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电视剧制作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0902
【发布文号】上海市人民政府第13号 【发布日期】1992-04-04 【生效日期】1992-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电视剧制作管理暂行规定
(1992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13号令发布)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对电视剧制作的管理,繁荣电视剧创作,提高电视剧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电视剧是指采用电子摄录手段制作的具有故事情节、向社会播放或公开出版的下列电视节目:
(一)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
(二)电视小说、电视短剧、电视报道剧等。
第三条 第三条 凡在本市范围内制作电视剧,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第四条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是本市电视剧制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音像管理处(以下称市音像管理处)负责电视剧制作的具体管理。
文化、电影、新闻出版、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广播电视部门做好电视剧制作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电视剧制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必须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禁止制作内容反动、淫秽、色情、渲染凶杀暴力、宣扬封建迷信的电视剧。
第六条 第六条 制作电视剧的单位必须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许可证分长期许可证和临时许可证。无许可证的一律不得从事电视剧制作。
长期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持证单位在许可证期满后需要继续制作电视剧的,应在期满前一个月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领新证。临时许可证按一部(包括系列集、连续集)一证的原则核发,仅限于所批准的电视剧在制作期间有效,对制作其他电视剧无效。
禁止个人制作电视剧。
第七条 第七条 申请制作电视剧的单位,必须按下列规定办理许可证申领手续:
(一)从事长期制作电视剧的单位,经其市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市音像管理处提出申请,由市广播电视局审核批准并发给长期许可证。
(二)从事临时制作电视剧的单位,向市音像管理处提出申请,由市广播电视局审核批准并发给临时许可证。
第八条 第八条 申请长期制作电视剧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属专业宣传、文艺单位;
(二)有独立摄制电视剧的专业创作队伍,其中编辑、导演、摄像、录像等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初级以上文艺专业技术职称,或曾参与三部以上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的摄制;
(三)有同时摄制两部以上电视剧所需的自备成套专用设备;
(四)有用于摄制电视剧的专项资金。
第九条 第九条 申请临时制作电视剧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属专业宣传、文艺单位;
(二)有区、县宣传工作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电视剧剧本;
(三)有制作该电视剧所必需的主要演职人员;
(四)有制作该电视剧所必需的专用设备和专用资金;
(五)有独立的银行帐户;
(六)与其他单位合作摄制电视剧的,应提供合作摄制合同。
第十条 第十条 申请许可证的单位,必须在电视剧摄制前提出申请,摄制期间或摄制完成后提出的,不予受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持长期许可证的单位与非持证单位合作摄制电视剧,应签订合作摄制合同。其中编辑、导演、摄像、录像、剧务人员应以持证单位为主。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许可证不得涂改、转让、租借。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本市电视剧题材、选题的协调平衡工作,由市电视剧制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电视剧的创作规划、剧目选题和成品带质量方面的管理,文化、电影、新闻出版系统的单位由市文化局、市电影局、市新闻出版局分别负责,广播电视系统或其他系统的单位由市广播电视局负责。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采取赞助性广告形式进行电视剧制作的,应按本市文化艺术领域赞助性广告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在电视剧片头或上下集之间制作广告节目的,应按国家和本市广告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电视剧摄制完成后,持有许可证的单位应在电视剧录像带送其市级主管部门或区、县宣传工作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十五天内,将电视剧录像带一部报送市电视剧制作协调领导小组备案;并填写电视剧制作情况表,报送市音像管理处。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电视台(包括有线电视台,下同)和音像出版单位只能播放、出版持有许可证的单位制作的电视剧;无许可证单位制作的电视剧一律不得播放、出版。
播放或出版的电视剧,片首及片尾须标有电视剧许可证编号。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外省市单位来本市摄制电视剧,应持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并接受本市音像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无许可证的,本市单位不予接待。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市音像出版单位出版外省市持有许可证的单位制作的电视剧,必须经其市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出版后十五天内应将该电视剧录像带一部报送市电视剧制作协调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市音像管理处有权对电视剧摄制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时应出示检查证。
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市音像管理处应收回许可证:
(一)因情况发生变化而不再具备制作电视剧条件的;
(二)领取长期许可证后,在有效期内连续六个月不摄制的;
(三)领取临时许可证后在批准的制作期间内不摄制的。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视情节轻重,由市音像管理处等有关部门给予下列处罚:
(一)制作内容反动、淫秽、色情、渲染凶杀暴力、宣扬封建迷信的电视剧的,除按《上海市查禁有害出版物暂行规定》给予处罚外,市音像管理处应禁止其出版和播放,并可吊销其许可证。
(二)对无证摄制电视剧的,市音像管理处应责令其立即停止摄制,没收其完成片,并可处以该电视剧实际所耗费用百分之十至五十的罚款。
(三)电视台或音像出版单位播放或出版无许可证的单位制作的电视剧的,市音像管理处应禁止其播放和出版,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或出版物总定价五倍以下的罚款。
(四)制作电视剧违反广告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五)转让或租借许可证给其他单位、个人制作电视剧的,市音像管理处应吊销出让方许可证,没收出让方非法所得,禁止该电视剧播放和出版外,并可对出让方和受让方各处以该电视剧实际所耗费用百分之十至五十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凡拒绝、阻碍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收缴罚没款必须开具罚没款收据,罚没收入应全部上交财政。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被吊销许可证的单位,从被吊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领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市音像管理处按本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从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内向市广播电视局申请复议。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市广播电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二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上海市职业介绍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09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4-07-13 【生效日期】1994-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职业介绍管理暂行规定
(1994年7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规范职业介绍行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与职业介绍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 第三条 政府发展职业介绍事业的原则是:鼓励、扶持为求职人员提供无偿服务的职业介绍机构,适度发展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有限制地开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
第四条 第四条 职业介绍机构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扩大就业为服务宗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第五条 市劳动行政部门是本市职业介绍活动的主管部门。
区、县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介绍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六条 第六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职业介绍活动的管理职责是:
(一)制定职业介绍事业的发展规划;
(二)审批设立职业介绍机构;
(三)指导和监督职业介绍机构的业务活动;
(四)培训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人员;
(五)处理职业介绍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第七条 第七条 开办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开展职业介绍活动所需的场所和设施;
(二)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
(三)有健全可行的工作规范。
开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除应当具备前款条件外,还须符合办理工商登记所必需的条件或者要求。
第八条 第八条 符合本规定第七条规定、要求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发给《上海市职业介绍许可证》;申请开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的,领取《上海市职业介绍许可证》后,还须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
第九条 第九条 本市对职业介绍机构实行年检制度。提供无偿服务的职业介绍机构和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的年检,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的年检,由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
第十条 第十条 职业介绍机构需变更或者终止的,应按原申请开办程序办理变更或者终止手续。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职业介绍机构的服务内容为:
(一)接受用人单位的用工登记和求职人员的求职登记;
(二)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资源信息,进行用工指导咨询,推荐合格求职人员,介绍临时性的劳务人员;
(三)为求职人员提供求职机会和信息,进行择业指导咨询。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经劳动行政部门委托,职业介绍机构可办理以下事项:
(一)收集、整理、发布本市劳动力供求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
(二)发放《劳动手册》,办理用工、退工手续;
(三)收取失业保险费,发放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补助费;
(四)举办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或者转业培训;
(五)劳动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求职人员可凭身份证和有关证明,向职业介绍机构提出求职申请。职业介绍机构收到求职申请后,负有为求职人员联系、推荐用人单位的义务。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可凭单位简介、招工简章和有关证明,向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招工登记。职业介绍机构接受招工登记后,负有为用人单位推荐求职人员的义务。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职业介绍机构对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所提供的情况负有核实的责任,并应据实向当事人双方介绍情况。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职业介绍机构应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报送劳动力供求信息。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下列人员求职:
(一)未满十六周岁或者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人员;
(二)未经批准的外省市人员。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的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核定。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职业介绍机构,由劳动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责令其停止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可根据情节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给予警告,并可根据情节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屡次违反的,吊销其《上海市职业介绍许可证》。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按其介绍的求职人员的人次,处以每人次一千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二项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按其介绍的求职人员的人次,处以每人次五百元的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规定开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的,除按前款规定处理外,还可按照有关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职业介绍机构因不据实介绍当事人双方的情况,致使当事人遭受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利用职业介绍机构的场所、设施进行违法活动,扰乱职业介绍活动正常进行,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部门依照《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按照《 行政复议条例》,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违反本规定的职业介绍机构处以罚没款时,应当开具由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财物收据。
罚没收入一律上缴国库。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电视剧审查暂行规定
电视剧审查暂行规定
【颁布日期】1999.4.7
【实施日期】1999.4.7
【失效日期】
【法规分类】部门规章
【内容分类】
【颁布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内容】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 第1号
现发布《电视剧审查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 田聪明
一九九九年四月七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电视剧审查工作,保证电视剧质量,繁荣 和发展电视事业,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实行电视剧审查制度。
未经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电视剧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电视剧,不得发行、播放、进口、出口。
第三条 国家鼓励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
与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合作制作的电视剧(以下简称“合拍剧”)应当坚持“以我为主”,表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人类进步以及美好、向上的内容。
引进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电视剧(以下简称“引进剧”)应当具有积极的主题思想、较高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借鉴价值。
第四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设 立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和电视剧复审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厅(局)设立省级电视剧审查 机构,负责相应的电视剧审查工作。
第二章 审查机构职责
第五条 总局电视剧审查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审查中央国家机关和单位、军队所属的电视剧制作机构拍摄的电视剧,以及和地方单位联合拍摄的使用中央单位《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的电视剧;
(二)审查引进剧、合拍剧;
(三)对送审的各类电视剧提出书面修改、删剪意见;
(四)作出审查结论;
(五)定期发布电视剧审查情况。
第六条 总局电视剧复审委员会的职责是:
对送审单位不服总局电视剧审查委员会或省级电视剧审查机构的审查结论提起的复审申请进行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
第七条 省级电视剧审查机构的职责是:
(一)审查本辖区内电视剧制作机构制作的或与辖区外单位联合拍摄而使用本辖区单位《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的电视剧,对送审的电视剧提出修改、删剪意见,作出审查结论;
(二)初审本辖区内单位引进的引进剧和本辖区内电视剧制作单位与外方合拍的合拍剧,并提出初审意见。
第八条 总局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总局社会管 理司,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受理送审单位的申请,初核送审各类电视剧的文字材料及节目样带;
(二)制定审查日程计划;
(三)根据总局电视剧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结论,起草有关报告、通知和批复。
第九条 经总局审查通过或复审通过的电视剧,统一由总 局审查委员会颁发《电视剧发行许可证》。
经省级电视剧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国产电视剧,由省级电视剧审查机构颁发《电视剧发行许可证》。
《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由总局统一印制。
第三章 审查标准
第十条 禁止电视剧载有下列内容:
(一)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泄漏国家秘密的;
(五)诽谤、侮辱他人的;
(六)宣扬淫秽、封建迷信或渲染暴力的;
(七)宣扬种族、性别、地域歧视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一条 电视剧中个别情节、语言或画面有下列内容之一的,应当删剪、修改:
(一)夹杂淫秽色情内容的:
1、直接表现性行为、裸露男女性器官和女性乳房的画面;
2、造成强烈感官刺激的接吻、爱抚以及与性相关的不良画面;
3、具体表现淫乱、强奸、通奸、卖淫、嫖娼等内容;
4、粗俗、下流、趣味低下的台词;
5、低级庸俗的剧中音乐及音响效果。
(二)夹杂凶杀暴力内容的:
1、在客观上有美化、赞赏、同情犯罪倾向和效果的;
2、具体描写犯罪方法或细节,易诱发人们模仿犯罪行为的;
3、刺激性较强的血腥、暴力、恐怖、怪诞的画面和音响;
4、明显产生不良视觉效果的吸毒、赌博等画面。
(三)渲染看相、算命、看风水、占卜及其它迷信活动的场面和情节。
(四)鼓吹宗教至上的情节或过度渲染宗教气氛的画面。
(五)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的情节。
(六)可能引发国际、民族、宗教纠纷的情节。
(七)破坏自然生态、滥捕、滥杀珍稀野生动物的画面。
(八)应当删剪、修改的其他内容。
第四章 审查程序
第十二条 送审国产电视剧时,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
1、图像清晰、伴音清楚、内容完整的录像带;
2、制作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详细的初审意见;
3、《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复印件及投拍备案书面材料;
4、编剧或原著作权人的改编授权书;
5、与合作单位的协议;
6、较详细的剧情介绍。
第十三条 送审合拍剧时,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1、图像清晰、伴音清楚、内容完整的录像带;
2、当地省级电视剧审查机构详细的初审意见;
3、《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复印件;
4、总局同意合拍立项的批复;
5、与合作制作单位的协议书;
6、较详细的剧情介绍。
第十四条 送审引进剧时,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1、图像清晰、伴音清楚、内容完整的录像带;
2、当地省级电视剧审查机构详细的初审意见;
3、版权证明书和授权书的复印件;
4、版权贸易合同或协议;
5、较详细的剧情介绍。
第十五条 送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对送审电视剧严格把关,做好初审工作,并提出详细、明确的初审意见。对剧中需删剪、修改或把握不准的问题,应逐一列出并提出处理 意见。
第十六条 电视剧审查机构在收到完备的报审材料后,一 般应在30天内提出修改、删剪意见或审查结论,并以书面形式通知送审单位。审查通过的,由电视剧审查机构颁发《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经审查仍须修改的,由送审单位修改后将修改部分重新送审;审查不予 通过的,审查机构应当将不予通过的理由书面通知送审单位。
第十七条 送审单位不服审查结论的,可以自收到审查结论之日起15天内向总局电视剧复审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
第十八条 总局电视剧复审委员会在收到书面的复审申请及全部样带后,一般应在20天内作出复审结论。复审通过的,由总局电视剧复审委员会责成总局电视剧审查委员会颁发《电视剧发行许可证》。
第十九条 已经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在实际播放时不得随意更改。如果剧名、剧中主要人物、主要剧情等发生变更的,应当按照本规定重新送审。
第二十条 已经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在特殊情况下,总局可以作出责令修改、删剪、停止发行、停止播放的决定。
第二十一条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按照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送审,经审查通过的,由总局电视剧审查委员会颁发《电视剧发行许可证》。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将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 由于审查机构审查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总局将对审查机构进行通报批评,审查机构的主管部门将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警告、撤职等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管理规定
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繁荣电视剧创作,加强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管理,保护制作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境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以下称中方)与外国法人及自然人(以下称外方)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的管理工作,对境外合作方、数量和中外联合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题材实施调控。
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实行许可制度。
未经批准,不得从事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活动;未经审查通过的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完成片,不得发行和播出。
第五条 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可以采取下列形式:
(一)联合制作,系指中方与外方共同投资、共派主创人员、共同分享利益及共同承担风险的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制作方式;
(二)协作制作,系指由外方出资并提供主创人员,在境内拍摄全部或部分外景,中方提供劳务或设备、器材、场地予以协助的电视剧制作方式;
(三)委托制作,系指外方出资,委托中方在境内制作的电视剧制作方式。
第六条 申请中外联合制作电视剧立项,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方机构须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
(二)中方机构应对联合制作的电视剧向广电总局同时申报合拍电视剧题材规划;
(三)双方共同投资,包括以货币直接投资,或以劳务、实物、广告时间等折价作为投资;
(四)前期创意、剧本写作等主要创作要素由双方共同确定;
(五)共派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参与全程摄制。电视剧主创人员(编剧、制片人、导演、主要演员)中,中方人员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六)电视剧的国内外版权归中方及外方共同所有。
第七条 申请中外联合制作电视剧立项,应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复印件;
(三)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直接从广电总局申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中方制作机构除外);
(四)每集不少于5000字的分集梗概或完整的剧本;
(五)境内外主创人员(编剧、制片人、导演、主要演员)名单及履历;
(六)制作计划、境内拍摄景点及详细拍摄日程;
(七)合作协议意向书;
(八)外方法人注册登记证明(外方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履历)、资信证明。审批机关可以要求外方提交经过公证的境外第三者担保书。
第八条 申请中外联合制作电视动画片立项,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方机构须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二)中方机构应对联合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向广电总局同时申报合拍电视动画片题材规划;
(三)双方共同投资,包括以货币直接投资,或以劳务、实物、广告时间等折价作为投资;
(四)前期创意、剧本写作等主要创作要素由双方共同确定;
(五)电视动画片的国内外版权归中方及外方共同所有。
第九条 申请中外联合制作电视动画片立项,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三)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直接从广电总局申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中方制作机构除外);
(四)每集不少于500字的分集梗概或完整的剧本;
(五)合作协议意向书;
(六)外方法人注册登记证明(外方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履历)、资信证明。审批机关可以要求外方提交经过公证的境外第三者担保书。
第十条 申请中外协作制作、委托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每集不少于1500字的分集梗概或完整的剧本;
(三)主创人员(编剧、制片人、导演、主要演员)名单;
(四)境内拍摄景点及拍摄计划;
(五)合作协议意向书;
(六)审批机关可以要求外方提供的相关资信证明。
第十一条 直接从广电总局申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中方制作机构申请与外方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向广电总局申报。
其他中方制作机构申请与外方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经所在地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同意,报广电总局审批。
第十二条 广电总局在正式受理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准予拍摄的决定。其中中外联合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的审查时间为五十日(含专家评审时间三十日);中外协作制作、委托制作的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的审查时间为二十日。符合条件的,由广电总局作出准予拍摄的批复;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送审单位对不准予拍摄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广电总局提出复审申请。广电总局应当在五十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其中组织专家评审的时间为三十日,并将决定书面通知送审机构。
第十三条 中外联合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完成后,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程序报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查。
第十四条 申报中外联合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完成片审查,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直接从广电总局申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中方制作机构除外);
(二)广电总局准予拍摄的批复和合拍电视剧(电视动画片)题材规划的复印件;
(三)图像、声音、时码等符合审查要求的大1/2完整录像带一套;
(四)每集不少于300字的剧情梗概;
(五)与样带字幕相同的片头片尾字幕。
第十五条 广电总局在正式受理中外联合制作的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完成片审查申请后,应当在五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其中组织专家评审的时间为三十日。符合条件的,由广电总局颁发《电视剧(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送审单位对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广电总局提出复审申请。广电总局应当依前款规定的审查期限作出复审决定,并将行政许可决定书面通知送审机构。复审合格的,由广电总局核发《电视剧(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
第十六条 已经取得广电总局准予拍摄批复的剧本和已经取得《电视剧(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的完成片,不得随意进行实质性的改动。确需对剧名、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和剧集长度等进行改动的,应当按照本规定重新报批。
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中外合作制作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人类文明进步内容的电视剧,鼓励中外合作制作旨在塑造中国动画品牌形象的电视动画片。
中外合作制作的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中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八条 凡以中国特色为表现主题的中外联合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可视同国产电视动画片播出。
第十九条 中外联合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应制作普通话语言版本。根据发行需要,经合作方同意,可以制作相应国家、地区、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版本。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的,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法人与自然人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4年10月21日起施行,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录像片)管理规定》(广播电影电视部令第15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上海市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
关于印发《上海市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沪建建(97)第0608号
各有关单位:
现将《上海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情况,请及时反馈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
特此通知。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日
上海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本市建筑市场主体行为,加强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根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适用范围)
凡在本市范围内办理注册登记,从事建设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施工活动的企业,适用本规定。前款所称的建设工程,包括土木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及设备安装工程、装修装饰工程。第三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是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的行政主管部门,上海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建管办)负责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上海市建筑企业管理处(以下简称市企管处)具体负责实施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的日常管理工作。
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责权范围内负责所辖区域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建委领导。
第二章 资质审查
第四条(立项审批)
本市设立建筑业企业,应先经市建管办立项审核同意。方可向本市工商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设立登记。第五条(立项审核条件)
本市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立项,应当提交下列书面资料:
一、立项申请报告;
二、企业成立的可行性报告;
三、企业章程;
四、上级部门批准文件;
五、市建委要求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第六条(不予受理立项申请的范围)下列企业,市建管办不予受理立项的申请:
(一)未在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二)外省市投资企业或者含外省市投资份额的企业;
(三)境外独资企业;
(四)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
(五)不符合市政府规定的其他企业。第七条(资质审查)
新设立的建筑业企业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设立登记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资质审批手续,依法取得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建筑活动。新设立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等级从最低等级定起。第八条(企业分立或合并)
建筑业企业分立或者合并,新设立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审批程序按照前条规定执行。
分立或者合并后新设立的建筑业企业,其资质等级按建筑业企业实际达到的资质条件进行审查,重新确定资质等级。
第九条(一级资质审批权限及程序)
市属建筑业企业申请一级资质,市企管处负责初审,市建管办复审,经市建委核准后,报建设部审批。区、县属建筑业企业申请一级资质,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初审,市企管处审核,市建管办复审,经市建委核准后,报建设部审批。第十条(二级资质审批权限及程序)
市属建筑业企业申请二级资质,市企管处初审同意后,报市建管办审批,由市建管办报建设部和市建委备案。
区、县属建筑业企业申请二级资质,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初审,经市企管处审核,报市建管办审批,由市建管办报建设部和市建委备案。第十一条(三级以下资质审批权限及程序)
建筑业企业申请三级以下(包括三级)资质的,由企业所在地的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发证,并在发证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有关审批情况报市企管处备案。第十二条(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
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包括澳、台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审批,由市企管处负责初审,市建管办复审,报市建委审批。第十三条(园林绿化资质审批权限及程序)
本市建筑业企业申请一级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由市建委委托专业管理部门初审,市建管办复审,经市建委核准后,报建设部审批;申请二级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由市建委委托专业管理部门审核,报市建管办审批,由市建管办报建设部和市建委备案;申请三级以下(包括三级)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由市建委委托专业管理部门审批。第十四条(专项资质)
本市建筑业企业申请专项资质等级,由市企管处负责初审,市建管办负责审批发证。
前款所称专项资质,是指除建设部规定资质种类以外的,承包工程总造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型专项承包资质。
第十五条(专项资质的申办条件)
申办专项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其中项目经理不少于二名,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
(二)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
(三)有固定经营场所;
(四)市建委规定的其它有关条件。第十六条(特殊资质)
建筑业企业申请特殊资质,应向市建管办申请立项,经市企管处审核后,报市建管办审批。
前款所称的特殊资质,是指本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部规定资质范围内的具体施工工艺,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实行特殊的资质管理。特殊资质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动态管理
第十七条(增项审批)
建筑业企业在原资质等级核定的范围外,要求增加承包某项工程的范围(以下简称增项),应经市建管办立项同意后,依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审批手续,方可承包该项工程。
建筑业企业增项范围的资质等级,按建设部规定的相应资质标准、企业的建设业绩、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力量进行审批。
第十八条(对增项的限制)
建筑业企业增项范围的资质等级不得高于企业的原资质等级。专业类资质的企业不得增项综合类资质,专项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不得增项。
建筑业企业每年只能增项一次,增项的资质等级应从该项资质标准最低等级开始,且两年以后才可升一个等级。
第十九条(暂定资质)
新设立的建筑业企业资质为暂定资质,在资质证书副本中记载,自核准之日起一年后,由市建管办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按资质审批程序对其进行资质考核,确定资质等级。第二十条(晋升资质等级)
建筑业企业在资质定级后三年内,按合理工期完成两项以上本等级承包范围内规定的上限工程,其它资质条件均达到上一资质等级标准,并且连续两年资质检查合格的,可申请晋升一个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资质定级后两年内,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全部工程质量合格,优良品达到30%以上,并获得两项以上市、部级工程质量奖或一项国家工程质量奖,也可申请晋升一个资质等级。第二十一条(资质升级的申请资料)
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升级,除填写《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外,还应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企业经营手册;
(二)优良率统计报表;
(三)规定数量的代表性工程质量、安全综合考评意见。第二十二条(资质升级审批)
资质升级的审批,按规定的资质等级审批权限执行。第二十三条(资质证书)
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经审查同意后,分别由建设部、市建委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统称资质审批部门)颁发《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第二十四条(承接任务要求)
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所核定的承包工程范围进行工程承包活动。市场信誉好、素质较高的企业,经市建管办同意批准后,可适度超出所核定的承包工程范围承揽工程。第二十五条(降低等级)
本市建筑业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原资质审批部门可予以降低一个资质等级:
(一)企业按资质标准就位后,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资本金和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原值数量发生变化,其中二项以上不足标准规定数80%或其中一项不足标准规定数70%的;
(二)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三级或两起以上(含两起)四级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情节严重的;
(三)企业连续两年资质检查不合格的。
建筑业企业违反本规定尚未达到降低资质等级程度的,市建管办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核减其相关的承包工程范围。
第二十六条(资质等级的升降)
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的升级或者扩大工程承包范围,由市建管办结合检查办理;企业资质等级的降级应随时办理。
第二十七条(恢复资质等级)
被降低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在企业资质条件恢复到原资质标准后,可向资质审批部门申请恢复原资质等级。第二十八条(变更)
建筑业企业变更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应先向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自核准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市企管处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建筑业企业变更技术负责人的,应在变更后一个月内向市企管处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九条(承包范围的变更)
建筑业企业变更工程承包范围的,按规定的资质审批程序和权限,向市企管处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办理。
一级企业增项其他一级资质的工程承包范围,按资质申报程序报建设部办理;增项二级资质的工程承包范围,由市建管办审批,由市建管办报建设部和市建委备案。第三十条(资质年检制)
本市对建筑业企业实行资质检查制。
受检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提供相应的资料,市建管办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按建设部有关规定,根据企业经营业绩,分别作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评定结论。
年检申报评审由本办法规定的资质审批部门负责,一级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年检由市建管办负责评审。第三十一条(资质年检处理)
建筑业企业未按规定办理资质检查,经提示后仍不办理的,市建管办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可按照规定注销其资质证书。第三十二条(部属企业)
国务院有关部(总公司)在本市注册的直属建筑业企业,其资质审批和日常管理由国务院有关部(总公司)负责,但其承包工程范围超出本部(总公司)直接相关业务范围的,应由市企管处初审,报市建管办审核同意,经国务院有关部(总公司)审批后,方可在本市承包相应的工程。第三十三条(非部属企业)
国务院有关部(总公司)直属企业在本市投资成立的建筑业企业(包括控股企业、参股企业)、本市有关专业局管理的企业,接受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法律责任)
对违反本规定的建筑业企业,市建管办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建设部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三十五条(定义)
本规定所称的立项,是指建筑业企业设立前,市建管办按照规定对其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的行为。本规定所称的综合类资质,主要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冶金有色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航务工程、航道工程、公路工程、铁路综合工程、铁路电务工程、火电工程、送变电工程、核工程、矿山建筑安装、市政建设工程、海洋石油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建材工业安装工程、邮电通信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业设备安装工程、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工程、古建筑工程机械施工等方面的资质。本规定所称的专业类资质,包括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防水、土石方工程、爆破工程、预应力专项工程、钢结构网架工程、消防工程、隧道工程、防腐保温、玻璃幕墙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资质。
第三十六条(具体应用解释)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建委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施行日期)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