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行为,保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质量,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名义执业和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执业是指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并对完成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相应专业结论或总结论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的行为。
第四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中国地震局)对全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的执业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保证工作质量。
第六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分地震活动性评价、地震构造评价和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3个专业类别。
注册为地震活动性评价专业类别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应当在国家标准GB 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规定的区域地震活动性评价、近场区地震活动性评价、地震危险性的确定性分析、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中承担相应的评价工作。
注册为地震构造评价专业类别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应当在国家标准GB 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规定的区域地震构造评价、近场区地震构造评价、地震危险性的确定性分析(地震构造评价部分)、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潜在震源区划分部分)、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中承担相应的评价工作。
注册为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专业类别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应当在国家标准GB 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规定的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区域性
— 1 — 地震区划、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地震小区划、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中承担相应的评价工作。
第七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应当在规定的执业范围内从事执业活动,且不得超越聘用单位的从业范围。
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范围: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范围:注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除必须由中国地震局审批的工程项目以外的建设工程评价项目。必须由中国地震局审批的工程项目另行规定。
第八条 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和有关部门不得增设或者变相设置跨地区执业准入条件。
第九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负责人须由注册于承担单位的相应级别和专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担任,总技术负责人须由注册于承担单位的相应级别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担任。
第十条 担任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专业技术负责人和总技术负责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应当在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签章页(格式见附表)相应栏目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获得两个或三个专业类别注册证书的,在同一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只能选择一个专业类别担任专业技术负责人。
第十二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在执业过程中,有权拒绝在不合格或有弄虚作假内容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上签字、加盖执业印章,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签字、加盖执业印章。
第十三条 因延续注册、单位名称变更、工程师姓名变更或印章污损遗失不能及时加盖执业印章的,经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聘用单位出具书面证明后,可由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签字后补盖执业印章,完成签章手续。
第十四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由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后方为有效,并作为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申请必备的报送材料。
第十五条 担任专业技术负责人或总技术负责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在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评审过程中,应负责对报告内容提供技术说明,会审时应负责对报告内容进行汇报,并接受专家的质询。
— 2 — 第十六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在担任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或总技术负责人期间原则上不得更换。因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必须更换的,应当在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后,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九条的相关规定,更换为本单位可以承担相应工作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
第十七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担任专业技术负责人或总技术负责人,在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通过评审,或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专业技术负责人(总技术负责人)交接手续办结前,原则上不得变更注册到其他单位。
第十八条 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的执业凭证,由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本人保管,任何单位(发证机关和监督管理部门除外)或个人不得扣押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
第十九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承担评价业务活动,应由其聘用单位签订合同并统一收取费用。聘用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承担赔偿责任的,可以依法向有过错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追偿。
第二十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应严格保守在执业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和他人的商业、技术秘密。
第二十一条 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应当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出示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
(二)要求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聘用单位提供其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及相关业务文档;
(三)就有关问题询问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相关人员;
(四)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本规定的行为;
(五)提出依法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 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在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财物,谋取任何利益。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协助与配合,不得拒绝或阻挠。
第二十三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的;
(二)超出规定执业范围或者聘用单位业务范围从事执业活动的;
(三)弄虚作假提供执业活动成果的;
(四)未变更注册单位,而在另一家单位从事执业活动的;
(五)以他人名义或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执业活动;
(六)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注册证书或者执业印章的;
(七)在执业过程中,索贿、行贿、受贿或者谋取合同约定费用外的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八)泄露执业中应当保守的秘密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九)其它违反法律、法规、规范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的违法、违规行为,可向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注册所在地或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并对投诉举报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五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违法从事执业活动的,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应当依法查处,并将违法事实、处理结果告知注册机关和注册所在地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依法应当撤销注册或吊销注册证书的,应当将违法事实、处理建议及有关材料报注册机关和注册所在地省级地震局,注册机关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并告知行为发生地和注册所在地省级地震部门。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地震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4 — 附件
负责人签章页
项目名称:
委托方:
承担方:
项目总负责人:(签字、盖章)
专业技术负责人:
地震构造评价:(签字、盖章)
地震活动性评价:(签字、盖章)
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第二篇:烟台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烟台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
烟台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2003-07-21)
第一条为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地震局是全市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工作,县市区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市区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
第四条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烈度复核、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区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区地震灾害预测等。
第五条下列建设项目和地区必须在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基础上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地震设防要求高于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设防标准的重大工程、特殊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1、生命线工程:城市供水、供热、燃气工程的主要设施和粮食加工厂、粮库及医院的门诊楼、重要医疗设备用房、血库等。
2、能源工程:Ⅰ级水工建筑物和1亿立方米以上库容的水库大坝;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的热电厂、2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厂及其变电站、500千伏以上的枢纽变电站。
3、通信工程:广播发射台、电视台和长途电信枢纽的主机楼。
4、交通工程:公路与铁路干线的大型立交桥和跨度大于100米的桥梁;铁路干线的重要车站、铁路枢纽的主要建筑工程;长度1000米以上的隧道工程;高速、高架公路工程;铁路和地下铁路工程;Ⅱ级以上机场;年吞吐量200万吨以上的港口。
5、特殊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工程、堤防、储油及储存易燃易爆、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等。
6、其他重要工程:各类大中型工矿企业的动力、通信、调度、电算、试验等重要设施用房;位于Ⅶ度烈度区内的坚硬、中硬场地,高度超过80米以及中软、软弱场地高度超过60米的高层建筑;市级以上各类救灾应急指挥设施的用房;800座位以上的影剧院、2000座位以上的体育馆、2万座位以上的体育场;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服务楼、综合教学楼、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
(二)位于地震烈度区分界线、地震动参数区分界线以及地震断裂带两侧各8公里区域内的新建工程;
(三)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地区;
(四)占地范围较大,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城市、大型厂矿企业和新建的经济开发区。
第六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格条件的评价单位承担,并签订书面合同。
第七条市外省内单位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持有国家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核发的乙级以上资质证书,省外单位必须持有甲级资质证书,并经市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进行验证登记。
禁止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超越其资质许可范围或者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禁止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第八条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第九条凡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由市防震减灾主管部门初审,报经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评审或核审,由市、县市区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根据评审结论按项目管理权限审批抗震设防要求。
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不须做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但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第十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纳入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凡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具备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评审结论和抗震设防要求。缺少其中一项者,计划、规划、建设、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不得办理批准手续。
第十一条地震安全性评价所需费用,由评价单位和建设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类别和工作量大小,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定,并列入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和总概算。
第十二条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经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评审未获通过的,评价单位应当重新评价,费用由评价单位承担;给建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未取得资质证书擅自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由市、县市区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按项目管理权限,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按项目管理权限,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 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二 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三 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市、县市区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按项目管理权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责令改正,对总投资额1亿元 含 以上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总投资额5000万元 含 至1亿元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总投资额5000万元以下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造成损失的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
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不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中国地震局令
第 8 号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已于2002年1月16日经中国地震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 长 宋瑞祥 二○○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保证工作质量,维护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和对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资质证书。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相关的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小区划、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危险性鉴定、震害预测工作,应当由地震安全性评价持证单位承担。
第四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是指从业单位必须具备的资历、人员、技术、设备等条件。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
第五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是全国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资质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丙级资质的审批,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作为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设一级、二级,分为地震、地震地质和工程地震三个专业。
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的管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一级执业资格证书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二级执业资格证书的审批,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九条 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持有一级执业资格证书6人以上,其中地震、地震地质、工程地震专业必须各有2人以上;(二)具有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装备及地震安全性评价专用软件系统,并具备相应的实验、测试、分析能力;(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
(四)具有独立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编写评价报告的能力;(五)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
(六)具有健全的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第十条 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持有一级、二级执业资格证书各3人以上,其中地震、地震地质、工程地震专业必须各有2人以上;(二)具有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装备及地震安全性评价专用软件系统,并具备相应的实验、测试、分析能力;(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
(四)具有独立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编写评价报告的能力;(五)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
(六)有健全的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持有二级以上执业资格证书4人以上,其中地震、地震地质、工程地震专业必须各有1人以上;(二)具有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装备及地震安全性评价专用软件系统;
(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6人;
(四)具有独立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编写工作报告的能力;(五)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
(六)有健全的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首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单位,只能申请乙级、丙级资质证书。
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乙级、丙级资质证书满2年的单位,可以按照资质条件申请上一级资质证书。
第十三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证书持证单位的从业范围是: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地震动参数复核及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危险性鉴定、震害预测等有关工作。
地震安全性评价乙级资质证书持证单位的从业范围是:全国范围内除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以外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动参数复核及10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地震小区划工作。
地震安全性评价丙级资质证书持证单位的从业范围是: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的地震动参数复核工作。
第十四条 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一级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从事与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工作五年以上,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二)熟悉本专业的技术和知识,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并能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
(三)具有承担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能力,并能独立编写评价报告;
(四)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并能结合实际工作熟练运用。
第十五条 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二级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从事与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工作三年以上,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熟悉本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能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三)具有参加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能力,并能独立编写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
(四)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第十六条 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应当参加发证机关组织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考试,取得合格证书。
第十七条 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向资质管理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申请表;
(二)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单位所有制性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法人代表与技术负责人的有关证明材料;
(四)主要技术人员情况;
(五)主要设备;
(六)单位资历。
申请甲、乙级资质证书,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审核。审核部门应当对申请单位的资质条件和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并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供核实意见。
国务院部委的直属机构申请甲级、乙级资质证书,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直接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供申请资料。
第十八条 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向资质管理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证书申请表;
(二)工作资历和主要业绩;
(三)所在单位的审核意见;
(四)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考试合格证书。
第十九条 资质管理部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资料后,应当委托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对资质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的申请进行业务审查。
第二十条 资质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符合条件的,予以颁发证书,并通知申请人;需要补充有关资料的,应当要求申请人限期补交,逾期不交的,视为放弃申请;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申请人自收到批准通知之日起30日内到资质管理部门领取证书。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将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审批结果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包括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式样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第二十三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4年。持证单位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满30日前向发证机关提出延展申请,经审查后重新确认资质等级,核发证书。逾期不办理的,到期自行失效。
第二十四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单位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应当在30日内到资质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机构、人员发生重大变化,应当向资质审批部门申报。
第二十五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实行定期审查制度,每2年审查一次。审查时间由资质审批部门决定,提前30日告知持证单位。
审查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根据审查结论,对资质单位分别予以确认、限期整改、降级或终止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审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持证单位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机构、人员状况;(二)固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持执业资格证书状况;(三)仪器设备、分析测试手段和数据质量;(四)抽查已完成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持证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资质管理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根据违法情节,处以警告、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暂扣或吊销资质等级证书:(一)弄虚作假领取资质证书的;(二)转借资质证书的;
(三)机构、人员发生变化与资质等级不符又不及时申报的;(四)无故不参加定期审查或者上报的材料不真实的。
第二十八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持证单位超越其资质等级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处理。第二十九条 审查颁发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8年1月4日公布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许可证书管理办法》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上岗证书管理办法》(震发防[1998]004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176号
《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月4日省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韩寓群
2005年1月21日
第一条 为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项目建设和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与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下列建设项目(具体项目见附件),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重大建设项目;
(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
(三)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内的建设项目;
(四)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五条 下列地区必须进行地震小区划工作:
(一)编制城市规划的地区;
(二)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内的新建开发区、大型厂矿企业;
(三)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地区。
第六 条本办法第四条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在完成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城市或者地区,应当按照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在未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城市或者地区,应当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第七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并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者规划选址阶段进行。
第八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承担,并签订书面合同。
第九条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国家或者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并应当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不得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第十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确保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质量。评价工作完成后,应当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和地区概况;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三)地震活动环境评价;
(四)地震地质构造评价;
(五)设防烈度或者设计地震动参数;
(六)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七)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送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评审申报表;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合同原件;
(三)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单位的资质证书复印件;
(四)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第十二条 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后,应当委托省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进行技术评审。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跨省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以及地震小区划报告,应当经省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报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评审;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由省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负责评审,并出具评审结论。
第十三条 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单位提交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定工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并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和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国家颁布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监理。
第十五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所需费用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六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经评审未获通过的,评价单位应当重新进行评价,费用由评价单位承担;给建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或者核准建设项目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中缺少抗震设防要求的,不予批准。
第十八条 各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类建设项目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
(二)未按照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资质证书:
(一)未依法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擅自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
(二)超越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三)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四)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第二十一条 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期限,审定抗震设防要求的;
(二)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山东省人民政府1997年10月8日公布的《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85号)同时废止。
附件: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
一、交通项目
(一)公路与铁路干线的大型立交桥,单孔跨径大于100米或者多孔跨径总长度大于500米的桥梁;(二)铁路干线的重要车站、铁路枢纽的主要建筑项目;(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架桥、城市快速路、城市轻轨、地下铁路和长度1000米以上的隧道项目;(四)国际国内机场中的航空站楼、航管楼、大型机库项目;(五)年吞吐量200万吨以上的港口项目或者1万吨以上的泊位,2万吨级以上的船坞项目。
二、水利和能源项目
(一)Ⅰ级水工建筑物和l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的大坝;(二)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的热电项目、2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项目、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项目;(三)50万伏以上的枢纽变电站项目;(四)年产90万吨以上煤炭矿井的重要建筑及设施;(五)大型油气田的联合站、压缩机房、加压气站泵房等重要建筑,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接收、存储设施,输油气管道及管道首末站、加压泵站。
三、通信项目
(一)设区的市以上的广播中心、电视中心的差转台、发射台、主机楼;(二)县级以上的长途电信枢纽、邮政枢纽、卫星通信地球站、程控电话终端局、本地网汇接局、应急通信用房等邮政通信项目。
四、生命线工程
(一)城市供水、供热、贮油、燃气项目的主要设施;(二)大型粮油加工厂和15万吨以上大型粮库;(三)300张床位以上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重要医疗设备用房以及中心血站等;(四)城市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项目。
五、特殊项目
(一)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二)重要军事设施;(三)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的项目。
六、其他重要项目
(一)年产100万吨以上炼铁、炼钢、轧钢工业项目以及年产50万吨以上特殊钢工业项目、年产200万吨以上矿山项目和其他大型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重要建筑及设施;(二)大中型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主要生产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生产中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厂房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三)年产100万吨以上水泥、100万箱以上玻璃等建材工业项目;(四)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以上区域或者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内的坚硬、中硬场地且高度超过80米,或者中软、软弱场地且高度超过60米的高层建筑;(五)省、设区的市各类救灾应急指挥设施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六)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七)大型影剧院、体育场馆、商业服务设施、8000平方米以上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以及存放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的博物馆等公共建筑。
省地震局就《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答问
问:请解释一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含义?
答:地震安全性评价,是通过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其周围的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环境的评价,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适应的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参数,以及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内容包括地震活动环境评价、地震地质构造评价、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以及地震小区划、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危险性鉴定、震害预测等有关工作。
问:为什么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为了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工程场地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程度。国内外地震灾害表明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次生灾害所引起的。因此,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在于保证各类建筑物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要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工程建设场地,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把好设计和施工质量关。而地震安全性评价正是为选择合适的工程建设场地和科学合理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服务的,它是保障建筑物、构筑物安全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
问:为什么要制订《办法》?答:《办法》的立法目的是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其监督管理活动,有效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安全。我省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存在着著名的郯庐大断裂和聊考、燕山-渤海、南黄海等一系列地震活动构造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口密度大,防震减灾任务十分繁重。多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非常重视防震减灾工作。1997年省政府发布《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后,为依法规范我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对于科学选择工程建设场地、制定城市规划和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提高重大建设工程和城市整体抗震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先后完成了山东海阳核电、青岛地铁、黄河二桥等300多项重大建设工程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10多个城市和开发区的地震小区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问:《办法》对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作了哪些规定?
答:考虑到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地震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办法》对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是重大建设项目、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和有重大价值或者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项目。同时规定了必须进行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地区。
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指地震发生后,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设工程。其中包括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生产的生命线建设工程,如医疗、广播、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均属此类。
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是指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工程和贮(输)油、贮(输)气、贮存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放射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第五篇:文成县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文成县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对工程设施的破坏,加强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和《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的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等)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场地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
第三条 文成县科学技术局(文成县地震局)为县地震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和项目设计单位必须执行抗震设防要求。第五条 一般工业与民用新建或扩建工程按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在我县行政区域内,达到以下建设工程规模的,根据浙江省政府令第199号规定必须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公路与铁路干线的特大桥、长及特长隧道,公路铁路立交桥、城市高架公路;
释义:特大桥是指多孔跨径总长大于1000m,或者单孔跨径大于150m的桥梁;长隧道是指隧道长度大于1000m且小于等于3000m的隧道,特长隧道是指隧道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二)高速公路的高架桥、II类以上机场、万吨级以上港口工程(码头、泊位等);
(三)规划容量≥1000MW的火电厂、装机容量超过200MW的水电厂;超过300KV的变电站和调度楼;
(四)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重要军事工程;
(五)大中型水库和蓄能水库大坝、坝高超过60M的高坝和位于大、中城市市区内或上游的I级挡水坝;
释义:中型水库是指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1亿立方米以下的水库,大型水库是指总库容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六)重要贮油、贮气工程,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大型生产车间与仓储设施工程以及地震时容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其他建设工程;
(七)高层(高度≥80M)建筑工程;
(八)大型影剧院和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建筑工程;
释义:大型影剧院是指座位不少于1200座的剧场、电影院、礼堂;大型体育馆(含游泳馆)是指观众座位容量不少于4500人(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九)其他依法必须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大建设工程。第六条 工程建设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需
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政府投资项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企业投资项目在核准阶段进行。
第七条 对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县发改、大峃新区管委会、旅游功能区管委会等政府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在受理项目建议书(或工可)十五日内,将工程项目抄送文成县科学技术局(文成县地震局),并在审批和核准建设项目时,做好把关工作,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核准报告中应包含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和据此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否则不得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第八条 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当书面委托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价。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持有省级以上地震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并按照证书核定的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开展评价工作。
第九条 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评价结果报省级以上地震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并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第十条 对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文成县科学技术局(文成县地震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对无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或者超越资质等级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其出具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应作无效处理,并由文成县科学技术局(文成县地震局)依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3号)第二十三、二十四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二条文成县科学技术局(文成县地震局)或其它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按规定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文成县科学技术局(文成县地震局)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政协办、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各群众团体。
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月2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