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文件

时间:2019-05-13 09:0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文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文件》。

第一篇: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文件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文件

武检发„2010‟3号

关于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提升执法公信力”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

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高检院、省院加强检察干警职业道德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市院决定,2010年,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提升执法公信力”系列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

—1— 学习宣传实践《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基本准则》)为核心,结合高检院、省院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提升执法公信力”主题教育和“提高执法公信力,我该做什么”集中评查活动,着力解决思想上和工作中与职业道德建设和执法公信力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法律监督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信誉度和认可度,培养广大检察干警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为推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在全市检察机关大力弘扬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职业道德,积极培养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淡泊名利,克已奉献,坚守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敢于监督,刚正不阿,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业品质,文明执法,服务群众,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职业形象。努力使广大检察干警更加准确地把握和践行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精神实质,始终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引导教育检察干警进一步增强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珍惜职业荣誉、遵守职业纪律、参与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效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不断提高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全面提升我市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三、活动内容

—2— 各单位要按照市院的统一部署,围绕目标,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以下十项主题活动,确保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举办《检察职业道德论坛》。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讲座,把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岗位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形式,组织全市检察干警学习动员,并把论坛第一讲作为全市检察职业道德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届时将统一举行全市检察干警“检察官宣誓”和“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从我做起”签名等活动。时间定于2010年1月底进行。

二是开展“基本准则学习宣传月”活动。全市检察机关要以高检院《基本准则》的制定和发布为契机,利用专门时间组织检察干警原原本本学习《基本准则》,认真领会《基本准则》的精神实质,对照《基本准则》开展个人自查和相互对查,查漏补缺,查摆整改。通过学习宣传月活动在全市检察机关营造以恪守职业道德为荣,违反职业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并把在全社会公开、广泛宣传《基本准则》,主动接受监督,作为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树立人民检察院良好形象的实践载体。在集中学习的同时,各单位、各部门要开展以“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为主要内容的大讨论活动,使《基本准则》的内在精神在检察人员中入脑入心。着力解决制约公正廉洁执法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检察环节不公正、不廉洁问题,努力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使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执法公信力有一个质的提高。活动中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扩大宣传的影响力。时间定于2010年2月进行。

—3— 三是举办“公信力建设大家谈”征文活动。为使广大干警准确把握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精神实质,在自觉参与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2010年4月左右,在全市检察干警中举办主题征文活动,并在市、区两级院门户网站和局域网开辟“职业道德建设专栏”,刊登征集文章,届时市院将邀有关专家学者从中评选若干优秀文章汇编成集并给予奖励。

四是贯彻省院部署,开展以“提高执法公信力,我该做什么”为主题的集中评查活动。严格按照鄂检发„2009‟50号文件要求,各单位要及时制定贯彻实施方案,扎实利用半年时间通过学习讨论、征求意见、评查改进和完善制度四个阶段把“十对照十评查十做到”的要求落到实处,收到成效。市院将在2010年5月底对各单位此项活动开展情况总结评估进行检查。

五是积极开展争当“十型检察官”活动。为深入践行《基本准则》,省院决定,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争当“信用型、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专业型、服务型、合作型、廉洁型、果敢型、文化型”十型检察官活动,各单位要把争当“十型”检察官活动贯穿到系列活动始终。市院将根据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力争推出一批品德高尚、务实创新、文明执法、业绩突出的创争典型,使广大干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发检察人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热情。

六是举办“检察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回顾总结一年来全市开展检察文化建设情况,总结提炼全体检察人员核心价值体系,探索加强检察文化建设促进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 —4— 有效途径,研究建立职业道德考核、养成、监督等长效机制问题,使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融入各项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中,落实到检察人员的一切活动中,通过检察文化建设的扎实开展,在全体检察人员中形成爱国主义情怀,中国特色理想,公平正义信念,反腐倡廉机制,团结拼搏精神,时间定于2010年6月中旬。

七是开展检察“执法公信力基层行”活动。基层检察队伍是确保公正执法的主体,是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关键。2010年7—8月,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执法公信力基层行”活动,届时将邀请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人民群众代表,《检察日报》,省、市新闻媒体组成采访团,深入各基层院宣传报道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互动机制和良好氛围,扩大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参与面。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展示我市基层院建设的风采,切实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保廉洁、赢公信。

八是精心组织好“维护公平正义十佳检察官”评选活动。2010年11月,市院将结合省院“创争当”活动和关于“十星制”星级检察官评选的要求、市委政法委“十佳政法干警”的评选标准,开展“武汉市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十佳检察官”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检察干警比学习、比素质、比本领、比工作、比纪律、比贡献,有力推进全市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塑造武汉检察官新形象。评选活动采用民主推荐、逐级考察、社会各界评审、征求人

—5— 民群众意见、新闻媒体公示等方式进行。

九是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为进一步弘扬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检察形象。2010年12月左右,市院将邀请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广电局等部门共同策划,举办一台高质量的先进检察官事迹报告会,利用各种媒介,开辟特色专栏深度宣传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十是继续深入开展“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大走访”主题宣传活动。各单位要结合《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和规范检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有关要求,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开展检察向基层延伸试点工作,坚持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要求落实到亲民便民利民服务之中。强化民生意识,加强民意沟通,拓宽工作渠道,深化检务公开,通过检察开放日,下访巡访、检察宣传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涉检信访问题,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增进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展示检察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系列活动是全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检院、省院工作部署,大力加强公正廉洁执法,进一步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市院成立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检察长孙应征为组长,—6— 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喻存中、李健为副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胡汉慧,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魏明先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魏明先兼任办公室主任;政治部、办公室、研究室、监察处等有关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各区院、开发区院要成立领导小组,将系列活动摆上重要工作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领会精神,带头学习讨论,带头撰写文章,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抓好落实。

(二)丰富活动形式。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涉及教育、制度、监督、自律、宣传等方方面面,各单位在开展系列活动中,要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活动载体,避免生硬说教,做到以理服人,入脑入心,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为日常教育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职业守则职业规范,加强内外监督,使广大检察干警通过系列活动,提高自律能力,恪守道德底线,加强道德修养。

(三)坚持统筹兼顾。要把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同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同抓好今年各项检察工作结合起来,同深化高检院、省院组织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提升执法公信力”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贯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结合起来,与推进检察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基层检察院“四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坚持两手抓,两不误,把开展检察职业道德系列活动作为推动全市检察工作和基层院

—7— 建设的重要机制和强大动力,用各项检察工作的实际成果衡量和检验系列活动的效果。

(四)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运用报刊、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市区检察内、外网,大力宣传全市检察职业道德系列活动的进展、成效和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全市近年来执法公信力建设取得的新成效和检察工作的新业绩、树立、维护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二○一○年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检察 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发:各区院、开发区院,市院各部门。

抄送:省检察院,市委政法委,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

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2010年1月19日印发

共印8份

—8—

第二篇: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2005】9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 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各院中央军委关于2004年冬季士兵退出现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04】5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现就做好我市2005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接收安置的对象和时间

2005年接收安置对象为:服务役满2年以上未被选取为士官的义务兵、服现役满本期规定年限未被选取为高一期的士官,以及因伤病残等原因滞留部队服役超过2年的士兵;精简整编单位服现役未满规定年限的编余士官(服现役满9年未满10年的士官除外);部分未满本期规定年限但服现役满10年以上的士官。上述提前退役的士官,在其《士官退出现役登记表》“批准单位意见”栏中应有“因部队精简整编提前退出现役”字样。因

国家改革发展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大力宣扬退役士兵中的先进典型,宣传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法规,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妥善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

2005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政策法规;是采取安排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确保2005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对于符合国家现行安置政策的城镇退役士兵,凡是父母或配偶有工作单位的,继续坚持“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原则,介绍其回父母或配偶所在系统,各系统和单位必须无条件接收,采取安排工作、经济补偿等多种形式予以妥善安置;因调整精简部队提前退役士兵的安置,与服役期满的退役士兵同等对待;对转业士官、荣立三等功(含三等功)以上的城镇退役士兵等重点安置对象,要在同等条件予以优先安置;对符合转业条件而作复员安置的士官,在落户条件上可予以适当放宽。各级安置部门要按照边接收边安置的原则,及时将退役士兵的档案关系和工作关系开具到其父母或配偶所在系统或单位,尽量缩短他们待安置的时间。城镇退役士兵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分配的,由当地政府发给其待分配期间的生活补助费;因接收单位原因导致退役士兵不能按时上岗的,由接收单位从安置部门开出介绍信的当月

要确保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能够领到一次性经济补助,得到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各有关部队要认真落实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积极性。

对返回农村的退役士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其要加强培养和使用,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教育培训、农用物质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扶持有专长的退役士兵创办经济实体,推荐优秀的退役士兵作为基层组织的后备力量,发挥他们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对生产、生活、住房方面确有困难的农村退役士兵,当地政府应予以扶助。要继续大力培训和开发使用农村退役士兵两用人才,注意培训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切实加强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安置工作的领导。对安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狠抓落实。要强化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国家安置政策,依法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对以假材料谋取安置资格、占用农业户口指标入伍、非户口所在地入伍的城镇退役士兵,以及在农村入伍后购买城镇户口的,一

第三篇:武汉市提前退休文件

关于加强我市参保人员非因工伤残或因病提前退休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我市参保人员非因工伤残或因病

提前退休丧失劳动能力程度

鉴定工作的通知

各区劳动(保障)局、市属各委、办、局(总公司)、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为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及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省、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现结合我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参保人员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工作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鉴定对象、标准及原则

(一)鉴定对象:凡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在我市参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本人申请提前退休的企业参保人员和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二)鉴定标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

社部发[2002]8号)。

(三)鉴定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2、在适用标准上人人平等原则;

3、鉴定回避原则。

二、组织管理: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由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以下简称劳鉴中心)组织实施,工伤生育保险处、养老保险处负责有关业务指导。

三、鉴定程序

(一)申请方式:市、区属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及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向所在辖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经办机构)申请;有行业主管的企业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远城区企业和本辖区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向远城区劳动保障局申请;中央、省属

在汉企业直接向劳鉴中心申请。申请鉴定应提交以下材料:

(1)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用人单位的申请报告(灵活从业参保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

构统一申请);(2)医疗机构出具的历年病历、临床检查(验)报告、医疗诊断证明、医学影象等诊疗

资料;

(3)被鉴定人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1份(验原件)、一寸彩色近照二张;

(4)劳动能力鉴定所需的其它材料。

各申报部门要严格对申请人的病退条件进行审核,必要时可委托辖区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初步审定。填报《武汉市非因工伤残或因病参保人员劳动能力鉴定汇总表》并拷贝电子文档,将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劳鉴中心。

(二)申请受理:劳鉴中心将报送材料分科分类整理后,组织有关医疗专家进行材料审查。对通过审查的材料,予以登记受理,并发放《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体检单》和《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表》,由申报部门送达申请人。

材料审查过程中,专家对提交的材料有疑问的,申报部门应通知申请人根据专家的要求

进行补正。

(三)体检工作:各申报部门应组织参检人员,按体检通知的要求到达指定医院按编号列队,分批进入体检现场。工作人员对参检人员要严格按照体检程序进行对人、对照片、对身份证、对病症等资格审验。

体检医院应组织作风公道正派、工作认真细致、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良好医德医风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体检小组对参检人员进行诊断,并做好病情

记录。

体检后的材料由体检医院当天统一封装,交劳鉴中心工作人员。体检材料在专家评审前

不得开封。

(四)专家鉴定:根据《武汉市企业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办法》(武劳社[2005]86号)的要求,从我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若干名相关专业的医疗鉴定专家组成鉴定小组,采用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的方式,客观地对被鉴定人进行医学鉴定,并提出鉴定意见。

专家审查结束三日内,劳鉴中心在专家医学鉴定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标准确定鉴定

结论。

(五)公示结论:劳鉴中心将鉴定结论在市劳动保障局网站公示,并通知到各申报部门。各基层单位也应予以公示(灵活从业参保人员在各辖区社保经办机构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结果报劳鉴中心。劳鉴中心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并负责处理举报和信访工作,重要事项及时向

局领导报告。

(六)结论审定:对公示有异议的,由劳鉴中心组织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弄清情况,然后将鉴定结论和有异议人员进行重新审定。

(七)复审鉴定:用人单位、被鉴定人及其亲属对劳鉴中心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按原申请方式提出复议鉴定申请。

复议鉴定应由劳鉴中心重新组织医疗鉴定专家小组提出鉴定意见。参与首次鉴定的专家

不再参与复审鉴定。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病退鉴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政策和标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到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周密安排。切实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确保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管理,确保公正。对受理审核、医院体检、专家鉴定、财务收费等关键环节要责任到人;对工作人员和参与鉴定的专家要进行培训,提出明确要求。做到鉴定工作程序化、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专家权威化、鉴定依据标准化,保证鉴定工作的客观、公正、科学。

(三)政务公开,加强监督。要公开鉴定体检医院、公开鉴定收费标准、公开鉴定程序、公开鉴定结论、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

(四)严明纪律,违纪必究。各单位要严肃工作纪律,防止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劳动能力鉴定的有关政策,严禁徇私舞弊、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对违纪行为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违反纪律规定的医院将取消其体检

医院资格。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退休管理 非因工伤残 提前退休 能力鉴定 通知

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08年7月25日印发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关于印发《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了规范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劳动保障部

二○○二年四月五日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是劳动者由于非因工伤残或因病后,于国家社会保障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通过医学检查对伤残失能程度做出判定结论的准则和依据。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原则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对其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损失程度的鉴定。总则

2.1 本标准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两个程度档次。

2.2 本标准中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缺失、严重缺损、畸形或严重损害,致使伤病的组织器官或生理功能完全丧失或存在严重功能障碍。

2.3 本标准中的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大部分缺失、明显畸形或损害,致使受损组织器官功能中等度以上障碍。

2.4 如果伤病职工同时符合不同类别疾病三项以上(含三项)“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条件时,可确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5 本标准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中的1至4级和5至6级伤残程度分别列为本标准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范围。判定原则

3.1 本标准中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主要以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程度作为判定依据。

3.2 本标准中对功能障碍的判定,以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所作的医学检查结果为依据。4 判定依据

4.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1.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单肢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3级以下(含3级)。

(3)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

(4)完全性(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

(5)非肢体瘫的中度运动障碍。

4.1.2 长期重度呼吸困难。

4.1.3 心功能长期在Ⅲ级以上。左室疾患左室射血分数≤50%。

4.1.4 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治疗无效。

4.1.5 各种难以治愈的严重贫血,经治疗后血红蛋白长期低于6克/分升以下(含6克/分升)者。

4.1.6 全胃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或小肠切除3/4。

4.1.7 慢性重度肝功能损害。

4.1.8 不可逆转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期。

4.1.9 各种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心、脑、肾、肺、肝等一个以上主要脏器严重合并症,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1.10 各种恶性肿瘤(含血液肿瘤)经综合治疗、放疗、化疗无效或术后复发。

4.1.11 一眼有光感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20度。

4.1.12 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半径≤20度。

4.1.13 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经系统治疗2年仍有下述症状之一,并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痴呆(中度智能减退);持续或经常出现的妄想和幻觉,持续或经常出现的情绪不稳定以及不能自控的冲动攻击行为。

4.1.14 精神分裂症,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者;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牢固,持续5年仍不能缓解,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5 难治性的情感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男性年龄50岁以上(含50岁),女性45岁以上(含45岁),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6 具有明显强迫型人格发病基础的难治性强迫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无效,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7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1至4级者。

4.2 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2.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单肢瘫,肌力3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4级。

(3)单手或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

(4)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

4.2.2 长期中度呼吸困难。

4.2.3 心功能长期在Ⅱ级。

4.2.4 中度肝功能损害。

4.2.5 各种疾病造瘘者。

4.2.6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2.7 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3。

4.2.8 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30度。

4.2.9 双耳听力损失≥91分贝。

4.2.10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5至6级者。判定基准

5.1 运动障碍判定基准

5.1.1 肢体瘫 以肌力作为分级标准,划分为0至5级:

0级:肌肉完全瘫痪,无收缩。

1级:可看到或触及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肌肉在不受重力影响下,可进行运动,即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高。

3级:在和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中尚能完成其动作,但不能对抗外加的阻力。

4级:能对抗一定的阻力,但较正常人为低。

5级:正常肌力。

5.1.2 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包括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震颤或吞咽肌肉麻痹等。根据其对生活自理的影响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度:

(1)重度运动障碍 不能自行进食、大小便、洗漱、翻身和穿衣。

(2)中度运动障碍 上述动作困难,但在他人帮助下可以完成。

(3)轻度运动障碍 完成上述运动虽有一些困难,但基本可以自理。

5.2 呼吸困难及肺功能减退判定基准

5.2.1 呼吸困难分级

5.3 心功能判定基准

心功能分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静息时无不适,但稍重于日常生活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静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引起症状,休息时亦可有心力衰竭或心绞痛。

5.4 肝功能损害程度判定基准

5.5 慢性肾功能损害程度判定基准

附件

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1.本标准条目只列出达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起点条件,比此条件严重的伤残或疾病均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标准中有关条目所指的“长期”是经系统治疗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

3.标准中所指的“系统治疗”是指经住院治疗,或每月二次以上(含二次)到医院进行门诊治疗并坚持服药一个疗程以上,以及恶性肿瘤在门诊进行放射或化学治疗。

4.对未列出的其他伤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条目,可参照国家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相应条目执行。

第四篇:武汉市人事局文件

武汉市人事局文件

武人„2008‟20 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武汉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

学习与网络管理的通知

各区人事局,市直各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各继续教育基地: 为贯彻落实《武汉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纲要》,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规模开展,我们开通了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经研究确定,从2008年起,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推行在线学习,并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学习情况实行网络登记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力倡导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各区人事局、市直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各级继续教育基地要从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出发,切实关心、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把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形式,列入工作计划和学习管理考核中,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参加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网络课程选学,促进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学习的全面开展。

二、严格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管理考核。将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网络课程作为继续教育指定学习范围,列入继续教育证书验证管理范畴,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每人在线学习时间不应少于20学时。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登记管理制度。从下半年开始,各区人事局、市直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和各级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各类培训,必须通过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事先上报备案。学习结束一周内,在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后台,将参训人员姓名及身份证、培训班名称、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学时等六项内容进行如实登记。登记完成确认后自动进入个人电子学习档案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2004年来继续教育学习情况,请各区人事局、市直各部门、各大型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按照现行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权限,于今年年底前通过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后台如实登记到个人电子学习档案。

四、为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严格学时审验,今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由个人电子学习档案取代。证书验证时,专业技术人员须先从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上,下载本人电子学习档案,经各区人事局、市直各部门、各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抽查验收合格、签署验证意见后,报市人事局,集中进行验证审查。其中各区初、中级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工作,由区人事局验证审查(须报送省评审的人员除外)。

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继续教育管理通知武汉市人事局办公室2008年4月22日印发

共印220份

第五篇:2014年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全文)

图为2014年1月19日,湖北省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

向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工作报告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9日在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敬大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省人民检察院在省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带领全省检察机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走在前列”要求,认真执行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围绕“五个湖北”建设,忠实履行职责,推进“五个检察”,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积极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始终以大局为重、以人民利益为念,努力发挥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职能作用服务发展、保障民生。

着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制定实施优化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发挥检察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专项工作。起诉传销、非法经营、金融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嫌疑人2353人,查办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688人,与省招投标管理部门共同推进招投标活动中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促进公平竞争和商务诚信。建立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对各类企业不分国有民营、内资外资、本地外地、规模大小,实行平等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严厉打击盗抢生产设施设备等犯罪,严惩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经营者的黑恶势力犯罪,净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加强对违法查封扣押企业财产等问题以及债务纠纷、破产清算等民事案件的监督,正确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诈骗等6条界限,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促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依法惩治城镇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犯罪,开展查办淘汰落后产能领域渎职犯罪专项工作,做好引江济汉等116个重大项目职务犯罪预防。与省环保厅密切配合、严厉惩治环境违法犯罪,起诉违法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等犯罪嫌疑人776人,加大对环境监管失职等犯罪的打击力度,促进绿色湖北建设。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犯罪嫌疑人419人,强化对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司法保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严惩制售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刑事犯罪,查办涉农职务犯罪539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开展打击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犯罪专项工作。起诉制毒贩毒、制售假药劣药和有毒有害食品、非法行医等犯罪嫌疑人5193人,起诉盗窃、非法集资等犯罪嫌疑人8352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依法打击恶意欠薪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犯罪。严惩拐卖妇女儿童、虐待遗弃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性侵中小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等犯罪。立案侦查社保、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674人,加大对侵吞国家民生补助资金犯罪的惩治力度。介入火灾等事故调查137起,查办事故背后的玩忽职守等犯罪61人。开展危害民生刑事犯罪立案监督专项工作,监督立案835件,加强对涉及征地拆迁、人身损害赔偿等民事、行政案件的监督。结合检察职能,公正对待当事人及其亲友诉求,做好特殊性专门性群众工作。

二、积极参与平安湖北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做好检察环节维护稳定各项工作,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促进人民安居乐业。

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批准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30797人,提起公诉42896人。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的严重刑事犯罪,积极参与扫黑除恶、缉枪治爆等专项整治行动,起诉爆炸、故意杀人、绑架、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嫌疑人3210人。对轻微犯罪依法落实从宽政策,决定不批捕3440人、不起诉1526人。

严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建立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大对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隐匿伪造证据等违法犯罪的查处和监督力度,依法全面客观收集、审查证据,坚决排除非法证据。落实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3266人依法提出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建议。完善听取辩护律师意见机制,依法监督纠正阻碍当事人、辩护律师行使诉讼权利的行为。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城中村等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手机传播谣言和淫秽信息、赌博、诈骗等犯罪。针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社会治理的建议。推行涉罪未成年人分案起诉、犯罪记录封存、附条件不起诉等制度,加强教育、感化、挽救,抓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85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设立83个社区矫正检察室或联络站,依法监督纠正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等问题,协助做好帮教安置工作。开展对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决定和执行的监督。

三、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按照中央、省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坚持有案必办、有腐必惩,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好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依法查办职务犯罪。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2374人,其中贪污贿赂犯罪1826人,渎职侵权犯罪548人。严肃查办大案要案,办理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和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89件,县处级以上干部职务犯罪要案173人,其中厅局级干部15人。查办执法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642人。加大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对389名行贿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完善举报机制,转变侦查模式,规范侦查行为,坚持“五条办案原则”,加强并规范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提升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水平。着力加强反渎职侵权工作,落实中央关于重大复杂案件专案调查、非法干预查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情况沟通和处理等制度,参与组织全省近10万名公务人员参加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集中教育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积极预防职务犯罪。深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等开展预防宣传、警示教育3800余次,建成53个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其中4个被评为全国“百优”,组织创作廉政公益海报、宣传短片,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公务人员依法履职、廉洁自律。开展预防调查4000余次,深入剖析发案原因,发出预防检察建议4148件,推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坚持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报告制度,加强重点领域职务犯罪发案态势和预防对策研究,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决策参考。继续与省工商联共同做好涉及非公企业的受贿行贿犯罪预防,探索在非公企业、重点行业协会设立预防联络员,协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预防刑事犯罪和预防诉讼违法三项职能整合,健全检察机关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大格局。

四、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深入贯彻修改后刑诉法、民诉法,全面加强对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等各环节的法律监督,促进公正司法和法治湖北建设。

加强刑事诉讼监督。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侦查机关立案3243件、撤案3276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404件,促进依法行政;加大对违法取保候审、违法查封扣押冻结等侦查活动违法情形的监督纠正力度;探索完善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监督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着眼于维护刑事审判公平公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357件,采纳意见率为84.9%;强化对超期判决、侵犯诉讼权利等刑事审判活动违法情形的监督;依法做好死刑案件审查、出庭和监督工作。以涉黑涉恶等罪犯为重点,对刑罚变更执行中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依法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1141人次;加大对跑风漏气、久押不决等监管活动违法情形的监督力度,维护正常监管秩序和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

加强民事和行政诉讼监督。强化对民事和行政裁判不公、损害国家及公共利益的调解等问题的监督,提出抗诉303件,综合改变率为90%,提出再审检察建议370件。对审理超期、适用程序错误等审判活动中的违法情形依法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加大对无正当理由不执行、违法强制执行、超标的执行等问题的监督力度,促进解决执行难、执行乱问题,维护法律尊严权威。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群众权益受损等问题,深入探索督促履行职责、督促起诉工作。

五、深化检察改革,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认真贯彻司法改革总体部署,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检察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

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适应法律修改和中央关于涉法涉诉信访与普通信访分离的改革要求,积极应对信访数量明显上升、处理难度增大的挑战。完善受理、审查、办理、终结机制,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21173件次,依法维护公正结论、纠正错误裁决。对不服司法机关正确裁决的2111件申诉,通过加强释法说理、促成当事人和解等方式耐心做好息诉工作。对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加强司法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256万元;对违法闹访的依法处理。

推进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积极参与量刑规范化改革,依法对29855名被告人提出量刑建议,与法院共同推进职务犯罪案件量刑规范化试点。深化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积极开展诉讼违法行为调查,继续推进诉讼职能和诉讼监督职能、案件办理职能和案件管理职能适当分离,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健全与其他政法机关监督制约和协调配合机制,落实办案情况通报、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等制度,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推进三项工作机制创新。一是推进诉讼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体系化,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二是加强检察机关组织体系及基本办案组织建设,在47个基层检察院推进内部整合改革试点,精简机构层级,充实一线力量,提升工作效能;在67个检察院开展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突出检察官主体地位,强化办案人员责任。三是推动执法办案转变模式转型发展,部署落实建立新型检律关系、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保障人权、诉讼民主等法治精神。

六、加强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法律监督能力

推进检察队伍“六项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队伍,不断夯实检察工作根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改进作风的规定,坚持政治建检,坚持党的领导,严守政治纪律,打牢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思想基础。省检察院通过走访、蹲点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找、整改会议活动、公车管理、公务接待以及执法作风方面的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领办10件实事,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制定并落实深化细化实化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意见,完善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网上受理、流程指引、预约服务、信访信息查询等功能,开展下访、巡访、视频接访728次,加强派驻检察室、检察服务站和巡回服务组建设,深入387个社区、企业、学校开展法制宣传,积极参加省委“三万”活动,健全民意恳谈、便民服务等长效机制。

加强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以领导干部和执法办案一线人员为重点狠抓教育培训,完善岗位能力席位标准,推行实训式、互动式教学,培训检察人员7000余人次。加大检察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侦查监督业务竞赛等活动,建立公诉等专业人才库,与武汉大学共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新增34名全国、全省检察业务专家。大力开展职业信仰、职业精神教育,完善检察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加强政法专项编制管理,提升队伍职业化水平。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基层检察院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建设新型检察院。完善上级检察院领导联系基层、重点帮扶等制度,为基层补充编制103名、招录人员280人,培训基层检察人员5700余人次。在各级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重视和支持下,检察经费保障和执法办案装备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建立多种信息化平台。2013年,全省检察系统连续第2次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系统,省检察院被评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连续第5次荣获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7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涌现出了张启纯、李晓宝、李红艳等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先进典型。

七、强化自身监督制约,提升执法公信力

坚持从严治检,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强化内部监督制约,保障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贯彻去年全省两会精神,制定21项改进措施狠抓落实。向省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监所检察工作,认真落实5条审议意见。完善领导班子成员联络服务人大代表制度,推动建立人大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衔接机制。就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诉讼监督等工作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调研3771人次,创建代表委员联络专网、手机报等新平台。对15件代表、委员建议和提案,安排专人办理,全部办结回复。深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新选任593名人民监督员,按规定将339件案件纳入监督程序。深化检务公开,邀请13000余名社会群众参加检察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全面开通检察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省检察院运用新媒体发布互动信息9000余条,为网民提供法律咨询、开展诉求引导4000余次,加强检察宣传,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努力提升新媒体时代检察机关社会沟通能力。

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和自身反腐倡廉建设。实行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常态化,持续抓好“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等规定的学习教育,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规范检察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及监督机制。落实规范执法“倒逼”机制,加强对同步录音录像、扣押冻结款物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以办案安全、廉洁从检等内容为重点,深入开展巡视督察,严肃查处检察人员违法违纪问题。狠抓检察管理,开展“两转两抓”活动,完善“全面管理、统分结合、分工负责、统筹协调”的执法管理模式,建立诉讼违法线索管理、案件统一管理等制度,对16000余件案件进行质量评查,以管理促公正、提效率。

一年来全省检察工作的成绩,是在各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取得的。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检察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检察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执法理念存在偏差;检察职能作用的发挥与人民群众新期待、全面深化改革新部署、法治建设新要求还有差距;检察权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一些检察人员执法能力不够强,部分基层检察院人员老化、人才短缺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执法不严格、不公正等问题仍然存在,损害了执法公信力。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14年全省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严格公正廉洁执法,着力服务改革、维护稳定、促进法治,深化检察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实现“三个走在前列”,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履职尽责,服务大局。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严惩黑恶势力、严重暴力、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犯罪,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适应反腐败领导体制机制创新,严肃查办权力集中、资金密集领域的大案要案,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深化职务犯罪预防,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惩治、监督纠正损害公平竞争和群众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以实际行动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做改革的促进者,积极发挥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职能作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湖北“竞进提质、升级增效”。

(二)强化法律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围绕法治湖北建设,坚持惩治违法犯罪和维护合法权益相结合,全面加强和规范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依法清理纠正久押不决案件,深入开展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监督。严肃查处执法司法领域腐败犯罪。加强诉讼违法预防,促进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严把批捕、起诉等关口,严格排除非法证据,切实防止、发现、纠正冤假错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和每一项执法活动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深化检察改革,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全面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切实在法治轨道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积极开展深化检务公开、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和广泛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等改革试点。配合做好检察管理体制和检察人员管理制度改革调研论证工作。深入推进诉讼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体系化,执法办案转变模式转型发展,检察机关组织体系及基本办案组织等三项机制建设。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素质能力和执法公信力。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治理“四风”问题,巩固检察工作群众基础。贯彻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深入推进检察队伍“六项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以执法管理为重点,全面加强检察管理。大力推进新型检察院建设,加强执法保障,加快科技强检步伐,筑牢检察事业发展基础。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全省检察机关将在省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确领导下,更加自觉地接受各级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执行本次大会决议,改革创新,奋勇向前,争创一流,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文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文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湖北省一号文件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 (2012年2月14日) 发挥湖北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省农业......

    湖北省2012年度一号文件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 (2012年2月14日) 发挥湖北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省农......

    武汉市江夏区水务局文件

    武汉市江夏区水务局文件夏水务[2009]40号签发人:韩飞A 关于对区政协三届三次会议 第29号提案的回复 蔡明清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后续管理的建议收......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督办工作实施办法》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督办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鄂检发[2009]14号)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督办工作实施办法》已经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浙江省公安厅 文件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浙江省公安厅 文件 浙检会(研)〔2006〕18号关于印发《关于办理盗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 见》的通知本省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省院规范性文件河北省人民检察院

    省院规范性文件河北省人民检察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

    武汉市司法鉴定人协会文件

    武汉市司法鉴定人协会 参照“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2011.02.11印发”的 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期、护理期评定准则(试行) 1、头部损伤: 头皮下血肿,误工10日~15日,无需营养,无需护理......

    少先队武汉市工作委员会文件

    武少发〔2011〕2号 强化阵地建设丰富活动项目 努力践行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 ——2010年武汉市少先队工作总结 2010年,武汉市少工委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