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审查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 局部调整审查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提高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效率,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行为,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审查审批质量,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等有关法律、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二、凡涉及西安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控规局部调整,均应遵守本手册。
三、所有的控规局部调整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专业专项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提出的发展原则和重要理念。并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办理。
第二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非政府类调整项目)审查审
批程序及流程图
一、办理控规技术性调整
(一)必备文件:
1、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6份,含以下内容:
①控规局部调整申请书(详细列明局部调整内容和理由,含联系人姓名及电话,A4纸打印,并加盖单位公章); ②土地权属证明文件(验原件、收复印件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③计划批准文件(限政府投资项目,验原件,收复印件); ④申请局部规划调整所涉及的相关批复、议事纪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⑤《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⑦市勘测院、规划院出具的勘测成果及红线图(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⑧已批准的总平面图(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⑨其它涉及控规调整的有关文件和材料。
2、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6份(图说文件,含电子文件)
备注:出现下列情况时必备文件可不含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1、经控规信息核定,属于控规信息有误的(详见《关于<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2、属于国家、省、市重大项目按“绿色通道”办理的。
(二)工作流程:
1、窗口工作人员按标准查验必备文件,受理报建,编排流水号,并将报建材料交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
2、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报处业务办公会审查审批,签发《控规技术性调整审查审批表》(6号表),形成6份备案审批材料,并填写《控规局部调整函复意见书》。
3、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将1份备案审批材料自行留存归档,其余5份交总工办备案。同时交窗口工作人员核发《控规局部调整函复意见书》
4、总工办经办人员将3份备案审批材料分发分局(或城改办规划处)、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信息中心备案。同时确定控规版本号,启动控规维护程序。
备注:
1、原则上不予调整的控规内容参见《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第十一条;
2、控规技术性调整覆盖范围参见《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第九条、第十条。
(三)审批文件:
1、窗口核发文件:《控规局部调整函复意见书》
2、备案审批文件: ①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
②《控规技术性调整审查审批表》(6号表); ③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二、办理控规非技术性调整
(一)必备文件:
1、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6份,含以下内容:
①控规局部调整申请书(详细列明局部调整内容和理由,含联系人姓名及电话,A4纸打印,并加盖单位公章);
②土地权属证明文件(验原件、收复印件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③计划批准文件(限政府投资项目,验原件,收复印件); ④申请局部规划调整所涉及的相关批复、议事纪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⑤《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⑧市勘测院、规划院出具的勘测成果及红线图(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⑧已批准的总平面图(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⑨其它涉及控规调整的有关文件和材料。
2、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6份(图说文件,含电子文件)
(二)工作流程:
1、窗口工作人员按标准查验必备文件,受理报建,编排流水号,并将报建材料交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
2、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报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业务办公会审查,填写《控规(调整)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并加盖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技术专用章,形成报审材料;
3、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将5份报审材料转送总工办;
4、总工办经办人将4份报审材料转发分局(或城改办规划处)、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信息中心;
5、总工办、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和信息中心经办人报各处业务办公会初审,填写《控规(调整)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加盖技术专用章,并交总工办归总;
6、总工办经办人整理好报审材料和归总的《控规初审意见表》报总工程师办公会会审,会上填写《总工程师办公会会议纪要表》(7号表),并当场将纪要表发放与会单位和调整方案编制单位。同时确定控规维护版本号(需上局长办公会项目在局长办公会后给版本号);
7、调整方案编制单位报送5份按总工程师办公会纪要意见修改完善的控规调整成果,总工办经办人进行验收;
8、总工办经办人发放验收合格的控规调整方案(一般规划调整直接发放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和信息中心,并启动控规维护程序;重大规划调整需进行公示、报局长办公会或转报上级政府审批完成后再发放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和信息中心执行,并启动控规维护程序)。同时,总工办经办人填写《控规局部调整函复意见书》,交窗口工作人员核发。备注
1、报审材料包括: ①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 ②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③《控规(调整)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
2、原则上不予调整的控规内容参见《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第十一条;
3、各相关处室应在接收报审材料后,将《控规(调整)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交总工办归总,逾期视为无意见;
4、未通过规划业务办公会审查的项目,规划编制单位应按会审意见作出实质性修改后重新报窗口申请审查审批;
5、控规调整编制单位修改完善方案时间不计入承诺时限内;
6、紧急规划调整项目各项目处室可根据《总工程师办公会会议纪要表》(7号表)及有关图文先行办件。
(三)审批文件:
1、窗口核发文件:《控规局部调整函复意见书》。
2、审批文件:
①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
②《总工程师办公会会议纪要表》(7号表);
③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含已按总工程师办公会意见修改完善并通过验收的控规调整方案)。
第二篇: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西安市规划局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管理,提高控规审查审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西安市规划局审查、审批(报批)应由本局审查审批(报批)的中心城和规划区范围内重要地区控规或其局部调整,适用本规定。市域其他地区的控规审查审批,由区(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此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
控规审批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控规(含大纲图则和详细图则两种形式,下同)的审查和审批(或报批),控规局部调整的审查和审批(或报批),以及控规编制、调整成果的管理和维护。
“大纲图则”是指按《西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有关要求编制,并经审批的大纲性控规图则,“详细图则”是指按《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管理规定(暂行)》有关要求和“大纲图则”编制,不经公示、但经过审批的控规详细图则。我局现已编制、未经公示但审批完成的控规全部属于“详细图则”。第四条 控规方案审查审批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暂行)》、《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暂行)》、《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等国家、省、市规范、标准、文件;
3、编制项目的上层次规划和相关规划;
4、项目范围内及相关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第二章
控规的审批(报批)
第五条 西安市规划局对控规成果的审批程序,包括初审、会审和审批(报批)三个阶段。
第六条 初审程序
初审程序包括规划局内各部门审查和专家技术审查(对控规“大纲图则”进行审查,原则上应邀请专家参与初审)。必要时可邀请市民代表参加初审。
一、接收申请
由总工办负责统一接收控规编制单位的6套报审资料。报审资料包括:
1、《控规方案初审申请表》(1号表);
2、符合要求的控规图说文件。图说文件除包含有关资质证件外,还应明确注明有关责任人员(下同)。对符合报审要求的,由总工办在1日(本规定所称“日“,均指法定工作日。下同)内,将报审资料分送局相关处室(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信息中心。下同)和有关分局,城改办规划处。
对不符合报审要求的,由总工办退回规划编制单位。
二、初审
1、初审及初审会议:接件6日内,相关处室和分局应安排专门人员对上报成果进行初审,并在初审后上处业务办公会,形成处审书面意见(2号表《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反馈到总工办。逾期未填写并送出《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的,视为无条件同意。
2、各相关处室、分局根据业务分工,其初审的重点内容为:区分局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各类基础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含已发、在办用地手续和建管手续),与本行政区发展或建设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总工办负责审查与已批准的上层次有关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用地处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涉及本处负责的已批用地许可及相关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建管处负责审查在办建筑方案,有关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规的,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市政处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各类已发或在办市政工程手续的准确性,与相关市政系统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城改办规划处负责审查,已办或正在办理城改项目,用地、建审等手续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信息中心负责审查规划成果的电子文件格式的符合情况,以及与相邻控规的信息数据吻合情况。
3、专家技术审查
专家技术审查与各相关处室和分局的初审同时进行。由总工办组织专家,对控规成果的有关具体内容提出详细的技术审查意见。审查重点为技术规范、标准等的执行情况,控规分析论证的合理性,控规技术结论的合理性等。
专家技术审查意见由有关专家填写《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专家审查后在规定时间内送总工办。参与初审的市民代表(如果有)也应填写《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并在规定时间内送总工办,逾期未送达的,视为无条件同意。
4、现场踏勘:各相关处室接收报审资料后,可根据需要分别组织进行现场踏勘。踏勘工作的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初审程序合并进行。
5.总工办收集汇总书记面意见后,认为初审不合格的,发回编制单位,要求其按《控规初审意见通知书》修改后,重新申请初审。初审合格的,进入会审。第七条 会审程序
会审程序是指市规划局对控规成果进行行政审查。会议类别为局总工办程师办公会。
1.会审会议:由总工办在收到初审书面意见反馈后,对初审合格的在7日内,安排局总工程师办公会,在必要时负责通知市级有关职能部门、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参会。会议应采取票决或议决的方式对规划成果是否通过会审作出决策,并提出书面会审意见。
2、会审意见:会审会后2日内,由总工办根据会审意见(纪要),形成《控规会审意见通知书》,分发各与会单位及编制单位。规划编制单位应根据《控规会审意见通知书》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填写《控规会审修改情况汇总表》(4号表)。完善后的规划成果转入报批程序。
3、会审不合格的,应在按通知书修改后重新申请会审。第八条 审批(或报批)
审批(或报批)程序指市规划局局长办公会审批控规成果(或向市人民政府报批重要控规成果)
一、接收申请
由总工办负责统一接收控规编制单位的8套报批资料: 报批资料包括:
1、《控规报批申请表》(5号表);
2、《控规会审修改情况汇总表》(4号表);
3、有关职能部门的书面意见(必要时);
4、会审后修改的控规图说文件(含包括全部规划成果的2套光盘)。
对符合报批要求的,由总工办组织相关处室成果验收;不符合要求的,由总工办退回规划编制单位。
二、成果验收
接收报批资料后3日内,由总工办组织完成报批资料的审核验收(应有相关处室和分局参与并出具意见)。必要时,委托专业规划机构进行技术验收。
经验收合格的(含电子文档),转入审批(或报批)阶段;不合格的,由总工办退回编制单位继续修改。
三、审批(或报批)
报批资料经审核验收后,由总工办拟稿,报局长办公会审批(或转报)。转报的公文和控规成果由局办公室发出或报送。
第三章
控规局部调整的审批
第九条 控规局部调整审批程序分为申请、审核及受理,方案审查和审批(或报批)两个阶段。
第十条 控规局部调整的经办处室为用地处(长安、阎良、临潼)规划分局、城改办规划处。其余调整的牵头处室为总工办,分局、相关处室参与。
第十一条 申请、审核及受理
一、申请 由窗口负责接收申请单位的控规调整申请资料,转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受理。
申请资料包括:
1、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要求详细列明局部调整的内容和理由;
2、《控规局部调整申请审核表》(6号表。此表由窗口协助申请单位填写)。
二、审核及受理
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接收申请资料后,按调规技术规定5日内确定是否受理,确定不予受理的,告知不予受理的依据和理由;确定受理的,一次性告知自主论证的有关要求,由申请单位按要求自主组织调规论证。
第十二条 控规调整方案的审查审批
一、接收调规论证材料
由窗口负责接收控规局部调整申请单位的6套论证报审资料。
报审资料包括:
1、《控规局部调整方案审查审批表》(7号表。此表由窗口协助申请单位填写相关内容);
2、控规局部调整的专题论证报告(图说文件)。
二、分类审批
1、对符合报审要求的,由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进行分类。按调规技术规定属技术性调整的,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5日内提出书面调规意见并审批,3日内交相关处室完成备案。备案完成后有必要单独出图的由总工办安排调规出图,分发各相关部门存档;
2、不属于技术性调整的,由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在3日内将报审材料送总工办办理,并同时出具书面初审处理意见。
不符合要求的,由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转窗口将资料退回规划调整申请单位。
3、总工办在接收转报材料后l日内分发相关处室,各相关处室2日内应将处室初审书面意见(2号表)交总工办,总工办6日内安排局总工程师办公会。编制单位应参会,会议对调整方案提出审查意见并审批。审批采取票决制。
4、若规划调整涉及市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管理领域的,必要时由经办处室负责通知有关部门共同参加审查会。如需要,可由经办处室事先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并由专家组出具技术审查书面意见。
审批通过调整论证方案的,由控规调整的编制单位根据会议意见修改完善控规调整成果,报总工办验收。不同意调整方案的,由控规调整的编制单位根据会议审查意见继续修改,完善后重新报窗口申请审查审批。
三、审核验收 由总工办负责在接收已审批通过的控规调整修改成果后2日内完成审核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由总工办分发、归档并执行。
验收不合格的,由总工办退回规划调整申请单位继续修改完善。完成后,重新报总工办审核验收。
四、如属原控规中规划的公共绿地和独立占地的配套服务设施用地指标减少1/2以上的,以及涉及历史文化保护的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的建设控制指标调整的,属于重大调整。由总工办在审核验收后上报局长办公会审批。审批后由总工办2日内将批文和成果转发相关处室、分局。
五、分局、相关处室在控规使用、执行中发现有规划调整需要,属技术性调整的,由分局、相关处室自行调整审批,并报相关处室备案;不属技术性调整的,出具书面调整意见,报总工办组织论证和调整。
第十三条 对于时间紧迫的政府重大项目相关新编控规或其调整,按照“绿色通道”的思路,采取分局和部门联动的办法,召集紧急会审会议研究审批内容后,可一边组织论证和审查、修改,一边执行审批内容。其图文成果的审查、审批(报批)、分发的程序和责任主体不变。
第四章
控规编制及调整成果的管理
第十四条 控规成果管理
一、经批准的新编控规成果,由总工办在3日内将控规成果(加盖“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专用章”)和批文分发各业务处室、分局、信息中心。控规维护单位(编研中心)启动控规维护。
其中:总工办(含1套光盘)、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有关分局、信息中心(含1套光盘)各存一套图说文件(涉及城改办规划处的,报批时应请编制单位多报一套)。
二、信息中心在接收规划成果(含电子文档)和批文后,在5日内将其电子文档录入控规成果公布查询系统。
第十五条 控规局部调整的成果管理
经审批、并经验收(或经公示、批复)的控规局部调整成果,由总工办在2日内将调规成果(加盖“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专用章”)和批文分发各业务处室、分局、信息中心。控规维护单位(编研中心)启动控规维护。
其中:总工办(含1套光盘)、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有关分局、信息中心(含1套光盘)各存一套图说文件(涉及城改办规划处的,报批时应请编制单位多报一套)。
二、信息中心收到局部调整的批复和图说文件后5日内,将调整成果的电子文档录入控规成果公布查询系统。
第三篇: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
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 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严格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规范控规调整的技术管理,提高控规调整的工作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技术管理规定。
第二条 经西安市规划局或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中心城及规划区范围内重要地区控规的调整,应遵守本规定。规划区范围内经西安市规划局批准的其他地区控规的调整,由市规划局授权区(县)规划局原则上按照本规定执行。市域其它控规的调整,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申请调整控规的主体,必须是控规所涉土地业主或区(县)级以上(含区县级)人民政府。中心城及规划区范围内重要地区控规调整受理主体为西安市规划局用地处、(长安、阎良、临潼)规划分局、城改办规划处。
第二章
调整原则
第四条 控规调整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提出的发展原则和重要理念。
第五条 控规调整方案涉及现状已建成公益性(或半公益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道路及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或公共绿地置换的,控规调整方案中须附加“新设施或绿地建成启用后,原设施用地或绿地方可另行安排建设”的时序条件。
第六条 控规标准单元(最大不超过标准片区)调整前后的人均配套设施水平特别是中小学和农贸市场的配套水平均须满足国家规范的要求。旧城范围在条件限制时可适当降低。
第七条 涉及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管理职能的,必要时需有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的书面意见。
第八条 控规调整地块面积占原控规标准单元面积50%以上,或调整范围绝对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应视为对该控规重新编制。
第九条 对于原控规因信息收集不全面,而造成获得土地使用证三年之内的土地被规划为其他用地性质的(应总体规划、专业专项规划的要求变更性质的除外);因地形图原因造成有关参数不准确、缺失或有笔误的(由编制单位在3日内书面核定);用地地界不准确或与土地使用证、红线图不吻合的,控规应予调整,并属于“技术性调整”。
第十条 不涉及控规“大纲图则”内容调整的(即只调“详细图则”但不包括控规给定的用地强度指标调整),属于“技术性调整”。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中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办事处、派出所、小区或组团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之间及与其他用地等面积位置形状调整的,在落实用地的条件下,属于“技术性调整”。
二、涉及用地性质的调整,包括原控规详细图则中保留现状用地性质的,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业专项规划的,属于“技术性调整”。
三、涉及市政设施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的调整,下述情况属于“技术性调整”:
1、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中的交通设施用地(不含地铁)、邮政设施用地、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在落实用地的条件下,调整位置、形状;或调为兼容其他性质用地。
2、对规划支路(16米及以下)的调整或取消。
3、对社会公共停车场在落实用地的条件下等量位置调整,或社会公共停车场下地、上楼的用地合并。
4.对于市政管廊用地,市政管廊迁移后调为其他性质用地。
四、企事业单位利用单位自有土地建设经济实用房,符合下列条件的属于技术性调整:
1、符合集资建房条件并已纳入市经济实用房建设投资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具备市房委办批复和市计委立项文件。
2、单位集资修建经济实用房的建设用地必须是该单位于2002年12月31日前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自用土地。
第十一条 原则上不予调整的控规内容
一、经国土部门招、拍、挂出让程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其公示指标原则上不得由业主申请调整。
二、非城市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得调整为城市建设用地。
三、由国家、省、市规定的强制性配套设施项目和用地原则上不得取消。
四、快速路、主干道不得取消,等级、标准不能降低。次干道调整须在主干道围合范围内、支路调整须在次干道围合范围内进行路网指标验算,城市路网密度不足或道路面积率不足地段,原则上不得取消、变窄道路。
规划确定的市政道路不能改为内部道路,不能改变道路使用性质。
原规划为市政设施走廊的用地或河渠及其绿带用地,市政设施、河渠取消或改道后,在满足控规单元公共配套设施用地(弥补欠帐)后,方可调为其他建设用地。
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控制紫线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区内的由控规明确的规划指标,原则上不得调整。
六、航空限高未经空军部门批准不得调整。
第十二条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公共和长远利益的需要,按规定程序对各种控规内容进行调整。
第三章
调整论证
第十三条 控规局部调整,原则上应结合该项目申请调整的内容和周边地区的现状、规划情况,进行控规调整论证。
第十四条 控规调整论证应由申请单位委托具有城市规划编制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进行。
第十五条 控规调整论证内容应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主要包括:
一、城市配套设施市政设施承载能力论证。其中必须包括是否满足国家规范及解决方案等。
二、城市交通影响论证。如交通量、交通组织(含静态交通)等。
三、城市环境影响论证。按环评要求的内容。
四、城市设计及景观影响论证。如调整后产生的景观变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与解决方案等。
五、对周边其他业主或已实施项目的影响论证。如有哪些影响、怎么解决等。
六、其他由规划部门指定的论证内容。
第四章
调整论证成果
第十六条 控规调整论证成果一般包括:控规调整说明书、控规调整规划图纸、上述文件电子文档。所有图文成果和电子文档均应符合《西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
第十七条 控规调整说明书
一、调整位置、原控规内容
二、调整原因、有关依据、论证过程
三、具体调整方案及内容论证:
1、调整方案;
2、城市配套设施市政设施论证情况及结论(论证范围一般为所在标准控规单元范围);
3、城市交通影响论证情况及结论;
4、城市环境影响论证情况及结论;
5、城市景观影响论证情况及结论;
6、对周边其他业主或已实施项目影响情况论证、结论及听证情况;
四、调整后的规定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
五、各地块控制指标调整前后一览表;
六、调整后可能引发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第十八条 控规调整图纸
一、制图范围应是包括调整项目在内的整个标准控规单元;
二、基本图纸:
1、位置图(以所在标准单元范围为界)
2、原控规全套图
3、与调整内容相邻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4、调整后控规全套图
5、各种论证分析图(视情况)第十九条 电子文档
电子文档应包含标准格式的控规调整方案说明书和所有图纸。
第四篇: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定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定(试行)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编制与审批,保障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原则与适用)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本市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
凡因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单元规划等上位规划发生重大变更,或者因设立重大建设项目,确需对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功能或总体布局等产生调整的,按照法定程序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因本规定第三条所列情形而确需对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划合理、程序规范和信息公开的原则,按本规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执行。
第三条(定义)
因相关的专业系统规划、专项规划(含控制线规划)或因建设项目其它规划实施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部分规划控制线、局部地块用地性质等强制性控制指标调整的,属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
因重要地区编制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确需对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局部调整,经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程序认定后方可进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分为技术性局部调整和一般性局部调整。
(一)以下情形可以认定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性局部调整:
1、符合城市规划导向、满足地区功能发展要求以及用地性质兼容性规定等要求的规划用地性质、用地布局或地块边界的调整。
(1)住宅用地调整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绿地的;
(2)中心城范围内住宅用地调整为商业办公用地,且对周边无不良影响和不增加容积率的;
(3)中心城范围内规划保留的工业用地,周边为居住用地的,将工业用地调整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绿地的;
(4)经相关权益方协商同意,局部调整相邻地块边界的;
(5)经征得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对交通和市政等基础设施规模和布局进行局部调整,且符合相关专业系统规划、满足功能和服务半径要求的;
2、在规划建筑总量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局部地块规划建筑容量转移,且满足日照、绿化等环境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的(已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的除外);
3、为满足功能和城市空间景观的要求,在符合安全、交通、环境、日照等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局部增加工业、商业办公、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或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等地块建筑高度、面宽、密度的;
4、为有利沿街建筑立面景观或使用功能的连续,局部减少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且满足道路交通功能、消防间距等要求的;
5、因城市公共活动功能的需要,在保持绿地总量平衡、满足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局部降低其中某地块绿地率的;
6、因道路、河道、电力高压线等工程实施而局部调整红线、蓝线、黄线等规划控制线,且在规划总体控制要求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相关建设地块规划指标的;
7、经市规划局认定的其它情形。
(二)除本条
(一)所规定情形之外,涉及对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规划指标、结构布局等强制性控制指标有一定调整,且对周边产生一定影响的,可以认定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性局部调整。
第四条(编制要求)
(一)因专业系统规划、专项规划(含控制线规划)编制或调整导致对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局部调整,由市规划局会同相关专业部门、区县规划部门等随专业系统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或调整,依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规范,同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含图则)。
(二)因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或因规划实施条件变化确需对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局部调整或深化的,应经市规划局依申请审核同意,由区县规划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
第五条(审批程序)
上述随专业系统规划、专项规划(含规划控制线)编制或调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含图则)同步上报后,按规定程序一并审批。
确有特殊原因(如规划控制线编制)而无法同步编制和上报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的,由市规划局根据批准后的专业系统规划、专项规划(含规划控制线)另行制定。
对第四条
(二)依申请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按以下程序审批。
(一)任务申请与审核
区、县规划部门经区、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应向市规划局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申请。申请报告内容应符合本管理规定附件1的要求。
市规划局收到申请报告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审核同意的,应予批复并认定属一般性局部调整或技术性局部调整,明确相关规划研究和编制以及公众参与等要求;审核不予同意的,应书面函复并告知理由。
(二)规划编制与上报
区、县规划部门应按照市规划局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申请报告的批复,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编制的内容应符合本规定附件2的规定。
对于一般性局部调整(涉及保密要求的除外),区、县规划局参照《上海市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听取公众意见的暂行规定》,将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相关内容在规划所在区域和政府网站上公示不少于20天,并收集公众意见,汇总形成公众参与报告书。
区、县规划部门应按成果规范要求将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上报市规划局。对符合上报要求的,市规划局应予受理;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受理。
(三)规划审批
市规划局应当根据对申请报告的批复,对上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组织审核和审批。
1、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性局部调整,市规划局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内部会审予以审批。根据需要,市规划局会同相关区、县规划部门可组织专家和专业部门审议以及听取公众意见(所需时间不计入审批时间)。
2、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性局部调整,市规划局在20个工作日内应组织专家和专业部门审议,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审议意见,并结合公众参与报告书等予以审批。
3、对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规划一般性局部调整,应符合本规定并应按“特别论证制度”予以审批。
4、对于已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性局部调整,除涉及公众利益外不予调整。
5、对不符合任务书批复要求的,书面通知区、县规划部门予以修改后另行报批。
根据需要,相关区、县规划部门可参与相关审查会议。
第六条(经市政府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局部调整)
对于经市政府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的局部调整,在报经市政府同意后,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审议意见和公众参与报告书,由市规划局审批并报市政府备案。
第七条(经区、县政府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局部调整)
(一)对于浦东新区、郊区区、县政府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的局部调整,参照本规定的程序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批复及成果,应按规定报市规划局备案。
第七条(信息公开)
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批准后,规划成果等审批结果应按照《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审核及发布工作规则》予以发布。
第八条(其它)
(一)未按本管理规定及相关规定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调整规划无效;因违规调整规划而审批建设项目造成后果的,按照《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追究有关审批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本规程从2007年11月1日起试行。
附件
1、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申请报告的内容要求
2、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的内容要求
附件1: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申请报告的内容要求
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申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名称及概况。包括申请调整规划的范围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设现状、交通条件,以及规划调整范围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等。
2、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的简要评价。
3、申请规划局部调整必要性的论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上层次规划情况、原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4、规划局部调整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5、对一般性局部调整征求相关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情况。
附件2: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编制的内容要求
本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规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名称及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用地现状、交通条件、与周边关系等。
2、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要求。
3、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具体内容。
4、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理由、依据。包括社会和经济效益;对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文化风貌的影响情况;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情况;对市政配套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情况等。
5、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修订(补充)图则。
第五篇:北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定
北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定
(报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依据)为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编制与审批,保障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北海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局部调整,应遵守本规定。在镇规划区范围内,需上报市政府审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局部调整,应遵守本规定。无需上报市政府审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局部调整参照本规定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为调整方案编制单元。调整的各管理单元用地范围总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时,应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按程序修编。
第三条(申请调整资格)申请局部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体,必须是市直部门、各区人民政府(集体就业用地调整申请)、各园区管委等单位或所涉土地业主。受理主体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公共和长远利益的需要,要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对各种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进行局部调整。
市人民政府授权城市规划委员会审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委员会纪要批准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章 调整原则和程序
第四条(符合上位规划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提出的发展原则和重要理念。
第五条(符合公共服务设施承担能力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前后的人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特别是中小学和农贸市场)须符合我市有关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旧城范围在条件限制时可适当降低。
第六条(调整方向原则)用地性质调整正方向为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混合用地中正方向用地性质比重增加亦属正方向调整。
第七条(征求意见原则)调整中涉及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管理职能的,必要时须征求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的书面意见。
第八条(已出让用地申请调整程序)在城市、镇规划区内已划拨或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业主、村民留用集体建设用地辖区政府申请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经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公示并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必要时应当组织听证)后,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将论证报告、公示征求意见情况和审核意见上报市人民政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编制工作,规划方案按程序经市规委会审议通过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实施。市人民政府批复后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人大委员会备案。
申请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容积率调整的,按《北海市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程序和本规定要求调整。
第九条(未出让用地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程序,两个方案选择一个)方案一:
政府储备用地在划拨和招拍挂前拟出具规划设计条件中用地性质或容积率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同的,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经公示和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必要时应当组织听证)后按程序上报市规委会审议,通过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根据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规划设计条件供国土部门组织出让。市人民政府批复后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人大委员会备案。
调整未征收用地(不包括村民留用集体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按相同程序办理。
方案二:
政府储备用地在划拨和招拍挂前拟出具规划设计条件中用地性质或容积率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同的,经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公示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必要时应当组织听证)后,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将论证报告、公示征求意见情况和审核意
见上报市人民政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方案经市规委会审议通过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实施。根据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规划设计条件供国土部门组织出让。市人民政府批复后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人大委员会备案。
调整未征收用地(不包括村民留用集体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程序办理。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指标调整程序)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中,除用地性质变更和容积率调整之外的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多种用地性质比例、配套服务设施、交通出入口、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线、地块分割等调整,无需编制专题论证报告,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我市有关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审批,可在出具设计条件和建设方案报批阶段同步审批,批准后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已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调整建筑密度的和调整多种用地性质比例的,抄送国土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随同专项等规划调整程序)由市人民政府及政府部门编制城市各类专项规划、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涉及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所编规划可视同为论证报告,可在报批阶段同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调整方案,一同报批,提高规划的协同性。
第十二条(不予调整情形)不予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已出让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情形:
一、由国家、自治区、市规定的强制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含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区服务)不得取消。
二、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建设用地以及已调整过的已出让用地,除用地性质正方向调整外两年内不允许申请调整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指标。已出让用地的规划设计条件不得逆方向调整。
三、通过非居住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或含居住用地性质的混合用地提高容积率等非逆方向调整方式申请增加居住建筑面积的,如申请调整不符合已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原则上不允许调整,确需调整的应严格论证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中小学)可满足增加的居住人口需求。
四、快速路、主干道不得取消,等级、标准不能降低。城市路网密度不足或道路面积率不足地段,一般不得取消、变窄道路。规划确定的市政
道路不能改为内部道路,不能改变道路使用性质。原规划为市政设施走廊的用地或河渠及其绿带用地不得随意取消,市政设施、河渠取消或改道后,在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公共配套设施用地(弥补欠帐)后,方可调为其他建设用地。
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控制紫线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区内的已由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保护规划明确的建筑高度,除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调整。
第三章 调整论证
第十三条(论证报告)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报告应结合该项目申请调整的内容和整个管理单元的现状、规划情况,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调整必要性论证。
第十四条(编制资质)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论证报告应由具有城市规划编制甲级及以上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
第十五条(论证报告主要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论证报告主要内容应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进行主要论证。主要包括:
一、上位规划对地块所在区域的定位分析。
二、所在管理单元历版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正在编制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差异及变化。
三、所在区域的现状建设情况、交通状况、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情况。
四、调整的理由、依据和目的。
五、调整后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的人口容量、调整方案城市配套设施市政设施承载能力、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论证。其中必须包括是否满足国家规范及解决方案等。
六、城市交通影响论证。含交通量、交通组织(含静态交通)等。
七、城市设计及景观影响论证。含调整后产生的景观变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与解决方案等。
八、对周边其他业主或已实施项目的影响论证,以及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论证。
九、已出让用地申请调整的应论证总平面布局方案(多方案比较)、日照、消防、经济技术指标、建筑空间环境、停车安排、出入交通流线组
织、生态环境等合理性,方案须满足我市有关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十、其他由规划部门指定的论证内容。
第四章 其他
第十六条(资金保障)市人民政府及政府部门委托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论证报告和调整方案经费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
第十七条(处罚)未按本管理规定及相关规定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调整规划无效;因违规调整规划而审批建设项目造成后果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追究有关审批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名词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为各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按市政道路、铁路、水系等界线划定并编号的基本单元。
第十九条(实施及解释)本规定从2014年月日起实施,由北海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