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13:3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篇: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附件: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污染物排放行为的监督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数量,稳定和改善环境质量,规范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向未达到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排放重点水污染物,向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单位)。

排放气态氟化合物的电解铝生产单位,前款规定地区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排污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领取排放污染物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污许可证)。

禁止无排污许可证的单位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

第四条排污许可证分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五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排污许可证颁发与监督管理。

第二章核定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数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颁发排污许可证的工作方案,明确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各类排污单位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权限,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地方法规、规章对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发放排污许可证权限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组织市(地)、县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规划,核定本行政区内各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数量。一个排污单位既排放水污染物,又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由同一个环境保护部门一次核定其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排放数量。

对列入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本行政区总量控制指标以内,已测算环境容量并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复核的地区,还应当在本行政区环境容量以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各类污染物的数量(年排放量)核定到各排污单位。

对火电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电解铝生产企业排放的气态氟化物可按照绩效方法(即单位产品排放量)进行核定。核定二氧化硫排放量时应考虑高架源远距离输送形成酸雨的因素。

对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按其执行国家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予以核定。

对未列入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污染物,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以排污单位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前提,结合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在确认各单位排污申报登记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核定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的数量。

核定排污单位排放污染数量的方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 1 布后实施。

第三章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与颁发

第八条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向核定其污染物排放数量的环境保护部门或其委托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时应向核定其污染物排放数量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应当在开始试生产当日的30日以前申请领取临时排污许可证。

第九条排污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生产及污染治理设施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已履行排污申报登记义务;

(三)排污口经规范化整治;

(四)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五)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重点污染源,对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已采取削减措施,并按要求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

(六)环境保护部门已核定其污染物排放数量,且申请排放量在环境保护部门核定的数量之内;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申请排污许可证,应当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排污申报登记材料;

(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安装的验收材料;

(三)污染物产生、治理和排放情况;

(四)过去半年内的环境监测报告;

(五)污染物削减措施和效果;

(六)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应提交治理方案;已经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应当提交验收材料;

(七)被责令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排污单位,应提交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八)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材料;

(九)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对申请单位的生产和污染物治理设施、排污口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处于试生产期间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单位,或者被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一)、(二)、(三)、(六)、(七)项规定的,颁发临时排污许可证。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部门对每个排污单位颁发1份排污许可证。对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以及其他地方法规、规章规定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污染物的各项要求应当载明在同一份排污许可证之中。排污许可证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排污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数量;

(三)有效使用期限。

第十三条排污许可证副本的除载明排污许可证的内容外,还应当包括:

(一)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登记号;

(二)排污单位负责人、联系人姓名、电话、通讯地址;

(三)排污口的数量,各排污口的编号、名称、位置;

(四)各排污口排放污染物的方式、去向、区域或流域;

(五)适用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六)限期削减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及时限;

(七)对排放污染物的特别要求,如白天、夜间、季节、突发事故应急等各种条件下的排放限制;

(八)大气、水污染物监测要求,如监测的项目、频次,监测结果的报告及存档要求;

(九)年检、违章记录;

(十)法律法规、地方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四条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为3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最长为1年。

第十五条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排污许可证、临时排污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内容印制。

第十六条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后需要继续排放污染物的,应当在有效期限届满之日前的20个工作日以前向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换发排污许可证。

排污单位不再排放污染物的,应当向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七条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拟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在发生重大变化前30个工作日前向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重新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排污单位增加其他实行许可证管理的污染物,或者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原许可量10%,或者排放污染物的浓度超过原许可量20%的,视为重大变化。

第十八条排污单位发生合并或分立的,新设立的排污单位应当自设立之日起20日内向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

分立后各单位排放污染物数量之和不得大于分立前原排污单位的排放数量。

排污单位合并后,排放污染物数量不得大于合并前原单位的排放数量之和。

第四章排污许可证的监督与管理

第十九条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15日前,将上一年度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情况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不适当情形的,应及时纠正。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持有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以下简称持证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禁止不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禁止涂改、出租、出借以及其他非法方式转让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持证单位应当建立环境治理台账,记载排污许可证规定事项及执行情况、排污申报数据、环境监测数据、交纳排污费时间及数量、受到环保部门处罚或奖励、实施清洁生产或污染物削减方案以及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等情况。

环境治理台账应当长期保存。

持证单位不再排放污染物的,应在办理注销手续时将环境治理台账移交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持证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监督检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 3 和业务秘密。

持证单位应当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排污许可证、环境治理台账等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持证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安装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控装置,与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维护自动监控装置和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转:

(一)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列为水污染重点排放源的,应当安装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酸碱度(PH)的浓度监测装置和污水流量计;

(二)日排废水100吨以上或者日排化学需氧量30公斤以上的,应当安装单元监测装置和污水流量计;

(三)设区的地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列为二氧化硫重点排放源的,或者新建、改建、扩建单台容量大于或等于14兆瓦(20蒸吨/小时)锅炉的,应当安装二氧化硫浓度监测装置和废气流量计。

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装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取得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对持证单位进行管理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持证单位应将排污许可证的内容,悬挂、张贴或印刷在生产场所大门处或其他公众可见的醒目位置,应当在每个排污口标志牌处悬挂或张贴排污许可证对该排污口的规定内容。

第二十六条当某一水体或局部大气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或有严重恶化的预兆时,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应急需要,可以依法或者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决定要求持证单位在应急期间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

持证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

第二十七条环境保护部门对排污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发放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或其委托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底前对排污许可证的执行情况进行年检,将年检情况载入排污许可证副本,并记录在环境保护部门的排污许可证管理档案之中。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法律未做规定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提出建议,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持证单位情节严重的,由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排污许可证,并将处罚结果在媒体上公布:

(一)未申请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

(二)经申请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

(三)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九条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排污许可证:

(一)不按时参加排污许可证年检的;

(二)未将许可证的内容悬挂、张贴或印刷在生产场所大门处或其他公众可见的醒目位置的,或者未将对各排污口的规定内容悬挂或张贴在相应排污口标志牌处的;

(三)不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四)持证单位排放污染物发生重大变化,或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或排污单位发生合并或分立等情形,未重新申请或经申请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

(五)未建立环境治理台账的;

(六)未按规定安装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控设施,或者不按规定与环境保护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的,或者虽安装但未尽维护义务致使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的。

第三十条涂改、出租、出借以及其他非法方式转让排污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排污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未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吊销排污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污染物排放数量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和监督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本地区污染物排放现状、环境容量、环境保护目标,在国家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规划确定的重点水污染物、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基础上,对显著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其他污染物,提出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的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四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排污单位,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45日内,按本办法规定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前款规定地区、行业内排放其他污染物的排污单位,以及前款规定地区、行业以外的排污单位,地方法规、规章规定应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排污单位被吊销排污许可证,或者造成严重污染后果的,调查处理该案件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做出处理决定后5日内将处理结果通报工商、公安、监察部门或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04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二篇:东莞市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东莞市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1995年7月2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颁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改善水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环境保护局《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以下简称排污单位)。

第三条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污许可证)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保部门)组织实施和统一监督管理,排污单位必须按市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如实申报污染物的排放及

处理情况,申领排污许可证。

第二章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第四条 排污单位必须按市环保部门指定的时间,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并按要求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五条 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排污申报登记表》,报市环保部门审查核实。符合填表规范的,予以登记。

第六条 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核定的内容发生重大改变时,应在改变前15天,到市环保部门申请,履行变更登记手续。

第七条 实施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必须在污染源申报登记的基础上,向市环保部门申领《排污许可证》。

禁止无证排放污染物。

第八条 市环保部门结合全市排污现状和发展规划,分期分批对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实行排放许

可证制度。

第三章 排污许可证制度

第九条 排污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持市环保部门批准的排污申报登记表申请《排污许可证》。环保部门经调查核实后,应在一个月内根据总量和浓度排污指标。核发《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

污许可证》。

对污染物排放达到总量控制指标,并且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达到标准的单位,发给《排污

许可证》。

对超出排污总量或浓度控制指标的单位,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并限期治理削减排放量。

第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实物试运行期间,由市环保部门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污染防治设施经验收合格后一个半月内,排污单位凭验收合格证书,向市环保部门申请换发《排污许可证》。

第十一条 持《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削减排污量,达到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控制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排放标准的排污单位,可申请换发《排污许可证》。

第十二条 实行《排污许可证》年审制度。排污单位在产品、原辅材料的品种以及生产工艺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于当年《工商营业执照》年审前,持《排污许可证》副本及有关材料到市环保部门

办理年审。

第十三条《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三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两年,具体有效期

限由发证部门确定。持证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申请换证,若有效期满,仍未换证的,按无证排放行为处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并接受市环保部门的现场检查、监督和监测。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其废水排污口必须编号、设立标志、安装排污计量装置,排污口必须具备采样和

测流条件。

排污单位应当加强排污计量装置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转,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环保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 新建项目,一般应只设一个排污口。改建、扩建项目不得增加新的排污口。

第十七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配备专职监测人员和监测设备,按国家规定的统一方法,对本单位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定期如实地向发证部门报送化验数据。暂无监测能力的排污单位,应委托市环保监测站定期监测,委托监测费用由排污单位支付。

第十八条 持《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按期完成规定的削减量,并于每季度末向发证部门如实报告削减排污量的进度情况。

第五章 罚 则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处以

罚款:

(一)逾期未申报登记或谎报登记的,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逾期未完成污染物削减量以及超出《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加倍收缴排污费;

(三)拒绝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或拒领《排污许可证》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加倍

收缴排污费。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没有按市环保部门的要求设立标志,安装排污计量装置的,应当限期设立安装,逾期未装计量装置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故意损坏排污计量装置的,或者计量装置出现异常情况未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持证单位接到缴纳排污费或罚款的通知书后,应按规定日期缴付;逾期不缴付的,每天追

加千分之一的滞纳金。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环境保护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或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环保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环保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25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局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1988年3月20日,国家环保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控制水污染,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排污申报登记,发放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逐步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排污单位)。第四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和统一监督管理。

第二章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第五条 排污单位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第六条 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后,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新建和技改项目,试产前三个月内按第六条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第八条 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变化或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时,应提前15天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履行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章 排放许可证制度

第九条 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申报登记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对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实行排放许可证制度。

第十条 排污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持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排污申报登记表申请《排放许可证》。

第十一条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本地区内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应根据水体功能或水质目标的要求进行总量分配,根据水污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确定污染物削减量。

第十二条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核准排污单位的排放量。

对不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颁发《排放许可证》。对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颁发《临时排放许可证》,并限期削减排放量。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核准污染物排放量:

(一)跨越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排污单位;

(二)特殊性质的排污单位(如核设施、绝密工程等);

(三)特大型(投资2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第十四条 《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排放许可证》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排污单位必须重新申请换证。

第十五条 持有《排放许可证》或《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排污单位,不免除缴纳排污费和其它法律规定的责任。

第四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六条 排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排放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禁止无证排放。

第十七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配备监测人员和监测设备,对本单位排放的污染物按国家规定的统一方法进行监测。

排污单位必须按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本单位的排污情况。

第十八条 排污单位的排污口必须编号,设立标志,并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配备计量装置。

所有的排污口都必须具备采样和测流条件。

第十九条 持有《临时排放许可证》的单位,必须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削减排放量的进度情况。

经削减达到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单位,可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排放许可证》。第二十条 违反《排放许可证》规定额度超量排污的,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有权中止或吊销其《排放许可证》。

被中止排放许可证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排放许可证要求的,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恢复其被中止的排放许可证。

被吊销排放许可证的单位,必须重新申请《排放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可以在本地区的排污单位间互相调剂。但必须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对跨地区或跨省界的水体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时,应由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水质规划的要求,统一协调。

第二十二条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管辖区内已颁发《排放许可证》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现场抽测、检查,被检查的排污单位应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资料。检查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一)逾期未申报登记或谎报的,给予警告处分和处以5000元以下(含5000元)罚款。在拒报或谎报期间,追缴1至2倍的排污费。

(二)逾期未完成污染物削减量以及超出《排放许可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处以1万元以下(含1万元)罚款,并加倍收缴排污费。

(三)拒绝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或拒领《排放许可证》的,处以5万元以下(含5万元)罚款,并加倍收缴排污费。

被中止或吊销《排放许可证》的单位,在中止或吊销《排放许可证》期间仍排放污染物的,按无证排放处理。

第二十四条 如本办法第二十三条所述行为系在排污单位的法人代表纵容、授意下或直接人员所致的,处以法人代表或直接责任人员月工资的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排污单位或个人接到缴纳排污费和罚款通知书后,应按规定的日期缴付,逾期未缴付的,每天追加千分之一滞纳金。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排污申报登记表、《排放许可证》、《临时排放许可证》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第二十七条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地方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xiexiebang推荐)

【发布单位】81308

【发布文号】厦府[1991]综085号 【发布日期】1991-04-24 【生效日期】1991-04-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

(1991年4月24日厦府〔1991〕综08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督管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促进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家环保局《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和《厦门市 环境保护法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厦门市辖区内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经下简称排污单位)。

第三条 第三条 水污染物排放在浓度控制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排污申报登记,发放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逐步过渡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第四条 第四条 排污申报登记、申领排污许可证是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

第五条 第五条 本实施办法由厦门市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和统一监督管理。

第二章 排污申报登记

第六条 第六条 排污单位必须按照市、区(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的时间内,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第七条 第七条 排污单位必须如期填报《排放水污染物申报登记表》,不得拒报、谎报。超过期限未报者,视为拒绝申报。

第八条 第八条 排污单位必须自行监测排放的污染物,在监测基础上每季如实向环保部门申报监测数据。无监测能力的单位可委托市、区(县)环境监测站或市环境保护局认可的单位进行监测。监测费用由排污单位承担。

排污申报监测必须在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严格按国家统一监测规范进行监测。

第九条 第九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试产前1个月应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的市、区(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后方准试产。

第十条 第十条 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变化或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时,应提前15天向市、区(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经市、区(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变更登记。

第三章 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发放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厦门市环境保护局根据各区域的容量总量或目标总量要求,在排污申报登记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对重点水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重点水污染源和重点水污染物项目由市环境保护局确定。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必须在厦门市环境保护局规定的时间内,填报《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申请表》,提出排污申请。不填报申请表的,视同拒领排污许可证。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厦门市环境保护局根据厦门市海域环境容量和区域水质目标管理的要求对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确定污染物总量分配和污染物削减量。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对企业、事业单位提出的排污申请根据本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指标核准排污单位的排放量。

对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颁发《排污许可证》。

对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颁发《临时排污许可证》,并限期削减排污量。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年。

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满前3个月,持证单位必须重新申请换证。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内扩大生产规模,一般应通过各种技术措施不增加排污量。特殊情况下要增加排污量须提前3个月向市环保局申请,市环保局在排污总量控制有余量的情况下,方可批准其增大排污量。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大、中型新建项目在开始试产后3个月内,该建设单位必须提供试产阶段的排污监测数据,持市环保局批准的申报登记表申请排污许可证,领取排污许可证后方准继续生产。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经厦门市环境保护局核定应领取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单位,须在规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领取。到期未领取者,视为不按照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持有《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单位,不免除缴纳排污费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

第四章 排污的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应该严格按照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持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应通过改革工艺、技术改造、加强管理、采取治理措施等多种方式,如期完成环保局规定的削减规定。每半年向市环境保护局报告削减污染物的进度情况。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持有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必须在每季开始的前15日内向市环境保护局申报“污染物排放季报表”,超过期限者,视为拒绝申报。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配备监测人员和监测设备,对本单位排放的污染物按国家统一规范进行监测。有监测能力的单位经市环境保护局考核合格,可为其他排污单位代测。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排污单位的排污口必须编号,设置标志,并按环境保护局要求配备计量装置。

所有的排污口都必须具备采样和测流条件。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厦门市、区(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对辖区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抽测。被检查的排污单位应如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资料,不得阻挠、拒绝或弄虚作假。检查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违反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规定的额度超量排污的,市、区(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情节给予处罚,并有权中止或吊销其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排污许可证管理规定的单位,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国家环境保护局《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及《厦门市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区(县)属(含区、县属)以下的企业、事业单位向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放水污染物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申请手续。区、县属以上和“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向市环境保护局办理。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由厦门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从颁发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控制水污染,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在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排污申报登记,发放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逐步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排污单位)。

第四条 本细则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和统一监督管理。

第二章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第五条 排污单位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第六条 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一式五份,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定后,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申报登记表,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报地、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复审。

1、中央、自治区和地、州、市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申报登记表;

2、大、中型企业的申报登记表;

地、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复审合格的申报登记表报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凡审查不合格的申取登记表予以退回,排污单位应组织力量,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重新申报登记。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审查合格的申报登记表及时发给排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必须按规定建档。

第七条 现有排污单位的申报登记要以实际监测为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要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隶属的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为准。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新建、扩建和技改项目,试产前三个月内按第六条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未进行申报登记不得投入试生产或正式使用,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亦不予以验收。

其它一切新增污水排放单位必须在开工前办理申报登记手续。

第九条 第八条所列单位的申报登记以设计数据为准,排污单位应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一切审查所需要的技术资料。

第十条 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有下列变化之一者,应提前十五天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按照第六条规定履行变更登记手续。

1、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有较大变化;

2、污水排放量的变化在10%以上;

3、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的变化在20%以上;

4、排放方式或排放去向改变。

第十一条 由于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或生产设备损坏而发生非正常性污染排放的,排放单位应立即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上报地、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凡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报地、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时,报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中央和自治区所属排污单位造成的污染事故;

2、经济损失达一万元以上的污染事故;

3、造成人身伤亡或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的污染事故;

4、造成了跨地区的污染事故;

5、地、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无法处理的污染事故。

第三章 排放许可证制度

第十二条 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申报登记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对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实行排放许可证制度。

各地实行排放许可证制度的时间不得晚于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规定的时间。

第十三条 排污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排污申报登记表申请排放许可。

第十四条 各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本地区内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应根据水体功能或水质目标的要求进行总量分配,根据水污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确定污染物削减量。

第十五条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核准排放单位的排放量。

实行总量控制有困难的地区,可以暂时采用浓度和排水量相结合的方式核准排污单位的排放量,但要尽快采用总量控制。

对不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颁发《排放许可证》。

对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单位,颁发《临时排放许可证》,并限期削减排污量。

《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需报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核准污染物排放量。

1、跨越地、州、市界区的排污单位;

2、大、中型以上建设项目(由自治区计委审批的项目)。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需报地、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核准污染物排放量。

1、跨越县(市、区)界区的排污单位;

2、中央、自治区和地、州、市所属排污单位;

3、由地、州、市审批的建设项目。

第十八条 《排放许可证》的有限期限,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排放许可证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排污单位必须重新申请换证。

第十九条 持有《排放许可证》或《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排污单位,不免除缴纳排污费和承担其它法律规定的责任。

第四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条 排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排放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禁止无证排放。

第二十一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配备监测人员和监测设备,对本单位排放的污染物按国家统一方法进行监测。

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隶属的监测机构负责对各排污单位的监测人员进行考核和对监测设备进行检验,有权对监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对全区各排污单位的监测质量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各排放单位应承担监测人员考核和监测设备检验所需费用。

第二十二条 排污单位必须按月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本单位的排污情况,内容包括:各排放口的污染物浓度;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

排污单位未按时报告排污情况,环保部门则按最近一个月排污情况对待或派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排污单位要按规定缴纳监测费。

无监测能力的排污单位的监测由环保部门的监测机构统一安排,排污单位应缴纳监测费。

大中型企业的排污情况报表要抄报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县以上所属企业的排污情况表要抄报地、州、市环境保护部门。

第二十三条 排污单位的排污口必须编号,设立标志,并按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配备计量装置。

所有的排污口都必须具备采样测流条件,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排污口必须在环境保护部门限定的期限内完成改造,并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否则不能领取《排放许可证》或《临时排放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持有《临时排放许可证》的单位,必须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报告削减排放量的进度情况。

经削减达到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单位,可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排放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违反排放许可证规定额度超量排污的,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有权中止或吊销其《排放许可证》。

被中止排放许可证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排放许可证要求的,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恢复其被中止的排放许可证。

被吊销排放许可证的单位,必须重新申请《排放许可证》。

中止或吊销大、中型企业的排放许可证需报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可以在向同一水体排水的排污单位间互相调剂,但必须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对跨地区或跨省界的水体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时,应由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水质规划的要求,统一协调。

第二十七条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管辖区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抽测、检查,被检查的排污单位应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资料。

检查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情节级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1、逾期未申报登记或谎报的,给予警告处分和处以五千元以下(含五千元)罚款。

在拒报或谎报期间,追缴一至二倍的排污费。

2、逾期未完成污染物削减量以及超出排放许可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处以一万元以下(含一万元)罚款,并加倍收缴排污费。

3、无证排放或拒绝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拒领排放许可证的,处以五万元以下(含五万元)罚款,并加倍收缴排污费。

被中止或吊销排放许可证的单位,在中止或吊销排放许可证期间仍排放污染物的,按无证排放处理。

4、发生事故性排放污染物,未及时报告的排污单位,处以五万元以下(含五万元)罚款。

第二十九条 如本细则第二十七条所述行为系在排污单位的法人代表纵容、授意下或直接人员所致的,处以法人代表或直接责任人员月工资的百分之三十的罚款。第三十条 排污单位或个人接到缴纳排污和罚款通告书后,应按规定的日期缴付,逾期未缴付的,每天追加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第三十一条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执行第二十八条第3、4款时,应及时报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排污申报登记表、《排放许可证》、《临时排放许可主证》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制定,自治区环境部门统一印制。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都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五篇)

    【发布单位】82105 【发布文号】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21号 【发布日期】1991-11-01 【生效日期】1991-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成......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污水、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废气、污泥的污染物控制项目及其排放和控制限值、处理工艺和消毒要求、取样与监测和标准的实......

    贵州省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及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贵州省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及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8-09-22 (1997年6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第31号令发布、施行 根据2008年8月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修改废......

    3.15 上海市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2012.12.25]★

    市环保局印发上海市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沪环保总〔2012〕479号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对......

    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办法

    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止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大气污染,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

    环境保护法规关于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

    关于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函环函[2001]204号关于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宁波市环境保护局:你局《关于如何执行第......

    申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需哪些材料

    申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需哪些材料 申领排污许可证,应当填报《污染控制事项行政许可申请书》、《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一)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合格材料; (二)有......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正式实施 发布日期:2015-07-07 2015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了DB33/973-201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