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市江北区关于明确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土流网整理)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慈城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为明确《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北区政发〔2014〕1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有关内容,进一步做好审批管理和服务工作,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第一条 申请建房的农户须是本村村民,政府允许跨村集中联建的除外。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和甬江街道河西、河东、夏家、外漕、畈里塘村范围内原户口在本村的征地农转非、小城镇户改家庭或年龄在35周岁以上(含)的未婚人员,未享受过住房安置政策(包括国家住房福利政策),确因住房困难且户口仍在本区的,允许在农转非时户籍所在村申请宅基地。
第二条 村民申请建房“户”的认定:申请建房户以夫妻双方和未成家的子女为一户;年龄在35周岁以上(含)的未婚人员可以单独作为一户,但须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未婚证明;同一户籍登记内已婚但尚未分户的子女可以单独作为一户,但须提供结婚证。
第三条 离婚户申请建房的,其有抚养关系的子女,以双方确认的离婚协议、法院判决书等为准,计入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其无抚养关系的子女,以子女意愿为准。可计入申请建房人口的子女在其父母申请建房时只能计算一次,另一方申请建房时不再计入申请建房人口。
第四条 家庭成员有已享受过国家住房福利政策(购买房改房、集资房、经济适用房及货币分房等),其享受过的国家住房福利政策建筑面积低于户36平方米且人均低于18平方米的,可以申请建房,但已享受过住房福利政策的人员不计入建房人口。人均建筑面积按国家住房福利政策面积除以建房户实际人口计算。
第五条 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调剂时,在按双控限额标准控制面积的前提下,受调剂方可适当放宽至同一个行政村。申请联建房的,应尽可能根据申请建房农户的类型确定套型面积,确因套型匹配问题等特殊情况的,按建筑面积上限控制。
第六条 农村村民出租、出卖、赠与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的(包括集资建房和以个人建房名义申请取得的国有商服、住宅等),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在全区农村土地使用权总登记(指1996年12月31日前初始登记,下同)前,已经转让给他人,且在总登记时已登记在他人名下的,原则上不予追溯。转受让双方互为捆绑对
象的,原则上不予追溯,但转出方再申请宅基地时,其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必须与受让方捆绑计算。
第七条 宅基地使用权调剂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双方提供各自户口独立证明材料或结婚证或其他证明材料;
2、调入住房的农村村民必须符合申请建房条件;
3、宅基地使用权调剂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并公证,调剂双方签订调剂(转让)协议;
4、面积控制必须符合《实施意见》规定的双控标准,用地面积由国土部门予以核定,建筑面积由规划部门予以核定。
第八条 现有宅基地面积或建筑面积加上应捆绑面积均低于双控限额面积标准的90%以下、因老房拆扩建困难而要求调剂出原住房的,应在落实新建房屋用地选址的前提下,方可办理调剂手续,并与新建房屋用地申请同步审核。原有住房面积可以调剂给符合建房申请条件的本村村民,收回宅基地使用权,同时注销原土地使用证。其中原有住房面积低于人均(可计入申请建房人口)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也可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公证后,收回宅基地使用权,同时将房屋所有权调剂给村集体经济组织。
现有宅基地面积或建筑面积加上应捆绑面积其中一项已高于双控限额面积标准的90%以上的,除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房屋灭失外,原则上不允许异地新建住房。
原有住房调剂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须经属地街道(镇)确认,用途改变为村镇生产设施用房(集体仓库),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原集体仓库等非住宅调剂给符合建房申请条件的村民作住宅的,且符合宅基地双控面积标准的,允许改变用途,但须经属地街道(镇)确认。
第九条 对以个人建房名义申请取得的国有商服、住宅用地的认定:
1、规划、城建部门的许可意见;
2、私人建房呈报表;
3、国有建设用地呈报表;
4、村民(居民)建房用地申请表(报告)或村民(居民)补办用地申请表;
5、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的村民,参照集体土地内部调剂形式取得国有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时的审批材料。
第十条 在土地权属界址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房屋翻建、拆建、扩建的,经规划部门许
可,房屋竣工验收后凭规划部门验收证明材料到国土部门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不需办理建房用地审批手续。在土地权属界址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须办理建房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对有关捆绑问题的具体规定:
1、需捆绑的类型:
(1)无房户申请宅基地;
(2)实施捆绑政策(2003年10月21日,下同)以来已经以无房居住为由审批过建房,再申请宅基地的;
(3)实施捆绑政策以来因继承、分家析产、受赠、调剂等形式取得宅基地后,再申请宅基地的。
以上三种情形均与其父母(或子女)捆绑计算。原则上应与申请建房地的父母(或子女)捆绑。若父母(或子女)已离婚的,按离婚前原有房屋面积和人口(不包括现申请建房人口)进行捆绑,但不重复计算建房人口。
(4)《实施意见》和本解释规定的其他有关类型。
2、具体捆绑标准:
(1)一般户捆绑标准:大户(≥6人)宅基地面积14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中户(5-4人)宅基地面积125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3人户宅基地面积9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平方米;2人户宅基地面积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平方米;1人户宅基地面积5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
(2)部分家庭成员在本区已实施过拆迁安置,且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住房困难家庭低限安置标准的,允许未曾实施拆迁安置的家庭成员在其户口所在地按规定申请建房,已享受的安置面积(包括靠扩档等面积)按以下标准予以捆绑:现该户可申请建房面积与该家庭成员已享受的安置面积之和不得超过该家庭成员未实施拆迁安置该户可申请的建房面积标准,即该户现可申请建房的家庭人口和原可申请(原北区政办发〔2010〕53号文件规定的可计入申请建房的人口)但目前已享受拆迁安置的家庭人口之和对应的建房面积双控标准,其中:安置面积来自于申请建房人捆绑对象的,不再重复计算捆绑面积。
(3)已将集体土地(含视同集体土地管理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出卖、赠与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给不符合建房条件(包括面积超出双控限额标准)的村民(居民)后,转让人的父母或子女申请建房的,按照转让前原有面积进行捆绑。
(4)多子女家庭中子女申请建房时,父母住房面积超出双控限额标准部分可与其中一
个或多个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子女共同捆绑完。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申请建房时,与有农村宅基地住房的子女捆绑。
(5)土地登记权利人已死亡的,其遗产可按继承公证书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但其配偶申请建房的,其配偶所有房屋应至少按原有房屋面积的一半核定。
(6)被捆绑人已死亡,子女或父母申请建房的,须提供继承公证书或变更后的集体土地使用证,被捆绑人配偶所有房屋应最少按原有房屋面积的一半核定。办理继承公证确有困难的,视同其配偶继承全部遗产进行捆绑。
3、其他有关规定:
(1)捆绑人口核定:按现有家庭人口数核定(其中父母已领独生子女证的,其可计入申请建房人口的独生子女,增加一个人口数;已婚无子女家庭,增加一个人口数,但双方均为非农业人口的除外)。
(2)《实施意见》实施之前已捆绑,实施之后再申请建房的,捆绑按《实施意见》规定重新核定。
本通知自2015年6月27日起施行。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27日
第二篇:宁波市江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土流网整理)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
北区政发〔2014〕14号
各街道办事处、慈城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根据《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和《宁波市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规定(试行)》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宅基地管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正确引导农村村民合理集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根据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按照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新村规划应符合城市化和集约化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推广建造联建式住宅。在市、区政府确定的规划控制范围内,除危房改造或因不可抗力导致房屋损坏灭失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已经或正在实施整村(含整个自然村)拆迁范围内的家庭成员,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二)无房户(困难户)优先审批原则。村民委员会在安排宅基地时应当优先考虑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同等条件下,根据人均建筑面积(捆绑计算)按从低到高的次序安排宅基地。
(三)用地计划管理原则。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对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集中建造农民住宅小区的村,可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二、村民申请建房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必须是本村村民(政府允许跨村集中联建的除外);
2、必须符合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包括集资建房和以个人名义申请取得的国有商服、住宅用地等)的规定;
3、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4、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必须符合村民建房面积控制标准。
(二)不予批准的情形
1、现有宅基地面积或建筑面积加上应捆绑面积其中一项已达到规定标准90%以上的;
2、农村村民有违章建筑而尚未拆除的;
3、农村村民出租、出卖、赠与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的;
4、在拆迁中全部家庭成员已实行货币方式或调产方式安置住宅或已享受住房困难家庭安置政策的;
5、本人或配偶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的;
6、本人或配偶为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且享受过国家住房福利政策(购买房改房、集资房、经济适用房及货币分房等)建筑面积高于户36平方米或人均18平方米的。
(三)计入申请建房人口的特殊情形
1、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和甬江街道河西、河东、夏家、外漕、畈里塘村范围内原户口在本村的未享受过住房安置政策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小城镇户改人员;
2、原户口在本村,现户口由农业户口直接迁出的现役军人(不含已转干军人);
3、原户口在本村,现户口由农业户口直接迁出报在大中专院校的全日制大中专学校在读学生;
4、原户口在本村,现户口由农业户口直接迁出的监狱服刑人员;
5、原户口在本村,因入学入托原因,户口报在他处的申请建房村民的18周岁以下子女;
6、已婚无子女家庭,可增加一个建房人口,但双方均为非农业人口的除外;
7、可计入申请建房人口子女,其父母已领独生子女证的,可增加一个建房人口。
(四)不计申请建房人口的情形
1、申请建房农户的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户口在宁波市范围之外的;
2、父母申请建房时,其已成家子女及子女的家庭成员;
3、农居混杂户中非农业户口人员(除上款规定计入申请建房人口外);
4、在本区拆迁中已实行货币或调产等方式安置住宅(含已享受住房困难家庭安置政策)的人员(含拆迁时拆迁户未成家的子女);
5、已享受国家住房福利政策的人员。
(五)规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允许农村住房所使用的宅基地使用权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调剂,调出住房的农村村民须留足家庭可建房建筑面积标准,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调入住房的农村村民必须符合申请建房条件。
以申请建房形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以迁建安置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视同集体土地管理。
(六)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形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注销其土地使用权证或有关批准文件,由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1、自批准之日起满二年未动工兴建的;
2、非法转让宅基地或住房的;
3、以欺骗手段骗取批准的;
4、新批宅基地时向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承诺建新拆旧,新房房屋竣工后三个月内不拆除旧房的原宅基地;
5、实施旧村改造、统一建造新村后,已迁入新村居住的村民原宅基地;
6、因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涉及非本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且长期不在本村居住人员原在本村的宅基地;
7、为实施镇(街道)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占用的宅基地;
8、按规定应当收回的其他情形。
(七)其他规定
1、离婚户申请建房的规定。按以下不同情形确定:
原有住房(包括经审批、继承、赠与和调剂等形式而得的农村住房)的农村村民,离婚后三年内不得申请建房(包括重组家庭)。离婚三年后申请建房的,在捆绑政策(2003年10月21日,下同)实施前离婚的,按现有房屋面积计入审批面积;在捆绑政策实施后离婚的,按离婚前原有房屋人均面积捆绑计入审批面积。对于捆绑政策实施之后经批准取得宅基地的离婚户,再次申请宅基地时,不仅要与其原配偶捆绑,而且须与其父母或子女捆绑。
原无住房的农村村民,离婚后三年内申请建房的,双方家庭可申请建房面积之和最高不得超过离婚前家庭可申请建房面积(包括重组家庭),具体面积按离婚前家庭原可计入申请建房人口平均分摊,并且每户家庭最高不得超过建房面积双控标准。
2、部分家庭成员已实施拆迁安置的对象申请建房规定。部分家庭成员在本区已实施过拆迁安置,且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住房困难家庭低限安置标准的,允许未曾实施拆迁安置的家庭成员在其户口所在地按规定申请建房,已享受的安置面积(包括靠扩档等面积)予以捆绑。如户口所在地已经或正在实施整村(含整个自然村)拆迁的,以及户口已迁到实施过拆迁安置家庭的,停止审批建房。
三、严格执行村民建房面积双控标准
(一)参照《宁波市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规定》和《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结合我区实际,村民建房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标准分别按大、中、小户限额控制。
1、大户(≥6人),使用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125平方米;使用非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140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得超过240平方米。
2、中户(5-4人),使用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110平方米;使用非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125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3、小户(≤3人),按具体人口确定,其中:
——3人户。使用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75平方米;使用非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90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得超过145平方米;
——2人户。宅基地面积最高不得超过75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得超过110平方米;
——1人户。宅基地面积最高不得超过50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得超过80平方米。
(二)在合法权证面积范围内拆建住宅的,其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最多允许超过控制面积标准的30%,但不得超过大户最高控制面积标准;因国家建设(含新农村建设、农村宅基地整理)需要迁建安置的,原则上按现有家庭人口核定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如原合法权证面积超过现控制面积标准的,允许按原合法权证面积迁建,但最高不得超过大户控制面积标准。
(三)村民建房实行捆绑规定。
1、村民建房捆绑类型。村民因无房申请宅基地或通过继承、分家析产、受赠、调剂等形式取得宅基地后未达到双控面积标准的再申请宅基地的,其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须与其父母(或子女)捆绑计算,捆绑后面积不足部分可按规定申请宅基地。
2、村民建房捆绑面积核定。村民建房捆绑面积分别按以下标准核定:大户(≥6人)宅基地面积14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中户(5-4人)宅基地面积125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3人户宅基地面积9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平方米;2人户宅基地面积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平方米;1人户宅基地面积5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
四、完善村民建房报批程序
农村村民建房报批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提交申请。村民在建房前应当向所在行政村的村委会提出建房申请,涉及村民集体联建住宅或多层公寓的,还应由村委会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建房申请。
(二)村委会审查。村委会根据有关规定集体讨论建房户的申请报告,并将申请宅基地的户主名单、占地面积、位置等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签署意见后上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
(三)镇(街道)复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的规划、国土部门受理建房申请后,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审查后,对符合建房有关规定的,签署意见后上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四)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复查意见,对上报材料进行核实审查,对资料齐全、程序到位、符合条件的农户在本地公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签署审核意见上报区人民政府审批。
(五)区人民政府审批。根据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经区人民政府审查,签署审批意见。
(六)结果公布。村委会将区人民政府审批结果予以公布。
五、集约利用土地,鼓励建造联建式住宅
(一)鼓励农村村民建造联建式住宅(包括多层公寓)。在符合城市规划的条件下,新增建设用地必须建造联建式住宅,严格控制建造独立式住宅。以村或镇(街道)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筹公共基础设施,并按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双控标准安排村民建房。
(二)各村(镇、街道)根据村民建房的申请情况,统计与之人口相适应的房屋套型和套数,按大、中、小户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双控标准,对村民建房地块提出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三)村民提出建房申请后,由村集中统一受理,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规划初步设计方案的初审意见,按规定的双控标准核定宅
基地面积,考虑到联建房和多层公寓的特殊性,可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建房总户数。
(四)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申请建房户的情况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总户数,按大户、中户、小户双控标准核定不同的住宅套型,批准规划设计方案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村民建房申请资料审核后,对符合建房条件的村民建房申请情况在建房户所在村公告5天,公告期满无异议的,报区政府审批。
(六)农村村民联建式住宅用地批准后,用地单位不得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或用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村民建房;也不得出卖或改作他用。对尚未落实具体住户的住宅,暂时由村集体或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暂不予土地登记;待落实符合建房条件的村民后,再依法予以审批。
(七)统一用于建造联建式住宅的用地一般仍保留集体性质,如涉及跨村建房的应在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时一并办理征地手续。
(八)对无法实行统一联建的,并且经规划论证已纳入近期建设区域,但拆迁尚未实施,该区域内符合农村村民建房条件住房困难家庭,由建房户本人申请经批准,可视同拆迁对象提前实施拆迁安置,享受低限安置政策。
本实施意见自发文之日起实施。在本意见实施后一个月内办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经镇(街道)复核上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按北区政办发〔2010〕53号文件精神办理,此后,按本意见规定办理。本实施意见实施后,原《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北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北区政办发〔2010〕53号)同时废止。
本意见由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江北分局、宁波市规划局江北分局负责解释。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2014年2月26日
第三篇: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6-09-18
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界定本市国土资源管理行政许可事项政府职责权限的通知》(京政办发〔2005〕70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切实加强和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宅基地集约合理利用,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申请使用宅基地建设自用住宅的,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行政许可事项》的有关规定,履行宅基地申请审批手续。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宅基地的申请主体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村村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村村民或居民不得申请使用宅基地建设住宅,否则应依法办理征地手续。
三、农村村民申请使用宅基地建设住宅的,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不得超计划审批,严禁农村村民违反规划乱占滥用土地建设住宅。
四、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或未利用地,严格控制使用耕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如占用农用地或未利用地的,须依法取得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用手续。
五、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标准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若干规定》(1990年1月市政府39号令,1998年1月市政府12号令修改,以下简称市政府39号令)的规定,不得突破。
六、村民申请宅基地建设住宅必须符合市政府39号令第七条规定的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子女年龄未达法定结婚年龄的;
(二)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
(三)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的。
七、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村委会提出申请:
(一)《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批表》;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
(三)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并交由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诺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八、村委会应在接到申请后依法召开村委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审议,在本村张榜公布征询本村村民的意见。张榜公布期间,本村村民未提出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村委会应当在《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批表》中签署意见,证明申请人的原住宅用地情况和家庭成员现居住情况,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九、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村委会上报的宅基地有关申请材料之后,对是否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是否有效,是否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等事项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到现场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并在《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绘制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签署意见后,可按村或分片批量报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复核。
十、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接到乡(镇)人民政府转来的《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报批表》及相关材料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有关工作人员到实地勘测复核,并对申请人是否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和面积标准,村委会是否已张榜公示,是否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事项进行复核,签署意见后报区(县)人民政府审批。
十一、区(县)人民政府对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并在《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报批表》签署意见。予以批准用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会同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及有关部门到实地放线定桩,划定四至范围。对农村村民宅基地的申请不予批准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书面通知村委会,由村委会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十二、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村委会应及时将批准同意的宅基地使用主体、位置、面积及批准文号在本村张榜公布。
十三、实行宅基地审批结果统计和备案制度。各区(县)分局应于每月初第一工作日将本区(县)上月和截至上月本内宅基地审批结果报市局耕保处备案。报表格式按市局统一规定执行。
十四、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结果实行公示制度。乡(镇)人民政府应按月对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结果统一汇总后公示,也可由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按月统一汇总后上网公示。
十五、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在进行宅基地审批工作中,对目前政策界定不清或把握不准的,应及时向市局耕保处报告,共同研究解决;市局耕保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区(县)分局开展业务交流和工作培训,及时协调解决区(县)分局宅基地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十六、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的,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39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十七、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宅基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宅基地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并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39号令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十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村民上楼的农民住宅项目,按本市有关有关规定另行办理。
十九、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核表》及填表说明2.《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表》及填表说明3.《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结果备案表》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6-09-18
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界定本市国土资源管理行政许可事项政府职责权限的通知》(京政办发〔2005〕70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切实加强和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宅基地集约合理利用,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申请使用宅基地建设自用住宅的,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行政许可事项》的有关规定,履行宅基地申请审批手续。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宅基地的申请主体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村村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村村民或居民不得申请使用宅基地建设住宅,否则应依法办理征地手续。
三、农村村民申请使用宅基地建设住宅的,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不得超计划审批,严禁农村村民违反规划乱占滥用土地建设住宅。
四、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或未利用地,严格控制使用耕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如占用农用地或未利用地的,须依法取得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用手续。
五、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标准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若干规定》(1990年1月市政府39号令,1998年1月市政府12号令修改,以下简称市政府39号令)的规定,不得突破。
六、村民申请宅基地建设住宅必须符合市政府39号令第七条规定的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子女年龄未达法定结婚年龄的;
(二)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
(三)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的。
七、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村委会提出申请:
(一)《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批表》;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
(三)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并交由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诺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八、村委会应在接到申请后依法召开村委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审议,在本村张榜公布征询本村村民的意见。张榜公布期间,本村村民未提出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村委会应当在《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
批表》中签署意见,证明申请人的原住宅用地情况和家庭成员现居住情况,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九、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村委会上报的宅基地有关申请材料之后,对是否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是否有效,是否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等事项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到现场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并在《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绘制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签署意见后,可按村或分片批量报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复核。
十、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接到乡(镇)人民政府转来的《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报批表》及相关材料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有关工作人员到实地勘测复核,并对申请人是否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和面积标准,村委会是否已张榜公示,是否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事项进行复核,签署意见后报区(县)人民政府审批。
十一、区(县)人民政府对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并在《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报批表》签署意见。予以批准用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会同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及有关部门到实地放线定桩,划定四至范围。对农村村民宅基地的申请不予批准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书面通知村委会,由村委会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十二、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村委会应及时将批准同意的宅基地使用主体、位置、面积及批准文号在本村张榜公布。
十三、实行宅基地审批结果统计和备案制度。各区(县)分局应于每月初第一工作日将本区(县)上月和截至上月本内宅基地审批结果报市局耕保处备案。报表格式按市局统一规定执行。
十四、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结果实行公示制度。乡(镇)人民政府应按月对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结果统一汇总后公示,也可由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按月统一汇总后上网公示。
十五、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在进行宅基地审批工作中,对目前政策界定不清或把握不准的,应及时向市局耕保处报告,共同研究解决;市局耕保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区(县)分局开展业务交流和工作培训,及时协调解决区(县)分局宅基地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十六、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的,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39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十七、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宅基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宅基地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并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39号令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十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村民上楼的农民住宅项目,按本市有关有关规定另行办理。
十九、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核表》及填表说明2.《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表》及填表说明3.《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结果备案表》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6-09-18
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界定本市国土资源管理行政许可事项政府职责权限的通知》(京政办发〔2005〕70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切实加强和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宅基地集约合理利用,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申请使用宅基地建设自用住宅的,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行政许可事项》的有关规定,履行宅基地申请审批手续。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宅基地的申请主体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村村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村村民或居民不得申请使用宅
基地建设住宅,否则应依法办理征地手续。
三、农村村民申请使用宅基地建设住宅的,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不得超计划审批,严禁农村村民违反规划乱占滥用土地建设住宅。
四、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或未利用地,严格控制使用耕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如占用农用地或未利用地的,须依法取得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用手续。
五、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标准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若干规定》(1990年1月市政府39号令,1998年1月市政府12号令修改,以下简称市政府39号令)的规定,不得突破。
六、村民申请宅基地建设住宅必须符合市政府39号令第七条规定的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子女年龄未达法定结婚年龄的;
(二)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
(三)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的。
七、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村委会提出申请:
(一)《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批表》;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
(三)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并交由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诺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八、村委会应在接到申请后依法召开村委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审议,在本村张榜公布征询本村村民的意见。张榜公布期间,本村村民未提出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村委会应当在《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批表》中签署意见,证明申请人的原住宅用地情况和家庭成员现居住情况,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九、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村委会上报的宅基地有关申请材料之后,对是否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是否有效,是否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等事项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到现场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并在《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绘制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签署意见后,可按村或分片批量报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复核。
十、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接到乡(镇)人民政府转来的《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报批表》及相关材料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有关工作人员到实地勘测复核,并对申请人是否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和面积标准,村委会是否已张榜公示,是否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事项进行复核,签署意见后报区(县)人民政府审批。
十一、区(县)人民政府对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并在《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报批表》签署意见。予以批准用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会同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及有关部门到实地放线定桩,划定四至范围。对农村村民宅基地的申请不予批准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书面通知村委会,由村委会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十二、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村委会应及时将批准同意的宅基地使用主体、位置、面积及批准文号在本村张榜公布。
十三、实行宅基地审批结果统计和备案制度。各区(县)分局应于每月初第一工作日将本区(县)上月和截至上月本内宅基地审批结果报市局耕保处备案。报表格式按市局统一规定执行。
十四、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结果实行公示制度。乡(镇)人民政府应按月对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结果统一汇总后公示,也可由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按月统一汇总后上网公示。
十五、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在进行宅基地审批工作中,对目前政策界定不清或把握不准的,应及时向市局耕保处报告,共同研究解决;市局耕保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区(县)分局开展业务交流和工作培训,及时协调解决区(县)分局宅基地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十六、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的,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39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十七、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宅基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宅基地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并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39号令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十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村民上楼的农民住宅项目,按本市有关有
关规定另行办理。
十九、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核表》及填表说明2.《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表》及填表说明3.《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结果备案表》
第四篇:临淄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规定
临淄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临淄区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宅基地是指村民个人经依法批准,用于建造住宅的集体所有土地。
第四条 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村民每户只能拥有一处不超标准的宅基地。鼓励父母与子女同宅。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出租、抵押农村宅基地。
第六条 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节约使用集体建设用地,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修缮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第七条 宅基地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
宅基地纠纷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地上附着物。
第二章 宅基地使用权审批
第八条 申请使用宅基地的村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户口在本村,是本村集体组织成员,在本村依靠农林牧渔业为主要生活来源,年满二十周岁,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房而原宅基地无法安排的本村村民;(二)原住宅影响镇村规划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拆除搬迁者;
(三)农业人口迁移,原宅基地已依法收归集体者;(四)复、退、转业军人、离退休干部职工、其他人员经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乡落户,农村确无住房者。
第九条 村民申请宅基地使用权,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批准:(一)凡不符合第八条规定者;(二)对不需要居住的旧房不拆除,所占宅基地不交还集体者;(三)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者。
第十条 新建的宅基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必须符合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必须符合经依法批准实施的乡镇总体规划或村庄建设规划;
(三)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一般不得占用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要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开发与所占地块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第十一条 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严禁村民或村集体组织以任何名义向本村以外的公民转让、买卖宅基地。
经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进城务工经商,户口迁移到外地且不在本村居住的村民,可将其拥有的房屋连同宅基地,有偿转让或出租给符合建房条件的本村村民,但转让或出租后不得另行申请宅基地。转让房屋、宅基地必须履行审批手续。由买卖双方写出申请,买方必须符合申请宅基地建房条件,卖方不得再申请宅基地。经村委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由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新建宅基地的用地限额执行标准。
建设低层住宅区,且一楼(房)一户的执行以下标准:(一)平原地区每户宅基地最大限额面积为200 m;(二)齐陵街道办事处、边河乡、南王镇的山区,每户宅基地最大限额面积为166 m;(三)城区近郊及乡镇驻地最大限额面积为166 m。建设多层、高层和混合型住宅区的,执行•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中有关住宅用地控制指标。
凡是乡镇(街道)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用地布局不合理,超过以上用地限额的,要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第十三条 村民建房用地申请审批程序: 申请核查审核报批竣工验收-核发证书
(一)申请
申请建房户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二)公示
经村两委会研究确实符合建房条件的,向村民张榜公示十五日,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通过;建新房拆旧房的,签订•建新拆旧合同‣,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三)核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地核查申请人是否符合 2
2申请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乡镇(街道)、村规划等,经核查符合条件的,填写•村民建房用地审批表‣。
(四)审查
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地位置、权属地类、面积,落实“占一补一”等。
(五)审核报批
占用农用地的,区人民政府审核后,逐级进行报批;旧房翻建、占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由区人民政府审批。
(六)放线监督
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村民委员会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到实地放线后,建房户方可施工建设。
(七)竣工验收
村民住宅建成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进行竣工验收。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是否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未按期拆除旧房者,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监督实施。
(八)经验收合格后,按照程序,依法登记,核发证书。第十四条 申请使用需提报以下资料:
(一)•村民建房用地申请审批表‣;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三)•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
(四)•勘测定界报告‣;
(五)分幅现状图;
(六)乡镇规划建设许可证;
(七)户籍证明;
(八)公示后留取的照片或证明;
(九)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签字;
(十)•建新拆旧合同‣;
(十一)其他相关证明、资料。
第十五条 村民在新建房屋竣工后三个月内,应当无偿拆除原有住宅,退还原宅基地。
第十六条 村民建造住宅应当在动工之日起一年内竣工。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竣工的,须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延长竣工日期,延长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对下列宅基地可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一)新批宅基地时向村民委员会承诺建新拆旧,新建房屋竣工后三个月内不拆旧房的原宅基地;
(二)实施旧村改造,统一建造新村后,已迁入新村居住村民的原宅基地;
(三)因实施旧村改造涉及的长期不在本村居住的非本村村民的宅基地。
(四)宅基地经批准后,自批准之日起连续两年未建房的。
第十八条 对地理位置优良地段,由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组织有资格申请宅基地的农户公开招标或拍卖,中标人优先选择宅基地。
招标或拍卖收入必须用于土地开发复垦、公益事业建设或旧村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章 罚 则
第十九条 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
第二十条 超过规定标准,多占的土地按第十九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村民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宅基地的,由村民委员会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二条 村民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下。
第二十三条 无权批准或越权批准的宅基地,其批准文件无效。对依据无效文件批准占用的宅基地和新建建筑物,依法收回宅基地并拆除地上建筑物。村民所受到的经济损失,由越权批准或无权批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原村改居后的居民使用的国有住宅用地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淄博市国土资源局临淄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区人民政府2000年1月27日印发的•临淄区农村(居)民地宅基管理暂行办法‣(临政发„2000‟8号)与本规定不一致的地方,按本规定执行。
第五篇:吉林省通化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范文模版]
吉林省通化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
来源: 作者: 日期:09-12-1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通化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正确引导农村居民集约节约用地、依法用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吉林省土地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通化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使用本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以建造住宅的建设用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通化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管理。
第四条 农村居民建设住宅,应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禁止非法占地,禁止非法转让宅基地。
第五条 农村居民建设住宅用宅基地,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村庄、集
镇规划不完善的,乡(镇)、村要及时进行完善。
在建设公益设施和划定村民宅基地等实施规划过程中,要本着科学引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好教育工作,正确处理新建与拆旧的关系,做好村庄、集镇的建设工作。
第六条 审批宅基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合理、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二)有利于实施村镇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居住环境质量;
(三)以旧村改造为主,综合治理“空心村”的原则。
第七条 农村居民新建住宅,应当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地、空闲地或者荒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
是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第八条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县内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管理工作。规划、建设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农村宅基地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 审批限额和申请条件
第九条 农村居民每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宅基地面积必须符合法定限额标准。农村新建住宅宅基地面积每处不得超过330平方米。
第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
(一)年满20周岁的本村户籍居民,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新房分户的;
(二)因公共利益需要,原住宅影响村镇规划实施,确需搬迁重建住宅的;
(三)经批准回原籍落户定居,农村确无住房的;
(四)经批准由外地迁入落户定居,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
(五)因自然灾害或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或因国家建设征用
土地等原因需要搬迁的。
(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下列情况不予批准使用宅基地: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条件的;
(二)不符合村庄集镇统一规划的;
(三)原宅基地能够满足分户需要或一户多宅的;
(四)搬迁户拒不拆除原住宅的;
(五)城市居民到农村建住宅的;
(六)原是本村居民,户口已迁出的;
(七)将原有住房出售、出租、赠给他人或改为经营场所的;
(八)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
第三章 审批程序和权限
第十二条 申请人申请和村委会初审。
申请人本人向村委会书面申请。村委会初审申请人的条件及初选的宅基地位置、面积。初审拟同意的,提交村民会议讨论。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张榜公示10天。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申请人填写《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申请、审批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乡村个人建房用地审批表》和《土地登记申请书》。村委会盖章后,连同申请人居民身份证和户籍证明
一并报乡镇政府。
第十三条 乡镇政府审核。乡镇政府受理申请后,对申请人条件进行审查。
第十四条 规划选址。经乡镇政府审查同意的申请宗地,履行规划选址审批手续。
对位于城镇规划建成区以内的村庄,乡镇政府初审后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审核符合村庄规划的,核发《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
对位于城镇规划建成区以外的村庄,乡镇政府首先确认申请宗地是否使用耕地。对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由乡镇政府直接核发《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
第十五条 规划选址确定后,乡镇政府组织国土资源中心所及相关部门进行地籍调查并实地丈量面积,确定四至范围,绘制宗地草图,组织相邻利害关系人现场指界。
第十六条 对经全面审核拟同意的申请宗地,乡镇政府整理上报申请报件。报件包括:规划选址审批手续、《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乡村个人建房用地审批表》、《土地登记申请书》、申请人居民身份证和户籍证明复印件。乡镇政府在报件指定栏目填写意见,经乡镇长签字,加盖公章后报县国土资源
局。
第十七条 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报件进行全面审查,经审查无误后,报县政府审批。
第十八条 位于城市规划建成区内的申请宗地,应当办理规划、工程许可。
第十九条 获批准的申请宗地,申请人凭土地使用批准文件及相关的规划、工程许可开工建设。
第二十条 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房屋竣工后,由国土资源中心所进行现场验收,并写出验收报告,所长签字后报县国土资源局。验收时发现违法行为的,由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处理。
对县政府批准的宅基地,由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第四章 相关部门(单位)职责
第二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职责:直接受理本村居民宅基地申请;根据村庄集镇规划和有关规定,对申请人条件进行初审,对宅基地位置进行初选;及时解决初选宅基地的争议和纠纷;对村民会议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同意且无宅基地争议的,张榜公布有关情况,并将讨论情况,以及在村集体公布的情况形成书面材料;组织申请人按规定填写有关申请材料并及时上报。在接到审批结果后3日内张榜公布。
第二十二条 乡镇政府职责:审查申请人的条件、原宅基地及申请宅基地是否符合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等,组织现场勘查。对位于城镇规划建成区以外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宗地,审批规划选址。对位于城镇规划建成区以内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宗地,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规划选址。组织整理并
及时上报申请报件。
第二十三条 国土资源中心所职责:协助乡(镇)政府审查宅基地申请的有关情况,进行实地勘查和地籍调查;整理上报申请报件;办理宅基地审批中的其他相关工作。
在宅基地审批管理中,国土资源中心所应当落实“三到场”制度:一是乡镇政府受理宅基地申请后,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二是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三是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
第二十四条 国土资源分局职责:负责审查申请报件是否齐全、规范,内容是否准确、合法以及辖区内规划用地指标的占用等,并适时向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报告情况。
第二十五条 县国土资源局职责:对宅基地的全部申请报件进行审查,对拟批准的宗地进行实地勘查。经全面审查符合申请条件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提出同意批准的意见,报县政府审批。经全面审查不符合申请条件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予以退回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县国土资源局及其所属的国土资源中心所、工业集中区分局,要落实宅基地管理巡查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严格实施宅基地审批。
第五章 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 农村宅基地审批实行计划管理和批次审批制度。县政府于每年6月和12月分两个批次审
批宅基地。
县国土资源局根据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每年要对乡(镇)人民政府下达农村居民建房用地指标,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实施,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指标。
申请人申请宅基地,必须提前180天以上提出申请;乡(镇)于每年5月底和11月底之前两批次上报申请报件;国土资源局于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前报县政府审批。经批量批准的宅基地,由乡(镇)逐宗
落实到户。
第二十八条 对因规划等原因,确定的宅基地实际面积超出限额面积,超出部分又确实无法再安排宅基地的,由村集体与申请人签定承包协议,临时确定给申请人发展庭院经济,承包费由村委会根据有关规
定确定。
第二十九条 在原宅基地翻建住宅的农村村民,由于历史原因未办理集体土地使用证或自然灾害等原因照成原集体土地使用证丢失、毁坏的,可由村民委员会出具证明,并报乡(镇)政府审核后,连同申报材
料一并上报。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注销其土地使用证或用地批准文件,由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一)为实施村庄集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或国家建设征用等原因需要调整或迁建住宅,新房建成后,逾
期无正当理由不拆除旧房,退出原宅基地的;
(二)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占用的宅基地;
(三)因继承房屋等原因造成农村村民一户一处之外的宅基地;
(四)因迁移、病故等原因销户而停止使用的宅基地;
(五)未按照批准用途使用的;
(六)非法转让宅基地的。
由于前款第(一)、(二)、(三)、(四)项规定的原因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的,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地上附着物的评估价格对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第三十一条 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农村村民,经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同意后,可以购买本村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他人多余的房屋,买卖合同生效后,按照《吉林省土地登记条例》的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用地批准文件或注销土地使用证,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一)无权批准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
(二)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
(三)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土地的;
(五)采取隐瞒事实或者伪造证件、文件资料等欺骗手段获得用地批准文件或土地登记的;
(六)其它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越权或者违反程序批准以及其他违法违规批准宅基地的,依法撤销违法批准宅基地的行为,并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法批准占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土地的,以非法占地论处。
第三十四条 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自批准之日起2年以上未动工建设、随意改变用途或者擅自交换的,经批准,由村集体无偿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注销《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三十五条 农村居民未经依法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的,由国土
资源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六条 未经依法批准占用土地,所建住宅符合规划且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责令其依法补办宅基地审批手续,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予以罚款。
所建住宅不符合规划或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并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
第三十七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农村居民宅基地审批。
第三十九条 农村居民新建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报市政府审批。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河池市城市规划建设征收和征用土地补偿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金城江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河池市城区工业区管委会:
《河池市城市规划建设征收和征用土地补偿安置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七月十一日
河池市城市规划建设征收和征用土地
补偿安置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安置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河池市的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河池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征地补偿和安置,按本暂行办法执行。
河池市城市规划区是指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河池市城市发展需要控制的区域。
大中型水利、水电以及铁路、公路、水运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国家、自治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的征收土地,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征为国有,实现土地所有权转移的行为。
本暂行办法所称征用土地,是指国家依法在一定的年限内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但土地所有权不转移,待使用期限届满,将土地使用权归还原土地所有者的行为。
第四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安置,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为国有后,依法给予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合理补偿,并解决好被征收土地后农民的生产生活的行为。
本暂行办法所称农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
本暂行办法所称被征地农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农村集体所有耕地被征收后需要安置的拥有该土地使用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
本暂行办法所称被征完地的农民,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户为单位,耕地被征收后,人均耕地不足0.1亩的农民。
第五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市征地拆迁事务机构负责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生活安置费用的解缴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财政、民政、农业、统计、公安、建设与规划、物价、监察、审计等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金城江区人民政府负责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事务。
第六条 河池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按照规划和地理位置划分为二个类区。
一类区:河池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东以东江镇加道村龙江特大桥头(以河为界),西至凌霄路口(包含肯研、良伞、板立、六圩街、芝田、坡粉、维六),南至金城江镇水洞八队、东江镇百旺村香炉、岜片、中村、百旺一、二队、百兴一、二队等环城路(以山为界),北至武警轮训队、大金城水泥厂、吉腰、河池市卫校等范围。
二类区:河池市城市规划区内一类区之外的区域。
各类区的划分根据城市发展的情况,按城市规划的需要作出调整。
第七条 建立城区、乡(镇)及村、社区农民人数及耕地动态统计制度。动态统计基准年为2004年12月31日,基准年的农民人数及耕地数据由村委会或社区如实填写,逐级报乡(镇)、区、市人民政府汇总。耕地数据由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农民人数经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统计、公安、劳动保障部门审定后,由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基准年农民人数与耕地数据库。
征地拆迁单位应对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人数与耕地增减情况进行登记,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作为征收土地补偿安置的依据。征地安置的具体人员,由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实提供,经所在社区(村委)、乡(镇)、区人民政府逐级审核,交征地拆迁单位进行登记,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从数据库中相应核减。
第八条 金城江区人民政府建立被征收土地农民基本生活安置资金财政专户,市人民政府将所有用于被征收土地农民生活安置的资金拨给金城江区人民政府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被征收土地农民的生活安置。被安置人员取得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相关手续由所在社区或者村委会负责组织办理。
被征收土地的农民生活安置资金及其增值部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征相关税、费。
第九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整体转为城市居民的,其剩余的集体土地依法属于国家所有,可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续管理使用,如建设需要使用该土地时,按照本暂行办法规定的征收集体土地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第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照相应法律法规规定,对征收和征用土地补偿费的收取、支出、用途等情况应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接受监督。
第二章 征地程序及一般规定
第十一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以及城市建设规划,拟定征地范围,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以书面形式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布预征收土地通知。
预征收土地通知内容包括征收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时间、用途、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
自发布预征收土地通知之日起,被征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和地上建(构)筑物现状;不得买卖、出租、抵押、新建、扩建房屋和其他设施;不得抢栽、抢种长期作物。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工商、房产、公安、城区乡(镇)、区政府等相关部门,暂停办理拟征地范围内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户口迁入与分户、房屋权属转移、工商营业执照等手续。
自发布预征收土地通知之日起一年后,不能实施征地拆迁的,该通知自动失效。
第十二条 发布预征收土地通知后,征地拆迁单位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村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被征收范围内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进行权属调查、丈量清点登记,相关权利人应予确认,为拟定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和征地协议提供依据,相关权利人无正当理由拒不确认的,征地拆迁单位应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第十三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征收集体土地的法定程序,组织农用地转用及征地审批的材料呈报工作,逐级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四条 征收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市人民政府在被征地所在地的乡、镇、村发布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征收土地公告发布之日起45日内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地的乡、镇、村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询被征地单位、土地承包经营者和其他有关人员意见,公告期为二十日。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对补偿、安置方案有异议或不能签订征地协议的,应在公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听证申请,并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召开听证会。逾期不申请,视为自动放弃听证权利。
经协调仍不能按期确认补偿、安置方案或签订征地协议的,征地拆迁单位申请市人民政府作出补偿安置决定,由征地拆迁单位向公证机构申请将征收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予以提存公证处理,并书面通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被征收土地的集体或个人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经动员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签订征地协议的,除按规定取得的征地补偿相关费用外,由征地单位另行按菜地、鱼塘、藕塘每亩5000元,水田、旱地每亩3000元,林地、园地每亩2000元,其他土地每亩10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
第十五条 超过征收土地公告规定或裁决的搬迁期限,被征地拆迁人拒绝交出土地或搬迁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章 征地补偿
第十六条 征收集体土地补偿安置费用标准根据被征收土地的不同类别区域,耕地、鱼塘、藕塘、园地按其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相应倍数确定,其他土地按旱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产值的相应倍数确定。
征收或征用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各地类年产值,按《河池市城市规划区征收和征用集体土地补偿标准》执行。
第十七条 征收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一)土地补偿费标准
1、征收基本农田的,水田按其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补偿,旱地按其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9倍补偿;
2、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水田按其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9倍补偿,旱地按其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7倍补偿;
3、征收菜地、鱼塘、藕塘的,按其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8倍补偿;
4、征收园地,已有收获的,按其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补偿;未有收获的,根据长势,按其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4倍补偿;
5、征收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林地的,按当地旱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9倍补偿;
6、征收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已有收获的用材林、薪炭林按当地旱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倍补偿,经济林按当地旱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补偿;未有收获的用材林、薪炭林,根据长势按当地旱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至4倍补偿;
7、征收苗圃、花圃的,按当地旱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倍补偿;
8、征收轮歇地、开荒地、人工牧草地的,按当地旱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倍补偿;
9、征收荒坡、荒地、天然牧草地及其他未利用地的,按当地旱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2倍补偿;
(二)征收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
1、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
(1)征收前人均耕地0.06公顷(0.9亩)以上(含0.9亩,下同)的,按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倍补偿;
(2)征收前人均耕地0.05公顷(0.75亩)以上,0.06公顷(0.9亩)以下的,按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补偿;
(3)征收前人均耕地0.04公顷(0.6亩)以上,0.05公顷(0.75亩)以下的,按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8倍补偿;
(4)征收前人均耕地0.03公顷(0.45亩)以上,0.04公顷(0.6亩)以下的,按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补偿;
(5)征收前人均耕地0.025公顷(0.37亩)以上,0.03公顷(0.45亩)以下的,按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2倍补偿;
(6)征收前人均耕地0.02公顷(0.3亩)以上,0.025公顷(0.37亩)以下的,按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4倍补偿;
(7)征收前人均耕地0.02公顷(0.3亩)以下,按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补偿;
(8)按法定的统一年产值倍数计算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导致无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费用的,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最高按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计算。
2、征收林地、人工牧草地、鱼塘、轮歇地等其他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分别为:
(1)征收林地等有收益的土地安置补助费,按当地旱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倍补偿;
(2)征收鱼塘(藕塘)、园地的安置补助费,按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倍补偿;
(3)征收轮歇地、开荒地、人工牧草地的安置补助费,按当地旱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倍补偿;
(4)征收荒山、荒地、天然牧草地和其它无收益的土地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三)征收土地上的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按《河池市城市规划区征收和征用集体土地补偿标准》给予补偿。《河池市城市规划区征收和征用集体土地补偿标准》每三年由农业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统计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共同修订。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使用国有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标准为征收当地同类集体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70%补偿,青苗、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按征收集体土地的补偿标准补偿。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需要征用集体土地的,视其使用的性质,征地补偿费参照征收集体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条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应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合理分配。
金城江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监督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管理和使用。
第四章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第二十一条 征地拆迁房屋的补偿安置标准,应当纳入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公告。
征地拆迁单位应当按规定向被拆迁人进行补偿,被拆迁人应按要求向征地拆迁单位提供合法有效的建设用地、建房批准证件等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 自接到预征收土地通知后,被拆迁人已取得建设用地、建房批准证件等但新房尚未建造或者建造尚未完工的,被拆迁人应当立即停止建设,由征地拆迁单位与被拆迁人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协商补偿方案。
拆除违法、违章的建(构)筑物或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其补偿金额计算公式为:
补偿金额=重置价格×剩余期限÷批准使用期限。
第二十三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的房屋拆迁补偿,其房屋达到住房标准的,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细则》和《河池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管理办法》(河政发[2004]31号)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估,然后相应地扣除办理农地转用、征地审批中应支付的各项税费分摊后所得价进行补偿,其他不达到住房标准的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的拆迁补偿标准按《河池市城市规划区征收和征用集体土地补偿标准》补偿。
第二十四条 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的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方式,可实行货币补偿或宅基地安置方式。符合宅基地安置条件的,鼓励被拆迁人采用货币补偿方式。实行货币补偿方式的,其货币补偿金额按本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进行评估补偿。实行宅基地安置方式的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需要安置宅基地的农户以市人民政府发布征收土地公告之日前,在公安部门登记立户的农业户籍为准。
(二)安置宅基地的面积标准分别为60m2或80 m2,两种规格的户型。
原宅基地面积在65 m2以内的,按60 m2安置;原宅基地在66 m2-100 m2的按80 m2安置;原宅基地在101m2-180 m2,且达到分户条件的安置60 m2和80 m2各一间,若达不到分户条件的则按80 m2安置;原宅基地在181 m2以上,且达到分户条件的安置两间各80 m2,若达不到分户条件的则按80 m2安置一间;按以上户型安置,面积有出入的按本条第(三)项执行。
(三)安置用地采用以地换地的办法解决。即宅基地安置和安置小区的道路及公共用地,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被征收的土地和被拆迁的宅基地中进行置换和分摊。用于置换的土地不够安置的,由征地拆迁人负责解决;安置的宅基地面积超出原有宅基地面积5平方米以内的(含5平方米),安置户按安置小区办理用地手续需缴纳有关税费的成本价支付,超出5平方米以上的,安置户按安置小区办理用地手续税费和“三通一平”工程费用的成本价缴纳;安置宅基地面积少于原有宅基地面积的,原有宅基地面积多余部分,按本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进行评估补偿。
(四)安置用地手续的有关税费以及小区的“三通一平”,即通水(地上供水和地下排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由征地拆迁单位承担。
第二十五条 房屋拆迁的回建采用货币补偿或拆迁人统一回建方式进行。
采用货币补偿的,由拆迁人按被拆迁的房屋评估价给予补偿,由被拆迁户按规划和设计要求自行建设。
采用拆迁人统一回建的,由拆迁人按规划和设计要求统一建设。新建房屋建设成本费用,从被拆迁房屋的补偿费中支付,多还少补。被拆迁户可选派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新建房屋工程质量和建设成本费用进行监督。
第二十六条 被安置户在领取征地、拆迁各种补偿费用后仍不够支付建设一层安置住房的(按安置户型面积),安置户生活确实困难,由安置户申请,经所在的村(队、组)、社区(村委会)、乡(镇)、区政府核实,经土地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政府从其他救济渠道帮助解决其建一层住房不足部分的经费。
第二十七条 征地拆迁单位应参照《河池市城市房屋搬迁补助费、停产停业补助费和奖励标准》有关规定向被拆迁人支付房屋搬迁补助费。
第二十八条 房屋拆迁安置实行宅基地安置方式的,由征地拆迁人按产权户发给不超过一年的搬迁临时过渡补助费;实行货币补偿方式的,一次性发放三个月搬迁临时过渡补助费。临时过渡补助费的标准参照《河池市城市房屋搬迁补助费、停产停业补助费和奖励标准》有关规定。
征地拆迁时有现房安置或者已安排临时过渡房的,不发放临时过渡补助费。
第二十九条 被拆迁人在搬迁通知规定期限内提前完成搬迁的,可由征地拆迁人按住房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元给予奖励。
第五章 被征收土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
第三十条 征收土地安置人员应当从征地前拥有该宗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中产生。
征收土地需安置人员数量,根据征收耕地面积除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被征地前的人均耕地面积确定。具体计算公式为:
安置人数=征收耕地面积÷征地前被征地单位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
征收耕地需安置人员的具体对象,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名单,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的,由村民委员会(或社区)提出名单,经乡(镇)人民政府和公安派出所核实后,由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或社区)负责在当地张榜公布,听取群众意见。对安置人员有异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派出所重新审定。对安置人员无异议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可采取预留产业用地、自谋职业、农业生产安置三种方式之一解决,不得重复享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员选择何种安置方式,由个人提出申请,所在村民(居民)小组同意,经社区(村委)及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区政府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一)实行预留产业用地方式的,根据城市规划一次性预留集体企业用地和农民安置用地解决无地农民今后就业的生活出路问题,具体预留方式为:
1、预留集体企业用地按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籍农业人口定,人口在150人以下的安排3亩;人口在151-250人安排4亩;人口在251-350人安排5亩;人口在351人以上安排6亩。
2、预留农民安置用地,按被征收土地总面积的10%预留,但户数最多不得超过市人民政府发布征用土地公告之日前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公安部门登记在籍的常住农业户数,每户预留面积不能超过80m2。
3、预留的集体企业用地和农民安置用地,由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根据需要可选择按使用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划拨和国有土地出让等任意一种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1)按使用集体土地或国有土地划拨方式供地的,农地转用上报自治区收取的费用由征收业主负责,办理用地手续除地方政府行政性收取的费用给予减免外,其他税费由集体企业或农民缴纳;该宗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由被安置的集体或个人自行负责;
(2)按国有出让方式供地的,农地转用上报自治区收取的费用由征收业主负责,办理用地手续除地方政府行政性收取的费用给予减免外,其他税费由企业或农民缴纳,土地出让金按征地成本价的30%收取,不足部分由征地拆迁单位补足,该宗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由被安置的集体或个人自行负责;
(二)实行自谋职业方式的,由被安置的农业人员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征地单位签订自谋职业安置协议,除领取被征地应得的补偿费外,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一次性生活补助费标准为:一类区8000.00元/人,二类区6000.00元/人。被安置人员应当自行解决就业问题。
(三)实行农业生产安置方式的,由被征收集体经济组织用本集体机动地、承包农户自愿交回的承包地、流转承包地(即本集体或集体与集体之间承包地的互换)、土地开发整理新增加耕地等方面的土地来置换被征地农民的土地,使被征地的农民有必要的耕作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其征地补偿费,属被征收集体组织内部调整的,该费用支付给征收集体组织,由该集体组织自行协调处理,属集体与集体之间置换的,由金城江区人民政府协调,将征地补偿费支付给置换土地的集体组织。
第三十二条 被征地农民可以自愿申请转为城市居民,纳入户籍所在地的社区管理,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的各项权利。转为居民后生活又无法保障的,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由金城江区民政部门办理。
第三十三条 符合征地安置劳动力年龄的残疾人员的安置补偿,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被征地农民实行预留产业用地、自谋职业、农业生产安置等所需费用按实计算,并由被安置人员所在社区或村委会负责办理相关手续,由金城江区人民政府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安置资金财政专户中统一支付。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暂行办法实施前已经自治区、市人民政府审核并已实施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仍按原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暂行办法从执行之日起,凡过去本市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行政区域内集体经济组织经依法批准使用集体土地的补偿安置,可参照本暂行办法执行。
如上级政府有新的规定时,按新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九条 本暂行办法由河池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通化市区农用地转用征收拆迁安置补偿暂行办法
相关法律法规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化市小型汽车号牌竞价发放暂行办法的通知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化市市直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通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化市市区建设领域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 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平市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平市政府门户网站管理规定的通知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边州建设 交通 水利行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全市百强企业表彰奖励办法的通知 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城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白山市优待老年人规定
《通化市区农用地转用征收拆迁安置补偿暂行办法》已经2008年4月25日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二OO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通化市区农用地转用征收拆迁安置补偿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确保征地补偿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等法律法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本级(包括东昌区、二道江区和通化经济开发区)。
第三条
征收土地的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用于被征用土地的农业人口安置,不得挪作他用;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归青苗及地上附着物的所有者所有。
第四条
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按该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产值总额的25倍执行,其中:土地补偿费按10倍执行、安置补助费按15倍执行。
第五条
菜田(温室、大棚)、水田、旱田的地类划分及产值(补偿)标准:
(一)菜田。
1.土壤肥沃、供暖喷灌设施齐全、常年生产、复种指数高、管理水平高的温室菜田,每市亩年产值12000--15000元;
2.土壤肥沃、基础设施一般、不能常年生产、复种指数较高、管理水平较好的大棚菜田,每市亩年产值6000--8000元;
3.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喷灌设施的大地菜田,每市亩年产值2600--2800元;
4.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没有喷灌设施的大地菜田,每市亩年产值2300--2500元;
5.地势不平坦、土壤不肥沃、没有喷灌设施的大地菜田,每市亩年产值2000--2200元。
(二)水田。
用于种植水稻等水生农作物的水田,每市亩年产值800--1000元。
(三)旱田。
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旱田,每市亩年产值550--800元。
(四)青苗补偿标准按相应地类一季作物产值计算,成材树、树苗、药材、果树苗、花卉等按当年市场价计算。
第六条
对违法违章建筑物以及其他恶意投资的设施、棚厦等一律不予补偿。
第七条
对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有争议的,可通过裁决、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按法定评估价格执行。
征地补偿、安置有争议的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
第八条
地类、等级由市农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界定。更房超出30平方米部分或改变用途不予补偿。
第九条
征用土地补偿费应设立财政专户;土地补偿费用所需资金要全部纳入专户储存,专户管理。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用土地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向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监督。
严禁截留、侵占、挪用土地补偿费用。截留、侵占、挪用土地补偿费用的,由市农经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分别对有关责任人员和单位处以罚款,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属于村民委员会成员,由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建议召开村民会议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被征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应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积极支持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工作,不得无理阻挠。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一条
市规划、建委、房产、国土资源、农委等职能部门和东昌区、二道江区、通化经济开发区以及需征用土地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要严格执行本办法,严禁自立政策,严禁超范围、超标准补偿。超范围、超标准补偿的,一经查实,要严肃追究执行人和执行单位的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长春市市区耕地平均年产值和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2008-4-14 15:9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文
号:长府发[2008]9号
发布日期:2008-4-14 执行日期:2008-4-14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为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做到依法征地,合理补偿,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长春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和《长春市土地管理细则》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现就公布长春市市区耕地平均年产值和征地补偿标准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适用范围。本次公布后的耕地平均年产值和征地补偿标准的适用范围是长春市市区(双阳区、其它区的米沙子镇、万宝镇、卡伦镇、东湖镇、龙嘉镇、合隆镇除外)。
二、依法界定耕地平均年产值。本通知所称耕地是指旱田、水田和菜田。耕地的平均年产值是市区前
三年耕地农业产值的平均值。
三、合理确定耕地平均年产值标准。旱田每平方米年产值为1.5元,水田每平方米年产值为2.2元。综合考虑市区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土地价值,决定将市区菜田划分为三类区位,即: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9年国务院批准)确定的城市规划区200平方公里(兴隆、净月、富锋三个分团除外)以内为一类区位,一类区位以外至绕城高速公路范围内为二类区位,绕城高速公路以外为三类区
位。
一类区位:菜田每平方米年产值为5元。
二类区位:菜田每平方米年产值为4元。
三类区位:菜田每平方米年产值为3.5元。
如果前三年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按实际种植农作物的三年平均产值计算年产值。
四、进一步明确征收土地补偿的倍数。考虑物价指数变动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为保证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和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足额支付,本着适当从高的原则,经综合测算确定如下补偿倍数。征收旱田、水田的土地,其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费合计按平均年产值的25-30倍给予补偿;征收菜田的土地,其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费合计按平均年产值的16-25倍给予补偿。
征收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其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比照邻近旱田平均年产值标准的16-20倍给予补偿。
征收未利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其土地补偿费比照邻近旱田平均年产值标准的7-12倍给予补偿。
五、征收其它土地或温室、大棚用地的,征地补偿可由征地单位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由征地单位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共同协商指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不共同指定的,由国土部门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征地补偿的依据。
六、合理确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具体分配比例。土地补偿费按耕地平均年产值的6-10倍计算,其余为安置补助费。
七、建造温室、大棚要按照菜田建设规划进行。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建造温室、大棚发展高效农业,确需占用耕地的,须到区级国土资源分局进行备案。没有进行备案的,征地时按原地类平均年产值标准给
予补偿。
八、建造温室、大棚应符合下列条件。
温室:长度在50米以上,室内宽度6米以上,高度3米以上,温室间距在7.5米以上,东西走向,有工作间,有棚膜、棚被等防寒设施,温室墙壁有防寒设备,棚内具有小水井和浇灌设备,土质肥沃,一年
四季可连续生产的。
大棚:长度50米以上,宽度10米以上,高度3米以上,棚间距达到1米以上,南北走向,有棚膜、棚被等防寒设施,棚内具有小水井和浇灌设备,每年4月至10月可连续生产的。
九、对被征收土地的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根据拆迁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按评估价格
给予补偿。
十、土地征收前,市政府向被征地单位发出拟征地通知书后,在拟征收土地上突击抢种、抢栽、抢建的农作物、树木和设施,不予补偿。没有按期征地给被征收土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拟征地
单位应当按征地时的青苗补偿费标准给予补偿。
十一、国家和省对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二、各县(市)、双阳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另行制定耕地平均年产值和征地补偿标准。
十三、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四月十四日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