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洪山区财政局文件
武汉市洪山区财政局文件
洪财[2006]124号
洪山区财政局关于开展2006年度基层财政所
财政财务检查实施方案
各科(室)所:
根据湖北省财政厅(鄂财监发[2006]8号文件)关于印发《开展全省基层财政所2006年度财政财务检查方案》的通知精神,洪山区财政局决定2007年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基层财政所财政、财务收支检查。为了搞好对全区基层财政所2006年度财政、财务收支检查工作,特制定检查实施方案如下:
一、检查的指导思想
开展基层财政所财政、财务收支检查,是为了加强基层财政建设,规范基层财政管理,强化对基层财政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维护正常的财税秩序,推动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促进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检查的重点和内容
开展对基层财政所的检查,以2006年度财政收支,财务管理为主,检查的重点是:
(1)基层财政预算内、预算外收入状况
(2)财政收支平衡状况
(3)财政所年度财务收支、财务管理状况
(4)固定资产管理状况
(5)债权债务变动和货币资产的真实状况
检查的内容有:
(1)财政、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无内控制度
(2)财会人员配备、设置是否合法合规
(3)是否按规定设置账簿,有无账外账
(4)是否按规定设置和使用了财政预算科目、会计科目
(5)账表、账账、账证是否相符
(6)会计档案资料是否齐全,管理是否规范
(7)年度预决算是否合规
(8)拨款、支出审批手续是否合法合规
(9)专项资金管理是否规范,有无挤占挪用情况
(10)有无违反规定程序购置、处置固定资产情况
(11)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
三、检查的时间和步骤安排
这次检查共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具体是:
(1)2006年11月至12月底:编制审定检查实施方案阶段 在局党组的领导下,根据洪山财政局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全局检查实施方案,各基层财政所要结合自己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实际,认真制定本单位的自查整改实施方案,各基层财政所的自查实施方案于2006年12月15日前交财政监督科。同时,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基层财政干部充分认识开展此次检查的重要意义,以积极的态度做好自查整改、迎接局里的检查和上级部门的重点抽查。
(2)2007年1月4日至2月28日:基层财政所全面开展自查阶段
各基层财政所要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自查项目、内容和要求,认真开展全面自查,并将自查结果以书面形式于2007年3月10日前交财政监督科。财政监督科要根据自查进度情况,及时做好自查阶段的督察指导工作。
(3)2007年3月15日至6月底:全面实施检查阶段
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检查重点和内容,由区财政局组织检查小组,深入到每一个基层财政所,认真实施检查。对基层财政所的检查面要达到100%。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
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认真做好《检查工作底稿》、《询问笔录》和各种检查证据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严重违规现象,检查小组要以书面材料及时向局党组汇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认真做好检查记录。检查小组对全局所有基层财政所检查结束后,必须针对每一个财政所作出相应的《检查结论》。《检查结论》中要有检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检查组长的签字(盖章)。
(4)2007年7月1日至9月25日:检查整改和重点抽查阶段
首先将检查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类排队,由局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进行集中汇审,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整改期限。其次是各基层财政所针对《检查结论》和局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认真制定本单位的整改措施。通过认真检查整改,最后达到规范基层财政所管理,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目的。对检查出问题较多、整改措施不落实、整改效果不明显的财政所,局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将派检查小组进行重点检查,帮助整改。
(5)2007年10月8日至12月20日:检查验收汇总上报阶段
根据省财政厅制定的统一验收考核标准,局党组将组织专门检查验收小组,对全局所有基层财政所规范化管理达标情况进行
考核验收。考核验收结果与年终目标绩效奖挂钩,对考核验收不合格的财政所,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的处罚。财政监督科要对全局开展的专项检查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工作总结和向市财政局递交的检查报告。
四、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基层财政所财政、财务的专项检查工作的领导,确保对基层财政所财政、财务的专项检查工作质量,经研究决定,成立财政局“基层财政所财政、财务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余春华同志任组长,陈锋同志任副组长,日常检查工作由财政监督科牵头,农村财政管理科参与,检查小组由若干人组成。各基层财政所负责人均为本单位迎接检查的“第一责任人”。
附件:
1、2006年度基层财政收支情况检查汇总表
2、基层财政所2006年度经费收支管理情况检查汇总表
3、基层财政所2006年度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汇总表
4、基层财政所2006年度执行《会计法》情况检查汇总表
5、基层财政所2006年末债权债务余额情况调查汇总表
6、基层财政所2006年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情况检查存在问题汇总表
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财政财务检查通知报:市财政局抄报:区政府办室抄送:区审计局、区监察局武汉市洪山区财政局办公室2006年12月21日印发
共印45份
第二篇:武汉市洪山区财政局
武 汉 市 洪 山 区 财 政 局
武 汉 市 洪 山 区 监 察 局文 件
武 汉 市 洪 山 区 审 计 局
洪财[2006]69号
洪山区财政局 洪山区监察局 洪山区审计局 关于印
发《洪山区
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街办事处,各镇乡人民政府,区直各预算部门和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洪山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如遇有具体问题,请与区财政局国库科联系。
洪山区财政局洪山区监察局洪山区审计局
二○○六年八月四日
洪山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管理,促进我区部门预算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洪山区各预算单位及所属二级机构(以下统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的管理。具体包括:洪山区编制部门综合预算的部门和单位及所属二级机构;洪山区其他具有财政拨款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的部门和单位。
第三条预算单位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实行单位申请、财政审批备案制度。
第四条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实行年检制度。
第五条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实行档案信息系统管理。
第六条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机构统一办理本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手续,负责本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非财务机构不得经管银行账户和资金。
第七条预算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安全性负责。
第八条预算单位应在国有、国家控股银行和经批准允许为其开户的商业银行开立银行账户、存取资金。
第二章银行账户的设置
第九条 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要求,纳入我区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范围的单位,在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以及会计核算权的基础上,由财政部门为单位开设一个“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该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主要办理转账、提现等结算业务,可向本单位按账户管理规定保留的相应账户划拨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及提租补贴,以及经区财政局批准的特殊款项,不得违反规定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部门、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
第十条预算单位可根据需要经批准开设特设专户。该账户用于核算经区政府批准或由区政府授权区财政局批准的特殊专项资金。
第十一条 预算单位根据住房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可开设一个专用存款账户,用于核算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的住房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预算单位需要开设外汇账户、外汇人民币限额账户的,按照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有关外汇账户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预算单位可按相关规定开设党费、工会经费专用存款账户。
第十四条预算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设立贷款转存款账户、保证金存款账户的,经审核批准后可分别开设一个一般存款账户。
第十五条 预算单位在上述银行账户之外,不得开立其他银行账户。
第十六条预算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上述需要开立的银行账户进行合并。账户合并后,按资金性质的不同设置明细账,分别进行核算。
第十七条取消预算单位专项资金账户。对预算单位开设的基本建设等专项资金账户进行清理,凡属审核不予以保留的核销账户,原账户余额划入“洪山区预算往来资金财政专户”实行统一管理,分户进行核算,资金的使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
第十八条取消预算单位开设的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资金收缴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
第十九条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预算单位及所属二级机构经审核批准可开设或保留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和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账户,其余账户一律取消。
第三章银行账户的开户
第二十条预算单位按本办法规定报经区财政部门审批后,按就近方便的原则选择代理支付经办银行开立账户。
第二十一条财政部门对同意单位开设的有明确政策执行期限的账户,应在《准许开设银行账户通知书》中注明账户使用期限。
第二十二条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印鉴卡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印鉴卡内容如需变动,预算单位应及时向区财政局提出变更申请,办理印鉴卡更换手续。
第二十三条纳入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范围的单位,需要开设特设专户的,开立程序比照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开户程序办理。
第二十四条预算单位在开立单位零余额账户及其他银行账户后5个工作日内,填写区财政局统一规定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备案表》,报区财政局备案。
第四章银行账户的变更与撤销
第二十五条预算单位增加、变更、撤销零余额账户,按照相关规定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六条预算单位发生下列变更事项,应填写《预算单位变更银行账户备案表》,报区财政部门进行备案:
(一)预算单位变更名称,但不改变开户银行及账号的;
(二)预算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地址及其他开户资料变更的;
(三)因开户银行原因变更银行账号,但不改变开户银行的;
(四)其他按规定不需报经财政部门审批的变更事项。
第二十七条预算单位确需延长账户使用期限的,应提前20天提出书面申请,并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批。审批期间,按原账户使用期限执行。
第二十八条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应保持相对稳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开户银行的,应将原账户撤销,按本办法规定重新办理开户的有关手续,并将原账户资金余额(包括存款利息)全部转入新开账户。
第二十九条预算单位撤销银行账户,应填写《预算单位撤销银行账户备案表》,于账户撤销3日内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预算单位被合并的,其账户按规定撤销,资金余额全部转入合并单位的同类账户。合并单位应监督被合并单位撤消其账户,并负责按本办法规定办理备案手续。不同预算单位合并组建一个新的预算单位的,原账户按规定撤销,按本办法规定重新申请开立银行账户,并办理有关开户、销户备案手续。
第三十一条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使用期满时必须及时销户。销户情况按本办法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十二条预算单位按规定开设的银行账户,在开立后一年内未发生资金收付业务的,该账户应作撤销处理并按本办法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十三条预算单位因机构改革等原因被撤销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撤销所开立的银行账户,并按相应的规定处理账户结存资金。销户情况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三十四条预算单位执收执罚应缴入国库的非税收入,由非税收入代收代缴银行于缴款当天直接缴入国库;应缴入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由代收代缴银行直接缴入财政专户。第三十五条预算单位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专项资金都应编入部门预算或专项资金预算,资金拨付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
第三十六条预算单位的人员经费要逐步实行工资全额财政统一发放,逐步提高水电费、燃油费、电话费、会议费等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的直接支付比重,降低授权支付资金比重。
第三十七条区财政部门开设“洪山区预算单位往来资金财政专户”,专门用于管理和核算预算单位原基本存款账户、原专项资金账户资金,以及预算单位往来资金、结算资金、上级拨款等项资金。预算单位需要使用上述资金时,应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支付。第三十八条零余额账户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金来源于国库或财政专户。其支出也只能按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支付到规定的单位和确认的账户,不能支付到其他单位和其他账户。
第三十九条预算单位不得将特设专户资金与本单位其他银行账户资金相互划转。第四十条预算单位因各种原因需销户时,其原账户余额转入财政专户进行管理,按规定使用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支付。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一条区财政部门应建立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对银行账户实行动态管理,跟踪监督银行账户的开设、变更、撤销等情况,建立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档案。
第四十二条预算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规定的账户用途使用银行账户,不得坐支非税收入,不得将财政性资金转为定期存款,不得以个人名义存放单位资金,不得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不得为个人或其他单位提供资金和信用。
第四十三条开户银行不得违反规定强拉预算单位在本行开立银行账户,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拉预算单位存款,不得为未经区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单位开设银行账户和有关辅助账户。
第四十四条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无论按何种利率计付利息,开户银行应将利息全部计入该账户,不得为单位另设利息存款账户,或将利息计入单位其他账户。
第四十五条开户银行在为预算单位办理银行账户开户、撤销手续后,应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人民银行。
第四十六条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督管理。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在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出具检查通知书和有关证件。接受检查的单位和开户银行应如实提供有关银行账户的开立和
管理使用等情况,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拖延、拒绝、阻挠。
第五十五条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在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中发现预算单位违反本规定行为的,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发现开户银行违反本规定行为的,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认为应追究预算单位和开户银行有关人员责任的,应按《关于严肃追究扰乱财经秩序违法违纪人员责任的通知》(财监字[1998]4号)填写《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建议书》移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六条本办法由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实施以前有关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篇:武汉市人事局文件
武汉市人事局文件
武人„2008‟20 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武汉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
学习与网络管理的通知
各区人事局,市直各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各继续教育基地: 为贯彻落实《武汉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纲要》,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规模开展,我们开通了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经研究确定,从2008年起,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推行在线学习,并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学习情况实行网络登记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力倡导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各区人事局、市直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各级继续教育基地要从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出发,切实关心、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把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形式,列入工作计划和学习管理考核中,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参加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网络课程选学,促进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学习的全面开展。
二、严格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管理考核。将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网络课程作为继续教育指定学习范围,列入继续教育证书验证管理范畴,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每人在线学习时间不应少于20学时。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登记管理制度。从下半年开始,各区人事局、市直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和各级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各类培训,必须通过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事先上报备案。学习结束一周内,在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后台,将参训人员姓名及身份证、培训班名称、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学时等六项内容进行如实登记。登记完成确认后自动进入个人电子学习档案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2004年来继续教育学习情况,请各区人事局、市直各部门、各大型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按照现行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权限,于今年年底前通过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后台如实登记到个人电子学习档案。
四、为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严格学时审验,今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由个人电子学习档案取代。证书验证时,专业技术人员须先从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上,下载本人电子学习档案,经各区人事局、市直各部门、各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抽查验收合格、签署验证意见后,报市人事局,集中进行验证审查。其中各区初、中级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工作,由区人事局验证审查(须报送省评审的人员除外)。
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继续教育管理通知武汉市人事局办公室2008年4月22日印发
共印220份
第四篇: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2005】9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 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各院中央军委关于2004年冬季士兵退出现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04】5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现就做好我市2005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接收安置的对象和时间
2005年接收安置对象为:服务役满2年以上未被选取为士官的义务兵、服现役满本期规定年限未被选取为高一期的士官,以及因伤病残等原因滞留部队服役超过2年的士兵;精简整编单位服现役未满规定年限的编余士官(服现役满9年未满10年的士官除外);部分未满本期规定年限但服现役满10年以上的士官。上述提前退役的士官,在其《士官退出现役登记表》“批准单位意见”栏中应有“因部队精简整编提前退出现役”字样。因
国家改革发展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大力宣扬退役士兵中的先进典型,宣传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法规,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妥善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
2005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政策法规;是采取安排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确保2005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对于符合国家现行安置政策的城镇退役士兵,凡是父母或配偶有工作单位的,继续坚持“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原则,介绍其回父母或配偶所在系统,各系统和单位必须无条件接收,采取安排工作、经济补偿等多种形式予以妥善安置;因调整精简部队提前退役士兵的安置,与服役期满的退役士兵同等对待;对转业士官、荣立三等功(含三等功)以上的城镇退役士兵等重点安置对象,要在同等条件予以优先安置;对符合转业条件而作复员安置的士官,在落户条件上可予以适当放宽。各级安置部门要按照边接收边安置的原则,及时将退役士兵的档案关系和工作关系开具到其父母或配偶所在系统或单位,尽量缩短他们待安置的时间。城镇退役士兵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分配的,由当地政府发给其待分配期间的生活补助费;因接收单位原因导致退役士兵不能按时上岗的,由接收单位从安置部门开出介绍信的当月
要确保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能够领到一次性经济补助,得到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各有关部队要认真落实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积极性。
对返回农村的退役士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其要加强培养和使用,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教育培训、农用物质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扶持有专长的退役士兵创办经济实体,推荐优秀的退役士兵作为基层组织的后备力量,发挥他们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对生产、生活、住房方面确有困难的农村退役士兵,当地政府应予以扶助。要继续大力培训和开发使用农村退役士兵两用人才,注意培训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切实加强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安置工作的领导。对安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狠抓落实。要强化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国家安置政策,依法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对以假材料谋取安置资格、占用农业户口指标入伍、非户口所在地入伍的城镇退役士兵,以及在农村入伍后购买城镇户口的,一
第五篇:武汉市提前退休文件
关于加强我市参保人员非因工伤残或因病提前退休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我市参保人员非因工伤残或因病
提前退休丧失劳动能力程度
鉴定工作的通知
各区劳动(保障)局、市属各委、办、局(总公司)、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为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及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省、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现结合我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参保人员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工作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鉴定对象、标准及原则
(一)鉴定对象:凡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在我市参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本人申请提前退休的企业参保人员和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二)鉴定标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
社部发[2002]8号)。
(三)鉴定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2、在适用标准上人人平等原则;
3、鉴定回避原则。
二、组织管理: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由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以下简称劳鉴中心)组织实施,工伤生育保险处、养老保险处负责有关业务指导。
三、鉴定程序
(一)申请方式:市、区属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及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向所在辖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经办机构)申请;有行业主管的企业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远城区企业和本辖区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向远城区劳动保障局申请;中央、省属
在汉企业直接向劳鉴中心申请。申请鉴定应提交以下材料:
(1)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用人单位的申请报告(灵活从业参保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
构统一申请);(2)医疗机构出具的历年病历、临床检查(验)报告、医疗诊断证明、医学影象等诊疗
资料;
(3)被鉴定人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1份(验原件)、一寸彩色近照二张;
(4)劳动能力鉴定所需的其它材料。
各申报部门要严格对申请人的病退条件进行审核,必要时可委托辖区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初步审定。填报《武汉市非因工伤残或因病参保人员劳动能力鉴定汇总表》并拷贝电子文档,将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劳鉴中心。
(二)申请受理:劳鉴中心将报送材料分科分类整理后,组织有关医疗专家进行材料审查。对通过审查的材料,予以登记受理,并发放《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体检单》和《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表》,由申报部门送达申请人。
材料审查过程中,专家对提交的材料有疑问的,申报部门应通知申请人根据专家的要求
进行补正。
(三)体检工作:各申报部门应组织参检人员,按体检通知的要求到达指定医院按编号列队,分批进入体检现场。工作人员对参检人员要严格按照体检程序进行对人、对照片、对身份证、对病症等资格审验。
体检医院应组织作风公道正派、工作认真细致、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良好医德医风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体检小组对参检人员进行诊断,并做好病情
记录。
体检后的材料由体检医院当天统一封装,交劳鉴中心工作人员。体检材料在专家评审前
不得开封。
(四)专家鉴定:根据《武汉市企业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办法》(武劳社[2005]86号)的要求,从我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若干名相关专业的医疗鉴定专家组成鉴定小组,采用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的方式,客观地对被鉴定人进行医学鉴定,并提出鉴定意见。
专家审查结束三日内,劳鉴中心在专家医学鉴定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标准确定鉴定
结论。
(五)公示结论:劳鉴中心将鉴定结论在市劳动保障局网站公示,并通知到各申报部门。各基层单位也应予以公示(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在各辖区社保经办机构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结果报劳鉴中心。劳鉴中心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并负责处理举报和信访工作,重要事项及时向
局领导报告。
(六)结论审定:对公示有异议的,由劳鉴中心组织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弄清情况,然后将鉴定结论和有异议人员进行重新审定。
(七)复审鉴定:用人单位、被鉴定人及其亲属对劳鉴中心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按原申请方式提出复议鉴定申请。
复议鉴定应由劳鉴中心重新组织医疗鉴定专家小组提出鉴定意见。参与首次鉴定的专家
不再参与复审鉴定。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病退鉴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政策和标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到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周密安排。切实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确保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管理,确保公正。对受理审核、医院体检、专家鉴定、财务收费等关键环节要责任到人;对工作人员和参与鉴定的专家要进行培训,提出明确要求。做到鉴定工作程序化、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专家权威化、鉴定依据标准化,保证鉴定工作的客观、公正、科学。
(三)政务公开,加强监督。要公开鉴定体检医院、公开鉴定收费标准、公开鉴定程序、公开鉴定结论、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
(四)严明纪律,违纪必究。各单位要严肃工作纪律,防止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劳动能力鉴定的有关政策,严禁徇私舞弊、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对违纪行为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违反纪律规定的医院将取消其体检
医院资格。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退休管理 非因工伤残 提前退休 能力鉴定 通知
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08年7月25日印发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关于印发《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了规范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劳动保障部
二○○二年四月五日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是劳动者由于非因工伤残或因病后,于国家社会保障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通过医学检查对伤残失能程度做出判定结论的准则和依据。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原则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对其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损失程度的鉴定。总则
2.1 本标准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两个程度档次。
2.2 本标准中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缺失、严重缺损、畸形或严重损害,致使伤病的组织器官或生理功能完全丧失或存在严重功能障碍。
2.3 本标准中的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大部分缺失、明显畸形或损害,致使受损组织器官功能中等度以上障碍。
2.4 如果伤病职工同时符合不同类别疾病三项以上(含三项)“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条件时,可确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5 本标准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中的1至4级和5至6级伤残程度分别列为本标准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范围。判定原则
3.1 本标准中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主要以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程度作为判定依据。
3.2 本标准中对功能障碍的判定,以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所作的医学检查结果为依据。4 判定依据
4.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1.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单肢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3级以下(含3级)。
(3)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
(4)完全性(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
(5)非肢体瘫的中度运动障碍。
4.1.2 长期重度呼吸困难。
4.1.3 心功能长期在Ⅲ级以上。左室疾患左室射血分数≤50%。
4.1.4 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治疗无效。
4.1.5 各种难以治愈的严重贫血,经治疗后血红蛋白长期低于6克/分升以下(含6克/分升)者。
4.1.6 全胃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或小肠切除3/4。
4.1.7 慢性重度肝功能损害。
4.1.8 不可逆转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期。
4.1.9 各种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心、脑、肾、肺、肝等一个以上主要脏器严重合并症,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1.10 各种恶性肿瘤(含血液肿瘤)经综合治疗、放疗、化疗无效或术后复发。
4.1.11 一眼有光感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20度。
4.1.12 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半径≤20度。
4.1.13 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经系统治疗2年仍有下述症状之一,并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痴呆(中度智能减退);持续或经常出现的妄想和幻觉,持续或经常出现的情绪不稳定以及不能自控的冲动攻击行为。
4.1.14 精神分裂症,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者;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牢固,持续5年仍不能缓解,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5 难治性的情感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男性年龄50岁以上(含50岁),女性45岁以上(含45岁),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6 具有明显强迫型人格发病基础的难治性强迫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无效,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7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1至4级者。
4.2 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2.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单肢瘫,肌力3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4级。
(3)单手或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
(4)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
4.2.2 长期中度呼吸困难。
4.2.3 心功能长期在Ⅱ级。
4.2.4 中度肝功能损害。
4.2.5 各种疾病造瘘者。
4.2.6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2.7 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3。
4.2.8 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30度。
4.2.9 双耳听力损失≥91分贝。
4.2.10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5至6级者。判定基准
5.1 运动障碍判定基准
5.1.1 肢体瘫 以肌力作为分级标准,划分为0至5级:
0级:肌肉完全瘫痪,无收缩。
1级:可看到或触及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肌肉在不受重力影响下,可进行运动,即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高。
3级:在和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中尚能完成其动作,但不能对抗外加的阻力。
4级:能对抗一定的阻力,但较正常人为低。
5级:正常肌力。
5.1.2 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包括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震颤或吞咽肌肉麻痹等。根据其对生活自理的影响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度:
(1)重度运动障碍 不能自行进食、大小便、洗漱、翻身和穿衣。
(2)中度运动障碍 上述动作困难,但在他人帮助下可以完成。
(3)轻度运动障碍 完成上述运动虽有一些困难,但基本可以自理。
5.2 呼吸困难及肺功能减退判定基准
5.2.1 呼吸困难分级
5.3 心功能判定基准
心功能分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静息时无不适,但稍重于日常生活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静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引起症状,休息时亦可有心力衰竭或心绞痛。
5.4 肝功能损害程度判定基准
5.5 慢性肾功能损害程度判定基准
附件
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1.本标准条目只列出达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起点条件,比此条件严重的伤残或疾病均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标准中有关条目所指的“长期”是经系统治疗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
3.标准中所指的“系统治疗”是指经住院治疗,或每月二次以上(含二次)到医院进行门诊治疗并坚持服药一个疗程以上,以及恶性肿瘤在门诊进行放射或化学治疗。
4.对未列出的其他伤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条目,可参照国家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相应条目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