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石场安全预评价报告
采石场安全预评价报告
(范文)
目录
安全评价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 编制说明 1 安全预评价报告摘要 2 概述 3 第一章
安全评价目的及依据 4 第一节
安全预评价目的 4 第二节
评价依据 4 第二章
矿山建设项目概况 6 第一节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6 第二节
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简况 8 第三节
矿山建设项目生产系统及铺助系统 11 第四节
项目安全设施、安全投入 13 第三章
安全预评价范围 15 第四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5 第一节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15 第二节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15 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20 第五章
预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21 第一节
确定预评价单元 21 第二节
预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21 第六章
定性、定量评价 24 第一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24 第二节
安全性评价 31 第七章
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34 第一节
总平面布置和建筑方面的安全措施 34 第二节
采场、工艺和设备方面安全措施 35 第三节
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对策措施 40 第四节
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 41 第五节
其它综合措施 42 第八章
预评价结论 43 附录1: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委托书 44 附录2:委托方提供的原始资料清单 45
编制说明
1.受“*******” 的委托,“XXXXX公司”对该非煤露天矿山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2.安全预评价报告是根据《安全生产许可条例》、《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和《安全预评价导则》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编写。
3.部分材料、参数来自广东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2005年5月15日提交的《*****地质简测报告》。
4.采场要素等定量参数一般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参考资料选择确定。
安全预评价报告摘要
一、委托方:
*******
二、受托方:
XXXXX公司
三、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
四、项目概况:
1.规模:0.50万吨/a;
2.开采方式:山坡露天,台阶开采; 3.开采矿种:石英岩;
4.爆破方式:电雷管微差爆破;
5.评价范围:项目总图及露天采场、生产工艺过程、排土场、爆破器材库。
五、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六、评价结论: 矿山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
XXXXX公司
法定代表人:
二00五年
月
日
评价 组 长:
概
述
采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能源,为冶金、建材、化工等提供原料,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矿体的形状、大小及埋藏深度的差异,地形、地质条件不同,矿岩性质不同,以及采矿机械、采矿方式、开拓方法、开采方法多样性,矿山一般分露天矿、井下矿,煤矿和非煤矿,非煤矿又分金属矿、化工原料矿、建筑材料矿等。同其他生产活动一样,采矿活动需要能源和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安全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方案》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非煤矿山预评价是在该矿山项目《采矿许可证》颁发后,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及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方案》的内容,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本公司接受*******委托,对委托方筹建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和要求,本公司于二00五年
十月初组成评价组,到现场了解项目情况并经过了认真细致的资料审核,在查阅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按照《安全预评价导则》、《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编制完成了《******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经专家评审论证,修改后形成备案稿,提交委托方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一章
安全评价目的及依据 第一节
安全预评价目的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方针,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提高矿山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和非煤矿山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非煤矿山生产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建设单位和非煤矿山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节
评价依据
一、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矿产资源法》; 4.《环境保护法》; 5.《水土保持法》; 6.《职业病防治法》; 7.《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9.《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10.《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2004.4.1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9号;
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2003]1346号; 12.《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3.《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999年国家经贸委令第13号; 15.《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 16.《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导则》(LD/T105-1998); 17.《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8号令; 18.《关于印发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有关表格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29号;
1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非煤矿矿山及石油、冶金、有色、建材等相关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67号);
20.(转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非煤矿矿山及石油、冶金、有色、建材等相关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粤安监〔2005〕249号。
二、技术标准依据 1.《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1996; 2.《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1993; 3.《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 4.《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 5.《爆破安全规程》;
6.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 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三、其他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 1.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3.*****地质简测报告; 4.*****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5.*****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第二章
矿山建设项目概况
第一节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一、矿山建设项目简介
*******建设项目为自然人-----投资建设,石场位于------。该项目由广东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进行地质勘查并于二00五年五月十五日提交《******地质简测报告》,其矿产资源储量已经---国土资源局评审备案;投资人委托广东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国土资源局于2005年9月30日颁发采矿许可证,该采矿权的开采期限为3年,主要开采石英岩。2005年11月14日投资人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取得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该项目已具备安全预评价前置条件,委托本公司进行安全预评价。根据《*****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项目拟采用露天台阶式开采,穿孔、采装、运输均采用国产设备。核定生产能力为0.50万吨/a。采出的矿石直接用汽车运输至当地石英粉厂。该建设项目拟采用的工艺流程为:
矿山建设项目基本概况如下表: 矿山建设项目基本概况表 矿山企业名称 ******* 详细地址
邮
编
主要负责人
联系电话
建矿时间
投资人
注册资金
投资额
企业经济类型
开采矿种
从业人数
采矿许可证
有效期至
开采方式
生产规模
二、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
*******位于----县城48°方位,直距约10km。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3°35′50″,北纬23°55′42″,行政区域隶属------。经-----国土资源局批准,划定矿区面积为0.006km2,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为:
A、X=2647378.00,Y=38458922.00 B、X=2647449.00,Y=38458851.00 C、X=2647491.00,Y=38458894.00 D、X=2647420.00,Y=38458964.00 最低开采标高110m,最高开采标高为165米。
矿区有简易公路约1.5km与106国道衔接,矿区到----县城约10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现有简易公路相通,已可满足矿石运输的需要。
三、自然地理条件
矿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暖和潮湿,年均气温20℃;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2201mm。矿区地处低山丘陵区,所在区域海拨标高介于89至230米,最大高差约141米。本区植被发育程度中等,以松木、灌木丛及杂草为主。当地居民主要为汉族,农作物以水稻及玉米为主;矿产主要有水泥原料、硅石及瓷土等。
第二节
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简况
一、地质概况
1.矿区开采及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矿区地质工作程度低,有据可查的只有1:20万区调地质资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村民曾在矿区内开采伟晶岩中的石英,因矿体规模小、夹石多,开采效益差而停采。
2003年底起,私营业主-----组织人力在区内进行探矿,将矿体顶板覆盖层剥离,并施工浅井一个,但未进行地质编录。
2005年4月由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进驻工作现场开展地质勘查,通过工作,大致查明了矿区地层、岩浆岩、构造等基础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其分布范围,并调查了开采现状等。室内根据野外成果编制矿区地形地质图、矿体平面图;按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7.9)中铁合金及工业硅用硅石特级品一般工业指标要求,结合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价值圈定出矿体,估算本区伟晶岩型石英矿推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13万吨矿石量。
矿区位于佛冈--丰良东西向构造带内,佛冈岩体中腹。区内除沟谷及其两侧有第四系洪冲积层分布外,其余出露燕山三期粗粒黑云母花岗岩。2.地层
第四系河漫滩相洪冲积层(Qd):主要分布于本区沟谷中。岩性主要为砂砾、砂、粘土及淤泥。
3.岩浆岩
燕山三期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佛岗岩体,γ52(3)]:分布于本区绝大部分地区。灰白色、浅肉红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钾长石35%,斜长石25%,石英35%,黑云母3~5%;微量矿物有锆石、磷灰石、榍石、磁铁矿等。4.断裂 F1:属张性断裂,自北西到南东斜贯矿区中部。走向303°-123°,倾向33°,倾角75°-80°。长>130米,破碎带宽5-50米,内有伟晶岩或石英网脉充填。5.伟晶岩
本区发现瘤状伟晶岩体一个,由石英(80%)、长石(15%)、黑云母(5%)组成;具有较明显的分带结构,石英主要分布于岩体中间带,长石、黑云母多见于边缘带。石英白色,油脂光泽,裂理较发育,单个晶体粒径达0.2-1.5米;长石浅肉红石色,具文象结构,蠕虫状石英含量达20-40%,单个晶体粒径一般为0.1-0.5米;黑云母棕黑色,晶片宽约5-15cm,褶曲十分发育,该岩脉即为石英矿矿体。
二、矿体赋存特征
矿区伟晶岩型石英矿体呈瘤状,北西向长约55米;最宽约39米,厚2.9-13.8米,现矿体顶板已裸露地表。四周及底板围岩均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矿体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中等(3-5条/米)。近矿围岩(0.5-5米)硅化明显,岩石致密坚硬。
区内花岗伟晶岩主要含石英、长石及黑云母三种矿物。其中长石因含大量蠕虫状石英,并常有黑云母镶嵌,目前尙难利用;黑云母量少,褶曲发育,亦不具开采利用价值。目前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只有石英。石英呈白色,油脂光泽,裂理较发育,不具光学及工艺品等方面的利用价值。石英矿石平均含SiO299.83%、Al2O30.06%、Fe2O30.019%、P2O50.0037%、Ca00。079%;矿石满足铁合金及工业硅用硅石特级品的一般工业指标要求。矿石内照射指数IRa=0.000,外照射指数Ir=0.053,属于建筑主体材料A类,其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三、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石英岩矿体位于小山脊中,矿体底界距当地侵蚀基准面有数十米高差,采场自然排水条件良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本区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2200mm,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暴雨可能对采场造成的危害。
2.工程地质条件:矿区矿体为花岗伟晶岩,围岩为坚硬稳固的花岗岩,矿体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中等,工程地质条件尙属简单。
3.环境地质条件:矿石有害元素含量低,只需对矿石进行手选即可销售;采矿中无废水、废气排放,采矿对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采场远离居民点,采矿对自然、人居环境的影响小。
石英矿体裸露地表,剥采比小,适宜露天开采;矿体形态简单,内部结构稳定,剥离表土后,宜采用“从上往下分水平台阶开采”的采矿方法。开采时必须注意采坑边坡的稳定性,控制好边坡的角度及高度,确保安全。
四、开采条件及技术指标 1.矿山外部条件
距水源地距离:0.2km;
距电网距离:1.5km。2.矿床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床类型:伟晶岩矿床;
矿体最大埋深:0m; 矿体(层)总数:1;
构造复杂程度:简单;
总厚度:8.4m;
矿区远景评价:远景不明; 矿体最小埋深:0m;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主要矿体(层)特征
名称:花岗伟晶岩;
宽(延深):39m; 形态:囊状矿体;
厚
度:8.4m。长度:55m; 4.矿山设计情况
最小可采厚度2.0米;
剥采比(体积):≤0.25:1; 排土量:1.5万立方米;
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13万吨。
第三节
矿山建设项目生产系统及铺助系统一、矿山开拓方案
根据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建设项目拟采用公路运输开拓,为中央堑沟式。
二、矿山采场要素
根据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建设项目采用露天台阶式开采,采场要素为: 台阶高度:6米;
工作台阶坡面角:≤750;
采掘推进方向:山坡露天,由中央(Ⅰ号剖面线)开堑沟向两帮边坡方向推进; 安全平台宽5米;
采场最低标高110米,最高165米; 开采高度55米。
三、矿山工作制度 年工作日300天;
采石作业:一班/天;八小时/班(有效工作时间6.5小时); 运输作业:一班/天;八小时/班(有效工作时间7小时)。
四、矿山开采工艺
注:(委托方提交的开发利用方案中并没有有关开采工艺的描述,其主要开采工艺和主要设备是根据投资人口头交谈和现场勘察情况进行描述,在初步设计中应明确。)1.凿岩作业
采用YT-22,孔网参数为1.0X1.2米,孔深3.2-6.5 米。二次破碎拟采用的凿岩设备为:国产YT-22手风钻,孔径42mm,孔深0.5m。2.爆破作业
炮孔按排布设,装药结构为连续装药,起爆方式为微差电雷管起爆,起爆顺序为排间微差。爆破规模为每次100~200m3,耗药量50~100kg/次。炸药选用抗水乳胶炸药(水孔);无水孔使用铵油炸药,孔口使用炮泥或石粉填塞。在爆破作业中要合理确定炸药单耗,保证有足够的充填长度,控制起爆方向,有效控制飞石的飞行方向,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对于爆堆中的大块采用小直径、浅眼二次破碎方法预先处理。爆破时间应在安全生产规程中明确做出规定。
3.采装作业
铲装设备为ZL-50装载机装车。4.运输作业
采出的矿石用4.5t自卸汽车,运往用户(石英粉厂)。以上设备可根据市场情况增减。5.排土
该项目矿产资源已经多年开采,表层覆盖层已全部剥离,其现状为形成的东西两部陡壁边坡,为保证下部矿体开采安全,对已形成的陡壁边坡应以削坡减载为主。其第四系坡积层边坡角应取其自然安息角,其上下盘花岗岩围岩边坡角在考虑地质构造影响的前提下,边坡角不大于50°。根据现场情况,该项目旧址已形成两个堆填区,下部堆填区可满足剥离土方排弃需要。矿山项目进行开采设计时应重点考虑排土场的位置和相应的安全设施。
五、辅助设施
1.建设项目供电供水
该建设项目按开发利用方案生产无需用电;生活和辅助用电负荷较小可利用当地农村电网,距电网距离为1.5km。
生活用水利用山泉水,距水源地距离为0.2km。2.防洪排水
该项目采场四周(尤其是顶部)需要建截水沟,防止雨水冲刷台阶和采场开挖的泥土经洪水冲刷形成泥石流,损坏农田农地;采场运输道路路边也要截水沟,防止雨水冲刷路面而造成公路坍塌。
3.维修工棚及生活区
该项目拟在生产区外建简易维修工棚,维修矿山项目的生产设备。项目拟建工人生活区及工地办公室。
六、主要生产设备及定员 1.建设项目拟使用的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工作地点 台数 1 凿岩机 YT-22 采场工作面 3 2 空压机 1.8m3/Min 采场工作面 2 3 装载机 ZL-50 采场工作面 1 4 东风自卸车 4.5吨
2.矿山项目定员表
劳动定员表(不含管理人员)序号 岗位及工种 一班 二班 1 凿岩工(爆破工)4 空压机工 2 2 3 汽车司机 3 3 4 铲车司机 1 1 5 安全、保管工 1 1 6 机修工 1 1 合计 12 8
第四节
项目安全设施、安全投入
一、安全设施
因爆破对岩体产生破坏及采场边坡可能存在弱接触面。因此,有产生滑坡的可能。对此,应采取的安全设施有:
1.在开采境界边修筑截水沟,防止雨水直接冲刷边坡; 2.在采场的顶部,削坡减载;
3.在覆盖层厚的地段,保护好植被,发挥植被固土固坡的作用; 4.按规程设安全平台。
矿山建设项目附近有居民点、乡村,因此应在爆破冲击波危险范围外建造爆破掩体,其结构必须稳固,应能防止飞石和炮烟的危害。
矿山建设项目排土场拟选择在采场外的山坡处,为防止产生泥石流和泥砂流入农田,应在排土场周边修筑截水沟,在排土场下方适当位置修筑拦砂坝。
矿山建设项目使用凿岩机打孔。因此,应建设供水设施,供湿式凿岩作业用,以降低粉尘浓度。
矿山建设项目地处山区,开挖的公路除了尽可能增大公路转弯半径,降低道路的坡度,保证足够的路面宽度外,还应在转弯、坡度大的地方,设置警示牌、安全堤等。矿山建设项目拟建爆破器材库,工业炸药、雷管、导火索必须分库存放。且应有防火、防爆、防盗的安全设施。
矿山建设项目辅助设施拟使用电气设施,应配备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
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上述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安全投入
为了实现项目的本质安全化,企业应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保证足够的安全资金投入,使本矿山建设项目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资金投入主要包括:(1)安全设施;(2)安全培训;(3)其它。
三、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人员培训
矿山应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矿长为安全生产责任人。矿长应经过培训考核,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有指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矿山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矿山安全工作经验。矿山应建立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种管理制度和相关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矿山建设项目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第三章
安全预评价范围
按照《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有关规定及双方订立的合同约定,本次安全评价的范围为项目总图及露天采场、生产工艺过程、排土场、爆破器材库。
第四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第一节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经对相同或类似矿山调研、检查,结合《*****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相关内容,该矿山建设项目存在边坡坍塌和滑坡、地表水危害、爆破伤害、厂内机动车辆伤害、粉尘、噪音、高温、物体打击、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
第二节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一、露天边坡滑坡或坍塌
该矿山建设项目采用公路运输开拓,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如果边坡高度、边坡角严重超标,甚至在边坡底部掏采等违章作业,作业环境极不安全,容易发生坍塌事故。特别是采场台阶与断层、节理面相交,或岩层倾向与边坡方向一致时,很容易发生楔形滑落甚至造成大范围坍塌。
二、爆破伤害
爆破是目前采矿应用最广泛最频繁的一种破碎岩石的有效手段。由于炸药本身的易爆性、能量巨大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当或爆破后处理不当会产生爆破伤害事故。其主要原因有: 1.炮孔位置不当、抵抗线过小; 2.孔网参数不合理;
3.炸药单耗大,充填长度过小,充填质量差; 4.起爆方法操作失误或不当;
5.爆破材料的质量差,引起早爆、迟爆、盲炮; 6.安全距离不够; 7.违章作业; 8.管理不善。
三、地表水危害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如无防排水措施,雨水直接冲刷边坡,破坏边坡的稳定,造成坍塌;若是凹陷采场,还会大面积积水而造成停产。造成地表水害的原因: 1.没有采取防洪排水措施;
2.降雨量突然加大,造成采场积水。
四、物体打击及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
采场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采装和排土时,由于作业环境和管理等原因,可能出现物体打击及高处坠落的危险、有害因素。
(一)物体打击的原因 1.岩堆过高,岩石滚落伤人或损坏设备; 2.边坡浮石没及时处理滚落;
3.台阶出现伞岩,采装时滚落砸坏设备和伤人。
(二)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的原因
1.人员、设备站立不当,从分层坡面高处坠落; 2.台阶坍塌,造成设备人员高处坠落;
3.排土时没有人指挥,没有安全堤,没有反堤,汽车卸载时可能从排土场边高处坠落; 4.露天矿山的台阶、行人坡道、积水的采掘工作面、倾角较大的采掘工作面。
五、厂内机动车辆伤害
厂内机动车辆按国家质监总局的分类,包括:厂内运输车辆、挖掘机、推土机、穿孔机械、压风机、装载机等。虽然只是在矿区内进行运输作业,但如果对安全驾驶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违章驾驶、管理不善和车辆带病运行等,就会造成厂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
(一)厂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分类:
1.按车辆事故的事态分:有碰撞、操碰、翻车、失火和运输途中矿石掉落打击路人; 2.按厂区道路分:有交叉路口、弯道、直行、坡道、狭窄路面、仓库、车间等; 3.按伤害程度分:有车损、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二)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违章驾车:(1)疲劳驾车;(2)酒后驾车;(3)非驾驶员驾车;(4)超速行驶;(5)争道抢行;
(6)违章超车和装载等。2.心理异常:(1)情绪急躁;(2)精神分散;(3)心理烦乱;(4)身体不适等。3.车况不好:
(1)安全装置不齐全;(2)工作装置不可靠;(3)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4)车辆维护修理不及时,带“病”行驶。4.道路环境:
(1)道路参数不合理;(2)维护不好,路面损坏;(3)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行车。5.装载因素:
(1)装载过满,石块落下打击路人;(2)装载中心偏差。6.管理因素:(1)车辆安全行驶制度不落实;
(2)管理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3)车辆维修不及时;
(4)交通信号、标志、设施缺陷等。
六、粉尘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土尘和呼吸性粉尘,此类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对人体产生粉尘危害。
产生粉尘危害的原因: 1.不用湿式打孔或没有防尘装置; 2.将大块破碎成小块,产生尘土; 3.采装、运输扬尘;
4.干燥天气不洒水或洒水不及时。
七、高温的危害
该项目为露天开采,夏天当地气温较高,工人长时间在烈日下作业,会有中暑的危害。
八、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1.指挥错误
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指挥失误(其中包括因通讯联络信号、安全信息传递不清引发的指挥失误)或违章指挥等易造成工伤事故的发生。2.操作错误
在作业过程中,因误操作、违章作业及思想麻痹等引发的伤亡事故屡见不鲜,是导致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
3.缺乏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差 缺乏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差虽不能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有些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却未能避免,这类事故时有发生。
九、心理或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在作业过程中,有些作业易引起疲劳或体力、视力、听力超负荷,或健康状况异常,或过度紧张等,导致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异常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工伤事故。
十、噪声与振动的有害因素
噪声与振动主要有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气流的空气动力噪声。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和场所主要有: 1.穿孔作业;
2.挖掘机和作业场所;
3.运输设备和设备通过的道路。
除了上述危险、有害因素外,该矿山建设项目还存在如下危险有害因素: 1.检修、安装设备时的高处坠落; 2.设备、工具等坠落物的砸伤; 3.金属突出物的刺伤和扎伤等。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一、重大危险源定义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四、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及《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对民用爆破器材名称及临界量的规定,工业炸药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5吨,储存区的临界量为50吨。
结合该矿山建设项目的实际,该项目能形成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两种情况: 1.具有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形成的重大危险源; 2.易燃易爆物品库区、储存区形成的重大危险源。
根据生产、使用、贮存爆炸危险物质的品种、数量、危险特性及可能引起事故的后果,确定危险源:
危险目标数量及分布
危险源 地
点 危险物质 药 量 危险特性 事故后果 爆破作业点 雷管、炸药 小于0.2吨 爆炸 人员伤亡、财产毁损 2 炸药库 炸药 5吨 爆炸 人员伤亡、财产毁损 3 雷管库 雷管 10000发 爆炸 人员伤亡、财产毁损
在生产场所,具有爆炸的生产工序主要有:一次大爆破,二次爆破。一般情况下,一次大爆破爆破药量不超过0.2吨;二次爆破药量不超过50公斤。矿山建设项目炸药库拟设计储存量为5吨。
综上所述,该项目危险源主要为:露天采场爆破作业现场、炸药库;两者危险品数量均未达到临界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第五章
预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第一节
确定预评价单元
一、预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1.生产类型或场所相对独立的,按生产类型和场所划分评价单元; 2.伤害或破坏类别相对独立的,按伤害或破坏类别划分评价单元;
3.事故可能性较大的、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为独立的评价单元。
二、预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上述原则,本矿山建设项目预评价单元划分为:项目选址及总平面布置、采矿场、穿孔爆破作业、采装、运输、排土场、爆破器材库、职业卫生单元。
第二节
预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一、预评价程序 安全预评价程序: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形成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评审等。
二、预评价方法
(一)预评价方法选择的原则
在准备好充分的资料的前提下,根据《*****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内容,按照矿山项目的工艺性质以及类似矿山的数据和资料,选择能够提供所需的结果、评价过程最简单,所需的基础资料及数据较少并最容易获取的评价方法。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充分考虑了相同或类似矿山系统的特点、收集的资料、评价目的等,采用以下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预评价是合适的:
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选址、矿山总平面布置有关的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用于辨识各生产工艺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条件,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三)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1.方法简介(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2.分析评价目的: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3.分析步骤
(1)熟悉对象系统
确切了解对象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物料、操作条件、辅助设施、环境状况等资料,搜集类似系统、设备和事故统计、分析资料,以弥补早期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1)从有害物质、工艺条件、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及外界影响等方面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分析触发事件
触发事件是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危害发生的条件,是事故、危害发生的直接原因。3)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危害程度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危害的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危险程度等级划分见表5-1。
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危险程度等级划分表
表5-1 危险等级 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Ⅰ级 安全的、可以忽略。
Ⅱ级 临界的。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级 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Ⅳ级 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5)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按危险、有害因素后果危险等级的轻、重、缓、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第六章
定性、定量评价 第一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根据本矿山建设项目的工艺过程及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按PHA方法要求,主要以危险系统(单元)为评价对象,列表对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程度进行分析评价。本项目预先危险性分析见下表:
一、项目选址、总图布置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6-1 序
号 主要危险 源位置 潜在
事故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发生条件 事故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备注 采场与居民区、厂区、公共设施(学校、风景区、高压电网、通讯线路及国家测量控制点等)的位置大于500米 爆破伤害 噪声危害
粉尘危害 矿区作业产生粉尘及噪声、爆破飞石
1、没有除尘措施;
2、没有消音措施;
3、设备落后
4、爆破作业 安全距离不达标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噪声危害
粉尘危害 I
1、采场选址要适当;
2、严格按规程设计和施工。GB16423-1996 2 应优先选择在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地址 坍塌 山体滑坡
1、地质条件差
2、雨水冲刷 选址错误 人员伤亡 设备受损
停产 I
1、详细勘探,选址合理;
2、建立防洪设施。
地表
水害 洪水淹浸
1、没有防洪设施
2、雨水突发采场与工业广场建构筑物安全距离 爆破 伤害 爆破产生飞石
1、爆破设计错误
2、没有爆破设计
3、爆破施工失误 建构筑物安全距离不足、爆破操作失误 人员伤亡、设备受损 I
1、采场选址要适当;
2、严格按规程设计和施工。采场对外通道受滑坡和山洪危害 坍塌 山体滑坡
1、地质条件差
2、雨水冲刷 选址错误 人员伤亡 设备受损
停产 I
1、详细勘探,选址合理;
2、建筑防洪设施。
地表
水害 洪水淹浸
1、没有防洪设施
2、雨水突发
二、露天采矿场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6-2 序号 主要危险 源位置 潜在
事故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发生条件 事故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备注 采场边坡 坍塌 边坡失稳 未采用台阶式开采、或自上而下分层顺序开采;或最终边坡角大于60度 地表水灾、震动、地质条件差 人员伤亡、设备受损 II
1、分台阶(层)开采;
2、边坡角不应大于45度;
3、按设计施工;
4、边坡保护。
台阶 坍塌 台阶失稳 浅眼爆破时台阶高度大于6米;中深孔爆破时台阶高度大于20米 震动、地表水灾、设备压力、地质条件差 人员伤亡、设备受损 II
1、分台阶开采;
2、采用控制爆破技术;
3、根据岩层选择台阶高度。
台阶 高空坠落 人、设备从高处坠下 阶段高度超高边坡角大
边坡碎裂、滑落 设备对边坡产生压力、设备作业人员站立不当、作业环境差。伤人 损机 I
1、及时处理浮石
2、注意观察 台阶 石块打击 石块失稳 设备作用
震动重力作用 处理浮石不及时 打击人 I~Ⅱ 及时清理浮石
三、穿孔、爆破作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6-3 序
号 主要危险 源位置 潜在
事故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发生条件 事故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备注 1 穿孔作业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凿岩机伤人 人作业时坠落 操作失误; 距坡顶线太近误操作;站立不稳、坍塌 伤人 I 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爆破
作业 爆破伤害 哑炮、早或
迟爆 炸药、雷管、导火索等爆破材料不合格,作业人员操作失误 管理不善,违反操作规程 人员伤亡、设备受损 I
1、按规程检查火工器材;
2、严格管理爆破 作业 爆破 伤害 飞石 伤人 充填不足 抵抗线不足
警戒不到位 没按设计施工 误操作
参数不合理 伤人
损机 II
1、严格设计;
2、按设计施工;
3、加强管理。
四、装车作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6-4 序号 主要危险 源位置 潜在 事故 危险 因素 触发 事件 发生 条件 事故 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备注 1 装车
作业点 碰撞 铲车碰撞汽车或相互碰撞 位置不当 误操作或车没停稳就装车,安全距离不够、信号不明 碰坏汽车、撞翻汽车、铲车撞坏 Ⅰ
1、加强管理
2、明确信号
3、按规程操作装车
作业点 飞溅
下落 石块飞溅至人或车 操作失误导致石块飞落击伤人或车 铲斗从车头经过或举斗过高卸载、信号不明 伤人 损车 I
1、加强管理
2、明确信号
3、按规程操作装车
作业点 石块打击坍塌 石块滚落打击 岩堆过高,底脚掏空,石堆失稳 挖掘作业 导致岩石失稳 伤人
损车 I
1、控制岩堆高度
2、及时处理大块
3、注意观察
五、岩矿运输作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6-5 序
号 主要危险
源位置 潜在事故 危险 因素 触发 事件 发生 条件 事故 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备注 1 运输
道路 交通事故 翻车、擦碰 道路不规范 机械故障
操作失误 半径偏小宽度不足、纵坡过大、设备状况差、违章作业、精力不集中 人伤 车损 Ⅰ
1、按规程建路
2、按规定检修车辆
3、司机休息好
4、按章操作运输
道路 车辆伤害 人被石块打击 车厢石块 飞溅下落 过满载 人伤 I 装载适当运输
道路 车辆伤害 人被车辆碰撞 人车同道 道路宽度不足 操作失误
设备状况差 人伤 I
1、人及时避让
2、建立运输管理制度
六、排土场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6-6 序
号 主要危险 源位置 潜在 事故 危险 因素 触发 事件 发生 条件 事故 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备注 1 排土场 坍塌 滑坡
泥石流 大块滚落、滑坡、塌方、泥石流 未按规范分区堆放压实、没防洪设施 雨水多、作业不规范 塌方、泥石流 Ⅰ
1、分区堆放
2、建拦砂坝
3、设截水沟排土场
作业面 坠落 排土作业时设备坠落 排土场滑坡、塌方站得近边缘 无反坡、无安全堤、车速快、无人指挥 伤人 损机 Ⅰ
1、设挡车堤
2、专人指挥
七、爆破器材库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6-7 序号 主要危险源位置 潜在事故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发生条件 事故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备注 爆破器材库 火药爆炸 受潮、过期变质;堆放超高,互相碰撞;室温过高;雷管与炸药同库存放;遇雷电袭击或明火等。雷击、火灾、潮湿。管理不善、安全防护 设施缺陷 爆炸伤人 损物 Ⅰ
1、加强管理
2、通风、降温
3、堆放合理
八、机电设施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6-8 序
号 主要危险
源位置 潜在事故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发生条件 事故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备注 辅助用电设备、电缆 触电 漏电 线路裸露、破损老化 漏电保护、装置失效 接头、电缆不合规范 人员伤亡 损机 Ⅰ
1、建立管理制度
2、经常检查 辅助维修机械 机械伤害 伤人 误操作触 及运转部分 没防护装置信号不明 人员 伤亡 Ⅰ
1、设保护装置
2、设警示牌
九、高温天气施工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6-9 序号 主要危险 源位置 潜在
事故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发生条件 事故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备注 1 露天作业场所 高温
中暑 人在露天场所作业 天气炎热 没做好 防暑、降温 人中暑 Ⅰ 停止作业 做好个体保护
十、粉尘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6-10 序
号 主要危险
源位置 潜在事故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发生条件 事故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备注 1 穿孔
作业 粉尘危害 人吸入
粉尘 粉尘大、工人在产尘环境工作、无防尘措施 打钻作业 产生粉尘 矽肺病 Ⅰ
1、湿式打孔
2、个体保护采装
作业 粉尘危害 人吸入
粉尘 粉尘大、工人在产尘环境工作、无防尘措施 采装扬尘 矽肺病 Ⅰ
1、洒水
2、个体保护运输
作业 粉尘危害 人吸入
粉尘 粉尘大、工人在产尘环境工作、无防尘措施 运输扬尘 矽肺病 I
1、洒水
2、个体保护
经对该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因素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为“I~II”级(即“安全~临界”的),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为滑坡或坍塌、地表水危害、爆破伤害。
第二节
安全性评价
一、矿山选址、总平面布置危险性评价
根据批准的建设项目选址范围及《*****地质简测报告》、《*****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依据《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的有关规定,对该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采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进行评价。
建设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见表6-11所示:
安 全 检 查 表
表6-11 序号 检查项目及内容 依据标准 检查 结果 备注
1.1 选择应优先在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GB16423-1996 合格
1.2 具有满足生产、生活及发展规划必须的水源和电源 GB16423-1996 合格
1.3 采场与居民区、厂区、公共设施(学校、风景区、高压电网、通讯线路及国家测量控制点等)的位置 GB16423-1996 合格 >500m 1.4 采场与公路之间的距离 GB16423-1996 合格 >500m 1.5 位置不受滑坡和山洪危害 GB16423-1996 合格
1.6 采场内建筑物(变电所)是否符合要求 GB16423-1996 合格 1.7 采场与采场之间的距离 GB16423-1996 合格
1.8 必须有足够的场地 GB16423-1996 合格
1.9 应有良好的开采条件 GB16423-1996 合格
对该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评价结果基本符合《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
二、工艺过程及采场边坡危险性评价 1.穿孔凿岩工序危险性评价
该矿山建设项目拟使用凿岩机打孔,生产中若发生边帮坍塌,则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人沿阶段坡顶线行走时由于行走路线崎岖或踩踏浮石或距坡顶线太近也易发生坠落事故,造成人员伤亡。2.爆破工序危险性评价
该矿山建设项目拟使用中深孔大爆破,爆破器材为电雷管和铵油或乳胶炸药;二次爆破使用火雷管、导火线和岩石炸药。根据类似矿山的情况,存在爆破伤害的可能。(1)爆破器材质量差可能引起爆破伤害。
(2)在露天爆破作业时,因个别岩块可能飞散很远,可能打击到人或设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矿山爆破事故的统计,露天爆破飞石伤人事故占整个爆破事故的27%。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与爆破方法、爆破参数、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地形、地质构造(如节理、裂隙和软夹层等等)、气象条件以及警戒信号有关。另外,设置的警戒范围过小,人员所在位置的安全距离不够,也造成飞石伤人事故。
(3)该矿山建设项目爆破过程可能产生盲炮,若处理不当,如钻打残眼,会引起爆破伤害。(4)从类似矿山的情况来看,爆破人员素质偏低,爆破技术、安全技术知识、爆破经验不足,也会产生爆破伤害。(5)需特别指出的是:本矿山建设项目选址西侧有一露天采石场亚髻山石场,无论是在基建期或是生产期,两个矿山都应加强联系,统一爆破时间和爆破指挥工作,以避免爆破事故发生。3.采装工序危险性评价 该项目采用机械装车。在采装过程中由于设备操作人员所处的位置不恰当,或爆堆高度过高、台阶超高、边坡不稳固或由于操作不当,易造成机械伤害、设备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4.运输工序危险性评价
采出矿石经下山公路外运,驾驶员违章操作、车辆带病运行、路况不好、安全防护装置差,均可能产生车辆伤害或交通事故。5.排土工序及排土场危险性评价
排土场是堆放排弃物的场所,将排土场选择在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带或阶段高度、总堆放高度、平台宽度不合理,则会产生坍塌或泥石流的危险。该项目排弃物不多,在采场临时堆放时应做好截水、引水,防止雨水冲刷。本项目上山公路东侧山坡排土场可能存在滚石危害,建议使用下部堆填区。6.边坡危险性评价
影响边坡稳定因素较多,其中边坡参数是主因之一。在边坡参数中,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参数是边坡角。如果边坡角大坡脚岩体所承受的压力也较大,坡脚岩体被压碎破坏引起边坡坍塌的可能性也较大。此外,边坡角大弱面坍塌的可能也较大。因此,边坡角选取要合理。建议最终边坡角应不大于45度,其具体参数和选择依据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明确。台阶高度对边坡的稳定也产生影响。当边坡角为一定数时,台阶高度越大则稳定性降低。因为台阶高度增加,台阶坡面上揭露的岩体增加,从而揭露的结构面增加,使得一些结构面的下端在坡面上出露,在外因的影响下,变成弱结构面。当台阶高度增加,则边坡角就要求降低一些,以此来达到平衡。对边坡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可能引起岩体滑落的弱结构面称为优势结构面。优势结构面在受到一定的爆破震动后则可能引起滑动破坏,所以应根据边坡岩体特性、地质构造特征,对爆破作业提出安全要求,以减少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
违章开采对边坡的破坏也较大,如在坡脚掏采,会形成伞檐形(老鹰嘴)、阴山坎(岩体前倾)、空洞(神仙洞)等,这也会造成边坡坍塌,发生事故。7.职业卫生评价(1)粉尘危害
根据类似矿山的情况,产生粉尘、噪声危害的作业岗位主要有剥离、爆破、采掘、装车、运输等,我们主要以工序或岗位为单位评价其危害状况。a.穿孔 打孔时,矿岩被破碎为粉状,若为干式打孔,岩粉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在工作面周围飞扬,对人体影响大。b.爆破
爆破作业时,矿石在爆破冲击波的作用下破裂后四处飞散并产生大量细小的粉尘,在爆破后烟雾的作用下能较长时间悬浮在作业面,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如果过早进入爆破作业区域,悬浮的粉尘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c.装运
矿石装运主要是依靠挖掘机械及运输车辆将爆破后矿石运到固定场所,或者是用运输车辆将成品装车运输到固定的场所,在装、卸过程中由于矿石的移动会使细小粉尘发生飞扬。(2)噪声危害 a.穿孔
钻具冲击岩石,产生较大噪音。b.爆破
爆破过程随着炸药能量的释放,产生巨大的爆炸声。c.装运
装运过程的噪音为机械设备的噪声。
第七章
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第一节
总平面布置和建筑方面的安全措施
通过对该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及进行的安全性评价,我们建议初步设计阶段应考虑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如下几方面:
一、采矿场选址的安全措施
采矿场的选址关系到矿山的全局,一经选定,则难以改变,所以必须慎重考虑。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项目初步设计前,应进行地质考察,避免选择在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山体。根据《*****地质简测报告》和评价人员到现场勘察认为,该项目没有大的地质灾害。
二、工业广场及建筑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1.工业广场及建筑物应选择在爆破飞石的安全距离以外,防止飞石打击;而且建筑物的设计要考虑爆破震动的影响;
2.因项目生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及噪音,所以员工宿舍与生产区应有足够的距离,并且应选择在上风向,防止粉尘危害;
3.建议初步设计时,排土场的排土标高以上应设置截水沟,防止山洪流入排土场形成泥石流。第二节
采场、工艺和设备方面安全措施
一、采场及边坡稳定的安全对策措施
要实现采场及边坡的稳定,首先要求初步设计选取的技术参数符合有关规定,依据《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与《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确定参数如下: 1.阶段高度应符合表7-1的规定。
如果阶段高度超过表7-1的规定,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过技术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挖掘机或前装机铲装时,爆堆高度应不大于机械最大挖掘高度的1.5倍。机械开采, 一般不得超过20m。
阶段高度的确定
表7-1 矿岩性质 采掘作业方式 阶段高度
松软的岩土 机械铲装 不爆破 不大于机械的最大挖掘高度 坚硬稳固的矿岩
爆破 不大于机械的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砂状的矿岩 人工开采 不大于1.8m 松软的矿岩
不大于3.0m 坚硬稳固的矿岩
不大于6.0m
2.最小平台宽度规定(表7-2)
最小平台宽度规定
表7-2 开采用途 人工开采(m)机械开采 安全平台 2 3~6 工作平台 3(不包括爆堆宽)按设备要求定 运输平台 4 按设备要求定
清扫平台 4 按清扫方式和设备定
3.边坡角规定(表7-3)
边坡角规定
表7-3
开采高度(米)
岩石硬度
系数(f)最终边坡角(?)台阶坡
面角(?)
90米以下 180米以下 240米以下 300米以下
15~20 60~80 57~65 53~60 48~54 70~75 8~14 50~60 48~57 45~53 42~48 65~70 3~7 43~50 41~48 39~45 36~42 60~65
(一)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1.按《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及《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的要求,项目选取的台阶高度不大于6米、宽度及坡面角符合规程的要求。
2.地表排水
在地表设置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渗入边坡,从而防止沿裂隙面产生滑坡和坍塌事故。
3.临近最终边坡时,必须按设计确定的宽度预留安全、运输平台。要保持阶段的安全坡面角,不得超挖坡底。
4.发现边坡角变陡、边坡岩体岩性和稳定性发生变化,出现构造结构面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削坡减载的办法调整坡面角,以实现安全生产。5.临近边坡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以降低爆破对边坡的影响
(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重点部位和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应进行处理。2.对边坡应进行定点定期观测,发现险情应及时处理。3.设置专门机构或委派专人对边坡进行日常管理。
二、穿孔爆破工序安全对策措施
矿山穿孔和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爆破设计和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
(一)穿孔工序安全对策措施 1.作业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2.严格按规程作业;
3.检查作业位置是否有浮石、危石,是否有滑坡体; 4.处理盲炮的钻孔应按设计施工,设计应由矿长签字; 5.做好防高处坠落的措施。
(二)爆破工序安全对策措施 1.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爆破工作是露天矿山开采工作的一项重要工序,爆破工作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采装、运输的效率,而且影响矿山安全生产。
(1)在雷雨季节,应采用非电起爆系统,提高安全生产的可靠性;(2)应用国内较先进的爆破技术,为实现生产安全提供支持。2.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建立和完善爆破操作规程和爆破安全管理制度。
(2)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受爆破技术训练和专业安全教育,掌握安全操作方法和了解爆破安全规程,持证上岗。
(3)爆破作业前,必须确定好各项安全距离,保证作业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4)编制符合现场实际的爆破设计说明书,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在使用导火索点火时,应采用一次点火法,并使用信号管,导火索长度必须符合规程要求,严禁边切边点。装药前对爆破器材进行严格质量检查,防止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爆破器材;按《爆破安全规程》要求对炸药及爆破器材进行运输、保管和使用,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起爆药包的加工。
(5)按要求设置爆破安全警戒线和发出爆破警界信号,按要求设置合格的避炮掩体。特别是在进行二次破碎爆破时尤其要注意上述问题并控制好炮孔装药量。
(6)产生的盲炮、残药要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要立即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的方法有:诱爆法、打平行眼装药爆破法(平行眼距盲炮残药眼0.3~0.5米)。
(7)每次爆破后,爆破员要按规定的等待时间(5分钟)检查有无盲炮和滑坡等现象,如发现有盲炮和滑坡现象,要及时处理,未处理前要在现场设置危险警戒或标志,只有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才准其他作业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三、采装工序安全对策措施
1.预防石块飞溅下落的安全措施
矿岩撞车时不得将装满岩石的铲斗悬在车道上方等待装车;严禁铲斗从车头上方经过;不得没停稳就装车。
2.预防铲斗碰撞的安全措施
不得用铲斗扒、砸、压运输车辆,车辆没停稳没对准车位不准装车,钩机没完全锁死行走抱闸不准装车;卸石料时,铲斗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3.预防装车过程岩堆坍塌滚石打击的措施
严禁在底部掏挖,严禁超高作业,停止作业时设备要开到安全区。预先处理岩堆的大块,预防滚石打击。
四、矿岩运输工序安全对策措施
1.严格执行矿区交通管理制度,在交通要道、弯道及交叉道等禁止各种车辆停放,弯道及交叉道路口的视区范围内,不得有防碍司机视线的障碍物;
2.保持车辆良好运行状态,对车辆按时进行维修和定期检查,时刻提醒司机严格按汽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驾驶;
3.在有危险运输道外侧设置安全防撞堤,在限速路段设置限速标志、保证运输道枝术参数符合规定;
4.装车时,禁止检查、维护车辆;驾驶员不得离开驾驶室等;
5.禁止采用溜车方式发动车辆,下坡行驶严禁空档滑行。在坡道上停车,司机不能离开,必须使用停车制动并采取安全措施。
6.指派专人负责巡路,及时清除掉落在路面上的石块,避免运矿车辆紧急避让时发生事故。
五、防止生产性粉尘危害的对策措施
矿山几乎所有生产环节都能产生粉尘,如打孔、爆破、采装、运输等。粉尘产生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采矿方法、环境条件及采剥机械化程度等因素。矿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高浓度的浮游粉尘降低大气的能见度;某些浮游粉尘被人吸收后,产生矽肺病;建议在作业过程采取的对策措施有: 1.技术措施
(1)应从生产工艺设计、布置上加以考虑,布局上尽量将产尘岗位与非产尘岗位隔离;(2)达不到卫生要求的设备,应采取降尘、除尘等措施,并对上述设施进行经常维护和检查,确保其除尘效果显著;
(3)对受到条件限制,粉尘浓度一时达不到卫生标准的作业岗位,应给工人配备防尘口罩,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应遵守防尘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未佩戴防尘口罩作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4)对产尘工作场所,经常洒水。2.管理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有专人分管防尘工作;
(2)要制定防尘工作规划和有关的防尘规章制度,建成粉尘监测制度,定期测尘;(3)经常做好防尘宣传工作;
(4)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员工进行体检。
第三节
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对策措施
安全工程设计是搞好矿山安全的前提,这方面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有: 1.以地质资料为依据,合理确定矿山工业广场位置。
在设计前,应详细阅读地质资料,将工业广场布置在不会产生滑坡或塌方的地段,不存在水灾隐患的地段。并且应考虑工业广场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程的规定。2.以地质资料为依据,采用类比法,确定符合法律、法规及规程的采场参数。应详细了解采场的地质资料,参照类似矿山,按照《矿山安全法》、《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等规定,确定合理的采场边坡角,台阶(层)高度、平台宽度等,消除滑坡、塌方等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3.防排水工程的设计对策措施
防排水工程是消除水患、消除雨水对边坡影响,防止滑坡的措施之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选择合理的截水沟、排水沟过水断面。4.爆破安全工程设计对策措施 爆破设计应符合《爆破安全规程》,详细说明使用的炸药类型、数量,雷管、充填长度、起爆顺序、警界范围、地震冲击波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应根据实际,在适当位置设计避炮掩体,避炮掩体应有足够的抗震能力。5.运输安全工程设计对策措施
设计的道路平面参数,坡度等应符合道路设计规范,在合适的路段设计安全堤。6.排土场安全工程对策措施:排土标高以上设截水沟,下游设拦砂坝。7.工业卫生安全工程设计对策措施
主要是防尘、防噪声的安全工程设计,应符合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要求。8.防触电安全工程设计对策措施 可能产生触电的场所,主要是机修站和生活区、设计使用的电气设备,绝缘程度应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电气设备应有防漏电装置和联锁装置。
第四节
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
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规定,企业对自己的安全管理生产负责,即实行自主安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安全管理机制,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运行机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企业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矿山达到“正规生产、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讲求效益”的目的,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工作。
2.企业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矿长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级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各职能机构对其职能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3.建立健全安全机构和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班组应设专职(兼职)安全员,要求具有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工作经验,能处理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4.矿长必须经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具有安全专业知识,取得资格证书,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
5.企业应对本单位的职工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技术和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6.特种作业人员、要害岗位、重要设备与设施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专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做到持证上岗。
7.要害岗位、重要设备、设施和危险区内,应加强安全管理,并要求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牌。
8.企业在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时,必须同时编制安全卫生措施计划,并按国家规定提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专款专用,用于改善露天矿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得挪作他用。
9.企业必须补充和完善基础资料和图纸资料,如地质报告、开采设计、开发利用方案及相关图纸(矿区地质地形图、采剥工程平面图、开采现状图和剖面图)。10.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值班、交接班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安全活动日制度,应认真做好安全大检查,并要求建立各项档案,严格执行档案管理。
11.必须依法为从业人员购买工伤保险。
12.必须按规定为职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保健食品和相应的药品,职工必须按要求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
13.矿山规模较小,无条件成立专门救护队,但应与就近的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指定兼职的救援人员,并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和药品,每年应对职工进行自救互救的演练和训练。14.制定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职工演练,企业发生伤亡或其它重大事故时,矿长或安全管理人员立即到现场指挥和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对伤亡或重大事故必须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后,及时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并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防范措施。
第五节
其它综合措施
一、防止噪声与振动对策措施
对产生噪声与振动的设备采取消声、隔音措施,对不能采取上述措施的移动设备,应对操作人员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二、防止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设备带病作业。对飞速旋转的传动部分应加防护罩加强对工人的操作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杜绝违章作业。
第八章
预评价结论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预防、预测是实现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我们通过对矿山建设项目的分析和预测,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进行推断分析和评价,得出评价结论。
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边坡坍塌和滑坡、地表水危害、爆破伤害、厂内机动车辆伤害、粉尘、噪音、高温、物体打击、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
2.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边坡坍塌和滑坡、地表水危害、爆破伤害。3.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
(1)自上而下分台阶或分层开采,采剥并举,剥离先行,台阶或分层高度符合《规程》要求;
(2)采场最终边坡角、工作帮边坡角符合《规程》要求;
(3)矿山总图布置、采场及开采工艺、防洪排水、排土场管理、爆破及火工品管理符合《规程》和相关标准要求。
评价结论:矿山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
附录1: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委托书
XXXXX公司: 我单位委托你单位对*******矿山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为确保安全评价工作客观、公正、科学,我单位承诺如下,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所提供的证照、文件资料真实、完整、合法。
2.遵守现行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程、制度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3.对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承诺。
4.承诺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危险源、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和高度关注,并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
5.不干预评价工作。
委托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
托
方
印 章:
2005年10月28日
附录2:委托方提供的原始资料清单
1.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3.*****地质简测报告; 4.*****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5.*****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第二篇:火力发电厂安全预评价
火力发电厂安全预评价火力发电厂安全预评价报告
安全性评价是对被评价单位的设备设施、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安全状况做出全面的、量化的分析和评估。安全性评价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其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和合法地自主开展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由原来的事后管理转化为事先管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在企业发生安全问题之前,经过全面分析、评估,找出问题,予以整改;通过改善劳动环境,健全规章制度,深化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3年发布了《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加强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规范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行为。现在新上马的火力发电厂,包括企业自备电厂,都必须在可行性研究以后进行安全预评价,由安全生产主管机关对安全预评价报告组织评审通过后,电厂才可以申请开工建设。
1.安全预评价的程序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
安全预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2.发电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
2.1 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析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要求,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的蒸汽锅炉即构成重大危险源。锅炉是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受国家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监管。火力发电厂锅炉一般在较高压力下运行,其使用的燃料为煤粉,点火燃料使用易燃易爆的0#~20#轻柴油,工程配套设备、管线阀门多,工艺复杂。一旦设备、管线、阀门发生破裂,燃料泄漏,锅炉运行操作不当,极易导致自燃、火灾、爆炸、爆管等事故发生;供煤系统也有煤粉尘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同时,还存在触电、机械伤害、灼烫、烟气中毒等危险因素。
除了锅炉以外,新建电厂还要对启动锅炉/点火轻柴油灌区/氢冷机组氢气储罐(群)/灰渣库等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分析.2.2 主要危险因素辨识和分析
根据发电厂工程设备的特点,存在锅炉、汽轮机、蒸汽管道、压力容器等高压设备,变配电等电气设备,以及煤粉、油类、危险化学品(如盐酸、烧碱、氨水等)等危险物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灼烫、中毒、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等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于:电站锅炉系统;汽轮机系统;电气一次系统;热工自控系统;化学制水系统(包括制氢站);除灰渣系统;脱硫系统;燃煤贮运系统;燃油贮运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等。对电站锅炉系统,应重点对供煤系统火灾爆炸、点火油系统火灾爆炸、锅炉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灼烫、中毒、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等进行分析;对汽轮机系统,应重点对润滑油系统和抗燃油系统火灾、触电、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轴承振动、化瓦、动静磨擦、超速、大轴弯曲等进行分析;对电气一次系统,应重点对发电机火灾、密封油系统火灾、变压器火灾、电缆火灾、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发电机轴承振动、化瓦、动静磨擦、大轴弯曲、绕组变形烧毁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热工自控系统,应重点对由于热控系统(DCS、DAS、MCS、SCS、FSSS)故障可能引起火灾、爆炸、设备损坏,触电、静电、电磁辐射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还应对MIS、SIS系统等的网络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
化学制水系统(包括制氢系统),应重点对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灼烫、中毒、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对除灰渣系统,应重点对触电、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对脱硫系统,应重点对触电、机械伤害、灼烫、中毒、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对燃煤贮运系统,应重点对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燃油贮运系统,应重点对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空气压缩系统,应重点对触电和机械伤害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火力发电厂安全预评价报告
2.3 主要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
生产过程中存在噪声、振动、高温、毒物、粉尘等有害因素。产生噪声和振动的主要部位有风机、管道阀门的节流、空压机、破碎机、振动筛、磨煤机、机泵、汽轮机、发电机以及励磁机等,作业人员长时间接触,会受到噪声职业危害;锅炉及汽轮机的部分区域,环境气温较高,有的部位甚至超过40℃,长期高温作业可能会高血压、心肌受损、消化功能障碍等病症;生产过程中,有毒危害部位主要是在化学水处理站中加次氯酸钠和给水系统中的加联胺、除氧加氨调整PH值,若操作不当或者防护用具使用不当,会对人员产生中毒危害;煤炭的运输、转运、制粉、输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脱硫过程中产生的石灰石粉尘,电除尘器放灰、出灰、灰渣的输送中的扬尘,以及在清扫燃烧室、烟道、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除尘器等设备的过程中产生的灰尘,除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外,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长期吸入可能产生尘肺病。
3.发电厂安全预评价单元的划分
评价单元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根据电厂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以及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一般将项目划分为四个单元:即电站锅炉单元、汽轮机单元、电气设备单元、辅助单元。电站锅炉单元主要包括锅炉、燃料供应系统、水处理系统、灰渣处理系统等。
汽轮机单元主要包括汽轮机及其辅机设备等。
电气设备单元主要包括发电机、电气一次设备、电气二次设备、供油系统、热工设备等。辅助单元主要包括燃煤、燃油贮运系统、公用系统等。
4.发电厂安全预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安全预评价导则》中,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有13种,能够提供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有21种,可以提供事故后果的安全评价方法有26种。在电厂安全预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5.危险有害因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 简称SCL)是系统安全工作的一种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是对分析对象进行详细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单元和部位、项目、要求等内容的表格。对系统进行评价时,对照安全检查表进行逐项检查,查找隐患。在电厂安全预评价中,利用安全检查表,对厂区地理位置、场地条件、工艺设备、土建、电气、综合安全卫生管理等进行检查,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以及未提及的项目逐一区分,最后进行统计汇总,以便在以后的工程设计中采取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它对项目装置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分析,防止潜在危险发展成事故。在电厂安全预评价中,一般对锅炉、汽机、发电机等工艺单元的危险因素采用PHA进行分析,如锅炉供油供煤系统火灾、锅炉炉膛爆炸和四管爆漏、汽轮机油系统火灾、汽轮机超速、大轴弯曲、动静磨擦、化瓦、发电机氢冷系统火灾爆炸、绕组烧损、电缆火灾、变压器或互
感器火灾爆炸、以及这些工艺中的触电、机械伤害、灼烫、中毒、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等。
事故树(Fault Tree Analysis,FTA)也称故障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逻辑树图形,它把事故作为顶上事件,分析与顶上事件有关的原因。在电厂安全预评价中,一般采用事故树法分析锅炉的四管爆漏事故、皮带运输机绞伤事故、汽轮机超速事故、触电事故、电缆火灾事故等。利用事故树计算出引起该事故的基本事件,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是一种定量分析评价,求出对危险单元采取安全措施进行补偿后,爆炸的破坏力。一般对电厂制氢站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用于确定重大危险源。在电厂中,除锅炉外,一般危险物质的数量不会超过临界数量,不够成重大危险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通过分析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以及发生事故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计算出危险性分值,以便根据情况采取防护措施。事故案例分析,列举出各个评价单元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6.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对照经过分析后提出的应该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经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提出应该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其中应该包括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安全工程设计方面的对策措施,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其中,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应提出防火防爆及消防措施,防雷和保护接地措施,防机械伤害及坠落伤害措施,防中毒设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等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预评价中还应该提出编写事故应急预案的对策措施。对发电厂可能出现的严重事故,如火灾、爆炸、全厂停电、重大设备损坏、洪灾等,应明确提出编写事故预案的要求。
7.结论
电力行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又是公共服务行业,其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随着电力建设投资多元化的发展,从项目建设初期就进行安全预评价,以便未雨绸缪,采取适当的对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是提升电力生产安全的新的要求。安全预评价,以及各项安全性评价的广泛开展,必将对电力安全生产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安全预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 50×10t/a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安全预评价报告》
专家组评审意见
2013年12月5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有关非煤矿山专家对**********编制的《************************50×10t/a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安全预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安全预评价报告》)进行了评审,参加会议的有****************和************************等共计13人。专家组查阅了《安全预评价报告》和相关图纸资料,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以下评审意见:
一、该《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写格式符合国家安监总局安监总管一〔2012〕45号文件附件一《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提纲》的要求,评价内容比较全面,评价结论明确。
二、该《安全预评价报告》对矿山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较准确,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基本合理可行。
三、专家组建议《安全预评价报告》通过评审,并针对以下问题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1、完善项目概况介绍,特别是整合区的开采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隐患。
442、补充完善定性定量评价的相关内容:①开拓运输系统单元;②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析;③核实排土量及排土场。
3、对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补充完善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
4、完善附图。
评价单位应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参照专家个人意见对《安全预评价报告》进行认真修改完善,经专家组长签字后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专家组组长: 专家组成员: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第四篇: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要求(范文模版)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要求安全预评价概述 1.1 安全预评价目的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1)查找、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建设项目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2)提高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程度,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避免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或存在缺陷,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3)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2 安全预评价原则
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针对性等原则。1.3 安全预评价范围
根据技术服务合同规定的范围编写。1.4 安全预评价程序
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中规定的程序:(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3)划分评价单元;(4)选择评价方法;(5)定性、定量评价;
(6)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7)做出评价结论;
(8)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评价依据 2.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1】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1989】第22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2.2 部门规章及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43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
《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159号)《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卫防字【1987】第82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政府令第1号,2001.1.9)2.3 标准规范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01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噪声作业分级》(LD80-9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1990)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92)《安全色》《GB2893-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16194-1996)《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2.4 收集的资料 3 建设项目概述 3.1 建设单位简介 3.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3.3 建设项目周边情况
本建设项目建筑与周边单位间距一览表 3.4 当地自然条件 3.4.1 气候条件 3.4.2 地质条件
3.5 建设项目总平面图
厂区主要建筑防火间距一览表 3.6 主要建(构)筑物
各种主要建(构)筑物详细说明(尺寸、面积、布局、设备布置情况、功能区划、建筑结构、建材材料、地面、墙体、门、窗、通风、火灾危险性等级、耐火等级)等。(1)联合大厂房(2)金工车间(3)锅炉房(4)仓库(5)联合站房(6)化工库
(7)办公大楼及技术中心(8)综合楼(9)门卫室(10)油库
主要建(构)筑物汇总表 3.7 生产工艺 3.8 原材料及产品 原材料数量及供应表 物料储存方式 3.9 主要设备设施
主要设备设施表一览表 3.10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3.10.1 给排水及消防 3.10.2 供配电(1)供电(2)弱电(3)照明(4)防雷 3.10.3 动力(1)空压站(2)生产蒸汽
(3)氧气、乙炔和氩气 3.10.4 通风与空气调节(1)通风(2)防暑降温措施 3.11 安全管理 管理工作负责人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劳动定员情况 各车间劳动定员表
3.12 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4.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中国石化集团安全项目研究院组织编写,化工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北京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等规范、资料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涉及的物质进行辨识和分析。《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4.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
对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
确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点,并依此进行重点防范和监控。4.3 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4 厂址选择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4.1 厂区与周边单位的相互影响 4.4.2 当地自然条件对厂区的影响(1)地震(2)地质条件(3)雷击(4)降水(5)气温
4.5 总平面布置和建(构)筑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厂区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事故扩大,损失增加。
(2)厂区未合理安排人流、车流;人流,物流不分,容易引起交通混乱,发生车辆伤害。(3)厂区跨越道路的管线净高度不足,容易受到车辆碰撞,发生次生事故。
(4)厂区布置和车间工艺布置,未设置安全通道,出现异常或紧急情况下,不能有效供人员、消防车辆、救援车辆使用,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
(5)厂区和车间内消防通道被堵塞,发生火灾时,可能造成事故扩大。
(6)管线、管架、管沟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共沟敷设不合理,可能引起火灾、触电、相互污染等危险。
(7)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与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面积、泄压面积等因素不符合要求,会影响到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建筑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火灾、坍塌。
(8)建筑物设计的隔音措施不当,工作环境受到严重的噪声干扰,对职工的听觉造成伤害。(9)建筑物设计采光不合理,会由于光线不足引起各种危险。
(10)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不当,由于建(构)筑物的自重,可能造成地面局部沉降,引起建(构)筑物倒塌、人员伤亡。
(11)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不足,当地震发生时,将会造成严重的建(构)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
(12)高大建(构)筑物,未按照国家标准安装避雷设施,可能造成雷击触电事故或引发火灾事故。
(13)操作位置超过1.5m的作业区、平台、爬梯及防护栏杆等设施有缺陷,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4)主控室、电气室的门,未向外开启,且主控室未设置紧急出口,发生事故时,人员不能安全撤离,引发更大的事故伤亡。
(15)车间紧急出入口、通道、走廊、楼梯等,未设置应急照明,发生事故时不利于人员疏散。
(16)厂区为规划机动车行驶通道,无限速、转弯灯等交通标志,容易造成车辆伤害事故。4.6 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灼烫(7)火灾(8)爆炸(9)高处坠落(10)容器爆炸(11)中毒和窒息(12)其他伤害
4.7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7.1 供配电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触电(2)火灾(3)雷击(4)断电
4.7.2 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循环水池未设置防护栏或者盖板。(2)消防系统断电
(2)消防栓布置过远,或者过近(离着火点近,消防栓不能使用)(3)未设置火灾报警系统
(4)未按规范设计配置灭火器材或配置不足(5)消防通道堵塞
4.7.3 仓储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储罐区(2)仓库 4.7.4 供热 锅炉系统
4.8 安全管理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管理人员未参加安全培训,重效益不重安全。
(2)各类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管理文件未制订或制订不完善。
(3)特种作业人员未经过培训合格。
(4)未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5)安全生产投入不足,隐患不及时排除。(6)危险源管理不严格(7)安全检查不到位。
(8)设备设施管理不完善。
(9)劳保用品、应急器材、消防器材等管理不善。4.9 重大危险源辨识
4.9.1 建设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4.9.2 建设项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辨识有无重大危险源。
4.10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汇总 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 评价单元划分
5.1 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 5.2 评价单元的划分过程 5.3 评价单元的划分结果评价方法的选择
6.1 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安全评价内容丰富,也因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不同。安全评价方法很多,每种方法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所以需要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选择原则:
(1)充分性原则
准备充足的评价资料,充分分析评价系统,充分了解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条件。
(2)适应性原则
根据评价内容的系统与子系统、工艺的性质和状态等,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3)系统性原则
安全评价获得的可信的安全评价结果,是必须建立在真实、合理和系统的基础资料之上的,被评价的系统应该能够提供所需的系统化数据和资料。
(4)针对性原则 针对安全评价所需要的结果选择评价方法。(5)合理性原则
在满足提供所需评价结果的前提下,选择计算过程简单、所需基础数据最少和容易获取的安全评价方法。
6.2 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
根据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同的划分单元。6.3 选择的评价方法简介
对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中所选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介绍 6.4 评价单元与评价方法的对应关系 建立评价单元与评价方法对应关系表。定性、定量分析
对每个单元应用向对应的评价方法。
可以列表格逐项说明,表格内容包括:检查内容、依据标准、建设项目拟设情况、检查结果、备注等。
对每一单元进行评价小结。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8.1 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的依据 可以参考2.1内容。
8.2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的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等原则。
8.3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进行总结阐述。8.4 本报告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8.4.1 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总结和阐述对项目评价结果的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消除、预防、减弱、隔离安全隐患的措施。评价结论
9.1 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总结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所有危险、有害因素。9.2 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
阐述建设项目应该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9.3 建设项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
分类、分层次分析阐述建设项目的重点防范措施。
9.4 建设项目采取对策措施后危险、有害因素的受控程度 9.5 综合评价结论
第五篇:安全预评价报告书依据
F2评价依据
F2.1国家及主管部门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理事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2年5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2015年1月26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1月1日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3年1月1日实施);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见法律文件夹)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令); 11.《建设项目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4年2月1日施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1995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0号发布,1995年12月27日施行); 1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14.《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1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4月30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2年4月30日施行);
1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5月1日施行);
17.《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586号令,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见法规文件夹)
18.《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
1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0.《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2005年12月2日施行);(见国务院文件文件夹)
21.《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
2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局危化[2007]225号);(见安监总局危化文件夹)
2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30号令);
2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36号令);
2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40号令);
26.《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45号令);
27.《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监总局41号令); 28.《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安监总局43号令); 29.《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安监总局44号令); 30.《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47号令); 31.《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安监总局53号令);(见总局令文件夹)
3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3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
3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3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
36.《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 37.《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见安监总管三文件夹)
38.《关于印发(江苏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工作规范)的通知》(苏安监〔2010〕58号);
39.《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2009年修订版);
40.《关于对危险物品单位的治安防范状况进行安全评价的通知》(苏公通[2009]67号);
41.《关于严禁非法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通知》(苏安监〔2009〕16号);
42.《关于规范化工企业自动控制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苏安监〔2009〕109号); 43.《关于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基本从业条件的意见》(苏安监〔2008〕14号);
44.《江苏省消防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5号,2011年5月1日施行);
45.《江苏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苏安监〔2012〕153号);
46.《江苏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苏安监157号);(见江苏省条例、意见文件夹)
47.《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局〔2012〕89号);(见安监总安健〔2012〕89号文件)
4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与管理办法》(质检总局140号令,2011年5月修改版);
49.《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161号文,1995年4月7日起施行);
50.《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督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2000]第13号);
5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质技监局锅发[2001]57号);
52.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质检总局2014年第114号);(见特种设备相关文件夹)
5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
54.《压缩、液化气体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2009版,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2009年3月11日发布,2009年5月1日实施;
55.《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
56.《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见其他类文件夹)
57.《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泰安监[2010]188号);
58.关于印发《泰州市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程序(试行)》和《泰州市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的通知(泰安监规〔2012〕1号);(见泰州安监文件夹)
59.《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见安监总局【2014】13号); 60.《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 61.《高毒物品目录》(2003版);
62.《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年版)。63.剧毒化学品目录(2012年版)(详见目录文件夹)F2.2 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见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文件夹)1.《安全评价通则》(AQ 8001-2007); 2.《安全预评价导则》(AQ 8002-2007);
3.《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08);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5.《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7.《中国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10); 8.《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
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0.《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2013); 11.《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 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1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14.《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2013); 15.《腐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2013); 16.《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17.《有毒作业分级》(AQ/T4208-2010);
18.《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准则》(DB32/1253-2009)1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 20.《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2014); 2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10);
2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 24.《噪声作业分级》(GBZ/T 229.4-2012);
25.《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GB/T 2893.1-2013); 26.《安全色》(GB2893-2008);
27.《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2部分:产品安全标签的设计原则》(GB/T 2893.2-2013);
28.《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4部分:安全标志材料的色度属性和光度属性》(GB/T 2893.4-2013);
29.《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3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3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3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
34.《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 35.《化学品生产单位吊装作业安全规范》(AQ3021-2008)36.《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37.《化学品生产单位动土作业安全规范》(AQ3023-2008)38.《化学品生产单位断路作业安全规范》(AQ3024-2008)39.《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AQ3025-2008)40.《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范》(AQ3026-2008)41.《化学品生产单位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范》(AQ3027-2008)42.《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
4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25295-2010); 44.《安全用电导则》(GB/T13869-2008);
45.《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AQ3009-2007); 4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4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48.《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49.《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5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52.《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 5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54.《石油化工仪表安装设计规范》(SH/T 3104-2013);
5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01); 56.《石油化工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规范》(SH/T 3092-2013); 57.《生产区域动火作业安全规范》(HG 30010-2013); 58.《生产区域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HG 30011-2013); 59.《生产区域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范》(HG 30012-2013); 60.《生产区域高处作业安全规范》(HG 30013-2013); 61.《生产区域吊装作业安全规范》(HG 30014-2013); 62.《生产区域断路作业安全规范》(HG 30015-2013); 63.《生产区域动土作业安全规范》(HG 30016-2013); 64.《生产区域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范》(HG 30017-2013); 65.《化工电气安全工作规程》(HG/T 30018-2013)66.《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67.《火灾分类》(GB/T4968-2008)6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6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35-2010)
7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71.《控制室设计规定》(HG/T 20508-2000)7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7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AQ3036-2010)
7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 75.《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76.《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5-2010); 77.《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3033-2010)。78.《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3034-2010); 79.《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SH/T 3010-2013); 80.《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HG/T 20546-2009); 8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JJG693-2011); F2.3 其他
1.《安全评价》第3版上册(国家安监总局编)煤炭工业出版社 2.《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刘铁民 张兴凯 刘功凯 刘功智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周国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