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O2O订餐平台APP的设计与实现
校园O2O订餐平台APP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针对高校订餐的特点,设计与实现校园O2O订餐平台。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总体架构及功能。使用Android+HTML5开发WebAPP,MySQL进行数据库管理,采用ThinkPHP框架提供后台服务。该平台为用户提供校园订餐、送餐服务,有效缓解了校园餐厅阶段性拥堵问题。
关键词:O2O;订餐;移动APP;Android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7-0127-02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理念的提出和发展,O2O运营模式已经悄然改变了人的消费习惯。据调查,截至2017年12月,手机网上订外卖的用户规模已达32229万人,占网民手机使用率的42%。在众多网民中,学生的占比达到25.4%,仅2017年中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已经达到1412亿元,且还在持续增长。校园O2O平台多是企业从餐饮、金融、便利店、众包等行业及细分领域切入校园市场。
高校社区内餐厅、食堂的最明显的优点是学校对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严格、菜品价格合理、距离近。校内就餐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就餐时间过于集中,特别是中午,很多餐厅、食堂都非常拥挤,不仅需要排队长时间等待,而且找到空座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可以采用预约订餐及外带/外送方式就餐。因此,开发校园O2O订餐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2系统分析
2.1系统目标
旨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节省学生就餐等待时间、提升餐饮服务质量,运用计算机网络、移动开发、数据库等技术,设计并实现基于智能手机的校园订餐平台。买家使用该系统,可以餐前预定,可以在不方便去食堂时选择外送,可以在食堂就餐时选择较快的摊位;进入系统的餐饮服务机构使用该系统,改变传统的手写订单的落后方式,通过点手机屏幕,完成订单管理及收费。
2.2 系统总体架构
2.2.1基于Android平台的校园订餐APP
校园订餐APP的使用者为买家,经过注册的用户均可以通过该APP可进行订餐。APP的主要功能包括注册登录管理、用户管理、浏览店铺信息、浏览菜品信息、购物车管理、订单管理等功能。用户使用该APP,可以通过热门推荐、收藏、分类查询等方式快速浏览店铺及菜品详情,添加菜品到购物车,进而下单、结算、支付。特别是在下单时,既可以选择预约时间,还可以选择外送或自取或堂食。
2.2.2 基于Android平台的商户端管理APP
商户端管理APP的使用者为店铺管理员,完成商户端的日常管理功能。该APP的主要功能包括注册登录管理、用户管理、店铺管理、红包管理、菜品管理、订单管理、餐厅下单、制作单管理等功能。店铺管理员使用该APP,可以帮助用户在餐厅现场下单、结算、支付,对网订和餐厅订单进行管理,合理安排菜品的制作顺序,以保证菜品按照用户提出的时间要求完成。
2.2.3 基于B/S的商户端管理系统
商户端管理系统的使用者为店铺管理员,完成商户端的日常管理功能。该APP的主要功能包括与商户端管理APP的功能类似,只是实现形式是基于B/S的,应用于PC或笔记本。商户端管理系统的功能重点放在店铺管理、菜品管理方面,商户端管理APP的功能重点放在餐厅下单、订单管理及制作单管理方面。
2.3.4 基于Android平台的物流APP
物流APP的使用者是配送员,完成餐品的物流配送功能。配送员包括店铺的送餐员及众包配送员。如果是众包配送员,需要进行抢单、取餐、配送、确认完成等环节;如果是店铺的送餐员,则不需要抢单、取餐,可直接进入配送环节。
2.3.5 基于B/S的平台管理系统
平台管理系统的使用者是平台管理人员,完成这个订餐平台的管理功能。平台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注册登录管理、用户管理、众包物流管理、校外物流管理、店铺管理、订单管理、投诉管理等。系统设计
由系统分析可以看到,校园O2O订餐平台是由多个APP和管理系统有机组成的,功能复杂,本文仅对校园订餐APP、商户端管理APP的主要功能做介绍。
3.1 校园订餐APP
3.1.1注册登录管理
主要包括注册、登录、忘记密码、登出功能。用户登录后,才能使用APP进行订餐,一般用户只能进行店铺、菜品的浏览。
3.1.2 用户管理
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管理、绑定/解绑手机、重置密码、收货地址管理、浏览红包信息、浏览关注店铺、浏览关注菜品等功能。浏览关注店铺、浏览关注菜品功能是用户快速进入浏览店铺和菜品的快捷方式。
3.1.3 浏览店铺信息
主要包括浏览店铺基本信息、浏览店铺资质信息、浏览店铺促销信息、浏览店铺评价详情、领取店铺通用红包等功能。浏览店铺信息可以通过APP主页的热门推荐、分类搜索及用户管理的关注店铺和订单管理快速进入。
3.1.4 浏览菜品信息
浏览菜品信息是以店铺为单位,按照菜品分组(如优惠、招牌、主食等分组)进行浏览。与浏览店铺信息一样,可以通过APP主页的热门推荐、分类搜索及用户管理的关注菜品和订单管理快速进入。用户还可以浏览菜品的实时制作、排队情况,指导下单。
3.1.5 购物车管理
主要包括购物车菜品的增删改查。
3.1.6 订单管理
主要包括结算(生成订单)、支付订单、取消订单、到店取餐、评价订单等功能
3.2 商户端管理APP
3.2.1注册登录管理
主要包括注?浴⒌锹肌⑼?记密码、登出功能。店铺管理员登录后,才能使用APP进行各项操作。注册后的店铺管理员需要店铺管理员授权才能进行店铺的各项管理功能。
3.2.2 用户管理
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管理、绑定/解绑手机、重置密码、实名认证等功能。
3.2.3 店铺管理
主要包括店铺基本信息管理、店铺资质信息管理、店铺促销管理、店铺状态管理、店铺人员管理。其中,店铺基本信息管理、店铺资质信息管理需要编辑大量文本信息和上传图片且不需要经常操作,因此移动端APP不需要加入此功能。店铺状态管理和店铺人员管理只有店铺的超级管理员才有权限操作。店铺状态管理包括暂停营业、申请注销,店铺人员管理包括添加、删除店铺一般管理员。店铺超级管理员的授权只有店主有权限操作。店铺促销管理主要是对店?订餐的满减规则进行增删改查,并生成促销信息,供用户订餐时浏览。
3.2.4 红包管理
店铺的红包管理也可以放在店铺管理中,但是由于比较复杂,也可以单独进行管理,其主要功能是生成、浏览、编辑、删除、发布、发放红包。红包要设置消费门槛、红包金额、数量、类型、消费截止时间。其中红包类型包括通用红包和老用户红包,通用红包不需要发放,用户可以通过订餐APP直接领取;而老用户红包需要店铺管理员选择老用户进行针对性的发放,通常需要浏览一段时间内用户消费情况。
3.2.5 菜品信息管理
主要包括店铺内菜品信息的增删改查、发布和下架。一般情况下,已经产生订单的菜品信息不能删除,未完成订单中的菜品不能下架。
3.2.6 菜品分组管理
用于菜品信息往往比较多,需要对菜品进行分组管理,因此菜品分组管理主要包括菜品分组的增删改查和对菜品进行分组。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店铺都会有“优惠”分组,而且改分组不允许用户直接添加菜品,只要菜品的现价小于原价就会自动被列入“优惠”。
3.2.7 订单管理
主要包括订单信息查询和订单状态更新。订单状态更新包括接受/拒绝订单、制作、配送、确认完成。
3.2.8餐厅点餐
餐厅点餐类似于订餐APP的下单过程,只是订单中不需要用户的相关信息,也不需要用户评价,因此购物车在每次下单前都要清空。其具体过程包括:分组浏览菜品、购物车管理、结算、支付(支持线下、线上支付)。
3.2.9 制作单管理
为了保证菜品制作及时,需要将网上订单和餐厅现场订单整合管理,形成菜品制作单。该制作单是一个队列,厨师会按照其顺序制作菜品。制作单每天清空,预约订单的“最晚开始制作时间”需要按照预约时间和菜品本身制作时间进行反推,其他订单的“最晚开始制作时间”按照下单时间自动排序。店铺管理员可根据餐品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制作顺序,如两份一样的餐品可同时做。
4系统实现
4.1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APP
移动APP使用原生的Android开发技术和GoogleAndroidSDK,利用XML编写界面,用Java实现界面逻辑。APP的服务器端使用PHP脚本语言以及ThinkPHP开源框架,实现对MySQL数据库中信息的增删改查、上传文件等功能。
4.2基于B/S的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的前端使用基于HTML、CSS、JavaScript的Bootstrap Web框架进行网页设计,服务器端使用的也是ThinkPHP框架。
5结束语
高校学生就餐时间集中、消费水平低、食品安全要求高。校园O2O订餐平台,可以帮助学生预约订餐(自提和送餐)。该平台将散布在校园社区的餐厅、食堂、摊位整合在一起,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将订餐、送餐服务从线上到线下,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满足了用户的需要,也使商户实现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2] 杨旭.互联网餐饮外卖用户专题分析2017[EB/OL].https://www.xiexiebang.com/analysis/ 8/detail/1001018/.
第二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的发展,它突破传统教育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上的共享。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影响网络教育发展,保障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怎样有效解决资源的网络共享问题,提高教学资源的可利用率,如何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的优化管理,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共享资源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等问题便成了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许多高校已经成功的搭建了自己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有许多的成功经验,而作为新型高等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还往往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因此有必要借鉴其它高校的成功经验,加快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改善现存的资源共享访问瓶颈,为高校科研教学提供良好的资源服务。
通过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手段,数据不再和页面以及网站混粘在一起,它独立了跟着用户走。在基于数据的应用中,用户需求的数据,可以从独立于实际网页的服务端取得并且可以被动态地写入网页中。帮助用户即师生解决管理、维护、存储、分享内容,并且通过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密集度来作出整个网络资源的分布调整计划,使系统网络资源平台的共享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资源共享
管理系统
存储分享系统
ABSTRACT
目录
一、前言...........................................................................................................................................4
二、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权限设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总体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层次模块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数据库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数据库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详细设计与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论与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一、前言
目前,大多数的校园网络平台是针对用户使用功能定制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仍然需要到校园网以外的网上搜索资源,使得某些共享教学资源重复被搜索、下载,降低了他们的利用率。为了提高共享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建立一个规范、丰富、实用、可广泛共享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篇:基于Android微心理App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ndroid微心理App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其独特优势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因此,开发一款基于Android平台微心理App具有重大意义。整个开发过程分为两部分:客户端基于Android,使用E-clipse 开发,利用AVD 运行测试;后台服务端使用MyEclipse 开发。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职校学生需求分析、系统的目标确定、系统的设计原则、总体架构和功能设计。这款APP可以方便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促进学校信息化的建设。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微心理;App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056-02
引言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不断演化、4G网络与无线WIFI逐步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多样化、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其独特优势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方式,搭建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时空限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移动互联网的范围较窄、层次较浅、实效不强。全方位、深层次把握移动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状况,针对其负面制约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因此,开发一款基于Android平台微心理App具有重大意义。基于Android 微心理App 系统总体设计
微心理App 基于C/S 模式,整个开发过程分为两部分: 客户端基于Android,后台服务端使用MyEclipse 开发。其中客户端界面美观且易于操作,涉及用户登录,微心理主界面,自我成长、情绪管理、人际沟通、情感认知、专家在线、心理科普、课程讲座等功能板块。
2.1 系统功能结构图
2.2 数据库设计
通过对用户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中确定为3个数据实体,心理辅导栏目、用户、栏目、详情。根据每个实体属性设计对应的数据库中的表。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其中各实体采用的ER 图以及相对应的数据库表如表1所示。
2.3 用户登录模块
如果用户在微心理App 中有账号,可以直接登录,访问主网页,并且可以进入个人中心后查看、修改个人信息,并选择相关的心理活动栏目进行咨询或学习。如没有,则需要注册,注册通过后,才能进行上述步骤。
2.4 心理咨询模块
心理咨询模块由自我成长、情绪管理、人际沟通、情感认知、专家在线、心理科普、课程讲座等内容组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点击相应的内容进行查看和咨询。
2.5 个人中心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用户个人信息的查看、修改,以及查看收藏的心理活动知识和讲座信息等,只有登录进去后,才能使用该模块的功能。基于Android 微心理App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详细设计是软件工程中软件开发的一个步骤,就是对概要设计的一个细化,就是详细设计每个模块实现算法,所需的局部结构。在详细设计阶段,主要是通过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嵌入式系统产品。
3.1 系统业务流程图
1)系统数据流图
2)登录数据流图
3)信息数据流图
3.2 系统实现
1)客户端
进入微心理App 的首页,可以看到主题为“微心理”的主界面,导航分为三块,分别是:微心理在线智能测评、心理咨询栏目以及热门活动。点击相应的导航,可以跳转到相应的功能模块。服务器端
在服务器端,我们可以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后台管理界面,在后台中,根据管理员权限可以对模块进行功能、名称、用户等进行相关的管理,如下图所示: APP的设计与实现的意义
1)为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决策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的社会实践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对移动互联网这一新领域的调查研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真实、客观、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对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上有个正确的认识与把握,为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是目前新形势下我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体系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结合管理技术和创新思路,能改变传统的心理教育方法,提高工作质量效率。
3)及早预防和解决职校生心理问题。
《基于移动互联网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能及时地反映动态的学生心理状态,提取相关的学生心理信息,做到信息监测,实事求是,提前预警,防患未然。
4)方便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基于移动互联网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主体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心理专家,主体借助移动互联网,利用平台中的在线测试,专题讲座,在线专家咨询等交互功能,快捷、方便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参考文献:
[1] 焦奥.智能手机APP快速生成产业的初步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4(6).[2] 赵姗姗,杨臻,徐奉,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高可靠远程控制系统[J].网络新媒体技术,2013(4).[3] 喻爽璇.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之――移动终端的机会[J].现代商业,2013(19).[4] 王茜.Android嵌入式系统架构及内核浅析[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4).[5] 钟瑞泽.基于MVC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8(8).
第四篇:移动校园门户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摘 要:移动校园平台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具有交互性、共享性、自适应性强的特点。平台的实现,广大师生在智能移动终端上可随时随地利用数字校园平台进行相关应用应用系统内的信息查询、发布,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字校园;移动校园;门户;Portal移动校园平台的研究意义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在硬件性能和软件功能方面得到不断的、迅速的提升,智能移动设备已经不再仅仅把功能限定在接打电话和收发短消息这些简单的功能上,而是顺应使用者日常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形势,越来越类似于个人家用电脑——拥有独立操作系统,独立运行空间,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安装相应的应用(办公软件、游戏软件、即时通讯软件等手机APP),且能够借助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台式机、笔记本等传统上网设备的使用率保持平稳,移动上网设备的使用率进一步增长,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70.8%、43.2%,与2013年底基本持平;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继续增高,较2013年底提高4.8个百分点;平板电脑的娱乐性和便捷性特点使其成为网民的重要娱乐设备,2014年底使用率达到34.8%,并在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使用率51.0%)、高收入人群(月收入5000元以上网民使用率43.0%)中拥有更高使用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人。手机网民中学生群体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3.8%。
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笔记本、PDA掌上电脑、Pad平板电脑等)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对传统PC发起挑战,也使得旧有传统移动站暴露出越来越多诸如交互性差、共享性差、自适应能力差的弱点,使得其“新媒体”地位已经岌岌可危,甚至有沦落为“旧媒体”的危险。
通过对智能终端数量的增长速度、不同类型人群使用智能终端的比例、三种主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所占市场份额及传统移动站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高校中的广大师生符合高学历群体、学生群体这些特征,这就意味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将不可避免的要紧随时代脚步,顺应用户需求,加快高校信息化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向网络应用移动化方向发展。移动校园平台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系统平台搭建的陆续完成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已经开始逐渐采取整体规划和建设的模式,进入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系统集成时期,信息资源丰富程度和整合程度关乎整个数字校园平台的性能,以数字校园的建设目的或者用户主体主要有三类,第一是为教师群体服务,以用户的教学、科研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进行资源整合;第二是为管理部门服务,以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为核心;第三则是以学生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综合并且平衡三类用户的特性和需求,尝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的效率。然而根据目前及未来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的特点,他们获取海量的信息化资源的主要途径还是智能移动终端,所以移动校园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也与时俱进,移动校园平台旨在改变师生传统的工作、学习、生活模式,力图实现真正的便利化、移动化。移动校园平台设计与实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移动终端中间件
中间件是一类位于应用系统与系统软件之间的软件,在移动应用开发中,移动终端通过虚拟浏览器向服务器提交用户的访问申请,并分析、抓取并最终生成数据流交给数据流过滤模块,并由这一模块过滤多余控制符的操作,最后由数据渲染模块生成用户显示页面并返回给浏览器呈现给用户。由于移动智能终端性能和无线网络的差别和特性的限制,在传统的分布式应用系统中使用的中间件技术不能满足移动应用的需求,移动终端中间件应满足如下要求。
3.1.1 轻计算负载
由于移动应用是运行于资源有限的移动智能终端,所以要考虑终端性能、网络条件的差异性,简化功能,构造轻量型中间件。
3.1.2 上下文感知
由于使用移动应用的用户位置可能是随时发生变化的,导致本来就不太稳定的无线网络(相对于高速、稳定的有线网络而言)的稳定性更加难以保障,从而带来不能正常获取服务,这就要求中间件具备一定的上下文感知性能,通过及时感知上下文变化,提高应用性能。
3.1.3 自适应
中间件要随时监视资源供需变化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采取不同的执行策略确保应用的高效稳定运行。
3.2 移动终端单点登录
在移动终端开发中,我们可以利用SharedPreferences类实现单点登录,它是一种轻量级应用程序内部的轻量级存储方案,是一种常用来保存配置文件的类,通
第五篇:信息化校园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化校园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材料、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它的利用虽然伴随 人类社会的发展,古已有之,但远非充分。人们从三千年前以“驿马”或烽火台“传递信息到今天以千兆比特的量,以光的速度交换信息,从而迎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时代。
就当今世界规模的发展趋势而言,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信息产业本身的问题,必将导致人类社会。文化。思想。经济等各方面的变革,必将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注入全新的内涵,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一次全新的冲击。而大学校园是社会的晴雨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大学的基本特征是在“融通古今,学贯中西”的教授指导下,一批最有活力的青年学子从事着“继承发展,研究开拓和教学相长”的创新活动。因而正在日益成为社会知识和科技发展的中枢。
于是,伴随着新的千年的来临,一股强音,信息化的强音,震响在时代的上空,激荡于古老而青春的大学校园。一切对时代变革保持敏锐感知的人们,一切洞悉科教兴国之深远意义的人们,都在关注并思考这样一个迫切的问题:大学校园,何去何从?
在信息化浪潮一次又一次冲击我们所处的校园的时候,当我们所处的大学校园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下,却激发出更强活力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计算机最早在大学校园里普及,网络最为广泛地在大学校园里得到运用,校园人也最先。最迅速地学会在信息化浪潮中生存成长。那些古老的。沿袭数百年的教育和学习模式终于一点点被潮流吞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校园的原有面貌。
今天,我们猛然发现,大学校园已经驶入了信息化的快车道,信息化下的大学校园革命已经走上了发展之路。
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校园,未来的信息化校园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有多大的不同,校园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什么是信息化校园
所谓信息化校园,就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这个平台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其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其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其主要目标,以校园成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基本创新与传播中枢为其主要社会效应。
二、校园信息化的主要体现
1、社区建设方面
我们根据社区的特征可知,校园也是一个小社区,它有自己共同生活的人群;有一定的地狱界限;有一套制度规范;有自己的生活服务设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必将出现,传统的校园社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虚拟身份。虚拟共同体。虚拟社区将完全改变我们真实的生活。
2、学习方面
学习,是校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校园的条件,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正是信息化校园担负的责任。首先,信息化对当代学子学习的影响是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带动了知识体系的革命。
3、教育方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强大冲击,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远程教育”的新概念。随着宽带的增加,那些给教育添加趣味和娱乐的新形式,如传送声音。图象片段。彩色照片都将成为可能。这样的结果是向电子化教育更进了一步。学生呆在寝室就可以上课,不必再跑得很远;教授也不必为课堂上有人打瞌睡而感到羞辱,也免得更坏的学生带着刀枪,毒品进课堂。
4、人文方面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刷下,整个世界都有常新的感觉。于是,昨天已经古老。当信息化校园取代了传统校园之时,所有的莘莘学子都在网上邂逅,面对冰冷的芯片,谁还能看见一张张热情的面孔,那一颗颗曾经激荡而年轻的心。
三、深刻剖析信息化下的教育模式
年轻一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财富,而他们比任何人更加关注教育的发展,对教育的利弊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因此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有着最丰富的想象。当然,对那些尚未完全实现的领域,还不可能有一个完全准确的描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强烈冲击的这场迟早会来到的校园革命里,让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教育,用我们并不成熟的想法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也无可厚非。
1、网络化与数字化
在以往的学校,不同专业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大量存在,这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而今,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都要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都需要实现校园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为全体师生共享,并同时要求有科学的管理来维持秩序。
基于大学角色转变的要求,实现学科知识的网络化和智能化,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网络化校园。使教学。公益等各种活动都以网络为基础,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及应用能力,使大学校园与社会生活迅速而有效的接轨。
2、教室大冲浪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将多个多媒体计算机连接起来以实现多媒体通信和共享多媒体数据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多媒体网络用于教学中。可以把文字。图象。动画。声音以及各种教学软件引入教学实践中,从而以先进的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3、资源的无限化
高校是知识和人才密集的地方,是对时代特征最为敏感的地方,所以信息活动的网络化是高校师生的最大需求。于是,高校应该成立一个信息资源中心,集成本校各类信息资源,并通过将用户与本校资源连接起来。帮助用户搜寻和利用整个信息资源,使其信息服务社会化的一种体制。同时,中心可面向社会,走向产业化,把整个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工作带向更高层次。
如何解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目前教育机构设置,师资等方面的供需矛盾,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共享将成为今后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愿随着信息化校园革命的到来,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变革的潮水一轮轮洗刷着的地球,给世界带来一场场令人惊异的变幻,此中,我们的校园也走过一番番沧海桑田。这是一个一切神话都将成为可能的时代,一切的既有都在经受严峻考验的时代。以至有人说,信息化的滔滔洪流终将淹没我们的校园,未来的日子我们在数字化的网络里彼此相连。
无论今后怎样,我们都在文化的滋养下成长与生活。找寻我们生活的意义,但我们同时也是文化的建设者与创造者,我们不会被技术奴役,我们会在技术营造的五彩斑斓里活出生命的真谛。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的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实施以校园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探索建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四、利用校园网建构的智能环境把学校建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充满生机的学习环境和场所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主愉快、探索创 造的过程 教学模式是课程设计、教材建设、指导课堂和其它教学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式。
专家指出,围绕着课堂教学多年来开展了不少教学改革试验,但是,多数还停留在单一的和浅表层,究其原因,是教学模式基本没有改变。
近年来,我们通过计算机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积极探索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双主”教学模式。
①、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千方百计让学生掌握各种应试技巧。学习的基本过程是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提高识记知识的效率。但它的致命缺陷在于,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②、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较之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是一大进步,它 有利于儿童天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个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它很难有效调动其实很难以调动的儿童的自觉性,操作不到位则容易流于放任。
③、依据何克抗、李克东等专家的研究,“双主模式”介于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间,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要把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又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这就是在基本保留“传递--接受“式教学活动进程的条件下,利用计算机作为教育过程的基本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探索、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④、“双主模式”的可操作性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构成了教育学理论的基石,教育实践的主干职能、规范和具体操作方法,只能围绕主体并由主体来进行。a、“双主模式” 提倡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有利于发挥认知主体的主动性,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b、“双主模式”是面向全体的教育,面向全体,是教学的基本原则。c、“双主模式”把学生看作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把学生的差异性也作为可供开发的资源。d、“双主模式”重视每个学生具有的发展和创造潜能,俗话说,跳一跳就可以把果子摘下来。e、“双主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唱主角,多给学生提供讲和练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f、“双主模式”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讨论,教会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自得能力。
⑤、“双主模式”的实践特征是,a、从教育技术学上看,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理论的结合。b、从整个进程看,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下通过与同学协商协作、与计算机交互主动获得知识。c、从教学内容看,应用这种模式,对知识系统性强的学习应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指导、设计作用;新旧知识之间相互关联、技能转化性的宜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发散性,技能熟化、扩展性的宜以学生为主体。d、教师的主导作用,须依赖与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不断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问题情景,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以及能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五、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步伐
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为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注入了活力,实验研究成果逐步在学校教学的各个层面上推广开来。特别是体现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学生素质培养和体现在教科研成果方面的教师队伍建设。
全校1600名1到6年级学生,全部安排了上机和网络操作实践课,学生普遍会使用校园网,会利用网上资源,具有了初步的信息技术能力。实验班和兴趣组的学生,每周上机时间3到8课时,他们分别会用计算机做画、制作贺卡、编辑电子小报,会做个人、班队主页,会收发电子邮件,会使用国际互连网,具有和同龄人相比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各年级学生中出现了一批计算机和网络的“高手“,他们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帮手,在参加市区有关竞赛中,捧回各类奖项。这些学生也是学校“远程协作学习“项目的骨干力量。
实验开题以来,我校先后承办了深珠港澳地区教学观摩会、99深圳(南山)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实验教师提供的协商学习和个别化学习课例,受到与会的专家、教师的高度评价。
两年多来,学校先后为香港教育署、计算机学会和50多所学校官员和上千名教师提供了研究课。接待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几百所学校的校长、教师。
有10多名教师的课例在全国教学比赛和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王光荣、徐阳杰获“第4届全国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比赛”二等奖;谢锦获“小学数学引探教学比赛”一等奖;陈艳霞获“异步教学”课例一等奖;董金宏、唐筱勇课例入选“首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研讨会”成果;王光荣、陈明祺获“广东省教学创新课比赛”一等奖。实验教师徐阳杰成功地为首届“维美杯”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大赛提供了观摩课等。
2000年初,南头小学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检查中,代表广东省实验学校作了工作汇报,受到专家和教育部领导的肯定。学校领导先后全国电化教育年会、教育部首批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向近千名代表介绍南头小学开展实验情况。
《南头小学校园网系统建设报告》被收入中央电教馆、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编著的《校园网》一书,校园信息网络系统作为成功范例向全国介绍。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95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子课题“中小学电子教材的建设与实验研究”的组成部分,“小学开放性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课题,由南头小学承担,日前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
有20多篇论文和研究成果分别在《中国教育报》、《电化教育研究》、《中小学电脑报》、《计算机世界》、《广东电教》、《陕西电教》、《教师报》、《中小学德育》、《师道》、《深圳教育研究》等杂志报刊发表。收集实验教师60多篇论文的专集由和平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40多篇论文先后获得教育部、中国电化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会、中国小学数学研究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研室、广东省电教馆和深圳市及南山区教科研论文评比奖励。
学校教师开发的软件获得教育部电教办软件比赛、全国小语“四结合”总课题组软件评比二等奖,以及广东省、深圳市和南山区软件评比奖励。
作为南头小学软件专集的《全国中小学CAI集锦
(五)》,已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审定,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次专题介绍南头小学开展实验情况。通过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比较高的尺度上来看,我们的实验仅仅是起始阶段,文章刚刚写了个开头。在教学模式的创建上,在学生素质发展的测评上,在如何使教师队伍适应实验的发展不断提高整体素质,解决发展不平衡方面,应该做的事情还很多。从全局来看,这项实验也不是一所学校所能完成的。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何克抗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何克抗 李克东 谢幼如 王本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