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
“特困老人”涵义的界定:特困老人系指“三无靠”老人,即本人无工作,单位依靠不上;或子女是残疾人或下岗职工,子女依靠不上;或非孤老,民政救济依靠不上。[1]特殊困难老人简称为“特困老人”,只要是指6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孤寡、高龄、重病、残疾、经济特困等老年人。独居:指与子女不在同一社区(村)居住的年老体弱的、安全无保障的单身老年人。孤寡:指在民政登记注册的无亲属、无子女、年老体弱的、安全无保障的单身居住的老年人;高龄:指年龄在80周岁级以上(含80周岁),虽无经济之忧,但体弱多病者;重病:指民政社会救助认定的大病或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残疾:经济特困:指家庭月人均收入水平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按照北京市相关部门每年公布标准执行)或低收入家庭(按照北京市相关部门每年公布标准执行)老年人。[2]
一、空巢老人的社工介入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按照国际惯例,“老人”常指 60 或 65 岁以上的人,这一点比较明确。空巢老人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独居老人,这种老人有以下四种情况,即从未结婚、离婚、丧偶或者夫妻分居;第二类是老夫妇同住的老人,他们或者没有子女、或者与子女分开住(李杭东,丁峻,2006年)。城市老人在城市居住、有本地户口;在城市居住、没有本地户口,即 [1]孙才坚、徐静罡、周裕智、吴国卿、仲伟安、宋佩秋、冯筱明,上海市卢湾区社区特困老人医疗服务的社会救助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年12月第16卷第12期 [2]] 关于开展特困老年人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 户籍老人和非户籍老人。老龄化和空巢化带来的问题主要是空巢老人养老的供需不平衡。一方面,老年人的照顾需求明显增加,不仅表现为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口数量剧增,同时表现为老年人需要照顾的方面扩大。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大量增加,使得照顾需求大幅增长。据统计,从 2000 年至 2006 年,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由 6.6%升至 9.3%。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年人需要的照顾不再仅局限于基本生活照料的层面,还扩展到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社会交往、旅游出行等方面;对空巢老人来说,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对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社会交往的需求更为强烈。另一方面,为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足。第一,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正所谓“养儿防老”,老人主要依靠年轻的子女提供支持,但空巢老人身边没有子女,缺乏最基本的养老资源。第二,社会养老机构的规模和能力有限。近年来我国积极建设养老机构以应对养老危机,但是机构及床位明显不足。对专业本身而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推动了社区工作的本土化实践,有利于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在社区层面,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推动专业在实务领域的发展。社会工作者通过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活动三大方法,辅以工作坊、讲座等形式,为空巢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对空巢老人的健康照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生理健康,在生理健康方面,社工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在面谈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老人面临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传授健康知识。可以开展小组,进 行团队学习,如社工组织老年人学习老年人常见病预防治疗知识,增强老年人保健意识;学习人脑保健知识,预防老年痴呆;开展高血压老人小组,通过小组分享老人患病的心情,释放情绪和压力,学会养生和自我调节保护。在小组中,老人不仅能学习健康知识,也有助于增进老人之间的互动,满足老人的社交需求。另外,还可以举行老人趣味运动会、老人练太极、老人义诊等社区活动;举办健康知识社 区宣传活动,增进老人的保健意识;根据老人需求,开设不同主题的健康讲座,如预防“三高”系列健康讲座、预防老年痴呆讲座、饮食安全讲座等。2.心理健康方面。每个人都不免遇到很多情绪问题,对于缺乏照顾体系的空巢老人来讲,除了常人遇到的情绪问题之外,又增加了孤独感、抑郁和压力等。
在应对空巢老人的情绪方面,社工通过家访、面谈,运用专业的工作手法,协助老人解决问题。社工通过提供抑郁症系列辅导,运用系统脱敏法缓解情绪,同时调节现实矛盾,改善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对于孤独感比较强的老人,完善和建立支持网络,加强人际联络;定期探访,提供情感支持。对于照顾压力大的老人,社工可以协助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调动可运用的资源,积极改变现状。对于非户籍空巢老人存在的适应不良的问题,社工可以协助了解环境、运用环境资源,提供适应系列辅导。
对于丧偶的空巢老人,社工协助老人理性看待死亡,重视生命的可贵,提供哀伤情绪辅导,建立和巩固支持网络。对于有精神问题的空巢老人,社工链接医疗资源、寻求政策。总的来说,就是运用鼓励、倾听等技巧,了解老人的真实感受,协助老人认识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同时联络资源,构建支持网络,帮助老人走出情绪困境。为了让更多的空巢老人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社工可以邀请心理咨询师、志愿者,走进社区给老年人开展心理讲座,解答老年人的心理疑问;开展社区健康老人评选活动,将“健康老人概念”推广给每一位老人。一个人的生理健康出现问题,往往伴随着相应的心理问题。社工常常是将老人看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从生理、心理两方面提供健康服务。社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深入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了解实际需求,整理出有理有据的报告,向政府进行政策倡导,以更好地满足空巢老人的全方位居家照料需求。非户籍老人在政府层面得不到照料,这就更需要社工发挥自己的专业。社会工作就是一门为弱势群体而存在的专业和职业,社工不仅需要通过政策倡导为非户籍空巢老人争取更多的权益,更应该注重构建支持网络。对于每一个空巢老人而言,构建社区支持网络都是必要的,更应该发挥社区居民的能动性,发挥义工的巨大能量,为户籍空巢老人提供照料。同时,社工也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老人自身的照顾能力。除此之外,提供相应的照顾资源和信息也是必要的。在人际交往方面,社工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或小组的形式传授人际沟通技巧;也可以借助各种小组或者多样性的社区活动搭建沟通平台,增加人际互动和沟通。社工通过动员和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建立老年人的支持系统: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及性格特征设计了社区老年人邻里关爱互助小组活动,建立邻里支持,为老人提供便捷、及时的服务;通过结对关爱,让社会各界加入到为老服务中去;通过社区老人互助探访、同龄人互助小组等,加强老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在文化娱乐方面,社工在认真评估社区空巢老人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老人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社工满足空巢老人的文化娱乐需求的手法主要是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区活动。社工注重在活动过程中加入一些互动游戏,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了解和认识;举行老年人舞蹈兴趣小组,满足社区老人的舞蹈需求,丰富老年人的康娱生活;老年人书画兴趣学习小组,培养老年人对书画的兴趣;开展老人照片分享会,唤起老人的美好回忆;成立老人模特队,挖掘老人潜能,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举行“热爱生活、独立自信”主题配乐诗朗诵比赛。在信息政策方面,社工可以通过一对一面谈,深入了解老人的需求,提供详细的政策,并协助申请相应的服务;也可在逢年过节的社区活动时,宣传与老人相关的政策和服务;同时可以协助老人制作社区自己的老年报,刊载最新的政策和服务、最新的社工活动、老人的人生经验、回忆以及老年保健养生知识、常识。在这个过程中,激发老人潜能,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同时达到了老人互助的效果。
精神慰藉主要是关心空巢老人,消除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为此,社工可以进行探访或者带动义工进行探访,给以情感支持;也可以邀请老人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同时,社工也应该在举办互动的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而且,前面所讲的多样化的社区活 动,都有助于增加空巢老人与他人的沟通,搭建老人支持网络,达到精神慰藉的效果。
老化是生命过程中正常和自然的现象。失能老人是一个需要长期照料和严重依赖照料的群体,在起床、洗澡、穿衣、上厕所、做饭等日常生活活动方面需要帮助,他们是老人中的弱势群体,其照料问题是一个高难度的问题,他们的照顾者也比一般老人的赡养人面临更多的困难。
关于老年人的界定,在我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有学者将失能老人定义为: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六项指标进行测算,有至少一项做不到年满60周岁的人。[3]失能老人有高龄、患病多的特点,导致他们面临的问题有别于其他老人。失能老人所特有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生理机能受损,活动范围受限,第二、自我意识丧失,思维能力降低,第三、认知行为失调,抑郁焦虑严重,第四、社交障碍,亲属朋辈缺失。运用的人本治疗模式与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普遍适用于失能老人,针对机构内失能老人的社会工作介入往往是多种工作方法和技巧综合使用。社会工作者在对失能老人开展服务工作的时候不能使用从模式到个案的思维逻辑,而应当先研究服务方案,在去看用什么理论和模式来支持与说明,避免固化思维。为机构内失能老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流程是,接案、收集资料、前期评估、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过程评估、方案调整再实施、效果评估。
[3]华夏,养老机构中失能老人精祌慰藉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硕士论文 失能老人很少直接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更多的家属或社会工作者自觉发现建立合作关系。老年人具有很高的异质性,针对机构内失能老人的社会工作评估工作根据对象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案,首先,针对失语或失智老人,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他的生态系统原子出发,多方收集案主资料或者直接对案主的行为进行观测得到前后变化的数据。再者,对于思维、语言能力正常的老人,在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量表评估,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尽量少用书面记录的形式对老人进行测评,尽量给测评对象提供安全、秘密、轻松的测评氛围。
二、老年残疾人的社工介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残疾人的数量和比例快速增长。老年残疾人问题凸显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舶来品”,专业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还不成熟,尚处于本土化过程中,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的参与社会活动,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老年残疾人是指年满60岁的残疾人,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残疾人的老龄化,即六十岁之前已患有残疾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老年阶段;另一种是因老残疾,个人进入老年以后,随着机体的衰老,老年疾病的增加,逐渐丧失部分或者全部功能,成为残疾人。老年残疾人的主要需求有经济保障的需求、医疗康复的需求、健康照料 的需求、情感满足的需求、社会参与的需求、居家安全的需求。老年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经济上的贫困、日常照料的缺乏、精神生活的匮乏、娱乐休闲的不足、社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等。[4]
面对老年残疾人的这些问题,社会工作开始介入老年残疾人服务,专业社会工作对老年残疾人的介入是非常必要的。目前老年残疾人的人口数量巨大而且增速较快,而且老年残疾人所面临的问题较多且复杂,但是与老年残疾人相关的群体或组织并没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因而非常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是一个助人的专业,有自己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是针对普遍意义上需要帮助的人群,没有针对老年残疾人问题的个别介入方法。因而在老年残疾人问题上,社会工作需要探索出一种适合老年残疾人的介入模式。由于老年残疾人存在着个体差异、城乡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因而这种模式必须是要能适应解决不同老年残疾人问题的需要的,即老年残疾人领域的通用模式。这种介入模式主要包括四部分,即社会资源的整合、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介入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估体系的建立等。社会工作者在对老年残疾人所遇问题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整合老年残疾人的社会资源,构建老年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选择合适的方法介入到老年残疾人的问题中去,并建立社会工作评估体系,以确保能有效地解决老年残疾人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对老年残疾人的支持也属于正式支持的范畴。
社会工作者在与老年残疾人建立专业关系后,能够为老年残疾人 [4]姚尚满.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6:49-51 提供比较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而且这种服务有着非正式支持无法提供的技术性优势,因而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志愿者可以为老年残疾人提供日常照料、沟通交流等多种服务,这样服务在老年残疾人非正式支持不够的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社会工作在其发展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专业的工作方法,其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工作是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三种。
三种方法各有自身的特点,.但是由于老年残疾人的问题一般较为复杂,因而需要将三种方法整合起来使用。1.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最早产生、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会工作方法,它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运用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对案主(个人或家庭)进行工作;它通过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协助案主解决困扰他或他们的问题,并改善其人际协调能力,完善其人格与自我,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维护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健全功能,增进其福利。“个案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案主及其家人。社会工作者在使用个案工作方法介入老年残疾人的问题时,要深入探讨老年残疾人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挖掘老年残疾人的社会资源,为老年残疾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改善老年残疾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老年残疾人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尽量挖掘老年残疾人的潜能,帮助其改变自己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模式,强化他们适应生活和环境的能力。2.小组工作小组工作也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中的」种,也叫做团体工作。它经由小组成员的协助及小组动力过程,使参与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并达到小组目标及社区发展,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和繁荣。”社会工作者将小组工作的方法应用到老年残疾人领域,对老年残疾人问题的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小组成员的同质性,老年残疾人的行为模式将会得到改变,其受损的社会功能也会逐渐恢复。老年残疾人还可以从小组中获取其他成员的支持,增强了自身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3.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方法,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本着助人的价值观念和专业技艺,与其所服务的社区居民一起工作,推动与居民福利有关的社会行动的开展及社区方案的制定。老年残疾人社区工作旨依靠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整合社区内外的资源,发掘社区老年残疾人的潜能,改善社区老年残疾人与其他居民之间的关系,增强老年残疾人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消除歧视,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工作者使用社区工作的方法既调动了社区内其他居民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到老年残疾人,促进老年残疾人问题的解决。
老年年残疾人群体是一个问题较为复杂的群体,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单纯的个案、小组、社区的方法又都有自身的不足之处,无法完全适应老年残疾人的需要,因而需要将三种方法整合起来使用,以达到功效的最大化。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的过程中不能将这三种方法的应用分裂开来,而应该建立一种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的介入体系,针对特定老年残疾人的情况选择具体的方法。专业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本质以及其所包含的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决定了社会工作可以为老年残疾人提供政府、残联及其他社会组织所不能提供的服务。而且,当前社会工作在中国正值发展的春天,政府及社会的支持给了专业社会工作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也决定了社会工作可以在老年残疾人领域获得较大的发展。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老人社会工作向前 发展的基础,要改变目前我国老年杜会工作的现状,就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老年社会工作队伍,这是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达成这个目标,首先可以扶持各种类型的专业化的为老年人服务的非政府组织,让这些组织和现有的养老机构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与此同时,在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老年社会工作专业,通过培养大量的社会学、社会工作人才满足老年社会工作队伍专业人才紧缺的局面;另外,在一些研究型大学开设研究生进修课程,为老年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
第二篇:疫情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方案
疫情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2月23日在统筹推进X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关于加强对因疫情在家孤寡老人等群体走访探视并提供必要帮助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应对X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6号)有关要求,切实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开展摸底排查。
各镇要依托留守老年人信息系统、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等现有信息平台,采取镇统一组织,动员和指导各村协助落实的方式,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全面摸底排查,重点排查独居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年人,受疫情影响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家人被隔离收治而无人照料的老年人,暂时无人照料的留守(空巢)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重点排查家庭疫情防控情况,赡养人、托养人履行赡养、托养义务情况,日常生活需求、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等情况。要切实摸清真实底数,科学评估风险等级,明确分类帮扶措施,建立关爱服务台账,确保将全部特殊困难老年人纳入关爱服务范围。二、及时做好关爱服务工作。
各镇要充分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方面力量作用,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帮扶对象落实到人,分类开展走访探视和关爱服务工作。对因疫情影响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尤其是特困老年人,要每天至少开展1次走访探视,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必要帮扶;对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符合相关救助条件的,要及时协助其申请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对因家人参加抗击疫情或被隔离收治而无人照料的老年人,要协助落实临时照料人,及时做好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工作,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精神状态。对因疫情影响在家隔离的留守(空巢)、独居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老年人,要在督促家庭成员履行赡养(扶养)责任的基础上,引导村委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探视、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服务;赡养人、扶养人无法履行赡养(扶养)责任的,请所在镇政府(村委会)及时介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志愿服务等方式,提供必要帮扶。对因疫情影响不能返回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要指导相关养老机构加强信息沟通,及时掌握老年人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上门服务。对于出现疑似症状的上述老年人,要在当地X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统一安排和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按照规定立即送诊,不得迟报、瞒报、漏报。一旦确诊,要协助做好相关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理,防止疫情扩散。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员等专业力量通过电话、咨询热线、网络微信、上门服务等线上线下方式,及时为有需要的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心理调适、情绪疏导、精神抚慰等服务。三、支持养老机构优先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特殊困难老年人入住需求。
对本区域生活不能自理且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料且有机构入住需求的其他孤寡老人,因子女参加抗击疫情、因疫情接受隔离治疗等原因导致家庭无力照顾、确需返院和拟新入住的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各养老机构要按照《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分区分级精准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与恢复服务秩序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为其安排入住服务,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刚性服务需求。四、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指导。
各镇要落实主管职责,将疫情防控期间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纳入联防联控工作重点,组织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排查摸底,督促落实关爱服务举措,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研究解决,将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确保国家和当地相关政策要求落实到位。各镇要协调推动落实属地责任,确保辖区内特殊困难老年人走访探视、生活照料、帮扶服务等工作落实到位。要发挥村委会协管职责,指导和支持其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具体开展关愛服务工作。镇政府要以村委会为依托,建立关爱服务工作机,织密服务网络,做到责任到村、到具体人员,覆盖所有需要帮扶服务的特殊困难老年人。要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主责,督促赡养(扶养)人履行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义务。五、工作要求。
各镇要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作为重点工作,加强工作指导与督查,结合各镇实际,切实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服务保障工作。并于4月7日向局社会福利科报送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第三篇: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
老年人社会工作毕业论文
摘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倡导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老年人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提供全方面、高品质的服务,使之“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从而实现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工程。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老年社会工作也开始兴起,并日益受到重视。为推动我国老年社会工作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对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培养也在加速进行。
关键词:老年社会 社会服务 老年社会工作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迫切需要强化老年人社会工作
人类进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迈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后,人口老龄化趋势开始引起重视。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落实,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口总规模急剧膨胀,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快。我国80岁以上老龄老年人口增长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长率。全世界每5个、亚洲每2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会有一位中国老年人。据民政部统计,早在2002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目前已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2%;65岁以上人口超过9400万,占总人口的7%。其中,80岁以上老龄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9.7%。预计到2050年,80岁以上老龄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10%上升到20%,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亿左右,约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36%,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3%。
老龄化趋势加快,老年人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老年人社会工作成为一个急需重视和解决的社会问题。在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下,子女难以独立承担对老年父母的照顾,客观上也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针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
1.老年人社会工作内涵
老年人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老年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技巧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社会资源,贯彻实施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政策,解决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满足其需求的实践过程。
2.强化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原因分析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同时又是社会有功之臣,解决好老年人问题,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从而实现成功老化,这是社会的责任。让老、中、青和谐相处,共同分享社会资源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关系到我国和谐社.........
第四篇:街道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方案
街道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的通知》以及县政府下发的《县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方案》文件,现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明确工作对象
1、持续做好“兜底保障对象”的社会救助对已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的家庭和个人,持续做好跟踪。对因疫情影响或因病因灾造成生活困境的,给予临时救助。
2、积极关注“低收入贫困对象”的帮扶救助
要对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的1倍(含),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且因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灾因病因学造成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及时纳入低保救助或临时救助。尤其是要关注受疫情影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临时救助对象、近期申请未通过对象、近期退保对象中新出现的困难对象,做好筛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应保尽保,对支出型困难的予以临时救助。
3、重点探索“特殊困难对象”的精准救助
对以下四类重点困难对象,要分类分层实行精准排查,针对性地用好用足救助政策,织密兜底保障网。
(1)“老”对象:
80岁独居老人,属于无稳定收入的孤寡对象,纳入特困人员集中供养;
80岁以上失能老人,除孤寡之外,享受失能社会化服务补贴,加强居家服务;
80岁以上困境老人,除孤寡之外,因病因灾的予以临时救助,符合低保的,纳入低保;
80岁以上留守老人,属于建档立卡和困境的,纳入低保,因病刚性支出的,予以临时救助。
(2)“弱”对象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孤儿政策救助;
困境儿童。纳入低保或视家庭情况,予以临时救助,并确保此类儿童不因病因灾因困而失学。
农村留守儿童: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对象,通过教育部门享受寄宿生营养餐和生活补贴,其他困难留守儿童予以临时救助。
农村留守妇女:计生二女结扎户,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的1倍(含),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纳入低保;大病支出型贫困的纳入低保并予以临时救助。
(3)“病”对象
加大对因病而困群众的救助,对因大病重病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并对其医疗费自费超额部分,通过临时救助和县爱心扶贫基金两个途径进行救助。
(4)“残”对象
对重度残疾人(含精神、智力三级残疾),按照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有因病刚性支出的,予以临时救助。其他残疾人,家庭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应保尽保;因病因灾有刚性支出的,予以临时救助。
二、明确救助帮扶方向
1.生活救助。一是创新低保、特困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二是落实支出型贫困家庭低保政策,对扣除医疗、残疾护理、教育等刚性支出(多重致贫可叠加扣除)后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支出型贫困对象,按规定纳入低保(特困人员)。
2.急难救助。一是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二是加大救助力度,着重将低收入对象纳入临时救助对象范围;三是建立快速审批机制,对发生重大困难的,第一时间给予救助。
3.医疗救助。一是对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提高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补助比例;二是探索建立医疗帮扶基金,对因病困难对象给予一定比例的互助帮扶。
其他方面: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困难对象如有涉及,做好与扶贫办、社会保障所、学校等部门的协调联系。
三、明确工作任务
1、建立动态管理的特殊困难群体基本信息数据库,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络。
(1)摸底。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对扶贫办和残联等部门数据库比对筛选基础上,逐户逐人摸清未兜底保障对象数,并对帮扶服务需求作出评估,精准识别各类特殊困难群体。
(2)建档。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把特殊困难群体从因病、因残(伤)、因学、因灾(疫)致贫原因入手,按照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对象、重度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困境儿童、孤寡困难老人、失能困难人员、低收入困难家庭等类别进行细化分类,形成特殊困难群体基本信息数据库。
2、探索特殊困难对象分类分层帮扶服务工作机制
在对“老、弱、病、残”困难对象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帮扶施策。四类困难对象,总体要纳入生活救助,有大病的要实施“临时救助”。对困境儿童还要关注就学问题,确保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失学和辍学的困境儿童要与教育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对残疾和精神病患者,要重点关注有无办理“残疾证”,对事实患者且无“残疾证”的对象,要单列整理,上报残联统一核对处理,对“残疾证”未年检换新证的对象,要敦促其及时换新证;对孤寡与留守的困难老人,还要关注住房条件,对住房有安全隐患的,要及时与村委反馈,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解决,确保不发生住房安全事故。
3、积极稳妥做好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审批权限委托下放试点工作
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认真学习领会低保政策,执行好社会救助的工作纪律,既不“漏保”,也不“错保”,坚决杜绝“人情保”。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和要求,及时高效提供救助服务。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1、组织准备阶段(2020年4月30日前完成)
各村(社区)成立由主任挂帅的“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增加人员力量;各村(社区)成立工作小组,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
2、宣传培训阶段(2020年5月10日前完成)。
各村(社区)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并安排工作培训,培训对象为村(社区)业务人员。
3、摸底排查阶段(2020年5月25日前)。
各村(社区)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对本辖区的特殊困难群众走访调查和摸底排查,做到全覆盖,不遗漏,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按因病、因残(伤)、因学、因灾(疫)等致困原因进行分类。并于5月25日前将摸底排查数据报送至街道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工作推进办公室(设在街道社会事务办)。
4、实施推进阶段(2020年6月-12月)
6月底前,完成特殊困难群体精准识别,录入相关摸排数据表。
7-12月,用好“特殊困难群体基础信息”,实施精准救助,同时组织引导群众团体、社会组织、慈善基金会等社会各界力量进行结对帮扶。并做好动态管理。
第五篇:特殊困难证明
特殊困难证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我是乌兰陶勒盖镇巴音高勒嘎查塔玛哈来社的一名大学毕业生。我2009年7月毕业于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毕业后旗里打过许多零工。2010年6月经参加带薪见习考试,我被分到鄂尔多斯市勇泰热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习至今。虽然名义上算是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工资每个月只有一千元的工资难于支付我个人的各项生活费用,由于我至今未结婚,作为单身的我得租房,现在旗里的房租特别高,在加上每天的各项基本生活费用,在旗里靠一千元工资生活和生存压力很大,困难重重,我家里还有两位年迈的双亲,还有多病的母亲,全家开支主要靠放牧,由于家里没有劳动力,家庭经济困难。靠一千元的工资我难于赡养父母,父母无固定工作,实在难于补贴各项家用,想找个其他工资高点的工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现恳求贵领导能帮助我解决我这个少数民族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请求各级领导解决我的历顾之忧,让我们贫困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关爱。
申请人:海棠2012年2月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