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时间:2019-05-14 14:5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第一篇:湖南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湖南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 加强对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根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 林资发[2009]214号)、《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 财农[2009]381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湖南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或生态状况十分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本《办法》中的公益林指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第三条 区划界定依据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 林资发[2009]214号)、《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 财农 [2009]381号)。

第四条 区划界定原则

1、生态优生、确保重点的原则 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科学区划,兼顾保护和发展、兴林和富民、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科学划分国家级公益林三级保护等级,确保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湘资沅澧四水、洞庭湖湿地、大型水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地区的生态安全。

2、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按照生态保护功能需要确定区划重点。

3、集中连片、合理布局的原则 相对集中连片,保持适度规模经营,科学合理地布局,便于管理和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尊重自愿、维护稳定的原则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持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第五条 区划界定对象

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对象为全省范围内的林地,不包括辅助生产林地。第二章 区划界定范围和标准 第六条 区划界定范围

一、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范围

(一)江河源头 重要江河干流源头,是指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湖南省重要的江河干流源头如下:

①资水源头;

②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重要江河干流的一级支流源头,包括澧水北源、潇水源头、耒水源头、洣水源头。

(二)江河两岸 重要江河干流两岸以及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包括丘陵地区)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层山脊线的林地。

我省重要江河干流:长江、湘江、资水、沅江;

重要江河一级支流有:澧水(长江一级支流)、潇水(湘江一级支流)、舂陵水(湘江一级支流)、耒水(湘江一级支流)、洣水(湘江一级支流)、舞水(沅江一级支流)、酉水(沅江一级支流)、辰水(沅江一级支流)。

(三)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省所有经国家批准的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莽山、壶瓶山、八大公山、都庞岭、小溪、桃源洞、黄桑、鹰嘴界、八面山、借母溪、六步溪、乌云界、舜凰山、阳明山、高望界、南岳等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林地面积要与国家批复总体规划时的林地面积一致。

(四)世界自然遗产地 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崀山、云鹊界梯田申报范围内的所有林地。

(五)重要湿地和水库 重要湿地和水库周围为平地的从林缘起2公里以内,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层山脊的林地。

1、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洞庭湖湿地(包括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和中国重要湿地横岭湖湿地泊界线以现有湖泊水面加上经国家批复同意的退田还湖范围为准。

2、重要水库:全省所有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包括东江水库、五强溪水库、柘溪水库、江垭水库、凤滩水库、双牌水库、铁山水库、黄石水库、危水水库、水府庙水库、皂市水库、洮水水库、凌津滩水库、涔天河水库。

(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亚热带岩溶地区基岩裸露率在35%-70%之间的石漠化山地中集中连片30公顷以上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七)其它 2001年依据《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林策发[2001]88号)区划界定并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不属于《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区位范围的林地。如韶山、花明楼、衡阳船山风景名胜区等。

二、省级公益林区划范围

(一)省级自然保护区。

(二)省级森林公园。

(三)生态型国有林场。

(四)库容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正常蓄水位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线以内,或平地500米范围内的林地。

(五)已建、在建或已立项批准待建的高速公路、铁路两旁第一层山脊以内陡坡地段或平地200米范围内的林地。

(六)县城周围的林地。

(七)绥宁、通道、靖州、会同等县渠水、巫水两岸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线以内的林地。

(八)以掩护军事设施和用作军事屏障为主要目的的林地。

三、在公益林区划界定中出现生态区位重复交叉的,按本条区划范围所列顺序确定;事权划分出现重复交叉的按国家级、省级顺序确定。

第三章 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 第七条 保护等级的划分

一、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

按照《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规定,将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分为三级。

(一)属于下列范围的划为“一级”。

1、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重要湿地(洞庭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江河源头的林地。、山体坡度46度以上江河两岸的有林地、灌木林地。、在重要水库周边和山体坡度46度以下江河两岸,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标准确定)内的有林地、灌木林地。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包括: ①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取水口侧上游1000米和下游100米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林地,或一定高程线以下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范围(第一层山脊线以内)的林地。

②大型水库取水口侧上游1000米和下游100米正常水位线以上的林地,或一定高程线以下,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范围(第一层山脊线以内)的林地。

③大中型湖泊取水口侧上游1000米和下游100米正常水位线以上的林地。

(二)属于下列范围的划为“二级”。

1、山体坡度46度以上江河两岸的疏林地、未成林地。

2、在重要水库和山体坡度46度以下江河两岸,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疏林地、未成林地,不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3、国家重要湿地(横岭湖湿地)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4、亚热带岩溶地区基岩裸露率在35%-70%之间的石漠化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三)三级:国家公益林中一级、二级以外的划为“三级”。

二、省级公益林

省级公益林暂不划分保护等级。

第四章 公益林区划界定和调整 第八条 调整范围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补充区划界定为国家级公益林: 1、2004年后批准建立的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黄桑、鹰嘴界、借母溪、六步溪、乌云界、舜皇山、阳明山、高望界、南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004年后新建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的重要水库,如涔天河水库等;

3、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中退耕土地还林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林地。

二、在不影响整体生态功能、保持集中连片的前提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按有关程序调出国家级公益林: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已确权到户的国家级公益林,其林权权利人在与地方政府签订管护协议时,要求调出的。

2、苗圃地。

3、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护路林。

4、辅助生产林地。5、2001年依据《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林策发[2001]88号)区划界定并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不属于《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区位范围的林地。

三、保护等级为“一级”的国家级公益林禁止调整。

四、省级公益林按照第六条第二款调进、参照第八条第二款调出。第九条 调整申报

一、国家级公益林

需要补进、调出的公益林,由林权权益人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将相关资料连同审查意见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现地勘验,提出审核意见。审核同意的,须在国家级公益林所在地进行公示,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

二、省级公益林调整申报参照国家级公益林调整申报程序。第十条 区划界定、调整方法

县级区划界定必须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基础上,由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要求和内容将公益林落实到山头地块。要确保区划界定的公益林权属明确、四至清楚、面积准确、集中连片。区划界定结果应当公示。

第十一条 征用占用公益林地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相应核减县(市、区)公益 林总量。

第五章 建档与核查 第十二条 建档

1、县(市、区)林业局负责建立落实到小班(地块)的公益林资源档案。要做到图、表、册一致,权属证明、管护协议齐全。利用《森林资源数据更新与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公益林数据库。

2、市(州)林业局按本《办法》的要求,组织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本市州所辖各县(市、区)的公益林区划界定、调整、数据库建设指导和本市州的图、文、表综合汇总工作。

3、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承担全省范围内公益林区划界定和调整的技术指导工作,各市州上报材料的验收及全省图、文、表的综合汇总和数据库建设审核工作。

4、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公益林资源及补偿基础信息数据库,准确反映公益林小班(地块)信息。

第十三条 核查

1、市(州)林业局负责开展辖区内公益林管护情况检查验收,组织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公益林动态变化情况,督促所辖县(市、区)分年度更新公益林资源档案和基础信息数据库。

2、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全省范围内公益林资源档案更新和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审核、维护。

3、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开展全省范围内公益林管护情况检查验收,组织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公益林动态变化情况;会同财政部门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报告上年度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变化情况,提交资源变化情况报告、资源变化情况汇总统计表、更新后的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负责组织对各地公益林区划调整、管护效果、动态变化等情况进行年度核查。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湘林资[2004]29号)、《湖南省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湘林资[2007]48号)同时废止。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湖南省林业厅会同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

(林资发[2009]2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财政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财务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财务部: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对《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对依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规定,确需补充申报或调出国家级公益林的,必须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和规定程序开展补充区划工作,一次性集中申报。申报材料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于2010年3月31日前上报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

附件: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七日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护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第五条 国家级公益林以其林地为区划对象。

第六条 国家级公益林范围依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以及水利部关于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行业标准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划定。

第二章 区划范围和标准

第七条 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范围。

(一)江河源头--重要江河干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其中,三江源区划范围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林地。

(二)江河两岸--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长江以北河长在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重要江河干流包括:

1.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河流:长江(含通天河、金沙江)、黄河、淮河、松花江(含嫩江、第二松花江)、辽河、海河(含永定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珠江(含西江、浔江、黔江、红水河)。

2.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地区的河流:额尔齐斯河、疏勒河、黑河(含弱水)、石羊河、塔里木河、渭河、大凌河、滦河。

3.其他重要生态区域的河流:钱塘江(含富春江、新安江)、闽江(含金溪)、赣江、湘江、沅江、资水、沂河、沭河、泗河、南渡江、瓯江。

4.流入或流出国界的重要河流: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元江、伊犁河、狮泉河、绥芬河。

5.界江、界河: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额尔古纳河。

(三)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林地。

(四)湿地和水库--重要湿地和水库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1.重要湿地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标准的湿地:

--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重要湿地名录和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

--长江以北地区面积在8万公顷以上、长江以南地区面积在5万公顷以上的湿地。

--有林地面积占该重要湿地陆地面积50%以上的湿地。

--流域、山体等类型除外的湿地。

具体包括:兴凯湖、五大连池、松花湖、查干湖、向海、白洋淀、衡水湖、南四湖、洪泽湖、高邮湖、太湖、巢湖、梁子湖群、洞庭湖、鄱阳湖、滇池、抚仙湖、洱海、泸沽湖、清澜港、乌梁素海、居延海、博斯腾湖、塞里木湖、艾比湖、喀纳斯湖、青海湖。

2.重要水库:年均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含400毫米)的地区库容0.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年均降雨量在400-1000毫米(含1000毫米)的地区库容3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

(五)边境地区陆路、水路接壤的国境线以内10公里的林地。

(六)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防风固沙林基干林带(含绿洲外围的防护林基干林带);集中连片30公顷以上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包括:

1.八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库姆塔格、古尔班通古特、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柴达木沙漠周边直接接壤的县(旗、市)。

2.四大沙地:呼伦贝尔、科尔沁(含松嫩沙地)、浑善达克、毛乌素沙地分布的县(旗、市)。

3.其他荒漠化或沙化严重地区:河北坝上地区、阴山北麓、黄河故道区。

4.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乡级为单位,沟壑密度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沟蚀面积15%以上或土壤侵蚀强度为平均侵蚀模数5000吨/年?平方公里以上地区。

--长江上游西南高山峡谷和云贵高原区,山体坡度36度以上地区。

--四川盆地丘陵区,以乡级为单位,土壤侵蚀强度为平均流失厚度3.7毫米/年以上或土壤侵蚀强度为平均侵蚀模数5000吨/年?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区。

--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基岩裸露率在35%至70%之间的石漠化山地。

本项中涉及的水土流失各项指标,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七)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台湾海峡西岸第一重山脊临海山体的林地。

(八)除前七款区划范围外,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禁伐区为主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未开发利用的原始林。

2.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3.以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树种为优势树种,以小班为单元,集中分布、连片面积30公顷以上的天然林。

本款所称禁伐区是指按照《全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森林分类区划技术规则》(林资发[1999]218号)区划的重点生态保护区。

第八条 凡符合多条区划界定标准的地块,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顺序区划界定,不得重复交叉。

第九条 按照本办法第七条标准和区划界定程序认定的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分为三级。

(一)属于下列范围的,划为一级。

1.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江河源头的林地。

2.山体坡度长江以北36度、长江以南46度以上江河两岸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3.在重要水库周边和山体坡度长江以北36度、长江以南46度以下江河两岸,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标准确定)内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4.西南高山峡谷和云贵高原区山体坡度46度以上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5.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年均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的有林地,以及覆盖度60%以上的灌木林地。

6.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热带雨林。

7.边境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8.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未开发利用的原始林以及森林与陆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二)属于下列范围的,划为二级。

1.山体坡度长江以北36度、长江以南46度以上江河两岸的疏林地、未成林地。

2.在重要水库和山体坡度长江以北36度、长江以南46度以下江河两岸,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疏林地、未成林地,不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3.国家重要湿地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4.台湾海峡西岸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5.边境地区的疏林地、未成林地。

6.西南高山峡谷和云贵高原区山体坡度46度以下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以及山体坡度46度以上地区的疏林地。

7.除西南高山峡谷和云贵高原区外,其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年均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以及年均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的疏林地、覆盖度60%以下的灌木林地。

8.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树种为优势树种、连片面积30公顷以上的天然林。

(三)一级、二级以外的划为三级。

第三章 区划界定

第十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和申报工作。县级区划界定必须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基础上,由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要求和内容将国家级公益林落实到山头地块。要确保区划界定的国家级公益林权属明确、四至清楚、面积准确、集中连片。区划界定结果应当公示。第十一条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直接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函,全省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等情况详细说明,林地权属情况,认定成果报告,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省级区划界定统计汇总图表资料。第十二条 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应当兼顾生态保护需要和林权权利人的利益。在区划界定过程中,对非国有林,地方政府应当征得林权权利人的同意,并与林权权利人签订管护协议。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对省级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组织开展认定核查,并根据省级申报材料和审核、核查的结果,对区划的国家级公益林进行核准,核准的主要结果呈报国务院,由国家林业局分批公布。省级以下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相应的森林资源档案进行林种变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已区划界定的国家级公益林及时进行林权证林种变更登记。

第四章 区划调整

第十四条 国家根据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确定国家级公益林的规模和布局。国家级公益林稳定在全国林地总面积的30-40%。

第十五条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补充申报国家级公益林。

(一)新批准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新建重要水库。

(三)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中退耕土地还林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十六条 在不影响整体生态功能、保持集中连片的前提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调出国家级公益林。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已确权到户的国家级公益林,其林权权利人在与地方政府签订管护协议时,要求调出的。

(二)苗圃地。

(三)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护路林。

第十七条 补进、调出国家级公益林的,由林权权利人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将相关资料连同审查意见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现地勘验,提出审核意见。审核同意的,须在国家级公益林所在地进行公示,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进行集中核准。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补进、调出国家级公益林的,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国家林业局组织现地勘验。第十八条 占用征用国家级公益林地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报告。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相应核减国家级公益林总量。

第五章 建档与核查

第十九条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建立落实到小班、地块的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档案。要做到图、表、册一致,权属证明、管护协议齐全。

第二十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及补偿基础信息数据库,准确反映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地块信息。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统一组织开发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有关办法,由国家林业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开展辖区内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情况检查验收,组织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国家级公益林动态变化情况,分更新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档案和基础信息数据库。

第二十二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报告上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变化情况,提交资源变化情况报告、资源变化情况汇总统计表、更新后的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

第二十三条 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对各地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调整、管护效果、动态变化等情况进行核查。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2001年依据《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林策发[2001]88号)区划界定并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不属于《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区位范围,林权权利人要求调出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程序调出。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

全国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护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第五条

国家级公益林应当在林地范围内进行区划,并将森林(包括乔木林、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作为主要的区划对象。

第六条

国家级公益林范围依据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参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林业发展区划》等相关规划以及水利部关于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行业标准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相关标准划定。

第二章

区划范围和标准

第七条

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范围。

(一)江河源头——重要江河干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其中,三江源区划范围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林地。

(二)江河两岸——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长江以北河长在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重要江河干流包括:

1.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河流:长江(含通天河、金沙江)、黄河、淮河、松花江(含嫩江、第二松花江)、辽河、海河(含永定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珠江(含西江、浔江、黔江、红水河)。

2.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地区的河流:额尔齐斯河、疏勒河、黑河(含弱水)、石羊河、塔里木河、渭河、大凌河、滦河。

3.其他重要生态区域的河流:钱塘江(含富春江、新安江)、闽江(含金溪)、赣江、湘江、沅江、资水、沂河、沭河、泗河、南渡江、瓯江。

4.流入或流出国界的重要河流: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元江、伊犁河、狮泉河、绥芬河。

5.界江、界河: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额尔古纳河。

(三)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林地。

(四)湿地和水库——重要湿地和水库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1.重要湿地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标准的湿地:

——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重要湿地名录和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

——长江以北地区面积在8万公顷以上、长江以南地区面积在5万公顷以上的湿地。

——有林地面积占该重要湿地陆地面积50%以上的湿地。

——流域、山体等类型除外的湿地。

具体包括:兴凯湖、五大连池、松花湖、查干湖、向海、白洋淀、衡水湖、南四湖、洪泽湖、高邮湖、太湖、巢湖、梁子湖群、洞庭湖、鄱阳湖、滇池、抚仙湖、洱海、泸沽湖、清澜港、乌梁素海、居延海、博斯腾湖、塞里木湖、艾比湖、喀纳斯湖、青海湖。

2.重要水库:年均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含400毫米)的地区库容0.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年均降雨量在400—1000毫米(含1000毫米)的地区库容3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

(五)边境地区陆路、水路接壤的国境线以内10公里的林地。

(六)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防风固沙林基干林带(含绿洲外围的防护林基干林带);集中连片30公顷以上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包括:

1.八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库姆塔格、古尔班通古特、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柴达木沙漠周边直接接壤的县(旗、市)。

2.四大沙地:呼伦贝尔、科尔沁(含松嫩沙地)、浑善达克、毛乌素沙地分布的县(旗、市)。

3.其他荒漠化或沙化严重地区:河北坝上地区、阴山北麓、黄河故道区。

4.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乡级为单位,沟壑密度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沟蚀面积15%以上或土壤侵蚀强度为平均侵蚀模数5000吨/年•平方公里以上地区。

——长江上游西南高山峡谷和云贵高原区,山体坡度36度以上地区。

——四川盆地丘陵区,以乡级为单位,土壤侵蚀强度为平均流失厚度3.7毫米/年以上或土壤侵蚀强度为平均侵蚀模数5000吨/年•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区。

——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基岩裸露率在35%至70%之间的石漠化山地。

本项中涉及的水土流失各项指标,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七)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台湾海峡西岸第一重山脊临海山体的林地。

(八)除前七款区划范围外,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禁伐区为主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未开发利用的原始林。

2.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3.以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树种为优势树种,以小班为单元,集中分布、连片面积30公顷以上的天然林。

第八条

凡符合多条区划界定标准的地块,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顺序区划界定,不得重复交叉。

第九条

按照本办法第七条标准和区划界定程序认定的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分为两级。

(一)属于林地保护等级一级范围内的国家级公益林,划为一级国家级公益林。林地保护等级一级划分标准执行《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LY/T 1956)。

(二)一级国家级公益林以外的,划为二级国家级公益林。

第三章

区划界定

第十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和申报工作。县级区划界定必须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基础上,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要求和内容将国家级公益林落实到山头地块。要确保区划界定的国家级公益林权属明确、四至清楚、面积准确、集中连片。区划界定结果应当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公示程序和要求在国家级公益林所在村进行公示。

第十一条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由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管理机构直接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并抄送当地专员办。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函,全省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等情况详细说明,林地权属情况,认定成果报告,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省级区划界定统计汇总图表资料。

第十二条

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应当兼顾生态保护需要和林权权利人的利益。在区划界定过程中,对非国有林,地方政府应当征得林权权利人的同意,并与林权权利人签订区划界定书。

第十三条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对省级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组织开展认定核查,并根据省级申报材料和审核、核查的结果,对区划的国家级公益林进行核准,核准的主要结果呈报国务院,由国家林业局分批公布。省级以下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相应的森林资源档案进行林种变更,并将变更情况告知不动产登记机关,按规定进行不动产登记。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财政部2009年印发的《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同时废止,但按照林资发〔2009〕214号文件区划界定的国家级公益林继续有效,纳入本办法管理。

第四篇: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护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第五条 国家级公益林以其林地为区划对象。第六条 国家级公益林范围依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以及水利部关于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行业标准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划定。

第二章 区划范围和标准

第七条 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范围。

(一)江河源头——重要江河干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其中,三江源区划范围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林地。

(二)江河两岸——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长江以北河长在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重要江河干流包括:

1.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河流:长江(含通天河、金沙江)、黄河、淮河、松花江(含嫩江、第二松花江)、辽河、海河(含永定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珠江(含西江、浔江、黔江、红水河)。

2.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地区的河流:额尔齐斯河、疏勒河、黑河(含弱水)、石羊河、塔里木河、渭河、大凌河、滦河。

3.其他重要生态区域的河流:钱塘江(含富春江、新安江)、闽江(含金溪)、赣江、湘江、沅江、资水、沂河、沭河、泗河、南渡江、瓯江。

4.流入或流出国界的重要河流: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元江、伊犁河、狮泉河、绥芬河。

5.界江、界河: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额尔古纳河。

(三)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林地。

(四)湿地和水库——重要湿地和水库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1.重要湿地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标准的湿地:

——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重要湿地名录和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

——长江以北地区面积在8万公顷以上、长江以南地区面积在5万公顷以上的湿地。——有林地面积占该重要湿地陆地面积50%以上的湿地。——流域、山体等类型除外的湿地。

具体包括:兴凯湖、五大连池、松花湖、查干湖、向海、白洋淀、衡水湖、南四湖、洪泽湖、高邮湖、太湖、巢湖、梁子湖群、洞庭湖、鄱阳湖、滇池、抚仙湖、洱海、泸沽湖、清澜港、乌梁素海、居延海、博斯腾湖、塞里木湖、艾比湖、喀纳斯湖、青海湖。

2.重要水库:年均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含400毫米)的地区库容0.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年均降雨量在400—1000毫米(含1000毫米)的地区库容3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

(五)边境地区陆路、水路接壤的国境线以内10公里的林地。

(六)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防风固沙林基干林带(含绿洲外围的防护林基干林带);集中连片30公顷以上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包括:

1.八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库姆塔格、古尔班通古特、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柴达木沙漠周边直接接壤的县(旗、市)。

2.四大沙地:呼伦贝尔、科尔沁(含松嫩沙地)、浑善达克、毛乌素沙地分布的县(旗、市)。3.其他荒漠化或沙化严重地区:河北坝上地区、阴山北麓、黄河故道区。

4.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乡级为单位,沟壑密度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沟蚀面积15%以上或土壤侵蚀强度为平均侵蚀模数5000吨/年〃平方公里以上地区。

——长江上游西南高山峡谷和云贵高原区,山体坡度36度以上地区。

——四川盆地丘陵区,以乡级为单位,土壤侵蚀强度为平均流失厚度3.7毫米/年以上或土壤侵蚀强度为平均侵蚀模数5000吨/年〃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区。

——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基岩裸露率在35%至70%之间的石漠化山地。

本项中涉及的水土流失各项指标,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七)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台湾海峡西岸第一重山脊临海山体的林地。

(八)除前七款区划范围外,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禁伐区为主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未开发利用的原始林。

2.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3.以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树种为优势树种,以小班为单元,集中分布、连片面积30公顷以上的天然林。

本款所称禁伐区是指按照《全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森林分类区划技术规则》(林资发[1999]218号)区划的重点生态保护区。

第八条 凡符合多条区划界定标准的地块,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顺序区划界定,不得重复交叉。

第九条 按照本办法第七条标准和区划界定程序认定的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分为三级。

(一)属于下列范围的,划为一级。

1.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江河源头的林地。

2.山体坡度长江以北36度、长江以南46度以上江河两岸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3.在重要水库周边和山体坡度长江以北36度、长江以南46度以下江河两岸,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标准确定)内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4.西南高山峡谷和云贵高原区山体坡度46度以上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5.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年均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的有林地,以及覆盖度60%以上的灌木林地。

6.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热带雨林。7.边境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8.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未开发利用的原始林以及森林与陆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二)属于下列范围的,划为二级。

1.山体坡度长江以北36度、长江以南46度以上江河两岸的疏林地、未成林地。

2.在重要水库和山体坡度长江以北36度、长江以南46度以下江河两岸,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疏林地、未成林地,不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3.国家重要湿地的有林地、灌木林地。4.台湾海峡西岸的有林地、灌木林地。5.边境地区的疏林地、未成林地。

6.西南高山峡谷和云贵高原区山体坡度46度以下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以及山体坡度46度以上地区的疏林地。

7.除西南高山峡谷和云贵高原区外,其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年均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以及年均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的疏林地、覆盖度60%以下的灌木林地。

8.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树种为优势树种、连片面积30公顷以上的天然林。

(三)一级、二级以外的划为三级。

第三章 区划界定

第十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和申报工作。县级区划界定必须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基础上,由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要求和内容将国家级公益林落实到山头地块。要确保区划界定的国家级公益林权属明确、四至清楚、面积准确、集中连片。区划界定结果应当公示。

第十一条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直接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函,全省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等情况详细说明,林地权属情况,认定成果报告,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省级区划界定统计汇总图表资料。

第十二条 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应当兼顾生态保护需要和林权权利人的利益。在区划界定过程中,对非国有林,地方政府应当征得林权权利人的同意,并与林权权利人签订管护协议。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对省级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组织开展认定核查,并根据省级申报材料和审核、核查的结果,对区划的国家级公益林进行核准,核准的主要结果呈报国务院,由国家林业局分批公布。省级以下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相应的森林资源档案进行林种变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已区划界定的国家级公益林及时进行林权证林种变更登记。

第四章 区划调整

第十四条 国家根据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确定国家级公益林的规模和布局。国家级公益林稳定在全国林地总面积的30-40%。

第十五条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补充申报国家级公益林。

(一)新批准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新建重要水库。

(三)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中退耕土地还林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十六条 在不影响整体生态功能、保持集中连片的前提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调出国家级公益林。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已确权到户的国家级公益林,其林权权利人在与地方政府签订管护协议时,要求调出的。

(二)苗圃地。

(三)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护路林。

第十七条 补进、调出国家级公益林的,由林权权利人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将相关资料连同审查意见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现地勘验,提出审核意见。审核同意的,须在国家级公益林所在地进行公示,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进行集中核准。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补进、调出国家级公益林的,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国家林业局组织现地勘验。

第十八条 占用征用国家级公益林地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报告。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相应核减国家级公益林总量。

第五章 建档与核查

第十九条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建立落实到小班、地块的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档案。要做到图、表、册一致,权属证明、管护协议齐全。

第二十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及补偿基础信息数据库,准确反映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地块信息。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统一组织开发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有关办法,由国家林业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开展辖区内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情况检查验收,组织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国家级公益林动态变化情况,分更新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档案和基础信息数据库。

第二十二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报告上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变化情况,提交资源变化情况报告、资源变化情况汇总统计表、更新后的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

第二十三条 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对各地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调整、管护效果、动态变化等情况进行核查。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2001年依据《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林策发[2001]88号)区划界定并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不属于《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区位范围,林权权利人要求调出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程序调出。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前 言

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相应地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我国生态建设和强农患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我国林业经营思想的重大突破。大方县石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十分脆弱。为使现有的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再遭受破坏,实施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

根据林资发[2009]21

4号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黔林资通„2009‟318号《关于上报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核查报告和规范国家级公益林补充申报工作的通知》和省财政厅、林业厅《关于下达2009第二批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通知》(黔财农[2009]224号文件精神。我县组织技术人员从2009年12月,在各乡镇政府及林业站配合下,对全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顺利完成大方县森林分类经营界定外业工作。2010年2月转入内业资料整理,编制工作报告,统计汇总,大方县生态公益林1264594.8 亩,其中地方公益林427900.8亩,重点公益林为836694万亩(其中原定655094亩,新增181600亩)。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臵

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大方县地理位臵处于东经105°15′47″~105°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东西长86.2公里,南北宽85.2公里。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蒙山脉东麓,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县,南至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与瓜仲河与纳雍为界,北部及西北部与毕节市相连,全县共辖34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3844个村民组(街道办事处)。

(二)地质地貌

大方县属于黔西高原中山区。全县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地面零星破碎,山地、丘陵、盆地、洼地交错分布,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切割较深,最高海拔2325米,最低海拔720米,相对高差1605米,县城海拔1700米,具有地势高,地形起伏大,山大坡陡,沟多谷深的高原山地特点。

(三)河流水系

大方县地处长江流域,海马箐连续山脉为分水岭,北部为赤水河水系,流域面积816.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3.3%;南部为乌江水系,流域面积2688.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6.7%。全县有干河20条,河道总长727.3公里,其中乌江水系14条,河道和溪沟长232.1 公里,平均河网密度20.7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20条干河中,长度10公里以上的15条,10公里以下的5条,最长的六仲河沿县界长达63公里,最短的哥槎罗河仅6.1 公里。按流域面积分10—50平方公里的有3条,1000平方公里以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上的有2条,流域面积最大的白甫河有1069.8平方公里,最小的哥槎罗河只有25.6平方公里。这些河流总的特点是:河道落差大,跌水瀑布多;洪枯流量变化大,陡涨陡落突出;伏流暗河多,季节和常年到处可见。主要河流有六仲河、上坝河、冷底河、哥搓罗河、八堡河、凉水河、新基河、木弄河、白布河、二道河、油沙河、母都河、蚂蚁河、果瓦河、马洛河等。河流天然落差大,跌水、陡滩交替出现,水力理论蕴藏量达 24.48万千瓦,主要水库有洪家渡水库、官田水库、牛集水库、毛栗水库、移山水库等。

(四)气候特点

全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数1335.5小时,年平均气温11.8°C,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1.8‴,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20.7‴,极端最高气温32.7‴,极端最低气温-9.3‴。年平均降水量1180.8mm,无霜期25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4%,多年平均风速2.8m/s。有冬无严寒,夏季温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的特点。

(五)土壤条件

在复杂的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作用下,大方县土壤资源类型非常丰富,全县土壤可分为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3个亚类,45个土属,105个土种。在分布上,各土类和亚类表现为地带性土壤、非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交错分布。全县的土地资源所处海拔高、坡度大,形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态组合明显地表现出山地土壤的垂直变化特点。

(六)森林植被

大方县植被属于贵州省东部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西部干湿性半干湿性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类型,由于气候温和,水热同季,植被生长繁衍较快,加上人为活动影响,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大部分现存植被均为破坏后的次生植被类型。次生植被乔木树种主要有华山松、杉木、云南松、马尾松、桦木、杨树、桃、李、梨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杜鹃、火棘、栎类、茶叶、花椒、女贞等。

(七)森林资源

根据2005年二类调查结果得出,大方县国土总面积321234公顷,其中林地142758.35公顷,占44.63%;非林地面积177139.65公顷,占55.37%。全县森林覆盖率34.86%,林木绿化率39.89%。全县142758.35公顷林业用地中:生态公益林(地)145448.62公顷,占90.94%;商品林(地)14495.32公顷,占9.06%。在地方生态公益林中:有林地40773.17公顷,占28.03%;疏林地1697.18公顷,占1.17%;灌木林地69039.16公顷,占47.47%;未成林造林地20742.97公顷,占14.26%;苗圃地3.41公顷,占0.00%;无立木林地1469.57公顷,占1.01%;宜林地11721.38公顷,占8.06%;辅助生产林地1.78公顷,占0.00%。在重点公益林中,重点公益林31651.69公顷,占21.76%,其中:有林地11098.19公顷,占35.06%;疏林地334.41公顷,占1.06%;灌木林地14440.16公顷,占45.62%;未成林造林地3130.76公顷,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占9.89%;无立木林地348.2公顷,占1.10%;宜林地2298.19公顷,占7.26%;辅助生产林地1.78公顷,占0.01%。

二、社会经济概况

大方县2008年年未总人口103.2万人。居住有汉、彝、苗、白、仡佬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0086万元。农业总产值20921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25507万元,林业产值3396万元,牧业产值76745万元,渔业103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534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5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三、公益林区划界定的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通过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建立和构建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问题,实现林业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对接,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林业局有关林业分类经营的文件要求,林业分类经营要从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入手,把现有森林资源区划界定为公益林(重点公益林、地方重点公益林)、商品林两大类型五大林种,并落实到山头地块,明确林业事权责任,通过林业主管部门、林权单位和对森林经营管护有连带责任关系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的单位共同确认后,现场签订界定书,明确各方权、责、利关系。

四、公益林区划界定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执行森林分类经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依法对省级公益林进行区划、补偿,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为目标,以“三个”落实为重点,突出公益林的管理保护,建立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大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提高,充分发挥公益林的三大效益,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县生态环境,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原则

1.生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全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要以保护和改善石漠化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为主,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服从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的要求。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根据当地生态区位和经济发展状况,交通条件等,合理确定各林种比例,以利于全县林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3.坚持林业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依法维护森林、林木和林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利的原则

分类区划界定要以原有林权为基本依据,不得随意变更原有林地、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类区划界定要与林权单位及个人协商,现地认定,逐块登记界定书,由林权单位及个人签字确认。坚持“四个不界定”,即基层领导不到现场不界定;林权所有者和经营主体不到现场不界定;群众代表不到现场不界定;村民委员会不认可不界定。

4.突出重点原则

全县公益林区划的重点是:支嘎阿鲁湖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及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集中连片30公顷以上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区划为重点公益林;其它生态区位较为重要而未进入重点公益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区划为地方重点公益林。

5.因害设防,合理布局的原则

依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森林资源特点,生态脆弱程度,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使公益林、商品林布局合理,充分发挥不同森林的主导功能,以利于全县生态、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6.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的原则

同类型、同事权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应相对集中连片,以保持适度规模经营,便于管理和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三)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3、国家林业局林策发[1999]191号《关于开展全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的通知》;

4、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林资发[2009]214号《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6、贵州省林业厅黔林资通[2002]215号《关于做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的通知》;

7、贵州省林业厅黔林资通【2004】58号《关于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8、《贵州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案》;

9、《贵州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技术方案》;

10、《贵州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法》;

11、黔林资通„2006‟30号关于印发《贵州省重点公益林经营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12、[2005]黔林资通309号文内容《贵州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补充规定》

13、黔林资通„2005‟308号关于印发《贵州省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的通知

14、黔林资通„2009‟318号《关于上报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核查报告和规范国家级公益林补充申报工作的通知》

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15、黔林资通„2009‟277号转发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

16、毕地财总[2009]1501号财农126号《关于下达2009第二批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通知》

17、《贵州省县级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细则》;

18、黔林资通[2008]415号《关于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同步进行公益林界定工作有问题的通知》

19.《大方县森林分类区划公益林界定技术方案》; 20、大方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大方县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2005年大方县森林资源现状调查成果资料;

21、大方县2009年林权制度改革所有数据。

五、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情况

(一)组织管理

县委、县政府根据贵州省林业厅和毕节地区行署的要求,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森林分类区划界定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等及各乡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具体负责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有关工作。

(二)工作方法

根据《重点公益林认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贵州省县级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细则》、《贵州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案》、《贵州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法》和《贵州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技术方案》,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收集了大方县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大方县2005年森林资源现状调查资料、大方县地形图(1/10000)、2008年大方县林权制度改革资料,大方县行政区划图等相关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结合大方县林业局生态区位、国民经济情况,制定了《大方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案》和《大方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技术方案》。

1.区划界定对象

全县34个乡镇142758.35公顷林业用地。

2.公益林区划界定范围

尚未纳入重点公益林林补助的34个乡镇生态比较脆弱、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率高,石漠化严重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尚未纳入重点公益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三)宣传及发动

县委、政府对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动员群众了解和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自觉地参与到森林保护工作中来。

(四)技术培训情况

大方县林业局于2009年10月20日成立了由2名工程师和5名助理工程师组成的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组,组织技术人员学习《重点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贵州省县级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细则》、《贵州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案》和《贵州省森林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分类区划界定技术方案》、《贵州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法》等有关文件,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试点工作,使参与培训人员都充分领会有关文件的精神,熟练掌握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工作方法。

(五)小班现场界定区划结果

小班外业调查区划以县人民政府批准的2005年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2005年大方县森林资源现状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以生态区位重要性为依据,使用万分之一地形图进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小班的实地区划。全县林业用地共区划小班1116个。

根据小班的事权划分,由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村、组各小班山头地块,现场填记公益林界定书,与管护代表签订公益林界定书。全县共签订公益林界定书1116份。

(六)内业整理及成果汇总

外业工作结束后,由技术人员对区划界定成果进行整理汇总。主要是检查小班卡片有无缺漏项,界定书有无缺漏项,在确认无缺漏项后,进行数据统计,制作图表,编制区划界定工作报告等。

(七)质量检查

为保证大方县公益林区划成果质量,大方县林业局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组成质量检查小组,对全县34个乡镇重点公益林区划进行检查。内业方面主要检查图、文、表中的逻辑关系是否达到一一对应的要求和资料的完整性;外业方面主要检查区划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并随机抽查了5个乡镇,120个小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班的,分别占乡镇和小班数的14.7%和10.8%。按好、中、差的标准评定,其中“好”的有98个,占81.7%;“中”的16个,占13.3%;“差”的6个,占5%。

六、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果

(一)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果及比例

公益林面积1264594.8 亩,占林业用地(林业用地2141375 亩)59.06%,其中重点公益林836694.0亩,占全县林业用地的39.07%,地方公益林427900.8 亩,占全县林业用地的19.98%。

(二)公益林分项结果及比例

1.按权属分:

(1)、公益林林地权属和林木权属均为集体的778692.1 亩,占全县公益林的61.58%。其中重点公益林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地方公益林279033.9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65.2%;

(2)、公益林林地权属和林木权属均为个人的485902.7 亩,占全县公益林的38.42%。其中重点公益林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地方公益林148866.8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34.8%;

2.按地类分:

(1)、重点公益为有林地面积400602.0 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47.88%。地方公益林159807.1亩,占全县地方公益的37.35%;

(2)、重点公益为灌木林地面积282818.4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33.8%。地方公益林243412.9亩,占全县地方公益的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56.89%;

(3)、重点公益为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725.9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12.52%。地方公益林24680.7亩,占全县地方公益的57.69%;

(4)、重点公益为宜林地面积37868.1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4.53%。3.按林种分:

国家级防护林面积694100亩,占全县生态公益林的83.0%,地方防护林427900.8亩,占全县生态公益林的33.83%。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二级林种中水源涵养林119911.5亩,占全县防护林的17.28%,水土保持林574188.6亩,占全县防护林的82.72%。地方公益林二级林种中水源涵养林3967.2亩,占全县防护林的9.27%,水土保持林388228.6亩,占全县防护林的90.7% 4.按起源分:

起源为天然的重点公益林397187.5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20.37%。其中:有林地116540.2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13.93%;疏林地274.3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0.37%;灌木林地274878.2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32.85%。未成林造林地3345.1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0.4%;宜林地2149.8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0.26%。起源为天然的地方公益林163393.3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38.18%。其中:有林地65274.9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15.25%;疏林地54.9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0.01%;灌木林地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79531.6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18.59%。未成林造林地18531.9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4.33%。

起源为人工的重点公益林亩有林地439506.5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47.47%;其中:有林地385294.6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46.05%;疏林地10679.7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1.28%;灌木林地244031.9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29.17%;未成林造林地102246.5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12.22%;宜林地33291.0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3.98%。起源为人工的地方公益林亩有林地264456.8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61.8%;其中:有林地94192.2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22.01%;疏林地234.4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0.05%;灌木林地163881.3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38.3%;未成林造林地6148.8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1.44%。

起源为飞播的地方公益林亩有林地50.7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0.01%;其中:有林地50.7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0.01%。

5.按工程类别分:

国家级天然林保护工程为23655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2.83%;退耕还林工程面积为251424.6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30.05%;石漠化治理面积132.7,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0.12%;其它工程9644.1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1.15%;非工程造林550295.3亩, 占全县重点公益林的65.77%。

地方公益林为天然林保护工程为7892.7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林的1.84%;退耕还林工程面积为145197.1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33.93%;石漠化治理面积46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0.01%;其它工程2837亩,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0.66%;非工程造林271590.5亩, 占全县地方公益林的63.47%。

(三)公益林的分布

本次重点公益林区划主要区划在洪家渡库区的鸡场乡、猫场镇、理化乡、绿塘乡、高店乡、黄泥塘镇、大方镇和响水乡的岔河水库,以及生态较脆弱的的乡镇有:羊场镇、东关乡,核桃乡等25个乡镇。

(四)公益林现场界定书签订情况

严格按中央、省、地、县的有关的文件精神,签订集体公益林小班14999个,面积1264594.8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8745个,面积836694亩,地方公益林6254个,面积427900.8亩,界定率为100%。签订个人公益林小班14999个,面积1264594.8亩,界定率为100%。

(五)林权证发证情况

在本次区划的重点公益林中,发放林权证为98%。

七、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果分析

(一)、水系

大方县位于长江上游,乌江水系,其森林资源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水量的调节,对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减轻有直接的影响,关系下游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业。天然林资源的过度采伐,降低了森林的蓄水保土功能,同时,陡坡开垦加剧了水土流失,一遇特大降水,山洪倾盆而下,给下游地区经济发展造成危害。若不尽快进行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遏制水土流失,降低效能,长期不治,任其自然,对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将造成难于估量的损失。搞好大方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县域内经济发展,消除下游地区洪涝隐患,维护下游水电建设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地貌

大方县属于黔西高原中山区。全县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地面零星破碎,山地、丘陵、盆地、洼地交错分布,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切割较深,最高海拔2325米,最低海拔720米,相对高差1605米,县城海拔1700米,具有地势高,地形起伏大,山大坡陡,沟多谷深的高原山地特点。根据本次调查资料,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59943.94公顷,占45.67%。

(三)、森林植被的恢复难度

大方县地处黔西高原中山区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海拔相对高差大;土壤松散,涵蓄水分的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等级高;尤其石漠化地区和红水河干热河谷地区森林植被一旦遭受破坏,将极其难以恢复。因此,在森林经营的过程中,必须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强森林的保护;以区划为商品林区的森林和林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为依托,促进全县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八、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制定公益林管理管护办法。

县人民政府要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大方县公益林管理办法,依法行政,依法护林。

2.宣传动员群众,制定严格的乡规民约。

各级人民政府、林业局及林业工作站要采取多种形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认真向群众讲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及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目的、意义。帮助各村寨建立和完善乡规民约,使广大群众自觉参预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作来,为本次望谟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完善公益林管护机制。

引入公益林管护的竞争机制,形成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护林人员的用人机制。认真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制,护林人员要与县林业局签订护林责任状,明确护林地段,护林目标以及有关奖惩措施,确实做到专人专责。

(二)组织保障

大方县人民政府是大方县公益林管护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林业局局长为副组长的森林分类区划界定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等及各乡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具体负责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有关工作。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县林业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公益林管护中的日常事务。各乡镇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负责领导和处理本辖区内公益林管护中出现的问题,落实管护人员等。

(三)管理保障

1.重点公益林资金保障

(1)重点公益林补助资金测算

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财农函[2009]381号《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重点公益林10.00元/亩〃年,大方县83.6694万亩重点公益林,每年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为836.694万元,地方公益林427900.8亩,213.9504万元,共需资金1050.6444万元。

(2)根据事权划分的原则,重点公益林补助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县人民政府承担管护责任。

毕节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大方县林业局

下载湖南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