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13:5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昆政办〔2009〕83号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公众监督的管理机制,保证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建设项目,是指国家、省、市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中,经市政府确定的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骨干项目:

(一)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和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中的重大建设项目;

(二)城建、环保和天然林保护等重大建设项目;

(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重大项目;

(四)带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大建设项目

(五)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发展项目;

(六)利用外资、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建设项目;

(七)本区域内需要市级配套投资的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

(八)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其它重点建设项目。

第三条

市重点建设项目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平衡后,报市委、市政府审定。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实行市政府统一领 — 2 — 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市政府领导按照分工负责牵头组织项目实施,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项目推进工作。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由市经委牵头负责推进。

第二章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编制

第四条

重点建设项目由市级主管部门、三个开发区、各县(市)区或项目法人,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家、省、市专项规划,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的建设项目提出申请,提交市发改委审核平衡。

第五条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编制,原则上每年确定一次,每年于10月31日前编制次年度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年底前完成市委、市政府决策程序;年中可根据项目实施进程进行适当调整。按下列方式申报:

(一)市级主管部门、市级投融资公司负责实施的建设项目,将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项目进行汇总,直接向市发改委申报;

(二)三个开发区和各县(市)区负责实施的建设项目,将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项目进行汇总,由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向市发改委申报。

(三)申报重点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责任单位、建设规模、建设周期、估算总投资、资金筹集方案、年度实施内容和投资规模等。

第六条

市发改委对拟申请列为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汇总、审核和综合平衡,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提出建议名单和年度计

— 3 — 划,报请市委、市政府审定;经审定后的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纳入目标考核。

第七条

纳入市级财政预算资金、市级财政支出管理的专项资金、中央预算资金、国债专项资金和由市级财政承诺还款的借款资金,以及以国有资产和资源配置进行融资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以下程序研究决策:

(一)需要市级投资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建设项目,由分管副市长组织研究确定;

(二)需要市级投资5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含1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市政府常务会研究确定,向市委常委会报告;

(三)需要市级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市政府常务会研究,报市委常委会审定。

(四)其它须报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重点建设项目,按要求报市政府常务会或市委常务会研究确定。

BT、BOT项目须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决策。

第八条

项目单位根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市政府专题会议审定意见组织实施。新开工项目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后,按基本建设程序报发改部门审核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按行业分别报建设、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已开工建设项目按照年度计划,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面推进实施。

— 4 — 第九条

需申请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由市发改委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按照国家和省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汇总申报。

第三章

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

第十条

市发改委负责重点建设项目前期管理日常工作,及时了解项目前期进展情况,建立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储备库,将拟建项目纳入储备库进行动态管理。

第十一条

项目责任单位组织完成重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概算)等技术文件,落实规划、土地、环保、水保、建设等前期工作,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程序进行报批和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项目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重点前期工作项目的筛选、申报和落实外部条件等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向市发改委报送项目进展情况。

第十三条

市发改委负责指导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参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概算)等评审活动,及时掌握项目情况,协调解决前期工作中有关问题。市规划、国土、财政、建设、环保、滇管、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做好审批和协调服务工作。

第十四条

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后,纳入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列入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

第四章 重点项目建设管理

第十五条

市财政局根据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会同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金融办编制重点建设项目融资计划,报市政府常务会审定后实施。市属投融资公司根据融资计划,编制年度融资方案。市财政局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和完善财务制度等工作;市金融办负责建设项目融资、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十六条

项目业主单位负责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使用安全和竣工验收组织等工作;负责跟踪检查建设项目质量,协调落实项目实施条件,及时汇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七条

项目业主单位须按照《政府投资代建管理实行办法》,对重点项目实行代建,并由代建方履行建设期项目法人职责。采取BOT投资方式的建设项目,由投资方履行经营期项目法人职责。采取BT投资方式的建设项目,由投资方履行建设期项目法人职责。

第十八条

完善重点建设项目报告制度,定期不定期汇总分析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定期报表制度。项目业主单位应明确专门负责人,于每月3日前,向市发改委报送上月项目进展情况。

(二)汇总分析制度。市发改委根据各单位报送建设项目月报表,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梳理和分类汇总,分析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向市政府报告。

(三)专题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的困难和问题。

(四)督查督办制度。对推进较慢或存在困难和问题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市政府目督办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组成督查组,共同进行督查督办,并将督查督办情况,专题报市委、市政府。

第十九条

重点建设项目应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由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对项目的资金、工期、质量、安全等进行严格管理。

第二十条

重点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八个百分百”管理要求,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提高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和工程质量,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和勘察、设计、质量、安全、节能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标准和强制性规范。

(二)规范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从业规范,监理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技术规定及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安全和建设工期实施管理和控制,并承担相应监理责任。

(三)严格履行建设项目的各项审批程序,规范建设行为,促进项目管理,建设过程中百分之百预决算审计到位,提高政府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业主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额进行建设,严禁擅自改变标准、改变规模。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

— 7 — 高建设标准造成的投资超概算,一律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擅自降低标准、缩小规模,将追回减少的投资额,并追究责任。

(五)项目建设资金应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或挪用。

(六)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通过试运营,项目业主委托有资质单位形成项目的后评价报告,报送市发改委和项目主管部门。

(七)项目业主应主动接受和配合国家、省、市的稽察、督查、检查、审计等监督工作,真实反映和提供有关资料及情况。项目完工后,应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计或财政评审。

第二十一条

重点建设项目保障:

(一)重点建设项目立项、规划、土地等实行审批绿色通道,优先保障;

(二)重点建设项目,上报争取国家和省资金优先,市安排直接投资、项目前期费和融资优先;

(三)申报企业债券发行计划时,重点建设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第五章 重点建设项目的公示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市发改委在门户信息网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责任单位、建设内容、建设规模、项目估算总投资等。

— 8 — 第二十三条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由市发改委按月在门户信息网上进行公示,对影响前期工作推进或项目实施进展缓慢的项目单位,提交有关部门问责处理。

第二十四条

对涉及流域、区域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市民关心的重大基础设施,决策前由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业主组织听证,对重大技术方案和项目情况进行公示。

第六章

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

第二十五条 重点建设项目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行招标投标。重点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采购以及工程总承包等必须进行公开招标。重点项目招投标应实行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

BT、BOT项目须实行招投标。招商引资过程中,项目业主只能与投资方签订意向性协议,意向性协议不能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仍需进行招投标。

第二十六条

投标人根据招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实际情况,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工程、非关键工程分包的,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载明。

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向他人转让。对合同约定或招标人同意可以分包的非主体工程、非关键工程,须由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分包人承担,并不得再次分包。

— 9 — 中标人应当就分包项目向招标人负责,接受分包的人就分包项目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七条 监督部门应对招标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制止任何有碍评标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保证各评委享有独立评标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

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信息须按照国家《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等规定,对招标公告、中标结果进行公示。

第二十九条

实行招投标违法记录公示制度。参照国家《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等规定,市建设局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管理部门,负责建立统一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对公告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信息进行管理。市水利、交通等部门按照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对违法行为记录取证调查,按统一要求报送市建设局。

对被公告的招投标违法行为当事人,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罚外,投标人2年内不得在本市范围内从事投标活动;招标代理机构2年不得参与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的招标代理;评标委员终身不得参与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评标活动。

第三十条

市建设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等部门按照行业归口,负责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信息公告的指导与协调,对招标公告和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情况复杂、难以协调和监督的事项,应当及时报请市政府处理。

第七章

监督与考核

第三十一条

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年度目标责任制。对列入年度计划的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和在建项目实行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会同市发改委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第三十二条 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出现严重违反廉政建设或当年出现重大安全、质量、环保事故的,提交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因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因素造成无法完成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主管部门须在当年12月1日前将调整建议报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和市发改委审核,报请市政府审定。

第三十四条

因工作失误或管理不力,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问题的,由执法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调查,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发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国家、省在本市域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国家、省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主题词:经济管理

建设项目△

管理

办法

通知

━━━━━━━━━━━━━━━━━━━━━━━━━━━━━━━━━━━━━━━━━━━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

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市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7月28日印发

━━━━━━━━━━━━━━━━━━━━━━━━━━━━━━━━━━━━━━━━━━━

校对:何盛龙

第二篇: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告第77号——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2012-11-30 来源:中国残疾人服务网

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告第77号——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2012年11月30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

《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2年10月31日昆明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30日

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多渠道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建设、租赁、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提供财政投入或者政策支持,限定套型建筑面积标准,按照合理标准组织建设或者通过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并按照规定的租金标准,面向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社会群体供应的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应当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将建设资金、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目标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五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住建(保障)部门〕负责对全市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建设和管理的配套政策。

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本区域内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受理、入户调查等工作。

发改、财政、国土、规划、民政、统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园林绿化、公安、城管、工商、税务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机构或者委托运营单位,具体实施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及管理,运营单位接受住建(保障)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住建(保障)部门应当科学编制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结合国家和省下达的计划指标,会同市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明确建设计划,确定规划选址及用地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根据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结合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户籍人口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求情况制定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

第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在用地指标上予以优先保障。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用地,以划拨或者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协议出让方式供地价格按照国家规定计算。

第九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选址,应当安排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的区域。规划设计按照节约集约、节能环保的原则,做到功能完善、经济适用。

第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可以采取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投资建设(以下简称政府投资建设)、企业与政府共同投资建设(以下简称政企共建)、企业投资及其他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以下简称企业投资建设)、新建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按照一定比例配建(以下简称商品房配建)等多种模式建设,以及通过购买、改建、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多渠道筹集。

第十一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一)中央、省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

(二)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以及调剂安排的专项资金;

(三)金融机构贷款和公积金贷款;

(四)其他来源。

第十二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应当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商业服务设施,其他配套设施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第十三条 公共租赁住房可以是成套住房,也可以是宿舍型住房。

成套住房建设以一居室或者两居室的小户型为主,应当进行简易装修,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宿舍型住房按照《宿舍建筑设计规范》建设。

第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之日起20日内,将竣工项目的房源基本情况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由政府成立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机构或者委托运营单位实施建设、持有产权和经营管理。政企共建、企业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照约定明确产权比例和进行经营管理,并接受市、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商品房项目中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照合同约定产权无偿移交给政府,或者以约定的价格由政府回购。

房屋权属登记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时,应当注明“公共租赁住房”和产权比例。

政企共建、企业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转让公共租赁住房产权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报公共租赁住房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度假)区或者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转让后不得改变原土地和房屋的性质、用途,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用途。

第十六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一)用地享受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

(二)免收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涉及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异地安置人防建设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三)国家、省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经营环节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章 准入管理

第十七条 在本市工作或者创业、居住的无住房或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8平方米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或者单身人士,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一)具有当地城镇户籍的;

(二)具有当地城镇户籍,符合廉租住房申请条件的低收入家庭,领取租赁住房补贴或者未享受实物配租的;

(三)非当地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持有当地公安派出所核发的居住证,并在当地工作满1年(含)以上,交纳社会保险的;

(四)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除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外,其他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的具体准入条件由当地住建(保障)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一个家庭或者单身人士,只能申请租赁1套成套住房;单身人士也可以申请合租1套成套住房或者宿舍型住房。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的,需确定一名符合申请条件的家庭成员为申请人,其他家庭成员为共同申请人。单身人士申请的,本人为申请人。申请人须年满18周岁,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九条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收入标准原则上为:单身人士月收入不高于国家规定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85%;2人以上(含2人)家庭月收入不高于家庭实际人数乘以国家规定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85%。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收入和财产的具体标准,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指数等因素,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由市住建(保障)部门会同市民政、统计部门制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 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一)申请之日前3年内有转让私有产权住房的;

(二)擅自转租直管公房或者转让直管公房承租权的;

(三)已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

(四)财产超过一定限额的;

(五)其他不得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提交昆明市城镇保障性住房申请书、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婚姻证明、毕业证书(明)、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社会保险交纳证明、住房和财产状况等证明材料,非当地户籍的申请人应当同时提供公安派出所核发的居住证。

申请人应当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如实申报家庭住房、收入和财产状况,声明同意接受审核部门调查核实其家庭住房、收入和财产等情况。审核部门对申请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时,相关管理部门及单位应当依法提供便利。

第二十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受理、初审、复审、终审,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受理。申请人向户籍(居住证)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申请材料符合规定的,应当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

(二)初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人口、户籍、收入、住房、财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对调查核实符合规定条件的,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将申请材料及初审情况报送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初审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复审、终审。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民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初审通过的申请人进行复审、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将复审无异议的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复审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初审机关并说明理由。

市住建(保障)部门对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复审通过的申请人,其相关信息通过与公安、税务、金融、住房公积金等部门的信息比对进行终审,并将终审结果公示7个工作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由市住建(保障)部门予以轮候登记;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复审机关并说明理由。

其他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住建(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民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初审通过的申请人进行复审、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对复审通过的申请人进行终审,终审时应当会同民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部门联合终审,并将终审结果公示7个工作日,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予以轮候登记,并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初审机关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三条 在本市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依法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企业,可以代表本企业职工统一向当地住建(保障)部门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第四章 配租管理

第二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实行轮候摇号配租制度。具体的住房轮候摇号和配租管理规定,由市住建(保障)部门制定。企业代表职工统一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由企业向符合条件的本企业职工配租。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在轮候期间,家庭人口、户籍、收入、住房、财产等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向原申请地住建(保障)部门如实申报。住建(保障)部门按照本办法相关规定重新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继续轮候;不符合条件的退出轮候。

第二十六条 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按照申请的时间段、所填写的选房区域、工作地点、户籍所在地和服从分配的原则进行摇号配租,并向获得配租的申请人发放配租确认通知书,配租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对摇号未能获得配租的申请人,继续轮候,轮候期不超过3年。

第二十七条 取得轮候资格的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残疾人和老年人家庭,在昆工作的全国和省部级劳模、全国英模、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家庭、军队随军家属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应当优先配租。

政企共建、企业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对本企业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住房困难职工,经企业讨论通过并公示后配租,并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摇号时的配租面积和户型原则上与申请人的家庭人数相适应。

第二十九条 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应当将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情况及时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

第五章 租赁管理

第三十条 领取配租确认通知书的申请人在20个工作日内与公共租赁住房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签订书面租赁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应当在合同签订后20个工作日内向市住建(保障)部门进行备案。

申请人未按期签订合同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名额、指标作废,但可以按照程序重新申请。

企业代表职工统一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由企业与公共租赁住房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签订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应当在合同签订后20个工作日内向市住建(保障)部门进行备案。

第三十一条 公共租赁住房只能用于承租人自住,承租人享有按合同约定使用公共租赁住房的权利。

承租人应当合理使用房屋及附属设施,因使用不当造成房屋及附属设施损坏的,应当负责修复或者赔偿。

第三十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物业管理由产权单位、运营单位或者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承担。

承租人应当按时交纳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和水、电、气、通信、电视、物业服务、垃圾清运等费用。

第三十三条 承租人拖欠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累计达到3个月的,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应当通知承租人及时交纳所欠租金。拖欠住房租金累计达到6个月的,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可要求承租人腾退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并缴纳所欠租金和结清相关费用。

第三十四条 承租人和共同承租人在租赁期内因家庭人口变动,需要继续承租或者调换公共租赁住房的,应当向户籍(居住证)所在地的住建(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重新签订合同;不符合条件的,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合同期满,承租人需要续租的,应当在合同期满3个月前向户籍(居住证)所在地的住建(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重新签订合同;不符合条件的,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原则上按照略低于同地段市场租金确定。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由市发改部门会同市住建(保障)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其他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由其发改部门会同同级住建(保障)部门制定,报当地人民政府(管委会)批准后向社会公

布,并报市发改和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政企共建、企业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参照地方人民政府公布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执行。

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实行分级定租或者租补分离。

第三十六条 公共租赁住房应当交存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公共租赁住房的正常使用。

第六章 退出管理

第三十七条 承租人租赁合同期满应当腾退公共租赁住房;需要续租的,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 承租人要求解除租赁合同的,产权单位、运营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结清相关费用。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应当将解除合同的情况报市、县(市)区、开发(度假)区的住建(保障)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 承租人通过购买、受赠、继承等方式在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地区获得其他住房的,或者在租赁期内家庭人均收入、财产、住房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应当自前述情形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原申请地住建(保障)部门如实申报,并按期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第四十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六)住房、收入和财产状况发生变化,已不符合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条件而未在规定期限内如实申报的;

(七)违反合同其他约定的。

第四十一条 承租人有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腾退公共租赁住房行为,对应腾退的公共租赁住房,其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应当安排合理的搬迁期,搬迁期内租金按照合同约定的租金数额缴纳。搬迁期满不腾退公共租赁住房的,公共租赁住房的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腾退公共租赁住房,并按照市场租金标准交纳租金。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按照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主要用于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本息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等。建设资金及租金收入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其他方式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主要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本息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等。

第四十三条 市住建(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将公共租赁住房的地点、户型、面积、租金,以及申请、轮候、配租和退出等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四条 市住建(保障)部门和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档案和个人住房保障诚信档案。

第四十五条 市、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和反馈机制,并将投诉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住建(保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中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一)向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出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未履行公共租赁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维修养护义务的;

(三)改变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性住房性质、用途,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用途的。

第四十八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给予警告,并记入个人住房保障诚信档案。

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登记为轮候对象或者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记入个人住房保障诚信档案;登记为轮候对象的,取消其登记;已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责令限期退回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并按市场价格补缴租金,逾期不退回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承租人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第四十九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按市场价格补缴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的租金,记入个人住房保障诚信档案,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承租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十条规定腾退公共租赁住房,并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经纪人员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出租、转租、出售等经纪业务的,依照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记入房地产经纪信用档案;对房地产经纪人员,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取消网上签约资格,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昆明市都市农庄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昆明市都市农庄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我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村镇建设上山、退耕还林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都市农庄是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是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绿化荒山,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源动力;是农业功能拓展,推动农业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和辐射,为昆明市民及来滇游客提供休闲场所及观光旅游景点,保持和发展昆明田园风光、山水城市的具体措施。

第三条 都市农庄是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水库等农村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以民俗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主线,达到一定规模,并具有生产、加工、经营、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功能的农业企业形态。

第四条 都市农庄主要由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休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四个部分构成。

现代农业: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农庄区域内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生态林业:在农庄规划范围内安排一定比例的耕地或山坡地,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成果,依托当地林果资源或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林果,深入挖掘经济林果的潜在价值,大力建设集林果生产和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林业产业示范基地。

休闲旅游:依托农庄特殊的农业景观资源、农业生态资源、农业生产设施及农业文明成果,开发满足市民需求的特色休闲旅游项目。

配套设施项目:结合昆明市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三行行动计划、对农村开展土地整理的契机,按照村镇建设上山的原则,在都市农庄规划区域的山坡地范围内,建设配套的服务项目。配套服务项目占地不超过农庄规划面积的5%,具体项目由专项规划及建设规划予以确定。

第五条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特色”的原则,在我市选择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客源优势的区域,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100座都市农庄。第二章 措施

第六条 在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密切合作,共同推进都市农庄建设工作。

第七条 由市委农办牵头,进一步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权属流转和确权颁证;由市农业局牵头,发改、规划、国土、住建、旅游、环保、林业、水利、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及市农投公司配合,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研究提出都市农庄建设标准和规划审批流程,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确权登记、上市交易,耕地、林权流转及确权颁证、立项及环评审批等相关配套政策和程序规定。

第八条 由市规划局牵头,发改、国土、住建、农业、林业、水利、旅游、环保、交通等部门及市农投公司配合,会同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园区联合进行都市农庄规划选点,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兼顾、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及相关要求,精心组织编制都市农庄建设专项规划,前期应完成2012年启动建设的都市农庄建设规划。

第九条 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根据已批准的都市农庄建设规划,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和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工作,确保落实项目建设用地。市政府每年专项安排1500亩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保障都市农庄配套设施建设需求。

第十条 由市农投公司牵头,做好新建都市农庄项目的建设、招商、上市交易工作和在建项目的规范完善工作。

截至本办法实施之日前,对已完成项目用地流转(含租赁),实际完成投资达到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规模、产业布局及功能设计基本满足建设基本要件的都市农庄项目视为在建项目,其余均视为新建项目。

新建项目由市农投公司负责,在项目规划选点确定后,分门别类,按不同性质和功能进行包装,并开展招商、上市交易和开发建设工作。

已有业主开发建设的项目,为规范建设,由市农投公司统一组织,项目业主配合,完善项目的建设规划编制及审批。同时,市农投公司配合原业主单位完成项目的审批手续。

新建和在建项目的认定及招商、交易、规范完善手续的具体办法,由市农投公司牵头制定,报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执行。

鼓励并支持市农投公司以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都市农庄建设。

第十一条 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对都市农庄的规模和产业性质进行准确定位。按照规划,本着共同开发、互惠互利原则,可采取租赁、股份合作、知识产权合作、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发建设都市农庄。

第十二条 鼓励都市农庄开发资源优势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项目,逐步形成产业特色和品牌优势。引导都市农庄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提高都市农庄农产品的附加值,为休闲旅游农产品开发创造条件,形成完整的都市农庄经济产业链。

第十三条 都市农庄项目确定后,由各县(市)区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和市国土、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及市农投公司联合进行土地、林权的流转、征收,办理征、占、用手续。

第十四条 充分整合中央、省、市种植、养殖和能源利用、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把都市农庄与新农村建设项目、旅游小镇项目、乡村旅游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等有机结合,利用整合配套资金建设都市农庄的农田水利、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第三章 管理

第十五条 都市农庄建设项目由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审批。

第十六条 项目单位向项目所在地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项目建设申请(提供项目建议书和初设方案)。

第十七条 全市各地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在收到都市农庄项目建设申请后,召集所属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选点规划和初评,经初评同意后,以当地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名义向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

第十八条 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都市农庄项目申请后,组织开展项目前置审批;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可行性评审;牵头组织规划、国土、环保、住建、林业、水务等部门,对项目的可行性、规划定位、产业布局、环保、等进行综合评审。

第十九条 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综合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报经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决定并批复立项、缓立项或不立项。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批复立项的项目,由项目单位根据项目产业定位、功能设计等要素完成建设规划,报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同意的规划开展项目建设。依照法定程序取得建设用地后,其建设内容按国家建设审批流程办理相关手续。第四章 保障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成立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委农办、农业、发改、规划、国土、住建、环保、旅游、林业、水利、商务、交通、工商、文化、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市农投公司为成员单位,负责都市农庄规划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都市农庄所在的各县(市)区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也要设立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抓好相关工作推进。

第二十二条 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国有企业参与都市农庄建设,把都市农庄建成企业对外连接大市场、对内辐射周边千家万户的枢纽,不断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第二十三条 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科技工作者与都市农庄建立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以技术入股、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都市农庄开发。

第二十四条 进一步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都市农庄项目涉及的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加快确权颁证,扩大融资渠道,加快权属流转,积极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农村房屋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

第二十五条 都市农庄项目作为农业项目,农庄内的种植、养殖及加工享受国家农业政策。市级把都市农庄项目纳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范畴,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第二十六条 将都市农庄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由市政府目督办对项目进行定期跟踪、检查、落实。

第二十七条 都市农庄建设列入各县(市)区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的目标责任,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昆明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 昆明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

行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促进

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以下简称网约车)经营服务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网约车经营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

本办法所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以下称网约车平台公司),是指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企业法人。第三条 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

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四条 市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网约车的行业管理。其所属的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负责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区范围内网约车的具体管理工作。

其他各县(市)区网约车行业管理由同级人民政府的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由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实施,业务上接受市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

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做好网约车监督管理工作。第二章 网约车平台公司

第五条 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应当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在本市注册登记;

(二)具备开展网约车经营的互联网平台和与拟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信息数据交互及处理能力,具备供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税务、网信等相关监管部门依法调取查询相关网络数据信息的条件,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有符合规定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三)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库接入公安机关和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平台;

(四)在服务所在地设立服务机构,拥有保障服务的办公场所、培训教育场所、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

(五)具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包括驾驶员培训教育、考核奖惩、车辆检测维护、网约车服务评价和乘客投诉处理等制度;

(六)使用电子支付的,应当与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签订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协议;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外商投资网约车经营的,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六条

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应当向服务所在地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申请表;

(二)省级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线上服务能力认定结果报告;

(三)具备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数据交互及处理能力的证明材料,具备供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税务、网信等相关监管部门依法调取查询相关网络数据信息条件的证明材料,数据库接入情况说明,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的情况说明,依法建立并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证明材料;

(四)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资信证明,经办人身份证明和委托书;

(五)本市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侨投资企业)还应当提供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备案情况说明;

(六)在服务所在地的办公场所、培训教育场所、负责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

(七)使用电子支付的,应当提供与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签订的支付结算服务协议;

(八)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文本;

(九)建立网约车服务评价体系的说明材料,驾驶员培训教育、考核奖惩、车辆检测维护、乘客投诉处理等有关制度文本;

(十)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第七条

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明确经营范围、经营区域、经营期限等,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向申请人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第八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经营许可有效期为8年。期限届满拟继续经营的,应当在经营许可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机构以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结果等为依据作出许可。

取得、变更、注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备案。

第九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暂停或者终止运营的,应当提前30日向服务所在地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说明有关情况,通告提供服务的车辆所有人和驾驶员,并向社会公告。终止经营的,应当将相应《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交回原许可机关。

第三章 网约车车辆及驾驶员

第十条 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车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7座及以下乘用车;

(二)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和能向公安机关发送应急信息的应急报警装置;

(三)车辆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及相关规定;

(四)持有本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机动车行驶证,车辆初次注册登记时间不超过4年;

(五)燃油(气)车辆轴距2650毫米以上,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10万元以上;

(六)新能源汽车轴距2600毫米以上,续驶里程200千米以上;

(七)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

(八)在车身两侧前车门或车辆前挡风玻璃右上侧,喷涂或粘贴明显的运营标识;

(九)投保交强险、赔付额度不低于10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和乘客意外伤害险;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申请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应当由网约车平台公司向服务所在地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申请表;

(二)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

(三)安装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证明;

(四)机动车购置税发票;

(五)车辆投保证明;

(六)车辆所有人为网约车平台公司的,应当提供营业执照、经办人身份证明;车辆所有人为其他企业的,还应当提供与网约车平台公司签订的有效委托协议;

(七)车辆所有人为个人的,应当提供车辆所有人身份证明及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与网约车平台公司签订的有效委托协议;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对符合条件的车辆出具审核意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审核意见将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由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对不符合条件的车辆,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有效期依据车辆使用年限确定,最长不超过8年。

第十三条 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驾驶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本市户籍或者本市居住证;

(二)本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C1以上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三)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男性年龄60岁、女性年龄55岁以下,身体健康;

(四)5年内无被吊销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的记录;

(五)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

(六)无暴力犯罪记录;

(七)经服务所在地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机构从业资格考试合格;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申请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应当由网约车平台公司向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申请表;

(二)本市户籍或者本市居住证及身份证明;

(三)本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

(四)初中以上毕业证或学历证明;

(五)服务所在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

(六)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的材料;

(七)无暴力犯罪记录的材料;

(八)驾驶员与网约车平台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协议;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第十五条 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申请人,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的,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取得、变更、注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备案。

第四章 网约车经营行为

第十六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和相应社会责任,应当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建立服务标准和规程、车辆检修、驾驶员守则、安全行车、学习和业务培训、营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投诉举报等制度;

(二)通过网约车平台及服务终端,对车辆运行和服务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保证线上提供的驾驶员、车辆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的驾驶员、车辆一致;

(三)平台数据库向服务所在地公安机关和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平台实时传输运营动态数据,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完整;

(四)提供不间断运营服务,并明确服务项目,公布服务质量承诺,建立服务评价体系,如实记录车辆、驾驶员服务信息;

(五)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明码标价,公布计程计价方式,提供相应的出租汽车发票;

(六)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接入平台的车辆按规定喷涂或粘贴明显的运营标识,对车辆定期检查、保养、按规定进行安全性能检测;

(七)承担驾驶员甩客、故意绕道等服务问题的管理责任,对乘客提出的服务质量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并在7日内作出答复;

(八)对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承担先行赔付责任,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乘客及驾驶员转移运输服务风险;

(九)按照规定组织实施驾驶员继续教育,开展岗前培训、业务培训和日常教育指导;

(十)投保承运人责任险;

(十一)不得组织或帮助他人以私人小客车合乘名义提供网约车运营服务;

(十二)保障用户对所采集信息的知情权,采集信息不得超越网约车业务所需范围;

(十三)除配合国家机关行使监督检查权或刑事侦查权外,不得向第三方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不得泄露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

(十四)依法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取查阅数据信息等工作;

(十五)与驾驶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协议,为驾驶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不得以任何方式减轻或者免除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向乘客承担的承运人责任;

(十六)在许可的经营区域内从事经营活动,超出许可的经营区域的,起讫点一端应当在许可的经营区域内;

(十七)对乘客提出的服务质量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并在7日内作出答复;

(十八)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第十八条 网约车驾驶员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接入未取得经营许可的服务平台或使用未取得经营许可的车辆提供网约车运营服务;

(二)通过网络预约方式承运,不得巡游揽客,不得在巡游车候客区域候客;

(三)执行规定的计程计价方式,主动告知乘客本次运营费用,并向乘客提供相应的出租汽车发票;

(四)按照服务平台生成的订单提供运营服务,不得拒载或中途甩客;

(五)随车携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六)不得将车辆交给无从业资格证、未经从业资格注册的人员营运;

(七)保持通讯设备畅通;

(八)无法提供运营服务时,及时上报平台;

(九)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第十九条

乘客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向驾驶员提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和本办法的要求;

(二)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乘车;

(三)文明乘车,不得吸烟和抛掷废弃物,爱护车辆卫生、设施和标志;

(四)醉酒者或者精神病患者乘车的,应当有人陪护;

(五)按照规定支付车费及乘车途中所经路段发生的合法征收的道路、桥梁费;

(六)遵守预约服务规定,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乘车;

(七)要求驾驶员送还遗失物品的,支付运输费用。违反前款规定的,驾驶员有权拒绝服务。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市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约车的管理工作,制定网约车规范运营服务相关政策和规定。服务所在地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负责网约车运营状况的日常监管,定期调取平台的运营数据并对调取的数据进行核对。第二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网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网约车平台公司非法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有关个人信息、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有关规定、危害网络和信息安全、应用网约车服务平台发布信息或者为企业、个人及其他团体组织发布有害信息提供便利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配合相关部门对认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网约车平台公司进行依法处置。

公安机关、网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监督检查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防范、查处有关违法犯罪活动。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税务、工商、质监、网信、环保、科技、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网约车经营行为实施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第二十二条 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公布受理投诉的电话、信箱、电子邮箱等,接受投诉和监督。

乘客对网约车平台公司答复不满意或在办结时限后未收到答复的,可以向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投诉,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配合调查。

第二十三条 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建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信用记录,并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将网约车平台公司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予以公示。

第二十四条 出租汽车协会应当建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不良记录名单制度,加强行业自律。

第二十五条 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制定联席会议、信息互通、线上监管、联合执法、案件移送、失信惩戒、媒体披露、信誉考核等工作制度。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失效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由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依法查处。

第二十七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及驾驶员有违反本办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由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八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有价格违法、价格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由发展改革、工商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 对监管中发现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由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商务、国税、地税、质监、人民银行、网信、通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一条 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千米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

第三十二条

2018年2月15日起施行

第五篇:《昆明市土地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18号公告)

昆明市人民政府

公 告

(第18号)

《昆明市土地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8年4月23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五月五日

昆明市土地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征收管理,规范土地征收秩序,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转变为国有土地所有权,并给予补偿的行为。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土地征收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为土地征收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征收,对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征收工作负总责。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土地征收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其下设的市国土资源土地征收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具体日常工作。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安排,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土地征收方案,在土地征收公告之日起45日内拟订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

被征收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有异议,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在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被征收土地所在的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九条 建设项目经批准征收土地的,由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昆明市土地征收责任书》。

第十条 用地方应当将土地征收的补偿安置费用按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到市国土资源土地征收管理机构指定的征收土地费用账户专储,专款专用。

市国土资源土地征收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土地征收工作进度、依照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款计划和《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的约定,及时拨付补偿安置费用。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经批准征收土地的,市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上收缴征地管理费总额的70%安排征收土地工作经费等支出预算,于当年1月份内将支出预算数的50%预拨给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本开展土地征收的前期工作经费,剩余部分由市财政部门根据土地征收工作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将征收土地工作经费及时拨付到市国土资源土地征收管理机构和各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年底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市财政部门进行决算。

被征收土地地上建(构)筑物拆迁补偿费支付给地上建(构)筑物所有权单位或个人。

第十六条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各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不得收取国家、省、市政府规定以外的其它费用。

第十七条 凡征地告知后在拟征土地上开挖的鱼塘、抢种的青苗、栽插的花草、果树、林木及搭建的建(构)筑物、各类附属设施和铺设的管线等,不予补偿。

第十八条 被征收土地的地上建(构)筑物需要拆迁的,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在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安宁市、晋宁县、嵩明县,取消土地征收过程中预留10-15%安置用地的安置方式,由用地方按照被征收土地的法定补偿标准或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将安置用地折算成等值货币,支付到被征收土地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的专户,专款用于发展第二、三产业、补贴被征收土地农民建(购)房、发展集体经济、安置富余劳动力。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拓宽安置途径,认真探索住房安置、重新择业、入股分红、异地移民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多种安置方式。

社保、财政、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相互协调,尽快建立、完善我市被征收土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十条 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大中型水利、水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拒不建立财务公开制度,拒绝提供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分配和支付清单,不配合政府监督检查工作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侵占、截留、挪用征收土地补偿安置费用的,依法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签订《土地移交书》后,原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超过时限不搬迁交地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搬迁交地;逾期不搬迁交地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拒绝、阻碍和破坏征收土地工作的,依法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实施土地征收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昆明市土地征收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