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数据管理系统介绍
房产测绘数据管理系统介绍
厦门市房产数据管理系统(简称管理系统)是基于房产测绘基础数据和地籍数据,以计算机技术、海量数据库技术为技术支持,在统一的数据组织管理模式和数据结构、分类体系下,按房产测绘管理的业务要求,将测绘成果数据纳入到同一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图件输出,实现房产测绘成果数据管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房产信息的基础数据。
管理系统主要以项目、宗地、幢、门、户、分层分级管理房产数据以及户产平面图数据。管理系统分单机版(Access版本)和网络版(SQL_server版本)两个版本,其中单机版(Access版本)主要适用于单机操作,网络版(SQL_server版本)适用于多台机器同时操作数据库。
系统登录
系统登录前应先选择数据库存放路径。
系统初始用户名为emapadmin与 emap(初始密码同用户名),其中emapadmin为系统管理员用户,emap为普通用户。
系统的7种用户管理模块
数据查询:用于查看数据,可下载、另存、打印一些相关图、表,无法修改删除。数据维护:可完成数据查询所有功能的同时,还可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测绘成果数据生成作业模块)
权证配图:进行部分数据维护的功能,只对户一级的数据进行维护。数据导入:将单机版生成的数据数据库汇集到网络版的数据库中。
字典维护:
1、用于修改管理系统中的所有字典表;
2、将小八数据中的图形通过CAD生成系统中的户平面图时的相关CAD配置。(比例3表示,如果该户长(或宽)大于所在层的长(或宽)1/3,则生成的户平面图为整层,否则按下方“比例尺管理”中的相应类型进行切割。40相当于切割后的图形实际长为40米。)
小八转换:用来扩展小八数据库的“表”字段大小。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根据需要给相关用户设置访问权限。
各主要功能按钮
*各功能按钮均有文字提示
*数据写入系统方式:
1、直接输入;
2、字典表选择;
3、存入文件;
4、上传文件;5系 统内部赋值
系统数据结构
一、项目
管理系统数据结构分:项目、地、幢、门、户五级,系统中“*红色”为必填项
1、项目名称:参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命名。如项目名称以用途命名,后面应加单位简称必要时还需加地址,以免造成项目名称的重复。如:工业厂房(**公司)、综合楼(市邮政局海沧镇)、综合楼(市邮政局后坑)
2、项目别称:尽量填写以便查询
3、建设单位:单位全称,一般以工程规划许可证或相关有效证明为准。
4、坐落:为概略坐落,可参照规划许可证,如许可证中坐落按区域命名,可引用主要道路门牌号。项目坐落不在输出的成果中体现。
5、项目备注:在项目信息汇总表中备注栏显示,是对项目信息汇总表中内容无法完整表达时的补充。
6、批准用地面积:以规划许可证为准
7、批准建筑面积:按照最新的规划批准面积填写。
8、其它栏目按实填写
二、地
1、宗地面积:以宗地图为准
2、土地用途归类:即对批准的土地用途进行归类,由字典表提供,参照测量规范A3表中的分类方法分:商业、住宅、办公、工业、仓储、交通、市政、公共建筑、金融业、其它。
户一级的土地用途归类默认引用该处,如二手房配图时遇房屋土地用途归类变更,可在户一级下手动修改。
土地用途描述:即批准的土地用途,按实际批准的土地用途填写。
户一级的土地用途描述默认引用该处,如二手房配图时遇房屋土地用途描述变更,可在户一级下手动修改。
3、宗地备注:在宗地信息汇总表中显示,是对宗地的一些特殊情况予以说明,如建筑物超宗地红线,宗地变更、宗地内房屋分期建设情况等
4、宗地图:上传PDF格式宗地图文件,出测绘成果报告前,向地籍调查科申请提供。(目前暂不上传
三、幢
幢一级幢项
1、幢名:由幢ID_幢号(名)组成,ID号是为了跟GIS挂接,ID号的生成参见“厦测[2008]11号”文。
2、导入小八或EXCEL数据(分户信息明细表):导入小八数据时提示输入指北针方位角,值应为数值或为空,否则会导入失败,为空时将不显示指北针。系统生成的层平面图及户平面图时引用。
3、坐落:系统自动引用小八数据中幢状况表的坐落,因此在小八软件作业时,幢坐落要规范填写,也可为空,在本系统中编辑。
4、房屋基本用途:根据房屋的各种主要用途进行汇总填写,用同用途之间用顿号隔开,5、幢占地、用地:应如实填写,特别是涉及到小八数据中分户用地面积分摊时,要确保准确。
6、地上、地下层数:半地下层数计入地上层,为无时,应输入0,才能统计出总层数。
7、操作员:指系统数据录入人员,不是作业员。
8、幢图片:存放与幢有关的图像文件,对个别部位特殊处理或与规划不一致时现场采集的照片等。(如室外梯不计面积、半地下室认定等现场照片)
9、幢原始数据:为预留项,存放幢相关的原始数据
10、相关文件:与本幢有关的重要文件备份。如附属房屋面积表、建设单位具结保证扫描件、委托方提供的共用部位使用范围确认单等。幢一级分层信息项
分层信息:即原测绘成果的楼层面积表,但分层信息中的层建筑面积、层共用面积与小八层状况表中的同名栏的值不一致。
成果报告中的层建筑面积=小八数据中的层建筑面积+小八数据中的层半墙面积; 成果报告中的层共用面积=小八数据中的层公用面积-小八数据中的层半墙面积;
1、分层信息在系统导入小八MDB时自动生成,非小八类型或不计面积的层,需通过手动增加导入。不计面积的层令层面积为0。
2、系统中层次与层平面图是一对一关系,实编层次栏只是为了解决多层平面图及层草图为同一张层平面图及层草图的问题,与原来实编楼层号是两种不同概念。
3、实编层次为空,成果报告中将不生成层图与层草图。
4、导入的分层面积明细表中层次应为文本格式,且层信息只能增加而不能删除,因此导入时要慎重,以免不必要的返工。
5、层平面图:可下载DWG、DOC格式文件,上传层图功能在分层信息栏中执行,上传的DWG图形文件后缀不能用大写,否则会造成导入失败;
6、层草图:比例尺偏小时,注记、指北针所放位置应避免图面长宽比的改变;(尽可能 使图面饱满,)
7、分户信息:可下载XLS格式文件;如上传的MDB数据中房屋用途不在字典列表中,则分户信息中的用途为空。幢一级成果信息项
生成的成果报告中的相关测绘信息与审核信息 测绘信息
1、测算概要:对应成果报告中幢信息表相应栏,主要是概述本幢的各功能区的分摊情况以及特殊部位(非敏感部位)的处理情况。由于测算概要只是对公摊情况的简要概括,因此公摊的详细情况应在层草图中体现。
2、项目概况
包括委托单位,委托日期、项目坐落、项目基本情况等内容
(如:受厦门市松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2006年12月12日开始对松柏花园二期项目进行房产面积测绘。
本项目由松柏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位于思明区侨龙里1-3号,为一幢集车库、商业、住宅为一体的高层建筑。该建筑地下2层、地上31层,地下为车库,1-4层为商场,5层以上均为住宅。松柏花园项目分一、二期,一期工程已于2006年11月竣工。)
2、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项目的特殊情况说明,成果中特殊部位的处理情况等
(如:本项目属“烂尾楼”工程,地下室竣工多年,现实测地下室有部分超出本期红线;)
3、作业说明:
主要是明晰作业过程中的相关责任
内容包括测绘成果中总建筑面积与分户建筑面积合计不符的说明;经开发单位确认的共用部位使用范围;成果验收情况等相关信息。最后一点为参加完成本宗房产测绘的作业人员及执业资格,并由相关作业员签名,成果报告其它地方不需要作业员署名。如:
1、本测绘成果可能存在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与分层面积明细表、分户面积明细表的合计数据不符,系分层、分户面积计算时小数点取位引起的误差,不影响测绘成果的使用。
2、本测绘成果中共有部位使用范围经开发建设单位确认。
3、本测绘成果需加盖测绘单位测绘资质盖及建设单位公章方可生效。
4、参加完成本宗房产测绘的作业人员及执业资格。测量员(签字): 计算者(签字): 质检员(签字): 项目负责人(签字):
*测绘信息栏中“应用到项目下所有幢”功能键,使用后相应幢成果号要及时修改,以免遗漏。审核信息
房产审核人员填 测绘报告
单机版测绘报告的生成需要“狗”。
可下载PDF格式文件,打印层图时,应根据需要选择纸张大小。
四、门
是指同一门牌号、相同竣工日期、建筑结构的单元集合
同一门牌号存在不同竣工日期或建筑结构的单元不能放在同一“门”下,应用不同的“门”名称加以区别
同一“门”下相同“户”的房屋即是同一权属单元,因此应避免同一“门”下,不同权属单元出现同样户室号。(如不同层次的地下车位、人防等)
1、竣工日期:即4位数字的竣工年份,2、建筑结构:字典表选项6种
3、建筑类型:系统预留,暂无实际意义(系统中所有建筑类型栏均相同)
4、备注:对门一级信息特殊情况的说明,生成的成果中不体现。如:旧数据整理中出现“80年代”建成年份时,可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五、户
户一级户项
1、土地使用权类型、土地用途两项默认引用“地”一级相应栏
2、房屋所有权性质:依实际情况填写,具体详见“厦测[2008]4号”文件。一手房配图可不填。
3、房屋用途归类:房屋的批准用途归类,按系统提供的字典表依权属单元的主要用途进行归类。系统字典表中房屋用途分类是参照测量规范A6表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的。
4、房屋用途描述:房屋的批准用途,一般以规划批准的房屋用途填写。同一权属单元下各子单元分属不同用途时,分别填写各子单元的主要用途。户一级户权属项
1、历史权属:默认开发建设单位
2、土地房屋产权来源:依实际情况填写,具体详见“厦测[2008]4号”文件。一手房配图可不填。
土地房屋调查数据来源:只要幢级成果信息项测绘信息栏中录入成果号,系统会自动默认“摘自**号房产测绘成果”,(二手房配图时,如数据来源不是引用测绘成果,参照 “厦测 [2008]4号”文件中的数据来源填写规则进行编辑)
调查情况说明:指产籍调查人员对产籍调查过程中,调查表无法完整表达的情况加以补充,内容力求简明扼要、易理解,特别是不计建筑面积的附属房屋部位应在该栏中加以说明。具体详见“厦测[2008]4号”及“厦测[2008]11号”文。
创建日期:对应产籍调查表的填表日期,系统默认为当前日期。
备注:数据维护人员或配图人员在数据录入系统或修改时遇到的特殊情况加以备注说明。共有权人:按要求逐个录入所有权属人
一手房配图在未知当前权属人时,在当前权属人栏中输入“*”号,以便对权属项中编辑的内容进行存贮。
历史权属栏:只有查看功能,无法编辑 户一级两图一表项
1、户平面图
配图人员在出图前应认真检查户平面图,如发现图形有误,应及时通知系统管理员,如发现图形不符合要求,应对户平面图进行编辑修改,并在权属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2、产籍调查表
产籍调查表中的所有内容均存放在系统中,如需对调查表进行修改需找到系统中的相应栏进行修改。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结合现有系统,对目前房产测绘作业习惯可做相应调整
1、小八户室状况表中为单元号与户室号(系统中门牌号与单元号)的命名,单元号要完整,不能为空;在不影响小八软件使用的基础上,户室号、门牌号尽量一步到位,以方便小八数据入库前的整理。如户室号后面加上单元属性(车位、车库、室、单元)。
2、按层分摊的单一权属房屋,附属房屋要挂到主单元下(类似阳台的做法),避免同一权属小单元太多,不方便分户平面图生成。
3、由于系统限制相同项目名称与相同地籍号,同一宗地内有多张规划许可证分属不同的小项目名称时(测绘成果又是同时提交),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小项目合并到大的项目名称中,并在项目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4、同一幢有两个宗地时(分宗连体别墅),因不涉及到共有面积分摊,按分宗情况进行分幢,一幢对应一本测绘成果报告,相邻幢图形可在本幢成果中体现。
第二篇:厦门市民健康系统介绍文档
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
项目背景:
2006年底,科技部公布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课题承担单位,其中,由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等机构牵头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也相继展开,旨在通过搭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医疗协同服务,促进以社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远程医疗会诊、数字医学影像、数字医学检验等为重点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运行成本,促进优质卫生资源下基层。
解放军总医院牵头的“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项目在北京、厦门、大连三个城市建立了四个示范区。项目最基本的要求是信息共享、数字联网,要有很好的信息处理配套技术,在技术上、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比如,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现代医疗保障模式(第三方)、全民健康管理模式、政府卫生监管模式、区域妇幼保健模式和军民协同医疗服务模式。
从2005年起,“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项目开始分期建设,2006年底该项目被纳入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2008年,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这个系统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能够进入实际运行的区域协同医疗项目。目前,厦门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市民健康档案已全面结构化存储,并参照国际和国家的规范定义了厦门市市民健康档案标准规范,该规范覆盖门诊、住院、体检、妇幼、社区公卫、计划免疫等多个方面;针对结构化健康档案进行了初步的检索和数据挖掘。完成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与厦门市36家医疗卫生机构的连接并投入运行。
实现功能: “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了:
1、可供患者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及专家门诊预约信息服务的市民健康信息网公众服务平台;
2、在各医疗机构间架起互通的网络,为患者诊疗和医生工作提供诊疗信息共享、既往信息查阅、合理用药提醒、远程会诊、转诊等的协同医疗服务平台;
3、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预防保健管理平台;
4、为政府部门提供监管、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服务的决策支持平台;
5、还可提供代理检验、药品配送等面向第三方的统一服务平台;
6、支持存储患者临床就诊电子病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妇幼保健信息、患者自我信息等统一、强大的中央数据库。
7、功能上实现了基本诊疗信息的共享(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是否医保、就诊科室、诊断结果、门诊与住院费用明细、用药记录、部分检查检验报告、入院记录、出院小结、住院病案首页、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体检结果、产前检查、居民健康登记等信息共享);实现了基本的决策支持功能(诊疗费用排名、诊断结果排名、门诊诊疗日报-详细表、门诊诊疗日报-对比表、门诊费用日报-详细表、门诊费用日报-对比表、住院诊疗日报-对比表、住院费用日报-对比表、住院诊疗日报-详细表、住院费用日报-详细表、市民健康档案统计、市民健康卡发卡统计);实现了在网上基本查询(市民输入自己的健康卡或社会保障卡卡号和相应密码可查阅自己的就诊记录,并能进行简单隐私设置)。
初步成果与产生的效益:
厦门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打破了以往各医疗单位间信息孤岛的局面,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有效决策。
1、截止到2009年3月,信息系统为厦门市民建立了正式健康档案100多万份。
2、在厦门市主要综合医院、中医院、区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全厦门市80%以上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用,形成了区域协同医疗集成平台,实现了联网内医院就诊信息的共享。
3、定义了门急诊、住院、体检、妇幼保健、社区公卫以及疾控等6大类档案标准。
4、详细定义了电子病历、检查检验报告、出生信息、孕产妇保健、慢病档案等32个明细健康信息描述规范,是国内最为详细的健康档案标准规范。
5、截至到2009年1月底,全市建立慢病档案38,410份。截至2009年3月,项目累计投入2600余万元,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8年仅诊疗结果共享一项节约重复检查、拍片、冲洗、打印等费用约2100万元。系统的运作降低了患者就诊成本,提高了就诊效率,医疗机构则减少了大型检查设备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提高了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推广价值和可移植能力:
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奠定了“五个统一”基础:统一的数字化工作平台,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的“市民健康卡”(一卡通);实现了“四个共享”:全市的医疗资源、患者的医疗信息、市民的健康信息、政府的管理信息共享;提供了“三化服务”:为病人、市民和政府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决策服务和医学保障服务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意义在于,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破了依照行政关系形成的区域和部门条块分割的格局,打破了长期以来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医疗卫生单位之间以本单位为中心形成的业务壁垒,打破了以往城乡之间因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发展造成的医疗卫生信息交互的二元结构,为每一位市民构建从人生起点到终点的完整的终身健康管理信息链,构建患者从健康到疾病,再到康复的全息化诊疗康复管理信息链,构建从市—省—国家—国际的符合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潮流的网络医疗协同信息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协同医疗、终身健康管理和一体化网络医疗。
商务模式:
厦门市民健康系统从2005年开始建设,采用卫生部专项资金与市财政信息化资金支持,分期、分项目、分软件、分硬件进行政府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建设:
相关材料:
第三篇: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名词解释
水土保持
2012-09-14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水土保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简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评估、水土保持建设规划和生态建设咨询等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基础数据的调查与管理、水土保持资源评价、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土流失防治等。
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水土保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水土资源及其发展状况,它涉及大量大气、土壤、地貌、植被及人类活动因子,其信息有明显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这正是GIS擅长的地方。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的基本单元,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一定的规律性。使用ArcGIS Spatial Analyst的Hydrologic Analysis(水文分析)模块或者ArcHydro工具可以帮助您根据需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划分小流域;ArcGIS提供的多种不同的地理数据库方案可以为您提供更加符合您需要的水土保持基础数据调查与管理解决方案,2005年开展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一期就是采用ArcGIS平台实现土壤侵蚀数据库建设和维护的;水土保持资源评价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了解现状,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可行的方案和规划。使用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可以将不同的水土资源影响因子(如土壤侵蚀、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地貌类型等)叠加,从而实现更加精确、快速的确定研究区的水土资源状况。水土监测与管理是确保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执行的有力监督措施,通过GIS和RS技术的有机结合,用相应的评价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水土监测与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GIS的应用将大大减少水土保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
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1、系统概述
系统以小流域基础空间数据、水土保持业务数据库为基础,以水土保持业务为导向,建立统一的网络业务平台,实现水土保持信息网络化获取、传输、处理与共享应用,为水土保持提供信息服务和分析手段,提高水土保持时空分析、分级管理、科学决策、高效服务能力,实现水土保持信息的规范化、现代化管理和共享利用。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机构管理与服务水平。
一、对水土保持空间信息与业务信息以小流域为单元一体化应用,协同化更新,有效积累各方向、层次业务数据,保证数据一致、完整、即时、持续性。
二、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获取及更新渠道,实现水土保持业务数据的分级异地录入、传输、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导入导出。
三、全面、准确地掌握水土保持现状信息及其动态变化,实现水土流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预报预测示范,为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布局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四、为社会单位提供便捷的服务渠道,对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执法、重点防治区区的自动化管理。提高预防监督工作的效率、质量与管理水平。
五、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规范化管理,实现不同层次管理机构对工程进展、质量和投资有效监控和跟踪管理。
六、提高水土保持数据应用价值,打造整个行业顺畅的共享通道,提高信息共享水平、扩展业务应用的范围,强化业务应用深度,提升水土保持行业管理决策能力奠定基础。
2、系统功能
2.1小流域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系统在统一的空间基础上,对多源、多尺度、多时相海量空间数据的无缝管理;在三维场景下对监督管理、监测预报、综合治理等信息根据流域和行政两种逻辑进行一体化管理,直观、形象的表达区域水土保持专题信息的空间范围、类型、数量及分布;对流域基本特征信息进行计算,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及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支持;实现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在线更新.为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撑。
一、水土保持小流域单元在线划分
以DEM为基础,参照遥感、道路、行政区划等信息,提取并建立具备上下游沟道水系汇流关系、大小流域嵌套、沟道-流域包含关系的流域体系,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基本管理单元,为从小流域到大江大河水沙时空分析以及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支撑;为水土保持规划和数字化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二、三维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在线更新
在微流域控制范围内,根据地物的时空关系和水土保持设施控制范围,实现对小流域土地变化、土壤、植被盖度、泥石流、农村面源污染、清洁小流域、经流场、卡口站以及梯田、坡面集水设施、塘坝、谷坊等水土保持措施等空间业务数据的批量入库或局部在线更新。
三、小流域水文地形分析
为水土保持业务人员提供强大、专业的水土保持空间分析计算,包括:沟道长度、比降、沟壑密度、流域形状系数、汇水面积、沟道追溯分析、坝群洪水控制分析等。为水土流失空间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决策支持,为暴雨情况下水土保持措施遭受的危害分析、评估提供支持。
四、水土保持空间信息管理
各级用户对行政区划、DEM、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河流水系、水源保护区、泥石流区划、重点防治区划分图、土壤侵蚀等小流域空间数据以流域、行政两种逻辑在统一的空间基础上,进行单项或联合查询、统计、分析,直观、形象的显示全市范围小流域各项专题信息的空间分布。数据检索的结果以专题图、报表、统计图、统计表等方式返回客户端。
2.2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
实现水土保持方案信息、技术审查信息、监督检查信息、验收信息、专家信息、相关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一体化管理,能够掌握各个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掌握区域内工作开展情况;能够对项目具体情况,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查询、汇总分析,直观掌握区域内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数量、分布,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告表)编制、受理、审查批复、监督检查、设施验收等信息的在线填报和实时跟踪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
实现三维场景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执法检查等信息的上报、查询、统计汇总,方便用户掌握区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的工作现状;
对评审专家信息、编制单位及相关单位信息、监督执法机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2.3水土流失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统筹考虑国家、流域机构、各省、地区、县各级监测站网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降水、径流与泥沙等观测数据,建立统一规范的监测数据库以及满足不同管理尺度需要、上下互联互通的监测信息系统,改变传统以纸质公文为主体的水土保持信息传输方式,实现各级监测部门间的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与高效管理,提升水土保持监测效率和业务管理水平。系统集监测数据上报、审核、查询、统计、专题分析、应用于一体,规范化数据流程,在对水土流失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侵蚀模型,实现对水土流失的科学预测,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2.4综合治理项目管理系统
以小流域为单元,按流域和行政两种空间逻辑,以项目、项目区、小流域三级空间分布,依据国家投资、地方投资不同途径,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具体包括:
一、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审查、项目批复、小流域初步设计、设计单位信息、专家信息、等信息进行管理。实现项目本级录入、编辑、存储、检索、统计分析、专题图表输出等要求。
二、项目实施
以小流域为单元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包括:小流域现状、初步设计、小流域治理状态、投资完成情况、治理措施完成情况、治理措施质量、效益信息及检查信息的录入、编辑、存储、查询、统计和输出。
三、项目验收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管理,包括项目验收基本信息和项目验收文档、多媒体等信息管理。
4、系统特点
综合应用3S技术、数据仓库、时空动态数据库、元数据、海量数据存储等技术,按新一代GIS理念架构、具有可持续性; 规范水土保持各项业务信息,建立了统一的水土保持空间和业务元数据库;
统筹考虑国家、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地市、县各级监测站网关系,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多层次信息资源共享;
GIS、MIS与水土保持业务有机集成,具有高度实用性,实现水土保持业务管理自动化;
按业务用户、决策用户、公众用户分配不同权限,便于系统维护;
按“业务”动态加载各项功能,可操作性强;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可随时填加到系统中,实现各类项目统一管理;
按流域、行政两种逻辑组织和管理时空数据,符合水土保持管理需要;
用户自由定制统计报表,各类统计结果均可保存为本地Excel文件;
增量存储空间动态数据,利用时空数据模型分析管理各类业务,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
应用系统平台与各级水土保持数据库集成,方便定制个性化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5、成功案例
科技部863计划“重大行业3S应用示范—水土保持”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网络信息系统
全国水土保持网络中心数据库建设
全国水土保持资质管理信息系统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数据管理系统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系统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验收与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市水土保持核心业务管理系统 北京市水土保持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内蒙古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
山东省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基于3S技术的吉林省水土流失动态管理系统
基于3S技术的山西太原市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基于3S技术的北京延庆县水土保持监测系统
天津蓟县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海淀园区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监测与管理系统
天水籍河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
郑州市水利普查成果查询系统简介
时间:2014-08-27 17:22:35 来源:星球数码 建设背景
随着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郑州市水利普查工作也进展顺利,最终形成了普查成果数据库。普查成果数据具有数据全面、覆盖面广、质量可靠等特点,是目前掌握的最为全面、最为详实的水利基础信息,同时还蕴含着大量的统计、经济和社会信息,是宝贵的信息资源和社会财富。如何更好地体现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将水利普查的第一手数据更好的利用起来,为日常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及决策支持提供服务,成为目前各级水利管理部门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郑州市也不例外。
为此,郑州市水务局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开展了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基础数据成果应用项目。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本区域的建设成果,结合郑州市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数据加工处理与系统开发,实现普查成果应用,提高水普数据的利用率。建设任务
为实现普查成果的共享和广泛利用,根据国家对信息保密的政策要求,在保障水利普查涉密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在必要移动平台、水利信息专网和水利政务内网等环境,向公众、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不同用户,提供相应的水利普查成果查询与共享服务。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针对管理决策和应用共享等方向,开发两大查询服务系统;基于水利普查原始数据库,完成基础成果和主题成果两类成果数据加工;根据不同的应用方向、保密要求和普查成果的适用范围,针对两大系统的三类部署环境,建立相应的查询服务数据库。
1、针对管理决策和应用共享两个服务方向,开发两大查询服务系统,包括水利普查成果随身查阅系统、水利普查成果综合查询服务系统。
2、针对普查成果宣传展示和分析查询需要、普查信息分类分级和脱密使用要求,完成普查基础成果和主题成果两类普查成果的数据加工。
3、针对两大查询服务系统在三类应用环境的不同信息安全要求,根据数据加工结果,建立相应的普查数据查询服务数据库,既保证各类应用需求,也保证普查原始数据库的安全。系统数据特点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需采集与处理的空间数据主要包括26个对象类型。其中19类由县级普查机构进行采集与处理,7类由省级普查机构进行采集与处理。
郑州市上报矢量数据包括河流湖泊、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用水、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水土保持、水利行业能力、灌区、地下水取水井等8个普查主题上报的空间矢量数据,以及由水利普查办下发的水资源分区对象和流域分区数据集成的水资源一级分区要素类、水资源二级分区要素类、水资源三级分区要素类和一级流域要素类、二级流域要素类、三级流域要素类,共包含44类要素。
基于水利普查成果查询及服务系统整体规划模型层次,如下图所示:
图3-1:模型层次
方案采用面向主题领域统一建模的方式。
图3-2:数据模型 系统框架
水利普查成果综合查询服务系统基于B/S架构,以WFS方式发布各类空间数据,可以通过图层控制灵活显示不同类型的普查成果,进行分类成果展示或多类成果组合展示。
水利普查成果随身查阅系统基于C/S架构,运行于平板电脑,具有界面友好、展现效果好、携带方便等特点,
客户端浏览采用PC机和平板电脑两种方式进行。其中水利普查成果综合查询服务系统应用于PC机端,水利普查成果随身查阅系统应用于平板电脑。 主要成果
水利普查成果综合查询服务系统
水利普查成果综合查询服务系统基于水利普查上交的包含44类要素成果数据、国家下发的2.5m分辨率遥感影像图、水利专题数据、二调权属界线等底图数据以及河南省郑州市基础电子地图数据库,实现对数据的分层显示并综合展示河流、湖泊、水库、水闸、泵站、堤防、流域、水系边界等多个专题图层,实现水利空间信息、水利工程信息、取水信息、排污信息、灌区信息、农村水利信息、水土保持信息、经济社会用水信息、水利行业信息等的查询与统计,还实现相关属性对象的关联查询,如:
Ø 河湖基本情况与水系轴线、水位站。
Ø 水利工程与水库(水体)、水电站工程、水闸工程、泵站工程、引调水工程、堤防工程、农村供水工程、组合工程等
Ø 经济社会用水与工业企业、建筑及第三产业
Ø 河湖开发治理保护与河湖取水口、地表水水源地、与入河湖排污口
Ø 水利行业能力与水利行业单位
Ø 灌区专项与灌区工程、渠道工程
5.2 水利普查成果随身查阅系统
随身查阅系统是目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趋势,在水利行业应用也较为广泛,水利普查成果随身查阅系统依托移动端应用可以使相关人员无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实现对水利普查成果方便快捷的数据浏览、兴趣点浏览、属性查询、以及空间查询等。
应用方向
Ø 多级比例尺空间数据建设和专题图建设
Ø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
Ø 水利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Ø 防汛减灾专题应用系统建设
Ø 水资源专题应用系统建设
Ø 水环境专题应用系统建设
Ø 生态修复专题应用系统建设等
Ø 三维应用专题建设
作者:北京星球数码水利事业部 任亚平
MapGIS水利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时间:2013-06-27 14:27:30 来源:中地数码
1.概述
水利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是以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图表、图像、文字报告以及其它部门发布的信息为数据资源,在MapGIS互联网GIS开发平台和水利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支撑下,实现对包括水情、雨情、台风等实时数据及业务分析成果数据的发布,不仅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也为社会提供一个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的平台。
2.系统功能
◆ 水库信息发布:在水库基础数据的支持下,实现对各类资源信息的实时查询、检索及综合分析处理等功能。
◆ 实时水情发布:实现对水情信息的查询及实时更新功能,可生成河道水位、水库水位、主要潮位、河道超警戒水位、水库超汛限水位等报表,以及各种图形。
◆ 实时雨情发布:实现不同雨量的分级显示与标注,能查询各个不同时段的雨量数据,实现雨量数据的图形化表达。
◆ 降雨等值线:借助MapGIS绘图软件能较快地制作出美观的不同区域的降雨量等值线图。
◆ 降雨分布图:综合雨量站点数据,按照雨量等级划分,处理生成降雨分布图。
◆ 台风路径发布:在MapGISIGServer的基础上实现了地图的基本操作、简单选择查询、台风历史记录查询分析、台风过程动态显示和台风预报等功能。
◆ 卫星云图:自动采集多个卫星拍摄的实时云图,并在移动终端上实现查询、对比与分析,同时支持云图的放大、缩小和漫游等功能。
◆ 气象雷达:借助所在区域天气雷达网,建立国家气象中心至水利部信息中心、省气象台至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信息传输信道,实现双向传输,以达到信息共享。
◆ 山洪灾害:查看各地区的山洪灾害信息,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如基础信息,特征值参数、危害评价等灾害信息。
◆ 堤防:可查询某年份的河堤工程统计表,包括河堤工程名称、建设地点、提防长度、设计标准、工程保护效益等信息。
◆ 预警发布:提供对预警信息的查看功能,以及监测站出现超警情况时,系统自动生成预警信息的功能。
◆ 预案发布:实现电子化预案,并提供对灾情预案信息的发布和查询功能。
◆ 群测群防: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发布最新的群测群防宣传培训演练材料,宣传群测群防的灾害防御知识。
3.系统特点
◆ 实现对多种形式,多种界面和多种类型的数据统计,以及水资源业务数据发布。
◆ 实现上下级管理部门的数据报送、水利部与各个流域机构之间、不同业务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
◆ 实现水利信息预警发布、预案发布、群测群防等功能。
◆ 实现卫星云图查询、气象雷达显示、台风路径动态分析等功能。
◆ 实现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图形化展示,同时提供对降雨等值线图、降雨分布图的绘制功能。
◆ 采用B/S模式,基于MapGIS互联网GIS开发平台,实现地图的基本操作、空间数据查询、雨量数据图形化、台风历史记录查询分析和台风预报等功能。
4.典型案例
◆ 市级抗洪抢险辅助决策系统
◆ 省级水利信息在线分析服务系统
◆ 省级“三防”电子沙盘指挥系统
◆ 国家级防汛抗旱遥感监测分析系统
◆ „„
分布式数据库
2012-09-14 在水利行业中,大量的空间数据分布于国家、流域、省、市县等各级单位,这些数据需要从市县向流域(省)定期更新,同时流域(省)数据的更新也需要及时反映在国家的中央数据库中。针对地方办公机构和中央办公机构之间的这种数据分发场景,ArcGIS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空间数据库技术,即分布式Geodatabase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日常的数据共享和交互需求。
水利行业的分布式数据中心结构
1、同步复制与增量更新
在分布式Geodatabase中,通过同步复制的方式,能够实现各级节点的、异构数据的及时更新,同时提供了数据的“增量更新”机制,即无需复制全部数据,只需提交变化的数据即可完成更新,这使得数据检查更加的高效和简单,实现这种更新的方式分为离线与在线两种,分别提供在无网络环境和网络连通环境下的更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减少数据上传后的数据质量检查的工作量。
数据更新模式
2、在线更新与离线更新
在分布式Geodatabase下,实现这种增量更新的方式既可以是在线的又可以是离线的,分别提供在无网络环境和网络连通环境下的更新。
在线更新方式能够将在线完成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结果,通过增量更新机制上传,适用于数据的少量、快速的更新,同时数据接收端能够直接地、快速识别上传的数据,无需任何转换,及时完成数据的检查和更新入库。
数据在线编辑
数据在线接收与检查
离线更新就是指避开网络系统,通过一定的存储介质来上传更新数据的方式。对于一些机密的数据或者变更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可以选用离线方式实现更新。离线更新的方式也是通过增量更新的机制实现数据上传的,方便快捷。
桌面平台的离线编辑
桌面平台的离线数据检查
水利共享与云计算
2012-09-14 云计算
云计算,是目前大家讨论最热烈的技术话题之一,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技术趋势,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Esri的目标是在云端建立政府空间信息平台,它将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模式,可以使我们以更好的交互、更加综合的方式来使用信息。
Esri是行业内第一个提出GIS云端化的公司,目前已经地了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空间信息服务模式,ArcGIS云预示着GIS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
ArcGIS公有云方案:
Esri提供的公有GIS云产品,包括ArcGIS Online/ArcGIS.COM、ArcGIS Apps/APIs以及ArcGIS In Amazon、ArcGIS for Windows Azure等等。使用这些产品的用户不用关心云端环境所有资源的安全、管理、部署和维护;只需为其所使用的资源付费,无需任何前期投入。ArcGIS Online作为Esri的公有云产品,其全新的工作方式使得我们信息共享更加的高效,工作协同更加的简单,从而真正的实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空间信息的使用者和分享者,每个人都获取或者传播地理所带我们的价值。
使用ArcGIS Online创建自己的应用
亚马逊中的ArcGIS Server ArcGIS私有云方案:
用户在应用上有多方面的需求,也会对私有云GIS的模式十分关注。Esri公司充分理解并重视这一点,在公有云GIS模式的基础上,研发和推出了私有云GIS解决方案,为那些需要在非公共网络环境中搭建云计算平台的组织机构,方便、快捷、安全地在机构内部实现空间信息的云计算服务模式提供了落地的技术和产品。为了满足用户搭建行业私有云的需求,Esri为用户提供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产品服务:Portal for ArcGIS和ArcGIS云管理套件。其中,Portal for ArcGIS可以帮助用户实现业务资源的整合和高效的协同办公,而云管理套件可以为用户快速交付资源服务,并帮助用户实现云端GIS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落地的云GIS建设方案,能够让行业用户构建自己的私有云,在政府或企业内部发布服务,构建业务应用。
Portal for ArcGIS案例
OneMap共享平台
Esri中国公司基于ArcGIS技术提供了集海量、多源异构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发布、WEB服务、应用搭建和运维保障为一体的完整的共享解决方案—One Map,用于搭建面向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综合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ArcGIS共享解决方案
水利专题地图
2012-09-14 制图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从石器时代的岩石刻画到现代的计算机制图,万千年来,制图的精髓从未改变——抽象现实世界物体绘之于平面之上。而不断变化的,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以及制图技术的发展。
制图一直是ArcGIS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环节,时至今日,ArcGIS已经拥有了全面的数据预处理能力,完整的符号化体系,智能的要素标注机制,自动化的制图编辑功能,专业的制图输出功能和高效的制图模板,受到了广大GIS工作者的关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广泛的行业应用,加上强大的技术支撑及深厚的底蕴积累,ArcGIS的制图技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用户成功创建地图,并清晰、精细、美观、高效地展示地理数据。
ArcGIS提供的制图表达机制,可以灵活的对水利符号进行定制,并利用高级制图工具来模拟水利专题要素,从而生成精美的水利地图以及丰富的水利专题图。
全球变暖极地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致使美国罗得岛州和东南部的马萨诸塞州/科德角即将被海水淹没。在该图中,海底地形及海水深度能够很形象的表述。
夏威夷海域水体深度专题图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得到地形数据,并从海平面高度变化来预测探测船舶航道的水深状况。碎屑岩地形是来自于美国地质勘探局的30米夏威夷数字高程模型。熔岩流显示为红色。梯田(橙黄色)面积较大,说明过去这里是岛屿。由此看出此海域最年轻的火山罗希海底山,尚未达到海面。通过地图中显示的海洋深度数据,可以判断出火山运动变化的状态。
2004年克林湖水电声学项目-艾伯特王子国家公园(加拿大国立公园)
艾伯特王子国家公园克林湖深度数据被采集和处理后,生成了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对水下深度为1米、5米、10米、15米、20米处水体的溶氧量和温度值进行分析,得到鱼类种群的数目、适应鱼类生存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水利移动
2012-09-14 移动GIS,随时随地创造地理价值。ArcGIS为移动端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用户可以通过多种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等)来访问空间信息资源,并且能够实现在移动端进行各种数据制作和空间分析等操作,满足了目前各种移动应用的需求,获得了各个行业用户的认可。
目前,ArcGIS的移动产品支持常见的iOS、Android、Windows Phone和Windows Mobile等终端操作系统,ArcGIS分别为其提供了ArcGIS API for iOS/ Android /Windows Phone和ArcGIS Mobile等应用开发包,真正能够实现跨移动平台的、可定制的GIS应用。
Esri移动解决方案
在水利行业中,ArcGIS的移动端产品被广泛地应用到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增强了数据采集的实时性与准确性,缩短了数据处理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移动设备用于野外数据采集
移动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水利行业的应急指挥。2010年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导致一场区域环境灾难,不仅会影响海洋、海岸的多种生物,还会影响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事件调查委员会的IT负责人采用ArcGIS移动解决方案快速推出了污染调查报送系统,使得海岸调查员和普通市民都可以对污染地点进行定位、备注、拍照和上报。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
用户通过移动客户端上报水污染事故,监测中心第一时间收到上报结果。通过基于Flex的地图门户网站,每天调查的结果都能及时、透明的对社会大众公开,用户根据关注的区域可以逐级放大地图,点击查看具体的上报信息,包括了污染的类型、面积和实地照片,这些详细而有效的数据还有利于专家对污染事件影响的监控和评估。
小流域划分技术
2012-09-14
一、总述
合理的地形表达是小流域划分的关键。在进行小流域划分之前,一般都要进行地形的预处理,以使使用的数据更加符合分析的需要。关于地形的预处理技术,请参考文档《地形预处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小流域的划分技术。文档中使用同一份数据(美国SanMarcos),介绍流域划分过程中不同参数作用下的结果。
二、准备过程
该区域的数据包括集水区(小流域)数据,研究区30m的DEM数据,河流数据。使用的数据如下:
研究区DEM数据
研究区集水区(小流域)和河流数据
三、划分技术
(1)常规流程:
从已有的数据可知,该研究区共有19.7万多个单元格,合计180多平方公里。按照正常的处理流程,设5000个单元格为河流起始点阈值,可得如下结果
生成的集水区(小流域)
生成的汇流线
从图中可知,生成的集水区(小流域)和汇流线和已有的数据都有较大差别,特别是集水区(小流域)的形状和原有数据的形状差别很大。这主要是由集水区(小流域)的划分方法以及参数设置不同引起的。
上述方法主要通过控制河流起始点阈值来控制集水区(小流域)的形状等,对集水区(小流域)形状、面积等缺乏有效的控制。随后介绍的内容主要是更加灵活的控制集水区(小流域)的划定。
(2)通过汇流线改变小流域的形状:域)的划定。
上面使用的方法有时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控制。“Flow Direction with Streams”工具和其他工具配合提供了根据汇流线控制小流域形状的方法。
Flow Direction with Streams操作界面
生成的集水区
从图中的结果看,生成的集水区和原来的集水区基本一致。通过该方法生成的集水区与提供的河流段一一对应。
这个工具一般建立在常规流程之上,使用的汇流线数据常常是常规流程中输出的汇流线。通过修改常规流程输出的汇流线数据,可以实现集水区形状的重新塑定。常规流程的处理经常出现面积较小的集水区,通过将某些支流线删除,可以实现将原支流的集水区和主干河流上对应集水区的合并。同时,通过将汇流线要素在某些地方打断,可以实现将原来集水区一分为二。
(3)通过指定的流域出水口等点数据改变小流域的形状
除了(2)使用的方法外,根据点进行批量的子流域划定也能改变小流域的形状。与(2)类似,该过程一般也建立在常规流程之上。通过“Batch Subwatershed Delineation”,在常规流程生成的DrainagePoint的基础上添加或者删除点,即可改变集水区的形状。
增删DrainagePoint之后生成的集水区
(4)如果以上几种方法都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小流域的形状依然不满意时,可以使用ArcGIS的 “融合” 工具对小流域进行手工合并。
(5)总结
使用ArcHydro工具无法直接根据集水区面积控制集水区的划定。因此,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法对集水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控制
使用ArcHydro工具更加灵活的进行流域划分的方法在于计算流向同一个河段或者流向同一个汇流点的单元格,属于同一河段或同一汇流点的单元格对应一个集水区。因此,确定集水区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1)流向的确定;
(2)河段或者汇流点的确定。
流向可以通过地形预处理技术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而河段和汇流点的确定则直接关系到集水区的形状和面积。通过修改常规流程中获取的汇流线和汇流点数据,可以比较好的控制这些特征。
小流域划分技术2
基于GIS的县级水土保持系统
基于RIA的WebGIS数字流域系统05(2013-05-17 22:02:36)基于RIA的WebGIS数字流域系统03(2013-01-17 11:14:54)基于RIA的WebGIS数字流域系统01(2012-11-04 12:22:56)流域水系统图制作(2011-09-16 16:33:28)
第四篇: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
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BI-RADS)
(一)ACR BI-RADS分类术语
A、背景回声
1、均匀的脂肪背景回声;
2、均匀的纤维腺体背景回声;
3、不均质的回声 B、形态
1、圆形;
2、软圆形;
3、不规则(为分叶>3个)C、位向
1、平行;
2、不平行(纵横比>1)
D、边缘
1、光整;
2、边缘不光整(模糊、成角、微分叶、毛刺)E、回声类型 描述
1、无回声 没有内部回声
2、高回声 高于皮下脂肪组织或等于纤维组织的回声
3、混合性回声 包含无回声和有回声成分
4、低回声 低于皮下脂肪组织的回声(例如复杂囊肿或纤维瘤)
5、等回声 与皮下脂肪组织回声相等(复杂囊肿和纤维腺瘤可以为低或等回声)
6、不均质 实质病变内多种回声结构
F、后方回声
1、后方回声无特征(无声影,也无增强);
2、增强;
3、声影;
4、混合模式(包括声影和增强两种)
G、钙化
1、粗钙化(直径≧0.5mm)
2、微钙化(直径<0.5mm)
1、病灶内;
2、病灶外;
3、导管内 H、结构扭曲
I、导管变化 管径异常或/和树状状扩张
(二)分类标准
恶性指标:(1)形态不规则;(2)方位不平行于皮肤,即“高大于宽”的立卵形;(3)边缘不光整(模糊、成角、微分叶、毛刺);(4)内部回声不均匀;(5)肿物内微小钙化灶;(6)后方回声衰减;(7)结构扭曲;(8)导管扩张
BI-RADS 4A: 1项 4B:2项 4C:3项 5:>3项
(三)分类诊断:
1类: 未见异常。超声表现:乳腺腺体内未见肿块、无结构异常及微钙化灶,腺体表面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未见增厚。其实,要包括四项内容。
2类: 良性改变,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1次)。超声表现:单纯性囊肿,腺体内的淋巴结,乳房假体植入术后,经长期超声随访没有变化的纤维腺瘤、术后瘢痕等。其实,包括特殊情况和长期随访没有改变的情况。3类:良性疾病可能,恶性的风险小于2%,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1次)。超声表现:边
界清晰,形态规则,肿物轴向呈水平位的类似于纤维腺瘤声像图表现的肿块。还包括:不可触及的复杂囊肿,成簇的小囊肿。短期随访正逐渐成为处理的的策略。其实质:(1)边界清晰;(2)形态规则;(3)肿块轴向呈水平位;(4)实质性病变;(5)无回声或低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
4类: 可疑恶性,应考虑活检。此级病灶有癌的可能性3%-94%。
4A类:恶性可能性小(3%-10%),但需要组织学检查进行确诊的病变。活检结果为良性是预料之中,活检后可进行6个月或常规随访。
4B类:恶性可能性(10%-50%)。活检后病理学结果需与影像学进行严格对照和谨慎处理。若病理证实为高危病变,可能需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切除活检。
4C类:具有中等度恶性可能性但不具有典型恶性表现的病变(50%-94%)。病理结果为恶性是预料之中;若为良性,提示可能存在影像-病理不符合的情况,应当促使病理或临床医生对该病变进一步进行评估或处理。超声表现绝大部分纤维腺瘤和其他良性病变的的实质性肿块都包括在该级。其实质是非3类病变,且具有5类的超声征象之一。
5类: 提示高度怀疑恶性。超声发现的归入该级的病变有95%或更高的恶性危险。
纳入该级的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呈“高大于宽”的立卵形,边缘毛刺状,周边增厚声晕,内部回声为低回声,肿物内有微小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
6类: 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活检证实为恶性的属于该级。
第五篇:会计电算化系统硬件及数据管理规定
会计电算化系统硬件及数据管理规定
机房管理
1.落实专人负责各项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硬盘文件管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打开他人使用的机器;
2.非本部门工作人员,未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进入机房。经批准暂时留在机房的外来人员应在室(机房)外会客;
3.保持室内整洁。凡进入机房工作的人员,应身着工作服、入室换鞋、室内严禁吸烟、乱堆放物品、乱扔废物;
4.做好室内清洁卫生,随时保持设备表面清洁;
5.室内温度应保持在摄氏10—20度之间,湿度不得高于20度。
设备管理
1.凡配备专门用于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计算机,要严格建立设备档案,实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定期维护、定期保养;
2.设备安装标准化、规范化,严禁随意搬迁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查明原因,自己能够排除的应及时排除,自己不能排除的,应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商家进行修理,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拆修;
3.定期(每年)对主要设备(网络服务器和使用频繁的工作站)进行打开机箱清洁箱内灰尘,保持设备清洁,确保运行正常;
4.非本部门工作人员,未经本部门领导和系统维护人员同意,不得使用本部门任何一台计算机;
5.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随意移动机器和网络电缆。
计算机数据管理
1.在用和备份的磁盘数据文件,应不少于两份,分不同地进行保管,即当天的数据文件应备份在两台工作站上,当月的数据至少要复制在两套软盘上并保存在不同的两个地方;
2.备份的数据,应在单机上进行恢复试验,以确认是否正确备份;
3.建立操作记录制度。每天的会计资料的输入、输出都要及时详细记录,发现擅自使用计算机或输入、输出数据的应立即报告有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4.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来处理有关数据,不得随意选择与岗位职责无关的软件功能进行处理;
5.遵守保密制度。所有财务会计数据,未经同意,不得私自向外公布。确因工作需要必须提供有关财务会计数据的,应严格按照《会计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6.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修改正在使用的软件的科目代码。对确有必要修改的软件程序,必须经过批准,但不得由此而影响机内原所有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7.系统维护员要全面负责系统软件、机内数据的安全管理,并做好
机器设备日常维护,出现故障,应积极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软件的正常运行。
苏州市统计局宏观经济数据库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局宏观经济数据库管理,保障宏观经济数据库在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轨道上正常运行,确保数据库数据入库渠道畅通、数据质量可靠、安全保密及备份措施得当、用户管理规范,使宏观经济数据库能更好地服务于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宏观经济数据库(以下简称数据库)和数据加载模块的管理,各数据加载模板是数据库的数据源。
第三条各数据加载模板加载的数据为成品数据,即所加载数据已经审核通过,符合统计制度规定。
第四条数据库具备数据的分类整理、备份保存、信息发布等功能。
第五条数据库的数据是苏州市统计局的重要信息资源,所有权归苏州市统计局。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综合处、信息化管理处分工负责数据库的监督检查和综合管理。
第七条数据库实行专业负责制。各部门负责人为专业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部门各专业的模板制作、数据加载和日常的维护管理。部门内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第八条综合处在负责综合数据加载的同时,负责数据库数据加载的日常
性监督,保证数据及时加载,并检查入库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负责数据库信息发布的管理。
第九条信息化管理处承担数据库计算机技术工作,负责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的维护、日常的备份,培训辅导各专业处制作模板,负责数据库发布载体的维护。
第三章数据库标准及数据加载管理规定
第十条数据库要严格执行统一的数据库逻辑结构标准,统一的指标库标准,统一的数据加载模板标准。各部门不得擅自在统一执行的表结构中增加、删除、修改有关字段;不得擅自增加、删除、修改指标库中的指标。
第十一条各部门认为数据库标准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通知综合处或信息化管理处。数据库结构、指标库指标修改权在综合处和信息化管理处。
第十二条信息化管理处统一下发数据库加载模板标准,数据库数据严格按模板标准采集。
第十三条数据库数据源为本局各部门的年、定报数据、市相关部门数据及经整理的其它数据。
第十四条各部门应按时加载数据(见《宏观经济数据库数据加载责任表》)。
第十五条各部门全面负责加载的数据质量。按加载模板格式采集数据后,方可加载入数据库。操作人员负责一级审核,处负责人二级复审。
第十六条信息化管理处每月定期对加载入库的数据进行技术性检查,即检查数据加载的位置、格式和数据的完整性等,检查结果填入“宏观经济数据库加载责任表”。
第十七条综合处每月定期对加载入库的数据进行大数正确性审核,检查结果填入“宏观经济数据库加载责任表”。
第十八条各部门接到综合处、信息化管理处反馈的加载数据审核情况后,若无差错则本次加载数据完成;若有错误,则经整改后按第十六条重新加载,重新加载不得超过两个工作日。
第四章数据处理和数据安全规定
第十九条信息化管理处统一下发数据库数据处理平台,各项数据处理都需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
第二十条信息化管理处利用存储备份设备制定备份策略,每半年做一次全备份,每个月做一次零级备份,每星期做一次一级备份,每天做一次二级备份,以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安全。
第二十一条信息化管理处对数据库所在的硬件及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保证数据库静态、动态及各类数据服务器、网站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病毒。
第二十二条信息化管理处对传输加载的数据进行动态跟踪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改正。
第五章数据发布和提供服务规定
第二十三条综合处负责数据库数据发布管理工作,制定三个网站上网数据的范围、时间。
第二十四条信息化管理处负责数据库的技术维护,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对外提供数据。
第二十五条本局工作人员可查询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服务,各部门对外提供数据服务需经分管局长同意。
第二十六条数据加载入库上网后,信息化管理处保证24小时内畅通。
第二十七条数据库网站发布分为领导查询系统、内部查询系统、政府部门查询系统、公众查询系统:
●领导查询系统提供给市领导访问;
●内部查询系统限本局和市(县)、区的统计人员访问;
●政府部门查询系统限本市各机关部门和全国统计部门访问;●公众查询系统供Internet网用户查阅。
第二十八条数据库用户
一、数据库用户权限级别分三种:普通用户、加载用户、高级用户。普通用户只授权查询、浏览、使用数据库信息发布系统上公开的各类数据。加载用户除拥有普通用户权限外,拥有使用、加载、修改本部门数据的权利。
高级用户具有查看全部数据的权限。
根据工作需要用户权限级别可变更。
二、局领导负责用户的审批,信息化管理处按审批规定具体负责用户的授权、注销等管理工作。
三、用户的权利
用户有权使用授权许可范围内的数据库数据。
四、用户的义务
1.使用数据库数据的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包括数据错误、数据项设置不合理、需增加新内容等,有信息监督和反馈的义务,以利完善数据库。
2.拥有数据的使用权限并保证下载的数据严格按统计局规定的条件使用。
3.负有数据安全保密义务。
五、用户的口令管理
1.用户口令必须设置6位以上字符,并包含既有字母、数字,又有如“@”“#”“$”等的特殊字符。
2.口令应至少每个月更改一次。
3.用户名和口令为个人专用,不得给别人使用,如确有事情外出并要委托他人代办,回来后应及时更改口令。
第二十九条数据库查询用户的疑问解答分为二类,一类是网络访问问题,另一类是统计数据疑问,前一类由信息化管理处负责,后一类由综合处会同相关部门负责。
第六章考核与奖惩
第三十条每月月底在网上公布当月各部门的数据加载情况。年底由办公室根据全年公布的数据加载情况计算各部门的得分并计入局考核总分进行奖惩。
第三十一条考核办法
1.各专业部门数据加载及时、正确得100分。每延时加载一次扣5分;“数据加载责任表”中出现一次整改意见的扣5分。
2.综合处及时完成数据加载监督、审核、发布、管理任务的,得100分。没有监督专业部门按时加载数据的,每发生一次扣5分;加载的数据出现大数错误且没有审核情况说明的,每出现一次扣5分。
3.信息化管理处保证数据库正常运转、数据安全,得100分。数据库运转因人为因素中断并影响全局工作的,每发生一次扣10分;数据备份失败,使库内数据全部丢失扣至0分;丢失加载的数据,每发生一次扣10分;部门按正确方法加载数据后,如出现数据乱码、数据不能查询等技术性错误,每发生一次扣5分。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