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行非保护价贷款“三金”制度的思考[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13:2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实行非保护价贷款“三金”制度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实行非保护价贷款“三金”制度的思考》。

第一篇:对实行非保护价贷款“三金”制度的思考

对实行非保护价贷款“三金”制度的思考

摘要:分析农发行非保护价贷款管理的实践,落实“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必须对“三金”加以细化和量化,增强可操作性,才能实现安全性与效益性的有机结合。

一、“三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农发行基层县支行在非保护价贷款管理中,为落实“以销定贷、以效定贷”原则,应对各类风险指标实施量化管理,并在“三项资金”上予以体现。具体包括:对企业落实非保护价政策,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作为启动资金,使银企双方在预期销、效的实现上达成利益一致;按风险评估情况缴纳风险保证金,在贷款合同中双方约定风险保证金的使用原则及范围,专项用于弥补信贷资金损失;在销售盈利中提取非保护价经营基金,逐步扩大企业的自有资金规模,减轻企业日后开展非保护价业务的融资压力和成本。通过建立“三金”制度,形成以保证金担保为主体,灵活运用资金杠杆和信贷杠杆,完善的县级支行非保护价贷款风险评估、预警和补偿机制,逐步提高县级行在非保护价贷款管理中的自主程度,以及企业使用贷款的良性循环体制。

二、“三金”制度的可行性

(一)法律法规上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保证金担保获得了承认。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5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金钱以特户、封金、保证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以该金钱优先受偿。”该条规定,可以看作最高人民法院对保证金担保的肯定。在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况下,当事人之间通过协议设立的保证金账户具有担保的效力,债权人对账户内的款项具有优先受偿权。

(二)“三金”制度在资金来源上的可行性。

尽管企业财务状况困难,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经农发行和企业共同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资金来源是可以落实的。自有铺底金可用职工集资、财政拨补费用结余部分解决,也可用购货方的预付款或定金垫付,还可向企业主管部门申请其他渠道解决;风险保证金通过风险指标量化测算确定风险保证金额度。以某企业申请非保护价玉米收购贷款100万元为例,期限为三个月,收购数量为100万公斤,在风险金测算时,利息部分按月息4.290计12600元,市场风险0.04元/公斤计40000元,逾期2个月计息8400元,风险保证金总计61000元。这样的风险金比例,不仅企业完全可以承受,而且充分考虑了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因素,基本上可以对预期的风险进行控制和补偿。对于自有资金较为充裕的企业,可由企业在贷款申请时从财务资金存款户直接划转。对于自有资金紧缺的企业,也可从企业的自由铺底金中缴纳,尽管这样做不尽合理,但考虑到非保护价经营周转较快的特点,扣除适当比例的风险金企业可以承受;非保护价经营基金是在销售货款回笼分解时,在收回贷款本息后,考虑到今后开展非保护价业务时的自有铺底金和风险保证金来源,在利润空间内留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纳入财务资金存款户,此措施企业乐意接受。

(三)“三金”制度在账户管理上的可行性。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为了使资金合理运用率不受影响,部分县级行已在应解存款和临时存款科目下设立了贷款风险保证金账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加上现行的“一基三专”账户管理,已给“三金”制度实施提供了现成的架构,对银企双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无多余负担。在具体管理中,企业自有资金通过基本户转入收购资金存款户核算,风险保证金有差额时部分资金转入风险保证金账户;风险保证金在贷款风险保证金账户核算,业务完成时按合同约定收回贷款、利息或转入财务资金存款专户;非保护价经营基金在财务资金存款核算,实行余额控制。

(四)“三金”制度在非保护价贷款管理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金”制度的引人,使“以销定贷、以效定贷”原则得到了具体量化,在简化贷款发放程序、细化风险防范手段、强化信贷监管力度等方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非 保护价购销行为季节性特点突出,资金供应必须和市场形势衔接起来。通过实行“三金”制度,将“销、效”目标的实现以风险保证金形式予以固化,从而减少审批环节,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投放的滞后性。二是对非保护价贷款风险进行事前性控制、模型化管理,既可以有效落实上级行提出的完善风险防范措施的要求,又可以增强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销、效”目标的调控力度。三是可有效促使企业在非保护价经营中采取银行结算方式,减少现金结算,有利于农发行针对非保护价贷款额度小、周转快的特点,进行有效监管。

(五)“三金”制度是规范、改善企业经营的有效途径。

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由于地方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非保护价经营普遍持积极态度,对农发行完善非保护价贷款风险防范措施十分支持,使“三金”制度的实行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对企业而言,“三金”制度的优势表现在:一是通过企业自有资金的落实,改变企业完全依靠政策性资金的传统观念,增强企业开展非保护价经营的压力和动力。二是通过各类风险权重,合理确定自有资金和缴纳风险保证金额度,减轻了企业融资压力,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轻装上阵开展非保护价经营。三是从销售盈利提取非保护价经营基金,循环用于非保护价经营业务,可以帮助企业形成自我造血机能,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

三、“三金”制度的管理重点

“三金”制度实行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影响“销、效”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指标分析、量化,表现到自有资金、风险保证金、非保护价经营基金的计算、提取与使用中来,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及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调节、干预和控制,在贷款周转全程发挥资金杠杆作用,最终确保“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目标的实现。

(一)明确贷前调查重点,评估贷款风险指标。

非保护价业务的贷前调查和保护价业务应有所不同,重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指标:1.市场行情指标是近三月来该品种商品市场价格走势,主要进行远期市场分析;2.企业资信指标是 对企业法人能力、非保护价业务经营经历、企业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全面分析,主要用来掌握企业经营能力;3.业务真实性指标是查阅购销合同、意向书,调查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否与市场状况吻合;4.风险承受指标是认真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确定其是否具备自有资金、风险保证金的筹资能力,掌握企业对预期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承受能力。上述各项指标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调整。贷前调查中,各项指标不具备或与风险防范要求有差距的,可拒绝企业的贷款要求或提高自有资金到位比例。

(二)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准确测算风险保证金额度。

在对非保护价业务风险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应对企业申请贷款的风险保证金数额作准确测算。从目前县级行贷款风险保证金缴纳情况来看,主要是对非保护价贷款期间的利息进行测算。但在具体贷款运行中,给非保护价业务带来风险的因素很多,如贷款期间的市场行情波动,企业的经营思路发生变化,商品周转速率减慢造成贷款期限延长等等,都会给预期的盈利造成敏感性影响。因此在测算贷款风险保证金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敏感性因素,合理确定各项风险权重,并根据每笔业务的具体情况建立测算模型,作进一步的分析,准确测算预期风险带来的影响。

(三)灵活运用资金杠杆,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指导、调节和控制。

企业的经营行为对于非保护价业务盈利的最终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在运用资金杠杆时,不能仅把风险保证金作为风险发生后的补偿手段,而要发挥出风险保证金的事前控制作用。在进行监管时,一方面是要关注非保护价经营主体的变化。包括企业的经营思路是否与市场状况吻合,自有铺底金是否已作为启动资金投入使用等,来分析银企双方在预期利益上是否真正得到统一。另一方面是要关注非保护价业务客观经营状况的变化。及时对市场行情变化、商品周转速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测算预期盈亏,与企业缴纳的风险保证金对照。在上述两方面因素发生消极变化时,可采用风险保证金专户中的资金提前转入应付利息存款户、追加风险保证金额度等方法,加大对企业行为的调控力度。

(四)注重总结分析,建立非保护价业务效能评价体系。

在当前非保护价业务范围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建立相应的效能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非保护价资金回笼后,在根据企业盈亏状况对销售回笼资金、风险保证金进行相应处理后的同时,应对该笔业务的整个流程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资金杠杆所起的作用和偏差,建立非保护价贷款管理档案,用于指导非保护价业务的开展。

第二篇:对非居民实行集中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分工越来越细。管理对象的这些变化,必然要求税务部门尽快适应市场发展,科学划分管理对象,有效配置管理资源,合理分配管理力量,针对管理对象不同特点,实行有针对性地专业化管理。作为直接和国外企业接触,体现维护国家税款主权的非居民税收,也应尝试集中专业化管理,有助于实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现其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一、非居民税收专业管理的涵义

目前非居民企业在我国构成纳税义务的情形主要包括: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提供劳务、承包工程作业,外国企业在我国取得国际运输收入,以及外国企业从我国境内取得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非居民税收专业化管理,就是根据外国企业和国内扣缴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高素质的国际税收管理专业人才队伍,通过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科学设置非居民税收专业管理机构,实施分类管理,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和拓展管理深度的目的。

二、充分认识推行非居民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意义重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税收国际化问题日益凸显,做好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总局肖局长也强调“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税源的国际化、税制安排的国际化和税收管理的国际化,因此必须加强对国际税源的控管。非居民税收管理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我国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重要手段。各级税务机关应充分认识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重要意义,防止出现因非居民税收规模相对较小而不重视甚至忽视管理的现象,切实把非居民税收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目前非居民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多数人对其不了解,政策不熟悉,并受到非居民自身复杂专业性政策性强的制约,多数税务人员对其不重视,表现在接近99%的征管力量都集中在居民企业的日常税种上,而对非居民税收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尚未有效实现,基本上放任由企业自主申报,从而造成非居民管理税收流失比较严重。

(二)新一轮机构征管改革的需要。非居民税收管理的对象为外国居民,包括非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个人。对非居民税收实行专业化管理,不仅是国际惯例,也是提高非居民税收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满足新一轮征管机构改革的需要。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国际税务司设立非居民税收管理处,专门负责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制定及非居民税收管理,明确规定各级税务机关把非居民税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类别实行管理,并且要求配备足够的非居民税收管理人员,初步形成了非居民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制。另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9〕32号)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应建立非居民税收管理专业化工作机制,把非居民纳入日常税收管理并作为分类管理的一个类别,规范和完善非居民税收管理制度,把握非居民税源流动规律,建立健全非居民税收管理岗位,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及时防范非居民税源流失风险”。

(三)非居民本身特点所决定。非居民税源流动快、隐蔽性强,尤其是非居民在我国境内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经常是来无影去无踪,加之部分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和申报纳税。在以往非居民分散管理的情况下,税务机关难以集中优势征管因素及时掌握承包工程和劳务项目有关的信息,代扣代缴税款难以落实,导致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所涉及的税种税收流失较为严重。另外非居民税收的主要对象是来源于中国所得的国外企业,在技术上、资金上、管理等方面有着一定影响,非居民税收管理直接体现了我国税务部门的形象。还有非居民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对其税务人员的特殊要求,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和专业性人才。当前分散管理下基层税务干部的素质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人才的匮乏,决定了跨国税源的工作水平很难真正提高征管体制,形成高质量征管。最后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对外可以有效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四)依法治税,加强税源管理,寻求新的税收增长点需要。目前我国非居民企业数量大约在2万户左右。2008年非居民企业缴纳税款超过380亿元,其中境内支付单位扣缴企业所得税约174亿元,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缴纳税款70多亿元,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提供劳务、承包工程作业缴纳税款7.4亿元。在部分非居民税源相对集中的地区,非居民税收占全部入库税款的比例较高,增长趋势明显。在目前金融危机影响情况下,在增值税、营业税和居民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相对的前提下,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寻求非居民征税项目的新内容,拓宽非居民,积极探索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如中国税务报今年介绍了南京组织海外代付组织税款650万元,总局王力副局长在全国国际税收会议上对扬州市国税局股权转让征收7000多万税款进行了点名

黄龙真人新传 大唐 农奴翻身当地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对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几点思考

对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几点思考 目前税务管理员制度已摆上税务部门的议事日程,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市局从新的角度提出了新的构想,制定和完善了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各项制度和规程,进一步夯实了税收征管基础。鉴此,笔者立足于基层国税工作实际,结合自身的一些想法,作一探讨。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重要性

在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不少干部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又回到了以前的专管员制度?实际上,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决不是简单地名称改变,也决不是制度的回归,而是继承与发展,扬弃与创新。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摈弃错误认识,充分认识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税收事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必然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这是税收工作应当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要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找准影响和阻碍征管质量提高的症结,对症下药。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推行,不是改革的倒退,是对过去专管员制度的发展,是对现行管理制度的一种完善。正如总局谢局长所言“„„要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以往专管员制度,发扬其优点,纠正其弊端,根据征管工作客观要求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二,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新形势的客观要求。过去的税务专管员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当时企业性质比较单一,以集体经济、国有性质为主,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纳税人数量较少,企业经济业务和经济核算比较简单,社会处于一个刚刚改革发展的初期。专管员是“一人进厂,各税通管,征管查集于一身”,对企业实行“保姆式”、“填鸭式”管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94年以前的专管员制度时代相比,现在的经济结构和规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内、外资的融合,企业的经济成份更加多样,性质更加复杂,经济业务更加多元,企业规模愈来愈大,集团公司、协作企业、分支机构、甚至跨国经营愈来愈普遍;财务制度、税收核算逐渐与国际接轨,已经从以前单一的强制的比较统一的财务会计、税收核算向复杂的、更体现企业经营特色的,财务、税收相分离的方向转变,税务人员一下子难以透过复杂的经济现象看清其蕴涵的税收变化,税源、税基管理监控更加困难,靠单个的税务人员监控根本难以到位。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征管手段、措施、方法等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为此,总局适时提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设想,适应了当前形势的发展。

第三,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我们税务部门适应新的征管模式的要求,取消了专管员制度,对征管人员进行了专业分工,但由于岗位设置过细,客观上增加了业务衔接与传递的复杂性,人为地增加了工作量,也由于只是注重形式上的科学分工,而不注意严密管理的实质,征、管、查之间缺

乏有效衔接,信息割裂,似乎没有一个税务人员能说得清企业情况,税源、税基监控不力,漏征漏管户增加,造成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的出现。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可以吸收过去税收专管员按户管理涉税事宜,摸清税源情况的优点,又可以通过新的征管模式对管理员的科学界定,摈弃“征管查于一身”的弊端,将纳税人的事管好,做到“管户”与“管事”的有机统一,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提高税源监控质量,提升征管水平。

第四,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的迫切需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到税务领域就是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纳税服务现已提到法律的地位,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和全方位的税收服务。要做到纳税服务,必须有一部分干部承载这项工作,而税收管理员正是这样一个有效的载体。税收管理员通过不定期深入企业,在掌握企业情况的同时,通过与企业、纳税人面对面的交谈,使税务干部近距离接触纳税人,听取纳税人意见和建议,提高征管水平,增强执法刚性,拓展服务渠道。这样既宣传了政策,也解决了企业难题,更密切了征纳关系,树立了国税良好形象。

二、抓住根本,大力加强税收管理员的素质培养

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税发[2004]108号)中,指出:税收管理员是基层税务机关分片(业)管理税源的工作人员。税收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按片负责对纳税户的税源管理工作,一般不承办征收税款、审批减免缓税、进行处罚等事务。通过职责可以看出,税收管理员主要应具备以下四种素质意识。

一是思想道德素质。税收管理员作为公务员,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思想道德指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敬业意识。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特别是以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形象地讲,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敬业意识、敬业精神,有了敬业精神自然就会钻研业务,就会恪守职业道德,才能够忠于事实、严格执法,廉洁奉公、遵守法纪,顾全大局。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没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在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税收管理员必会走向社会的对立面,不仅不能完成打击犯罪、维护正常纳税秩序的任务,还可能与违法犯罪分子同流合污,大肆偷逃国家税款。所以说思想道德素质是税收管理员素质的根,灵魂所在。

二是业务专业素质。税收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工作,它所涉及的领域之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之紧密,其职业特点是其他职业所难比拟。一般而言,税务干部的业务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了税收、财政、审计、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财务会计、法律等各门类的学科知识。作为税收管理员,其业务专业素质则更强调具体、实用、灵活。而这些专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有助于提高税收管理员自身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能力也是业务素质的综合反映。税收业务专业素质既是税务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标志,也是税务管理员正确履行其职责的基本保证,更是税收管理员素质构成要素中的技术性基础。作为一名税收管理员,他的业务素质具体包括岗位专业能力,必须熟悉和掌握做

好本岗位工作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胜任本职工作;综合分析能力,必须透过密密麻麻、枯燥的数字,准确判断,查准症结,抓住根本,通过现象找出本质;写作表达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善于宣传税收政策,会写税源分析报告;经营管理能力,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熟悉工业流程,精通成本核算,解决实际问题,使税务管理更具有实效性。

三是责任意识。当前的税收管理员要定位在“信息采集员、纳税辅导员、税收宣传员、税收监控员”四员身份上。要做好“四员”,税收管理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掌握所辖税源户籍变动情况,核实管户生产经营、财务核算情况、申报纳税情况税源管理等情况。要做到这样,就要做到四勤,既“嘴勤、手勤、腿勤、脑勤”。“嘴勤”,就是要多问。对企业经营状况要了解,掌握在手,熟透在心。对案头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深入纳税人经营场所进行了解,调查研究,多问为什么,弄清弄懂;“手勤”,就是要多动手。对“一户式”管理的各类资料要精心收集、整理、完善,对企业的各类相关数据要熟悉掌握,查对钩稽关系,做到心中有数;“腿勤”,就是要多跑。要做企业的“税收顾问”,送税收政策下企业,提高企业纳税意识。要做企业的“财务会计”,对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与税法不相符的问题,帮助企业及时完善。要做企业的“电脑技术员”,对企业进行个性化的纳税辅导,提高企业远程申报质量;“脑勤”,就是要多思考。不仅思考税收业务知识的运用,还要对发现的疑点进行仔细查对,深挖根源,研究对策,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提高整体工作效能。

四是清廉意识。税收管理员直接与纳税人打交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代表着党的形象和国税形象,必须清廉治税。在工作中,要牢记党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忧、不为血缘圈、友情圈、工作圈所围。要从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收税”这个基本问题入手,把为人民服务贯彻到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树立“服务也是生产力”的新观念,把为纳税人服务作为税务人员的根本职责要求,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税收管理由监督型向服务性的战略转变,努力构筑“服务型税务机关”。

三、强化措施,务求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效

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实行税收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为此,我们要集中精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务求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这是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前提。加强税收征管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税收管理员制度能否推行到位,发挥其潜能,前提在于各级领导是否重视及重视的程度。为此,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清当前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认识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紧迫感。要健全组织,转变作风,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创新思维,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税收管理方式方法。要健全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领导小组,设立具体办事机构。各级领导要将税收管理员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贯穿于各项工作中,确保落到实处。

——强化税收管理员素质建设,提高税源监控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一是充实税收管理力量。调整征、管、查人员配备,充实税收管理力量,使税收管理员占一线征管人员较大的比重。积极探索不同规模纳税人的管理办法,实施分类管理。要突出管理重点,在税收管理员力量分配上体现重点税源重点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重点企业的管理。同时建立科学的岗责体系,通过明确各岗位的权利与责任,实现以事定岗、以岗择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其开展税源监控管理的业务技能;三是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高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素养,增强其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税源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

——明确管理员职责,优化税收管理业务流程。这是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关键。一是确立管理原则。要对税收管理员进行明确规定,实行“三不管”原则,即不管税款征收,不管减免税审批,不管立案涉税案件的查处。税收管理员管什么,即对什么实施监控成为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税收管理员将税源管理职责落实到户,负责所管辖税源户的日常管理职能,包括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纳税服务等,其中,特别突出对所管户死信息的核实与活信息的采集,即负责核实企业税务登记信息、纳税申报信息等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负责采集如企业工艺流程、工资计算方法、主要耗材、投入产出比、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时变化情况等活信息。二是明确管理内容。管理员要按属地化原则划片管事,负责辖区内纳税人的日常管理,及时了解辖区内税源变化情况;要对纳税人追踪入户,知情到点,实行零距离联系税源,把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变动情况,了解掌握纳税人纳税义务履行情况;要负责所管纳税人的信息采集、资料收集,并整理、立卷,录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税源实行后台监控;要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情况,对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三是制定管理方法。要采取适合于管理对象的管理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基础税源和纳税情况。对重点税源企业,利用“金税工程”、“一户式”管理手段,强化对物流、资金流的监控分析,综合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对中小企业建立监控指标体系,对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定;对个体纳税户,在管理上突出抓好集贸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个体经营大户的管理,并将临界起征点的业户作为重点监控对象。积极推行定额调整听证制度,推行阳光办税。

——严格考评制度,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这是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保证。首先,重组税收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和重组税收业务,简并、简化内外工作程序、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税收征管整体效率。其次,建立税收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对税收管理过程进行细化分类,实行定岗、定责、定量、定级、定酬,建立对各岗位工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等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与监督。第三,完善《税

收管理员工作规范》。明确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初步建立对管理员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模型。第四,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制定《税收管理员绩效考评和过错追究制度》,对在执法和管理中出现的过错和违法行为,按照执法责任制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增强税收管理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五,发挥信息技术效能。建立税收管理员信息化应用水平级别测试系统,提高税收管理员的应用水平,适应现代化管理新的形势发展,提高纳税评估水平,进一步强化税源监控职能,促进税收征管质量的显著提升。

第四篇: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

本文作者:刘 洋 马玉兰 好范文原创投稿

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华诞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刘 洋 马玉兰

【摘 要】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成果为标准、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推进党的建设科学

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目标管理 思考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近8000万党员的执政大党。中华民族能否迅速实现伟大复兴,关键看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每个党员的综合素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新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一、实行党员目标管理,是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江泽民同志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胡锦涛同志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对于在新时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实行党员目标管理,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我们党在反思总结自身建设历史经验、冷静观照党的建设实际状况而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重大任务。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党的建设科学化在推进过程中受到来自党的自身建设、党员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干扰,其总体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健全完善党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探索和创新党要管党、治党要严的方法路径,以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确定科学合理的责任目标,并以此作为党员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标准,这样既能使党员的思想、言行等都受到目标的约束和限制,又能使党员在目标的引导下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从而达到增强党员素质、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目的。

第二、实行党员目标管理,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方式

党章明确规定,党员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党员的质量。我们党从总的来说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党内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党员理想淡薄、信念丧失、纪律松驰、作风不正,完全与“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相背离;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的违法违纪、腐化堕落现象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要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目标管理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能使党员在目标的约束下严格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自觉践行“三个代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实现党员目标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两者在价值取向、实现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党要站在完成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面对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如果党员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科技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就不可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就不可能完成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任务。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制定思想政治素质目标和业务工作目标,能促使党员根据预定目标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骨干和人才。

二、抓好党员目标管

理的实施与考核,是确保党员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党员责任目标一般分为基本目标和任务目标两部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目标、组织纪律目标、联系群众目标、业务能力目标和完成任务目标。为确保党员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切实抓好党员目标的组织、实施与考核工作。

首先,根据目标管理的原则,建立党员目标责任网络

党员目

标是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确定的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责任目

标,也是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的奋斗目标。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目标管理的层次性原理,首先制定出基层党组织的总目标,然后再根据总目标要求制定各项具体目标。具体作法是,根据党员标准和基层党组织的任务,把一定时期内的基层组织建设、上级组织下达的任务和对党员的要求,将目标进行分解,从党委到支部、从支部到小组、从小组到个人层层加以落实,建立一个纵向目标责任体系。同时,围绕总目标,基层党委和支部及其班子成员也要制定出相应的责任目标,建立一个横向目标保证体系。这样,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纵横相连的目标体系,并结合考核奖惩制度组织实施,确保党员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其次,实行目标导向,把党员的个体行为化为党组织的团体行为

行为指导目标,但目标确定后又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导向作用。党员目标一方面是“全面性”的目标,一方面又规定了完成目标与否对个人进行奖惩的条款,这就对党员的行为起到了应有的约束、控制作用,同时也使党员的行为有了明确的规范。但这种行为规范能否收到预期效果,还有待于以此为据,实行目标导向,把这种属于党员的个体行为化为党组织的团体行为,即组织行为。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党员目标的全部内容作为客观要求,来调动全体党员的主观积极性,进而形成一种“必须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行为动机。因此,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要把党员目标的全部内容,按照每个党员的职责范围,分解落实到每个支部、小组和个人,构成组织团体规范;其二,围绕党员总目标,支部、小组及个人要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共同为实现总目标而奋斗,从而增强党组织团体的内聚力,以推进党员目标的全面实现。

再次,对目标进行科学考核与评价,确保党员责任目标顺利实现

一是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评价只重视定性,忽视了定量,因而缺乏量标体系,没有科学依据。要对党员有一个全面认识,就必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从定量考核上升到综合定量评价,再作出恰当的综合定性评价。在考核方法上,应采取分项考核同综合考核、组织考核同自我考核、半年考核同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每次考核都要写出考核记录并立卷归档。这样既可以直接反映党员的工作及表现情况,又可以促使党员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二是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完成任务好的或有突出贡献的党员,可以根据目标的实现水平、贡献大小和连续年限,分别给予奖励,并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能勤绩表现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没有完成目标或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党员,应视其情节轻重进行处罚。特别是对那些严重违反党规党纪的腐败分子,必须毫不留情,坚决清除出党,以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是增强党员素质、纯洁党的组织、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十七大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面对新的时期、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只要认真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能顺利完成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宏伟任务,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

实行党政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是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干部任用条例》颁布以来,XXX市从实际出发,积极抓好市直部门、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的任职回避,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就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结合XXX实际,谈几点不成熟的观点。

一、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是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的重要途径。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个别人从小圈子选人的不良现象,注重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干部,有利于把那些政治上成熟、业务上过硬、作风上正派的干部选拔上来,有利于提高本部门、单位以及整个干部队伍素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近三年来,XXX市通过推行《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先后调整交流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37名。

(二)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是避免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的重要举措。一项决策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立场,取决于决策的利益取向。长期以来,有的党政干部的亲属在本人直接领导的机关工作,从而造成一些领导干部受各种复杂关系困扰和不利因素的羁绊,处理问题丢不开情面,放不开手脚。有的干部长期在一个部门担任领导,缺乏领导才能,不能驾驭全局,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一些部门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班子内部关系不够协调,影响了工作和整体功能的发挥,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可以有效避免领导干部为了局部或个别亲属利益而决策失误,使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都出于公心,站在全局的高度,心中始终装着群众,有利于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公检法等部门是一个地区比较重要的部门,实行任职回避,将这些部门置于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可以克服和改善党政干部在工作中因地域、亲属关系等一些因素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利于保证党政干部的为政清廉,为干部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二、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需把握的几个原则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原则。要通过实行任职回避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对真抓实干、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要及时交流提升;对缺乏领导才能、不能驾驭全局、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的干部,要果断采取组织措施,形成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形成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的科学机制和良好环境。

坚持遵循干部人事工作规律的原则。要准确把握需回避干部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积极稳妥、适度地对干部进行调整交流,配强配顺各级领导班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好范文”版权所有

坚持适度交流、增强活力原则。要全面准确地考察、客观公正地评价、有的放矢地培养、人尽其才地使用、持续有效地激励和严格及时地监督干部,建立健全机关干部交流轮岗制度,通过交流,实现干部的任职回避,改善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的全面素质,增强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制度建设,提供任职回避的制度保证。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一要靠教育,二要靠制度。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总结探索干部任职回避的成功经验。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推进任职回避的规范化、制度化。一是要研究出台一批保证、监督、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相关制度,如《任职回避保证制度》、《任职回避监督制度》、《任职回避考核制度》等。二是要严格落实任职回避制度,包括将任职回避制度执行情况作为领导本人及任命机关的考核范畴,形成任职回避的意见。同时建立了领导干部亲属档案,对领导干部的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及近姻亲关系亲属全部进行登记,为监督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提供依据。

(二)加大监督力度,构建任职回避监督体系。健全完善任职回避监督体系是规范干部任职回避的重要手段。一是构建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要扩大干部监督中的民主,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坚决克服班子副职对班子正职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现象。二是构建完善社会监督体系。要疏通监督渠道,健全监督制度,坚持在完善群众监督体系、人民团体监督体系、行政监督体系、舆论监督体系等四个方面寻找突破。组织部门要设立举报投诉电话、设立监督投诉想等方式,方便群众监督。

(三)加强干部交流,保证有序流动。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加大领导干部任职地域回避和一些敏感、热点专业职务的重点回避,把干部交流与班子换届、

下载对实行非保护价贷款“三金”制度的思考[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实行非保护价贷款“三金”制度的思考[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 实行党政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是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干部任用条例》颁布以来,XXX市从实际出发,积极抓好市直部门......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

    实行党政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是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干部任用条例》颁布以来,XXX市从实际出发,积极抓好市直部门、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的任职回避,取得了一......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更新时间:2006-5-23 实行党政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是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干部任......

    对实行“廉政谈话”问题的思考(推荐五篇)

    对实行“廉政谈话”问题的思考 中纪委二次全会把“廉政谈话”作为一项任务明确提出,纪委谈话制度共有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落实纪委常委同下级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各级纪委负责......

    对实行综合柜员制的思考(5篇)

    对实行综合柜员制的思考近年来,由于基层人民银行人员年龄结构逐步老化,自然减员日渐增加,导致人员呈递减趋势。按照会计、国库及发行业务核算系统规定和内控制度的要求设置多个......

    对供水行业实行特许经营的思考

    结合对《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学习,仅对大家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提出一点个人的思考,以引起供水同行的领导和员工们的关注和进一步交流。于今年5月l日实行的《市政公......

    对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

    对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绩效预算为依托的政府支出管理改革。被称为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是政府部门按所完成的各项职能,将政府预算建......

    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思考

    1、 “代建制”的含义及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模式已由投、建、管和用多位一体的模式,逐渐向投、建、管和用职能分离的模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