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立项的函

时间:2019-05-14 14:4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立项的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立项的函》。

第一篇: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立项的函

【发布单位】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文号】闽发改投资〔2007〕1208号 【发布日期】2007-12-24 【生效日期】2007-1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立项的函

(闽发改投资〔2007〕1208号)

省民政厅:

你厅《关于申请建设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立项的报告》(闽民救〔2007〕429号)和省政府文件办理通知单收悉。经研究,同意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立项,批复如下:

一、为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提升灾害应急救助能力,解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保障民生,同意建设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

二、原则同意项目选址于长乐市江田镇长林村,具体的地址根据规划部门意见确定。

三、原则同意项目建筑总面积143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库房、配套用房、消防池和沙坑、晾晒场和露天物资堆垛场等,具体的规模和内部功能分区待可行性研究阶段进一步研究论证后明确。

四、项目总投资匡算为5500万元,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解决,具体估算在进一步研究论证后再确定。

五、由你厅具体负责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应履行的建设程序要按照国家和省里有关规定执行。

请据此批复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落实建设资金,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我委审批。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项目立项规定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受

理暂行规定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受理暂行规定

审批类建设项目的受理

一、省发展改革委受理审批类建设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省级政府预算内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

(二)省专项建设基金直接投资或以资本金注入或提供担保的建设项目。

(三)使用银行政策性贷款及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

(四)省直机关和省属事业单位使用自筹资金的建设项目。

(五)按有关规定应受理的其他审批项目。

上述建设项目的审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概算。

二、省发展改革委受理审批类建设项目,项目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及以上或总投资2000万元及以上或省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须提交由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不需要新征建设用地的,提交原有土地证明;新征建设用地的项目,提交相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预审意见,其中,经营性用地需提交土地“招、拍、挂”的批准文件,工业用地需提交土地“招、拍、挂”的《成交确认书》或《中标通知书》。

(三)相应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文件。

(四)城市规划区内的重大项目,提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预审意见。

(五)项目建设资金相关证明。

(六)按有关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三、省发展改革委受理审批类建设项目,按照项目隶属关系,由省主管部门或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向省发展改革委提交关于建设项目审批的正式申请文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各一式5份)以及本规定所列其他文件。

四、使用国家直接投资或资本金注入的建设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审核并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具体要求按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申请国家资金补助或贴息的建设项目按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1号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办理。

六、申请利用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按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8号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办理。

七、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按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3号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办理。

核准类建设项目的受理

一、实行核准制的项目包括:

(一)企业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

(二)外商投资项目。

(三)境外投资项目。

二、省发展改革委受理核准类建设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企业投资的山东省《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中需省发展改革委核准的建设项目(含

初步设计概算核准)。

(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3000万美元及以上鼓励类和允许类的外商投资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下的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购并、增资等。

(三)中方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的资源开发类境外投资项目和中方投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以下的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项目,包括境内各类法人及其通过在境外控股的企业或机构在境外进行的新建、购并、参股、增资、再投资等。

(四)按有关规定应受理的其他核准项目。

三、省发展改革委受理核准类企业投资项目,项目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乙级及以上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

(二)不需要新征建设用地的,提交原有土地证明;新征建设用地的项目,提交相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预审意见,其中,经营性用地需提交土地“招、拍、挂”的批准文件,工业用地需提交土地“招、拍、挂”的《成交确认书》或《中标通知书》。

(三)相应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文件。

(四)城市规划区内的重大项目,提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预审意见。

(五)按有关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四、省发展改革委受理外商投资项目,项目申请人除提交第十条规定的文件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合作各方签署的合作意向书或增资、购并的公司董事会决议。

(二)合作各方的资信证明和营业执照证明。

五、省发展改革委受理境外投资项目,项目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乙级及以上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

(二)公司董事会决议或相关出资决议。

(三)证明中方及合作外方资产、经营和资信情况的文件。

(四)银行出具的融资意向书。

(五)境外投资、购并或合资合作项目中外方签署的意向书或框架协议等文件。

(六)按有关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六、需省发展改革委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由企业直接向省发展改革委提交正式申请文件和项目申请报告(各一式5份)以及本规定所列的其他文件,其中市及市以下所属项目还需提交所在地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的初审意见。

七、需省发展改革委初审并转报国家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具体要求按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有关规定办理。

备案类建设项目的受理

一、企业投资山东省《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建设项目,均实行备案制。建设项目备案按属地原则实行分级管理。

二、省发展改革委受理备案类建设项目的范围包括:中央驻鲁企业和省属企业的建设项目以及按有关规定应受理的其他备案项目。市、县属企业建设项目的备案,分别由市、县发展改革部门办理。无隶属关系企业的备案项目,由市、县两级发展改革部门办理。

三、省发展改革委受理备案类建设项目,项目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建设项目备案申请表》。

(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三)总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需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其中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项目需提交由乙级及以上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只提交项目简介。

(四)按有关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四、需省发展改革委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企业直接向省发展改革委提交《建设项目备案申请表》和本规定所列的其他文件,其中市及市以下所属项目还需提交所在地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的初审意见。

受理程序和办理时限

一、对项目申请人提交的项目申请文件,由省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管理处统一签收登记,出具签收单。行政审批管理处对项目申请文件应认真审查,必要时可征求有关业务处室的意见,在研究决定后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符合受理范围和条件的建设项目,向项目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

(二)对需要补正材料的建设项目,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向项目申请人出具补正材料通知书,一次告知应补正的全部材料。待有关材料补正后再予受理。

(三)对不符合受理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当场向项目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二、对正式受理的审批和核准类建设项目,省发展改革委在20个工作日之内向项目申请人出具批准、核准文件和决定书。对不予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向项目申请人出具不予批准、核准的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对正式受理的备案类项目,省发展改革委在3个工作日之内向项目申请人出具同意备案的证明和决定书,或不予备案的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由于特殊原因难以在上述规定时限内做出决定的,经分管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及时书面通知项目申请人,说明延期理由。但需要进行听证、专家评审、咨询评估(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咨询审查)以及需报省政府研究审定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三、省发展改革委作出的关于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事项的决定,由行政审批管理处在10个工作日内统一向项目申请人颁发、送达。

四、对正式批准、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管理处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统一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篇: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人

【发布单位】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人事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科协 【发布文号】闽教高〔2007〕108号 【发布日期】2007-09-11 【生效日期】2007-09-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人事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科协关于加强海洋学科高等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闽教高〔2007〕108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局、人事局、海洋与渔业局、科学技术协会,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分解承办抓落实的通知》(闽委办[2007]4号)精神,结合我省高校办学实际,现就加强我省海洋学科高等教育及海洋类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我省海洋学科高等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的转变,是我省立足科学发展,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抓好用好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项战略举措。省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的《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规划海洋产业布局,综合协调各类海洋资源开发,逐步形成海岸带、海岛、近海、远洋等多层次的海洋开发格局;要加快与海洋密切相关产业的发展,力争在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领域有重大突破;要以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海洋工程、海水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省海洋类学科专业已有一定的办学基础。我省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有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微生物学等博士点7个、硕士点15个,在校博士研究生41人、硕士研究生161人;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交通运输(国际航运管理方向)等12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3545人;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有船舶驾驶、轮机工程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船舶检验(船舶修造方向)、船舶检验(游艇制造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等18个高职高专专业,在校高职高专学生2635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海洋学科高等教育还不适应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需要,专业结构与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不相适应,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任务相当艰巨,海洋知识和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质量保障体系和办学条件不够完善等,直接影响了海洋学科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既对海洋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努力培养适应海洋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海洋知识和技术创新水平,已成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成为巩固海洋学科高等教育成果,提高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服务水平的一项迫切要求。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海洋学科高等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

当前,加强海洋学科高等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是,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需要,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从我省高校的办学实际出发,找准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服务的定位,认真制订好海洋学科高等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主动融入、主动呼应、主动对接海洋经济发展;结合办学实际,确定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发展前景,能直接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项目,制订具体工作方案,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在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服务中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海洋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明确海洋类专业建设的定位,研究制订好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海洋类专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建设发展工作,努力形成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加快为海洋经济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和技能人才。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培养海洋类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60人、硕士研究生360人,本科生4800 人,高职高专学生3500人,更好地满足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三、加强海洋学科高等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适应我省海洋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形势、新任务,有关高等学校要扩大相关专业办学规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和教师队伍、实验室和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知识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强海洋科普教育,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1、根据我省海洋产业的发展需求,扩大相关专业办学规模,确保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依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420人以上,其中博士研究生60人以上,研士研究生360人以上(见附件1);依托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培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本科专业方面的技术型人才4800以上人(见附件2);依托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船舶驾驶、轮机工程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船舶检验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3500人以上(见附件3)。

2、鼓励支持有关高校实施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鼓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与海洋企业合作办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委员会,充分发挥海洋企业的行业优势及学校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科技项目开发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支持海洋企业与相关高校联合建立海洋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行“定单式”人才培养,培养适应海洋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3、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提高高校服务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支持厦门大学的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海洋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海洋微生物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集美大学的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围绕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目标和海洋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一批高校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鼓励相关高校申报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加强产学研联合工作,鼓励相关高校与企业联合,围绕目前我省海洋产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建海洋科技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充分发挥高校智力和科技资源优势,推广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力争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水产品深加工、良种的培育和引进等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4、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有效发挥领军人物作用。设立高级人才培养和引进专项基金,鼓励相关高校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支持厦门大学、集美大学从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引进能够进入世界科技创新前沿的专家1-2名,国内知名专家2-3名,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3-7名,引进或培养长江学者1-2名。重视海洋行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大海洋管理人员知识更新的力度。鼓励相关高校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选派研究人员和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高级访问或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海洋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5、鼓励支持相关高校与海洋企业签订培养技能人才协议,大力开展以各类海洋产业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扶持发展渔业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海洋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为海洋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保障。同时,鼓励支持有关高校积极与劳动、人事及海洋产业部门密切合作,在相关专业建立职业技能认证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努力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

6、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有关高校要根据专业办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为海洋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切实保障。支持集美大学船舶虚拟实验室、先进船舶控制技术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为海洋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重要载体和坚实保障。

7、有关高校要加强海洋科普教育,定期发布海洋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信息,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各地成功经验,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形成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良好氛围。

附件:

1、海洋产业相关专业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计划一览表

2、海洋产业相关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计划一览表

3、海洋产业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一览表

省教育厅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科技厅

省人事厅 省海洋与渔业局 省科协

二○○七年九月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2012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龙岩学院)(省级)[已立项]

2012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

高校名称:龙岩学院序号

共30项

项目负责人人数导师

傅树增 郭新强 肖首山 纪王凌 张金雷 黄顺发 林昌旻 王宇颜闽辉 母洪妃 丁孟飞 吴仁路 唐添贤 张庆添 魏钦惠 蔡碧玉 范永花 杨定捷 钟 南 杨龙旺 王天喜 黎进陈丽敏 柯志君3 4 5 5 5 5 5 3 3 5 5 3 3 5 3 4 4 2 3 5 4 4 5

吴超凡 邱占林 张文武 徐志刚 高鹏 吴善和 郭华龙 卢盛荣 汤积华 陈书明 黄春耀 林水秋 梁雄 范宜标 罗锦彬 俞芸 张夏红 卢晓春 谢桂香 林水东 黄田富 邱龙新 林标声 江胜滔 罗茂春

推荐项目名称

667 矿井直流电法在永定矿区水害防治中的应用 668 矿井含水异常体电性参数响应特征研究 670 基于ArcGIS的龙岩学院数字校园建立 671 基于Map3D的数字地形模型建立

669 采煤方法与灾害的防治

672 微积分中基础不等式的拓展及参数优化程序设计 67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创业训练 674 高校状态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675 基于VC++的教师助手的设计与实现677 基于GSM的远程家庭检测系统679 具有防火防盗功能的时钟680 新型节能环保饮水机681 智能家居应用系统设计

676 基于ATM机的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678 太阳能的智能公交站台班次提示系统的设计

682 一种新的测定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方法研究 684 壳聚糖可降解共混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685 氧化锌-稀土粒子的制备和性能研究687 毒胶囊中铬的检测、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683 龙岩市新罗城区道路灰尘重金属Cd、Pb的污染研究

686 水性醇酸树脂涂料稀土催干剂的制备与应用 欧阳清海 4

688 一种水溶性红车轴草异黄酮免疫增强剂的研制690 利用水产品废弃物开发生物肽有机花肥的研究691 白玉菇菌糠发酵饲料的研制与猪场饲喂试验研究 693 客家外语导游的推广694 学生街便利店696 学生营养餐厅

695 手工制作,创意生活

689 一种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工艺条件优化及产品质量检验研究

692 被遗忘的土楼——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外的“福建客家土楼”的调查 陈冰星5戴瑞琳

陈笑勤5吴珍平赖久龙 赖祥涛 江翠芬3 4

何艺娇 饶岩岩 魏咪娜

第五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

【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文号】环发〔2006〕82号 【发布日期】2006-06-01 【生效日期】2006-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

(环发〔2006〕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实施),鼓励生物质能的发展,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为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垃圾填埋气发电及沼气发电项目。

二、现阶段,采用流化床焚烧炉处理生活垃圾的发电项目,因采用原料热值较低,其消耗热量中常规燃料的消耗量按照热值换算可不超过总消耗量的20%。其他新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原则上不得掺烧常规燃料,否则不得按照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申报和管理。国家鼓励对常规火电项目进行掺烧生物质的技术改造,当生物质掺烧量按照热值换算低于80%时,应按照常规火电项目进行管理。

三、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应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合理规划和布局,防止盲目布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要以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规划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布局及建设规模。秸秆发电项目原则上应布置在农作物相对集中地区,要充分考虑秸秆产量和合理的运输半径;林木生物质发电项目原则上布置在重点林区;沼气发电项目要与大型畜禽养殖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工程配套建设。在采暖地区县级城镇周围建设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应尽量结合城镇集中供热,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

四、生物质发电项目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除生活垃圾填埋气发电及沼气发电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外,其他生物质发电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他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审批完成后三个月内,将审批文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五、在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具体技术要点详见附件):

(一)切实做好生物质发电项目的选址和论证工作。根据区域总体规划及生物质资源分布特点,深入论证生物质发电项目选址的可行性。一般不得在大中城市建成区、规划区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

(二)做好污染预防和厂址周边环境保护。应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明确合理的防护距离要求,防止对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不利影响。

(三)结合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发展现状,明确严格的污染物治理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应不高于引进国同类设备的排放限值。

(四)采用农林生物质、生活垃圾等作为原燃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考虑原燃料收集、运输、贮存环节的环境影响。

(五)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督促企业落实风险防范应急预案,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附件: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

二○○六年六月一日

附件:

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

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

1、厂址选择

用地是否符合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是否符合国家土地政策。除国家及地方法规、标准、政策禁止污染类项目选址的区域外,以下区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

(1)大中城市建成区和城市规划区;

(2)城镇或大的集中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3)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

2、技术和装备

(1)除采用流化床焚烧炉处置生活垃圾的发电项目,其消耗热量中常规燃料的消耗量按照热值换算可不超过总消耗量的20%外,采用其他焚烧炉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得掺烧常规燃料。

(2)采用国外先进成熟技术和装备,要同步引进配套的环保技术,在满足我国排放标准前提下,其污染物排放限值应达到引进设备配套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运行值要求。

3、污染物控制

(1)燃烧设备须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规定的“焚烧炉技术要求”;采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确保烟气中的SO2、NOX、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立项的函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立项的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