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香教师招聘书本习题-副本报告
山香书本习题:
1、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现代教育相比,古代教育的功能更注重____________。
3、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4、反映教育活动中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____________。5、1632年出版的____________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人是____________,其著作是____________。
7、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9、《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作者是____________。
10、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___________的活动。
11、精神科学教育学即____________,它与实验教育学和赫尔巴特式的教育学相对立。
12、提出“教育即生活”主张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13、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是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5、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是指教育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16、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_。
17、心理起源说与生物起源说都否定了教育的____________,都是不科学的。
18、____________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9、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
20、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__________。
21、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
22、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决定于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其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24、____________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25、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___________。
26、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____________,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27、教育目的的具体作用包括____________。
28、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____________。
30、“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31、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实施素质教育,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3、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和1903年的____________。
34、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校实行____________。
3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____________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____________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36、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____________。
37、我国建国后,对教育目的的第一次明确表述是____________。
38、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____________。
39、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____________。40、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41、从类型上看,我国学制是____________。
4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_。
4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__________。
44、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师劳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反映了教师素养的____________方面。
4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____________。
47、“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____________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4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师生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__的关系。
5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了师生之间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52、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____________。
53、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____________。
54、教师自信心日益增强,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的关注教学,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上来。这说明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____________阶段。
55、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以及最终体现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课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程度分类,课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新课程背景下,____________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9、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60、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____________。6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____________。
62、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义务教育__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6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____________。
64、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又称活动课程理论,其主要倡导者是____________。65、校本课程开发要坚持“____________”的理念。
6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_____和教科书。
6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
68、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69、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____________。
70、泰勒于____________年出版了《____________》,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7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_。7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73、教学过程的本质是____________。74、组织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
75、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____________。
76、“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体现了教学的____________。77、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____________。78、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__。79、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是学习____________。80、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体现了____________的规律。
8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____________与激励性评价。83、教师备课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84、上好课的前提是____________。
85、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6、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____________。
87、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8、德育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89、班杜拉所创建的德育模式是____________。90、德育的永恒主题是____________。91、德育的特殊途径是____________。
92、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93、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_。
94、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____________。
95、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____________。
96、要解决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____________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
97、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____________》。98、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____。
99、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00、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__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
101、____________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102、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____________功能,又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103、____________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也是班主任能力经受考验的关键期。104、____________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105、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
106、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7、教育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108、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09、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部分。
110、____________是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1、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程和____________。
2、个性心理特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感觉、意象和感情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理论学派是____________。
4、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流派主张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6、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____________。
7、复习旧知识以学习新知,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_的利用。
8、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____________。
9、复习功课要趁热打铁是根据心理学____________总结出来的。
10、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思维过程属于____________。
11、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映。
12、概念是反映事物的____________的思维形式。
1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4、能够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问题的指思维的____________。
15、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是运用想象的____________。
16、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这是____________。
17、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思维的____________特征。
18、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____________。
19、彩色视觉的后像是____________。
20、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回忆或再认是____________。
2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__。
22、“曹冲称象”中把石头作为称象的工具,显示了创造性思维的____________特点。
23、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孙悟空的形象称____________。
24、与人的责任心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____________。
25、人们对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属于____________。
26、“前怕狼后怕虎”是意志品质____________差的表现。
27、做该做的哪怕不想做,不做不该做的哪怕想做。这是意志的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意志品质的主要特征。
29、与易受暗示相反的意志品质是____________。
30、小明在课堂上讲话被老师批评,他朝凳子踹了几下,这是自我防御机制的____________。
31、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32、____________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____________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
3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需要。
34、影响人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是____________。
35、我们说一个学生的智力好,通常是指学生在认识方面的综合能力强,其核心是____________。
36、某儿童的实足年龄10岁,智力年龄12岁,其智商水平属于____________。
37、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____________更为重要。
38、如果一个测验基本达到了测验目的,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那么这个测验具有较好的____________。
39、在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____________。40、做事认真,待人真诚,这反映了性格的____________。
41、接受喜欢自己是自我意识的____________。
42、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强、平衡、不灵活的气质类型是____________。
43、韦氏智力量表采用离差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如果某施测团体的平均得分为70分,标准差为5,而某人得分是80,那么这个人的智商是130。
44、提出三维智力结构模型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_。
45、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去图书馆或教室看书,体现的是动机的____________功能。
46、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了智力的____________。
47、一般能力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48、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中,遵循快乐原则的是____________。
49、“性格决定命运”反映了人格的____________特征。
50、一个人在察觉他人情感后自己也体验到与之相同的情感称为____________。
51、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队周围的人、物、事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包括认知成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2、心理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人际需要理论中,三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____________。
53、利他行为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有些人看到商人赚很多钱,他会显示出自命清高和鄙视的态度,以保持心理平衡,这种属于社会态度的____________。
1、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____________原则。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中条件控制最严格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6、于1960年提出“课程改革论”的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__。
7、教育心理学中学与教的相互过程是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____________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8、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9、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近期的作业,来了解其是否掌握了所讲述的知识,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____。
10、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____________。
11、少年期的儿童试图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这一时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作用和过程。
13、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属于____________。
14、学习困难学生的记忆方面的最大障碍集中在____________。
15、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一概念由____________首先提出的。
16、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少应处于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18、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面。
19、智力超常的人其智商至少达到____________。
20、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指的是性格的____________。
21、个体发展的____________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22、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23、有些儿童有攻击行为,家长通过不让看电视以减少这种行为称为____________。
2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____________。
2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
26、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____________。
2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8、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____________。
29、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____________。30、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建立起____________的和非认为的联系。
31、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____________。
32、加涅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五种类型。
33、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过程。
34、____________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35、上课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捣乱,教师可以不予理睬,这属于消退。
36、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7、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学习能力强,其归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9、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的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称为____________。40、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____________。
42、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包括了依从、认同和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43、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属于____________。
44、____________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的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45、为了更好的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细致的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____________。
46、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
47、问题解决的关键是____________。
48、____________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心理准备状态。
49、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____________,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50、自我效能感应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__。
51、强调“一般原理的获得在学习迁移中有重要作用”的迁移理论是____________。
5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
53、附属内驱力在____________最为突出。
54、儿童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转化的是在____________。
55、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领域。
56、掌握学习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
57、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58、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____________。
59、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60、程序教学是一种____________习的教学策略。61、对于陈述性知识,更适合的教学策略是接受学习。
62、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____________和教师自编测验。
63、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
64、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____________。65、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____________的纪律。66、文件夹评价或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指档____________。
67、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____________。68、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成就在与其条件相似的团体中的相对地位,通常采用____________。69、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____________。它是教学过程的软环境。70、____________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71、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____________
72、皮革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____________对学生的影响。73、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的关注____________。74、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____________能感。75、伍尔若和梅将教师职业压力中较小的压力和日常的麻烦称为____________。76、玛勒斯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____________。77、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中的C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8、心理评估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79、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____________。80、微格教学最典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81、在教师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____________。
1、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____________关系。
2、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____________日内,做出处理。
3、依法执教的主体是____________。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当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____________。
5、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教师资格考试的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____________确定。7、1985年起我国政府规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8、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于____________年。
9、《____________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教育的基本法,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新课程改革
42、新课程增设了____________标志着课程改革的趋势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43、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
44、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是____________。
45、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46、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47、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____________的过程。
48、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_____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
2、我国古代《礼记》中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____________的要求。
3、____________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4、____________是指行为当事人之外的个人或组织如学校或其他社会方面的人员,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道德状况作出评价的方法。
5、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
6、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____________。
第二篇: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万能+山香教师招聘书本习题
框架:五观+四原则+相应的教育理论。
五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四原则:师生关系原则,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原则。案例分析新理念
教育改革新理念: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和灵魂。一。教学观:
1、课程观:
新教材的五大特点: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把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比如:对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查资料总结写出报告体现了新课改的什么理论?
析: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不仅仅是预设的 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学生观: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学习的主动者。学生的地位:现代学生观认为: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意识到自身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做到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③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发扬教育民主,尊重和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④赏识原则。万能原则。(德育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对于教师的要求:多看优点,多赞美;悦纳错误,多宽容;相信学生 多期待;爱护学生,讲民主。“在我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
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的话 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
3、教师观(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角色)(与教师的职业角色分开,学习者,传道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知己父母,研究者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教师最直接 最明显 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现代教师的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己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强调合作。
4、教学观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关注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二和创造性,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应该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此外,请注意:只要涉及到上课,就要考虑老师备课方面的理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5、评价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蹲发展的评价体系)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
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主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师生关系原则
1、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充分了解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扬教育民主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三、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重点)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接。
4、启发性原则(重点)
要求:强调目的;抓住重难点;设臵问题,启发思维;培养良好思维方法。要求:目的性学习;抓关键;设臵问题情境;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重点)
四、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1、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疏导原则(案例经常考到,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知行统一原则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8、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9、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际锻炼
4、陶冶教育
5、指导自我教育
6、品德评价
五、班级管理原则: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5、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管理不仅仅是为了秩序主要是为了实现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七、其他相关教育理论:
1、罗森塔尔效应(皮克玛丽翁效应)重点考点,要延伸到别的教育理论。根据这一理论,阐述我们如何对待学生,1.教师对学生的期望,2.教师关心关爱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对学生的爱。
2、最近发展区(蹦一蹦、摘果子)(维果茨基,启示:教师应该采取方法引导学生发展到另一个新的水平,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重大的发展潜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画汽车的故事案例,教师不应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学习动机理论)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评价)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而且要重视个性发展。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是我国进行新课改理论改革的理论基础。
7、建构主义理论学说(知识观: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不断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思维。学习观:学习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而是教师和学生有机结合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加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思想和认知判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8教育合力: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具体分析案例呈现的背景材料 如果发生在学校 就是强调学校教育 发生在家庭中则是强盗家庭教育,发生在学校外边则是强调 社会教育。
解题原则 2010年真题:
一老师上课,让学生用活泼造句。一学生说:我的同桌性格很活泼。老师说:非常好。另外一个学生说:湖波的水很活泼。老师说,水怎么是活泼的,这个造句不太好,搭配用词不合适。学生狐疑地看了看老师,坐下来。
请根据此材料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评分要点:
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
1、教学死板,注重过程。
2、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
2、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
建议作答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而该案例中教师却对学生的个性发言给以打击批评,此做法是不妥当的,主要表现在:(帽子加靴子的作答方式,此外案例的开头一定要做出评析,即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正确或者错误的评价)
1、新课程强调教师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不只是简单的照搬书本知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学生用“活泼”来形容水,说明该学生认真思考、思维活跃,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批评指责。(三句话法)
2、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当把教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新理念教学强调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师不能只是教会学生是什么,还要教会为什么,应该是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当作成长的过程。该教师把学生拟人化的造句严厉批评,说明该教师只是单纯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不注重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
4、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特、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对学生“活泼的水”这样别出心裁的造句进行表扬和鼓励,以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个性的想法和意见给以鼓励、积极引导,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主动性、生成性的课堂中学习,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结尾要有个小的总结)
解 题 原 则
一、做题原则
1、读懂题干的意思,分清层次。
2、分清类别、正确归类:
个性差异类(因材施教、民主平等、赏识原则、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类(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快乐教学)
教师素养类(教师职业道德)
学习动机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素养类
家庭作业类(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突发事件类(教师的机智)
校园暴力类
教育体制类
教育法规类
3、依据教育原则进行分析论述
二、答题方式
1、直接列举
2、两句话法:第一句是属性界定,第二句是总的解决原则及评价
三、要点的构成方式
1、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教育原则
2、具体的教育原则和案例因果关系
3、联系实际写出结论
四、经典案例分析
常常有学生在课堂中睡觉,尤其在夏天的下午一二节。请用教育原则分析上课睡觉这一现象。
(属性界定+总体解决方案)分析层次:需求、纽带、制度
1、新课程改革倡导愉快教育。学生在上课时睡觉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枯燥,没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学生、积极参与,对学习感兴趣。
2、教育必须遵循迁移的原则。对于睡觉现象要进行积极关注,不宜提醒、批评、惩戒,教师不能把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学生睡觉的个别现象上,不能让学生产生与学习无关的兴奋。
3、教师对学生课堂必须尽到关注的义务。相关法律规定,6-13岁的儿童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尽到关注义务。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教师必须尽到关注义务。
4、教师必须能够科学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学管理 教育机智)。如果因为生病而睡觉,教师必须及时处理,教师必须能正确地处理此类事件。
5、教育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责任激励机制,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6、教育要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通过这次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给予鼓励,形成良好循环。
7、教育要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下课后教师要对原因进行调查(睡眠质量、家庭原因、玩游戏)并采取相应解决办法。
8、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设臵情景教学。让学生参与管理,共同探索解决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关爱他人、积极主动,形成正确完全的人生观。
补充:两种提问方式:1.提问时候不要提问本人,提问其附近的同学,从而提醒这个学生认真的听讲,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
2、第二排的穿红色衣服的戴眼镜的同桌的右边的那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答题的基本顺序:
1、明确结论(正确还是错误)
2、提供理论依据(提供教育理论)
3、分析案例 4.总结性的话语
实际操练
案例一: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由你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从此该生在课堂上不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1、请你从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出发谈谈这个教育问题。
2、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当时会怎么办? 答案要点:
1、教师的职业素养
2、师生关系内容及类型
3、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这样做:
表扬他对这门学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判断,说明她学习主动性强,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而是经过自己主动思考、消化和吸收。
充分肯定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和胆量,如果上课时间来不及时,就说:“这位同学的说法很有见解,我们下课后再好好讨论分析一下。”既保护学生自尊心,又维护学生的尊严。如果上课时间还比较充裕,可以在课堂上和全班学生在一起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教育机制,发扬民主平等精神,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关系和谐,倡导研究、讨论和质疑的良好班风学风。
案例二:
几个学生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班主任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着:“你又蹲下来,怎知道蚂蚁不会唱歌呢?”
1、请用所学教育理论对教师行动做一评析。
2、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办?
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过程中,许多考生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因为没有回答到位而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其次,答题要全面。
本题中即首先要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然后再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基本答题顺序:
1、明确结论
2、提供理论依据
3、分析案例
4、总结
理论要点:
1、学生的特点
2、教师的职业素养
3、师生关系类型
4、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5、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做一评价”其实就是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和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老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是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教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着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台”)
如果我是这位教师,我会这样做:
我会面带笑容走过去,好奇地问问,了解他们的行动目的和原因,然后主动加入他们的观察活动,积极研究和讨论蚂蚁唱歌这一现象,然后鼓励他们把所看所想写出一篇观察日记,并在第二天读给全班同学听,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然后,我会指导开展全班性的探索活动,自由分组,由原先的几位同学为组长,实施发现式学习,并将原先的观察日志上升为研究性学习报告,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体现在“做中学”这一教学理论。
学生个别差异类答题法:(针对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差生)如何转化后进生 学困生。??
万能公式: 树信-------了解(分析原因)-------帮助(对症下药)------整改------提高
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和途径:
1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求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定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进行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进行深入了解)
4、创造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变,1.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是师生关系,这是做好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前提和条件。2.遵循教育合力的原则,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实施的过程。
5、要反复抓,抓反复,进步一点,巩固一点。(专业术语)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树立坚强的意志力。
案例:希望你能说出孩子口吃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或者孩子自闭症等等? 1.树立信心,鼓励孩子与人沟通。
2.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送到专门的治疗机构进行治疗。遵循教育合力的原则,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实施的过程。
3.找到优点和闪光点,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4.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愉快教育、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的原则。针对个别差异类的万能答题法
1、学校教育要遵循国家 的教育方针政策。
2.遵循教育民主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3.遵循个性发展的原则,强化其个性特点,使之形成完全人格。4.遵循赏识原则,激励原则。
5.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成长。6,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7.遵循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依据学生自身特点,引动帮助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完全的性格特征的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类:
考察教育机智的问题,教师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1.教师应该具备职业道德,要敢于承认错误。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把错误转化为具体的教学问题,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总结结果从而避免学生发生相类似的问题。
考察教师通过教育机智把错误的事情转变成为探究问题的能力。
万能答题法:
1、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原则,发扬教育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2、新理念倡导愉快教育,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学习感兴趣。
3、教师应该科学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利用教育机制,科学有序的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4.教育应该遵循教育民主的原则。教师应该将训练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机会平等的分给每一位同学,而不能只是班干部。
5、教师应该遵循赏识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偶发事件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运用责任激励机制给与鼓励,使之形成积极的人身观。6.教师应该对我们的课程进行创生和开发。
教师素养类:考试最多的一种类型。
谈谈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以及师生交往的艺术?---如何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2010年真题:
一老师上课,让学生用活泼造句。一学生说:我的同桌性格很活泼。老师说:非常好。另外一个学生说:湖波的水很活泼。老师说,水怎么是活泼的,这个造句不太好,搭配用词不合适。学生狐疑地看了看老师,坐下来。请根据此材料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评分要点:
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
3、教学死板,注重过程。
4、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
5、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建议作答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而该案例中教师却对学生的个性发言给以打击批评,此做法是不妥当的,主要表现在:
1、新课程强调教师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不只是简单的照搬书本知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学生用“活泼”来形容水,说明该学生认真思考、思维活跃,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批评指责。
2、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当把教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新理念教学强调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师不能只是教会学生是什么,还要教会为什么,应该是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当作成长的过程。该教师把学生拟人化的造句严厉批评,说明该教师只是单纯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不注重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
4、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特、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对学生“活泼的水”这样别出心裁的造句进行表扬和鼓励,以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个性的想法和意见给以鼓励、积极引导,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主动性、生成性的课堂中学习,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经典案例分析
常常有学生在课堂中睡觉,尤其在夏天的下午一二节。请用教育原则分析上课睡觉这一现象。
(属性界定+总体解决方案)分析层次:需求、纽带、制度
1、新课程改革倡导愉快教育。学生在上课时睡觉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枯燥,没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学生、积极参与,对学习感兴趣。
2、教育必须遵循迁移的原则。对于睡觉现象要进行积极关注,不宜提醒、批评、惩戒,教师不能把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学生睡觉的个别现象上,不能让学生产生与学习无关的兴奋。
3、教师对学生课堂必须尽到关注的义务。相关法律规定,6-13岁的儿童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尽到关注义务。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教师必须尽到关注义务。
4、教师必须能够科学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学管理)。如果因为生病而睡觉,教师必须及时处理,教师必须能正确地处理此类事件。
5、教育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责任激励机制,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6、教育要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通过这次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给予鼓励,形成良好循环。
7、教育要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下课后教师要对原因进行调查(睡眠质量、家庭原因、玩游戏)并采取相应解决办法。
8、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设臵情景教学。让学生参与管理,共同探索解决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关爱他人、积极主动,形成正确完全的人生观。
实际操练
案例一: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由你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从此该生在课堂上不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3、请你从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出发谈谈这个教育问题。
4、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当时会怎么办? 答案要点:
5、教师的职业素养
6、师生关系内容及类型
7、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8、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这样做:
表扬他对这门学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判断,说明她学习主动性强,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而是经过自己主动思考、消化和吸收。
充分肯定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和胆量,如果上课时间来不及时,就说:“这位同学的说法很有见解,我们下课后再好好讨论分析一下。”既保护学生自尊心,又维护学生的尊严。如果上课时间还比较充裕,可以在课堂上和全班学生在一起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教育机制,发扬民主平等精神,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关系和谐,倡导研究、讨论和质疑的良好班风学风。
案例二:
几个学生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班主任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着:“你又蹲下来,怎知道蚂蚁不会唱歌呢?”
1、请用所学教育理论对教师行动做一评析。
2、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办?
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过程中,许多考生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因为没有回答到位而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其次,答题要全面。
本题中即首先要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然后再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基本答题顺序:
5、明确结论
6、提供理论依据
7、分析案例
8、总结
理论要点:
6、学生的特点
7、教师的职业素养
8、师生关系类型
9、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0、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做一评价”其实就是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和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老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是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教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着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台”)
如果我是这位教师,我会这样做:
我会面带笑容走过去,好奇地问问,了解他们的行动目的和原因,然后主动加入他们的观察活动,积极研究和讨论蚂蚁唱歌这一现象,然后鼓励他们把所看所想写出一篇观察日记,并在第二天读给全班同学听,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然后,我会指导开展全班性的探索活动,自由分组,由原先的几位同学为组长,实施发现式学习,并将原先的观察日志上升为研究性学习报告,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体现在“做中学”这一教学理论。
山香书本习题:
1、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2、与现代教育相比,古代教育的功能更注重政治功能。
3、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学校的出现。
4、反映教育活动中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教育的多元化。5、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人是赫尔巴特,其著作是《普通教育学》。
7、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杜威。
8、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9、《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作者是杜威。
10、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11、精神科学教育学即文化教育学,它与实验教育学和赫尔巴特式的教育学相对立。
12、提出“教育即生活”主张的教育家是杜威。
13、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是劳动起源说。
1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5、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是指教育具有正向功能。
16、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17、心理起源说与生物起源说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都是不科学的。
18、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9、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20、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的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2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学校绩效。
22、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
23、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决定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其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2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26、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顺序性规律。
27、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28、教育目的的具体作用包括导向功能、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29、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教育目的、各界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30、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1、“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32、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33、实施素质教育,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4、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和1903年的癸卯学制。
35、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3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37、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培养目标。
38、我国建国后,对教育目的的第一次明确表述是1957年的最高国务院会议。
39、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
40、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壬戌学制。
41、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废科举,兴学校。
42、从类型上看,我国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4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4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45、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4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反映了教师素养的职业道德方面。
47、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热爱学生。
48、“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本体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49、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50、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凯洛夫。
51、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5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了师生之间具有教学相长的特点。
53、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学科专业素质。
54、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
55、教师自信心日益增强,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的关注教学,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上来。这说明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任务关注阶段。
56、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以及最终体现在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57、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58、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程度分类,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59、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60、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科书。61、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6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斯宾塞。
63、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64、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
65、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又称活动课程理论,其主要倡导者是杜威。66、校本课程开发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67、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68、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
69、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70、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个性化。71、泰勒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7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7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74、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认识活动。
75、组织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帮助领会知识。76、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检查知识。
77、“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体现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78、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79、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活动。80、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是学习间接经验。81、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体现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82、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83、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84、教师备课分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85、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
8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87、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知行统一原则。88、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9、德育形成的基础是活动和交往。
90、班杜拉所创建的德育模式是社会模仿模式。91、德育的永恒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92、德育的特殊途径是班主任工作。93、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94、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95、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班级。
9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民主管理。
97、要解决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
9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大教学论》。99、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明确共同目标。
10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主要有书面材料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和谈话法。101、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102、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103、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性化功能。
104、班集体初建期的松散集体阶段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也是班主任能力经受考验的关键期。105、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106、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小组活动。
107、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阅读、合作、行动研究。108、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109、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伦理性原则。
110、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六个部分。
111、调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问卷调查。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特征分为能力、性格、气质。
3、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感觉、意象和感情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理论学派是构造主义心理学。
4、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5、构造主义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6、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7、复习旧知识以学习新知,这是知觉的理解性的利用。
8、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动作记忆。
9、复习功课要趁热打铁是根据心理学遗忘的规律总结出来的。
10、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思维过程属于联想。
11、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2、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14、能够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问题的指思维的广阔性。
15、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是运用想象的黏合加工方式。
16、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这是诱发运动。
17、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思维的间接性特征。
18、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19、彩色视觉的后像是负后像。
20、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回忆或再认是遗忘。
2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22、“曹冲称象”中把石头作为称象的工具,显示了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特点。
23、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孙悟空的形象称再造想象。
24、与人的责任心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道德感。
25、人们对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属于理智感。
26、“前怕狼后怕虎”是意志品质果断性差的表现。
27、做该做的哪怕不想做,不做不该做的哪怕想做。这是意志的自制性。
28、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是意志品质的主要特征。
29、与易受暗示相反的意志品质是自觉性。
30、小明在课堂上讲话被老师批评,他朝凳子踹了几下,这是自我防御机制的臵换。
31、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是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
32、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
3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4、影响人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是能力。
35、我们说一个学生的智力好,通常是指学生在认识方面的综合能力强,其核心是思维力。
36、某儿童的实足年龄10岁,智力年龄12岁,其智商水平属于正常偏上。
37、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效度更为重要。
38、如果一个测验基本达到了测验目的,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那么这个测验具有较好的效度。
39、在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性格。
40、做事认真,待人真诚,这反映了性格的态度特征。
41、接受喜欢自己是自我意识的自我体验。
42、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强、平衡、不灵活的气质类型是黏液质。
43、韦氏智力量表采用离差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如果某施测团体的平均得分为70分,标准差为5,而某人得分是80,那么这个人的智商是130。
44、提出三维智力结构模型的心理学家是吉尔福特。
45、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去图书馆或教室看书,体现的是动机的指向功能。
46、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了智力的群因素理论。
47、一般能力的核心是抽象概括能力。
48、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中,遵循快乐原则的是本我。
49、“性格决定命运”反映了人格的功能性特征。
50、一个人在察觉他人情感后自己也体验到与之相同的情感称为移情。
51、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队周围的人、物、事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
52、心理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人际需要理论中,三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感情需要。
53、利他行为的特点有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损失性。
54、有些人看到商人赚很多钱,他会显示出自命清高和鄙视的态度,以保持心理平衡,这种属于社会态度的自我防御功能。
1、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的过程。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中条件控制最严格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5、反思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6、于1960年提出“课程改革论”的教育心理学是布鲁纳。
7、教育心理学中学与教的相互过程是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8、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9、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近期的作业,来了解其是否掌握了所讲述的知识,这种研究方法叫产品分析法。
10、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
11、少年期的儿童试图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这一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危险期、青春期。
12、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13、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属于能力的质的差异。
14、学习困难学生的记忆方面的最大障碍集中在短时记忆。
15、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一概念由劳伦兹首先提出的。
16、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少应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17、四年级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18、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类型差异、发展水平差异、表现早晚差异和性别差异等方面。
19、智力超常的人其智商至少达到130。
20、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指的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21、个体发展的青年初期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22、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
23、有些儿童有攻击行为,家长通过不让看电视以减少这种行为称为惩罚。
2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替代强化。
2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26、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
2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8、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9、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30、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认为的联系。
31、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期望。
32、加涅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五种类型。
33、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过程。
34、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35、上课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捣乱,教师可以不予理睬,这属于消退。
36、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有激发、定向、强化功能。
37、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学习能力强,其归因是内部、稳定、不可控的。
3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
39、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的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称为习惯。40、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4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42、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包括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43、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属于负迁移。
44、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的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45、为了更好的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细致的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原型定向。
46、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道德行为。
47、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提出假设。
48、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心理准备状态。
49、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50、自我效能感应理论的创立者是班杜拉。
51、强调“一般原理的获得在学习迁移中有重要作用”的迁移理论是概括化理论。
5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
53、附属内驱力在儿童早期最为突出。
54、儿童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转化的是在10岁。
55、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56、掌握学习的代表人物是布卢姆。
57、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三个阶段。
58、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教学目标。
59、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课堂管理。
60、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61、对于陈述性知识,更适合的教学策略是接受学习。62、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63、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力。
64、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65、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66、文件夹评价或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指档案评价。67、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非正式群体。68、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成就在与其条件相似的团体中的相对地位,通常采用常模参照测验。
69、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课堂气氛。它是教学过程的软环境。
70、心理评估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
71、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学。
72、皮革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73、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的关注学生。
74、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教学效能感。75、伍尔若和梅将教师职业压力中较小的压力和日常的麻烦称为中心压力。76、玛勒斯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
77、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中的C是指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78、心理评估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79、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学会调适。80、微格教学最典型的特点是训练单元小。81、在教师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2、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30日内,做出处理。
3、依法执教的主体是教师。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当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
5、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教师资格考试的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7、1985年起我国政府规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8、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于2006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教育的基本法,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新课程改革
42、新课程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志着课程改革的趋势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43、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与多元智能理论。
44、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
45、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46、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47、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48、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
2、我国古代《礼记》中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的要求。
3、职业责任感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4、社会评价法是指行为当事人之外的个人或组织如学校或其他社会方面的人员,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道德状况作出评价的方法。
5、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6、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终身学习。
第三篇:山香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
【每日一练】招教幼儿园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请幼儿观察两个图形的不同,一位幼儿说:“一个图形大,一个图形小。”老师回应说:“对呀,大小不同。还有什么也不同呢?”另一位幼儿说:“颜色也不同,一个是红色,一个是黄色。”请问这位老师运用的回应策略是()A.提问式回应 B.提炼式回应 C.重复式回应 D.反问式回应
2.幼儿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幼儿的情感态度、幼儿的()、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幼儿的学习习惯。
A.学习方式 B.学习途径 C.学习风格 D.学习方法
3.为了提高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剪刀,不同质地的纸张及画有直线、曲线、不规则图形的图案,使幼儿进行剪纸活动。这体现了材料投放的()
A.丰富性 B.层次性 C.情感性 D.探索性
4.有些幼儿喜欢参加团队活动和小组讨论,喜欢与同伴相互合作游戏学习,与同伴共同研究。我们认为这些幼儿倾向于()的学习风格。A.交际型学习者 B.语言型学习者 C.自然学习者 D.视觉型学习者
5.中午进餐时,欣欣不小心被热汤烫伤了小手,教师首先对欣欣烫伤的小手处理方式应是()
A.冷水冲洗 B.肥皂水冲洗 C.擦药 D.毛巾包裹
6.()、围合、模式和表征等建构技能的出现标志着幼儿建构活动的发展。A.架空 B.堆高 C.平铺 D.重复
7.小红和小明都在建构游戏区专注地用积塑拼搭自己的玩具,几乎没说一句话。他们的游戏属于()
A.联合游戏 B.平行游戏 C.独自游戏 D.合作游戏
8.慧慧上幼儿园,和妈妈分开时哭了起来,但妈妈离开不久,她便恢复了平静,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傍晚,妈妈来接她时,她快乐地投入到妈妈怀里。慧慧这种依恋行为表现属于()
A.焦虑—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焦虑—抗拒型依恋 D.焦虑—安全型依恋 9.君君一遇到困难就怯懦退缩,反映的是性格的()A.对现实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理智特征 D.意志特征
10.贝贝想坐飞机,可从来没坐过,可是有一天他绘声绘色地与小朋友说他坐飞机的情境与感受。这反映了幼儿想象的()A.情节性 B.夸张性 C.新颖性 D.丰富性
二、判断题
1.“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主要是终身学习。()
2.某校将操场改为对外开放的临时停车场收费管理,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3.民国时期,陶行知、张雪门、张宗麟等人反对儿童教育的奴化和贵族化,创办了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如“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北平香山慈幼院”等。()4.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环境,幼儿园环境具有教育性,是孩子的第三任“教师”。()
5.研究与发展课程、管理课程是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
6.主题活动是围绕五大领域的某一中心内容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
7.从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在品质的评价是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之一。()8.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是个体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反应时所产生的与他人相同的情绪体验。()
9.维果斯基认为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教育应略超前于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
10.具有发声隐蔽特点的语言是问题言语。()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2.学前儿童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主要有哪些?
四、活动设计题
1.请设计一个“六一”儿童节主题系列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题干中教师运用的反问式回应策略,即在活动指导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主动发问,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反问”,将幼儿在一定情境中的问题再抛回给幼儿。虽然表面上是将问题悬置起来,但是实质上则是通过一种对话双方(师幼)平等交流的氛围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冲突,使幼儿能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重新建构知识与概念。2.A【解析】略。
3.D【解析】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应具有探索性,即材料应和科学上一个重要概念有关;使用这些材料应该能揭示许多有关的现象。材料的探索性还表现在所设计的材料有多种组合的可能,能激发学前儿童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方式操作、组合、改变他们,这些材料有较广泛的用途,能用多种不同的思路进行探索和发现。4.A【解析】略。5.A【解析】烧烫伤后,立即起了水疱并明显感觉疼痛者,属于浅度的,可以立刻用冷水冲洗伤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待疼痛缓解后,把衣物慢慢脱掉或剪掉,用干净的布覆盖创面再送往医院。早期处理及时、适宜的患者愈合比较快,后期的瘢痕也比较轻。有一些烧烫伤面积小,深度也浅,经过冷水浸泡冲洗处理后,涂一些防治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过几天就会自行好转、愈合,甚至不会留下瘢痕。6.A【解析】架空、围合、模式和表征等建构技能的出现标志着幼儿建构活动的发展。7.B【解析】平行游戏是一种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独自游戏。在平行游戏中,儿童玩的玩具与周围儿童的玩具相同或相仿,儿童之间相互靠近,能意识到别人的存在,相互之间有眼光接触,也会看别人怎么操作,甚至模仿别人,但彼此都无意影响或参与到对方的活动之中,既没有合作的行为,也没有共同的目的。
8.B【解析】安全型依恋的幼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当母亲又重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
9.D【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人自觉调节自己行为方面的特点。由以下四方面组成:(1)对行为目的的明确程度(冲动性、独立性、纪律性等);(2)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主动性、自制力等);(3)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恒心、坚韧性、顽固性等);(4)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勇敢、果断、镇定、顽强等)。10.B【解析】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在:(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三、判断题 1.×【解析】略。2.√【解析】略。
3.√【解析】在国民政府统治地区,也出现了一批学前教育家,如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等,他们批判封建社会主义的儿童教育,反对儿童教育的奴化和贵族化,积极提倡变革并躬行实践,创办了为平民服务的幼儿园,如陶行知先生的“乡村儿童团”,张雪门先生的“北平香山慈幼院”等就是这样的机构。4.×【解析】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幼儿园环境具有教育性和可控性。
5.√【解析】课程评价的目的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研究、完善和发展课程以及管理课程。
6.×【解析】主题活动是指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
7.×【解析】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是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之一。
8.√【解析】略。
9.√【解析】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创造条件。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还要判断儿童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帮助儿童勇敢地迎接挑战,激发思考力、创造力和意志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10.×【解析】内部言语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发出的声音,是自己默默无声地思考问题的言语活动。如默默地思考问题,写文章前打腹稿等。
四、简答题
1.(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2)幼儿自身的特征;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4)父母的鼓励;(5)教师的影响。2.(1)睡眠障碍;(2)语言障碍;
(3)情绪障碍;(4)行为障碍。
五、活动设计题(参考范文)“六一”庆祝会(中班)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是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2)引导幼儿在制作大海报的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构想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活动准备 剪刀、胶水、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念儿歌,在喜庆气氛中进入活动主题(1)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书:小朋友看,书上画的是什么呀?书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大胆回答。
教师小结: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书上的小朋友在庆祝自己的节日呢!(2)你们知道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吗 ?(“六一”儿童节)
(3)他们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嘴里还边念着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示范儿歌)
(4)教师有感情地念儿歌。(六一到,六一到,幼儿园里真热闹。办个六一庆祝会,鲜花水果摆上了,再来做张大海报。你唱歌来我跳舞,今年节目真不少!)(5)提问:儿歌里提到的是什么节日?是谁的节日?你在这一天会怎么度过呢? 教师根据儿歌内容进行小结。儿歌里说的“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们的节日,他们在这一天办了庆祝会,桌上摆满了鲜花水果,还唱歌又跳舞,并且做了张大海报把庆祝“六一”儿童节的事情记录了下来。2.引导幼儿知道什么是海报
(1)儿歌里提到了制作海报,大家知道什么是海报吗?为什么要制作海报呢?海报应该怎么做呢?(2)幼儿猜测回答
老师小结:海报是用来宣传和展示活动主要内容的大幅画面,当人们看到海报时,就能够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了。我们可以用画、印、涂等方法制作海报。3.引导幼儿构思制作海报的创意
(1)快要到“六一”儿童节了,我们也来制作一张“六一”儿童节的海报吧。可是我们要在海报上设计些什么呢?(2)幼儿分组讨论,老师听取幼儿的意见,并请幼儿发表自己的构想。
(3)教师充分采纳幼儿的意见,并提出可以实际操作的建议,将这些建议进行综合。(4)幼儿制作海报,感受自己创造的成果。
(四)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欣赏海报,感受自己创作出成果的自豪。
第四篇:教师招聘试题(山香版)(xiexiebang推荐)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4.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大教学伦》 D.《论演说家的教育》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52.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新式是()。
A.教育的生产性B.教育的民族性 C.教育的历史性 D.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70.“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
71.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A.社会化过程 B.学习与发展过程 C.个体化过程 D.认知与发展过程
72.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具有这 一教育特征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2.教育学的价值是在对教育习俗性认识与教育科学性认识的认识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上。
A.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B.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C.提高教育者的教育学修养 D.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E.促进教育发展
3.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A.社会性 B.生产性 C.实践性 D.意识性 E.科学性 5.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社区教育 6.()提出的教育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赞科夫 D.瓦·根舍因 E.苏霍姆林斯基 8.广义的教育包括()。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全民教育 E.素质教育 12.下列属于人文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维多利诺 B.凯洛夫 C.蒙田 D.伊拉斯谟 E.布尔迪尔 14.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主要是需要()。A.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 B.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C.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D.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促进 E.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携手并进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8.从小学到大学,德国至今仍把宗教课列为选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10.下列不属于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A.传递 B.保存 C.活化 D.改造 1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
A.最佳途径 B.根本途径 C.主要途径 D.基本途径 16.下列不属于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是()。
A.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B.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C.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成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D.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人体价值的实现 19.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A.顺序性与可逆性 B.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实践性 C.连续性与阶段性 D.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24.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人所掌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的功能是()。
A.再生产劳动力 B.再生产科学知识 C.科学研究 D.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29.“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说明了()对人的影响。
A.父母 B.环境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质 31.下列选项中,制约着学校专业设置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技文化 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目的 35.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A.间接性 B.直接性 C.公开性 D.开放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外教育史上,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流派有()。
A.教育独立论 B.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论 D.筛选假设理论 E.环境决定论 2.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4.学校教育(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A.个体个性化 B.社会教育化 C.个体终身化 D.个体社会化 E.教育社会化 7.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作用。A.普遍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先导性 E.全局性 1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才能实现。
A.个体的主观能力 B.教育 C.遗传 D.社会实践活动 E.个体发展 12.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教育的价值取向 B.教育的内容 C.学校课程的结构 D.教育的方法 E.教育目的 13.下列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表现的是()。
A.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B.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C.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D.群体间的差异 E.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1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B.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 C.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D.教育传递文化 E.教育对生产力有推动作用 15.学校教育的专门性主要表现在()。
A.专门的职能 B.专门课程 C.专门教师 D.专门场所 E.专门时间 16.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A.洛克 B.华生 C.格赛尔 D.康德 E.爱尔维修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8.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教育方针颁布于()。A.1949年 B.1957年 C.1985年 D.1986年
2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 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教育萌发阶段 33.下列属于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的是()。A.赫尔巴特 B.巴格莱 C.斯宾塞 D.卢梭 36.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学习兴趣 B.形成良好习惯 C.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D.打好基础
40.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3.3%。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A.精英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47.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的方针政策颁布于()。A.1957年 B.1986年 C.1985年 D.1993年
50.教育家()曾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这是教育史上较为典型的社会本位目的论思想。A.涂而干 B.柏拉图 C.凯尔斯泰勒 D.卡美纽斯
52.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位用”思想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学制
5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从教育目的的存在方式上来看,可以分为()。
A.外在的教育目的 B.内在的教育目的 C.实然的教育目的 D.应然的教育目的 E.终极性的教育目的 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概括为哪几方面()。
A.完整发展 B.和谐发展 C.多方面发展 D.自由发展 E.个性发展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学制改革的内容有()。A.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教育 B.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C.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D.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结合起来 6.下列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A.学校 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 D.教材 E.学生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7.衡量教育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A.教师的年龄 B.教师的本质 C.教师的素质 D.教师的能力
11.教育教学过程四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个体性 B.间接性 C.广延性 D.主体性
12.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助人,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每一个学生都 倾注热情和希望。这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所必备的()。A.高尚的师德 B.教学能力 C.健康的人格 D.完美性格
17.“鸡不吃米强按头,到头来它也是不吃的”这句话反映了()。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D.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6.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要求 B.途径 C.条件 D.结果
30.“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这体现了什么样的学生观()。A.学生是责权主体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D.学生是完整的人 34.教师的最基本形象是()。
A.文化形象 B.道德形象 C.人格形象 D.为人师表
35.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是()。
A.教师的道德素养 B.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 C.教师的能力素养 D.教师的专业知识 39.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
A.明末 B.清初 C.清末 D.建国初期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增强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性的措施的是()。
A.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B.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C.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 D.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 E.虚心向学生学习7.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
A.知识的量的拓展B.知识的质的深化 C.知识结构的优化 D.知识的不断更新 E.知识的运用 10.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掌握的教育理论基本课程包括()。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教育法 E.思想政治 12.教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教育目标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13.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观是()。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E.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第五章 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3.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是()。
A.1918年出版的《课程》 B.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1918年出版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2.不属于在学科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综合的课程形式是()。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活动课程 1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6.提出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的是()。A.布卢姆 B.泰勒 C.斯宾塞 D.博比特
19.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问题的研究受到了课程专家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
A.协作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B.忠实取向、协作取向、创生取向 C.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协作取向 D.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21.()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5.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中,()是“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最大分歧所在。A.直线式与螺旋式 B.连续性和继续性 C.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 D.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27.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的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29.《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是()。A.生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 C.行为性目标 D.普遍性目标 42.课程资源按其形式过程区分,可以分为()。
A.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B.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C.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 D.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二、多项选择题
4.课程目标建立的依据有()。A.社会 B.知识 C.儿童 D.学校 E.教育目的 1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D.农村中学课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服务、E.采取多元的课程标准 15.国家对课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
A.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 B.制定课程管理的各项政策 C.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7.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主要有()。
A.教育目的 B.社会 C.教师 D.知识 E.儿童
第六章 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杜威 D.洛克
26.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A.管理 B.交往 C.引导 D.控制
37.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A.布鲁纳 B.巴班斯基 C.斯金纳 D.瓦·根舍因 42.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 B.洛克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65.遵循“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是()。A.探究式教学模式 B.抛锚式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69.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
A.基本内容 B.基本阶段 C.基本环节 D.基本原则 77.分层次考试体现的是()的多元化。
A.评价主体 B.评价方式 C.评价标准 D.评价原则 7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86.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等,都是()。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D.集体教学模式 88.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A.讲解操作的要领 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 C.指导学生观察 D.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的作用体现在()。
A.传承文化 B.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C.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主要地位D.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E.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4.关于现代教学评价理念,以下论断正确的有()。
A.全面进行评价,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更优秀B.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C.质性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D.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E.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7.平时考查的方式包括()。
A.口头提问 B.单元测试 C.考试D.检查书面作业 E.课外作业 8.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演示法 C.谈话法 D.读书指导法 E.讨论法 10.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复式教学 E.现场教学 15.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有()。
A.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B.预言学生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 C.强化学生的学习D.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E.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17.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19.当前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有()。
A.自学—指导式 B.目标—导控式 传递—接受式 D.探究式教学 E.问题—探究式11
第七章 德育
C.一、单项选择题
9.德育的基础是教学生()。
A.掌握道德理念 B.形成道德规范 C.教育道德行为 D.学会做人
11.在德性和德型的培养中,择“善”应该考虑三个要素,即内心感受、对方期望和()。A.社会规范 B.传统文化 C.群体认同 D.民风风俗 16.德育中的实际锻炼法不包括()。
A.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B.社会活动 C.生产劳动 D.树立榜样 18.下列关于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B.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 C.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 D.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22.中小学德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教育。A.爱国主义 B.道德品格 C.心理健康 D.法制 24.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同等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38.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 B.学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4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以下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行成 B.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C.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D.学生的思想很不稳定 43.下列不属于运用合作学习法的要求的是()
A.要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目标 B.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 C.要规定一血重要的合作原则 D.要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
4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9.德育工作中,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这一做法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2.德育内容应包括的三个主要层次是()。
A.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B.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C.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D.公民道德与 政治品质的教育 E.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4.德育有其独特和重要的功能,可概括为德育的()。
A.社会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导向性功能 D.教育性功能 E.文化性功能 7.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A.德育方法 B.德育环境 C.教育者 D.受教育者 8.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A.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识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11.在运用奖励时,应坚持的原则有()。
A.将物质性奖励与精神性奖励因素统一起来 B.将即时奖励与延时奖励统一起来 C.将目的性奖励与过程性奖励统一起来 D.将一次性奖励与多次性奖励统一起来 E.将奖励当事人与激励其他人相统一 1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生活辅导 B.择业辅导 C.学习辅导 D.健身辅导E.健康指导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3.班级管理的实质是()。A.培养学生 B.管理学生 C.开发潜能 D.激励学生
13.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除了“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外,运用得较多的是()的领导方式。A.“集体中心” B.“学生中心” C.“德育中心” D.“教师中心” 16.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
19.班级管理的内容不包括()。
A.班级组织建设 B.班级秩序管理 C.班级教学管理 D.班级活动管理 28.学习集体是否形成了(),这是班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A.健康的舆论 B.共同的目标 C.干部退伍D.良好的秩序
35.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以及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是班集体的()。A.教育活动 B.目标和规范 C.正常秩序 D.班风
二、多项选择题
1.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A.严格要求 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 D.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E.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4.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
A.专题总结 B.全面总结 C.课内总结 D.教学工作总结 E.学期总结 5.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包括()。
A.学生自评 B.小组评议 C.班主任评价 D.信息反馈 E.收集信息 10.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
.行政管理方法 B.法律办法 C.思想教育方法 D.经济方法 E.学术方法
12.下列属于班级管理原则的是()。A.平行管理原则 B.教管结合原则 C.自主参与原则 D.全面管理原则 E.方向性原则
13.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式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6.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A.独立性 B.灵活性 C.自愿性 D.实践性 8.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
A.是同一种活动 B.方向一致,但课外、校外教育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 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10.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可以根据参加活动者的愿望和要求以及学校、校外教育机关的具体条件而确定。这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A.自愿性 B.自主性 C.广泛性 D.实践性
12.()是学习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A.家庭教育 B.社区教育 C.社会教育 D.课外教育 1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是()。A.针对性 B.终身性 C.先导性D.个别性
20.()学校课外活动是主体部分,学校应高度重视,分科组织落实。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2.下列属于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团队 D.咨询与指导 E.综合实践活动 6.课外活动小组的类型主要包括()。A.学科小组 B.劳动技术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E.课外阅读小组 10.下列属于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的是()。A.社会实践活动 B.社会公益活动 C.文化艺术活动 D.课外阅读活动 E.学科活动
第十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4.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A.学生 B.教师 C.教育问题 D.教育理论 7.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包括()。A.相关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0.依据()来划分,调查研究法可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A.调查的目的 B.调查的对象 C.调查的范围 D.调查的性质 11.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价值的研究是()。A.定量研究 B.开发研究 C.基础研究 D.应用研究
13.将教育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的依据是()。
A.是否控制观察环境 B.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C.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D.是否有一定结构的内容
18.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A.阅读资料—理解资料—筛选资料 B.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 C.筛选资料—阅读资料—解释资料 D.解释资料—阅读资料—筛选资料 23.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
A.自我反思 B.专业引领 C.同事团结 D.独立探索 28.题录、书目、索引、题要和文摘等属于()。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29.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是()。
A.自我反思、自我对话、自我诘难 B.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同伴协助 C.自我反思、同伴协作、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科学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有()。
A.调查报告 B.案例 C.学术论文 D.实验报告 E.述评 2.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包括()。
A.分析和准备阶段 B.搜索阶段 C.加工阶段 D.整理阶段 E.理解阶段 3.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是()。
A.客观事实 B.科学理论 C.科学假设 D.方法技术 E.研究成果
4.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多种,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A.计划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广泛性 E.科学性 5.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有()。A.文化性 B.假设性 C.价值性 D.主体性 E.科学性 9.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包括()。A.对话 B.协作 C.反思 D.帮助 E.沟通 10.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A.有变革 B.可重复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E.广泛性强 11.教育随笔的特点包括()。
A简单明了 B.取材广泛 C.迅速及时 D.短小精悍 E.方便易写
第二部分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2.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
A.教学改革和实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 D.个性发展
5.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关键问题取决于()。A.学校负责人教育思想的转变 B.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C.教师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 D.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8.新课程改革删除了原有课程内容中艰深、晦涩、陈旧的部分,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并且增加了与学生和现实生活相关的成分的。这体现出新课程结构的()。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A.布鲁纳 B.怀特海 C.瓦·根舍因 D.赞科夫 E.杜威
2.提出着眼于素质发展的课程观,是针对当前课程观念在()之间的某些失衡现 象而言的。A.学生发展 B.学科体系 C.社会需求 D.教育发展 E.教师发展
4.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说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第二章 新课程理念
一、单项选择题
6.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A.独立性 B.主动性 C.独特性 D.体验性
8.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A.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B.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发展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D.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6.()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A.问题性 B.独特性 C.主动性 D.独立性 17.下列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B.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D.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改提出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
A.自主学习B.探究学习C.讨论学习D.研究学习E.合作学习2.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A.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B.终身教育的理论 C.多元智能理论 D.泛智教育思想 E.儿童中心说
C.第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2.()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A.研究性学习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6.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开放性 B.生成性 C.自主性 D.探究性
8.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 C.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2.“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B.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C.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D.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7.与其他的职业道德相比,师德具有的特殊价值的是()。A.经济价值 B.伦理道德价值C.规范性价值 D.激励性价值 11.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和主干地位。A.重要 B.首要 C.核心 D.主导
二、多项选择题
3.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有()。
A.教育价值 B.经济价值 C.文化价值 D.伦理价值 E.个人价值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A.榜样学习B.职业实践 C.社会实践 D.理论学习4.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是()。
A.教师职业正义感 B.教师职业责任感 C.教师职业荣誉感 D.教师职业幸福感 5.是否具备()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A.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B.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C.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D.坚强的职业道德意识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无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2.教书育人是教师在处理其与()的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要求。A.学生 B.教师自己 C.职业劳动 D.教育事业 4.衡量教师个人教学行为和品德的最高道德标准是()。
A.职业道德原则 B.职业道德范畴 C.职业道德规范D.职业道德修养 18.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
A.勇于实践 B.严谨治学 C.勇于创新 D.更新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
2.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主要特点有()。A.内隐性 B.层次性高 C.教育性强 D.协作性强E.范围广
4.师表美主要包括()。A.“表美”B.“道美” C.心灵美 D.风格美 E.形体美 5.教师公正的内容包括()。
A.坚持真理 B.不偏不倚 C.秉公办理 D.奖罚分明 E.尊重学生的人格 8.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包括()。
A.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B.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C.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 D.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E.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提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A.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B.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C.关爱学生,终身学习D.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E.依法执教,严谨治学
11.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
A.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 B.教师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 C.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D.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E.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12.教育荣誉的内容有()。
A.光荣的角色称号B.无私的职业特征 C.高尚的人格魅力 D.崇高的人格形象 E.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 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
二、多项选择题
2.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动机,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常用的课堂提问技巧主要有()。
A.转向 B.讨论 C.追问 D.等待 E.启发 4.教育反馈在堂课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
A.激励作用 B.调控作用 C.媒介作用 D.预测作用 E.强制作用 5.课堂对话的特点主要有()。
A.民主性 B.生成性 C.多边性 D.倾听性 E.开放性
第三章 教学语言表达
一、单项选择题 无
二、多项选择题
3.教态语言具有的特征是()。A.辅助性 B.表情性 C.连续性D.动作性 E.情境性
第一部分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A.后脑 B.骨髓 C.前脑 D.延髓
12.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是()。A.神经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认识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23.行为主义的观点是()。
A.主张研究意识 B.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 C.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 D.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行为
24.把人看成一个信息加工者,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积极的有机体的心理学观点是()、A.行为主义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识心理学的观点 25.看同一部电影或上同一堂课,不同的人感受却不同。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A.客观性 B.主观性 C.现实性 D.能动性
26.主张意识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的心理学流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机能主义心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A.脑 B.脑神经 C.脊髓 D.脊神经 E.神经元 2.下列属于巴浦洛夫提出的概念的有()。A.操作性条件反射 B.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C.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D.动力定型 E.观察学习
3.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西方心理学流派有()。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E.刺激—反应学派
4.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
A.兴趣 B.爱好 C.信念D.理想 E.世界观
7.“怒发冲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上词语所描写的心理活动有()。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过程8.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E.无意识 26
观察过程 E.第二章 认知发展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4.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线索有重要作用。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5.审美活动中最突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A.感知 B.记忆 C.思维 D.情感
17.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是记忆的()品质。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20.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
A.存储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21.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28.人的心理活动能在时间上连续,主要是由于()。A.记忆的作用 B.思维的作用 C.想象的作用 D.联想的作用
31.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和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与个体的认识能力发展相对应的是()。
A.社会认识 B.社会体验 C.社会性交往 D.人际认识 32.医生通过量血压、心电图等确定病情,体现了思维的()。A.概括性 B.间接性 C.综合性 D.分析性
49.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表现在:除了思维的深刻性有明显的而发展外,还具有思维的()。A.独创性和广阔性 B.敏捷性和灵活性 C.广阔性和敏捷性 D.独创性和批判性 51.学生总结出鸽子、老鹰、鸡、鸭的共同特征是“有羽毛的”“是动物”,而舍弃其“会不会飞”“大小”“颜色”等非本质特征。这是思维过程的()环节。A.抽象 B.概括 C.具体化 D.综合
59.一切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A.思维 B.记忆 C.认知 D.感受
82.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无论低年级或高年级,女生的注意广度()男生。A.低于 B.等于 C.高于 D.无法确定
87.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辨“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通过()获得。
A.概念形成 B.接受学习C.概念同化 D.学习系统教学 94.艾宾浩斯研究遗忘的方法是()。A.学习法 B.重复法 C.干扰法 D.节省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注意品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主要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的性质 B.先前的注意紧张程度越高,新的注意对象越不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 C.注意的转移是衡量儿童注意力品质的重要指标 D.注意的分配性是衡量儿童注意力品质的重要指标 3.下列关于错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的产生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 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
E.错觉的种类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时间错觉、倾斜错觉等
4.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
A.语义记忆 B.情境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E.长时记忆 5.下列属于表象的基本特征的是()。
A.直观性 B.概括性 C.整体性 D.可操作性 E.理解性 6.概念的结构包括()。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例证 D.概念特质 E.概念属性 9.概念形成一般经历的阶段有()。
A.抽象化 B.类化 C.内化 D.辨别 E.概括
第三章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3.关于情绪和情感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情感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B.情感依赖于情绪,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C.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D.情绪具有外显性、冲动性,而情感具有内隐性 24.“知之深,则爱之切”说明情感过程依附于()。A.感知过程 B.教育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29.意志行为的最主要环节是()。
A.实现所做出的决定 B.动机斗争与确定行动的目的 C.选择行为方式和方法 D.做出实现意志行为的决定
32.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
35.中等程度的愉快刺激有利于任务完成的效果,消极情绪不利于任务完成的效果。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B.动机 C.组织 D.信号
二、多项选择题 1.压力()。
A.也叫应激状态 B.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C.是一个过程 D.是一种广泛性焦虑 E.是一种身心反应
3.情绪和情感有()组成。
A.主观体验 B.认知 C.生理唤醒 D.外部表现 E.意志行为
第四章 个性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到少年、青年初期,日益强烈的需要是()。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需要D.安全需要 6.()指出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霍兰德 D.斯普兰格
9.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A.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 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强大的力量 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
10.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薄弱环节。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12.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31.按指向对象不同,可以将需要分为()。
A.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B.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C.合理需要和不合理需要 D.学习需要和生活需要
37.吉尔福特认为三个智力维度中,()真正代表智力的高低。A.产品 B.内容 C.操作 D.单元
39.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速度和质量的是()。A.气质 B.性格 C.需要 D.动机 48.下列有关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能力是在环境和遗传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②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③人的各种能力随着年里的增长而增长 ④人的能力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⑤社会生活条件对能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⑤ 50.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54.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 B.人格测验 C.兴趣测验 D.成就测验 56.少年期基本成熟的自我是()。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现实自我 57.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A.共同特质 B.中心特质 C.首要特质 D.动力特质 60.性格中的稳定性和持久属于()。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理智特征 64.下列关于流体智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非语言的心智能力 B.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 C.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长 D.30岁以后逐渐衰退
69.汽车司机应当具备动作灵活敏捷,注意稳定并善于转移的特性。这说明职业对人的()心理品质有一定的要求。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74.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属于()。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78.()指的是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总结或特质的程度。A.内容效度 B.效标关联效度 C.结构效度 D.表面效度
二、多项选择题
1.认知测试包括()。
A.特殊能力测试 B.智力测试 C.兴趣测试 D.人格测试 E.性格测验 4.斯腾伯格认为,智力应该包括的三种成分是()。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情境成分 D.遗传成分 E.知识获得成分 5.下列关于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
A.自我概念带有具体性和绝对性以及性别差异性 B.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 C.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发展有很高的一致性 D.自我调控能力不高,落后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的发展 E.出现成人感 6.下列属于创造力测验的有()。
A.罗夏克墨渍测验 B.房树人测验 C.图画创造思维测验 D.用途测验 E.主题统觉测验 7.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性格 B.气质 C.认知 D.情感 E.自我调控系统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着三个教育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大纲》
9.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有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11.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说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中有()。A.观察法 B.产品分析法 C.问卷法 D.个案法 E.访谈法 2.下列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A.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是在初创时期 B.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发生在完善时期 C.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在完善时期 D.合作性研究是成熟时期的成果 E.反思性研究是完善时期的成果
3.广义的教育心理学包括()。
A.学校教育心理学 B.社会教育心理学 C.家庭教育心理学 D.网络教育心理学 E.个人教育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的作用。A.描述 B.解释 C.验证 D.预测 E.控制 5.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包括()。
A.温度和光照 B.座位排列 C.师生关系 D.校风 E.社会文化背景 7.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E.创立了科学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2.儿童对形状形成正确正确知觉的关键期是()岁。A.1 B.2 C.3 D.4 6.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的儿童的思维表现出早期的符号功能。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A.2岁 B.4岁 C.4—5岁 D.6岁
10.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12.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论。A.乌申斯基 B.赞科夫 C.维果斯基 D.科尔伯格
13.在教师、同伴和自己的努力下完任务,这体现了()理论。A.成熟 B.最近发展区 C.社会学习D.生活教育
17.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识发展至少应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认知风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多的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时间 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 E.赫尔曼·威特金将认知方式分为冲动型与沉思型
5.以下表达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特点的是()。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0—3岁的时期 E.2-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7.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想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8.以下属于学生间认识方式差异的是()。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独立型与顺从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E.外倾型与内倾型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2.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上学生也能做出类似行为。这表明学生行为存在()。
A.分化 B.泛化 C.类化 D.消退
6.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学习是()。
A.形成思想的必要条件 B.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 C.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D.有机体适应阶段的必要条件
14.电影、电视、儿童故事中所描述的偶像型人物,他们在行为背后说隐示的勇敢、智慧、正义等性格,旨在引起儿童的()。
A.直接模范 B.综合模范 C.象征模范 D.抽象模范
17.儿童通过触摸电炉知道了烫的意思,以罗杰斯的观点看来,这属于()。A.有意义学习B.无意义学习C.情境学习D.无意识学习
23.提出程序教学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27.态度学习不同于认知学习,因为从学习结果来看,它是()。A.非认识学习B.品德学习C.情感领域的学习D.行为习惯的学习
28.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对这一理论描述有误的是()。A.属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新进展 B.认为观察学习是个体重要的学习形式 C.提出了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间隔性强化 D.提出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
32.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像表征 D.知识表征
二、多项选择题
1.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
A.应答性行为 B.反应性行为 C.攻击性行为 D.操作性行为 E.习得性行为 2.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是()。
A.主动建构性 B.社会互动性 C.知识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 D.情境性 E、经验的差异性 3.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有()。
A.人类的学习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 B.人类的学习要掌握人类累积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C.人类的学习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 D.人类的学习是对未知的阶段、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 E.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子过程。A.注意 B.记忆 C.保持 D.复现 E.动机
10.根据罗杰斯的观点,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不包括()。A.移情性理解 B.感召力 C.真诚一致 D.自我反思 E.尊重 1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中的学习过程包括()。A.观察 B.获得 C.转化 D.评价 E.同化
12.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的有()A.最近发展区 B.逐渐分化 C.整合协调 D.先行组织者 E.下位学习
第四章 学习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不包括()。A.学习的兴趣 B.爱好 C.努力 C.学习的信念
2.小明在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实践,这种策略属于()。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划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9.学生中流传的“大考小玩,小考大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A.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B.动机强化说 C.动机需要论 D.归因理论 11.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A.原发性 B.习得性 C.后继性 D.指向性 19.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是()。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22.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负迁移 23.外在诱因的种类不包括()。
A.理智诱因 B.情绪诱因 C.社会诱因 D.认知诱因
33.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A.原因源维度 B.稳定性维度 C.可控性维度 D.两极性维度 50.下面说的体现内控特征的是()。
A.“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 B.“我从来不管老师怎么评分C.“我准备好了,我能应付考试” D.“我看过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52.学生学习音符后,看乐谱越来越简单,是属于()。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60.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73.在多次遇到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A.命题 B.表象 C.产生式 D.图式
76.态度过于偏激会让人失去一个朋友,这体现了态度的()。A.适应功能 B.自我防御功能 C.价值表现功能 D.认识或理解功能
8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这是()。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感知直观
85.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心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A.序列性 B.认识性 C.复杂性 D.目的性 90.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数学应用题 B.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按图索骥 97.在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动觉控制开始起主导作用。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106.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的是()。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107.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114.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
A.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 B.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C.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D.着眼于法律的权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
A.汉字学习B.英语单词学习C.图像、图表学习D.历史事件学习E.一般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2.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包括()。
A.反馈的方式 B.反馈的内容 C.反馈的对象 D.反馈的频率 E.反馈的形式 6.影响学习迁移的知识结构变量有()。
A.可利用性 B.可辨别性 C.可操作性 D.稳定性和清晰性 E.可选择性 7.陈述性知识主要问题()。
A.做什么 B.是什么 C.为什么 D.怎么做 E.谁来做 8.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的影响。A.期待 B.诱因 C.结果需要 D.先行因素 E.需要
9.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途径来形成。A.直接转化 B.间接改变 C.间接转化 D.直接发生 E.自然形成 10.当代的迁移理论有()。
A.概括化理论 B.关系理论 C.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D.产生式理论 E.情境性理论
11.心智技能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A.定型模拟 B.定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E.原型整合 12.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哪些行为影响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
A.正确进行口头要求 B.指导完成学习任务 C.合理进行教育强化 D.注意运用言语反馈 E.直接给予学生正确归因的暗示
13.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A.认知过程 B.主体的知识经验 C.主体活动的积极性 D.主体的求知欲望 E.主体的年龄 15.下列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
A.调皮捣蛋 B.恶作剧 C.考试作弊 D.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 E.无理取闹 16.成败归因理论中的稳定因素包括()。
A.个人的能力 B.工作任务的难度 C.个人的能力 D.运气 E.个人的心境 17.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影响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
A.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动机倾向
B.人对成功的期待
C.成功的诱因值 D.个体所受的正强化 E.任务难度
19.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确实存在的有()。
A.态度迁移 B.行为规范迁移 C.知识迁移 D.技能迁移 E.气质迁移 20.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哪三个方面()。
A.元认知策略 B.元认知知识 C.元认知体验 D.元认知技能 E.元认知监控 23.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可以将动机分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内部学习动机 E.外部学习动机 24.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B.又可以称为描述性知识 C.个人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 D.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E.主要用于活动中的具体操作 25.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有()。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系统 C.图式 D.认知结构 E.产生式 2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检验假设的方法有()。
A.算法式 B.启发式 C.直接检验 D.间接检验 E.逆推法 27.态度的结构包括()。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E.理智成分 28.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有()。
A.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B.必须而适当的联系 C.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D.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E.原型的完备与概括
第五章 教学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5.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A.学能测验 B.成就测验 C.得到师长评价 D.常模参照测验 8.在课堂教学中,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三大因素是()。
A.教师、学生和师生互动 B.教法、学法和师生互动 C.教法、学法和课堂气氛 D.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
10.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考学习的行为等表现,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15.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下列哪一项是个别化教学模式()。
A.程序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D.发现式教学
21.渴望与别人发生相互作用,并建立和谐关系。这体现了人际关系需要中的()。A.感情需要 B.爱的需要 C.控制需要 D.包容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 1.课堂管理的目标是是学生能()。
A.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 B.进行自我管理 C.投入到学习中去 D.安静和驯服 E.良好品德的形成
2.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包括()。
A.操作性 B.指导性 C.系统性 D.突显性 E.预演性 3.选择教学媒体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教学情境 B.学生的学习特点 C.教学目标 D.教学评价 E.学生数量 5.舒茨的人际关系需要理论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括()。
A.包容需要 B.控制需要 C.感情需要 D.生存需要 E.尊重需要 7.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表现为()。
A.对立与统一 B.形成群体成员的归属感 C.积极与消极 D.合作与竞争 E.主体与客体 8.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9.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
A.教学的排版模式 B.现在教学理论 C.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D.教学的实际需要 E.学生的需要
10.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包括()。A.知识 B.理解 C.分析 D.准确 E.接受
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2.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应有的责任感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义务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 4.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而是()。
A.自我意识正确 B.人格结构完整 C.社会适应良好 D.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5.如果一个人确信某种紧张情境不能改变或控制时,()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A.抑郁 B.强迫 C.恐怖 D.紧张
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主要有()。
A.认知、人格和行为 B.认知、气质和行为 C.认知、情绪和行为 D.42
认知、人格和道德品质
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2.教育法规实施的两种方式是()。
A.适用与遵守 B.贯彻于落实 C.执行与监督 D.宣传与执行 7.位于我国教育法规体系的第二层次的是()。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11.教育法的本质特征是()。
A.国家意志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规范性 1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中不包含()。
A.法定条件 B.法律后果 C.法律事实 D.行为准则 17.在我国,颁布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国务院各部、委、局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下列不属于教育行政规章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B.《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条例》 C.《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暂行条例》 D.《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
24.教育法规中确立的有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和原则等,必须符合()。A.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B.我国基本国情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教育内在规律
第三章 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
31.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开始实施。
A.2006年9月1日 B.2006年6月29日 C.1994年10月31日 D.1986年4月12日 37.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分为()。
A.三个等级 B.四个等级 C.两个等级 D.五个等级 40.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确定。
A.当事人的主观动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B.当事人的行为和主观动机之间的关系 C.当事人的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D.当事人是否有主观故意
4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学生健康成长 B.学生身心发展 C.教师专业发展 D.学生的创新能力
50.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A.1 B.2 C.3 D.4 5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的规定,()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A.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B.中央国家机关 C.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52.在学校发生事故时,学校领导应负()。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53.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目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基础教育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D.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5.张某担任某市一中高二英语教师,因怀孕后被学校解聘。该学校侵犯了女教师的()。A.教育教学权 B.名誉权 C.受聘权 D.生育权 56.()主管本行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区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区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6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国家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D.改革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
3.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条件。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合格的老师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 C.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E.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8.教师考核应注意遵循(),以利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真任性。A.科学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公正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 E.激励性原则
第五篇:山香教育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
【每日一练】招教考试幼儿园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是()A.遗传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2.家园合作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A.要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真诚合作 B.努力提高双方合作共育的能力 C.追求合作共育效益的最大化 D.共育过程中,幼儿园与家长是监督关系 3.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低年级的内容,这种做法违背了()A.主体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 D.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4.古往今来的儿童都爱游戏,爱活动。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特征具有()
A.阶段性 B.稳定性 C.可变化性 D.整体性
5.婴儿最初只有快乐和痛苦两种情绪,随着年龄的增加,至2岁左右已经有惧怕、厌恶、愤怒,欢乐等情绪。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活动的发展趋势是()A.从简单到复杂 B.从具体到抽象 C.从被动到主动 D.从零乱到成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6.幼儿园常见的课程类型有()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 D.基本课程 7幼儿能力的培养包括()
A.感知觉的培养 B.语言能力的培养 C.观察力的培养 D.记忆力的培养 E.创造力的培养 F.认识能力的培养 8.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游戏活动 9.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A.支持者 B.合作者 C.引导者 D.探究者 10.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功能包括()
A.愉悦幼儿的身心 B.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C.可以进行音乐的启蒙教育 D.培养幼儿丰富的生活情感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D【解析】家园合作的注意事项包括:要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真诚合作;努力提高双方合作共育的能力;追求合作共育效益最大化。
3.B【解析】教师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内容的安排应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儿童的学习准备。题干描述的这种做法违背了发展适宜的原则。
4.B【解析】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5.A【解析】幼儿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
二、多项选择题
6.ABC【解析】幼儿园常见的课程的类型主要有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园本课程、核心课程。
7.BCDEF【解析】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发展迅速;特殊能力有所表现;模仿能力发展较快;创造能力发展缓慢;认识能力发展,并出现有意性;操作能力发展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社交能力逐渐显现;身体运动能力不断发展;语言能力在儿童期发展迅速。
8.ABC【解析】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发展的社会因素。
9.ABC【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0.ABCD【解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和功能是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功能相统一的。音乐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个性及社会性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