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当前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信息中心 崔学敬)发表于2011年11月《党政干部学刊》
【摘要】微博以其特有的传播特点在我国仅有两年的时间迅速吸引了4亿多用户,成为广大网民工作、生活、学习和交往的重要网络工具,同时政务微博也得以蓬勃发展,仅就新浪网2011.7.7日统计,就有8869个政务微博。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微博实现国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本文从微博的特点、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望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发展和使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关键词】微博 政务微博 特点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11-0051-03
一、微博是什么
微博就是微博客,是博客的精简化版本,是基于web2.0技术及人际关系间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其基本特点是只能记录片段化语言,只限140个字符,同时可以插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传播的途径是基于用户关系网络,即微博用户发布一条原始信息,不仅显示在自己的微博界面上,同时还显示在他的所有关注者(各个粉丝)的微博界面上,粉丝可以再转发到自己的粉丝微博中。在浏览帖子、转发帖子的过程中,粉丝可以对帖子直接进行评论和附加自己的转发内容。
二、微博的特点
一是门槛低,使用设备要求简单、便宜,同时对用户文化水平要求低,只要认识字一般都能发布信息。二是速度快,微博用户能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发布帖子,同时帖子自动转发到其所有用户。7.23甬温线动车撞车事件,最初发布信息的是新浪网友“袁小芫”20:38分发出的微博信息。三是交互性强。微博交互手段多种多样,用户可以使用多种数字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实现交互。既可用电脑交互,又可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操作(如手机、上网本、IPAD、平板电脑等)。四是集成度高。微博可以直接连接用户的博客、网站、邮箱、交往社区等。同时在博客、网站、邮箱、交往社区、IM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也可以一键进入微博,同时在它们页面上发布的信息可以直接自动同时发布到微博中。五是应用方式多样。微博可在电脑上使用。有两种方式:一是传统浏览器界面方式,二是微博电脑客户端界面方式。微博也可在移动终端上使用。在手机上使用微博,有以下五种方式:①手机短信方式,②手机彩信方式,③手机上网WAP浏览方式,④手机HTTP://WWW上网方式,⑤手机微博客户端程序方式。
三、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
(一)政务微博的定义
什么是政务微博,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结合众多政府部门及众多政府官员的微博,本人认为政务微博就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开设的主要用于倾听人民心声、诉求,排解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公布相关数据和事件,从而进行网上知晓、网下解决问题的相关微博。
(二)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
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 2011.7.7日发布的《2011上半年度中国微博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7月6日,仅新浪微博上,政府机构微博数达4920个,政府官员微博数达3949个。其中,地域分布上,广东、山东、河北位居前三;职能部门上,公安部门微博以75%的绝对优势位居第一;行政级别上,县处级政府机构微博以53%居首位。官员政务微博的比例中,以政府和党委系统的官员微博占总数的前两位。官员微博的行政级别分布呈“金字塔”型,县处级官员微博的规模最大。
四、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微博命名混乱
目前微博命名总的来说处于自由、无序、随心所欲状态。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好命名,其所取的微博名字只要不与别人微博名重名即可通过审核,各微博运营商也基本上不加以规范、限制。政务微博名称中,有以机构名称全称命名的,有以简称命名的、有以地方名称加地方特点命名的,有的政务微博名称与机构名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公务人员自己的微博名称更是随心所欲,意马行空,叫什么的都有。政务微博名称混乱的结果是不利于用户识别,真实性、权威性大打折扣,用户无法查询和搜索,不利于政务微博的推广和宣传。
(二)政务微博的建立处于无序状态 无序状态表现为如下方面:一是建与不建的问题。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一定要建立政务微博,建立与否没有限制,更没有考核的要求。目前建立政务微博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是处于自发状态,一般与本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其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密切关系。那些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为了更好、更快、更高效地为服务对象服务、通过微博及时收集信息、发布服务信息和政务公开信息,使用短平快的微博可以大大减轻其劳动强度,这种性质的部门建立微博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如全国公安系统政务微博、宣传部门的微博、交通旅游、教育部门的微博就比较多。对于公务人员建立的私人政务微博,一般都与其拥有熟练的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水平,同时又有较高的服务意识有关。二是政务微博注册时,所选择的门户网站处于无序状态。目前我国公开向用户提供微博注册服务的门户网站有80多家,比较大的门户网站有新浪网、腾讯网、网易、人民网、CCTV网等等。政务微博在哪一个网站上都可以注册,没有限制。然而目前各个网站的微博是相互独立的,如腾讯网上的微博用户只能与腾讯网上的用户进行各种信息联通,与其他网站上的微博用户是物理隔离的,无法实现任何联系,无法实现政务微博向全体国民服务。同时一个部门的分支部门在不同的网站上注册政务微博,不利于政务微博的互联互通,不利于各部门信息的共享,更不利于统一管理和统一地对外提供服务。
(三)政务微博缺乏运行机制
目前的政务微博运行处于自发状态、无法可依状态,没有法律、纪律对其运行加以约束和限制。其主要表现一是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发布数量不均。二是对用户提出的评论、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复和解决。三是互动功能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微博的各种交互工具来完成应有的功能。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政务微博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就无法完成向广大用户提供及时、可靠和的报务,同时也不利于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四)政务微博缺少必要的营销手段
缺少营销理念的后果是政务微博的粉丝数和关注对象数不足、发帖数量不足。发帖数量包括原创发帖、转发发帖和评价发帖等。发帖数量不足,将会直接导致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量不足,这不仅不会吸引更多的微博用户关注从而成为政务微博的粉丝,同时已经成为其粉丝的用户也会因为没有新的内容而取消关注,从而造成已有粉丝自然流失。有人认为政务微博以其政府特有的功能建立起来,好像没有关注其他用户的必要,这一认识也有不妥之处。政务微博只有充分关注别人的微博,才能及时知晓别的微博用户发帖内容,这是一个收集关注对象信息的好方法,这也是一个了解民情、倾听民众呼声、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政务微博关注的对象分为二类:一类是关注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相同部门的微博,及时获取同行的信息,充分借鉴经验、做法为自己所用,来改进本部门的工作。二是关注与自己所分管业务和行业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的微博。相应领域的意见领袖微博一般都拥有大量粉丝,具有深厚的相应领域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部分是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其言语和行为对其粉丝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政务微博只有充分关注自己分管领域的意见领袖微博,才能及时知晓行业动态、存在的问题,甚至从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进本职工作的方式方法等。
政务微博粉丝数量不足。作为中国“政府微博第一人”云南红河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在个人微博里这样写到:“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度,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正常情况下政务微博的粉丝是为了从政务微博上获得政务或服务方面的信息而主动加入的,但自然情况下增长缓慢。其实粉丝数量的多少无论对明星、普通人乃至政务微博都至关重要。阿里巴巴超级理查德说:“我的观点就是要积累粉丝。粉丝过百,相当于班级黑板报;粉丝过千,相当于学校布告栏;粉丝过万,相当于行业内刊;粉丝过十万,相当于时尚杂志;粉丝过百万,相当于地方电视台;粉丝过千万,相当于中央级报纸;粉丝过亿,相当于卫视;粉丝过十亿,就是全国性电视台。”可见粉丝数量的多少,微博的影响力是不同的。粉丝越多,影响力越大,说话越有权威和份量。客观地说,一般情况和条件下,政务微博粉丝数的多少不是至关重要的,政务微博不能以追求粉丝数为终极目的。然而粉丝数越多,影响力越大是不争的事实。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需要在第一时间播报事态发展情况时,粉丝数的多少至关重要。粉丝数越多,政府的声音传达越迅速,便于争取主动权,是防止流言和谣言的最好办法。
五、规范政务微博的措施和对策
由于目前政务微博存在着上述四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大大削弱了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作用,如何更好地建设政务微博、使用好政务微博,使其更好地为成为党和政府与国民和企业沟通的工具和手段?
(一)规范政务微博名称
不规范的政务微博名称,不仅影响其可信度,使广大用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时不利于用户搜索加入,更谈不上为用户提供服务。规范化命名规则,本人建议采用如下格式:XX省XX市(厅)XX县(区)XX局(科);或者采用机构全称+二级机构+三级机构命名。如果是政务人员的私人微博,在上述命名规则后加姓名的方式。这样的政务微博命名好处是可信度高,直观明了,便于用户搜索加入。在注册时一定要进行认证,只有经过认证的微博,才有更高的可信度。目前有些表面上是政务微博的用户发布了一些不真实的政务信息,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政务微博经过认证,权威性、真实性才能得到保证。在政务微博简介栏目,一定加上本单位的简介、主要业务范围、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同时加上本部门的标志性建筑的照片作为形象标志(个人用户要加上自己的真实照片),以增加可信度。
(二)规范政务微博组织建设
由于目前各个微博门户网站是物理隔离的,不同网站上的微博用户原则上是不能通信的。如果同一部门的不同分支机构在不同门户网站上注册微博,将无法给用户提供完整的服务,同时部门之间的密切业务往来也被阻隔,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所以政务微博的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建议,同一部门的微博应该建立在同一微博门户网站上,按照当前各政府部门的自然组织结构建立微博结构,同时各部门之间添加链接,方便自己和用户从本部门向别的部门微博跨越。也可以用建立微博群的方法,一个大部门建立一个微博群,群中成员是本部门的二级机构,二级机构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群,其群内成员是其所分管的三级机构,三级机构所建立的微博群,其成员是自己的工作人员。这样不仅方便微博用户按机构名称逐层找到所需政务微博,同时也大大方便机构内部之间信息的上传下达。
(三)规范政务微博的运行机制
由于微博的发展仅就近两三年的事情,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也就是两年时间,制度建设和管理方法无法跟上,从而造成政务微博不能更有效地运行。
1、政务微博的定位 政务微博的定位问题在建立微博之时就应该明确下来的事情,但有些政务微博定位不明,出现跟风、赶时髦现象,没有太多关注本部门的功能、业务范围,从而造成既不能促进本部门业务、管理服务的提升,也无法满足广大微博用户的诉求。所以政务微博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政务微博,应该定位在如何利用这一先进的工具和管理手段来促进、改进、调整、梳理本部门的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同时利用政务微博更好更快地响应微博用户提出的各种诉求,根据本部门的业务范围及时有效地公布各种政务信息。
2、管理条例。
管理条例应该明确本部门政务微博的的总负责人,明确信息发布的具体人,信息浏览、收集负责人,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发布时效、接收用户诉求的响应时效,既要有明确的责任,又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英国是推动政府微博规范化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英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发布了《政府部门Twitter使用指南》,供各级政府部门参考。虽然这份指南不具有强制性,但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该指南共有20页,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政府微博管理及使用的方法,正文包括四个部分:使用Twitter的目的及评价方法;Twitter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有效管理和使用Twitter;推广Twitter。2011.6.27日南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伍皓举例说,“平安红河”微博只要遇到需要反映的问题或求助,就马上会启动一套机制,真正去解决这些问题。
3、政务微博的用语机制。由于我国长期受封建制度的影响,政府部门被称为各级衙门,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说话的用词、语气、语调明显具有官腔官调特征,霸气十足,这将会严重影响政务微博的作用和形象,不仅不会吸引更多用户成为其粉丝,就是已有的粉丝也会离开!没有粉丝的支持,政务微博就等于零。所以制定政务微博的用语机制十分重要。政务微博用语应该多用生活用语、网络用语、口语等,少用 “?”和“!”。
(四)制定切实可靠的营销手段
政务微博要想对其粉丝及全体网民乃至全体社会成员产生影响,其前提是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粉丝数,没有粉丝数一切无从谈起。那么怎么才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呢,可采取如下措施。
1、发布及时、准确、全面、高质量的政务信息。政府拥有对全体国民和企业以及所有社会成员产生全方位影响的重要管理、服务、监督信息,其中有的是统计信息、实时信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生产都有密切关系。政务微博只有准确、全面高质量地发布一定数量的政务信息,才能吸引广大用户前来观看并成为其粉丝,否则政务微博上信息少、陈旧、质量不高、不及时,必然不能吸引广大微博用户。
2、及时与粉丝互动。政务微博担负着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连接桥梁和工具作用,广大粉丝必然有众多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方面的各种问题通过微博向政府提问,甚至是建议和意见等一些参政议政的信息,政务微博只有及时与用户的诉求互动,才能使他们的问题得以解决,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促使全社会的更加和谐。用户的事情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好之后,用户得到心理满足,会对政府产生好感及好的评价和肯定,其定会向网上、网下亲朋好友宣传政务微博的作用,从而会增加政务微博的粉丝数量。粉丝与政务微博的互动,有多种方式,包括直接给政务微博发帖子、直接对话和对政务帖子进行评论等。
3、传统媒体宣传。发帖和互动是增加粉丝数的核心方法,但在传统媒体上对政务微博进行宣传也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目前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的许多栏目都直接显示出其栏目微博地址的方法,以便于收看用户与其联系。政务微博也要在一定的传统媒体如广播、报纸、杂志、电视以及自己的网站上、博客上、门户网站上宣传自己的微博名称和地址,也可以直接采用做广告的方法,在相应的栏目、文章中嵌入自己的微博名称和地址。
4、吸收、重视本领域意见领袖的微博。网络上的所有用户没有级别、地位和财富的差别,所有用户一律平等。有的用户是用真实姓名,有的用户是用昵称,具有匿名性。无论是真实姓名还是昵称,其背后都是对应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句话,每一个帖子都是其真实心灵的写照。在自由、平等和开放的网络上要想成为某一领域、行业的意见领袖实属不易。这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帖、回帖、参与讨论,而且帖子数量众多和意见、建议质量高且被广大网络用户所接受,从而心悦诚服地跟随之而形成的。多数意见领袖基本上都是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行家里手,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影响力深远。政务微博要多关注本行业的意见领袖,多转发他们的帖子,多与他们沟通、协作,让他们在自己的粉丝范围内多宣传政务微博,从而间接吸引其粉丝前来关注我们的政务微博,从而实现政务微博的粉丝数增加。(五)整合微博资源,实现政务微博用户访问的一站式报务 在微博的特点中我们提到微博具有集成性,即微博能整合博客(BLOG)、实时通讯工具(IM)、网站链接等,随着微博功能的拓展,微博将会逐渐增加文件传输、音频视频直播功能,这样一来微博将可以成为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中心。然而微博也有缺点:语言碎片化受140字的约束、无法实现复杂、高深信息的传达和表示,而且信息量大,新信息放在已有信息之前,从而造成信息“沉底”现象明显,从而失去关注。如何通过微博集成博客、政府网站、QQ及E-MAIL,使各种网络工具各司其责、扬长避短,协调发挥功能,使这些工具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要想讨论、传播复杂、深层次的问题,可以采用在博客上显示文章原文,在微博上显示其标题及摘要的方法,并加上链接。这样既发挥了微博信息发布快捷、面广的优点,吸引粉丝用户关注这篇文章,同时也发挥了博客便于发布深层次、大块头文章的优势,而且还增加了博客的访问量。然而博客文章也有“沉底”现象,不利于相对固定信息的长久显示和存放。对于那些相对来说长期不变的信息如部门职能、业务范围、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等信息,可以将其放置在政府网站上。这样一来,微博、博客、及政府网站各有分工、各有工作重点,三个信息工具协调发挥功能,从而确保政府部门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如公安机关,就是这样组织架构的。在微博上实现用户的意见、建议、咨询、反馈和处理结果的发布,而对于为什么有这样的处理结果,过程曲折、依据复杂等大块头文章,则在微博中无法说清楚、讲明白,可以写成文章将其放在博客中,用户可以从微博中直接进入博客中对应的处理过程文章一看究竟。而具体的处理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可以从其对应的政务网站上去找到具体依据。
第二篇: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摘 要]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干部开通了微博,政务微博已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为民服务、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亟需根据互联网发展和政务公开的实际情况,采取七个举措来促进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务微博;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
[中图分类号] D630.1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发生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据腾讯与新浪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两大微博平台用户数据已分别达到3.2亿和4.25亿。同时,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也变化明显,一方面,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目前有将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则出现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博客/个人空间从64.4%降至62.1%[1]。微博作为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微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的生成演变机制和传播格局,对中国网络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着微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开通了微博,政务微博网站已发展成为政府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了解民意、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一、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
(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互联网应用的新渠道
从2011年开始,政务微博进入了爆发式发展阶段,据2011年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政务微博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为50561个,较年初增长776%,其中党政机构微博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18203个[2]。政务微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其总量相对还比较少。目前开通微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的总体比例还比较低,预计政务微博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目前已开通微博的部委和地方政府正积极在为公众提供服务、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公安系统微博已经发展成为政务微博的领跑者,目前公安微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群效应,在维护社会稳定、案件侦破、改善警民关系等方面起到明显作用。外交部“外交小灵通”精心打造“外交动态”、“外交小知识”、“外交史上的今天”等栏目,分类发布权威外交知识和信息,充分发挥了政务微博信息公开平台的功能。“北京微博发布厅”在信息传达、民意沟通、发动动员等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微博发布厅”整合了北京市各大政府部门资源,除及时全面传达最新权威政令外,还直观地向市民展示工作进度和阶段效果;利于民意征集、调查工作展开;并可有效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全面宣传推广城市活动。
(二)政务微博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与政府工作的融合,政府网站成为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载体。[3]政务微博中的机构微博已经成为继政府网站之外公开信息和发布新闻的新平台。微博一方面为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事件信息不断聚焦,对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利用微博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如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于2010年6月开通其官方微博“成都发布”(http://weibo.com/xwfbc),受到了广大“粉丝”和媒体的较高关注。又如2011年9月新疆开通了“新疆政府信息公开”官方微博,主要发布来自新疆政府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主动公开的信息,以实时动态类和关注度高的信息为主,包括政务动态、通知公告、新闻发布会等信息,丰富了传播渠道。
(三)政务微博为政民互动提供了新途径
政务微博凭借其实时交互性强的特点正在成为政民沟通的重要平台,使政民之间的交流变成“零距离”,在疏通政民对话渠道、塑造政府亲民形象方面,政务微博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例如2011年“7?23动车事故”中,微博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中心,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等,通过政务微博发布动员救人、协助寻亲、召集献血、凝聚爱心等信息,这种官民互动方式,与政府及民众的救援努力一起形成了对此次事故进行善后处理的重要合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蔡奇在微博上公开征集“两会”建议带到会上,并在参加两会期间利用微博及时传递网友的声音,短短十余天,其征集建议微博转发和评论13000多条,蔡奇最终“海选”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意见50条带上今年全国两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像蔡奇这样通过微博征集网民意见的政府部门、代表、委员还有不少。
(四)微博成为网络舆情引导新阵地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媒介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扩张,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和对舆论的控制格局被打破,信源主体从传统的媒介渠道逐步转移到公众个体。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工具,它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微博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微博舆论场”。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的转向微博,而且目前公众主动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表达,已经由个案发展成为普遍的观念和意识。微博对中国社会舆论生成机制、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带来的变革,无疑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政务微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政干部对微博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党政干部对微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发展趋势及信息化发展对执政能力的影响缺乏正确认识,有的重视不够、认识不深,有的反应过度、防范过多。微博问政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使得政府和官员的言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增加了政府透明度。一旦官员出现言行不当,就会引来网友的迅速围观和拍砖,因此,有不少官员认为微博可能迅速传播自己的负面信息,不敢触及微博问政,畏难情绪较重。目前,微博已经成为舆情的主阵地,政府应对微博舆论的压力上升。2011年就出现了多起党政干部由于微博应用不当造成严重后果事件,给个人和政府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大部分党政干部对微博应用保持警惕态度,对微博这个新工具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这就造成部分官员害怕微博问政。
广大党政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微博发展势头已经不可阻挡,逃避和堵截微博舆论已经不切实际,如果大部分官员选择逃避,政府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政务微博,可能会导致政府失去微博话语权,加剧体制内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分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负面舆论及网络谣言迅速积聚酿成严重后果。
(二)政务微博的功能和定位不明确
党政干部开通微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需进一步明确。目前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处于自发状态,一般与本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其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密切关系。目前政府和学术界对政务微博并没有给出了统一界定,特别是党政机构微博和党政干部微博之间的定位和功能不清,各微博网站对政务微博的界定范围也存在差异,对政务微博特别是对公务人员微博的实名认证过程存在有一定漏洞。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认识也还处于模糊状态,虽然目前有很多党政干部微博是对政府机构微博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在现阶段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规范党政干部微博使用,容易让民众混淆党政干部的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对政府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政务微博的运维机制不完善 微博问政作为新生事物,在日常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微博问政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健全。首先,对于如何发布信息、发布内容、发布流程,如何答复网民、引导舆论等方面都缺乏制度性规范。有的政务微博账户由多人轮流维护,造成信息混乱、观点矛盾。第二、目前政务微博的命名存在不规范性,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微博的命名随意性比较大。有以机构名称全称命名的,有以简称命名的,有以地方名称加地方特点命名的,有的政务微博名称与机构名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公务人员的微博名称更是随心所欲,很多名称不符合公务员形象。虽然政务微博命名应具有亲民特性,但如果过于随意,会影响到其权威性,政务微博名称混乱现象不利于公众识别其真实性,不利于政务微博的推广和宣传。现实法规对微博管理相对滞后,既不能适应目前监管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其持续有序发展的要求。
(四)政务微博跟风现象严重
政务微博的发展在刚开始是滞后于微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但是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党政机构比较迅速的意识到微博这一新媒体的重要性,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使用微博,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有很多政府部门的微博开通是一种跟风,并不是因为工作需求的主动开通使用。很多政务微博开通后,公众关注度低,即便是有些政务微博看似受众比较多,发文量大,但仔细分析这些微博的实际效果,发现其实际服务功能很少,之所以关注度高,是民众对政府和干部开通的微博好奇心高,对新事物的发展有比较高的期待,甚至存有看热闹的“围观”心态。目前政务微博的主要功能还是信息发布和互动,实际应用比较少,所以如果政务微博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势头,提升政务微博的服务功能,公众可能会对其失去兴趣,甚至对政务微博产生质疑,可能会重现目前部分政府网站不作为反遭质疑的现象,质量比较低的政务微博有可能会成为社会舆论的攻击对象。
(五)公务人员微博应用和应对能力不足 微博表达平台门槛较低、自由度较高、信息发布便捷,使得民众表达意见更为直接和情绪化。这种情绪化可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少数人的激烈言论以及“网络水军”的介入,网络暴力现象日益增多,这些都是微博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缺陷。此外,表达意见者是否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一旦真实的民意受到扭曲或掩盖,则可能影响政务微博所起到的收集民意、判断舆情的作用。
目前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辨析能力、应对和承受能力还比较弱,与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微博问政面向社会大众、直面舆论监督,强调的是互动和对话。党政机构和干部与网民进行交流,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公众随时随地地关注。但是,部分官员不具备与网民对话交流的能力与技巧,存在打官腔、说空话的现象。有的官员在微博上发表蹊跷言论、做出怪异行为,受到公众质疑和攻击,甚至被“人肉搜索”。有的政务微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舆论视而不见,不主动解决微博舆论反映的突出问题。有些官员害怕与网民交流对话,关闭微博评论功能,招致网民质疑和炮轰。互动交流是微博问政的最基本形式,没有对话的微博问政,必然会失信于民。不善于用微博引导舆论,不善于与网民互动交流,会使党和政府面临群众对微博问政失去信任的风险。
三、政务微博发展对策
(一)创新工作理念,引导政务微博科学发展
目前微博的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如果党政干部不了解、不使用微博,如何引导微博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通过堵截舆论的方式来管理微博,而是应该通过积极应对,鼓励党政机关开通使用微博。引导公安、工商、税务、交通、卫生、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政府部门开通使用微博,通过微博为民众提供服务,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促进政府职能转型。只有更多的党政机构和干部积极运用微博,才能有效的管理微博,才有可能形成微博健康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网络环境,有效扭转目前政府被动的舆论应对现状。
(二)强化统一管理,规范政务微博应用
目前政务微博还处于分散和无序发展状态,政府应引导政务微博向集中式、一站式方向发展。目前“北京发布”、“上海发布”等地方微博已经逐渐集中了本地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微博,在政府形象集中宣传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种集中主要是形式上的集中,在内容管理和实际应用还处于分散状态。同时应该强化政务微博认证机制,确保政务微博真实可靠。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与新浪网、腾讯网、新华网、人民网等相关微博运营企业的合作,建立严格统一的政务微博申请流程及实名认证标准。参考党政机关网站设置专有标志的做法,统一政务微博认证标识,方便广大网民识别政务微博。此外,还应关注以政府机构命名的“虚假”官方机构,从源头上控制“虚假”政府微博的产生。规范党政干部使用微博,处理好网民身份和公职身份的关系,避免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混淆,不得发布危害公共利益和侵犯他人权益的信息。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政务微博长效发展机制
加强政务微博管理的制度建设,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政务微博管理办法和相关细则,主要包括政务微博开通的审核登记、信息发布审核流程、民众提问反馈应答流程、使用指南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防止政务微博的短期做秀行为,促进政务微博的长效发展,将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和政府实体工作有机结合、整合信息资源管理,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统一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统一互动信息处理,统一信息结果反馈,实现政务微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运作。开通政务微博的单位应该组织建立微博维护队伍,精心维护政务微博,保障微博内容的及时更新,积极回应公众提问,把握引导微博舆情。目前英国政府已经出台Twitter指南规范,以帮助公务人员使用Twitter。南京市已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制定了《北京市微博发展管理若干规定》。
(四)拓展功能应用,提升政务微博公共服务能力
微博为政府的电子化服务提供一个新的选择,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动政务微博与已有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政府信息系统与微博之间的信息共享。微博运营商应该加强对政府业务的理解与梳理,根据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实际和民众的需求,开发更强的微博应用功能,提高微博的服务能力。这不仅仅能促进政府更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同时对微博的发展也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五)重视舆情引导工作,优化微博信息环境
微博舆情应对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密切关注收集微博舆论,了解民情、民意,通过微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时政务微博应该充分发挥权威言论窗口作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疏导舆论压力。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积极培养意见领袖,占领网络传播制高点,引导网络话题向良性方向发展,巩固网上主流舆论,改善优化微博的信息环境。通过倡导网站和网民营造绿色网络空间、号召各大网站签署抵制“网络水军”的自律公约、建立辟谣联盟机制等方式有序引导网络舆情,打击操控舆情微博推手行为。
(六)加强公务人员培训,提高微博应用能力
一是要加强对政务微博运维团队培训,明确信息发布管理的规则和流程。二是要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政府官员网络互动沟通交流能力,掌握网络舆情应对技巧和方法,既要克服因官气太重而致微博言论多空话、套话,也要防止偏于油滑或者情绪化、偏激化表达,要学会个性化、人性化表达。三是加强公务人员心理培训,提高公务人员对微博等新媒体的驾驭能力。开设政务微博后,党政干部将更加贴近地接触民意,但很难保证舆论的完全理性,网络上出现一些抱怨、批评都很正常。由此,需要加强心理培训和疏导,使党政干部始终保持淡定、从容心态,尽量避免与网友激烈争辩,防止陷入舆论漩涡。对于网友带有一定情绪性和主观性的观点,可以通过适当的态度和方式与之沟通,尊重并努力理解和排解其不良情绪。
(七)建立政务微博监督、评估机制
应该把政府机构微博应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鼓励引导政府机构应用微博,规范党政干部使用微博,建立政务微博的运维绩效评价机制。同时应该积极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开展政务微博评估工作,2011年底,由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开展的政务微博评估报告的发布,通过宣传正面典型有力的引导了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政府应该鼓励类似的微博评估工作长期化、制度化,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实际可行的政务微博考核机制,促进政务微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
目前,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发生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据腾讯与新浪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两大微博平台用户数据已分别达到3.2亿和4.25亿。同时,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也变化明显,一方面,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目前有将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则出现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博客/个人空间从64.4%降至62.1%。微博作为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微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的生成演变机制和传播格局,对中国网络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着微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开通了微博,政务微博网站已发展成为政府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了解民意、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一、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
(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互联网应用的新渠道
从2011年开始,政务微博进入了爆发式发展阶段,据2011年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政务微博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为50561个,较年初增长776%,其中党政机构微博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18203个。政务微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其总量相对还比较少。目前开通微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的总体比例还比较低,预计政务微博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目前已开通微博的部委和地方政府正积极在为公众提供服务、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公安系统微博已经发展成为政务微博的领跑者,目前公安微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群效应,在维护社会稳定、案件侦破、改善警民关系等方面起到明显作用。外交部“外交小灵通”精心打造“外交动态”、“外交小知识”、“外交史上的今天”等栏目,分类发布权威外交知识和信息,充分发挥了政务微博信息公开平台的功能。“北京微博发布厅”在信息传达、民意沟通、发动动员等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微博发布厅”整合了北京市各大政府部门资源,除及时全面传达最新权威政令外,还直观地向市民展示工作进度和阶段效果;利于民意征集、调查工作展开;并可有效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全面宣传推广城市活动。
(二)政务微博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与政府工作的融合,政府网站成为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载体。政务微博中的机构微博已经成为继政府网站之外公开信息和发布新闻的新平台。微博一方面为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事件信息不断聚焦,对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利用微博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如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于2010年6月开通其官方微博“成都发布”(http://weibo.com/xwfbc),受到了广大“粉丝”和媒体的较高关注。又如2011年9月新疆开通了“新疆政府信息公开”官方微博,主要发布来自新疆政府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主动公开的信息,以实时动态类和关注度高的信息为主,包括政务动态、通知公告、新闻发布会等信息,丰富了传播渠道。
(三)政务微博为政民互动提供了新途径
政务微博凭借其实时交互性强的特点正在成为政民沟通的重要平台,使政民之间的交流变成“零距离”,在疏通政民对话渠道、塑造政府亲民形象方面,政务微博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例如2011年“7.23动车事故”中,微博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中心,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等,通过政务微博发布动员救人、协助寻亲、召集献血、凝聚爱心等信息,这种官民互动方式,与政府及民众的救援努力一起形成了对此次事故进行善后处理的重要合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蔡奇在微博上公开征集“两会”建议带到会上,并在参加两会期间利用微博及时传递网友的声音,短短十余天,其征集建议微博转发和评论13000多条,蔡奇最终“海选”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意见50条带上今年全国两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像蔡奇这样通过微博征集网民意见的政府部门、代表、委员还有不少。
(四)微博成为网络舆情引导新阵地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媒介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扩张,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和对舆论的控制格局被打破,信源主体从传统的媒介渠道逐步转移到公众个体。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工具,它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微博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微博舆论场”。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的转向微博,而且目前公众主动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表达,已经由个案发展成为普遍的观念和意识。微博对中国社会舆论生成机制、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带来的变革,无疑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政务微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政干部对微博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党政干部对微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发展趋势及信息化发展对执政能力的影响缺乏正确认识,有的重视不够、认识不深,有的反应过度、防范过多。微博问政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使得政府和官员的言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增加了政府透明度。一旦官员出现言行不当,就会引来网友的迅速围观和拍砖,因此,有不少官员认为微博可能迅速传播自己的负面信息,不敢触及微博问政,畏难情绪较重。目前,微博已经成为舆情的主阵地,政府应对微博舆论的压力上升。2011年就出现了多起党政干部由于微博应用不当造成严重后果事件,给个人和政府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大部分党政干部对微博应用保持警惕态度,对微博这个新工具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这就造成部分官员害怕微博问政。
广大党政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微博发展势头已经不可阻挡,逃避和堵截微博舆论已经不切实际,如果大部分官员选择逃避,政府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政务微博,可能会导致政府失去微博话语权,加剧体制内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分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负面舆论及网络谣言迅速积聚酿成严重后果。
(二)政务微博的功能和定位不明确
党政干部开通微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需进一步明确。目前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处于自发状态,一般与本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其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密切关系。目前政府和学术界对政务微博并没有给出了统一界定,特别是党政机构微博和党政干部微博之间的定位和功能不清,各微博网站对政务微博的界定范围也存在差异,对政务微博特别是对公务人员微博的实名认证过程存在有一定漏洞。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认识也还处于模糊状态,虽然目前有很多党政干部微博是对政府机构微博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在现阶段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规范党政干部微博使用,容易让民众混淆党政干部的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对政府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政务微博的运维机制不完善
微博问政作为新生事物,在日常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微博问政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健全。首先,对于如何发布信息、发布内容、发布流程,如何答复网民、引导舆论等方面都缺乏制度性规范。有的政务微博账户由多人轮流维护,造成信息混乱、观点矛盾。其次,目前政务微博的命名存在不规范性,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微博的命名随意性比较大。有以机构名称全称命名的,有以简称命名的,有以地方名称加地方特点命名的,有的政务微博名称与机构名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公务人员的微博名称更是随心所欲,很多名称不符合公务员形象。虽然政务微博命名应具有亲民特性,但如果过于随意,会影响到其权威性,政务微博名称混乱现象不利于公众识别其真实性,不利于政务微博的推广和宣传。现实法规对微博管理相对滞后,既不能适应目前监管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其持续有序发展的要求。
(四)政务微博跟风现象严重
政务微博的发展在刚开始是滞后于微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但是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党政机构比较迅速的意识到微博这一新媒体的重要性,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使用微博,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有很多政府部门的微博开通是一种跟风,并不是因为工作需求的主动开通使用。很多政务微博开通后,公众关注度低,即便是有些政务微博看似受众比较多,发文量大,但仔细分析这些微博的实际效果,发现其实际服务功能很少,之所以关注度高,是民众对政府和干部开通的微博好奇心高,对新事物的发展有比较高的期待,甚至存有看热闹的“围观”心态。目前政务微博的主要功能还是信息发布和互动,实际应用比较少,所以如果政务微博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势头,提升政务微博的服务功能,公众可能会对其失去兴趣,甚至对政务微博产生质疑,可能会重现目前部分政府网站不作为反遭质疑的现象,质量比较低的政务微博有可能会成为社会舆论的攻击对象。
(五)公务人员微博应用和应对能力不足
微博表达平台门槛较低、自由度较高、信息发布便捷,使得民众表达意见更为直接和情绪化。这种情绪化可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少数人的激烈言论以及“网络水军”的介入,网络暴力现象日益增多,这些都是微博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缺陷。此外,表达意见者是否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一旦真实的民意受到扭曲或掩盖,则可能影响政务微博所起到的收集民意、判断舆情的作用。
目前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辨析能力、应对和承受能力还比较弱,与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微博问政面向社会大众、直面舆论监督,强调的是互动和对话。党政机构和干部与网民进行交流,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公众随时随地地关注。但是,部分官员不具备与网民对话交流的能力与技巧,存在打官腔、说空话的现象。有的官员在微博上发表蹊跷言论、做出怪异行为,受到公众质疑和攻击,甚至被“人肉搜索”。有的政务微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舆论视而不见,不主动解决微博舆论反映的突出问题。有些官员害怕与网民交流对话,关闭微博评论功能,招致网民质疑和炮轰。互动交流是微博问政的最基本形式,没有对话的微博问政,必然会失信于民。不善于用微博引导舆论,不善于与网民互动交流,会使党和政府面临群众对微博问政失去信任的风险。
三、政务微博发展对策
(一)创新工作理念,引导政务微博科学发展。目前微博的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如果党政干部不了解、不使用微博,如何引导微博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通过堵截舆论的方式来管理微博,而是应该通过积极应对,鼓励党政机关开通使用微博。引导公安、工商、税务、交通、卫生、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政府部门开通使用微博,通过微博为民众提供服务,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促进政府职能转型。只有更多的党政机构和干部积极运用微博,才能有效的管理微博,才有可能形成微博健康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网络环境,有效扭转目前政府被动的舆论应对现状。
(二)强化统一管理,规范政务微博应用。目前政务微博还处于分散和无序发展状态,政府应引导政务微博向集中式、一站式方向发展。目前“北京发布”、“上海发布”等地方微博已经逐渐集中了本地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微博,在政府形象集中宣传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种集中主要是形式上的集中,在内容管理和实际应用还处于分散状态。同时应该强化政务微博认证机制,确保政务微博真实可靠。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与新浪网、腾讯网、新华网、人民网等相关微博运营企业的合作,建立严格统一的政务微博申请流程及实名认证标准。参考党政机关网站设置专有标志的做法,统一政务微博认证标识,方便广大网民识别政务微博。此外,还应关注以政府机构命名的“虚假”官方机构,从源头上控制“虚假”政府微博的产生。规范党政干部使用微博,处理好网民身份和公职身份的关系,避免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混淆,不得发布危害公共利益和侵犯他人权益的信息。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政务微博长效发展机制。加强政务微博管理的制度建设,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政务微博管理办法和相关细则,主要包括政务微博开通的审核登记、信息发布审核流程、民众提问反馈应答流程、使用指南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防止政务微博的短期做秀行为,促进政务微博的长效发展,将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和政府实体工作有机结合、整合信息资源管理,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统一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统一互动信息处理,统一信息结果反馈,实现政务微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运作。开通政务微博的单位应该组织建立微博维护队伍,精心维护政务微博,保障微博内容的及时更新,积极回应公众提问,把握引导微博舆情。目前英国政府已经出台Twitter指南规范,以帮助公务人员使用Twitter。南京市已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制定了《北京市微博发展管理若干规定》。
(四)拓展功能应用,提升政务微博公共服务能力。微博为政府的电子化服务提供一个新的选择,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动政务微博与已有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政府信息系统与微博之间的信息共享。微博运营商应该加强对政府业务的理解与梳理,根据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实际和民众的需求,开发更强的微博应用功能,提高微博的服务能力。这不仅仅能促进政府更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同时对微博的发展也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五)重视舆情引导工作,优化微博信息环境。微博舆情应对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密切关注收集微博舆论,了解民情、民意,通过微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时政务微博应该充分发挥权威言论窗口作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疏导舆论压力。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积极培养意见领袖,占领网络传播制高点,引导网络话题向良性方向发展,巩固网上主流舆论,改善优化微博的信息环境。通过倡导网站和网民营造绿色网络空间、号召各大网站签署抵制“网络水军”的自律公约、建立辟谣联盟机制等方式有序引导网络舆情,打击操控舆情微博推手行为。
(六)加强公务人员培训,提高微博应用能力。一是要加强对政务微博运维团队培训,明确信息发布管理的规则和流程。二是要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政府官员网络互动沟通交流能力,掌握网络舆情应对技巧和方法,既要克服因官气太重而致微博言论多空话、套话,也要防止偏于油滑或者情绪化、偏激化表达,要学会个性化、人性化表达。三是加强公务人员心理培训,提高公务人员对微博等新媒体的驾驭能力。开设政务微博后,党政干部将更加贴近地接触民意,但很难保证舆论的完全理性,网络上出现一些抱怨、批评都很正常。由此,需要加强心理培训和疏导,使党政干部始终保持淡定、从容心态,尽量避免与网友激烈争辩,防止陷入舆论漩涡。对于网友带有一定情绪性和主观性的观点,可以通过适当的态度和方式与之沟通,尊重并努力理解和排解其不良情绪。
(七)建立政务微博监督、评估机制。应该把政府机构微博应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鼓励引导政府机构应用微博,规范党政干部使用微博,建立政务微博的运维绩效评价机制。同时应该积极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开展政务微博评估工作,2011年底,由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开展的政务微博评估报告的发布,通过宣传正面典型有力的引导了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政府应该鼓励类似的微博评估工作长期化、制度化,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实际可行的政务微博考核机制,促进政务微博健康可持续发展。(王益民 丁艺 胡红梅)
第四篇:微博现状
微博营销现状
摘要:伴随着微博的兴起与迅猛发展,微博营销的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兴营销手段,其效果日益彰显,为企业网络营销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有效支撑。然而现实运作中,国内微博营销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微博营销的特性以及国内微博营销的现存问题做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解决途径。
一、微博营销概况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二、微博营销的特点
(一)微博营销的优势
1.门槛低,易于操作。微博营销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角度对产品进行描述,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信息有更形象直观的了解。
2.时效强,便于发布信息。企业可以借助微博及时地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发布新产品信息。
3.互动强,便于客户维护。在微博平台上,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两种角色相互交错,极大地提高了传受多方交流的互动性,且企业可利用这种交互性,加强对目标用户的联系,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4.低成本,传播范围广。利用微博开展营销,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微博营销的劣势
1.信息的易逝性。由于微博的信息内容更新速度太快,企业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如果“粉丝”没有及时关注到该信息,就很可能被埋没在海量的信息中。
2.营销效果难以量化。当前,国内微博营销仍旧处于探索阶段,营销手段过于单一,微博营营销评价体系尚不成熟。因而,当前微博营销的效果还难以量化评定。
3.易传播负面信息。微博用户可以对公司或产品的微博发表任何观点,其中难免会包含企业的负面消息,竞争对手也可以利用微博散布负面信息。
三、我国微博营销的现状分析
微博营销在中国刚刚起步,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说,微博营销提升了企业及产品的三度(即知名度、美誉度及忠诚度),进而扩大营销效果,实现利润的增长。但国内微博营销却没普及、不成熟,仍旧存在诸多问题。
(一)人们认识不足。微博营销作为一个新事物,我国仅有少数企业参与到其中,大多数企业不认可微博的营销效果,不重视微博营销,甚至没有开通微博账户,更不要说将微博营销作为企业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来考虑了。
(二)缺乏微博营销的专业人才。运营社会化媒体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中国企业微博营销人才储备还很薄弱,缺乏新媒体营销的人才。
(三)微博营销平台不够完善。我国的微博平台大都是相对封闭的,几乎各个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都没有第三方客户端和应用。当企业选择了微博平台之后,营销对象的范围也就固定下来了。另外,我国微博平台利用用户的粘性不够,用户都很难利用已有关系进行微博信息传递,降低了微博营销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
(四)缺乏监管机制。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微博还没有确立严格的信息监管机制,也缺乏对微博信息进行筛选和审核,信息的发布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微博用户。
因此信息的可信度低,虚假信息产生的可能性高。
四、我国企业微博营销的解决途径
由此可见,国内微博营销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提高认识,重视微博营销的开展。我国企业应该重视微博工具在网络营销中的使用,将微博营销纳入企业营销体系,将其作为企业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来考虑,设立专门的团队,围绕微博制定一整套营销策略。
(二)加强微博营销平台的建设。发展微博营销必须进行微博平台的建设。
(三)加强微博营销的法制建设和技术监管。良性的微博营销发展模式应该是相应监管下的微博营销,自由而负责的微博营销。这种监管可以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入手。
(四)重视微博营销人才的培养。企业要重视既懂得微博知识又懂得网络营销的人才,要培养或引进社会化媒体营销专家,构建专业的团队,也要对整个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了解微博营销的各种技巧,广泛参与到微博营销体系中来。
(五)将微博这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整合营销。
五、结语
微博营销作为一种网络营销的新兴方式和力量,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各行各业,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必将在未来的网络营销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微信营销:
微信的缘起
探讨微信营销,必须先了解微信。微信相比其他Kiki类应用其实很早就开始研发,但由于种种原因,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才正式推出。但依托腾讯雄厚实力,以及QQ用户基础,快速打开局面,经过产品功能的不断优化完善,到2012年9月17日,用户量已经超过了2亿。
微信作为一种快速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其具备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而手机移动设备特有的LBS特性更让其成为时下年轻用户的首选。目前,最新版本的微信已经将腾讯qq、朋友圈、邮箱、新闻等等产品基本打通,并在进一步拓展。近期财付通负责人表示,在未来两个月内,将用户可使用微信进行手机支付。可见微信已经从个人社交应用,逐步与商业对接,在海量的移动应用中脱颖而出指日可待。
微信营销的发展
伴随着微信的不断成长,其用户数量激增、用户社交行为中所蕴藏的商机开始隐现,微信本身具备的LBS地理位置定位特性、点对点的精准直达就早早开始为一些精明的小商户所使用。而伴随着微信漂流瓶、二维码、第三方接口的开发、公共平台的推出,微信正式涉足商业领域,随之,微信营销开始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于是:
一些中小连锁企业开始利用微信营销的LBS特性,通过修改签名标识自身品牌服务,进行本地化营销推广,并利用公共账号推出会员卡、用户咨询及预定服务;
一些电商或个性网站开始利用微信的第三方开放接口,进行分享品牌及产品信息的快速传播;一些传媒机构及明星、草根意见领袖个人开始通过公共账号,进行专业信息及个人言论观点的精准传播(针对自己的粉丝);
一些品牌商家开始利用公共账号,开始宣传品牌,推广产品,并推出针对性的会员卡、打折优惠、信息咨询等将LBS+O2O概念巧妙融合的整合服务。
这些营销方式一开始就受到了粉丝的广泛关注,并快速跟进响应。而包括星巴克、广汽、大悦城、美丽说等等品牌也速度很快的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共账号。与此同时,一些第三方品牌服务机构更开始高呼雀跃,一个可与微博营销媲美的新营销手段横空出世了,可以快速全面引入数字营销范畴了。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么?
关于微信营销现状的思考
微信庞大的用户群,商业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可与依托平台来做营销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现下就可以称依托微信可以构建全新的营销模式和宣传渠道了么?商家已经可以充分利用微信进行高效的宣传和推广了么?笔者认为有2个核心问题需要探讨:
1.微博的营销方式是否适用于微信?
首先,微博营销已经为很多企业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所认可,然而作为还在不断丰富完善的微博营销是否可以完全应用于微信。笔者在微信的实际使用及为品牌提供相应服务之时发现,微博营销中有部分内容可以应用在微信营销里,但绝不是全部。具体如下:
有效的内容分类,便于用户检索及梳理加深品牌印象,“微标签”的采用可以很好的规划当前微信信息杂乱无章的局面,清晰标示所推送信息的性质及所属类别。
活动无论什么时候都受用户欢迎,更有利于推动品牌与用户的互动,加深粘性,通过“微活动”(抽奖、有奖问答、免费体验、优惠券、会员专属活动等等)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引导用户与微信账号的互动,其积极意义远胜于品牌信息的单向推送。同时,还可与线下落地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以及用户的参与度。但基于微信特定的点对点互动,无法看到其他用户与品牌的动作,从众心理效应将有所损失。
数据库精准推送,这一手段并非完全被认可,但是笔者在实战中发现,基于精准用户数据,并结合有效的内容策划,能很好的实现信息到达,并实现用户转化,促成销售,当然具体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其发挥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践检验。目前有些基于技术手段的微信营销群发公司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市场的检验。
以上是三种微博营销手段,笔者认为是可以有效应用在微信营销中的。而其他手段,个人以为基于目前微信产品的现状,暂时还无法有效应用,特别是大号转发,笔者认为,在微信公共账号的粉丝中,其粉丝互动几乎为0,品牌发送品牌信息虽情有可原,但需谨慎对待,太多广告会形成骚扰,影响用户对品牌的良好印象。
而所谓的名人账号及草根意见领袖账号则更不适合集中发送,或广告转发,这类似与强制推送的手段,极容易挫伤用户对大号的好感,需知,关注大号的往往都是对大号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如若广告推送,极容易造成用户流失。其营销意义的价值可见,当然如果是就专业行业及领域的探讨则另当别论。
2.微信营销的客户CRM体系的构建如何展开?
之前传言微信收购了通卡等CRM营销公司,不知是否属实,但微信的确已经内测自定义接口,可对接商家CRM系统。目前汉庭连锁酒店、平安车险等都已经开始内测,据传平安车险已经可以让用户直接通过微信报险了。对着平安车险的公众号,直接拍一下车辆刮擦现场,附上地理位置信息,即可完成保险工作,平安那边已经跟用户信息系统对接,已经知道你是谁了。基于微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相信其作用会更加明显,但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微信CRM对收集信息的功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但使用微信营销的品牌客户方,需要多少人力来对信息进行管理,以及有效的进行及时响应,并予以解决。
官方微信与官方微博不同,官方微博的粉丝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交流,有些信息,粉丝之间即可进行交互传播,而官方微信是以点对点传播的形式存在,官方公共账号的粉丝之间是无联系的,那就要求品牌方对相关问题予以更快速、更有效的解答和处理,其中的服务内容和服务量的巨大,不容忽视,相信这也是未来在实践中,腾讯微信在技术上需要与客户共同探讨解决的一大难点。Big date是有价值的,那是在你能驾驭它的时候,当你不能驾驭它,则会变成一场灾难。
虽然说了诸多问题,但笔者依然相信微信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应用产品,其在移动端的商机也是巨大的。对微信营销的明天也抱有希望,因此,作为微信的实际用户,在使用微信以及利用其为品牌服务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己的思考,现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1.基于微信产品本身的微信营销资源拓展
微信营销就目前的产品形态来开,未来会有更多的延展可能,腾讯在韩国投资的Kakao已经通过游戏开始盈利,而日本的Line也通过付费表情获得成功,前者通过“电子商务+付费表情+Plus Friend广告+游戏平台”的方式获益,后者通过“付费表情+游戏平台”的方式制胜。相信早就饱尝游戏及Q币甜头的腾讯不会放弃在微信上的收费动作,因此为微信营销又拓展了可利用的渠道,游戏、付费表情、plus广告、游戏平台。
此外,新闻推送、朋友圈、漂流瓶、摇一摇、扫一扫等传统微信功能在升级后也有极大可能提供更多开展创意营销的机会。但就目前而言,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规定范围内做规定动作。
2.微信营销的市场细分
越来越多的朋友意识到微信营销并不适合所有行业及品牌,因此,在具体的微信营销的适用范围上,需要业内外同仁更多的探讨。
虽然,就现状而言,除去少部分特定行业及特定产品不适用微信营销外,其他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相关产品基本都能采用,但具体的操作,还需要精准研究用户和品牌特性之后在提出定制化解决方案。
3.微信营销对生活的影响将加剧
伴随着腾讯微信的进一步升级和完善,特别是支付功能解决之后,微信营销将成为与现实生活进一步打通,从而将更为全面的影响用户生活。并有可能再度改变用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现有用户的网络消费习惯从PC进一步转向手机等移动设备,从而导致移动互联生活的全面实现。由于移动端的便携性,O2O可全面引入。不仅仅是实体产品,包括音乐、影视、图书等电子虚拟产品市场也将通过移动端得以再度成长。那微信营销的巨大影响自不用多说了。
笔者有些个不成形的大胆设想,一并抛出:
1)假设微信未来会变成一个平台,平台提供多个接口为特定行业提供相应的支持,而微信营销极有可能将在各个接口上展开,这样一方面能获取更精准的目标用户,进行精准推送,另一方面还符合品牌各自行业的属性。虽然同一用户的关注点会很多,但只是当一个用户进入某个特定领域才会获取相应的信息,而其他信息不会对其产生干扰的话,这个用户不仅不会反感推送信息,而且会更容易接受信息的影响;
2)假设微信平台后期足够强大,整合了上下游的所有资源,能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定制化推送服务,那微信营销将成为微信的杀手锏。如何理解呢,我们假定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年轻白领,其一天24小时,早上起床可以收到定制的起床洗漱闹铃、天气预报、新闻推送、早餐或其他优惠信息;上班途中可以接收到今日股市要闻、舒缓的音乐服务、小说服务、游戏服务;当接近中午午餐时间,则接收到餐厅的午餐提醒服务,并可在线优惠预订餐厅位置;下班之后,又可以接收到商场超市优惠、健身、电影等演出、电视节目等休闲娱乐提醒。同时,这种定制化的提醒,并非简单的推送,一方面可根据用户自身定制,一方面结合地理位置以及时间段的特定属性进行。将有效的为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信息管家,提供一站式服务,而各种品牌、商家自然就成为这个管家所管理下的各种资源,可以有效调用和配置了。
第五篇:当前政务和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的思想,应付了事。二是厌烦心理。认为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费时、费钱又费力,吃力不讨好,自找麻烦。三是自以为是。有的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办事公道,没拿公家的钱或物,甚至自己还掏腰包,既不瞒上又没欺下,公开则是画蛇添足,没有必要。四是畏难思想。认为有些内容不宜公开,如公开反而会引起群众误解,影响稳定,还是不公开为好。
2、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公开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一是监督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村没有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制度没有得到认真执行,缺乏对干部的约束力。二是监督机构不完善。许多单位、村都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理财小组,但是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表现为:①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单位、村主要领导确定或在政务、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中指定,监督力度不大,反而使监督机构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一个幌子;②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仍然由主要领导说了算,大宗的收支事先没有通过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或单位、村领导班子讨论,监督机构被架空,形同虚设;③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虽然通过了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审定,同时也公布了财务收支情况,但是由于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缺乏财经法规知识,特别是一些村的民主理财成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不懂得看帐和理帐,仍然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造成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名存实亡。三是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滞后。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的专业法,也没有相应的党纪和法律法规规定。因此,即使群众发现有不及时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的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的,甚至影响极坏的,也没有办法要求公开主体和有关人员承担责任,这使得政务、村务公开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缺乏刚性约束,主体行为的责任不明确,无法形成有力的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3、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不适应,特别是村级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差,影响了村财务公开。当前,村务公开开展不平衡、质量不高,很大的一个原因与目前我市的农村干部队伍素质总体较低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干部队伍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素质偏低,责任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排解群众矛盾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前我市绝大部分村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差,大多数均为无证上岗,有的连最起码的财会常识都不懂,理账能力差,不适应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
三、对策思路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行政务和村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有效途径。为此,各级党组织既要对公开制度本身不断进行完善,又要把公开工作与民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开促进民主,依靠民主保障公开。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使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
第一,要坚持教育为先,重视提高公开工作主体的思想认识、增强开展政务、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认识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是党和国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认识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干部群众对政务、村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增强政策法制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透明化、民主化。第二,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标杆,典型引路。要用身边的事实,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反而会因为干部群众的民主参与而更加顺利推进,真正做到“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更好的落实。第三,要加大对政务、村务公开具体责任人的培训教育力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实事求是、真心诚意地将政务、村务予以公开,就能取得干部、群众的理解和信赖。
2、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全程公开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调整充实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的作用。同时,应把这项工作纳入市、乡和村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乡镇党政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建工作评先和单位负责人评先的重要标准之一。进一步明确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责任人的职责,建立考评机制,把开展调研、指导、督促与检查工作结合起来,把宣传发动与明查暗访结合起来,增加政务、村务公开的透明度,研究和解决政务、村务公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使群众真正成为村务管理的主体,把村民监督融入村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中。制订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章程》,落实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关系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涉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规定、重大事项的执行都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逐渐实现村务公开从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逐步做到事前群众要了解,事中群众要参与,事后群众要监督,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政务的全面、真实公开。一要逐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和人大财政监督制,促进政务的财务公开。要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使会计人事管理与单位实现分离,委派会计的财务监督权与单位负责人的行政管理权实现分权制衡,有效地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落实、完善人大财政监督制,变财政部门向政府负责为向人大负责,除预决算要由人大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外,日常重大开支,凡是预算或对预算的修正都要由人大通过后方可执行,而不能仅在事后向人大报告一下了事。二要积极开展工作人员公开选拔、公务员信息公开制度,促进人事政务的公开。实行人员选拔公开化,让群众参与对干部的选拔,能全面真实地反馈群众参与的结果,以利于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乡镇公务员个人信息公开,有助于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有所了解,有助于群众对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的任何违法违纪违背承诺等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三是实行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促进政务的行政公开。行政执法公开制,既包括执法程序公开、事实公开和法律依据公开,也包括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即办事纪律、监督投诉渠道和社会服务承诺等的公开,给群众实施有效监督提供武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本单位行政执法的责任细化、量化到单位内部的每个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岗位,并实施相应的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提高每位行政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四要把民主管理贯穿村务公开的全过程。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检查制度等,完善管理,夯实村务公开工作基础
最后,要强化执法执纪监督,建立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必公开”、“真公开”。建立市、乡、村三级审计监督网络,纪委监察、检察和审计局、财政局、农业经管部门负责对乡镇、各机关单位的财务账目进行定期审计与监督;乡镇经管站、审计站负责对本乡镇各村财务的审计和监督,逐步推行“村财乡审”、“会计委派”、“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负责对村日常财务收支核算进行监督与审查。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对村干部的各种约束和激励机制,实行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的工作制度,做到赏罚分明,使村级干部队伍的正气得到弘扬,邪气受到打击。
3、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促进村务公开上新水平
一要选准配齐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应抓住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在选好村民代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做好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的选举工作,原则上村主干不得担任两个小组的组长,应推选懂财会知识,又有村务管理经验,在村里威望较高受群众拥护的同志担任组长,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二要做好农村财会人员的选配和培训。农村财会人员应由村务监督小组或村民理财小组集体研究提出人选,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镇政府经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镇政府组织财会人员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严格杜绝由村主干内定人选的做法,不准村主干兼任村财会职务,不准以种种理由不配村财会人员。
三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入村主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村主干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法制意识。村主干自身廉政素质是影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大部分村干文化程度不高,掌握法律知识不多,有的甚至是法盲,有时经不起金钱利益的诱惑。为此,各级党委应充分依托各级党校抓好村主干,特别是新任村主干的培训工作,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法律知识列入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培训提高他们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