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城公司的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1. 石城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存在什么问题?
石城公司的绩效考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石城公司的主要考核办法是由员工自己做一个评估,然后由老板来决定每个人奖金的多少。从评估到奖金发放的过程中都是从主观角度出发,缺乏公平的原则。
2)将奖金与职位及资历挂钩,从而使得奖金变成了另一种工资的形式,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3)奖金的发放没有合理拉开差距,失去公正性,容易引起人才的流失。
4)没有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设计开发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发,因此在绩效考核上应注重开发能力,至于产品有无销路,这应该是销售部的责任,如果产品设计出来但是销路不好,说明销售部在市场调查方面有所欠缺。
2.为什么过去的一些考核方式现在行不通了?
首先,过去的考核方式是以人的主观为作用的,原先人少的时候,也许老板还比较清楚个人的表现,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三百多人,老板不可能再像以前那么清楚了,因此评估的结果就是每个人的总结以及他们的最终评分。从每个人的总结来看,因为每一个员工知道自己的总结会与奖金的发放挂钩,因此从主观上来讲他们不会公正的来评估自己的工作,难免会做一些修饰。此外从事件的描述来看,上级领导对他们做评估的时候也是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良莠不分,因此,业绩好的员工变会产生不满的情绪,而业绩不好的员工基于奖金的基本相同也不会有所激励。长久下去便会引起流动率的升高,骨干员工的流失给公司造成人力成本的损失。
其次,把奖金和职位和资历挂钩,奖金就不再是一种鼓励方式,而成了工资的另一种形式,因此部门主管没有压力,老员工不思进取,而新员工则心存不满,从而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削弱了团队的协作。
再次,生产部以计件方式来考核工人的业绩,会造成对量的追求而忽视了质的要求。并且由于各个生产线的生产产品性质不同,淡季和旺季的订单量不同,应该考虑这些因素而不应该一言概之,更不能以生产经理个人的看法为标准。
另外,国际部的人力资源也存在浪费的现象。既然主要的客户是欧美,这一块就该加大人员的投入,而其他的部,例如亚洲部,澳洲部就该缩减人员。另外销售经理太多,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让普通的员工看不到晋升的希望而跳槽。
3. 海丽应该怎样考虑和设计石城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
王海丽在设计绩效考核系统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到把奖金作为一种激励手段而不是成为工资的附属。从评估角度来看,应该做到360°评估,即评估应该结合员工对自我的评价,员工对同事的评价,员工对上级的评价以及上级对属下员工的评价。
其次,既然认识到现行的工资和奖金比例不符合市场的要求,就应该改革薪资制度。提高基本工资的比例。
再次,绩效考核应该以实际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为依据,而不应该以职位与资历作为根据。
最后,应遵从80/20的原则,合理拉开奖金的差距,激励工作突出员工更好的工作,同时也无形之中鞭策业绩一般的员工。
4.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如果是我的话,首先我会改革薪资制度,即提高基本工资的比重以吸引人才的加入,为公司输送新鲜的血液。
其次,在评估的时候会考虑到全面性,即在设计评估表的时候会分成四个部分:员工对自我的评价,员工对同事的评价,员工对上级的评价,上级对员工的评价。这样做的话就避免了以个人感情为依据,符合了公平的原理。同时,让属下的员工来评估自己的上级,对部门经理或主管也起到了一个约束的作用,增加他们的压力。
此外,考虑到各部门职能的不同而对工作业绩做不同的定义。例如生产部以不同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完成作为考核标准,产品设计部以开发能力作为考核标准,销售部以销售业绩和市场开发能力作为考核标准。同时针对国际部人员浪费的现象做转换工作岗位和裁员,以缩减成本,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员工。
再次,我会把奖金同职位与资历割离,而同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工作业绩结合起来,遵从80/20的原则,即公司百分之八十的产出归功于公司百分之二十的员工的投入,因此对这百分之二十的员工在奖金的发放上不能与其他的员工一样,而应加重比例,合理拉开差距,这样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在看到回报以后会更加努力的工作,而滞后的员工在明白奖金与工作业绩的直接联系后也会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同时也让部门主管和老员工感到压力而不会理所当然的接受高薪。
最后,针对工作业绩不同的员工作出分析,为其每一个人订立目标,对不能胜任该项工作的员工采取转换工作岗位或者淘汰的方法。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吃大锅饭以及一些老员工自以为资历老而以“功臣”自居,不思进取从而影响整个团队的问题。
某公司绩效考核管理方案
默认分类 2008-08-29 17:34 阅读91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以工作目标考核为主、兼顾管理能力与行为态度考核,实施绩效目标过程指导、绩效改进、绩效沟通和绩效诊断分析的绩效管理体系,目标的制订与公司整体目标相结合,对员工的技能和业绩表现进行科学评价,与薪酬紧密挂钩,使薪酬作为绩效管理的调节杠杆,通过薪酬体现员工的绩效并引导员工不断提高绩效,使员工绩效与薪酬、职务晋升、调整紧密结合,为员工的晋升和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人力资源发展的保证。
目的:
(1)帮助直线经理成为绩效管理专家,提高他们的绩效管理技能和执行力。
(2)能有效改善企业管理流程,增进竞争力。
(3)激发员工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塑造企业绩效文化。
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
主席:
委员:
考核范围:副总经理、大区经理、各管理中心(部门)经理、副经理、经理助理、直营店人员。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
(1)能力考核指标,即员工具有这方面绩效的能力,这种能力到了何种程度。
(2)态度考核指标,即员工在创造绩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责任感强度等。
(3)业绩考核指标,即员工在创造绩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能力的
实际效果。
注:此考核系统以上述三项考核指标为基础展开,在确定考核结果时应平衡三者辨证关系,使考核结果公平公正。
考核方式:
我们采取直线管理考核方式以完成对本部、总经办及管理中心(职能部门)、员工三个层次的考核。为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效应,建立沟通评估机制,我们通过月度计划执行考核、季度述职考核、年度综合业绩考核三种方式围绕计划、执行、评
估、反馈四个环节进行。
一、月度计划执行考核管理
第一步、计划制定
月度计划制定应遵循SMART原则(计划事项应细化到具体内容,目标应是可衡量的、可证明的确存在的,应确定达成目标的时间)及责任到人,以方便个人绩效的考核。月度计划制定包括两个项目,是事务性计划制定和任务业绩指标制定。
1、计划内容应包括如下:
A、事务性计划中事项内容
①、市场开发计划
a 计划月内加盟商发展情况
b 广告投放宣传计划
c 对准加盟商支持(协助店址选择、新店装修、开业促销与宣传等)
②、计划月内直营店管理情况
a 目标营业额及提高方法
b 门店促销计划
c 门店管理改进提高措施
③、加盟市场维护计划
a 市场管理及巡店计划
b 加盟商培训开会沟通计划
c 市场信息及竞争对手调查收集
④、员工队伍管理及培训计划
a 人员培训计划
b 新进人员补充拓展培训计划
c 加盟商员工培训
⑤、财务、库管计划
⑥、权益金收缴情况
⑦、其他
B、任务业绩指标,是指所在单位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能量化的经营任务指标,其作为重要的考核参数。
2、责任人
责任人是指计划事项的主要实施执行人,对计划完成情况负主要责任,其作为对下属考核的主要依据。
3、完成时间
在计划制定时应写明完成时间,以便公司本部对计划实施完成情况及时掌控并对责任人进行考核。
注意:完成时间不能统一写到月底,应阶梯式分解到各天。
4、资源支持
资源支持是指需要上级领导及公司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资源。支援协助单位应积极配合各管理中心高质量完成拟订的计
划。
5、完成情况反馈情况
完成情况反馈应在计划完成后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如实填写,并分析。
6、权重(和为130%)
是衡量每一计划事项的重要程度。是计算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
所有完成事项所获的权重和是整月绩效的综合体现,同样也是计算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
7、备注
如遇特殊情况导致计划未达成目标,在备注栏说明。
各管理中心(部门)应在每月28日将下月计划上报公司本部,批准后按计划实施。
首先制订本部绩效计划。其次,制订各管理中心绩效计划,第三,制订员工绩效计划,各管理中心负责人指导本部员工依据计划工作重点,以任务的分解和岗位服务对象的需求来提取岗位关键业绩指标编制绩效计划,形成员工绩效计划,并
签字确认。
附:表一《月度计划执行反馈表》
部门(管理中心)的由主管副总审批
《 管理中心 月份工作任务指标计划表》
由总经理审批
第二步、组织执行,做完成情况评估
计划事项责任单位在完成时间结束后根据事项完成情况,做自我评估
(在完成情况一览中填写)和直线上级评估,确认完成情况。
任务指标计划表在当月结束后依据财务数据,计算当月完成情况。
直线管理本部根据完成情况结合考核指标权重计算绩效工资
职能部门
月度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系数(完成事项的权重总和)+福利补贴
本部内各管理中心及加盟连锁事业部、市场督导部经理:
月度工资=基本工资*事务性计划完成情况权重和+绩效工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权重和+福利补贴
副经理(助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系数
其绩效系数由直属经理根据其在团队绩效中的贡献率来评定,但其绩效系数不能超过其所在团队绩效系数,须经汇
报本部经理批准,经人力资源部备案。
公平公正性由人力资源部监督,并解释说明。
第三步、进行绩效考核面谈沟通
直线上级领导应通过沟通和激励使员工将日常的工作与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宏伟目标联系起来。除了目标设定外,更重要的是绩效辅导。应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系统的培训向被考核者讲授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技能和经验,帮助其提高绩效能力,以维持被考核者持续的热情,同时或得持续的绩效改进。
附:表三《绩效面谈沟通记录表》
第四步、建立绩效考核业绩档案(1)通过绩效档案的建立帮助被考核者回顾绩效过程,提出有用的建议,提高
其绩效能力。
(2)帮助管理者更加高效做好管理工作,熟悉每一个部署的表现,以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为季度考核、年度考核提供原始依据,使整个考核过程更加公平公正。
(4)与员工工资、晋升、先进评比、培训等结合起来,充分起到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作用。
绩效考核业绩档案包括:《月度计划执行反馈表》、《 管理中心 月份工作任务指标计划表》、《绩效考核面谈沟
通记录表》等记录员工业绩的凭证,人力资源部备案。
二、季度或半年度考核管理
季度、年度考核评估采用公司考核评估和岗位述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1、述职报告应遵循自述性、自评性、报告性。
(1)、自述性指采用自述的方式向绩效管理委员会陈述在这一时期内履行职责的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和主要业绩等。
(2)自评性指依据岗位规范和职责目标,对自己这一时期内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作自我评估、自我鉴
定。
(3)报告性指向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报告自己和自己所带领的团队在这一时期内所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时期努力改进的方向和主要工作计划。
通过述职人的报告,绩效考核委员会根据月度绩效业绩档案、述职报告评估做出综合绩效评估,确定出下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方向。述职报告的评估同样采用与月度考核同样口径的权重衡量方式。
2、公司季度考核评估,具体请按季度考核表执行。
以季度考核评估、述职评估绩效权重的平均值做为季度/半年考核依据。具体体现:
①权重均值在50%以下的做(免职)处理
②权重均值在50%—70%之间的做职位降级处理
③权重均值在71%—80%之间的做工资降级处理
④权重均值在81%—110%之间的做不变。
⑤权重均值在110%—130%之间的工资级别提高一个档次,并与职位晋升挂钩。
述职报告评估结果同样列入绩效业绩档案,累计到年度综合业绩评估。
具体内容:附《季度/半年度述职报告内容及评估标准表》
《季度考核评估表》
三、年度综合业绩考核
年度绩效综合业绩考核是建立在月度计划执行考核、季度/半年述职考核基础上,通过年度述职、全年业绩任务完成情况、下年度发展规划方面的对被考核者做出综合评估
改变原有的不合理考核顺序,考核要与其他各项工作相联系
一般来说,现在的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二次创业期的企业都遇到这样的问题。
所谓的二次创业说到底也就是产权或资本的股份化、管理的现代化、市场的国际化以及产业的整合等方面……管理的现代化是基础。就这个案例本身来说,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思路,特别是对于走马上任到一个新公司做hrm的同仁也具有指导意义。毕竟中国目前很多的企业都处于这个阶段。
石城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从案例背景可以看到,这个企业是依照这样的程序进行的:员工自评——主管打分——人力资源部统计——奖金发放。这是这个企业考核的纵向程序。而这个程序显然是十分不合理的。首先不是以基层主管对下属的评价为基础,而以下属自评为基础,这违反了考评的“考”和“评”的原则。
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又与企业横向考核存在严重的问题有关,即绩效考核工作的先后顺序的形成上。
1、其实人力资源管理要发挥大的效益,必须是个系统的工程,只有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并正常运转后,才能发挥大的效益,就是我们常说的跳出考核看考核了。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在案例中说明,该公司估计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王海丽,可以抓住这个突破口,考核系统的运转好坏要其他系统的支持。
2、我们都说人力资源管理要与公司的环境相结合,考核也是,以前公司人少,规模小,也没有必要把考核搞的那么复杂,现在不一样了,摊子大了,人多了,靠老总一个人能力已经无法解决和应对问题了,这个时候就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考核系统来支持。
3、考核系统要与公司的薪酬系统同时改革,其实问题都出现了,就看如何针对问题,调整薪酬结构了。至于考核系统的规定,还是老话,人力资源部不能全包,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必要时候,成立专门小组或委员会,由老板当头,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各项指标的提炼还是要各部门紧密配合。先写个方案,通过后按计划执行。具体的如何解决负责人提出的考核现在面临的问题,我们下面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第二篇:KPI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第1页
KPI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文章描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由于企业缺乏基于KPI的绩效考核的体系构建和应用,以及对KPI绩效考核理解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管理及导向作用。企业绩效考核与企业目标战略脱节、考核指标体系难以建立、过分注重企业短期绩效而忽视长期绩效、因沟通不足而造成绩效考核遭遇抵触等问题已严系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因此基于KPI的绩效考核的体系构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结合多年咨询实践经验,从企业绩效考核中常见问题入手,对KPI绩效考核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大家有所借鉴。
引言:
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由于企业缺乏基于KPI的绩效考核的体系构建和应用,以及对KPI绩效考核理解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管理及导向作用。企业绩效考核与企业目标战略脱节、考核指标体系难以建立、过分注重企业短期绩效而忽视长期绩效、因沟通不足而造成绩效考核遭遇抵触等问题已严系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因此基于KPI的绩效考核的体系构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结合多年咨询实践经验,从企业绩效考核中常见问题入手,对KPI绩效考核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大家有所借鉴。
大型集团公司的员工人数众多,部门复杂,对于员工的准确考核一直是个管理痼疾。真的需要那么多考核吗?
目前A集团员工绩效考核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月度考核+年中考核+考核。和多数公司的考核相似,月度和年中考核的标准适用所有员工,考核则更有针对性地分为普通员工标准和干部标准。
应当说A集团的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比较完整的,三次考核相互衔接,并且与员工的薪酬挂钩。但是通过与A集团干部和员工的访谈,我们发现目前的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及其在实践操作中有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第2页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问题
月度考核的问题是,考核时间跨度太小,对工作繁忙、下属较多的主管来说,如果认真地完成这项工作,无疑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又是一项必须的工作,所以极易导致应付和敷衍的行为。
而年中考核与考核的目的,二者如出一辙,这使年中考核的必要性大大降低。而6月份正是有些成员企业的生产销售旺季,进行大规模的年中考核也耗费了公司大量的资源。并且年中考核不与奖金挂钩,就更会受到各级主管和员工的冷落。
考核的主要问题是构成不合理。根据公司规定:考核成绩由月度考核成绩、考核成绩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权重根据员工所在职系、岗位和职级来确定。由于月度考核并不能真正反映员工的真实绩效水平和对企业的贡献,它在考核中占据如此大的比重并且作为发放年终奖金和晋级的依据,其合理性就更值得怀疑。
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问题
同时A集团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也存在问题,各企业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上表现为两个极端:过于粗糙和过于细致。
过于粗糙是因为对于月度考核不同等级的标准,集团的考核制度提供了描述性的阐述,包括5个等级,每个等级中包括业绩和态度两项指标。
但由于成员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员工的工作性质、特点的差异很大,集团建议各成员企业和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更加细致的量化指标。但有些成员企业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使用集团笼统的描述性考核标准。这必然导致主管在考核中凭主观印象和对下属的大体感觉给出考核结果,如此获得的考核结果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同时,有些成员企业对考核工作非常重视,根据集团提供的考核体系框架,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了非常细致的考核指标体系。但是,虽然考核项目全面,但不难看出其中许多指标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没有任何关联,通过这样的考核指标就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绩效水平。
考核真的有效吗?
目前的绩效考核在实践操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考核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与奖金挂钩,用物质收入的手段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绩效水平,进而帮助企业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第3页
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但目前A集团的月度考核根本没有在这一方面产生作用——由于多数员工的月度考核成绩都是优和良,多数人的绩效奖金差别并不大。这样就使员工们甚至把月奖金看作每月的固定收入而不是浮动收入,所以也没有动力和理由去关注月度考核,更加使月度考核流于形式。
2.形式主义
在集团人力资源部对副主管级及以上级别的员工进行年中和考核时,虽然有3个部分组成,即面谈、民主评议(360度)测评和业绩总结,但实际上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面谈。民主评议(360度)测评和业绩总结很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原因就在于由于考核的形式主义导致这两项的分数过于集中,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管理人员的实际绩效水平。
3.沟通、反馈机制的缺失
员工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员工的考核以达到提高员工绩效水平并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一最终目的,其前提是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并清楚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考核结果,自己的不足具体存在于哪些方面,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方法加以改进或提高。然而,A集团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沟通、反馈机制的缺失阻碍了这一最终目的的实现。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的缺失,更谈不上主管与员工就考核结果进行沟通和分析了。
4.绩效考核制度宣传和培训的滞后
绩效考核并不是主管给下属一个简单的考核分数,考核人员必须对考核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各级主管人员进行考核方法和考核技巧的培训,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目前A集团在绩效考核的实践操作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级主管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考核方法、技巧,以及对待考核的正确态度,主管人员对待考核凭个人的感觉和经验,盲目性和随意性也就在所难免了。
合理科学的考核指标是整个考核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考核的指标必须简单明了、容易操作,同时还应该能够科学地反映工作中与绩效密切相关的关键因素。近年来,KPI考核得到了很多管理者的青睐。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第4页
华恒智信多年的咨询经验总结,在制定KPI考核指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上,要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谨防绩效指标不能反映企业战略而沦为一般的绩效管理工具。实施过程中,先确立企业级KPI,然后确立部门级KPI和个人级KPI,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位,确保分解到每一个责任人身上,避免考核指标与企业战略脱节的现象。
其次,考核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KPI指标库。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和宏观经济状况的改变,企业会不断调整战略目标,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更新关键指标以企业适应发展的需要。同时,实施过程中,需加强员工的沟通和反馈,以反映出关键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及时对KPI指标库进行完善。
面对绩效考核中常出现的问题,KPI绩效考核为我们提出了一种思路。通过KPI指标的整合和控制,可以使员工绩效行为与企业目标要求的行为相吻合,不至于出现偏差,有利地保证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但是KPI绩效考核作为公司价值评价的工具,也只有坚持战略导向,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公司成长的引擎。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第三篇:索尼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索尼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索尼的绩效之痛
“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正在世人因出色的绩效管理造就了巨无霸索尼并趋之若鹜争相取经的时候,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却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中写道:由于尊崇绩效主义,索尼近几年已经风光不再,并且在一些管理问题上积重难返。而此时,索尼已经走过了它创业的第60个年头。由于批判的是人们奉为“管理圣经”的绩效管理,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商界和管理界的激烈争论。天外伺朗认为,由于过度推崇绩效管理,索尼公司已经发生并存在如下严重问题:“激情集团”消失了
“挑战精神”消失了
“团队精神”消失了
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
索尼公司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弊端
(一)过于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关系。
“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而不再具有过去的奉献精神。
(二)量化主义导向。
“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
(三)追求短期利益。
“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
(四)利益主义抬头,责任感缺失。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五)不信任感破坏团队精神。
“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成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于是大家都极力逃避责任。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
绩效考核知识点
(一)什么是绩效考核
所谓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车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二)弊端涉及的知识点
(一)效绩考核的目的:1.订立绩效目标的依据
2.评估过往绩效
3.帮助改善现时绩效
4.员工任用的依据
5.员工调配和升降的依据
6.评估培训和发展需要
7.检验员工招聘和培训的效果
8.确定薪酬的依据
9.激励员工
10.协助决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11.收集管理信息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德,能,勤,绩
(三)绩效考核的原则:
1、公平原则
2、严格原则
3、单头考评的原则
4、结果公开原则
5、结合奖惩原则
6、客观考评的原则
7、反馈的原则
8、差别的原则
(四)绩效考核的方法:
1、图尺度考核法
2、交替排序法
3、配对比较法
4、强制分布法
5、关键事件法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
7、目标管理法
8、叙述法9、360°考核法
10、科莱斯平衡计分卡
(五)绩效考核的执行者:
直接上级考评,同级同事考评
自我考评
直接下属考评
外界专家或顾问
计算机系统考评
360°绩效考评
(六)考核结果常常同薪酬挂钩,此外还同员工职务晋升、培训开发、人力资源规划等活动相联系。
索尼问题的解决意见
一:
和索尼一样,无数企业已经在过去应用绩效管理的成功中享受了“量化管理”的快感,更加片面地强调量化。绩效管理之所以被众多企业扭曲为“量化管理”来应用,主要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绩效管理”分为“绩的管理”和“效的管理”,“绩”是可量化的(例如利润提高了5%),“效”是不可量化的(例如“员工非常敬业”)。过分强调量化管理,必然重绩不重效,相关的政策自然会引导员工追求短期私利,而逐步散失了创业之初的激情、团队精神和主人翁精神。改变重绩不重效的管理,可以从几个方面加强:
1.在设计绩效管理模式的时候,分出绩的指标和效的指标。绩效管理不能只有绩的指标。例如,销售额是完全属于绩的指标;而员工经常自动做对公司有益的事情(哪怕是看到地面有个纸屑拾起来),看上去似乎和企业利润或者控制成本没有关系,但往往很多企业管理者忽略了引导这种氛围。
2.“管理”的范畴一是“人”,二是“事”。绩的指标主要针对“事”的范畴界定,而要针对“人”界定效的政策。例如,A员工今年为企业贡献了100万的利润,而B员工只做了50万,但是B员工却培养了某区域个市场(尽管效益还没看到)、或者在某些能力上更进一步提升。虽然现在销售能力比不上A员工,但在综合能力上,是企业数年后更加需要的员工。如果只是用绩的标准重奖A员工,那么,就会鼓励员工只追求短期利益。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流失了大量像B这样的潜力员工。但如果没有设置“效”的政策就同时重奖B员工,则A员工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会严重挫伤积极性。因此,绩和效两者不可偏废。
二:
“索尼绩效管理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任何管理工具和模式的导入,都必须首先适应企业的文化,然后再在融合中改进企业的文化。如果有些企业的文化原本就非常强调历史问题及和谐员工关系,急促导入绩效管理,就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的状况,也受
到强烈的抵制,最后的失败被归咎于绩效管理。避免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割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1.用企业文化的非量化因素淡化量化因素。例如,为员工创造舒适氛围,营造家庭气氛,并尽力解决员工的一些后顾之优等。
2.非量化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为管好这些因素,就必须设置自上而下的统一价值观和原则,防止因为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而产生跨越原则的个人标准,给员工以“干好干坏,上司说了算”的感觉。也就是用企业文化的力量来管理。比如,阿里巴巴用六大价值观管理和提拔员工。
3.领导人必须时刻强调价值观和那些不带绩效考核因素的荣誉感、使命感,并寻找亮点,奖励标杆。如,设置非量化激励的原则,并给予各级管理人员一定的评价空间。笔者所在公司的“敬业奖”,就没有什么标准,而是采用事件法,由各级管理人员用事实进行评价。例如,A员3232作比B员工更加有成效,但是B员工总是会将别人下班忘记关闭的电脑给关上,因此他获得敬业奖,以此鼓励员工的主动负责精神,引导形成良好的员工行为文化。成功的企业很注重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和谐统一。阿里巴巴就是价值观和绩效主义并行的佼佼者。在外界看来,阿里巴巴似乎是一个绩效狂人,有着严格甚至苛刻的绩效管理。曾经有一个业务经理,他太太正在医院生小孩,他仍然要去拜访完三个客户。他告诉我:如果有一个拜访记录是假的,无论你曾经有过如何巨大的贡献,你都会被开除出阿里巴巴。但鲜为人知的是:缔造今天阿里巴巴业绩的,并不只是苛刻的绩效管理,而更多的是阿里巴巴的文化。
天外伺朗看到“绩效主义毁了索尼”,是因为绩效管理凌驾并摧毁了过去索尼人身上那种以公司为家的激情和使命感,而机制上的原因是绩效考核几乎成为评价员工的最主要标准。而阿里巴巴则是“50%的评价是员工的价值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笔者在和阿里巴巴、雅虎的合作中,见证过为阿里巴巴创造过辉煌业绩的销售明星,企图剑走偏锋去做一些看上去能创造更好业绩、但是却触犯阿里巴巴价值观的事情,最后苦苦求情,阿里巴巴照样无情地手起刀落。正是此,成就了阿里巴巴人今天更大的骄人成绩。
三:
“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曾几何时,“绩效优先,按劳(绩)分配”被认为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但事实上,“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理不平衡,迅速将“绩效主义”界定成“制造浮躁、制造不平等、制造不负责任、唯利是图”甚至“泯灭人性”的始作俑者。
绩效管理并不是万能的笔者通过在多个团队多年的管理记录发现:信任是成就一个优秀团队的最基本要素,而不是团队成员的拔尖程度,也不是绩效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
1.利益因素上:建立信任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防止无法避免的个人目标变得具有破坏性。团队内部成员的个人目标或者计划冲突,是破坏团队成员相互信任的重要因素。
2.感情因素上:信任的最基本和主要的前提是互相尊重,而尊重的前提是互相了解和理解。
3.要建立一个成功的团队,不一定需要聘用一批天才,而是要找到一群可以合作的人,共同分享愿景和利益、承担目标、互相信任和共同分担责任。相反,一群顶尖的人走在一起,如果失去相互信任,甚至由于绩效考核而互相不信任,绩效将远远落后于一群普通但互相信
任的员工组合。
第四篇:公司绩效考核分析报告
公司绩效考核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部
一、绩效考核的背景:
为了建立健全公司绩效考核方案,从2011年11月份在对绩效考核方案整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对考核执行流程进行了规范化和系统化的修正,从而使公司各个部门更加理解绩效考核的执行流程,了解本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绩效考核的被考人员:
挤压车间:氧化一车间:氧化二车间:喷涂车间:成品库:
三、绩效考核的结果说明:
2、岗位工作目标考核(IP):各个部门在公司总目标分解的基础上将部门目标进行分解,变成员工的个人岗位工作目标,在每个月初部门经理帮助员工制订员工的个人工作目标,月底就该员工的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考核,从三个月的IP考核试行情况来说,各职能部都通过此项考核有效的推动了员工个人工作目标的达成,有效的传递了部门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带动了公司工作目标与计划管理,所这部分考核是基本有效的。
3、员工工作能力评估(CP):职能部经理的CP考核是通过多维度(如:从目标、指导、沟通、对上司的支持、对直线部门扶持等几个方面)多角度(上司、下属、内部客户)进行的;职能部员工的考核也是多维度的(工作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对上司的支持与配合、个人的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并采用的是上司直接考核的方式,从最后的数据的收集结果反映,职能部CP考核较为客观的反映了员工的能力水平,这一部分的考核是有效的。
4、员工工作态度评价(AT):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员工日常的工作表现和行为。这种行为和表现在我们公司主要体现在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上,这部分的考核数据主要来自于员工加班时间,所以这部分考核众数据的来源上可以非常准确的反映一个员工作态度即他对工作的投入程度。AT考核也是有效的。认识问题根据以往考核试行经验,部分员工在认识上还不是十分到位,他们认为本次考核还会象过去一样只是走一个形式,所以从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另外在考核实施过程中,认为考核无非就是考倒员工,给员工找麻烦,或者说是走过场,给他们的工作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等等,这些负面的认识误区使员工在操作中会产生明显的抵触与排斥情绪。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解决办法如下:
①.探索与改善,在实践中不断的优化考核体系;
②.通过引导培训,逐步的导入考核理念,逐步形成考核习惯;比如:最近的的<目标管理>培训,及针对物流系统经理层与员工层的二次引导培训。
③.加强沟通:人力资源部加强与试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引导工作,并通表格或其它各种方式引导部门经理与员工之间的考核沟通与互动。
④.强力推行:以人力资源部牵头,自上而下强力推行,其中的关键是中高领导的推行力度,所以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强绩效考核系统面向中高层管理者的推销工作。
⑤.与绩效挂钩只有与绩效挂钩,才能充分引起员工的重视,也才能够充分暴露一些原来无法暴露的问题,然后通过调整达到考核体系不断优化的结果。
最终考核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不断改进绩效的作用。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
A企业为一家网络公司,近日HR正为销售部经理李强辞职一事而烦恼不已。该公司销售部经理是一位刚升职一年的新干部。去年此时正是李强走马上任的时候,李强在没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之前是入司两年、业务水平中上游的一名销售代表,由于工作中为人谦逊、思维敏捷、善于分析,很快就在该分区逐步形成了一套十分有特色的“IT
产品销售网络图”,因此而深得总经理的气重。同年
总经理力排众议、破格将李强提升为销售部经理。上
任伊始,由于其原业绩并非十分突出,引起了公司上
下许多销售人员工的非议。李强并没有畏缩不前而是
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掌握的市场时间、状况,重新制定
了吻合市场需求的策略,并汇同人力资源部在工资和奖金制度上采取了与销售业绩直接挂钩的更为灵活的激励模式。从而逐步得到了上级和下属的认同,在一年的时间内将原有的销售业绩猛增了近80%。年末,李强与其下属均得到了公司的表扬,李强的下属们都得到了“价值不菲”的红包,而李强本人却仅仅得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红包。李强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在业界来讲如取得这般的成绩,其各方面待遇均应达到本公司的两倍,且可以偿有15天的带薪假日。于是其随即以“付出与所得不相称”为由向总经理提出异议,而总经理则以“做为部门经理,提高本部门业绩是份内之事”这一见解为之解释,最终不欢而散。七天后李强辞职跳槽至竞争对手的公司任销售部经理,其薪金也随之增长了两倍„„
问题:请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本案例中李强辞职事件做出分析
解析:
本案例中的优秀员工离职事件其实是许多企业的一个缩影,类似于本案例所述的事件在许多企业里都在不同程度的翻版及变形后不断的“上演”。而对于企业来讲何为最大的损失?莫过于优秀员工的流失!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那就是人才。留住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中“人”的作用,人力资源被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为了更好培育“人”企业大力开发培训系统;为了更好的留住“人”,企业更是致力于薪酬体系的建设、福利的健全以及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为了更好的激励“人”,企业不断构造更具激励性的绩效考核体系。那么,又是因何企业还要一再承受人才流失之“痛”?这不得不带来我们更深层次的思索„„
本案例中,作为企业销售部经理的李强离职,且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次十分严重的事件,而这一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远不单纯是优秀员工流失所能及。
从表面上看来,是因为李强认为自己的年终薪酬没有与自己的贡献成正比,而其他公司恰恰能够提供这种成正比的薪酬,所以选择“跳槽”,造成了企业与李强本人之间的“双遗憾”。而问题的本质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存在严重问题
绩效考核是指对被评估者完成岗位(或某项)工作的结果进行考量与评价。这种结果包含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等。企业绩效考核中通常会存在管理者对考核的影响、员工对考核的影响、不适当的刺激性行为、感情因素的影响以及考核体系本身障碍等方面的问题。为应对考核中的问题,企业应采用通过考核面谈加强对考核的管理、提高考核者的考核技能、提高考核的刚度与硬度等方法。
本案例中李强为公司做出了巨大的销售贡献,却得到了与付出不成正比的报酬,足以证明该公司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李强担任公司的销售部经理,确实有责任提高本部门业绩,企业只注重了李强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忽略了李强对企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所做出的贡献,进而给出了与其付出不成正比的报酬。这是企业人才流失的首要原因。
二、绩效考核认知度的偏差
针对本案例来讲,其本质问题之二就是绩效考核认知的问题。由于双方对业绩考核的认知度的不同,导致员工与企业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偏差。
本案例中的李强真可谓:成也总经理,败也总经理。可以说,李强之所以可以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并非得益于他的业绩,而是得益于总经理的“用人之道”。总经理的用人之道是:用人所长,避人所短。李强在销售业绩上并非出类拔萃,而这一点在销售团队中是不容易得到晋升的;而总经理却恰恰看中了其为人谦逊、思维敏捷、善于分析这些性格特质,认为其更适合于带领团队打市场,所以力排众异将其晋升为销售部经理。而这时总经理已将考核李强的“尺子”从一般销售人员考核业绩,转变为“你的长处到底有没有发挥出来?”,发挥出来团队业绩上去了是工作之本份、责任之所在;而反之,则是工作没有到位、失职。那么,李强由原来的销售代表成为销售部经理之后,也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企业既定的业绩考核标准中“用销售量说话!”这把尺子中来。事实上,李强刚上任时所遭受的种种“非议”也足可以表明,销售量对销售团队的重要性。在年底当原有的销售业绩猛增近80%时,李强也很自然的觉得自己应该收个“大红包”,反之则“太薄情”。由此可见,正因为总经理与李强在对工作成绩进行考核、评定采用了两把不同的“尺子”,而衡量的却是同一项工作。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得知,源于双方心中这把“尺子”的不同,从根本上导致了双方对既定工作业绩认知度的不同,继而引起了优秀员工的流失。
三、沟通缺乏有效性
本案例中李强与总经理之间的沟通,简直就可成为整个离职事件的“催化剂”。正因为在沟通上双方各持一词导致整个沟通缺乏有效性;而正是这种缺乏有效性的沟通导致矛盾的升级。
可以说,总经理当年力排众议将李强提升为销售部经理,除了其本身一表现出的深远的眼光、因材施教的领导魄力外。更深远的的,则是对李强本人信任、期望和成长路径的安排。而李强在成为销售部经理后,也的确不负众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且希望可以得到公司无论是薪资还是感情上的认可。但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双方均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固执已见,导致沟通的失败。试想通过沟通与交流李强如果能够体会到总经理之用心良苦,那么其决策就有可能会向原公司倾斜;而总经理如果同样能够体会到李强的真实想法,那么也将有可能考虑其对于李强的待遇问题,甚而更深层次的重新思考一下公司的整体薪酬与激励机制。
沟通的基本目的是了解双方的想法与初衷;而最终目的则是在思想和行动上达成共识。而沟通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最终进行换位思考。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妥协”。那么双方一再的坚持自我、固执已见,在沟通的过程中必将引发争论,而事实上争论是无法达成共识的,更无益于解决任何问题。
本案例中,如果双方的沟通可成为有效沟通,那么这蕴藏于彼此心间的“无名之火”也将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于被防患于未燃!
四、员工忠诚度归零
销售部经理李强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不在,对企业的忠诚度也随之归零,那么来自于竞争对手“两倍的薪资、15天带薪假”就成为了“致命诱惑”,最终跳槽而去,留下一片唏嘘。
员工忠诚度业已成为现代企业中最炙手可热的话!。如何打造员工忠诚度?工资涨了、待遇提了、培训做了,怎么人还是走了呢?企业HR们,为谁喜?为谁忧?
首先,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决不是培训出来的。其次,薪资待遇所留住的决不是一流的人才,事业才是留住一流人才之根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曾明确指出人随着发展变化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那么,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阶段不同也将存在着不阶段的需求。
员工的最基本需要就是生存和安全的需求,也就是说薪资对等;更高层次则是得到认同与尊重;最高层次是自我的认定与实现。本案例中,首先,低于业界近一半的薪资待遇,一则是无法薪资对等的,二则是根本就不具有竞争力的,三则是不人性化的。连最低层次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员工,员工忠诚度从何而谈?其次,15天的假日表面上看是非常被看好的物资奖励,其实却是一种精神奖励。与其说销售部经理李强看好15天的带薪假,不如说李强更看好的是对自己工作成绩的一种认可。如果想培养员工忠诚度,请为优秀的员工喝彩!再次,李强提出异议,首先遭到的是训斥而非理解,“爱才之心”可见一般,以后的发展空间又有几许?如果想留住人才,就让人才们在企业中找出自身应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