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理后]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状况研
[整理后]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状况研
篇一: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状况调研
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状况调研
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状况调研
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女大中专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妇联如何发挥组织优势、工作优势和载体优势,帮助她们弥补社会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准备不足,使其能够顺利踏上工作岗位,是妇联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富余女劳力劳动转移就业的培训和指导外,又一项新的探索。**县妇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重要举措,结合本地实际,重点推进;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相关的培训、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发挥妇女人才创业培训基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见习机会。
一、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县地处绥化地区中心,市场辐射能力极强,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县现有各类市场 50处,其中工业品贸易市场和农副产品贸易市场31处,城乡商业、饮食和服务网点5360个,平均每万人115个,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万余户。县城西面还有经济开发区,各种企业、公司纷纷落户于此,客观上对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作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区,吸纳就业人数相比一、二产业更多,女大学生更容易就业。本次对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米业进行了全面调查,该基地现在员工198名,现有大学生60名,所占比例为30.3%,其中,有女大学生33人,所占大学生比例为55%。几年来,该基地年接纳大学生实习数为20人,其中女大学生数为12人,共接纳10批次实习大学生,仅2013年企业吸纳27名大学生就业,其中女大学生12人,所占比例44.4%,安置在、财会、电子计算机等不同岗位
二、促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主要做法
(一)开展调研,摸清底数。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以及她们的期望和需求,县妇联先后两次组织人员对该基地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以此切实增强对女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的针对性,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为开展有效的服务指导奠定了基础。
(二)举办女大学生创业就业专场招聘会,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与劳动就业局、工会等相关部门联合,通过举办“春风送岗位”、就业洽谈会等活动,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发布用工信息,安置了近百名女大学生就业。同时随着大型企业如**服装制衣厂、**北大荒肉业等众多厂家的入驻**,给女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广告等形式,鼓励女大学生树立创业就业观念和进取意识。
(三)开展女企业家牵手女大学生活动,建立创业就业基地。为了给女大学生提供创业 就业实践机会,县妇联把**米业作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充分发挥女企业家们“传帮带”作用,为女大学生们走上创业之路提供思路、铺平道路,通过创业就业实践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成功率。
(四)积极做好政策跟踪服务。对目前已经就业创业的女大学生,做好政策的跟踪服务,帮助女大学生协调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女大学生能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政策,实现稳定高质量的就业。
三、基地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就业女性的观念急待更新,就业主动性有待增强。女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严重的懈怠思想,眼高手低的现象突出,加之地处县城,生活和环境没有大城市复杂,精神压力没大城市大,农村来县城务工的女性增多,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行业,被那些肯吃苦、没有“架子”观念的女性所挤占,对本地女大学生产生一定冲击。部分下岗再就业女性在就业观念上缺乏自主创业精神,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对苦脏累工作不愿接受,导致有些事没人做,有些人没事做的现象,只愿从事一些辅助性的简单劳动,严重缺乏按市场需求重塑自我的主动意识。
二是就业女性群体整体素质、就业能力急待提高。个别女大学不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毕业回到家乡就把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给忘记了,或者是没有用武之地,有的还自暴自弃,使得女大学生原有的技能难以充分发挥。
三是对适合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领域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适合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领域内,缺少引导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相关培训或是上岗培训。在新领域创业优势明显的特点没能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女大学生就业领域的拓宽,加之企业自身对女大学生的扶持政策不完善,制约着女大学生外流的现象很严重。
四、下步想法、对策和建议
1、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受更优惠的待遇。
2.帮助树立创业观念,明确创业目标。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和企业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要转变单纯的就业观念,树立起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新观念。比如,妇联组织开展的syb创业培训就是一个很好很务实的创业项目,经后,希望通过该项目为更多的女大学生实现创业就业。
3、积极主动为女大学生提高自身创业素质。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保持饱满的创业精神的同时,更要牢固树立不断创新的意识,要强调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创业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女大学生本人应认真分析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否适合创业,不但要有很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而且要分析自己是否做好了创业准备,是否具有创业技能,如何解决项目资金与场地问题等。
4、转变观念支持和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调查中,仍有11%的女大学生的父母希望 子女们有一份体面、安稳、专业对口的工作,不赞同子女自主创业。因此,各级部门应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和支持女大学生创业的浓厚氛。同时建议家长不但要给予她们精神支持,还应积极引导她们,要使她们看到成功的希望,也要使她们意识到风险,此外还要给予大力支持,做好后勤服务。)篇二: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状况调研
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女大中专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妇联如何发挥组织优势、工作优势和载体优势,帮助她们弥补社会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准备不足,使其能够顺利踏上工作岗位,是妇联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富余女劳力劳动转移就业的培训和指导外,又一项新的探索。**县妇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重要举措,结合本地实际,重点推进;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相关的培训、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发挥妇女人才创业培训基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见习机会。
一、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二、促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主要做法
(一)开展调研,摸清底数。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以及她们的期望和需求,县妇联先后两次组织人员对该基地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以此切实增强对女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的针对性,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为开展有效的服务指导奠定了基础。
(二)举办女大学生创业就业专场招聘会,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与劳动就业局、工会等相关部门联合,通过举办“春风送岗位”、就业洽谈会等活动,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发布用工信息,安置了近百名女大学生就业。同时随着大型企业如**服装制衣厂、**北大荒肉业等众多厂家的入驻**,给女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广告等形式,鼓励女大学生树立创业就业观念和进取意识。
(三)开展女企业家牵手女大学生活动,建立创业就业基地。为了给女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实践机会,县妇联把**米业作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充分发挥女企业家们“传帮带”作用,为女大学生们走上创业之路提供思路、铺平道路,通过创业就业实践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成功率。
(四)积极做好政策跟踪服务。对目前已经就业创业的女大学生,做好政策的跟踪服务,帮助女大学生协调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女大学生能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政策,实现稳定高质量的就业。
三、基地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就业女性的观念急待更新,就业主动性有待增强。女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严重的懈怠思想,眼高手低的现象突出,加之地处县城,生活和环境没有大城市复杂,精神压力没大城市大,农村来县城务工的女性增多,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行业,被那些肯吃苦、没有“架子”观念的女性所挤占,对本地女大学生产生一定冲击。部分下岗再就业女性在就业观念上缺乏自主创业精神,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对苦脏累工作不愿接受,导致有些事没人做,有些人没事做的现象,只愿从事一些辅助性的简单劳动,严重缺乏按市场需求重塑自我的主动意识。
二是就业女性群体整体素质、就业能力急待提高。个别女大学不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毕业回到家乡就把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给忘记了,或者是没有用武之地,有的还自暴自弃,使得女大学生原有的技能难以充分发挥。
三是对适合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领域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适合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领域内,缺少引导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相关培训或是上岗培训。在新领域创业优势明显的特点没能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女大学生就业领域的拓宽,加之企业自身对女大学生的扶持政策不完善,制约着女大学生外流的现象很严重。
四、下步想法、对策和建议
1、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受更优惠的待遇。
2.帮助树立创业观念,明确创业目标。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和企业非常重
视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要转变单纯的就业观念,树立起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新观念。比如,妇联组织开展的syb创业培训就是一个很好很务实的创业项目,经后,希望通过该项目为更多的女大学生实现创业就业。
3、积极主动为女大学生提高自身创业素质。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保持饱满的创业精神的同时,更要牢固树立不断创新的意识,要强调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创业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女大学生本人应认真分析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否适合创业,不但要有很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而且要分析自己是否做好了创业准备,是否具有创业技能,如何解决项目资金与场地问题等。
4、转变观念支持和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调查中,仍有11%的女大学生的父母希望子女们有一份体面、安稳、专业对口的工作,不赞同子女自主创业。因此,各级部门应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和支持女大学生创业的浓厚氛。同时建议家长不但要给予她们精神支持,还应积极引导她们,要使她们看到成功的希望,也要使她们意识到风险,此外还要给予大力支持,做好后勤服务。篇三:社会实践 大学生创业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目前,为了缓解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作为自己的出路。大学生自主创业属于一种新的就业形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改变以往的就业观念,投身到创业的热潮中。那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怎样的,大学生就业的状况如何。针对大学生目前就业难的问题,本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针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状况开展调研,并就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为自己以后自主创业或就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供大家共同讨论。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组员分工情况如下表:
大学生创业就业状况调查嘉兴地区调查小分队合影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2份,回收率92%,其中有效问卷86份,占回收问卷的94.3%。
被调查的对象中,私营企业员工占52.l%,国企事业单位占28.9%;自主创业
占17.9%。从科类看,文科占28%,理科占33%,工科占20%%,体育,占12%艺术占7%;从性别看,男生占60.3%,女生占39.7%;从家庭来看,城镇占54%,农村占46%;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6.8%,共青团员占90.6%,其他占2.6%。调查对象所属科类、性别、单位等覆盖面较广,因此仍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三、调查经过
(1)调查经过选编1 今天一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濮院镇的公交车,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幕。看着窗外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就会不自觉 地想起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一群奋斗在城市最边沿的铁杆战士。觉得他们似乎是沧桑的代名词,却又同样是坚强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难以言表。至少他们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绪收拢,转瞬间想到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抉择呢。希望此次的调查能让我有点收获。
四十分钟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呈现在我眼前的俨然已不是一座小镇,而更像一座繁华的城市。濮院镇因毛针织产业发展壮大而获得“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市场名镇”、“中国毛衫第一市”、“中国大型品牌市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等荣誉称号。
到了濮院,其他两位嘉兴的同学已经到达了,三个人组成了这次调查小队伍。沿街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了320创意广场的去路。320创意广场平台围绕“自主创新、文化创意、品牌建设、科学管理”等方向,重点引进高端设计创意团队,为毛衫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检验检测、品牌策划、文化传播、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技能培训等
方面的高技术服务。以打造“中国毛衫设计之都、中国毛衫品牌之城、中国毛衫流行趋势发布中心”为目标,320创意广场在羊毛衫市场核心区正式建成。在320创意广场有很多羊毛衫设计的工作室,一开始我还是有点腼腆,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岁的姐姐走过去,她正在看电脑上的设计制图,见有人靠近就不经意的扭转头来瞄了一眼,很快,又专注地转过头去了。我喊了一声姐姐,然后说明我的来意,她好像挺有兴趣,问她能帮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人,我暗暗庆幸,我就马上拿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表,请她帮忙填,并且随机问了一些问题。在一家设计室门口遇到一位正在求职的女大学生,我走向前去说明了来意,很客观地提问:“你对现在就业现状有何看法吗?”她很爽快地回答:“其实找工
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像我们这种人口大国,
第二篇: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
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
浏览84次 文章来源:中国妇女网 发布时间:2010-8-30
近几年中国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1万,比上年净增52万人,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1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为了解掌握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以及她们的需求和期望,2009年,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持并委托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开展了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
1.被访女大学生的求职经历
——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通畅。被访女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招聘网站(84.1%)、学校就业指导中心(61.6%)和招聘会(55.5%)。
——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offer),“广种薄收”成功率低。从平均值来看,被访女生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offer);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
——20%的被访女大学生用于求职的花费超过2000元。60.9%的被访女大学生为找工作的花费在1000元以下; 19.1%的人花费在1001~2000元;20%的人花费在2000元以上,其中2.4%的人花费在5000元及以上。这些开支主要包括求职期间必须的交通费、打印复印资料费、购买服装服饰等费用。这对没有工资收入的女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被访女大学生的求职感受
——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
——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被访女大学生中21.1%得人“经常”感觉到性别偏见,25.3%的人“时常”感觉到,45.4%的人“偶尔”感觉到。
——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理学类专业的被访女大学生“经常”
感觉到用人单位性别偏见的比例最高(38.6%),工学类其次(26.9%),再次是文学类(22.7%)。——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感觉更困难。39.7%的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更困难。
3.女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三大困难
专业不对口(61.6%),用人单位不愿接受没有经验的(61.2%),女生机会更少(56.7%)。
4.被访女大学生应对就业难的行动
——56.3%被访女大学生针对当前就业形势,降低了自己的就业标准。
——58.8%的被访女大学生表示,如暂时找不到合适工作便寻找见习机会。29.1%的人准备“留学/进修/考研/考博”;28.3%的人准备“待业,慢慢找”;25%的人计划“应试城市社区/乡村村官职位”或“去西部”;14%的人打算“自己创业”。
——89.7%的被访女大学生愿意到妇联推荐的企业去见习。
——74.9%被访女大学生,期望见习期间的生活补贴在1500元以内。25.1%的人希望补贴为1501~3000元及以上,7.1%的人表示“给实习岗位就干,不考虑生活补贴的多少”。
5.女大学生创业面临三大困难
女大学生创业面临三大困难依次是:缺少经验(28.2%)、缺少社会资源(22.3%)、压力大(18.3%)。
6.被访女大学生对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
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各省也出台了地方的规定。调查显示:
——93.1%的被访女大学生对政策有所了解,但清楚了解的只有12.5%;
——96.5%的被访女大学生认为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有帮助,但体会深度不一。
二、被访女大学生需要的帮助
1.需要政府提供的帮助
——政策支持。制定优惠政策来刺激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供大学生上学很不容易,应该对农村户口的大学生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对大学生自主择业、就业给予实质性的奖励。——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在经济政策上鼓励用人单位吸收应届高校毕业生。
——帮助女大学生就业。提高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认识,良性引导企业对女性求职者的态度,不要有偏见;提供适合女性的就业岗位;出台女大学生就业专门政策;适当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女性就业比例。
——提供创业资金支持。
——健全法制。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制度;制裁靠不正当关系找工作的行为;为反对就业歧视立法,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2.需要妇联组织提供的帮助
——消除就业中的男女不平等,维护女性权益。
——多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和见习岗位,增加就业机会。
——为女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指导。
——组织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
——发挥协调和推动作用。呼吁国务院及各部委制定相关政策;协调有关组织共同维护和落实妇女权益。
3.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
——多提供就业渠道。多发布就业信息,多联系用人单位,多开招聘会;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见习或工作机会。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就业咨询,改变学生就业观念,介绍应试技巧,开展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训等。
——对创业的帮助。组织学习和交流创业经验,多提供些创业项目。
——改革课程设置和现有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为
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
三、结 论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产业结构的失衡与大学生就业需求反差大,不发达的第三产业没有给女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供需总量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女大学生在校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从就业角度来看,人数和比例增长更快的女生,遭遇到空前的困难。——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与社会需要错位,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造成了就业困难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更难。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是遭受就业性别歧视
一是就业机会不平等,二是竞争过程不公正,三是就业结果不公平,女大学生就业质量普遍低于男生,使女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三)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动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四)女大学生就业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五)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急需政府履行职能,积极促进公平就业,积极促进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配套,提供可持续的支持行动
四、对策建议
一、将性别平等纳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规划和政策体系,加大社会宣传动员,营造公平、公正、平等的就业氛围;
二、优化产业结构,落实就业政策,加大服务力度,全面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三、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维护女大学生的就业权利;
四、政府采用经济手段,合理消化女性用工成本,促使用人单位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五、全国妇联和地方各级妇联,应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四成多被访女大学生来自北京高校,其余来自上海、天津、西安等大城市。来自重点院校的被访女大学生比例高于非重点院校。
被访女大学生学历从大专到博士,其中七成是本科生。
被访女大学生中经济学类比例最高(27.4%),其次是文学类(19.2%),再次为法学类(15.4%),工学类、理学类共占24.4%。
被访女大学生55.3%来自城市,44.7%来自农村。城市生源高出农村生源10.6个百分点。
第三篇: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与原因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
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专业要求上,女大学生面临的条件要比男生苛刻得多,找到满意工作不容易。其次,从对职业的要求上看,男生与女生基本一致。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表明,他们的首选单位多为事业单位、公务员、国家机关、外资、合资和大型国有企业,但是在这类单位中,男生被录用的比率要高于女生。再次,女大学生就业岗位层次低,主要表现在:对于同一层次的学校、同样的学历、同样的专业,女大学生所就业的岗位往往要低于男大学生,工资水平也低于男生。在调查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女生与男生相比,求职的经历要更为坎坷,因为在求职中招聘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歧视方法,致使女生获得的机会少于男生。公开的性别歧视
公开的性别歧视指的是用人单位在录用名额中明确规定录用男性。在人才市场发现,在各类招聘企业中有很多家企业都明确要求男生的信息,女生直接被排斥在外。这种显性的性别歧视极为广泛地存在。一位被访的女研究生说向我们讲述了她的经历:她去南京的人才招聘会看到一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正在招人,由于专业对口,自己也喜欢,就过去想投简历,不料走近看时才发现上面写着只招男生的信息。她问招聘人员为什么只要男生,对方说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都是女性,因此要招男生平衡一下男女员工的比例。这个说法看似非常合理,让人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其实在我们的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网站上和学院的信息栏中也经常登有诸如“男生优先”、“限招男生”的招聘信息。一位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说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女生,大致的原因是:原单位性别比例失调,希望招男生调整;工作性质不适合女生,或者用人单位在长期过程中总结出性别的特点,认为女生跟他们的要求不是很协调;还有就是传统文化的作用。不招女生的理由都非常充分,而且听起来也合情理,在法律上也无可厚非。这让广大女生在面对歧视时无可奈何。
隐性的性别歧视
隐性歧视就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不写明性别,但实际不打算招聘女性。有的用人单位不写明招收人员的性别,但以种种理由拒招女生或以“名额已满”为由拒绝女生。这是一种更为隐蔽的性别歧视。这也是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一位被采访的女生说,有个单位并没有写明限招男生的信息,来投简历的男生女生都很多。但是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所有投简历的男生都会当场有一个简短的面试,而所有女生的简历虽然都被当场收下了,但是全都立即放在了另一边的一个大纸箱里,招聘人员甚至没有看简历上的信息,更没有给女生面试的机会。这种隐性歧视并不给女生任何解释,女生好像因为“能力不够”而被淘汰。事实上,招聘方通过筛选简历的环节就进行了性别选择,这种隐性的歧视更“安全”也更“有效”,对女生的伤害也更严重。隐性歧视比显性歧视更可怕,它让女大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它使女大学生求职过程更加漫长,挫败感也更强。女生面试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面试过程中,几乎所有女生都会被问到与恋爱、婚姻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了女性的性别身份,使女性自觉地意识到与性别相关的生育等问题。在前几年,许多企业在劳动合约中限制女性应该得到的基本权利,如生育权,婚姻权等。即使有女生能够过关斩将通过面试,签约时规定三五年内不得结婚或生育。但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和法制的完善,用人单位都不会再明目张胆地签这类违法合同。但是在面试过种中,几乎所有的女大学生都会被问到与结婚、生育相关的问题。一位女学生说,他们(面试人员)没有问打算结婚的问题,但是会问我是否愿意去某个地点工作,如果我不愿意去,他们就会问是不是因为男朋友的关系? 还有一女生特别无奈地说了她的经历:“那是一个基金公司,四月初的时候就开始面试,在面试的时候,他们部门经理跟我说,对我特别的满意,结果被告知:“你很优秀,因为名额有限,录用了一个男生”。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金融危机的影响
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受到性别歧视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种性别歧视更加明显。从目前情况看,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对我国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是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企业用人大大减少;其次是跨国公司绩效下滑、业务萎缩,会减少招聘应届大学生的数量;再次是对金融企业的影响较大,引发连锁效应,导致企业用工减少。来自“前程无忧”网站的数据显示,该网站2008年下半年金融业职位招聘人数同比上半下降12%,减少的招聘岗位主要是外资银行、证券等机构,房地产业招聘人数。2009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6%,智联招聘的统计显示,虽然2008总的职位数量略有增加,但2008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已经放缓了很多,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就业需求量变化尤其明显,预计2010年大学生就业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历史原因
传统的性别歧视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总是夸大女性的负面影响,而低估了女性的价值和能力。用人单位在雇佣过程中对男性的一定偏好,往往是从以前的经验得来的,劳动经济学将这种偏好称之为统计性歧视——因为观念、传统、文化因素而不知不觉产生的一种“偏好倾向”[12]。同时,也正由于受我国关于两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自身也认同“男主外女主内”、“夫贵妻荣”甚至“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降低了自身学业水平、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女大学生就业的难度。社会原因
首先,人才市场供求矛盾尖锐。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尖锐的供大于求的矛盾,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可能。其次,目前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就业政策缺位。国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建设上,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不全,缺乏有效的监督。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也较为笼统,缺乏相应的和具体的配套措施。此外,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同等条件下企业雇佣女性往往要比雇佣男性付出更高成本,也是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再次,用人单位受利益驱使对女性大学生的歧视。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女性参加工作后就会面临着生育、哺乳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工作,不仅如此,女性在生育期间的工资和福利还必须由用人单位来承担。因此,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也必然导致女大学生就业要比男大学生难。
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这一现象与女大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特征导致的男女差异、就业观念与就业需求、女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等有密切关系。生理上由于女性体质一般不如男性强壮,而在心理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女性可能会产生自卑、依赖、安稳、从众等心理状态,从而给自己求职就业带来困扰。
第二,女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就业需求的矛盾。和男生相比,女大学生就业比较理想化,对未来的职业往往充满一种“浪漫”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例如,一提到做职业女性,女大学生往往会想到坐办公室、做白领丽人,而不愿考虑下车间等工作。
第三,女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不适应社会要求。由于受到已有女性就业结构和社会角色定位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表现出依赖性有余,竞争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就业实力等问题。而社会的高要求与女大学生自身素质低的矛盾使得女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女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好于男生,工作能力也绝不比男生差,但对于工薪的期望却要低于男生。而实际的就业经历也的确要比男生坎坷,为什么在就业阶段,女大学生们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可避免地成为被歧视和排斥的对象呢? 首先,女大学生就业难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我国经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构性大调整,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普遍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大批的工人被机器取代,各行各业都有大批的“下岗”人员,可以说,就业难从来就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
其次,杜会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歧视观念对今天的女大学生就业中的弱势地位依然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传统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社会是男人的事业,家庭是女人的舞台”等等。这些歧视女性的思想势必会在现实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第三,学习成绩好,是学生干部,这些固然是劳动力素质的保证及体现,但却不是市场竞争能的全部。劳动力市场所竞争的是综合劳动能力或者说是劳动效率,它包括学历、能力,生理、心理以及价值观等等。由于既定的非劳动力市场因素,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利地位,是受天然的女性特点影响的。政策规定妇女比男性要早退休5至10年,因此女性的福利支出要高于男性。而这些在非市场化的过去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没人过多地关注投入和产出的核算这类事情,但是现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单位(私营、集体以及希望赢利的国营企业)越来越重视核算投入产出,核算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出于经济理性,雇主很自然的要考虑雇佣成本的现实,在哪怕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雇佣男性。于是,在广东的打工妹中,“要生孩子就辞工”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经济理性的用人单位的雇佣决策势必要全面衡量使用劳动力的成本与效率。
最后,女性自身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会产生“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的附庸心理,把自己的未来建立在对他人的寄托之上,认为配偶的事业比自己的事业还要重要,一切应以对方的需要为中心和重心。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遭遇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选也使一部分女生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失落感并且萌生了退出竞争,“另辟蹊径的想法”。
毋庸质疑,“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解决,对女大学生本人还有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首先,它会造成专业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第二,它会产生消极的社会示范效应。打击父母对女孩教育投入的积极性。第三,女大学生经济不能自立会降低她们的社会政治参与度以及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最后,按专业能力就业的障碍还会促使部分女大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对自己自然资源的非正常利用,走上一条缺乏自爱又危及社会的生存之路。因此,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最终会转变为社会成本,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临河区位于内蒙古西部,是巴彦淖尔市的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各种企业、公司纷纷落户于此,客观上对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作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区,吸纳就业人数相比一、二产业更多,女大学生更容易就业。本次共对9镇(包括2个涉农办事处)、11个办事处辖区内的2009—2011年女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未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调查541名女大中专生,所学专业涉及文秘、英语、医学、经济学、音乐、财会、电子计算机等各个专业。其中已经就业的381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0%,就业的女大学生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纺织、服装、网络、营销、文秘等服务领域,60%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或相关,其中以创业促就业的女性很少。未就业的160人,未就业的希望在行政事业单位、教师等稳定行业就业的占64%,85%的女大学生希望初次就业月工资在1500元—2000元,初次就业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仅占10%。
二、促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主要做法
(一)开展调研,摸清底数。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以及她们的期望和需求,区妇联先后两次组织镇、办事处妇联对全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以此切实增强对女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的针对性,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为开展有效的服务指导奠定了基础。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就业政策环境。一是积极宣传毕业生就业政策。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结合国家、自治区、市的相关要求,我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社会保障工作计划,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开设了“高校毕业生创业绿色通道”,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配套服务,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二是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先进典型。总结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做法和经验,通过新闻媒体、表扬表彰、巡回报告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特别是宣传鼓励那些勇于通过市场就业、勇于在基层就业的女大学毕业生,鼓励更多的女大学生通过市场选择自己的成长发展道路。三是积极做好政策跟踪服务。对目前已经就业创业的女大学生,做好政策的跟踪服务,帮助女大学生协调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女大学生能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政策,实现稳定高质量的就业。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妇联组织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妇女的需求,把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创业与妇联开展的“巾帼建功”、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等活动结合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指导,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整合资源,为女大中专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一是举办专场招聘会,促进女大中专生就业。通过组织召开就业招聘会为女大中专生提供就业岗位,今年各镇、办事处妇联协调劳动就业部门组织召开了33场就业招聘会,便于女大中专毕业生与招聘人员面对面沟通,同时了解一些职场和行业的相关信息;招聘会上,参会单位有市、区、镇各级企业共116家,累计提供保险、餐饮、保洁、库管、纺织等岗位,参与招聘的人数达到了690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910 人,其中女大中专毕业生110人。二是联系企业,采集空岗信息。积极协调劳动等相关部门与用人单位和用人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广泛征集就业岗位,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为女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一批有针对性的就业岗位,帮助27名家庭困难女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就业。三是发挥优势,维护权益。妇联组织切实注重维护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利,主动了解女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女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逐渐消除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帮助女大学生解决就业创业中的困难,有效维护女大学生的劳动权益。
(五)建立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促进就业。为推动女大中专生就业,我们协调企业,多措并举,扎实深入开展“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积极推荐企业申报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进一步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2009年开始,区妇联逐步推荐秋林公司、内蒙古金川保健啤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为 “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实习和新技术试验提供条件,三年中共安排实习生100多人次,其中有15人留场就业,并承担新技术开发和试验课题。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自身就业观念的偏差限制了女大中专生创业就业。部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缺乏从眼前做起、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就业岗位定位不准或是脱离现实,对未来的设想往往带着一种“浪漫”色彩和不切实际的憧憬,或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敬业精神。她们一方面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则从内心里排斥低岗位就业,加上女性固有的胆怯退让、缺乏竞争意识等弱势心理,成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主观原因。
(二)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是女大学生求职的最大障碍。现在企业、单位在招收员工时,优先考虑的是招收有工作经验、能很快熟悉工作的大学生。许多用人单位认为部分女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于男大学生,但实践动手的能力则低于男生。
(三)“自主创业”意识欠缺阻碍女大中专生创业就业。2009年至今各级妇联已开展创业培训班17期,参培的女大中专毕业生64人,目前实现创业的仅1人,主要是因为:一是创业意愿不强。女大学生有的满足于生活现状,不想有所改变;有的怕承担风险;有的贪图安逸,怕吃苦受累;有的宁愿吃低保,无事打打小牌,也不愿创业,缺少创业的欲望和冲动,与男性相比,她们更难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二是缺乏创业资金。资金是创业的最大困难,除非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同学,一般大学生创业都需要贷款,而贷款手续繁琐,担保困难,不容易办成,这让许多女大学生望而却步。三是缺乏合适的创业项目。很多女大学生都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却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对项目的选择也缺乏深入调查研究,激情创业的多,对项目的风险考虑得少,导致整个创业成功率极低。四是社会经验、实践经验不足。大学毕业生创业很容易眼高手低,过去总是把创业想得很简单,创业开始后才发现自己一点社会经验都没有,难度远非想像,据调查,真正创业成功的女大中专生很少。五是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现在很多女
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创业,更希望她们找到一个有稳定收入的工作。社会舆论往往把创业女性冠上“女强人”的刻板印象,或者认为是“不安分的女人”,这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四、促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帮助女大中专生转变就业观念
引导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促进就业创业的关键一环。一是要引导她们充分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有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二是要引导她们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正确认识自我,立足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三是要引导她们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工作没有贵贱,没有好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激励女大学生勇敢面对歧视和挫折,战胜自身弱点,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
(二)畅通女大中专生就业创业渠道,提供全方位服务
充分发挥劳动、人事、妇联等部门的作用,进一步深入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项目”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活动,继续大力举办公益性的专场招聘会,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不断完善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设立相关的创业指导中心,帮助缺少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积累经验。
(三)为女大学生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鼓励女大学生创业
继续在女性用工比较集中的企业积极建立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探索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设立女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利用区内培训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场地、投资、孵化、培训、项目推荐等全方位服务,扶持创业;通过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鼓励社会单位利用自有闲置场地或通过市场化手段设立创业园区,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方案评估、证照办理、经营管理指导和融资担保等“一条龙”服务;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创业企业入园,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实践见习基地
大学生就业实践见习基地
大学生是社会最具活力的群体,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一直是国家和社会不断探讨的话题,再随之我国毕业生不断增加,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实践见习基地秉持中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理念,并延承中国传统“勤”与“俭”的美德,在学校和社会共同支持努力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见习近平台,立身大学生求职就业角度,专门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一个集勤工助学、助推学校社团发展以及加强学生道德建设为一体的校园组织。狭义上倡导大学生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得到劳动的果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水平,广义上使学生在“德”与“才”全面发展,为后续人才的培养增添新的力量。
一、大学生就业实践见习基地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创业精神的熏陶和磨练,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一方面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努力,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让学生自己劳有所获,更有自信;另一方面培养坚韧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提高组织能力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尽快成长为思维和创新的主力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示“才“华。
(二)有助于基地和校园社团发展
大学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课外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活,但由于社团外联拉活动经费困难,赞助商资金等问题,大学的社团活动活跃度较低,大学生就业实践见习基地其中营业份额,用作基地自身发展和社团活动,实现了大学生就业实践见习基地与社团共发展。
(三)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建设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富差距大,铺张浪费,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等传统美德逐步被当代学生所淡却,基地倡导学生发扬中国传统美德,组织学生开展养老院义工,清理垃圾,山区支教等活动,用基地费用扶持贫困大学生,鼓励学生节俭,废物或者不用的书籍、物品捐赠贫困山区小学,由基地出资运输等,加强学生道德建设。提高道“德”品质。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规划方案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功能规划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精英培养、自给自足、服务学生、开放自由的理念具有实践教育功能、助推基地和社团发展功能、道德建设功能。
1.实践教育功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得到社会商家兼职岗位和工作岗位,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从兼职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薪酬。
2.助推基地和社团发展功能:大学生就业实践见习基地帮助社团活动的开展,社团活动所用资金或者物品,由基地供给。社团活动过程中帮助基地文化的传播,从而实现了大学生就业实践见习基地与社团共发展。
3.道德建设功能:组织学生开展养老院义工,清理垃圾,山区支教等活动,用基地费用扶持贫困大学生,鼓励学生节俭,废物或者不用的书籍、物品捐赠贫困山区小学,由基地出资运输等,加强学生道德建设。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盈利分布图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秉持“真正公益,真实做事”的原则,“只为学生和未来”的宗旨,自身实现0利润。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盈利比例一览图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一)基地服务的宗旨
真正公益,真实做事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实践条件与程序:
学生实践条件:
1、在校全日制专科,本科生。在校期间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优异或成绩合格者。
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纪律处分和不良行为记录。
3、做事认真踏实; 参加实践程序:
1、签订的材料有:各个学期成绩单;个人简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实践协议书。
2、组织进行实践基地进行实习。
3、基地从商家受到款后,组织分配。
(三)基地的财务管理
按照透明公开的原则,学校同基地监管,社团基地灵活运用,实现用有所值: 方式一:
1、基地统一给各个学校基地下发银行账户,并由各个学校基地保管;
2、基地产生的盈利直接存入账户;各个学校基地无直接使用权。
3、当基地或者社团有活动时,由基地与社团协调并上报团委;
4、同意后,活动需要的宣传品或者小额活动经费,下放社团。方式二:
可委托基地直接管理,当基地或者社团有活动时,由基地与社团协调并上报,同意后,活动需要的宣传品或者小额活动经费,由基地直接分配下放社团。
(四)学生实践宗旨
1、学习第一
2、仁爱为先
3、团结乐观
4、勤劳俭朴
5、创新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