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地勘基金管理办法
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文单位: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文 号:赣财建[2007]260号文
发布日期:2007-12-10 执行日期:2007-12-10
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省直管县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管理局):
为了提高矿产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发展矿业经济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7]2号)精神,省财政设立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以下简称地勘基金)。为加强省地勘基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反馈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二○○七年十二月十日
附件: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 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矿产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发展矿业经济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7]2号)精神,省财政设立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以下简称省地勘基金)。为加强省地勘基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省地质勘查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地勘基金是指省级财政安排的着重用于本省确定的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前期勘查的专项资金以及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以折股形式上缴所形成股权的收益。
本办法适用于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对股权的管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具体办法。
第三条 省地勘基金来源包括:
(一)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含从省所得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
(二)省地勘基金项目成果依法处置后的收益所得;
(三)其他资金。
第四条 省地勘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科学管理、专款专用、滚动发展的原则。
省地勘基金投资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的工作程度原则上控制到普查阶段,对于省政府确定的重要矿种和矿区可控制到详查或勘探。
第五条 省地勘基金的使用范围:
(一)省内重要矿产和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调查、勘查;
(二)省内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和大中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三)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补助;
(四)配套中央确定的项目;
(五)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项目。
第六条 对省地勘基金全额投资的勘查成果,除国家和省政府另有规定外,一律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矿业权;对省地勘基金与社会资本或其他资金合作投资的勘查成果,可以通过项目合同约定矿业权处置。
第二章 管理机构职责分工
第七条 省地勘基金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管理。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共同委托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负责省地勘基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设在省国土资源厅。
第八条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省地勘基金的预算和资金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一)审定省地勘基金年度总预算及资金来源;
(二)审定并批复省地勘基金项目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
(三)审核并办理资金拨付,对省地勘基金的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审批省地勘基金年度财务决算和项目竣工决算。
第九条 省国土资源厅主要负责省地勘基金项目的管理和勘查成果处置。具体职责如下:
(一)会同省财政厅发布省地勘基金项目年度立项指南并组织项目立项的审核、论证;
(二)依法办理有关探矿权的设置、管理和处置事宜;
(三)组织编报省地勘基金年度总预算、具体项目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
(四)组织编制省地勘基金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组织汇总、编制项目支出用款计划,规范办理资金支付。组织汇总编报省地勘基金年度财务决算和项目竣工决算;
(六)监督检查省地勘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指导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办理成果验收及地质成果资料汇交。
(七)研究实施全省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第十条 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管理中央地勘基金项目,负责中央地勘基金项目的初审和矿业权的核查、协调,协助中央地勘基金项目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和项目成果验收。
第三章 项目及预算管理
第十一条 根据国家和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地质勘查专项规划,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编制发布省地勘基金项目年度立项指南。
第十二条 根据矿产勘查项目的不同情况,省地勘基金分别采取全额投资、合作投资两种投资方式:
尚未登记矿业权的勘查项目,省地勘基金采取全额投资方式。
已设置矿业权的矿产勘查项目,省地勘基金采取合作投资方式。原矿业权人按矿业权评估价或以实际投资额计算投资比例,并有权按货币方式追加投资、提高投资比例。
原矿业权人持有的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业权,拟与省地勘基金进行合作投资的,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矿业权权益进行处置后再约定合作。
第十三条 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国家、省现有地质工作成果,论证提出尚未登记矿业权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建立“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库”,并按照“突出重点、择优安排、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提出省地勘基金项目计划。
第十四条 已登记矿业权的勘查项目,矿业权人直接向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申报。
第十五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地勘基金管理机构提出的尚未登记矿业权的矿产勘查项目和矿业权人直接申报 的已登记矿业权的矿产勘查项目进行审核论证,并将项目审核论证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 省地勘基金项目,由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主要通过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委托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七条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公示结果,编制省地勘基金项目预算建议及组织实施费预算建议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审核后向国土资源厅批复预算。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省财政厅批复的省地勘基金项目预算,编制、下达省地勘基金项目计划并按进度拨付项目经费。
省地勘基金项目预算和计划一经批复,原则上不得调整。如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八条 根据省地勘基金项目预算和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设计并报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批准后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要求定期向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报告项目执行情况,项目结束后由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负责组织验收。
省地勘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地质勘查单位和国有(或国有控股)矿业企业在境外开展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的补助。
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基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参照赣财建[2005]234号文件执行。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条 省地勘基金实行项目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
第二十一条 省地勘基金支出范围包括项目费和组织实施费。
(一)项目费是指项目承担单位用于实施项目的各类费用,主要包括人员费、专用燃料和材料费、水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印刷费、用地补偿费、劳务费、咨询费、委托业务费、租赁费和其他相关费用。其中:
人员费,是指直接从事项目工作人员的工资性费用。
专用燃料和材料费,指项目耗用的专用材料、专用工具和仪器、工作设备的燃料、低值易耗品等费用。
水电费,指用于项目的水费、电费、污水处理费等费用。
交通费,指用于项目的各类交通工具的租赁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费用。
差旅费,指项目工作人员因项目工作出差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费用。
会议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召开的与项目实施有关的专题研究、学术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
印刷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印刷报告、资料、图件的费用。
用地补偿费,指因项目实施过程中占用土地需支付的临时性设施拆建费、临时性土地占用费、青苗树木赔偿费等。
劳务费,指支付给项目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用。
咨询费,指项目聘请专家或咨询机构进行业务技术咨询、评审发生的费用。
委托业务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委托外单位进行测试、施工、加工、软件研制的费用等。
租赁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租用专用通讯网、仪器设备等发生的费用。
其他相关费用,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其他费用。
以上各项费用,国家有开支标准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尚未制定开支标准的,参照项目所在地市场平均价格执行。
(二)组织实施费是指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开展项目实地预审、室内审查、工程招标、设计审核,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项目验收、矿业权评估、成果汇交以及其他日常管理等发生的各类费用。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经费支出应严格控制在预算核定的额度内,按规定的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对项目进行成本核算,不得虚列、多提、多摊费用;不得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下列费用不得列入项目支出:
(一)应由事业费、基本建设资金、其他专项资金开支的费用;
(二)归还贷款本息;
(三)投资性支出、捐赠及赞助;
(四)各种罚款、违约金、滞纳金等支出;
(五)其他与项目无关的费用。
第二十三条 项目因不可抗力需中途撤销或者中止的,按规定报经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进行财务清算,并将剩余经费按原渠道退回。
第二十四条 项目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工作结束进行项目成果验收的同时,项目承担单位应进行项目竣工决算,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五章 成果管理及矿业权处置
第二十六条 项目成果是指省地勘基金项目实施形成的地质资料、找矿发现和矿业权等,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省地勘基金项目完成后,对不能取得矿产资源量、没有进一步勘查意义的,经评估后省地勘基金投资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并对已使用的地勘基金进行清算,清算后如有资金结余,应按原渠道退回。
对省地勘基金全额投资并取得矿产资源储量、可供进一步勘查的,根据需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有偿出让矿业权或者实施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合作投资的项目,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按照合同约定转让其权益,合作的其他投资方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第二十八条 由省地勘基金全额出资的项目,其矿业权出让收入先将实际勘查投入返回省地勘基金,再按合同约定补偿地勘单位一定收益后,按赣财建[2007]49号文规定分成。其中省级分成部分全部用于补充省地勘基金。
由省地勘基金合作投资的项目,其矿业权出让收入先将实际勘查投入按比例返回投资各方,其次补偿地勘单位一定收益后,再按合同约定的比例由投资各方分享权益。其中省地勘基金的所得部分按赣财建[2007]49号文规定分成。省级分成部分全部用于补充省地勘基金。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对省地勘基金使用情况及省地勘基金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逐步建立基金投资绩效评价制度。
第三十条 建立项目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和项目监理制度,实施对项目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实行项目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和纠正项目执行和项目经费使用中的问题。
第三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加强项目资金和技术质量管理,严格遵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技术规范,并积极自觉接收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的检查及省审计部门的审计。
第三十二条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收回已拨项目经费、取消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虚报项目的;
(二)擅自将省地勘基金项目形成的探矿权与他人合资、合作或抵押、转让矿业权的;
(三)擅自转包项目、改变项目设计、调整项目经费预算的;
(四)伪造、隐匿技术资料和成果资料的;
(五)以任何名义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随意转拨项目资金的;
(六)违反财务会计制度和本办法规定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
第三十三条 对因组织实施不力或者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项目中途撤销、未通过竣工验收、未按国家规定汇交成果资料的,除应当将剩余经费如数上缴外,项目承担单位还应当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再承担省地勘基金项目。
第三十四条 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项目审查、论证、招标和管理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七条 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实行。
第二篇:地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保障全队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行业标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生产的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三条
各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各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规定。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及时推广,推动全局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四条
各单位必须按规定发给从业人员(含民工,下同)质量和规格都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禁止将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折合人民币发给从业人员。从业人员上岗时必须按规定着装。
第五条 各用人单位必须给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第六条 各单位必须按规定提取安全措施费。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七条
大队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由大队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大队长和工会主席担任;成员:由大队办公室、经管部、财务部、工会、劳动人事部、安防部等部门负责人担任。各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安全生产委员会。
第八条
大队按要求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并按规定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第九条
凡从业人员(含农民工,下同)超300人的单位必须设立安全管理机构;300人以下应设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各基层单位凡从业人员在50以上必须设专职安全员;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的设兼职安全员。
第十条
安全管理机构职责 1.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职责
(1)审查安全生产长远规划和工作计划。
(2)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督促所属单位认真执行和落实。
(3)负责对所属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4)审查安全措施的提取和使用情况
(5)组织全队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对重大事故隐患制订整改方案,并督促落实。
(6)负责对重伤以上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2.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1)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制度和开展事故预防工作的情况,定期研究分析伤亡事故、职业危害趋势和重大事故隐患。
(2)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和安全生产目标。
(3)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隐患单位及时整改。
(4)督促各下属单位制定和贯彻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5)参与审查和汇总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监督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费用使用和安全措施项目完成情况。(6)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工程的验收和试运转工作。发现不符合安全规定的问题有权要求解决,有权提请安全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制止其施工和生产。
(7)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竞赛和安全月活动。(8)组织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
(9)负责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参加事故调查,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10)负责军工核设施退役项目的立项、实施、检查、等工作。(11)负责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与组织实施。第二节
安全教育与培训
第十一条
为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必须不断地加强培训。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任务是:教育全体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和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
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要求
1.新录用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与培训。
2.调换工种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换岗安全教育与培训,从业人员离岗超过6个月以后重新上岗时,要对其进行复工前的安全培训。
3.特殊工种的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4.新录用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40小时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调换岗位、复工人员必须要进行16小时的安全教育与培训。6.机动车驾驶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培训。
第十三条
大队级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获得安全资质证方可上岗。
第十四条
各单位必须要做好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安全先进经验、先进人物等。
第十五条
安全教育经费在本单位安全技术措施费中列支。
第十六条
安全教育和培训由安防、劳动人事、工会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应按销售收入的1%~3%提取安全生产措施费,由财务部门建立专门账目。
第十八条
各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给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
第三节
安全检查与整改
第十九条
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了解从业人员、施工现场、作业设备和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状况;是了解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制度的落实状况。通过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的整改,消除事故,减少损失,保障安全生产。
第二十条
安全检查,要成立安全检查组,由主要和主管负责同志带队,成员可根据检查的内容来确定。
第二十一条
安全检查组成员的要求 1.具备与检查内容相符的专业知识 2.对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比较熟悉。3.责任心强,秉公办事,不循私情。
第二十二条
安全检查,要制订安全检查表,将检查的内容列入表中,并提前发给检查组成员。
第二十三条
安全检查的内容
1.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领导者,工程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技术素质,安全心理和现场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状态。
2.物的不安全状况:包括设备安全状态,安全防护设施的状况,工作环境安全状况,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及使用情况。
3.现场管理状态:包括物件的堆放,电器线路是否规范,人、机、环境是否合理,安全通道是否畅通,安全标志是否齐全并明显,防暑、防冻措施是否到位,施工现场是否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
4.职业卫生状况,包括职工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体检,施工现场的亮度、温度、燥声,尘毒是否达标,野外施工的饮食卫生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
5.管理的缺陷,包括安全机构是否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否落实,安全操作标准是否建全和落实。
第二十四条
安全检查的次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一般情况下大队每年进行四次,基层生产经营单位每月进行一次,班组每天进行一次。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建档的内容包括,事故隐患的名称,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危险程度和整改的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整理方案,并上报大队安防部。
第二十六条
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间与期限,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
第二十七条
因条件限制一时难于整改的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并有专人负责,严加监控,确因不能排除的事故隐患,应从危险区撤出从 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它人员,并设警示标志,暂时停止使用。对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害的隐患,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排查治理。
第二十八条
加强对内部改制企业的安全检查工作,监督内部改制企业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第二十九条
事故隐患整改的费用应从单位安全措施费中列支。第四节
事故管理
第三十条
各单位凡发生下列事故必须在12小时内向队、局报告。1.因工重伤以上的事故;
2.发生我方负同等以上责任、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的交通事故; 3.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2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火灾事故; 4.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集体中毒事故、标准源丢失事故。第三十一条
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事人基本情况; 2.事故简要经过;
3.事故伤亡及损失情况; 4.事故的原因及性质; 5.事故的处理意见和结论。
第三十二条
处理事故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查处责任者。
第五节
农民工的管理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需要请农民工时,必须到各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办理提出申请。
第三十四条
农民工聘用后,聘用单位必须到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并为其办理人身保险。
第三十五条
农民工合同的签订及解除:
1.农民工被聘用后,聘用单位必须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和安全合同,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义务和权利。农民工与全体从业人员享有同等的劳动保护权利。
第三十六条
1.农民工,一般不得从事特殊工种作业,如因工作需要,农民工需要从事特殊作业时,必须经地方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安全培训,并获得安全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2.农民工从事粉尘作业或有害有毒工种时,必须实行转换制。每届不得超过2年。
第二章
地质勘查安全管理
第三十七条
野外作业单位要认真执行《地质勘探安全规程》。第三十八条
在编写地质勘查和施工设计前,地质勘察负责人和设计人员必须到实地进行勘查,充分考虑钻探、坑探、槽井探等工程的作业安全条件,设计中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第三十九条
野外作业中,禁止一个人单独上山,不准在视线不明或乱草丛中及其不安全地方休息。
第四十条
不准在森林中吸烟或生火,禁止食用识别不清的野生物和水,以防中毒。
第四十一条
野外作业遇到悬崖绝壁、滑坡、崩塌等危险区,应绕道而行,必须要攀登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人员间应拉开一定距离,相互照应,严禁往山下投掷或滚放石头。
第四十二条
遇到深、宽及流速较快的河流时,禁止涉水或强行渡河。利用小船、木筏或其它的水运工具渡河时,必须遵守水运有关安全规定。
第四十三条
出队前,应向当地居民了解当地民间的风俗,山中的野兽,地质灾害,植物,流行性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等状况,上山作业时,要了解山中守猎、毒蛇等情况,防止踩到打野兽的毒箭、套子、夹子、土埋陷井,在有毒蛇出没的地区通行或作业时,应作好防护,并随 身携带蛇药,掌握被毒蛇咬伤后自救互救方法。
第四十四条
在旧矿区或前人工作过的地区进行野外作业时,应注意防止陷入被草木掩盖的坑口、探井、深槽。进入老窿必须有两个人以上。
第四十五条
野外地质作业应注意如下几点:
1.在进行槽、井探编录或观察地质现象时,应注意观察和避开其帮壁的松石及其它危险因素,并及时处理。
2拟进入坑道进行地质工作时,应先查清坑道内的危险因素,否则不准进入坑道内作业。
3.敲打硬脆岩石或采集样品时,应防止碎石飞击伤人。
4.选用地质锤应保证质量,防止折柄或锤头脱柄,防止钢锤脆裂而崩出碎屑伤人。第四十六条
在超过2m深的探槽、浅井内取样时,必须在地表设专人监护,多人作业时,相互两人间距不得小于1m。
第四十七条
野外钻探施工安全
1.要严执行钻探安全规定,制定野外施工安全方案和有关安全制度。2.在选择机场时,要做到平、稳、有足够的承载力,地基的面积应与所选用的设备相适应,塔基填方不得超过塔基面积的四分之一,填方部分要夯实;机场周围要修有排水沟;
3.地基、便道附近有坑、井、沟、坎等危险处,要设防护栏杆。
4.人工搬运便道,有效宽度不小于1.6m,坡度不大于20º,特殊情况不能超过30º,转弯处设“Z”路,其导路不短于7m。
5.在安装与拆卸铁塔时,要在机长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从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上塔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穿带钉子、硬底鞋和赤脚上塔,不准将使用工具和螺栓放在台板上。
6.钻塔要与空中的电线线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开钻前要了解工作区地下有无电缆线、通信光缆和各种管路,7.雷区作业时,要安装避雷设施,确保钻机和人员的安全。8.钻机工地上要配备消防器材,做好消防工作;
9.钻机机场的照明必须使用36伏安全电压,并保证规定照度;
10.钻机机场使用的电源线要架空,高度不低于3m,并做到“一箱”“一闸”“一漏”;
第四十八条
工程测量安全。
1.测工携带伐木斧锯时,应在斧刃和锯齿上套上防护罩。2.摆脚架或立塔、尺,均应选择安全的地方。3.用测绳、钢尺量距时,必须防止接近架空输电线,当两测点拉直测绳(尺)时,不触及到电线,并保持安全距离。
4.沿铁路、公路及在城市人口稠密区作业时,应遵守交通安全法和铁路安全规定,备制醒目标志,并尽量缩短从业人员在路基上停留的时间。
5.在造标埋石时,应经常检查使用的工具,并保持完好,标的位置应与架空输电线路、铁路、公路、电话线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6.城区测量时,应以木质塔尺为宜,以避免上部接触电线。第三章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第四十九条
各单位的工程公司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五十条
各工程公司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
第五十一条
组织机构
1.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
2.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本项目内所有施工工地的安全生产工作。项目经理部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第五十二条
施工工地,必须配备专(兼)职的持证电工,其它特殊工种的从业人员,必须获地方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第五十三条
各施工项目在施工前,应先制订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制订安全施工组织方案,方可开工。第五十四条
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建立消防安全制度。第五十五条
施工工地必须设置安全标语、安全标志和安全警示牌标志等,并悬挂在工地的明显处。
第五十六条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告知从业人员该工程项目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危险源以及安全生产的要求。
第五十八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提取安全措施经费。第五十九条
现场安全管理:
1.项目经理部应每月一次安全检查,施工现场、班组必须坚持日巡查制度,并做好记录。
2.现场施工的电线线路必须架空,高度在3米,输电应采用五芯线电缆和TN-S系统,严禁使用四芯电缆和外加一根线方式进行连接,并做到一机一闸。
3.移动式带电设备(含钻机、潜水泵、搅拌机等),必须按“一箱”“一漏”的要求进行配置。
4.高处作业必须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戴好安全带,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5.装有乙炔与氧气瓶不能混装(存)、倒放,应分库存放,并保持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不得小于5米。
6.作业现场要有安全区,安全通道,堆放的物资,施工材料,要规范,不能随意堆放。
7.施工现场要有防暑、降温,防雨、防寒措施。8.施工现场进行全封闭型施工,严禁闲人入内。
9.土石立爆破作业时,必须由专职爆破工持证上岗操作,飞石撒落范围内必须设置人员警戒。
第四章
工业企业安全管理
第六十条
各工业制造业企业和内部改制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规程,制订各工种的安全操作标准。
第六十一条
各企业要建立建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配足安全管理人员,建好企业内的安全管理网络。
第六十二条
对内部改制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行自主管理、企业负责,大队监管的原则。
第六十三条
对企业进行改制时,单位必须与改制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合同,明确双方在安全管理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六十四条
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培训的时间严格执行地质局的规定。
第六十五条
企业特殊岗位的从业人员必须经地方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并获得岗位资质证书方可上岗。
第六十六条
各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次安全检查,班组坚持日巡查制度。第六十七条
工业制造业和改制企业要按销售总收入的1%-5%标准提取安全生产措施费,安全措施费用要单独核算,单独建账,专项使用。
第六十八条
工业制造业和改制企业应对所有的从业人员,加入工伤保险。
第六十九条
要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第七十条
各生产企业要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在班组中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班组”活动。
第七十一条
各生产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要完好,并灵敏可靠。第七十二条
各生产车间必须有安全通道,并保持畅通,车间内有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标志。
第七十三条
各工业企业必须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在厂区、车间内要按标准配备消防器材,成立义务消防队。
第七十四条
各工业企业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制定本企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七十五条
在新建、扩建项目时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生产车间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人-机工程,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诣。
第七十六条
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工件的堆放,实行定置管理,严格控制堆放的高度。
第七十七条
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要悬挂在车间比较醒目的地方,操作规程要挂在设备旁。
第七十八条
电器、电路的安全要执行《电器安全管理规定》 第五章
机动车辆安全管理
第七十九条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八十条
实行《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驾驶员上岗操作证》制度,单位驾驶员必须具备有《驾驶证》和《上岗操作证》方可动车。
第八十一条
上岗证的发放范围 1.在岗专职机动车驾驶员和车管人员 2.分管安全生产的主管领导、安防科长。3.持证人员条件
(1)本人持有机动车驾驶证
(2)驾驶技术熟练,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处理紧急状况的应变能力。(3)能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省、市、局、队有关交通安全的规章制度。
(4)身体健康,符合机动车驾驶员适应性检测条件要求,不得有妨碍安全驾驶车辆的疾病。
(5)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驾驶的作风。
(6)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扣分不大于6分。4.上岗证发放程序
(1)各单位、大队机关将符合持征条件的机动车驾驶员摸底后发给《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机动车驾驶员上岗操作证审验表》,(以下简称《审验表》)。
(2)《审验表》由个人填写后,由安全部门签署意见,报单位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报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同时上报本单位《机动车驾驶员上岗操作证登记册》。
(3)《审验表》经地质局安委会审验同意后发给《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机动车驾驶员上岗操作证》。
5.“上岗证”的管理
(1)“上岗证”由地质局统一印制和颁发,并收取工本费。(2)“上岗证”二年一审,审验的时间暂定于每年的4月份。
(3)审验的方法是:先由各单位将原“上岗证”收回,由持证人填写出自我鉴定,经安全部门考评合格后,签字盖章发给原证,并报局备案。
第八十二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取销“上岗证”。
1.发生负同等责任以上(含同等责任)的交通事故,一次死亡 1 人以上(含1人)或一次重伤 3人以上(含 3人)的。
2.年内因违章行为被交警部门扣满12分的; 3.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或隐瞒不报;
4.离开驾驶岗位、退休、退职(反聘除外)或机动驾驶员适应性检测不合格的;
5.其它原因经单位审验不合格的,注销“上岗证”时,由单位签署意见,报地质局批准备案,同时将“上岗证”收回。
第八十三条
确系特殊原因(如抢险救灾、救人等)需由无“上岗证”的驾驶员临时上岗时,应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并报大队备案,但临时上岗的时限不能超过7天,否则按违章处理。
第八十四条
大队内部借调,借用或外聘的驾驶员,由用人单位负责管理,同时必须持有“上岗证”才能驾驶公有车辆。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职业卫生管理
第八十五条
职业卫生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劳动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努力改善作业场所的劳动卫生条件,减少或消除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第八十六条
各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工程项目,其职业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
第八十七条
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室内粉尘作业点每年不少于 12 次,放射性作业场所每年 4 次,有毒有害场所每年应不少于 12 次。
第八十八条
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第八十九条
对出现的职业病(应出市级以上职业病鉴定中心的证明)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调换工作,使其脱离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并及时给予治疗。
第九十条
新聘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预防性的健康检查,不符合该工作的身体条件一律不聘用。
第九十一条
尘毒作业场所,必须安装降尘,防毒,防害的措施,并能做到灵敏可靠。
第九十二条
要及时作好防暑降温和防冻防寒工作,出队时要配备防暑降温和防冻防寒物资。
第九十三条
野外作业人员,未经允许,严禁私自下河、江、塘游泳,如要下河、江、塘游泳必须有组织,有措施,有应急预案,方可下水游泳。
第九十四条
生产场所的亮度、湿度、噪音和三废排放要符合国家标准,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和清洁生产。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九十五条
凡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法规制度,无重伤以上事故的单位和在生产过程遵章守纪,发现和解决隐患,避免事故,抢险救灾等方面做出成绩的个人都应给予奖励。
凡安全管理混乱,违反安全法规,以至发生重伤以上伤亡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造成伤亡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者,都应给予处罚
第一节
奖
励
第九十六条
经大队安全生产委员会考核,各单位无死亡、无重伤事故、无负同等以上责任、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交通事 故、无直接经济损失在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的火灾事故、无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的环境污染事故、无直接经济损失在2万元(含2 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事故、无重大生产质量事故、无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和废渣治理工程事故,尘毒场所全面开展了监测工作且合格率达到90%以上,未发现新的 职业病患者。大队可按局标准发给安全生产奖:
第九十七条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的,奖励200元。
第九十八条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由所在单位给予100~1000元的奖励;在安全生产方面有重大特殊贡献的,由大队给予1000元及以上的奖励:
1.在抢险救灾中临危不惧、挺身而出,避免事故扩大或人员伤亡的; 2.在安全生产方面开展技术革新、提出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成效显著的; 3.积极消除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 4.举报“三违”或隐瞒事故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第九十九条
大队建立安全奖励基金制度。
(一)安全奖励基金的来源及使用: 1.从局安措费中提取一部分; 2.安全方面的扣、罚款。
大队安全奖励基金由财务部按当年文件规定标准提取并建立专项帐目管理,专款专用。安全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安全方面的各种奖励。
(二)大队对各单位的安全奖励标准,按该办法执行;
(三)各单位对经济实体和员工的安全奖励,也按本办法执行,第二节
处
罚 第一○○条
因公死亡一人,罚用人单位10000元,死亡多人累计处罚。因公死亡三人(含三人)以上的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和领导者,除按上述经济处罚外,还应接受行政处分。
第一○一条
因公重伤一人,罚单位5000元,重伤多人累计处罚。第一○二条
发生生产性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中毒事故、标准源丢失事故和其他事故,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10~20%处罚事故单位。
第一○三条
受到大队处罚单位,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专兼安全员各罚款400~800元;
第一○四条
发生下列违章行为之一的个人,罚款200~400元: 1.发生事故隐瞒不报、弄虚作假并作伪证者; 2.一年内3次及以上违章者;
3.擅自甩掉或不按规定安装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责任者; 4.违反民爆物品管理规定的责任者; 5.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者;
6、醉酒驾驶公车者;(未造成事故)7.在严禁烟火的场所吸烟或动火者;
8.无证上岗者;
第一○五条
因喝酒驾驶公有车辆发生事故要加重加倍处罚; 第一○六条
指派无上岗操作证的驾驶员驾驶公车的,罚指派人1000元,造成事故的一切后果由指派人员负责;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七条
本办法适应******所属各单位(含改制企业)。第一○八条
本规程的解释权属*****。第一○九条
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江西省燃气管理办法
江西省燃气管理办法
(2003年8月31日省政府令第122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燃气管理,维护燃气用户和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燃气事业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1从事燃气规划、建设、经营和使用及安全管理活动的单位(含单位自建自用的燃气站点)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燃气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安全、方便用户的原则发展燃气事业。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公用事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燃气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工作。
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对燃气行业实施消防监督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燃气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钢瓶、槽车的安全监察和燃气计量器具、燃气设施和燃气器具产品的质量监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燃气行业的安全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各部门承担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燃气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五条 燃气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编制燃气发展规划,经规划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城乡总体规划。
第六条 在城乡建设中,应当按照燃气发展规划要求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者预留燃气设施建设用地。
预留的燃气设施建设用地,不得改变用途。
第七条 燃气工程的总体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八条 燃气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严禁无证或者超越资质等级承担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业务。
第九条 燃气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并取得有关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后,向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燃气庭院管及户内燃气设施安装的验收,由燃气经营企业自行组织。
第十条 对尚未安装管道燃气的高层民用建筑,具备市区管道供气条件的,应当采用市区管道供气;不具备市区管道供气条件的,应当采用小区管道供气。
第十一条 新建住宅,应当将管道燃气计量装置安装在住宅单元外的共用部位,但相关条件不具备的除外。
第三章 燃气经营
第十二条 管道燃气按燃气发展规划实行区域性统一经营;瓶装燃气在合理布局、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行多家经营。
第十三条 设立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稳定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燃气气源;
(二)有符合国家燃气技术规范要求的燃气设施;
(三)有与燃气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
(四)有固定的、符合安全条件的经营场所;
(五)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六)有与供气规模相适应的维修抢险人员、设备和交通工具;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申请设立燃气经营企业,申请人必须取得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的消防安全意见书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注册;经营燃气充装业务的,还应当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领《气体充装注册登记证》;经营燃气钢瓶检验业务的,还应当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气瓶检验许可证》。
第十五条 燃气经营企业供应的燃气气质和压力等级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第十六条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不得拒绝给供气区内符合供气和用气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供气。
第十七条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保证稳定、不间断供气,不得无故停止供气。因供气设施计划检修需要停止供气时,应当提前72小时在停止供气地段的居民楼道或者公共广告栏等公共场所张贴告示或者通过当地的电视、报纸、电台播发公告等方式通知用户;因供气设施临时检修需要停止供气时,除紧急情况外,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因不可抗力或者燃气设施抢修等紧急情况,确需暂停供气或者降低燃气压力的,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立即通知用户,同时向燃气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不间断抢修措施。
连续停止供气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4小时;因特殊情况确需超过24小时的,除不可预见的原因外,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赔偿用户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引起停止供气的原因消除后,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采取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方式告知用户恢复供气的时间。
第十八条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中止或者终止经营活动,应当提前90日向所在地的燃气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中止或者终止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 燃气经营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不得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单位生产、销售的燃气器具和相关产品。
第二十条 从事瓶装燃气充气的燃气经营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钢瓶充装燃气气量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
(二)给残液量超过规定的钢瓶充装燃气;
(三)给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瓶、过期未检测的钢瓶或者报废的钢瓶充装燃气;
(四)用槽车直接向钢瓶充装燃气;
(五)给钢瓶充装燃气时掺假;
(六)其他损害燃气用户合法权益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
燃气用户发现燃气经营企业有前款第一、二、五、六项行为的,可以依法要求燃气经营企业赔偿损失。
第二十一条 从事瓶装燃气销售的经营企业发现用户提供的钢瓶不符合国家标准、过期未检测或者报废的,应当拒收,并向用户说明理由。
第四章 燃气设施
第二十二条 储运、输配燃气的储罐、槽车、液化气钢瓶等压力容器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其安全附件必须齐全、可靠,并定期接受检验、校验。
第二十三条 在国家规定的管道燃气埋地管线设施安全间距内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或者地面挖掘的,建设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委托的施工单位应当提前3日告知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施工现场划定安全保护范围,设定明显的施工标识,并通知燃气经营企业派员现场监护;
(二)不得动用机械设备进行推、铲、挖作业,不得挤压、碰撞管道燃气埋地管线 设施,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管道燃气埋地管线设施不受损坏;
(三)确需动火作业的,应当按照有关安全管理、安全操作规程采取防范措施;
(四)施工中造成管道燃气埋地管线设施损坏、漏气的,应当立即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事故现场,通知燃气经营企业组织抢修;建设单位应当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四条 管道燃气设施的维修费用按下列规定承担:
(一)居民用户:以燃气计量表具的表前阀为界,表前阀前(含表前阀)的由供气单位承担,表前阀后的由用户承担;
(二)工业及其他用户:中压管道供气用户以城市燃气中压管道支线阀门为界,自燃气供应厂(站)至支线阀门以前的(含支线阀门)由供气单位承担,支线阀门以后的(含调压室、调压器)由用户承担;低压管道气用户以围墙或者建筑物外缘为界,围墙或者建筑物以内的由用户承担。
第五章 燃气使用
第二十五条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与需要安装管道燃气的用户签订安装合同。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组织设计,在合同规定时限内安装完毕,并按合同要求及时通气。
第二十六条 管道燃气用户需增加、减少、拆除、迁移、改造燃气设施,应当事先向燃气经营企业提出,由燃气经营企业负责实施,费用由用户承担。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向用户承诺提供限时服务。
第二十七条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与用户签订统一格式的供用气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八条 管道燃气用户更名、过户、停用或者非居民用户扩大用气规模,应当到燃气经营企业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九条 管道燃气计量装置由具有资质的燃气安装企业负责安装,并符合设计规范。
用户对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购置、安装的燃气计量装置的准确度有疑义的,可以向燃气经营企业提出,并共同向法定的计量检测机构申请校验或者直接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投诉。在规定的产品保修期内,误差超过法定标准的,由燃气经营企业承担校验费,退回多收的气费并免费更换合格的燃气计量装置;未超过标准的,由用户承担校验费。
用户对非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购置、安装的燃气计量装置的准确度有疑义的,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管道燃气计量装置不能正常运转的,燃气经营企业应当自发现时起24 小时内与用户取得联系,并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及时修复。
第三十一条 管道燃气用户发现管道燃气设施或者器具泄漏时,应当立即采取关阀停气、自然通风、避用明火等措施,同时告知燃气经营企业,并不得开启、关闭电器设备。
第三十二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建立用户档案,设置用户联系、咨询和抢修抢险电话,抢修抢险电话应当有专人全天24小时值班。
燃气经营企业对用户有关燃气设施或者燃气器具泄漏的报修要求,应当立即进行维修;对用户户内管道燃气设施或者器具故障的报修要求,应当在48小时内派人修复。
第三十三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在经营场所或者在其向用户提供的燃气安全使用手册中公布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及依据。
燃气用户有权就燃气经营的收费和服务标准向燃气经营企业查询,对不符合收费和服务标准的,可以向价格或者燃气主管部门投诉。
第三十四条 管道燃气用户不通过管道燃气计量装置用气、采取其他方式使燃气计量装置不计量或者少计量的,其用气量按以下方法确定:
(一)不通过管道燃气计量装置的,按所接管道直径的计算流量乘以用气时间;
(二)通过管道燃气计量装置的,以燃气计量装置的最大额定流量乘以用气时间。前款用气时间,居民用户按每日3小时计算,工业及其他用户按每日12小时计算。无法查明违法用气日期的,按180日计算。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五条 城市规划部门在审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申请时,应当告知业主项目施工涉及的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
第三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燃气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
第三十七条 燃气经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应当对企业安全经营全面负责。燃气经营企业必须建立安全检查、维护维修、抢修制度,制订事故紧急处置预案,健全燃气安全保障体系,防止燃气事故发生。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配备专职人员对燃气设施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供气。
第三十八条 燃气经营企业储罐区、气化站、供应站、加气站应当设置醒目的禁火 标识,并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消防人员。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在管道燃气设施所在地的建筑物及重要设施上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第三十九条 燃气运输的管理应当按照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向用户提供燃气安全使用手册,指导用户安全使用燃气。
第四十一条 管道燃气用户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用气规定,发现燃气事故征兆、隐患,应当及时向燃气经营企业报告;燃气经营企业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实施抢修,不得延误。
第四十二条 燃气用户使用燃气应当符合燃气安全使用规则,禁止下列行为:
(一)管道燃气用户户内设施安装后未经燃气经营企业通气点火,擅自使用;
(二)使用不合格的燃气器具;
(三)加热、摔砸燃气钢瓶或者使用时倒卧燃气钢瓶;
(四)转灌瓶装气和倾倒残液;
(五)自行涂改、更换钢瓶检验标记;
(六)自行拆修钢瓶瓶阀、附件;
(七)擅自安装、拆除、改装、迁移、覆盖管道燃气设施;
(八)将燃气设施作为负重支架堆放、悬挂物品或者将燃气管道作为电器设备的接地导体;
(九)阻止燃气经营企业人员进行用气安全检查或者进户抄表等作业;
(十)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破坏、盗窃燃气设施;
(二)擅自开启、关闭户外管道燃气阀门;
(三)阻挠燃气经营企业的维修作业;
(四)在燃气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
(五)改变埋有管道燃气设施的路面承重状况;
(六)向管道燃气设施排放腐蚀性物体和易燃、易爆物质;
(七)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管道燃气设施标识;
(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引发的火灾、爆炸及人员中毒伤亡等事故,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和单位应当立即派员进行抢修、抢险、抢救。
抢修、抢险人员对妨碍抢修、抢险的其他设施,可以采取必要的紧急避险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不得阻挠。对造成的财产损失,燃气经营企业应当给予相应的赔偿。燃气经营企业予以赔偿后,有权向造成抢修、抢险事故的责任者追偿。
对燃气事故的处理,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第七章 罚 则
第四十五条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燃气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供气,拒不改正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二款和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规定,未按要求履行通知、维修义务的,由燃气主管部门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由此造成用户损失的,用户有权请求赔偿。
第四十六条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造成燃气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二至七项规定的,由燃气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并处2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燃气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依法应当予以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第四十九条 燃气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所称燃气,是指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和天然气等气体燃料的总称。
本办法所称燃气设施,是指燃气储存、灌装、运输、输配所使用的各种设备、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水利基金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16号)
《陕西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2006年第1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代省长:袁纯清 二○○六年十二月二日
陕西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提高水利工程设施防洪抗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水利建设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
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水利事业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防洪保安、重点水利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领导,搞好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水利水患意识,做好水利建设基金的征管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中应当划转水利建设基金。
应当划转水利建设基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包括:公路养路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车辆通行费(限于收费还贷,下同)、公路运输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征地管理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
公路养路费及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按照每年定额2200万元的标准划转,其余均按3%的比例划转。
第六条 全民所有制单位、非本村集体单位和个人使用专业菜地、水浇地、水田、旱地进行非农建设的,每亩分别一次性征收1000元-1200元、800元-1000元、500元-700元、300元-500元的水利建设基金;占用土地每亩一次性征收200元水利建设基金。
第七条 凡有销售收入或者营业收入的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者,按销售收入或者营业收入的08‰,银行(含信用社)按利息收入的05‰,保险公司按保费收入的05‰,各类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按业务收入的1‰征收水利建设基金。
各单位缴纳的水利建设基金可计入成本。
第八条 设区市、杨凌示范区(以下简称市)、县级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
(一)国有土地出让金的10%;
(二)有防洪任务的城镇,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15%纳入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三)省级水利建设基金返还部分。
第九条 下列项目免征水利建设基金:
(一)经国务院、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减免的专项基金(资金)和收费;
(二)民政部门管理的社会福利事业、企业单位和残联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的收入;
(三)农田灌溉水费收入;
(四)其他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减免的项目。
第十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应当缴纳的水利建设基金由各级财政部门按规定比例进行划转。非农业建设征收(用)、占用耕地应当缴纳的水利建设基金,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征收,其余由各级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第十一条 水利建设基金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各市、县(仅限于省政府确定的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市县)按规定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转的水利建设基金,年终决算时,由市、县一般预算转入基金预算;各市、县从国有土地出让金中划转的水利建设基金作为市、县本级的基金预算收入,入基金预算的840507科目。除此之外,各级征收机关征收和划转的其他水利建设基金一律就地缴入当地国库,为省级基金预算收入。其中从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中划转的水利建设基金入基金预算的840501科目;其他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入基金预算的840509科目。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税务部门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应当使用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水利建设基金专用票据”,实行税费同征的地税部门可以用税务票据代替。各级财政部门划转水利建设基金由其向同级国库(实行基金预算管理的)、或者向同级财政内部开具“水利建设基金划转通知单”,相关部门根据划转通知单的要求将资金划入基金预算的840501科目。
第十三条 水利建设基金应按时缴纳,逾期不缴的除限期追缴外,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并入水利建设基金。对拒不缴纳的单位和个人,征收部门可持“专用扣缴通知书”通知当地银行扣缴。
第十四条 水利建设基金的缴纳、报解和入库由各级国库或代理国库办理。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征收管理工作,不得截留、挪用。
第十五条 除市、县按规定从国有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转的水利建设基金外,其余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采取先入省国库后按比例返还的办法实行省、市(县)共享。年初,由省财政部门和省地税部门联合向省级及各市下达全年水利建设基金征收计划;年末,由省财政部门按照各市全年实际入省国库金额和相应的返还比例进行返还。其中返还西安市入库额的70%;返还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杨凌示范区入库额的30%;返还榆林市、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入库额的50%。同时,为了实现奖罚分明,激励先进,充分调动各市财政部门的征收积极性,保证水利建设基金稳定增长,对于超额完成年初征收计划以及征收工作优秀的市由省财政部门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六条 征收机关收取、划转的水利建设基金,由省财政部门按当年实际缴入省国库金额的5%计提业务费,用于支付征收中的有关业务费用。
第十七条 水利建设基金的使用,由各级水利和其他主管部门根据水利及其他农业基础建设规划,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拨付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安排使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不得挪作他用。
水利建设基金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规定进行管理。每年年初由水利部门向同级发展改革部门报送基金安排建议意见,由发展改革部门审核综合平衡后,统一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部门对发展改革部门确定的基金使用计划审核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拨付资金。
第十八条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提高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用水利建设基金。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征收机关提供资料、报表,不得弄虚作假。
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建设基金的监督检查,对隐瞒收入、转移资金、故意少缴、不按规定缴纳或者拖延缴纳的,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市、县水利建设基金管理、使用依照本办法执行。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8年12月16日省政府发布的《陕西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陕政发〔1998〕68号)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02日 实施日期:2006年12月02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成长基金管理办法
乐捐成长基金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乐捐款的来源、使用和管理,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员工
三、权责
1、各部门经理负责本部门各相关制度、规定和流程的乐捐执行,并提出基金领用的申请;
2、人资部总监负责本部门及全公司相关制度、规定和流程的乐捐执行,并对有异议的乐捐,进行行政复议;
3、财务部负责设立成长基金管理专项账户,编制《成长基金收支明细表》,并支付批准后的基金使用金额;
4、总经理负责相关乐捐执行和基金使用的批准。
四、管理内容:
1、乐捐对象(1)、违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定和流程中的相关乐捐条款者;(2)、违反行政和后勤管理制度、规定和流程中的相关乐捐条款者;(3)、违反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和流程中的相关乐捐条款者;(4)、违反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规定和流程中的相关乐捐条款者;(5)、违反本部门的管理制度、规定和流程中的相关乐捐条款者;(6)、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须承担相应责任者;
(7)、违反公司认可的其他乐捐条款者。
2、乐捐执行人与执行范围(1)、总经理:有权处理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2)、人资部总监:有权处理违反人事、行政及后勤管理制度、规定和流程的乐捐行为;(3)、各部门经理:有权依据公司认可的部门规定处理本部门员工的乐捐行为;(4)、经公司授权可以执行乐捐的其他人员。
3、乐捐执行程序(1)、违反相关管理制度、规定和流程的,总经理或其他相关乐捐执行人开具《成长基金通知单》一式三份后,执行人留存一份,一份交人力资源部备案以便执行扣款,一份交给乐捐对象,并通报批评。(2)、乐捐额度超过100元的,相关乐捐执行人书面通知人力资源部,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由人力资源部开具《成长基金通知单》一式三份,人力资源部留存一份,交财务部一份,交给乐捐对象一份,并通报批评;(3)、违反《考勤与请假管理制度》的,人力资源部编制《考勤违纪月报表》并公示后执行。
4、申诉及处理(1)、收到《成长基金通知单》的员工,如无异议的,按照相关规定做相应处理;(2)、有异议的,自签发之日起两天之内向人资部总监申请行政复议,超过两天的,视为弃权,不得再有异议;(3)、人资部总监收到乐捐对象书面或口头的行政复议申请后,一天之内召开听证,进行处理;(4)、乐捐成长基金由财务部开设“成长基金管理专项账户”,遵循“专款专用”原则,不得挪作他用。
5、成长基金使用范围及申请条件(1)、员工集体活动经费。员工集体活动时,申请支取成长基金的标准为不超过50元/人,超过部分由自己承担或公司其他账户支取;(2)、非工伤、病员工慰问金或礼品。员工非工伤受伤较重或非职业病得较重病症的,一次性发放慰问金200~300元。本处“较重”指住院或虽不住院但医生建议休假10天以上的伤病;(3)、直系亲属(法律规定的)红白喜丧事,慰问金200元。(4)、家庭突然遭遇重大变故,生活困难,一次性发放慰问金200~500元(5)、总经理批准的可以支取成长基金的其他条件。
6、成长基金运用及申请程序(1)、相关部门经理提出书面申请,经人资部总监审核是否符合条件及金额是否合理;(2)、人资部总监审核后,提交总经理批准;(3)、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出纳在一天内,根据核准金额从成长基金管理专项账户中支付款项。
7、成长基金运用状况报告与控制
财务部出纳根据成长基金收支情况于每月8日前编制上月的《成长基金收支明细表》,经人资部总监审核后于每月10日前予以公示。
五、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六、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2016年6月30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