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电站水库库区管理风险剖析与防范策略
水电站水库库区管理风险剖析与防范策略
摘要:水电站水库特别是具有调节性能的大型龙头水库,由于水库库面积大,库内湾汊较多,年水位变动大,比较容易发生库内围垦、流域内植被破坏等事件,影响水库的正常运用。由于水电站属于企业性质,制止难度大。本文分析了水电站水库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从水库管理者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水库 风险 应对策略 围垦 概述
有效保护水电站水库安全和水体质量,使水库满足设计要求的蓄水、供水、防洪功能,是水电站的管理内容之一。由于水库集水区域及库面范围大,在库岸边及流域内一般都建有公路、工厂、城镇等,受各种利益的影响,经常发生在库内修堤围垦,向水库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倾倒余泥、废渣及其他废弃物,在水库内运输各种有毒有害物,流域保护区域植被被破坏等现象,侵占了水电站发电库容和调洪库容,也对水库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严禁围垦库区和
做为水电站水库管理者,面对水库流域内复杂的各种阶层人群,有责任有义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侵害水库安全的事件发生。水库库区管理范围
水电站库区管理分为管理区域和保护区域二个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福建省水法实施办法》、《大中型水电站水库调度规范》规定,水电站水库等各类设施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如下:
2.1 水库库区:管理范围为水库征地线或者移民线以下;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至一重山脊的山坡。保护区域包含流域的植被、污染管理等。
2.2 拦河坝、溢洪道等水工程:管理范围为其周边外延50米━200米内,水闸、船闸、机电排灌站、水轮泵站、输水道、电站厂房、变电站等工程建筑物:管理范围为其周边外延20米━30米内;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50米━300米内。2.3 渠道:管理范围为渠脚外延1米━5米内,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30米内。水库库区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
3.1 在水库内修堤筑坝,形成库内库。侵占水电站发电库容和调洪库容,也对水库的水质产生影响,库区围垦一旦形成规模,将导致水库有效库容和防洪库容减少,使水库发电能力、调洪能力降低。
3.1.1 库内围垦。
水库周边居民在水库岸边的山坳喇叭口修建堤坝,形成库内养殖鱼塘等,占用了一定的水库库容。此类现象极为普遍,一般系库边农民所为,具有季调节性能的大型水库几乎无一幸免。库区围垦一旦形成规模,将会对电站的洪水调度和发电调度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围垦大都采用库边土质填筑,无正规设计,施工随意,质量差,工程自身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1.2 库内修建小水电站。对年调节以上水库,在水库淹没线以下修建拦水坝,利用水库削落深度发电。此类行为一般系当地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的人员所为,处理比较麻烦。同时由于库内小水电拦水坝一般都建在水库末端的窄小河道处,在遭遇小频率洪水时,由于建筑物的阻水,造成洪水水流不畅,引起上游被淹,并可能引发当地政府要求提前降低水库水位的行为。如2005年6月、2006年6月古田溪库内梅洋电站拦水坝的阻水,造成古田县平湖镇部分村庄被淹。
3.2 向水库库区弃土弃渣:水库周边建筑工程(如修建公路、修建工业区、旅游区等)往水库倒土、抛弃建筑垃圾等,导致水库有效库容减少和坝前淤积速率加快。
3.3 跨流域引水:在水库流域末端挖渠打洞,将流域内部分水源引向另一流域,导致水库入库径流量减少,降低电站发电能力。此类现象一般发生在水库流域较大特别是流域跨越两个县及以上时。如:2003年古田溪曾出现在流域末端屏南建瓯交界处有人曾将约2平方千米流域面积的水源引向建欧县的另一水系,2006年底发现屏南县规划将古田溪流域的水源引向屏南县城。3.4 库区集雨区域保护林被被大面积砍伐或在流域内大范围取土挖砂、开荒等,导致降雨汇流时间缩短,使水库汇流时间减短,洪水洪峰提前和增大,洪水预报不准确。同时降雨时造成流域内水土流失,加速水库淤积速度,严重的危及库周山体稳定。
3.5 水库水质发生污染。
3.5.1 导致水库水质污染的原因有:
3.5.1.1 水库周边养殖户向水库排放污物、丢弃动物尸体以及库周规模化的蓄禽养殖污染;3.5.1.2 流域上游工厂向水库排弃工业污水污物;
3.5.1.3 水库沿边公路上运输化学品的车辆发生故障,引起污染物进入水库,造成水库污染;3.5.1.4 库周城镇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3.5.2 水质污染的危害性
水库水质污染后,使水库水体COD、氮、磷等物质浓度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PH值呈现过高或过低,严重腐蚀了水电站拦水、引水建筑以及水轮发电机,加速设备老化,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后果主要有。
3.5.2.1 水库水质污染后,使水工建筑物老化、碳化加剧;水工金属构件物锈蚀加快;3.5.2.2 水库水质变差,使水库出水不合格; 3.5.2.3 水库养殖体出现大面积死亡;
3.5.2.4 造成库区水质恶化,导致库面水葫芦泛滥; 3.6 坝前、进水口周边捕鱼。
因在坝前捕鱼、禁区内赶鱼,可能发生船只撞击大坝、进水口,造成大坝损害以及渔网堵塞进水口,影响正常发电。
3.7 库内养殖。
大部分水库内都有养殖,分为网箱养殖和库内放养两种。在大洪水、水库大流量泄洪是,可能使网箱被飘走或拦网被冲断,造成养殖户损失,从而怪罪电站调度方式。
3.8 淹没线复垦、回迁。
对于多年调节水库,在遭遇连续数年的枯水年后,由于水库有连续数年未畜满,库周居民出现在库内种植农作物或盖临时房子等。法律赋予水电厂库区管理的义务、责任和权力
水电站库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条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规定》等。如: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12条规定大坝及其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大坝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大坝的安全保卫工作。第十五条禁止在大坝的集水区域内乱伐林木、陡坡开荒等导致水库淤积的活动。禁止在库区内围垦和进行采石、取土等危及山体的活动。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为维护水利、水电工程效能,禁止在水库库区任意围垦、在水库等水域倾倒垃圾、废渣、尾矿矿渣,堆置杂物。水库库区管理的日常工作
水电站水库库区管理是保护库区正常运行、及时发现、解决库区存在隐患和问题。
5.1 做好库区管理宣传。
每年向水库库区周边居民发放一次库区管理宣传册,宣传册内容包含水库和大坝管理的法律法规摘要、水库的主要特性和功能、水电站所属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禁止在库区和流域内进行的活动类型、在水库旅游、划船、钓鱼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相关案例等。宣传小册子发放到主要村庄和部分村民,发放过程应拍照并做好回执签收。必要时与政府部门联合召开有乡、村和库边居民参加的库区管理座谈会,宣讲水库的特性、权属、在库内围垦的违法责任和相关处理案例。从而使库周居民由不懂法转为了解法律,由藐视法律变为畏惧法律、遵守法律。
5.2 做好当地政府的协调与沟通工作。
日常加强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政府办、水利局、防汛办、水政监察处、安全生产局、林业局、旅游局、水产局、公安局等)领导和主要人员的联系,每年召开联合协调会议,通报、协商库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库区管理工作取得他们的最大支持。
5.4 做好库区巡查工作
5.4.1 每年汛前组织对库区进行调查,掌握坍岸、滑坡及其它不利于水库安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4.2 水库巡查:水库库面巡查是发现库区围垦、防护林状况、库容是否变化等的必要手段之一。水库水位年变幅在10m以内的,每季度进行一次;年变幅在10m以上的,水位每变动5m安排一次,每年不少于4次。巡查的主要内容有:是否有发生围垦、违规建筑;水库淤积变化情况;水库是否有坍岸、滑坡现象;水库库面第一重山森林是否存在滥砍滥伐现象;库区是否有复耕、回迁等;是否有向水库到土、垃圾等现象;库面是否有水生物。
5.4.3 流域巡查:了解流域植被情况、水库库面第一重山森林是否存在滥砍滥伐现象;了解水库上游小水电开发情况(库容、工程等级、装机、发电方式,分析小电站对洪水预报的影响和防洪影响。是否存在跨流域引水问题。各类风险应对策略
6.1 对库区围垦、库中库的处理方式 6.1.1对已有围垦的处理方式
对于已存在的水库围垦,经多次协调后未能拆除,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无法解决的水库库区围垦,应进行以下各项工作:
6.1.1.1 对围垦数量、位置进行统计。
6.1.1.2 对围垦规模(面积、占用库容与防洪库容、顶高程、底高程)等进行测量。6.1.1.3 进行围垦对电站发电影响和洪水调度影响分析。重点分析围垦占用防洪库容情况、对调洪的影响。当发现因围垦使水库的防洪等级降低时,应制订应急预案。
6.1.1.4 每年向县级或以上人民政府、同级政府水利监察部门、防汛部门、安全生产监察部门行文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几点:水电站水库特性与作用、出现围垦的位置与规模、围垦对水电站发电和防洪的影响、在小概率洪水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包含上游防洪问题、下游防洪问题、对大坝的影响、对围垦本身可能出现的影响。)、请求处理方式等。
6.1.2 新建围垦的处理方式。
发现在库区内出现正在围垦行为的处置方案: 6.1.2.1 现场了解围垦的业主、围垦用途、规模;
6.1.2.2 现场向业主发放禁止围垦和有关水库管理的法律法规小册子并要求签字;
6.1.2.3 立即向县级或以上水利监察部门、防汛部门报告,要求立即制止并拆除已建建筑物,2天内补报书面文件,文件送达采用专人送达和特快送达两种,专人送达必须有接收人在回执上签字。书面文件应包含围垦地点、规模、对水库的影响、违反了哪个法律条款、电厂的要求、建议等内容;
6.1.2.4 会同政府水利监察部门、防汛部门一起到围垦现场制止,要求政府部门下达拆除已建工程令;
6.1.2.5 跟踪现场围垦等拆除情况。6.2 跨流域引水处置步骤。
当发现跨流域引水情况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步骤:
6.2.1 现场了解被引水的区间面积、引水方式、业主、取水审批部门。并进行拍照等资料收集;
6.2.2 要求业主立即停止施工并拆除已建建筑物。向业主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法》等,发放时全程拍照; 6.2.3 向水电站企业所在地、引水点所在地、引水业主所在地县级以上水利监察部门报告,请求协调解决;
6.2.4 向引水点下游水电站通报事件情况,共同制止该类行为。6.2.5 连续跟踪事态进展,直至引水建筑物全部拆除。6.3 库区防护林被滥砍滥伐处理步骤
6.3.1 现场了解情况,调查森林砍伐范围、业主、是否有砍伐许可证等; 6.3.2 向地方林业部门、库区林场报告,要求制止; 6.3.3 向地方防汛部门报告,要求协调制止。6.4 库区养殖与近坝区养殖出现问题处理步骤。
6.4.1 水库养殖权属于水电站的,应与养殖户签订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责任。6.4.2 水库养殖权不属于电站的,每年汛前告知养殖户水库调度的特点、洪水调度方式、可能存在的风险等。提醒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6.4.3 水库捕鱼严禁进入水库电站禁区内,捕鱼节期间确需进入,应提前2天向电站申请,经同意后并向电站企业提交承诺保证听从电站人员指挥、安全责任自负并在电站工作人员监视下适当进入,当该类现象每年不得超过2次。
6.4.4 窄长型水库禁止采用网箱养殖。6.5 淹没线以下复垦、回迁处理步骤。
发现在水库淹没线以下出现复垦、回迁现象时,应书面告知复耕户、回迁户水库的性能、特点和可能出现的后果,并要求签收,同时将该告示发放到复耕户、回迁户的村、乡(镇)。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行文报告,要求采取措施立即制止。
6.6 库区防护林被滥砍滥伐处理步骤;
6.6.1 现场了解情况,调查森林砍伐范围、业主、是否有砍伐许可证等; 6.6.2 向地方林业部门、库区林场报告,要求制止; 6.6.3 向地方防汛部门报告,要求协调制止。6.7 向水库弃土、弃渣处理步骤。6.7.1 现场拍照,收集证据;
6.7.2 了解向水库弃土、弃渣的单位、原因; 6.7.3 在弃土、弃渣点设置告示牌;
6.7.4 向地方政府行文报告,阐明电厂受损害的理由、可能引起的后果,请求制止该类行为;
6.7.5 加密对库边巡查次数,避免类似情况发生。7 结语
水电站水库特别是具有调节性能的大型龙头水库,由于水库库面积大,库内湾汊较多,年水位变动大,比较容易发生库内围垦、流域内植被破坏等事件,影响水库的正常运用。由于水电站大都属于企业性质,无行政执法权,事件的处理和善后主要依靠水库所在地的各级政府部门。但做为企业来说,一般情况下主要是行使及时发现、及时报告、联系、协同处理等工作。如何有效的开展,暂无标准的工作步骤,属探索性阶段。
第二篇:水电站水库库区卫生清理消毒工作简报
水电站库区蓄水前卫生清理消毒
工作简报
12月8日,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专家组一行3人,到水电站库区指导卫生清理工作。专家组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强调要确保工作安全,做好防寒防冻防滑工作;二是要积极配合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推进卫生清理工作;三是要对工作整体概况进行实地考察,做好工作进度的安排。
按照专家组的要求,管理人员会同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
司工程部相关工作人员,对纳子峡水电站淹没线以下草地、房屋、畜圈及墓地等卫生清理对象进行了实地查看。了解到库区淹没线以下房屋目前均有人居住,晚上牛羊都在畜圈中过夜,找到了部分有主墓地,牧民要迁移其亲属墓地等实际情况。因房屋、畜圈尚未搬迁,及有主墓地尚未迁移等原因,可能会使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进度受到影响。
12月8日—9日,在淹没区开展了鼠情监测工作和灭鼠工
作。在河滩灌木丛中布放鼠夹140夹次,捕获老鼠8只,鼠密度为5.71%,鼠种为高原鼠兔。灭鼠工作累计投放灭鼠药60箱,完成草地灭鼠面积近10平方公里。
第三篇:水电站水库库区卫生清理消毒工作简报
水电站库区蓄水前卫生清理消毒
工作简报
12月8日,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专家组一行3人,到水电站库区指导卫生清理工作。专家组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强调要确保工作安全,做好防寒防冻防滑工作;二是要积极配合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推进卫生清理工作;三是要对工作整体概况进行实地考察,做好工作进度的安排。
按照专家组的要求,管理人员会同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相关工作人员,对纳子峡水电站淹没线以下草地、房屋、畜圈及墓地等卫生清理对象进行了实地查看。了解到库区淹没线以下房屋目前均有人居住,晚上牛羊都在畜圈中过夜,找到了部分有主墓地,牧民要迁移其亲属墓地等实际情况。因房屋、畜圈尚未搬迁,及有主墓地尚未迁移等原因,可能会使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进度受到影响。
12月8日—9日,在淹没区开展了鼠情监测工作和灭鼠工作。在河滩灌木丛中布放鼠夹140夹次,捕获老鼠8只,鼠密度为5.71%,鼠种为高原鼠兔。灭鼠工作累计投放灭鼠药60箱,完成草地灭鼠面积近10平方公里。
第四篇:医疗风险防范与管理
医疗风险分析评估制度
为了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切实的防范医疗事故,合理的规避医疗风险,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特制定医疗风险分析制度如下:
1、对每位患者的诊疗计划,诊治医生务必从病员整个医疗背景出发,充分考虑医疗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医疗损害后果。在医疗效果和损害后果之间进行科学评估,力求医疗效果最大化,损害后果大于医疗效果的视为高风险医疗活动。对高风险医疗活动,必须采取审慎态度对待,并有严格管理秩序(如三级查房,多科会诊或上报业务领导和主要领导)。
2、在诊断过程中,应首先考虑无创性检查,必要的有创检查,应尽量选择创伤损害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检查方式。
3、在诊疗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遵循病人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拟定最有利于病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能承受的治疗方案。
4、对有争议或未确定效果的诊治措施,应充分论证,全面权衡,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共同讨论制定,严禁轻率采用高风险治疗方案。
5、多人和诊治方案,特别是高风险的方案,医生务必详尽地向患者本人或法定委托人仔细讲解,说明利弊,取得病人的配合与理解,在客观介绍的基础上由病人选择治疗方案,以保障病人的合法权利,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管理办法
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联系,故医院制定本制度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医疗管理方面
1、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上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医院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进行专业准入规范,各临床科室均须严格按照收治范围诊疗患者。
2、对科室手术级别和人员资质进行规范,并由医院统一按照规划分配名额,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并落实手术准入制度,特别在ICU、门急诊等关键科室的人力和设备配置也要按照医院部署开展诊疗工作,避免出现漏洞或制度缺陷。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培养 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的医疗行为以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医德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学习培训,以及必要的按章处罚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
1、抢救设备
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一旦抢救病人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尤其是呼吸机、麻醉机、喉镜、吸痰器等等,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对于电源插座之类都应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之中。
2、实验设备故障导致检查报告有误,错误报告可能会引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
四、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监控程序
深刻地认识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医疗风险以及现有医疗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为确定最合适的医疗风险应对方法奠定基础。医疗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作业组织对策过程的输入。
1、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组织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人员、过程和系统等)进行识别,医疗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医疗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及组织因素也应被纳入医疗风险识别的过程中。
2、医疗风险分析
医疗风险分析是确定医疗风险是否需要处理以及最适当的处理策略和方法。医疗风险分析要考虑导致医疗风险的原因和医疗风险源、医疗风险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识别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还要考虑现有的医疗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然后结合医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来确定医疗风险水平。一个医疗风险事件可能产生多个后果,从而可能性影响多重目标。医疗风险分析通常趿对医疗风险事件潜在后果及相关概率的估计,以便确定医疗风险等级。
3、后果分析
后果分析可确定医疗风险影响的性质和类型。某个事件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同严重程度的影响,也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目标和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明确环境信息时,就应当确定所需要分析的后果类型和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后果分析可以有包括从结果的简单描述到制定详细的数量模型等多种形式,应包括:考虑现有的后果控制措施,并关注可能影响后果的相关因素;将医疗风险后果与最初目标联系起来;对马上出现的后果和那些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后果两种情况要同等重视;不能忽视次要后果,例如那些影响附属系统、活动、设备或组织的次要后果。
4、不确定性及敏感性因素
在医疗风险分析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于有效地理解并说明医疗风险分析结果是必要的。应尽可能充分阐述医疗风险分析的完整性及准确度,如有可能,应识别不确定性因素的起因,敏感的参数及其敏感度应予以说明。
五、医疗风险发生后监控和管理流程
1、首先确认发生的事实;
2、重点发现体制上、流程上、制度上的缺陷或漏洞;
3、投入人、财、物力解决问题以及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
4、修订完善医疗缺陷防范管理条例并坚持落实规范和标准;
5、制定质量检查标准项目并选项检查。
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是设计管理程序、监测管理过程、收集分析资料、持续质量改进。
六、监督和检查
作为医疗风险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应定期对医疗风险与控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认医疗风险评估的结果符合实际经验,医疗风险评估技术被正确使用,医疗风险应对有效。
医疗设备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1、医疗设备的大量应用于临床,如在使用和管理诸方面造成不当,会给病人和使用人员带来各种风险和隐患,应对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定期监测和建档,以保证医疗设备应用的安全、有效。
2、以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行业标准《YY/TT031 6-200、ISOI 4971-11998》,制定本单位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和评估制度,以确保对病人和使用人员不造成危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应有医护人员、病人、医学工程人员组成,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实行医院全方位医疗设备风险安全分析、评估管理。
4、医疗设备应用安全风险来源:
(1)医疗设备在使用中设备出现故障时对病人的伤害;(2)由于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3)由于带有放射源或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的医疗设备造成的人员伤害;
(4)由电气安全引起的问题:医疗设备绝缘程度下降、保护接地不当等因素造成的人员伤害;
(5)因机械、光学、化学等有害物质污染出现的安全问题;(6)由于各设备的组合相互之间产生影响造成的人员伤害;(7)其他可能对病人和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的风险。
5、风险评估分析应根据不同设备、不同条件充分考虑到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作相应措施。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6、风险管理应有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部分组成,应对一些生命支持和功能支持的医疗设备制定巡诊计划,(如呼吸机、监护仪、高频手术设备、各类光学内窥镜、体外循环设备、X线诊断设备等)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整改。
第五篇:浅谈税收风险管理与防范
浅谈税收风险管理与防范
崆峒区国税局 罗琼
今年来,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根据现实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突出矛盾,如何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税收税收风险、强化税源控管,规避执法风险是当前税收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目前我局税收风险防控应对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我局累计推送税收风险纳税人计1682户(含发票核查及定额调整户),已采取应对措施的1682户,已完成风险管理全流程的1682户,2户高风险纳税人移交稽查局已查结。实际有问题的346户,截止2015年10月底共入库税款滞纳金计459.33万元,弥补亏损2461.55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231.2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成立税收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责任有人负,工作有人抓,目标能落实,质量有保障的工作格局,使我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能够做到谋划得当、安排合理、落实到位。二是制定了《崆峒区国税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税收风险工作的时限、范围、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出明确规定。人员到位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质量。
三是统筹安排,确保质效,建立第三方联系机制。其一积极与区财政局联系取得辖区内纳税人近五年取得财政性资金基础数据;对财政性资金进行所得税专项核查。其二积极与当地水泥行业进行协调沟通,取得相关信息后,应用一定的方法对水泥购进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申报进行比对分析,发现风险点,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
四是积极做好上级税务机关下发的税收风险应对任务。第一要高度重视、迅速应对。采取强有力措施逐户逐笔开展核查工作。对出现的风险问题,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程序合法、证据确凿,针对开具发票的实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补税的补税,该加收滞纳金的加收滞纳金,绝不能搞变通、打折扣。第二是加强后续管理工作。针对风险应对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要求全局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按市局风险应对指南、风险系统操作规定认真反馈,决不能敷衍了事。为了严格执行发票代开相关规定,规范代开发票行为,降低风险,杜绝漏洞,不断提高发票管理工作水平,针对风险应对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在第三季度绩效管理考核中已对办税厅、分局进行了绩效扣分,并责成办税厅、分局对相关10名代开发票人员进行绩效扣分并做出书面检查。与此同时要求办税服务厅、分局对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除特殊情况外,不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普通发票。应当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并开具与其经营业务范围相应的普通发票。
(三)日常工作涉税风险点
1、税收基础管理上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税务登记信息是否准确、纳税人的性质认定是否准确、纳税鉴定税种鉴定是否准确、欠税公告是否及时、税率执行是否准确、注销户、非正常户的认定是否准确及时等等。
2、税收检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具体行政行为程序是否违法。如是否按规定出示税务检查证,是否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收集的证据是否合法合理、手段是否合法、是否违反法定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等等。二是引用法律法规是否准确。如《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罚决定书》作出的决定是否引用法律法规等高级次条文,是否会涉及到引用内部文件、工作规程等低级次条文,且引用的条款不明晰,定性不准确等。
(3)执行政策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税务机关内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规范。如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有些地方往往会结合所谓的实际制定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规定,这些办法和规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在外部地方政府,政出多门,干扰税收执法,是否也会出台相关不合规的文件等。
(4)地税部门人员素质风险。主要表现在:地税干部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受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影响,是否会做出有损纳税人正当利益和地税形象的行为发生,从而带来人员管理上的风险。
(5)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税收政策时常发生变化,执法人员难以迅速掌握,税收管理难以及时跟进到位。政府部门过分强调税务机关的组织收入职能,导致当前税务机关完成收入任务压力偏大。在大环境趋同的前提下,税源又存在着从税收监管严的地区向税收监管松或相对自由的地区流动的趋势,这就对税务机关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能力提出了考验。此外,其他部门管理和监控的失位、缺位也给税务机关执法带来很大的风险。如办理工商登记时虚假验资,给税务机关在办理税务登记、政策性审批等诸多环节中,造成错误性导向,诱发执法风险。
二、防范和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对策
(1)创新行政机制,促进依法行政。一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在税收执法中引入和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等制度,通过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等方式,对与社会公共利益、纳税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进行科学决策。二是建立健全高效务实的运行机制。优化业务流程,结合3.0大集中系统各功能模块,合理界定税务管理各工作环节的职能。规范权力行使,依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步骤、方式和时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三是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奖惩机制。整合完善现行目标管理考核、征管质量考核、税收质量考核、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和公务员考核等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基于统一平台的综合考核体系,由系统考核,制度管人,全面引入制度考核,真正让权力束缚在制度的牢笼中。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合理确定考核系数,严格落实奖惩制度,真正实现以考核促进税收执法,以考核体现执法实效。
(2)坚持依法治税,搞好纳税服务,加强部门协作与沟通,优化税收执法环境。税务机关要始终坚持基于国家权力而依法治税,牢固树立公正、公开和文明执法的服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倡导服务税收与合作遵从。
(3)加强法制观念,强化执法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发税收执法风险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关键还在于人。首先税收执法人员对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环境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知法、懂法,要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谨慎执法,不断提高对事务的判断能力,提升处事经验,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其次税务机关要有针对性地强化税务人员的法制业务培训,加强对税收执法管理人员税收政策的培训、执法操作流程的培训以及执法管理中对数据深度运用的培训,善于从各种征管数据的异常变化中发现疑点,提高运用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强化法律、财务、计算机运用等各方面的培训,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以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降低执法风险。同时加强税收廉政文化建设,培育廉政文化理念,做又红又专的地税人。
(4)实行综合治税,健全协税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税收征管中的积极作用,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专业治税、部门协税、群众护税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形成政府支持、部门配合、舆论宣传、群众护税的治税格局。通过定期召开联系会议或协税护税反馈意见会的形式,加强工商、银行、司法等部门间的沟通合作,互相通报情况,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执法风险。
(5)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法治意识。税收宣传教育是增强全社会税收法律意识,推动税收事业进步,有效减少税收执法矛盾和冲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加强对税收法律的宣传有利于形成全社会普法意识,提高社会监督能力,从而有利于减少税收执法风险点。
税收执法风险点。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因对税收政策没有执行到位,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以及执法程序不严谨、执法随意性大带来的执法风险。同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纳税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于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征管方式等要求越来越高。
执行环节:未按制度的要求执行各项税收政策;执行力度问题;纳税评估问题:评估的结果和稽查的结果又差异,如果稽查是不符合是,是否有风险?这是一个认知过程,这是正常的;是个协调问题。评估的处理,如果涉及偷税的一定要移交稽查局来处理;税款核定征收环节的风险,尤其是对企业核定征收税款;从法律制度上来说,把查账征收的企业按核定征收来征税。核定税务机关违背了诚信原则,要求按照查账征收来征税;管理环节的风险,因税务机关的责任导致税款少征税款,如果金额巨大,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大多数的核定征收会产生少交税款
1、严格区分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职责,纳税人申报时纳税人的事;税务机关的职责是手里纳税人的申报资料,比对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约谈调查。
2、税务机关的内部管理制度:没有很好的执行制度文件
3、如果执法方式和管理模式简单,容易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也会相应使执法人员执法风险加大。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税收风险按其内容划分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源监管风险,二是税收执法风险。
1.税源监管风险。近年来,税务违法违章案件越来越多,金额越查越大,究其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国、地税机构分设所带来的信息不畅和差异、税制结构是否合理、税种设置是否科学、征管环节的多少、纳税手续的繁简以及税率是否适当、是否超出了纳税人的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逃避税收得到的利益与被处罚应付出的预期代价之间的权衡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纳税人是否采取逃避税收的行为,是税收征管中产生漏洞的潜在危机。为弥补这些漏洞,就需要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进行研究寻找对策,强化税源管理。这种对税款实现潜在的影响实际上就是一种税源监管风险。
2.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带来的执法风险。以及执法程序不严谨、执法随意性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执法风险。同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纳税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于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征管方式等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执法方式简单,容易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也会相应使执法人员执法风险加大。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
当前,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要以查找风险点为切入点,严密内部管理机制,以创新完善制度为着力点,健全纪检监察协作配合机制,二者结合共同预防税收风险的发生。
1.税源管理风险点。把潜在的税源转化为税收,要求税务机关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征管手段,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解决新问题。就要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职业敏感,综合知识和分析能力,对所分管企业进行税源风险识别。结合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经营者素质、企业效益等因素综合评价确定高风险税源点片区、行业、企业。即哪些地方最容易出现税款流失问题及不依法纳税、跑冒滴漏税款现象。综合采用行业税负比较法、各税收与相关经济指标对比等方法,分行业分税种进行横向纵向比较,重点锁定高利润行业、经营流动性大行业、新型行业及难以监管行业。把这些税源管理难点,确认为税源管理风险点。
2.税收执法风险点。目前在税收征管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执法风险的环节主要存在于管理、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方面,其发生与税收执法人员综合能力息息相关,如:由政治素质产生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问题;由业务能力产生的不作为、违规执法、政策理解偏差以及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带来的问题,等等。其他环节如税务登记、发票管理、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目前来说产生执法风险的情况相对较少。但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纳税人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税收征管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应保持风险意识。
三、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建议
实际工作中,税收风险管理渗透到税源管理和税收执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评估验证分析工作都是一种简单的风险管理。因此,如何建立一种适当的风险管理机制,使之系统化和规范化,是我们正在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模式应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1.强化税收分析。税收风险管理中,风险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成为风险管理体制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而加强对税收风险点的识别和定位,对税收风险点进行详细分析则是有效识别和定位税收风险,构建合理税收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工作,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税收分析可以细分为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管理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分析。其核心内容是依托信息平台,根据内外部数据来源,对税源企业进行分类分级,明确各级税源监控的标准、范围及要求,按照风险级别排序,采取有针对性的税源监控措施,合理地配置税收管理资源,提高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中外部数据主要采集纳税人申报数据、重点是监控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内部数据主要指综合治税等由税务机关通过特殊途径取得的纳税人有关涉税信息,设置预警指标,落实分析制度,为征管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和技术支持。
2.风险管理控制。对于通过税收分析确认的税收管理风险点,税务机关应该对不同风险级别的企业,结合纳税信誉等级管理,通过制定企业管理办法、建立行业管理模型进行监控。做到层层落实管理责任、监控目标和监控措施,实施动态跟踪、重点核查、行业评估。实行面线点结合管理方法。面上,以登记率为考核标准的无漏征漏管户;线上,确定风险行业,重点行业重点管理;点上对高风险企业有计划实施评估及检查手段,强化动态监控。同时不断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互动机制,实现由排除风险点到治理风险面、控制风险源的转化,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实现对税源的长效管理。
3.有效监督保障。在实施强化税收分析、风险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对税收征管工作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是风险管理机制正常运行的有效保障。其中既包括对纳税人涉税违法行为的监督,又包括对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的监督。
一是对纳税人涉税违法行为的监督。最有效途径是畅通偷税举报查处渠道。包括建立健全受理、查处、奖励举报偷税案件的各种制度,鼓励公民协税护税,打击偷税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税收秩序。鼓励拓宽举报途径,采取直接、书信、电子等多种形式受理举报。落实举报奖励制度,严格履行为举报人保密义务,保证举报人有效信息不被泄漏。对于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泄露举报人有关情况致使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对税收机关执法监督。可以具体为税务系统外部监督和税务系统内部监督。在税收执法的外部监督上,主要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税务机关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调查或评议,督促税务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同时深入税收征管一线,对各级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所进行监察。在税收执法的内部监督上,主要指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活动所进行监控、检查监督。内容主要是监督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恰当性。合法性主要从执法主体资格、执法权限、执法目的、执法证据、执法程序、适用法律法规六个方面审核。执法行为的恰当性,主要是针对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由税收自由裁量权引起的不当行政行为暂游离于司法审查范围之外,这就需要加强行政体制对税收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4.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执法制度。广泛深入地宣传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执法程序,在此基础上公开税收执法,增加税收行政执法的透明度,从而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遵从度。二是防风险级别管理制度。根据纳税信誉等级对纳税人实施风险级别管理,风险级别越高的纳税人,在领购发票、日常检查等管理和服务上采取相应限制性措施,提高纳税人的失信成本。三是完善执法能力培训制度。强化一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培训,增强税务人员防风险能力,包括提高税务人员的法治意识、业务素质和税务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执法事项日常监控制度、重大执法事项集体审议和汇报制度执法过错整改回复制度。
5.加强征管与稽查有效衔接。一是明确稽查与征管部门职权和工作界限。征管部门主要抓好税务登记、纳税辅导、税法宣传、督促受理纳税申报,组织税款、滞纳金等征收入库工作。稽查的工作重点应当始终放在以查促管和促进依法治税上,把稽查从组织收入为主的地位转到以严格执法促进组织收入的地位。二是稽查要以高质量的征管为前提。加强征管基础工作要从对纳税人的税源监管人手,有效地对税源实施监督与控管的稽查应该建立在高度信息化的基础上,与现行的新征管模式相适应。
综上,强化税收分析、风险管理控制、有效监督保障、加强制度建设及稽查和征管的衔接五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在税收征管领域的运用,进一步提高税务机关依法治税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