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费用的财税审查方法
管理费用的财税审查方法
管理费用,是指 企业 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 教育 经费、研究 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管理费用”是企业所得税检查的重点。对“管理费用”实施检查时,主要是针对“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范围进行检查。(1)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的检查。首先检查“其他应付款——应付工会经费”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并看阅原始凭证,看是否有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次,核实计税工资总额乘以2% 计算 应提工会经费数,与“其他应付款——应付工会经费”贷方累计发生额相对照;将计税工资总额乘以1.5%计算应提职工福利费,与“应付福利费”贷方累计发生额相对照,如应提数小于实提数,其多提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再次,从“管理费用”账户摘要栏检查,看是否有职工委培费、福利费等应属于在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列支的项目,如有,应全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无形资产摊销的检查。税法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按下列原则进行:⑴对于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法律 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资产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原则摊销;⑵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按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摊销;⑶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或者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期限不得少于10年。检查首先从“无形资产”账户借方发生额,结合其原始凭证,审查入账的金额是否真实,如果属于以前年度入账的,还需询问或查阅入度年度和原始凭证;其次,检查企业的合同,并结合企业“无形资产”账户贷方发生额审查其摊销期限和金额是否正确。对于软件的检查,主要是查阅原始凭证,看纳税人购买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是否单独计价,如未单独计价的,应并入计算机硬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3)开办费摊销的检查。首先审查“递延资产——开办费”账户借方发生额,并结合原始凭证逐项审查其开支 内容 是否属实、合理,看有无将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费用列入开办费的情况;然后将“递延资产——开办费”贷方与“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核对,看摊销期是否在五年之内,摊销额计算是否正确。
(4)业务招待费的检查。第一,检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累计发生额,对于少数发生额为整数的,应注意抽查原始凭证,看企业有无“边支边提”双重列支业务招待费的 问题,如有应将其提取数冲回;第二,检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费用”、“办公费”、“差旅费”等明细科目摘要,调阅原始凭证,看有无乱挤招待费的现象,如有应将其金额合并作为企业当期实际列支金额;第三,检查计提基数。业务招待费的计提基数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第四,根据行业特点,结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的扣除标准计算列支限额,对超过限额的部分应作纳税调增项目处理。
(5)坏账损失的检查。对坏账损失的检查主要应把握两点:一是冲销的坏账是否符合条件,有无报批手续。如果“坏账”是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应查核有无当地法院、工商等有权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如果“坏账”是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查核有无职能管理部门的审批手续;二是对于采取备抵法核算坏账的企业,应注意提取数是否超过税法规定的比例。这里应当注意:由于在进行 会计 核算时,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是采用“差额提取”的 方法,因此,在进行检查时,只能在当年度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范围内进行调整。如果企业当年度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小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提取限额,则按实际提取数在税前扣除,不作任何纳税调整。其差额部分,在以后年度也不得补扣;如果企业当年度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税法规定的提取限额,则应当按照其差额部分进行纳税调整。在备抵法下,每期确认的坏账损失是一个事先的估计数。估计坏账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估计的依据是什么,是应收款项期末余额还是本期实际发生的赊销金额,称为估计坏账的方法,属于企业的会计政策,常见的估计坏账的方法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 分析 法、和销货百分比法三种; 二是估计多少,属于企业的会计估计,称为估计坏账的比例,估计坏账的比例应当根据企业的 历史 数据和经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按应收款项期未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提取坏账准备的一种方法。理论 上讲,这一比例应按环账占应收款项的概率计算,发生坏账多的企业,比例应相对高一些,反之则低一些,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
[案例1] [案情说明]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1998年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400,000元;1999年发生坏账损失1,800元,1999年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540,000元;2000年发生环账损失3,000元,2000年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600,000元;2001年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720000元。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按应收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
[会计处理]
①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1998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前,假定“坏账准备”科目无余额,当年计提的坏账准备如下:
应提坏账准备:400,000×5‰=2,000(元)借:管理费用——提取的坏账准备2,000
贷:坏账准备2,000 12下一页→ 审计论文文章②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1999年有关 会计 处理如下:
A.转销已确认为坏账的款项1,800元,借:坏账准备1,800
贷:应收账款1,800 B.1999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提坏账准备:540,000×5‰-200=2,500(元)
借:管理费用——提取的坏账准备2,500
贷:坏账准备2,500 ③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2000年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A.转销已确认为坏账损失的款项3,000元,借:坏账准备3,000
贷:应收账款3,000 B.2000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提坏账准备:600,000×5‰+300=3,300(元)
借:管理费用——提取的环账准备3,300
贷:坏账准备3,300 ④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2001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提坏账准备:720,000×5‰-3000=600元)
借:管理费用——提取的坏账准备600
贷:坏账准备600 [ 分析 指导]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估计损失,能使年末调整后“坏账准备”科目余额直接体现为应收账款年未余额按预定比例提取的坏账损失数额,从而可以恰当地反映应收账款预期可变现净值。但也有人批评这种 方法 未能很好地解决收人与费用的配比 问题,坏账损失的发生与 企业 赊销金额的多少有关,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与当期赊销额的大小并无直接关系,特别是在实际环账损失发生很木均衡的年份,企业计入当期的环账损失与当期的赊销收入更无关系。(6)差旅费的检查。检查差旅费主要是针对发生额较大的或整数异常金额,查阅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并注意有无下列问题:⑴将业务招待费列入差旅费开支。⑵因公出差事项的真实性。如发现公园门票、各种参观券等 旅游 票据则不得作为差旅费开支的范围。⑶以承包形式包干差旅费。主要是检查列支报销的凭据是否合法,有无自制“白条”报销差旅费的问题。⑷出差补助是否合理,出差的期限是否真实,补助标准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对于上述问题,均应作调增当期所得额处理。
(7)技术开发费的检查。首先,要求企业提供开发新产品的专项批文,证实项目的合法性;其次,通过“管理费用”明细账,调阅技术开发费项目发生额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对照有关规定审查企业是否把不属于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费用,以及单台设备购置费超过10万元的设备、仪器等记入开发费用;最后,计算 本年度实际应列支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的比例,确定税前扣除和加扣的金额,对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8)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检查。首先了解固定资产是否为管理部门使用;其次,查看租赁协议,确定租赁的性质,如属于融资租赁,则不得将租赁费直接扣除,应指导企业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并按规定计提折旧。属于经营租赁性质的,还需检查是否按照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限进行摊销。(9)上交管理费的检查。上交管理费是指因总机构为其下属分支机构提供了某些服务,分支机构支付的管理费用。应重点检查以下 内容 :⑴上交的管理费是否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有关;⑵有无总机构出具的管理费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⑶有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定批准;⑷提取的比例是否正确。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管理费应作调增所得额处理。
(10)其他费用的检查。主要包括,有无将资本性支出挤入管理费用;有无将属于营业外支出的内容误记入“管理费用”等等。对于核算错误不 影响 所得额的项目,检查人员应指导企业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如属于税收滞纳金等项目,则仍需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12→ 审计论文文章
第二篇:管理费用控制方法的要点有哪些
管理费用控制方法的要点有哪些
管理费用控制方法的要点有:
1、制定严格的预算标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管理费用预算控制制度,首先要分析每一种预算制度的优缺点进行取舍。费用预算控制制度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针对案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零基预算控制制度。
零基预算不以现有费用水平为基础,而是如同新创办一个机构一样,一切以零为起点,对每个费用项目开支的大小及必要性进行认真分析、权衡,判定其开支的合理性和优先顺序,并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与一定期间内资金供应的实际可能,在预算中对各个项目进行择优安排,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费用开支。其五个步骤是:
首先划分基层预算单位;
其次由企业提出总体目标,然后各基层预算单位根据企业的总目标和自身的责任目标出发,编制本单位为实现上述目标的费用预算方案,在方案中必须详细说明提出项目的目的、性质、作用,以及需要开支的费用数额;
再次基层预算单位按下达的“预算业务活动计划”,确认预算期内需要进行的业务项目及其费用开支后,管理层对每一个项目的所需费用和所得收益进行比较分析,权衡轻重,区分层次,划出等级,挑出先后;
接着根据预算项目的层次、等级和次序,按照预算期可动用的资金及其来源,依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次序,分配资金,落实预算;
资金分配方案确定后,就制定零基预算正式稿,经批准后下达执行。执行中遇有偏离预算的地方要及时纠正,遇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修正,遇有预算本身问题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加以提高。
2、根据费用预算,对相应的管理费用实行限额法,同时与员工的销售业绩直接挂钩,最大程度的降低费用成本,控制定额费用支出。限额报销法是就业务经办单位或人员可能开支的费用拟订一个最高限额。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使业务主管能够精确地预测其费用,而且也可以防止业务经办单位或人员过度的浪费。限额报销法又分为逐项限制法和总额限制法两种。逐项限制法是就业务经办单位或人员所可能开支的费用,逐项制定一个最高限额。如规定业务经办单位或人员出差时,住宿费每晚不超过50元,每天生活补贴不超过20元等等。总额限制法是规定在一定期间内(如每日、每周或每月)业务经办单位或人员所报销的费用总额,不得超过某一限额。至于各项费用的额度则不予以硬性规定,使得业务经办单位或人员有适当的自主权。例如规定业务经办单位或人员每周费用不得超过2000元等等。
3、分解费用指标,落实费用责任主体,建立必要的管理费用开支授权审批制度:根据费用开支的权责归属和管理任,企业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费用开支审批制度。如报销审批手续:费用报销审批流程:经办人填单→部门负责人审核→归口部门负责人会签→财务部门稽核员审核→财务负责人会签→分管经理/总会计师签审→总经理签批→财务部门核算员制单→出纳办理报销。如一些特别规定:实行事前控制的费用支出,在费用报销时,应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请示或申请单。报销业务招待费时,应一事一单,不得合并填报。公司董事会成员因工作需要住宿费超过200元标准的经财务总监批准后可以报销等
4、对于已列入预算但超过开支标准的费用项目,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报上级授权部门审批。
5、建立费用支出内部报告制度,实时监控费用的支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对费用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如财务人员发现经营部门的某项费用指标超进度,及时提出,并进行考核扣分。
6、加强对费用监督检查,明确监督检查人员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工作。比如检查费用授权批准制度、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等等。
7、管理费用费用分析制度的设计:定期编制管理费用执行情况分析表,通过比较费用计划数与实际数,累计进度与实际进度率,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将其作为奖惩依据,以便改进未来工作。
第三篇:管理费用计划表
项目计划书模板
项目计划书
编号: 项目负责人:
客户: 品牌:
项目名称:
客户方主要联系人:
客户方项目决策人:
项目目标:
项目内容:
项目要求:
协议签定日期:
一、战略管理规划
1、预估项目利润空间:
2、预估项目在公司发展规划中的作用:
3、项目投入预估:
4、与其他项目的相对位置:
5、对项目相关各过程的规划及保障各过程实现的条件:
二、依赖性管理规划
1、评价顾客及其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2、交互管理:在项目进展中管理相互影响的工作;
(1)客户方人际关系对项目的影响:
(2)客户方决策层对项目的意见: 3)客户方执行层对项目的意见:
(4)项目方向制定的依据:
(5)项目内部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6)与下家公司的关系
3、变更管理:整个项目的进程中预测变更并管理变更;
(1)项目大方向变更的依据:
(2)项目具体内容变更的协调:
(3)客户方提出变更的协调:
(4)内部提出变更的条件:
(5)变更确认的决策层:
4、关闭:
(1)项目完成的条件:
(2)必须提交客户的物资清单:
(3)项目完成后的反馈意见获取途径:
(4)项目费用结算的时机和条件:
三、范围管理规划
1、概念开发:
(1)产品名称释义:
(2)产品功能详解:
(3)产品既有市场分析:
(4)产品行业分析:
(5)产品既有消费者分析:(6)竞争对手概述:
(7)商品概念阐述:
2、范围开发和控制:
(1)项目目标细分:
(2)项目内容细分:
(3)活动控制:
(4)项目开展步骤设置:
四、成本管理规划
1、成本估计:
(1)以活动为基础的项目成本预估:
(2)项目成本来源及控制:
2、预算:
(1)客户预算分配:
(2)公司项目预算分配
3、成本控制:
(1)公司成本控制:
(2)公司利润保证:
(3)项目收支明细:
五、时间管理规划
1、编制活动相互关系计划:确定项目各项活动间的内部关系、逻辑交互关系及依赖性;
(1)项目控制单:
(2)项目流程控制单:
2、持续时间估计:依据具体条件及资源要求估计各项活动的持续时间;
(1)以活动为基础的时间分配表:
(2)项目流程表
3、进度计划编制:
(1)项目进度控制单:
(2)各活动及分项完成条件:
4、进度计划控制:
(1)项目实际进度表:
(2)项目各阶段耗时统计表:
六、资源管理规划
1、资源使用评估:
(1)公司内部资源评估: a、公司软硬件设施:
b、公司人员能力及特长评估: c、公司信息资源评估:
(2)外部资源评估: a、顾问资源评估: b、下家资源评估: c、配合资源评估: d、信息资源评估:
(3)资源开发规划:
a、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2、持续时间估计:依据具体条件及资源要求估计各项活动的持续时间;
(1)以活动为基础的时间分配表:
(2)项目流程表
3、进度计划编制:
(1)项目进度控制单:
(2)各活动及分项完成条件:
4、进度计划控制:
(1)项目实际进度表:
(2)项目各阶段耗时统计表:
六、资源管理规划
1、资源使用评估:
(1)公司内部资源评估: a、公司软硬件设施:
b、公司人员能力及特长评估: c、公司信息资源评估:
(2)外部资源评估: a、顾问资源评估: b、下家资源评估: c、配合资源评估: d、信息资源评估:
(3)资源开发规划:
a、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b、资源开发的途径: c、资源开发的投入
(4)资源使用规划: a、资源涉及项目范围: b、资源权责分析:
(5)资源控制: a、资源汇总报告: b、资源使用效果评估: c、资源使用监控: d、资源取舍条件:
七、人员管理规划
1、组织结构界定:确定适合项目需要的组织结构,包括明确项目的有关人员及界定职责和权限;
2、人员分配:选配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员以适应项目的需要;细分到具体活动
3、团队开发:
(1)对项目组的团体培训:
(2)组建公司未有团体或部门的规划:
八、沟通管理规划
1、沟通规划:
(1)制定沟通计划及梯度沟通设置:
(2)决策层及有重大影响的方面的特殊沟通策略:
(3)相应沟通工具的准备:
2、信息管理:
(1)客户信息的收集及管理规划:
(2)市场行业信息的收集及管理规划:
(3)消费者信息的收集及管理规划:
3、沟通控制:
(1)需客户确认内容清单:
(2)方案内容验证规划:
(3)确认工具的准备:
九、风险管理规划
1、风险预估:
(1)不可抗因素预估:
(2)对客户方决策层判断失误的可能性分析:
(3)客户欺诈风险预估:
(4)下家公司选择风险预估:
(5)品质风险预估:
(6)资源使用风险预估:
(7)超支风险预估:
2、风险评定: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事件对项目的影响;
3、风险应对开发:制定风险应对计划;
4、风险控制:实施及更新风险计划:
十、采购管理规划
1、采购规划和控制:确定和控制要采购的产品及采购的时间;
2、采购文件的要求:汇编商业条件和技术要求;
3、签订合同:招标、投标评价、谈判,编写并签订分合同;
4、合同控制:确定工作满足合同要求。
十一、项目监控及评估规划
1、项目监控及评估计划:
2、又具体活动的监控到整体品质监控的人员安排:
3、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环节的把控设置:
4、对各环节的综合评估:
十二、项目总结
1、项目实际运营情况总结
2、项目相关内容统计归档
3、项目经验教训总结篇二:冬施费用计划表
中心广场北广场一期(i标段)项目 冬施费用计划表
说明:
1、根据冬施时间安排:2014年11月18日至2015年元月08日,计划工作安排:本标段砼垫层完成,底板防水层及保护层完成(过冬全部覆盖保暖被二层及彩条布一层,防止地基受冻膨胀),汽车坡道位置筏板完成(过冬全部覆盖保暖被二层),钢筋加工(480t)保暖棚100㎡一处做升温加工,汽车坡道保暖棚一处1200m2。
2、砼费用仅列入防冻型商品砼与常温下的砼材料价差。
3、冬施人工增加费用仅考虑工效降低差价部分(按市场技工、普工、管理人员别考虑)。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四年十一月三十日篇三:行政费用管理办法 桂林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行政费用管理办法
一、管理原则 为加强集团公司行政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费用开支,保证合理、有效的使用公司资源、杜绝浪费现象,进一步提高行政办公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公司行政费用管理通过预算管理、定额管理和行政管理三种方法。除公司特别审批的项目外,严禁先开支,后报销。所有报销的原始凭证不得涂改,如有涂改,在报销时扣除该费用金额。报销流程严格参照财务管理部报销流程。
二、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桂林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机关及各子公司,分公司参照执行。
三、行政费用预算管理
为高效地控制、节约行政费用支出,对维持各单位正常运作而必须开支的非生产性支出实行预算管理。
(一)行政费用范围
行政费用的范围具体包括:业务招待费、办公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差旅费、交通费、公务车费、修理费、水电费、通讯费、印刷费、其他费用等。
(二)各部室、子公司行政费用的预算审批
1、各部室、子公司根据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及行政预算,制定本单位编制内人员的行政费用预算计划,报集团行政事务部审批,各单位根据审定数对人员编制和行政费用预算计划进行调整,并上报集团行政事务部备案。
2、正常情况下,无计划不开支。如有特殊、紧急情况(工程项目、审计等)需超计划开支,必须由开支部门提交申请,经部长、分管副总、财务部长、总经理签字审批,再交行政部。
2、最终审定的行政费用预算作为各单位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是对各单位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3、根据实际经营状况,行政费用预算可以进行年中调整,按的审批程序批准后执行。
4、各子公司下行政费用的预算在经核定属于定编范围内,根据编制人数及实际到岗时间制定。不属定编范围内,或属定编范围但其预算费用超标准的,一律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行政事务部备案。
(三)行政费用执行规划
1、经集团批准的人员编制计划和行政费用预算计划,由各公司行政部执行,行政费用实行事前控制与事后监控相结合。
2、预算计划内,各单位行政费用支出控制原则:(1)对其负责控制的预算项目,不得超出批准预算的5%,如超过5%需获得集团的批准;
(2)对其负责控制的费用项目,在总支出控制的基础上,年内累计各月总支出(不包括全)不得超过累计各月预算的10%;超出10%,需经过集团审批。
(3)行政费用的报销应严格审批,层层把关。行政费用的报销应经过本部门负责人的审批和同级财务部门的审核。行政费用范围内未列入预算计划的项目,参照《财务管理制度》“超出预算的行政费用付款审批和支付程序”及“无预算的行政费用付款审批程序”执行。
(四)行政费用监控规划
各级行政部门对本单位和下属单位的行政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各级行政部门每月25日前将下月行政费用预算表及说明、每月10日前将上月行政费用统计表及分析报集团行政事务部,最终由集团行政事务部向集团分管行政副总经理报送行政费用执行情况报表。行政事务部对各单位行政费用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四、行政费用定额管理及行政管理
(一)业务招待费
1、范围:
招待费是指招待客人而产生的的支出,包括用餐、购酒、旅游景点门票等。公司业务招待费开支范围只限于公司经营活动中因工作需要招待客户所开支的项目,集团机关采用预算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各子公司实行预算管理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2、标准:
(1)部长及以下级别管理人员外出工作餐标准:10元/人。
(2)业务招待费额度控制比例:2015年业务招待费的费用收入比同比下降0.15‰(2014年数据见《行政费用明细表》),实际完成数按计划数同比例增减。
3、开支流程及要求
(1)招待费用发生前,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填写《业务招待费用申请表》(见附表一)向行政领导提出本次费用计划(特殊情况可事后补办,如副总及以上领导特批、出差等),无论金额大小都必须提交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①事由②参加人数③发生次数④预计金额。
(2)在公司指定签单招待餐馆就餐的,经有签单权的负责人
同意后,事先报餐,就餐完毕由授权负责人签字确认。财务人员对转来的无签单权限的人员签署的就餐结算单据不予承认。(3)招待费报销须附《业务招待费申请表》,无此表财务作退回补办相关手续处理,出差期间的招待费须与差旅费同时报销。
(二)办公费:办公用品及低值易耗品摊销
1、范围
办公费是指公司内各单位办公文具、办公家具、办公通讯器材等(包括打印纸、文件袋、胶水、透明胶、钉书钉、水性笔、笔芯、便签、软、硬皮笔记本、复写纸、标签、橡皮、修正液、荧光笔、回形针、图钉、大头针、直尺、刻刀刀片、剪刀、蝴蝶夹、订书机、舌扣袋、塑料资料袋、文件夹、文件盒、电脑插座、笔筒、纸杯托、印台、计算器、白板、抽杆夹、起钉器、档案袋、电话线、电话机等)的购置费用。低值易消耗品摊销包括墨盒、色带、碳粉等耗材,电脑配件和低值打印机(500元以下)等价格较低且易消耗的物品。
2、标准
办公费实行定额管理与预算管理。人均办公费用标准为20元/人/月,超过数额或购买大额物品需提交书面申请,并由部长、分管领导、财务部长、总经理签字审批。
3、开支流程及要求
(1)机关各部室每月20日前上报下月办公用品计划。
(2)公司办公用品由行政部门在预算额度内按需求购买、管理,办公用品购置实行定点采购管理。
(3)行政部设专人对办公用品进行管理。办公用品采购审批程序:行政部部长审批审核,并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到定点单位采购。
(4)各子公司行政部应按月8日前将办公用品领用及费用分配表报集团行政部备案。(5)严禁公司内部各单位自行采购有关办公用品,否则,由此发生的费用,将不予报销。
(6)行政部应建立领用大金额办公物品登记薄,做好办公用品的管理工作。
(三)差旅费
1、范围
差旅费是指因公外出发生的各种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出差补助等。差旅费实行行政管理。
2、标准
差旅费实行实报实销。出差补助按出差地点分为:平乐45元/天(仅发放给司机)、自治区内60元/天、自治区外80元/天。
3、开支流程及要求
(1)差旅费报销流程严格按照财务部要求执行:原始凭证到财务部贴单——经办人签字——部门领导签字——分管副总签字——财务部长签字——总经理签字——财务出纳处报销
(2)因个人原因发生的费用均不得报销。
(四)公务车费
1、范围
公务车费是指用于车辆的燃油费、停车费、过路过桥费、保养费、保险费、修理费等。公务车费实行预算管理、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标准
公务车燃油费实行定额管理,机关3台和鼎翔1台公务车燃油定额180升/月,其余公务车燃油定额150升/月;集团及各子篇四:项目成本计划书
厦门理工学院新建公寓楼项目
成本计划书
编制
审核
时间 2013年4月15日
厦门理工学院新建公寓楼工程项目部成本计划方案
一、工程及成本概况
1、工程概况
厦门理工学院公寓楼项目工程位于厦门理工学院东区,总建筑面积15504.55㎡,其中楼结构为框混结构,地下一层,地上6层,建筑高度40.35米;工程总占地 16000 ㎡。建设单位:林子建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厦门市建筑设计院 监理单位:厦门市工程咨询公司
本工程开工日期为2013 年4月10日,竣工日期为于2013年9月12日。合同工期为156天。总建筑面积为15504.55 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2504m2,裙房建筑面积13000.55m2。
工程按使用功能分为裙房和主体高层两大分区,裙房主要用途为地下部分为商铺,超市、设备间,室内装修为普通装修。
依据该项目的建筑规模,项目部管理组织机构计划由7人组成:分别设 置项目经理(1人)、项目工程师、采购员、安全生产管理员员、质量检查员、财务人员、施工员。
2、成本概况:(1)中标合同价:
该项目中标合同总价为 4000 万元,其中土建部分为 3800万元,与公司签订责任成本为业主确认的结算造价基础上降20%(含税),项目计划成本降低率为3.5%。
二、成本管理机构及责任
1、成立项目成本管理小组:
针对该项目工程特点及成本情况,项目部成立项目成本管理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成本管理小组责任:
成本管理小组负责对该项目成本进行各方面的分析,针对各项目制定对策和措施 ,编制责任成本降低计划,依据成本降低计划制定各管理岗位责任,对公司下达的成本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岗位、到人员;编制考核办法对各岗位进行责任成本考核,制定岗位责任奖罚兑现标准;以此编制成本策划方案,并负责各个方案的实施,确保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在该项目上的有效运行,对岗位成本进行考核,并实行奖罚,编制岗位责任书并与每个人进行合同签订。
3、项目成本管理机构运行考核 项目成本管理机构运行考核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为公司组织的成本考核,另一部分是项目部依据项目成本策划方案,通过月成本分析,每月对管理机构运行进行内部考核,通过对内外部考核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已达到逐渐提高的目的。
三、项目责任成本分析 依据相关资料对公司下达的项目成本进行分析:本工程开工前成本领导小组进行成本策划,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成本做到事前预控,明确生产过程中各个职能岗位的成本主要控制的内容及控制措施,使每位管理人员都有强烈的成本意识,施工过程中做到应控制什么怎么控制。
第四篇:管理费用总结
管理费用总结
一、货币资金
盘亏(找不到责任人)借:管理费用——现金短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二、原材料
1、原材料的发出(管理部门领用)借: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2、存货盘盈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3、存货盘亏(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三、长期股权投资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
四、固定资产
1、计提折旧(管理部门折旧)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2、收益性支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
五、无形资产
1、费用化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3、长期待摊费用
发生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摊销时:借: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长期待摊费用
六、流动负债
1、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发生时
借:银行存款
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
2、计入管理费用的税费 借:管理费用
贷:应缴税费——应交房产税
——应交土地使用税
——应交车船使用税
——应交矿产资源补偿税
银行存款(印花税)
3、消费税的会计处理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
借:在建工程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4、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管理人员薪酬、解除劳务关心给予的补偿、长期病假人员
5、预计负债 借: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七、所有者权益增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每年确认时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八、期末结转管理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第五篇:合同审查的方法(修订版)
第一章 合同审查的基本分类
一、依据审查内容性质的不同,合同审查可分为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
形式审查,是指对合同审查内容中非法律问题部分的审查。主要包括对合同资料的完整性、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格式的规范性等形式方面的内容进行的审查,目的是保证合同的规范性、严谨性。
实质审查,即狭义上的合同法律审查,主要是对合同文本内容的合法性、完整性等进行的审查,是合同审查的核心内容,对于法律风险的控制、合同目的的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
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是合同审查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审查中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达到合同审查的目的。
二、合同内容依构成条款性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法律条款、商务条款及技术条款三类内容。
1、法律条款:是为了保障合同顺利履行、严格约束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并提供明确有效的纠纷解决及救济方式的合同条款。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适用法律、争议解决、违约责任、不可抗力等条款。
2、商务条款:是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相关合同交易的具体商务安排作出约定的条款,包括但不限于标的内容、交付时间与方式、价格、支付或结算方式、期限、运输、保险等条款。
3、技术条款:是对合同标的物的物理化学性能、技术等级和规范、质量、规格等特征加以约定,使得合同标的物能够与种类物相区别和特定化的合同条款,包括但不限于商品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检验标准、包装、工艺、使用、验收、维护等条款。
第二章 形式审查
第一节 形式审查概述
一、形式审查的概念及目的
形式审查,主要是指依据公司的管理制度及流程规定,对合同前置审批流程、合同资料、文本表述、逻辑结构等内容的审查,该项审查一般不涉及具体的法律实体问题。
形式审查是合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利用规范的管理手段事前防范合同风险。
二、形式审查的内容
结合审查工作的实际,可以考虑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纳入形式审查的范畴:
第一,前置审批流程审查
主要审查合同项目的开展是否履行了签约前的相关手续,具备了合同签订的基本依据。一般审查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审查项目的开展是否通过了公司的立项审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还需要审查是否按规定履行了相关手续,如前期调研、可行性研究等;另一方面审查供应商的选择是否符合公司采购管理规定,是否按规定履行了招投标、供应商评审、商务谈判等相关手续。
第二,报审资料完整性、一致性审查
主要审查合同报审资料是否符合合同审批管理的要求,资料种类是否齐全,是否有缺漏,资料内容是否与合同相符等。经办部门应及时将合同书、合同附件、合同审批表、呈报表、谈判记录等文件,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授权委托书等资料一并作为报审资料送审。
第三,合同文本的形式审查
主要审查文字的准确性、表述的严谨性、格式的规范性及前后逻辑的一致性等方面,确保合同内容的准确、规范、严谨。
第二节 形式审查的要点
合同形式审查的要点依据内容分类列举如下:
一、前置审批流程审查要点
要点1:审查合同审批表的填写是否规范准确?
常见问题:合同审批表的基本信息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不清楚、与合同内容不一致。要点2:审查合同的形式选择是否合规?
常见问题:没有按照要求使用公司已经制定的标准合同范本或充分利用之前已修改定稿的同类或近似合同文本。
要点3:审查合同项目是否具备签约的依据,即是否通过公司立项审批或具备上级公司文件?
常见问题:缺乏立项审批或其他依据;合同内容超出所依据文件的内容范围。
要点4:审查供应商的选择方式是否符合公司的管理规定?
常见问题:供应商的选择方式不符合规定。应当招投标的项目,没有进行招投标;应当竞争性谈判的项目,采用了独家谈判等。
要点5:审查合同选择的审批流程是否正确?
常见问题:对于实行合同分级管理的公司,下属公司没有按照规定申请公司本部审批。要点6:审查授权委托手续是否完备?
常见问题:合同签约主体非法定代表人时,缺乏合法有效的授权委托手续。对于无权代理、越权大力、无权处分的主体签订的合同,可能导致合同被变更、被撤消或无效的法律后果,因此,涉及授权代为签订合同的应当对委托授权书的授权范围、授权期限、授权双方进行审查、核实并将其作为主合同必备附件。
二、报审资料完整性、符合性审查要点
要点1:审查报审资料的种类是否完整齐全?
常见问题:资料不完整,如缺少合同附件、立项审批文件、供应商评审结果文件、谈判记录、对方的资质证明、授权委托证明等。
要点2:审查合同背景资料的内容是否与合同内容相符?
常见问题:立项审批文件的内容与合同内容不一致,如合同的标的种类、数量与审批文件有偏差,中标供应商与合同对方主体不一致等。
要点3:审查报审资料形式是否完整?
常见问题:没有按要求提供资料的原件;提供复印件的资料,没有按要求盖章,如对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应该加盖对方公章,授权性文件应提供盖章的原件等。
三、合同文本形式审查要点
要点1:审查合同文本结构是否完备?
常见问题:合同的开头、正文及结尾三部分不完整。要点2:审查合同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是否正确?
常见问题:当事人名称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不一致,当事人的银行账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重要信息缺漏,当事人法定代表人、地址等信息与营业执照登记信息不一致等。
要点3:审查合同当事人在文本中的称谓是否前后不一致?
常见问题:称谓不一致,如买卖合同中,同时存在“买方、卖方”与“甲方、乙方”两种称谓,且没有指代关系。
要点4:审查合同金额是否准确一致? 常见问题:金额只有小写没有大写、金额大小写不一致、数字计算错误、数量级错误、单位错误、分期付款总额与合同总金额不一致、合同金额前后不一致等。
要点5:审查合同期限的表述是否准确且前后一致?
常见问题:如合同上文表述为“期限一年”,下文表述却为“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09年2月”,表述前后矛盾
要点6:审查文本行文逻辑是否前后一致、约定是否明确?
常见问题:合同中存在前后逻辑混乱、表述矛盾、词义含糊不清、约定不明确等情况。如合同中出现类似“......相关事项由双方另行商定”的表述,该表述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等于没有约定。
要点7:审查合同条款序号是否连续,合同条款指代是否准确?
常见问题:在合同拟定过程中增加或删除一些条款,没有修改相应的条款编号,而合同中往往出现“参照本合同第XX条”或“若出现本合同第XX条约定的情形”等具有指代内容的条款,条款序号出错,随之导致指代错误,产生混乱。
要点8:审查格式是否规范、整齐、美观?
常见问题:层级条款的序号不符合使用规范、字体大小不
一、页码不连续、段落缩进及行高不统一等。
要点9:审查数字区间的表述是否明确?
常见问题:数字区间存在重叠或缺漏导致约定不明,如区间的临界值重叠或遗漏,全用“≤、≥”,或全用“<、>”等。再如设置四个分档并支付不同比例的合同款时,四个分档约定为70分以下,70—80分,80—90分,90分以上。上列各分档之间存在重叠,且以上、以下未标明是否含本数,如恰巧考核得分为重叠的分数时,则可以按不同比例付款,极易导致争议。
要点10:参考范本或惯用文本起草合同时,审查相关信息是否前后一致?
常见问题:合同信息前后矛盾、逻辑错误、格式混乱等情形。如直接对模板的条款进行删改,常存在增删之后未响应调整条款序号的情况;未依合同文本增删附件,存在附件指向与附件内容表述不一致的问题;变更合同的条款序号,存在原有引用条款与调整后的条款内容不一致的问题,如原来引用第23条作为付款条件,序号调整后,第23条并非付款条件的规定。
要点11:对于使用范本起草的合同,审查文中空白项是否填写清楚完整?
常见问题:部分空白项填写不清楚或没有填写内容,也没有划线标示删除。不填写或填 写不清,容易造成合同相关内容不明确、权利义务不细致、违约责任难以追究等一系列问题。
要点12:审查合同是否列明了附件清单且与实际送审附件内容一致?
常见问题:合同设有附件,但没有清楚、完整地列明所有附件,或附件清单与实际送审的附件不一致,或者附件的序号与合同正文中的引用序号不一致。
要点13: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
常见问题:签字、盖章不全;合同要求签字并盖章的,缺少其中之一。要点14:审查签字人是否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人? 常见问题:签字非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
要点15:审查对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字是否与营业执照上的名字一致? 常见问题:签字不一致、签字潦草无法辨认(应要求其加盖法人章)等。要点16:审查自然人对方的签字是否与身份证上的名字一致? 常见问题:签字不一致、签字潦草无法辨认(应要求其摁指印)等。要点17:审查合同签署部分对方当事人的盖章是否正确?
常见问题:印章上的公司名称与合同中书写的单位名称不一致、所盖章非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为部门章等不能对外签约使用的印章的。
要点18:审查授权代表的签字是否与授权书上受托人的名字一致? 常见问题:签字不一致、签字潦草无法辨认(应要求其摁指印)。要点19:签署部分的签章及日期是否有缺漏、日期是否前后一致?
常见问题:文本及附件中需要盖章的地方不只一处时,出现签章缺漏的情况,如保密协议等附件没有签章;合同的签订日期没有填写,或虽填写但与正文中约定的日期前后不一致。
要点20:审查合同文本及附件是否页签或加盖骑缝章? 常见问题:没有按规定页签或加盖骑缝章。
第三章 实质审查
第一节 实质审查概述
一、实质审查的概念及目的
实质审查,即狭义上的合同法律审查,是指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完备性、明确性、严谨性等方面的审查。该项审查是合同审查工作的核心内容,它对合同风险的控制、合同目的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审查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合同内容合规、明确有效,有利于合同风险的事前控制。
二、实质审查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讲,实质审查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合同主体审查、合同内容(具休条款)审查、合同订立程序审查。
(一)合同主体审查
合同主体审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合同主体签约资格的合法性。
1、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
合同主体是指依据合同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又称合同当事人。享有权利的人称权利人或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称为义务人或债务人。
依法律规定,具备合同主体资格的自然人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签订与其年龄、智力、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以及既非法人又非其他组织、主体资格类似自然人的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法人的主体资格审查,主要是看其是否依法设立并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签订合同。对于特殊行业的主体,要审查其是否具有从事合同项下行为的行政许可和资质,如果合同主体不具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证、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有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外国法人依其所在国的法律,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则其能够作为独立的合同主体签署合同。外国法人设在中国的代表处,依据中国法律规定,其不能独立开展经营性活动,只能签署非经营性质的合同。
2、经营资格合法性及有效性审查(1)合同主体经营资格的合法性审查
审查合同的主体,还要审查其经营范围、经营资格。对于一般的合同主体,可以通过审核其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来判断。对于超范围经营的,在实际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麻烦,建议最好与具备经营资质的主体签订合同。对于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业务,在审查合同主体资格合法性时,除了审查营业执照之外,还须审查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行政许可证、特殊资质证书。(2)合同主体经营资格的有效性审查
营业执照、许可证、资质证书的经营(有效)期限和年检问题也是审查的重点,只有在经营(有效)期限内且通过年检才具备有效经营的资格。实践中,为了保证交易安全,应尽量避免与未经过年检或超过经营期限的主体交易。
3、非企业法人主体资格审查(1)机关法人
机关法人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具备法人条件的各级各类国家机关。与机关法人签订合同,需要审查对方是否提供了合法有效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2)事业单位法人
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依法设立,具备法人条件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学技术等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比如学校、医院、科学院、文艺团体等。与事业单位法人签订合同,需要审查对方是否提供了合法有效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人》
(3)社会团体法人
社会团体法人是指人民群众依照法定程序自愿组织起来进行非生产性经营活动的一种社会组织,如工会,、妇联、学联、各种学会及研究团体。与社会团体法人签订合同,需要审查对方是否提交了合法有效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另,还需注意,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4条第2款的规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因为如果公司与其签订委托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等有偿合同,属于营利性质的,那么这些合同的效力可能存在缺陷。
(二)合同内容(具体条款)审查
合同条款是当事人合意的产物,合同内容的表现形式,是确定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根据。当事人通过文字将订立合同的合意条理化、体系化、固定化,是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确定的依据。合同条款可分为必要条款和一般条款。
合同内容(具体条款)审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条款的完备性、明确性、严谨性。法律人员应当按照合同的性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确认合同主要条款有无遗漏,各条款内容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或条款过于简单、抽象、原则,导致合同无效,或虽然不会导致合同无效,但将影响合同的履行,造成合同纠纷。尤其是注意合同中权利义务是否明确,以避免因权利义务约定不明而丧失权益或导致损失。
依据《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合同一般应具备的条款内容如下: 1)双方当事人的名称(姓名)住所 2)标的
标的是合同必须有明确约定的条款,它是任何合同成立的必备要件。若为动产,则应明确名称、规格、型号、性能及相关参数等; 若为不动产,应注明名称和坐落地点(权属证明、有无权利负担等);
若为行为,诸如服务、劳务、施工、咨询等,则应明确行为的名称、性质、范围及履行方式等;
若为知识产权,则应明确性质、名称、权利状况、性能用途及有形载体等。3)数量
应审查标的数量的计量单位、计量方法、数目等是否确定且约定明确。4)质量
对于国家有强制性标准的,要明确标准代号全称。可能有多种可适用标准的,要在合同中明确适用哪一种,并明确质量检验的方法、责任期限和条件、质量异议期限和条件等。
5)价款或者报酬
该条款一般应明确支付货币的币种(人民币或外币),合同金额是否含税,金额是结算金额还是估算金额,支付方式是现金、汇款、转帐、支票等方式中的哪一种,付款的条件、时间等。对该条款而言,可以从商业角度和法律角度两方面进行审查:从商业角度而言,审查支付的价款与合同标的的比例是否适当、是否存在财务风险等‘从法律角度而言,审查是否明确约定价款的数额、单位以及支付条件、方式、时间、对象是否清楚明确等。此外,按照公司财务流程,该条款还应也别明确:价款或报酬支付前对方应当先行以合法有效的等额发票为依据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应注意审查履行期限、地点、方式的约定是否清楚明确,是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交易安全、便于企业行使权利。
7)违约责任
审查该条款时,应注意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时间、方式是否明确、有利。对于对方提供合同的文本,还应注意审查违约责任条款的规定有无不公平或加重我方责任情形。
8)争议解决方法
审查该条款是,应注意仲裁条款的有效性及诉讼法院的管辖问题,应尽量选择对我方有利的方式。
缺少依合同特点须具备的条款,如知识产权条款;保密条款;商标使用方式及范围。
(三)合同订立程序审查
合同订立程序审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订立程序的合法性(略)
第二节 实质审查的要点
一、合法合规性审查要点
要点1: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
常见问题:合同主体不具有签约、履行合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如①主体为非法人,且不属于具有签约资格的其他组织,常见的有不具备营业执照的法人分支机构、法人的下设机构等;②主体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③营业执照已经过期或没有通过年检;④合同内容超出了营业执照注明的经营范围;⑤属于特许经营或限制经营的项目以及特殊行业的主体,缺乏相应的行政许可证明及行为资质的;对于涉及从业人员专业资格的交易,应具体审核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
要点2:审查合同名称是否正确?
常见问题:合同名称词不达意,不能反映真正的合同法律关系,或无名合同使用有名合同的名称等。如把代销写成买卖、把租赁写成承包、把借款写成投资、把雇佣写成承揽等
要点3:审查所用合同范本或惯用文本依据的规范或引用的法律法规等内容是否过期? 常见问题:范本中存在已经淘汰的标准规范或引用已经失效的法律法规。如在工程建设及采购合同中,使用的标准或规范内容陈旧,但合同经办人员在起草合同时,不加修正,导致合同技术或商务标准指向不明导致验收不合格。再如,以已经废止的法律法规作为签约依据。某些合同常出现诸如“本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订”等表述,显然不合法。
要点4:审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
常见问题:合同内容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存在《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五种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要点5:审查合同的内容是否显示公平?
常见问题:我方处于强势单位的合同,存在加重对方责任的规定;对方处于强势地位的合同,加重我方责任的规定。
要点6:审查格式条款的规定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常见问题:存在违反《合同法》第39条、第40条的情形。要点7:审查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否合法?
常见问题:存在《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无效免责条款的情形:①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②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要点8:审查法律使用的选择是否符合国家的强制性规定? 常见问题:涉外合同中,没有按规定选择适用中国法律
要点9:审查合同中对管辖权的选择是否符合专属、级别管辖规定及仲裁条款效力?
常见问题:当事人对管辖法院的选择违背了专属管辖、级别管辖的规定。如①不动产合同纠纷,约定了不动产所在地以外的法院管辖;②知识产权纠纷合同,约定争议由没有管辖权的基层法院管辖;③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错误;④同时约定仲裁和法院管辖;⑤同时约定了两个以上仲裁机构。
要点10:审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合规?
常见问题:合同的内容不符合上级公司或本公司的规章制度规定等 要点11:审查补充协议的内容是否符合公司立项审批规定?
常见问题:补充协议的内容超出了原合同立项审批的范围,且没有提供新的审批文件。要点12:如果补充协议延长了原合同有效期,审查是否符合有关合同续签的规定? 常见问题:签订补充协议延长了原合同有效期,规避公司合同续签审批规定
要点13:如果补充协议增加了项目的费用支出,审查是否符合公司的预算管理规定? 常见问题:补充协议大大增加了项目的费用支出,违反公司的预算管理规定。
二、条款完备性、明确性、严谨性审查要点
要点1: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常见问题:缺少合同法要求的基本条款;缺少依合同特点须具备的条款,如知识产权条款、保密条款等。
要点2: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充分考虑了合同履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常见问题:合同条款没有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履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事先在合同中做出规定,从而导致处置条款未对某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约定,并因此而造成权利义务的不明确。如广告发布合同中,未对广告牌坠落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等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明确约定。
要点3:审查合同条款是否明确、具体、可识别?
常见问题:条款约定不具体,表述没有实际意义或不具可操作性,尤其以合同争议解决及违约责任承担条款的约定不明问题比较突出,如”合同约定按照合同法解决争议”、“按合同法有关条款承担违约责任”、“由违约者承担违约责任”等。此外,验收、维修等条款也可 能存在同样的问题。
要点4:审查交易程序是否明确且约定有时限、责任方?
常见问题:交货或验收条款没有明确缴获或验收的时间、地点及交货方式。要点5:审查条款之间是否由于配合问题而存在权利义务不明确的缺陷?
常见问题:约定一方享有的某项权利,但没有相应约定另一方应履行的义务,导致权利无法实现等。
要点6:审查是否由于表述不严谨而存在权利义务不明确?
常见问题:如服务质量考核条款规定了“60<得分<70,70<得分<80”等区间对应的结算标准,但对处于临界值的“60、70、80”等分值的结算没有约定。
要点7:审查权利义务及违约条款是否明确可操作?
常见问题:①约定一方严重违约则对方可解除合同,但没有明确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严重违约,致使该条款的实用性不强。②约定了构成违约的条件,但没有相应明确违约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③约定的检验、考核周期过短,实际不可能做到。④未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约定,造成权利义务不明确(如:广告发布合同中,未对广告牌坠落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等可能发生的问题明确约定)。
要点8:审查合同用语是否清楚、完整、准确无误,是否会产生歧义?
常见问题:法律用语不准确,如“定金”错写为“订金”;其他用语不准确,如使用“巨大的”,“优良的”等不严谨的词汇。
要点9:审查附件、补充协议的内容是否与主合同的内容一致?
常见问题:附件、补充协议的内容与主合同的主要内容存在出入,且没有明确冲突情况下的效力优先顺序。为最大限度避免歧义,建议最好在补充协议中增加一条“除本补充协议明确约定外,其他内容仍按原合同执行”等类似表述。
要点10:审查合同是否明确正文与附件、补充协议内容冲突的解释顺序?
常见问题:带附件的合同,没有明确正文与附件、补充协议的约定发生冲突时的解释顺序。
要点11:审查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是否切实可行? 常见问题:管辖法院选择错误,仲裁条款无效等。要点12:审查合同是否含有不具可操作性的条款?
常见问题:如考核条款约定的考核周期过短、考核频率过高,而实际上不可能做到。要点13:审查是否对合同中的知识产权或商业秘密等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或限制措施? 常见问题:对方使用我方商标的合同,没有明确限制商标的使用方式及范围;需要采取保密措施的合同,缺乏相应的保密条款或保密协议等。
要点14:审查合同标的、数量、质量等基本条款是否明确
常见问题:标的条款缺少名标、规格、型号、性能等信息。如“采购联想电脑十台”缺少相关的型号信息等。标的数量的计量单位、计量方法、数目等缺漏,产品质量标准不明确,质量检验的有关规定及质量保证期间的规定不明确等;付款支付的币种、条件、方式、对象不明确,没有明确凭发票付款的要求等。
要点15:不可抗力条款约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及利于合同目的实现? 常见问题:约定的不可抗力过多,不利于目的实现。
要点17:第三人提供保证的条款,保证人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常见问题:保证人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保证人不具有代为清偿能力;保证人不符合法律关于保证人的禁止性规定的。
要点18:合同条款是否存在可变更、可撤销的情况? 常见问题:因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三、程序合法性审查要点
要点1:需要依法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审查合同是否就向有关机关批准或登记或备案做出明确的约定?
常见问题:没有就批准、登记问题作出明确约定。如户外广告需要办理登记,但在广告发布合同中就没有就登记问题做出明确的约定。
要点2:公证生效的合同,审查是否实际到公证机关办理公证? 常见问题:涉外合同约定公证生效的,但没有实际办理公证等
要点3:审查合同所附条件或期限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并审查条件是否成就、期限是否届至等?
常见问题:所附的生效条件、期限不合法。
要点4:约定第三人为保证人的,审查是否有保证人的签字或盖章以及签章是否有效 常见问题:保证人的签章缺漏或无效,保证期间的约定。
要点5:采取抵押方式担保的,如法律规定或合同要求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的,审查是否办理了登记手续?
常见问题:没有办理相应的抵押登记手续。
要点6:采取质押方式担保的,应按合同中约定的质物交付时间,审查当事人是否履行 了质物交付或质押登记的约定?
常见问题:质物没有实际交付或办理登记。
第四章
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第一节 合同生效日期缺漏及与有效期相矛盾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合同生效日期空缺,导致履行出现问题;倒签合同,出现合同尚未生效但已经履行完毕的矛盾。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同时大量合同都是仅有签字和盖章,并没有填写相应的时间,这样就意味着合同生效日期难以确定,如果合同生效日期难以确定,那么一旦合同履行中产生纠纷,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例如,合同约定的供货期是合同签订后15个工作日,但双方在签章时,都没有在合同中填写签订日期,将导致合同的供货日期不明确,影响合同的履行。
合同期限并非必备条款之一,合同在权利义务履行完毕后一般将自然终止,所以一次性的业务合同(如普通的技术开发、采购、广告合同)一般不约定合同期限。这类合同强加期限可能因验收时间难以确定导致合同有效期满但质保或其它义务尚未完成。倒签合同出于合规管理、防止腐败等方面考虑应当严格禁止。另外,没填写签字日期的合同也是不符合审计要求的。
处理方式:
1、明确在合同条款中列明合同生效日期;
2、在己方签字盖章时注意填写日期。
第二节 合同用语不准确的问题
首先,应注意审查法律用语的准确性。在审核合同时,发现一些常见的法律用语错误,像“定金”与“订金”不分、“权利”与“权力”混淆、“抵押”与“质押”混用的情形等。另外,还发现不少合同中出现类似“一方对另一方罚款”等明显违反“合同各方法律主体地位平等”的用语或表述。其实,上述每个法律用语都是有其特别含义的,随意滥用可能会闹笑话,甚至直接影响到合同内容的有效性和当事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之大小。
其次,还应注意审查合同其他用语的准确性,避免使用不可量化或模棱两可的词语。合同的用词不能使用诸如“巨大的”、“重要的”、“优良的”、“好的”、“大的”等形容词;应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大约”、“相当”;涉及简称时必须有解释。此外,对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的词语要定义,用词要统一,对标点符号亦不可轻视。俗话说:一字值千金,在合同文书中的表现尤为典型。合同用语不确切,不但使合同缺乏可操作性,而且还可能导致纠纷的产生。
第三节 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的选择适用问题
尽量穷尽各种可能的违约假设并设立违约处理方式。约定违约情形、违约责任,违约所产生的损失范围及补偿(如对于可预期利益的范围的界定)。
根据现行《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的承担形式主要有五种:继续履行、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违约金责任和定金责任。
目前公司常用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条款,通常考虑到违约金责任方式简单明确、可操作性强,故一般约定支付违约金作为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此外,辅以赔偿损失,而较少依据合同的目的对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加以细化、区分,易造成日后违约责任承担方面的问题
实际上,由于五种违约责任追究方式对违约方的制约力度和效果有所不同,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应根据合同的性质和目的选择不同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尤其是当合同对公司具有特殊的商业价值或利益,且存在对方单方违约解除合同的可能时,建议在违约条款的设计上,采取多种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加重对方的违约成本,制约对方的违约行为。合同中不宜直接约定对方违约达到一定程度时合同自行终止,而应在约定违约方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以外,同时明确约定守约方还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增加这种违约救济方式更有助于实现守约方的缔约目的。
从违约责任承担方式选择上来看,为了保护利益不受损失,公司可以就合同具体情况约定多种责任形式,同时还应注意五种方式之间选择适用的问题。如继续履行的责任形式,可以与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责任并用,即要求违约方承担继续履行的责任,并不妨碍同时主张违约金、赔偿损失。
此外,从追究违约责任的难易程度上来看,违约金,定金责任两种方式简单明确,可操作性强,且方便举证。但违约金约定过高可能导致对方起诉要求法院予以减少。而赔偿损失,如果未事先具体约定损失的计算方法,守约方须举证实际损失的多少,而损失计算通常复杂且争议较多,不利于损失的及时弥补、纠纷的顺利化解。继续履行,尽管是实现签约目的的首要救济手段,但在合作关系破裂。丧失互信的情况下,除非合同对于公司具有特殊的利益,一般不宜采用。采取补救措施,操作简单,在某些合同中是首选的违约救济手段。
最后,审查违约责任条款,还应注意审查责任数额的确定方式是否具体明确。在合同中最好明确约定数额,也可以通过约定数额的计算方式确定,如以合同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违约金或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或其计收逾期贷款罚息等标准计算每日的违约金。但是该等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在约定定金时,定金数额不能超过合同标的总额的20%。同时对违约责任约定要明确,避免出现如下情况:①约定“按照《合同法》解决争议”,②约定“按照《合同法》有关条款承担违约责任”。
二、违约金约定过高的判断问题
违约金一般可分为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对因违约行为所产生损失的预先估算,因此约定的数额与实际损失可能有出入,只要不低于或过分高于实际损失,这种约定应当给予保护。反之,如果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低于或过分高于实际损失,反而导致不公平的结果。为此,《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了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数额低于或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经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予以增加或适当减少。
最高人民法院在《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第四节 合同其他条款
一、合同付款条款的审查问题
对付款条款的审核原则应坚持:把价款的支付与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方合同义务的履行及防控对方违约风险结合起来;把价款的支付条件和对方在各阶段应履行的合同义务密切联系,通过设定价款支付的时间点和付款比例来促使合同对方如约履行合同义务,最大限度发挥付款条款的风险控制作用。
付款条款通常与合同权利义务的平衡具有密切关系,对于保证合同的履行质量、实现合同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付款方式条款看似简单的商务条款,但却是对合同对方履约的有效牵制,是我方权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对付款的比例及时间进行恰当的设计,选择在权利义务的关键点进行付款,切实控制合同风险。
付款条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不应一次性付款的合同选择了一次性付款;
2)分期付款的合同,付款比例不恰当,首付款比例过高; 3)付款条件未与制约对方履行相应合同义务相结合。不同的合同应采用不同的付款方式,常见的有如下两种:
一次性付款:通常用于合同期限较短且对方没有后续合同义务履行问题的合同,如礼品、宣传品或其他低值易耗品采购合同等,可约定到货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款,但一般设备或中小型的采购合同,应留有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待保修期满后支付。
分期付款:对于设备采购(涉及安装、调试、试运行、初验终验等)、技术开发类、租赁类、广告发布类合同、维护服务类或合作类的合同,由于合同期限有较长的持续性,合同对方有需要后续履行的合同义务,常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审查付款条款时,可根据具体合同中对方应履行的主要合同义务,最终确定若干个付款时间点,例如:
A.合同生效时间;
B.合同经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登记、备案的时间(如有)
C.交付时间
D.验收合格时间
E.质量保证期届满时间
注意:补签合同情况下,分期付款期限早已构成迟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付款条件和期限,以免因约定不当导致迟延支付的违约风险。
合同付款方式的选择问题,还与具体合同的性质、对方的资质、商业信用及履约能力等相关,实践中应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适当约定付款条款,真正发挥付款条款的保障作用。
二、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问题
不可抗力是对损害后果法定的免责事由。《民法通则》第153条及《合同法》第117条第二款规定,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除了法定的不可抗力事项之外,关于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实践中,还应根据合同的特点,将法律无规定但具有不可抗力性质的事项约定为不可抗力,以减轻相应的责任。从公司利益出发,目前各项合同类别中,一般均应设置不可抗力条款,尤其是对于施工类合同、采购和租赁类合同等合同类型而言。
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的具体设置,应根据公司在具体合同中的不同地位来具体分析。如合同中的主要义务由相对方履行的,则对于不可抗力条款,可以在合同中作较为原则性的规定,同时对于列举的不可抗力事件则可以尽可能地少。例如:施工类合同中,公司主要义务为支付工程价款,而相对方的主要义务为工程施工,受到不可抗力影响的可能性显然更高,故此时合同不可抗力条款设置宜较为原则,列举情况较少,则相对方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免除责任的可能性就较低,更有利于公司权益的保护。
但如公司需承担具体合同的主要义务的,则建议对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应尽可能细化,即采取穷尽式、列举式的方式,尽最大可能将对公司履行合同造成影响的情形都约定为不可抗力事件,以便在发生这些情况时,可以较为轻易地援引不可抗力条款避免相关法律风险的发生。
同时,合同中还应对援引不可抗力条款的程序加以考虑。如公司合同义务相对较轻的,则可以规定较为严格的援引不可抗力条款的程序和要求,以便从程序上尽可能地避免相对方主张不可抗力。例如发生不可抗力后应提交当地政府或者公证机构出具的关于发生不可抗力的证明文件,以及主张不可抗力的期限等,以便从程序上尽可能地避免相对方主张不可抗力。而如果公司合同义务较重的,则可以规定较为宽松的程序和要求,借以减轻公司程序方面的义务。
此外,建议在合同中明确将因政府政策、命令、指示或其他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致合同完全或部分不能履行的,视为不抗抗力。
三、知识产权条款的约定
(1)应根据合同性质及具体情况对知识产权条款加以约定:
①应当设置知识产权条款的合同:广告类合同、技术类合同、委托设计制作类合同。②视具体情况设置知识产权条款的合同:采购类合同、咨询服务类合同、委托筹办类合同、施工类合同。
③无须设置知识产权条款的合同:租赁合同。
(2)对于设计制作合同,委托方企业可能采取的条款模式:
①完全归属本公司,非经事先书面同意,受托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或向第三方披露; ②完全归属本公司,但在本合同履行完毕后,受托方为介绍其自身业绩需要可以引用相关的内容;
③归双方共有,除本合同已有约定之外,任何一方拟使用或处置该作品必须事先取得对方同意;
④归受托方所有,但受托方对该作品的任何使用或处置均不得侵害本公司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
合同相关实务
一、合同管理员在签章之前,应就纸质合同进行如下审查:
1、审查对方代表的签字:若为法定代表人签字,则需要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并核对与营业执照上法定代表人是否一致;非法定代表人签字,则需要提供相应的《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等。
2、审查对方的盖章:盖章是否为对方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加盖的印章字迹是否清晰可辨,印章上的名称是否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一致。
3、对已经审批完毕的原合同修改内容,如直接在原有合同文本上进行修改变更时,应注意在改动地方由双方盖章或签字确认。
二、公章与合同专用章在合同签订中的使用问题
法律上,公章与合同专用章在合同签署的效力方面没有差异,之所以在公章之外,还另行刻制合同专用章,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是因为公章与合同专用章在使用与管理上存在区别
第一,用途范围及效力不同。合同专用章专用于合同的签订,其效力仅限于合同签订。公章则具有代表公司的功能,其效力可及于公司的一切事务,如文件、通知及证明等,具有行政管理作用。
第二,管理部门不同。合同专用章的管理部门一般为法律部门,公章的管理部门一般为公司的综合管理部门
其次,是因为合同工作具有常规性、专业性,使用合同专用章可以实现合同的专项管理,更好地控制合同风险。
三、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私人印章能够代替签字的问题
目前合同的生效条款一般约定为“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即合同的生效,既要求盖章同时还要求合同主体对应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在合同上签字。但在实际中,由于签字的局限性,衍生出一种用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的私人印章代替本人签字的做法,这种做法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一般而言,由于此类私人印章没有行政备案,发生争议时。难以确定其真实性,因为,在审查合同对方的签字时,建议对方代表人最好亲笔签字,尽量避免加盖私人印章。
四、正确适用不安抗辩权 正确行使不安抗辩权,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合同履行中的风险:
(一)什么是不安抗辩权
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规定不安抗辩权是为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
通俗讲,不安抗辩权就是合同一方在履行合同中,发现对方在自己履行合同后,难以或不能履行合同时,向对方提出中止合同的权利。说白了,就是感到险情马上叫“停”。
(二)《合同法》 第六十八条对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形,作了如下规定: 1)对方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对方有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行为; 3)对方丧失商业信誉;
4)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三)对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合同法》第六十九条有明确规定:即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 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 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例如,买卖合同履行中,双方约订货到付款,如供方在发货时,发现需方企业严重亏损,很多家的货款都没有给上,在拿到相关证据后,就可以提出中止合同。尽管合同签了,也可先不发货,待对方提供担保后,再发货,从而减少风险。
五、分公司以自己作为签约和履约主体
分公司是与本公司相对的概念,是指从业务上、组织上接受本公司管辖的公司。分公司在法律上不具有独立的财产、独立的意思机关、独立的名称,不能独立承担责任,所以不具有法人资格。分公司不是独立的公司,不具有公司的组织形式,也无须按公司设立的要件去设立。分公司没有自己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也没有自己的法定代表人,只有本公司任命的经理作为分公司的负责人。但分公司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公司经营机构,仍具有经营的能力和资格。为此,分公司需要向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领取营业执照的分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订立合同,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加诉讼。虽然分公司不是民事主体,但却可以成为签约的主体和诉讼主体,分公司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签约并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和应诉。只是分公司不能独立承担财产责任,对分公司的债务,在其资不抵债或无力清偿时,应由其本公司承担。分公司与子公司的区别表现为:
其一,主体资格不同。子公司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享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而分公司则不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仅仅是本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其二,称谓不同。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名称,必须冠以某某分公司以提醒当事人;而子公司有自己独立的名称。
其三,意志关系不同。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在法律上其意志是独立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不能进行直接的命令指挥;而分公司作为本公司的分支机构,其业务的执行、资金的调动完全受制于本公司,与恩公司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其四,财产关系不同。在财产关系结构上,子公司尽管有母公司的参与,但仍有属于自己的财产;而分公司的财产则全属于本公司,是本公司财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门。因为分公司不存在独立的法律财产,而子公司的财产则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其五,财产责任不同。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其一切经营后果包括财产责任均完全由自己承受,而分公司作为非独立主体,既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因此,其经营后果应当归属本公司,由此而产生的财产责任亦由本公司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