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雷厉风行落实《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的思考
关于雷厉风行落实《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的思考
《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施的意见》正式发表了。这是国家支持东北全面振兴的又一推力火箭。
在此东北振兴十年出现平台现象、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的关键时刻,国家出台政策力度很大、措施着实的政策举措,既是解决当下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长远需要。当下,东北地区需要以雷厉风行的精神,既扎扎实实又创造性地加以落实。
一、扎扎实实地落实已经明示的政策举措
1、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等相关项目核准及用地预审等前置审批委托省级政府负责。
鼓励辽宁省开展投资领域简政放权改革试点。
2、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落实在吉林省布局综合极端条件试验装置、在黑龙江省布局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3、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做好恒力炼化一体化、中石油长兴岛炼化一期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尽早开工。
加快推进中石油辽阳石化结构调整、中国兵器辽宁华锦石化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
中央财政对吉林、黑龙江、内蒙古3省区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在规定期限内竞购加工国家临时收储玉米,超过一定数量部分给予一次性补贴。
支持沈阳、哈尔滨航空企业与国际大型航空企业开展总装、发动机、零部件等重大合作项目。、推动在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地设立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发展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
鼓励吉林开展非粮生物质资源高端化利用。
加快沈阳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依托哈尔滨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扩容中俄、中蒙跨境信息通道。
支持沈阳铁西、长春净月开发区和哈尔滨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
4、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支持吉林西部和黑龙江三江平原东部等地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加快推进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研究解决涉农资金整合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吉林、黑龙江等仓容紧张地区,抓紧进行跨省移库腾仓。
5、推动城市规划转型发展
以黑龙江省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四大煤城为重点,研究布局若干现代煤化工及精深加工项目,实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攻坚行动计划。
组织实施资源枯竭城市吸纳就业产业重点培育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再就业项目,重点培育阜新皮革、辽源袜业、大小兴安岭蓝莓等能充分吸纳就业的产业。
对黑龙江省四大煤城等地区原中央下放煤矿继续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
6、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方面,加快京沈高铁、哈佳、沈丹、丹大、吉图珲、哈齐、哈牡等快速铁路建设,推进赤峰、通辽与京沈高铁连接线前期工作;贯通东北东部铁路,研究建设黑龙江省沿边铁路;实施滨洲铁路、哈牡铁路等电化扩能提速改造;加快推进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
公路方面,启动京哈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加快辽宁铁岭至本溪、吉黑高速吉林至荒岗段等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建设,推进国道203线吉林段、国道201线鹤岗段等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消除瓶颈路段,加大国边防公路和林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
机场方面,加快哈尔滨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推进大连新机场、沈阳机场二跑道、长春机场二期扩建、长海机场扩建、延吉机场迁建,以及松原、建三江、五大连池、绥芬河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重点推进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及其他符合条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大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力度,打通经俄罗斯的中欧铁路大通道,重点推进中俄同江铁路大桥、中朝丹东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集安公路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中俄抚远、黑河等跨境铁路项目前期研究,积极推进中蒙铁路通道建设。
尽快开工内蒙古锡盟至山东交流特高压、锡盟至江苏直流特高压、辽宁绥中电厂改接华北电网等输电工程,加快推进黑龙江经吉林、辽宁至华北输电工程前期工作。
研究在黑龙江、吉林开展竞价上网电力改革试点,推动在内蒙古通辽开展区域微型电网试点。
开工建设辽宁红沿河核电二期项目,适时启动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建设。
支持吉林省开展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
加快实施中俄原油管道复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与俄阿穆尔州炼化及成品油储输项目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
重点推进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主要干流、支流综合整治,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加快推进辽西北供水二期、吉林中部引松供水、哈达山水利枢纽(一期)、引嫩入白、尼尔基引嫩扩建一期、引绰济辽以及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连通”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尽快开工黑龙江阁山、奋斗和吉林松原灌区、辽宁猴山水库等重点工程。
加快三江平原及尼尔基、大安、绰勒水库下游等灌区建设。
7、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支持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率先启动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试点。
研究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国有林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推进三江平原、松辽平原等重点湿地保护,支持黑龙江兴凯湖、吉林查干湖、辽宁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等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科尔沁沙地等专项治理工程。
支持吉林、黑龙江西部地区等加快盐碱地治理,8、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
支持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支持大连设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推动中德两国在沈阳共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
提升中新吉林食品区合作层次。
支持大连金普新区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研究设立绥芬河(东宁)、延吉(长白)、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持满洲里、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铁岭等地建设保税物流中心。
推动哈尔滨、长春机场等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实行72小时过境免办签证政策。
加快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二、创造性落实东北地区普惠式及试点式的政策举措
1、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承接好上级下放的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等权力。
投资领域简政放权改革试点。
东北地区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承接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的境外并购外汇管理试点政策。
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
承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地方重大项目。
试点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
鼓励民间资本、外资以及各类新型社会资本,以出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等模式。
2、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开展国有企业改革试点。
与国家企业组建跨省的区域性(或省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
积极参与股权多元化等方式整合中央企业在东北地区的资源。
积极争取中央企业和地方协同发展政策,争取中央企业与地方共建产业园区。
争取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力争用2—3年时间,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
承接东北地区全面推进中央企业分离移交“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物业管理)工作。
3、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改革试验。
整合创新资源组建若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东北地区创新链整合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项目。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试点政策,在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股权激励等方面探索试验。
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外汇储备资金支持企业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的具体办法。
创新驱动发展的措施。
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
推动大型企业向社会和中小企业开放研发和检验检测设备的相应优惠政策。
率先启动创新企业百强试点工作。
争取支中科院与东北地区加强“院地合作”,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继续组织开展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院士专家科技咨询活动。
争取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的重点支持,对高端装备制造、国防科技等领域予以倾斜。
4、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支持重大技术装备拓展市场政策的扶持核电、火电、轨道交通、石化冶金、高档机床等优势装备走出去政策。
鼓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生产基地,允许地方现有玉米深加工企业根据供需状况适度增加玉米加工量。
国家优先布局安排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国家集中力量扶持东北地区做大做强智能机器人、燃气轮机、高端海洋工程装备、集成电路装备、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新材料、光电子、卫星及应用、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适度超前建设智能化、大容量骨干传输网络。
开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试点,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
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
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与工业企业实行相同价格,在用地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打造大东北旅游品牌。
扶持东北地区文化创意、影视出版、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
推进东北地区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支持产品和技术交易平台建设。
5、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巩固提升商品粮生产核心区地位。今年全国1亿亩深松整地试点重点安排在东北地区。
组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大对土壤有机质提升、养分平衡、耕地质量检测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等的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到2015年建成3800万亩集中连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通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带动东北地区节水技术和设备制造业发展。
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国家涉农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倾斜力度,按粮食商品量等因素对地方给予新增奖励,视中央财力状况,增加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奖励资金。
推动粮食主销区建立产销合作基金,鼓励引导主销区到主产区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建立财政贴息等现代农业发展金融扶持机制,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
加强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建设。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14亿元,支持东北地区新建64亿斤粮食标准化仓储设施和一批散粮物流设施;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维修改造200亿斤仓容危仓老库。
改革创新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投资方式,充分发挥地方和社会建仓积极性,鼓励支持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储粮。下一步全国新建1000亿斤仓容重点向东北地区倾斜,争取用2—3年基本解决东北地区粮食仓储难问题。畅通“北粮南运”,加强运粮通道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粮食大型装车点建设,完善粮食物流体系和节点布局。
6、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全面推进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从2014年起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专项规模,每年安排20亿元专门用于东北地区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今年年内集中力量支持问题突出、前期工作基础较好的10个城区老工业区和10个独立工矿区实施搬迁改造工程,明后两年力争全面展开。
加大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通过开发性金融支持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的措施,支持发行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企业债券。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城市供热、供水等管网设施改造。
结合既有建筑节能、供热管网改造以及热电联产机组建设,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暖房子”工程。
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东北地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鼓励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东北地区启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利益分配共享机制。
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持力度,在东北资源型城市建设一批接续替代产业园区和集聚区。
7、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体系。在东北地区加快审批建设一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
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
支持工业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示范工程。
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发展现代灌溉设施。
8、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打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2014年东北地区开工改造70万套,力争再用2—3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计划。
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东北地区工矿(含煤矿)、国有林区、国有垦区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更好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棚户区改造,鼓励开发银行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今年安排信贷规模600亿元左右,确保列入改造计划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开发银行项目资本金过桥贷款(软贷款回收再贷)对东北地区支持标准按西部地区执行。
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棚户区改造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
扩大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债贷组合”债券发行规模。
对棚户区改造工程所需新增建设用地实行应保尽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继续向东北地区倾斜,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落实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
努力促进就业稳定。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东北地区就业和创业。
9、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进一步大幅调减林木采伐量,2014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财政资金23.5亿元。争取尽快将东北其他国有林区纳入停止商业性采伐范围。
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实施流域湿地生态补水工程,在有条件的区域开展退耕还湿和湿地生态移民试点。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建设生态经济区。
支持东北地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
推进工业废弃地和老矿区环境治理。开展工业废弃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
加强矿区生态和地质环境整治,全面开展老矿区沉陷区、露天矿坑、矸石山、尾矿库等综合治理,控制和消除重大地质灾害和环境安全隐患。
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工业废弃地和矿区历史遗留问题实施专项治理工程。
开展工业废弃地和矿区环境治理国际合作。
10、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
扩大向东北亚区域及发达国家开放合作。加强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的衔接,启动中俄远东开发合作机制,推动在能源、矿产资源、制造业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按照国务院批复方案加快筹备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
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务实推进对韩、蒙、日、朝合作,支持大连设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扩大面向发达国家合作,建立中德政府间老工业基地振兴交流合作机制。
打造一批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强重点边境城市建设,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支持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促进东北腹地与沿海产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完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东北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
增加从周边国家进口石油、粮食等权益产品配额,鼓励在边境地区开展进口资源深加工。
完善边境小额贸易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政策。
优先支持东北地区项目申请使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东北地区与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融合发展。
完善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探索部门与地方协同推进合作的有效渠道,健全推进落实措施,深化多领域务实合作。
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内部次区域合作,编制相关发展规划,推动东北地区东部经济带,以及东北三省西部与内蒙古东部一体化发展。
11、强化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
财政政策。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研究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力度。研究将东北地区具备条件的省市纳入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范围。
金融政策。加大对东北地区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探索支持东北振兴的有效模式。优先支持东北地区符合条件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境外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统筹研究设立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扶持东北地区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重点装备制造企业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开展金融租赁业务。
投资政策。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时,比照西部地区补助标准执行。中央加大对东北高寒地区和交通末端干线公路建设的项目补助和资本金倾斜。中央安排的东北地区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县及县以下配套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门安排资金支持东北地区重大项目和跨省区合作项目前期工作,东北各地也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抓好组织实施。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国土、环保、财政、金融等各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更多支持。
三、强化东北地区增强内生动力的举措
在落实国家支持政策举措的同时,东北地区必须进一步创造内生动力。从而使外部推动力与内在动力相互叠加、相互促进,从而产生强大的东北地区振兴的乘数效应。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行动内驱力
进一步解放人的创造力,树立积极进取精神,勇于攻坚破难;树立创新意识,勇于革新创造;破除“官本位”思想,推进全民创业。
2、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改革推动力
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竞相迸发发展活力。
抓紧实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国家级重大投资示范项目。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拿出本级国有企业部分股权转让收益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专项用于支付必需的改革成本。充分利用各类资本市场,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层、技术骨干、员工出资参与本企业改制。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保障作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体制环境。
3、打造东北创造,提高创新驱动力
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制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在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股权激励等方面进行探索试验。
4、实施全开放战略,提升开放促进力
东北地区缺少资金、科技、人才资源要素,需要面向国内外全方位开放,包括争取央企投资项目。为此,需要加强推销策划能力,搞好订制化招商引资,提高项目落地率。
第二篇: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总结
玉龙县民政局对2011年重大政策落实情况
自检自查报告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帮助下,我县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及省市民政工作会议和市县两会精神,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玉龙的重要基础作用,结合玉龙县民政工作的实际和今年的主要任务,按照“讲大局、惠民生、促改革、重管理、强服务”的民政基本工作思路,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切实履行、扎实工作、锐意创新,民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根据玉龙县纪委《关于对2011年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自检自查的通知》(玉纪发﹝2011﹞18号)文件精神,现将涉及民政领域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落实情况自检自查如下: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政策落实情况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1、城乡低保制度逐步完善,社会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切实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县现有城市低保对象2029户4394人,共发放资金675.68万元,月人均115元,低保覆盖面占全县非农人口的29%; 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3500人,发放资金1451.7万元,月人均70元,低保覆盖面占全县农业人口6.9%,基本实现社会化发放。全县享受农村五保2162户2162人,发放资金246.38万元,月人均80元;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132人,发放资金20.9万元,今年对困难群体给予救助,共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补助资金399万元;城市医疗救助金43.6万元,共442.6万元;下拨各乡镇农村临时救助补助资金219万元。完成了民政信息系统录入工作及深度贫困人口和农村藏族人口调查统计工作。全面启动医疗“一站式”服务模式。
2、救灾救济高效有序。今年,全县范围内灾情频繁,从年初的雪灾到年中的旱灾直至进入雨季后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及多次严重的冰雹灾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尤其是东部四乡本身身处环境恶劣,一处多灾,是十年九旱的地方,今年雨季降雨就少加之进入八月以来,几乎滴雨未下,至使东部四乡造成较为严重的旱情,农田灌溉用水及人畜饮水面临较大困难,很多农作物提前枯萎,甚至棵粒无收。据统计灾害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4813.41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4469.91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5011.2公顷,成灾面积2733.6公顷,绝收面积1033.2公顷。受灾人口71400人次,缺粮人口27110人,饮水困难群众6068人。针对一年恶劣的气候特点和突发的各种自然灾害,我局真正做到了灾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灾情并把灾情信息传递给上 级和相关部门。一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灾情信息畅通;二是争取救灾资金215万元,其中190万元购买粮食513吨分配到各乡镇作为冬春灾民口粮和因旱受灾群众口粮,救助人口31000人次;10万元购臵了救灾物资储备;15万元用于冬令期间困难群众生活补助和伤病救济已分配给各乡镇救助人口1400人次,确保灾区的社会稳定。三是配合玉龙县水电开发项目,向九河移民点发放救济大米122400斤,被褥96套,救助708人次。极大的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稳定了民心、促进了发展,对玉龙县水电事业的开发利用起到了促进作用。四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今冬明春灾民需救助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行成了《玉龙县各类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急需救助情评估报告》;五是对全县23所贫困山区完小的3000名贫困学生发放了3000套御寒服,使贫困山区的小学生能够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冬天,促使他们安心学习天天向上。六是结合“防灾减灾日”的活动,配合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三小”活动;七是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共有98个单位5562人参加活动,筹集资金228562.6元。八是完成村级救灾应急预案建设,真正做到救灾应急预案三级联动制度。
(二)双拥优抚安臵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重点保障对象合法权益全面落实
一是积极开展春节期间对优抚对象及驻玉部队的慰问,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共发放慰问金38万元;还慰问了部份健在的入朝志愿军老战士及各类优抚对象31户,慰问金额15500元,慰问品27床棉被,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与驻玉部队的鱼水之情和对优抚对象的关心。二是认真落实了优抚对象军队退役人员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年共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期抚恤金人数为1283人,发放金额为4614994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183户共656238元。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对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和在乡无固定收入的50岁以上退伍军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费由民政局代缴,共代缴1724人保险金额51720元。并补助精神病退役人员住院费及死亡后一次性补助金48000元,所有重点优抚对象都已纳入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可以在医院一次性得到医疗救助。补报参战人员16人、2个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的定期定量补助及新审批因公九级伤残军人1人,因公十级伤残军人1人,转移抚恤关系1人,补办残疾军人证明1人。三是完成了全县76人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的接收工作并确定符合安臵条件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3人,(其中三级士官5人、城镇退役士兵18人),及时下达了安臵计划,并将18个安臵岗位向社会公示,通过择优选岗考试最终安臵了18名退役人员,其余5人作自谋职业安臵,已兑现自谋职业补偿金35.364万元,并将45名符合条件的农村退役士兵推荐到金安桥电站工作。四是对全县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工作,为了做到不重、不漏、不错,召开专题会议,精心安排,认真细致的完成了统计、填表、查档等一系列工作,于10月11日顺利完成上报、审核工作,全县现有2011年年满60岁农村籍退役人员708人(从今年8月起可享受定补),2012年年满60岁农村籍退役人员101人(从明年1月起享受定补),并将所有档案全部归档。
(三)社会事务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
1、大力宣传《丽江市殡葬管理条例》,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16个乡镇进行殡葬改革宣传工作,共发放宣传单2000多份,粘贴标语135条努力使殡葬改革政策家喻户晓;为提升我县殡葬服务能力,派专人到省民政厅参加云南省殡葬服务标准化培训。监督各乡镇依法进行婚姻登记,发放126名散居孤儿2010生活保障金,送4名孤儿到市儿童福利院接受集中供养;帮扶17名困难家庭疝气儿童康复手术并给予手术期间生活补助300元/人;组织开展“义肢助残”活动,救助8名贫困家庭肢体残疾人员安装假肢;依法按程序办理2名社会弃婴的收养手续;积极联系上级部门为2名困难家庭儿童(唇腭裂患者)进行康复手术。
2、为加强救助管理站规范化建设,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适时出台了《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对因自身无力解决住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低保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乞讨度日的人员进行救助,共救助42人(其中男33人、女9人、精神病人1人、吸毒人员1人)。在救助过程中都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救助管理,未发生在站内突发急病送医院治疗和站内死亡现象。对每一个求助人员都一一提供返乡车票和路途生活开支,有一部份特殊救助人员还亲自护送回家,不轻视“三无”人员,做到合理合法,为净化城市环境作出了贡献。
3、老龄事业有了新发展。落实相关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成。建设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的玉龙县社会福利中心工程,已完成部分五保老年人入住工作。围绕落实“六个老有”,狠抓了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和法律维权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老年人生活救助、法律援助,妥善处理老年信访问题,及时办理老年人优待证,按时发放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保健金及百岁老人长寿补贴金,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共办理老年人优待证775个。共发放80-99周岁高龄老人4375人及7位百岁老人的长寿补助保障资金180.63万多元,认真做好2012年年满80周岁以上及百岁老年人的调查摸底工作。认真做好助老工作,为巨甸镇、石鼓镇、白沙乡、大具乡、龙蟠乡等安排了老年活动场所建设(修缮)经费76.9万元;为鲁甸乡、黎明乡等贫困山区老年会安排2.85万元的活动经费。
(四)加大县委部署重点工作落实力度
1、和谐社区建设落实情况
《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文件中规定的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50000元的工作经费及省级补助培训费已落实到位;全县城乡社区专职人员已按照玉党发﹝2008﹞26号文件精神,已全部给予办理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城市社区服务站的建设已完成科研报告、批文、建设土地等工程前期所有工作,已争取到文华社区建设资金15万元及漾江社区活动场所建设资金80万元(江东集团扶持);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正在实施;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已落实。
2、低保扩面2000名指标的落实情况
已积极向上争取到1500名农村低保扩面指标,目前还在进一步争取更多名额指标。
二、存在的问题
1、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应保尽保要求差距太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于2007年1月起实行,至目前市级安排我县农村低保对象指标只有13500人,而玉龙县绝对贫困人口有6.78万人,要实现农村特困户应保尽保,任务十分艰巨。农村低保保障资金按省市县三级财政分级负担原则,县级财政应负担保障标准的25%,而玉龙县财政十分困难,这一实际情况也是农村特困户应保尽保面临的又一难题。
2、玉龙县大部分属河谷山区,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而我县因财政困难,县级很难安排更多的救灾资金以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更无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救灾救济任务重;我县救助管理站无硬件设施(包括救助管理场地、救助流动车辆、救助人员食宿条件等),目前虽政府已划拨3亩建设用地,但因无建设资金及救助车辆不仅满足不了求助人员的要求,更不符合上级部门对救助管理工作的要求。
3、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还很薄弱。特别是乡镇民政助理员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且更换频繁,尽快建立乡镇民政所已是形势所需。
4、和谐社区建设中每个社区每年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经费5000元中市县两级承担的经费未到位和因玉龙县城建设及社区工作实际情况我县还未具备配备协管员的条件,所以和谐社区建设困难重重。
三、整改措施
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次党代会、市委第三次党代会、县委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发挥民政“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努力推进我县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是加强防灾、救灾、灾害应急工作。完善县、乡(镇)、村三级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加大救灾物资储 备,提高救灾应急水平,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防大灾抗大灾意识;加强汛期值班,认真搞好查灾、核灾、报灾和灾害救济工作;妥善安排灾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认真做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救助工作。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实施分类施保措施,认真调研并建立低保进出长效机制;严格审批制度,搞好复查,强化动态管理。力争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方式100%覆盖全县;提高我县城乡低保标准及农村五保标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三是着力推进拥军优抚安臵政策的落实。认真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做好退役士兵的安臵工作,创造条件,加大扶持,积极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切实做好涉军维稳工作,为复员退伍军人排忧解难,为党委、政府分忧。全力营造双拥工作的有利氛围和环境,进一步融洽军政军民关系。
四是着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孤儿保障制度。加强福彩销售工作,增加福彩收入。加快县社会福利中心附属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对福利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福利事业项目的申报和储备工作。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政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第三篇:关于高效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报告
关于高效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报告
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5月02日 来源: 振兴东北网
《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后,我们立即对此进行了落实性研究。我们认为,本规划既是“十二五”规划体系中一个“常规性”规划,也是一个站在东北振兴新的起点上、为推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奠定决定性基础的规划。
认真研究与落实规划,对于我们吉林省来说,最主要的是争取在国家的战略地位、重大项目与政策。下面,聚焦于此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1、农业
规划提出,东北地区要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创建粮食高产试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开展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试点。做为粮食生产大省,吉林省应当无条件的在上述方面率先推进、走在东北地区及全国的前列。
需要注意的是:规划的现代农牧业重点工程中,辽、吉、黑、蒙东分别为7个、4个、4个、4个。从数量上看,吉林省少于辽宁省;从内容上看,吉林省列入了百亿斤粮食、粮食田间工程与农技服务、千万亩膜下滴灌节水、农业专业化合作社,但却缺少了与畜牧业大省相适应的畜牧业工程和与吉林省西部“三化”治理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综合标志化建设示范工程。
规划中支持黑、吉开展陆海联运,借道周边国家港口,开展粮食内贸运输业务。这对我省是一个重要机遇,需要积极抓好。
2、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重点特色产业聚集区:辽、吉、黑、蒙东分别规划为15个、8个、9个、6个。从数量上看,吉林省少于辽宁、黑龙江两省;从内容上看,吉林省列入的有九台农机、磐石有色、公主岭汽车零部件、东丰梅花鹿、通化中药生物药、抚松长白山旅游、通榆风电、延吉中韩软件产业。我省具有明显优势的德惠食品加工业却没有列入规划,松原市更是一个“零”。因此,既需要我省各县强化重点特色产业聚集区打造,也需要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县、市、区在国家争取战略地位。
3、新型工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中辽、吉、黑分别为7个、2个、6个。从数量上看,吉林省显著少于辽宁、黑龙江两省,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辽、黑两省均为国家八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省(市)。从内容上看,吉林省列入的是长春汽车及零部件、长春轨道客车。需要争取的是,吉林市也应进入汽车零部件基地;长春市争取进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
现代石化产业基地:辽、吉、黑分别规划为3个、1个、1个。从数量上看,吉林省少于辽宁两省。从内容上看,吉林市列入现代石化产业基地。松原市也需要争取列入现代石化产业基地。
北方精品钢材产业基地:规划中是鞍钢鲅鱼圈等钢铁产业基地。这是否为我省通化钢铁公司的进入留下可能?延边的钢铁产业是否有合作开发茂山铁矿可能性。
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规划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东北中部、蒙东地区中部进行建设。吉林省地处松嫩平原、东北中部,占有明显优势。这是一个区域性的大概念,其中必然有较大弹性。吉林省需要积极争取更多有具体重大项目。如大成玉米深加工业,其技术水平就是代表了中国国家队伍的水平。
农林产品深加工和特色轻纺工业:规划中提出的人参、刺五加、蓝莓、五味子、林蛙、梅花鹿,矿泉水,特色纺织产品等,吉林省均有明显优势。需要抓紧落实到各个重点项目上并争取列入国家重点项目之中。
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产品技术发展方向,高端装备制造业有9个,新能源产业有三类16个,新材料产业有五类10个,生物产业有5个,新能源汽车有五类12个,节能环保产业六类12个、新一化信息技术产业等七个领域。吉林省在上述七个领域均有发展潜力,特别在高速动车组、新材料诸领域、生态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方面优势显著,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均需要争取在国家的战略地位。
4、现代服务业
重点物流园区:规划了粮食、煤炭、钢铁、石化等重点物流产业。但吉林省最重要的汽车物流产业却没有提出来,吉林省需要积极争取将其列入国家重点物流规划之中。
服务外包:规划了大连、哈尔滨、大庆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大连为软件及服务外包实验区,而长春、吉林、延吉与沈阳、绥芬河则列为支持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说明长春市需要提升软件及服务外包的整体能力及其战略地位。
期货交易中心:规划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拓展功能,加快建设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吉林省具有玉米生产优势,还是需要积极争取长春市在玉米等期货上有所作为。
现代商贸聚集区:规划提出了此概念,但没有提出具体聚集区。这里就留出很大弹性,长春、吉林等吉林省重点市均需要积极争取。
东北休闲生态品牌:规划了冰雪、森林、草原、湿地、湿泉、海滨、民族、边境、文化等9个。吉林省除了海滨外,均有条件,需要具体落实。但在规划的北国鹤乡(白城)、林海雪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北大荒、辽东山水、盘锦湿地、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五大连池等9个旅游区域中,吉林省列入的只有长白山和北国鹤乡(白城),而集安高句丽、延边民俗、跨境旅游等却没有列入规划,需要积极争取战略地位。
现代文化产业:没有规划具体的文化产业聚集区,这是需要强化的。其中有很大弹性,长春、吉林等重点城市均需要积极争取。
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规划没有提到此概念,从全局层面看需要强化。吉林省长春净月开发区已被国家列入现代服务业示范区,需要积极发挥作用,其他有条件的也应积极争取。
5、科技创新
国家创新型城市:长春市与沈阳、大连、哈尔滨市均列入其中。现在需要如何确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及其加快推进政策,长春市要争取成为区域(省内及跨省)创新中心,吉林市拟也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
国家级开发区:吉林省争取到的有长春经济开发区、长春西新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区)、吉林经济开发区、四平红嘴经济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延吉高新技术开发区;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通化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松原市、辽源市、白山市、白城市则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
中国科学院“十二五”东北地区振兴科技行动计划:吉林省的长春、吉林等市均应积极争取进入。
国际科技合作:长春市已建有中俄科技园区。吉林省需要积极争取与日本、韩国进行科技合作,长春市、延吉市是否有条件建立中韩科技园?
东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吉林省的长春市、吉林市均应积极争取。
6、区域协调
重点开发区域:规划提出辽宁沿海开放带、沈阳市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牡绥地区,蒙东综合能源基地、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这里缺少了东北东部产业带,前版《东北振兴规划》已提出,建议吉林省需要联合辽、黑两省继续争取。
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提出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现代物流基地、东北亚国际商务服务基地;推进长吉及延龙图一体化;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建立珲春特殊经济功能区。因为长吉图是国家图们江大战略的先导区,国家对吉林省的开放给予很大希望,现在需要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点,并具体落实到空间上、产业上、项目上。
城市群(带):规划提出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辽宁沿海城市群、吉林中部城市群、黑龙江哈大齐与牡绥城市带。其中,吉林中部城市群,以长吉为核心、四平、辽源、松原为支撑。现在是如何在推进长吉一体化同时,推进中部城市群建设。《东北振兴规划》中提出打造通化白山城市群,在本规划中没有提及,吉林省应当继续争取。
重点产业集群:这是本规划一个新亮点。辽、吉、黑、蒙东分别为16个、7个、3个、2个。吉林省不到辽宁省一半。吉林省重点产业集群,包括了四平换热器、长春汽车产业、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长春轨道交通、长春光电子信息、辽源东北袜业、通化医药产业。不知什么原因国家级长春市生物产业没列入其中?辽源市、白山市的产业集群在下面的资源型城市规划中已有体现,而松原市、白城市、延边州却是“零”集群!
东北内陆边境地区:规划提出研究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范围和具体措施。吉林省需要积极争取全部内陆边境地区均应享受,特别是需要筹划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
7、资源型城市
接续替代产业:规划要建设一批产业聚集区、示范园区、示范项目;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先行先试;资源枯竭型城市创建可持续发展示范市。上述三个方面均没有规划到具体的市、县,吉林省的辽源市、白山市、松原市均应积极争取。
资源型城市多元产业体系培育:辽、吉、黑、蒙东分别为3个、2个、5个、1个。规划辽源市的有高精铝加工、健康产业、冶金建材、纺织袜业。白山市有煤炭等矿产、清洁能源、林木加工,长白山休闲生态旅游、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矿泉水产业。其他资源型城市也要积极争取。
矿山生态与地质环境(灾害)综合治理试点:规划了辽宁2个城市。吉林省的辽源市、白山市也应积极争取。
8、基础设施
交通:在快速铁路与区际干线中,规划了15个项目,涉及吉林省的有长春—珲春快速铁路,长春—白城、四平—松江河的干线铁路,四平—松江河是否可以争取为快速铁路?规划的煤炭外运通道2个项目,涉及吉林省的是长春—太平川—乌期台。东部铁路贯通工程中规划的5个项目中,涉及吉林省的有白河—敦化—东京城铁路、和龙—图们铁路、通化—白河段改造。中蒙俄国际铁路在通道有的4个项目中,涉及吉林省的是白城—乌兰浩特铁路扩能。高速公路11个重点项目,涉及吉林省的有:靖宇—通化、长春—双辽、小沟岭—抚松、吉林—荒岗、通化—东丰、集安—通化,四平—长春—吉林。内河水运规划3个项目中,涉及吉林省的有松花江高等级航道和鸭绿江航道。机场建设的23个项目中,涉及吉林省的有新建通化、白城、松原机场,扩建长春机场。上述规划中涉及的吉林省交通项目多,既说明历史欠账较多,也说明吉林省进入交通建设大发展时期。
能源:在重点联产5个项目中,包括长春东南热电联产项目;其他城市的联产项目也需要积极争取。在水电8个项目中,包括敦化抽水蓄能、集安高界河电站、丰满大坝重建三个项目。在风电基地中的两大风电基地中,其中之一是吉林风电基地。两个油页岩,其中包括吉林省。而靖宇核电没有列入。金太阳示范基地,吉林省西部也应积极争取,以利于风光互补。如何加强与俄、蒙能源合作,则需要积极争取重要地位。包括如何利用好中俄输油管道及石油资源。
水利:在调水工程8个项目中,包括吉林省的吉林哈达山、引嫩入白、吉林中部城市三个项目;在农田水利设施7个项目中,包括吉林省大安灌区、松原灌区两个项目;在江河水库7个综合整治工程中,包括松花江、鸭绿江两个流域。
信息化:三网合一试点规划了2个城市,长春市应积极争取进入试点;东北地区公共物流4个平台中,包括长春市,珲春市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进入。
9、生态保护
森林生态区: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列入其中,是吉林省一大利好。草原保护与治理示范区:规划3个区域;吉林省西部地区应当积极争取进入。黑土区保护:长白山的山前台地保护、松嫩平原保护均列入其中。流域治理与水资源保护:规划了松花江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污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而牧区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湿地保护区:没有规划具体区域,我省有条件的区域均应积极争取。循环、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没有明确具体区域,但吉林省白山市、四平市已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其他有条件的区域也要积极争取。
10、改革
综合配套改革:规划列入的是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黑龙江省松嫩、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吉林省延龙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蒙东资源税费与生态补偿机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综合配套改革,应当多些争取。比如,吉林省西中部粮食主产区也应当积极争取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长白山应当争取成为国家级旅游示范区。
11、开放
沿边开放:规划首先提出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积极推动黑龙江、蒙东地区沿边开放,扩大东北东部地区沿边开放,支持包括珲春等7个边境城市创新体制机制。支持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由此可见,规划赋予了吉林省沿边开放中最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需要高度重视,改革创新,加快推进。
建设面向东北亚开放重要枢纽:规划提出建设珲春特殊经济功能区,吉林省应当为此发挥突出作用。规划提出东北地区加强对俄科技合作,设立中俄地区合作(投资)基金,建设对俄合作示范区。深化日韩合作,承接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加强科技人才合作。吉林省的长春市、延吉市应当为此积极作为。务实推进朝蒙合作,吉林省有合作开发朝鲜罗先经济贸易区的契机,在对朝矿产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建筑业、农业、商贸等方面合作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对蒙能源等方面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对外交流合作5大平台中,中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名列其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办会质量与水平。
对外贸易:规划提出建设服务外包产业集群;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吉林省均需要积极落实到区域与项目。
“引进来”与“走出去”:规划提出争取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中心;争取在周边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引导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吉林省均需要积极落实到区域与项目。
12、政策支持
主要包括: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包括对现代农业支持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包括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型城市和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支持政策;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包括对新兴战略性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包括对改善民生与社会事业支持政策;文化改革发展政策;生态补偿机制,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均衡性转移支付政策;投融资体系,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沿边开放,支持深化东北亚合作政策;项目布局、审批、项目等政策,支持东北重点开发区域及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等。上述政策如何落到实处,需要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人员及其相应经费,也需要积极主动争取。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感到,吉林省在争取国家战略地位及重大项目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如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一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中部城市群、一批产业集群等;将要争取到的长白山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珲春特殊经济功能区等。与辽宁省比较有明显差距,当然有很多不可比因素;但与黑龙江、蒙东比也有不足。特别是吉林省有的市在规划中基本没有战略地位,连重大项目也涉及较少。说明吉林省迫切需要提高战略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的策划能力及争取国家支持能力,吉林省不能输在规划线上。
我们认为,落实规划如果搞个以图表加解释性文字的行动方案,具体化到每个事项的责任人、完成时限与质量,可能会比原则性的规划的效果会更好。
特此报告。
2012年3月26日
第四篇:2020年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重点方式方法思考建议
2020年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重点方式方法思考建议
近些年来,国家的交通、水利、农业、扶贫、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政策性资金,大批量、大额度的向地方下拨。
目的就是解决民生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真实关怀,大大解决了农村、农民的生活面貌和生产条件。
随后,国家审计机关安排各省以审计厅为单位的审计组,加大了对地方重大政策落实的审计力度,查出了一些落实重大政策方面违法违纪违规的问题,提高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及时地保障了民生政策的全面落实。
上审下方式的重大政策落实审计成果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如果采取的是同级审的重大政策落实审计,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而言,必须制订一套科学、实用、高效的审计方案。本人现在就谈谈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的重点、方式和方法。
一、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的重点
(二)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围标、串标
重点审查项目招投标过程的相关资料,招标文件的设立条件是否存在有意确定潜在中标人;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是否存在对潜在中标人评分异常;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是否存在有相同错误之处,个别项目报价是否存在相关规律;各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是否存在从同一个投标人的基本账户出入;各投标人的报价编制人员是否存在为同一造价人员编制。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施工、设计、监理是否存在未实行招投标
重点审查交通、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的重大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施工、设计、监理是否存在达到招标额度而未实行招投标;施工是否存在肢解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施工是否存在合同外部分未实行招投标;施工是否存在以会议纪要或相关领导签字意见不未实行招投标。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虚报完成投资额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完工情况,是否存在报送资料完成的投资额与实际完成投资额差距很大;是否存在未完工的项目按已完工报送资料,虚报完成投资额。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的施工、设计、监理是否存在违法转分包
重点审查项目合同的签订者与实际操作者是否为同一个公司,有无存在借用施工企业资质,个人承揽工程的问题;重点审查项目付款凭证的开具单位与合同签订是否为同一个公司,有无存在违法转包的问题;重点审查设计、监理的投标文件的人员,是否与设计图纸、监理实施规划和监理日志签字人员一致,有无存在违法转包分包设计、监理业务的问题;重点审查施工财务凭证,是否存在将人工、材料、机械违法分包给不具备相关资质的个人。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已完工未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落实已完工的项目竣工验收相关资料,是否存在未通过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的问题;是否存在以分段验收代替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问题;是否存在竣工验收无设计、监理人员投入使用的问题;是否存在以施工单位自已验收代替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问题。
(二)重大政策落实资金的拨付及使用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违规
(X)重大政策资金使用是否存在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资金使用单位财政、民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是否存在资金使用的项目与上级下达资金文件的项目不一致;是否存在将重大政策资金用于地方基础项目设施建设,是否存在将重大政策资金用于与项目本身不相关的管理费开支;是否存在将重大政策资金用于解决使用单位日常开支;是否存在将重大政策资金用于解决使用单位遗留的债务;是否存在将重大政策资金以投资形式获得分红。
(X)重大政策资金拨付是否存在滞拨、滞留、截留
主要审查财政、民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教育等相关部门重大政策资金的上级下拨及地方相关部门实拨情况,财政部门是否存在滞拨、滞留资金的问题,民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是否存在截留资金的问题。
(X)重大政策结余资金是否存在截留、挪用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结余资金是否存在账上跨余额,不及时归还原资金渠道;是否存在冲减其他费用支出;是否冲减其他项目建设支出;是否存在转入事业或其他收入科目。
(X)重大政策资金是否存在虚列支出、虚报冒领、套取资金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资金的项目落实是否实际发生,有无存在账有实无,资料全而未实施的虚列支出问题;是否存在虚报项目、虚列领款表,代签代领的虚报冒领问题;是否以假发票、假合同、假档案的形式套取重大政策资金。
(三)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工程成本是否存在高估冒算、虚增工程造价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材料高估冒算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材料价格是否存在未执行相关地区发布的信息价;是否存在高于市场价格签证材料价格,是否存在不按合同约定自行提高材料价格。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虚报工程量、高套定额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落实项目结算书的工程量和现场签证的工程量,是否存在重复计量的问题;重点比较报送的工程量与现场实际工程量,是否存在多算、虚算计理的问题;重点审查项目套项是否遵照相应的定额项目执行,有无高套定额的问题,有无重复套项的问题。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虚增工程造价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落实项目的招投标报价项目和结算书的项目,是否存在未施工的预算项目,结算未扣减的问题;是否存在现场签证的项目实际未施工的问题;是否存在项目重复计价的问题;从而虚增工程造价。
二、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的方式
(X)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实行大型项目全部审计与小型项目局部审计相交叠
对重点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实行全面审计,全部覆盖;对小型项目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实行局部审计,重点抽查。
(X)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采取报送与就地审计方式相结合对基层重大政策落实的财务审计资料和工程管理资料采取报送审计的方式,对工程造价成本核实采取就地审计的方式,资料与现场相结合。
(X)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采用计算机审计与手工审计相协调
基层重大政策落实财务运用计算机审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审计采用手工审计,用计算机审计方式分析财务资金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用手工审计核查工程管理违法违规程序,揭示工程造价虚增、高估冒算的问题。
(X)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对投资额大的项目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参与协审,对投资额小的项目自行组织主审
对有些投资额大的重大政策落实审计,由上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的,基层审计机关可以要求配合参与协审;对投资额小的政策落实项目审计,则由基层审计机关自行组织审计,审计结果报送上级审计机关。
(X)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实施事中与事后审计相连接
对基层重大政策落实的重点重大项目实施事中跟踪审计监督,及时反映重大政策落实项目进度、完工情况,及时揭示资金使用不合规、建设程序不合法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对已完工的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和已拨付、使用到位的重大政策落实资金实施事后审计,把好最后一道关口,使政策项目落实到事,政策资金落实到人。
三、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的方法
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复杂、审计时间长的工作,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民政、教育、水利、农业、扶贫多领域的政策法规知识,必须具备财务与工程方面的法规知识,所以在实施审计时,须根据各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
本人认为开展这项审计工作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重点抽查法
一是只涉及资金拨付、使用的重大政策落实项目,从财政到农业再到实际到付人,重点抽查资金是否落实到事、落实到人。
二是主要针对未完工的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只须对资金使用与工程管理程序进行重点抽查,查找资金使用及工程管理程序违法违纪问题。
(二)全面审查法
一是对工程投资额小、类别单一、工作量小的重大政策落实项目,也采用全面审查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是对涉及金额大的重大政策落实项目,须采用全面审查法,从财务到工程管理再到工程造价,项目全面审计,审查项目从开工至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的环节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
(三)调查询问法
根据财务账反映的资金走向,核实资金使用的真实性,例如:民政的优抚补助,必须与当事人进行调查询问;扶贫办的扶贫资金,必须调查询问扶贫对象户,了解核实扶贫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民政的抗灾救灾政策资金,必须到受灾区、受灾人进行调查询问,是否存在虚报冒领的问题。
第五篇:国务院机构改革—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机构改革—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重大举措
内容提要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过去5年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进行的。政府机构总的格局保持相对稳定,不作大动,只是集中力量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影响改革和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点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便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为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根据这个意见形成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在过去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这次机构改革是在过去5年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1998年以来,我国对政府机构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是进一步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199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内设机构也精简了1/4;2001年,又撤销了9个国家行业主管局。同时,机关人员编制由3.2万名减少为1.67万名,精简近50%。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也进行了相应改革。
过去5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成效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企分开有新的突破,政府组织结构得到优化,部门职责关系进一步理顺,机关人员结构明显改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得到改进。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现行政府机构和职能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要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同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关系越来越紧密的新形势,需要将政府推进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职能整合起来;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够合理和交叉问题有待进一步理顺,如进出口贸易,国家计委管农产品进出口计划和组织实施,国家经贸委管重要工业品、原材料进出口计划,外经贸部管机电产品和技术进出口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远未到位;为改进金融服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有专业机构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为适应内外贸业务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需要改变内外贸分割的体制;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工作;等等。这些问题,有些是带全局性的,有些则是比较突出的,有待通过机构改革加以解决。
这次机构改革同1998年以来的机构改革有所不同。由于过去5年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政府机构总的格局需要保持相对稳定,不作大动,只是集中力量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影响改革和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点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以便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改变“五龙治水”状态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要求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是为了改变原来多个部门分割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即所谓“五龙治水”或“六龙治水”,但没有人最终负责的不合理状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就是中央政府设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十六大报告指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根据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考虑,新成立的国资委的监管范围,确定为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包括目前由中央企业工委管理的195户企业(如包括下属子公司、孙公司等则约有1.2万户企业)的国有资产。
国资委要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履行职责,其中,核心是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使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到位。
国资委可以对有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但要逐步完善授权经营制度。授权经营的条件是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当然,这里也要解决出资人如何到位的问题,即要完善直接授权经营的制度。比如说,授权最好是明确授给大型企业的董事会(或党组)而不是授给企业的个别负责人,如果是授权给总经理个人,则会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悖理现象。同时,授权给董事会也要同董事会签订详细的业绩合同,要求董事会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并承担政府的社会经济目标。
成立国资委,实现政资分开后,应注意不能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防止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得到授权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职责后,强化对企业的干预,成为老板加婆婆,形成新的政企不分。应该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实行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这里说的管事,不是凡事都管,而是管作为出资人该管的事,即《公司法》中属于股东该管的事,除此以外的事都不要管,以免造成越位、错位。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个重要目标是搞活和搞好国有企业。如果把企业管死了,就违背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初衷,违背了成立国资委的初衷。
成立国资委,也为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成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树立了样板。国资委职责的确定如何做到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国资委成立后如何既使国有企业所有者到位又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地方国资机构都可参照国资委的办法行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要自上而下成立。地方国资机构要在国资委成立、国有资产法律法规出台后,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自上而下,依法有序设立,规范运作。
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好地从整体上推进发展和改革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任务。将国家计委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和改革委),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举措。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比如,近几年一些垄断行业如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就是同这些行业的发展、结构调整、产业和企业重组等相联系的。离开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孤立地设计改革方案,很难行得通,也不容易取得实效。这次机构改革将国务院体改办的职能并入发展和改革委,绝不是不重视改革或削弱改革,恰恰相反,是为了在新的条件下更好地从整体上推进改革,使改革和发展更好地相互协调。
其次,成立发展和改革委,是为了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目前,宏观调控体系存在着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国家财政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改投资、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的进出口计划等管理分散、职能交叉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不利于增强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了减少职能的交叉重复,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将国家经贸委等部门的一些职能如经济运行调节等划归发展和改革委。这样做,可以使长期发展规划同短期宏观经济调控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宏观经济调控。
再次,发展和改革委将更好地集中力量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保持经济稳定,在稳定中发展,这已成为共识。发展和改革委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在组建发展和改革委时,将国家计委的一些管理微观经济活动的职能,如组织实施农产品进出口职能、价格监管职能等转给了其他部门,但仍保留一些管理微观经济活动的职能,包括重大项目的立项审批等,这在当前是必要的,但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和改革委应把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切实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机关作风,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成立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是适应现阶段金融分业监管的需要,即实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成立银监会,专司对银行业的监管,有利于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成立银监会,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的一些监管职能转入银监会,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不再履行监管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可以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对一些金融活动包括现金流动、外汇进出等也要进行必要的监管。这不是不必要的重复。在现阶段,中国的金融监管不是多了,而是不够。多一道监管,等于多一道防火墙。中央银行和银监会要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有关金融市场风险和运营情况,共享监管信息,共同维护银行业的健康运行。
组建商务部也很有必要。我国长期实行的内外贸分别管理的体制已不适应内外贸业务相互融合、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也不适应建立开放的市场体系和进一步吸收外资的需要。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把内外贸管理统一起来,把贸易管理同对外经济合作结合起来。表现在机构设立上,就是要把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内贸管理等职能整合起来,组建商务部。在讨论机构改革问题时,曾有人主张用商业部或贸易部的名称。考虑到还有利用外资管理、对外援助等经济合作业务,还是用商务部的名称好一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设立,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受到广泛关注的大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食
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安全更加关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立这一机构,也使国务院领导和管理这方面的事务有了一个“抓手”。安全生产也是近几年很突出的问题,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得人心,顺民意,会受到普遍的欢迎和支持。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十六大报告提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是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不必要的审批,要保留的必须公开透明、规范进行,杜绝“暗箱操作”;另一个是逐步从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中解脱出来。
《人民日报》(2003年03月31日第九版)张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