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专项学分讲座报告(范文)

时间:2019-05-14 13:0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大学专项学分讲座报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大学专项学分讲座报告(范文)》。

第一篇:河南大学专项学分讲座报告(范文)

2014年12月27日,皇家学会会员(1983),美国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199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2),麻省理工学院George Lusztig教授应邀来到我院,与师生分享自己“仰望星空的成果”。

George Lusztig教授结合其最新论文《Some powerseries attached to involutions in a Coxeter group 》,讲解了他关于与Coxeter群相关的一些幂级数的研究结论。

Lusztig凭借在代数、代数几何和表示论方面的基础性贡献,在当今数学界享有很高声望。回忆自己的数学启蒙时代,他说:“每当我做完中学数学杂志上的数学题及数学竞赛获得好成绩后,我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兴奋感,这让我收获了最纯粹的乐趣”。

大学时期一直持续的这种“兴奋感”,使他在大学第一年就自学完成了四年的大学数学专业科目。研究上,他创造性地将不同学科结合起来解决古典问题,证明了表示论中许多中心问题并发现了其与Schubert簇的拓扑和几何的联系。这次“仰望星空”的发现,让Lusztig看到了数学中新奇美妙的新关联。

数学在很多人看来枯燥艰深,“数学恐惧症”在中国学生拥有相当的市场。谈及这个问题,身为大学教授的Lusztig直言:应该让探索发现的快乐回归数学教学。在他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在“讲课”,“我希望让学生主动地凭兴趣去学习,不断发现新问题”,Lusztig很反对功利化地学习数学,认为科学的研究应由兴趣使然。

年过花甲的George Lusztig教授依然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他说:“数学是基础学科,纯粹地看待它才能获得快乐”。用纯粹的心仰望数学的美丽星空,Lusztig同时希望在未来能用更多不同方式去解决不同问题。

2016年6月7日上午,应邀请,中国科学院石钟慈院士在数学与统计学院作了题为“我的数学经历”的报告。

石钟慈,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89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光荣称号。曾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8—1995),现任中国计算数学会理事长。专长于微分方程数值解,在有限元方法的理论和应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任中国计算数学会理事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专家组的学术顾问。

报告会上,石钟慈院士以时间为轴,以故事为点,从中学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谈起,与大家分享了他在数学道路上的求学和研究经历。提起自己的报国梦,石钟慈院士激动地说:“躲避着飞机的轰炸,我的高中艰苦而紧张,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为建设新中国服务!”谈到研究方向时,他说,在莫斯科学习期间,为了适应国家科技发展需要,我毅然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由函数论的研究转到计算数学研究。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个人的未来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把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与国家需要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实现成功。

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石钟慈院士的讲述,我深刻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进一步坚定了学好数学、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的决心和信心。

2016年7月20日至22日,在河南大学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美国纽约大学杨亦松教授,围绕希尔伯特问题、Stephen Smale问题和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千禧年问题”等一些著名数学问题,先后举办了三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

杨亦松,美国纽约大学终身教授,2012年当选美国数学会会士(Fellow),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12年受聘我校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作为重点学科带头人引进的海外专家,当时在数学与统计学院工作。

报告会上,杨亦松教授就近两个世纪以来,吸引着全球数学家高度关注的ABC猜想、黎曼猜想、雅克比猜想、勒让德猜想、希尔伯特第16问题现状、Navier-Stokes 方程问题、二维球面上点的分布问题、高斯圆周问题等10多个世纪难题,讲述了其提出背景、研究过程和当前情况,以及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理解。报告将高深奥妙的数学问题,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实现了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结合。师生们在杨亦松教授的引导和启发下,深入思考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报告会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杨亦松教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些著名数学问题,使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感觉受益匪浅。杨老师的报告,让我更多地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领略到了数学的魅力,增强了我对从事数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2016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木法教授应邀来到我校,在数学与统计学院作了题为“Computing maximal eigenpair and Beyond ”的学术报告和题为“网络引领的教育新变革”的科普通俗报告。

陈木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美国数学会Fellow。主要从事概率论与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访问过美、俄、英、法、德、加、意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6所大学和研究所, 10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包括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45分钟报告。

学术报告会在上午举行。陈木法院士从华罗庚基本定理中的投入和产出方程出发,以特征值在google 搜索的网页排序中的具体应用为例,向大家展示了高阶矩阵甚至无穷阶特征值的重要性。随后,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最新研究成果,讲解了特征值研究的基本脉络和及其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科普通俗报告在下午举行。陈木法院士从网络的兴起、教育新时代、迎接变革三个方面依次展开报告。他介绍了网络发展给通信、商业、科技、国防和人们日常生活等带来的巨大变化,并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网页截图,展示了国外Udacity、Coursrea、edX等3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阐释了网络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新变革。他鼓励大家在迎接教育变革中,一是要培养自身能力,二要培养团队精神,三要树立批判意识,提高自制。

2017年5月21日上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运筹与战略决策研究所所长马卫民教授在商学院五楼院史馆作题为“现代管理研究: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马卫民,博导研究领域: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 运筹与运作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实时经济学与博弈论,服务科学与服务计算。

马卫民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物质、能量、信息三个时代。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做出不同的决策。信息分为确定和不确定两类,不确定信息往往左右着人的决策和事件的发展,在掌握不确定信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为局内不确定性决策。接着他从不确定性信息产生的渊源、与经济的联系、不确定性信息的分类、研究不确定性信息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他还通过中国海岸线长度测量引入分形理论并通过分析雪花形成过程来具体解释这一理论,并指出了分形理论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领域。

最后,马卫民教授通过“斯坦福大学教授失车问题”详细讲述了管理学中的局内决策问题,并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贪婪策略和公平策略的基本原理。他认为运用“竞争分析理论”可以将琐碎的信息串联起来,更为便捷地从不确定信息中找到确定信息进而优化全局,做出最有利的决策。互动阶段,与会师生就关心的问题与马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本次报告会加深了我对信息处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了解,受益匪浅。

2017年10月31日下午,《单凸多面体的结构》学术报告会在我院北阶梯教室举行,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向军应邀主讲。报告会由副院长王波主持。

王向军,博士学位,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光电传感与测试,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分析,微小型光机电系统及MEMS。

报告期间,王向军教授通过对多个定理的讲解,由浅入深,对单凸多面体顶点、线、面的关系进行梳理、整合,向同学们介绍了单凸多面体的概念。他以足球为例,使高深的单凸多面体变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以化学为媒,使令人望而生畏的单凸多面体变得具有亲和力。介绍完基础理论后,王向军教授就“怎样得到单凸多面体”、“一般有m个面的单凸多面体有多少种”等问题进行详细解释,为同学们带去更多单凸多面体方面的知识。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踊跃,提出疑问,王向军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解答。王向军用生动的举例、严谨的讲话和丰富的阅历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

本次报告会,不仅丰富了我的阅历,拓宽了我的视野,更促进了学生在单凸多面体结构方面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领域。

第二篇:河南大学专项学分读书笔记6篇

①《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一生最为著名的就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他提出的“有效需求”和“乘数理论”代替了传统的经济理论,获得了经济学界的公认,并被人们称之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凭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不但成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甚至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而且他还能被置身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家的行列,能与亚当斯密相提并论。《通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萨伊定律”与充分就业均衡

《通论》的核心是就业不均衡理论。凯恩斯认为,经典经济学只承认两个失业范畴:一是摩擦失业,一是自愿失业。充分就业理论基于两大前提:第一,工资等于劳动力之边际生产力;第二,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效用就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在古典经济学家眼中,资本主义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所有愿意从事劳动的人都会就业,只有自愿失业者或者正在转换就业位置的人才会处于失业的状态。

凯恩斯反对萨伊有关供给会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他认为萨伊忽略了货币这个因素。事实上,供给与需求不一定会平衡。他提出的法则是:储蓄动机与投资动机不同,人们有可能储蓄过多而消费过少,而使得储蓄和投资不一致,从而产生市场需求不足——对消费品、生产资料需求不足,供过于求,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与失业。

萨伊定律在西方具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最简单的一种是“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意思是说,生产者进行生产,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消费,主要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与其它生产者进行交换,以便得到他所需要的其它东西。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供给,就会自动地存在着一种相应的需求。所以,按照萨伊的说法,社会上一切产品都能被卖掉,因此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不仅如此,由于每个生产者都尽量制造出最大数量的产品和别人交换,而且还能使生产达到最高的水平,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二、消费倾向 凯恩斯认为,当就业量增加时,总所得也随之增加。然而社会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总的真实所得增加时,总消费量也在增加,但没有所得增加德那么快。这是一个心里法则,无论从人性来看,还是从具体事实来看,这都是毫无疑问的。他详细列举了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单位的改变,所得与净所得差别的改变,在计算所得时没有考虑到资本价值的意外改变,时间贴现率的改变,财政政策的改变等;主观因素则包括:人性的心理特征,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等。

三、资本边际效率

凯恩斯把一种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与它的供给价格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这种资本资产的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是从资本资产在所生产的生产物的价值中,减去为取得该生产物而支付的开支之后的剩余额。人们在研究实际时间中运行的经济过程时,与被动的、确定的现状相比,肯定对主动的、不感兴趣的未来更感兴趣。因此,凯恩斯特别强调预期的重要意义,这一点给后来的理性预期学派开辟了道路,对于现实生活的种种行为提供了很强大的解释力!

四、利率与灵活偏好

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所谓的“灵活偏好”和货币量。他说,一个人在处置他的所得时会碰到“个人心理的时间优先”问题。第一是消费倾向,在所得中有多少用作消费,有多少以某种方式保留为对未来消费的支配权。第二,他持有的所得或储蓄保留为对未来消费的支配权的方式,可以是即期的、流动的,也可以是把即期的支配权放弃一些时候,而由未来的市场状况决定。这便是“灵活偏好”,利息就是放弃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归根结底,该书中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的对策和政策,不 1 外乎使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数值处于能维持充分就业的状态。消费倾向、预期收益、供给价格与流动性偏好这四个变量系由人们的自发市场行为所决定,因此,国家的政策很难加以控制。只有控制货币数量,能由国家的货币政策所掌握。所以,国家必须直接进行投资来使社会的投资量等于充分就业状态条件下的储蓄量,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危机和失业问题。

②《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既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又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阶级偏见、掩饰和谬误;既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又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

其中我印象颇深的是以下两点。一个是工作日有一个最高极限。这个最高极限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生理界限,第二是道德的界限。另一个就是资本家与劳动工人之间的关系。资本家为了赚取最大的剩余价值,往往拼命降低雇佣劳动力的工资以降低劳动成本。我认为如果使产业工人的生活水平甚至低于原来当农民的生活水平,产业工人无疑是不会自愿当产业工人的。如果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工人以低于农民的收入来为资本家劳动的话,必然引起强烈的反抗,并最终危及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本身。依靠降低工人工资以降低劳动成本固然可行,但其社会成本更大,更不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美国等发达国家运用他们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先进制度,吸引、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大部分高级人才,通过对科学的创造、垄断和应用,保持并扩大他们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在劳动价值量指数方面的差距,他们总是用少量的复杂劳动交换后者大量的简单劳动,用少量的工业品交换后者大量的农产品和矿产品,用少量的高技术信息产品交换后者大量的初级工业品。但最后,如果劳动价值量指数的差异是人对人的剥削、或强者攫取弱者之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基础,那么经济学就是剥削技巧的总汇,是强者掠夺弱者的理论,它反映了人类自私自利和追逐剩余价值的贪婪本性。

我认为《资本论》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也指导着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应在遵从科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跟随时代的变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坚持科学是得意生产力,提高科技生产效率,同时也要考虑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争或灾难,在满足资源合理利用前提下,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

据“物质不灭定律”也能够推导出劳动的作用。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物质没有增加或减少,那么人类社会多了什么呢?多出的就是凝聚在各种商品之上的劳动,有了劳动,才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生活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的生活水平。没有凝聚人类的劳动,所有商品都将以其初始的物质状态存在,谈物质财富也就失去了意义。商品的价值因劳动而产生。机器的发明、新能源的发现又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为原来的个体生产者向资本家转变提供了生产工具的条件。

机器的出现为个体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可能,但大规模生产还需要雇佣劳动力,机器生产靠原来的个体生产者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一旦机器与雇佣劳动力相结合,就为原来的个体劳动者从直接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活动中解放出来,为其占有雇佣劳动力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提供了可能。原来的个体劳动者,随着机器的开动和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就完成了向资本家的转变。货币,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原来的一般等价物角色,向一种能够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捆绑在一起,从而产生剩余价值的工具的转变。这种工具,就叫做资本。

这就是“蒸汽机”出现以后紧跟着“圈体运动”出现的原因,“圈体运动”使原来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成为产业工人,这为资本家提供了劳动力。增加剩余价值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条:在生产技术一定从而使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劳动成本可以增加单位商品的剩余价值。第二条:在不改变劳动成本的条件下,可以通过 2 提高生产技术从而增加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使单个商品凝聚的劳动成本降低,也能够增加单位商品的剩余价值。

资本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经济危机后,越来越多的人越发觉得它的存在有道理,并开始研究它。我们作为21世纪青年,也应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一种课外兴趣来研读。

③《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集。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他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去深思着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写出了因为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那苦苦的味道,为这本记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

他的笔触时而奔放,时而灵动,有时像大江奔腾,洋洋洒洒,荡气回肠;有时像小溪宛然,曲径通幽,砉然流芳。他的气势磅礴,凛然睥睨天地,有时好像在放肆地喊着:“我要遨游九天而天威耐我不得,我要逍遥九地而地堑缚我不得”;而有时却又好像在苦苦地寻觅,为中国的文化,历史寻觅一条出路,一条重获新生的出路。然而,最让我触动的却是他那不羁的文思,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收放自如,让人不禁叹服。他用美妙的文字一步步将我们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深省。在他的笔下,历史是那样的深邃苍凉,令人扼腕,往往在读他的散文时总能体味到原来不曾想到的东西„„

真正的历史是沉默而寂静的,它无言,用沉默傲视人间,傲视人间的斗转星移,王朝更迭。它任凭人们在他身上居心叵测的涂抹着,不屑与何人争辩。“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它沉默不是因为他懦弱,它的力量足以拖垮无数的霸业,再强的盛世在他眼中也不过昙花一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对他最好的形容。力拔山河的项羽能怎样,羽扇纶巾的周瑜能怎样,立马橫刀的张飞又能怎样,历史的一个转身就让他们灰飞烟灭,终成一抔黄土。只有历史以真正的王者身份永存,跨越了空间,穿越了时间,创立下独属于它的基业。

可不幸的是,每当翻开厚厚的历史书,总会被荡起的浓浓灰尘迷住了双眼。

小时,曾相信历史,相信史官笔下那一个个棱角分明的人物,后来才渐渐懂得,所谓历史不过是人之历史,变成了一些人为了取悦另一些人的工具。那一幕幕,一场场,涤荡着对与错、善与恶的史实也只是阴谋家的说辞。在历史之流中,永没有善恶,存在的只是解释。浩瀚五千年留下的文明,在一次次删改中扭曲了原来的模样,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梗概。善恶、对错有时并非由什么定义,而区别它们的往往却是胜败强弱。一切正如尼采所言“历史没有正义,只有利益”,在无穷的利益的驱使下,历史也沦落成为了工具。追溯过去,不知有多少人在历史的夹缝中苟延残喘,他们被历史所遗忘,被历史所判定,更可悲的是判定他们功过是非的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若他们地下有知,会不会发出一声长叹,叹息这民族的哀魂。我无力扭转历史的沧桑,更无能评判一个民族的优劣。我只知道,有太多的人未能瞑目,却又匆匆流逝于涛涛的历史洪流之中。

文化的灵魂和人生的秘谛其实是同样的,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无数的先人对人生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同时将其以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文明成果,它其实是先人思想的载体和传承者,以其特有的面貌,在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下,在后人的面前展示出其斑驳陆离的面貌,以特有的形式向后人诉说先人的思考。

如果可以,我愿换回旧日江南,如果不可以,我情愿她在新时代的洗礼中浴火重生,也不想见他亦古亦今,让人为难。

我愿人们用真心虔诚选择,即使那分岔的路百般诱人,也比有一条值得独求。不爱苦旅,我只想要真的江南。因为我知道,最可贵的是心灵的回归,最真实的是灵魂的召唤。不贪恋陌路风景,怀着真心从残缺走向美好,从暮色到黎明。

然而,我相信,某些史官一杆竹管笔涂划的文字,哪怕能镌刻山河,能雕镂人心,却又怎能羁绊住历史的脚步,它放肆奔腾,横无际涯,一纸丹书又怎能成为它的囚笼;我相信,总有一天它能突破黑暗重回光明,让世人重新去评判它,还它一坦荡荡的模样。④《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

我们常说主题是一部文学作品所探索的基本的、常常是带有普遍性的思想。那么我们在讨论《战争与和平》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其主题的分析上。小说的主题大致可以概括为,人类动机的荒谬性、探索人生的意义和领袖的局限性。

人类动机的荒谬性 《战争与和平》中大部分都在描写战争,它使我们联想到清晰的战争策略和合情的战争推理,但是托尔斯泰不断强调在和平与战争时期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不符合逻辑。智慧没有与理智联系在一起,而是与军事行动的诡秘程度及我们自己有关。库图佐夫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不是因为他制定了一个合理的计划且要求下属执行命令,而是因为他审时度势,全面考虑问题。如果计划的某一方面与现实不符他就会相应地调整策略。其他类似的不可思议的行为还包括尼古拉突然决定与玛丽结婚,而在此之前他还决定回到索尼娅身边;娜塔莎出乎意料地同彼埃尔结了婚。在小说中我们读到的几乎所有的不合逻辑的行为都产生了美满的结局,这就与托尔斯泰认为的存在于生活中的冲动情感远远不能为理性的头脑所能理解的观点不谋而合。

探索人生的意义 《战争与和平》中有几个人物曾经顿然发现人类存在毫无意义。例如安德烈在奥斯特里茨死里逃生,他看到了隐藏在虚假的世俗世界背后的真相。他以死亡求得精神升华,而彼埃尔在小说大部分篇幅中都在思考为什们生活如此空虚和虚伪。导致彼埃尔思考的直接原因是他错误的婚姻,但是他思索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海伦,还包括为什么人类要出现在世界上的问题。彼埃尔参与共济会的神秘行动是他为实现生活意义而做的一次努力。然而,托尔斯泰通过彼埃尔渐渐厌倦了共济会成员并对他们的消极思想感到不满,指出了这种努力方式的缺陷。彼埃尔参与政事,他那短命的、疯狂的、刺杀拿破仑的念头也是很肤浅的。最终让他的生命充满意义的还是同娜塔莎的爱情。

领袖的局限性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对社会上层和底层人物分别进行了探索,向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农民与沙皇、奴仆与帝王的形象。因此,我们不仅可以近距离地观察拿破仑和亚历山大等高层人物,而且有机会把他们置于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评论,宏观地评价他们的才干和作用。基于这点,托尔斯泰对公爵们、将军们和其他虚构的领导人的评价是相当严肃和平等的。当然,这个评价不敢恭维。尼古拉第一次看到沙皇,感到震惊,实际上,沙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对拿破仑的看法更为糟糕:当读到拿破仑在浴室里搓着肥胖的身子时,我们很难想到他就是欧洲的征服者。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观证明了他对领袖们的挖苦是有道理的。在他看来,历史不是某些伟人创造的,它是无数个小得无法独立分析的独特的因果联系编织在一起的结果。就连认为自己是世界主宰的皇帝们,也受着环境中诸多因素的束缚。讨论完主题,自然就要了解其主题成分。什么是主题成分呢?这个概念相对来说比较陌生。主题成分是指有助于逐步展现并形成文本主题的再现结构、对比或文学手段。

小说《战争与和平》中,死亡不只是一次生命的终结,还是一次能够带来哲学启示的精神活动。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安德烈在奥斯特里茨死里逃生时获得的。他躺在战场上幸福地觉得世间万物轻如鸿毛,身上如释重负。安德烈甚至不在乎拿破仑是否亲临,也不对他加以评论,世间的阶级权利观念在他看来毫无意义。托尔斯泰对死亡的启示作用的描述还包括一些人物通过别人的死得到顿悟的情况。彼埃尔在法军营地见到俄国战俘被枪决的情形遂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形成了对疯狂的战争和人类间兄弟友情彻底的认识。他对普拉东的尊敬使得普拉东的死成为他生活的转折点。同样地,安德烈的死让娜塔莎的观念产生了重大转变。她变得爱思考,比以前认真。如果没有经历过失去安德烈的悲痛,她大概不会成熟起来,最终与彼埃尔走到一起。因此,死亡不仅是生命的结束,还是对信仰和思想进行的一次深刻教育。

⑤《野草》

鲁迅的《野草》已成为一个历史存在,但其本质的彰显却有待时日和学人的进一步挖掘。对于部分学人的《野草》研究文章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他们大都将视点聚焦在文本的深层意蕴,即文本的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味层。我们有必要对鲁迅野草的技术进行关照,但又不能孤立地关照,否则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对文学文本的完整关照应该是连续,递进的过程,脱离基石的虚以拔高是荒谬的,凝滞于基石做圆心运动而无辐射之张力又是拙劣的。

语言指作家言语行为的工具或载体,可称为作品,是以组合和聚合两种形式存在的,它本身就是一种形式,是文本的话语系统。言语活动总体来说关涉个人领域和社会领域,这样的关涉使它成为有个性的体验和人类的共同经验,从而具有一种深层意蕴。作为言语范式的方法论就是立足语言,探索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联以及由二者所构成的言语活动的多义性。《野草》的形式和意味正好符合作为言语范式分析的范本,下文即是对其的具体分析。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部作品是鲁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方式同痛苦作“绝望的抗战”而催生的小花,是他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心泉所化成的艺术瑰宝,是一部“心灵斗争的记录”。鲁迅以他不可模仿的艺术才华,将自己微妙的感觉、情绪,难以言传的心理、意识,复杂万端的心态与情感,愤激与焦躁,感伤和痛苦,苦闷与彷徨,探索与追求,溶入这丛野草之中,从而把内心的痛苦转入《野草》,这是他建立在精神死亡之海上的墓志铭。

鲁迅毫不讳言现实在他看来乃是实有的黑暗与虚无,却又认为,不是没有可能从反抗中得救。他一面揭示生存的荒诞与生命的幽黯,一面依然抱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激情,这是他高出许多存在主义者的地方。他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野草》里面。《野草》的低沉阴郁、桀骜不驯,体现出彷徨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者孤愤苍凉的心情,是作者真实的灵魂袒露;是追寻生命意义却感到死亡的悲怆时的焦虑;是独自与黑暗搏斗的直面真相的勇气,是在无路之处走出路来的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野草》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激越、明快、泼辣、温润,它都具有;但是更多的是深沉悲抑,迂回曲折,神秘幽深。作者表现的主要是一种悲剧性情绪,它源自生命深处,许多奇幻的想象,其实都是由此派生而来,因此,最富含热情的语言也都留有寒冷的气息,恰如冰的火,火的冰。《野草》的语言,正是那青白背景上的无数张开而又纠结在一起的红艳的珊瑚枝。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多次为鲁迅所称引,不妨看作是《野草》全书的大纲,倘置换为鲁迅自己的说法,则是: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凝聚着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思想上处于彷徨时期对人生、对人的存在价值、对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深沉思考。在鲁迅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五四”运动高潮后的回落、“新青年”阵营的裂变、统治阶层的专横和欺压„„一系列社会的矛盾让鲁迅陷入消沉抑郁的海洋、感受心灵苦闷的煎熬。黯淡的情绪和痛苦的情愫孕育了《野草》的诞生。

《野草》总的艺术特征是内敛的抒情倾向,它所表露的是灵魂的“真”与“深”,是对于人自身存在的困境的自觉体验与突围,表现了人的生存矛盾与心理困惑:生与死,爱与恨、希望与绝望、存在与虚无的缠绕与挣扎。

《野草》呈现出主题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是鲁迅情绪、情感、性格甚至整个内心世界各个侧面的反映,它是鲁迅从启蒙的文化批判者向启蒙后的战斗者转折过渡阶段的心灵史。

⑥《陶渊明集》读书笔记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陶渊明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为家居读书时期,29岁至41岁为时官时隐时期,41岁至63岁为隐居不仕时期。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在当时人的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位人格高洁的隐士,而其诗文则不甚有名。自梁昭明太子萧统为之编集并作序之 后,他的诗文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而且越到后来影响越大。他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书本开头便是萧统所著的一篇序言,其中一句:“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由此可见,作者对于陶渊明的评价是“贤人”,“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更加鲜明地表明作者对陶渊明的钟爱。

陶渊明今存诗歌凡120多篇,辞赋、散文凡11篇。他虽写过一些脍炙人口、久诵不衰的辞赋和散文,但其主要成就是在诗歌方面。他历来都是以诗人的身份被载入文学史的。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包括:哲理,如《形影神》;赠别,如《与殷敬安别》、《赠羊长史》等;家训,如《命子》、《责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主要包括:

(一)、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例如《归园田居》其一:“少 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当作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描写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憎恶。

(二)对自己劳动生产的体验:例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是反映他特别强调劳动对人生、对自己坚持隐居的重大意义。倡导自食其力

(三)、闲居交游、读书饮酒:例如《和郭主簿》:“霭霭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做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描写了他闲居时的生活状况。

(四)、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可以说是在上述各类田园诗基础上的一个升华。其中所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这种景象正是他诗中经常出现的恬静和谐的田园风光的概括。它所表现的是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这样安详和谐的理想社会恰恰与污浊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反映同样面对尘世的厌恶。

陶渊明的咏怀诗中一些作品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如《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 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里就表现出了一种孤独、悲愤的心境。

陶渊明的咏史诗中颇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咏荆轲》写荆轲刺秦王之事,极其慷慨悲壮。《读山海经》歌颂“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明陶渊明并不是一位缺少斗争精神的人。

陶诗的艺术特色:1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创作题材,并将对社会、人生的理想渗入诗中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兼有 3语言朴素,清新,自然,洁净 4善于捕捉能表现自我、表现个性的景物来增强诗的内涵 5风格:以平淡自然为主,但也时露慷慨豪放之情。

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影响:

(一)陶渊明的人品和精神风貌为后世所钦慕: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穷困也不肯屈事权贵的精神在当时就已为人所称道。陶渊明的真率性格对士大夫也影响极大,他那种不拘形式上的礼仪、讲求真情实感的生活作风常成为后世士大夫效法的榜样。这种真率性格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就是一种豪放超迈的风格。

(二)陶渊明的隐逸之路对后人的感召:陶渊明以其一生的探索与实践为后人指出了一条艺术化的隐逸之路。在陶渊明艺术化的隐逸之路的感召下,后世出现了很多风流清高,追求隐逸生活的人物。

(三)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后人的影响: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也就是说陶渊明是文学史上隐逸诗派的创始人,是田园诗的开派者。他以大量的反映田园风物、劳动生活及乡间情趣的作品,感召着后世作者,使他们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不断采纳田园题材,以质朴自然的笔锋写出了大量陶渊明式的田园诗。

(四)陶渊明的桃花源社会政治理想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陶渊明,他理想做一个自由之子,一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自由之子。于是,他避开了混浊的世事,息志于尘间,纵浪于大化,隐于酒,隐于松,隐于菊,隐于田园,隐于妩媚桃花一梦。为了自由,他将自己性格中峥嵘的一面压抑到无意识状态,自食其力躬耕大野,忍饥挨饿乐在陋巷。在后人的眼中,他是与清风共舞的高流大隐,是与明月嬉戏的田园诗人„„

第三篇:河南大学专项学分读书笔记6篇

①《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一生最为著名的就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他提出的“有效需求”和“乘数理论”代替了传统的经济理论,获得了经济学界的公认,并被人们称之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凭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不但成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甚至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而且他还能被置身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家的行列,能与亚当斯密相提并论。《通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萨伊定律”与充分就业均衡

《通论》的核心是就业不均衡理论。凯恩斯认为,经典经济学只承认两个失业范畴:一是摩擦失业,一是自愿失业。充分就业理论基于两大前提:第一,工资等于劳动力之边际生产力;第二,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效用就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在古典经济学家眼中,资本主义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所有愿意从事劳动的人都会就业,只有自愿失业者或者正在转换就业位置的人才会处于失业的状态。

凯恩斯反对萨伊有关供给会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他认为萨伊忽略了货币这个因素。事实上,供给与需求不一定会平衡。他提出的法则是:储蓄动机与投资动机不同,人们有可能储蓄过多而消费过少,而使得储蓄和投资不一致,从而产生市场需求不足——对消费品、生产资料需求不足,供过于求,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与失业。

萨伊定律在西方具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最简单的一种是“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意思是说,生产者进行生产,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消费,主要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与其它生产者进行交换,以便得到他所需要的其它东西。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供给,就会自动地存在着一种相应的需求。所以,按照萨伊的说法,社会上一切产品都能被卖掉,因此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不仅如此,由于每个生产者都尽量制造出最大数量的产品和别人交换,而且还能使生产达到最高的水平,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二、消费倾向

凯恩斯认为,当就业量增加时,总所得也随之增加。然而社会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总的真实所得增加时,总消费量也在增加,但没有所得增加德那么快。这是一个心里法则,无论从人性来看,还是从具体事实来看,这都是毫无疑问的。他详细列举了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单位的改变,所得与净所得差别的改变,在计算所得时没有考虑到资本价值的意外改变,时间贴现率的改变,财政政策的改变等;主观因素则包括:人性的心理特征,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等。

三、资本边际效率

凯恩斯把一种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与它的供给价格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这种资本资产的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是从资本资产在所生产的生产物的价值中,减去为取得该生产物而支付的开支之后的剩余额。人们在研究实际时间中运行的经济过程时,与被动的、确定的现状相比,肯定对主动的、不感兴趣的未来更感兴趣。因此,凯恩斯特别强调预期的重要意义,这一点给后来的理性预期学派开辟了道路,对于现实生活的种种行为提供了很强大的解释力!

四、利率与灵活偏好

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所谓的“灵活偏好”和货币量。他说,一个人在处置他的所得时会碰到“个人心理的时间优先”问题。第一是消费倾向,在所得中有多少用作消费,有多少以某种方式保留为对未来消费的支配权。第二,他持有的所得或储蓄保留为对未来消费的支配权的方式,可以是即期的、流动的,也可以是把即期的支配权放弃一些时候,而由未来的市场状况决定。这便是“灵活偏好”,利息就是放弃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归根结底,该书中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的对策和政策,不 1

外乎使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数值处于能维持充分就业的状态。消费倾向、预

期收益、供给价格与流动性偏好这四个变量系由人们的自发市场行为所决定,因此,国家的政策很难加以控制。只有控制货币数量,能由国家的货币政策所掌握。所以,国家必须直接

进行投资来使社会的投资量等于充分就业状态条件下的储蓄量,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危机和

失业问题。

②《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既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又批判了资产阶级经

济学的阶级偏见、掩饰和谬误;既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又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

其中我印象颇深的是以下两点。一个是工作日有一个最高极限。这个最高极限取决于两

个方面。第一是生理界限,第二是道德的界限。另一个就是资本家与劳动工人之间的关系。

资本家为了赚取最大的剩余价值,往往拼命降低雇佣劳动力的工资以降低劳动成本。我认为

如果使产业工人的生活水平甚至低于原来当农民的生活水平,产业工人无疑是不会自愿当产

业工人的。如果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工人以低于农民的收入来为资本家劳动的话,必然引起强

烈的反抗,并最终危及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本身。依靠降低工人工资以降低劳动成本固然可行,但其社会成本更大,更不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美国等发达国家运用他们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先进制度,吸引、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大部

分高级人才,通过对科学的创造、垄断和应用,保持并扩大他们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贫穷

国家在劳动价值量指数方面的差距,他们总是用少量的复杂劳动交换后者大量的简单劳动,用少量的工业品交换后者大量的农产品和矿产品,用少量的高技术信息产品交换后者大量的初级工业品。但最后,如果劳动价值量指数的差异是人对人的剥削、或强者攫取弱者之剩余

价值的源泉和基础,那么经济学就是剥削技巧的总汇,是强者掠夺弱者的理论,它反映了人类

自私自利和追逐剩余价值的贪婪本性。

我认为《资本论》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也指导着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我们

应在遵从科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跟随时代的变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坚持

科学是得意生产力,提高科技生产效率,同时也要考虑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

争或灾难,在满足资源合理利用前提下,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

据“物质不灭定律”也能够推导出劳动的作用。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物质没有增加

或减少,那么人类社会多了什么呢?多出的就是凝聚在各种商品之上的劳动,有了劳动,才

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生活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的生活水平。没有凝聚人类的劳动,所有商品都

将以其初始的物质状态存在,谈物质财富也就失去了意义。商品的价值因劳动而产生。机器的发明、新能源的发现又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为原来的个体生产者向资本家转变提供了生产

工具的条件。

机器的出现为个体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可能,但大规模生产还需要雇佣劳动力,机器生产靠原来的个体生产者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一旦机器与雇佣劳动力相结合,就为原

来的个体劳动者从直接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活动中解放出来,为其占有雇佣劳动力在生产中

创造的剩余价值提供了可能。原来的个体劳动者,随着机器的开动和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就

完成了向资本家的转变。货币,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原来的一般等价物角色,向一种能够

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捆绑在一起,从而产生剩余价值的工具的转变。这种工具,就叫做资本。

这就是“蒸汽机”出现以后紧跟着“圈体运动”出现的原因,“圈体运动”使原来的农

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成为产业工人,这为资本家提供了劳动力。增加剩余价值的途

径有两条:第一条:在生产技术一定从而使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

低劳动成本可以增加单位商品的剩余价值。第二条:在不改变劳动成本的条件下,可以通过

提高生产技术从而增加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使单个商品凝聚的劳动成本降低,也能够

增加单位商品的剩余价值。

资本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经济危机后,越来越多的人越发觉得它的存在有道理,并开始研究它。我们作为21世纪青年,也应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一种课外兴趣来研读。

③《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集。全书的主题

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

成。他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去深思着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写出了因为有太多不忍与亲

身体验的辛酸,那苦苦的味道,为这本记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

他的笔触时而奔放,时而灵动,有时像大江奔腾,洋洋洒洒,荡气回肠;有时像小溪宛

然,曲径通幽,砉然流芳。他的气势磅礴,凛然睥睨天地,有时好像在放肆地喊着:“我要

遨游九天而天威耐我不得,我要逍遥九地而地堑缚我不得”;而有时却又好像在苦苦地寻觅,为中国的文化,历史寻觅一条出路,一条重获新生的出路。然而,最让我触动的却是他那不

羁的文思,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收放自如,让人不禁叹服。他用美妙的文字一步

步将我们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深省。在他的笔下,历史是那样的深邃

苍凉,令人扼腕,往往在读他的散文时总能体味到原来不曾想到的东西„„

真正的历史是沉默而寂静的,它无言,用沉默傲视人间,傲视人间的斗转星移,王朝更

迭。它任凭人们在他身上居心叵测的涂抹着,不屑与何人争辩。“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它

沉默不是因为他懦弱,它的力量足以拖垮无数的霸业,再强的盛世在他眼中也不过昙花一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对他最好的形容。力拔山河的项

羽能怎样,羽扇纶巾的周瑜能怎样,立马橫刀的张飞又能怎样,历史的一个转身就让他们灰

飞烟灭,终成一抔黄土。只有历史以真正的王者身份永存,跨越了空间,穿越了时间,创立

下独属于它的基业。

可不幸的是,每当翻开厚厚的历史书,总会被荡起的浓浓灰尘迷住了双眼。

小时,曾相信历史,相信史官笔下那一个个棱角分明的人物,后来才渐渐懂得,所谓历

史不过是人之历史,变成了一些人为了取悦另一些人的工具。那一幕幕,一场场,涤荡着对

与错、善与恶的史实也只是阴谋家的说辞。在历史之流中,永没有善恶,存在的只是解释。

浩瀚五千年留下的文明,在一次次删改中扭曲了原来的模样,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梗概。善

恶、对错有时并非由什么定义,而区别它们的往往却是胜败强弱。一切正如尼采所言“历史

没有正义,只有利益”,在无穷的利益的驱使下,历史也沦落成为了工具。追溯过去,不知

有多少人在历史的夹缝中苟延残喘,他们被历史所遗忘,被历史所判定,更可悲的是判定他

们功过是非的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若他们地下有知,会不会发出一声长叹,叹息这民族的哀魂。我无力扭转历史的沧桑,更无能评判一个民族的优劣。我只知道,有太多的人未能瞑

目,却又匆匆流逝于涛涛的历史洪流之中。

文化的灵魂和人生的秘谛其实是同样的,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无数的先人对人生展开了

深入的思考,同时将其以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文明成果,它其实是

先人思想的载体和传承者,以其特有的面貌,在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下,在后人的面前展示出

其斑驳陆离的面貌,以特有的形式向后人诉说先人的思考。

如果可以,我愿换回旧日江南,如果不可以,我情愿她在新时代的洗礼中浴火重生,也

不想见他亦古亦今,让人为难。

我愿人们用真心虔诚选择,即使那分岔的路百般诱人,也比有一条值得独求。不爱苦旅,我只想要真的江南。因为我知道,最可贵的是心灵的回归,最真实的是灵魂的召唤。不贪恋

陌路风景,怀着真心从残缺走向美好,从暮色到黎明。

然而,我相信,某些史官一杆竹管笔涂划的文字,哪怕能镌刻山河,能雕镂人心,却又

怎能羁绊住历史的脚步,它放肆奔腾,横无际涯,一纸丹书又怎能成为它的囚笼;我相信,总有一天它能突破黑暗重回光明,让世人重新去评判它,还它一坦荡荡的模样。

④《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

我们常说主题是一部文学作品所探索的基本的、常常是带有普遍性的思想。那么我们在讨论《战争与和平》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其主题的分析上。小说的主题大致可以概括为,人

类动机的荒谬性、探索人生的意义和领袖的局限性。

人类动机的荒谬性

《战争与和平》中大部分都在描写战争,它使我们联想到清晰的战争策略和合情的战争

推理,但是托尔斯泰不断强调在和平与战争时期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不符合逻辑。智慧没有

与理智联系在一起,而是与军事行动的诡秘程度及我们自己有关。库图佐夫是一位伟大的领

导者,不是因为他制定了一个合理的计划且要求下属执行命令,而是因为他审时度势,全面

考虑问题。如果计划的某一方面与现实不符他就会相应地调整策略。其他类似的不可思议的行为还包括尼古拉突然决定与玛丽结婚,而在此之前他还决定回到索尼娅身边;娜塔莎出乎

意料地同彼埃尔结了婚。在小说中我们读到的几乎所有的不合逻辑的行为都产生了美满的结

局,这就与托尔斯泰认为的存在于生活中的冲动情感远远不能为理性的头脑所能理解的观点

不谋而合。

探索人生的意义

《战争与和平》中有几个人物曾经顿然发现人类存在毫无意义。例如安德烈在奥斯特里

茨死里逃生,他看到了隐藏在虚假的世俗世界背后的真相。他以死亡求得精神升华,而彼埃

尔在小说大部分篇幅中都在思考为什们生活如此空虚和虚伪。导致彼埃尔思考的直接原因是

他错误的婚姻,但是他思索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海伦,还包括为什么人类要出现在世界上的问题。彼埃尔参与共济会的神秘行动是他为实现生活意义而做的一次努力。然而,托尔斯泰

通过彼埃尔渐渐厌倦了共济会成员并对他们的消极思想感到不满,指出了这种努力方式的缺

陷。彼埃尔参与政事,他那短命的、疯狂的、刺杀拿破仑的念头也是很肤浅的。最终让他的生命充满意义的还是同娜塔莎的爱情。

领袖的局限性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对社会上层和底层人物分别进行了探索,向我们真实地描

绘了农民与沙皇、奴仆与帝王的形象。因此,我们不仅可以近距离地观察拿破仑和亚历山大

等高层人物,而且有机会把他们置于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评论,宏观地评价他们的才干和作

用。基于这点,托尔斯泰对公爵们、将军们和其他虚构的领导人的评价是相当严肃和平等的。

当然,这个评价不敢恭维。尼古拉第一次看到沙皇,感到震惊,实际上,沙皇只是一个普普

通通的人。我们对拿破仑的看法更为糟糕:当读到拿破仑在浴室里搓着肥胖的身子时,我们

很难想到他就是欧洲的征服者。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观证明了他对领袖们的挖苦是有道理的。在他看来,历史不是某些伟人创造的,它是无数个小得无法独立分析的独特的因果联系

编织在一起的结果。就连认为自己是世界主宰的皇帝们,也受着环境中诸多因素的束缚。讨论完主题,自然就要了解其主题成分。什么是主题成分呢?这个概念相对来说比较陌生。

主题成分是指有助于逐步展现并形成文本主题的再现结构、对比或文学手段。

小说《战争与和平》中,死亡不只是一次生命的终结,还是一次能够带来哲学启示的精神活

动。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安德烈在奥斯特里茨死里逃生时获得的。他躺在战场上幸福地觉得

世间万物轻如鸿毛,身上如释重负。安德烈甚至不在乎拿破仑是否亲临,也不对他加以评论,世间的阶级权利观念在他看来毫无意义。托尔斯泰对死亡的启示作用的描述还包括一些人物

通过别人的死得到顿悟的情况。彼埃尔在法军营地见到俄国战俘被枪决的情形遂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形成了对疯狂的战争和人类间兄弟友情彻底的认识。他对普拉东的尊敬使得普拉东的死成为他生活的转折点。同样地,安德烈的死让娜塔莎的观念产生了重大转变。她变得爱

思考,比以前认真。如果没有经历过失去安德烈的悲痛,她大概不会成熟起来,最终与彼埃

尔走到一起。因此,死亡不仅是生命的结束,还是对信仰和思想进行的一次深刻教育。

⑤《野草》

鲁迅的《野草》已成为一个历史存在,但其本质的彰显却有待时日和学人的进一步挖掘。对于部分学人的《野草》研究文章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他们大都将视点聚焦在文本的深层意蕴,即文本的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味层。我们有必要对鲁迅野草的技术进行关照,但又不能孤立地关照,否则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对文学文本的完整关照应该是连续,递进的过程,脱离基石的虚以拔高是荒谬的,凝滞于基石做圆心运动而无辐射之张力又是拙劣的。

语言指作家言语行为的工具或载体,可称为作品,是以组合和聚合两种形式存在的,它本身就是一种形式,是文本的话语系统。言语活动总体来说关涉个人领域和社会领域,这样的关涉使它成为有个性的体验和人类的共同经验,从而具有一种深层意蕴。作为言语范式的方法论就是立足语言,探索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联以及由二者所构成的言语活动的多义性。《野草》的形式和意味正好符合作为言语范式分析的范本,下文即是对其的具体分析。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部作品是鲁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方式同痛苦作“绝望的抗战”而催生的小花,是他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心泉所化成的艺术瑰宝,是一部“心灵斗争的记录”。鲁迅以他不可模仿的艺术才华,将自己微妙的感觉、情绪,难以言传的心理、意识,复杂万端的心态与情感,愤激与焦躁,感伤和痛苦,苦闷与彷徨,探索与追求,溶入这丛野草之中,从而把内心的痛苦转入《野草》,这是他建立在精神死亡之海上的墓志铭。

鲁迅毫不讳言现实在他看来乃是实有的黑暗与虚无,却又认为,不是没有可能从反抗中得救。他一面揭示生存的荒诞与生命的幽黯,一面依然抱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激情,这是他高出许多存在主义者的地方。他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野草》里面。《野草》的低沉阴郁、桀骜不驯,体现出彷徨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者孤愤苍凉的心情,是作者真实的灵魂袒露;是追寻生命意义却感到死亡的悲怆时的焦虑;是独自与黑暗搏斗的直面真相的勇气,是在无路之处走出路来的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野草》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激越、明快、泼辣、温润,它都具有;但是更多的是深沉悲抑,迂回曲折,神秘幽深。作者表现的主要是一种悲剧性情绪,它源自生命深处,许多奇幻的想象,其实都是由此派生而来,因此,最富含热情的语言也都留有寒冷的气息,恰如冰的火,火的冰。《野草》的语言,正是那青白背景上的无数张开而又纠结在一起的红艳的珊瑚枝。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多次为鲁迅所称引,不妨看作是《野草》全书的大纲,倘置换为鲁迅自己的说法,则是: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凝聚着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思想上处于彷徨时期对人生、对人的存在价值、对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深沉思考。在鲁迅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五四”运动高潮后的回落、“新青年”阵营的裂变、统治阶层的专横和欺压„„一系列社会的矛盾让鲁迅陷入消沉抑郁的海洋、感受心灵苦闷的煎熬。黯淡的情绪和痛苦的情愫孕育了《野草》的诞生。

《野草》总的艺术特征是内敛的抒情倾向,它所表露的是灵魂的“真”与“深”,是对于人自身存在的困境的自觉体验与突围,表现了人的生存矛盾与心理困惑:生与死,爱与恨、希望与绝望、存在与虚无的缠绕与挣扎。

《野草》呈现出主题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是鲁迅情绪、情感、性格甚至整个内心世界各个侧面的反映,它是鲁迅从启蒙的文化批判者向启蒙后的战斗者转折过渡阶段的心灵史。

⑥《陶渊明集》读书笔记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陶渊明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为家居读书时期,29岁至41岁为时官时隐时期,41岁至63岁为隐居不仕时期。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在当时人的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位人格高洁的隐士,而其诗文则不甚有名。自梁昭明太子萧统为之编集并作序之 后,他的诗文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而且越到后来影响越大。他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书本开头便是萧统所著的一篇序言,其中一句:“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由此可见,作者对于陶渊明的评价是“贤人”,“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更加鲜明地表明作者对陶渊明的钟爱。

陶渊明今存诗歌凡120多篇,辞赋、散文凡11篇。他虽写过一些脍炙人口、久诵不衰的辞赋和散文,但其主要成就是在诗歌方面。他历来都是以诗人的身份被载入文学史的。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包括:哲理,如《形影神》;赠别,如《与殷敬安别》、《赠羊长史》等;家训,如《命子》、《责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主要包括:

(一)、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例如《归园田居》其一:“少 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当作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描写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憎恶。

(二)对自己劳动生产的体验:例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是反映他特别强调劳动对人生、对自己坚持隐居的重大意义。倡导自食其力

(三)、闲居交游、读书饮酒:例如《和郭主簿》:“霭霭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做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描写了他闲居时的生活状况。

(四)、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可以说是在上述各类田园诗基础上的一个升华。其中所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这种景象正是他诗中经常出现的恬静和谐的田园风光的概括。它所表现的是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这样安详和谐的理想社会恰恰与污浊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反映同样面对尘世的厌恶。

陶渊明的咏怀诗中一些作品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如《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 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里就表现出了一种孤独、悲愤的心境。

陶渊明的咏史诗中颇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咏荆轲》写荆轲刺秦王之事,极其慷慨悲壮。《读山海经》歌颂“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明陶渊明并不是一位缺少斗争精神的人。

陶诗的艺术特色:1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创作题材,并将对社会、人生的理想渗入诗中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兼有 3语言朴素,清新,自然,洁净 4善于捕捉能表现自我、表现个性的景物来增强诗的内涵 5风格:以平淡自然为主,但也时露慷慨豪放之情。

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影响:

(一)陶渊明的人品和精神风貌为后世所钦慕: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穷困也不肯屈事权贵的精神在当时就已为人所称道。陶渊明的真率性格对士大夫也影响极大,他那种不拘形式上的礼仪、讲求真情实感的生活作风常成为后世士大夫效法的榜样。这种真率性格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就是一种豪放超迈的风格。

(二)陶渊明的隐逸之路对后人的感召:陶渊明以其一生的探索与实践为后人指出了一条艺术化的隐逸之路。在陶渊明艺术化的隐逸之路的感召下,后世出现了很多风流清高,追求隐逸生活的人物。

(三)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后人的影响: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也就是说陶渊明是文学史上隐逸诗派的创始人,是田园诗的开派者。他以大量的反映田园风物、劳动生活及乡间情趣的作品,感召着后世作者,使他们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不断采纳田园题材,以质朴自然的笔锋写出了大量陶渊明式的田园诗。

(四)陶渊明的桃花源社会政治理想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陶渊明,他理想做一个自由之子,一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自由之子。于是,他避开了混浊的世事,息志于尘间,纵浪于大化,隐于酒,隐于松,隐于菊,隐于田园,隐于妩媚桃花一梦。为了自由,他将自己性格中峥嵘的一面压抑到无意识状态,自食其力躬耕大野,忍饥挨饿乐在陋巷。在后人的眼中,他是与清风共舞的高流大隐,是与明月嬉戏的田园诗人„„

第四篇:河南大学2014届专项学分读书笔记目录

河南大学2014届毕业生专项学分读书笔记备选

书目

前言:完成专项学分的“读书笔记”部分时,所写书目必须是以下所列书目,请各位同学仔细查阅: 《语言问题》 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语言与文化》 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汉语方言概要》 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马氏文通》 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汉语音韵》 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训诂简论》 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文字学》 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 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语言论》 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应用语言学》 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 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论文艺》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文心雕龙选译》 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诗学》 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 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 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乐府诗选》 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33 《史记选》 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陶渊明集》 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杜甫诗选》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李商隐选集》 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唐宋八大家文选》 牛宝彤选,1984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唐宋词选》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苏轼选集》 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元人杂剧选》 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版

《辛弃疾词选》 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西厢记》 王实甫著,辽宁教育出版1997年版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水浒传》 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西游记》 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今古奇观》 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牡丹亭》 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聊斋志异选》 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儒林外史》 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红楼梦》 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长生殿》 洪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桃花扇》 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老残游记》 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鲁迅小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野草》 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女神》 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郁达夫小说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新月诗选》 陈梦家编,上海书店复印1985年

《子夜》 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家》 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沈从文小说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骆驼祥子》 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曹禺选集》 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艾青诗选》 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围城》 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赵树理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现代派诗选》 蓝棣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茶馆》 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王蒙代表作》 张学正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白鹿原》 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76 《余光中精品文集》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台湾小说选》 《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杨圭言主编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悲剧四》)朱生豪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伪君子》 莫里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浮士德》 歌德著,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悲惨世界》(法)雨果著

《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双城记》(英)狄更斯著

《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母亲》(俄)高尔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等待戈多》(法)萨缪埃尔·贝克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沙恭达罗》(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泰戈尔诗选》(印)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雪国》(日)川端康成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版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1983年版

《外国文学作品选》 刘象愚 吴宇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处世与修养

《曾国藩家书》 作者:(清)曾国藩 《中国人》 作者:林语堂 《菜根谭》 作者:洪应明 《人与永恒》 作者:周国平《论人生》 作者:(英)培根 《蒙田随笔》 作者:(法)蒙田

《道德箴言录》 作者:(法)拉罗·什夫科 《我生活的故事》 作者:(美)海伦·凯勒

《富兰克林自传》 作者:(美)富兰克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性的弱点》 作者:(美)卡耐基 《语言的突破》 作者:(美)卡耐基 中国文学 《诗经》

《楚辞》 作者:屈原等

《唐诗三百首》 作者:孙洙选编 《宋词选》 作者:胡云翼选编

《古文观止》 作者:吴楚才,吴调侯 《三国演义》 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水浒传》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 《西游记》 作者:(明)吴承恩 《聊斋志异》 作者:(清)蒲松龄 《红楼梦》 作者:(清)曹雪芹,高鹗 《儒林外史》 作者:(清)吴敬梓 《鲁迅选集》 作者:鲁迅 《家》 作者:巴金

《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子夜》 作者:茅盾 《雷雨》 作者:曹禺 《围城》 作者:钱钟书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红岩》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雍正皇帝》 作者:二月河 《胡雪岩全传》 作者:高阳 《毛泽东诗词选》 作者:毛泽东 《文化苦旅》 作者:余秋雨 外国文学

《荷马史诗》 作者:(古希腊)荷马 《一千零一夜》

《神曲》 作者:(意大利)但丁

《堂吉诃德》 作者:(西班牙)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戏剧集》作者:(英)莎士比亚 《鲁滨逊飘流记》 作者:(英)迪福 《傲慢与偏见》 作者:(英)简·奥斯汀 《大卫·科波菲尔》作者:(英)狄更斯 《简·爱》 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 《城堡》 作者:(奥地利)弗卡夫卡

《呼啸山庄》 作者:(英)艾米莉·勃朗特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者:(德)歌德 《红与黑》 作者:(法)司汤达 《悲惨世界》 作者:(法)雨果

《欧也妮·葛朗台》作者:(法)巴尔扎克 《茶花女》 作者:(法)小仲马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法)马塞尔·布鲁斯特 《安娜卡·列尼娜》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静静的顿河》 作者:(前苏联)肖洛霍夫 《永别了,武器》 作者:(美)海明威

《战争与和平》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喧哗与骚动》 作者:(美)福克纳

《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美)约瑟夫·海勒 《飘》 作者:(美)马格丽特·米切尔

《百年孤独》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中国历史

《史记》 作者:(汉)司马迁

《资治通鉴》 作者:(宋)司马光

《“文化大革命”简史》作者:席宣,金春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作者:何理 世界历史

《全球通史》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第三帝国的兴亡》 作者:(美)威廉·夏伊勒 中国哲学

《易经》 作者:八卦为伏羲氏所 作,卦 的系辞为周文王所作,称为易经 《老子》 作者:(春秋)李耳

《论语》 作者:(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庄子》 作者:(战国)庄周

《孟子》 作者:(战国)孟子及其弟子 《韩非子》 作者:(战国)韩非 《中国哲学史》 作者:冯友兰 西方哲学

《形而上学》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纯粹理性批判》 作者:(德)康德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作者:(德)尼采

《存在与虚无》 作者:(法)萨特 《西方哲学史》 作者:(美)梯利

《苏菲的世界》 作者:(挪威)乔德坦·贾德 心理学

《释梦》 作者:(德)弗洛伊德 美学

《文艺心理学》 作者:朱光潜 《美学散步》 作者:宗白华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经济学

《资本论》 作者:(德)马克思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作者:(英)凯恩斯

《新人口论》 作者:马寅初

《未来之路》 作者:(美)比尔·盖茨 《股票操作学》 作者:张龄松,罗俊 《经营管理全集》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 法学

《道德形而上学法论》 作者:(德)康德

《中国宪法教程》 作者:许清 政治学

《社会契约论》 作者:(法)卢梭 《君王论》 作者:(意)马基雅维利

《共产党宣言》 作者:(德)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毛泽东选集》 作者:毛泽东 《邓小平文选》 作者:邓小平宗教 《圣经》

《漫话圣经》 作者:(美)房龙 《金钢经说什么》 作者:南怀瑾 《佛教常识答问》 作者:赵朴初 军事学

《孙子兵法》 作者:(春秋)孙武

《战争论》 作者:(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人物传记

《毛泽东传》 中央文献出版社

《邓小平传》 作者:(英)理查德o伊文斯 《甘地自传》 作者:(印度)莫汉达斯·甘地 《拿破仑传》 作者:(德)艾密尔鲁·特维克 《邱吉尔传》 作者:解利夫

《华盛顿传》 作者:(美)华盛顿·欧文 《林肯传》 作者:(美)卡尔·桑德堡 《领袖们》 作者:(美)理查德·尼克松 《哈默自传》 作者:(美)阿曼德·哈默 《艾科卡自传》 作者:(美)艾科卡·诺瓦克 《贝多芬传》 作者:(法)罗曼·罗兰 《雨果传》 作者:(法)安德烈·莫洛亚 《卓别林自传》 作者:(英)查理·卓别林 《梵高传》 作者:(美)欧文·斯通 《居里夫人》 作者:(法)艾夫·居里 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史》 作者:(英)李约瑟 《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 作者:(美)爱因斯坦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第五篇: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认定办法

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认定办法

管理文件2007-11-04 06:03:27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河南大学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暂行办法》(校行字[2000]9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河南大学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现将专项学分的认定工作做如下认定办法:

一、专项学分的组织领导与认定办法

1.各学院要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教务员组成的专项学分领导组,负责专项学分的具体认定工作。

2.辅导员负责学生专项学分的材料收集工作,分类整理后报送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

3.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负责核定学生专项学分材料,确定所获学分,填写《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登记表》和《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统计表》。《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登记表》附专项学分原始材料由学院保存,《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统计表》一式二份,一份学院保存,一份加盖学院公章后报送教务处教务科。

二、专项学分内容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以下所列专项进行选修,对某一专项可多修、也可少修或不修,但至少修够7学分方可毕业。

1.读书:读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取得学分。

①学生所读书目必须是学院推荐书目。

②学生读完推荐书目中的6本书,且每本书均有1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可获得1学分。

2.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

①每学期期末由辅导员组织收集学生申请学分的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并将材料提交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

②学年论文的字数由学院视具体情况自定,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

③凡属学院正常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设计不记入学分。

④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由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委托专业所属或相近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进行评定,每项经评定合格后可获得1学分。

3.听学术报告

①学生听3次学术报告,每次有详细的报告时间、地点,并且每次记录内容不少于500字,可获得1学分。

②笔记必须提交原件,复印、补写均不能计算学分。

4.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1500字左右主题报告者(特殊专业以证书为准),可获得1学分。

5.发表文章

①在国家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每篇2学分,在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每篇1学分。②在校以上刊物上发表文学类文章每3篇记1学分。

③发表文章的学分必须以原件为依据。

6.普通话

①从入学开始,学生即可申请参加普通话达标测试,普通话达到合格标准,记1学分。②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此学分,且不能用其他专项学分代替,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③此学分以校语委所下通知或省语委下发的普通话合格证书为依据。

7.竞赛

①全国竞赛获奖每项2学分,省级竞赛获奖每项1学分,校级竞赛获奖3项1学分。②竞赛获奖以证书原件或评奖单位所发文件为依据。

8.创新与发明创造

①学生的发明创造获得有关部门认定或获得国家专利,根据其等级和参与学生人数给予不同学分。

②学生的创新与发明创造必须有相关部门加盖公章的认定证书。

教务处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做好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2.修订、颁布教学计划,并负责全校教学计划的执行,安排课表和教室,组织开学、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保证稳定的教学秩序。

3.负责全校学生的学籍档案建设及管理,办理各种学籍变动手续,做好电子注册工作。

4.负责毕业生资格审查、学士学位资格审查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发放,专升本、免试推荐研究生的组织与申报工作。

5.负责各类课程的建设、评估与管理,负责学生选课计划的实施和选课过程的管理。

6.负责全校期末考试工作的安排,统一组织全校公共课考试。

7.协助学校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加强专业建设,定期检查专业建设情况,负责新专业的申报组织与管理。

8.做好各级教改立项工作和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负责校级教学成果鉴定与上级教学成果奖的组织申报。

9.负责全校教材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教材建设计划,评选优秀教材,负责教材研究和评介工作。

10.负责河南大学文理实验班的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与教学管理。

11.做好全员评教和教师讲课大赛等工作,健全教师教学档案,配合人事处做好专任教师的编制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12.负责招生计划的制定、招生宣传及招生改革,做好录取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13.接受委托负责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多种类别特殊专业加试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文化课考试的组织工作。

14.接受委托负责河南省高招部分学科评卷的组织与实施,加强评卷基地点建设。

15.负责学生、教师及干部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发证等管理工作,规范校园用字,进行推普的实验与研究。

16.负责自考专业主考权的组织申报,自考命题、评卷的组织、管理及自考毕业生档案审核的组织实施,自考主考专业实践性环节考核的报名、实施、成绩上报、合格证发放等工作。

17.负责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成人学位外语考试、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考试实施、成绩及证书的发放等工作。

18.负责实验教学大纲、计划及实验指导书的落实,检查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19.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负责检查实习大纲及实习进度计划落实。

20.负责制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检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实施、目标完成及建档情况。

21.代表学校负责与外单位合作办学事宜的谈判、计划,实施教学管理。

22.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23.负责协调全校的教学督导工作。

24.负责全校教学优秀奖的推荐工作。

25.负责制订校历。

26.负责医学后期临床教学的管理与协调工作。

下载河南大学专项学分讲座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大学专项学分讲座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项学分-讲座观后感(五篇材料)

    讲座观后感10月10日下午3点,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殷企平教授于外语北楼三厅举办了一场题为“The Art of Interpretion :Narrative Analysis”的讲座。 一开场,殷教授就以流畅,纯正......

    创新学分讲座报告(范文大全)

    报告主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报 告 人:倪素香 时 间:2014年11月24日(周一)晚上18:30 地 点:崇实会堂(黄家湖校区图书馆二楼) 11月24日(周一)晚上18:30,在崇实会堂......

    专项学分认定办法

    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认定办法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河南大学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暂行办法》(校行字[2000]9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河南大学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现将专......

    2017美国大学怎么修学分

    WWW.SLL.CN 部分本科在读学生想通过转学进入美国名校,以利于毕业后申请美国研究生。专家在这里提醒这部分学生先查国外院校转学分政策,避免学分浪费。 在美国完成本科学位后,更......

    大学 @ 河南

    河南省的本科院校总共有31所,排行榜如下:1郑州大学 2河南大学 3河南师范大学 4河南农业大学 5河南理工大学 6河南科技大学 7河南中医学院 8新乡医学院 9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10河......

    河南大学文件

    河南大学文件 校发〔2013〕43号 河南大学 关于表彰2013年优秀应届毕业生的决定 我校2013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努力、锐意进取,涌现出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毕业生。为了......

    2011年河南大学

    2011年河南大学翻译硕士真题回顾 百科150: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20个,50分,感觉考的就是历史,给了一段文章,文章部分内容给下划线,解释下划线。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一战、二战、人文......

    河南大学电话号码

    河南大学电话号码 校领导 张秉义--8291-2866006 黄亚彬--8477-2860209 丁庭选--8822-2856536 王 凌--8256-2865947 郭天榜--8204-2865950 孟庆琦--8211-2865946 邢 勇--8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