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质量提升年”系列专题活动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学校今年继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简称“教改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为便于各单位了解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改项目的重点支持领域和范围,组织好申报工作,特制定本申报指南。本指南所列条目只是建议研究方向,申报人可结合具体情况确定项目名称。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一流本科教育研究
积极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与本科教育优秀经验,围绕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定位,对接“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加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贯通的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以及专业内涵建设与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为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2.外语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国家对高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深入考察国内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优秀经验,总结、分析、改进和推广我校卓越学院实验班先行先试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对我校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设方案,使教学改革成果惠及全体学生。3.外语类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及教学改革研究
梳理国内外著名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理念、历程、所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改革方向,提出有助于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于一体的通识教育管理机制、课程体系、课程评估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建议。
4.外语院校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深入考察研究国内外外语院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方法路径,结合我校实际,探索与我校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师激励机制、优秀学生选拔培养机制、学生学业预警机制以及包括专业质量标准建设、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评估反馈机制等方面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5.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突出外语院校特色,探索双语特色思政课、多语种课程思政群、综合素养课等“三课”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分析国外高校在课程设置、学习空间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效举措,对比中外大学在价值观认同教育上的异同,结合我校外语特色,提出有助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外语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6.外语院校教学发展趋势及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以外语院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为目标,加强外语院校课堂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探索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研究,外语院校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建设研究,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等以及强化我校优质在线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共享、校内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面改革研究。
7.外语院校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深入考察国内外外语院校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优秀经验,为我校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习基地,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校内部门、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国际联合培养合作,走出一条国际化特色明显的创新创业教育道路提出可行性建议。8.其他对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及符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研究项目。
第二篇:山西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12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为便于各高等学校了解2012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重点支持领域和范围,组织好申报工作,特制订《2012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本指南所列条目不是项目名称,只是方向,申报人可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名称。
一、教学综合改革类
此类项目主要围绕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新机制、实践教学改革等一些重大问题从全省宏观战略高度开展研究,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政策支持、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申报此类项目应在教学改革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研究队伍应有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参与,具有较合理的学科专业互补性,预期成果能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
参考选题: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与实践
(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四)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专业共享教学资源,联合培养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五)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政府部门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创新
(六)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七)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八)国家、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研究
(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培训研究与实践
(十)民办高校(独立学院、软件学院或合作办学)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二、专业建设类
此类项目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进行综合性改革与实践。
申报此类项目应有一定的改革基础,具有持续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能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有较高应用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成果。
参考选题:
(一)专业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二)增强山西紧缺急需人才专业培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三)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认证或专业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四)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五)开展专业综合改革,促进高校强化特色、合理定位的研究与实践
(六)国家、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七)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八)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
(九)完善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优化专业结构的研究与实践
(十)开展专业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三、人才培养改革类
此类项目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考核办法、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进行综合研究,或就其中某一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与探索。
申报此类项目应有比较具体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稳定的研究队伍和实力较强的学科专业依托。经过项目研究与探索,能形成比较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参考选题:
(一)促进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二)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研究
(四)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研究
(五)各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结构和体系的改革
(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七)开展研究性教学,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研究
(八)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研究
(九)特色(优秀)教材建设
(十)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十一)考试改革研究
(十二)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十三)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共享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十四)与行业企业联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
(十五)学生继续发展能力培养研究
(十六)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关系的研究(十七)卓越工程师(医生、农林、法律)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十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十九)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构建“5+3”模式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全科医生”的研究
(二十)培养卓越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二十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
(二十二)充分发挥行业作用,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研究
(二十三)促进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研究
四、实践教学类
此类项目主要围绕改革实验内容,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并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实验;建设实验教学队伍,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整合实习实践课程,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合作,优化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申报此类项目应有具体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经过项目研究与探索,能形成系统的改革方案,并应用于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选题:
(一)加强提高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教学质量研究
(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研究
(三)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验实践平台建设
(五)推进高职高专“双证书”制度及加强职业资格鉴定的研究
(六)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改革与创新
(七)综合性大学理科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八)高职院校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九)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的研究
(十)优秀实验教材、课程的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
(十一)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
(十二)高等学校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
(十三)公共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五、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类
此类项目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主要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研究;抓住制约教学改革深化的关键问题,对教学管理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有新的创意和措施,可取得实质性成果,并能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申请此类项目需有一定的管理 实践基础,同时还须有一批管理骨干队伍。
参考选题:
(一)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二)学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及其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三)多校区教学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四)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五)高等学校弹性学制的试验与探索
(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
(七)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研究与实践
(八)教学团队、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九)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的教学团队建设
(十)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监控机制研究
(十一)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专业师资互聘
(十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研究
(十三)高职院校加强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十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十五)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研究(十六)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十七)高校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和图书馆等专项评估研究与实践(十八)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考核评价方式与实践(十九)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二十)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二十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及图书文献保障系统建设
(二十二)数字校园、数据中心、现代教学环境等信息化条件建设
六、其它
未列入上述指南范围,但具有鲜明特色,较高研究价值,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改革实践的项目以及突出学科专业优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项目经评审也可立项。
第三篇:2015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
2015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为便于各高等学校了解2015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重点支持领域和范围,组织好申报工作,特制订《2015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本指南所列条目不是项目名称,只是方向,申报人可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名称。
一、省重点研究项目
此类项目主要围绕当前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从全省层面开展全局性研究,为我省高等教育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申报此类项目应在宏观教学改革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研究队伍应以学校教学管理主要领导牵头,组成人员应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并有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一)“十三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研究
(二)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研究
(三)省市共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四)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建设与研究
(五)“专升本”选拔工作及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二、教学综合改革项目
此类项目主要围绕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新机制、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安全工作等一些重大问题从全省宏观战略高度开展研究,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政策支持、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申报此类项目应在教学改革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研究队伍应有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参与,具有较合理的学科专业互补性,预期成果能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
参考选题: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与实践
(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四)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专业共享教学资源,联合培养人才的探索与研究
(五)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政府部门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创新
(六)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七)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培训研究与实践
(九)民办高校(独立学院、软件学院或合作办学)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三、专业建设项目
此类项目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进行综合性改革与实践。
申报此类项目应有一定的改革基础,具有持续性、前瞻 性和可操作性。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能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有较高应用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成果。
参考选题:
(一)专业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二)增强山西紧缺急需人才专业培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三)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认证或专业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四)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五)开展专业综合改革,促进高校强化特色、合理定位的研究与实践
(六)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七)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
(八)完善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优化专业结构的研究与实践
(九)开展专业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四、人才培养改革项目
此类项目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考核办法、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进行综合研究,或就其中某一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与探索。
申报此类项目应有比较具体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稳定的研究队伍和实力较强的学科专业依托。经过项目研究与探索,能形成比较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参考选题:
(一)促进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二)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研究
(四)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研究
(五)各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结构和体系的改革
(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七)开展研究性教学,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研究
(八)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研究
(九)特色(优秀)教材建设
(十)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十一)考试改革(如教考分离)研究
(十二)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十三)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共享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十四)与行业企业联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
(十五)学生继续发展能力培养研究
(十六)卓越工程师(医生、农林、法律、新闻传播)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十七)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十八)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构建“5+3”模式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全科医生”的研究
(十九)培养卓越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 养模式的研究
(二十)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
五、实践教学项目
此类项目主要围绕改革实验内容,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并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实验;建设实验教学队伍,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整合实习实践课程,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合作,优化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申报此类项目应有具体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经过项目研究与探索,能形成系统的改革方案,并应用于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选题:
(一)加强提高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教学质量研究
(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研究
(三)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验实践平台建设
(五)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改革与创新
(六)综合性大学理科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七)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的研究
(八)优秀实验教材、课程的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
(九)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
(十)高等学校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
(十一)公共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十二)实验教学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制度研究
六、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此类项目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主要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研究;抓住制约教学改革深化的关键问题,对教学管理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有新的创意和措施,可取得实质性成果,并能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申请此类项目需有一定的管理实践基础,同时还须有一批管理骨干队伍。
参考选题:
(一)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二)学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及其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三)多校区教学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四)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五)高等学校弹性学制的试验与探索
(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
(七)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研究与实践
(八)教学团队、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九)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的教学团队建设
(十)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监控机制研究
(十一)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专业师资互聘
(十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研究
(十三)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十四)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研究
(十五)高校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和图书馆等专项评估研究与实践
(十六)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考核评价方式与实践
(十七)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十八)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及图书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十九)数字校园、数据中心、现代教学环境等信息化条件建设
(二十)专业带头人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与作用
七、其它
未列入上述指南范围,但具有鲜明特色,较高研究价值,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改革实践的项目以及突出学科专业优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项目经评审也可立项。
第四篇: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
我校2018届毕业生工作将继续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整体规划和要求,我校将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通力合作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稳步推进、不断创新,积极取得工作实效,努力打造我校就业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一、2018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1484名。其中男生362名,占毕业生总数的24.39%;女生1122名,占毕业生总数的75.61%。上海生源372名,占毕业生总数的25.07%;外省市生源1112名,占毕业生总数的74.93%。
二、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规定
1.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需严格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程序及步骤进行;遵守校纪校规,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完成最后学业与毕业生教育活动的前提下,进行就业择业。
未经学校同意,毕业生不得擅自缺课去参加校外招聘、试工及实习活动。对违反学校规定去求职、试工、实习等,并造成旷课或未能参加学校规定的集体活动等情况的毕业生,学校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后果由毕业生自负。
毕业生在读期间,因严重违纪而受到处分,或未能获得毕业证书的,学校不负责推荐其就业,其户籍、档案关系在毕业后转至生源所在地。
2.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及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已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我校毕业生到面向基层就业,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加大力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参加各类基层项目,如:“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计划”、“社区服务计划”等;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海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入伍预征等项目;鼓励和引导中西部省份和地区生源毕业生回生源地区、省份就业。
3.我校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及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各项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积极落实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和帮扶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人生梦想。
4.为确保我校就业统计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的要求,及时、准确、定期报送就业工作信息数据和毕业生就业进展。纳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范畴的毕业生去向类型,除升学、出国留学和工作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签约就业:与用人单位签署就业协议书,由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打印相应报到证,去往用人单位就业。
合同就业: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不签署就业协议书。合同就业的毕业生请填写《毕业去向申请书》中关于合同就业的内容,并附上劳动合同复印件,由学校备案并列入就业方案上报。对于此类毕业生,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不予打印去往单位报到的报到证,但可以为非上海生源打印回生源地落实户籍、档案的报到证。
灵活就业:选择自主创业、个体劳动为主的自由职业等劳动形式。(其余类别,如缓签等,不作为灵活就业处理)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在离校前应如实填写《毕业去向申请书》中关于灵活就业的内容,由学校备案并列入就业方案上报。对于此类毕业去向,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不予打印报到证。但可以为非上海生源打印回生源地落实户籍、档案的报到证。
定向委培:培养方式为定向的毕业生按其定向协议办理户籍、档案回生源地。其他毕业去向:参加国家及地方基层建设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计划、大学生入伍预征等。其毕业手续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5.申请自费出国留学和工作的毕业生,请在2018年4月30日之前提交由本人签字盖章的书面申请(即完整打印填写“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申请表”),并附相关学校和单位的录用证明。此申请由院(系)签署意见并盖章后,交校学生工作部(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核准备案。凡申请被核准的学生,就业手续按照出国留学和工作去向办理,户籍和档案转至生源所在地。为便于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回生源省市、自治区办理有关手续,其报到证由校学生工作部(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联系落实(具体事宜以当年上级主管部门政策规定为准)。对递交出国留学、工作申请后,被用人单位录用而不准备出国的毕业生,需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出撤销原申请,学校再予以办理其他相关就业手续。
6.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而又被录取研究生的毕业生,须在与用人单位解除协议之后,学校方能为其办理读研的相关手续;已录取研究生,而要求放弃读研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在征得录取院校的同意并出具相关书面证明后,学校方能为其办理其他毕业去向的相关手续。
7.在读期间申请贷款的毕业生,要本着“诚信守约”的原则,按有关规定办理还贷手续,并与银行签订有关协议后,方可办理离校手续。对申请自费出国留学、工作的贷款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请将贷款还清,凭银行已还贷款通知书学校方能为其办理有关手续。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及管理细则
1.我校2018届的毕业生,须凭学校发给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生推荐表”(盖有院(系)党总支印章及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印章)及“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成绩单(1—3年级)”(盖有教务处成绩专用章)等复印件(原件由毕业生本人保管),以及个人准备的中文、外文简历等材料参加各类招聘活动。
2.各类毕业生所有毕业去向和相关信息均需由本人或院(系)辅导员及时在我校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服务系统上按规定填写,并由院(系)先行审核。之后,在办理相关毕业手续时,由校学生工作部(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鉴证通过。
3.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凭有效证明到所在院(系)换取与其学号相对应编码的“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式四联),双方在四联上全部签字盖章。毕业生完成就业信息网上登记,待院(系)及就业指导中心审核无误,网上状态显示为“审核通过,请前往就业指导中心签字盖章”的状态时,到校学生工作部(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签字盖章。经中心鉴证后的“协议书”第一联(白色)交学校留存;第二联(红色)暂由毕业生保存,待办理有关手续;第三联(蓝色)交用人单位;第四联(黄色)由毕业生本人留存。协议书中的单位行业类别代码和职位类别代码应根据第五联填写。
4.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须实事求是地填写“就业协议书”。所有用人单位须填写清楚“组织机构代码”,上海的用人单位还需填写“2018年沪企信息登记号”(以18开头的七位数,即18XXXXX。以17或其他数字开头的七位数不可用,单位必须重新申请)。用人单位可自行在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的网站上,上传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等材料进行信息登记号的网上办理。
5.根据上海市颁布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上海市户籍或上海市居住证的有关文件精神,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确定进沪就业,落实就业单位后,如需申请上海市户口,须填写完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户籍申请表》,并附个人资料(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复印件及推荐证明、成绩单和毕业生情况表等原件),经用人单位盖章,学校审核盖章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给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统一申报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审批。经审批通过的毕业生凭批复第二联(黄色)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并到校学生工作部(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换取报到证。未被批准的毕业生可办理居住证。
毕业生如需申请《上海市居住证》,需到现居住地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居住登记,并在合法稳定就业,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后,向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请办理《上海市居住证》。同时,毕业生须填写完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登记表》,由单位盖章后,到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打印《进沪就业通知单》,该通知单是居住证积分申请的必备材料。
户籍及居住证申请及办理事宜以当年上海市有关政策为准。
6.学校于2018年6月向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上报“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方案”。为保证学校“就业方案”按时上报,保证毕业生在离校前及时领取“报到证”,请毕业生尽可能在5月30日前落实就业单位。
7.离校前未落实单位且未领取“报到证”的毕业生,凭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到校学生工作部(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具“打印报到证申请表”,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前往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办理“报到证”,并将其下联(白色)及时交至个人档案所在地,以便办理相关手续。
8.因故提出违约,改签“协议书”的毕业生,须登录我校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服务系统,下载《上海外国语大学违约改派申请表》,填妥后连同用人单位同意解除协议的书面证明原件,退回的原签“就业协议书”(二、三、四联)、违约金收据以及新签约单位的录用证明,到校学生工作部(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重新领取协议书,按原程序再次办理签约鉴证手续。
9.学校将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凡在离校时有就业意愿但仍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均可在学校进行登记,填写《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届未就业学生服务登记表》。对填写未就业登记表的毕业生,学校将继续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单位。
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安排及要求
1.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就业市场的具体要求,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2017年10月开始启动。学校将有计划、有组织,有序地进行相关活动安排,原则上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及各项活动。
2.大力开发就业市场,拓展学生就业领域。学校连同各院(系)要充分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就业渠道;开发城市社区和农村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工作岗位;广泛征集省会以下城市和县(市)就业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继续维护和发挥上外毕业生优秀品牌效应,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开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做好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毕业生工作微信群等多渠道广泛宣传我校2018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坚持以各种方式加强市场宣传开拓力度,通过信函公告、走访座谈、校企交流、机构合作、推介活动等多元化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挖掘校内外各种资源,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3.全力以赴做好校园招聘服务工作。热情做好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的接待联系工作;及时快捷地做好就业信息处理和发布工作;有序组织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宣讲,积极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做好中央部委、地方及上海市的国家公务员的考录、报名、宣传、组织等工作;做好用人单位来校招考面试工作,积极探索与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公共职介机构的合作模式;积极整合资源,联动开展和参与各类型、区域化大型招聘会,积极举办各级校内招聘会活动,培育学生就业的良好校园氛围。
4.重点做好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去往城乡基层就业、中小微企业就业,入伍预征等工作。全面学习落实有关精神和项目内容,积极宣传和发布国家地方项目信息和优惠政策,动员相关学生参与国家地方项目;广泛联系和搜集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岗位需求状况,保持与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引导毕业生调整心态,有针对性的鼓励学生去往相关单位就业;鼓励毕业生投身于国家国防事业,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加入伍预征。
5.落实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关注重点学生群体。大力推进我校生涯发展教育,开展针对性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生就业动员,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健全校内生涯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通过校园活动、组织学习、考察参观、个体咨询、社团活动等指导模式,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提供就业咨询指导服务。重点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关注与帮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尽力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境和难题,帮助弱势群体学生顺利就业。
6.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做好毕业生自主创业帮扶工作。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级部门关于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精神,积极传达和宣传有关优惠和扶持政策;依托学校学科特点,有筛选的扶持和培育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积极打造自主创业配套扶持政策和优惠体系。
7.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与后期离校工作安排。做好毕业生思想小结、组织鉴定、拍摄毕业照等工作;召开各种类型毕业生座谈会、开展毕业生集中党性教育等系列离校教育活动;评选、表彰优秀毕业生;隆重举行毕业典礼;做好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一条龙”服务与文明离校工作;做好待就业毕业生登记和指导服务工作;做好毕业生档案转递及毕业生就业的遗留问题处理等工作。
8.全面提升我校就业与招生、培养的互动机制。做好就业工作的总结和研讨工作,提升就业工作科学性和前瞻性;依托就业工作研究分析结果,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市场调研和实践支撑;做好就业工作的跟踪调研工作,实时反馈市场动向和社会需求。
高校大学生就业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指标,更是帮助青年人实现人生梦想的重要起点。做好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校在新时期转型升级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时代脉搏,认清就业形势,保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2017年9月
第五篇:艺术设计大类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1:
艺术设计大类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项目题目:
一、教学研究类
1.当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研究; 2.当前高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教材需求研究;
3.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大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 4.我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和教材使用问题报告; 5.我的艺术设计教学体会和做法;
6.出版社应当如何开发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教材; 7.艺术设计大类教材封面设计研究和实例; 8.艺术设计大类教材版式设计研究和实例;
9.当前各出版社艺术设计大类教材的优点和问题; 10.我为出版社艺术设计教材出版献一计;
二、专业研究类
11.艺术设计类公共基础课教学和教材编写研究;
12.视觉设计类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13.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14.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15.包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16.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17.工业设计类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18.产品设计类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19.产品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20.家具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21.时尚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22.玩具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23.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24.空间设计类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25.公共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26.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27.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28.展示与陈设设计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29.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30.雕塑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31.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32.雕刻艺术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33.纤维艺术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34.金属艺术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35.漆器艺术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36.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37.陶瓷玻璃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38.数字媒体设计类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39.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40.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41.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42.摄影专业教学和教材开发研究;
三、课程研究类
43.色彩课程教学研究; 44.素描课程教学研究; 45.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研究; 46.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研究; 47.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研究; 48.电脑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研究; 49.艺术与设计赏析课程教学研究; 50.构成与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51.速写课程教学研究;
52.艺术设计专业采风与考察课程教学研究; 53.试听语言课程教学研究;
54.原动画设计与实训课程教学研究; 55.数码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56.数码摄影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57.家具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58.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59.服饰艺术课程教学研究; 60.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61.3ds Max室内设计效果图实训课程教学研究; 62.文字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63.品牌字体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64.版面编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65.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66.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67.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研究; 68.标志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69.标志设计项目式教程课程教学研究; 70.招贴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71.商业插画课程教学研究; 72.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研究; 73.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74.图形创意与训练课程教学研究; 75.CI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76.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77.CorelDRAW平面设计实例课程教学研究; 78.CorelDRAW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79.3ds Max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80.3ds Max中级技能实训教程课程教学研究; 81.Photoshop中级技能实训教程课程教学研究; 82.风景写生课程教学研究; 83.书法教程课程教学研究; 84.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85.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86.手绘POP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87.人物形象设计——色彩篇课程教学研究; 88.人物形象设计——美容篇课程教学研究; 89.人物形象设计——发型篇课程教学研究; 90.人物形象设计——美甲篇课程教学研究;
四、多媒体教学应用类
91.色彩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92.素描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93.设计色彩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94.设计素描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95.平面构成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96.电脑平面构成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97.艺术与设计赏析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98.构成与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99.速写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00.艺术设计专业采风与考察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01.试听语言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02.原动画设计与实训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03.数码摄影基础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04.数码摄影技术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05.家具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06.服装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07.服饰艺术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08.景观艺术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09.3ds Max室内设计效果图实训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10.文字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11.品牌字体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12.版面编排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13.版式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14.书籍装帧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15.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16.标志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17.标志设计项目式教程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18.招贴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19.商业插画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20.图形创意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21.品牌形象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22.图形创意与训练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23.CI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24.网页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25.CorelDRAW平面设计实例教程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26.CorelDRAW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27.3ds Max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28.3ds Max中级技能实训教程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29.Photoshop中级技能实训教程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30.风景写生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31.书法教程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32.包装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33.广告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34.手绘POP设计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35.人物形象设计——色彩篇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36.人物形象设计——美容篇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37.人物形象设计——发型篇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138.人物形象设计——美甲篇课程PPT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