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农民安置房管理办法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农民安置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本区农村城市化进程,更好地解决停批宅基地后农村居民的住房问题,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未进行村庄改造的社区居委会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居民住房安置适用本办法。具体社区居委会名单由各街道办事处提报,经区城市建设局审核后,报管委(区政府)批准确定。
第三条 农民安置房按照统一政策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组织、统一配售管理的原则组织实施。农民安置房建设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农民安置房配售遵循总量调控、困难优先、满足急需、公开公平的原则。
第四条 区城市建设局是本区农民安置房的行政主管部门,区民政局会同街道办事处对农民安置房申请家庭的收入进行核定,区国土、规划、发改、公安、财政、审计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农民安置房的相关工作。街道办事处负责农民安置房的建设、配售等具体组织工作。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 区城市建设局会同区国土分局、区发展和改革局,根据街道办事处村庄改造进度及农民安置房需求情况,编制农民安置房建设计划,报管委(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 区国土分局根据农民安置房建设计划编制土地供应计划,本着相对集中、就近安置的原则优先安排供地。
第七条 农民安置房建设用地按照协议方式出让给街道办事处,土地费用列入农民安置房建设成本。
第八条 街道办事处为本辖区农民安置房项目的建设单位。农民安置房项目的规划设计由区城市建设局与街道办事处共同选择优秀设计单位,按照标准适度、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经济适用、便利节能的原则组织编制。农民安置房单套户型建筑面积严格控制在80平方米以下。
第九条 农民安置房通过有形市场公开招标确定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相应的资本金、良好的开发业绩和社会信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代建。街道办事处与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的代建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农民安置房项目代建合同》,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工期、建设质量以及双方的责、权、利等相关事宜。
第十条 农民安置房建设严格执行国家住宅房屋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公建及室外环境配套应当与农民安置房同步建设、同步竣工。
街道办事处和农民安置房代建单位对其建设的农民安置房工程质量负责,向农民安置房购买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并承担保修责任。
第十一条 农民安置房建设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二)免缴供热配套资金;
(三)减半征收建设和经营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三章 配售和购买
第十二条 所在社区居委会未进行村庄改造且以所在社区居委会为居住生活地,人均收入低于我区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且无住房的居民家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购买一套农民安置房:
(一)兄弟二人与父母同住一宅,其中有一子年满二十周岁的;
(二)三代同住一宅,其中第三代有一子年满二十周岁或第三代有一女因结婚男方到女方落户并居住,住房确有困难的;
(三)因结婚男方到女方落户并居住,女方有兄弟或姐妹且与父母同住一宅,住房确有困难的;
(四)经有关部门批准落户,确无住房的;
(五)符合管委(区政府)规定的其它条件的。
对于虽符合上述条件,但尚有非法占地建房或其它违法建房的,不享受农民安置房政策。第十三条 农民安置房销售价格由土地费、勘察设计费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含小区应摊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以及管理费、利润、贷款利息、税金等构成,管理费和利润之和控制在5%以下。具体销售价格由街道办事处提报,待项目竣工经区审计局组织项目结算审计后,由区发展和改革局会同有关部门核定,报管委(区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街道办事处负责编制农民安置房配售方案,经区城市建设局批准后组织实施。农民安置房配售工作严格执行申请、审查和公示制度,购房资格审查按照个人申请,社区居委会初审、评议、公示,街道办事处审查、公示,区城市建设局备案的程序进行。
(一)申请。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向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1.家庭成员身份证及户口簿;
2.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无单位的由社区居委会)出具的收入情况证明; 3.申请人填写的《农民安置房申请审查表》; 4.按规定应提交的其它有关资料。
(二)初审、评议、公示。社区居委会对申请资料进行初审、评议、公示,其中公示期为5日。经初审、公示符合条件的,由社区居委会将申请资料报街道办事处。
(三)审查、公示。街道办事处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经区民政局核定收入后,符合条件的由街道办事处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5日。经公示无异议的,由街道办事处出具《农民安置房符合条件通知书》;经公示有异议的,由街道办事处组织查证。
(四)备案。街道办事处将经审查、公示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基本情况汇总后,报区城市建设局备案。
(五)配售。街道办事处根据区城市建设局批准的农民安置房配售方案,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一户一房”的原则,向已取得《农民安置房符合条件通知书》的申请人配售农民安置房,并签订农民安置房买卖合同。
第四章 产权和上市交易
第十五条 居民购买农民安置房后,持《农民安置房符合条件通知书》、农民安置房买卖合同及其他相关资料到区房屋产权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权属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农民安置房自办理房屋权属登记之日起5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全区农民建房所需宅基地全部停止审批。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区城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农民安置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青开管发„2001‟60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安置房管理办法
安置房管理办法
为加强安置住宅小区的管理,优化小区居住环境,规范安置房管理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1)本办法所称安置房,指区人民政府在进行土地开发、城市(林区)棚户区改造、公益事业建设等项目的土地和房屋征收后,以特定的价格、套型面积向本区世居无房户定向销售的保障性住房或优惠安置房(统建住宅房)。
(2)安置房由区人民政府建设,市房地产管理局武进分局具体负责安置房的管理工作。区建设、规划、国土、物价、城管、财政、审计、发改、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实施安置房的建设、销售、管理工作。
二、规划建设管理
(1)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实施,依据相关规划编制安置房建设中长期规划和计划。
(2)安置房建设用地实行划拨方式供应。区国土部门根据安置房建设规划,配套编制建设用地计划,优先保障供地。
(3)安置房的建设,坚持“经济、适用、宜居”的原则,优化设计,配套设施,确定合理的套型面积。
(4)安置房的建设,享受经济适用房建设税费优惠政策。
(5)安置房建设交付时,须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和《住户手册》等资料。
三、被安置人资格管理
(1)安置房配售对象,即土地和房屋征收后的世居户。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示范小城镇被安置人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并开通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开发建设单位不得向未经过公示的人员出售安置房。
(2)被安置人相关信息经公示无异议后,开发建设单位凭区、县人民政府出具的项目情况说明函及项目立项、投资计划等文件,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申请。
四、销售管理
(1)安置房只能用于被安置人的还迁安置,剩余房屋不得向社会销售,经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批准后,可作为市或者区、县保障性住房进行储备。
(2)安置房的销售应当通过全市统一的商品房销售系统进行管理,开发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申请办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
(3)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应当填写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四)经批准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
(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六)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七)标准地名证书;
(八)房产测绘成果报告书;
(九)已按照规定交纳基础设施配套费用的证明;
(十)前期物业管理备案证明;
(十一)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证明书;
(十二)示范小城镇安置房项目成本核算证明材料;
(十三)其他需提交的相关材料。
(4)在签订土地和房屋征收协议时,征收部门要向被征收对象提供安置房的位置、户型、面积等情况,供被征收对象选择,并从征收补偿款中预扣购房款,在安置房配售入住之前期间,预扣的购房款按银行同期零存整取存款利率向安置对象支付利息。
(5)入住安置房的栋号、楼层、房号均采用摇号的方式选定。入住对象须在办理完购房资金结算,完成腾房让地后,才能参加摇号选房。享受拆迁鼓励政策的和民政部门提供的老弱病残对象经审定后可优先选房。
五、产权交易管理
(1)被征收对象购买的安置房,凭拆迁安置补偿协议、身份证明由区政府统一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有限产权,注明“安置房”字样)和土地使用权证(注明“划拨地”字样)。
(2)安置房必须使用五年并向区财政补交土地出让金取得完全产权后,方能依法办理上市交易审批手续,并补交享受优惠政策的有关税费后方可上市交易。五年之内因各种特殊原因退房的,由区政府按销售的价格扣除一定折旧费用回购。私下交易的,房管部门不予办理过户手续或由政府按当时销售价回购收回。
六、物业管理
(1)安置房物业管理坚持政府引导,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2)安置房的房屋维修,由区政府按销售金额的1%,在安置对象开始入住时,一次性提取维修资金,存入房管部门监管的维修基金专户。
(3)安置房装修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做到安全实用,并符合抗震、消防、供电、市容环境等有关规定。房屋装修涉及室外的,还必须向规划、房管、城管等部门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4)安置房入住率达70%后,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选聘有资质物业公司,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加强对物业的培训和监管。
(5)物业公司所需员工,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被征收对象中的零就业家庭及困难户的家庭成员参与小区管理服务工作。
(6)物业管理费收取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定。
(7)物业管理费的来源:安置小区内配建的商业服务场所经营所得用于物业管理开支,不足部分由入住对象交纳。
(8)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已建成的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小区物业管理参照执行。
第三篇: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置房物业管理暂行办法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置房物业管理暂行办法(建议稿)
陈宏斌
一、总则
为规范我区安置房小区的物业管理活动,营造整洁、有序、和谐的居住环境,根据《物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7〕第504号)、《竞速生省物业管理条例》、《如皋市安置房物业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开发区范围内安置房小区的物业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称安置房,是指项目拆迁安置过程中由政府统一规划、投资、建设,向被征收人提供的回迁和异地安置住房。
(三)安置房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坚持“政府指导、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原则。
(四)区物业管理领导小组对全区安置房小区的物业管理活动负总责,负责协调处理安置房住房在使用管理和物业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国土规划、交建、城管、财政、公安、经济、环保、民政、市场监督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与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小区物业管理有关工作。
(五)建立街道(镇)、社区(村)、业主委员会(小区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具体职责如下: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辖区内安置房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将安置房小区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物业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牵头组建小区管理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协调解决小区物业管理相关事项及矛盾调处工作。
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应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公共管理服务范畴,配合街道办事处组建小区管理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参与小区秩序维护、物业费收取等物业管理日常工作,引导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业主或使用人树立物业有偿服务意识,参与对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监管、考评工作;引导安置户集中居住,整合剩余房源发展房东经济。
业主委员会(小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督促业主自觉遵守《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履行义务,及时了解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协助社区委员会(村委会)做好相关工作。
物业服务企业应全面履行合同约定,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接受市、街道(镇)、社区(村)、业主委员会(小区管理委员会)及业主的监督,协助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积极开展活动,定期将小区住户信息反馈给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及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协助做好综治、安全等工作。
(六)开发区管委会每组织对各街道(镇)物业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物业管理工作指导监督不力造成较大影响或失职、渎职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并在绩效考核时给予相应认定。
二、物业管理区域划分与物业交付
(一)安置房物业管理区域划分应遵循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
保障性住房和以回迁安置房为主的区域在地界四至明确的情况下,一般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物业管理区域。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发建设的商品房区域内的少量回迁安置房,应与商品房划分为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划分物业管理区域应以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红线图范围为基础,并考虑建筑物规模、共用设施设备、社区布局等因素。
(二)建设单位在安置房住房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同时,应持有关资料向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划分物业管理区域。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会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进行物业管理区域划分,并告知建设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
(三)项目指挥部(业主单位)应在安置房或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30日前,持有关资料向所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申请确认行政管理归属,如需社区设置和调整,由所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按照社区居委会设置、范围调整的要求和程序提出申请,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四)项目指挥部(业主单位)必须按《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等规定配足物业管理用房,并对物业管理用房进行普通装修。提供的物业管理用房应当为地面以上能够独立使用的房屋,并具备水、电等基本使用功能。
民政、国土规划、财政部门应当统筹规划社区配套服务用房,建设单位或项目指挥部(业主单位)必须按规划要求比例配置社区配套服务用房。
(五)建设单位与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或项目指挥部(业主单位)办理安置房或保障性住房移交手续15日前,应当按照住建部《物业承接查验办法》及相关规定,与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完成物业承接查验工作,并在承接查验协议签订后10日内办理物业交接手续,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
安置户与选房小组办理选房手续后,凭交房通知单等材料向物业服务企业办理入住手续。
(六)鼓励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参与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分户验收和竣工验收等活动,向建设单位提供有关物业管理的建议,为实施物业承接查验创造有利条件。
三、物业管理与服务
(一)安置房住房交付前一个月由属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和业主代表成立小区管理委员会,代行小区业主委员会职责。具体成立办法由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小区管理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1.在属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的组织和参与下,代表小区业主选聘前期物业管理阶段的物业服务单位,由属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与物业服务单位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2.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关于物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督促业主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监督物业服务单位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3.对违反临时管理规约的业主、物业使用人进行告诫;
4.协助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做好物业服务费减免有关工作;
5.协助做好小区内人口管理和户籍迁移、登记工作。
(二)安置房住房已交付的专有部分面积超过建筑物总面积50%时,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牵头组织召开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业主委员会成立工作的业务指导。
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小区管理委员会职责自行终止。
(三)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由住房保障中心负责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1.选聘物业服务单位,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2.监督检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使用和物业服务;
3.会同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
4.负责入住和退出时移交、验收、接管、结算等管理工作,建立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使用管理档案,发布使用动态信息;
5.承担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安全管理及其修缮和相关的招标、委托等管理工作;
6.办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签订、租金收缴等工作;
7.核拨物业服务费补贴;
8.受理举报和投诉,并及时依法处理;
9.委托的其它管理事项。
(四)安置房住房的物业服务由小区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物业服务由专门管理机构,在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的监督指导下选聘有资质、诚信经营的物业服务企业,并按照以下规定时限完成:
1.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的新建物业项目应当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完成;
2.安置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新建物业项目应当在交付使用前90日完成;
3.重新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按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完成;未约定的,应在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前60日完成。
未能及时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要先行介入代管,为住户提供基本的物业服务。
(五)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物防、消防、技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安全防范服务,并按合同约定向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提供以下服务:
1.房屋共用部位的维护与管理;
2.房屋共用设施设备及其运行的维护与管理;
3.共用部位、场所的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服务;
4.小区内公共秩序、消防、交通等协助管理事项服务;
5.房屋装饰装修管理服务;
6.房屋档案资料管理;
7.法律法规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其他服务。
未按物业合同的约定或有关规定配置相关服务岗位人员的,物业企业主管部门责令整改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六)物业服务企业应在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项目所在地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合同备案手续。物业服务合同应当明确约定物业服务人员配置详细情况,物业服务企业可优先聘用住户中符合条件的待业人员。
物业服务企业不得聘用未取得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物业管理项目经理须有两年以上的项目管理经验。若因工作原因物业项目经理需变更的,必须提前30天将变更情况报送安置小区所在街道(镇)审核,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变更,并抄送物业主管部门备案;物业企业未经审核擅自变更或未按要求配置项目经理的,物业企业主管部门责令整改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七)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建立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召集,市场监督、卫生局、国土规划局、交通建设局、城市管理局、环保局、消防大队、公安派出所、业委会(安置房小区管理委员会)、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居委会等单位参加,每季度召开一次。
同时,加强对物业管理的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每季度对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员配置、服务内容等进行检查,确保向业主提供优质物业服务。
(八)鼓励街道(镇)自行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承接安置房或保障性住房小区物业管理工作。
(九)小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小区临时管理规约,业主委员会、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拟定小区管理规约,依法约定业主的共同利益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及违反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
(十)自首户业主办理交付手续之日起,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须指派社区(村)干部协同小区业委会或专门管理机构参与小区管理,同时应设置物业管理服务队伍,及时处理违规改扩建、装修、车辆停放等行为,要求行为人立即违法违规行为,并及时整改,行为人未按要求整改的,应当及时报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市人事组织部门应根据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
四、物业使用与维护
(一)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业主、物业使用人使用房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临时管理规约(管理规约)的规定,不得有下列行为:
1.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等违反房屋装饰装修规定的行为;
2.违章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私开门窗及擅自改变房屋规划使用性质等违反规划规定的行为;
3.侵占、损坏楼道、绿地等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等违反物业管理规定的行为;
4.随意倾倒垃圾、杂物等违反市容环境卫生规定的行为;
5.堆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制造超过规定标准的噪声等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
6.占用消防通道等违反消防管理规定的行为;
7.赌博、利用迷信活动危害社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
8.法律、法规、临时管理规约禁止的其他行为。
小区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单位及业主发现上述行为时均应予以劝阻、制止,并报告有关部门。
(二)房屋交付后,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按照权属登记用途使用物业。安置房的业主因特殊情况需要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应向小区管理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经有利害关系的住户同意后,方可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保障性住房不得改变房屋使用性质。
(三)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按照保修期限、范围承担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保修责任。保修期限内,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组建维修队伍,及时对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置。
(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承租人应当正确使用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不得进行室内二次装修或对室内设施设备进行改装;在租赁期限内因使用不当造成功能障碍或损坏的,应当按规定修复并承担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室内的配套设施设备超过使用年限需重新装修、更换或需对房屋进行维修改造、增加设施设备的,由专门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实施,承租人应当予以配合。
(五)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小区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向住房产权人或使用人直接收取有关日常费用,不得强行要求物业服务企业无偿代收相关费用。
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小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建成后交付上述单位。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承担小区内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等管理责任及有关费用。
(六)安置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归集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改造。
五、物业服务收费及补助
(一)安置房住房前期物业服务等级统一按《如皋市普通住宅物业服务收费指导标准》的三级标准执行。
(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物业服务费减半收取。
符合享受减免政策的家庭,须向项目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居民委员会初审后上报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会同有关单位进行核定,每年核定1次,核定结果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
申请人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要及时向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报告。
(三)物业服务费自房屋交付之日次月起按月收取,经双方约定亦可预收。已竣工尚未出售或者尚未交付的物业,其物业服务费由建设单位承担。已经交付的房屋,物业服务费由业主或物业使用人承担。
前款所称交付是指业主收到书面交付通知并办妥相关手续。业主收到书面通知后,在通知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办理相关交付手续的,视为交付。
(四)区财政对安置房物业服务费给予适当补贴。回迁第一年补贴业主应交物业费的60%,第二年补贴业主应交物业费的40%,第三年补贴业主应交物业费的20%,第四年开始由被征收人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标准自行缴纳。补贴费用由物业企业每季度首月10日前提出申请,街道(镇)审核并提供经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合同向财政申请拨付,区财政审批后拨付至所在街道(镇)。
建立如皋市人民法院与开发区住建局的诉调对接制度。因业主无正当理由未缴交自付部分物业费导致物业服务企业向法院起诉,业主为过错方的,取消物业费政府补贴部分,业主应自行全额缴纳物业费。同时物业公司或业主委员会应当配合法院的送达工作。
(五)物业服务企业接管安置房或保障性住房后,开发区按小区计容建筑面积向街道(镇)拨付物业服务企业前期启动资金,计容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的按10万元给与补贴,计容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到20万平方米的,按15万元给与补贴,计容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按20万元给与补贴用于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分户验收、前期介入、承接查验等工作的费用,具体使用办法由街道(镇)制定。
(六)安置房或保障性住房建设单位在项目预算时,应对前期物业补贴所需费用进行认真测算并列入其中。
(七)安置房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按照《如皋市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标准由各项目指挥部在分房时统一收取、存入专户。
六、附则
(一)安置房小区剩余房源纳入国有资产统一统筹管理。
(二)安置房的共用配套设施,用于经营的,其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及有关税费后的收益,作为安置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入专用账户,全体业主共有。
(三)老旧小区整治后的物业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四)本暂行规定未尽事宜,按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执行,本暂行规定由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五)本暂行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试行两年。
第四篇:安置房管理办法
安置房管理办法
为加强安置住宅小区的管理,优化小区居住环境,规范安置房管理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1)本办法所称安置房,指区人民政府在进行土地开发、城市(林 区)棚
户
区
改
造
公益事 业建 设等项目的土地和房屋征收后,以特定的价格、套型面积向本区世居无房户定向销售的保障性住房或优惠安置房(统建住宅房。
(2)安置房由区人民政府建设,市房地产管理局武进分局具体负安 置房的管理工作。区建设、规划、国土、物价、城管、财政、审计、发改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实施安置房的建设,销售,管理工作。
二、规划建设管理
三、(1)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实施,依据相关规划编制安置房建设中长期规划和计划。
(2)安置房建设用地实行划拨方式供应。区国土部门根据安置房建 设规划,配套编制建设用地计划,优先保障供地。(3)安 置 房 的 建 设,坚 持“经
济、适
用、宜 居 ”的 原 则,优 化 设 计,配套设施,定合理的套型面积。
(4)安置房的建设,享受经济适用房建设税费优惠政策。(5)安置房建设交付时,须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 说明书》和《住户手册》等资料。
三、被安置人资格管理
(1)安置房配售对象,即土地和房屋征收后的世居户。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示范小城镇被安置人相关信息进行公 示,并 开 通 举 报 电 话,接 受 社 会监 督。开 发 建 设 单 位不 得向未经过公示的人员出售安置房。
(2)被安置人相关信息经公示无异议后,开发建设单位凭区、县人 民政府出具的项目情况说明函及项目立项、投资计划等文件,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申请。
四、销售管理
(1)安置房只能用于被安置人的还迁安置,剩余房屋不得向社会销 售,经 市 国 土 资 源 和 房 屋 管 理 局 批 准 后,可 作 为 市 或者区、县 保 障 性 住房进行储备。
(2)安置房的销售应当通过全市统一的商品房销售系统进行管理,开发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申请办理商品房 销售许可证。
(3)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应当填写申请书,并 提交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四)经批准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
(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六)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七)标准地名证书;
(八)房产测绘成果报告书;
(九)已按照规定交纳基础设施配套费用的证明;
(十)前期物业管理备案证明;
(十一)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证明书;
(十二)示范小城镇安置房项目成本核算证明材料;
(十三)其他需提交的相关材料。
(4)在签订土地和房屋征收协议时,征收部门要向被征收对象提供 安 置 房 的 位 置、户 型、面 积 等 情 况,供 被 征 收 对象 选 择,并 从 征 收 补 偿款中预扣购房款,在安置房配售入住之前期间,预扣的购房款按银行同期零存整取存款利率向安置对象支付利息。
(5)入住安置房的栋号、楼层、房号均采用摇号的方式选定。入住 对象须在办理完购房资金结算,完成腾房让地后,才能参加摇号选房。享受拆迁鼓励政策的和民政部门提供的老弱病残对象经审定后可优先选房。
五、产权交易管理
(1)被征收对象购买的安置房,凭拆迁安置补偿协议、身份证明由 区 政 府 统 一 办 理 房 屋 所 有 权 证(有 限 产 权,注 明“安 置 房”字 样)和 土地使用权证(注明“划拨地”字样)。
(2)安置房必须使用五年并向区财政补交土地出让金取得完全产权 后,方能依法办理上市交易审批手续,并补交享受优惠政策的有关税费后方可上市交易。
五年之内因各种特殊原因退房的,由区政府按销售的价格扣除一定折旧费用回购。私下交易的,房管部门不予办理过户手续或由政府按当时销售价回购收回。
六、物业管理
(1)安 置 房 物 业 管 理 坚 持 政 府 引 导,走 社 会 化、市 场 化 运 作 的 模 式。(2)安置房的房屋维修,由区政府按销售金额的1%,在安置对象开 始入住时,一次性提取维修资金,存入房管部门监管的维修基金专户。
(3)安置房装修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做到安全实用,并符合抗 震、消 防、供 电、市 容 环 境 等 有 关 规 定。房 屋 装 修 涉 及 室 外 的,还 必 须向规划、房管、城管等部门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4)安置房入住率达70%后,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选 聘有资质物业公司,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加强对物业的培训和监管。
(5)物业公司所需员工,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被征收对象中的零就 业家庭及困难户的家庭成员参与小区管理服务工作。(6)物业管理费收取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定。
(7)物业管理费的来源:安置小区内配建的商业服务场所经营所得 用于物业管理开支,不足部分由入住对象交纳。
(8)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已建成的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 用房、公租房小区物业管理参照执行。
第五篇:安置房管理办法起草说明
安置房管理办法起草说明
篇一:物业管理办法起草说明
池州市物业管理工作情况介绍
一、《池州市主城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起草背景及说明
我市物业管理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自原池州地区于1998年出台的《池州地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后,一直没有出台池州市物业管理行业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仅仅依靠房管、物价等部门的各项单项政策,与《物权法》和国务院、安徽省新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精神不相衔接。二是随着主城区物业管理的发展和小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对物业服务的投诉和纠纷逐年上升,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办法制定前,我们会同市政府法制办、贵池区政府多次赴兄弟城市考察学习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汇景社区、秋江社区以及不同类型物业管理小区进行了调研,起草了《池州市主城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经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撤地设市以来我市第一个系统性规范物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确立了多项重要原则和制度。
配套完善行业管理政策制度体系。2011年6月,会同贵池区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池州市物业服务项目准入与退出制度的实施意见》、《池州主城区物业服务收费暂行办法》、《池州市主城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暂行办法》、《池州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考核暂行办法》、《关于建立实行 社区物业管理“三位一体”机制的意见》、《池州市主城区商品房住宅小区配套设施维护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细则和办法,修订发布了《池州市主城区住宅物业分等定级服务收费指导标准》,对物业准入与退出、装修装潢管理、保洁管理、物业服务收费、车位管理等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构筑系统科学的物业管理体系。
二、《办法》确立的几个重要制度和政策
1、确立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重心下移、扁平管理,落实属地管理,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重心下移,建立健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纳入社区统一管理的物业管理新体制。推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将主城区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初审、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服务日常考核、维修资金使用的审核审批等监管权限下放到贵池区,落实属地管理。市房产局负责制定政策、宏观行业管理、行业培训、考核评优以及配套用房的落实等等。目前,贵池区已成立市政物业管理处,各街道、社区也相继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明确区、街道、社区在物业管理中的职能职责,强化街道、社区的一线作用(招投标、市优评比、日常考核等一票否决)。
2、四类小区分类管理。新建小区,提高规划品位,高标准
要求;不规范小区,通过考核、管理,逐步引导规范;老旧小区、安置房小区,由街道成立物业企业兜底管理,收取基本的物业服务费,非赢利性质,实行准物业管理;背街小巷实行政府保洁,由政府补贴。
3、健全完善业主委员会制度。明确了筹备经费,首次经费由开发企业承担,调动街道社区的积极性,配备办公场所、办公设施设备,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到期换届的,市、区、街道按1:1:1比例分摊。在业委会成立,社居委成员尽可能兼任业主委员会主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筹备、改选由街道、社区牵头,并指导、监督其运作。为保证选举工作正常开展,首次业主大会选举经费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换届、改选经费由市、区、街道办事处按照1:1:1的比例分摊。
4、确立了物业服务准入退出与考核制度。考核分三级考核,区住建委季度考核(区物业管理处、市容局、街道社区共同参加),打分、通报,街道社区负责日常考核。市房产局进行考核,专项检查(比如非机动车库使用情况、小区户外广告检查),考核低于90分的,不得申报优秀项目。强化市场准入、退出监管。当出现小区管理真空时,由贵池区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市容、环卫等部门临时介入,负责卫生保洁等基本服务,维护小区正常生活秩序。
特别提出实行物业服务质量履约保证合同制度。物业服务企
业进入小区接管前,按小区建设规模的一定比例缴纳履约保证金。开发企业的前期开办费统一监管。
篇二:关于制定綦江县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说明(送县政府)关于制定《綦江县统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
理办法》的说明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置房建设和管理,切实解决被拆迁人的后顾之忧,根据根据《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綦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綦江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綦江府发
【2008】3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綦江县统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制定情况说明如下:
一、《办法》制定的政策依据
一是依据《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四九条规定:“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应当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以及
第三章第三十七条规定:“在原拆迁范围内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应当先建安置房。拆迁安置住宅房屋应公开房号,由先行搬迁的被拆迁人在同等户型条件下优先选择安置的楼层和朝向。住宅安置房必须符合国家普通民用住宅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未通过规划、消防和建筑质量等验收的安置房不得交付使用。”
二是依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文件规定:“被征地拆迁农转非人员住房安置的人均建筑面积标准为30平方米。”以及“各区人民政府可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单位修建住房,并由建设单位定向销售给已进行货币安置的征地农转非住房安置对象,以满足其住房需求。定向修建并销售给被征地拆迁农转非人员居住的住房应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
二、《办法》起草的背景
一是理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的需要。目前,全县安置房由各拆迁人自行修建,存在建设标准不
一、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不利于县政府统一掌握和调配。
二是建立诚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县缺乏一部具体的安置房建设和管理办法,因此,各部门对被拆迁百姓的意见、建议很难及时、有效解决,经常出现百姓因此堵路、堵工现象。
三、《办法》起草过程
我局组织力量进行调研,依据《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綦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綦江县征地拆 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局多次组织县国土房管、县财政、县建设管理和各园城等部门讨论修改,共同制定此《办法》。
四、《办法》出台的目的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定建设标准,制定安置房分配方案,进一步加强安置房建设和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以上关于《綦江县统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的制定情况,特此说明。
綦江县住房保障局
二O一O年十月二十八日
附件:
相关依据(附全文电子件)
1、《綦江县统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讨论稿)
2、《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3、《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
4、《关于印发綦江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綦江府发【2008】39号); 附件1:
綦江县统建安置房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规划区统建安置房建设与使用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维护被拆迁单位的合法权益,使政府统建的统建安置房建设、管理、使用规范有序,根据《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綦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綦江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綦江府发【2008】39号),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我县行政区域内由政府统一建设的安置房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统建安置房,是指因政府投资或组织实施的项目及实施土地统征、收购储备、地块改造等拆迁,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并对被拆迁户实行安置的住宅房、商业房和其他用房。
第三条 统建安置房建设由县住房保障部门负责牵头,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第四条 统建安置房由拆迁单位负责分配。
本办法所称拆迁单位,是指具体组织实施土地统征、收购储备、地块改造等拆迁行为的单位或受委托的单位。
第五条 统建安置房建设以期房建设为主,按需建设为辅的方式;统建安置房分配则以现房为主,期房为辅。
期房建设是指县住房保障部门根据所编制的建设计划,在实行拆迁以前统一建设安置房,以期被拆迁单位能快速入住。
按需建设是指县住房保障部门根据拆迁单位提出的建设计划统一建设安置房,满足拆迁安置需要。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六条 县住房保障部门负责编制统建安置房的专项规划、建设的计划工作;负责统建安置房施工设计、工程招投标、组织施工等工作;提供统建安置房竣工验收报告和管理技术档案;在国家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处理有关部门和拆迁安置户提出的统建安置房建设质量问题;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县发改委负责统建安置房建设立项审批; 县规划部门负责统建安置房建设规划设计与审批;
县建设部门负责办理统建安置房工程建设相关手续,派精干人员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全程监督;
县国土房管部门负责统建安置房建设的供地、用地等手续办理工作; 县财政部门负责统建安置房建设资金筹措、使用监管等工作,并对统建安置房建设所需资金优先予以安排;
县审计部门负责统建安置房建设工程跟踪审计;
以上部门在统建安置房建设环节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统建安置房以最快速度建成交付使用。
第七条 供水、供气、供电、通讯、有线电视部门根据统建安置房的规划布局,做好供水、供气、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管网的前期工作,及时提供配套服务;指导、配合好安置房建设的供水、供气、供电、通讯、有线电视规划设计和质量检验,使其符合标准,确保使用。
第八条 拆迁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1、拆迁资料的登记、保管工作;
2、向住房保障(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安置房管理办法起草说明)部门提供准确的统建安置房数量、户型面积等资料;
3、根据拆迁合同,有序组织被拆迁人选房及入住工作;
4、与被拆迁人及时结算相关费用;
5、办理统建安置房房地产权属;
6、协调统建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
第九条 统建安置房所在镇、街道、村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做好征地拆迁和安置工作。第三章 资金管理与政策支持
第十条 统建安置房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1、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
2、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公积金贷款;
3、出售剩余安置房所得资金;
4、上级相关补助资金;
5、其他资金;
第十一条 统建安置房建设资金由县财政部门提供资金保障。
第十二条 统建安置房建设用地全部为国有划拨;拆迁单位在给安置户办理房地产权证时,应该以出让土地性质确权;需补缴的土地出让金由县政府统一解决。
第十三条 建设统建安置房需由业主单位缴纳的行政收费、保证金及政府性
篇三:关于起草《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的说明
关于《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的起草说明
加快我市城中村改造,是为了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统
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和省政府“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争取2010年全面完成都市村庄的改造任务”战略部署,也是市委、市政府切实改善我市城中村居民居住和生活条件,解决好城中村集体组织和居民的长远生计,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作之一。根据连书记今年年初在全市旧城及城中村改造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工作安排,市旧城开发办在史市长的具体指导下,组织规划、土地、建设、房产、财政、文物等部门相关人员,调研起草了《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有关起草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定出台《办法》的必要性
1.我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城郊村共有103个,占
地16.1万亩,居民75545户,居民区占地6.1万亩;建成区范围内列入改造的城中村26个,占地1.97万亩,居民29524户,居住区占地1.19万亩,建筑面积855万平方米。目前还没有一个城中村进行整体改造,城中村改造任务十分繁重,急需出台一个规格较高,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文件,指导和规范城中村整体开发和改造工作。
2.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市 委、市政府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对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政策支持力度,《办法》的出台,正是为了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改善民生、加大投资、拉动内需,是在特殊情况下实施的特殊政策,充分体现出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导向。3.我市城中村改造还处在市政工程建设涉及的配套改造、优化城市环境的局部改造,以及开发商在容易开发地块“挑肥肉”式的商业改造,还没有实施以关注民生,彻底消除城中村为目的的一次性整体改造。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不但城中村改造的整体目标难以完成,还会使村民集中居住、建筑密集地块成为难以开发的“城市死角”,造成众多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办法》充分借鉴了郑州、西安、昆明、青岛、北京等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成功经验,在洛政办?2008?50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优惠政策,规范了操作程序,简化了审批环节,强化了落实优惠政策的保障措施。《办法》出台,将推动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走上整村连片改造、科学规范开发、统筹兼顾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制定《办法》的基本思路
1.坚持政府主导、区级负责、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因地制宜、一村一案、改造一个、成功一个的基础方针。2.加大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外地城市成功实施的优惠政策我市没有的大胆进行借鉴;二是我市已有的优惠政策继续实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三是对优惠政策落实中操作性不强的,进行规范和完善。
3.科学设置安置开发比。这样可以既确保对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理安置,又保证开发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对安置开发比以外的土地,政府统一收购储备,出让收益由市、区两级政府分成。充分兼顾国家、集体、企业和村民的利益。4.统一规划、整村改造,优先、就近建设安置房。统盘考虑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公用设施建设。
三、《办法》中明确的优惠政策
1.对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优惠政策中,增加了“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新建面积与原拆迁面积相等部分予以免收,超出原拆迁面积部分,按标准的50%收取。”其他优惠政策同洛政办?2008?50号文件。
2.对城中村改造中规定安置开发比之内配套开发商品房享受的优惠政策,按洛政办?2008?50号文件保持不变。3.对村民二层以下(含二层)合法建筑的补偿政策:一是选择货币补偿的村民,按市场评估价补偿;二是选择产权调换的村民,按拆一平方米还一平方米标准给予安置;三是对人均不足30平方米的农户,按30平方米给予补差安置;四是对安置房面积超出应安置面积的住户,10平方米内按安置房新建综合造价结算。
4.对村集体经济用房按拆一平方米还一平方米标准给予安置。
5.合理照顾开发商的利益。《办法》规定:对拆迁安置成本过高,或经文物部门认定部分土地不允许开发时,市政府可调剂市区其他土地,依法出让给开发商用于开发建设,充分保障开发商在城中村改造中能够得到合理的收益。
四、《办法》中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和问题
1.《办法》明确提出实行安置开发比的政策。如果安置开发比为1:2.3,就是建一平方米安置房,要给开发商2.3平方米商品房进行开发(或一亩安置房用地给开发商2.3开发商品房用地),让开发商用2.3平方米商品房开发收益,弥补一平方米安置房成本后,还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安置开发比应根据城中村所在区位不同,被拆迁房屋建筑容积率不同,进行认真测算后审批确定。
2.《办法》中体现出规划优先原则。城中村改造应全市总体规划,分村统一规划。整村统一规划要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确保改造方案的可行性。
3.《办法》中明确了保障措施。一是建立城中村改造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一站式”审批;二是特殊情况“一事一议”及时解决;三是对先期介入城中村改造,未竞争取得土地的开发商,给予适当弥补损失。为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4.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城中村改造审批、服务涉及的各委局进行责任分解考核;对各城市区进行目标考核。按市委、市政府要求采用以奖代补办法,对完成或超额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的城市区给予重奖,其奖励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通过。
5.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及“一站式”办公审批,将涉及相关委局的权限和利益,还需各相关部门从大局出发统一认 识,按照“特殊时期、特殊政策、特殊办理”的原则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二○○九年四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