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印发《广东省物价局药品差别定价办法(试行)》的通知20090807
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印发《广东省物价局药品差别定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二OO九年八月七日 粤价[2009]186号
各地级以上市物价局,各有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为运用价格杠杆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政府药品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确保药品定价的公正、公平、公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我局制定了《广东省物价局药品差别定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经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施药品差别定价办法,是我省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各地物价部门要加强宣传,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充分了解药品差别定价政策,确保《办法》的顺利实施。
二、关于药品差别定价受理的品种范围、时间等具体要求,我局将另行通知。
三、本通知自2009年8月10日起试行。
广东省物价局药品差别定价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运用价格杠杆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政府药品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确保药品定价的公正、公平、公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药品政府定价办法》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广东省开展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批复》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省物价局对政府定价药品实施差别定价的行为。差别定价是指对符合资质的企业生产的特定药品,区别于一般药品定价原则制定或调整价格的行为。对实施差别定价的药品应当标注生产企业名称,有商品名称的同时标注商品名称。
第三条 实施药品差别定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政策;
(二)鼓励研发创新和技术进步;
(三)有利于提高标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四)体现产品质量差异,优质优价。
第四条 省物价局从政府定价药品目录中确定实施差别定价的品种范围,分期分批受理,并实行集中审批,原则上每年审批两次,必要时视情况适时审批。
第五条 省物价局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生产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国际市场价格、病患者经济承受能力、专家论证评审意见以及公示反馈意见等因素并作为制定药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差别定价药品的价格水平,根据药品创新程度、质量层次和产业发展方向对生产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中的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以及利润率实行差别标准。对专利、创新药品实行较高的期间费用率、销售利润率;对受保护的中成药、国家保密技术、保密处方药品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药品,适当放宽期间费用率和利润率控制标准;已过专利期和保护期限的药品按逐年递减原则逐步降低其价格水平。
第六条 实施差别定价,应当履行资格条件认定、价格或成本调查(成本监审)、专家论证、征询意见、集体审议、价格公告等程序。属于国家定价管理权限的药品,还应当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批准。
第七条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差别定价:
(一)法律法规特别保护的药品
1.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并有效的专利药品。特指取得药物化合物(包括中药的某些有效成份化合物)、中药复方、中药有效部位或提取物、生物药用基因、蛋白质、多肽或抗体及生物制品的专利药品。专利药品应同时具有标注新药类型的药品注册批件,仅指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包括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制剂、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以及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2007年10月1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后注册分类中的1.1和1.2类化学药品、1-2类中药、1类生物制品)。
2.国家依法实施保密的品种或处方。指列入国家保密局和科技部颁布的中药保密处方、中药保密技术目录的品种以及国家药监部门颁布的标准中没有公开处方的品种。
3.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行政保护且在保护期限内的药品。
4.获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保护的中药一级保护品种(包括原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保护的中药一级保护品种)。
5.已在中国上市的获得国外专利授权但未获得中国专利保护的药品(仅指1993年1月1日中国专利法实施前获得国外专利的药品)。
符合1989年8月10日至1993年1月1日在国内研发上市的并符合第七条第(一)项第1个条件的药品,可暂与专利药同等对待。
(二)符合国家鼓励政策的药品
1.获得国家级奖项的药品。仅限申请前15年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项的药品。不包括应用上述奖项的通用技术或其他通用研究成果的药品。
2.获得国际认证并能够出口的药品制剂。现阶段暂考虑国内加工生产并能够出口到欧盟、美国、日本或澳大利亚市场,且连续出口超过2年的。3.采用指纹图谱技术控制质量的中成药,或有效成份制成的注射剂, 主药成份含量应不少于90%,多成份制成的注射剂,总固体中结构明确成份的含量应不少于60%, 并对注射剂总固体中所含成份进行系统的化学研究。
4.首先在国内仿制上市的药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年12月1日)实施之日起,首先获得国家药监部门颁发的仿制生产药品注册批件,该药品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包括化学药制剂(包括改变该制剂不同给药途径的制剂)、生物制品和疫苗。
上述仿制药品在国外最先上市的被仿制药品,如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可暂与首仿药品同等对待。
(三)质量或标准具有明显差别的药品
1.获得国家级药品审评等资质机构认定其药品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明显优于其他企业同品种剂型药品的。
2.属国家药品质量标准起草单位(仅限2001年12月1日后),且获得国家级药品审评等资质机构认定该药品注册标准指标明显优于同类其它品种的。
第八条 申请差别定价的,企业应当向省物价局提交经企业法人代表签名的书面材料一式20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药品差别定价申请报告(含药品情况概述);
(二)《国产药品价格申报表》或《进口药品价格申报表》、《进口分包装药品价格申报表》;
(三)《药品差别定价资格审查表》、《X X X 差别定价药品价格评审表》;
(四)经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备案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备案表》以及由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出具的药品安全性再评价报告或企业提供的以安全性评价为主要目的的临床研究资料。
(五)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需提供在产品有效期内经产地省级资质机构出具的产品指标与企业内控标准相符的证明;
(六)中成药需提供近三年主要的原材料药材产地、等级、数量等资料(新上市的药品除外);
(七)进口或进口分包装药品需提供在原发明国(原产国或地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周边国家(地区)市场可比价格资料。
企业提供的资料如需保密,应予以注明。
第九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省物价局不予受理差别定价申请:
(一)未列入当批次药品差别定价品种范围;
(二)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要求;
(三)企业近三年因质量、价格、经营等问题受到查处或通报。
第十条 省物价局应将药品差别定价申请企业的资格条件在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生产经营企业、消费者或者其他相关组织如有异议,应当自公示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省物价局实名反映。情况属实的将驳回企业申请。
第十一条 对申请差别定价药品,省物价局视具体情况开展价格或成本调查(成本监审),必要时实行常规调查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的制度。
(一)价格或成本的常规调查,是指由省物价局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填报的本企业有关药品生产成本、实际购销数量、价格等资料,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有关药品的实际购销价格等资料进行调查。原则上实施差别定价应当开展价格或成本的常规调查。
(二)价格或成本的专项调查,是指由省物价局指定的专门机构通过组织专家到生产经营企业查阅相关帐簿、生产记录和生产现场等方式,对指定药品进行价格或成本的调查。专项调查根据需要不定期开展。对省外药品实施差别定价的,必要时可申请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协助调查或联合调查。
第十二条 省物价局应当组织药品差别定价专家论证、评审差别定价药品的资质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对企业药品的综合评价、质量体系、药品特点、疗程费用、价格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
对少数价格矛盾较为突出、社会各方面意见分歧较大的药品,省物价局应召开听证会公开审议。
第十三条 专家论证以专家评审论证会形式进行。专家论证会人选由省物价局从省医药价格评审专家库中抽选组成。必要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纪检监察人员现场监督。专家论证程序和办法参照原国家计委《药品单独定价论证会试行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制定差别定价药品价格方案时,省物价局采取座谈会、书面或者通过广东价格信息网上公示等形式,听取消费者、经营者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异议较大的应重新调整定价方案。
第十五条 制定差别定价药品的价格方案实行集体审议制。集体审议采用省医药价格评审委员会讨论、办公会议讨论等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实施差别定价的药品存在不同意见时,提交省医药价格评审委员会讨论决定,以确保药品差别定价政策与职能部门有关制度相衔接。
第十七条 制定差别定价药品价格的决定作出后,省物价局在广东价格信息网、广东省药品价格管理服务平台等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省物价局应当建立跟踪调查和监测制度,不定期组织专家现场抽查差别定价药品情况。省外药品应申请当地物价部门协助调查并提供相关材料。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差别定价药品的价格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企业经营状况、成本、市场供求变化等;
(二)定期监测差别定价药品的原料采购、生产质量、市场销售等方面情况;
(三)社会各界对所制定价格的意见。
第十九条 省物价局应当根据跟踪调查和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差别定价药品价格,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生产经营企业执行差别定价确有困难的,可向省物价局建议调整价格。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行之一的,取消企业药品的差别定价并责令企业停止执行价格:
(一)企业差别定价药品的生产许可证、GMP证书等批准文件被收回或吊销的;
(二)企业生产的差别定价药品因质量、价格等问题被国家或省有关职能部门查处或通报的;
(三)专利药或保护产品已过保护期限或者失效的;
(四)差别定价企业生产的任一药品因质量管理等问题造成严重事故,影响恶劣的;
(五)在申请差别定价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贿赂评审专家、价格工作人员的;
(六)差别定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其他违法违规行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出现前款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情形被取消差别定价资格的,省物价局三年内不受理该企业差别定价申请。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9年8月10日起试行。
附表:X X X 差别定价药品价格评审表
第二篇:广东省物价局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定价成本监审办法(2007)
广东省物价局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发布时间:2008-10-09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广东省物价局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教育培养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合理制定广东省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费标准,提高教育收费政策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国家发改委42号令)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为合理制定广东省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费标准,提高教育收费政策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国家发改委42号令)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广东省内各类型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成本进行调查、审核和核算价格成本的活动。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广东省内各类型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成本进行调查、审核和核算价格成本的活动。
第三条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应保证公正、科学和合理性。具体核算原则是: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应保证公正、科学和合理性。具体核算原则是: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成本。
(二)相关性原则。凡是与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无关的收支活动,一律不能计入教育成本。
(三)分类核算原则。中小学校教育培养成本应按学校性质分不同级次核算,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成本应按学校类型分类核算,并逐步过渡到按专业分类进行核算。
第四条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应以经过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财务决算报表》和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账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合理。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应以经过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财务决算报表》和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账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合理。
学校必须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求和规定表式核算、填报成本报表。
学校必须对所提供的原始凭证及账册、成本报表的数据真实性负责。
第二章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成本构成
第五条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成。其中人员支出包括:教职工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费、社会保障缴款、其他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劳务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财务费和其他公用支出;对家庭和个人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退职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包括房屋建筑物折旧和设备折旧。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成。其中人员支出包括:教职工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费、社会保障缴款、其他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劳务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财务费和其他公用支出;对家庭和个人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退职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包括房屋建筑物折旧和设备折旧。
第六条 生均培养成本是指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一个学生的年(会计)平均成本。生均培养成本是指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一个学生的年(会计)平均成本。
第七条 学生总人数,指一个自然内的全校平均学生总数。不包括学校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时间为半年以下)学生。学生总人数,指一个自然内的全校平均学生总数。不包括学校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时间为半年以下)学生。
第八条 教职工总数,指学校内从事教学、业务辅助、行政管理和后勤工作的人员,离退休人员、外聘教师或专家,雇佣期在半年以上的临时工人等各类教职工的全年平均数。其中:业务辅助人员是指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包括图书管理员、实验室实验员、资料室资料员、电教室人员等;外聘教师是指在本校担任一个学期以上教学任务的非本校在职教师。短期或临聘的讲课人员不计入教职工总数。教职工总数,指学校内从事教学、业务辅助、行政管理和后勤工作的人员,离退休人员、外聘教师或专家,雇佣期在半年以上的临时工人等各类教职工的全年平均数。其中:业务辅助人员是指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包括图书管理员、实验室实验员、资料室资料员、电教室人员等;外聘教师是指在本校担任一个学期以上教学任务的非本校在职教师。短期或临聘的讲课人员不计入教职工总数。
第九条 基本工资,指学校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在职人员的基本工资,包括固定工资与国家规定比例的津贴、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的临时待遇。基本工资,指学校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在职人员的基本工资,包括固定工资与国家规定比例的津贴、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的临时待遇。
第十条 津贴,指学校在基本工资以外按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发放的津贴,包括地区性津贴、政府特殊津贴、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及价格津贴、职工上下班交通补贴等。津贴,指学校在基本工资以外按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发放的津贴,包括地区性津贴、政府特殊津贴、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及价格津贴、职工上下班交通补贴等。
第十一条 奖金,指学校在基本工资、津贴外,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奖金。
第十二条 福利费,指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福利费,指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第十三条 社会保障缴款,指学校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障缴款,指学校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
第十四条 其他人员支出,指上述项目未包括的各种加班工资、病假两个月以上期间的人员工资、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及临时工工资等人员支出。
第十五条 公用支出,指学校用于购买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高中、初中和小学课本资料费)、招待费、财务费和其他支出。公用支出,指学校用于购买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高中、初中和小学课本资料费)、招待费、财务费和其他支出。
(一)办公费,指学校购买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的支出以及日常印刷费支出。
(二)印刷费,指学校支付的大宗账簿、表册、票证、规章制度、资料的印刷支出。
(三)水电费,指学校支付的水费、污水处理费和电费。
(四)邮电费,指学校支付的信函、包裹、货物等邮寄费、电话费(含住宅电话补贴费)、电报费、传真、网络通信费等。
(五)交通费,指学校各类车船等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等。
(六)差旅费,指学校按规定支付的职工出差、出国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杂费以及学生调遣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等。
(七)会议费,指学校按规定开支的各类会议支出。包括会议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
(八)培训费,指学校各类培训支出。
(九)招待费,指学校按规定开支的各类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十)劳务费,指学校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翻译费、咨询费、手续费等。
(十一)租赁费,指学校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发生的房屋、宿舍、专用通讯网等的租赁费用。
(十二)物业管理费用,指学校支付给物业管理部门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等的物业管理费。
(十三)维修费,指学校支出的固定资产(不包括车船等交通工具)修理和维护费用,包括各类设备维修费,单位公用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的维修费。
(十四)专用材料费,指学校为开展教学活动所购买的专用材料支出。包括教学业务耗材(教师用教材、讲义、教学用文具、纸张、墨水、粉笔等消耗用品支出)、实验实习用品(实验药品、试剂等消耗性材料)、消耗体育用品、课本资料费(实行“一费制”开支的书杂费)等。
(十五)财务费,指学校为筹集教学、基建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以前发生的相关财务费用,直接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成本。
(十六)其他支出,指学校用于上述项目以外的必要支出,包括工会经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保险费等支出。
第十六条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指学校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指学校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包括离退休费、退职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含住房公积金)、助学金、其他支出等。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指与教育活动相关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工具、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六大类。固定资产,指与教育活动相关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工具、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六大类。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
(一)房屋建筑物折旧。指历年所置房屋建筑物(包括附属设施)当年应提折旧额。
(二)设备折旧。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不包括文物和陈列品)应提折旧额。
第三章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成本项目及相关核算
第十九条 学生总人数。按年初学生总数与年末学生总数平均计算。计算公式:(年初学生数×8+年末学生数×4)/12。学生总人数。按年初学生总数与年末学生总数平均计算。计算公式:(年初学生数×8+年末学生数×4)/12。
第二十条 教职工人员费用审核。教职工人员费用根据行政人员比例、定编人员数和生师比三项指标先后顺序进行审核。
1.行政人员比例。行政管理人员控制在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12-15%,高于15%则按超行政管理人员数、在职教职工人均工资及福利水平核减支出,低于12%不核增支出。
2.单位定编人数。在职教职工总数如果突破单位定编人数,则按编制数、在职教职工人均工资和福利费支出水平相应核减支出,未突破编制不核增支出。
3.生师比。学生与教学人员人数的合理比例(生师比),小学确定为21∶1,初中18∶1,高中18∶1,完全中学17∶1,职业高中为15∶1,普通中专22∶1,成人中专25∶1,技工学校22∶1.低于这一比例则按超比例教学人数、教学人员的人均工资及福利费水平核减支出,高于这一比例不核增支出。
第二十一条 福利费、工会经费分别按工资总额的3%、2%计提。不符合规定的工资和福利费支出相应核减,未达到标准的要核增。其中工资总额指基本工资和津贴。学校在基本工资、津贴之外发放的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组成范围的各种奖金,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据实审核。福利费、工会经费分别按工资总额的3%、2%计提。不符合规定的工资和福利费支出相应核减,未达到标准的要核增。其中工资总额指基本工资和津贴。学校在基本工资、津贴之外发放的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组成范围的各种奖金,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据实审核。
第二十二条 维修费。一般性修缮费用按实际发生费用核算,大修缮费用(超过固定资产原值的20%)计入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能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维修费。一般性修缮费用按实际发生费用核算,大修缮费用(超过固定资产原值的20%)计入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能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第二十三条 招待费。招待费支出总额不能超过当年公用支出的1.5%。未超过1.5%的,按实际发生额核填,超过1.5%的核减支出。招待费。招待费支出总额不能超过当年公用支出的1.5%。未超过1.5%的,按实际发生额核填,超过1.5%的核减支出。
第二十四条 其他公用支出。其他公用支出总额不能超过当年公用支出(扣除招待费和维修费)的15%。未超过15%的,按实际发生额核填;超过15%部分的,应按实际情况将有关费用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项目,不能明确计入相应成本项目的,作为不合理费用予以剔除。其他公用支出。其他公用支出总额不能超过当年公用支出(扣除招待费和维修费)的15%。未超过15%的,按实际发生额核填;超过15%部分的,应按实际情况将有关费用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项目,不能明确计入相应成本项目的,作为不合理费用予以剔除。
第二十五条 设备折旧。设备按分类折旧率(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计提折旧。按设备购置年限已经提取完折旧的设备(以入账日期为准),不再计提。设备折旧。设备按分类折旧率(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计提折旧。按设备购置年限已经提取完折旧的设备(以入账日期为准),不再计提。
第二十六条 房屋建筑物折旧。各年房屋建筑物应提折旧统一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50年折旧期)计提。其中:已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房屋建筑物可按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房屋建筑物折旧。各年房屋建筑物应提折旧统一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50年折旧期)计提。其中:已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房屋建筑物可按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
第二十七条 短期培训支出。能够单独计算的短期培训收入与支出,应从学校教育总收支中剔除;短期培训支出无法计算的,按短期培训占总收入的比例扣减总支出及各项目支出。短期培训支出。能够单独计算的短期培训收入与支出,应从学校教育总收支中剔除;短期培训支出无法计算的,按短期培训占总收入的比例扣减总支出及各项目支出。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监审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本监审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物价局负责解释。本办法由广东省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实行峰谷电价的通知
关于实行峰谷电价的通知
公开日期:2003-04-10 00:00:00 索取号: 查看次数:135 次 文号:粤价 [2003] 19号
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实行峰谷电价的通知
二○○三年一月十五日 粤价[2003]19号
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各市、县、自治县物价局:
为更有效利用我省的电力资源,缓解电力部门在用电高峰时段的供电压力,提高电力系统的负荷率,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在全省的大工业用户中实行峰谷电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行的范围和时间
1、从2003年4月1日开始,对我省受电变压器总容量在315KVA及以上的大工业用户,按当月的抄见用电量,统一实行峰谷电价。
2、考虑到部分行业用电的特殊性,对自来水、煤气、公交(含地铁)、电气化铁路等行业的用电,暂不实行峰谷电价。
3、对于峰段自发电、谷段用网电的企业,不实行峰谷电价。
二、峰谷时段的设置
根据电力系统负荷要求,我省的峰谷时段按每日24小时分为高峰、平段、低谷三段,高峰、平段、低谷各8小时。具体时段安排为:
高峰:7:00-12:00;19:00-22:00 低谷:23:00-次日7:00平段:12:00-19:00;22:00-23:00
三、峰谷电价的确定
1、以我局公布的各地大工业电度电价(含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不含城市建设附加费)为平段电价,高峰电价为平段电价的150%,低谷电价为平段电价的50%。
2、对实行峰谷电价的用户,峰谷电价只对电度电价的部分实行,基本电价和城市建设附加费保持不变,不实行峰谷电价。
3、各地峰谷电价的价目表,我局将另行下达。
四、峰谷电量的计量和计算
1、实行峰谷电价的用户,必须装有由供电部门统一安装的分时电能表,分别计量高峰、低谷、平段时段的用电量。
2、对实行峰谷电价的高压供电低压计量专变用户,其变压器损耗也应按分时电能表各时段的抄见电量比例,分别拆分计入各时段电量,按峰谷电价计费。需要由用户负担线损的,也参照此原则确定。
3、对于分子母表、且母表实行峰谷电价的用户,其不实行峰谷电价的计费子表也应安装分时计费的电能表,各时段母表的电量减去不实行峰谷电价的子表的相应电量,则为母表按峰谷电价计费的电量。如该子表尚未安装分时计费的电能表,则将子表的电量分别按母表各时段抄见电量的比例,分相应各时段冲减母表电量,即为母表按峰谷电价计费的电量。
五、峰谷电费的计算
1、电度电费的计算
高峰电度电费=高峰时段的用电量×高峰电价
平段电度电费=平段时段的用电量×平段电价
低谷电度电费=低谷时段的用电量×低谷电价
2、用户总电费的计算
总电费=(高峰电度电费+平段电度电费+低谷电度电费+基本电费)×(1±功率因数奖惩率)+城市建设附加费
六、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实行峰谷电价后,对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用户,按用户实用的总有功电量和总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对用户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办法,仍按原国家物价局、水利电力部(83)水电财字第215号《关于颁发〈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各地原有峰谷电价规定的执行范围及比价等与本通知不同的,从2003年4月1日开始,统一按本通知的规定执行。在此之前,对原已执行峰谷电价的用户,由当地物价局按我局公布的电价和原有规定计算对该用户的峰谷电价。
八、深圳市物价局参照上述规定,制定当地的峰谷电价政策。
九、各地物价、电力部门应做好峰谷电价执行前的宣传工作,以便大工业用户根据峰谷时段的设置及时调整生产时间。
十、各地在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我局反映。
第四篇: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对药品价格实行“三控”管理的通知
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对药品价格实行“三控”管理的通知
二○一○年八月十八日粤价〔2010〕187号
各地级以上市物价局,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局,佛山市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各医疗机构,各有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为切实降低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发改价格 〔2009〕2844号)和省政府《转发省物价局关于我省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试行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8〕63号)等有关规定,经省医药价格评审委员会审议,决定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采取控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率的“三控”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控制最高零售价。按通用名称制定最高零售价格,凡在我省销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药品,其实际零售价格不得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最高零售价。
二、控制实际供货价。对在我省销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药品,实施供货(含出厂或口岸)价格网上报备制度,供货(含出厂或口岸)价格与最高零售价之间的差价率不得超过我局规定的最高流通差价率(额),且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零售价。
已上市销售的药品,生产企业须在“广东省医药价格监管服务平台”填报药品实际供货(含出厂或口岸)价格备案表(见附件1),备案价格按申报药品近一年的平均价格水平报备,并将该药品近一年的供货、出厂或口岸价格销售发票(每季度一张)加盖公章扫描上传。属新上市药品须在销售后半年内填报并上传上述资料。
供货、出厂或口岸价格自报备之日起,除政策性调整价格外,允许生产企业在上浮不超过备案价格的10%内予以调整,下浮不限。生产企业因成本变化等因素影响确需超过上述规定幅度的,应向我局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经核查同意后方可调整。
三、控制流通差价率。按药品价格高低实行流通环节的最高差别差价率管理。
(一)批发企业按实际购进价格依次顺加规定的差价率(额)计算批发价格,整个批发环节累计顺加不得超过累计差价率(额),批发企业从生产企业购进药品直接销售给零售企业的按不超过累计差价率(额)执行。
批发价格计算公式为:
购进价格在2000元/支、瓶或盒(含2000元)以下的药品:
最高批发价格=实际购进价×(1+差价率)+差价额
购进价格在2000元/支、瓶或盒(不含2000元)以上的药品:
最高批发价格=实际购进价+差价额
(二)所有医疗机构和社会零售药店的药品零售价格计算公式为:
购进价格在2000元/支、瓶或盒(含2000元)以下的药品:
最高零售价格=实际购进价×(1+差价率)+差价额
购进价格在2000元/支、瓶或盒(不含2000元)以上的药品:
最高零售价格=实际购进价+差价额
药品流通环节最高差别差价率(额)表见附件2。
(三)上述差价率(额)半年统算一次,按同品种、同剂型规格品半年的销售价格加权平均计算,不得超过规定的差价率(额)。
四、对未按本通知规定执行网上报备制度的企业,我局将依据药品市场实际交易价格,参考全国最低中标价格以及同品种剂型药品其他企业的出厂(口岸)价格的比价,按就低的原则制定其在广东市场相应药品的最高临时零售价格。对提供虚假资料的,经查实,将按相关规定处罚,并予以曝光。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和对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
策落到实处。
五、对麻醉药品(包括按麻醉药品管理的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并由国家统一收购的避孕药具、计划免疫药品、二类疫苗和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不执行本通知。
六、本通知规定自2010年9月1日起试行2年。此前我局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第五篇: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定价成本监审的办法
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定价成本监审的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定价成本监审行为,提高政府制定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办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定价成本监审一般技术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者实施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者,是指经营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省、市、县(市、区)电视台、网络中心、网络公司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定价成本,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者基本收视维护业务的社会平均成本。基本收视维护单位定价成本以每主终端?元/月表示。
当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只有一个经营者的,应当在调查、核实该经营者成本的基础上,根据成本监审相关规定进行审核、调整并核定定价成本。
第四条 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定价成本审核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合理性原则。影响定价成本各项费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社会公允水平。
(三)相关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须为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过程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费用。
第五条 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定价成本,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账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没有正式营业的,应当以有权审批单位审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批文、批件为基础。
经营者成本是指根据经营者财务会计报告确认的成本、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核算得到的实际成本。经营者成本不得直接作为定价成本。
第二章 定价成本构成项目及相关审核标准
第六条 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定价成本由合理的干线传输网成本和用户网成本组成。干线传输网成本是指区域范围内的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者把接收的数字电视信号传送到下一级干线传输网或用户网所发生的合理支出,由本级干线传输网经营成本、应分摊的期间费用及应分摊的上一级干线传输网成本组成。用户网成本是指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者把本级接收和政策规定可制作的数字电视信号传送到各终端用户所发生的合理支出,由用户网经营成本、应分摊的期间费用构成。
第七条 干线传输网经营成本是指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者发生的与数字电视传输过程直接相关的各种支出。包括数字同步系统及网络传输系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管道网络及设备维护维修费、施工费、管道及网络租赁费、信号传输费、传输部门职工薪酬、传输部门管理费、中央台解密费及其它费用等。
用户网经营成本是指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者发生的与数字电视信号传送到终端用户过程直接相关的各种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管道网络及设备维护维修费、材料销售成本、节目制作费用、节目传输费、管道及网络租赁费、制作和传输部门职工薪酬、制作和传输部门管理费、中央台解密费、机顶盒摊销成本及其它费用等。
台网没有分离或者财务管理没有实行分环节核算的,可按实际情况进行成本费用的合理归集,在核算定价成本时,应进行合理的分环节核算。
第八条 期间费用是指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者为组织和管理有线数字电视制作和传输所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指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者发生的与制作、传输有线数字电视过程间接相关的费用及专设的营业机构、售后服务机构的各项相关费用。包括营业销售及售后服务机构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运杂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营业费用等。
管理费用指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者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有线数字电视制作和传输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薪酬、社会保障费、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业务招待费、办公费、水电费、租赁费、会议费、差旅费、董事会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及其他管理费用等。
财务费用指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者为筹集有线数字电视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第九条 经营成本中的管道、网络及设备维护维修费指干线传输网及用户网网络和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材料费用及紧急抢修费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维修,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一)一次性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该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二)经过修理后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延长;
(三)经过修理后该项固定资产生产能力提高(如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
(四)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租赁有效期内平均摊销。自有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并按预计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计入定价成本中的管道、网络和设备维护维修费分别按干线传输网及用户网据实核定。
第十条 经营成本中的施工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予资本化。计入定价成本中的施工费分别按干线传输网及用户网据实核定。
第十一条 管道及网络租赁费指租用其他单位的网络线路或管道铺设网络线路所发生的直接支出。分别按干线传输网和用户网据实核定。
第十二条 信号、节目传输费指传送基本频道信号、节目所发生的费用,分别按干线传输网和用户网据实核定。
第十三条 货币性职工薪酬指企业以货币形式向职工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各种报酬及按规定支付或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政府有关规定应当由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障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其他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薪酬等费用。
第十四条 审核职工人数时,按有权批准的政府部门批复的定员标准核定,实际职工人数超过定员标准的,按定员标准上限核定,实际职工人数低于定员标准的,按定员标准下限核定;没有下达定员标准的,按企业近三年年末在岗职工人数的平均数核定。
第十五条 计入定价成本的职工平均工资(指以货币形式向职工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各种报酬)原则上据实核定,但最高不超过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6倍。
计入定价成本的职工工资总额按核定的职工人数和职工平均工资核定。
第十六条 计入定价成本的福利费在核定后的职工工资总额的14%内据实核定。
计入定价成本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障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的计提基数按计入定价成本的工资总额或职工平均工资确定;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比例按国家统一规定确定,社会保障费和住房公积金的计提比例按当地政府规定确定,超过规定计提比例的不得计入定价成本。应在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的费用,不得在相关费用项目中重复列支。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按不少于5年分摊列入管理费。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价值的确定应当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按规定进行过清产核资的,按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各类资产价值确认;经营者发生合并、分立等改组活动的,可按经有关政府部门认可的评估价值确定资产价值;其他情况下资产价值应按历史成本确定。新增的固定资产原值,以竣工决算报告和相关原始购置凭证为准,未经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或未形成竣工决算报告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认。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年限平均法。原则上按照监审确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成本监审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的中值核定。残值率按4%计算。
第十九条 全部或部分由政府补助或社会无偿投入或以收取初装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其折旧原则上不计入定价成本,但后续支出可以计入定价成本。如政府允许计提折旧筹集更新改造资金的,该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计入定价成本,但应当在定价成本核定表中单独反映。
第二十条 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得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能补提折旧。
第二十一条 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期限内分摊计入费用中。其中,土地使用权费如果已计入地面建筑物价值且无法分离的,随建筑物提取折旧;其他均按照土地使用权年限分摊。专利权等其他无形资产,有明确受益期限的按受益年限分摊,未明确受益年限的按10年摊销。商誉不得进行摊销。
第二十二条 业务招待费在以下限额内据实计算计入管理费用: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不含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5‰;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含1500万元)不足50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超过5000万元(含5000万元)不足1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2‰;超过1亿元(含1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1‰。
第二十三条 贷款利息总额原则上根据实际贷款总额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核定。贷款总额超过投资总额70%的,按投资总额的70%核定贷款利息。
第二十四条 列入管理费用的各明细项目,本办法已明确规定核定指标的,按核定指标确定直接计入定价成本,其余应列入管理费用的其他项目总额占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指总成本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的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监审前三年本地区或更大范围内该行业平均管理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同上口径)。
第二十五条 列入营业费用的各明细项目,本办法已明确规定核定指标的,按核定指标确定直接计入定价成本,其余应列入营业费用的其他项目总额占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指总成本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的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监审前三年本地区或更大范围内该行业平均营业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同上口径)。
第二十六条 下列支出不得计入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定价成本:
(一)经营者非持续、非正常经营活动发生的费用;
(二)与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传输活动无关的费用;
(三)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
(四)各种滞纳金、违约金、罚款;
(五)公益性捐赠、公益广告、公益宣传的费用;
(六)非货币性福利;
(七)经营者过度购置或未经财政部门批准购置的固定资产所增加的支出(折旧、修理费、借款利息等);
(八)向上级公司(台、中心)或管理部门上交的利润性质的管理费用、代上级公司(台、中心)或管理部门缴纳的各项费用、向出资人支付的利润分成及对附属单位的补贴支出等;
(九)计提的各种准备金;
(十)与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活动有关、但有专项资金来源予以补偿的费用以及其他不合理的支出。
第二十七条 经营者获得的与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业务传输活动有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助专门项目的,直接冲减该项费用;未明确规定专项用途的,应当冲减总成本。
第二十八条 经营者同时经营付费电视、数据等业务,在核算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业务成本时,应当选择合理的分摊方法(如按从业人员数量比例、资产比例、收入比例等),分别核算基本收视业务、付费收视业务、数据等业务应分摊的共同费用。
第二十九条 依托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经营广告、数据、付费电视等其他业务,或者因从事主营业务活动而获得政府优惠政策的,经营者的其他业务收支情况应单独核算,存在与主营业务共同使用人员、资产及资金等的,应当按照收入成本配比原则合理分摊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或按照其他业务收入净值的一定比例(如按从业人员数量比例、资产比例、收入比例等)冲减总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净额为负数的,直接以其他业务支出冲减总成本。
第三十条 计算干线传输网基本收视维护定价成本时,应当按本干线传输网内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业务总在册主终端数,在下一级的干线传输网中分摊;计算用户网基本收视维护单位定价成本,应当按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业务总在册主终端数计算。
第三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未列入的项目或未作具体规定的项目,应当按照符合一定范围内社会公允水平并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确定核算方法和标准。
第三十二条 机顶盒政策如有变化,用户网经营成本构成,依据价格政策作相应调整。
第三十三条 实行事业会计制度的经营者,应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依照本办法的要求进行项目归并后重新核算,尤其是固定资产应按照本办法要求重新核算,各成本项目应按各种收入的比例进行配比核算。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12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