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安监局关于开展“办事难落实、问题难解决”调研情况报告

时间:2019-05-14 13:5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安监局关于开展“办事难落实、问题难解决”调研情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安监局关于开展“办事难落实、问题难解决”调研情况报告》。

第一篇:区安监局关于开展“办事难落实、问题难解决”调研情况报告

XXXXXXX区安监局关于开展

“办事难落实、问题难解决”调研情况报告

区软环境建设办公室:

根据XXXXX区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办事难落实、项目难落地、问题难解决”调研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临翔区安监局关于“办事难落实、问题难解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中的困难问题

当前,在现实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中存在如下困难问题:

(一)安全生产立法滞后,配套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

《安全生产法》2002年出台至今,全国人大、国务院、省、市、区相继出台配套的法规政策,到目前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已有70多部。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执法部门权力很大,但由于安全监管工作点多面广,法规政策制定滞后,一些事项有法律依据但是没有处罚原则和标准,弹性较大在实际操作中执法被动。这给安监执法的工作力度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地方的安监执法部门在具体的执法中,对于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往往难以是从。

一是安全生产立法工作仍然滞后。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安全生产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制度性、体制性、技术性、工艺性的新事物层出不穷,现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远远无法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生产现状。安全生产立法的滞后,导致了在现实

—1—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中“无法可依”。

二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修订不及时。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产在不断进行,安全管理也随之更新。欧美国家和日本属于世界发达国家,目前仍在不断修改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然而在我国安全生产法律的修改、完善和更新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70 年代甚至建国初期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虽然当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虽然已制定修改一部分,但仍然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往往缺乏实际针对性和操作性。安监部门是2004年成立的新部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也是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新兵。受客观因素制约影响,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配套法规、细则和标准出台不及时,并且有些法规之间存在重复和交叉等现象,影响了执行效果,有些规定不具体、不明确、含糊、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其中,对于较大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区分划定上仍旧存在歧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程序制度建设不够规范,对立案、备案、听证、复议等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规范。此外,许多法规、规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律法规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都限制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

(二)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安全监管职能有交叉,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政府及其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主体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界限不清。目前,政府、安监部门、企业对安

—2— 全生产的职责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偏差和误区。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主体,安监部门及其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具体行使安全监管职能,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但目前,作为安全监管一线的安监局仍采用“保姆”式的检查方式,代替生产经营单位查隐患,找问题,代替企业去抓安全、查隐患,在以检查代替监管的同时,不但没有落实监管主体的责任,也让企业无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旦发生事故,两个主体责任都无法交代,都要被追究责任。

二是安全监管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不清。目前,机构改革还未完全到位,一些政府职能还未理顺,执法队伍比较庞杂,住建部门、消防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都具有一定的安全监管职能,对同一行政相对人的多个安全执法机构的存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职能重叠。特别是对于煤矿监管这一块,职能交叉的情况更是突出。其中,安监部门负责除作业场所以外的安全监管,工信部门负责作业场所的安全检查以及相关证照的年检核实,国土部门负责对非法违法行为的监察,煤监局却又主管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对一些违法行为,不同的执法部门相互争权,竞相处罚;而对另一些违法行为,由于执法风险大、利益小,各执法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协调起来难度很大,很容易在某些方面造成监管缺位。很多应当查处的问题移交后没有回音,很可能是不了了之。同时,一些部门出于某种原因,执法不严格,面对隐患不深究,整改措施不敦促,轻易下达检查合格的结论,往往给我们安监部门的执法设置了障碍。在重大隐患整改和挂牌督办方面,部门之间不沟通、不了解、不通气,往往该挂牌督办的企业没有

—3— 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整改结束的企业却仍在“黑名单”之上。

三是安全生产执法力量不足,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执法人员短缺,诸多的企业,特别是煤矿和矿山企业让安监执法人员疲于应付。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是政府新成立的机构,基础薄弱,相当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健康等不具备执行监管职能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加之执法装备数量不足、设施落后,缺乏必要的监管检测设备,不能适应执法形势和工作要求,给安全生产事故案件的准确定性带来了困难,无法满足面广量大的执法工作需要。同时,基层安全监管力量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虽然乡(镇、街道)已建立安监站,但是所有安监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没有专职人员和编制,一定程度上牵扯了安监工作的精力。基层安监机构装备和经费无法落实,难以集中精力开展工作。

(三)企业安全文化薄弱,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

一是企业安全文化未建立,仍旧很薄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成长起来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参与全世界市场的竞争过程中,通过引进和学习工业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管理和经营理念,已经逐步拥有了自己企业文化,其中就含有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为目的的文化,要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安全生产方针,在企业建立预防型、科学型和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各种事故应急预案,通过职工培训、企业宣传等种手段,—4— 提高职工的安全认识和安全素质,最终达到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最终目的。但是,已形成安全文化的企业目前仍然属于少数,有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有法不依、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特别是像临翔区这样地处西南边陲的新兴县区,企业“小散乱差”,企业文化无从谈起。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低,导致安全生产执法难。临翔区的企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原始资本积累刚刚起步,企业规模小,设备设施比较落后,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比较低,安全工作只是跟着感觉走,凭经验办事,安全意识极其淡薄,根本谈不上安全管理。他们对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么根本不知道,要么了解不深入,对相关标准也是糊里糊涂。由于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淡薄,他们有的对执法人员指出的隐患往往置之不理,更谈不上整改措施的落实。

三是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足。从历史上看,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史的国家,并且目前中国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法制观念淡薄,存在着“不学法,不懂法,有法不依”的现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的新工种、新名词,大多数人民群众包括很多机关工作人员对于安监部门、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也仅仅只停留在口号阶段,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共建氛围无法建立。

二、“办事难落实”、“问题难解决”的具体情况

(一)“办事难落实”的具体情况

在具体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

—5— 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的不足以及外力干预的原因,仍存在行政执法不到位,“属地管理”责任无法落实的情况。以XXX企业来讲,该企业成立至今仍未按照“属地管理”责任到区安监局进行“三同时”备案,在无备案、无验收、无许可证、无资质、无教育培训上岗的情况下,自行使用甲醛等危化品进行生产。对此,区安监局先后该企业下达《告知书》,要求该企业甲醛生产项目在建设前必须向安全监管局申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审查不合格前不得建设;甲醛生产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请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未合法领证前不得进行生产。但历次告知和检查后,泛华林业依旧无证生产。

(二)“问题难解决”的具体情况

烟花爆竹是国人欢度新春佳节的必备品,作为易燃易爆物品,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经营管理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但因市场规划、监管职能交叉、安全意识不强、人为“说情”等原因,烟花爆竹销售管理一直都存在乱摆摊设点、一证多点、无证销售、“一街红”等问题。在市场规划方面,因人员密集程度不同,某些路段一直是烟花爆竹销售集中点,众多的零售户聚集造成“一街红”,消防疏散难以保证。零售户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将原本设在定点店铺内的烟花爆竹摆放在外销售,很多原本不在该区域的零售户或者无证户也纷纷效仿,造成乱摆摊设点、一证多点、无证销售等情况。在监管方面,安监部门负责烟花爆竹证点的核查,城管部门负责乱摆摊设点的治理,工商、质监等部门负责对商品销售、质量的监管核查,公安、消防等部门负责燃爆、消防的监督。由于多头

—6— 并管,很多时候造成多头难管。加之人为“说情”,使经营销售管理更为棘手。

二、对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配套法规,保障《安全生产法》的有效实施

健全的法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最直接和有效的战略是对企业实施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尤其是对风险程度高、事故隐患突出的行业的严格检查和严肃处理。这一切,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作支撑。迫切的希望国家、省级政府进一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细化执法监管监察职责职能,为地方安全监管执法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二)充分发挥安监部门综合管理职能,开展联合执法工作

安监部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也是各级政府安委会下设办公室所在,对于一些目前同一行政相对人归属多个职能部门交叉监管的情况,在现实执法监察工作中,一要充分发挥安监部门综合管理作用,对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规范其执法行为,保证执法到位;二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职能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彼此之间常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问题,以提高监管执法水平,针对一些安全问题突出的行业、企业和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联合组织集中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执法活动,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处罚,保证治理到位,整改到位。三是密切与公安、检察、法院、监察、国土资源、—7— 工商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取得各方的工作配合和支持,使各方面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安全监察与多方监管相结合的新体制。目前,正在推行的联席会议制度,也是其中加强沟通交流的手段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推行一些更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大力推进联合执法进程。

(三)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加大执法力度

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种。在现实监察中,对不易引发安全事故,后果比较轻微的一般隐患,主要以说服教育和引导企业整改为主,即“事前”监管执法。凡是不整改或者拖延整改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职工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隐患,责令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改者,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停产停业的严厉措施,何时达标何时恢复生产经营,对安全隐患不整改的企业负责人要让其失面子、丢票子、挪位子,决不姑息。同时,积极与法院沟通协调,建立畅通的安全生产案件强制执行的渠道,确保有关处理及时到位,一旦有擅自开工经营或者拖延、拒不交纳罚款的事项,立即转交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保证安全生产执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

(四)注意细节问题,提高执法监管监察效力 一是要规范执法监察的流程。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二是要规范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语言。规范执法监察的书面语言,严格以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术语为准绳,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具

—8— 体实际,准确表述。三是要复查应及时进行。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5号令)第十六条指出,“整改、治理限期届满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自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填写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单位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逾期未整改、未治理或者整改、治理不合格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四是要规范案件办理环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07〕193号)指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并调取其他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相关证据,做到证据确凿充分。仅有当事人陈述而无其他证据证明的,不得定案。依法调查取证,想方设法多方取证,既要做调查询问笔录,又要做现场勘验记录,还要寻求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多种证据。在收集证据时,注意突出证据的关联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五是要完善执法文书送达程序。《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15号令)第三十条对执法文书送达程序做了明确的规定。送达文书应由受送达人签字或盖章。遵守这一规定,送达执法文书,首先要明确受送达人是法人、其他组织还是个人。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是个人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执的备注栏内注明与受送达人的关系。

—9—

(五)组建各级执法监察队伍,形成执法监察合力 一是尽快在县(区)、乡组建执法监察大队、中队,形成执法监察网络,人员、装备配置到位,保证必要的执法监察工作条件。二是按照管、监分离的原则,将执法监察职能剥离出来,由各级监察部门行使执法监察职权,保证监察队伍的执法独立性。具有独立执法职能的安全监察网络,比较容易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的发展。三是要把安监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安全监管既是工贸、矿山、危化、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主管,也代表政府对消防、道路、建筑、特种压力容器等行业实施综合监管,要把这两方面职责结合起来。从体制上加强自上而下“统”的力度。无论是服装、设备、人员还是执法、监察、协调,安监部门的上下级之间必须形成统一、一致、协调的工作格局。

(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企业安全意识 改善安全生产形势,破解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难题,还需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一是大力开展各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在保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情况的检查监督,保证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实施到位,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二是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新闻媒体、安监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安全法制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和部门监督作用,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形成大力宣传安全法制,弘扬尊章守法的社会氛围。使企业自觉按

—10— 照法律办事,从业人员能够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是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媒体舆论的引导和政府的指导,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固化“以人为本,规章至尊”的安全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激励先进,鞭挞落后,使安全生产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动。

三、对“办事难落实”、“问题难解决”的对策建议

(一)“办事难落实”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依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做好执法监管工作,做好信息痕迹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希望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部门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加大执法监督问责力度,减少外力干预因素,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执法。

(二)“问题难解决”方面:充分发挥安委办协调作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合理布点,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控制零售许可经营户数,加强举报投诉,强化执法监管,切实消除安全隐患问题。

XXXXXXX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一三年二月四日

—11—

第二篇:某市解决就业难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坚持“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立足本地实际,确立了“产业发展为基础,搭建平台为载体,完善机制为关键,促进就业为目标,致富群众为根本”的就业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建成“充分就业市”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正扎实开展。今年1—10月,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186人,完成目标的118.5%;全市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法定劳动力达15万人,占全市农村标准劳动力的55.6%;失地农民实现就业13704人,就业率达84.4%;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城乡就业呈良好态势。[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构建两大网络,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一是建立起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组织网络。在全市19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全市212个村(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协办员297人(村会计兼任),在农村设立了信息员2138人(组长兼任),对134名劳动保障专(兼)职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形成了规范的市、镇、村(社区)、组四级劳动保障组织网络和专业队伍,保证了劳动力就业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如蒲阳、向峨等乡镇和城郊村(社区)16名专职劳动保障协办员对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住户统一进行失业登记,集中办理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定期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的三送活动,鼓励和扶持了自主创业、再就业、再创业人员200多人。

二是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信息网络。**市把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城乡就业同工同酬的就业市场作为城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城区,依托人事、劳动部门设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农村,依据劳动力区域分布特点,分别设立了蒲阳、青城山人力资源分场,及时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实现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今年,我市把人力资源的现场招聘会开到了村组,在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蒲阳镇、聚源镇、青城山镇召开了三次劳动力招聘会,60多个用人单位和5000余名求职者面对面交流,当场达成用工协议1250个,做到了用人单位放心、求职农民满意。

二、创新三项举措,完善就业制度体系

一是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促进就业配套规划制度。农民集中居住区选点规划建设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社区公共服务、有利于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作为规划选址的前提条件。奎光小区、江安小区、观风小区、幸福小区、青城人家、滨河小区、兰花新村等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是选择在经济和商业环境最好的地段,大大增加了集中居家农民就业机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材、商业、休闲旅游一条街,解决了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生计问题。

二是建立了就业协作制度。在大力提倡和鼓励灵活就业、家庭创业的同时,在乡镇和社区建立了定期召开相关单位就业联席会的就业协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就业问题。龙潭社区定期邀请民政、公安、工商、税务、劳动社保等部门和社区内机关、单位召开联席会,相互通报劳动力供求信息,通报帮助就业的备案情况和劳动就业工作情况,及时开展就业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建立就业协作制度以来,该社区劳资纠纷、安全问题降低了50%,就业率增加了20%。

三是建立了项目服务“三进”工作制度。**按照“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劳动保障服务”的工作思路,以“三进”工作制度全程跟踪服务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市企业吸纳和招用本地劳动力。项目引进时“跟进”。如灌口镇灵岩山温泉开发项目,在引进之初,就与业主达成了“项目首期落成解决300个本地劳动力就业,中期解决800个劳动力,远期解决1000个劳动力”的就业协议;民兴纺织有限公司纺纱项目业主与胥家镇达成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就业协定,企业投产后招收了该镇和周边村社240多个劳动力进厂务工。项目开工时“贴近”。双良集团恒创特种纤维、锡成纸业、硬硼硅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之初,市劳动社保部门就深入企业掌握用工信息,按照企业用工要求,对口培训劳动力,培训结束后现场招聘。双良集团用工达500多人,锡成纸业吸纳下岗工人320多人就业。项目竣工时“亲近”。市劳动就业部门与项目业主建立了互通信息的工作机制,对市域项目进展与用工了如指掌。鑫威光电项目竣工试运时,劳动就业部门就主动配合业主组织培训了1100多名本地农民工进厂就业。同时,还指导和支持企业周边有条件的农民兴办了10余家餐饮零售店为企业提供服务,达到了企业、群众、政府“三满意”的多重效果。在“三进”工作制度中,坚持“三到”服务:“培训到村、宣传到户、岗位到人”,提升了劳动力就地转移能力,拓展了项目招用本地员工的空间。仅今年本地企业就提供就业岗位245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869人,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落实四项政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一是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市财政加大投入,划拨再就业匹配资金171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和SYB创业培训补贴109万元;发放职业介绍服务补贴、青年职业见习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各类补贴52万元;实行自主创业贷款优惠政策、灵活就业优惠政策和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扶持优惠政策,推荐小额贷款担保

服务部”,开办书报亭、小食品、小百货生产和配送点,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就地就业,目前已经安置就业人员450人,预计2007年将达到1000人。同时,在社区还开辟了自行车修理、日用品织补等经营场所,鼓励城镇失业人员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今年以来,全市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有组织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达2600余人。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吸纳城镇失业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就业实体80家,吸纳安置城镇失业人员650人。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组织城镇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全市在21个社区成立了社区服务站(社),根据用工单位需求,采取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方式,发展社区劳务派遣。

第三篇:某市解决就业难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坚持“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立足本地实际,确立了“产业发展为基础,搭建平台为载体,完善机制为关键,促进就业为目标,致富群众为根本”的就业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建成“充分就业市”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正扎实开展。今年1—10月,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富余

劳动力65186人,完成目标的118.5%;全市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法定劳动力达15万人,占全市农村标准劳动力的55.6%;失地农民实现就业13704人,就业率达84.4;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城乡就业呈良好态势。

一、构建两大网络,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一是建立起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组织网络。在全市19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全市212个村(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协办员297人(村会计兼任),在农村设立了信息员2138人(组长兼任),对134名劳动保障专(兼)职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形成了规范的市、镇、村(社区)、组四级劳动保障组织网络和专业队伍,保证了劳动力就业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如蒲阳、向峨等乡镇和城郊村(社区)16名专职劳动保障协办员对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住户统一进行失业登记,集中办理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定期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的三送活动,鼓励和扶持了自主创业、再就业、再创业人员200多人。

二是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信息网络。**市把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城乡就业同工同酬的就业市场作为城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城区,依托人事、劳动部门设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农村,依据劳动力区域分布特点,分别设立了蒲阳、青城山人力资源分场,及时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实现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今年,我市把人力资源的现场招聘会开到了村组,在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蒲阳镇、聚源镇、青城山镇召开了三次劳动力招聘会,60多个用人单位和5000余名求职者面对面交流,当场达成用工协议1250个,做到了用人单位放心、求职农民满意。

二、创新三项举措,完善就业制度体系

一是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促进就业配套规划制度。农民集中居住区选点规划建设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社区公共服务、有利于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作为规划选址的前提条件。奎光小区、江安小区、观风小区、幸福小区、青城人家、滨河小区、兰花新村等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是选择在经济和商业环境最好的地段,大大增加了集中居家农民就业机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材、商业、休闲旅游一条街,解决了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生计问题。

二是建立了就业协作制度。在大力提倡和鼓励灵活就业、家庭创业的同时,在乡镇和社区建立了定期召开相关单位就业联席会的就业协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就业问题。龙潭社区定期邀请民政、公安、工商、税务、劳动社保等部门和社区内机关、单位召开联席会,相互通报劳动力供求信息,通报帮助就业的备案情况和劳动就业工作情况,及时开展就业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建立就业协作制度以来,该社区劳资纠纷、安全问题降低了50%,就业率增加了20%。

三是建立了项目服务“三进”工作制度。**按照“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劳动保障服务”的工作思路,以“三进”工作制度全程跟踪服务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市企业吸纳和招用本地劳动力。项目引进时“跟进”。如灌口镇灵岩山温泉开发项目,在引进之初,就与业主达成了“项目首期落成解决300个本地劳动力就业,中期解决800个劳动力,远期解决1000个劳动力”的就业协议;民兴纺织有限公司纺纱项目业主与胥家镇达成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就业协定,企业投产后招收了该镇和周边村社240多个劳动力进厂务工。项目开工时“贴近”。双良集团恒创特种纤维、锡成纸业、硬硼硅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之初,市劳动社保部门就深入企业掌握用工信息,按照企业用工要求,对口培训劳动力,培训结束后现场招聘。双良集团用工达500多人,锡成纸业吸纳下岗工人320多人就业。项目竣工时“亲近”。市劳动就业部门与项目业主建立了互通信息的工作机制,对市域项目进展与用工了如指掌。鑫威光电项目竣工试运时,劳动就业部门就主动配合业主组织培训了1100多名本地农民工进厂就业。同时,还指导和支持企业周边有条件的农民兴办了10余家餐饮零售店为企业提供服务,达到了企业、群众、政府“三满意”的多重效果。在“三进”工作制度中,坚持“三到”服务:“培训到村、宣传到户、岗位到人”,提升了劳动力就地转移能力,拓展了项目招用本地员工的空间。仅今年本地企业就提供就业岗位245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869人,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落实四项政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一是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市财

政加大投入,划拨再就业匹配资金171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和SYB创业培训补贴109万元;发放职业介绍服务补贴、青年职业见习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各类补贴52万元;实行自主创业贷款优惠政策、灵活就业优惠政策和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扶持优惠政策,推荐小额贷款担保25人,贷款额达40万元,创办个体私营企业25个,吸纳从业人员121人;支持自谋职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实体80余家,吸纳安置就业人员650多名;支持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26家,安置城乡从业人员630名;推荐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103户。

二是设立了城乡劳动力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资金。建立了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为主的城乡劳动力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补贴制度,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资金200万元,技能鉴定补贴资金45万元,对通过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城乡劳动力给予技能鉴定费用补贴,提高了被培训人员参与技能鉴定的主动性。1—10月,全市共免费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28981人,实用技术培训31780人次,为考取技能鉴定书的4300人实行考证费用补贴。

三是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资金等均由市劳动就业部门负责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市财政局统一核拨,保证了劳动培训资金安全正确使用。

四是建立了就业援助公益性专户。目前已筹集资金近2万元,将对年龄较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以及“零就业”、“单亲家庭”未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给予就业前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

四、抓实五个环节,完善就业培训体系

一是夯实培训基地。今年,全市投入资金109万元,建立和完善了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配备了教学软硬件设施。利用市域大专院校、职业高中、成人学校、工厂技校、乡镇农民学校等教育资源,建立了34个劳动力就业培训学校,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与充分利用。目前,正积极争取建立团中央在四川的青年创业点。

二是健全培训网络。构建了市、乡镇、学校、企业4级培训网络:组建了由300多名在校教师、拔尖人才、专业人员组成的城乡劳动力培训师资库和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依托成人学校、乡镇党校在各乡镇建立了劳动力就业培训点;在市域大专院校、职业高中开设了旅游饭店管理、猕猴桃种植、水产品饲养等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专业;在宁江集团、双良集团、紫坪铺公司等企业举办了饭店服务、计算机操作、纺织、数控机床操作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班,形成了“三方联动”(镇校联动、厂镇联动、校企联动)的培训格局,提高了就业人员劳动技能和就业择业能力。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三结合”(与素质教育、市场需求、区域经济特色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办了短训班、夜校班,通过法律常识、就业政策、社会保障、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现代文明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通过“四单”(根据企业“订单”,制定培训“菜单”,失地农民自己“点单”,实行培训“免单”)服务,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人员就业率达70以上。

四是丰富培训内容。结合产业特点,**市侧重旅游、建筑、花卉、果木种植及其相关产业技能培训,形成了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充分就业三方良性互动。目前,全市从事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就达7.6万人,从事花卉苗木、猕猴桃、中药材、食用竹、茶叶、养殖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能型劳动者达4万余人。同时,结合劳动力输出,大力开展定单培训,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青岛天禄大酒店320个职工中280人来自**,广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首批聘用180名员工中有160人来自**。该市还针对在机械制造、软件、食品、环保型材料等主导优势产业,增加了钳工、车工、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培训内容,促进了一般劳动力向专业型、复合型人才转变,提高了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五是注重培训效果。今年,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320人,获取职业资格证的3500人中实现就业3400人,就业率达97%。SYB(小老板创业培训)355人中,实现自主创业350人,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中兴镇横山村农民李建奎,通过SYB培训自主创业,办起了凤凰机械厂,吸纳就业人员60余人,按国际标准生产“气动铲”和机械加工配件,产品远销美国,年销售收入达200余万元,上缴税收10余万元,实现了“失业—就业—创业”的跨越。

五、打通“三条管道”,完善劳动力规模转移体系

**市着力开辟劳务输出新渠道,采取“三个对接”,即与市外劳动就业部门政府对接、与市外企业直通对接、与市外职介机构民间对接的办法,打通劳务输出“三条管道”,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规模输出,在“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的双向就业模式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是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珠海、温州、昆山、西藏等地建立对外劳务输出联络点,直接联系当地劳动就业部门、职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提供岗位供求信息,推进农村失地劳动力转移输出。二是与北京森科瑞工贸公司、广东贝克精加工有限公司、江苏荣华纺织有限公司、深圳艾美讯等企业直接联系,规模输出农村劳动力1195人。三是通过市外职介机构等中介组织,向马其顿、格鲁吉亚、伊朗、老挝、阿联酋输出水电安装工和建筑工人750人次。今年以来,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有效地实现了劳动力规模转移和农民增收致富。

六、夯实三个载体,完善社区灵活就业体系

**市积极鼓励和支持家庭创业、灵活就业,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不断夯实社区就业创业三个载体,完善社区灵活就业体系。一是建设“社区就业风景线”,扶持城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全市在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设立了39个“社区就业服务部”,开办书报亭、小食品、小百货生产和配送点,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就地就业,目前已经安置就业人员450人,预计2007年将达到1000人。同时,在社区还开辟了自行车修理、日用品织补等经营场所,鼓励城镇失业人员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今年以来,全市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有组织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达2600余人。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吸纳城镇失业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就业实体80家,吸纳安置城镇失业人员650人。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组织城镇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全市在21个社区成立了社区服务站(社),根据用工单位需求,采取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方式,发展社区劳务派遣。

第四篇:如何解决征地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如何解决征地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镇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步伐的加大,建设用地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来自于征地难问题却相当突出,已成为制约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的瓶颈。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到户,部分地方农村地下买卖土地猖獗,土地价格飚升,加上政府取消了征地回拔的政策,民生工程征地时,广大被征农民的利益难以照顾,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仅依照政府征地的价格,被征农民是不能接受的,广大被征土地的农民要么要求土地回拨,要么漫天要价,导致民生工程征地困难重重。政府既不能强制征地,又不能摆平农民的利益,显得束手无策,处于艰难境地。若长此下去,将严重阻碍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建议完善有关征地政策,实行既现实又可操作的,因地、因事制宜,灵活应用的综合措施,解决民生工程的土地征用瓶颈问题,以促进社会事业和民生问题与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征地难这个问题,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征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表面看,造成征地难的主要原因在群众,但其根源是多方面的。

一是恋地情结。长久以来,农民都是靠土地来生存发展-1-的,农民对耕地的态度也一直处于依赖甚至可以说是依恋的程度,农民无法离开耕地独立的生存,只有靠耕作带来收入,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而进一步谋求发展。因此,一旦将征地问题拿到与土地根叶相连的农民面前就会激起他们的极大愤慨,从而给征地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是政策、法律知识的缺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已经实施了20多年,依然有很多农民不清楚土地所有权的归属,一直认为自己的土地完全归自己所有,自己享有土地上的一切权利,不明白自己的土地为什么是国家的。不管是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地上权利的了解,还是对转承包土地流转的践行,农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模糊不清或者干脆错误的定位,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土地的政策、法律意识和知识的淡漠和缺乏。

三是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许多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只讲眼前利益、个人利益,不讲长远利益、大局利益;只讲对自己有用的权利,不讲对等的义务;甚至个别人把征地视为沾公家光、发建设财的机会,一次性吃饱、发财,以征地为理由谋求各种利益的最大化。

四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阻碍。由于各自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不一致,农村派别之间争权夺利、拉帮结派。而征地款资金量大、又涉及家家户户,自然成为农村派性斗争和各项矛盾的焦点。以此为机会,煽动、拉拢对法律意识不明的农民,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阻碍征地工作,结果给征地工作带来不利。

五是有的征地工作中出现了过激行为。征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容易引起各种矛盾,甚至因为这些矛盾的产生造成了许多的冲突事件和过激行为,造成许多社会舆论,致使征地工作的开展难上加难。

二、解决征地难的主要办法

解决征地难这一共性问题上,有几个特点:一是政府必须高度垄断土地市场,严禁集体土地、小产权房入市;二是必须制定统一征地和青苗补偿标准;三是必须严格公平公正公开按程序征地。为此,我认为在今后的征地工作中,针对征地难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办法。

一是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创造征地村“农民变市民”的新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方式都要有全新的转变。城乡结合部的征地,给这些村带来了投资和搞建设的机遇。在城市规划区的村,应抓住这一机遇,逐步推进农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单纯务农向务工经商转变。征地的目的是为了建设和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发展的成果,而不是损害农民的利益获取企业的利益、政府的利益。虽然征地有补偿,但促进征地村农民增收重要的还是变“输血”为“造血”,促进农民就业。所以,要以“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就业”为原则,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开拓劳动力市场,广泛安臵“下岗”农民,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和谐。

二是深入宣传征地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和民众了解征地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在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导的今天,尤其板桥作为全区第一大乡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已不是土地,所以,要教育群众转变择业观、发展观,要把目光放远,正确认识大局与小局、短期与长远、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征地工作中配合工作的开展,以达到自觉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是征地工作必须贯彻征地的相关政策。要教育征地工作人员及干部公心办事、公平办事,在征地工作中严于利己认真贯彻征地各项工作制度和法律法规。

四是做好群众情绪的疏导和化解工作。首先,从思想上正视矛盾,积极主动抓“苗头”。凡是群体性矛盾的形成,都有一个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它绝不是陡然产生的。因此,我们一开始就要在思想上正视矛盾、揭露矛盾,不遮掩矛盾,不回避矛盾,从而及时发现苗头,抓住“火候”果断处臵,防止矛盾向坏的方向转化,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其次,从全局上把握矛盾,集中力量抓“重头”。这就要在全面分析和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以主要

领导集中主要精力抓影响全局的重点问题,即注重抓主要矛盾。因此,工作时既要态度坚决,更要过细地做工作,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疏导化解农村矛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强调用民主的、教育的、讨论的、批评的方法,通过正面教育、思想感化和说理疏导化解农村矛盾,而且必须坚持与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相结合加以处理。改革中出现的矛盾要靠深化改革去化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加快发展去解决;只有打破原有的低层次的暂时平衡,才能实现社会更高程度的稳定。

五是加大对征地过程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首先,严格依法办事,做到程序公开和程序透明。法治作为一种动态的或能动的社会范畴,其基本意义是依法办事,即在制定了法律之后,任何个人和组织的社会活动均应受到既定法律规则的约束,人人平等的办事是法制的基本要求和标志。法制精神的核心就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只有政府官员严格依法办事,接受法制的约束,才有法制可言。在征收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程序办事,实现土地征收补偿的透明化,制度化,从而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其次,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增加听证会制度。听证会可以就土地征收合法性、土地征收补偿等问题举行,听证会上应充分听取被征收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使被征收人和利害关系人获得表达意见的机

会。第二,增加对被征地人的救济措施。如果被征收人对土地征收的合法性和土地征收的补偿方案等存有异议,我国应允许被征地人采取申诉、行政复议等措施。在这些措施不能保障其权益时,还可以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只有更好地发挥村民的民主监督作用,才能为征地工作的合法、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精选)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房造宅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结婚成家、添丁加口、分家立业、改善居住环境、房屋年久失修等因素,农民都需要建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农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盖房造屋的要求十分强烈。但同时农民建房问题受诸多原因的影响,农民建房难问题已成为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引发群

众上访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就此问题组织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并对破解农民建房难问题作初步探索。

一、我区农村建房的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275个行政村,建设规划审批按街道划分分别由**市建设规划局和**建设规划分局管理,其中海门街道、白云街道、葭沚街道、洪家街道所属的村和三甲、下陈街道的一部分村的规划由市建设规划局管理(此范围内又分别由市规划办、市局规划处和开发区规划办管理),三甲街道、下陈街道、章安街道、前所街道、大陈镇和**农场的166个村的规划由**建设规划分局管理。而土地管理又按区域分别由**国土资源分局和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管理。由于建设规划、土地管理权限的不同,所处区域重点工程安排、工业区块开发程度的差异,我区农村群众建房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类型有:按村镇规划要求,农民自己组织实施建房及基础设施配套的;有重点工程指挥部(管委会)统一拆迁并负责基础设施配套,农民自己建房的;有按“立改套”要求,指挥部(管委会)统一收回宅基地建设套房安置的。

过去,农村住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农村住房布局零乱,一些村虽然编制了规划,但因规划的档次较低,缺乏长远的眼光,到现在已经显得落后,而且公共配套设施不全,环境质量较差,大多数农民群众注重室内美化,忽视室外环境,“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既影响了农村的形象,也阻碍了农民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解决农民住房问题,并通过实施“百十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城乡交通一体化工程等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我区除大陈镇和椒北地区外,大多数村已处于城市建成区范围或城市规划区范围,农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城市建成区范围的村民因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或其他重点工程的征用土地,农民住宅拆迁,集中建设起与城市基本接轨的村民居住点,基础设施、卫生条件等已纳入城市管理范围。但同时,城市框架的拉开,使洪家、三甲、下陈、农场等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农居点又面临重新选址重建。加上因规划控制或不断调整,全区还有许多行政村的农民群众的建房要求多年未能得到满足,据了解,全区各街道均存在该建未建现象(其中白云街道只剩一个村未建),部分村多年未审批农民建房,时间长的达10年以上,矛盾仍然突出。

二、我区农村建房难的主要问题

1.“两规”错位、规划调整对农民建房的影响。**撤地建市,**成为**市主城区,城市总体规划重新编制,而后又进行修编,编制及修编规划花费时间长,在此期间,因规划不明确,村民居住点规划较长时间难以明确,即使有些明确后又因规划调整而不断重新选址或调整,村民建房大多停止了审批,规划问题在较长时期内困扰并影响了农民建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最近一、二年加大规划编制的力度,大多数村的村镇规划已经编制,据了解,全区275个村,已有230个村已经编制完成,占84%;还有12个村正在编制之中。但是已编制的村镇规划,不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两规”错位造成村居点仍难以落实。还有一些则是城市规划虽已确定,但一时难以实施,或者规划又进行新的调整的,致使村居点规划也无法编制或编制后无法落实,如海门街道东方红村原规划用地已调整为港埠规划用地,而其他地方的土地在规划中均为工业用地,新址一直难以确定;下陈街道草坦洪村全村基本划入工业园区红线内,村居点无处可选,而此园区目前尚难以实施,村民建房也受影响;洪家街道港头徐村已经收取村民的建房配套费等相关费用,正拟上报审批时,遇到路泽太公路规划对村居点的影响,需要调整村庄规划,而重新选址的村居点目前还是农保地,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已调整,但省政府尚未批准,因而无法落实,村民意见极大。

2.土地指标的制约。国家采取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每年安排的指标十分有限,**行政区域不大,但作为**主城区,重点工程项目多,加上**经济开发区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用地的需求很大,自然造成指标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用地指标十分紧张。如今年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只有600亩,其中312亩用于工业用地,剩下不到300亩要解决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农民建房等其他建设所需指标,无疑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在此同时,原先安排的一些指标,由于村里调整土地或规划变化等种种

原因,尚未及时落实,为数不少的指标被积压,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数据反映,2004年至2007年2月,共审批供地1271亩土地,安排建设了6792间新房,但还有2200亩左右的土地已农转用,都因各种原因未供出,指标大量被积压。

3.农村建房费用过高问题。区政府针对农民建房的困难采取措施进行补贴,如抓紧测绘

地形图,减轻村镇规划编制时的村集体负担;对编制村镇规划实行补贴,在原每村补贴2万元的基础上,对大村再酌情补贴。农民建房审批中,城建部门已尽可能实行减免,如免费提供通用标准图集,取消测绘大队收取的放样定位费用等,得到农民群众好评。但由于国家严格控制使用土地,所有的计划指标都控制在省里,大多用于重点工程建设,农民建房靠周转指标来解决,也实际上只能使用折抵指标。而我区指标紧缺,使用折抵指标需要从外地区购入,随着外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购买指标越来越困难,且费用越来越高,从开始时的每亩2万元涨到了4.2万元。虽然国家对农民建房的收取费用有明确的规定,区政府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也已每亩补贴了1.2万元,且要求街道再进行补贴,但由于各街道财政状况并不宽松,大多数街道处于赤字状况,也不可能按规定要求进行补贴,因此实际上农民承受负担较重。从2007年开始国家还要收取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每亩3.2万元,负担将越来越重。

4.农村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1)有些村长期以来土地按自然村管理,土地二轮承包时村里没有留足机动田,自然村村界难打破,出现“队队硬”,村居点的选址无法落实;(2)有些村班子干部之间有矛盾,对建房所需的调地工作开展不力;(3)新班子换届后,对村庄建设规划不满意而要求调整;(4)一些重点工程建设涉及的村,部分村民借土地征用之机,对村居点安置或拆迁政策提出过高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给征地,村民安置问题也搁置起来。

5.农村违章建房现象严重。据本次调研初步了解,全区有180多个村不同程度存在违章搭建现象,最严重的一个村有近5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分析出现违章的原因,主要有:(1)由于建房审批难,有些村长期未予审批,不少农民未经任何审批手续,擅自建房,虽经土地、城建等相关执法部门阻止,甚至拆除部分正在建设的违章建筑,但效果不大,经常有农民借节假日机关工作人员休假之机,突击建房,而一些住房问题已经解决,不符合审批条件的村民,也仿效此例,违法建房;(2)受台风影响后政府为了解决受灾户住房困难,临时采取优惠措施,而有些不符合条件的也乘机违章建房;(3)我区外来务工人员相当多,需要大量的出租房解决住宿问题,村民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在门前屋后的空地上违章搭建或房屋加层,用于出租;(4)由于我区地处**市主城区,近年来在**区域内的重点工程项目相当多,而各工程指挥部为了加快政策处理进度,减少村民阻力,对一些违章建筑也都采取不同程度的补偿,且补偿标准越来越高,违章建筑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致使许多村民大肆违章搭建,借机牟利,违章现象愈演愈烈;(5)街道没有执法权,对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都不能及时有效地予以制止。

三、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1.思想高度重视,优先解决农民建房困难。安居才能乐业,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事关农村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和谐**的基本要求,因此,一定要真正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实实在在地优先予以解决,在用地指标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农民建房,在重点工程与村居点规划发生矛盾时,也应优先考虑村民利益,尽可能调整重点工程用地规划,而不要轻易改变村居点规划,绝不能因工程规划难确定而无期限地拖延农民建房。特别是规划落实且与土地利用规划没有矛盾,村里也已调整出土地的要尽快帮助解决指标困难,启动村居点建设。同时,要加大宣传涉及农民建房的相关政策文件的力度,让农民群众熟知国家的政策导向、自己的权益和自己应履行的申请手续程序。

2.加强思想工作,正确加以引导。在城市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民向市民转变的特定背景下,建房和居住方式不单纯是一个提供房源、解决群众居住的政策性、技术性问题,它更多地是一个如何积极引导农民加速向市民转变的方向性问题,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住宅要求和居住方式,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并做好详尽的规划,既要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和合理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大局;要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结合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卫生村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整体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消除农村存在的陈规陋习,弘扬社会主义的新风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协调“两规”关系,提高审批效能。规划是建设的依据,是农民建房的前提,要继续把村民点建设规划作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抓紧完成尚未编制或已编制规划但需要调整修编的任务,为农民建房提供政策与技术支持,规划编制与修编中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广大村民的意见,并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充分讨论后确定,确保规划的严肃性,避免村官换届,规划换位现象的出现。在村镇规划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尽可能使两者之间相互吻合,确实存在差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予以调整,在土地修编规划尚未获得省政府批准前,对急需解决的村应考虑进行适当局部调整。要从提高办事效率和便民利民办事出发,整合和完善规划、国土部门各自执行的审批程序,缩短农民申请建房的审批时间,只要符合建房条件的,要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内,提高审批效率,尽量缩短审批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为农民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要将道路、水利、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统一规划、布局和实施,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4.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和保护农民建房。区政府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加快解决农民建房问题的有关政策,规范和保护农民建房。要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执法管理,对违章建房,要逐一排队摸底,分清类别,分类处理,坚决制止违章抢建现象。要加强旧村改造力度,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特别是在资金投入和土地指标的使用上给予倾斜。同时通过拆迁旧房,复垦宅基地,盘活土地存量,以节约土地资源。要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管理,高度重视农民住房的安全质量,强化农村建筑市场的准入、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在工程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各阶段,逐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引导规范农民建设和谐宜居家园,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和谐**建设进程。

下载区安监局关于开展“办事难落实、问题难解决”调研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安监局关于开展“办事难落实、问题难解决”调研情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

    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2010-06-29 19:01:5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2)衣食住......

    怎么解决拆迁难这一问题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征地拆迁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怎么解决拆迁难这一问题 一、当前征地拆迁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担心以后没......

    如何解决作文难的问题

    教师如何解决学生起步作文的难题广西来宾市象州中心校刘巧萍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应着......

    如何解决小学生作文难问题

    如何解决小学生作文难问题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传统的作文总在低效的环境中徘徊,小学生学习母语,不但没有能很好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反而害怕......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长武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武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黎宏博 最近,我局就长武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深入部分乡(镇)和村组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解决设想报告如......

    关于如何解决重点工程建设难的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解决重点工程建设难的调研报告 http://zx.ouhai.gov.cn/ 2007-09-26 09:38 区政协重点工程建设调研组 (2007年9月24日) 根据市委关于新型城市化、工业化建设与区......

    开展群众办事难问题的专项整治情况报告5篇范文

    开展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问题 专项整治情况报告 根据省市文件要求,我局对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专项整治工作。经自查,我局不存在对群众......

    卖粮难问题调研

    xx县卖粮难问题调研 12月7日至9日xx县委xx组织相关人员就xx县种粮农户卖粮难问题,深入相关单位、粮食收购企业和种粮农户进行实地调研,调研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发放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