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19-05-14 13:0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第一篇: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Small Breeding With Ecological Family Farm Mode And Research 学科专业:兽医硕士 作者姓名:顾晓峰 指导老师:华修国教授 答辩日期:2010年6月2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号:1081502013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Small Breeding With Ecological Family Farm Mode And Research 学科专业:兽医硕士 作者姓名:顾晓峰 指导老师:华修国 研究方向:预防兽医

培养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申请学位:硕士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0年6月6日4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2010年6月6日日期:2010年6月6日5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姓名顾晓峰学号1081502013所在学科兽医学指导教师华修国答辩日期2010-6-6答辩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论文题目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投票表决结果:5/5/5(同意票数/实到委员数/应到委员数)答辩结论:√通过□未通过评语和决议:论文结合上海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选题紧密联系本地区畜牧生产实际,具有科技前瞻性和推广应用的价值,对上海地区畜牧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和实践经验。论文以国内外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情况及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意义及重要性作为切入点,进行汇总分析,表明论文研究选题符合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方向,具有很高研究和推广意义。论文根据上海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本地区发展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并开展试点建设工作,通过2年多的运行,总结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取得的成效,制定小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标准化技术操作规范,通过对国外家庭农场比较分析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广该模式需要政策措施等内容。论文数据

充分,结果准确。作者参阅了大量中外文献,论文写作认真,逻辑性强,选题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论文思路明确,重点突出,结构有序,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格式规范。该论文设计合理,所用方法先进,具有一定的创新,所取得的结果,对进一步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具有现实意义。答辩中叙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经答辩委员会评议,一致认为该论文已达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的要求,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职务姓名职称单位签名主席刘佩红研究员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委员华修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崔立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朱建国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杨志彪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 委员

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名

秘书袁聪俐讲师上海交通大学 2010年6月6日6

摘要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是在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生猪生产,农场经营户既种植农作物又饲养生猪,将猪粪尿就近还田,形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生产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粪尿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降低了农田化肥使用量和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并通过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直接良性循环,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拓展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空间。松江区2008年5月开展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建设试点工作。在运行模式上,采取“政府扶持、农田配套、企业经营、农场饲养”的方法;在经营管理上,采用“龙头公司+家庭农场”的形式,龙头公司为农场主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结算,即由生猪企业松林公司为农户提供苗猪、饲料、技术等服务,并农场主支付代养费,农户不承担市场风险,保底收入。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作为农业生组织形式创新,是上海市松江区的首创,从08年开始试点,发展5家。09年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培育了20家,截止到2010年1月,全区已建成投入运营25家种养结合家庭农场。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该模式在松江区近二年来的初步探索情况,发展条件和要求进行了总结,与国外家庭农场进行了简单比较,为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推广培育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今后如何继续推进和发展该模式作了进一步思考,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松江区在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推广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得到了相关专家与领导的肯定。该模式找准了种养结合的“结合点”,解决了种植与养殖生产经营分离,粪尿还田利用难协调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种”、“养”结合,为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开创了新的途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在上海地区具有积极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8 Small Breeding With Ecological Family Farm Mode And Research Abstract Mode of mini family farm is develop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raising crops and livestock.This mode achieves the high efficient production and the ecological utilization of manure resource,which improves the environment and decreases the cost of chemical fertilizer.This mode ca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expand the growth spac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In April,2008,this mode was initiated in Songjiang district with the strategy of supported by government,managed by enterprise and raising in family farm.In brief,enterprise provided the seedling,offspring,forage,service and money to family farm who only in charge of raising the animals.This mode is the newly developed method that firstly started in Songjiang district in Shanghai.To date,25 family farms were established since 2008.This thesis analyzed the9 essentiality and importance of this mod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by summarizing the two years experience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family farm mode in overseas countries.This thesis also ga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mode in future.As the results,the present study confirmed this mode effectively resolved the problems such as separation of raising crops and livestock,difficulty in the utilization of manure.This mode provided a new metho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o obta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Combination of raising crops and livestock,family farm,ecologic agriculture,sustainable economics10 目录

第一篇:综述

1.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由来及原理----------------12 1.1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情况--------------------------13 1.2国内外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情况-------------------15 2.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意义及重要性-------17 2.1降低粮食种植成本--18 2.2降低养殖成本------18 2.3提高农户综合收益--19 2.4实现多点分散饲养,有利于疫病防控-----------------19 2.5实现粪尿资源化利用19 2.6实现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规模产业化经营---------20 第二篇

松江区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初步探索 1.松江区农业基本情况介绍---------------------------22 1.1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概念-------------22 1.2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由来-----------------22 1.3发展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的基础和优势--------2311 2.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的建设情况---------------25 2.1松江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发展历程--------------26 2.2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的建设条件及要求------28 3小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标准化技术操作规范------------32 3.1苗猪的选择-------32 3.2饲料营养---------32 3.3饲养管理---------32 3.4疫病防控---------33 3.5猪粪尿收集方法---37 3.6养殖档案管理-----38 4.实践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取得的成效------39 4.1实现生猪粪尿资源化利用,改善周围环境------------39 4.2降低化肥用量,改善土壤,实现农业增产------------40 4.3为农民增收开创了一条新途径-----------------------41 4.4生态规范养殖,提高农产品品质---------------------4212 第三篇

松江区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之思考 1.与国外家庭农场之比较-----------------------43 1.1以流转土地代替土地私有,突破土地权属关系,实现规模化 经营---------------43 1.2以专业公司服务代替社会化技术服务----------44 1.3以固定收入代替生产经营收入----------------45 2.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6 2.1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46 2.2粪尿还田机械化程度低-----------------------47 2.3农场主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尚需提高-----------47 2.4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力量薄弱------------47 2.5经营模式有待改进与提高----------------------48 3.推进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的政策措施--48 3.1加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48 3.2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50 3.3畜牧业生态化设施设备的改造引进--------------52 3.4提高农场经营者整体素质----------------------5213 第一篇:综述

1.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由来及原理

家庭农场是由家庭经营的、对土地有较充分的使用或占有权,能够自主经营、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组织。这种组织形式,历经了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和长期考验,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更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至今仍是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主体组织形式。家庭农场的创办和兴起,对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现实的意义。农场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利益和责任紧密结合,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饲养模式就是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畜禽养殖为种植业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农作物又作为其他畜禽的饲料来源,物质能量在动植物体间充分利用,形成良性循环链。该模式既解决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保护环境,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养殖业快速

发展,主要畜禽产品,如猪肉、禽蛋连续十几年保持世界第一,禽肉产量也已达世界第二位。但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阻碍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规模化养殖造成的有机污染已相当于全国工业污染的总量,成为目前我国最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据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从畜禽粪便的土地负荷来看,我国总体的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体现出一定的环境

压力水平,而目前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养殖场还不到总数的10%。可见畜禽粪便的科学处理已迫在眉睫,只有实现粪尿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开展种养结生态循环模式,才能有效解决养殖造成的有机污染问题,这既是现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需

要。随着松江城市化推进和农业环境保护,我区的畜牧业同样面临畜禽粪尿的处理问题。为了解决养殖业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满足都市农业生态、科学、高效的要求,松江区从2004年起开展了“种养结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并取得积极的成效。2008年根据我区粮食家庭农场生产特点,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饲养模式”与“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相结合,开展了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建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实效。

1.1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国外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为劳动对象,以高效的劳动、商业化的资本和现代化的技术为生产要素,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企业化经济实体。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表明,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英国是最早建立大农业体制的国家。在这种大农业体制下,存在着很多家庭经营的小型农场。据统计,1851年的英国,除了占地较多的大中型农场外,占地40公顷以下的小型农场仍占耕地总面积的22%。许多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家庭经营的小型农场也为数不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家庭农场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均得到了很大发展。1988年,美国政府公布的资料表明:每年农产品销15售额在10000美元以下的小农场,占全国农场总数的一半以上。《纽约时报》载文指出:“由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至多再加1名工人经营的农场,是最有成效的生产单位。”由于经济效益显著,家庭农场是当今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的主体组织形式。我国家庭农场的雏形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江苏南部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户的适度规模经营。接着,在不少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也涌现出一批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这些农户,有的称为“种粮大户”,有的称为“专业养殖户”,实际上就是小型的家庭农场。因为这些大户都是种田或养殖的能手,他们通过承包或转包的方式,取得了较大面积的土地

使用权或经营权,并且朝着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苏南地区,出现个人承包农场,雇佣工人生产经营的方式,除了经营种植业外,还从事多种经营。目前,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实行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的家庭农场(牧场、渔场、养鸡场、食用菌种植场等),主要建立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省区和城市郊区。在我国广大农村,家庭农场只是极少数,并不普遍,因而还不是我国农业中占主体地位的经营方式。但是家庭农场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和形成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而且也必

将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家庭农场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伸和扩大。在我国,家庭农场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一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业人口正在向非农产业转移。由于16 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导致土地相对集中,为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

了前置条件,而继续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可以承包到更多的土地,以家

庭为单位的家庭农场就应运而生了。二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分散、小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

和对品质高

要求,只有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这些为建立和发展家庭农场创

造外部条件。三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确保农民持续

增收。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途径,只能是将分散的小农生产改变为较大

规模的现代化经营,而建立和发展家庭农场,则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 步骤。

1.2国内外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情况

国外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09年的有机农业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许多国家开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特别是欧盟国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禁用化肥农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人类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时,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视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以德国和日本最为典型,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随后,欧盟诸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积极响应。目前,国外已将循环经济应用于农业,开展循环农业的建设和试点工作,积极调整

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人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17 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国际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古代,人们自觉地遵守生态学原理,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精耕细作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重视农牧结合,使用有机肥,形成了传统的循环型农业生态体系,维持体系的物质和能量平衡。上个世纪初美国的农学家金氏(F.H.King著

有《四千年的农民》一书,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兴盛不衰的秘密在于善

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以人畜粪便和一切废弃物塘

泥等还田培肥地力。现代开放式农业生态系统,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

类的需要,打破了封闭的传统农业生态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组

织形式种植业与养殖业自成体系,各自发展,忽视农业发展需要的生

物多样性和物质能量循环链,使农业内部物质能量循环流动的链条中

断,物质能量大量流失,并对环境构成威胁和压力。为了改变由原始

农业和传统农业进人现代农业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顺应国内外农

业发展的趋势,我国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和试点推广工作,并先后提出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先进模式,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以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为首的一批科学

家和以边疆为首的一批农业领导者提出“中国生态农业”概念,使农

业生产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紧密结合起来。2002年陈

德敏等人在总结了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农业的发展潮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发展循环农业,要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目前,国内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循环农业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在已发展18 的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整合、生态链联结、模式转换、试验家

庭型循环经济等。

循环农业是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的

综合,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全面推动我国循

环农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研究、摸索和总结经验。一是推进循环农业

技术创新。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在现有技术水平循环利用农业资

源的成本很高,则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积极研究循环农

业的应用技术,不断实现技术的创新,加强农村循环农业体系的建立。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家庭“循环农业”。发展家庭循环农业不仅简单易行,而且确保农民增收。农民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尽管是一家一户单独

开展,但都是集种植、养殖同时生产经营,两者要紧密结合,构建内

部物质能量循环链,既要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益,实现农业生

产环境保护。三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循环农业。我国应该根据

“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优化农业系统结

构,使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实现立体种养结合方式,使农业再

次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

2.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意义及重要性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现行的以家

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我国农业是很难走

向现代化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尊

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而松江区小型种养19 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就是农村经营体制的一种创新模式,既克服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又有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是适

合现阶段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2.1降低粮食种植成本。

我国农业种养分离的生产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地质量

退化。农民种地大量依赖化肥,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化肥用量最高的

国家。由于化肥使用量大和利用率低,提高了农民种粮成本。当前,化肥、农药、柴油等农用生产资料不断涨价,种粮成本上升导致民种

粮收益下降。化肥、农药、柴油都是石油衍生产品,在国际石油价格

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国际化因素主

导的大趋势。农业高成本是石油农业的必然结果。为防控石油涨价导

致的化肥农药价格上升,必须下决心转变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在粮食

产区推行农户种养结合,实施循环农业生产方式。用农家有机肥替代

部分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摆脱对化肥的依赖,降低农民种粮成本,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2.2降低养殖成本。

种植业与养殖业具有互补性和兼容性,通过对传统农户的扶植再

造,让农民从事种养两业复合型产业。在各自承包的田边地头开展养

殖活动,在林地果园中养鸡、养猪、养牛、养羊,在稻田里养鸭,在

玉米地里放牧养鸡,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组合在一起。农户利用自

家耕地(林地、草地)种植饲草饲料,降低了种养两业分离导致的过

高交易成本。实行种养结合,农户把小型规模化养殖活动安排在田间20 林地里。这样饲草饲料可以就近饲喂,牲畜粪便也就近施入农田,节

约运输人工等资源,降低养殖业成本。2.3提高农户综合收益。

农户实行种养结合,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能够提升了农畜产品

附加价值。二十一世纪的消费潮流是绿色,由于消费者为顺应绿色消

费潮流,必须培育绿色品牌。种养结合生态化饲养方式,为提升附加

价值提供品质支撑,为培育健康安全放心农产品品牌提供内涵。农户

实行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经营,能够利用肉蛋奶价格上涨机遇(这

是长期趋势),让粮农通过养殖业获得综合收益,增强农户的经营实力。

实行种养结合,农户可以横跨种养两业,在市场博弈中掌握更多的资

源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如在玉米价跌时,可以利用手中的玉米饲

养畜禽,利用当前畜产品行情好的机会提高综合收益。2.4实现多点分散饲养,有利于疫病防控。

以农户为单位化整为零分散在田边地头饲养畜禽,符合“多点饲

养”的生物安全要求,畜群之间在地域上互相拉开距离,由绿色植物

进行间隔。以农作物草地等作为天然隔离带,形成天然防疫屏障,进

行生态化防疫。农户小型规模化饲养畜禽,缩小了猪禽种群单位数量,群与群之间也拉开距离,能够有效防止疫病集中爆发扩散。由于畜禽

在空旷农田区域饲养,具有良好养殖环境。2.5实现粪尿资源化利用。

规模化养殖场或集中化的养殖小区,大量集中排放粪便污物,造

成局部区域环境过量超载。种养结合就是把种养活动结合在每个农户21 中,结合在每块农田里。这样,养殖活动就从农民的庭院里迁移出来,不再污染村庄庭院环境,解决了养殖垃圾对村庄庭院的污染问题,有

利于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畜禽粪便作为肥料,就近施入自家农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形成农业循环生产方式。

2.6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农业集约化经营需要耕作的勤奋、细心和专注,这点只有家庭农

业经营才能做到,而且促使土地耕作集约化的各种先进要素,如良种、化肥、农药等,就其性质而言,具有高度的可分性,因而家庭经营和

集约化经营是相容的。由于经营和农民家庭生计有密切关系,就形成

了家庭农业经营的坚韧性和持久性。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来看,农业是

综合性很强的产业,现代农业对生产经营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传统农

业的生产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现实中,我国农民

不仅科学文化素质低,懂市场会经营的也很少。随着土地向规模经营

者集中,家庭农场逐步建立起来,大部分农民会被淘汰,而留在第一

产业的家庭农场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会主动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从区域经济的专业化来看,农业与自然

环境关系密切,一个地区有适应一个地区的动植物,家庭农场经营者

是商品生产者,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必然会专门生产适宜本地区或本

农场经营的产品促进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打破

了现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家庭农场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在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之后,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

发展,其局限性显露无遗,主要是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力量相对22 较弱,分散经营的农户很难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实现农业的规模经

营和进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而越来越小的土地经营规模和极为零

碎分散的土地资源配置,严重制约着土地的正常经营,获得规模效益

更无从谈起。通过建立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促使土

地相对集中,从而建立起家庭农场经营体制,可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

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家庭农场有利于产业化经营,目前的家庭经营

决策分散、土地经营规模小、产品品种杂而数量小、销售运输半径小、抗风险能力低,是一种不能与现代化大生产和大市场相对接的生产组

织形式。在中国现行家庭经营和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农业基本政策情

况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的有效形式。

由于信息不对称,生产加工企业和经销企业在同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

进行合作时,往往容易损害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缓

慢。家庭农场经营有利于在农业中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使农业摆脱一

家一户和家庭式的经营管理,农场之间的联合逐渐取代通过行政手段

撮合的农业企业,解决了农业企业利益环节多、效益低下的问题,克

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障碍。此外,家庭农场通过运用现代经营管理

理念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创造农产品的品牌和保持品牌,从而

提高我国农产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23 第二篇

松江区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初步探索 1.松江区农业基本情况介绍

松江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总面积604平方公里。2009 年末,全区总户数18.59万户,户籍人口55.94万人。按照现代农业

发展规划,调优产业布局,形成了浦南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区、东北片

镶嵌型高效园艺产品生产区、西北片以重点发展经济林果为主连片镶

嵌种植水稻的生态型生产区。2009年末,全区农用地面积40.46万亩,其中:耕地25.78万亩、林地12.6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06万亩。

2009年粮食总产11.41万吨,其中水稻总产9.0万吨,亩产量563公

斤;蔬菜总产27.81万吨;水果产量1.30万吨;花卉种植面积0.65 万亩,产值1.73亿元;经济作物产值10.81亿元。2009年末,松江

区生猪圈存129967头(其中生产母猪11139头)、家禽圈存56.8羽、奶牛圈存724头。全区2009年畜禽产量(包括农民散养)分别为:生

猪出栏16.98万头、肉禽99.3万羽、鲜蛋328.56万公斤、牛奶2064.8 吨。2009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9.11亿元。1.1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概念

以家庭为单位承包100亩以上的农田,从事水稻、二麦等大宗作

物生产经营者,在其承包农田内发展适度规模生猪生产,农场主既种

植农作物又饲养生猪,形成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

1.2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由来24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是上海市松江区首创,是在借鉴

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经验和充分

考量目前农业生产实际和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实施的。该模式

既有国外家庭农场的形态特征,又具有符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突

破了现有土地政策瓶颈和适用本地区生产组织形式,是一种模式的创

新和探索,具有积极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1.3松江区发展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的基础和优势近年来,松江坚持科学发展观,农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工业反

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逐年加大,2009年全区GDP达到756.96 亿元,财政收入209.58亿元,为现代农业发展、为推进家庭农场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1.1.1政策上向农业倾斜的力度逐年加大。

出台了有关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粮食

家庭农场发展等政策,区财政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到5000万元,使71个经济薄弱村可支配财力增加到80万元以上;对全区农业年投

入达到3.1亿元,加上河道、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

超过5个亿;倾斜支持浦南农村地区发展,2003年~2009年累计转移

支付浦南近30亿元。

1.1.2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实现非农转移。

通过实施非农就业,真正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很少,2009年

全区

19.90万农村人口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有6049人,非农就业

17.1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86.4%。2009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25 配收入达到12725.8元。使扎根农业的农民可以扩大规模,发展家庭

农场。非农就业农民流转拥有经营权的土地,得到土地流转费,土地 归属不变。

1.1.3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

几年来,我区积极推进土地流转,2009年末实行规模经营面积

23.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5.6%,其中水稻规模化经营面积为50 亩以上,蔬果、苗木、花卉规模化经营面积为10亩以上。至2009年

全区发展粮食家庭农场745户、经营面积10.28万亩,占全区水稻种

植面积的65%,家庭农场的规模结构更加合理。1.1.4产销一体化的龙头公司已具规模。

上海松林工贸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种

猪场3个,存栏生产母猪4200头,年生猪生产规模达8万头。公司从

事养猪业10多年,己初步形成饲料加工、种猪繁育、肉猪生产、产品

销售为一体的生产基地。2001年注册了“松林牌”猪肉产品商标,2010 年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2005年“松林牌”肉猪生产基地被上海

市农委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02年公司通过上海市质量技

术监督局、市畜牧办“上海市标准化养猪场”验收。为小型种养结合

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实施推广奠定了基础。1.1.5农业基础设施设备日渐完善。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已建成设施粮

田9.33万亩、设施菜田1.56万亩、花卉设施4482亩。全区拥有农机

总动力10.88万千瓦,现有大中型拖拉机880台,联合收割机251台,高速插秧机15台,配套农具1320多台,全区16多万亩粮

田,机械化26 耕作率达到100%,水稻机械化收割率达到99.5%,机械化播种率达到 30%。

1.1.6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建立了区镇农技推广队伍,强化科技为农服务,积极实施联农扶

农、科技入户工程,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完善农资农机服务,在市郊

率先建立浦江农资连锁超市公司,服务网络覆盖全区农业村,年让利

农民200多万元;2009年我区通过工商登记,正式设立的29家农机

专业合作社、停机点40个,承担起为全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等提供农

机化作业服务的重任,作业面积基本覆盖全区16万亩农田,确保了粮

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1.1.7农民生产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大力开展专业农民培训、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农民培训,先

后开设了畜牧、粮食、蔬菜、花卉等29个培训项目。近

5年来培训专

业农民25000人次,已有167名、800名“专业农民”分别获得国家

职业资格高级、中级证书。

2.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的建设情况

为了促进畜禽粪尿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和农田化肥

用量,2004年起开展了“种养结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并取得积

极的成效。2008年根据我区粮食家庭农场生产特点,启动了小型种养

结合生态家庭农场建设的试点工作。在操作方法上,采取“政府扶持、农田配套、企业经营、农场饲养”的方法;在经营模式上,采用“公

司+农户”的方式,即龙头公司为农场主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管27 理、统一收购、统一结算,并以支付代养费的方式收购肉猪,农户不

承担市场风险,保底收入。农场经营户主要开展“种田、养猪、用肥”

三项工作,农场主自主经营100~200亩农田,为龙头公司

代养批量肉

猪,年上市商品肉猪1200~1800头;自行组织实施粪尿还田,全量使

用于承包田。到2009年底,松江区已建成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

25家,涉及农田4190亩。

2.1松江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禽养殖不断扩

大,市场畜禽产品日益丰富,满足了广大城乡居民对肉、蛋、奶消费

增长的需求,同时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渠道。但是,随着

种植业耕作方式的改变,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和尿液,由于没有及

时有效地被处理或利用,随即对周边环境产生了污染。根据国家环保

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全国60%的畜禽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

措施;而在种植业,为了便于耕作、化肥被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施用化肥有70%流失,引起严重的面源污染。根

据上海市

新一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要求,为有效减少畜牧业和种植业对环境的

污染,探索既能治理畜禽粪尿污染、又能削减化肥农药面源污染的科

学方法,松江区进行了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的探索与实践,从2003年9 开始,我们将规模化养猪场的粪尿,经厌氧发酵,利用输送管网,施

用蔬菜和林果,解决了规模化养猪场粪尿出路的问题。期间在松江五

库农业示范区建立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示范项目,形成了“茹

塘猪场种养模式”(详见图1),即茹塘猪场与格林葡萄园实现种养结28 合,经二年来的运行表明,项目完全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得到专家

与领导的认可。2007年我们又在设施菜地内,开展种养结合简易塑料

大棚养猪试点,形成了“曙光猪场种养结合模式”(图2),茹塘猪场

和曙光猪场在种养结合循环生产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积累

了一定实

践经验。2008年为配合粮食家庭农场发展,在农场农田内开展种养结

合养猪试点(图3),且种粮和养猪生产经营是同一个家庭农场户,解

决了种植业与养殖生产经营分离、粪尿还田使用中协调难的问题。这

此项目的试点成功,表明种养结合生态发展思路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

要求,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图1茹塘种养结合原理图29 图2曙光猪场简易塑料大棚养猪 图3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30 2.2松江区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的建设条件及要求 2.2.1模式图

进猪(30公斤以上)粪尿水 生

产生产(松林公司统一管理)粪尿暂存池 周 期 110 天上市(105-115公斤)田间发酵池(曝氧)

消毒空棚(10天)粪尿水季节性还田(稻麦)2.2.1选址条件

作为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必须在连片的种植生产区域内,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农场必需有农田100亩以上,地势开阔。

场址远离村庄,特别是下风区域(场的北侧)的民居区。远离交通主

干道、垃圾堆场、化工厂和畜禽场等影响农场养殖环境的因素。进出

农场不经过或较少经过村民宅前屋后,且路宽3米以上并能承载10 吨的路面,路面架空线不低于4米。具备通水、通电条件。2.2.2农场主的选择条件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主必需与粮食家庭农场主为同一个

人,不得转包或转租,一旦发现有此类情况将取消粮食家庭农场的承

包资格。家庭农场主本人必需专职从事农业,不得从事其它职业,不

得从事家庭农场以外的养殖业。年龄不超过55周岁,身体健康,诚实、勤劳,热爱并能胜任饲养的体力工作。31 2.2.3棚舍设计与配备设施要求

猪舍以简易彩钢板为主体结构,南北两侧装有防雀网;大门入口

处建有钢结构的宿舍、仓库和水泥装猪台(配磅秤)。喂饲设施:猪舍

内安装分格料槽和鸭嘴式自动饮水器。环境控制设施:湿帘和纵向负

压通风系统(配环境控制式器)、卷帘和换气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

粪尿收集槽沟、粪尿暂存池、田间发酵池以及干粪堆积棚,3KW立式

泥浆泵2套。消毒隔离设施:猪舍外围有防疫围栏和防疫沟,大门入

口处有消毒池,猪场内有三区隔离栏。2.2.4考核结算方式

为了贯彻政府创建与推广种养结合模式,促进农牧业持续发展, 提高肉猪饲养数量,增加农民收入及用作周边农田有机肥料的灌溉和

施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就龙头公司向农场经营户提供苗猪、饲

料,由农场饲养之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2.2.4.1生产基本指标

①饲养数量:400头左右/批,每批饲养天数:110天左右;②苗

猪平均头重:30-60公斤之间,上市肉猪平均头重:110-125公斤。

2.2.4.2饲养考核结算办法

①饲养基本报酬:龙头公司提供苗猪、饲料、疫苗、预防性药 物;其余治疗性药物,水电费及其它一切费用的支出均由农场主承担。

饲养至头重110公斤以上,龙头公司支付给农场主50元/头的代养费。

②考核报酬:a)饲料耗用:按标准计算消耗量与实际消耗量对比,饲

料每增加或节约的量,按2.50元/公斤计算,奖或赔50%。料肉比超32 过3.50部分的饲料耗用量则按2.80元/公斤计算100%赔偿。b)肉猪

成活率及头重:至上市(猪只进栏1周内死亡的猪只数量除外),按标

准成活率计算与实绩对比,每增加或减少1头,各奖或赔200.00元。

人为缺少,以整批平均头重按高于市场单价150%计算赔偿(肉猪阶段

用料:12-14周龄/552;15-21周龄/553;22周龄以上/554)。2.2.4.3饲养费结算支付方式

从饲养日起,每满1个月预付饲养报酬每头5元。按上市磅码单

数量、饲料实际耗用数量原始单据,根据饲养考核结算办法,在该批

肉猪全部上市完后一周内结算饲养报酬,扣除预付饲养报酬后全额在 2周内付清。

2.2.5粪尿水还田的技术 2.2.5.1水稻淌灌技术

a)基面肥:在二麦收割耕翻后2-3天,用泥浆泵将尿泡液输送至

沟渠上水口内,边灌水边淌灌猪液泡粪5吨/亩左右,防尿液浓度过高

影响出苗,然后关好缺口。b)分蘖期:在水稻生长至4-5叶期,同基

面肥淌灌技术,亩淌灌猪液泡粪5吨左右。由于苗小苗嫩,力求慢淌

匀淌。c)长粗期:在水稻分蘖末期搁田基础上,每亩淌灌猪

液泡粪5 吨左右。

2.2.5.2二麦喷灌技术

a)出苗肥:二麦播种后2-3天,在连续晴好天气条件下,用泥浆

泵喷灌尿泡液,每亩5-6吨,利于二麦出苗。b)分蘖期:出苗后,在

二麦生长至3-5叶期,亩用熟化后的猪液泡液每亩5吨进行喷灌。33 2.2.5.3猪液泡液用量调节

单季晚稻猪液泡粪适宜用量,以2009年对猪液泡粪养分检测结果

(全氮0.23、全磷0.081、全钾0.135)为标准,淌灌时采用3千瓦

功率立式泥浆泵,经测算理论流量为0.98立方米/分钟。所以在猪液

泡液淌灌还田时可通过控制淌灌的时间来控制还田量,达到精准施肥 的目的。二麦喷灌时要求均匀,以保持土壤肥力均匀。2.2.5.4淌粪前后的水浆管理和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猪液泡粪淌喷质量,淌灌前一天排干稻田水,淌灌完毕,适当延长灌水时间,以便于把粪肥送到全田各个方位,并让田间水层

自然落干,便于肥效的发挥,防止污染水源 2.2.6有机肥使用补贴政策

为鼓励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科学、合理使用养殖过程中产

生的粪尿液,凡符合以下条件,通过有关部门检查的,将参照对商品

有机肥生产企业的补贴政策,对农场每上市一头肉猪给予10元的粪尿

液还田补贴,以提高农场使用粪尿液的积极性。a)猪粪尿液全部收集

在粪尿液池内,不外溢,不污染周边环境,无村民投诉。b)场周边的

防疫水沟内清洁,无粪尿流入。c)保持场内清洁卫生,无猪粪便及残

留物。d)按作物的生长季节能科学、合理使用粪尿液,粪尿液池不满 溢。

3小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标准化技术操作规范 3.1苗猪的选择

3.1.1选择30公斤-50公斤的三洋或二洋一土杂交商品苗猪,群34 体体重差异不大于5公斤。

3.1.2苗猪健康的判断:体质健壮,行动活泼,尾巴摆动有力,拉粪成团,松软适中,尾部无粘液,皮毛红润,无红点、红紫斑,肚

子饱满可初定为健康猪。同一批次的苗猪应选体重大的。农户不要接

受头大臀尖、跛脚、脱肛和疝病等次品苗猪,生长发育受阻的僵猪,患有严重皮肤病的苗猪等。

3.1.3公司在将苗猪供给农户前,必须按区畜牧兽医部门制定的

强制免疫程序统一注射以下疫苗:猪瘟疫苗(二免)、猪丹毒、猪肺疫、蓝耳病疫苗、口蹄疫疫苗(二免)、伪狂犬病疫苗、链球菌疫苗。3.2饲料营养

3.2.1配合饲料由松林公司统一供给,满足肉猪生长的营养需求。

禁止供给和使用霉变、有害微生物及有毒物污染的饲料。根据肉猪不

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安排不同的饲养标准:仔猪后期

料:30kg-43kg;

生长期料:43kg-75kg;育肥期料:75kg至上市

3.2.2防止饲料霉变的方法:贮存饲料的专用库房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止虫鼠危害,饲料下面要有15公分左右高的垫仓板,上方及

周围要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贮存的饲料不超过一周的使用量,保

持新鲜。在多雨的季节,饲料应塑料袋密封贮存,开袋的饲料应尽快

喂完。饲料应少喂勤添,要注意消除结块现象。3.3饲养管理 3.3.1饲养原则

肉猪的饲养密度在1-1.2平方米/头。进猪时,要清点好数量,35 并向供猪方索要凭证单据,仔细观察所进苗猪的健康状况。进猪后首

先对猪群进行分群定位,分群原则: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 昼不并。3.3.2饲养员要求

饲养管理人员,要做到以场为家,人不离猪,猪不离人。每天对

猪群的健康状况、吃料情况、大便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反常现象,及时向公司技术人员和镇畜牧兽医部门的对口指导人员反映。3.3.3温度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肉猪体重适宜温度(0C)适宜湿度(%)25-50公斤22-20 65-80 50-70公斤20-18 65-80 70公斤-上市18-16 65-80 3.3.4通风

冬季猪舍内要保持最低的通风量,可通过手动调节风机,或通过

调整卷帘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防止有害气体对猪群的影

响。其它季节通过对电控箱的设置,自动调节风机和湿帘,详见下表。

卷帘的开启要注意方法:要由小到大逐渐开启,冬春两季背风开

窗或卷帘,防止贼风吹入。当启用湿帘时,卷帘布要关闭。36 400头圈存猪所需要的通风量

体重(公斤)30~40 40~60 60~80 80~100 100~120 最低通风量4500m3/h 6000m3/h 9000 m3/h 12000 m3/h 15000 m3/h 36寸风机间 断开启 15分钟/ 小时 20分钟/ 小时 30分钟/ 小时 40分钟/ 小时 50分钟/ 小时

基准温度180C 160C 150C 140C 增加风机舍温每增加30C加开一个风机 开启湿帘 舍温高于

330C 舍温高于310C 舍温高于 300C 舍温高于 290C 700头圈存猪所需要的通风量

体重(公斤)30~40 40~60 60~80 80~100 100~120 最低通风量8500m3/h 12300m3/h 18000 m3/h 22000 m3/h 30000 m3/h 36寸风机间 断开启 30分钟/ 小时 40分钟/ 小时 全天开

全天开启全天开启

基准温度190C 170C 150C 140C 增加风机舍温每增加20C加开一个风机 开启湿帘 舍温高于 330C 舍温高于310C 舍温高于 290C 舍温高于 280C37 3.3.5喂料

30-43kg喂仔猪后期(552)料,43-75 kg喂生长期(553)料,75-至上市喂育肥期(554)料,自由采食,喂料时参考喂料标准,以每餐不

剩料或少剩料为原则,喂量以15分钟后槽内不剩食为宜,一天喂2 餐。更换饲料时,要经过3-5天过渡期。参考喂料标准(进猪体重30公斤以上)猪周龄代养周龄体重(Kg)日用料量(Kg)12 1 35 1.20 2 39 1.50 14 3 45 1.80 15 4 50 1.80 16 5 55 1.90 17 6 60 1.90 18 7 65 1.95 19 8 71 2.00 20 9 76 2.20 21 10 82 2.20 22 11 87 2.30 23 12 92 2.30 24 13 98 2.40 25 14 103 2.45 26 15 108 2.65 27 16 113 2.75 28 17 118 2.8038 更换饲料办法

天数用料原用料新用料 1 2/3 1/3 2 1/2 1/2 3 1/3 2/3 4 0 1

3.4疫病防控 3.4.1防疫管理

农户引进的苗猪必须符合4.3的免疫条件。防疫程序如下:14日

龄猪链球菌弱毒苗;30日龄猪瘟疫苗;42日龄蓝耳病弱毒苗;60日

龄猪瘟疫苗、O型口蹄疫灭活苗;70日龄猪伪狂犬疫苗;85日龄O型

口蹄疫灭活苗;95日龄:猪伪狂犬疫苗。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

模式。外来人员严禁进入猪舍,禁止在农场内饲养其它家畜、禽、犬

和猫等动物。农场不能外购猪肉及其产品。3.4.2疫病预防

在进猪后一周内用广谱抗生素拌料饲喂,减少应激。在进猪一周

后用驱虫药拌料饲喂,将驱虫后的粪便及时清扫干净堆积起来进行发

酵。每月用广谱抗生素拌料饲喂一周,以预防疫病的发生。进猪后一

周内、第一次监测后一个月分别进行一次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

蹄疫、猪伪狂犬的抗体监测。对于病死猪处理要按照病死畜无害化处

理规定进行,严禁销售。消毒灭源,减少疫病发生。每天更换消毒池39 内的消毒药水,选用高效、安全、广谱和低残留的消毒药每周进行二

次带猪消毒,每半月对猪舍周围环境进行一次大消毒。每批猪的空棚

期为10天。首先对棚舍的地面墙面、饲养器具和周围过道彻底清扫冲

洗;干燥后进行第一次消毒,所有表面确保消毒药物充分湿润;待干

燥后再选用不同消毒药进行第二次消毒;自然干燥3天后方可进猪。

3.4.3饲料和兽药使用

不擅自使用兽药或在饲料中添加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要在专职兽

医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兽药,做好用药安全记录,并按规定的药物停药

期实行宰前停药。接受区、镇畜牧兽医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

杜绝违禁物品、有毒有害物质和药物残留。

3.5猪粪尿收集方法 3.5.1干湿分离

3.5.1.1猪粪收集制作方法

每天将猪舍内粪便进行收集,堆放在干粪堆积棚内,收集的猪粪

经初步干燥(1-2周)后,加入相当于猪粪2~3倍体积粉碎后的稻麦

等农作物秸秆(3-5厘米)或砻糠,再加入生物菌种(EM菌)后搅拌均

匀,装入蛇皮袋中密封发酵,一般腐熟30-60天后,即成黑色优质有 机肥。

3.5.1.2尿污水收集方法

尿污水通过猪舍内收集槽,自动流入暂存池内沉淀,当暂存池快

满后,通过泥浆泵将尿污水排入田间发酵池,在发酵池内进行半年的

曝氧发酵,使其具有一定的植物营养价值。40 5.2液泡粪

将猪粪尿水排入猪舍内收集槽,人工铲入或水冲入暂存池内沉淀,当暂存池快满后,通过泥浆泵将粪尿污水排入田间发酵池,在发酵池

内进行半年的曝氧发酵,使其具有肥料价值。3.6、养殖档案管理

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及时反映猪群的动态和生产状况,并通过

分析指导生产,要求养殖档案格式统一,简明扼要,及时准确。生产

记录:日喂料量,每批次用水量,每批次用电量。用药记录:药物名

称、批号、来源、使用剂量、使用时间、日期和执行人。日常消毒记

录:消毒时间、消毒对象、消毒药品名称和使用剂量。疾病死亡记录:

死亡时间、临床症状、处理方式和执行人。

4.松江区实践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取得的成效 为了促进畜禽粪尿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和农田化肥

用量,2004年起松江区开展了“种养结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并

取得积极的成效。2008年根据我区粮食家庭农场生产特点,开展了小

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养猪农场建设的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农

场5家,2009年又新建20家,取得良好社会和生态效益,得到相关领导的肯

定。一年多来松江区生猪科技入户工程依托首批5家农场,将其建成

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集成示范平台,生态养殖技术的验证平台,取 得了积极效果。

4.1实现生猪粪尿全部资源化利用,改善周围环境。2008年首建的5个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已进行了三次猪粪尿的就近41 还田,消化猪粪尿近4500吨,2009年我区加大对小型种养结合生态

家庭农场模式推广力度,新建农场20家,至2009年底共建农场25 家,预计一年可就近消纳猪粪尿4万吨。通过种养结合后,政府为农

场投入建设猪粪尿收集、还田设施,配备100多亩农田,就近吸纳猪

粪尿,实现100%利用。

4.2降低化肥用量,改善土壤,实现农业增产。

通过对种养结合实施基地水稻和小麦产量和施肥情况进行

跟踪统

计,通过猪粪尿还田,实施基地2009年水稻和小麦的亩产量分别比

2008年项目实施前高出13.7%和18.8%;与同期全区粮食家庭农场平

均水平相比分别高出7%和4.5%。实施基地2009年稻麦二茬总施肥量

比2008年减少20公斤尿素和2.5公斤复合肥,减少化肥成本62.6 元;与同期全区粮食家庭农场平均水平相比减少10公斤尿素和46公

斤复合肥,减少化肥成本123元,详见下表1。表1农作物产量和施肥统计表 化肥使用量

年度农作物品种(kg/亩)水稻 面积(亩)亩产量(kg)尿素复合肥 化肥使用

成本(元/亩)猪粪尿 水用量(吨/亩)2008水稻秀水123 97 530 35 12.5 122.1---2009水稻秀水123 97 602.5 20 15 73.5 5.2 2008小麦扬麦14 97 300 25 10 90.8---实施基地

2009小麦扬麦14 97 356.5 20 10 76.8 3.9 全区粮食家2009水稻563 25 33.5 128.8---庭农场平均 水平

2009小麦341 25 37.5 144.5---为了解猪粪尿作为有机肥,在施用于配套农田前后土壤养分的变42 化状况。分别在2008年12月中旬项目实施前、2009年5月中旬在冬

麦收割之后液泡粪还田前、2009年11月上旬在水稻收割之后液泡粪

还田前,对实施基地土壤进行采样检测。通过项目实施前后数据对比

第二篇:联络镇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典型材料

联络镇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典型材料

——叶明海的家庭农场

近年来,联络镇政府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农场创建中,联络镇农场涌现了许多典型,其中叶明海家庭农场就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叶明海和农业打了三十几年的交道,种植农作物、养鸭、养猪他样样在行。这几年村里的人大部分外出打工,留下了大量土地。叶明海夫妇俩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70亩土地,将其划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进行农业种植,一部分建起了养猪场,一部分作为水塘养鸭,建起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农场。

一、叶明海家庭农场基本情况

(一)类型: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

(二)劳动力情况:家庭劳动力4人,雇佣长工1人,短工4-5人。

(三)土地流转情况:总耕地面积70亩,其中耕地65亩,畜牧养殖面积5亩,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流转),承包合同期限为15年。

二、生产经营管理情况

(一)种养结合,以种辅养

近年来,叶明海以种养结合的方式,在新华村承包(或流转)了70亩土地,其中55亩用于种植水稻,15亩种植玉米,剩余5亩主要用于养鸭、圈养生猪,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养鸭的专业户,年产鸭量在12000—15000之间。具体经营方式为:利用鸭的水生属性,把鸭集中在稻田区域范围内,对其进行放养;再根据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特点,不对其进行任何的饲料养殖,主要靠吃田间地头的杂草害虫和农场种植的粗粮为生;这种养殖方式从另一方面也能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排出的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里就能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和肉鸭。

(二)依托科学技术和农业专业知识,实现养殖集约化管理

为实现养殖的集约化管理,叶明海全家把应用科学技术和农业专业知识,提高养殖技术和质量当做第一要务,抓住一切机会,利用闲暇时间,多次到区、镇畜牧兽医部门系统学习技术,并通过订阅杂志、购养殖光盘等多渠道搜集养殖信息,学习新知识、了解新市场、引进新成果、不断强化自身技术本领和掌握市信息的能力。他主要是把以下两点作为工作重心:一是防疫灭病。防疫灭病工作是畜牧养殖的重中之重,叶明海养殖上定期对鸭群和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对有异常的鸭以及猪进行及时确诊与治疗,为此控制了疫病的发生并保障了鸭群与猪群的健康。二是优质繁育。在繁殖工作上,对鸭群进行分群饲养,并专门划定区域修建棚舍,棚内有专门的供暖、烘干设备,使其温度常年保持在28℃~32℃之间,湿度常年保持在60%~70%之间,并做好繁殖期的母鸭产蛋前及开产的饲养管理工作,使种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提高繁殖性能打下良好的生产基础;在优质育鸭的同时,也加强了母猪的饲养管理,对空怀母猪及时补饲调好体况利于配种,对仔猪、妊娠猪、瘦弱的母猪进行补给适量的精料用于恢复体质。

三、叶明海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困难。一是部分农户对土地存在思想障碍。有的是“土地命根子”思想浓厚,担心失了地、丢了根,不愿流转。二是土地零散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二)资金支撑困难。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比较效益低,回报见效慢,缺乏有效抵押物,叶明海家庭农场想发展扩大规模,贷款融资很困难。

(三)创新意识不强影响发展。叶明海是种养殖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抗风险意识不强,同时传统生产方式深根蒂固,生产观念有待更新。

四、叶明海家庭农场的前景

(一)投入产出及其效益情况:

1.耕地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投入约3万元,产出5.5万元,净收益2.5万元。

2.猪场投入4万元,产出7万元,净收益3万元。3.鸭舍投入6万元,产出12万元,净收益6万元。

(二)家庭农场带动情况:

叶明海家庭农场远近闻名,但叶明海坚信自己富了,不能忘记周围的群众。作为典型的家庭农场示范户,他经常说:我有义务,有责任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走向富裕。今年年初,他选择了周边养殖户作为帮扶对象,为他们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主要做好了苗种的放养,鸭场的管理,病害的防治等方面的工作,特别在雏鸭放养上,他能严格把握好雏鸭质量关。管理中,能及时提醒养殖户做好疫情监测、鸭舍清理工作。销售环节中,及时提醒养殖户做好鸭群销售工作,坚持捕大留小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在生产过程中坚持做到勤联系、早联系,共同探讨养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只要到了联络镇新华二村,提起叶明海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他致富的好能手。通过他的带动,八一村及周围几个村群众养猪、养鸭,种植粮食的热情高涨,使得村养殖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带动了全镇种养业的大力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大道上,高歌猛进。

第三篇: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

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及生存之本。当前世界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对农业产量的不断追求、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要改变以往的种养模式,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才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实行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已势在必行 1种养结合的定义

种养结合是一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养殖业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是指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皮、毛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种植业是指植物栽培业。栽培各种农业产物以及取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种养结合模式是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作为有机肥的基础,为养殖业提供有机肥来源;同时,种植业生产的作物又能够给畜禽养殖提供食源[4l。该模式能够充分将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及良好的循环。2家庭农场概述

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户家庭单独作为基本组织单位,自行解决市场、利润等问题,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企业化经济实体。其规模大多在1.33--13.33 hm2,以乡土乡亲农作艺术家的家庭农场为例,其生产的农产品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生产者自有品牌,并且建立了完整地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更有保障。在我国,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为单位,从事适度规模、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并销售品牌农产品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在我国,家庭农场是伴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户家庭组织的一种高级形式。近年来,十七大报告再一次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有经营主体。为此,应当重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紧迫任务来抓。3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

3.1牧草一作物一奶牛种养模式在牧草发达的地区,以乳制品企业为基础,建立以养奶牛为主体的牧草饲料作物杂粮奶牛种养模式,其模式的构成是根据奶牛营养标准配置耕地中种植牧草或饲料玉米的数量,而与奶牛配方精料有关的杂粮能够满足奶牛对配方精料的需要,奶牛排出的粪便经过无公害技术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用于种植饲草饲料,减少化肥施用量,既可以防止环境和土壤污染,又可保证奶牛产出的鲜奶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模式。3.2粮一菜一猪种养模式

在养猪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区,由企业牵头带动农户建立以发展养猪为主体粮一菜一猪一体化的种养模式。此模式是按照猪的营养标准和要求配置相应耕地种植猪所需要的优质饲料,而饲料的种植不施化肥只施猪排出的粪便经加工处理的有机肥。此模式能够保证猪所用的青贮精料无公害,因此生产的猪肉达到绿色食品标准。3.3稻一菇一鹅种养模式

在水草资源丰富的农业区,以生产绿色产品为目标的企业,将稻米副产品稻秸秆粉碎处理后作为食用菌平菇的营养基原料,而栽菇生产菌菇鲜品副产品菌糠经生物处理后作为鹅的饲料,将养鹅及产生的鹅肉、鹅绒及鹅肥肝等产品副产品及鹅粪经过无公害处理后还田种植水稻的模式15-6]。

4我国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

我国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是伴随着生态农业的兴起及发展而产生的。早期,随着国际上生态农业思潮的兴起,我国传统农业状况及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市场受其影响,1980年在银川市召开了全国首届“农业生态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在会上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禽养殖的规模不断增大,丰富了市场上的畜禽产品,也使得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此外,还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是盲目地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导致大量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尿液不能及时地被处理或利用,污染了周边环境。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际大市场条件下,大宗农产品的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并且由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在经济高度发达、市场化、全球化、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无论从其规模、生命力、经济效益、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在其适应现代机械装备技术水平上,已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由于我国大多数农业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属典型的种养结合区。种植业通过作物的光合作用生产出养殖业所需的各种食料,养殖业以种植业的农副产品为饲料生产出入们所需的肉蛋奶等高级食品,同时排泄出粪便经过发酵后还给农田作为有机肥料被作物吸收利用,形成物质能量互补的生态系统、农业系统,势必将成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意义重大,既可以满足传统农业的要求又可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既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又可以适应现代农业经营特点。同时也适应农民的组织习惯和心理习惯,有利于满足农业的组织完善与创新的要求。5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意义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农业始终承担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保持和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和保障。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正是以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源禀赋条件为依托,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立适应种养结合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优化模型,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经营作为现代农业的典范,同时又继承、深化和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这一基本国策。因此,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意义重大。

5.1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肥水资源

随着我国养殖业飞速发展,产量逐步成为世界第一,但随之而来的是养殖污染不断扩大,产生的有机污染与全国工业污染的总量相差无几,导致其现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能够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和历来畜禽生产中尿液和冲洗水处理的难点,做到了资源化利用。而且粪尿无害化处理肥田技术是种养结合家庭模式重点主要推行的技术。畜禽产生的粪尿流入收集池,经过处理可以使其变成具有一定肥效的肥料,这样既可以节约肥料和水,还能减少环境污染,解决畜禽粪尿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5.2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专业化经营 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由于是农户自己经营,其在生产经营时会根据自己农场的条件,选择适宜生产的产品,同时会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管理,可促进农业生产向精细的专业生产方向发展;同时,对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品牌的培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最终形成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优化植被资源布局建立绿色景观环境,及合理调配劳力资源组建多元化的农民劳务队伍。5.3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

由于家庭农场经营者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等关注较多,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此种生产经营模式可很好地利用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代替人工劳动力的进程。因农户经营农场的规模较小,而家庭农场的规模相对较大,可很好地利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工劳动力,从而减少劳动力,促进机械化农业生产。5.4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随着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其经营模式也会随之而改变,即由单一的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转变,最后会向农业企业转变,最终注册成企业。因此,要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运用市场规则等有效办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的增收决定于农业土地规模的扩大,因此要不断鼓励家庭农场扩大规模,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同时,家庭农场这种经营模式会使人们逐渐摒弃传统的小农意识,并转化为现代农业意识,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5.5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水平

农业生产过程是自然物质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再生产的综合过程。因此,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优化组合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不仅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力:而且可提高其经济生产水平,使系统的综合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可提高经济含量,同时也能够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压力,从而改善农村经济状况。5.6促进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实行种养结合的模式后,调整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构比例,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对生产者(种植业)、消费者(养殖业)和分解者等生物种群进行合理调配,使农业系统中的食物链达到最佳优化状态,使系统的正负反馈和协调统一。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实行农、林、水、草合理的农田布局,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实行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减少无机肥及农药的施用量,同时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必将促进并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形成种养加一体化的生态农业综合营体系,大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水平。实行种植养殖相结合并不断加强与完善,将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终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第四篇:推广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曹)

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

曹 建 祥

“一栏猪、十亩田,一笼鸡、过好年”,这是几千年以来庄稼人小农经营的一个缩影,它既反映传统养殖对庄稼生产的重要性,也说明养殖业是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可现在不同了,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转移进城,传统种植养殖业已经逐步转向规模化、专业化,种养业经营主体基本分离,种田的用化肥,养殖的靠饲料,种养脱节既造成资(肥)源浪费,又加重了环境压力,甚至造成污染。

去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的是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也是惠及全省人民及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农业、农村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转变和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打造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区,是时代赋予农业部门的新使命。

一、现阶段种养分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种植和养殖业是构成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传统农业中,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食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源。两者紧密相联,循环利用。但是随着现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大批农民转移进城,农村家庭传统养殖基本萎缩,尤其是我省养猪业,规模养殖场迅 速发展,以新余市为例:2009年全市生猪出栏71.3万头,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808户,存栏能繁母猪3.35万头,出栏生猪55.5万头,分别占全市存栏母猪、出栏生猪的53.4%、77.8%。在808户规模养殖户中,种养结合的不到15%,而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10户,出栏生猪占全市近50%。

从种植业讲,除了受耕地限制,规模种粮、菜的发展速度不如养殖业,但以开发山(旱)地发展经济作物为主的规模种植户比比皆是。全省果业、茶叶、油茶、药材等经济作物(经济林)产业布局、区域特色明显,基本在红壤丘陵地带,土壤条件差,除赣南果业部分农户采用“猪—沼—果”模式外,大部分规模种植户生态种养结合不够,有机肥缺乏。以新余果业为例,全市100亩以上果业规模种植户551户(500亩以上46户),占全市果园总面积的83%。全市果园养猪年出栏6万头,只占全市生猪年出栏8.4%。全市80%果园缺乏自给有机肥,而真正做到猪—沼—果的不到5%。当前,种养业规模化生产已出现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养殖业排污问题,80%以上养殖场,不兼种植,尤其是养猪业,大部分没有标准排污设施,部分养殖场既使近几年已经列入生态养殖小区和大型沼气工程项目支持,实施了改造(全市06年以来共40家)。由于猪场与种植区太远,沼肥、沼气也基本没有合理利用。二是养殖业规划滞后。未批先建或乱建普遍。尽管《畜牧法》明确规定了养殖禁养区、限养区,但养殖户首先考虑的是交通、水源,相当一部分养殖场偏偏建在村边、水库边、河流边,地方政府和部门也没有详细的规划和监理措施。

三是种植基地土壤退化,有机肥缺乏。由于购买畜禽粪肥既增加运输成本,也增加施肥成本,种植大户只能长期依赖化肥,并大量使用除草剂,已造成土壤板结退化和污染残留。

四是部分山塘水库过渡使用畜禽粪肥,不仅造成水体污染,而且对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水产品造成冲击,休闲渔业发展也成问题。

二、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科技、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发展,我国农业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核心是科技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其内在要求是“绿色、生态、高效”。由传统家庭式种养结合向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借鉴传统农业种养资源循环,合理利用的经验,推广生态种养结合,解决好规模化种养脱节造成的浪费和污染问题,实现资源(饲草、肥料)良性循环,维护好农业生态,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

2、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举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出了 明确目标,其中明确要大力推广“猪(牛)—沼—果(粮、油、茶)”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核心是发展,特色是生态,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的是保护一湖清水。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充分合理利用畜禽排泄物,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源,培肥土壤,既扩种饲草,又生产绿色产品,对保护鄱阳湖区一湖清水十分必要。

3、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现实需要。种植业化肥农药和养殖业畜禽排泄物,不仅对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产生影响,而且对土地、水体、河流流造成污染,甚至通过农产品直接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有机肥,如果充分用于种植业,不仅直接减少污染,而且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农作物不仅长势健壮,也提高抗病虫能力(沼液本身就有杀病虫功效),相应减少农药使用量。因此,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通过套种饲料作物,又为养殖业提供优质饲料。这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推进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包括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间作套种、稻草还田、生物防治、生草栽培等)、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沼气热能利用)和种养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猪—沼—果、猪—沼—饲草、果园养禽、林地养畜、放牧等)多种模式。是借鉴循环经济理念和传统农业经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食物 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物质良性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系统工程。

今年是全面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第一年,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打造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区,为全国大湖流域发展生态农业树立典范,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推进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着重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抓住生态主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我省是全国产粮大省、柑桔大省、茶叶大省、生猪大省和淡水养殖大省,三十年来,我省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为我省保持良好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各级党和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切实加强发展生态农业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把鄱阳湖生态农业区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相结合,与当地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相结合,与发挥我省农业主导产业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强化生态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一要详细制定规划,要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总体要求、阶段目标和产业发展思路,针对当前种养业发展薄弱环节产生的生态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详细规划。二要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发展经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发展 生态农业的氛围,提高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生态意识。三要加强科研攻关,总结完善标准模式。要组织科研力量,科学分析当前生态种养资源循环利用薄弱环节,研究解决技术瓶颈,降低成本,同时积极探索生态种养的新经验、新机制,归纳总结成套可操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再全面推广。

2、坚持退库进园,退水上山,促进种养资源循环利用 牲畜排泄物既是种植业最好的有机肥源,但又是当前最大的农业污染源(1头猪相当于10个人排污量)。生态种养脱节的关键是全省养殖场区域布局不合理,造成肥源浪费。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坚持养殖场退库进园、退水上山,利用好我省广阔的丘陵山地和规模种植的果、茶等经济作物,实行种养结合。各地要按区域内水流域分布,种植业产业规划和地形地貌,严格制定养殖场禁养区、限制区和适养区,严格养殖场建设审批程序,要明确阶段目标,力争3年全部退出禁养区,严禁禁养区新建养殖场;对限制区的养殖场要限期改进,达标排放。同时在规模种植区,要大力推广生草栽培,机械刈草还田还地,控制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的势头,在大中型水库养殖区,要坚持制止猪粪养殖。把养殖场、水产场、果园场生态环境(土、肥、水、气)评价认定列为农产品质量评定首要条件。

近几年新余市围绕发展生态农业,作了有益探索,先后推广养殖场退水上山、退库进园,百万树木进村入户,百万蛋鸡进果园和水库实行人繁天养等方式,关闭搬迁了沿仙女湖、孔 目江23家猪场。规模果园通过引进和自办养殖场,推广“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正在兴起。下一步将研究出台《新余市生态种养区域规划及“三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养殖场、水产场、果园场管理。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及涉农部门要研究出台鼓励扶持生态种养的政策和措施,在资金、用地、交通、水利及信贷上给予优惠和支持。发挥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一是建议国家农机补贴、沼气工程、生态养殖小区、现代农业项目等要优先安排采用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的企业、基地,抓好一批示范点、示范片。二是建议重点扶助“猪—沼—果(粮、菜)”沼肥运输、沼液管网建设及沼气制热发电等薄弱环节,解决沼肥、沼气流失浪费及污染问题。三是建议考虑旱地牧草、绿肥种子补贴,推广绿肥沃土、饲草养殖,同时鼓励支持生物有机肥厂建设。

新余市农业局副局长兼果业局局长

第五篇:绿维创景: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旅游地产开发运营顾问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官方网站:旅游运营网http://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

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家庭休闲农场概念及发展类型

家庭休闲农场是一种旅游引导的家庭农场创新模式,是家庭农场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推动特色乡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本文将从专业角度,为您解读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模式及开发运营技术路线。

概念界定——什么是“家庭休闲农场”?

家庭休闲农场依托生态田园般的自然乡村环境,有一定的边界范围,以当地特色大农业资源为基础,向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和满足都市人群对品质乡村生活方式的参与体验式消费需求,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现代农业创新经营体制和新型农业旅游产业综合体。

“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

(一)单个“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

根据自然资源、消费者感受、功能差异和“家庭休闲农场主”经营理念的不同,今后“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或者说是“综合型家庭休闲农场”的不同功能区域):

1.生产基地型(区)

作为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作物品种比较单

一、基地规模较大,容易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在有条件的此类“家庭农场”,可通过农产品的“点对点”供应模式,直接与城市居民形成互动,在为都市中高端家庭提供安全健康农产品的同时,满足其对高品质乡村生活方式的参与体验式消费需求。另外,也可以开展各种生态农业科普教育活动,如有机肥料制作、小块土地认种、种苗/仔培育等。

根据不同资源特点,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牧场”、“家庭休闲渔场”、“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茶园”、“家庭休闲咖啡园”、“家庭创意粮田”等。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旅游地产开发运营顾问

2.设施园艺型(区)

以室内为基地,运用科技静心培育农艺与园艺作物,同时辅以种苗生产过程参观、参与活动。

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花园、家庭休闲药园、家庭休闲菜园、家庭休闲浆果园、家庭蘑菇园等。

3.农业景观型(区)

以乡村农业风光为主题,利用独一无二的景观特点,融入地方特色和农耕文化元素,主要开展软性休闲活动。此类型家庭休闲农场通常占地面积大,维护和管理费用高,产品需要不断更新和巧妙设计,但也因其很难复制,极具市场竞争力。

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海场、家庭休闲粮田、家庭休闲果园、家庭休闲牧场等。

4.农业体验型(区)

通常休闲农场成功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进行农业体验。体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甚至不用太复杂,如:栽种作物、收获果实、体验农业作业流程、植物迷宫等等,可通过创意将农耕文化和农趣活动深度包装,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季节,设计不同的农业活动和产品,满足城市消费者的好奇心。

任何家庭休闲农场都可以开展农业体验项目,但一定要经过进行精心设计并提供完善的服务。

5.主题创意型(区)

与其它类型家庭休闲农场不同的是,主题创意型不仅需要农业资源作为基础,还要投入和建设相应的主题设施,通常需要与专业的创意公司进行合作管理,吸引消费者回流意愿和兴趣。

可以设计为:家庭牛仔农场、家庭休闲营地、家庭艺术粮田等。

6.休憩休闲型(区)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旅游地产开发运营顾问

为压力大、需要放松但又不愿意运动的人群,提供一个休憩的地方,运营重点是要保障私密性和品质感。让会员类的消费者将其当成是自己的家或第二住所,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设计自己的用餐环境以及住宿环境。

可以设计为:家庭乡菜园、家庭睡眠空间、家庭茶园、家庭咖啡园、家庭葡萄酒园等。

7.养生基地型(区)

利用特有的资源(温泉、森林、药材等)结合中医或少数民族的独特医术进行健康保健,提供延年益寿的膳食、理疗、环境和服务。

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温泉、家庭休闲林场、家庭养生药园等。

(二)区域化发展的“家庭休闲农场”聚集区

单体的“家庭休闲农场”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配套不全、品质不高、产品单一等问题,因此区域化发展的“家庭休闲农场”聚集区必将走上历史舞台。其区域化发展的聚集效应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市场需求引导的自发性聚集;另一种是由政府引导,有组织(企业、合作社、协会)的科学规划开发,“家庭农场主”参与的聚集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形成聚集区,在水平上的结构都会结合较多具有特色的“家庭休闲农场”。在垂直的结构上,都会与大众的交通、旅行社、餐饮业、旅馆业、宣传媒体业、金融业、医疗保健等产业形成策略联盟,以完善“家庭休闲农场”的服务系统。

(有关家庭农场、休闲农业相关的更多研究,详见)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旅游地产开发运营顾问

下载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民办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德育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德育探索与实践【摘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岗位工作结合起来,给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

    改。普通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

    《普通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实 施 方 案 临江市第二中学按照白山市教育学院《关于在普通高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通知》要求,针对我校在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学导结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灵宝市朱阳镇第一小学 胡立军 自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我校以“学导结合,自主探究,构建师生共同成长课堂”为课改理念,以培养......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一般比较注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缺乏师 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忽视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中职公共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共5篇)

    中职公共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灵宝市职业中专 董站士 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这样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

    01“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文章摘要]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可以打破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发挥出职......

    01“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文章摘要]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可以打破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发挥出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