX香菇加工工业园联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增强了我镇香菇市场的集散、交易、加工、出口能力。经过镇政府各方面的努力,截止2011年底,我镇东西两个园区共有香菇加工企业70余家,其中自营出口公司8家。园区企业总资产近十亿余元,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香菇产业集群迅速形成,集群聚合效应进一步显现。园区企业日益壮大进一步增强了产业渗透力,为香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三是建立食用菌科研中心,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针对当前香菇菌种老化的实际情况,我镇以长久菌种厂为依托,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投资1500万元组建了随州市XX镇食用菌科研中心,并与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技术合作协议,对香菇菌种进行驯化和选育,这为我镇香菇产业的发展以及香菇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我镇香菇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四大特点

大基地生产。2007年,为了确保我镇香菇出口的产品质量安全,提高香菇栽培质量标准,增加菇农收入,通过政府引导,于2007年10月,建成袋料香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袋料香菇标准化示范基地建成后,采取“统一租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扶持、统一原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分户生产管理”的“七统一分”模式,引导全镇农户依照“绿色、环保、安全”的要求进行袋料香菇标准化栽培。目前,我镇90%的农户长年从事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生产。

大市场交易。2008年10月,XX镇吉祥寺村与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合作兴建了XX香菇交易大市场;XX香菇交易大市场建成后,利用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形成一个集产品检疫、货物交易、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常年有6000多人活跃在香菇大市场上,吸引着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菇商在香菇大市场进行交易。香菇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了香港7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买全国,卖世界”的格局。

大规模加工。XX镇现近百家民营企业从事香菇加工销售,4000多名农民进厂务工,年加工香菇10000多吨。拥有8家自营出口企业,银兆、裕国、中兴、联丰、三岗等五家企业是我镇的龙头企业。为提升企业档次,提高产品竞争力,共投资7000多万元,改造了厂房,购置了现代化生产设备,企业的工业化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有了新的提高,增强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大批量出口。XX镇的出口企业与海内外80多名客商建

立了长期稳定的诚信贸易伙伴关系。“大洪山”、“楚峰”、“银海”等香菇品牌叫响海内外,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香菇自营出口额逐年增加,产品外向度不断提高。2005年出口创汇3212万美元,2006年出口创汇4408万美元,到2011年达到1.5亿美元。

三、推进XX镇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培育产业集群。为给香菇产业集聚创造更好的环境,我们把XX香菇工业园区作为主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将现有的交易市场和加工工业园区有机连片建设,设立信息发布中心,为香菇采购、加工、销售搭建理想平台。

二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完善产业链条。扶持三友食品有限公司、裕国菇业有限公司为香菇产业龙头企业,给予技术、资金支持,使之达到产销过10亿,同时提高各企业香菇食品安全保证能力。扶持中兴、联丰等9家产销过3亿元的骨干企业,提高精神加工产品的比例,促进产品升级。引导龙头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利用资本、品牌、机制、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促进香菇种植业的发展,加快企业扩张步伐。

三是以施品牌战略为核心,提高市场占有率。2007年12月,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XX镇为“中国香菇之乡”,为随县香菇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无形的品牌效应。利用政府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政府网站、平面媒体等多种渠道推介品牌,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集群竞争力。进一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香菇精神加工生产线。建立食用菌科研中心,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提升科研能力,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转化运用高新技术的企业,政府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奖励。

五是开发源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香菇的源头资源是菇耳林木,为确保我镇香菇产业的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林业部门有效控制林木的采伐,另一方面鼓励对适合菇耳林木生长的丘陵、山地地带,实行产业化种植,把菇耳林木作为加工香菇的原材料来生产经营。

六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改善软硬环境。一是紧紧围绕“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新村美镇、商贸活镇”之路,充分突出招商引资在发展我镇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扩大招商引资范围,放宽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招商环境,打造项目落户新平台,加强招商队伍和项目建设,实行特色产业发展让利工程。二是积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来引导各企业来我镇投资建厂。镇政府承诺,凡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政府负责“三通一平”且土地出让金政府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给企业。同时继续落实《XX镇关于开放兴镇的决定》、《XX镇关于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XX镇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鼓励香菇产业发展,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提高办事效益和服务质量;切实加大对引资人的奖励,党委政府分别与各招商企业签订目标责任状,对完成目标的企业进行奖励,现已累计奖励100

余万元;深入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转变招商思想,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环境,镇联席会成员,每人要负责联系一个企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三是抢抓机遇调结构。综合体制改革以来,我镇坚持把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措施,加快香菇出口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分析市场,研究市场,了解市场,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利润空间。

第三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乡县大河镇

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 文

学 校:西乡县农广校 班 级:2011级

专 业:农业技术推广 姓 名:张 峰

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

西乡县大河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香菇产业是加快西乡县大河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新兴产业。通过分析该镇香菇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提出了推进大河镇香菇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条件;对策;西乡大河

一、发展现状

西乡县大河镇下辖12个行政村,截至2009年仅有按板镇种植香菇,种植农户30户,共种植香菇2万袋,总产鲜菇160斤,产值8万元,菇农共计获纯收入6万元,农户最高收入达0.2万元。目前,西乡县大河镇栽培种植的品种有135、939、9608等5个,其中以939品种产量最大、效益最好。食用菌人工种植过去在大河镇一直是空白,香菇是大河人工种植的第1个食用菌品种。

2010年,在冬季农业开发中,县委、县政府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快该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农民寻找增收新途径,引进香菇订单生产试种,当年引导农户生产种植了10万袋,总产值32万元,平均产菇0.38 kg/袋,产值仅1.52元,纯收入0.22元/袋。造成产量低、效益差的原因是因为技术人员对该镇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缺乏充分的认识,照搬照抄福建的种植管理技术,致使菇农在种植管理中出现了问题,且公司在收购中不严格执行标准,压级压价,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但有少数几户种植成功,香菇产量平均0.52 kg/袋,产值达2.08元/袋,纯收入0.78元/袋,效益达到了香菇种植较好的中上等种植水平,极大地增强了政府发展香菇产业的信心。

2012年底,政府又引进了袋料香菇种植,并签订了2年的发展合同。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组织香菇生产。同时,政府组织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回来后协助进行生产管理,组织发动群众。这期间,香菇种植曾一度发展到了6个村150户农户中,最高年份曾发展到了120万袋,产量126 吨,产值226.8万元,纯收入58.8万元,平均纯收入0.49元/袋,香菇产业呈现出兴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由于种植管理技术较好的农民组建起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在大量香菇产品涌到收购点时,根本无法组织大量资金按合同收购;加之缺乏有效的大批量的销售路子,资金周转困难,出现了“打白条”现象,诚信受到了菇农的质疑,使香菇产业跌入低谷。但是通过连续3年的发展,广大香菇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已趋于成熟,出菇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培育出了一批从菌种选育、生产到栽培技术的本地农业科技专家。大河镇香菇在全县有了不小的声誉,部分县市纷至沓来取经学习。

2011年,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相应的设备,建起了香菇生产基地,建起了冷库。至目前香菇产业逐步跨入了正轨,并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销售网络。几年来共计种植香菇60万袋,共计产鲜菇326吨,其中县内销售200吨,总产值230万元,县外销售126吨,销售收入达89万元。但菇农产值仅为2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菇农发展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成熟

香菇生产工序多,辅料多,运距远,是一项消耗型的产业石油价格不断上扬,成本高,达1.6元/袋。由于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在辅料的替代产品攻关能力方面力不从心,难于在短时间内降低成本。西乡县大河镇香菇种植采用高架棚栽培技术。高棚架栽培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但一次性投资较大大部分农户投入较为困难;加之香菇市场价格多变,风险比较大,农民不敢冒险投入,从而限制了香菇生产快速发展。大部分菇农未接受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加之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低,未能全面地掌握技术,影响了香菇产量和质量,使产业效益未显现出来。

(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大河香菇产业发展一开始就以企业带动起步,但引进的公司、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有的不是以发展壮大自身为目的,只是来进行投机生意,无法带动香菇产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公司没有长远发展目标,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压级压价,严重挫伤菇农的积极性,导致香菇产业发展徘徊不前。

三、发展香菇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

西乡县大河镇位于西乡县的西南部,地处巴山腹地,两省三县交界处,东邻镇巴县永乐乡、大池乡,南与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接界,西连南郑县白玉乡,北接本县左溪乡和骆家坝乡。距县城105公里,全镇总面积39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80米,平均年降雨量1300毫米,境内峰峦叠翠,山水秀逸。大河镇位于低纬度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境内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地形波状起伏,地貌类型多样复杂,形成了暖温、亚热、热3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立体气侯、立体农业十分显著。境内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温18.5 ℃,最高26.3 ℃,最低13.2 ℃,月均温≥10 ℃有365 d,日平均≥10 ℃的积温6 781 ℃,年均降雨量1 279 mm,年相对湿度为77%,年日照时数2 064.6 h,平均日照5.66 h,无霜期达340~365 d,特别是11月至翌年4月,月平均温在13.2~20.2 ℃;境内无工业大气环境污染;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非常适宜香菇的生产和发展。

(二)丰富的原料资源

大河镇幅员面积39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1.71%,自然常绿阔叶植被保存较好,乔木层、灌木层次清楚,有着丰富的常绿原生黄栎、青冈栎、山茶花、麻栗树、水冬瓜树、野樱桃等树种,是发展香菇产业的优质原料,资源丰富,只要采伐得当,不但不会破坏生态,还会促进林产业发展,达到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三)独特的区位优势

大河镇的独特区位,在对外开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两省三县交界处,东邻镇巴县永乐乡、大池乡,南与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接界,西连南郑县白玉乡,是西乡西南部通往外县及外省的重要门户,虽然该县香菇产业起步较江浙沿海地区晚、规模小,但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大河镇的香菇产品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四)良好的发展基础

大河镇香菇种植有4年的历史,产业发展从开始就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行政之手与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手段。从行政上成立了香菇产业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宣传发动,积极协调林木采伐,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栽培技术,负责香菇的生产技术指导;市场运作方面引进、支持汉中市外具有一定种植技术、营销经验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体来大河开发基地,进行订单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批高技术的科技人员队伍,他们可解决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具备了二级菌种的大规模繁殖技术及生产能力,能保证香菇产业所需的大量菌种,香菇产量产值得到了逐年提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示范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因而,发展香菇产业有良好的技术及栽培基础。

(五)优惠的政策环境

政府采取协调低息或无息贷款,无偿使用国家闲臵的公共设施等措施,扶持引进的香菇企业和种植大户,调进各种香菇辅料,预先给带动起来订单生产的农户先期赊用,交菇时分批结款,为各菇农解决了生产中资金周转难的问题。同时,出台了香菇种植户进行香菇种植时必要的林木、简化采伐办证手续、菇农无需交育林费、育材费由香菇企业统缴纳等对菇农有利的一系政策。

四、发展对策

(一)加大投资力度,增强香菇产业发展后劲

香菇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技术研发、推广、广告宣传、行政执法等工作都需要资金投入。要继续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更多有效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投入镇沅,进行香菇产业化开发。财政今后要采取对企业和基地农户贷款贴息的办法,支持香菇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各级金融单位资金支持,确保香菇产业有足够的经费投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推进香菇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香菇对生产管理的要求极其严格,从育种到栽培、产品干燥,一个小的环节出问题,都会产生不良后果。相同的品种,县(市)乡(镇)村和菇农之间,产量有多有少、质量有高有低、效益有大有小,究其因之一就在于标准化生产的水平不同。要迅速扩大香菇发展规模,应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标准化生产上来,这就应认真制定和完善标准化生产规程,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广泛宣传规程,让菇农家喻户晓。层层培育示范大户,用典型引路,让事实说话,靠示范的力量启发、引导和激励菇农。聘请和组织专家学者,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专业人员、示范大户和广大菇农进行培训。定期检查标准化生产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先进经验。对新菇农,应力求使他们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对老菇农,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标准化生产。在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努力打造镇沅香菇品牌。积极引进、研制和推广拌料、装袋、打孔、烘干等生产机械,用机械化保证和促进标准化。还应坚持不懈地积极努力,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三)强化科技服务

要立足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在品种选育、标准化配套技术研究、菇品加工储藏、新材料开发(如辅料的替代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对策。要加速品种选育和栽培模式的革新,直接减少菇农损失,提高栽培效益,服务菇农,增加收入。

(四)扶持香菇合作组织

要尽快成立镇香菇协会,将真正关心支持香菇产业的单位和个人、专业人士吸收到协会中来,共同为振兴香菇产业献计献策,形成行业自律的中心;同时让协会与公司协调好与菇农的利益分配,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要对各类从事香菇行业的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扶持,让其在产业的基地化、组织化、标准化升级、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五)扶持种植大户

要鼓励发展种菇大户,以联户、农庄等形式组建标准化生产大户,一头连基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企业,成为香菇栽培、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的带路人,引领其他菇农共同致富。

(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动香菇产业化发展

按照“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覆盖一批农户”的模式,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对开展香菇产销服务的经营大户,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使其扩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对外来的客商要热情服务,帮助其组织好货源,协调办理相关手续,疏通外销渠道。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或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产业化经营机制。通过增加投入、强化素质、优惠扶持政策等办法,逐步建成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营销能力强的香菇龙头企业或专业营销队伍。发挥其拓市场、带基地、连农户、搞加工的作用,推动香菇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王宏宇,侯桂森,王长娜.林下栽培香菇培养料配方筛选[J].食用菌,2010(1):43-44.[2] 朱海平,叶建军.袋料香菇烘干加工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8.[4] 赵翠芳,张忠伟.香菇覆土栽培模式[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12):24-25.

第四篇:英萃“三规范一加强”结合产业发展打造亮点

英萃“三规范一加强”结合产业发展打造亮点

“三规范一加强”活动,即规范村(社区)组财务管理、规范村(社区)务组务公开、规范“一事一议”、加强村(社区)组干部队伍建设。英萃镇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三规范一加强”精神要求,按照“抓点促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一个严格监督的理财小组,一面及时、公正、公平的公开栏,一套完善的“一事一议”办法”为目标,全镇共建立起9个村(社区)理财小组,70个组理财监督小组,9个村(社区)务公开栏,70个组务公开栏,8个村实现村财镇管,8个村完成村级财务清理,村组务均及时、适时公开,每月至少公开1—2次,共召开200余次“一事一议”会议,共调整村组干部24人,下派村官4人,培训村组干部124人次。另一方面,英萃镇以“三规范一加强”活动为载体,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以“实绩”来“考问”干部。通过活动的开展、干部的“挂包帮”,全镇“本土”特色农业产业更规范更壮大。

书记出“马”,小香菇也能长成大产业

英萃镇地处旺苍县北部深山区,全镇幅员面积151平方公里,森林面积480308亩,主要生长有水青杠、桦木、水湘子、马尾松、华山松等,蓄材约29万立方米,森林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发展森林蔬菜历史悠久,产品丰富,主要有木耳、香菇、竹笋和大脚菇。在党委政府“抛砖引玉”的引导下,全镇以“家家点灯、户户生火”的模式大力发展袋料香菇,2008年发展袋料香菇13万袋,2008年由5名种植大户筹备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009年发展袋料香菇30万袋,2010年发展袋料香菇41万袋。

香菇如何有序发展?合作社如何规范打造?为提高菇农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让群众更快致富增收,镇党委书记杨静茂常蹲自己的联系“点”,通过走访“土专家”“叩问”大市场,在他的帮助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是内部管理更正规,合作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经营模式体制健全,管理规范,各项制度(如会议制度、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健全,做到了章程上墙,制度上墙,活动有记录,大事有记载。合作社班子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二是机制更创新,合作社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经营模式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合作社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以“合作社+园区+农户”发展模式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在经营管理上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购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劳动分配、统一销售、统一结算,即统一为社员提供菌种,组织种植户统一技术理论培训和现场实践操作,统一时间按统一程序操作生产及管理,把种植大户按集中点统一起来,在装袋和采菇劳动密集时由负责点安排调配劳动力相互帮助,统一收购产品,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按

章程及入股份额统一按比例结算分配营业额。在盈余分配机制和风险防范方面,合作社本着民主集中制原则,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公开利益分配体制和风险救助机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合作社会员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次,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合作社已由实验成熟进而推广脱袋管理技术、免划袋技术。在技术培训上,为了让成员或更多群众尽快掌握种植技术和理论知识,争取阳光工程、扶贫培训等项目。三是带动能力更明显,合作社成员由8人现已入社198人,从种植13万袋现已发展到种植香菇311户61万袋,从3个社现带动辐射到4个乡镇13个村种植。四是农民增收更显著,2010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611万元,入社社员人均增收5880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280元,实现利润115.8万元。五是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情,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芸芸菌杰”牌商标,合作社下一步是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

2010年合作社被评为“县级示范社”、“市级示范专合组织”、“市级十佳合作社”,其产品获得“群众喜爱产品”。

镇长“运筹”,大学生干成“大文章”

英萃镇小有名气的“小郭”叫郭兴春,男,25岁,是2009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的大学生,在镇长的帮助下他多方筹资10余万元在长石村新生社种植香菇3万袋,带动周边20多户农民也种起了香菇,成为了长石村农业特色产业

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当郭兴春把发展袋料香菇这个想法在群众会上提出时,伍镇长就暗自感到这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不一般”,并迅速找到小郭谈心,帮助他“出谋划策”。经过他们精心的“预算和分析”,并帮助他多方筹资买树木、买菌种、购辅料、租场地、粉碎木料、装袋灭菌、刺孔接种等。并协调争取了县人事局解决了大学生创业贷款,协调食用菌合作社技术骨干专门为他技术指导。

短短2个月,在伍镇长的帮助下,小郭完成了30000袋袋料香菇装袋、菌种发酵、上架,出菇管理,一袋袋香菇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朵朵香菇争先恐后地从菌袋上抬出头来,小郭又开始在香菇大棚里繁忙了,注水、划袋、摘菇、分级、销售。不过,这时的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的是微笑和自信!从此,也迎来了周围农民不间断地来“观光”。

小郭的种植香菇长势良好,香菇品质很好,加之今年香菇市场价格走升,现已开始收获,据初步估算出去他明年夏季可收回全部成本,预计一年可收入十八万元。

看到小郭成功了,村民也纷纷向这位小老师请教,夏耀光等27户农民也相继种植了二十多万袋香菇。

郭兴春在自己大棚里忙完了,还经常到其他农户去免费指导袋料香菇生产,成了长石村远近闻名的“郭老师”,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长石村香菇产业发展迅速,初见规模。

市县领导多次调研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鼓励。如今,同事们称他“郭老板”、“郭香菇”,群众叫他“技术员”、“郭老师”,他更喜欢听叫他“技术员”咧!

干部“挂包帮”,产业亮点多

全镇以“三规范一加强”活动为载体,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以“实绩”来“考问”干部,杜仲、核桃、大黄、荞子酒等通过干部的“挂包帮”产业更规范更壮大。

英萃杜仲有600多万株,占全县总株数25%,居全县之首,药材储量约6000吨,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通过干部的多方努力运作,引进了广元德晟公司,流转杜仲137万株,建立了1000亩杜仲标准生产基地,对杜仲进行食品、药品、饲料等多领域高端开发。

英萃栽培核桃历史悠久,产品质量优良,现有核桃10350亩,种植大户42户,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其中新发展8073亩,挂果核桃6.4万株,年产核桃近300吨,产值360多万元。为了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发挥地域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干部们引栽“小康树”,鼓足农民“钱袋子”,通过 “一套村社班子、一个产业发展规划、一套技术服务”,实行核桃发展干部目标管理,全镇实现了新发展核桃2万亩,新建成标准化核桃生产基地5个,形成了“新房—长石—五岭”为中心的万亩核桃产业带,并辐射全镇,实现户户都有不低于5亩的核桃园。

英萃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天麻、杜仲、党参、淫洋藿、金银花、大黄等。特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各种中药材的生长,中药材的产量高、质量好。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协助下,组建了英萃镇中药材协会,通过“农户+协会+公司”的模式运作与广元金山禅心制药厂、甘肃陇西神龙园商务公司“订单”化运作,英萃大黄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全镇种植大黄4000亩,建500亩标准基地1个,是全市种植大黄面积最大的乡镇,大黄产业已初具规模。

“世上五粮液不如英萃荞子酒”,只要你在旺苍,是“嗜酒客”一定就知道英萃荞子酒,英萃荞子酒具有清香爽口、回味悠长之特点,常饮可以实肠胃、续精神、祛风湿、壮肾气、强筋骨、延年益寿。怎样迅速让这一“土特产”升级“一朝选在君王侧”呢,该企业在镇党委政府的科学规划设计、多次帮助协调解决土地、资金、销售等难题下,采用进口先进设备,选用优质地方特产苦荞、花荞、玉米、小麦、野生果类、中药材、艾原料,秉承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精酿推出特别的鼓城山系列酒;苦荞酒、花荞酒、梅子酒、枇杷酒、散装白酒、玉米酒等,深受新老顾客的好评,在白酒行业闯出了一翻“新天地”。

第五篇:香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香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提升品质,做强香菇产业宣州区香菇产业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引进袋料栽培技术,取代段木栽培,这是一项技术革命,实现了由室外自然栽培到棚室栽培,由零星种植到规模种植,生产周期缩短,产量大幅度提高。当时经过 10 多年发展,香菇种植达到鼎盛时期,种植规模接近2000 万棒,宣华牌香菇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达到 70%。以后因东北等区域性香菇产业发展较快,品质优,宣州区香菇生产技术、产销模式转型慢,香菇产业一度下滑,整个产业处于萎缩状态。最近几年,在以宣城市九连山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宣城市前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技术革新、改变种植模式、开展合作服务、开拓市场等措施,宣州区香菇产业出现复苏,规模和产量呈上升趋势。上述两家合作社通过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帮扶了十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合作模式为宣州区产业扶贫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2019 年 2-4 月,宣州区菜办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调查、电话、微信等方式详细调研了宣州区香菇产业,总结宣州区香菇产业发展经验,为制定香菇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一.宣州区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

(一)香菇产业特点及宣州区产业现状

1、香菇产业特点。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称,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其药用价值也不断被发掘。香菇是消费者十分喜爱的蔬菜。我国的香菇产业从砍花栽培,到菌种椴木栽培,发展到袋料栽培,以及工厂化生产,技术不断地提升,产量不断地增长,产销一路看好,推动了我国香菇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国

内其他品种菇市场价格走低的情况下,香菇市场却一路走高,全国不少主产区都扩大了生产规模,不少贫困地区甚至把香菇作为精准扶贫项目来开展。香菇产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投入大产出高,投入出比 1:2-3;(2)市场价格较为稳定,一般批发价格为 10-12 元/kg;(3)工厂化程度较高,基本工艺(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六环节中,前 5 个环节均可在室内实现机械化、半自动化完成;(4)基本实现了周年供应,种植上有高、中、低温型品种配套,通过冷库储存、冷链销售达到均衡上市;(5)易种易管理,具有两个劳动力的家庭可以种植管理 5 万袋左右。

2、宣州区产业现状。2018 年宣州区栽培香菇 800 万棒,产量 6000 吨,产值7200 万元,平均批发价格达 6 元/斤。产品主要销往沪苏浙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

宣州区香菇栽培地域主要为本区山区丘陵乡镇,主要栽培方式为反季节覆土大棚设施栽培。目前从事香菇栽培的经营主体主要为宣城市九连山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国家级)、宣城市前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市级)、宣城市玉竹香菇种植家庭农场(区级)。

(二)宣州区发展香菇产业的优势

1.区位优势。宣州区毗邻江浙沪,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生产的香菇能够及时的运送到各大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香菇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

2.自然资源优势。宣州区拥有大规模的阔叶林树木,为香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据林业部门统计,宣州区阔叶树木年活立木蓄积量能够保持约 2000 万棒的香菇生产之所需,保持相对的生态平衡。宣州区山区气候独特,昼夜温差大,山泉水系众多,非常适合优质香菇生产。

3.人力资源优势。宣州区从事香菇栽培的历史悠久,栽培技术成熟,溪口镇拥有一批栽培香菇的能手,从事香菇生产的群众基础好。香菇栽培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应适度规模发展。发展香菇产业能够吸引劳动力人口回乡创业。为发展乡村经济、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提供人力保障。

4.经济效益稳定。香菇栽培需要独特的地理环境,皖南山区是香菇栽培为数不多适宜生产区域,所以香菇产业不会出现一拥而上的大范围拥堵式发展且香菇能够进行烘制等简单加工,不易产生积压等不利情况。据调查,一个菇棒成本约4 元,可以卖出 7.5 元,产生 3 元左右的收益。一个夫妻双方均为劳动力的家庭一年可以栽培4-5万棒香菇,可收益12-15万元。宣城市九连山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宣城市前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制棒接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等,帮助贫困户化解技术及销售上的难点。帮扶的贫困户年纪在 50-60 多岁,平均每户贫困户栽培香菇1万棒,带来稳定收益2-3万元,有力的保障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发展香菇产业面临的问题

(一)香菇生产技术亟待改进。周边省份大部分香菇生产地区已完成从地埋菇到架式菇栽培方式转变,而宣州区目前绝大部分还是地埋菇栽培方式,单位产量、单位效益及品质均落后于其他地区,栽培技术亟待改进。

(二)缺乏专业菌种厂。皖南乃至整个安徽省缺少专业的菌种厂,生产上所用母种均来源于其他省份,存在菌种与当地生态环境不适应问题,产量及品质均受影响。

(三)香菇品牌化销售意识淡薄,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宣州区香菇采收后,几乎都是无包装,无品牌化销售。销售环节呈现单枪匹马、各自为政的状态,难以发挥集团优势。香菇精深加工产业更是缺乏,无完整产业链,产业整体效益提升

难度较大,附加值不高。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尚未出台过专门针对香菇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合作社和农户一次性投入较大,产业发展较慢。

三.发展香菇产业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编制香菇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引导。通过举办农产品推介会、组织参加博览会、展销会、评奖评优活动,宣传宣州区香菇产业。研究制订香菇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对基础设施如钢架大棚的建造进行补助,分担种植户投入压力,促进产业发展。

(二)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和选育适合宣州区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香菇品种,创新和推广香菇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工厂化新工艺和设备,拓展产业链开发;二是制定地方种植标准,推广实施香菇标准化种植;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广大种植户种植管理水平。

(三)扶持龙头企业,增强对产业的带动力。培育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开发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使之充分发挥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运作机制,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推动香菇产业发展。

(四)重视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借鉴浙江“庆元香菇”成功案例,打造宣州区香菇公共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带动整个香菇产业链发展。

(五)打造宣州区-上海香菇外延基地。组织香菇生产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开展宣州区-上海香菇外延基地创建,对接上海市场,积极引进香菇销售加工企业,稳步扩大宣州区香菇在上海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促进香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下载英萃镇香菇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萃镇香菇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XX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XX产业是我市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村特色产业,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

    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香菇产业是我市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村特色产业,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

    镇产业党建经验交流材料

    去年以来,××镇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紧紧围绕“党支部+农村党员+专业合作社(协会)+产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各农业专业合作社上成立党组织,创新活动方式开展......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广元市元坝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组织领导、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等多方面配套推进......

    英萃镇森林蔬菜现场会参观解说词(精选)

    英萃镇森林蔬菜现场会参观解说词 解说人 杨静茂 一、大树梁参观点 各位领导一路辛苦了,欢迎你们来到英萃镇指导工作! 我是英萃镇党委书记杨静茂,这是我们的镇长伍绍华,分管农业......

    关于对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五篇范文)

    关于对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西财 投资1302班 周子涵 香菇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烹调的好材料,又是治病的妙药,香菇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须的7种氨基酸,香菇还含有多量的谷......

    某某镇产业发展情况材料((共5篇)

    某某市某某镇 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某某镇位于东经至,北纬至之间,是某某 市最南端的边远乡镇,西与地区市接壤,南与地区县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区域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人均耕地少、以......

    全县产业发展经验交流(小编整理)

    实现率先突破发展,重点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关键在工业。要坚定不移地把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型工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一要扩大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