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肃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酒泉市肃州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卢学国(2009年12月2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甲流疫情的发生,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抓项目促发展,抓民生促和谐,抓改革增活力,全力推进“四区一中心”建设,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预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增长27.5%;完成工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3亿元,增长33.1%;农业增加值达到15.3亿元,增长12.5%;财政收入达到3.26亿元,增长24.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增长2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929元,增加14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48元,增加70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里,政府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项目资金争取实现新突破
牢牢抓住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围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申报项目,争取资金。一年来,全区共有398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投资计划,争取资金5.01亿元,比去年增加1.67亿元,增长50%。其中:农林水利项目116项,争取资金1.05亿元;工业项目25项,争取资金0.26亿元;社会事业项目99项,争取资金1.25亿元;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项目9项,争取资金0.28亿元;商贸流通项目16项,争取资金0.24亿元;交通能源项目36项,争取资金0.55亿元;其他项目97项,争取资金1.38亿元。这些项目的争取并实施,有效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主攻优势项目,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
紧紧围绕装备制造、煤电能源、农产品加工三大重点抓招商、抓落实、抓投产。全年共引进风电装备制造项目22个,签约资金达到53亿元,金风科技、华锐科技、中材科技、中复连众、酒钢天成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九鼎机舱罩、鑫茂鑫风叶片制造等4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共生产风机400多台、叶片100套、塔筒60套,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围绕风电基地建设,加快调峰电源、电网网架和铁路运输等重点项目跟进配套,酒泉热电厂、750千伏输变电站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9.4亿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服务中心建成使用,道路、绿化、供排水、供热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园区聚集项目的功能日益增强,已成为全国重点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全年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的新续扩改项目247项,其中工业项目73项,亿元以上的12项。登海先锋四期、敦煌先锋三四期、斯丹纳酒花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大禹节水成功上市。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3个百分点。
三、着力推进“1+1”富民工程,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富裕农民、繁荣农村这一目标,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全区新建成百亩温室小区14个,新增日光温室2162亩,日光温室总面积达到2.28万亩;建成百亩大棚蔬菜小区15个,大棚蔬菜面积达到1.68万亩,新增5000亩;各类经作制种面积达到11.8万亩,其中以网式制种为主的高效万元田达到2.37万亩,新增3000亩;全区建成万元田6.2万亩。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稳步发展,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43个,规模养殖场1680个,万元规模养殖户5253户,畜禽饲养总量达到743万头(只),出栏441万头(只),全省牛羊大县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劳务输转力度加大,输转农村劳动力5.3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2亿元。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建成百亩以上土地流转示范点51个,流转土地5.9万亩。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5.5万亩、产品认证17个9.36万吨。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建成连片20户以上高标准小康住宅示范点10个282户,改造农村危旧房4680户,整治村容村貌综合示范点48个,2 推广沼气5500户,普及太阳能3000户。改造干支渠69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290座,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00亩。建设农田防护林640公里,绿色通道79公里,治沙造林7212亩,新增造林面积2.6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92公里。
四、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商贸旅游日趋活跃
围绕商贸大区和文化旅游中心建设,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全年投资12.2亿元,开工建设商贸项目43项。解放桥市场、春光市场一期、昌兴电子市场改造等5个大型市场完成主体工程,东方国际大酒店,惠成、宏兴宾馆,创通商务大酒店等高档次服务项目投入运营。品牌化经营的专业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苏宁、国美等知名连锁企业入驻经营。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标准化农家店79个,累计达到229个,实现了农家店乡村两级全覆盖。推进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社区便利店达到1800多家。全面落实“家电下乡”政策,销售补贴产品1.1万台(件),补助资金265.6万元。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酒泉博物馆、大法幢寺金卧佛工程向游人开放,秀水山庄、汇丰苑度假村、果园山庄三期等农家乐旅游项目基本建成,全区新增各类农家乐、度假村20家,累计达到235家,直接从业人员1200多人。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创建A级景区4家,星级宾馆饭店9家,星级农家乐25家。全年共接待游客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5%。
五、多措并举抓整治,城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立足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加大集中整治力度,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城管体制,完善城管综合执法职能,健全物业管理机构,推进城管进社区,强化社区城管职能,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店外经营、乱摆摊点、乱贴广告、机动车乱停乱靠等违章行为得到纠正。城市供热质量不断提高,全年改造供热管网11.4公里,完成分户供暖改造1570户。城市园林绿化力度加大,梧桐园、滨河路花卉园、立交桥常青园等大型绿化工程相继完工,完成行道树绿化13.65公里,新增公共绿地19.9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9平方米,提前两年跨入全省园林化城市行列。积极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了检查、考评制度,定期开展集中整治,集镇、居民点和道路沿线环境卫生得到治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六、努力完善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投资1.2亿元启动建设了酒泉四中、五中和特殊教育学校,完成中小学扩改项目11项,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酒泉工贸中专顺利通过省级重点验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4.65万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3.09万名农村学生、2460名城市低保、残疾人家庭学生享受到了免费教科书,6751名农村贫困寄宿生得到了生活补助,1240名中职生享受到教育助学金。高考二本上线率比上年提高7.91个百分点,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市二院住院部大楼、中医院制剂大楼主体工程完工,东南街、东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乡镇卫生院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规范,人员工资实现了财政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规范,参合率提高到了94%。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建成高标准农业科技园区7个,示范推广新品种211个、新技术36项,申请各类专利86件,形成省级科技成果16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7项,有2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区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区复查验收,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酒泉图书馆建成向市民开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改扩建乡镇综合文体站9个,新建农家书屋61个,累计达到125个,村村建起了有活动器材的体育场。积极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农村微波数字电视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社区工作健康发展。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9个,社区办公条件逐步改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汉唐街南社区被民政部树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点”。
各项国策得到较好贯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理噪音、废气、废水污染,开展制种废弃物、放射源专项整治,万元GDP能耗下降10.56%,电耗下降5.68%,全面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严格耕地保护,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严查用地违法行为,保证了国家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完成了夹边沟土地整理和营尔滩占补平衡项目,保 4 持了耕地总量平衡。
与此同时,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品牌创建效果明显,争创甘肃省名牌产品6个,甘肃省著名商标18件;工商、税务、质监、金融、通信、电力、供销、人事、审计、粮食、地震、残联、住房资金、民族宗教、双拥共建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为全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七、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谐新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项目争取共投入资金3.12亿元,圆满完成了区政府在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郑重承诺的10件惠民实事,受益群众达34万人。洪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新建改建渠道32.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4.5万亩;新建标准化挤奶站5个、规模养殖小区3个;全区20%的农户建起了沼气池;酒泉四中、五中主体完工; 1.92万群众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新建改建农村中心敬老院5个;培训劳动力15000人;供热质量不断提高,物业管理得到加强,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惠农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全年发放农资、粮油等各类补贴资金6697万元。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8308个,购买公益性岗位17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8%。引导6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风电企业就业。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保障人数达到1.5万人;城市3917户贫困户得到廉租住房补贴;为6051名高龄老人、1.2万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782万元。全面实施村干部养老保险,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补贴制度,1537名被征地农民领到了养老补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0%,全年报销群众医疗费用2300万元。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小型自来水厂5个,解决了银达、下河清等乡镇2.1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防范了各类事故发生。加大信访案件调处力度,一大批群众来信来访得到妥善处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八、着力提高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围绕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政府一班人自觉接受区委领导,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和老干部通报情况,认真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9件,政协提案42件,做到 5 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按照区委统一安排,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完成了各阶段工作任务。不断完善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审批职能,清理废止各类制度171项,修订完善844项,新建527项。全面推进政务、村务、社区事务公开,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健全完善了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加强督促检查,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跟踪问责抓落实。深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深化“阳光政务”,强化纠风和执法检查,认真开展“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鼓舞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鼎力相助、全区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驻肃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省、市驻肃单位,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客观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全面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在现有财政体制下,自有财力增收有限,加之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地方财力严重不足,财政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弱;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部门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对于这些问题,区政府将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的政府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一是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今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调控政策,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态势,实现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我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二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将 6 会增大,政策环境会比以往更加宽松,我区将会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三是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进程会进一步加快,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前景将更加广阔,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两抓整推”的发展思路,都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我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进一步崛起,必将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我们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输出,加快发展资源型产业提供了有利机遇;五是随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酒泉至上元到策克口岸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在我区布局建设,将有力地拉动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审时度势、振奋精神、奋力开拓、顽强拼搏,努力推动全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两抓整推”战略和区委十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强区突出抓产业,商贸大区重点抓市场,和谐新区继续抓民生,人居旺区注重抓环境,文化旅游中心着力打基础,促进经济跨跃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增长25%以上;风电装备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增长一倍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增长37%以上;财政收入达到3.75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800元,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60元,增长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下。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如期实现,政府将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向上争取与开源节流并重,进一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继续把争取项目资金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及时衔接跟踪,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同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用足用活财政资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一是全力以赴争取项目资金。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市投资导向,特别是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重点,围绕民生、社会事业、三农、经济结构调整,7 精心筛选、包装、申报项目资金,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的投资计划。力争2010年争取的项目资金在今年的基础上增长20%。
二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落实国家税收政策,加大税收征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堵塞各种跑、冒、滴、漏。对重点税源,采取重点监控措施,最大限度挖掘财政增收潜力。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管,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罚没收费管理,积极争取各类财力性转移支付,提高财政调控能力。
三是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全面推行财政综合预算,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实现“保基本运转、保重点工程、保惠民政策落实”,把更多的财力投向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等领域。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单一帐户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坚持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为牵引,不断培育壮大工业经济
坚持把风电产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来抓,围绕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着力推进“6+2”产业群发展,制定发展规划,谋划配套产业,跟踪落实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努力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为骨干,农副产品深加工、节水材料、生化制药等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力争全年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新续扩改项目240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27个,千万元以上的90个,实现项目建设数量、规模、质量的新突破。
一是全力抓好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按照“招龙头、引配套、聚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大风电设备及风机轴承、变速箱、齿轮箱、变电器材等项目招商力度,不断提升风电装备制造业配套生产能力。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扩大产能,确保华锐科技、中材科技、金风科技、中复连众、酒钢天成等建成项目达产达标,力争九鼎新材、鑫茂鑫风、东汽集团、山东中凯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大引导力度,促使一些中小企业向装备制造业的配套转产靠拢,形成产业集群。确保明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达到18户以上,生产风机及配套产品1000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是突破光伏制造项目。立足我区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光伏制造产业,跟踪落实100兆瓦光伏电站,加强与江西赛维、无锡尚德、强生集团等光伏制造龙头企业对接洽谈,力争开工建设1—2个光伏装备制造项目,逐步形成产能。
三是加快调峰电源项目建设。酒泉热电厂力争一台33万千瓦机组建成发电。积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完成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项目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肃州段工程建设任务,跟踪落实好茅庵河千万吨级货运场、200万吨干法水泥、大型预制构件等项目,推进酒钢2×60万千瓦发电厂和铁路专用线建设,促使调峰电源产业尽快形成规模。
四是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加快汉武酒业、大得利制药等企业搬迁改造进程,促进种子加工、脱水蔬菜等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传统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完成银星纸业、双禧面粉等6户企业技术改造,引导风电装备制造、生化制药等重点企业建立科研中心,研发新产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协调好银企关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出口渠道,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2010年全区出口贸易总额突破5000万美元。
五是着力提升园区建设管理水平。按照“确保千台百亿,延伸产业链条,突破光伏制造,提升经营水平”的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和经营管理进程。继续完善工业园区道路、绿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南园一期集中供热、西园二期集中供热、风电设备专用通道、电网改造、职工公寓小区建设工程,完善光伏产业园“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引导工商、税务、金融等单位入驻园区,实行“一站式”办公,更好地服务于项目建设。依法加强入园企业监管,督促企业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严格执行园区规划,合理确定用地规模,根据规划指导建设。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延伸配套,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我区投资。确保建成投产1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0个,实现各业总产值130亿元以上。
三、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特四化”战略,大力推进“1+1”富民工程纵深发展,着力壮大优势产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高效产业。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设施配套、节本高效”的原则,着力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新建百亩温室小区10个,新增日光温室2000亩,总量达到2.43万亩;建设百亩大棚蔬菜小区15个,新增大棚蔬菜6000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发展高效经作制种13万亩,新增啤酒花、甜叶菊、琉璃苣等新型特色产业1万亩,发展特色林果2000亩。全区建成双千元田40万亩,9 万元田达到7.3万亩。
二是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坚持以千家万户为基础,大场大户为骨干,积极推进秸秆转化利用,持续扩大畜禽养殖规模。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规模养殖场15个、万元规模养殖户1000户,扎实做好牛羊大县建设基础工作,全面完成全省牛羊大县建设任务,力争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00万头(只),出栏500万头(只)。
三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以工哺农、工农联动,以城带乡、城乡互补,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土地向大场大户集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整村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新建楼院式开发、社区化管理中心村10个,新建改造农村小康住宅5000户,推广沼气1000户、太阳能2000户,改造居民点街道36条。配套完善供水、供暖、用电、环卫、医疗、商业、学前教育等设施和服务,建成一批新农村建设亮点工程。
四是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坚持政府扶持、市场引导,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全年输转农村劳动力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支持科技示范户采用新技术增收,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创业,树立一批户均2亩万元田、劳务收入2万元的“2+2”示范样板,带动农民增收实现新跨越。
五是着力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年内建成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5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建成省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10个。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新增流转面积1万亩。完成农产品产地认证1万亩、畜禽产地认证1万头(只)。
六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造渠道250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加大机井智能水表覆盖面,新建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面积1500亩,治理水土流失2.4平方公里。建设8个区级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草原、湿地、荒漠保护责任,继续推进人工造林、封滩育林、绿色通道、防风治沙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区域性商贸旅游发展水平
围绕酒嘉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进一步完善商贸旅游设施,健全服务网络,10 加快商贸旅游中心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一是加快酒嘉物流中心建设进程。完成以有效整合工业园区物流、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城乡物流为内容的酒嘉物流中心的规划编制,并争取立项开工建设。
二是完善商贸旅游基础设施。继续抓好解放桥市场扩建、春光蔬菜批发市场二期扩建、昌兴电子市场改造、东关菜市、富康路农贸市场后续工程;加快特尔鲜市场扩建、南方装饰城二期扩建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完成汇丰苑旅游度假村、秀水山庄装修工程,新建高标准农家乐15处;启动丝绸之路博览园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北郊公园生态园,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功能。
三是积极挖掘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市场。加强与品牌旅游资源富集区的交流合作,在抓好中外游客景点游的同时,着力开发工业经济游、农业生态观光游、风土人情农家游。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9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5亿元。
四是加强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严格市场监管,定期开展农资农药、酒类食品、生鲜肉食、餐饮娱乐等市场专项整治,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深化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星级宾馆饭店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行业质量和水平。
五、不断优化城乡环境,着力推进精细化管理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法管理,综合治理,强化监督,进一步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
充分发挥城市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运用法律手段文明执法、文明管理。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增强责任心、事业心上狠下功夫,逐步创新实践城管执法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
进一步健全落实城市集镇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尽快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彻底整治店外经营、占路为市、乱摆摊点、乱贴广告、乱搭乱建等违规行为。严查机动车违章现象,规范公交车、出租车、客货运车辆营运秩序。着力推进“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开展以园林绿化出精品,居民供热高质量,物业小区、街道管理上水平,出租公交安全运行为内容的文明街居、文明楼院、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评选活动,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台阶、上水平。下决心解决社区办公活动无场地、环卫设施陈旧的问题。进一步强化街 11 道社区管理事务、服务居民的职能意识,以居民的需求为已任,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健全社区自我服务体系,倡导志愿者服务,开展共驻共建,丰富居民文体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强化公共服务,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毫不放松社会事业,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服务。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以优质的教育质量检验教育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的正确性,使城乡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均衡的教育资源和成果。职业教育以市场为依托,以培训合格的就业人才为目标,促进产教结合,健康发展。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维修加固校舍8万平方米。
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重视公共卫生,强化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大力开展医保定点医院优质服务评选活动,并实行末尾淘汰制,充分激发医疗单位的内部活力。全面完成市二院住院部大楼建设任务,争取建成工业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建设西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普通门诊补偿机制,提高参合农民医疗费补偿比例。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最大限度的发挥街道社区文化设施、乡镇综合文体站、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建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村服务站点,推进全民健身广场后续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以节庆文化、广场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为内容的各种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鼓励文艺创作,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提升文化发展水平。做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切实加强网吧等文化体育市场监管。
实施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项目,改造农村有线电视网络30公里,新发展数字电视用户1000户,让群众收听收看到清晰的广播电视节目。完善计生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提升计生服务水平。加强环境项目管理,推进污染源限期治理,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行动,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落实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总量保持平衡。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抓好双拥共建、民族宗教、老龄、史志、物价、档案、统计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 12 事业全面进步。
七、切实关注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认真抓好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的基础上,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努力扩大就业。围绕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引导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加大创业型城市建设力度,开发就业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认真落实企业劳动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重点,不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和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健全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加大医疗救助、困难群众临时性救助工作力度,做好廉租房补贴发放工作,开展各类慈善活动。
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切实解决好事关民生的信访突出问题。
构建新型治安防控体系。按照“强化人防、夯实物防、提高技防”的要求,整合治安力量,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深入开展禁毒专项斗争,提高公安机关信息化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扎实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单位、企业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抓好消防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有效扼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与此同时,政府将努力克服财政紧张的困难局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10件实事:
1.大力推进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工作进程,争取奖补资金,调动各方面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实施道路维修、水利建设、人畜饮水、文化体育、村容村貌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村级公益项目80个以上,进一步改善农 13 村生产生活条件。
2.全面完成酒泉四中、五中和特教学校建设任务,将6个乡镇、9所初中的学生集中到城区学校就读,基本完成初中教育布局调整任务。
3.进一步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力争改造危旧房5000户;着力改善社区和村级活动场所15个。
4.围绕装备制造产业的崛起,在园区新增就业2000名,园区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强化技能培训,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1万人。
5.进一步完善城市、乡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成4个卫生院所建设任务,为19个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辆。
6.抓好城市供暖工作,强化供暖及物业监管,完成供热计量收费试点改造1000户,改造老化管网10公里。
7.切实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力度,多方筹资更新添置环卫设施300台(件)。8.抓好洪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投资2000万元,衬砌干支渠6条30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200座。
9.新建农村小型自来水厂6座,解决中北部乡镇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10.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养护力度,力争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养护维修工程10公里,小修保养农村公路380公里,提高农村道路通行能力。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新的一年里,政府担负着艰巨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考验,政府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努力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加强学习,科学执政。从政府及各部门领导干部自身做起,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勤于学习的浓厚氛围,努力把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现代科技、市场经济知识学深学透,深化对党情、国情、区情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主动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总结推广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保护好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坚持开门纳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虚心向专家请教,推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精心编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转变职能,务实从政。按照省市总体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能关系,促使政府职能向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管理服务等方面转变。启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减少审批事项,规范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发展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行政问责,坚决查处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不良行为,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确保政令畅通。
3.规范程序,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加强执法监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和不会作为现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努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4.廉洁自律,从严执政。坚持勤政廉政,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察、案件督办力度,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检查,进一步严格工程招投标程序,健全政府工程预决算依托中介机构审减机制,全面推进行政主要负责人届中离任审计制。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做到办实事、不出事,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处于关键时期,发展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10肃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酒泉市肃州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卢学国(2010年12月26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的政府工作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四区一中心”建设目标,顽强拼搏,奋力争先,战胜了低温冻害、泥石流、雨雪等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全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增长,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2.5亿元,增长42%;工业增加值达到61.5亿元,增长128.5%;农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6.1亿元,增长37.6%;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增长83.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亿元,增长20.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110元,增加14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13元,增加75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政府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1.抢抓机遇,资金项目争取成效显著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主动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着力争取民生保障、三农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项目资金。今年共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扶持项目232项,争取资金4.27亿元,比上年增加7000万元,增长20.3%。其中:农林水利项目67项,争取资金7600万元;工业项目29项,争取资金4762万元;社会发展项目59项,争取资金3862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项,争取资金1324万元;商贸流通项目23项,争取资金2195万元;其它项目49项,争取资金2.3亿元。全年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的新、续、扩、改项目207项,完成投资73.95亿元,增长43.6%。
2.主攻优势项目,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按照“确保千台百亿、延伸产业链条、突破光伏制造”的发展思路,抓项目引进,抓建设进度,抓生产计划对接,强力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发展。今年新签约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6个,引进资金19.5亿元,累计达到35个;航天万源风机总装、华特玻璃纤维制造等项目先后奠基,累计开工项目达到25个;东方电气风机总装、东鼎机舱罩制造等项目相继完工,使建成投产项目达到15个,完成投资34.5亿元。年内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值突破200亿元,是2009年的4倍。编制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光伏制造项目5个,签约金额83亿元,浙江正泰太阳能薄膜、东方电气晶硅电池等项目如期开工,实现了光伏制造“零”的突破。煤电能源、电网网架等配套项目快速推进,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并网运营,国电电力2×33万千瓦热电联供项目主体完工、部分供热工程投入运营,鲁能酒钢2×66万千瓦火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传统工业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奥凯种子机械等十余户企业开始生产新能源装备配件。酒泉工业园区职工生活服务小区、二期供热管网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被认定为酒泉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下,工业经济增速强劲,共建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4个,其中亿元以上的4个。在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基础上,预计年内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33亿元,比2009年增长160%,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万美元,增长33%。
3.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围绕“一特四化”战略,全面普及“1+1”富民工程,示范推广“2+2”增收模式,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劳务输转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新建百亩日光温室小区13个,新增日光温室2269亩;建成百亩大棚蔬菜小区25个,新增大棚蔬菜5800亩,全区2000元以上高效田突破40万亩,万元田达到7.3万亩。新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3个,建成规模养殖场15个,万元规模养殖户发展到6500户,2万元养殖示范户达到1100户,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07万头只,出栏550万头只。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5万人,输转5.4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59亿元。建成百亩土地流转示范点47个,累计流转土地7.65万亩。狼窝泉滩和下河清东滩土地整理项目进展顺利,整理土地22975亩,新增耕地3555亩。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13个、村容村貌整治示范点38个,新增沼气用户1000户、太阳能用户2000户。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建成农田防护林3500亩,绿色通道75公里,新增植树造林面积9873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4.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商贸旅游业日趋活跃
围绕商贸大区和文化旅游中心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不断健全完善商贸旅游服务体系。酒泉时代购物中心、昌兴电子市场等十大商贸重点工程全面完工,全区商业零售面积新增15万平方米,累计达到150万平方米。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新建标准化农家店80家,完成东洞、黄泥堡等4个乡镇集贸市场改造。实施“社区双进”工程,完成春光蔬菜批发市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富康路等4个标准化社区农贸市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稳步开展,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85万台(件),兑付补贴资金525万元。现代物流快速发展,以酒嘉物流中心为龙头,初步形成了工业园区西园、西洞等2个大型物流集散园区,物流企业发展到了115户,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85万吨。丝绸之路博览园二期、麒太温泉旅游度假村等大型旅游项目启动建设,秀水山庄等休闲旅游景点基本建成,新建星级农家乐15户,全区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增长16.3%,实现旅游收入9.3亿元,增长210%。
5.多措并举抓落实,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立足优化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城管体制,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实施扁平化管理,推进数字城管,城市执法力量向薄弱区域延伸。乱摆摊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违章行为得到有效治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建成试运行。城市园林绿化力度加大,新增绿化面积6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新建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13个,城市物业监管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投入加大,看守所、拘留所、武警中队营房建设基本完工,“天眼工程”启动实施,“从优待警”政策得到落实,依法维护社会稳定成效显著。食品药品卫生监督职能进一步强化,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信访维稳责任制全面落实。
6.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教育布局调整稳步推进,完成基础教育设施新改建项目18项,总投资达1.8亿元。撤销农村初中12所,小学62所。初中生会考合格率达到92.8%,普通高中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提高2.4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落实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市二院、中医院床位补贴标准明显提高,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措施全面落实。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顺利实施,为11个乡镇文体站、124个村文化室配备了文化设施,新建标准化农家书屋66个。文化娱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区计生服务站和5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建成投入使用,计生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改造农村有线电视网络35公里,发展农村数字电视用户1000多户。风电产业孵化器等8个重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创新科技成果22项,申请专利97件,创建甘肃省著名商标18件、名牌产品6个,酒泉洋葱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审查。与此同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和数据录入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国家和省市的质量抽查,统计执法监测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工商、税务、质检、金融、通信、电力、供销、人事、审计、粮食、地震、残联、住房资金、民族宗教、双拥共建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7.惠民实事全面落实,民生问题有效解决
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7190万元,圆满完成了政府在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承诺的10件实事,受益群众达到30多万人次。实施以奖代补、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82项,申请财政奖补资金801万元;酒泉四中、五中和特教学校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6个乡镇的6400多名初中生集中到城区就读;改造农村危旧房6590户,新建社区及村级活动场所18个;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5.35亿元,开发就业岗位1.1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3598人;改扩建总寨、金佛寺等4个乡镇卫生院,为19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辆和医疗设施,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新农合人均统筹标准提高到150元,参合率达到95.4%;扎实开展供热质量服务年活动,努力解决“供不热”、“供不上”的突出问题,新建改造供暖管网19.3公里,完成分户计量改造1200户,落实“四位一体”的供用热矛盾调处机制,城市供热质量明显提高;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购置环卫保洁及园林绿化设施300多台(件),新设置地埋式垃圾箱100个;洪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投资2505万元,衬砌干支渠9条30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200
座,并对泥石流损毁水利工程进行了应急修复;新建成集中式联村供水站4个,解决了上坝、总寨等4个乡镇1.6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1公里,养护维修15.7公里,小修保养1000公里。
同时,狠抓“一册明、一折统”机制落实,发放25项惠农政策补贴资金1.16亿元,人均达到560.39元。为3.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低保金和物价补贴5873万元,落实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3.1万名群众得到救助金1096万元。为4.6万名中小学生发放“两免一补”补助资金2975.8万元,生均达到847元;为829名贫困寄宿生发放交通费、生活费补助资金62.5万元。采取多种措施,促使866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率达到80.3%。为解决同城不同酬的问题,筹资2540万元,着力解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住房公积金、暖气费补贴、奖励工资等差额问题。重视居民“菜篮子”、“米袋子”,建立惠民蔬菜直销店5个,创建放心粮油店48家、国家级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2家,推广农户科学储粮仓1000户。一年来,财政用于个人支出和民生改善资金达7.5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5%,较上年增加1.6亿元、增长27%。
8.着力提高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政府一班人自觉接受区委领导,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和老干部通报情况,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制定出台《肃州区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暂行规定》,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件,政协委员提案60件,办结率和答复率均达到了100%。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归并直属事业单位8个,撤销政府组成部门2个,新组建政府工作部门4个,重新核定工作职责和权限,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机关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专网扩容改造基本完成,行政服务中心受理事项2.06万件,办结率达到100%。强化目标管理责任考核,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跟踪问责抓落实。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和决算审减制,节约财政资金647万元;高度重视市审计局财政预决算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29个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和执法检查,着力开展惠农政策、退耕还林资金专项检查,“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成效明显,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鼓舞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鼎力相助、全区广大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驻肃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省、市驻肃单位,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各位代表,从2006到2010年,是我区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五年来,区人民政府致力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人民富裕和社会进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抓项目、兴产业、谋发展、促和谐,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这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其主要标志是:
--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与“十五”末相比,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8.9%,是2005年的2.6倍;人均GDP年均递增24.3%,是2005年的2.96倍;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66%,是2005年的12.6倍;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95%,是2005年的1.8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33.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9倍;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7.3%,是2005年的3.3倍;财政支出年均递增25.6%,是2005年的3.1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58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67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5%,是2005年的2.3倍;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0.58%、电耗累计下降33.4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2.51%。
--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从2008年起步建设到现在,已建成投产15家,形成年产各类风机2000台套、30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占到全市的90%以上,是200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产值的2.5倍。生化制药企业发展到5家,年产值达3亿元。敦煌先锋、百佳食品等210家大型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了27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68万吨。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24.4︰23.8︰51.8调整到12.1︰53.9︰3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了33.3个百分点。
--农民增收产业培育成效显著。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扶持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经作制种、规模养殖等高效产业发展,建成百亩日光温室小区43个,百亩食用菌小区4个,新增日光温室面积1万亩,发展百亩大棚蔬菜小区60个;建成“五配套”标准化养殖小区250个、规模养殖场1700个;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1.3万人次,输转22万人次,形成了25万亩制种基地、15万亩蔬菜基地、5万亩新型产业基地、800万头只畜禽养殖基地,全区千元田下降到了10%以下,万元田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12.7%,万元养殖户占养殖户的10.2%,收入过万元的技能型劳动力占输转劳动力的30%,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
--社会事业发展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来,共投入资金4.7亿元,实施教育、文化、卫生等建设项目83项。新建、扩建学校21所,新增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化解普九债务7233万元,撤并农村中学18所、小学115所,农村100%的高中学生、87%以上的初中学生集中在城区寄宿就读,教育布局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兴办酒泉工贸中专,在校学生达到3800多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所,完成中医院、疾控中心、市二院住院部大楼等新建项目,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现财政全覆盖。西汉胜迹、博物馆、图书馆、全民健身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乡镇综合文体站9个,村级体育活动场124个,农家书屋126个。新建、改建乡镇计生服务站8个,新增村级活动场所和社区办公用房2.3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微波数字电视平移改造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五年共投入资金6亿元,实施惠民工程68项。沿山和中北部乡镇9万名群众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5所,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十五”末的130元提高到209元,保障面由4661户、11322人扩大到7753户、1694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由2007年的3552户、6770人扩大到9986户、19046人,平均补助水平由38.9元提高到了65元。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救助、临时救助、被征地农民和村干部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1156名离任村干部、社区干部和代课教师领到了生活补助。累计开发就业岗位4.1万个,购买公益性岗位1003个,72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共争取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39项,承担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2项,创新科技成果159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25项,申请专利285件,开发国家重点新产品12个。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企业技术研发示范中心12个。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户,市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5个,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40多项、新品种3000多个,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8%提高到了51%。
--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政务大厅、社区劳动服务平台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为民服务实现了一站式办理。先后投资4500多万元,改善供热、环卫、园林绿化等基础条件,城乡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社区管理重心下移,各项服务有效开展。“五五”普法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五年来,共创建平安单位326个,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141个。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51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16项。我区先后跨入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先进单位、甘肃省卫生城市、甘肃省园林城市、甘肃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省创建创业型城市示范县市区和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行列。
回顾“十一五”发展历程,我们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借鉴。一是必须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在不断深化区情认识中创新工作思路,既要做到执行上级政策不折不扣,又要找准落实政策与满足群众愿望的结合点,以好的思路和措施凝聚调动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崇高热情,发挥好政策的最大效应。二是必须把发展工业做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在产业链延伸配套上狠下功夫,推动煤电能源、太阳能发电、循环经济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生化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形成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区域经济格局。三是必须坚持不懈地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三农”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壮大高效特色产业,着力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技能,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重视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产业升级改造,走低碳、环保发展之路。五是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六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定职权履行职责,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努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这些经验和启示,是“十一五”实践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下去,并发扬光大。
(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前不久,省、市、区委先后召开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这一要求,《肃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两翼齐飞”和市委“两抓整推”战略,坚持以工业为主导,持续推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以高效设施特色农业作为跨越的基础,以新能源工业体系建设作为跨越的重点,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跨越的支撑,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作为跨越的核心,以提高人民福祉作为跨越的追求,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显著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确保到2015年,实现全区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个翻番,力争GDP达到3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进步,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任务是:一要以新能源产业为牵引,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光伏发电、调峰电源、高载能循环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二要以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为重点,全面推广“2+2”增收模式,推进区域化布局,加快产业化经营,抓好技能化培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三要以商贸大区建设为核心,改造提升传统商业,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提高第三产业总体水平,努力建成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辐射半径600公里的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四要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扶持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五要按照“三抓三促、三集中三延伸”的思路,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市建设管理,逐步消除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六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七要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管理,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八要推进行政管理、社会管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各位代表,“十二五”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审时度势,把握大局,我们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是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出台《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提出“两抓整推”发展战略和构建“6+2+3”现代产业体系,都进一步明确对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为我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机遇。二是兰新高铁、西气东输、电网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和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启动建设,将推动通道经济发展,加速酒嘉一体化进程,为我区项目争取、基础条件改善提供了重要平台。三是随着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工程的启动,酒泉新能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煤电能源产业、太阳能发电、高载能资源综合利用的条件将更加有利。四是通过持续推进“四区一中心”建设,我区已形成了标准较高的设施农业、门类齐全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基础设施完善的工业园区,以及条件较好的交通、电力、油气等运输通道,将为我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五是“十一五”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倍受鼓舞,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为实现“十二五”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与此同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人均经济总量偏小;自有财力有限,为民办事资金短缺;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较多;公共服务与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民生改善的压力依然较大。综合分析“十二五”发展形势,总体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挑战,保持清醒头脑,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坚定必胜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四)2011年的政府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创造性地做好2011年的工作,为实施“十二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努力开创全区改革发展新局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全区人民的热切期盼。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15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达到70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7.5%,达到1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达到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达到45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6.7%,达到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政府将全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继续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继续把项目资金争取工作摆在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投资导向,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扶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精神,多方对接联系,积极做好国家和省市“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落实,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争取农田水利,电网和危房改造,环境整治,农村公路、沼气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循环经济,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力争全年争取项目资金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20%,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进一步夯实新能源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力
认真落实振兴工业“6+2”行动计划,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构建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全区开工建设百万以上的各类项目167项,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38项,工业和能源项目47项。大力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引进风电配套项目和光伏光热发电装备制造项目,促进正泰集团200兆瓦非晶薄膜电池、亚洲新能源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设备、京城机电风力发电机、酒钢风机机架生产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确保航天万源风机总装、华特玻璃纤维制造、忠爱新能源法兰制造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2亿元以上。全力突破太阳能发电及风力发电产业。完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光伏电站资源配额,跟踪落实天罗城60万千瓦风电、国电电力20兆瓦光热发电和大唐新能源9兆瓦、东方电器9兆瓦、中广核9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在风电、光电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调峰煤电能源产业。确保国电2×33万千瓦热电联供项目并网发电,尽快启动国电二期2×100万千瓦发电项目,力争鲁能酒钢2×66万千瓦火电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发展高载能循环经济产业。编制完成明沙窝滩、下河清滩高载能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抓好省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申报和高载能循环经济项目谋划报批,力争150万吨铁合金、100万吨水泥粉磨站、40万立方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高载能循环经济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100万吨电解铝项目前期工作。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联合发展,促进脱水蔬菜、种子精选、乳制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争下河清实业公司啤酒花产业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汉武酒业食品工业园、大敦煌太阳能脱水菜等8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服务功能。健全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引进技术开发、检测认证、运营维护等服务项目,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抓好供热、道路、上下水等配套设施建设,下决心解决南园、西园污水排放问题;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获得批准;加快启动东洞滩、下河清滩、明沙窝滩等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提供条件。
3.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推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紧紧围绕“一特四化”战略部署,巩固提升“1+1”富民工程,强力推进“2+2”增收模式,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种植业抓设施、主攻高效田。新建百亩日光温室小区10个,百亩大棚蔬菜小区35个,新增日光温室2000亩、大棚蔬菜7000亩,网式制种、瓜菜花卉制种等高效制种1万亩,甜叶菊、琉璃苣、蒜薹等高效新型产业1万亩,力争全区万元田达到8.5万亩,2亩万元田示范户达到1万户。养殖业扩规模、主攻大场大户。新建标准化养殖园区(小区)30个、青贮池175个,建成10万只肉羊大乡8个,万头肉牛大乡8个,培育2万元养殖示范户3000户,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00万头只以上,出栏550万头只。产业化发展抓龙头、主攻规模经营。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新建农村专业合作社30个;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参与土地流转,新增流转面积1万亩;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选派科技特派员100名,建设高标准农业科技园区8个;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执行率达到95%。新农村建设抓环境、主攻集中居住小区建设。修编完善村镇规划,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小区二期扩建,确保建成小区全部搬迁入住;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整治村容村貌综合示范点36个,完成农村农户改厕2500座,开展户用沼气服务管理年活动,新增太阳能用户2000户。农村基础设施抓配套、主攻重点工程。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沿山乡镇水毁工程修复等水利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推广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等节水面积19.58万亩,完成人工造林6000亩,建设高标准防护林300公里、绿色通道75公里,新建改造乡村公路130公里,养护维修30公里,小修保养1200公里。
4.抢抓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机遇,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按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要求,完善商贸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旅游。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酒泉中心商务区、酒嘉现代物流集散区、酒泉洋葱批发集聚区建设,积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实施东方绿佳商业区、鑫隆永和商贸中心、成林商厦、巨龙农资综合批发市场、大敦煌农产品储运加工、春光市场扩建等十大商贸项目,进一步完善商贸基础设施;狠抓现有重点商场、市场规范管理和诚信服务,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巩固提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成果,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新建标准化农家店50个,争取资金高标准改造西洞、果园、银达3个乡镇集贸市场。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加快实施丝绸之路博览园二期、酒泉酒文化博览园、北郊公园生态园、花城湖旅游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尽快启动天外天太空城项目;继续抓好麒太温泉度假村、秀水山庄等高标准农家乐建设,力争早日投入运营;扶持旅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立旅游散客服务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抓好富康园林景观城等A级景点创建,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策划开发丝绸之路游、现代航天游、新能源产业游、特色乡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提升“丝路明珠,航天名城”旅游形象。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亿元,增幅均达到20%以上。
5.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巩固提高教育布局调整成果。启动全省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项目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酒泉工贸中专为龙头,组建新能源职业教育集团,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加大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力度;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研究编制《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规划》,幼儿入园率达到98%以上。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80%;全面完成市二院住院部大楼和西北街、西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开展“人民满意医院”创建活动,提高各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杜绝医疗事故发生;探索建立医保卡就医制度,逐步实行门诊、住院报销“一卡通”,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加快文化广电事业发展。落实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站项目,建成3个乡镇、5个村文体设施配套示范点;积极倡导培育社区文化、学校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造农村有线电视老化网络30公里,新增农村数字电视用户1000户。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推行育龄妇女“阳光服务卡”管理,实现“计生两户”优惠政策全覆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国策,确保耕地面积动态平衡。基本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任务,切实抓好双拥共建、民族宗教、老龄、史志、物价、档案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6.加强城乡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强化工作措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以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为重点,切实加强市场监管。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日用品消费价格、食品质量安全、“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稳定市场物价,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资金整合等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加大财源培植和税收征管力度,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着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实施城市洁净工程、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和热电联供工程,配套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将各项制度向城乡结合部、小区楼院、单元楼道延伸,推行精细化管理与扁平化管理衔接配套、城管部门与街道社区上下贯通的城管机制;加快建设“三网合一”数字化城管平台,加强环卫保洁、园林绿化、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整治;着力改善社区基础条件,新建尚武街、民主街、东文化街等3个社区办公用房及活动场地,创建和谐社区示范点11个。以维护和谐稳定为目标,全力化解社会矛盾。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维稳责任追究机制,强化群众法治教育,靠实基层信访责任,下大力气解决信访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平安肃州”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学校和食品药品、道路交通等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增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7.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健全完善惠民政策“一册明、一折统”落实机制,确保国家惠民政策、惠民资金落实到位,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着力建设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全完善农村敬老院运行制度,真正使五保老人、“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加强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规范化建设,推行低保诚信承诺制,落实社会救助公示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
与此同时,切实办好10件惠民实事。
(1)继续实施城乡万名劳动力培训工程,培训农村技能型劳动力1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5万人,培育年收入2万元的农民工6000人;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万个,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50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00%覆盖。
(2)增强市民“菜篮子”供给能力,进一步扩大蔬菜生产规模,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秋菜复种面积达到4万亩,全区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18万亩;加强流通环节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建成惠民蔬菜直销店10个,保持蔬菜价格基本平稳,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3)积极争取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新增妇女小额贷款4亿元以上,累计达到9亿元,争取国家贴息资金7560万元,全区农民人均从贴息中增收350元以上。
(4)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基层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品种新增50种以上,乡村、社区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品种均达到200种以上,使群众看病用药负担人均降低20%以上。
(5)继续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工作进程,争取上级奖补资金1000万元以上,奖补项目达到60个以上。
(6)加大城市管理基础设施投入,年内投资800万元,改造城区水土公厕10座,设置移动公厕12座,购置垃圾压缩车、摆臂车、喷灌车等环卫园林绿化设施设备6台(件),添置果皮箱1000个,强化管理措施,提升城市品位,为市民提供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
(7)加快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成危旧房改造5000户,配套完善13个农民集中居住小区、2000户居民的供暖、排污、物业管理等基础设施,让更多的农民住上安全、宽敞的康居房。
(8)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00万元,改建破损干支渠5条24.35公里,农渠20公里,改建渠系建筑物98座,完成田间配套面积1.2万亩,不断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灌溉保障能力。
(9)提高社区聘用制工作人员、环卫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增加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落实好困难群众各项补贴政策和贫困寄宿生补助政策,逐步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条件。
(10)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资3100万元,消除中小学校D级危房1.1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1.9万平方米,夯实教育事业发展基础。
8.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历史的重任,时代的挑战,人民的期盼,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形象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府。从政府及各部门领导干部做起,带头学习实践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和科技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积极适应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注重调查研究,深化区情认识,善于运用新理念、新知识、新经验指导工作,不断增强引领发展的能力。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等制度,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法制培训考核制度,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和执法责任制,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建设效能型政府。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强政务督查、跟踪督办和效能监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进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坚持廉政勤政,建设廉洁型政府。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深化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和民生资金审计,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自聘人员管理,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以良好的政风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一定常怀敬民之心,勤思富民之策,笃行利民之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及政协委员提案,关注社情民意,改进政府工作,不辜负全区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各位代表!面对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全区人民的新期待,面对艰巨而繁重的新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务实苦干,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日在大渡口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征求意见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矢志攻坚,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据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增长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8.4亿元,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亿元,增长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7亿元,增长15.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4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35元,增长10.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改革成效初显。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健全区属国有公司法人结构治理,建立起企业薪酬管理考核机制,公司管理人员实现身份“脱钩”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政府性债务余额下降11.8%;与西南证券等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合作,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创新市级储备土地开发协调机制,建立联合工作机构,市级储备集团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治开发进一步提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完成区级行政服务中心扩容升级,32个部门入驻到位,286项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办理;基本实现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服务中心全覆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同步推进群众工作系统建设,办理群众反映事项2387件;全面落实“先照后证”等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新增市场主体3300户,其中微型企业1054户。实施科技发展资金“拨改投”,建立科创基金、天使基金、科技担保风险资金池,启动小微企业“助保贷”服务试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优化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建立了“1+6”招商体系,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50亿元,外资5.68亿美元。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业发展,新引进民办学校3所、民办养老机构2家,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多元化。
(二)产业培育取得实效。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发展起步良好。获批建设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德润环境集团注册落户,一批市级环保产业项目在区布局。建桥园区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启动A区城市设计和C区拓展控规编制;取得重庆美容健康产业基地、都市重点楼宇产业园等授牌,西南医院生物科技产业园、台湾化妆品产业联盟及12家化妆品企业签约落户。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重庆市名牌产品15个、知名产品3个、新产品125件。电子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从无到有、初见雏形,一期2万平方米投入运营,签约入驻企业达51家;天安云谷新引进企业25家,引入亚马逊云服务、起点创业营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商贸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稳步发展。九宫庙商圈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5亿元;迪卡侬和重庆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分中心等项目落户商圈,蓝光中心、锦天酒店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区新增商业体量21万平方米,新引进限额以上商贸零售和餐饮企业7家。新增汽车4S店2家。新引进金融企业2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3%。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开工建设,马王街基督教礼拜堂主体工程完工,石林寺启动重建,石棉厂文化创意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小南海片区生态休闲旅游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开始起步。
(三)城市建设提速提质。启动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完成八桥片区城市控规修编、小南海片区控规编制。土地征收和供应有序推进。全年落实征地批文4017亩,完成征地5015亩、城市房屋征收30万平方米,出让经营性用地2042亩。内外通道建设步伐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实现通车、5号线加快施工;协调推动嘉华大桥南延伸段启动建设,金中大道(金建路)全线建成;大滨路、伏牛大道(新郭伏路)、中顺大道(中坝路)及大渡口立交和迎宾立交建设稳步推进。滨江片区开发提速。刘家坝A/B干道实现开工,钓鱼嘴1号路等项目进展顺利,老重钢和钓鱼嘴片区完成投资59.3亿元。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开发投资125亿元,增长29%。一批品质楼盘开盘销售,商品房销售面积159万平方米,增长20%。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启动西城大道沿线绿化景观改造,完成翠湖和陈家阁水库整治,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实施环保“五大行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8天,位居主城第二,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7%和100%;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6.1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和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
(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成功创建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新钢花小学、大渡口小学、商务学校建桥分校综合实训楼等竣工投用,新增普惠性幼儿园6所,旅游学校通过全国职业教育示范校终期验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重钢总医院综合大楼建成投用;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建立起覆盖区、镇街、村(社区)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实现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全覆盖;堰兴剪纸获第七届中国(重庆)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齐头并进,成功创建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举办了“李雪芮杯”羽毛球公开赛等系列赛事。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清理规范村(社区)工作事务,实行目录库管理,大幅减轻了基层组织负担。农业农村、双拥共建、国防教育、法律援助、对口支援、妇女儿童、残疾人、未成年人、消防、民防、统计、档案、修志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就业为民生之本。倡导以创业带动就业,成功创建市级创业型城市,完成职业培训2544人,实现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35人,城镇新增就业240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强化“五险统征”。在全市率先开展生育、工伤保险实时结算试点。实现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全面落实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实施棚户区改造7.4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3万平方米、建成73万平方米。为8000余户群众解决了房屋产权办证问题。打造社区便民商圈4个,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个、大型农贸市场1个、大中型社区综合超市3个、社区便民店11个。完成7579户居民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和12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造。开工建设人行过街设施3座。新增公交线路2条、各类停车位4664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1公里,实施背街小巷路面整治2.6万平方米、下水道整治2000米。全面完成山坪塘整治。殡仪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老吾老”社区养老品牌列入国家首批社会管理标准化试点。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完成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获得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强化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重点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3.7%;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抢劫、盗窃案件分别下降68.2%和31.3%。
(六)政府工作更加规范。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持续整治“四风”问题,政府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严格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会议活动,制定“三公”经费管理办法,“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调整清理办公用房1755平方米。完成政府机构调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施政务督查“红黄牌”和行政效能问责制度,高效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350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清理、统一公布规范性文件,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企业发展法制环境专项评查,政府部门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尊重司法监督,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推进预算公开试点,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大工程造价审减率达23%。坚决正风肃纪,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和“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大渡口转型发展征程中求变破局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成功进入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争取市政府出台了配套文件、落实扶持政策,拉开大渡口滨江老工业区全面转型的大幕。这一年,我们深化区情认识,延续和创新发展思路,研究出台“新区品城”行动计划,聚焦“三大产业”、提升“三大品质”、打造“六大重点板块”,进一步明确了转型路径,凝聚起发展共识。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克难攻坚,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千方百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效,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区委的统筹谋划和科学决策,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和监督,更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劳动者,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老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企业和所有关心支持大渡口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还有部分工作完成得不够好,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传统产业增长空间有限,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接续支撑,经济发展增量不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目标。二是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大项目、好项目少,部分项目开工难、建设慢、久拖不决,一定程度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城市开发不够均衡,城市功能不够完善,部分区域发展相对滞后,都市功能拓展区建设亟需跟进发力。四是民生保障做得还不够好,有些安置房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部分领域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与群众期待还存在较大差距。五是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少数部门和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庸懒散现象还不同程度上存在,政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正视、认真反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改进和克服。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新区品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突破之年。当前,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重庆市正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为我们加快打造“新区品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顺势而为,乘势而起,主动融入全市开放发展大格局,推动大渡口经济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要求,稳中求进、积极作为,深入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促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民生促稳定,推动“新区品城”建设取得新突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培育“三大产业”做大做强,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内涵。必须坚持以板块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土地攻坚、完善基础配套,提速“六大重点板块”建设,打造产城融合、集群互联、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区。必须坚持以资源汇聚为基础,既要抓好协调争取,充分落实老工业基地扶持政策,又要强化市场手段,招优引强、挖掘潜力,实现资源要素的加速集聚和有效整合。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国资经营、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持续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加大投入力度,办好民生实事,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提升,更加注重基本民生保障,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今年,区政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提振工业经济实力。坚持新老并重,推动先进制造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夯实工业基础。加快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全力助推德润环境集团在区发展,启动德润环保总部商务园建设;支持三峰环境启动上市融资工作;积极跟进环境修复、环保基金等在谈项目,力争尽快落户;围绕研发、设计、检验和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实施全产业链招商,力争年内引进关联企业10家以上。提速建桥园区转型升级。完成建桥A区城市设计和C区控规修编,集约利用土地,完善综合配套;确保中石化润滑油、煤研院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实现重庆美容健康产业园开园,首批20家企业投产运营;加快西南医院生物科技园建设,确保眼科干细胞等项目投产。抓好企业服务和要素保障,支持重钢在区产业和长征重工、国际复合等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开工建设红九
九、科而士等迁建项目。力争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80亿元。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争取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5件;强化科技服务,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在产业创新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信息服务业为核心,加快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强化移动互联网产业园项目引进和产业培育,完善综合配套,拓展经营业态,力争实现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亿元。加强亚马逊云服务等创业孵化器的培育,带动一批成长型、创业型企业集聚发展。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石棉厂文化创意项目升级,加快推进锦天、科力、天安假日等酒店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中梁山、金鳌山综合开发,引进带动性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开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局面。继续推进九宫庙商圈提质增效。开工建设华润凤凰城,加快建设蓝光中心;确保迪卡侬项目开业运营,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家,力争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8亿元。优化金融服务环境,促进在区金融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开拓电商平台,探索发展新经济业态。
(三)提速开发重点片区,有序推进城市扩容。强化市区联动、跨区协作,推动重点片区开发全面提速。完成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和美丽山水城市、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调整完善城市控规,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实现产业、土地、城市、环保“四规合一”。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全年落实征地批文2000亩,完成征地5000亩、城市房屋征收15万平方米,出让经营性用地2000亩以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内畅外通。建成伏牛大道(新郭伏路)城投段,加快中顺大道(中坝路)、新九中路二期、大滨路三期建设,完善“五纵五横”骨干路网;力促大渡口立交和迎宾立交完工,协调推动白居寺长江大桥开工,轨道交通5号线、主城二纵线华岩至跳磴段加快建设,进一步拓展对外通道。加强与城投、地产、渝富等市级储备集团的深度合作,共推重点片区开发。老重钢片区加快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建设,启动钢花支路改扩建工程,完成大坪山等地块出让。钓鱼嘴片区启动剩余土地征地拆迁,加大土地出让和项目招商力度,争取市级重大功能性项目布局。刘家坝片区启动伏牛溪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建设。完善轨道交通2号线周边配套设施,提速沿线城市开发。依托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小南海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危旧改、城中村地块开发,盘活旧城区土地资源。完善新建城区综合配套,基本建成爱情公园二期,开工建设白居寺公园、花园小学。支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力争商品房销售175万平方米。
(四)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致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区。强化产业发展环境约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市容环境规范管理常态化,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市政设施管理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完善城区水电气及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老旧居住小区改造,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完成全区地下管线普查,新建排水管网3.1公里。规范户外广告管理,加强城区照明系统管理维护。深化环保“五大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0天以上,保持主城前列;启动大渡口、中梁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口袋沟、红领巾湖库整治;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巩固次级河流整治成果,加强饮用水源区保护和噪声污染防治;加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实施内环沿线绿化景观改造和环境整治,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提升公园绿地管理水平。严格环保、规划执法,有效遏制违法排污行为,依法处置各类违法建筑。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市民素养,打造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魅力家园。
(五)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完善公共服务。坚持务实惠民,统筹抓好社会事业,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办好群众更满意的教育。根据人口分布和城市开发时序,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开工建设双山实验学校,加快在建学校建设,确保巴渝中学双山校区建成投用;支持商务学校组建重庆市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提供更优质的卫生计生服务。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单独两孩”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文图总分馆制创建成果,完成区文管所标准化建设;加强文物遗产保护,开展文化精品创作;推进石林寺恢复重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品牌体育赛事;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备战市五运会。开工建设区人防指挥所。加大社会组织孵化力度,探索社工培养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国防教育、对口支援、妇女儿童、残疾人、未成年人、消防、统计、档案、修志等工作。
(六)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回应群众期待。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精心办好各类民生实事,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众就业;依托楼宇产业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全民参保登记,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健全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体系,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4个。强化统筹保障,加快推进在建安置房项目建设,确保建成安置房70万平方米;完善物业管理和综合配套,提升保障性住房小区居住品质。着力抓好一批民生项目。改造棚户区10万平方米。新建公厕6座,完成10个弃管小区电力改造和6000户供水“一户一表”改造。新增各类停车位2000个。整治背街小巷16条。新建农村公路4公里。确保区殡葬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治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等突出问题;健全依法维权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信访导入法治轨道;完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力维护公共安全。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主动扩大开放,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有公司市场化运作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完善管控机制,降低政府性债务规模。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资和运营。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继续加强三级服务中心和群众工作系统建设,有序推进网上行政审批,促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优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能源、用工等困难和问题,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用好用活民营经济、科技创业等扶持资金,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不断成长,把大渡口打造成为环境优良的投资高地。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启动量化确权改革试点。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坚持以需互动、以质招商、互惠互利,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水平,确保实际利用内资165亿元以上、外资5亿美元以上。支持区内企业“走出去”,发展跨境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加强与九龙坡、巴南等区的联动协作,共同建设重庆南部生态新城。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完成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严明的纪律,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迎接新常态下的新挑战。我们要善用法治思维,严格依法行政。健全制度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完善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风险评估等法定程序,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强化复议监督,落实执法责任,切实提高执法单位依法履职水平;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全面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要求。我们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把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厘清权力边界,完善审批目录,切实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改革公务用车,严格公务接待,规范考察出访活动,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强化效能建设,严格行政问责,着力解决庸懒散现象和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的问题。我们要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廉洁自律。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真诚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深入推进“阳光政务”,虚心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强化行政监察与审计,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打造廉洁自律、勤勉尽责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迎来建区五十周年。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砥砺奋进。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大渡口正在实现新的历史跨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全力打好“十二五”收官之战,共同谱写“新区品城”建设的历史新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拨改投”模式:是指政府将财政科技资金由拨款方式转变为投资方式。
小微企业“助保贷”:指有合作关系的银行业机构向“目标企业池”中企业发放贷款,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的信贷业务。
先照后证:指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外,对依法需要取得前置行政许可的经营项目,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申请人可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经营项目。对从事许可且不再保留为工商登记前置的,市场主体则需向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相应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1+6”招商体系:指顺应“六大重点板块”建设,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进行调整后的新招商工作机制。“1”指一个全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会统揽招商引资工作,“6”指“六大重点板块”指挥部分别负责各板块招商引资具体工作。
石棉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石棉厂隶属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厂区占地约120亩,厂房面积约5.4万平方米。2014年区委十一届63次会议决定成立石棉厂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工作组,拟在该厂原有基础上打造石棉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利用老厂房资源,逐步进行业态调整升级,以现有汉博艺术机构为引,聚集工艺美术、园林设计、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意小企业,成为我区文化产业企业孵化器。
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是市级“十二五”重大社会文化事业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95亩,建筑总规模约1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9万平方米,由主展馆工业博物馆和企业馆、工业创意馆三部分组成。项目在改造利用重钢旧厂房的基础上有机结合新建工程,致力于打造传承工业文脉、展示工业文明、丰富旅游业态、孵化创意企业的载体。
“单独两孩”政策:是指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三大产业:指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优先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新兴生活性服务业。以环保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三大品质:指提升功能品质、优化环境品质、改善民生品质。
六大重点板块:指建桥园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九宫庙商圈、滨江片区、刘家坝片区、小南海片区。
一带一路: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统称为“一带一路”。
智慧城市: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一种城市形态,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城市规划、管理、运营。
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以区级文图两馆为总馆,镇街文图两馆为分馆,社区(村)文化室和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管理模式。
第四篇: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狠抓项目建设,做强特色产业 确保全乡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在***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党委副书记、乡长 ***
(2011年8月**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谨代表上届政府班子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全乡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乡党委的决策和部署,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尤其是近两年,乡村两级按照“抓项目、创特色、建亮点、保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倾心尽力解难题、真抓实干促发展,开创了***历史发展的崭新局面,为完成***“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紧密结合乡情现状,围绕交通道路、水利水保、群众居住、农业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在狠抓灾后重建、危旧房改造、通畅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多方协调,积极实施了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五年来共修建梯田4800亩,增强了农业生产的后劲,提高了规模化生产水
2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深入开展了“五五”普法活动,不断强化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平安乡(村)”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不断完善公安、司法、政法、治保调解等一系列防控体系,强化管理,推行 “一帮一”刑释帮教工作,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和监管,严查农用车违章载人,加强了对“黄、赌、毒”的重点整治,积极开展了“安全文明村”、“安全文明校园”、“无毒村”的创建活动。通过采取宣传、建立社会帮教体系、开展群防群治、完善村规民约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使社会治安环境呈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
五是深入开展“民心”工程活动。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为重点,积极拓宽行政审批、合作医疗代办、民政救助、计划生育、劳务输转、户口登记等工作的服务渠道,为群众办理各种事项、证件2386件,提供劳务输出、农作物及畜禽良种购销信息147条,群众满意率100%。以“十村百家”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了乡村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筹资5万多元,修建了一处占地面积5亩的垃圾填埋点,修通了%%村至垃圾填埋点1.5公里的道路,在三线六片8村修建垃圾池14个,有效改变了乡村环境卫生;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沟通谈心活动,使乡村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服务群众的水平明显提高。结合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以政策法治、科技知识、文化思想道德、民族团结进步、科学发展观教育等为重点内容,对农民进行全面培训。全乡共开展饲草青贮氨化、沼气池的管理使用、化肥的合理施用、全膜覆盖技术等培训60余场次6000多人次。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开展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通过入户排查、沟通交流、上门解难的方法,对一些历史遗留难题和当前因灾后重建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排查和调解,使全乡呈现出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无比欣慰,总结我们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穷乡僻壤,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村两级干部团结拼搏、艰苦努力的结果,更是各位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乡三万多群众团结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乡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对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乡24个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战斗在农村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乡上财力有限,资金筹措异常困难,整合资金办亮点、形成规模办大点的任务非常艰巨;二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三是农业基础条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实现农业增收增效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四是班子自身建设及干部教育管理还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工作作风、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五是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
6乡路网结构,提升道路水平,奋力破解交通不畅的瓶颈制约。积极争取项目,实施***至**7.2公里通村道路的水泥硬化工程;在沿**河流域有20户以上群众聚居的地方全部修建桥涵,保证中小型车辆正常通行。全面铺开农机道路建设,使全乡80%以上耕地通中小型农机具,50%以上耕地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突破。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壮大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一是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现代农业的重点是要求农业经营必须实现市场化和商品化。要根据市场的要求去经营农业。为此,我们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扩大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开展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用先进的技术为马铃基地建设做支撑,始终坚持“投一还
一、滚动发展”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和效益,认真抓好各生产环节的配套服务。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打造成为**县的马铃薯种源基地、**县的马铃薯之乡。同时,积极引进中药材的种植和推广,扶持和建设一批肉牛育肥基地,新建较大规模的养殖厂(小区),不断做大做强畜牧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依靠我乡地处**林缘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努力实现畜牧业生产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明显提高,效益不断增加的目标。目前,我乡的种养业普遍存在着零星分散、难成规模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把建基地做为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首要环节,整合资金,集中精力建基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要效益。要紧紧抓住建设肉牛大县的历史机遇和县上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一批养殖大户,并不断促其转化成为当地规模养殖的领头雁,逐步成为既与县内产业化对接,又具我乡特色的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在加强畜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养殖业资金的协调和有关畜禽市场的调查以及信息的提供,积极引导和帮助养殖户成立养殖协会,增加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养殖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力争五年内使全乡畜禽饲养量达到3万头(匹、只),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出栏1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5万只,出栏 1万只。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
三是着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视野、增强脱贫致富能力的主要抓手,紧扣市场需要、紧扣农民现实、紧扣农村发展,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劳务输出的技能化水平。不断巩固和扩大劳务基地,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和品牌化水平。积极协调好劳务关系,尽心尽力做好维权工作,多方配合解决劳务人员的后顾之忧,真正把劳务经济做成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
四是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力度。坚持以“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主的扶贫方式,加大流域治理的力度,加快整片带开发的步伐,尽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
10优抚工作。要重点关注五保户、特困群众和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产不停滞、生活没着落的问题。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牢固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保障全乡人民的合法权益。
一是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述权和监督权。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切实加强乡村两级班子依法依章开展工作,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是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摆在突出位臵,高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旗臶,以“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为重点,坚持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汇聚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确保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拆迁安臵、山林纠纷、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并处臵好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维稳信访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维稳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预防群体性事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始终带着责任和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尽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坚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努力从源头上消除矛盾纠纷隐患。要坚持把化民怨、解民忧、聚民心作为各项工作的切入点,把工作精力、主要物力、重点财力向民生问题、热点难点、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倾斜,正确处理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继续坚持打防结合的方针,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禁赌禁毒扫黄等专项治理。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安全防范和社会矛盾调解网络,强化安全责任追究,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乡村两级干部要自觉和群众打成一片,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对自己责任区的一切情况都要了如指掌,掌控及时,使各类矛盾能始终做到早知情、早预防、早上报、早化解、早消除,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三是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治安防控网络,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构建整体联动、控制有效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和重点领域监管整治,预防和减少重特大
31415-
第五篇: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10月15日在岷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岷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梁德铭
前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建设、民生改善、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产业开发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安定祥和,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完成了县十四届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8.3亿元,比目标(16亿元)净增2.3亿元,年均增长11.2%。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投资规模进一步增加。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五年来,共争取实施各类项目346项,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等各类项目资金9.29亿元。五年来,全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08项,到位资金21.8亿元。
——产业水平稳步提升,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构想,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产量达5万吨。五年来,共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旅游专项资金1452万元,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561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在北京、广东等地建设劳务基地127个,累计向疏勒河、新疆输送移民4.25万人(次),累计输转劳动力41.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24亿元。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打造五大工业体系,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明显提升。全县工业企业达到18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年均增长16.5%。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实施了中国当归城物流中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建设等项目,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直营店5个、乡镇农村综合市场11个;‚家电下乡‛惠民工程自2009年实施以来,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95万台,补贴资金665万元。
——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开展了《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修编工作,完成了西城区修建性详规1.2平方公里,完成了10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2个新农村村庄规划。——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了灾后重建、校安工程、农村远程教育等项目,新建、改扩建校舍18.4万平方米,排除危房3.4万平方米;建成光盘播放点178个、卫星接收设备235套,全部覆盖项目要求的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省级‚两基‛达标验收。县医院、县中医院完成了整体搬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实施了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09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总投资1488万元;加强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洮岷花儿‛被联合国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二郎山花儿会‛、‚洮砚制作技艺‛、‚巴当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我县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洮砚之乡‛称号,被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学创作繁荣,先后编辑出版了30多部文艺作品;开展了‚月月喜相逢‛主题文艺演出30多场次。全县18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信号,城乡用户达2.1万户,完成了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达到3.9万户。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100多人,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2400多人,有17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展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特困户救助、城乡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工作,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快了以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了社会化发放。
与此同时,全县统计人事、审计监察、人民武装、物价粮食、工商税务、国土气象、环境保护、金融保险、档案消防、邮政通信、防灾减灾以及工会、妇女、儿童、青年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回顾发展历程,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各项战略决策,解放思想,扎实苦干,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有效发挥‚内力‛,广泛借助‚外力‛,才能加快发展。
——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壮大和提升优势产业,才能实现打造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的目标。
——必须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才能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发展‚瓶颈‛问题,增强发展后劲。
——必须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必须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有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特色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企业经营机制不活、思路不宽,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大,民间资本利用率不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城镇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市场发育滞后,投资优势不明显。五是地方经济总量小,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缺少重大企业和优质项目对经济的支撑,税源基础薄弱,税改贡献率低,收支矛盾突出。六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事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现状与兄弟县区差距较大;社会管理需进一步加强。七是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创新,个别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还存在着责任心不强、工作落实不力、办事效率不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县政府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构建和谐岷县的关键时期。按照县十四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确定的‚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围绕一个目标(打造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贯穿一条主线(科学发展);大力实施‘五县’战略(生态立县、项目强县、工业富县、教育兴县、商贸活县);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中医药、矿产、水电、草畜、商贸);强力推进五大建设(项目建设、工业建设、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市场建设);精心实施五项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平安工程、教育工程、党建工程),走出一条符合岷县实际的跨越式科学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达到28.4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达到82.43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5%,达到11.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达到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4680元。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后五年,必须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一要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二要大力实施生态项目。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四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二)大力实施项目强县战略。一要围绕基础设施抓项目。二要围绕资源优势抓项目。三要围绕城市建设抓项目。四要围绕社会事业抓项目。
(三)大力实施工业富县战略。一要抓好矿产开发。二要抓好中医药产业发展。三要抓好草畜产品加工。四要抓好水电一体化开发。五要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四)大力实施教育兴县战略。一要大力发扬三苦精神。二要大力优化学校布局。三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要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大力实施商贸活县战略。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商贸传统优势,立足本地,面向周边,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商贸流通新体系,重塑岷县商贸重镇形象。一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在抓好现有市场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依托兰渝铁路岷县站建设,加快南川物流园区建设,使之成为辐射整个甘肃南部的集客运中心、公铁联运物流中心、特色专业市场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中心;合理规划建设以汽车、服装、百货、建材、家具等为主的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依托‚双百市场‛、‚万村千乡‛和‚新网工程‛,大力发展农村集贸、畜禽交易、农资农机综合服务等市场;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各类商业零售市场和大中型超市、连锁店、便利店及购物中心,力争把岷县建成甘肃南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二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休闲观光、体育健身以及社区、家政、养老和房地产服务;发展电子商务及各种电子业务,推进信息化社会建设;发展金融租赁公司、信用担保公司、融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全面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工程保险和健康保险;加强移动、电信、联通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邮政速递物流业务,努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2012年的政府工作
(一)着力做好‚三农‛工作。一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二要加快发展中医药产业。三要加快发展草畜产业。四要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五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六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一要抓好项目谋划和争取。按照国家最新的投资政策导向,积极谋划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围绕县级领导和部门(乡镇)争取、论证责任制项目抓好前期编制、衔接争取工作。二要抓好项目建设。围绕产业开发,重点抓好岷归公司淫羊藿野生抚育及种植基地建设、天昊黄金公司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围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区生活污水配套支线管网建设、梅川镇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等项目;围绕城市建设,重点抓好迎宾大道、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围绕民生改善,重点抓好整村推进、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围绕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岷县‚三馆‛建设等项目。三要抓好项目管理。规范和完善项目建设程序,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执行、资金使用、监理等方面的监管,强化审计监督,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促进项目建设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着力发展工业经济。一要加快四大工业板块建设。二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三要培育发展旅游业。
(四)着力抓好城镇建设。
(五)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强道路交通建设。二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年内重点实施岷州商业中心、新五洲购物广场、云翔蔬菜瓜果批发市场二期改扩建等项目;完成岷县信息中心及中介组织、岷县汽车摩托车专业市场、岷县建材城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并积极招商引资。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政策补贴,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力度。三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四要加强生态建设。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一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二要大力发展卫生事业。三要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广电事业。四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五要加强社会管理。
(七)着力抓好民生工程。
(八)着力抓好招商引资。一要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项目建设、增加经济总量的有效途径,按照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制定完善符合我县实际的优惠政策,吸引实力企业投资开发,着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二要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以矿产、中药材、草畜、水电等优势资源的开发为重点,进行招商项目包装、推介,大力引进工业项目、特色优势资源开发项目、城市化建设项目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和资金履约率。三要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做好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论证、争取等前期工作,完善招商项目扩充机制,年内组织开展招商项目征集活动,充实重点行业和领域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四要改进招商方式。进一步完善岷县招商网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现代化水平;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投资贸易洽谈会,借助平台,推介项目,招引客商;进一步改革招商方式,通过登门拜访、上门招商等形式,引进投资者;加强与岷县籍在外人员的联系,动员回乡投资建设,鼓励外来企业扩大投资。五要改善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岷县领导干部及乡镇、县直部门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罚办法(试行)》,努力营造全县上下齐心招商的良好氛围,积极主动做好协调服务,切实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全县新签约项目资金达到9.08亿元以上,资金到位率达到35%以上。
(九)着力抓好自身建设。一要加快职能转变。二要强化宗旨意识。三要推进依法行政。四要改进工作作风。五是加强廉政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对新一届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崭新的姿态和面貌,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