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蜂生产管理体系要1
养蜂生产管理体系要求 目的
规范养蜂生产管理,保证蜂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推进养蜂业走向科学 化、产业化。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蜂生产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包括养蜂生产管理溯源体系、养蜂生产组织的建立、养蜂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养蜂生产管理的监控及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各蜂场、养蜂户、养蜂合作(联)社、蜂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养蜂生产,是指通过蜜蜂饲养生产经营蜂产品,隶属于畜牧业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非养蜂生产的养蜂活动不在本标准要求范围内。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68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GB/T9697 蜂王浆 GB/T18796 蜂蜜
NY5134 无公害食品:蜂蜜
NY5135 无公害食品:蜂王浆与蜂王浆冻干粉 NY5136 无公害食品:蜂胶 NY5137 无公害食品:蜂花粉
NY5138 无公害食品:蜜蜂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T5139 无公害食品:蜜蜂饲养管理准则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国农业部第193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4 要求
4.1 产品溯源体系
4.1.1 建立产品溯源体系的目的是全面控制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对蜂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服务,通过产品可追溯标识,可以追溯到消费终端——客户,同时也可以追溯到生产源头——蜂农。
4.1.2 产品可追溯标识必须具有唯一性、相承性、关联性,由蜂农编号、原料批号、中间体批号和成品批号构成。
4.1.3 蜂农编号由蜂农培训证书号产生,可以追查蜂农培训证书、蜂农档案、养蜂日志、蜂场产品流向记录、用药记录、原料收购记录。
4.1.4 原料批号为企业编制的一个检验批量的原料编号,由原料批号可以追溯原料收购记录、原料检验记录、原料使用核销记录。
4.1.5 成品批号为企业生产过程中一次总混量的编号,若分次总混可设中间体编号,通过成品批号可以追溯生产全过程的批生产记录、检验记录、销售台帐。
4.1.6 产品的溯源体系要求通过产品批号查询销售台帐,并进一步查询产品销售方向,实现产品可召回性;也要求通过成品批号追溯产品批生产记录,在产品生产记录中通过中间体批号,原料批号追溯到原料使用记录,在原料使用记录中查到蜂农编.2 养蜂生产组织的建设
4.2.1 养蜂生产基地的组成
养蜂生产基地,是由企业牵头,由一定规模的蜂群和一定数量的养蜂工作者,在一起从事养蜂生产活动的组织。由蜂农、养蜂生产小组、合作社、合作联社等组成。
4.2.1.1 蜂农: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经养蜂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自愿遵守合作社章程。
4.2.1.2 养蜂生产小组:一定数量的蜂农自愿组合,在一起从事养蜂生产活动的组织。由小组成员共同推荐产生小组长,代表小组蜂农参与合作社各项活动,小组长要求具有较高的养蜂技术和养蜂经验,能有效地组织小组蜂场进行养蜂生产活动。
4.2.1.3 养蜂生产合作社:由若干养蜂小组组成的区域性从事养蜂生产活动的组织。负责人称社长,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能全面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熟悉养蜂生产情况,具有蜂产品运输管理能力,是取得企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养蜂生产管理人员。每个基地要配备一名养蜂技术员,养蜂技术员要求具有养蜂生产实践经验和理论技术能力,经行业协会专门培训取得证书并经企业认可的养蜂生产管理人员。
4.2.1.4 养蜂生产合作联社:由蜂业龙头企业牵头,相关养蜂合作社在自愿、平等、互利、民主的基础上,通过章程开展跨区域性养蜂生产管理活动的组织。4.2.2 蜂农培训
4.2.2.1 要求:养蜂生产基地必须在蜂农培训的基础上建立。此后每年必须对基地蜂农进行至少一次的养蜂生产技术和法规制度的培训。
4.2.2.2 对象:养蜂生产基地的所有蜂农、组长、养蜂技术员、合作社负责人。
4.2.2.3 教材:由企业或合作联社统一编写教材,内容包括先进实用的养蜂技术、蜜蜂病虫害的防治及其安全用药、当前的国内外蜂业形势、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产品质量要求等,教材须经行业协会认可。
4.2.2.4 师资:具有丰富的蜂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取得蜂业行业协会相关教育培训资格证书,并被企业(或合作联社)认可的培训师。要求能及时掌握国内外的蜂业动态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且语言表达清楚、通俗、形象易懂。
4.2.2.5 内容:先进实用的养蜂技术、安全用药方法、政策法规要求、国内外市场信息、产品质量标准、企业收购要求、养蜂记录填写等。“养蜂安全生产技术”要求每年修订一次。4.2.2.6 培训程序:蜂农签名报到——领取培训资料和培训登记表——培训——交流——填写蜂农登记表——分组收回——发放培训合格证书。4.2.3 蜂农档案管理
4.2.3.1 档案的组成:蜂农培训登记表、蜂农签到表、培训记录、培训教材、蜂农的主要放蜂路线、培训情况小结。
4.2.3.2 档案的要求:编制蜂农编号,蜂农编号由培训合格证书号产生,登记表填写的内容要完整清晰。
4.2.3.3 档案的管理:蜂农档案编号分组校对后,按各养蜂生产合作社存档,同时录入电脑。随生产过程及时增减信息,电脑数据库资料的更改需经联社负责人和合作社负责人确认方可进行,电脑档案及时备份。4.3 养蜂生产管理原则和要求 4.3.1 养蜂生产四大原则:
4.3.1.1 关爱蜜蜂:保护蜜源,加强营养,不进行掠夺式生产,维护蜂群群内生态平衡。4.3.1.2 顾客至上:以信誉为本,建立质量品牌意识,始终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绿色天然为追求目标。
4.3.1.3 科学养蜂:饲养强群,引进良种,及时淘汰老弱、退化的蜂种;勤于检查,早期防治,重视消毒,提高蜂群抗病能力;安全用药,不使用违禁药品,蜂产品生产前一个月停药,生产期不用药;病蜂隔离治疗,不得进行蜂产品的生产。
4.3.1.4 规范记录:建立管理体系,规范填写养蜂记录,保证记录真实性,实现记录和产品的可追溯性。
4.3.2 养蜂生产管理技术要求
4.3.2.1 蜜蜂饲养管理按NY/T5139的规定进行养蜂生产。
4.3.2.2 蜜蜂病害的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用药治疗为辅,提倡生物防治,加强饲养管理。
4.3.2.2.1 蜜蜂病害的防治必须符合GB/T19168的规定。
4.3.2.2.2 蜜蜂病害治疗用药应符合NY5138的规定,严格执行《兽药管理条例》。4.3.2.3 患病蜂群不能用于蜂产品生产,病蜂隔离处理,所用器具安全消毒。4.3.2.4 所有用于蜂产品生产的设备及用具应无毒、无害、无污染,并在生产前进行清洗消毒。
4.3.2.5 保持蜂产品生产场所卫生清洁。4.3.2.6 蜜源作物施药期间,注意防范。4.3.3 蜂产品收购管理要求 4.3.3.1 原料蜂产品的质量要求
蜂产品的常规质量标准应符合GB/T9697、GB/T18796、NY5136、NY5137的相关规定。安全卫生标准应符合NY5134、NY5135、NY5136、NY5137的相关规定。4.3.3.2 蜂产品的包装贮存要求
4.3.3.2.1包装蜂蜜的容器必须是树脂涂料完好或无毒塑料桶,蜂王浆的包装容器必须是新的无毒塑料桶,花粉、蜂胶、蜂蛹等的包装要用无毒食品用塑料包装袋。的规定要求,同时包装容器上必须粘贴好产品标识,包括品种、蜜源、产地、生产日期、蜂农、培训证书号、数量、基地负责人等,见附录C。
4.3.3.2.2 蜂产品应放置荫凉干燥处,蜂王浆蜂农处不超过3天,或放入冰箱冷冻保存,收购点必须配备冰柜,冷冻状态运输。
4.3.3.3 收购准备,原料产品收购前召开基地负责人会议,交流蜂产品市场信息行情,确定当年收购要求。4.3.3.4 原料初查:交货须同时提原料来源明细表(或原料登记表,核对蜂产品标签和数量,检查外观质量,合格后分组划批,建立原料批号,挂标识请验。4.3.3.5 检验:化验室按质量标准和检验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化验检测。出具检验报告单,发放状态标识。
4.3.3.6 入库:仓库依据化验报告单和产品合格标识,及时入库。分批分区码放,填写货位卡,挂放到位,同时建好原料收购台帐。鲜王浆冷库储藏温度必须在-18℃以下。4.4 养蜂生产管理的监控 4.4.1 养蜂生产记录要求
4.4.1.1 养蜂生产须填写“三表一签”,内容包括养蜂日志、蜂病防治统计表、产品流向记录表和产品标签。
4.4.1.2 要求记录及时、内容真实、字迹清晰、数据完整。
4.4.1.3 《养蜂日志》为原始记录,记录蜂场当天养蜂生产情况,内容包括天气、用药、生产、蜂群、王种、清洁消毒、蜜源等。4.4.1.4 《蜂产品流向记录表》是根据养蜂日志总结的年度记录,包括出售时间、产品名称、数量、流向等。
4.4.1.5 《蜜蜂病虫害防治统计表》是根据养蜂日志总结的年度统计记录,包括蜂病诊断、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
4.4.1.6 蜂产品标签:蜂产品生产结束后及时标识,无标签产品不得流通。4.4.2 三级监督检查要求
4.4.2.1 实行小组自查、合作社检查和联社巡查的“三级监督检查制度”。4.4.2.2 小组自查,检查“三表一签”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4.4.2.3 技术员及时了解放蜂路线的蜜源情况和气候状况、蜜蜂病害的流行情况,做好信息传递和技术指导。
4.4.2.4 各合作社负责人要及时掌握合作社蜂场动态,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4.4.2.5 基地管理人员不定期对蜂场、技术员、合作社社长进行检查,检查蜂场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并做好基地蜂场监督检查记录。
4.4.2.6 基地管理人员在巡查中,要为基地蜂农提供的技术服务,通报市场信息,并及时传递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要求。4.4.3 不合格品处理要求
4.4.3.1不合格品及时通知供货人退回处理,并作好退货记录,由合作社和蜂农自查和改进。4.4.3.2对药物残留超标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4.4.3.2.1由企业或合作联社进行溯源调查,找出原因。
4.4.3.2.2对违反用药规定的蜂农,停止收购其蜂产品一年,复检合格再恢复收购,连续两次检出,开除其基地成员资格。
4.4.3.2.3发现使用禁用药情况,通报当地政府机构 4.5 养蜂生产管理的持续改进
4.5.1 数据统计分析。
4.5.1.1 对原料台帐,进销台帐进行统计分析,合并相应检验报告、数检单、原料登记表等原始资料,分基地整理归档。
4.5.1.2 各项数据录入蜂农电脑档案,动态跟踪蜂农养蜂生产情况。
4.5.2 全年工作汇总: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合并巡检情况和信息汇总,形成全年的工作总结,提出今后养蜂生产基地的改进方案和相关要求,向年底总结大会报告。
4.5.3 奖惩激励方案:每年社员代表大会确定奖惩激励方案,每年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做出本年度基地蜂农的奖惩报告,提交年度社员代表大会审议执行。
4.5.4 社员代表大会:每年举办一次,由小组长以上蜂农作为代表参加,审议联社工作总结、奖惩激励方案、组织机构变动情况。并相互交流养蜂技术和养蜂信息。提出基地建设改进意见。
4.5.5 信息传递:每年通过基地负责人会议及时向蜂农传递蜂产品价格行情和质量要求信息,平时通过电话沟通、巡检、收购、培训等活动实施动态信息传递。每年底通过简报向蜂农直接传递养蜂技术、管理经验、用药信息。4.5.6.养蜂生产管理持续改进流程:年初培训——生产巡检——收购管理——年终总结交流——发放简报——再进入培训
第二篇:养蜂技术
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半径范围内应有充足的主要蜜粉源和辅助蜜粉源,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南向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再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①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②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法。
4.饲喂水分及盐类: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食盐。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入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略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入室,入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第三篇:养蜂工作计划范文
店子乡中蜂养殖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陕县店子乡中蜂养殖项目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项目负责人:刘 洋
(四)项目总投资: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持9万元,自筹3万元
(五)项目地点:店子乡店子村,湾子村,栗子坪村,宽坪村等4个行政村
(六)项目主要建设内容:500箱中锋引进及配套
二、项目背景
三财农[2009]049号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市级老区建设专项资金的通知》,审批店子乡2009老区建设项目1个:店子乡优质核桃改良和推广项目,下达市级财政资金9万元。由于该项目实施条件不成熟等原因,导致该项目无法实施,现需变更。变更后的项目为:店子乡中蜂养殖,项目计划发展中蜂养殖500箱,总投资12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扶持9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
店子乡是山区乡,植被茂盛,蜜粉源植物丰富,而且分布集中,象油菜、泡桐、刺槐、枣树、荆条、芝麻等大蜜源从早
春到秋未一个接着一个,给养蜂生产造就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农户家庭也有传统养殖技术,也是适合养蜂好地方。店子乡养蜂业历史悠久,尤其是中蜂养殖源远流长,群众养蜂基础好,蜜源充足,适宜大力发展。
为了充分利用山区资源,致富老区人民,乡政府计划扶持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增加农户收入。
三、项目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
蜂箱、蜂具:购置蜂箱500个,并配备相应的蜂具。2.种蜂群选购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为依托,联系购回意蜂(王浆蜂),中蜂由于我乡养蜂甚众,仅培育蜂王可分蜂或收养。基础蜂群每户以5箱为单位起养殖,也可以选择专业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
3.技术培训和管理
以乡养蜂协会为主体,组织本乡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蜜蜂研究所及大专院校的专家给蜂农授课。授课方式灵活多样,以乡为单位,以村为单位或以养殖户比较集中地为单位,由乡养蜂协会组织,专业人员讲授,并现场咨询、答疑,随时解除项目户的后顾之忧。4.蜂产品收购
项目采用四统一管理模式。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收购。由乡养蜂协会牵头,与全省较大的13家蜂蜜加工厂、8家蜂蜡、蜂胶加工厂、2家王浆和花粉加工厂签定合同,更重要的是由商贸牵头,在出口创汇上做文章。
四、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蜂箱:购置500个,每个200元,计10万元。2.蜂具配套:蜂具配套500套,每套30元,计1.5万元。3.技术培训:技术培训费0.5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持9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五、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按每箱蜂年净收入300元计算,500箱净增效益15万元,可使100户农户脱贫、致富。同时蜜蜂养殖是最具环保意义的甜蜜事业,不仅可以合理地使用我县广泛的蜜源,还可使蜜源植物大幅增产,这样就没有必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刻意实现壁蜂授粉技术,而是采用蜜蜂自然授粉而使果品增收。我县油菜、油葵、苹果、梨、核桃、葡萄、栗、山楂、大枣累积种植面积极大,蜜蜂授粉(采蜜)增收的生态意义十分巨大。
六、保证措施
1、项目组织管理。店子乡人民政府具体实施,以乡农业中
心和农技站为技术依托,乡畜牧站,民政所等有关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协助实施。项目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2、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专人专帐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内容,保障资金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3、聘请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与实地技术培训,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以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七、结论
项目立足陕县店子乡资源优势,关注山区农户这一弱势群体。占天时、地利、人和,是造福一方的甜蜜、富民工程,政府支持,顺应国家政策,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不可估量。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望有关部门给予立项,以便早日实施,造富于民。
店子乡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篇二: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黑龙江、广东、云南省农垦总局:
养蜂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对我国养蜂业发展的管理与指导,推动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结合养蜂业发展实际,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附后)。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新疆兴农网 2011-01-30 12:39:21 浏览次数:6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打印此页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养蜂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养蜂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结合生产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概况
(一)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蜂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巩固提高和稳步增长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养蜂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单产水平和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养蜂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1.养蜂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我国养蜂生产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发展较快,处于快速上升阶段,1988年全国蜂群数量达到780万群。之后进入了10多年的调整巩固期,2000年全国蜂群数量下降到680万群。近年来,我国养蜂生产开始稳步回升,2009年全国蜂群数量达到820万群,蜂蜜产量上升到40万吨,蜂王浆和蜂花粉产量均超过4000吨,蜂胶350多吨,养蜂业总产值达40多亿元。2.标准化饲养和区域化发展进程加快。各地不断创新蜜蜂饲养方式,更新养蜂机具,加快生产科技推广,加强疫病防控,养蜂业标准化规模饲养发展很快。全国蜂群平均单产由1999年的31千克增加到2009 年的48千克。浙江、四川、湖北等传统养蜂大省的饲养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浙江省养蜂业产值在全省畜牧业中居第三位。黑龙江、吉林等新兴养蜂基地迅速崛起,蜂群饲养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大幅增加。3.蜂产品加工能力和出口数量大幅提升。近十几年来,我国蜂产品加工逐渐摆脱传统的作坊生产模式,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蜂蜜、蜂王浆等传统产品加工稳步发展,蜂花粉、蜂胶等新产品不断推出,蜂产品花色品种和数量日益丰富。全国涌现出一批出口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009年,我国出口蜂产品金额超过10亿元,比1999年增长80.3%。4.养蜂业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作物增产作用进一步增强。养蜂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1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约300元计算,每户年收入可达3万元,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目前蜜蜂授粉业发展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北京、浙江的设施农业授粉,内蒙古的向日葵授粉,广东、福建的荔枝、龙眼授粉等已初具规模。通过蜜蜂授粉,使油菜、棉花、油葵、草莓、苹果、白莲等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品质显著改善。据测算,全国每年通过授粉使农作物增产产值达500亿元。在养蜂业的发展进程中,各地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国内蜂产品市场开拓,不断扩大消费市场;以蜂产品质量安全为保障,重点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以产业化发展为突破,重点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养殖加工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存在问题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但不是养蜂强国,养蜂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标准化规模生产程度低。我国养蜂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蜂场规模小,蜜蜂良种化程度不高,蜂螨、白垩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爬蜂综合征等疫病还比较突出,蜂群健康状况、蜜蜂育种以及机械化生产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较少,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目前,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作物流蜜期喷洒的部分农药对蜜蜂毒性较大,由于蜂农不了解农药使用情况,造成蜜蜂大批死亡,给养蜂业造成较大损失。三是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部分蜂药使用不规范,蜂产品质量和检测检验标准还不完善,市场监管较为薄弱;加工企业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个别企业还存在追求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四是养蜂业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部分地方养蜂管理机构逐渐弱化,养蜂行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技术推广、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此外,养蜂条件艰苦、设施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人不愿从事养蜂业,养蜂人员老龄化现象凸显。
(三)养蜂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应当看到,我国养蜂业从业人员众多,蜜源植物丰富,蜜蜂授粉和蜂产品市场消费量巨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市场消费方面。2009年我国人均蜂产品消费量为0.3千克,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没有消费蜂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人均蜂产品消费量将继续呈增长趋势,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很大。按照2000年至2009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5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35千克,届时按照全国人口14亿计算,则需要50万吨蜂产品,蜂产品生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近年来,我国蜂产品出口数量增长缓慢,但贸易额增加较快,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随着国内需求不断增长,蜂产品生产增加部分主要销往国内市场。2.蜜源植物承载量方面。目前,我国饲养的蜜蜂70%为西蜂,30%为中蜂。平原地区(农区)以饲养西蜂为主,山区(林区)则以饲养中蜂为主。到2015年,按照每群蜂生产50千克优质蜂蜜计算,生产50万吨蜂蜜需要饲养1000万群左右的蜜蜂。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林业局统计,2008年我国主要的农业类蜜源
植物约为28.5万平方公里,林业区经济林种植面积约为20.2万平方公里,理论可承载5000万群蜜蜂,即使实际利用率按照30%计算,我国现有的蜜源植物也完全能够承载1000万群以上的蜜蜂。3.蜜蜂授粉方面。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我国蜜蜂授粉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今后将蜜蜂授粉作为商品化、专业化的产业,建立健全蜜蜂授粉配套服务体系,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策扶持,着力改善养蜂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转变养蜂业发展方式,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推进农作物授粉并举,加快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以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蜂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蜂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积极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增效,努力实现养蜂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发展养蜂生产和促进农业增产、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强化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功能。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引导资金、技术、人才投入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对行业发展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健全相关法规与标准,营造养蜂业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质量至上,推广先进适用饲养技术,严格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监督管理,落实各环节的质量负责制度,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发展目标
——蜂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2015年,全国养蜂数量达到1000万群,其中西蜂650万群,中蜂350万群。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稳步增加产量,力争蜂蜜产量达到50万吨。——生产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到2015年,年饲养100群蜜蜂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户)和专业合作组织比重由目前的不足25%提高到50%,养蜂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蜜蜂规范饲养标准得到广泛推行,危害蜂群健康的蜂螨、孢子虫病、白垩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爬蜂综合征等得到有效控制。
——蜜蜂授粉增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得到普及,形成一批专业化的授粉蜂场,初步实现蜜蜂授粉产业化。
——蜜蜂资源保护和种蜂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国家级和部分省级蜜蜂资源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得到建设完善;种蜂场供种能力显著提高,全国优质种蜂年供应能力由目前的2万只增加到4万只。——蜂产品质量安全大幅提高。到2015年,规模养蜂场(户)基本建立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兽(蜂)药等投入品使用规范;蜂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基本建立,蜂产品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更趋完善,蜂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蜂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到2015年,60%以上的蜂农加入专业合作组织,蜂农与企业的蜂产品产销衔接更加紧密;行业组织在技术培训、产销衔接、信息发布、维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发展重点 ——推进标准化饲养。加大蜂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投入,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蜜蜂饲养标准和规范,推动机械化饲养,建立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提高饲养效益,解决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推行蜜蜂强群饲养技术,切实加强疫病防控,有效降低传染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大力推广普及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示范,鼓励和发展专业化授粉蜂场,普及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逐步提高授粉收入占养蜂总收入的比例,促进蜜蜂授粉业的产业化发展。
——扶持养蜂业产业化组织化发展。发展以蜂农为基础、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蜂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蜂业产业化经营方式。鼓励蜂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蜂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扶持养蜂合作社、蜂业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维护蜂农利益、产销衔接、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按照《畜牧法》和《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大对蜜蜂资源场、保护区、基因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对重点蜜蜂种质资源保护予以支持,提高资源保护能力。加强种蜂场建设,提高供种能力和质量。
——完善质量标准、检测、评价体系。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修订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加强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完善蜂产品检测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产品追溯制度,推广蜂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发展区域布局 基于养蜂生产发展实际、蜂产品加工水平、蜜源植物利用现状等,将全国养蜂业发展布局划分为华北、东北内蒙、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区域,确定各区域的主攻方向和2015年的发展目标。
(一)华北地区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山东5省(市),蜜蜂饲养技术水平较高,2009年蜂群数量为70多万群,年生产蜂蜜2.4万吨。蜜源植物主要有荆条、洋槐、枣树等,是我国优质蜂蜜的重要产区。该区域蜂产品消费市场大,加工能力强,拥有多家大型蜂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国家级蜂业科研机构、蜂产品检测机构和蜜蜂育种、保种中心。山西省是我国蜂药研发和生产的主要基地。
主攻方向:以发展西蜂标准化规模饲养,建立和完善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为主,兼顾华北中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设优质洋槐蜜、枣花蜜和荆条蜜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强高效无残留的蜂药研发和生产。加大设施农业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力度。选育和推广优质蜂种。加强对蜜蜂饲养技术、蜂产品检测技术和蜂产品质量可追溯技术的研究推广。发展目标:稳定蜂群数量,提高蜂产品质量,规模化、集约化养蜂程度显著提高。建立一批优质洋槐蜜生产基地,建立一批蜂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设施农业蜜蜂授粉技术示范基地。蜂药质量全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检测机构对蜂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东北内蒙地区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4省(区),2009年蜂群数量达到83万群,年生产蜂蜜3.3万吨。蜜源植物主要有椴树、刺槐、胡枝子、向日葵、荞麦、牧草等,到本区域转地放蜂的数量较大,是我国优质椴树蜜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区内有国家级蜜蜂遗传资源基因库一个、东北黑蜂国家级保护区一个、国家级蜜蜂保种场两个,是我国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基地。
主攻方向:保护椴树等蜜源植物,加大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继续发挥种质优势,保护和利用黑蜂资源。加强长白山中蜂保护区、种蜂扩繁场、种蜂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建设。以饲养西蜂为主,加强优良蜂种的繁育和推广,实现蜜蜂饲养良种化。加大设施农业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力度。发展目标:在黑龙江、吉林建立椴树蜜生产基地,在辽宁建立荆条、洋槐蜜生产基地。蜂群数量以每年5%增长,至2015年达到110万群,蜂蜜产量达到5万吨。东北黑蜂等地方蜜蜂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向日葵等农作物蜜蜂授粉技术得到普及,设施农业生产基本采用蜜蜂授粉。
(三)华东地区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6省(市),主要以饲养西蜂为主,向外转地放蜂数量较大,2009年蜂群数量为190万群,蜂蜜产量13万吨,蜂王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是我国蜂王浆主要生产和出口地区。区内蜜源资源较为丰富,主要蜜源有油菜、紫云英、荔枝、龙眼、柑橘等。本区域是我国蜜蜂饲养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科研和加工力量雄厚,是我国竹木、塑料蜂具主要生产基地,蜂产品生产种类齐全。该区域种植的蜜源面积(油菜、紫云英等)随农业种植方式的改变而萎缩,但山区蜜源资源利用还不充分。
主攻方向:加强对本地中蜂资源保护和利用,建立皖赣山区、大别山区中蜂资源保护区。浙江加强优质王浆蜂种的选育。安徽、福建、江西三省的山区,以定地为主,小转地为辅发展中蜂的饲养,生产特色蜂蜜。加强蜂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加大优质蜂具生产,加快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中蜂囊状幼虫病等疫病的防控技术研究力度。加大设施农业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养蜂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快蜂农风险救助机制建立,保护蜂农的合法权益。
发展目标:稳定现有西蜂数量,增加中蜂的饲养量,蜜源植物得到充分利用,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大优质蜂具生产基地建设。中蜂囊状幼虫病、爬蜂综合征等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建立一批蜂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设施农业蜜蜂授粉技术示范基地。
(四)中南地区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6省。2009年蜂群总数为190多万群,蜂蜜产量13.5万吨。区内蜜源植物丰富,河南、湖北、湖南主要有油菜、枣树、刺槐、柑橘、紫云英等;广东、广西、海南以荔枝、龙眼、山乌桕、八叶五加为主。本区域拥有年加工出口蜂蜜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是我国蜂蜜的重要加工和出口基地,蜂产品消费能力较强。
主攻方向:广东、广西和海南以发展中蜂为主;湖南、河南、湖北以发展西蜂为主。建立优质油菜蜜生产基地和山桂花蜜生产基地,加强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力支持养蜂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对蜂农的技术培训,促进养蜂户向标准化规模饲养发展。加大对蜜源植物资源和中蜂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建立中蜂保种场和保护区。发展特色蜂蜜生产,提高蜂产品质量。开展果树蜜蜂授粉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控研究。篇三:养蜂证
《养蜂证》办理流程 1 蜂农生产优质蜂产品承诺书 2建立养殖档案 取得养蜂日志(有五项内容)3一般要求:中蜂20群以上 意蜂40群以上
↓
1养蜂人持身份证复印件1份,一寸免冠照片2张。2乡、村、合作社证明(蜂种 蜂群数量 养蜂年限——县市区畜牧兽医站备案登记———养蜂证(1、标志与证明身份 2,进入绿色通道 3,享受技术培训、放蜂场地或放蜂路线 蜂场名称)
免费发放 服务保障 4,销售蜂产品)
↓
1每年接受1-2次县级养蜂技术培训,业务考核。2《养蜂证》养蜂日志,每年12月送县畜牧兽医部门,进行检查、审核、评比。3三年一换,有违反《办法》、销售假劣蜂蜜、损害集体
利益严重者,予以清退,收回其证。篇四:孤独的养蜂人
孤独的养蜂人
蜂蜜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口的佳肴少不了蜂蜜,美容、养颜、保健方面蜂蜜更是功不可没。像备受欢迎的蜂蜜一样,蜜蜂勤劳的精神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人们都在忙着挑选蜂蜜,赞扬蜜蜂,却很少有人想到比蜜蜂更勤劳的甜蜜制造者---养蜂人在无奈的孤独中艰辛的生活方式。
借着银川塞外杞香科贸有限公司要去中宁县寻找最纯正的蜂蜜货源的机会,我也走进了蜂场,了解了养蜂人的真实生活。
(图为养蜂人詹小阳在枸杞基地。)
詹氏家族养蜂场是中宁县新堡镇宋营村6队一个传统的养蜂场。热情好客的小伙詹小阳为我们介绍了自家蜂场的养
殖方式、生产状况、经济效益等。在他的带领下我第一次走
进蜂场,零距离接触蜜蜂,真切地体会到蜂农的生活。
因为喜爱蜜蜂,詹小阳初中毕业就回到家里子承父业,干起了养蜂事业。家族里的好多亲人都在养蜂,小小年纪的他就得到了许多养蜂经验,然而这些并不能使一心要养好蜂的他感到满足。勤劳的他平时不但细心观察蜜蜂,更是查阅大量蜂书,不断寻找养蜂的最佳方式。对他来说,最困难的事不是养蜂,而是放蜂。他说,放蜂最怕的不是累,是比累更可怕的焦虑、孤独与寂寞。
(图为詹小阳(右二)和哥哥(左一)正在取蜜,密集蜜蜂嗡嗡作响,着实让人害怕,但是对他们而言,这个场景再正常不过了,而且很快乐!詹哥哥总说养蜂就是一个甜蜜的事业!)
放蜂放的不是蜂,放的是体力。转地养蜂是一项消耗体力的重劳力活,装车、卸车时就得搬动七八十斤重的蜂箱。通常转地放蜂时都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几十个蜂箱都是人
力搬动。取蜜时装满蜂蜜的桶也都是一百二十多斤,桶的转
移以及装在车上都需要的是人力。蜂农不停的转场,就得不断的流汗。
说到焦虑,就必须得提养蜂是靠 “天年”吃饭的生活。天气好的一年蜂蜜就能获得丰收,蜂农的经济收入才会提高,反之蜂农的生活就无法保障。这里的天气并不指全年的气候,而是指在花开的时节里无风沙,气候不干燥,温度适宜蜜蜂采集花粉。詹小阳告诉我们,每年的2月15号左右,正值当地气温回升,蜂农们开始带着休息了整个冬天的蜜蜂出门采集花粉。通过多年的放蜂经验,他总结出了当地花开的具体时间。如,3月11日到3月18日,榆树开花;3月26日左右柳树开花;4月10日左右苹果开花;5月12日枸杞开花。花开的时节也是蜂农内心最焦虑的时刻,一年难得的花季,如果在这几天遇到西北常见的刮风天气,蜜蜂由于风的阻力无法落在花上采集花粉,则本年的花期就错过了,又要等下一年的花季了。同样雨天、干燥的天气等都不利于花粉的采集。短短的几天开花时间,蜂农们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生怕反常天气突然而至。虽然蜂农干的是体力活,但内心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图为詹小阳和工作人员在记录蜂箱的一些数据,科学养殖大大提高了蜂场的生产效率)当地的花期很快就过去了,为了采集花粉,蜂农不得不背井离乡去花开得地方放蜂。詹小阳一般是7月带着蜜蜂去甘肃采集油菜花粉,或是去内蒙采集葵花粉。谈到外地放蜂,詹小阳道出了其中的心酸,他说放蜂途中的孤独与寂寞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放蜂地多是在人烟稀少的野外地区,有时候方圆3公里甚至是5公里连人影都见不到。詹小阳调侃说,有家的蜂农可以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增添旅途的欢乐,像自己那样的单身汉只能独自忍受孤独与寂寞。
(这个小帐篷就是养蜂人常年的住所,夏日炎炎,帐篷内闷热难当,这也是唯一的遮风挡雨的地儿了!)
放蜂的艰苦不仅仅是忍受孤独寂寞,更大的困难时放蜂场地的选择和途中的吃水问题。因为是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放蜂,蜂农会遭到当地人的驱赶,有的当地人甚至会向蜂农收取离谱的地皮费。饮水问题是蜂农最头疼的问题。有经济能力的蜂农会在出发前带上家里的水用于平时的生活用水,没能力从家里带水的蜂农只好在当地自己寻找水源,这些水多是下雨时积在山沟里、水渠里等的雨水,质量安全并无保障。为了生存,蜂农忍受着所有的心酸。篇五:发言稿 养蜂 在2014年宣威市科学养蜂协会年会暨培训班
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宣威市农业局局长
(2014年12月14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在时隔一年后再次和大家见面。之前在与宣威市科学养蜂协会领导和专家筹办培训班的交流中,得知大家培训愿望很高,且各养蜂爱好者和专业大户蜂群数量越来越多、产量和效益逐年提高。此刻,我的心情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欣慰。2014年,宣威粮食总产量历史性突破8亿公斤,达8.4亿公斤。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各级专家、协会工作者的精心指导,更离不开各养蜂爱好者和专业大户的辛勤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宣威市农业局对宣威养蜂业快速发展壮大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关心和支持农业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随着宣威养蜂产业的不断发展,必将进一步为宣威现代农业发展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加速迈进,必将为宣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就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强做大宣威蜂产业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作两点表态并对广大蜂农提两个要求: 两点表态是:
一、提高认识,积极支持蜂产业发展。首先,农业局将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宣传学习蜂产业知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养蜂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意义。其次,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可能为广大蜂农和养蜂专业合作社提供培训、资金扶持。
二、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今后,农业(畜牧)局将认真履行管理部门职能职责,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支持,积极研究蜂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与相关行业协会协调配合,加大宣威蜂产业发展扶持和宣传,组织开展各种业务技术培训,推广、使用先进的蜜蜂饲养管理技术,协助广大蜂农搞好养蜂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加强蜜蜂品种、原料、用药等方面质量安全管理。
两个要求是:
一、强化蜂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对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为此,广大蜂农特别是专业大户要强化蜂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质量安全档案,保存企业购销记录、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与蜂蜜质量安全有关的资料。其次,要讲究职业道德,诚信经营。要不断提高蜂产品加工质量,并做到不掺假,这样才会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取得比较
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养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市场意识,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市的养蜂户在宣威市科学养蜂协会的组织指导下得到了发展快速,但散、乱、小的问题依然突出,要做强做大,做出品牌,就必须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道路,希望有经营管理能力、有较高专业技能、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不同大户积极开展合作,组建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并在选种、饲养管理、用药和市场销售上统一经营管理,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各位会员、学员,养蜂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新兴产业,更是一项具有较高科学技术的产业,要发展壮大这个产业,今后的工作还任重道远。但我相信,国家将越来越重视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生态安全,有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关心支持,有协会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有广大蜂农的辛勤努力与经营,宣威蜂产业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宣威的养蜂业也将会在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祝培训会圆满成功!祝大家万事如意、事业大发展!谢谢大家。
第四篇:发言稿 养蜂
在2014年宣威市科学养蜂协会年会暨培训班
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宣威市农业局局长
(2014年12月1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在时隔一年后再次和大家见面。之前在与宣威市科学养蜂协会领导和专家筹办培训班的交流中,得知大家培训愿望很高,且各养蜂爱好者和专业大户蜂群数量越来越多、产量和效益逐年提高。此刻,我的心情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欣慰。2014年,宣威粮食总产量历史性突破8亿公斤,达8.4亿公斤。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各级专家、协会工作者的精心指导,更离不开各养蜂爱好者和专业大户的辛勤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宣威市农业局对宣威养蜂业快速发展壮大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关心和支持农业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随着宣威养蜂产业的不断发展,必将进一步为宣威现代农业发展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加速迈进,必将为宣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就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强做大宣威蜂产业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作两点表态并对广大蜂农提两个要求: 两点表态是:
—1—
一、提高认识,积极支持蜂产业发展。首先,农业局将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宣传学习蜂产业知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养蜂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意义。其次,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可能为广大蜂农和养蜂专业合作社提供培训、资金扶持。
二、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今后,农业(畜牧)局将认真履行管理部门职能职责,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支持,积极研究蜂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与相关行业协会协调配合,加大宣威蜂产业发展扶持和宣传,组织开展各种业务技术培训,推广、使用先进的蜜蜂饲养管理技术,协助广大蜂农搞好养蜂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加强蜜蜂品种、原料、用药等方面质量安全管理。
两个要求是:
一、强化蜂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对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为此,广大蜂农特别是专业大户要强化蜂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质量安全档案,保存企业购销记录、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与蜂蜜质量安全有关的资料。其次,要讲究职业道德,诚信经营。要不断提高蜂产品加工质量,并做到不掺假,这样才会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取得比较
—2— 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养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市场意识,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市的养蜂户在宣威市科学养蜂协会的组织指导下得到了发展快速,但散、乱、小的问题依然突出,要做强做大,做出品牌,就必须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道路,希望有经营管理能力、有较高专业技能、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不同大户积极开展合作,组建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并在选种、饲养管理、用药和市场销售上统一经营管理,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各位会员、学员,养蜂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新兴产业,更是一项具有较高科学技术的产业,要发展壮大这个产业,今后的工作还任重道远。但我相信,国家将越来越重视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生态安全,有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关心支持,有协会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有广大蜂农的辛勤努力与经营,宣威蜂产业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宣威的养蜂业也将会在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培训会圆满成功!祝大家万事如意、事业大发展!谢谢大家。
—3—
第五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和安
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组织保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1993年国务院将原来的“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发展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文件中指出,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在“八五”期间确立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工作体制。它不仅重申了国发 1993(50)号文件的管理原则,而且强调了劳动者自觉遵章守纪的作用。
2003年国务院又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安委会统一领导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
监管体系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和指标考核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机制。
二、部门依法监管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管的职责,依法加大行
政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公司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依法监督管理。
三、企业全面负责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和基础,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由企业
自主、全面负责。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需的安全投入,加强管理,做好基础工作,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四、社会监督支持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舆论监
督、群众监督机制。重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二节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保证安全生产,领导是关键。企业的经理是企业的第一责任者,在任期内,应建立健全以经理为首的各负其责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一、公司安全管理机构建筑企业要设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企业安全管理
部门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生产管理部门,是企业经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的具体工作部门,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国务院〔 1979〕100号文件规定:“企业应按职工总数干分之二到五配备专职人员”。建设部《 1995年建筑施工安全工作要点》中指出:“建立健全安全专管机构,按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三到七配备具有初级以下技术职称的专职管理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 “矿山、建筑施干企业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分公司(项目处)安全管理机构公司下属分公司
(项目处)是组织和指挥生产的单位,对管生产、管安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分公司(项目处)经理为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者,根据本单位的施于规模及职工人数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员,并建立分公司(项目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任,是建筑生产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是我国现行安全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一)(企业法人代表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依法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并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建1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组2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保3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4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
患;
组5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6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企业技术负责人贯1彻.执行国家及上级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协助法定代表人
做好安全方面的技术领导丁作,在本企业施工安全生产中负技术领导责任;
领2导.制定和季节性施工计划时,要确定指导性的安全技术
方案;
组3织.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特殊复杂工程项目或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时,应严格审查是否具备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可行性,并提出决定性意见;
领4导.安全技术攻关活动,确定劳动保护研究项目,并组织鉴定
验收;
对5本.企业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从技术上负责,组织审查其使用和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组织编制或审定相应的操作规程,重大项目应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