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引领教育和谐 特色助推内涵提升
文化引领教育和谐 特色助推内涵提升
乔博锐
(陕西旬邑,清塬中学,711309)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旬邑县清塬中学加强领导、多轮联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探索与研究,收效明显。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所学校所特有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特色,是指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由此推理,“学校特色”应该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教育改革对每一所学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此契机下,学校制定的发展规划,除全面落实课程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外,还应积从学校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从师生需求出发积极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开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好局面。
学校特色构成包括学生教育管理特色、办学思路特色、教师培养特色、后勤保障特色、课程建设特色、校内组织建设特色、队伍建设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诸多方面。概而言之,学校工作所涉及的一切领域都可以创新,办出一定的特色。通过在师院20多天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及课改要求,充分发挥校长职能、教师主体地位及学校办学自主权,走校本之路,立足校情,发挥自主性、创造性,走出一条富有个性的不同于其它学校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文化 特色 内涵 提升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特色是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思想走不远,没有文化难发展。如何将文化熔铸到学校和谐发展的血脉中,实现内涵根本提升,我认为:
一要理念先行,实现教育价值引领。可以说,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据此,我们提出“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为学生的幸福奠基、为教师的事业导航、为社会的进步耕耘”的办学目标,强力引领全员教育思想,指导全校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中,营建“文明、和谐、快乐、进取”的校风,打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风,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实现自我做真人,融入主流社会求真知”的学风,通过“三风”带动,形成我校办学特色。同时,在全员中达成了“教好一名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福泽一方百姓”的共识。并通过明星教师评选和教师讲坛等活动,不断构建“崇高尚雅”的精神文化,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神圣感和认同感,为学校内涵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要搭建平台,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我们认为,管理要关注教师终身发展,积极搭建有特色的展示平台,运用发展性评价机制,加强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据此,我们引入了发展性评价机制,成立了教师成长互助班和“教科研沙龙”,创办《清中教研》季刊,实施“青蓝工程”,开展骨干教师“走出去”活动,力推年轻教师“奔前沿”、“走一线”、“挑大梁”,促进了专业发展,培育了骨干体系,加快了教师成长。同时,强化过程管理推手,注重终端发展评价,创新评价模式,保障评价机制良性运转。为助推全员发展,开展了教师基本素质“过五关”:即每学期读一本专业理论专著、参加一次对口学习、交流一次个人研究心得、撰写一篇专业论文、参加一次专项竞赛,为学校特色发展储备了“智力库”和“能量
第二篇:以和谐文化引领图书馆内涵发展
【摘 要】文章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努力打造先进的馆长文化,力求形成独特的图书馆环境文化,全力推出多彩的和谐文化活动,阐述以和谐文化引领图书馆内涵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文化;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和谐文化就是指图书馆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累积、积淀、凝聚与升华而逐渐形成的以和谐为内涵、以馆员和读者为主体、以“人性化”管理行为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色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是图书馆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者服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图书馆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图书馆与读者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努力方向具有一定意义。
一、努力打造先进的馆长文化
馆长的知识、学识、胆识和服务理念往往决定着和谐文化品位的高低,馆长的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风往往决定着和谐文化根基的深浅。和谐文化反映了馆长的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和谐文化的建设其实就是馆长文化的建设。优秀的馆长文化核心内容,就是要具有三种治馆意识。
1.眼界就是境界。对图书馆的领导关键是先进思想的领导,创新理念的指引。而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源于馆长崇高的理想和境界,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境界,馆长就可能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可以说,馆长的境界有多高,图书馆服务思想的层次就有多高。馆长崇高的境界又来自高远的眼界,从某种意义上讲,眼界就是境界,馆长的眼界有多高,境界就有多高,反之亦然。
2.思路就是出路。许多图书馆服务没有效益,馆长苦于找不到发展的出路,其原因就是缺乏思路。馆长要有思路,首先要搞好文化诊断。馆长要率领馆员运用科学发展观,高屋建瓴地对图书馆的过去、现在进行系统的思考,从图书馆发展的轨迹中总结出图书馆值得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传统。其次要搞好论证,对图书馆的共同愿景、服务理念、服务目标、服务模式、服务特色、管理机制、馆员队伍建设、发展策略、战略步骤等进行论证;对图书馆的精神力、执行力、感知力等系统进行梳理和设计;对图书馆的理念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等进行分析和整合,最后找出“创新点”,形成思路和规划。
3.有为才会有位。一个馆长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工作上因循守旧,谨小慎微,怕吃苦,怕奉献,就不会有大的作为,就不会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有为才会有位,有位是为了更好地有为。因此馆长应勤修德、重修养、常修行,做到有位就作为,有位更有为,有为更有威,真正发挥馆长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优秀馆长文化的构建,其实质就是馆长的修炼与锻造。(1)馆长应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馆长应该博览群书,有广博的知识,有一定的综合素养,有一颗充实的心。和谐文化建设,就是要让读书伴随馆员成长,让图书馆成为书香馆。(2)馆长应是一个思想者。馆长如果没有思想,不能适时地提炼出先进的管理理念,就形不成独特的文化,图书馆就没有灵魂,图书馆的管理就失去了方向。(3)馆长应是一个研究者。馆长要通过科研唤起馆员探索和研究工作的兴趣,还要为馆员研究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努力引进外部资源,整合各种有利的资源,鼓励馆员独立钻研,帮助馆员寻找更好的、更有效的科研方法,把馆员队伍培养成“学习型”团队。(4)馆长应成为和谐文化的引领者。馆长应站在时代文化的前列,把握住时代主流文化的脉搏,以主流文化引领馆员和读者,用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引领馆员和读者。
二、力求形成独特的图书馆环境文化
独特的图书馆环境文化是和谐文化的基石,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环境的管理功能,让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每一棵草木都会说话,都具有管理功能。优秀的环境文化应该是有个性特色的、和谐的、能够持续发展的。
1.创设具有图书馆特点的管理环境,凸显服务特色。良好的管理环境创设,首先应体现出图书馆的服务特色。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个图书馆的服务历史、馆舍风格、特性、服务对象都应有自己的特点,环境创设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这才能体现图书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个性特征,体现图书馆独特的服务理念。
2.图书馆大环境的创设,围绕“环境读者服务、人文读者服务”的主题来展开,体现“本馆的”、“立体的”、“互动的”、“温馨的”服务特色。阅览室除了悬挂馆训外,还要根据各阅览室实际情况创设特色阅览室文化。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各阅览室都附有服务承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管理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图书馆的每一处都应该赋予管理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读者服务的作用。
三、全力推出多彩的和谐文化活动
多彩的和谐文化活动是和谐文化的灵魂。在精神层面的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作为图书馆就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目标。如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13年3月举办的《精神与视觉的盛宴――提倡高雅文化展示馆员业余爱好》为主题的图片展览活动,营造浓郁的图书馆文化氛围,塑造人文环境,推动人人建设文化,人人享受文化,进一步活跃广大馆员的文化生活,陶冶馆员的情操。此次展览作品为本馆馆员的摄影习作,主要为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生活、集体活动的纪实和祖国各地自然风光的实拍作品,摄影者力图以独特的视角记录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赋与作品一定要有内涵和时代气息。
首先图书馆要注重引导环境保护管理渗透在日常服务,管理读者争做“环保卫士”。其次,建立民主、尊重、亲切、和谐的读者关系。图书馆要特别注重为读者、馆员和图书馆三位一体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图书馆成为读者愉悦的成长乐园。再次,重点培育坚实的特色服务文化。坚实的特色服务文化是和谐文化的生命线。要培育坚实的特色服务文化,就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要确立一个富有特色的服务思路。作为馆长,要以本馆某项工作的优势为着力点,通过推陈出新,形成图书馆特色,并以这些特色为“龙头”,带动和促进其他各项工作不断优化,进而使图书馆服务模式呈现整体特色。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开设馆长信箱、读者座谈会等方式,根据读者需求开展各种特色服务。
2.要建立一支富有特色的馆员队伍。图书馆要大力提倡每一位馆员努力形成自己的服务特点与风格,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带上去”、“激上去”等培训方法,尽快使每位馆员能形成鲜明的服务特点和独特的服务风格,以适应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需求,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组建学科馆员团队,将温馨体贴真诚的服务深入各院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特色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书馆是传播精神文明的摇篮,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为根本,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主题,以坚定职业信仰、培育职业精神、提高职业素质、规范职业行为、塑造职业形象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全面推进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逐步探索建立高职特色的图书馆和谐文化理论体系,为推动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文化保障。
作者简介:徐国良,教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已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13部。
第三篇:提升文化内涵 创建和谐校园
提升文化内涵
打造和谐校园
---------和谐的音符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切实得到改善和提高,使优者更优,困难与弱势群体得到尊重和支持。
我们南关学校就是在山丹教育发展和学校布局调整的历史时期,是由原来的南关小学和培校初中部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制学校。学生生源来自清泉镇南关、南湖村的工商户和粮农家庭,人们称之为城区中的“农村学校”。但是,我们也有自己具大的办学优势,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梯度的办学模式,既给学生提供了成长的摇篮。同时,也给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学生成长循序渐进,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前进。逐步形成了师生,生生,家校,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学校领导关心教师,注重教师发展空间和生存状态,体现人文关怀,老教师精心指导青年教师,甘为人梯,使教育教学秩序忙而不乱,活而有序,从而形成了风轻气正学校育人氛围。所以学校合并后仅仅过去一个年头,但喜报频传,催人振奋。这些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强劲音符,从此使南关学校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着力打造求真、诚信、务实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我们南关校人不懈的追求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
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和谐即美,它是一笔可供开发的精神财富。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和谐去寻求一种秩序,使学校与社会、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办学的“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源于这所学校的“传统”,又不拘泥于它的“传统”。它是在宏观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的微观思考,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同时,它又要具体可感,具有可操作性,易成为大家认同的目标,与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被全体教师认同和追求,逐步积淀为学校文化。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北大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影响着所有进入北大的人,历经百年不衰,与时俱进,至今已成为北京大学发展的灵魂,北大也逐渐成为中国一个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中心。
以“和谐”为理念的学校文化,它既要体现学校的个性,又要具备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追求的终极价值。
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和谐”并非漠视“矛盾”,“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
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
学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它的重点是建设之后的运行与参与。具体包括大家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认同,它对每一个个体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激活。
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首先是教师文化。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浓郁而温馨的氛围,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精神应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
其次是学生文化。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不能称其为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从内容上说,学生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学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向上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 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在具体工作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生手册》的制定、参与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制定班纪班规等。
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它是学校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学校建筑文化的建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各功能室的设计与布置;学校绿化与美化,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校报、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如果这些学校的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同时,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打造和谐校园文化,我们还从这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突出“一个主题”,即突出德育工作这一主题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希望工程,是造福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作用,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每学期开学后,学校领导班子都要召开德育工作专题讨论会,研究制定德育工作目标和计划,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实行教师师德在评先表模、评优晋级中的一票否决机制。同时,把德育工作贯穿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之中,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二、确保“两个到位”,即确保人员和资金到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始终确保人员和资金两个到位。首先,一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四条线”管理,即“书记、政教主任”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校长、少先队辅导员”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学生会、班主任”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派出所”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员网络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网络建设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其次,为保证校园文化所需资金,学校领导参谋到位,汇报及时,宣传得力。即从“三勤”入手,“手勤多写”,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嘴勤多说”不厌其烦地找县教体局、村党支部、村委会当“说客”,讲外地经验;“腿勤多跑”不分白天黑夜,节假日,还是星期天,一有空就往领导处汇报工作,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在“三勤”的力量推动下,我校先后筹措资金
万余元,改善了办学条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能顺利地进行和发展。
三、优化校园“三境”,即优化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和视听环境 校园是知识的殿堂、智慧的摇篮,是学生渐长、品德渐成的主要场所;校园应当是少年儿童的“学园、乐园、花园”。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可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得感染和熏陶。努力使学校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学生不要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好觉得愧对于老师、家长……
在优化校园环境上,我们紧紧抓住“两基迎国检”的契机,绿化、美化工校园,现校园内已栽种了雪松、银杉、垂柳、石楠等多棵树木和牡丹、月季、白玉兰、广玉兰、少等多个品种花木,培植了数百平方米的草坪,实现了“四化”,即绿化、硬化、净化、香化;美化了“四区”,即教学区、运动区、绿化区、生活区。通过绿化、美化建设,大大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品位,使校园景致园林化,一景一物都折射出知识文明光芒,富有育人之意。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
万多元,彩砖新铺设了前广场,改造了花坛,大力兴建快乐活动设施,为丰富学生生活,开展娱乐活动,提供了便利。在优化班级环境方面,我校
个教学班都做到了“五个上墙”,即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的“五旗”上墙;校训、校规、班训、班规上墙;《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上墙;名人名言、名人画像上墙;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上墙。每班设有图书角,办有黑板报、手抄报,及时更换内容;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优化视听方面,学校制定了校训、校徽,明确了校树、校花、校歌,在教学楼墙外,楼道明显的位置书写、绘出催人奋进的标语和图画,悬挂名人画像,教学楼前的六个橱窗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展示学生的习作、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作品,图书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文体器材保管室、德育室、微机室,心理咨询室经常向学生开放。学校先后成功地举行了感恩教育报告会、红军歌曲演唱会等多次文艺活动。经常做到广播里有声,橱窗里有影,版报上有字。这样,学校和班级,教师和学生;齐抓共管,上下一致,形成了一种强劲的文化合力,以整洁、优雅的环境,促进了高尚、文明校风的形成。
四、注重“四个结合”,即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课外兴趣活动、文明行为习惯、创新实践能力相结合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为构建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学校重点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经常利用国旗下讲话、举办法制报告会、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月、举办“我为校园添光彩”演讲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利用晨会、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通过“示范学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等创建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坚持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坚持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师德标兵”“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先进班集体”等评比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校报、橱窗、电子飞屏等,大力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深入挖掘、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举行了“荣辱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开展了“告别粗俗、埋葬耻辱”的塑形活动等。通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全体学生形成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精神风貌。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外兴趣活动相结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抓好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强化活动课程的研究与管理。
(一)是健全活动网络。
(二)配齐活动课教师。
(三)制定相关制度。为保证活动课程的开展,学校坚持“五落实”:课表落实,内容落实,目标落实,效果落实,评价落实,每学期结束时,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兴趣小组负责人和活动课教师进行量化打分,作为教师的考核依据,有效地提高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质量。2010年以来,我校举办了中小学生特长竞赛,项目包括歌舞、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此外,我校还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多项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予以奖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是校园建设与文明习惯相结合。几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训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学期初,学校要求各班教师对新生的礼仪、生活、学习等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反复地指导和训练。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道德实践,从小事抓起,严格要求,并不断检查和矫正,防止反复。与此同时,学校还制定了《班级量化考评细则》《优秀班级体评选标准》等,从卫生、绿化、班纪、路队、“两操”、安全、活动等方面对学生实施规范化的约束,并通过设立文明监督岗、卫生大检查等形式,发挥规范的督导制约作用。学期末,对评选出的“三好学生”“优秀班集体”,学校都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我校还立足校园文明建设,注重发挥校风的熏陶作用。学校以卫生、绿化为突破口,以健康、活跃、高雅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坚持开展“快乐校园十育人”,“一日十好”,“天天净”等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染和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能力相结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校园管理中,我校坚持在教学楼的四个楼层设立“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为领导、教师、班级出主意,想点子,参与管理。学校采纳刘杰同学的建议后,在大门口设立监督岗,学生乱买零食的现象得到控制,四个摊点很快撤走,使这一困扰学校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自“悄悄话信箱”设置以来,共收到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近千条(件),学校均给予答复。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弦和,则音美;人和,则业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校园文化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特色创新 引领内涵发展
特色创新 引领内涵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们党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强国富民之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驱动内力发展;只有强有力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提升创新的后动力。沂源县荆山路小学高度重视特色创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书香文化滋润教育发展之根
沂源县荆山路小学师生们在《高山流水》古筝乐曲声中,端坐于桌旁,开始“天天练字十分钟”。有的手执铅笔、有的手执钢笔(圆珠笔)、有的手执毛笔书写梦想、描绘未来;书写内容是我校创新的“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它包含了经典古诗词、故事、名言箴句等三大类四百余首(则、句)。2300余名师生在墨香中凝神聚力地推动我校特色品牌扬帆远航。
2008年我校增设书法课,配备了专职书法教师,中、高年级成立“书法小组”,学校成立“书法社团”,书香校园已初步形成;2010年又在低年级增设硬笔书法课。但是书写内容杂乱无章,书写纸张参差不齐,面对问题,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历时三个月搜集整理经典诗词120首,励志故事80则,寓言故事30则,孝道故事40则,英雄故事30则,成语故事60则,名言箴句50条,编印成“荆山路小学传统文化校本教材”2100余册,并统一印制练字本,实现书法习作三统一,创成书法教育特色品牌,先后被淄博市教育局,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对学校的创新发展发挥有力推进作用。一是师生素质显著提高。师生们练习书法的同时,默诵了古诗词,记住了励志故事、成语故事、英雄故事、名言箴句等。校园内说脏话,甩时髦词的人少了,出口成章、古香古韵的话语多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同学之间团结了;服务他人、感恩他人的人多了。先后有3名教师被评为县、市级师德标兵,学校也被评为县级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学校连续4年荣获省级百杰小书画家选拔赛优秀组织奖,王太海老师连续2年荣获省级百杰小书画家选拔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白志同同学荣获第二届全国书法大赛银奖,伊嫚瑜同学荣获山东省百杰小书画家称号,陈佳琳、马文瑞、白宇华等荣获2012年淄博市纪念建团9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学校志愿服务队由原来不足百人猛增到600余人。
二是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通过书法练习实践,校园内浮躁之人减少,沉稳之人增多;善于学习之人增多,不思进取之人减少。学习优秀率由原来的83.5%提高到91.1%;姜艺晨曦等6名学生荣获全国奥林匹克英语作文大赛一等奖,6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8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21人次被评为县级以上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先进个人。
三是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师生素质的提高,促进勤思善学氛围的形成,学校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先后被评为省、市平安和谐校园,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级依法治校先进校,并在全市创新教育大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学校被评为市级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连续6年被评为县级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学校创立的《关于提高学生书写质量的研究》研究课题,2013年被确立为山东省重点课题。
我校在创新教育实践中扎实推进,不仅纠正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锻炼了耐心毅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而且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质量日益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铺路,为学校素质教育增色积淀。
传承孝道文化 强壮知恩感恩筋骨
十年前,沂源县荆山路小学创建了以“孝道”为主题的校园孝道文化,在楼道顶部、室内外墙壁悬挂了名言箴句、经典孝道故事为主线的图文并茂的匾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孝道”文化。
传承、光大校园孝道文化,是学校重要职责之一。我校启动师生“十佳孝星评选”活动,制定了十佳孝星评选标准、评选办法及表彰奖励办法等。
“十佳孝道“之星成为师生学习标杆,召开孝道教育主题班会,刊出孝道教育手抄报,建立孝道教育专栏;学校成立 “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尊老、爱老、敬老、护老”志愿服务活动; “常与爸妈拉拉呱、常帮爸妈做家务”活动; “尊师爱生构建和谐校园”活动,创成省、市平安和谐校园。
同时,我校在教职工师德考核、优秀学生评选中,增加了“孝道”考核内容及权重,进一步激发师生“崇尚孝道教育,传承孝道文化”意识,提升师生的思想素质,促进校园孝道文化的繁荣发展。
实践作业 提升能力 我校倡导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勤于动手动脑,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逐步建立起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因此,我校足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系、学科融合。以“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以健康为底色,以提高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创建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创设多种获取知识的机遇,在体验中得到新知,在应用中提高认识,在训练中锻炼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创造。
实践性作业从不同层面锻炼学生,启发潜能。分为九大类,十几个小项:一是“体能锻炼、技艺修养”,包括体能训练、绘画技能和书法技能,翟欣宇同学用文字、漫画相结合的方法,记录植物生长过程,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提升了绘画技能;二是“亲身体验、感悟生活”,让学生走进自然、体验生活,感恩于心,知恩于行;三是“观察社会、记录感动”主要记录有意义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感,集结成册;四是“阅读书籍、开阔视野”,阅读2-4本书,制作阅读记录卡,撰写读书体会;五是“诵读经典、奠基人生”,包括新经典日日诵、古诗词以及传统的文化经典《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篇章;六是“环境保护,我在行动”,主要针对环保热点进行调查,如雾霾成因、水资源污染调查,开展低碳生活、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美化环境;七是“养殖种植、观察研究”,进行一次种植或养殖活动,详细记录(动)植物的生长情况、活动情况,写成《我的种(养)殖研究报告》;八是“主题手抄报”,主要有书法、诵读、英语、家乡风情等主题;九是“数学日记”,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数学情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感受、自己的独特想法记录下来。
我校制定《学生实践性作业的实施方案》,针对学期特点和社会实际,精心设计每个实践性作业要求,打印装订成册,学生人手一册。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作业要求,通过班级QQ群、家长会和家长沟通,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作业管理和指导模式。
我校建立实践作业展评制度,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固定的实践性作业展评时间,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把优秀作业集结成册进行展览。展评制度从深层次上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实践性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学习技能,锻炼能力,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一是自立自理能力得到锻炼。每个学生都能根据作业标准,制定活动计划,将活动合理的分配到每周中,每天的学习和活动有计划、有安排,在自我要求和家长的监督下,独立完成实践作业。
二是审美情趣得到激发。绘画、书法、手抄报制作、建立阅读记录卡、作业的封面设计等都彰显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绘画与书法巧妙结合,版面和色彩相互映衬,设计情趣横生,处处体现出审美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是生活技能不断提高。今天我当家、我是理财小能手、压岁钱的使用、尽一份孝心等活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做家务体验生活,提高学生基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四是学习能力得到综合锻炼。实践性作业摒弃作业单调性,创设多彩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参与学习和实践。观察日记、调研报告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手抄报、阅读记录卡、读书体会等培养了学生观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养殖和种植报告,彰显了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探究能力;数学日记记录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场景,提高了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究。
五是情感素养明显提升。练字本映射出学生细心勤勉的身影;走向田野的实践活动,培育了感恩大自然的情感;观察日记、低碳生活在身边等调研活动,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沂源风情、节日习俗等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孝行在家中活动,让学生懂得了孝就是知恩感恩,一句话、一个微笑都装满了浓浓的爱。
让作业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习,学习丰富生活。家长和学生一起走入社会,走进大自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考察、去访问、去发现、去探究,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性作业激励着每一届学生,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积蓄能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稳步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为素质教育积淀增色。
沂源县荆山路小学校长 白先录
第五篇:40.以鼓乡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和谐发展
以鼓乡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和谐发展
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社区学校钱庆丰
摘要:月浦“锣鼓”这一特色文化,正起着引领月浦社区教育和谐发展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们认识了“锣鼓特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认识了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应把握的关键点。
关键词:月浦锣鼓、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文化品牌、和谐发展
特色文化是指具有独特鲜明个性,易为广大市民接受认可,喜欢亲睐的文化。在推进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进程中,特色文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月浦“锣鼓”历史悠久,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备受月浦人民喜爱,成为了月浦地区的特色文化,同时也使月浦拥有了“锣鼓之乡”的美誉。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宝钢建设,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来到宝山,纷纷落户月浦,山西的“威风锣鼓”、“太原锣鼓”、东北的“辽远锣鼓”、江南的“浙东锣鼓”等许多不同风格的优秀鼓种也随之融进了月浦,形成了气势更加恢宏,更具艺术表现力的新型的月浦“锣鼓文化”。为了更好地培育月浦“锣鼓文化”,上世纪90年代末月浦镇确立了两年一届的“鼓乡欢乐节”,并通过有规划、有序列、有主题的举办月浦群众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切实有效地推进月浦群众性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进一步体现月浦“锣鼓文化”海纳百川的兼容性,并富有创造性的开发利用锣鼓文化,提升月浦社区市民文化素养和品味。1999年6月,由月浦镇党委、政府牵头,宝钢各冶建公司的加盟,月浦镇成立了“上海市宝山区月浦地区锣鼓协会”,将月浦的“锣鼓”作为特色品牌文化来加以弘扬与发展,并以此引领社区教育整体性和谐发展。
一、以“鼓乡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一)发挥“锣鼓文化”优势,全力打造群众文艺活动展示品牌
为了充分体现“鼓乡欢乐节”锣鼓文化之神韵,切实有效开展好社区群众文艺展演活动。2006年初,我月浦镇设计了主题为“为宝山变样,为月浦发展增实力”的社区群众文艺系列展示活动的总体方案,明确了主办、协办、承办、指导等各方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在此基础上,有系列地举办社区群众文艺展演活动。至2007年底,先后举办了颇有影响的展演活动近二十场。如:2006年的国际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第五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暨月浦镇第八届“锣鼓年会”,以及《春色满园》、《纪念三·八节》、《欢乐在钢城,和谐在月浦》、“走到一起来”《钢城欢歌》、《军地情深》、《群英荟萃》等系列专场文艺汇演。2007这一年创下了自月浦镇“鼓乡欢乐节”创立以来,参演团队最多,涉及面最广(欧洲国家多个代表团也应邀参加),观看人数最多,表演场次最多,节目最为精彩的几个最佳记录,成为了月浦地区文艺表演活动的丰富年。
(二)凸现“锣鼓文化”魅力,全心打造社区教育整体性和谐发展品牌
月浦“锣鼓”,它以恢宏的气势,给人激越奋进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使月浦人民对社区文化拥有了亲和力和融合力。为此,我月浦镇将社区各类文化教育活动与“鼓乡欢乐节”文化艺术展示活动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将文艺活动与社区市民文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彼此渗透,相互促进,联动发展。这几年,我们凭借“鼓乡欢乐节”组织管理方法,有效落实了社区市民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先后举办了一系列文化艺术节。如“书画艺术节”、“沪剧表演节”、“民族舞蹈节”、“体育健身节”、“科普知识节”、“文明礼仪节”等。同时,举办相应的主题赛事活动。比如:“盛海杯”舞蹈赛;“中田杯”健身赛;“龙腾杯”歌咏赛;“合力杯”戏曲赛;“育苗杯”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赛;“创业杯”职业技能赛;“健康杯”老年人保健知识竞赛;“家园杯”书画艺术展和“安全杯”青少年安全知识
1竞赛等。
在有效展示社区教育和谐发展过程中,我们按照“鼓乡欢乐节”活动组织形式,强调了以市民的自主参与和自主管理,不断组建社区群众文化自治学习型团队。先后又成立了“盛桥书画会所”、“月盛沪剧文艺小分队”、“宝莲湖丝网花制作社”、“新月读书会”、“爱心编织社”、“月浦之歌合唱队”、“常青艺术舞蹈队”、“老年健身体操队”等等,使原本50来个社区群众文艺团队发展成为81支团队。
也正是在“锣鼓文化”魅力引领下,这几年月浦镇社区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不仅创作了不少优秀文艺、书画、工艺作品,而且还参与了区级以上各类文化知识竞赛活动,获得了多项奖励。例如:社区学校先后两度荣获了宝山区宣传部和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和谐社会欢乐年”和“我的文化家园”社区市民文艺展演和书画展活动优秀组织奖。期间,民族舞蹈《山那边的女人》、《春回大地》,沪剧《好媳妇夸婆婆》,健美舞的《拐杖操》、《梆梆操》;摄影《镜中情》、《欣赏》和书画《春艳》等优秀节目和艺术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另外,月浦镇居民在区2007年科普知识演讲和竞赛中也分获团体一等奖和多个个人优秀奖等。
(三)丰富“锣鼓文化”内涵,全新打造社区群众文化教育活动课程品牌
为进一步丰富“锣鼓文化”内涵,拓展“鼓乡文化节”发展思路。我月浦镇积极开展“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学习型社区”和“全国文明镇”等创建活动,精心组织举办了“欢乐在社区”广场文化主题活动。做到了“广场演出天天有”、“村宅电影周周放”、“乡村文艺月月演”。两年间仅由群众文艺团队自发组织举办的下乡展演活动11场,露天电影150多场次。如今,一支支群众文艺团队正活跃在月浦社区群众文艺表演舞台上,正带动和促进月浦社区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在不断繁荣社区基层群众文化艺术的过程中,月浦镇积极开展了“一居(村)一品一特色”创建工作。将社区文化活动与居民小组学习结合起来。如今,月浦社区“一居一品一特色”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月浦八村、十村的书画,宝莲湖、新月丽苑的“丝网花”、盛桥地区的沪剧、乐业新村的“盆栽花卉”,月浦七、九村的“健美舞蹈”,月浦实验学校的中小学生的“腰鼓队”等特色文化已颇有影响力,成为了月浦社区文化园中一朵朵奇葩。
与此同时,根据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工作要求,我月浦镇镇切实加强了市民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坚持不懈地开展主题文化教育。如: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等重大纪事,为社区各类居民举办专题报告或讲座,组织居民参观月浦公园“解放月浦攻坚战纪念碑”,开展“我的月浦,我的家园”家乡史情主题教育等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培育社区居民的民族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第二、根据社区市民不同文化需求,合理开发各类居民文化学习课程。如:健康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道德教育、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失地农民与来沪务工人员就业培训等学习课程。
在健康教育上,我们主要通过举办市民健康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等知识等讲座,提高市民科学的健康理念。
在老年教育上,我们从老年人修身养心,愉悦身心的角度出发,开设了书法、国画、合唱、舞蹈、钢琴、瓷画、健身操、太极拳、丝网花、沪剧、学说上海话、串珠、法律维权知识等课程。并将“月浦十村”、“月浦八村”居委作为镇老年教育示范小区。
在家庭教育上,在镇妇联牵头下,以镇小红帽、盛桥新村、月浦新村近十家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社区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指导》研究。通过举办《家长与孩子沟
通》、《如何做合格父母》等主题知识讲座,组织开展了“亲子游戏”、“老少同乐”等游艺活动,以促进了社区家庭教育的发展。
在青少年教育上,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关工委志愿者师资力量,利用寒暑期、双休日为青少年开设“迎奥运、迎世博”——“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知识”、“做合法文明市民”、“争当时代好少年”及民族精神主题教育等系列知识讲座;举办“观看武警战士消防演练”、“参观月浦公园和月浦锣鼓纪念馆”、“学礼仪,做敬老爱老的好少年”等夏令营活动。
在职业教育上: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地位,积极主动与区内有关的教育培训机构组织联手,发挥社区保障中心的服务功能,利用社区学校的场地资源,切实加强了月浦镇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以及失地农民和进程来沪人员就业技能培训。
2007年开设的企业职工职业资格、工种技能证书或复证等培训课程有:电工、焊工、行车工、铲车工、企业会计审证、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十几门课程。
2007年为失地农民与来沪务工人员就业开设的培训课程有:“超市营业员”、“社区绿化保洁员”、“建筑物保洁员”、“社区交通安全、市容管理协管员”、“创业者创业指导”以及城市文明礼仪、婚姻家庭知识、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安全卫生等课程讲座。
总之,社区教育市民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既进一步丰富了月浦锣鼓文化的内涵,同时奠定了基础,赋予了课程开发的活力,激发和培育了市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注重“鼓乡文化”科学研究,全情打造社区文化教育科研品牌
社区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用科学理念引领。对此,围绕“社区文化”的功能和特点,月浦镇进行了“社区文化与文化融合”,“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社区教育文化的共建”以及“社区文化教育运作模式”等课题研究,并撰写了:《社区文化与文化融合》、《社区文化及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整合资源,构建整体性和谐发展的社区教育运行模式》,《城镇结构的多元化与学习型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以及《学校、社区共建的实践》等文章。其中《社区文化与文化融合》荣获上海市社区文化研究协会论文三等奖;《整合资源,构建整体性和谐发展的社区教育运行模式》论文荣获了第五届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并被入选2006—2007《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论文集》。
总之,通过科学的实践研究,不仅提升了鼓乡特色文化品牌效应,同时也提高了月浦镇社区教育工作整体性和谐发展的价值。
二、以“鼓乡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建设与发展的认识与体会
(一)“特色文化”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魅力
1、历史积淀:造就了文化品牌的潜在优势
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延续。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是形成这一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源泉,也是成功定位一个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支点。月浦锣鼓起源于清朝中期,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在月浦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凝聚人心,激励人奋进的作用。所以传承这一优秀文化,既是展示月浦锣鼓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更是推进整体性和谐发展社区文化教育的原动力。在社区教育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以调动起广大社区居民学习的热情。
2、与时俱进:奠定了文化品牌的生命力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地赋予社区文化新的内涵,才会使社区文化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对此,近年来,月浦镇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为月浦镇充实了新的文化元素。月浦镇市民活动中心、金悦市民文化活动广场等建设的新景观,使古镇更具魅力,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当社区广大居民看到了社区
文化发展态势,便拥有了自觉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由此,也加快推进了月浦镇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月浦镇“学习型社区”、“全国文明镇”等各项创建工作深入发展。
3、互动效应:成就了文化品牌的扩张力
当今时代,文化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并正推进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月浦镇坚持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给经济发展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在努力打造月浦“锣鼓”社区精品文化的过程中,月浦镇又开辟了休闲文化的农家乐旅游景点,培植了“钢城月浦”工业园区的经济文化等,使月浦社区“锣鼓”文化具有带动社区经济发展的扩张力。
4、市民参与:扩大了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人民群众既是塑造地区文化品牌的主体,更是地区文化品牌长盛不衰的动力。社区文化品牌确立之后,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居民和社区的互动,让社区居民认同社区的文化品牌,为自己的地区文化品牌感到光荣,并身体力行成为地区文化品牌的推销员。近几年来,月浦镇无论在举办“鼓乡欢乐节”大型文艺展演,还是在组织市民开展小型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中,都积极引导广大居民广泛参与,使广大社区居民既成为了先进文化的受教者、享受者;更成为特色品牌创建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二)“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发展所应把握的关键点
1、“以人为本”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核心
“特色文化”之所以备受社区广大居民的喜爱,是因为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展示了地区的人文精神和风貌,激发了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热情。所以,我们要以“特色文化”为引领,根据社区人群年龄结构的差异性;文化层次的多样性;学习需求的多重性,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居民各色各类社区文化教育活动。
2、广泛参与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提
“特色文化”活动之所以能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对此,以“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发展,就在于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各类文化教育活动中去,以确保社区教育有序发展。
3、有效培育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特色文化”的发展,除其内涵吸引力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对特色文化培育的程度。有培育才会有发展,所以我们要用培育“特色文化”的热情来培育社区教育,积极有效地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社区”等创建工作的开展。
4、提升素质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点
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根本宗旨在于提升社区广大居民文化素质。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盛和文化繁荣的国家。所以创建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市民文化素质已成为社会教育发展的重点。“特色文化”是富有内涵的文化,是社区居民乐意接受和传承的文化,所以我们在开展社区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特色文化”教育活动中的魅力元素,使其渗透于提审市民素质的社区教育的全过程。
5、整合资源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
“特色文化”虽然是社区独特的文化,但它与辖区内其他文化具有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作用。对此,在发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发挥好“特色文化”的引领性,对各类教育资源加以有效整合,使各类资源(如: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才资源)产生互为影响、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作用,同时发挥好社区内相关的学习教育机构功能,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6、形成合力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保证
“特色文化”活动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得以展开,很大程度上依靠了政府的统筹领导,依靠了各条线部门的通力合作。从活动的策划,计划实施,经费落实等方面,都得到了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所以,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需要体现组织管理机构的合力。
总而言之,以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事业发展,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因为它备受社区居民喜爱和认同,是富有社区居民情感的文化,这种文化既有亲和力,又有凝聚力。所以,凭借“特色文化”之魅力,引领社区教育发展无疑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参考书目: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叶忠海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