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停车场地感线圈安装工艺
标准停车场地感线圈安装工艺
一、切槽规范
1、用于水泥及沥青地面的做法:道闸的地感线圈大小尺寸为1.0m×2.0m,其形状有矩形和平行边形,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为矩形(注意:在四角处一定要导角,以防伤线),如车道宽大于4,就采用平行四边形(其形状见附图)。切槽的深度为4~6CM,宽度为0.5CM,位置于闸杆的正下方,槽内不得有杂物。
2、果需要铺设地感线圈的路面是方砖、地砖等,一定要求甲方在地砖下面做一个圈梁,把地感线圈做在圈梁内。
二、布线规范
用BV1.0单芯铜线50M,环绕槽内,四角用绝缘纸包角,杜绝划伤外皮,一层一层顺绕5圈,出头处线双绞布于道闸内,出口处套好绝缘管套,测试线圈对地电阻不得小于10MΩ。
三、封槽规范
以上工作完成之后,便可封槽胶,其胶的材料为环氧树脂,乙二胺,配方比例为10:0.8,一般用量为1.5公斤左右,搅拌均匀,注进槽内,灌透所有缝隙,刚好平地面为准。
四、检测
整个工作完成之后,仔细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待胶干透后再接上控制器进行调试。
停车场地感线圈埋设需知
一、线圈材料
在理想状况下(不考虑一切环境因素的影响),地感线圈的埋设只考虑面积的大小(或周长)和匝数,可以不考虑导线的 IC智能卡 材质。但在实际工程中,必须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和高低温抗老化问题,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地方还接触式IC卡 必须考虑耐酸碱腐蚀问题。
由于导线一旦老化或抗拉伸强度不够导致导线破损,则检测器将不能正常工作。在实际的工程中,建议采用1.0mm以上铁氟龙高非接触式IC卡 温多股软导线。
二、线圈形状
1、矩形安装
通常探测线圈应感应IC卡该是长方形。两条长边与金属物运动方向垂直,彼此间距推荐为1米。长边的长度取决于道路的宽度,通常两端比道路间 ID卡 距窄0.3米至1米。
2、倾斜45°安装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检测自行车或摩托车EM格式ID卡 时,可以考虑线圈与行车方向倾斜45°安装。
3、“8”字形安装
在某些情况下,路面较宽(超过六米)TK4001ID厚(薄)卡 而车辆的底盘又太高时,可以采用此种安装形式以分散检测点,提高灵敏度。这种安装形式也可用于滑动门的检测,但线圈必须靠近滑动门。
三、线圈的匝数
为了使检测器工作在最佳状下,线圈的电TK4100ISO薄卡感量应保持在100uH-300uH之间。在线圈电感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与周长有着重要关系。周长越小,匝数就越多。一般可参照 MF1(mifare one)薄卡下表:
由于道路下可能埋设TEMIC卡有各种电缆管线、钢筋、下水道盖等金属物质,这些都会对线圈的实际电感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上表数据仅供用户参考。在实际施工时用户应使用电感测 感应卡试仪实际测试地感线圈的电感值来确定施工的实际匝数,只要保证线圈的最终电感值在合理的工 射频卡 作范围之内(如在100uH—300uH之间)。
四、输出引线
在绕制线圈时,要留出足够长异形卡 度的导线以便连接到环路感应器,又能保证中间没有接头。绕好线圈电缆以后,必须将引出电缆做成紧密双绞的形式,要求最少1米绞合20次。否则,未双绞的输出引线将会引入干拢,使线圈电感值变得不智能卡 稳定。输出引线长度一般不应超过5米。由于探测线圈的灵敏度随引线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引线电缆的长度要尽可能短。
五、埋设方法
线圈埋设首先要用切路机在路磁卡面上切出槽来。在四个角上进行45度倒角,防止尖角破坏线圈电缆。切槽宽度一般为4到8毫米,深度30到50毫米。同时还要为线圈引线切一条通到路边的槽。但要注意:切槽内必须清洁无水或其它液体渗入。绕线圈时必须将线圈拉直,仿伪卡 但不要绷得太紧并紧贴槽底。将线圈绕好后,将双绞好的输出引线通过引出线槽引出。
在线圈的绕制过程中,应使用电收费储值卡 感测试仪实际测试地感线圈的电感值,并确保线圈的电感值在在100uH—300uH之间。否则,应对线圈的匝数进行调整。在线圈埋好以后,为了加强保护,可在线圈上绕会员卡 杭州金信智能卡有限公司一圈尼龙绳。最后用沥青或软性树脂将切槽封上
预埋停车场系统地感线圈需知
一、线圈材料
在理想状况下(不考虑一切环境因素的影响),电感线圈的埋设只考虑面积的大小(或周长)和匝数,可以不考虑导线的材质。但在实际工程中,必须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和高低温抗老化问题,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地方还必须考虑耐酸碱腐蚀问题。
由于导线一旦老化或抗拉伸强度不够导致导线破损,则检测器将不能正常工作。在实际的工程中,建议采用1.0mm以上铁氟龙高温多股软导线。
二、线圈形状
1、矩形安装
通常探测线圈应该是长方形。两条长边与金属物运动方向垂直,彼此间距推荐为1米。长边的长度取决于道路的宽度,通常两端比道路间距窄0.3米至1米。
2、倾斜45°安装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检测自行车或摩托车时,可以考虑线圈与行车方向倾斜45°安装。
3、“8”字形安装
在某些情况下,路面较宽(超过六米)而车辆的底盘又太高时,可以采用此种安装形式以分散检测点,提高灵敏度。
这种安装形式也可用于滑动门的检测,但线圈必须靠近滑动门。
三、线圈的匝数
为了使检测器工作在最佳状下,线圈的电感量应保持在100uH-300uH之间。在线圈电感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与周长有着重要关系。周长越小,匝数就越多。一般可参照下表: 线圈周长 线圈匝数
3米以下 根据实际情况,保证电感值在100uH-200uH之间即可3—6米 5-6匝 6—10米 4-5匝 10--25米 3匝 25米以上 2匝
由于道路下可能埋设有各种电缆管线、钢筋、下水道盖等金属物质,这些都会对线圈的实际电感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上表数据仅供用户参考。在实际施工时用户应使用电感测试仪实际测试电感线圈的电感值来确定施工的实际匝数,只要保证线圈的最终电感值在合理的工作范围之内(如在100uH—300uH之间)。
四、输出引线
在绕制线圈时,要留出足够长度的导线以便连接到环路感应器,又能保证中间没有接头。绕好线圈电缆以后,必须将引出电缆做成紧密双绞的形式,要求最少1米绞合20次。否则,未双绞的输出引线将会引入干拢,使线圈电感值变得不稳定。输出引线长度一般不应超过5米。由于探测线圈的灵敏度随引线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引线电缆的长度要尽可能短。
五、埋设方法
线圈埋设首先要用切路机在路面上切出槽来。在四个角上进行45度倒角,防止尖角破坏线圈电缆。切槽宽度一般为4到8毫米,深度30到50毫米。同时还要为线圈引线切一条通到路边的槽。但要注意:切槽内必须清洁无水或其它液体渗入。绕线圈时必须将线圈拉直,但不要绷得太紧并紧贴槽底。将线圈绕好后,将双绞好的输出引线通过引出线槽引出。在线圈的绕制过程中,应使用电感测试仪实际测试电感线圈的电感值,并确保线圈的电感值在在100uH—300uH之间。否则,应对线圈的匝数进行调整。
在线圈埋好以后,为了加强保护,可在线圈上绕一圈尼龙绳。最后用沥青或软性树脂将切槽封上。
第二篇:消防工程安装通用工艺标准(推荐)
适用范围
本工艺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消防设备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材料及设备要求
2.1.1各类火灾探测器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2.1.2设备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有出厂合格证。2.1.3各类探测器、缆线、管材、联动装置等设备,均在进场时由生产厂商提供鉴定单位对其各项功能检测的检测报告。
2.2主要机具
管/锁钳、斜嘴钳、电钻、钻头、通电测试仪、钢锯、偏嘴钳、螺丝刀(偏头、十字花)、板岩锯、通条、剪丝钳、多用刀、绳子、拉绳、冲击工具、电缆夹、布线支架等。
2.3作业条件
2.3.1管线、导线、预埋盒(盒口全部修好)全部完成。2.3.2导线间绝缘电阻经摇测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并编号完毕。3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3.2布线要求: 3.2.1消防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3.2.2消防系统布线,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对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进行检查。
3.2.3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3.2.4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3.2.5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焊接 或用端子连接。
3.2.6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3.2.7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 管子长度每超过45m时,无弯曲时;
管子长度超过30m时,有1个弯曲时;
管子长度超过20m时,有2个弯曲时; 长度超过12m时,有3个弯曲时。
3.2.8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3.2.9在吊顶内敷设备类管路和线槽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
3.2.10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1.5m设置吊点或支点,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3.2.10.1线槽接头处; 3.2.10.2距接线盒0.2m处; 3.2.10.3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
3.2.11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o 3.2.12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3.2.13消防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
3.3火灾探测器的安装:
3.3.1点型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3.1.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3.3.1.2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3.3.1.3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3.3.1.4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 O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3.3.1.5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0。
3.3.2线型火灾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等有特殊安装要求的探测器,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3.3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
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3.3.4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一”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3.3.5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0m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
3.3.6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3.3.7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3.3.8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3.4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装:
3.4.1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5m处。3.4.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
3.4.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 O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 志。
3.5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
3.5.1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不应小于1.5m;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坪0.1一0.2m。
3.5.2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3.5.3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3.5.3.1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3.5.3.2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 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3.5.3.3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3.5.3.4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0mm的量;3.5.3.5导线应绑扎成束;3.5.3.6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3.6消防控制设备的安装
3.6.1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3.6.2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
3.6.3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3.6.4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3.7系统接地装置的安装: 3.7.1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利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
3.7.2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工作地线,在通过墙壁时,应穿入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管。3.7.3工作接地线与保护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3.7.4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作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3.7.4.1测量接地电阻,并作记录; 3.7.4.2查验应提交的技术文件 3.7.4.3审查施工质量。3.8系统调试
3.8.1调试要求:系统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
3.8.2调试前施工人员应向调试人员提交竣工图、设计变更记录、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记录(包括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竣工报告。
3.8.3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一般由生产厂工程师或生产厂委托的经过训练的人员担任。其资格审查由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负责。
3.8.4调试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3.8.5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规格、型号、备品、备件等。
3.8.6按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对属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3.8.7检查检验系统线路的配线、接线、线路电阻、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终端电阻、线号、接地、线的颜色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发现错线、开路、短路等达不到要求的应及时 处理,排除故障。
3.8.8消防系统应先分别对探测器、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试验。单机检查试验合格,进行系统调试,报警控制器通电接人系统做火灾报警自检功能、消音、复位功能、故障报替功能、火灾优先功能、报警记忆功能、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等功能检查。在通电检查中上述所有功能都必须符合条例国标的要求。
3.8.9按设计要求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逐个逐项检查试验火灾报警系统的各种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其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应正常。
3.8.10检查主电源:消防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要求,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三次应正常,主电源、备用电源转换应正常。
3.8.11系统控制功能调试后应用专用的加烟加温等试验器,应分别对各类探测器逐个试验,动作无误后可投人运行。
3.8.12对于其它报警设备也要逐个试验无误后投人运行。
3.8.13按系统调试程序进行系统功能自检。系统调试完全正常后,应连续无故障运行120h,写出调试开通报告,进行验收工作。
3.9系统验收程序
3.9.1消防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由施工单位、调试单位对工程质量、调试质量、施工资料进行预检,同时进行质量评定,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处理,直至达到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为止。
3.9.2预检全部合格后,施工单位、调试单位应请建设单位、设计、监理等单 位,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检查,无误后办理竣工验收单。
3.9.3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请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由该单位 提交检测报告。
3.9.4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向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提供下列文件和资料:
3.9.5建设过程中消防部门的消防审核文件、备忘录及其落实情况。3.9.6施工单位、设备厂家的资质证书和产品的检测证书。
3.9.7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洽商、绝缘摇测记录、接地电阻记录、主要材质证明、合格证等。
3.10调试报告。
3.10.1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等单位办理的竣工验收单。3.10.2检测单位提出的检测报告。3.10.3系统竣工图、系统竣工表。3.10.4管理、维护人员登记表。
3.10.5消防工程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对施工质量复验和对消防设备功能抽验,全部合格后,发给建设单位《建筑工程消防设施验收合格证书》,建设单位可投入使用,进入系统的运行阶段。质量标准
4.1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正确安装各类型的探测器,保证其正确工作。成品保护
5.1柜(盘)除采用防尘和防潮等措施外,最好及时将房门上锁,以防止设备损坏和丢失。5.2安装探测器时应注意保持墙体的整洁。
5.3探测器、联运设备应有防破坏、防拆卸等功能。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安装应牢固,如有不合格现象应及时修理好。
6.2导线压接松动,反圈,绝缘电阻值低;应重新将压接不牢的导线压牢固,反圈的应按顺时针方向调整过来,绝缘电阻值低于标准值的应找出原因,否则不准投入使用。
6.3压接导线时,应认真摇测各回路的绝缘电阻,如造成调试困难时,应拆开压接导线重新进行复核,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6.4探测器被灰浆活动污染:应将其清理干净。
6.5运行中出现误报:应检查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虚接现象,直到调试正常为止。7 安全环保措施
7.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调式必须由专业安装公司(处)或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安装队伍完成。应按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配合土建施工及消防设施的安装同步进行。
7.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传输信号线宜穿入管内或封闭式。8 质量记录
8.1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8.2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8.3调试报告 8.4系统运行记录
第三篇:线圈车间工艺纪律
线圈班组工艺纪律
0TB.910.001.1 共1页 第1页
本工艺纪律适用于线圈班组的生产过程和工艺准备等工作 保持室内干净清洁,地面无灰尘、杂物。2 工装分类摆放、齐全、完好。3 生产前工艺准备充分。包括:
① 任务明确,理解并熟悉技术条件、生产图纸、工艺守则。② 工、卡、量、模具齐全完好备用。
③ 线材、绝缘件及其它辅助材料齐全合格并放在指定的工位器具上。4 生产中应做到“三按”、“三检”、“三净”。即: 三按:按技术条件、按生产图纸、按工艺守则。三检:自检、互检、质检员专检。三净:绕线机、线圈和场地保持干净。废料头、废纸、废物等应放在指定地点,不得乱丢乱弃。工作完毕应将组件、绝缘件、线圈摆放整齐,并用塑料布盖好,防止灰尘和脏物。下班前,清点工、卡、量、模具并放在指定的工位器具上。关掉所有电源。清理干净场地。车间内严禁吸烟,易燃品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第四篇:镀锌钢管安装工艺标准
镀锌钢管安装工艺标准
(1)根据现场进度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进入安装。预先将支架固定好,根据实际尺寸,绘好草图,进行预制管道,尽可能减少在管道上上管件,焊死口。管子预先调直,安装中断时应封闭敞口,设计要求加套管的在安装过程中加好套管,根据设计和设备的要求,预留好接口,上好堵,准备下一步工序的试压工作。
(2)管道的螺纹连接
管螺纹的加工采用套丝机套成。1/2″-3/4″的管子可采用人工套丝,丝扣套完后,应清理管口,将管口保持光滑,螺纹断丝缺丝不得超过螺纹总数的10%。连接应牢固,根部无外露油麻现象,根部外露螺纹不宜多于2—3扣,螺纹外露部分防腐良好。
(3)管道的法兰连接
管道与阀门等连接处均要求采用法兰连接。法兰盘可分为平焊法兰,对焊法兰等,法兰选用成品。法兰和管子中心线垂直,管口不得突出法兰密封面。紧固法兰的螺栓使用前应刷润滑油,要对称交叉进行,分2—3次拧紧,螺杆露出长度不超过螺杆直径的1/2,螺母应在同一侧,法兰衬垫不得突进管内,法兰中间不得有斜垫和两个以上的衬垫。
(6)防腐:明设镀锌管外刷银粉两道,暗设镀锌管刷沥青两道。
(8)管道敷设安装前应将内污物清理干净,严防焊渣等垃圾落入管内,对已安装好的管道,须包扎封口。
(9)施工完毕,整个系统应进行静水压力试验。生活给水部分压力为:0.6mpa,以五分钟内压降不大于20kpa,为合格。
第五篇:电缆套管安装工艺标准
电缆电线钢套管安装工艺标准
一、施工准备
1.1
材料要求
1.1.1
热镀锌钢管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凹扁现象。有产品材质单和合格证。
1.1.2
圆钢、扁钢、角钢等材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镀锌层完整无损,并有产品合格证。
1.1.3
螺栓、螺丝、膨胀螺栓、螺母、垫圈等应采用镀锌件。
二、主要机具
1.2.1
弯管机、套丝机、磨光机、切割机、液压开孔机。
1.2.2
手锤、錾子、钢锯、扁锉、半圆锉、圆锉、活动扳手。
1.2.3
电锤、电焊机、手电钻、台钻、开孔器、工具袋、梯子。
三、技术准备
1.1.1
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齐全。
1.1.2
预埋套管需根据设备位置情况,在土建灌浆或二次磨面前确定套管安装位置并敷设。
1.1.3
电动机的基础、沟道、预埋孔洞、电缆管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1.1.4提前熟悉、查阅机务图纸,确定设备位置,套管敷设时同一考虑布置,做到整齐美观。
1.1.5提前进购合金接头、U型管卡等附件,统一其尺寸规格,并统一各种规格套管并排敷设时其管间中心距。
四、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法
4.1施工流程图
现场测量尺寸→弯头制作→下料→支架配制焊接→套管安装(包括开孔)→接地
4.2施工步骤和操作方法
4.2.1
弯头制作
4.2.1.1
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出规格电缆电线钢套管的弯头数量。
4.2.1.2
用电动液压弯管机弯制各种规格电缆电线钢套管的弯头。
4.2.1.3
镀锌管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
4.2.2
下料
4.2.2.1
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技术交底,施工人员进行测量、下料。
4.2.3
配制安装
4.2.1.1
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
4.2.1.2
电缆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
m。
4.2.1.3
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4.2.1.4
电缆管固定应采用打卡固定。首先将花边角钢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壁上,钢结构可焊接。使用U型卡将电缆管固定在支架上。
4.2.1.5
成排电缆管之间应留有相同的间隙,便于电缆敷设完后管接头和金属软管的安装。
4.2.4
接地
4.2.4.1
电缆管安装完毕后,须用镀锌扁钢将电缆管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4.2.4.2
电缆管可作为接地网的一部分。
五、质量标准
5.1
质量标准
5.1.1
主控项目
5.1.1.1
电缆管有穿孔,裂缝和凹凸不平,内壁粗糙。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5.1.1.2
管口毛刺未除,有尖锐棱角。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5.1.2
一般项目
5.1.2.1
电缆管焊接后无防腐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2.2
电缆管无明显接地。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2.3
多根电缆管连接时,不平直,接缝不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5.2
质量控制措施
5.2.1
电缆管下料时应选择平直,无缺损、裂纹的管材。下料时应采用切割机严禁使用气焊切割。
5.2.2
下料后用锉刀锉去毛刺及尖锐棱角。
5.2.3
电缆管连接时应焊接牢固,并密封防止水汽进入管道内。
5.2.4
电缆管焊接后应在外表先涂一遍防绣漆,再涂一遍含锌面漆。管口可用小铁板点焊封盖,防止泥浆杂物落入其内。
5.2.5
电缆管应有可靠的接地。
5.2.6
横向敷设的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5.2.7
电缆管的弯曲部分不漏出地面,同一部位每根电缆管漏出地面的垂直高度应基本一致。
5.3
强制性条文实施
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大质量培训力度,保证强制性条文实施。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
6.2
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6.3
镀锌管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
6.4
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
6.5
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
6.6
管卡固定牢固,合金接头旋接紧固、无松动。
七、成品保护
7.1
电缆管敷设时不得破坏混凝土结构,也不能破坏及污染土建专业的装饰、装修。
7.2
敷设好的电缆管管口在敷设电缆前必须封堵严密,防止杂物落入管口。
7.3
施工各工种之间要互相配合,保护敷设好的电缆管不碰撞损伤。
7.4电缆敷设完穿管后,需及时加装合金接头,防止管口硌伤电缆外皮或线芯。
7.5禁止电焊接地线搭接或引接在电缆电线钢套管上。
八、应交付的技术资料及施工记录、质量验评
8.1
设备材料产品合格证。
8.2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热7-5-2电线管、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安装。
8.3
隐蔽工程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