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区道路建设受山区特点的影响
1.山区道路建设受山区特点的影响
山区的公路大部分是在原有的简陋山路上扩建改建而成,新建的道路是通过桥梁或隧道等工程穿越复杂得地形。因此山区的地形复杂的特点对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来看一下山区建设道路的特点。
1.1山区道路地形地质复杂。山区地形复杂,表现为地面高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等不良地质。山区地形陡峻,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量大,工程艰巨,山区公路路基填切较大,对公路防护工程的要求也较高[1]。1.2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原有的山区道路线形通常较差,在改建的过程中要进行重新选线,既要充分结合原有道路,又要利用好大型的桥梁或隧道等构筑物。这样必须要求勘测人员有高的勘测水平和勘测经验,并熟悉道路的地形地貌。
1.3山区河流洪水猛、流速大、冲刷凶、水位涨落和河弯冲高的幅度都很大。设计洪水位时,既要考虑河道上下游断面的变化,又要考虑公路修筑和施工弃渣后造成淤积、改变流向等影响[2]。山区如有较大河流,在设计时注意河流对道路的影响,保证道路的正常和安全使用。1.4山区道路建设应考虑对山区环境的破坏。山区公路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山区自然生态环境较脆弱,公路设计应从各个方面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在建设青藏铁路的时候,非常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做了很多措施保护环境和生态。2.山区道路设计中考虑的因素
2.1山区道路选线方面。山区道路线路的选择必须熟悉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把握道路的性质和用途,综合个方面因素,运用技术标准,修建高标准、耐久性好、便于养护维修、不破坏环境生态的道路。
公路线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行车的速度和安全。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山区原有的道路一般存在曲线半径超标、弯道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对原有的道路现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合理的科学的技术标准。首先考虑充分利用老路,对原来的道路进行裁弯,合理的进行平曲路的布设,其次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在改建线路的工程中,对线形较好的路段进行拓宽,使其宽度符合提高公路等级的要求,对原来线形较差的路段重新进行符合上述要求的选线。在其他越岭垭口的选择、左山坡和右山坡的选择、横断面的考虑等细节上也要考虑多种因素[3]。
2.2桥涵构造物的建设方面。山区复杂曲折的地形使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建造桥涵构造物。因此山区道路桥涵构造物一般密度较大。一般情况下修建的桥涵构造物在跨径方面都满足要求,但在疏通河水方面的抗灾减灾方面需要掌握当地的水文情况,设置足够的涵洞、排水沟等设施,加强挡土墙、护坡、驳岸等附属工程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公路达到预期的目的,安全正常的使用。
2.3工程造价方面。由于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在具体选线时经常遇到填切较大,建设高挡土墙和进行当地居民的拆迁等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合理的进行比较,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勘测人员在勘测选线遇到高档土墙和大开挖师多做比较分析,这对控制工程的造价和以后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比较有利的;居民的拆迁等问题,也要合理的根据当地情况妥善处理,防止拖延工期,影响后续施工,间接的增加工程造价。
3.山区道路施工中考虑的因素
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在具体施工中级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杜绝工程事故,因此要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施工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使工程按期完工,保质保量。
3.1在地形复杂山区施工,没有宽广的场地,通往施工地点的道路稀少,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造成道路中断,影响施工的进度,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3.2山区的情况复杂,道路建成后的维修等相对困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减少道路的维修的频率,提高铺装层等的耐久性,延长道路的寿命,实现道路可持续发展。这样必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施工各工序和工作面进行充分的合理布局,统一部署,充分考虑填挖结合等,在现场加强监督和检测力度,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做好各种预防保障措施。3.3山区道路要做好安全和文明施工,在现场设有专职的安全员和交通管制人员,并在各施工段设立明显标志;在使用大型的机械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机械施工手册,由专业操作手操作;各种水电、爆破等施工,必须保证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人身安全,做好各种宣传措施,使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4.小结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建设中的设计和施工应根据山区具体的特点,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建路任务。
本文论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各阶段应重视的地质工作,提出了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阶段的地质工作重点,分析了目前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各阶段地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山区高速公路地质科技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 勘察 设计 施工 运营 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病害 概述
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路网完善的需求,高速公路逐步进入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其线形指标高,工程艰巨,投资巨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严重。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山区公路环境载体主要是自然环境,也是地质环境。山区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切坡、填沟、打洞(隧道),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处理不好还会诱发和加剧各种地质灾害,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影响工期,甚至给运营阶段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环保主要是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
要建设一条兼顾交通、环保、生态等方面要求的高标准的山区高速公路,应该重视和加强地质工作。地质工作应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对地质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的,根据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2.1工可阶段——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本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
2.2初设阶段——突出重大地质病害对路线方案的制约
确定路线方案前应对沿线地质构造带、断层、岩石的层理情况、地质病害的分布及范围等,通过对遥感地质判释资料以及不同勘测阶段的勘探、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路线通过方案并不断优化。对地质较为复杂地段还应注意在设线后诱发并加剧地质病害的可能性,谨慎的确定路线的线位和采取的工程措施。地质技术人员应配合路线设计师作好地质咨询工作,可以沿初步拟定的路线线位,进行全线踏勘,对重点工点进行地质调查,得出初拟线位沿线的基本工程地质情况,评估路线方案的可行性,发现重大不良地质地段或预测工后会出现难以治理的地质病害的路段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尽快调整路线线位。基本确定路线方案后,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进行大比例尺(1:1万)的地质遥感解译及地质灾害调查和工程地质调绘工作,编制1:1万工程地质图和路线区域地质病害现状图。图件的重点是地质灾害和重要工点的工程地质条件,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不可以拿1:5万地质图放大。现在委托地质部门做的图件,有些不能称为工程地质图,只能称为基本地质图(工程地质分区太笼统、工程地质条件的论述太简略)。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不能够代替1:1万工程地质图的编制,但二者可结合进行,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很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由于植被覆盖、后期人工改造以及观察角度和范围有限等原因,在现场难以判断。通过遥感资料(如航片)可以从宏观上观察全貌,合理的解译,有利于对此类不良地质体的正确认识。
当工作中发现仍有重大的地质病害存在或有潜在的重大地质病害时,必须及时调整线位。对于重大的地质病害应尽量绕避,实在无法绕避的要考虑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可靠性,尽量在路线的平纵面优化上下功夫(采用分离式路基、用桥隧构造物通过、从滑坡体上部通过、半路半桥等),避免高填深挖,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对地质病害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能避当避,即使增加工程造价也是值得的。
以安徽省徽杭高速公路为例,该路全长约80km,有四分之三路段位于山区,由于勘测时间较早,对山区高速公路特点认识不足,以投资为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有一半左右的路段基本沿区域性的三阳断裂带布设。受构造影响,岩体风化破碎严重,并且沿线分布有雄村滑坡、朱村滑坡等规模较大的不良地质体。施工开挖后,出现大量的不稳定边坡,甚至诱发了部分滑坡。对于部分地质病害路段及时调整线位,进行了避让,而更多的病害段只能采取治理措施,结果造价大幅攀升,严重影响了工期,并且治理效果也难以预测。
必要时应增加技术设计阶段,对重大地质病害路段进行深入勘察,确定路线可行性。2.3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工点地质条件
通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各种地质工作,已经基本查明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但是工作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本阶段应详查工点地质(桥位、隧道、深路堑、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挡构造物),进行重要工点1:2000地质测绘。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的变化。以前对于桥位和隧道等构造物工点地质勘察较为重视,但是对于深路堑和陡路堤、斜坡路堤、支挡构造物等路基方面的工点也必须加强勘察,特别是高边坡和不良地质体的勘察和预测。另外对于筑路材料料场和弃土场的勘察一定要重视,以前山区公路曾出现过取土、弃土场所不合理,乱挖乱弃,破坏环境,导致水土流失的事例。
除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之外,还要贯彻综合设计原则,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对工程地质条件要有充分的了解,保证路线方案的科学性。对地质资料要充分利用,桥位、隧道、路线各有一套地质资料,但彼此经常脱节。比如当桥隧相连时,隧道勘察发现有不良地质现象,桥梁设计人员却不知道,还把桥台置于其上。因此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互相学习。从事路线、隧道、桥梁设计的人员要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地质知识,以有利于对地质资料的合理使用。施工阶段——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另外本阶段应遵循信息化施工(施工中监测)、动态设计的原则。隧道的超前预报、边坡的动态监测都是施工阶段必须要进行的工作。施工单位一定要配备过硬的地质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不要等到地质病害已经发生才去治理,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发现边坡、隧道等有失稳的趋势之后要立即反馈业主和设计单位,并及时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避免边坡、隧洞大面积失稳。应该认识到,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对地质现象和地质规律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据此进行的设计只能称为预设计。在边坡或隧道断面开挖以后,很多问题才会发现,此时应有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对照原有的勘察设计方案,发现新的问题之后通过合理工序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等到问题已经发生才去采取措施,既多花了钱,又耽误了工期。
目前施工单位的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也是极为缺乏的,有时由于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导致或加剧了地质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如在破碎岩体上放大炮、自下而上开挖边坡等)
施工期间的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目前还较为薄弱的,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岩土监理工程师极为缺乏,使施工期间的地质病害预防工作远远达不到要求。运营阶段——加强敏感点监测
山区高速公路运营期间也要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因为有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力释放或边坡的蠕变有些需要长达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一次性治理有时并不能保证长治久安。因此对于一些在施工中出现病害的路段或重要工点要建立数据库,进行变形、位移和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定期巡查,建立防灾和预警系统,在雨季或洪水季节要加强对敏感点的监测。通过长期观测记录,还可以更深入的认识地质规律,分析地质病害的发生发展机理,预测发展趋势,发现有不利的趋势要及时采取措施。山区公路建设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1前期阶段
工可阶段对地质工作不够重视,地质遥感工作不做或精度不够,不能够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导致选定的路线走廊带中地质病害多,处理难度大,给后期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路线方案调整较大,而工期紧张,因此很多勘察工作量作废,路线地质精度不够,部分工点缺少地质资料,给设计工作带来隐患,也使得施工图设计阶段路线方案有时发生较大调整。
施工图设计阶段不做或漏做重要工点的1:2000地质测绘,或虽做了但精度不够;对一些地质病害研究不深,导致对一些重要工点的勘察深度不够;对于路线地质调查深度不够,导致一些地质敏感点遗漏,在施工中出现地质病害。构造物勘察相对较细,而路基方面的勘察则往往较粗略。目前的山区公路工程勘察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由于现在很多项目的勘察设计工期都非常紧张,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尽可能高的勘察精度,的确是一个难题。为抢时间,现在地质勘察工作很大一部分外委出去,全线人员设备上了很多,但在施工中仍会暴露出很多地质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地质现象的隐蔽性和地质科学的复杂性,难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地质现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从事岩土工程的技术人员本身能力有限所致。岩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经验学科,技术人员的经验非常重要。外委的勘察单位一定要过硬,对于其提供的地质资料要进行审核,去伪存真,对于不能够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坚决返工。在其外业和内业阶段要进行监督,多沟通。外行业的地勘队伍往往对公路工程的特点及公路勘察规范了解不够,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勘察,资料经常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另外由于工期紧,技术准备不足,勘察手段不合理,经常导致勘察深度不足,如隧道勘探未采用双管单动钻进,无法判断RQD,钻探工艺和技术不过硬,岩石取心率低,钻孔水文地质试验数据不足,对边坡勘察无法判断滑动面,无法取得可信的各种力学参数,物探手段与其他勘探手段的互相校核精度不够等,甚至有个别单位编造资料应付设计。所以不仅要看投入了? 嗌偃肆ξ锪Γ挂赐度肴嗽奔际跛健⒅耙导寄芎椭耙档赖滤刂嗜绾危舛ǖ目辈旆桨甘欠窈侠恚缘刂氏窒蟮娜鲜妒欠窨蒲АT谑导校捎诩际跞嗽彼讲尾畈黄耄;岢鱿执砼小⒙┡械刂什『Φ南窒蟆R虼思忧抗费彝凉こ檀右等嗽钡募际跛绞欠浅=羝鹊氖虑椤?BR> 5.2施工阶段
地质技术力量薄弱,岩土工程监测和监理不力,施工工序和方法不对,导致地质病害的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病害。对工程地质特点认识不足,不能够及时预测和反馈地质病害,只能被动地等待地质病害的发生。5.3运营阶段
地质工作目前还基本上是空白,无法保证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顺畅。正确认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由于岩土体的组成物质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岩土体内部分布有大量的不连续界面,把完整的岩土体分割成许多块体,总体为非均质体,在应力的传递上非常复杂,因此岩土工程属于非线性科学。现有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均难以准确的描述岩土体实际的力学本构关系。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其本身的因素外,还受到许多外界的因素影响,十分复杂。因此,对于岩土工程的分析计算只能是半定量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分析者经验的制约。对于已经存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病害,其周界相对清楚,各种勘察设计技术规范较完备,认识起来相对容易。最难的是对于现状稳定的高边坡,预测其人工开挖后的稳定性。对于其地质构造的分析,地质-力学模型的建立,稳定计算分析都十分困难。勘察深度难以保证,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够科学,边坡设计时也有其不合理之处,如一般都只给出最终的边坡坡率和边界,各种边坡加固设计也是针对最终边坡的,各种分析计算也是以最终边坡为约束条件的。这样即使地质条件清楚,分析计算合理,设计稳妥,施工严格遵循规范和设计要求,也往往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地质病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未对开挖过程中的各种边坡条件进行分析计算,虽然按最终边坡条件计算是稳定的,但不能够保证任意开挖条件下边坡都是稳定的。因此对于从事边坡设计的岩土工程师而言,应该对于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多种控制性断面稳定性进行计算,提供合理的开挖步骤和各种稳定的开挖断面,并对不稳定的中间边坡提出临时性的工程加固措施,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开挖。展望
技术进步是山区高速公路成功修筑的重要保证。现在采用三维数模,可以很快的得出路线平纵面模型,任意切割纵横断面,发现问题之后可以很快的调整线位并重新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相信随着3S技术的发展,今后三维数模会和三维地学模型、岩土工程专家分析系统结合起来,对于重要工点通过现场地质工作,建立地质-力学模型,通过专家分析系统,可以任意模拟边坡开挖后的形状及物理力学状态的变化,迅速分析其稳定性,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甚至还可以对边坡等地质病害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聚集各方面力量以解决问题。结语
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必须重视地质工作。(1)业主要认识到,前期的地质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勘察设计阶段多花些钱和时间,尽量详细地查明地质条件,避免地质隐患,对于施工来说会节约大量的投资和工期。(2)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工作必须加强,要达到必要的深度。(3)施工单位要加强地质技术力量,业主单位也要增加地质技术人员,岩土工程监理工作要加强。(4)运营阶段的岩土工程监测工作必须重视。(5)单纯依靠前期地质工作对地质客观规律和地质环境的认识是不够的,在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地质工作。(6)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虽然进行了前期地质勘察工作,在施工和运营中出现地质病害也是正常的。(7)设计阶段深入细致的地质工作可以确保施工时不出现大的地质病害,施工阶段的细致的地质工作可以确保运营期间不出现大的地质病害。(8)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及运营管理单位一般岩土工程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应加强人才培养,适应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要。
山区高速公路的修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各个环节和部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要加强学习,真正重视问题的严重性。可以说,山区高速公路的修建,岩土工程是关键,地质病害是控制性因素。
第二篇:山区道路预防性驾驶浅析
山区道路预防性驾驶浅析
摘要:山区道路状况复杂,车辆驾驶操作多变,对驾驶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本文根据山区道路的特点,结合我多年的驾驶经验,从山区道路驾驶技巧和险情的处置方法,浅谈山区道路的安全驾驶方法、确保山区道路行车安全的见解。关键词:山区 驾驶 预防 前言
山区道路复杂多变,地势起伏,路面狭小,坡陡弯刀,云雾遮天,视距差。它给汽车驾驶带来诸多不便,安全行车得不到保障。从事驾驶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山区作业。因此,针对山区道路的特点,很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御性措施来保证行车安全。正文
一、认真做好出车前的检查维护工作是在山区道路预防性驾驶的前提
山区道路上下坡多,弯道多,路况差,也就是说换档多、制动多、转向多。发动机功况不好,跑不动;制动不好,刹不住;转向系统不好,会失探。固定部位如有点松动,在路面不平、坑坑洼洼地段,轩辆跳动多,易造成固定部位的松动和脱落。所以要在出车前对车辆操纵性、稳定性的技术状况做全面检查和维护。
1、严格检查制动系统、方向系统是否可靠有效,发动机运转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2、做好机件的各部分的仔细检查、调整、坚固工作。
3、检查风扇皮带、空调皮带的松紧度;冷却水、机油量、电瓶液、制动液、燃料、灯亮、雨括器、轮胎与气压等是否符合规定和齐全,工作可靠。备带三角木、必要的配件和应用随车工具。
4、装截货物要重心分配均匀,捆绑结实、牢靠,避免超宽、超高、超长。
这样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执行任务的信心,所以说检查准备工作是前提。
二、必须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是山区道路预防性驾驶的关键。“人是决定的因素”。在山区道路驾驶往往看到的是大山,有的路在半山腰,一边是悬崖峭壁 “万丈深渊”,使人望而生畏,这种道路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紧张因素。再就是在城市生活,习惯平坦地区的行车而对山区情况不熟悉,听到的是山区发生交通事故,掉进几百米深的山沟,造成驾驶员恐惧的心理,形成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安全行车是极不利的。
我们知道,在正常的情况下,驾驶员的适度紧张是一种安全责任感,这种紧张是对人民生活财产负责的表现。但如果过度的紧张或者产生恐惧的心理,它会引起感知的失调,判断不准确,手忙脚乱,引起操纵行为的失误,可能会二档当三档挂,油门当刹车踩。所以针对以上情况驾驶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克服紧张心理:
1、首先要自我调整、平衡心理情绪。树立信心,坚定意志或自我安慰:”别人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有什么了不起。”在思想上克服紧张。
2、驾驶员在驾驶中要主动将视线集中指于车头前方,控制视线的偏移,或略向山坡一侧,就会增强轻松感觉。
这样想这样做,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判断、操纵不受紧张的心理状态影响。而做到这些主要还是驾驶员自己。所以说,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是山区道路防御性驾驶的关键。
三、严格控制车速,是山区道路预防性驾驶的基础。
常言道:“十次肇事,九次快”,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要根据路况、车况严格控制车速,是保证在山区道路安全行车最重要的一环。一般在平坦的路况下行驶的车速比在平原地区要降低30%左右,特殊路段必须按交通限速标志规定的车速行驶,不准超速。如果车速过快,会使车辆的操纵性、稳定性变差,甚至会失控,安全系数就小,容易发生行车事故。如南京军区汽车训团在开化境内介元岭路训练时,该路段弯道多,路面狭窄,是沙子路,载重车下坡以50公里的速度行驶,该驾驶员对路况不熟悉,与对面方面上坡的开化县林业局解放版汽车会车时,因判断不准确,结果翻入离公路300米深的山沟,后果可想而知,当场死亡2人,伤6人,车辆报废,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所以正确地掌握和控制车速是安全的保证。
在山区道路行驶要特别注意下面情况,要严格控制车速:
1、汽车上坡时,汽车的轴荷后移,前轴负荷减小,附着系数小,使方向操纵性变差,所以车速不易过快。
2、汽车下坡时,汽车的轴荷前移,后轴负荷减小,前冲的惯性大,如果车速过高,车辆纵向稳定性越差,要使车速控制在驾驶员个人的意志范围内就要用制动来阻碍车速,但制动使用过长,会使制动摩擦产生高温,使蹄片与制动之间摩擦力下降,导致制动力不足,严重时制动效能完全丧失,所以下坡时要控制车速。控制的方法,先应换入低速档,放松加速踏板,利用发动机的阻力控制车速,并适当踏下制动踏板。控制车速,可以减小车辆的冲击力,使制动效果保持良好。
3、转弯时,因驾驶员的视距较短,前方情况不明,再加上车辆通过弯道时离心力增大,容易增加一边负荷,使操纵性、稳定性变差,会引起汽车侧滑造成横向翻车的事故。所以在弯道行驶一定要减速,将车速控制在自己能掌握的范围。
4、在沙石路面地段,汽车的车轮与地面磨擦会产生滚动、移动现象,附着系数小,操纵、稳定差,容易方向跑偏,后轮侧滑。所以在沙石路面要减速行驶。
5、雨天气候,视线障碍较大,路面结构情况复杂,造成滑的程度不同,附着系数也不同,容易麻痹,造成车辆跑偏侧滑。所以要减速或保持中速行驶。
6、冰雪路面,路面特别滑,附着系数少,车辆易空转和打滑,行驶困难,极易发生失控.所以要严格控制车速,以低速档行驶。所以,在山区道路驾驶,根据环境、路况、车况来严格控制车速,是在山区道路安全行车的防御性措施之一。
四、加强转弯抹角(包括急弯)路段的预防意识,是防御性驾驶的重要保证。
“车到山前疑无路”说明了山区道路弯多弯急路窄,必然使驾驶视距受到局限,摸不清前方的情况.为防止转弯抹角时出现意外事故,做到安全通过,就要有预防性的思想准备和措施来保证。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定,头脑保持冷静,行驶路线要正确,车速要适当,操作要规范平稳,估计判断要准确。
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来保证安全通过:
1、要严格按照减速、鸣号、靠右行、观察、聆听的原则通过,并在思想上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
2、绝对不要把车开到逆行车道上,以防在弯道会发生车辆碰撞,特别在通过急弯时要严格做到这点。
3、不要紧随前车之后,也不要猛踏制动踏板,以防追撞事故。
发现前方有弯道时(一般有警告标志或前方看不到路面时一一说明有急转弯)应立即降低车速,将车速控制在自己能掌握车轮的范围,同时鸣号靠右行驶,注意观察、仔细听前方有无异样和异响,判断前方有否来车,路面情况等。特别是听前方有否喇叭声、机械轰鸣声、喧哗声、牲畜发出叫声等。
在距离弯道50米远应将车速逐渐减慢,再次鸣号以示警告,要尽量避免在急弯道上交会。如遵守以上原则,就可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如有次我在丽水地区山道上行驶,看到急转弯标志(左转弯),即减速靠右行驶,突然听到车辆的轰鸣声、车厢的共振声,感到对方车速很快,我就马上靠右边停下来,并按了几声喇叭示警。这时离弯角大约不到30米。就在这时听到制动的滚拖声,看到转弯角冲出东风大货车,后面的挂车在制动和转向的作用下向左前方冲击,霸占了我的车道的大半,如果不是果断停车而继续行驶正好在弯角交会,肯定会被撞下山沟。
车辆通过弯道时,应该掌握如下方法来保证安全通过。
1、方向的操纵
汽车通过弯道时,要根据车的性能,环境路况来操纵,方面盘要随着曲线途徐徐转动,掌握好转弯的时机,不要猛打方向而使车辆离心力加重,失去平衡,特别是汽车右转弯时,由于车辆内轮差,右侧的行人和障碍物容易卷入碰到,后轮易滑进路沟。所以,要待车辆已驶入弯道再把车完全驶向右边,不宜过早靠右。
2、线路的选择
通过弯道要按“外——内——外”的线路行驶。当进入弯道时车辆靠弯道外侧行驶,到弯道中段时靠弯道内侧行驶,出弯道时车辆又靠弯道外侧行驶。按这种方法驾驶,车辆实际驶过的轨迹比弯道平缓,可以减少离心力,防止侧翻事故,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3、速度的掌握
在接近弯道50米远处,要降低车速,在15米左右时挂低档行驶,在安全前提下低速通过弯道,将要离开弯道时可以加速行驶。这是“慢进快出”车速。
五、增强安全意识是在山区道路安全行车防御性的保障。
安全意识是保证安全最起码的条件,是驾驶员的素质的具体表现。所以驾驶员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行车安全,然后付诸行动。在行车中根据道路、车辆等情况,驾驶好车辆,不开快车、英雄车;做到应快则快,应慢则慢,应让就让,应停则停,把安全放在首位。只要思想上有安全意识,就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山区道路行驶,除遵守交通规则外,还必须注意以下情况:
1、要尽量避免在急弯道、狭道上交会。在交会时严格按照会车的基本原则交会。
2、在向右避让时,不要太靠近道边行驶,以免压塌路面,滑下山沟。
3、在狭窄坡道行驶,要做到下坡车让上坡车先行。但下坡车已行驶在转弯角时,上坡车要减速缓行,或者找稍宽处靠右停车让下坡车先行。
4、不要在弯道上急打方向和紧急制动。
5、不要争道抢行,要做到礼让三先。
6、不要在弯道上、狭路上停车。
讨论
在交通运输活动中,人、车、路三个方面驾驶员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而山区道路的车辆驾驶,路况是现实中的一个固定的因素,相对车辆技术状况的要求来说,车辆性能要好。上述的山区道路驾驶方法,是在对车辆的状态良好的情况下,驾驶员操作车辆方法的一个总结。对驾驶员来说,在行车中,每行一步路、每做一个驾驶动作、每采取一个措施,都关系到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自身的生命安全,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决不允许有丝毫的麻痹和抱有丝毫的侥幸心理。这就要求我们驾驶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练就过硬的驾驶技术,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这样,面对错综复杂的山区道路情况,我们就能得心应手,随机应变,正确处理。
第三篇:山区道路安全隐患报告
浅析我县山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整治对策
交警支队秩序科科长
郭劲松
道路交通安全是交通运输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的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交警支队结合本县道路情况,针对机动车危险驾驶、二三轮农用拖拉机违法上路、货车违法及校车超员超速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我支队共展开了100多次集中治理行动,不断净化我县交通环境秩序,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而在我县山区农村,在我县偏远山区道路,由于道路交通条件差、山区地区群众法律意识较淡薄,再加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跟不上我县道路发展的需要,造成我县山区道路交通事故持续高发。现根据我县山区道路现状,作出如下调研汇报。
一、蓟县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一)道路基本情况
我县境内(除高速外)有国道1条,省道7条,县级公路19条,乡村公路1594条,山区道路5条,加上城区环线以内市政道路,全县乡村公路以上通车总里程2401公里,道路规划设计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一是主要交通道路断口较多,且安全设施不齐全。我县今年新安装铁质道路中心隔离护栏4300米,电子警察和信号灯各9处,但主要集中在建成区及京哈公路、津围公路等主要交通干路,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道路狭窄,弯路较多,且多为急弯。以津围公路为例,津围公路自?公里至?公里,均为山区道路,且北通兴隆、平谷,货车通行量较大,由于道路狭窄,货车转弯半径大,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五一和十一旅游旺季,车流量巨大,极易造成交通堵塞,存在较大交通事故隐患;二是繁华地段路网规划不合理。国省级道路、县级道路、农村道路及山区道路纵横交错,(二)车辆及驾驶员情况
随着我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机动车拥有量也有了迅猛增长。截至2014年6月,全县机动车保有量10.9万余辆,其中小型客车达到8.5万余辆,驾驶人总数达13万余人。
(三)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概况
我县共有县级以上道路27条,通车总里程425公里,占县内个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的17.7%。从2013年我县交通事故发案情况来看,县级以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占全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39.9%。特别是京哈公路、津围公路、喜邦公路、平宝公路四条主干公路的事故量又分别占全县道路和县级以上道路事故量的31.9%和80%,且上升趋势明显,2014年上半年,上述四条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量占全部事故起数的33.42%,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其中,死亡事故42起、死亡46人,分别占全部死亡事故及死亡人数的50.6%、52.27%。
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突出路段、主要车型及相应整改对策
(一)京哈公路(102国道)
1.事故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安全隐患。2014年上半年共受理京哈公路县内路段各类交通事故382起,占全县事故总量的9.24%,其中死亡事故19起、死亡20人,分别占上半年的22.89%和22.73%。根据京哈公路事故发案情况和交通现状,我支队确定将京哈公路72至75公里(邦均西潘庄路口至国和庄路口邦均大街段)、88至93公里(蓟州立交桥东至军蓟路路口段)两个路段,以及别山和白涧两个超限站做为重点治理点段。目前存在安全隐患为:大货车车辆日益增多,车速快,车辆混行无分道行驶,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叉穿行严重,违法停车,劳务市场外溢,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路口多,无夜间照明等;其中电厂桥至军蓟路段约2.5公里,属穿村道路,人流、车流横穿、斜穿公路较多,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京东第一集路口逢集市时,人流、车流横穿、斜穿公路较多,不仅严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同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整改对策。
一是加装隔离护栏,避免车辆逆行超车和非机动车、行人随意转弯,调头等交通违法行为发生。
二是实施区间测速,有效解决车速过快问题。
三是加装交通信号灯及电子监控系统,解决京东第一集路口逢集市通行难问题。
四是加装视频监控点位,保证大、小型车分道行驶,解决混行问题。
五是在重点路段设臵禁止停车交通标志,避免车辆乱停乱放。
六是在开发区与京哈公路三个交口和军蓟路与京哈公路交口共4处加装交通信号灯及电子监控系统,解决开发区路段及军蓟路与京哈公路交口通行乱象及事故多发问题。七是在部分路段安装路灯,如电厂桥东至军蓟路段,解决夜间事故多发问题。
八是在别山及白涧超限站安装逆行抓拍探头,解决两处超限站存在的超载、超限货车逆行闯卡问题。
九是在部分不明显的路口设臵夜间爆闪警示灯、路口荧光警示桩及停车让行标志等。
(二)津围公路
1.事故基本情况及存在隐患。2014年上半年共受理津围公路县内路段各类交通事故425起,占全县总起数的10.23%,其中死亡事故8起、死亡9人,分别占全县上半年的9.64%和10.22%,根据津围公路事故发案情况及交通现状,我们确定津围公路84至90公里(下仓镇大街至津围公路与玉杨公路交口)、100至106公里(上仓大街至孟家楼)、112至115公里(洇溜路口至京秦铁路桥北)、121至126公里(小岭子至洪水庄)以及山区几个路段为重点隐患点段。目前存在安全隐患为:车速快、交通标志不全、无交通标线、路口多、门市多、无路灯及非机动车、行人横穿公路严重等现象。
2.整改对策
一是修复启用津围公路与玉杨公路交口处红绿灯,并安装电子监控系统。
二是在上仓大街安装中心隔离护栏。
三是在孟家楼段安装机非隔离护栏。
四是在山区弯多、坡陡路段安装凸面镜、反光导向标志及减速震荡带,在穿村路段加装路灯。
(三)喜邦公路
1.事故情况及存在的隐患。2014年上半年共受理喜邦公路县内路段各类交通事故427起,占全县总起数的10.28%,其中死亡事故10起、死亡11人,分别占全县上半年的12.04%和12.5%;根据喜邦公路事故发案情况及交通现状,我们确定喜邦公路4至7公里(马伸桥天马至于各庄)、12至18公里(姚铺至三家店)、31至32公里(高速环岛西至贾各庄路口)为重点治理点段。目前存在安全隐患为:商铺多、有集市及夜市、有急弯,无夜间照明,存在马路集市等。2.整改对策
一是喜邦公路与马营公路交口(于各庄村处)属急弯路段。应加强对集市及夜市外溢的管控,并于各庄弯路处加装夜间反光导向标志及路口爆闪警示灯。
二是喜邦公路12至18公里(姚铺至三家店)路段为穿村道路、无夜间照明,存在马路集市等。应加装路灯,并加强对辖区市场外溢的管控;在孤山弯路处加装防撞护栏和反光导向箭头,并完善该路段限速标志设臵,加强该路段超速治理。
三是喜邦公路31至32公里(高速环岛西至贾各庄路口)该乡村路北至贾各庄村、南至敦庄子,车流、人流均较大。建议在该路口加装反光路口警示桩、路口爆闪警示灯及让行标志。
四是喜邦支线(四中路口至东通口)为穿村道路,夜间照明设施现正在安装中,需在该路段加装禁止超车标志;黄土坡村西为急弯路,需安装夜间反光导向标志。
(四)平宝公路
1.事故情况及存在的隐患。2014年上半年共受理平宝公路县内路段各类交通事故118起,占全县总起数的2.84%,其中死亡事故5起、死亡6人,分别占全年的6.02%和6.82%。根据平宝公路事故发案情况及交通现状,我们确定平宝公路16至23公里(西潘庄路口至康中)27至29公里(薄庄子至一线穿路口)为重点治理点段。目前存在安全隐患为穿村道路、无夜间照明、交通标志不全、无交通标线。
2.整改对策
一是在西潘庄路口南侧设臵测速装臵,与尤古庄路口南侧现有测速装臵形成区间测速;在沿线路口加装反光路口警示桩、路口爆闪警示灯及让行标志;在穿村路段安装路灯。
二是在一线穿与平宝公路交口安装信号灯及电子监控抓拍系统;在该路口南侧安装测速系统,同时改造老高寨桥电子监控系统,两者形成区间测速。
(五)大型客、货车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整改对策
1.主要安全隐患。一是大货车超重、超速行驶易引发交通事故。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车主与司机无视车辆本身准载标准及辖区限速规定,超重上路,超速行驶。由于大货车体积大负荷重,提速相对也慢,所以司机不肯轻易踩刹车降速;车主和司机的收入与运载的重量和次数挂钩的,多数车主和司机重效益轻安全,这是大货车易存在违法行为且引发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没有超限检测站,货车驾驶员存在等、闯违法行为,随意停车及加速闯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有临时检查点位容易造成车辆拥堵。
二是车辆状态不符规定。部分大货车车辆本身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如不按规定粘贴反光标识、安全设施不全(车身侧面无护栏等)、非法安装后射灯、灯光不全等等,个别车辆年久失修,甚至已到报废年限,车辆性能较差,安全隐患大。并且运送砂石料的大货车,由于滴水,容易造成路面结冰,车辆行驶极易发生侧移。
三是驾驶员疲劳驾驶现象突出。因为路程的需要,以及车主、司机自身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大多数大货车都无视安全,挑灯夜战连轴转,导致驾驶员疲劳驾驶,易引发事故。
四是污损号牌逃避监管。由于大货车所装载的货物比较特殊,车身和号牌容易被污泥所沾,司机为了逃避监管往往不愿主动清理,甚至故意加重污损。运送渣土货车及水泥封闭罐车牌照号、放大号模糊,发生事故逃逸后不易侦破。
2.整改对策
一是加强客运车辆源头管理。深入客货运输、危险品运输单位,交通事故超标单位,以及其他机动车及驾驶人较为集中的社会单位为重点,进行交通安全检查。2014年,共检查责任制单位519个单位次,检查各类机动车13357辆次,教育驾驶人22007余名,签保证书22007份;共对244个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积极联合县交通局对全县所有9人座以上客运车辆及运输危险品货运车辆进行临检,对全体驾驶人档案进行逐一核查。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对大货车司机普遍素质不高、安全意识差的情况,由交警支队安监科加大宣传教育,通过印制相关书籍和文件,刻录光盘的方式来进行安全宣传,树立安全交通、文明交通的意识。
三是加强日常监管。各大队具体组织对大货车违规查处工作,成立专项治理岗组,设立24小时勤务,对辖区的渣土车、砂石料运输货车进行依法治理,重点查处涉牌涉证、违反禁令标志等违法行为,以减少扰民事件的发生,并联合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大对大货车车辆不按规定携带驾驶证及行驶证、不按规定贴车辆反光标识、安全防护栏不全、不按规定喷涂放大号码、不按规定悬挂和故意遮挡机动车号牌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并形成常态化管理。规范落实执法记录仪的使用情况,对不配合的驾驶员进行取证,为后续处罚提供证据支持。对于暂扣的逆行大货车,均予以处罚留档并责令其原路返回。针对部分逆行大货车车速过快有时无法拦截,采取记住逆行大货车车辆牌号的办法,待其返回时对其进行治理。
四是坚持严管重罚。要在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的同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加大处罚的力度。在对违法违规的大货车要查到一起,严格依法处罚一起,不姑息,不迁就,更不放纵。让那些违法违规者不能从违法违规行为中得到任何便宜。
五是组织统一行动。为减少货车安全隐患,整治野蛮驾驶行为,遏制货车交通事故多发势头,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我支队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大排查、大教育、大整治”货车违法行为专项治理,共查获货车违法载人共22594起。并在专项行动后将此项活动转为常态化管理。其中城区、喜邦路为治理重点。有效预防和减少客、货车不按规定携带驾驶证及行驶证、不按规定贴车辆反光标识、安全防护栏不全、不按规定喷涂放大号码、不按规定悬挂和故意遮挡机动车号牌等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我县道路良好交通环境,并且在超限站点实行24小时勤务,加强对货运车的查处力度。同时对违规车辆进行拦检,并登记留存。
六是实行大货车禁行措施。喜邦公路作为我县主干路之一,近年来由于大型货车较为集中,道路交通流量始终过饱和状态。为预防和减少交通拥堵,我支队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制定绕行方案,对重型半挂货运机动车实施单向绕行措施,并通过组织开展先期宣传、路面治理和电子卡口监控等手段,对违法车辆进行全方位管控,有效改善了该道路通行能力和路面行车秩序,使长期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根本扭转。
三、综合治理形成长效机制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作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更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紧紧围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以整治道路行车秩序和事故多发点、段为重点,依法严管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源头管理,加强车辆检验和驾驶员的管理教育,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法宣传活动,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文明参与交通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努力达到“行车秩序好、交通事故减、重大特大事故降”的目标。
(一)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抓好源头管理,努力消除交通事故隐患。在加大路面管控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和公安部以及市公安交管局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大中型客车、货车的检验,严把车质检验关;进一步严格驾驶员的审验工作,充分利用驾协的职能优势,组织好驾驶员特别是农村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他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驾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深入各单位,抓好内部交通安全大检查,把事故隐患力争消除在萌芽状态。并将交通安全纳入各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严格考核奖惩,落实责任追究。并将货运车辆集中的乡镇作为重点,以大的运输单位和个体养车户为切入点,开展上门服务,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和运营车辆的临时查验,确保安全运营。
(二)多形式,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遵章守法自觉性。以宣传为阵地,充分利用“声、屏、报”等媒体,继续以“保护生命、拒绝交通违法行为”为主题,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再掀交通安全法宣传高潮,大张旗鼓地进行舆论宣传;积极组织开展交通事故图片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交通安全有奖征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宣传的不断深入,借以加强全民的交通法制教育,力争把宣传教育做到最低层、最基层。并密切与县教委配合,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广泛、深入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课程,借以真正达到宣传的入村、入户。在此基础上,继续采取“追集”这一有效宣传方式,大力开展交通事故图片展、交通事故车辆展,以群众身边的真人实事来教育广大交通参与者全面曾强农村群众的文明交通意识。
(三)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建设,解决制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一是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乡镇、村交通安全组织机构建设,强化监督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切实强化全社会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二是要强化部门合作,特别是交通、安监、农机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责,加大交通安全管理的投入力度,强化农村地区道路养护和各类农用运输车、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日常管理,切实形成管理合力,不断推进交通安全管理的社会化进程。三是紧密依靠党委政府领导,不断加大对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我县交通组织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推进我县道路路网和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大道路交通管理人员及装备投入,在现有情况下,增加警力配臵,加大科技装备投入,全面提升管理科技化水平。与此同时,管理的科技手段也需进一步加强,全面提升我们的管理效能。
第四篇: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探讨
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探讨
(山西省阳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茹忠善)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山区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交通,“村村通”公路的迅猛发展,使农村交通状况发生了巨变,农民群众交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摩托车、农用运输车、小汽车成为农民群众代步和生产、生活工具。发达的交通路网及现代机械化的交通方式,在给农民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农村交通事故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笔者就阳城县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一些粗浅的思考与探索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山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农村道路危险路段多,整改难度大。阳城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有3000余公里的2条省道、1条市道和多条县乡、乡村公路,70%以上依山傍河而建,特别是南部山区道路,路面狭窄,弯道多、道路垂直落差大。一旦发生事故,轻则车损人伤,重则车毁人亡。由于资金等问题的限制,这些道路安全防护措施仍然大大滞后于道路通行的需求。
2、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大,管理难度大。近年来,阳城县农村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增幅20%的速度逐年增加,特别是去年“汽车下乡”政策的出台,为群众购买机动车提供了便利和平台,半年时间新增上户车辆3000余辆。目前,全县在册机动车6万余辆。
农村机动车管理存在难题。一是机动车安全性能差。农村群众为图方便、省钱,购买价格低廉车和二手车以及使用脱检及报废车辆;二是无牌无证现象较多。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上牌办证积极性不高,驾驶技术差;三是农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群众代步和生产、生活工具依靠正三轮、农用运输车、摩托车等。特别是山区撤乡并镇、寄宿制学校的推行,每到周末或开学、放学时期,农村家长大都使用农用运输车、摩托车接送学生,安全隐患极大。
3、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守法意识差。农村群众接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面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酒后驾车、无证开车、无牌行驶、农用车、摩托车违章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4、农村公路网资金不足,安全设施不完善。南部山区不发达乡镇由于资金因素的制约,农村道路建成后相应的交通安全标志、警示符号、基本的交通安全设施不具备便投入使用,“村村通”公路实际上成了“赤膊路”。由于道路硬化了,导致车的速度加快,驾驶员麻痹大意,安全隐患也就相应增加了。
5、“村村通”公路存在等级低,通行条件差,安全隐患大。农村道路大部分是乡、村道路,道路盘山绕行,弯急坡陡,路面窄且高低不平。近几年,虽然“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但因为资金或其它原因,虽然路面变平整了,但却变窄了,弯变急了。我县南部山区“村村通”公路规划缺乏前瞻性,对道路建设和交通发展估计不足,普遍存在在规划中考虑安全因素不够,设计欠缺、施工质
量差,导致修建的道路急弯、岔口多、行车视线不良、路面宽度太窄、易滑等问题较多,有的道路拓宽时没有配套改造原有的桥梁,造成宽路窄桥、险桥多。有的路面只能单向行驶,在遇到会车的时候,驾驶员会伤透脑筋。一些道路更是临崖临沟处低,路面不平整,弯路转弯半径不够,安全隐患大增。
6、警力不足制约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阳城县交警大队有正式民警34人,协勤民警93人,下设5个科室、5个直属公路巡逻中队、3个乡镇交警中队,按人头平均计算,每一名交警要管近100公里的道路,近2000辆机动车,再加上每天必须处置的各类报警及车辆、驾驶人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本不能管理到位,致使农村一些地方成为管理真空。
二、采取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做法
为切实加强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近年来,公安交警部门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致力于探索实践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突破农村交通管理瓶颈制约,变革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以乡(镇)基层交安委组织和乡镇交警中队为平台,从交通安全管理的最基层的基础抓起,运用综合治理手段,通过发动和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交通管理,改变交警唱“独角戏”的局面,逐步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大格局。
1、强势建立综合预防体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部门合作、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建立了县
乡两级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机构,把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县里对乡镇和部门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考核范畴;坚持用例会和评析会制度来保证道路交通事故预防领导组办公室职能作用的高效运转。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组例会;建立了周分析、月通报事故预防工作制度以及领导组成员单位向领导组的季报告制度和重大节日交通安全报告制度,分析形势,研讨预防对策;落实重、特大交通事故评析制度,找准事故“降”点;积极协调解决影响交通安全的问题等。进一步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对全县排查出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事故多发路段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情况由县政府牵头进行督查,对重大隐患路段、隐患单位实行挂牌督办制度,下达挂牌整改督办通知书和督查通报督促整改。全县各有关部门在落实主体责任的同时,积极开展部门协作,联防联控,使部门联动机制得以有效发挥并彰显成效。
2、大力推进基层交安委建设。县里成立分管副县长挂帅的交安委,全县18个乡镇成立基层交安委组织,落实人员经费以及村级交通安全员,并逐步实现乡镇交安委与安监站合并,充分发挥了乡镇、农村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直面基层,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动车、驾驶人管理、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使管理更有针对性,宣传更具可信性,基本实现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防范、驾驶人管理、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在农村。依托乡(镇)基层交安委和村级组织协管交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警警力不足带来的管理压力,使农村
道路脱管面缩小,交通安全宣传辐射面扩大,交通安全管理覆盖面大大提高。
3、全力开展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借助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以“五进”宣传和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单位为平台,以面向社会、注重实效、教育大众为出发点,通过交通安全“五进”宣传,把交通安全送到社会各个角落。以交通安全示范单位创建为契机,积极培树创建单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依托新闻媒体、宣传教育、安全行业、社会组织等开展社会化宣传,与县电视台、报社、阳城在线网站等达成警媒合作意向,通过媒体宣传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与教育部门联系沟通,深入开展校园安全宣传;依托农村、学校、企业、交警大、中队等,充分利用橱窗、板报、专栏等积极开展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发动、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交通安全公益性社会化宣传。
4、重拳整治道路交通秩序。推出区域联勤联动工作新举措,把公路巡警中队、乡镇中队按照区域连片,划分为5个区域作战单元和1个大跨度巡逻作战单元。充分运用科技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通过动态巡查和静态管控相结合,把警力和装备放到路面,加大路面交通秩序管理力度。对客运车超员、超速、无牌无证、酒后驾驶、低速货车和摩托车违法载人进行严厉打击,使整治工作实现大广度、全覆盖目标。在交通秩序管理中,突出“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立足抓大放小,坚持严惩与教育并重,对轻微违法行为坚持教育为主,纠违警告不罚款,全年警告教育处
罚占总处罚数的1/3以上;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从严打击,近两年行政拘留严重交通违法人员创历史新高,道路交通违法率和事故发生率均明显下降。
5、延伸触角推行便民利民服务。以惠民利民便民为宗旨,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组成“流动车管所”,深入山区农村,推出上门办证、检车、上户新举措;增设服务网点,推行摩托车销售网点带牌销售摩托车,实现销售、上户、办证一条龙服务;实行快递服务,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偏远乡镇农民等特殊群体领取牌证。针对车辆管理、事故处理、路面执勤执法等工作中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迅速完善了公开承诺及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具体措施,对交管工作的各项业务、程序做了进一步规定,并公之于众,以便群众监督,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阳城县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在不断增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遏止。
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建议
针对目前农村道路,特别是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笔者认为,一是要继续巩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社会化宣传、防控体系;二是要加大山区道路后期养护、交通安全设施资金投入;三是积极构建农村道路客运网络,保障群众出行。
第五篇:十四、山区道路驾驶(模拟器)
十四、山区道路驾驶(模拟器)
【教学科目】:山区道路驾驶(模拟器)【教学目的】:掌握山区驾驶的正确操作方法。【教学要求】:
1、认真听,仔细看,反复练;
2、积极主动地进行模拟练习;
3、注意训练安全。
【教学重点】:了解山区驾驶行车的安全常识。【教学难点】:控制车速的能力。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解法、实车示范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子模拟器
【教学时间】:讲解10-15分钟,学员上车2学时 【教学主要内容】:
课程引入:(大约2-3分钟)
教学前的准备:
首先要带领学员对模拟器车辆进行检查,是否正常有效,并带好教案和《教学日志》以便做好训练记录。
1、讲解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授课内容(大约12分钟)
总要求:“安全礼让,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一、进入山区道路前的准备
1、山区道路特点:
山区道路大多依山而过,盘山绕行,上下坡路,急弯路多,路面狭窄,因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影响,危险路段较多,经常临崖靠涧,穿洞过栈。
2、带足随车物品:
随车工具,防雨雪设备,冷却水(液)、燃料、润滑油、制动液、易损件、三角木、防滑链等。
3、对车辆进行必要的维护检查: 转向机构、制动系、轮胎及灯光等。
二、山区道路上坡驾驶:
1、坡度长而陡,应提前减挡,保持发动机动力,接近坡道时,加速冲坡,当车速开始降低,发动机声音由轻快得沉闷时,应迅速减入低一级挡位行驶,以保证有足够的动力驶上坡顶。
2、通过短而陡的坡道时,采用加速冲坡的方法,在将近坡顶时应提前松开加速踏板,利用惯性冲过坡顶,到达坡顶时,适时控制车速,防止对面的视线盲区突然出现车辆而措手不及。
3、通过上坡道转弯时,应提前减速减挡,靠右侧行驶,并注意鸣喇叭,不得在转弯过程中换挡。急转弯时,应随时注意弯道处,防止对面突然出现的车辆,接近弯道时降低车速,靠右侧行驶,给对面来车留出足够的路面。
三、山区道路下坡驾驶:
尽量使用发动机制动控制车速,避免过多地使用行车制动器,前方有车辆时,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得超车。
下长而陡的坡道时,下坡前可先将车速降低,挂低速挡下坡,防止因车速太快无法控制而发生危险。
四、山区危险路段驾驶:
在急弯狭道、地势险峻的路段行车时,要集中精力,降低车速,注意交通标志,谨慎驾驶;及时准确地观察路面,尽量选择道路中间或靠山一侧行驶。
危险路段会车,应做到“礼让三先”。会车地点在弯道、悬崖旁边地势比较危险时,应停车观察路基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缓缓会车,在靠山一侧会车时,应尽量使车辆靠近峭壁,给对方来车留出足够的路面。
二、考核要求
评判标准既是评定考试成绩的依据,又是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大家不能忽视,必须掌握。
三、下面请学员上车练习
教练员进行督促指导 学员一般会出现:
在中间休息时要根据这些情况再次给学员讲解示范,进一步纠正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反复训练,最后要让学员都能熟练准确的掌握该科目的培训内容。
【小结、点评】:练习结束,现在讲评
您还有什么问题和要求?
带领学员对车辆进行检查整理,以便下一课时正常训练,确保行车安全。
下一节课进行XX训练,请学员提前预习。好,现在下课,再见!
训练结束后做好《教练日志》的填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