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提前退休文件
关于加强我市参保人员非因工伤残或因病提前退休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我市参保人员非因工伤残或因病
提前退休丧失劳动能力程度
鉴定工作的通知
各区劳动(保障)局、市属各委、办、局(总公司)、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为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及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省、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现结合我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参保人员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工作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鉴定对象、标准及原则
(一)鉴定对象:凡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在我市参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本人申请提前退休的企业参保人员和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二)鉴定标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
社部发[2002]8号)。
(三)鉴定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2、在适用标准上人人平等原则;
3、鉴定回避原则。
二、组织管理: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由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以下简称劳鉴中心)组织实施,工伤生育保险处、养老保险处负责有关业务指导。
三、鉴定程序
(一)申请方式:市、区属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及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向所在辖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经办机构)申请;有行业主管的企业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远城区企业和本辖区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向远城区劳动保障局申请;中央、省属
在汉企业直接向劳鉴中心申请。申请鉴定应提交以下材料:
(1)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用人单位的申请报告(灵活从业参保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
构统一申请);(2)医疗机构出具的历年病历、临床检查(验)报告、医疗诊断证明、医学影象等诊疗
资料;
(3)被鉴定人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1份(验原件)、一寸彩色近照二张;
(4)劳动能力鉴定所需的其它材料。
各申报部门要严格对申请人的病退条件进行审核,必要时可委托辖区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初步审定。填报《武汉市非因工伤残或因病参保人员劳动能力鉴定汇总表》并拷贝电子文档,将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劳鉴中心。
(二)申请受理:劳鉴中心将报送材料分科分类整理后,组织有关医疗专家进行材料审查。对通过审查的材料,予以登记受理,并发放《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体检单》和《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表》,由申报部门送达申请人。
材料审查过程中,专家对提交的材料有疑问的,申报部门应通知申请人根据专家的要求
进行补正。
(三)体检工作:各申报部门应组织参检人员,按体检通知的要求到达指定医院按编号列队,分批进入体检现场。工作人员对参检人员要严格按照体检程序进行对人、对照片、对身份证、对病症等资格审验。
体检医院应组织作风公道正派、工作认真细致、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良好医德医风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体检小组对参检人员进行诊断,并做好病情
记录。
体检后的材料由体检医院当天统一封装,交劳鉴中心工作人员。体检材料在专家评审前
不得开封。
(四)专家鉴定:根据《武汉市企业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办法》(武劳社[2005]86号)的要求,从我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若干名相关专业的医疗鉴定专家组成鉴定小组,采用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的方式,客观地对被鉴定人进行医学鉴定,并提出鉴定意见。
专家审查结束三日内,劳鉴中心在专家医学鉴定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标准确定鉴定
结论。
(五)公示结论:劳鉴中心将鉴定结论在市劳动保障局网站公示,并通知到各申报部门。各基层单位也应予以公示(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在各辖区社保经办机构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结果报劳鉴中心。劳鉴中心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并负责处理举报和信访工作,重要事项及时向
局领导报告。
(六)结论审定:对公示有异议的,由劳鉴中心组织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弄清情况,然后将鉴定结论和有异议人员进行重新审定。
(七)复审鉴定:用人单位、被鉴定人及其亲属对劳鉴中心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按原申请方式提出复议鉴定申请。
复议鉴定应由劳鉴中心重新组织医疗鉴定专家小组提出鉴定意见。参与首次鉴定的专家
不再参与复审鉴定。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病退鉴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政策和标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到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周密安排。切实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确保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管理,确保公正。对受理审核、医院体检、专家鉴定、财务收费等关键环节要责任到人;对工作人员和参与鉴定的专家要进行培训,提出明确要求。做到鉴定工作程序化、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专家权威化、鉴定依据标准化,保证鉴定工作的客观、公正、科学。
(三)政务公开,加强监督。要公开鉴定体检医院、公开鉴定收费标准、公开鉴定程序、公开鉴定结论、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
(四)严明纪律,违纪必究。各单位要严肃工作纪律,防止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劳动能力鉴定的有关政策,严禁徇私舞弊、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对违纪行为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违反纪律规定的医院将取消其体检
医院资格。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退休管理 非因工伤残 提前退休 能力鉴定 通知
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08年7月25日印发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关于印发《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了规范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劳动保障部
二○○二年四月五日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是劳动者由于非因工伤残或因病后,于国家社会保障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通过医学检查对伤残失能程度做出判定结论的准则和依据。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原则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对其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损失程度的鉴定。总则
2.1 本标准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两个程度档次。
2.2 本标准中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缺失、严重缺损、畸形或严重损害,致使伤病的组织器官或生理功能完全丧失或存在严重功能障碍。
2.3 本标准中的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大部分缺失、明显畸形或损害,致使受损组织器官功能中等度以上障碍。
2.4 如果伤病职工同时符合不同类别疾病三项以上(含三项)“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条件时,可确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5 本标准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中的1至4级和5至6级伤残程度分别列为本标准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范围。判定原则
3.1 本标准中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主要以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程度作为判定依据。
3.2 本标准中对功能障碍的判定,以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所作的医学检查结果为依据。4 判定依据
4.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1.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单肢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3级以下(含3级)。
(3)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
(4)完全性(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
(5)非肢体瘫的中度运动障碍。
4.1.2 长期重度呼吸困难。
4.1.3 心功能长期在Ⅲ级以上。左室疾患左室射血分数≤50%。
4.1.4 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治疗无效。
4.1.5 各种难以治愈的严重贫血,经治疗后血红蛋白长期低于6克/分升以下(含6克/分升)者。
4.1.6 全胃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或小肠切除3/4。
4.1.7 慢性重度肝功能损害。
4.1.8 不可逆转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期。
4.1.9 各种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心、脑、肾、肺、肝等一个以上主要脏器严重合并症,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1.10 各种恶性肿瘤(含血液肿瘤)经综合治疗、放疗、化疗无效或术后复发。
4.1.11 一眼有光感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20度。
4.1.12 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半径≤20度。
4.1.13 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经系统治疗2年仍有下述症状之一,并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痴呆(中度智能减退);持续或经常出现的妄想和幻觉,持续或经常出现的情绪不稳定以及不能自控的冲动攻击行为。
4.1.14 精神分裂症,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者;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牢固,持续5年仍不能缓解,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5 难治性的情感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男性年龄50岁以上(含50岁),女性45岁以上(含45岁),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6 具有明显强迫型人格发病基础的难治性强迫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无效,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7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1至4级者。
4.2 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2.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单肢瘫,肌力3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4级。
(3)单手或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
(4)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
4.2.2 长期中度呼吸困难。
4.2.3 心功能长期在Ⅱ级。
4.2.4 中度肝功能损害。
4.2.5 各种疾病造瘘者。
4.2.6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2.7 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3。
4.2.8 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30度。
4.2.9 双耳听力损失≥91分贝。
4.2.10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5至6级者。判定基准
5.1 运动障碍判定基准
5.1.1 肢体瘫 以肌力作为分级标准,划分为0至5级:
0级:肌肉完全瘫痪,无收缩。
1级:可看到或触及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肌肉在不受重力影响下,可进行运动,即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高。
3级:在和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中尚能完成其动作,但不能对抗外加的阻力。
4级:能对抗一定的阻力,但较正常人为低。
5级:正常肌力。
5.1.2 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包括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震颤或吞咽肌肉麻痹等。根据其对生活自理的影响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度:
(1)重度运动障碍 不能自行进食、大小便、洗漱、翻身和穿衣。
(2)中度运动障碍 上述动作困难,但在他人帮助下可以完成。
(3)轻度运动障碍 完成上述运动虽有一些困难,但基本可以自理。
5.2 呼吸困难及肺功能减退判定基准
5.2.1 呼吸困难分级
5.3 心功能判定基准
心功能分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静息时无不适,但稍重于日常生活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静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引起症状,休息时亦可有心力衰竭或心绞痛。
5.4 肝功能损害程度判定基准
5.5 慢性肾功能损害程度判定基准
附件
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1.本标准条目只列出达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起点条件,比此条件严重的伤残或疾病均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标准中有关条目所指的“长期”是经系统治疗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
3.标准中所指的“系统治疗”是指经住院治疗,或每月二次以上(含二次)到医院进行门诊治疗并坚持服药一个疗程以上,以及恶性肿瘤在门诊进行放射或化学治疗。
4.对未列出的其他伤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条目,可参照国家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相应条目执行。
第二篇:提前退休工种文件
提前退休工种文件汇编
第一分册
人力资源中心
二O一一年十一月
提前退休工种文件汇编
第二分册
人力资源中心
二O一一年十一月
第三篇: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2005】9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 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各院中央军委关于2004年冬季士兵退出现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04】5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现就做好我市2005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接收安置的对象和时间
2005年接收安置对象为:服务役满2年以上未被选取为士官的义务兵、服现役满本期规定年限未被选取为高一期的士官,以及因伤病残等原因滞留部队服役超过2年的士兵;精简整编单位服现役未满规定年限的编余士官(服现役满9年未满10年的士官除外);部分未满本期规定年限但服现役满10年以上的士官。上述提前退役的士官,在其《士官退出现役登记表》“批准单位意见”栏中应有“因部队精简整编提前退出现役”字样。因
国家改革发展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大力宣扬退役士兵中的先进典型,宣传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法规,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妥善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
2005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政策法规;是采取安排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确保2005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对于符合国家现行安置政策的城镇退役士兵,凡是父母或配偶有工作单位的,继续坚持“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原则,介绍其回父母或配偶所在系统,各系统和单位必须无条件接收,采取安排工作、经济补偿等多种形式予以妥善安置;因调整精简部队提前退役士兵的安置,与服役期满的退役士兵同等对待;对转业士官、荣立三等功(含三等功)以上的城镇退役士兵等重点安置对象,要在同等条件予以优先安置;对符合转业条件而作复员安置的士官,在落户条件上可予以适当放宽。各级安置部门要按照边接收边安置的原则,及时将退役士兵的档案关系和工作关系开具到其父母或配偶所在系统或单位,尽量缩短他们待安置的时间。城镇退役士兵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分配的,由当地政府发给其待分配期间的生活补助费;因接收单位原因导致退役士兵不能按时上岗的,由接收单位从安置部门开出介绍信的当月
要确保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能够领到一次性经济补助,得到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各有关部队要认真落实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积极性。
对返回农村的退役士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其要加强培养和使用,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教育培训、农用物质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扶持有专长的退役士兵创办经济实体,推荐优秀的退役士兵作为基层组织的后备力量,发挥他们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对生产、生活、住房方面确有困难的农村退役士兵,当地政府应予以扶助。要继续大力培训和开发使用农村退役士兵两用人才,注意培训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切实加强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安置工作的领导。对安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狠抓落实。要强化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国家安置政策,依法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对以假材料谋取安置资格、占用农业户口指标入伍、非户口所在地入伍的城镇退役士兵,以及在农村入伍后购买城镇户口的,一
第四篇:武汉市人事局文件
武汉市人事局文件
武人„2008‟20 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武汉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
学习与网络管理的通知
各区人事局,市直各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各继续教育基地: 为贯彻落实《武汉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纲要》,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规模开展,我们开通了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经研究确定,从2008年起,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推行在线学习,并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学习情况实行网络登记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力倡导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各区人事局、市直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各级继续教育基地要从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出发,切实关心、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把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形式,列入工作计划和学习管理考核中,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参加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网络课程选学,促进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学习的全面开展。
二、严格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管理考核。将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网络课程作为继续教育指定学习范围,列入继续教育证书验证管理范畴,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每人在线学习时间不应少于20学时。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登记管理制度。从下半年开始,各区人事局、市直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和各级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各类培训,必须通过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事先上报备案。学习结束一周内,在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后台,将参训人员姓名及身份证、培训班名称、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学时等六项内容进行如实登记。登记完成确认后自动进入个人电子学习档案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2004年来继续教育学习情况,请各区人事局、市直各部门、各大型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按照现行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权限,于今年年底前通过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后台如实登记到个人电子学习档案。
四、为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严格学时审验,今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由个人电子学习档案取代。证书验证时,专业技术人员须先从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上,下载本人电子学习档案,经各区人事局、市直各部门、各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抽查验收合格、签署验证意见后,报市人事局,集中进行验证审查。其中各区初、中级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工作,由区人事局验证审查(须报送省评审的人员除外)。
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继续教育管理通知武汉市人事局办公室2008年4月22日印发
共印220份
第五篇: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文件
[文件]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文件合集【PDF】|下载
http://bbs.51shebao.com/viewthread.php?tid=152&fromuid=0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文件合集【PDF】|下载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文件打包下载
格式:PDF格式,352页。
目前总结最全的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国发文件合集。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文件目录
第一部分综合文件
1.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摘录)(国发〔1978〕104号)
2.国家劳动总局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草案)(摘录)
3.劳动人事部关于改由各主管部门审批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劳人护〔1985〕6号)
4.劳动人事部关于提前退休工种审批权限问题的复函(劳人护〔1987〕7号)
5.劳动部关于加强提前退休工种审批工作的通知(劳部发〔1993〕120号)
6.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7〕74号)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职工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折算工龄问题的函(劳社厅函〔2000〕143号)
8.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转业、复员军人曾在部队从事有毒有害工作和在高寒地区服役其退休待遇如何处理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5〕126号)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
10.关于规范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劳社〔2002〕136号
第二部分各行业特殊工种名录
一、煤炭
1.煤炭工业部关于煤炭工业企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通知(〔85〕煤劳生字第109号)
2.煤炭工业部转发地质矿产部“关于将地质、测量工等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的函(〔86〕煤劳基字第115号)
3.煤炭工业部关于热处理等几个工种要求享受提前退休的报告的批复(〔86〕煤劳生字第149号)
4.煤炭工业部关于提前退休工种执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答复(〔86〕煤劳生便字第56号)
二、冶金
1.劳动部关于高温、特别繁重及有害健康工种给冶金部的复函(〔62〕中劳护字第128号)
2.劳动部关于大连钢厂报批有害健康工种给冶金部的复文(摘录)(〔65〕中劳护字第9号)
3.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同意武钢冶金炉热修瓦工享受提前退休待遇的复文(〔78〕劳护字2号)
4.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冶金工业提前退休工种问题给冶金工业部的复函(〔81〕劳总护宇74号)
5.冶金工业部转发地质矿产部《关于将野外队汽车司机等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的通知(〔88〕冶劳工字第027号)
三、机械
1.国家劳动总局关于机械工业有毒有害作业等提前退休工作的复函(〔81〕劳总护字64号)
2.机械工业部关于下达机械工业从事高温、高空、有害、特别繁重劳动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通知(〔86〕机人字8l号)
四、化工
1.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化学工业有毒有害作业提前退休工种的复函(〔78〕劳护字第36号)
2.化学工业部关于印发“化工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工种范围表”的通知(〔81〕化劳字第644号)
3.化学工业部关于颁发“化学工业有毒有害作业工种范围补充表”的通知(〔86〕化劳字第923号)
五、石油
1.劳动人事部关于石油工业提前退休工种的复函(劳人护[1984]26号)
2.石油工业部关于四川石油管理局提前退休工种的批复([86]油劳字第714号)
六、水利、电力
1.劳动部复水电系统从事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职员退休的意见(〔62〕中劳薪字第157号)
2.国家劳动总局关于水利系统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的复函(〔80〕劳总护字55号)
3.水利电力部关于水利电力系统36个提前退休工种的若干规定的通知(〔87〕水电劳字第114号)
七、轻工、纺织
1.劳动部关于制盐工人退休问题的复函(〔62〕中劳护字第160号)
2.劳动人事部关于轻工业提前退休工种的复函(劳人护〔1983〕3号)
3.轻工业部关于将轻工业搪瓷、钟表、玻璃等8个工种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87〕轻劳字第28号
4.轻工业部关于同意盐化工行业“1211”灭火剂、四溴乙烷操作工列为轻工业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87〕轻生字第42号)
5.轻工业部关于将五金、皮革、家具、文教等行业的部分工种列为轻工业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88〕轻生字第9号)
6.轻工业部关于将轻工业印刷行业的8个工种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89〕轻生字第55号)
7.轻工业部关于将轻工机械行业的部分工种列为轻工业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90〕轻生字第124号)
8.轻工业部关于对河北省陶瓷行业有毒有害作业提前退休工种的复函(轻生安〔1993〕003号)
9.国家劳动总局关于纺织工业化纤(粘胶)有毒有害作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复函(〔81〕劳总护字36号)
10.国家劳动总局关于纺织挡车工提前退休问题给广东省劳动局的复函([81]劳总护字37号)
11.纺织工业部关于试行“纺织工业化学纤维有毒有害作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通知(〔88〕纺化字第19号)
八、建工、建材
1.劳动部关于建筑工程系统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有损健康工种退休问题的复函(〔63〕中劳护字第125号)
2.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颁发试行建筑业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86〕城劳字第611号)
3.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关于颁发试行建材工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通知(〔86〕建材人劳字414号)
4.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关于同意将“人力火车装卸工”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批复(〔86〕建材人劳便字29号)
5.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关于同意将“地质钻探工、地质工”等9个工种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批复(〔86〕建材人劳字803号)
6.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关于试行建材工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补充通知(〔86〕建材人劳字841号)
7.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关于建材非烧结砖(砌块)5个工种实行提前退休的复函(〔87〕建材人劳字518号)
8.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关于转发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颁发试行建筑业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的通知(〔87〕建材人劳字9号)
9.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关于建材机械三个通用工种实行提前退休的复函(〔86〕建材人劳字704号)
九、电子
1.劳动人事部关于电子工业有毒有害作业提前退休工种的复函(劳人护〔1985〕7号)
2.电子工业部关于炉前热成型工等5个特殊工种试行提前退休的通知(〔86〕电生字0332号)
3.电子工业部关于印发《电子工业提前退休的工种》的通知(〔86〕电生字0791号)
十、兵器、核工业
1.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常规兵器工业有毒有害作业提前退休工种的复函(〔79〕劳总护字11号)
2.兵器工业部关于印发《兵器工业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86〕兵工安字第864号)
3.劳动部关于同意将铸造工等13个工种列为兵器工业提前退休工种的批复劳部发〔1997〕143号
4.劳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核工业提前退休工种的复函(劳人护〔1983〕27号)
5.核工业部转发地质矿产部《关于将地质、测量工等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的通知(〔86〕核劳字74号)
十一、医药、卫生
1.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试行《医药行业有毒有害作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通知(国药人字〔86〕271号)
2.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将医药行业手工锻工工种列入提前退休工种的复函(国药人字〔88〕第555号)
十二、民航、航空、铁路、航运、交通
1.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确定民航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通知(〔86〕民航局字第400号)
2.航空工业部关于航空工业工人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规定(航劳〔1986〕535号)
3.劳动部关于铁路系统的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及有害健康作业工种退休问题的复函(〔63〕中劳护字第82号)
4.国家劳动总局关于铁路系统从事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作业工种提前退休的复函(〔79〕劳总护字38号)
5.铁道部关于铁路施工、设计单位5个有毒有害等作业工种提前退休的通知(铁劳〔1988〕55号)
6.劳动部关于交通航运部门中列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的通知(〔62〕劳薪字第309号)
7.劳动部关于装卸搬运工人是否应按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退休处理的复函(〔63〕中劳护字第85号)
8.劳动人事部关于交通部门提前退休的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的复函(劳人护〔1982〕14号)
9.劳动部关于同意将交通部所属油轮船员列为有毒有害工种的复函(劳安字〔1991〕4号)
10.交通部关于印发《交通行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表》的通知(交人劳发〔1992〕663号)
十三、地质、地震、测绘
1.劳动部复地质部关于报请审批地质勘探工作有害健康工种名称的函([62]中劳护宇第134号)
2.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同意将地质钻探工、钻探设备安装工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复函(〔80〕劳总护宇50号)
3.地质矿产部关于将地质、测量工等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地发〔1986〕214号)
4.地质矿产部关于将野外队汽车司机等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地发〔1987〕401号)
5.地质矿产部关于颁发《地质机械、仪器、印刷工业企业提前退休工种表》的通知(地发〔1988〕276号)
6.国家地震局关于野外钻探工人测量工人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86〕震发人字第380号)
7.国家测绘局关于将野外测绘工人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国测发〔1986〕251号)
十四、邮电、广播电视
1.劳动部复架空线务人员是否高空作业的问题(〔58〕中劳办字64号)
2.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乡邮递员实行提前退休的复函(〔81〕劳总护字68号)
3.邮电部关于邮件搬运员、火车押运员提前退休的通知(〔1987〕邮部字374号)
4.劳动人事部关于广播电视天线工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复函(劳人护[1984]38号)
5.广播电视部关于县级及乡、镇广播电视外线工列为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广发干字〔1985〕298号)
十五、造船
1.国家劳动总局关于造船工业从事有毒有害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作业工作范围的复函(〔81〕劳总护字3号)
2.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关于下达船舶工业从事有毒有害及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提前退休范围的通知(船总人字〔1987〕1433号)
十六、林业
1.劳动部关于林业企业中的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退休问题的复函(〔62〕中劳薪字第20
3号)
2.劳动部关于森工企业18个工种应列入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意见的复函(〔63〕中劳护字笫49号)
3.林业部关于林业提前退休工种问题的通知(摘录)(林工字〔[1989]146号〕
4.林业部关于林业行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的通知(林工通字〔1992〕80号)
十七、渔业、水产
国家劳动总局关于水产业海洋捕捞、养殖业提前退休工种的批复(〔79〕劳总护字4号)
十八、粮食
劳动部关于粮食系统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的复函(〔65〕中劳护事第55号)
十九、新闻出版
新闻出版署关于在新闻出版企业17个工种中试行提前退休的通知(〔88〕新出人字笫1250号)
二十、城市建设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建设各行业第一批提前退休工种表的通知(建人〔199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