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卖粮难问题调研
xx县卖粮难问题调研
12月7日至9日xx县委xx组织相关人员就xx县种粮农户卖粮难问题,深入相关单位、粮食收购企业和种粮农户进行实地调研,调研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发放问卷等形式进行,调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xx卖粮难现状
xx县是xx省粮食主产县,每年夏粮小麦种植面积在82万亩,秋粮水稻种植面积在5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4年达到58.4万吨,15年达到70.5万吨。今年xx县的夏粮和秋粮都获得增收,但由于今年小麦收割前期雨水偏多,部分小麦品质不达标,没办法按托市收购政策敞开收购,导致不同程度的“卖粮难”,夏粮收购延续时间较长,于秋粮收购有所叠加,目前xx县粮食收购工作整体平稳有序,但由于雨雪天气、仓容紧张、布点不均衡等问题困扰,收购进度迟缓,排队卖粮现象比较普遍。县粮食局正在增加收购库点,改善服务措施,从根源上化解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从严、从重、从快严肃处理卖“人情粮”及吃拿卡要、违规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坑农害农问题发生。
二、卖粮难产生的原因。
造成今年xx县卖粮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国内粮食大环境的影响,又有局部因素:
(一)库容缺口大。从夏粮收购启动至秋粮集中上市,市场上粮食出现了饱和状态,囤积的小麦和玉米调不出去,收购商不愿收。又由于粮食连年丰收、托市价格持续单边上扬、国有库存高企,如今,xx县秋粮水稻预计农民有30万吨余粮可售,但xx县国有粮库的库容只可收购20万吨的粮食,尚有10万吨的仓容缺口,收购能力下降。因此卖粮难现象开始抬头,排队卖粮常态化,有的收购点甚至出现了为卖粮而“走后门”的现象。
(二)小麦品质不达标。今年麦收季节,由于受到天气影响,xx县小麦的品质大打折扣,相当一部分收割的时候下雨了,导致小麦出现赤霉病、黑胚病及不完善粒超标等情况,总体表现不完全粒超标。而对于粮食收购企业来说,除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收购粮食外,只能尽力控制企业风险。国家“托市收购”的粮食有等级要求,他们只能遵照执行。
(三)玉米价格的下跌大。每年xx县的玉米种植面积大约在20万亩,10万吨产量,玉米成熟上市也会冲击秋季粮食市场。目前市场价格全线下跌的三大主粮中,玉米下降的幅度最大,相比去年最高跌幅达30%。除了与国内玉米库存粮满为患、与国际玉米价格严重倒挂等有关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发改委等方面公布的玉米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比去年的最高收购价降了0.13元每市斤。
三、卖粮难产生的影响
(一)引起农业链连锁反应。通过粮食链、资金链、土地链的传导,持续发生的卖粮难已经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造成压力:大量粮食滞销,有的粮食经纪人被逼债;种粮大户的实际收入下降,生产艰难维持,借债或无钱投入再生产,种粮的积极性受挫;农资经销商赊销严重,经营困难。
(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从1978-2013年我国粮食波动的情况看,凡是在种植利润率较高的时期,粮食都是增产;如果粮食利润率过低,则容易导致持续性减产。建议有关方面密切监控粮食生产收益率变化,以确保农民种粮利润率处于合理水平,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影响农业改革。由于卖粮难导致的连锁反应,现在不仅是种粮大户难以为继,就连一些粮食经纪人、农资经销商也受到牵连。这样的困境,将影响当地政府正在推进的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等农业改革。
四、建议
(一)发展订单农业。从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讲,它要求农产品,要有质量的要求,要有标准的要求,要有加工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得考虑,把田间地头要作为农产品的最终消费品的第一道生产环节,用工业的理念,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它才可能最终变成现代市场所需要的农产品,首先我们就要发展定单农业,大型的加工企业向农村,向农民发定单,农民根据订单的品种质量要求进行生产。发展定单农业精准农业,然后才可能为下一道的加工工序,提供合格的产品。再进行农业的精细加工,让农产品身价倍增。这样不仅让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还解决了很多农民的就业问题。
(二)让粮价回归市场。随着库存居高不下、国内外粮价倒挂严重,实行多年的粮食政策性收储体系正面临调整窗口期,努力实现“价补分离”、让粮价回归市场是未来的大方向,有关方面应该尽快取消托市粮顺价销售的政策,将存在国库里的粮食尽快进入市场,进入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消费环节。但在短期难以改革到位的情况下,尤其应重拳严惩类似“走后门”卖粮等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三)提高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力度。无论是从中国国情来讲,还是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都应该大幅度提高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力度。目前我国的农业补贴基本上都是实行“普惠制”,只要是农民在农村承包了耕地,就能享受各种种地、种粮补贴。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应该向种粮大户、种粮能手和其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谁种地谁种粮,国家才会给谁补贴。
xxxx
2015-12-10
第二篇:灾区解决农产品卖难状况调研报告
一、xx县的基本情况
xx县地处四川阿坝州,是成都的菜篮子基地县,全县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3万亩。县城离5.12地震的震中汶川约56公里,人口约5万,全县每年1500万左右的财政收入主要是靠小水电和种蔬菜水果。此次大地震,农村的房屋垮塌严重,县城大部分房屋变成了危房,所幸大地震发生时,绝大多数农民都在菜地忙活,只造成不到200人死亡。由于地震,原来xx县至成都的210公里二级公路因多段被大山掩埋,无法通行,目前从成都到xx县只能绕道780公里,其中许多路段为临时推出的土路,而且要穿越许多高危路段。也正因为如此,至6月30日前,需从xx县紧急调运出售的蔬菜有大白菜、莴笋、白萝卜、莲花白、芹菜5个品种共计4100多吨。
二、工作组所开展的工作
6月17日上午,我厅接到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紧急对口帮助四川xx县解决蔬菜卖难问题的指示。当天晚上主管副厅长易昌伦同志、副巡视员罗双锋同志召集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长沙市商务局、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负责人,专题研究和部署。
与此同时,鉴于四川xx县是我省对口支援的灾区,我厅紧急请求省政府:
1、将我厅纳入湖南省赴四川救灾的组成单位;将我厅帮助xx县灾区解决农产品卖难纳入我省救灾统一行动方案;
2、请省政府统筹解决我厅救灾过程中的具体困难。
经报向厅长同意,由我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廖光辉处长带队,长沙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处周小阳处长、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的尹世军副总经xx、红星蔬菜批发市场的邹宇峰副总经xx组成的工作组一行4人,于6月18日晚上12点抵达四川成都。
为便于在四川开展工作,工作组6月19日上午联系了当地蔬菜批发市场--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一同到四川省商务厅与市场运行调节处的同志进行了工作衔接,并听取了四川省厅和xx县驻成都工作人员的情况介绍。当天下午,工作组的同志根据上午了解到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论证,并拿出了几个初步预案。
6月20日上午,工作组一行4人及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负责人共5人乘飞机转道九寨,转乘汽车,克服疲劳和高原反应、冒着山体滑坡和飞石的危险,历经8个多小时路程,于当晚10点多钟到达xx县,住进xx县商务局特地为工作组搭建的一个临时帐篷,并随即与xx县商务局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工作探讨。
6月21日上午,工作组利用帐篷办公,分别听取了县商务局、县农业局的详细情况介绍,对解决蔬菜卖难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讨论,对当前大白菜、萝卜、包菜、芹菜的外运经销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成本测算。
以其中数量最多的3200吨大白菜为例,经测算:收购单价为200元/吨,因绕道570公里运价由原来的197.4元/吨增加至733.2元/吨,运输途中至少损耗1/3,每吨损耗为66.67元,加上损耗部分须做垃圾处xx,每吨白菜的损耗部分需支出垃圾处xx费40元,这样,xx县至成都每吨大白菜的全部成本达到1040元/吨。成都市场目前大白菜批发价格为0.32元/斤,即640元/吨。也就是说,每运出销售1吨xx县大白菜要亏400元。工作组得出的结论是:除非政府给予相应运费补贴,否则蔬菜调出销售难以实现。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就主要考虑从长效机制建设入手,来帮助xx县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6月21日下午,工作组与xx县分管商务工作的周副县长、分管农业的万副县长、xx县经济商务局和农业水利局的同志一起,就解决xx县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设性建议:
一是,从短期方面,鉴于地震导致交通中断,绕道运输成本大幅增加,急待上市销售的蔬菜达到4000多吨,由湖南省商务厅、长沙市商务局及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公司、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筹集资金50万元,由xx县商务局拿出具体的恢复商业营业网点、对农产品调运实行运费补贴等具体方案,经xx县人民政府同意后进行实施。同时,协调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已有每天11车xx县蔬菜调运销售的基础上,组织和鼓励其市场经营户加大对xx县蔬菜的调运力度。
二是,从长期方面:
1、建议xx县政府抓住灾后重建的机会,提前科学规划农批市场、蔬菜冷藏运输设施、深加工设施建设。
2、建议xx县商务部门和农业部门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发布机制。
3、加强产销对接。由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3家企业分别与xx县商务、农业部门签订长期合作的框架性产销对接协议,拓宽xx县农产品流通渠道和辐射范围。3个市场承诺:
1、负责组织和鼓励市场经销户到xx县调运农产品;
2、定期向xx县发布批发市场有关农产品的销售信息,包括:农产品销售品种、销售价格、销售量等;
3、优先安排经销xx县产地农产品的经销户进场摊位,设定xx县产地农产品销售专区;
4、对xx县产地农产品经销户的有关市场费用尽可能予以优惠;
5、保障xx县产地货物优先进场销售;
6、保证提供安全的交易环境和交易秩序;
7、组织、动员和鼓励市场经销户到xx县产地投资,建立蔬菜基地、蔬菜加工厂、冷藏库等。
三、后续工作设想1、3个市场对所签协议抓紧深度落实。
2、建议国家商务部商财政部出台灾区农产品调运补贴措施,对四川省及对口支援省市调运灾区农产品的企业予以运费补贴;
3、建议国家商务部请示国务院,由国务院要求各对口支援省市,将灾区科学规划和建设农批市场、冷藏运输设施、深加工设施等纳入对口援助的范畴。
第三篇:某市解决就业难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坚持“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立足本地实际,确立了“产业发展为基础,搭建平台为载体,完善机制为关键,促进就业为目标,致富群众为根本”的就业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建成“充分就业市”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正扎实开展。今年1—10月,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186人,完成目标的118.5%;全市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法定劳动力达15万人,占全市农村标准劳动力的55.6%;失地农民实现就业13704人,就业率达84.4%;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城乡就业呈良好态势。[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构建两大网络,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一是建立起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组织网络。在全市19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全市212个村(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协办员297人(村会计兼任),在农村设立了信息员2138人(组长兼任),对134名劳动保障专(兼)职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形成了规范的市、镇、村(社区)、组四级劳动保障组织网络和专业队伍,保证了劳动力就业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如蒲阳、向峨等乡镇和城郊村(社区)16名专职劳动保障协办员对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住户统一进行失业登记,集中办理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定期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的三送活动,鼓励和扶持了自主创业、再就业、再创业人员200多人。
二是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信息网络。**市把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城乡就业同工同酬的就业市场作为城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城区,依托人事、劳动部门设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农村,依据劳动力区域分布特点,分别设立了蒲阳、青城山人力资源分场,及时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实现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今年,我市把人力资源的现场招聘会开到了村组,在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蒲阳镇、聚源镇、青城山镇召开了三次劳动力招聘会,60多个用人单位和5000余名求职者面对面交流,当场达成用工协议1250个,做到了用人单位放心、求职农民满意。
二、创新三项举措,完善就业制度体系
一是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促进就业配套规划制度。农民集中居住区选点规划建设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社区公共服务、有利于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作为规划选址的前提条件。奎光小区、江安小区、观风小区、幸福小区、青城人家、滨河小区、兰花新村等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是选择在经济和商业环境最好的地段,大大增加了集中居家农民就业机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材、商业、休闲旅游一条街,解决了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生计问题。
二是建立了就业协作制度。在大力提倡和鼓励灵活就业、家庭创业的同时,在乡镇和社区建立了定期召开相关单位就业联席会的就业协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就业问题。龙潭社区定期邀请民政、公安、工商、税务、劳动社保等部门和社区内机关、单位召开联席会,相互通报劳动力供求信息,通报帮助就业的备案情况和劳动就业工作情况,及时开展就业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建立就业协作制度以来,该社区劳资纠纷、安全问题降低了50%,就业率增加了20%。
三是建立了项目服务“三进”工作制度。**按照“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劳动保障服务”的工作思路,以“三进”工作制度全程跟踪服务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市企业吸纳和招用本地劳动力。项目引进时“跟进”。如灌口镇灵岩山温泉开发项目,在引进之初,就与业主达成了“项目首期落成解决300个本地劳动力就业,中期解决800个劳动力,远期解决1000个劳动力”的就业协议;民兴纺织有限公司纺纱项目业主与胥家镇达成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就业协定,企业投产后招收了该镇和周边村社240多个劳动力进厂务工。项目开工时“贴近”。双良集团恒创特种纤维、锡成纸业、硬硼硅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之初,市劳动社保部门就深入企业掌握用工信息,按照企业用工要求,对口培训劳动力,培训结束后现场招聘。双良集团用工达500多人,锡成纸业吸纳下岗工人320多人就业。项目竣工时“亲近”。市劳动就业部门与项目业主建立了互通信息的工作机制,对市域项目进展与用工了如指掌。鑫威光电项目竣工试运时,劳动就业部门就主动配合业主组织培训了1100多名本地农民工进厂就业。同时,还指导和支持企业周边有条件的农民兴办了10余家餐饮零售店为企业提供服务,达到了企业、群众、政府“三满意”的多重效果。在“三进”工作制度中,坚持“三到”服务:“培训到村、宣传到户、岗位到人”,提升了劳动力就地转移能力,拓展了项目招用本地员工的空间。仅今年本地企业就提供就业岗位245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869人,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落实四项政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一是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市财政加大投入,划拨再就业匹配资金171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和SYB创业培训补贴109万元;发放职业介绍服务补贴、青年职业见习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各类补贴52万元;实行自主创业贷款优惠政策、灵活就业优惠政策和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扶持优惠政策,推荐小额贷款担保
服务部”,开办书报亭、小食品、小百货生产和配送点,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就地就业,目前已经安置就业人员450人,预计2007年将达到1000人。同时,在社区还开辟了自行车修理、日用品织补等经营场所,鼓励城镇失业人员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今年以来,全市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有组织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达2600余人。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吸纳城镇失业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就业实体80家,吸纳安置城镇失业人员650人。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组织城镇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全市在21个社区成立了社区服务站(社),根据用工单位需求,采取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方式,发展社区劳务派遣。
第四篇:某市解决就业难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坚持“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立足本地实际,确立了“产业发展为基础,搭建平台为载体,完善机制为关键,促进就业为目标,致富群众为根本”的就业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建成“充分就业市”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正扎实开展。今年1—10月,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富余
劳动力65186人,完成目标的118.5%;全市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法定劳动力达15万人,占全市农村标准劳动力的55.6%;失地农民实现就业13704人,就业率达84.4;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城乡就业呈良好态势。
一、构建两大网络,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一是建立起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组织网络。在全市19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全市212个村(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协办员297人(村会计兼任),在农村设立了信息员2138人(组长兼任),对134名劳动保障专(兼)职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形成了规范的市、镇、村(社区)、组四级劳动保障组织网络和专业队伍,保证了劳动力就业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如蒲阳、向峨等乡镇和城郊村(社区)16名专职劳动保障协办员对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住户统一进行失业登记,集中办理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定期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的三送活动,鼓励和扶持了自主创业、再就业、再创业人员200多人。
二是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信息网络。**市把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城乡就业同工同酬的就业市场作为城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城区,依托人事、劳动部门设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农村,依据劳动力区域分布特点,分别设立了蒲阳、青城山人力资源分场,及时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实现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今年,我市把人力资源的现场招聘会开到了村组,在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蒲阳镇、聚源镇、青城山镇召开了三次劳动力招聘会,60多个用人单位和5000余名求职者面对面交流,当场达成用工协议1250个,做到了用人单位放心、求职农民满意。
二、创新三项举措,完善就业制度体系
一是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促进就业配套规划制度。农民集中居住区选点规划建设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社区公共服务、有利于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作为规划选址的前提条件。奎光小区、江安小区、观风小区、幸福小区、青城人家、滨河小区、兰花新村等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是选择在经济和商业环境最好的地段,大大增加了集中居家农民就业机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材、商业、休闲旅游一条街,解决了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生计问题。
二是建立了就业协作制度。在大力提倡和鼓励灵活就业、家庭创业的同时,在乡镇和社区建立了定期召开相关单位就业联席会的就业协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就业问题。龙潭社区定期邀请民政、公安、工商、税务、劳动社保等部门和社区内机关、单位召开联席会,相互通报劳动力供求信息,通报帮助就业的备案情况和劳动就业工作情况,及时开展就业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建立就业协作制度以来,该社区劳资纠纷、安全问题降低了50%,就业率增加了20%。
三是建立了项目服务“三进”工作制度。**按照“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劳动保障服务”的工作思路,以“三进”工作制度全程跟踪服务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市企业吸纳和招用本地劳动力。项目引进时“跟进”。如灌口镇灵岩山温泉开发项目,在引进之初,就与业主达成了“项目首期落成解决300个本地劳动力就业,中期解决800个劳动力,远期解决1000个劳动力”的就业协议;民兴纺织有限公司纺纱项目业主与胥家镇达成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就业协定,企业投产后招收了该镇和周边村社240多个劳动力进厂务工。项目开工时“贴近”。双良集团恒创特种纤维、锡成纸业、硬硼硅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之初,市劳动社保部门就深入企业掌握用工信息,按照企业用工要求,对口培训劳动力,培训结束后现场招聘。双良集团用工达500多人,锡成纸业吸纳下岗工人320多人就业。项目竣工时“亲近”。市劳动就业部门与项目业主建立了互通信息的工作机制,对市域项目进展与用工了如指掌。鑫威光电项目竣工试运时,劳动就业部门就主动配合业主组织培训了1100多名本地农民工进厂就业。同时,还指导和支持企业周边有条件的农民兴办了10余家餐饮零售店为企业提供服务,达到了企业、群众、政府“三满意”的多重效果。在“三进”工作制度中,坚持“三到”服务:“培训到村、宣传到户、岗位到人”,提升了劳动力就地转移能力,拓展了项目招用本地员工的空间。仅今年本地企业就提供就业岗位245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869人,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落实四项政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一是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市财
政加大投入,划拨再就业匹配资金171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和SYB创业培训补贴109万元;发放职业介绍服务补贴、青年职业见习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各类补贴52万元;实行自主创业贷款优惠政策、灵活就业优惠政策和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扶持优惠政策,推荐小额贷款担保25人,贷款额达40万元,创办个体私营企业25个,吸纳从业人员121人;支持自谋职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实体80余家,吸纳安置就业人员650多名;支持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26家,安置城乡从业人员630名;推荐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103户。
二是设立了城乡劳动力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资金。建立了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为主的城乡劳动力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补贴制度,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资金200万元,技能鉴定补贴资金45万元,对通过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城乡劳动力给予技能鉴定费用补贴,提高了被培训人员参与技能鉴定的主动性。1—10月,全市共免费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28981人,实用技术培训31780人次,为考取技能鉴定书的4300人实行考证费用补贴。
三是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资金等均由市劳动就业部门负责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市财政局统一核拨,保证了劳动培训资金安全正确使用。
四是建立了就业援助公益性专户。目前已筹集资金近2万元,将对年龄较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以及“零就业”、“单亲家庭”未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给予就业前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
四、抓实五个环节,完善就业培训体系
一是夯实培训基地。今年,全市投入资金109万元,建立和完善了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配备了教学软硬件设施。利用市域大专院校、职业高中、成人学校、工厂技校、乡镇农民学校等教育资源,建立了34个劳动力就业培训学校,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与充分利用。目前,正积极争取建立团中央在四川的青年创业点。
二是健全培训网络。构建了市、乡镇、学校、企业4级培训网络:组建了由300多名在校教师、拔尖人才、专业人员组成的城乡劳动力培训师资库和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依托成人学校、乡镇党校在各乡镇建立了劳动力就业培训点;在市域大专院校、职业高中开设了旅游饭店管理、猕猴桃种植、水产品饲养等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专业;在宁江集团、双良集团、紫坪铺公司等企业举办了饭店服务、计算机操作、纺织、数控机床操作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班,形成了“三方联动”(镇校联动、厂镇联动、校企联动)的培训格局,提高了就业人员劳动技能和就业择业能力。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三结合”(与素质教育、市场需求、区域经济特色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办了短训班、夜校班,通过法律常识、就业政策、社会保障、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现代文明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通过“四单”(根据企业“订单”,制定培训“菜单”,失地农民自己“点单”,实行培训“免单”)服务,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人员就业率达70以上。
四是丰富培训内容。结合产业特点,**市侧重旅游、建筑、花卉、果木种植及其相关产业技能培训,形成了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充分就业三方良性互动。目前,全市从事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就达7.6万人,从事花卉苗木、猕猴桃、中药材、食用竹、茶叶、养殖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能型劳动者达4万余人。同时,结合劳动力输出,大力开展定单培训,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青岛天禄大酒店320个职工中280人来自**,广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首批聘用180名员工中有160人来自**。该市还针对在机械制造、软件、食品、环保型材料等主导优势产业,增加了钳工、车工、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培训内容,促进了一般劳动力向专业型、复合型人才转变,提高了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五是注重培训效果。今年,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320人,获取职业资格证的3500人中实现就业3400人,就业率达97%。SYB(小老板创业培训)355人中,实现自主创业350人,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中兴镇横山村农民李建奎,通过SYB培训自主创业,办起了凤凰机械厂,吸纳就业人员60余人,按国际标准生产“气动铲”和机械加工配件,产品远销美国,年销售收入达200余万元,上缴税收10余万元,实现了“失业—就业—创业”的跨越。
五、打通“三条管道”,完善劳动力规模转移体系
**市着力开辟劳务输出新渠道,采取“三个对接”,即与市外劳动就业部门政府对接、与市外企业直通对接、与市外职介机构民间对接的办法,打通劳务输出“三条管道”,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规模输出,在“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的双向就业模式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是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珠海、温州、昆山、西藏等地建立对外劳务输出联络点,直接联系当地劳动就业部门、职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提供岗位供求信息,推进农村失地劳动力转移输出。二是与北京森科瑞工贸公司、广东贝克精加工有限公司、江苏荣华纺织有限公司、深圳艾美讯等企业直接联系,规模输出农村劳动力1195人。三是通过市外职介机构等中介组织,向马其顿、格鲁吉亚、伊朗、老挝、阿联酋输出水电安装工和建筑工人750人次。今年以来,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有效地实现了劳动力规模转移和农民增收致富。
六、夯实三个载体,完善社区灵活就业体系
**市积极鼓励和支持家庭创业、灵活就业,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不断夯实社区就业创业三个载体,完善社区灵活就业体系。一是建设“社区就业风景线”,扶持城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全市在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设立了39个“社区就业服务部”,开办书报亭、小食品、小百货生产和配送点,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就地就业,目前已经安置就业人员450人,预计2007年将达到1000人。同时,在社区还开辟了自行车修理、日用品织补等经营场所,鼓励城镇失业人员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今年以来,全市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有组织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达2600余人。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吸纳城镇失业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就业实体80家,吸纳安置城镇失业人员650人。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组织城镇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全市在21个社区成立了社区服务站(社),根据用工单位需求,采取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方式,发展社区劳务派遣。
第五篇:三难问题
西固镇关于解决“三难”问题的实施方案
为了改善我镇机关条件,激发机关干部工作热情,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经镇政府研究决定,充分利用我镇的空置建筑,改造食堂、厕所和洗浴等设施,彻底解决好我镇“三难”问题,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突出“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讲求实用、干净卫生”的原则,充分利用镇机关闲置建筑,采取改造升级及改建的办法建设食堂、厕所和洗浴等设施,进一步改善我镇机关干部工作生活环境,激发机关干部工作热情,更好的服务群众,为“五新”西固建设而不懈努力。
二、领导机构
为了彻底解决“三难”问题,保障资金的落实,督促工程进度,经镇政府研究决定,特成立“三难”问题建设领导小组。组 长:党瑜博 副组长:高世龙
成 员:丁万平武忠孝 孙建勤 付建军 李晓莉
三、建设内容及标准
1、食堂:我镇机关食堂共有面积157.5m,并实现了操作间、餐厅分离。⑴操作间:面积22.5m,有洗碗池、换气扇、墙
22面切瓷砖,灶火口外置,需改造、添置内容为:对灶台上14m的墙体砌白色瓷砖;对原有的水池进行加大,并设置水龙头;对原有案柱包砌瓷砖;④购买双制式冰柜一台,消毒柜一个,电磁炉一套,灭蚊器一个,四置式碗架一套,垃圾桶一个;⑤对后木门包置防鼠铁皮门。⑵餐厅:面积为135m实现了吊顶、地面铺有瓷砖,就餐桌椅8套,可容纳80同时就餐,并配有专人碗柜。下一步需解决问题:购置灭蚊器2个,配置中央空调1台。⑶其它:①对房屋屋顶进行处理,解决漏水问题;②安装窗户纱窗;③对室外墙体进行重新粉刷,对室内墙面刷蓝色墙裙;④室外洗碗池安装自来水管,并建设雨棚20m。
从此,解除干部一日三餐的“后顾之忧”。
2、厕所:利用原计生院西面两孔窑洞,分别建设男、女卫生间,总面积57.75m,其中,男厕面积9m×3.5m=31.5m,女厕7.5m×3.5m=26.25m。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共厕所的设计要以满足文明、卫生、适用、方便、节水、防臭等功能为基本出发点,对厕所内部进行全部吊顶,墙面、地面全部贴瓷砖,更换防盗门,建设铝合金窗户加设防护网。⑴男厕:在男厕内7米建设墩坑6个,小便池5个,并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外2米处建设洗手台2个。⑵女厕:在女厕内5.5米建设墩坑4个,外2米处建设洗手台1个。⑶化粪池:在窑洞后建设二隔式化粪池30米m。⑷其它:对室
22,2外墙体进行全部粉刷,对原有瓷砖进行清洗修补。
3、洗浴:利用原计生院两孔窑洞,分别建设男、女洗浴间,总面积52.5m,男、女间面积各为26.25m。均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水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分别安装浴霸进行采暖。男、女浴室在内测4.5各安装太阳能4个,安装喷淋头4个,外室3米内购置复式衣柜个1个,设置沙发各4套。并完成全部墙面、地面贴瓷砖,统一吊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