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思考建议

时间:2019-05-14 02:1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商局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思考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商局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思考建议》。

第一篇:工商局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思考建议

目前,全国各级各部门都在积极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应对和化解经济危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既是市场规制和监管部门,也是经济推动和服务部门。认真分析考量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并结合工商部门的职责,笔者建议当前可采取以下两项措施,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

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拉动社会投资。市场经

济的发展主要是由外贸、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带动的;现在外贸需求滑落,保持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国家投资四万个亿,一是激发大家的信心,二是增加需求保增长,三也是希望带动民间投资。如果只是政府唱独角戏,没有互动,没有其他市场主体参与,其内在动力、责任心、方式方法和效果等是不一样的,市场是很难活跃或者兴旺起来的,也是不能够实现保增长目标的。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们现行的市场准入法律规定了正常情况下市场准入的条件,却没有规定经济危机条件下市场准入的门槛。虽然新近实施的《反垄断法》第15条第(5)项规定对经济不景气状况下实行豁免制度,但它不是市场准入法律,不能对市场准入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随着现实问题的来临,我们应该考虑制定经济危机条件下的市场准入法律规定。严重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恐怖袭击等会引发社会恐慌和动荡,经济危机同样也会引发社会恐慌和动荡。作为经济规制和监管部门,特殊情况下应该采取特殊措施来应对和化解经济危机。建议国家总局出台暂行办法,规定经济危机条件下(如两年内)设立登记的企业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企业,其注册资本可为正常情况下的1/2,认缴出资期限可延长为3—5年。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市场主体总量,拉动社会投资,带动市场需求,保持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实践,为我们完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摸索和积累经验。

二、发挥部门资源优势,提振消费信心。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消费与生产和流通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形成发展新优势。国家将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政执法机关,我们现在已经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消保维权法律法规制度;全系统共设立各类12315维权联络站或投诉站50.4万个,“一会两站”(即消费者协会、12315维权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进社区、进村镇、进市场、进企业、进超市,覆盖面达80%,目前已形成了从国家总局到省局、市局、县局、基层工商所共40多万人的消费维权执法组织队伍和网络;经过多年的实践也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消费维权执法;这是我们的部门特色和资源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部门特色和资源优势,营造积极和谐文明安全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需求;要将消费维权工作置于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大局来思考和谋划,加强消费引导和提示,主动提供消费知识与信息,倡导积极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发展;及时调解和处理消费纠纷,规范和维护正常的消费秩序;强化对农民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等的监督和保护,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基层工商所要以此为契机,迅速从停征两费的茫然和失落感摆脱出来,振奋精神,脚踏实地,积极开展辖区消费维权执法,如严厉打击在农村销售假冒伪劣家电的行为,确保中央“家电下乡”政策贯彻落实等;尽快适应职能转变。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来抓消费维权执法工作,有为才有位,才能够保证和推动工商行政管理的长远发展。

第二篇:关于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1

关于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 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监察审计部: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重要战略决策,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的资金安全管理,有效规避投资项目管理风险,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核电转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关于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情况开展检查的通知》精神,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对此事高度重视,并及时组织开展了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有关专项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本次专项预算内资金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承担项目的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核电设备制造工程项目

2、项目性质:新建

3、项目工期:2007年7月~2009年6月

4、项目资金总额:项目总投资71,954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6,000万元

5、项目建设单位: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6、项目设计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7、项目监理单位:山东德林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8、项目主要施工单位:中国核工业第23建设公司第六工程公司

9、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了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自主化,从而形成先进核电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决定开展建设山东核电设备制造工程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是专业从事AP1000核电站安全壳、设备模块、结构模块等核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专业化公司;是依托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两个三代核电站建设工程、采用引进美国西屋AP1000核电技术制造核电设备的第一批项目之一。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转化基地和核电设备制造基地。

二、承担项目的进展情况

1、项目资金来源

注册资本金12,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5,500万元,银行贷款49,000万元,企业自筹5,454万元,合计71,954万元。

2、资金到位情况

截至2009年4月30日,资金到位情况为:注册资本金12,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5,500万元,银行贷款49,000万元,企业自筹5,454万元,合计71,954万元。

3、项目施工进度

2007年7月3日,公司举行揭牌成立暨工程开工奠基仪式; 2007年11月30日,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签署三门核电1#机组CV钢壳采购框价协议;同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国核工程公司签 署三门核电2#、3#、4#机组CV钢壳采购框价协议;

2007年12月14日,与宝钢集团签订CV钢板采购第一单合同; 2008年5月10日,各车间地面全部完成,厂区道路硬化完成; 2008年5月30日,历时近11个月,项目主体工程按期建成,是中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项目的按期建成,对于保障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专业化管理,自主化建设”的新一代核电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8月28日,核电设备制造工程项目主体工程通过地方政府验收。

2009年5月6日,浙江三门核电站1#机组安全壳压力容器底封头首批钢板出厂。

2009年5月12日,浙江三门核电站1#机组CA20结构模块72个子模块全部制造完成并出厂。

2009年6月2日,公司收到美国ASME协会颁发的N、NPT核级证书,2009年9月3日,三门现场通过ASME协会NA、NPT、NS认证评审,10月26日,公司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证,成为我国第一家取得ASME综合认证的企业

4、完成的实物总量

《核电设备制造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00亩,新建建筑面积约88360平方米,包括新建六座生产厂房:下料车间、安全壳车间、模块车间、管道焊接车间、酸洗车间、涂装车间厂房。并新建仓库(室 内及室外)、综合办公楼、变电站及各种动力站房等建筑、构筑物。根据核电设备AP1000安全壳、结构模块、设备模块的生产需要,新增焊接、油压机、卷板机、坡口切割加工等生产设备,并根据材料及产品检测、试验要求,新增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试验设备。根据生产纲领要求,新增各种主要生产设备共计341台套。根据生产需要和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等需要,厂区工程项目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厂区变电站、给排水和采暖通风等系统设施;锅炉房、制氧站、空压站等动力站房。按环保要求建设酸洗废水处理站,按防火要求配置消防系统设施等。为了满足生活需要,新建职工食堂、职工宿舍和职工活动中心。

5、项目招投标管理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招投标和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招投标、评标和决标控制程序》、《物项采购管理程序》、《招投标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相关程序和制度。整个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遵守了招投标管理规定,严格招投标流程控制,加强招投标活动的监督。各招投标工作的实施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规范、高效地组织及实施了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6、项目监理情况

本项目的工程监理单位为,山东德林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在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中,监理公司完整履行了其监理义务,较好的 控制了项目进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确保了2008年8月28日主体工程验收的顺利完成。

7、质量安全管理

在整个项目的建设期间,质量和安全始终是项目建设的重点控制目标。在管理上严格按相应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进行监控和管理。在整个项目的建设期间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主体工程验收中质量评为合格。

三、开展监察检查的情况

根据《关于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国核计发[2008]330号)的要求,2008年12月16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5500万元下达到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但专项资金尚未及时到账。为了落实国家能源局要求,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于12月19日上午垫付资金5,500万元,拨付到我公司。公司在支付中央预算内投资前,聘请中介机构对工程结算款进行了审计,12月19日开始对外支付。截至2009年4月底,专项预算内资金5,500万使用完毕。

公司对中央预算内资金的使用管理相当严格。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专项资金使用的用途和时效,保证专款专用、重点突出,管理规范,及时拨付、保证中央扩大内需投资效果的要求。核电设备制造工程项目预算内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本项目的设备采购和土建安装工程。2008年12月19日至31日,用于土建及安装方向的预算内资金3,859万元,占本次拨付专用资金的70%,用于设备采购方向的资金560万元,占本次拨付专用资金的10%;2009年用于土建及安装方向的资金910万元, 占本次拨付专用资金的17%,用于设备采购方向的资金176万元,占本次拨付专用资金的3%。

经检查,核电设备制造工程项目专项资金支出符合国家核电《关于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通知》的实施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扩大内需投资方向,根据工程进度和设备生产进展情况,依据合同规定付款。特别是公司重大资金支出,均经过联签批准,保证核电设备工程项目建设透明、高效、干部廉洁,不存在滞留、挤压、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科学合理的使用了国家5,500万专项预算内资金。

2010年9月13日

第三篇:关于扩大内需的对策及建议

【摘 要】文章在指出扩大内需是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动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内需应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内需;消费;经济增长;对策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777(2006)02-0172-02

一、扩大内需是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

判断经济形势的好坏,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更要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来看,外贸进出口总额2005年已达到1.4万亿美元,顺差1000多亿美元;投资率由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34.9%上升到2004年的44.2%,同期消费率则由65.4%下降到53.0%;在居民消费构成中,城镇居民所占比重由38.4%上升到59.5%,农村居民则由61.6%下降到40.5%。对于相比高速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和固定资产投。,消费反倒成为经济增长的“软肋”。众所周知,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只是中间需求,消费上不去,投资是不能持久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角度来说的,在目前情况下,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比增加投资更重要。

二、扩大内需的对策及建议

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我国目前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国民储蓄率高,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了我国需要、也有条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在当前投资高增长、贸易增长形式亟待转变的情况下,扩大国内需求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源泉。

(一)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与消费在一般情况下是成正比的,有了收入就要消费,反过来,消费就会促进生产和销售,另一些人的收入也就增加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刺激消费的前提。一是要积极扩大就业,要及时制定相应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才有收入。二是要培育中等收入阶层。从各国经验看,中等收入阶层是支撑一国消费进步的主导力量,因而中等收入阶层能否正常扩展也就成为约束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现在低收入阶层队伍太大,高收入阶层队伍又太小,远没有形成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要想办法大力培育中等收入阶层,升级他们的消费结构。三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国13亿人口中8亿多是农民,而占人口近60%的农民只占居民消费的40%,这与农民普遍收入不高有关。自1997年以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只有4%,最低的年份只有2.1%,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的一半,且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如果农民购买力不足,内需是很难真正扩大的,只有8亿农民腰袋鼓了,才会释放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十五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目前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城市社保覆盖范围不够宽,社保基金筹措困难,失业人数增加较多,农村社保刚刚起步,等等。居民消费不旺,与其说是与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有关,不如说与我国当前还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关。要打消人们增加消费的顾虑,就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要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为开展社会保险提供切实的财力支持;四是加快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五是低标准、广覆盖、大网络地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三)拓宽消费领域

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重要指标是恩格尔系数。根据联合国教课文组织划定的40%~50%的小康标准,我国整体上已于2002年步入小康阶段,也即衣食无忧。

第四篇:关于落实惠农政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落实惠农政策的几点思考

摘 要 为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加强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但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许多地区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农民以真正的实惠,是当前各地政府面临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 惠农政策 中央一号文件 资金截留 资金监管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逐年加大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九年下发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真金白银”的惠农支农政策。各地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号召,迅速作出反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与中央政策相配套的地方性政策。

当然,这些政策对农民减负、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城乡关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且已经产生了显著的作用,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在有些地方,情况却不尽相同,政策好但执行不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惠农政策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从其发展过程及整体构成来看,这些重大政策保持了自身连续性和稳定性,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阳光普照,对促进“三农”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回顾这几年的中央1 号文件,2004 年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2005 年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问题;2006 年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2007 年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2008年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2009年以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问题;2010年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为主题,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问题;2011年以加快水利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制约农业全局发展的薄弱环节问题;2012年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抓住了实现农业快速发展的动力问题。

连续多年的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巨大实惠,充分证明了中央关于“三农”问题大政方针的正确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农民占了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只有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村的繁荣稳定、农民的富裕小康,才能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正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二、惠农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几年来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很大实惠,然而,在部分地区,惠农政策却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

(一)存在惠农资金中途被截留的现象。

中央在实施惠农政策后,取消了农业税,而且每年还下拨大笔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那么,农民的负担是不是真的彻底减轻了?下拨的专款是不是如数发放到农民手中了呢?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情况远非如此。在一部分地区,农民负担变了样,支农资金被截留。在一些地方,农业税免征之后,合理或不合理的收费以各种面目出现,在个别村镇,农民负担比免征农业税之前还要高, 而且这也并非个案。在一些地方,对支农资金截留、缩水手段不断翻新。

手段之一:变税为费。在农业税被取消之后,一些基层组织单位感到财力不如从前充裕,便想方设法,巧立名目,变换花样增收费用。把农业税转变为行政性专项收费,改由乡村组织集中收费为各收费机关分散收取,改面向全体农户收费为对要求办事的特定农户收费。

手段之二: 借“集中使用”之名进行截流。一些地方干部认为,把支农资金分散给一家一户太少了,起不了多大作用,不如集中起来,或许还能派上其它大的用场。在他们看来,只要钱没装进自己的腰包,就不算什么大错。于是乎支农资金专款不能专用,而是被冠以其它美称,挪作它用。

手段之三:搭车收费。一些非普遍性的支农项目,本该无偿资助那些够条件的农户,却往往被某些地方干部用作生财之道。比如说沼气建设补助和农机补贴,由于指标有限,便成为一些人手中奇货可居的商品,就等着老百姓托关系走后门来出价求购。

(二)政策宣传不够,农民了解不多。

在很多地方,农民对惠农政策不是很了解,造成政策悬空,缺乏对政策落实的监管。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到原因:其一是由于农民没有知情的渠道。这是由农民的弱势地位决定的,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对时事政策兴趣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消息的渠道不多,这就造成农民对时事政策缺乏了解,或是在时间上慢了半拍。特别是贫困的偏远山区、库区,大部分都是老人和留守儿童,很多还不识字,只知道有很多惠农政策,但不清楚具体是些什么政策、为什么补贴、补贴的标准是多少、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得到补贴,这就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其二是由于宣传不够。一些地方干部忽视了惠农政策的宣传,有的甚至刻意隐藏,把本该透明的政策模糊化,担心老百姓了解政策后不好暗箱操作。于是把政策束之高阁,或是藏着掖着,农民不了解,也就相信领导说什么政策就是什么政策,红头文件变成了“口头”文件。

(三)农资价格上涨吞噬了惠农政策的成果。

虽然近几年农民负担减轻了,农产品价格也有所上涨,但农民的实际收入却下降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成本,特别是农资、化肥价格上涨所致。央视《经济半小时》一则报道指出,中央财政新增的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用以缓解农资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的影响,而中化集团与中国农资集团这两家垄断国企,单单通过钾肥涨价,就吃掉了其中百分之五六十。另外,由于各个地方实际情况不同,不少地方农资供应不足,出现了不法商贩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也是农民收入难以实现真正增长的一个因素。

(四)注重资金补贴,忽视农民素质培养。

在一些地方干部看来,能够把各种补贴发放到位,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至于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那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很难取得明显成效。尽管上面有针对农民种植、养殖方面的培训项目,一些农户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但由于某些干部的懈怠心理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往往忽视了对农民自身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工作。这只能起到微弱的输血作用,而不能提高其自身的造血功能。

(五)农民领取惠农资金成本较高。

由于各项惠农补贴的性质不同,管理的单位也不同,如财政部门负责粮补、退耕还林、能繁母猪、油料、“家电下乡”等补贴,计生部门负责计生奖励补贴,民政部门负责低保、救助补助,卫生部门负责医疗补贴等。各项补贴发放的依据、要求各不相同,自然而然形成了“一补一发”,部门多头多次发放、农民多次领取的情况,这就带来了发放成本过高和领取成本不经济的问题。有的补贴仅几十元甚至几元钱,部分偏远镇(场)的农民补贴要到所在片区的中心镇(场)农村信用社领取,补贴还不够往返一趟的路费。

三、如何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惠农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要让惠农政策真正变为惠农成果,作为政策执行者的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认识,端正思想,加强支农资金管理,抓住支农强农的根本动力。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支农资金的监管力度。

对于中央和地方的支农资金,要加强监管力度,防止资金的中途流失。首先,要求领导干部树立人民公仆意识,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对支农资金不伸手,不挪用,做到专款专用,足额发放;其次,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尽快修订完善农民负担监管的有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同时,做好各种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对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和公示内容的审核、监督; 另外,要强化审查监管。不少支农资金处于少监管甚至无监管的状态,存在漏洞。必须加大审查力度,才能保证中央的惠农资金不“缩水”。

(二)加大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

注重公示公开,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监察部2011年11月21日联合下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严格落实村务、财务公开,按照村务、财务公开的要求,加强惠农补贴资金的公示力度。发放惠农补贴的对象和依据、数据,村、组要严格把关,各职能部门要严格审核,经公示并且村民无异议后才能上报,补贴下拨后及时张榜公布。与此同时,各相关监督部门也要全面掌握各类强农惠农资金的种类、数额和发放标准,核实各类资金的管理、发放和使用情况,做到“三公开上一墙”,即公开政策标准、公开举报电话、公开受理单位,各类资金的发放、使用情况在镇(场)、村两级政务公开栏上墙。对各类强农惠农资金实行阳光操作,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加强农资价格的市场调控。

要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保障农资供应,维护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这需要多部门的齐心协力。各地要落实好扶持农资生产流通的各项政策,交通部门应全力保证农资运输,加大对化肥、农药等物资的运力倾斜。同时要加强对农资价格和质量的监督。工商行政部门要发挥市场监督的主体作用,对农资价格严格执行国家的农资进销差率和经营差率价格政策,销售的农资商品必须明码标价;对农资质量进行严格审查,严禁假冒伪劣及证照不齐的农资产品流入市场,防止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四)注重外部推力,更注重内部动力。

政府补贴固然重要,且更乐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然而,领导干部,要懂得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才是农村发展的源动力这个道理。要把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落到实处,组织农业科技人员送课下乡,送技术到田。另外,要积极扶持专业示范户,为广大的农户树立新型农民的典型。农业部今年将在3万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五)注重探索创新。

积极探索惠农政策和资金整合直通发放的路子,实现所有惠农资金“一折通”。整合补贴种类,简化合并惠农补贴的类别。同时,改革发放模式,在补贴发放的时间要求上,不能分项制定,应该统一发放。对一个地方而言,无论补贴的种类有多少,发放的次数不宜超过两次。补助资金发放方式总体上要围绕“整合资金、规范程序、集中打卡、社会化发放”的工作思路进行,重点是建立以指标统一下、资金一户管、服务一站办、结算一线通、补助一折发、核算一本账为核心内容的“六个一”改革模式。通过探索创新,国家各项惠农补贴的种类、内部管理职能的分工来一次重新整合,以达到便民、便管之效。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才能让中央强农富农的决心,通过领导干部为民办事的真心,变成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作者:中共南昌县委党校教师,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理论研究)

第五篇:2020年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重点方式方法思考建议

2020年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重点方式方法思考建议

近些年来,国家的交通、水利、农业、扶贫、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政策性资金,大批量、大额度的向地方下拨。

目的就是解决民生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真实关怀,大大解决了农村、农民的生活面貌和生产条件。

随后,国家审计机关安排各省以审计厅为单位的审计组,加大了对地方重大政策落实的审计力度,查出了一些落实重大政策方面违法违纪违规的问题,提高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及时地保障了民生政策的全面落实。

上审下方式的重大政策落实审计成果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如果采取的是同级审的重大政策落实审计,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而言,必须制订一套科学、实用、高效的审计方案。本人现在就谈谈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的重点、方式和方法。

一、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的重点

(二)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围标、串标

重点审查项目招投标过程的相关资料,招标文件的设立条件是否存在有意确定潜在中标人;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是否存在对潜在中标人评分异常;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是否存在有相同错误之处,个别项目报价是否存在相关规律;各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是否存在从同一个投标人的基本账户出入;各投标人的报价编制人员是否存在为同一造价人员编制。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施工、设计、监理是否存在未实行招投标

重点审查交通、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的重大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施工、设计、监理是否存在达到招标额度而未实行招投标;施工是否存在肢解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施工是否存在合同外部分未实行招投标;施工是否存在以会议纪要或相关领导签字意见不未实行招投标。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虚报完成投资额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完工情况,是否存在报送资料完成的投资额与实际完成投资额差距很大;是否存在未完工的项目按已完工报送资料,虚报完成投资额。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的施工、设计、监理是否存在违法转分包

重点审查项目合同的签订者与实际操作者是否为同一个公司,有无存在借用施工企业资质,个人承揽工程的问题;重点审查项目付款凭证的开具单位与合同签订是否为同一个公司,有无存在违法转包的问题;重点审查设计、监理的投标文件的人员,是否与设计图纸、监理实施规划和监理日志签字人员一致,有无存在违法转包分包设计、监理业务的问题;重点审查施工财务凭证,是否存在将人工、材料、机械违法分包给不具备相关资质的个人。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已完工未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落实已完工的项目竣工验收相关资料,是否存在未通过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的问题;是否存在以分段验收代替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问题;是否存在竣工验收无设计、监理人员投入使用的问题;是否存在以施工单位自已验收代替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问题。

(二)重大政策落实资金的拨付及使用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违规

(X)重大政策资金使用是否存在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资金使用单位财政、民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是否存在资金使用的项目与上级下达资金文件的项目不一致;是否存在将重大政策资金用于地方基础项目设施建设,是否存在将重大政策资金用于与项目本身不相关的管理费开支;是否存在将重大政策资金用于解决使用单位日常开支;是否存在将重大政策资金用于解决使用单位遗留的债务;是否存在将重大政策资金以投资形式获得分红。

(X)重大政策资金拨付是否存在滞拨、滞留、截留

主要审查财政、民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教育等相关部门重大政策资金的上级下拨及地方相关部门实拨情况,财政部门是否存在滞拨、滞留资金的问题,民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是否存在截留资金的问题。

(X)重大政策结余资金是否存在截留、挪用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结余资金是否存在账上跨余额,不及时归还原资金渠道;是否存在冲减其他费用支出;是否冲减其他项目建设支出;是否存在转入事业或其他收入科目。

(X)重大政策资金是否存在虚列支出、虚报冒领、套取资金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资金的项目落实是否实际发生,有无存在账有实无,资料全而未实施的虚列支出问题;是否存在虚报项目、虚列领款表,代签代领的虚报冒领问题;是否以假发票、假合同、假档案的形式套取重大政策资金。

(三)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工程成本是否存在高估冒算、虚增工程造价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材料高估冒算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材料价格是否存在未执行相关地区发布的信息价;是否存在高于市场价格签证材料价格,是否存在不按合同约定自行提高材料价格。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虚报工程量、高套定额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落实项目结算书的工程量和现场签证的工程量,是否存在重复计量的问题;重点比较报送的工程量与现场实际工程量,是否存在多算、虚算计理的问题;重点审查项目套项是否遵照相应的定额项目执行,有无高套定额的问题,有无重复套项的问题。

(X)重大政策落实项目是否存在虚增工程造价

重点审查重大政策落实项目的招投标报价项目和结算书的项目,是否存在未施工的预算项目,结算未扣减的问题;是否存在现场签证的项目实际未施工的问题;是否存在项目重复计价的问题;从而虚增工程造价。

二、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的方式

(X)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实行大型项目全部审计与小型项目局部审计相交叠

对重点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实行全面审计,全部覆盖;对小型项目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实行局部审计,重点抽查。

(X)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采取报送与就地审计方式相结合对基层重大政策落实的财务审计资料和工程管理资料采取报送审计的方式,对工程造价成本核实采取就地审计的方式,资料与现场相结合。

(X)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采用计算机审计与手工审计相协调

基层重大政策落实财务运用计算机审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审计采用手工审计,用计算机审计方式分析财务资金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用手工审计核查工程管理违法违规程序,揭示工程造价虚增、高估冒算的问题。

(X)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对投资额大的项目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参与协审,对投资额小的项目自行组织主审

对有些投资额大的重大政策落实审计,由上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的,基层审计机关可以要求配合参与协审;对投资额小的政策落实项目审计,则由基层审计机关自行组织审计,审计结果报送上级审计机关。

(X)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实施事中与事后审计相连接

对基层重大政策落实的重点重大项目实施事中跟踪审计监督,及时反映重大政策落实项目进度、完工情况,及时揭示资金使用不合规、建设程序不合法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对已完工的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和已拨付、使用到位的重大政策落实资金实施事后审计,把好最后一道关口,使政策项目落实到事,政策资金落实到人。

三、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的方法

基层重大政策落实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复杂、审计时间长的工作,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民政、教育、水利、农业、扶贫多领域的政策法规知识,必须具备财务与工程方面的法规知识,所以在实施审计时,须根据各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

本人认为开展这项审计工作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重点抽查法

一是只涉及资金拨付、使用的重大政策落实项目,从财政到农业再到实际到付人,重点抽查资金是否落实到事、落实到人。

二是主要针对未完工的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只须对资金使用与工程管理程序进行重点抽查,查找资金使用及工程管理程序违法违纪问题。

(二)全面审查法

一是对工程投资额小、类别单一、工作量小的重大政策落实项目,也采用全面审查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是对涉及金额大的重大政策落实项目,须采用全面审查法,从财务到工程管理再到工程造价,项目全面审计,审查项目从开工至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的环节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

(三)调查询问法

根据财务账反映的资金走向,核实资金使用的真实性,例如:民政的优抚补助,必须与当事人进行调查询问;扶贫办的扶贫资金,必须调查询问扶贫对象户,了解核实扶贫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民政的抗灾救灾政策资金,必须到受灾区、受灾人进行调查询问,是否存在虚报冒领的问题。

下载工商局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思考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商局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思考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商局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整改落实情况通报

    工商局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整改落实情况通报 工商局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整改落实情况通报市工商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社团组织,东侨分局:xx市工商局党组在开展......

    扩大内需与调整消费政策

    扩大内需与调整消费政策 我国目前无论是最终消费率还是居民消费率,都明显低于国际上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消费率水平。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将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一......

    工商局实现服务职能问题思考建议

    工商部门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部门,基本职责是监管执法,其本质是服务。工商部门要从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单纯的行政监管转变成为行政监管和行政服务相结合上来,增强尊......

    关于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 教监[200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实行......

    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 1.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房地产的空置量,促使空置房地产的消化,切实降低房地产税费,完善房地产市场法规,完善住房补贴制度, 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和贷款发放力度 2. 加......

    十大扩大内需政策 拉动十大产业发展

    十大扩大内需政策 拉动十大产业发展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会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

    论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5篇

    论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 什么是扩大内需?所谓扩大内需政策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扩大内需......

    2010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重点解读★

    2010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重点解读 2009年12月09日21:29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刘铮、江国成)2009年,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中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