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欠税管理暂行办法[合集]

时间:2019-05-14 14:4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省欠税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省欠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吉林省欠税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欠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欠税管理,严密税源监控和有效清缴欠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和其它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欠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或解缴期限而未缴纳或未解缴的税款,以及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包括:

(一)办理纳税申报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或解缴的税款;

(二)经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期限已满,纳税人未在批准的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三)税务机关、审计机关、财政机关检查已查定的应补税额,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在《税务处理决定书》规定的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四)税务机关依法核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五)提供纳税担保后,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

(六)其他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或解缴的税款。

第三条 有上述欠税情形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为本办法所称的欠税人。

第四条 欠缴税款滞纳金、税收罚款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欠税管理的工作制度制定、综合协调、欠税公告发布、对欠税人实行强制执行、税收保全措施实施前的审核审批工作,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的征管部门负责;欠税的核算和分析工作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的计统部门负责;欠税涉及的行政复议、诉讼等法律事务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的政策法规部门负责;欠税的核实、清理清缴、对欠税人采取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的具体实施工作,由主管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负责;打击逃避追缴欠税工作由各级稽查局负责。上述各职能部门应建立并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及时传递和通报欠税信息及有关工作情况,形成合力,加强欠税管理。第二章 欠税的确认和报告

第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的以下情况确认欠税人和欠税金额:

(一)申报征收环节形成欠税的确认:在税款缴纳期限届满的次日,根据纳税人申报的应缴税款,与实缴税款情况进行核对,将未按期限缴纳的税款(经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除外)确认为欠税;

(二)延期缴纳税款形成欠税的确认:在延期缴纳期限届满的次日,根据批准的延期缴纳税款,与延期内税款的缴纳情况进行核对,将到期未缴纳的税款确认为欠税;

(三)稽查形成欠税的确认:在税款限缴期限届满的次日,根据《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确定应补缴的税款,与实际缴纳的查补税款情况进行核对,将到期未缴纳的税款确认为欠税;

(四)核定征收形成欠税的确认:在税款缴纳期限届满的次日,根据核定应缴税款,与实际缴纳的定额税款情况进行核对,将到期未缴纳的税款确认为欠税;

(五)担保形成欠税的确认:根据纳税担保人担保的应缴税款,与担保税款的实际缴纳情况进行核对,将到期未缴纳的担保税款确认为欠税;

(六)其他情形形成的欠税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在税款缴纳期限届满的次日予以确认。

第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必须在欠税确认后的15日内,向欠税人发送《税务事项告知书》,告知欠税人欠税税种、本期发生欠税金额、累计欠税余额;通知欠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欠税清缴计划及有关资料;同时告知欠税人如不及时缴清欠税和滞纳金,税务机关将要采取的监控、追缴和处罚措施等。告知方式可采取约谈送达、书面函告、数据电文等方式。主管税务机关对欠税的纳税人送达《税务事项告知书》后,要制作《税务文书送达回证》。欠税人必须于收到《欠税告知通知书》的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欠税清缴计划》(附件一),分期清缴金额和资金筹措情况等。

第八条 欠税人在欠税期间发生下列情形的,必须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一)欠税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欠税人,在对其不动产或大额资产(不包括产品和原材料等资产)销售、转让、投资或者无偿赠与他人等进行处置前,必须填报《欠税人处置不动产或大额资产报告表》(附件三),将处置的资产名称、地点、处置方式、金额以及接受方名称、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等情况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

(二)欠税人发生解散、撤销和破产情形时,必须自解散事由发生或解散决议之日、责令关闭或吊销营业执照之日、法院受理破产裁定或批准撤销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附报做出解散、撤销和受理破产决定的文件复印件。报告内容包括:发生解散、撤销和破产情形的事由;发生前述情形时应缴未缴的税款、税收滞纳金、税收罚款情况及处置方案,发票结存情况及其他未了的税务事项。

(三)欠税人发生合并或分立情形时,必须自合并或分立决议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附报做出合并、分立的决议文件复印件。报告内容包括应缴未缴的税款、税收滞纳金、税收罚款情况及处置方案,发票结存情况及其他未了的税务事项。

(四)欠税的自然人或欠税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在离境5日之前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出境人姓名、护照号码、出境事由、离境时间、离境口岸等。

第三章 欠税的防范和控管

第九条 如果主管税务机关有证据证明欠税人存在违犯《征管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情形的,或者其他违法行为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征管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欠税人收回前期发生的经营收入拖欠款项,并未开具发票的,需税务机关代开发票,要依法缴纳欠缴的税款,然后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代开发票。第十条 欠税人缴清欠税后,主管税务机关应于确认税款入库后的1日以内,恢复对欠税人正常的发票供应。

第十一条 欠税人被主管税务机关收缴发票后,以前年度为消费者事实上已经提供了劳务或销售了不动产,消费者已经结清价款,欠税人一直没有为消费者提供发票,导致消费者难以做帐务处理和办理产权。为了保障消费者利益,在消费者能够提供证据证明确实为其提供了劳务或销售了不动产,经市州局审批同意后,由主管税务机关监督纳税人为消费者开具发票。开出的金额和涉及的税款,应当由主管税务机关记录明细存档,并依法向欠税人追缴欠税。

第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欠税人信息资料要及时进行整理、更新。欠税人欠税信息原则上要全部录入《吉林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JTAIS)》存储,实行信息共享。

第十三条 各市州局要按月向省局上报“欠税情况统计及分析报告“,全面深入地反映本地区欠税的构成分布情况、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监控追缴工作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和建议,根据重点欠税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欠税清缴能力,进而对欠税清缴情况进行预测,提出下期欠税清缴计划。

第十四条 纳税人申请延期缴纳税款,主管税务机关要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对未经核实或不符合规定的申请,受理的主管税务机关不得上报上级税务机关。

第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要建立分户《延期缴纳税款管理台账》(附件四),将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列为日常税源管理的重点内容,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及资金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督促纳税人按期缴纳税款。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要及时转为欠税处理。《延期缴纳税款管理台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延期缴纳税款批准情况、延期缴纳税款申请时的货币资金、应付职工工资、应付社会保险费情况、税款缴纳时间及税种、金额等。第十六条 对纳税人的延期缴纳税款的审批,区级主管地税机关报市州局审核同意后报省局审批;县(市)局直接报省局审批。

第十七条 对经常变更经营场所的欠税人,主管税务机关要加强监管,限制其发票用量,防范欠税人失踪逃逸。

第十八条 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时,要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欠税情况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定。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欠税信息报告纳税信用等级评审部门,由评审部门根据情况对其纳税信用等级进行调整。对在半年内未全部缴清上年度所欠税款和当年发生新欠税款当年未能全部缴清的纳税人,取消其评定A级信用等级的资格。

第十九条 税务机关要按照《欠税公告办法》公告欠税情况。缴纳欠税30%以上,余额部分提供足额纳税担保或提供补缴计划的,可以暂缓公告,但最长不得超过两个公告期。

第二十条 欠税人未缴清欠税的,税务机关不得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第二十一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对欠税人建立分户《欠税管理档案》。《欠税管理档案》应包括《欠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报告表》(附件二)、欠税台账、欠税清缴能力评估分析报告、欠税控管和追缴措施的实施等资料,详细反映欠税人的基本情况、所欠税款情况、欠税清缴计划,动态反映欠税人的生产经营、资金变动、资产处置、投资和欠税清缴情况,以及税务机关对欠税的评估分析和对欠税人所采取的监控、追缴措施等情况。第二十二条 各地税务机关要主动与对应的国家税务机关建立工作联系,对欠税人的欠税信息及其相关信息实施交换与共享。第四章 欠税追缴

第二十三条 纳税人缴纳欠税时要同时清缴税金和对应的滞纳金。

第二十四条 欠税人发生退税情形时,主管税务机关要先将应退税款和应退利息抵顶欠税和滞纳金,抵顶后还有余额的,方可办理退税。

第二十五条 申报期结束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反映逾期未缴纳税款情况,按以下规定及时向欠税人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内容应包括本期未缴税金、累计欠税余额和加收滞纳金的规定,责令欠税人限期缴纳欠税:

(一)对未按规定报送清缴欠税计划的,应于清缴欠税计划报送时限期满之日起5日内向欠税人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

(二)主管税务机关应自收到清缴欠税计划之日起的15日内向欠税人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

第二十六条 欠税的自然人或欠税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并且在离境5日之前不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欠税人缴清欠税后,主管税务机关应于确认税款入库后的1日内,告知出境管理机关撤销阻止出境通知。

第二十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有清缴能力的欠税人,在责令缴纳税款期限内仍未缴纳欠税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必须于限期届满次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欠税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和滞纳金。欠税人用于支付当期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的存款部分不得扣划。欠税人发生不可抗力灾害的,可暂缓扣款。

第二十八条 有清缴能力的欠税人没有可供扣缴的存款或存款不足以扣缴欠税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应当扣押、查封并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欠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和滞纳金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欠税和滞纳金。一次执行未能保障欠税全部入库时,可多次实施强制执行措施。

第二十九条 财产被查封、扣押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查封后两个月内开始拍卖或变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欠税人在拍卖前缴清欠税和有关费用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停止执行强制执行措施。

第三十条 冻结纳税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强制执行措施需延长期限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

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未办理延期手续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消灭。

第三十二条 欠税人的债权超过半年不予行使又无正当理由的,或欠税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的,主管地税机关可以在调查取证后向人民法院提请行使代位权或撤消权。

第三十三条 欠税人发生破产、解散情形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向清算机构书面提出清偿欠税要求,依法主张税收优先权,按照法定偿债程序将欠税征缴入库。第三十四条 欠税人发生合并情形时,未缴清欠税的,由合并后的纳税人履行其欠税、滞纳金、罚款的缴纳义务。欠税人有分立情形,分立时未缴清欠税的,由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欠税义务承担连带责任,税务机关有权向分立后的任何一个纳税人追缴其欠税、滞纳金。第五章 欠税考核

第三十五条 各级地方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的欠税考核。第三十六条 省局对各市州局的陈欠税款压缩率,按照每年确定的目标实施考核。陈欠税款压缩率=当年陈欠税款入库额全部陈欠税款额

“全部陈欠税款额“是指各市州局、县(市、区)局在本年度以前发生的全部欠税,经省局审核批准后,可以剔除下列金额:

1、经各级人民法院正式判决破产的欠税人发生的陈欠税额;

2、经省、市、县国资委批准已经完成改制或正在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和符合改制规定的集体企业发生的陈欠税额;

3、事实上已经脱管或者逃逸5年以上的欠税人(按照自然年度计算),经省局批准确认后,其发生的陈欠税额。

4、其它经省局批准确认可以剔除的陈欠税额。第三十七条 省局对各市州局的新欠税款发生率,按照每年确定的目标实施考核。新欠税款发生率=当年新发生欠税额当年实现的全部税收入额 当年新发生欠税额经省局审核批准后,可以剔除下列金额:

1、经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破产的欠税人发生的新欠税额;

2、经省、市、县国资委批准已经完成改制或正在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和符合改制规定的集体企业发生的新欠税额;

3、经省局批准确认可以剔除的其它新欠税额。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八条 欠税人未按规定报送《欠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月度报告表》、《欠税清缴计划》等资料,在处分大额资产、解散、撤销、破产或合并分立前未依法履行报告义务或未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资料的,依照《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纳税人未如实核算或虽如实核算应纳税款,但故意不申报或虚假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依照《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税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可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经济惩戒:

(一)应当代开、监开发票而不代开、监开发票;

(二)对欠税人不按规定及时停供发票;

(三)对纳税人发生的欠税不到实地进行调查核实;

(四)对欠税信息不按规定及时录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

第四十一条 税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或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当年评选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的资格,可并处200元以上,400元以下的经济惩戒:

(一)对欠税人不按规定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

(二)扣押的财产逾期不处理;

(三)对欠税人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

(四)未及时通知欠税人开户银行扣缴税款及滞纳金;

(五)扣划欠税人用于支付当期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的存款;

(六)欠税人发生不可抗力灾害,未执行暂缓扣款规定,对欠税人恢复生产经营造成困难;

(七)欠税人缴清欠税和滞纳金并已确认入库,不及时告知出入境管理机关撤销阻止出境通知。

第四十二条 税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予以通报批评或责令待岗,取消其当年评选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的资格,可并处400元以上,600元以下的经济惩戒:

(一)隐瞒欠税不报或者不如实上报;

(二)对缓征税款不及时采取措施催缴入库形成欠税。

第四十三条 欠税人未缴清欠税、滞纳金、罚款,主管税务机关为其办理注销税务登记,致使欠税人逃逸,造成国家税款流失并无法挽回经济损失,数额特别巨大,对直接责任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休假日。第四十五条 各市州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操作规范。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吉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保障受教育者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11]320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所有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的公办和民办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园(班)。第三条

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幼儿园可向幼儿收取保育教育费(以下简称“保教费”)、住宿费(向住宿幼儿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第四条

制定或调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提出意见,经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三部门共同报省级人民政府审定。

第五条

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根据年生均保育教育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在现阶段,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占年生均保育教育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50%。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幼儿园的保教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

保育教育成本包括以下项目:教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及福利、社会保障支出、公务费、业务费、水电费、取暖费、修缮费、幼儿活动和生活用品及所需设备设施折旧费等正常办园经费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经营性费用支出等非正常办园费用支出。

第六条

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等级确定最高标准(如表),各地可根据实际适当下浮。

收费标准 及地区 幼儿园

等级 保教费最高收费标准

(单位:元/人•月)长春市 其他八个中心城市 县(市)省级示范 750 600 450 市级示范 650 500 350 其他 450 350 200 注:城区所辖乡镇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按县(市)标准掌握。第七条

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实行属地管理。各地制定或调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具体意见,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部门审批,并报省级价格、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小学附设幼儿园(班)保教费标准按不高于全日制幼儿园其他等级收费标准的70%核定。自收自支的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可在当地确定的同等级幼儿园收费标准基础上适当上浮,按不超过50%的标准核定。

第八条

提出制定或调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意见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幼儿园的有关情况,包括幼儿园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园许可证、等级证书;

(二)申请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的具体项目;

(三)现行收费标准和申请制定的收费标准或拟调整收费标准的幅度,以及收费额和调整后的收费增减额;

(四)申请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的依据和理由,包括办园成本测算资料;

(五)申请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对幼儿家长负担及幼儿园收支的影响;

(六)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上述材料应当真实有效。

第九条

制定或调整公办幼儿园住宿费标准,由市(州)、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

公办幼儿园住宿费标准按照实际成本确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十条

民办幼儿园保教费、住宿费标准,由幼儿园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根据保育教育和住宿成本合理确定,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享受政府财政补助(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和税收、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安排专项奖补资金、优惠划拨土地等)的民办幼儿园,可由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合同约定等方式确定最高收费标准,由民办幼儿园在最高标准范围内制定具体收费标准,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

第十一条

民办幼儿园备案保教费、住宿费标准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幼儿园有关情况,包括幼儿园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法定登记证书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园许可证;

(二)制定收费标准的具体成本列支项目,包括教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及福利、社会保障支出、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正常办园费用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经营性经费支出等非正常办园费用支出;

(三)幼儿园教职工人数、在园幼儿人数、生均保育教育成本、固定资产购建情况等;

(四)近三年的收入、支出状况或新开办后预计一年的收入、支出情况;

(五)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财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第十二条

民办幼儿园申请备案,应于每年8月份完成。

第十三条

幼儿园收费标准经审批或备案的,应至少保持学年内稳定。

第十四条

幼儿园为在园幼儿教育、生活提供方便而代收代管的费用,应遵循“家长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不得与保教费一并统一收取。幼儿园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包括:

(一)服务性收费:伙食费,由幼儿园按实际成本确定,不得营利。幼儿园应建立伙食台账,按月公布伙食费收支情况。

(二)代收费:班车费,班车由政府或幼儿园出资的,收费要尽可能体现公益性原则;由社会或个人出资的,收费按保本或微利原则确定。

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标准须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财政部门备案。幼儿园不得收取书本费。

第十五条

幼儿园除收取保教费、住宿费及第十四条规定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外,不得再向幼儿家长收取其他费用。

幼儿园不得在保教费外以特色教育为名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外语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另行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幼儿家长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

第十六条

社会团体、个人自愿对幼儿园的捐资助学费,按照国家《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有关社会捐助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幼儿园对入园幼儿按月或按学期收取保教费,不得跨学期预收。住宿费和服务性收费、代收费按月收取。

第十八条

幼儿中途转园或因故退园、请假的,保教费按以下标准退还幼儿家长预收费用:幼儿实际在园不足半月的,按半月退费;超过半月的,不退当月费用。每学期按5个月计算,每月按法定工作日天数计算。

幼儿园住宿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不足月的按天退费。第十九条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孤儿按《吉林省学前教育资助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第二十条

幼儿园收费实行公示制度。幼儿园应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在园内醒目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投诉电话等相关内容,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幼儿园招生简章应载明幼儿园性质、办园条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住宿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按分级管理权限到价格主管部门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使用省财政厅印(监)制的财政票据;服务性收费登记经营性《收费许可证》,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税务发票;代收费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监)制的“吉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在长的中省直单位及各大专院校、部队举办的幼儿园须到省物价局办理《收费许可证》,到省财政厅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其他公办幼儿园实行属地管理,由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财政部门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

民办幼儿园收取保教费、住宿费、伙食费及其他经营服务性收费,要按规定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税务发票。

第二十二条

公办幼儿园取得的合法收费收入应纳入预算管理,全额上缴同级国库,主要用于幼儿保育、教育活动和改善办园条件,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截留、平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向幼儿园收取任何费用。第二十三条

幼儿园收取的保教费、住宿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要单独立账,在接受价格、教育、财政部门的收费监督检查时,要如实提供监督检查所必需的账簿、财务报告、会计核算等资料。

第二十四条

各级价格、教育、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督促幼儿园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自觉执行幼儿园教育收费政策。对违反国家教育收费法律、法规、政策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严肃查处。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物价局会同财政厅、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2年9月1日起执行,此前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2012年8月20日

第三篇:吉林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

第四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产权交易市场的,应按规定程序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交易;没有产权交易市场的,应采取拍卖、招投标等方式公开进行处置。

第二章 资产处置范围

第五条 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主要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第六条 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第七条 省财政厅负责省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及监督管理。

(一)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的处置和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无论金额大小,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二)除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货币性资产损失外,单位一次性处置资产原值(单价或批量,下同)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由省财政厅授权主管部门予以审批,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季末10日前将上一季度本系统国有资产处置汇总情况报省财政厅备案;单位一次性处置资产原值在50万元(含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八条 对批准有偿处置的资产,交易底价不得低于评估核准或备案价值,确需降价的,低于评估价10%(含10%)的,由主管部门批准,超过10%的应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第九条 市(州)、县(市)财政部门负责本级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审批及监督管理,资产处置限额由本级财政部门自行确定。

第四章 资产处置方式

第十条 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无偿调拨(划转)是指不改变国有资产性质的前提下,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资产占有、使用权的处置行为。

对外捐赠是指事业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与给合法的受赠人的行为。

出售、出让、转让,是指变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资产处置行为。

资产置换,是指事业单位之间或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以非货币性资产为主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差价)。

报废,是指按有关规定或经有关部门、专家鉴定,对已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报损,是指由于发生呆帐损失、非正常损失等原因,按有关规定对资产损失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是指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发生损失,须进行账务核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五章 资产处置程序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按审批权限需报主管部门审批的,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提出处理意见,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报送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符合规定的,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按审批权限需报财政部门审批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提出意见,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报主管部门。

(二)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

(三)财政部门对符合规定:

不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在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批手续; 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先进行评估,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经财政部门核准或备案后,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批手续。

(四)事业单位召开或举办重大会议、大型互动等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后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时,一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产处置申请报告;

(二)能够证明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帐凭单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

(三)财务报告;

(四)资产使用情况说明;

(五)财政部门认可的具有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资

产评估报告;

(六)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单位资产处置公示材料;

(八)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情况下处置国有资产的,须提供相关行为的批文;

(九)处置房屋建筑物、国有土地和车辆的,还需提供土地来源证明、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批准书、车辆行驶证等,以及拟处置房屋建筑物和土地的地理位置、建筑面积、政府规划用途等材料;

(十)其他有关资料。

第六章 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

第十四条 资产无偿调拨(划转)主要包括:长期闲置不用、低效运转、超标准配置的资产;撤销、合并、划分移交的资产;隶属关系改变,上划、下划移交的资产;政府、部门各类文件指定无偿调拨(划转)的资产;其他需调拨的资产。

同部门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之间以及事业单位对企业的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按规定权限审批;跨部门资产的无偿调拨(划转),不论资产原值多少,接受方和划出方主管部门协调一致后,划出方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审批,并附接受方主管部门同意无偿调拨(划转)的有关文件;跨级次资产的无偿调拨(划转),省级单位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给地方的,不论金额大小,报省级财政部门审批,地方单位无偿调拨(划转)给省级单位的,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附接受方和划出方主管部门同意无偿调拨(划转)的有关文件,报省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对外捐赠包括:实物资产捐赠、无形资产捐赠和货币性资产捐赠等。

1、捐赠单位应与受赠人就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和用途等订立捐赠协议,并按照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2、单位对外捐赠资产,报批时应提交如下资料: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部门、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3、实际发生的对外捐赠支出,应当依据受赠方出具的同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及捐赠资产交接清单确认;对无法索取同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的,应当依据受赠方所在地城镇街道、乡镇等基层政府组织出具的证明确认。

第七章 出售、出让、转让、置换

第十六条 资产出售、出让、转让时,须提供资产出售、出让、转让方案,资产的基本情况,处置的原因、方式、买方的基本情况,以及草拟的意向性合同等。

单位所办企业或所持企业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 财政部3号令)执行。

第十七条 资产置换须提交如下文件和资料:

1、置换对方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提供双方拟置换资产的权属证明,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

2、置换对方为企业,需提供权属证明,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如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置换协议,对方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上一年

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近期的财务报告。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进行资产出售、出让、转让、置换,受让方、置换对象为行政事业单位,未发生国有权益改变的,经批准可以不评估,以协议方式进行处置。

第八章 报废、报损

第十九条 资产报废、报损,须提供如下文件和资料:报废、报损价值清单;非正常损失责任事故的鉴定文件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文件;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应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

第二十条 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等申报处置时,须提供被投资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死账的情况说明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第二十一条 货币性资产损失,按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需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单位内部证据。

第九章 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应对其占用、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编制清册,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处置,并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或临时机构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

或临时机构撤销后,按规定程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处置。

第十章 资产处置收入管理

第二十四条 审批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批准文件是单位按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调整有关账目的依据。资产处置单位凭实际成交价格及审批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批准文件调整有关账目。

第二十五条 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各类资产的出售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省直单位,按照《关于加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吉财产[2007]405号)的规定执行,市(州)、县(市),按照《吉林省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吉政令第190号)执行。

第十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当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在处置中流失。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自2008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发布前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篇: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 农户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科学经营,规范操作,降低风险,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农户是指在农村信用社服务区内居住,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经济活动的自然人。

农户分为信用户、非信用户。

信用户是指核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的农户。第三条 农户贷款坚持“按用途授信,按种类发放,分别立据,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对象、用途和条件

第四条 农户贷款对象为年满18周岁,年龄加上贷款期限男性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不超过60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第五条 农户贷款用于农户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所需的生产资金、流动资金和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费资金。

第六条

申请贷款的农户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农村信用社服务区居住,有固定的居住场所;

(二)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三)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来源,申请项目自有资金达到30%以上;

(四)身体健康,信用状况好,有偿还能力。

第七条 自有资金是指除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外,用于申请项目生产经营投入的实物和现金。

第三章 农户贷款种类和方式

第八条 农户贷款分为农户粮食种植贷款、农户蔬菜种植贷款、农户特产种植贷款、农户养殖贷款、农业机械贷款、农村个体经营户贷款、农户消费贷款、农户出国劳务贷款,生源地商业助学贷款等。

第九条 农户贷款方式主要有信用、联保、保证、抵押和质押。

第十条

信用方式主要是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第十一条 联保方式包括农户联保、农村个体经营户联保。按联保户数多少分为二户联保、三户联保、四户联保、五户联保。第十二条 一户农户只能参加一个联保小组,单户家庭成员之间不能互相联保或提供保证。

第十三条 保证方式包括一保一贷和多保一贷,即保证方式的保证人可以是一人,也可是多人,但最多不能超过五人。

第十四条 保证贷款的保证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代为清偿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

第十五条 抵押方式包括门市房、厂房抵押、林权抵押、大型农业机械抵押、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抵押等。

第十六条

质押方式包括存单等有价证券质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等。

第十七条 信用户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未满足需求时,可申请其他方式贷款。非信用户可申请除小额信用贷款以外的其他方式贷款。

第十八条 办理联保贷款的农户不能做为保证人为其他农户担保。已作为保证人为他人办理保证贷款的农户,不能再办理联保贷款。

第十九条 农户贷款按不同方式实行按用途授信、按限额管理: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高额度:AA级10万元,A级5万元,B级3万元,C级1万元;

(二)农户联保贷款联保小组成员每户最高3万元,个体经营户联保贷款联保小组成员每户最高5万元;

(三)保证贷款的保证人是农户的,单户最高保证额3万元;保证人是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单户最高保证额5万元;保证人为担保公司的,担保额不能超过担保金的3倍。

(四)定期存单质押贷款质押率不超过90%,且要保证贷款到期后质物变现足以偿还贷款本息;

(五)抵押贷款抵押率不超过60%(易于变现的门市房、商业旺铺不超过70%)。

第四章 农户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

第二十条 农户贷款额度根据农户经营、消费项目种类、用途、实际投入、自有资金及综合偿还能力情况确定。一个农户贷款额度加上对外担保债务额度不能超过农户现有可变现资产与近两年平均收入之和的70%。

第二十一条 农户贷款授信标准实行差别管理,动态调整。每年初省联社将下发“农户贷款授信标准指引”,各县级联社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标准内确定本执行标准。

第二十二条 农户贷款期限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因素,与借款人协商确定。期限一般分为半年、一年、一年半、两年、三年和五年和十年。

第二十三条 农户贷款期限一年以上且累计贷款额度5万元以上(不含5万元)的,必须实行分期偿还制度,第一年偿还本 金20%以上。

第二十四条 农户贷款根据贷款的用途、期限、额度等情况合理确定还款方式。可实行按月、按季、按年结息或利随本清还款方式。

(一)分次偿还本金的,按贷款本金余额计收利息。贷款跨年的,年末前要结清利息。

(二)贷款逾期的,按规定计收加罚息和复利。

第二十五条

农户贷款利率根据贷款种类、期限、风险程度、项目收益率、借款人诚信度等,实行差别利率,由各县级联社确定,由市(州)联社、办事处批准,并报省联社备案。

第五章 农户贷款受理和发放

第二十六条 客户经理要深入辖区,双人或交叉调查,全面掌握农户的基本情况,了解农户的需求,建立健全农户信息档案,数据要真实,内容要详尽。

第二十七条

农户信息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动态管理,按年调整,必要时随时调整。

第二十八条 农户有资金需求时,需向信用社提出口头申请或书面申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粮食种植用途贷款可以口头申请,其他用途和方式贷款必须提出书面申请。

第二十九条

信用户在授信额度内可以随用随贷,周转使 用,但要提供用途。

第三十条

信用社要及时受理农户贷款申请,除粮食种植贷款外,要实行双人调查。调查人员要深入实地进行贷前调查,对粮食种植贷款以外的,要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一个农户申请多种类多用途借款的,要按照种类不同分别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十一条 调查人员要及时将调查报告提交审查人进行审查,审查人审查签署意见后要及时提交审批人审批。

第三十二条 农户贷款实行审贷分离制度。

(一)信用社审批权限内的贷款,客户经理为调查岗,外勤副主任(外勤组长)为审查岗,信用社主任和贷款审批小组为审批岗。

(二)上报县级联社审批的贷款,客户经理、信用社主任同为调查岗,单户额度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县级联社信贷管理部门要参与调查(参与调查人员视为调查岗)。县级联社风险管理部门为审查岗,县级联社贷款审批委员会(包括已获得授权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信贷管理部门负责人员)为审批岗。

(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无需审查,借款人可凭贷款证、身份证直接到窗口办理借款手续,经审批岗批准后方可付款。

第三十三条

农户贷款根据方式、种类和额度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无论何种用途均由信用社审批。

(二)农户粮食种植贷款由信用社审批,单户5万元以上(不 含5万元)的由县级联社审批;

(三)农户除粮食种植以外其他用途贷款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由信用社审批,3万元以上的由县级联社审批。

(四)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业机械抵押贷款、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无论额度大小,一律由县级联社审批。

第三十四条 县级联社贷款审批委员会可授权给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信贷管理部门负责人相应的审批权限。

第三十五条

县级联社要建立快速审批机制,对农户贷款要在3个工作日(遇节假日、公休日顺延)内完成。

第三十六条 经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信用社与借款人依法依规签订借款合同,借款人持合同文本到窗口办理。

第三十七条 农户借款合同按照贷款方式签订,不同方式的贷款要分别签订借款合同。同一方式、不同用途的贷款可以签订一个贷款合同。

第三十八条 借款农户到窗口办理支取时,必须由借款人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亲自办理,相关柜员核对取款人身份无误后,借款人在有关凭证上签字盖章或签字按押后办理支取手续。

第三十九条 农户贷款可以现金支付,也可以办理转账结算。

第六章 农户贷款贷后管理和回收

第四十条 农户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要按片、按村、按户,并考虑用途、种类建立贷款管理台账,及时登记贷款发放、回收等有关情况。

第四十一条

认真开展贷后检查,重点检查借款人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经营是否正常、诚信度是否发生变化、居住场所是否稳定等情况,要形成贷后检查报告。贷后检查主要采取实地检查、交叉检查或双人检查等不同方式。

第四十二条 实行分级检查,保证贷后检查频率。

(一)客户经理贷后检查每年要达到两次以上,每次检查户数要达到100%。

(二)信用社主任贷后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对村、社检查面要达到100%,对单户3万元以上(含3万元)的检查面要达到100%,对单户3万元以下的进行抽查,抽查面达到20%。

(三)县级联社贷后检查每年至少一次,所辖乡镇检查面要达到100%,对单户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贷款检查面要达到100%,对单户10万元以下的要进行抽查,抽查面要达到10%。

第四十三条

农户短期贷款到期前15天、中长期贷款到期前30天,客户经理采取电话预约或发送《到期贷款催收通知书》方式进行催收。

第四十四条 农户贷款到期后,必须要按期足额收回本息。第四十五条 农户因特殊原因导致暂时资金紧张,无法按期 偿还贷款的,可向信用社口头或书面申请办理贷款展期,客户经理和信用社主任调查核实后,由县级联社审批。

贷款展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

(二)借款人能按期偿还利息;

(三)保证人、抵(质)押物等担保能力未发生明显变化;

(四)保证贷款、联保贷款、抵(质)押贷款展期的,还应当由保证人、联保人、抵押人、出质人出具同意继续担保的书面承诺。

第四十六条 农户短期贷款应提前15天,中长期贷款应提前30天,向信用社提出展期申请。短期贷款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长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每笔贷款只能展期一次。

第四十七条 贷款的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贷款利息按现行新的期限档次利率计收。

第四十八条 农户贷款可提前偿还本金。

第七章 农户贷款风险管理和责任

第四十九条 信用社在贷后检查中如发现借款人存在下列行为的,应采取限期纠正违约行为、停止发放尚未使用的贷款、提前收回已发放贷款本息、申请诉讼保全等有效措施控制风险,必要时逐级上报。

(一)未按规定用途使用或挤占挪用贷款的;

(二)生产经营状况恶化、产品市场价格严重下滑的;

(三)转移个人资产逃避债务的;

(四)卷入或即将卷入重大的诉讼或仲裁程序及其它法律纠纷的;

(五)个人信用状况下降的;

(六)拒绝或阻挠工作人员定期监督检查的;

(七)借款人及家庭发生足以影响贷款安全的重大变化,未及时通知信用社的;

(八)其他足以影响借款人清偿能力的情形。

第五十条 农户贷款逾期后20日内,客户经理要逐笔发送《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

第五十一条 农户贷款由调查岗、审查岗和审批岗共同承担管理和风险责任。调查岗承担70%责任,审查岗承担20%责任,审批岗承担10%责任。

第五十二条 贷款形成风险的,由县级联社稽核、风险部门共同确认风险程度和岗位责任,并由相关责任人员和部门组织清收。

第五十三条 农户贷款因不可抗力因素形成的风险损失免除包赔和其他责任。第五十四条 农户贷款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管理档案,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各县级联社在本办法规定的贷款种类不能满足客户和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可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研发新的贷款品种,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报市州联社、办事处审查,报省联社批准后执行。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解释、修改。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此前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A18003欠税管理作业指导书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欠税管理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通过规定欠税公告、呆账税金确认和死欠核销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规范欠税公告行为,确保呆账税金分类确认符合业务规程的要求和强化死欠核销的审批程序,加强欠税管理,堵塞征管漏洞。2.0适用范围

2.1欠税公告

适用于地税机关对有欠缴税款情形的纳税人进行社会公告的活动(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的欠税公告参照执行)。

地税机关应对下列纳税人超过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或者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确定的纳税期限(以下简称税款缴纳期限)未缴纳的税款进行公告,包括:

a)办理纳税申报后,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b)经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期限已满,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c)税务检查已查定纳税人的应补税额,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d)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五条核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e)纳税人的其他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2.2呆账税金确认

适用于纳税人自2001年5月1日以后发生的关停或空壳企业欠缴税金的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分类确认工作。

2.3死欠核销

适用于地税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根据法院判决书或法定清算报告核销的欠缴税金及滞纳金。具体适用以下情形的纳税人:

a)纳税人发生破产、撤销情形,经过法定清算,被国家主管机关依法注销或吊销其法人资格;

b)纳税人已消亡。3.0职责

3.1属地分局(所)负责对呆账税金确认和死欠核销的提请; 3.2县(市、区)局负责欠税公告的日常管理,负责对呆账税金确认和死欠核销的调查、核实、上报;

3.3设区市局负责欠税公告的日常管理,负责对呆账税金确认的核准及死欠核销的审核、上报;

3.4省局负责欠税公告的日常管理,负责对死欠核销的核准。4.0工作程序

4.1欠税公告 4.1.1数据确认

4.1.1.1对于发生欠税情形的纳税人,属地分局(所)应向其送达《追缴欠税(滞纳金)事项告知书》及空白《欠税人基本情况报告表》(使用《税务文书送达回证》)。规定的时间内收回《欠税人基本情况报告表》,进行审核分析。

4.1.1.2属地分局(所)应安排人员对欠税信息进行采集,重点要与办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税服务厅就欠税统计清单数据与分户台账记载数据、账簿记载数据与软件系统记录数据逐一进行核对,确保欠税数据的真实、准确,核对无误的,上报处理。

4.1.1.3征管(业务)股审核属地分局(所)上报的欠税信息,汇总上报县(市、区)局分管领导审定。

4.1.2公告机关

4.1.2.1企业、单位纳税人欠缴税款200万元以下(不含200万元),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欠缴税款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的由县(市、区)局在办税服务厅公告;

4.1.2.2企业、单位纳税人欠缴税款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欠缴税款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由设区市局公告;

4.1.2.3走逃、失踪的纳税户以及其他经税务机关查无下落的纳税人的欠税由省局进行公告。

4.1.3数据上报

对按前款规定需由上级地税机关公告的欠税信息,县(市、区)局应及时填写《欠税公告报告表》,按下列期限及时上报:

a)企业或单位欠税的在每季末10天前;

b)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欠税的分别在6月15日和12月15日前; c)走逃、失踪的纳税户以及其他经地税机关查无下落的非正常户欠税的,随时上报。

4.1.4公告实施 4.1.4.1公告责任部门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省局、设区市局、县(市、区)局负责落实欠税公告的责任部门分别为征管处、处管科和征管(业务)股。

4.1.4.2公告形式

欠税经确定和上报各级公告机关后,公告责任部门应以正式文书的形式填写公告决定(使用《欠税公告》),经本局分管领导签发后向社会公告。

4.l.4.3公告载体及频率

欠税公告可选择在办税场所或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具体公告期限如下:

a)企业或单位欠税,每季公告一次;

b)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欠税,每半年公告一次;

c)走逃、失踪户及其它经地税机关查无下落的非正常户欠税,随时公告。4.1.4.4不予公告等其它情形

纳税人缴纳欠税30%以上,余额部分提供足额纳税担保或提供补缴计划的,地税机关可以暂缓公告;纳税人缴纳部分税款,未提供足额纳税担保或补缴计划的,地税机关公告其未提供纳税担保或补缴计划部分的欠税。

欠税公告的数额实行欠税余额和新增欠税相结合的办法,对纳税人的以下欠税,地税机关可不公告:

a)已宣告破产,经法定清算后,依法注销其法人资格的企业欠税; b)被责令撤销、关闭,经法定清算后,被依法注销或吊销其法人资格的企业欠税;

c)已经连续停止生产经营一年(按日历日期计算)以上的企业欠税; d)失踪两年以上的纳税人的欠税。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4.2呆账税金确认 4.2.1申请

对需要转为呆账税金的欠税,税收管理岗逐户填写《呆账税金确认申请审批表》,由属地分局(所)安排人员进行实地核查。核查属实的,上报征管(业务)股,同时按下列要求附送有关申请材料:

a)关停企业呆账税金附送政府有关部门通知或责令企业关闭的文件,企业自行解散的公告文件,企业停业开始月份和满一年时当月的资产负债表及企业填报的停业情况说明,属地分局(所)对失踪纳税人的核查材料,以及欠缴税金所属期的纳税申报表(或税务处理决定书)等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b)空壳企业呆账税金附送企业兼并、重组、出售协议、企业改组时编制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债务评估报告、以及欠缴税金所属期的纳税申报表(或税务处理决定书)等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c)政府政策性呆账税金附送政府与企业签订的承包协议,企业贷款合同和以税还贷批准文件及缴税金发生当月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欠缴税金所属期的纳税申报表等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d)其他呆账税金附送欠缴税金发生当月的资产负债表、欠缴税金所属期的纳税申报表(或税务处理决定书)复印件。

4.2.2审核

征管(业务)股安排人员对照《呆账税金确认申请审批表》和所附材料进行审核,必要的还应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后经本局分管领导审核后上报设区市局征管科。

4.2.3核准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征管科安排人员审核县(市、区)局上报的呆账税金确认材料,审核没有疑问的,报局分管领导进行核准。

4.2.4通知

呆账税金确认核准后,征管科安排人员制作《呆账税金确认通知书》,盖章后逐级下传。

4.2.5业户两次以上呆账税金确认

已经确认的关停、空壳两类呆账税金企业,确认以后又发生的符合此两类呆账税金范围的欠缴税金,如果其成因与该企业前次确认的呆账税金成因相同,可直接报县(市、区)局进行确认;如果成因与前次确认的呆账税金成因不同,仍需报设区市局确认。

4.3死欠核销 4.3.1申请

对需要核销的死欠税款,由税收管理岗逐户填写《核销死欠申请审批表》,由属地分局(所)长岗进行审核,审核符合核销条件的,上报征管(业务)股,同时附法院判决书或法定清算报告复印件。

4.3.2审核

征管(业务)股安排人员对照《核销死欠申请审批表》和所附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后经局分管领导审核,报设区市局征管科;征管科安排人员进行待核销死欠进行审核,核实后经局分管领导审核,报省局征管处;征管处安排人员审核死欠核销材料,核实后报局分管领导核准。

4.3.3通知

死欠核销核准后,征管处安排人员制作《核销死欠确认通知书》,盖章后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通知设区市局,并逐级下传。

对欠税人出境的管理,按《阻止欠税人出境管理作业指导书》操作。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欠税公告管理流程图属地分局(所)县(市、区)局设区市局省地税局对需公告欠税进行确认征管股审核后上报局长审定县级局分管局长审核批准应由上级公告的征管科审核后上报分管局长审定应由本级公告的征管股实施县级局权限内的欠税公告市级局分管局应由上级公告的长审核批准征管处审核后上报分管局长审定应由本级公告的结束征管科实施设区市局职权内的欠税公告省级局分管局长审核批准结束征管处实施省局职权内的欠税公告结束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呆帐税金确认管理流程图属地分局(所)征管(业务)股县(市、区)局分管领导设区市局征管科设区市局分管领导是否符合要求NY审批签署意见N是否符合要求Y最终审核批准实地调查、填写《呆帐税金确认申请表》审核《呆帐税金确认申请表》并进行实地调查N是否符合要求Y审核N是否符合要求将批复留存、核算将批复留存、核算下传填制并打印《呆账税金确认通知书》,盖章后批复下传Y结束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死欠核销管理流程图税收管理岗属地分局(所)长岗县(市、区)局设区市局省地税局填写《核销死欠申请审批表》审核附法院判决书或法定清算报告复印件征管(业务)股长审核,必要时实地调查分管领导审核征管处进行审核分管领导审核征管科进行审核分管领导审核核准征管处制作《核销死欠确认通知书》对核销死欠资料进行归档征管、计财(业务)股留存批复,进行会计核算征管科、计财科留存批复结束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5.0工作标准

5.1税收管理岗:强化日常申报税款和欠税的催缴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欠税数据,分析欠税形成的原因;对符合呆账税金和死欠核销条件的欠税要及时进行审核和发起相关申请;

5.2属地分局(所)长岗:组织加强欠税催缴和核算管理,组织落实欠税公告前的告知等事项,保证欠税数据的真实、准确;认真审核呆账税金确认和死欠核销申请,受理申请后二个工作日内上报;

5.3征管(业务)股长岗:认真审核属地分局(所)提交的欠税数据和呆账税金确认、死欠核销申请,对欠税数据分类进行整理,明确县(市、区)局直接公告和需上报设区市局和省局公告的欠税情况,组织落实本局的欠税公告,三个工作日内将欠税公告情况、呆账税金确认与死欠核销申请提交审核;

5.4县(市、区)局分管领导:认真审核征管(业务)股提交的相关数据和申请,不断组织加强和落实日常欠税管理;

5.5征管科长岗:对县(市、区)上报的数据和申请进行认真审核,明确设区市局直接公告和上报省局公告的欠税情况,组织落实本局的欠税公告,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呆账税金确认和死欠核销的审核;

5.6设区市局分管领导岗:认真审核征管科提交的相关数据和申请; 5.7征管处长岗:对设区市局上报省局公告的欠税情况和死欠核销申请进行审核,组织落实省局的欠税公告,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死欠核销的审核;

5.8省局副局长岗:三个工作日内审核核准死欠核销申请。6.0相关文件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03—2006

6.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4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6.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2002年第362号)

6.3《欠税公告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令2004年第9号)6.4《江西省地方税收欠缴税款管理实施办法》(赣地税发[2005]9号)6.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欠税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66号)6.6《欠缴税金核算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0]193号)7.0表证单书

7.1《欠税人基本情况报告表》 JXDS/QR—A18005—2006 7.2《欠税公告》 JXDS/QR—A18006—2006 7.3《欠税公告报告表》 JXDS/QR—A18007—2006 7.4《追缴欠税(滞纳金)事项告知书》 JXDS/QR—A18008—2006 7.5《呆帐税金确认申请审批表》 JXDS/QR—A18009—2006 7.6《呆账税金确认通知书》 JXDS/QR—A18010—2006 7.7《核销死欠申请审批表》 JXDS/QR—A18011—2006 7.8《核销死欠确认通知书》 JXDS/QR—A18012—2006 7.9《阻止欠税人出境管理作业指导书》 JXDS/WD—A18004—2006

编写:任君刚、计贵柳

初审:赵赣华 审核:付和平发布日期:2006年1月4日 修订日期:

下载吉林省欠税管理暂行办法[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林省欠税管理暂行办法[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吉林省省级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省级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吉财社〔2014〕268号 为规范省级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了《吉林省省级就业创业专项......

    吉林省通化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范文模版]

    吉林省通化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 来源: 作者: 日期:09-12-1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通化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正确引导农村居民集约节约用地、依法用地,促进......

    关于印发吉林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吉林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附件1: 吉林省行政单位 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15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管理办法 (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

    吉林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

    吉人联字〔2005〕43号 各市州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省委各部委、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省各单位干部(人事)处: 现将《吉林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管......

    吉林省学前教育资助暂行办法(推荐)

    吉林省学前教育资助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做好我省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规范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幼儿园是指经县级以上......

    欠税公告

    25.欠税及其处罚 《税收征管法》 第65、68、69 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养殖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五篇范文)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 农户养殖贷款管理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规范养殖类贷款操作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