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国家税务局文件2011年150号资产损失申报

时间:2019-05-14 15:0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省国家税务局文件2011年150号资产损失申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省国家税务局文件2011年150号资产损失申报》。

第一篇:吉林省国家税务局文件2011年150号资产损失申报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文件

吉国税发〔2011〕150号

关于印发《吉林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 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国家税务局:

现将《吉林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 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以下简称《公告》)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国税机关及由国税系统负责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各类纳税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资产损失是指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按照分类管理原则,资产损失分为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按照申报方式不同,资产损失分为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和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

本办法所称与资产损失有关的概念和范围一律按照《公告》相关条款规定执行。

第四条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确认,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原则,同时按照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合理

性原则和确定性原则进行具体判断。

第二章 一般企业申报

第五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或申报不实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编制、审核、申报、保存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证据材料,方便税务机关检查。

第六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可以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时,将其申报资料作为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也可以在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前,将完整齐备的申报资料形成单独卷宗,按照《公告》和本办法的要求,一次性向主管县(市、区)国税机关进行清单申报或专项申报。

企业在年度中间发生资产损失确需即时处理的,应在损失发生时向主管县(市、区)国税机关报告,经其调查确认、现场取证并形成相应的影像资料后,企业方可进行处理。

第七条 企业进行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范围,按照《公告》第九条规定执行。

第八条

企业发生属于清单申报外的资产损失,以前年度发生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以及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 的资产损失,应采用专项申报方式。

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第九条

对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后,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清单申报表》(见附件2,以下简称《清单申报表》)上报主管县(市、区)国税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

《清单申报表》一式两份,一份由主管县(市、区)国税机关留存,一份企业留存备查。

第十条

对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将相关资料归集后形成资产损失专项申报卷宗,并将卷宗上报主管县(市、区)国税机关。

专项申报卷宗一般为一式两份,一份报送主管县(市、区)国税机关,一份企业留存备查。

对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的资产损失,企业应按《公告》规定要求直接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供有关资料,待其审核同意并将损失情况通知相关国税机关后,按照本条前款规定进行专项申报。

第十一条

企业形成资产损失专项申报卷宗,主要包括以下资料:

1.《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表》(见附件2,以下简称《专项申报表》);

2.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申请报告;

3.企业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 4.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5.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

6.资产损失已记入损益的记账凭证复印件;

7.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分项明细资料(见附件1)。前款第2项所列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资产损失的总体情况、分类损失情况、逐项(逐笔)损失情况等,具体内容可参考《专项申报(明细)表》所列项目。同一类别有多个项目的资产损失,逐项(逐笔)损失情况可按资产类别通过填报《专项申报(明细)表》来反映。第7项所列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分项明细资料,企业应区分损失的不同类型,按照本办法附件1的规定提供。

第十二条

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相关资料的,可以向主管国税机关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报,但不得晚于本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时间。特殊原因及应履行的相关程序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纳税申报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企业向国税机关上报的资产损失申报资料,所用纸张应使用A4纸规格,按顺序装订成册,并编著目录、标注页码。装订顺序清单申报为先汇总表后分类明细表,专项申报为本办法第十一条和附件1所列资料顺序。企业申报资料如有复印件 的,应逐页注明与原件一致,并加盖企业公章。

第十四条

企业申报的资产损失由于不符合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要求,经国税机关通知限期改正而拒绝改正或逾期未改正的,国税机关依法做出不予受理决定后,视为企业未进行资产损失申报。

第十五条

企业将资产损失通过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方式上报国税机关后,各级国税机关对资产损失申报资料的受理、评估和核查行为,不改变纳税人的申报责任。

第十六条

纳税人发生资产损失应申报未申报直接扣除,或提供虚假证据资料多申报资产损失的,除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其相关资产损失不得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外,国税机关还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章 汇总纳税企业申报

第十七条 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省内的总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申报时限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执行;省内的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申报时限为总机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前。

第十八条 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至第十一条规定向当地主管县(市、区)国税机关进

行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其中,各分支机构同时还应将相关申报情况上报总机构。

第十九条

下列情形的汇总纳税企业,其发生的资产损失除按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进行申报外,还应将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由企业直接上报省级国税机关一份。

(一)总机构在省内,且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省内有跨地市分支机构的,总机构及所有分支机构的损失,均由总机构统一申报。

(二)总机构在省外,且省内最高管理级次分支机构有跨地市分支机构的,其省内所属分支机构发生的损失,均由省内最高管理级次分支机构统一申报;省内最高管理级次分支机构有多个的,各最高管理级次分支机构应分别对其自身和所属分支机构的损失进行统一申报。

第二十条

下列情形的汇总纳税企业,其发生的资产损失除按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进行申报外,还应将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由企业直接上报地市级国税机关一份。

(一)总机构在省内,且在省内仅在同一地市设有跨县(市、区)分支机构的,总机构及所有分支机构的损失,均由总机构统一申报。

(二)总机构在省外,且省内最高管理级次分支机构仅在同一地市设有跨县(市、区)分支机构的,其省内所属分支机构发生的损失,均由省内最高管理级次分支机构统一申报;省内最高

管理级次分支机构有多个的,各最高管理级次分支机构应分别对其自身和所属分支机构的损失进行统一申报。

第二十一条

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国税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国税机关进行申报。清单申报使用《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汇总表》(见附件2)。

第二十二条

总机构将跨地区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按照本章相关规定进行专项申报。

第二十三条

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除本章另有规定外,一律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章所涉及的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是指跨省、地市、县(市、区)的汇总纳税企业,包括收入全额归属中央的汇总纳税企业。

第四章 申报后续管理

第二十五条

国税机关应遵循分项建档、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履行后续管理职责。

后续管理主要包括:设立管理台账,开展审核评估,进行实地核查,建立相关档案等。

第二十六条

资产损失申报的后续管理,由省、地市、县(市、区)国税机关根据申报方式和分级管理项目对象分别履行相关的管理职责。

第二十七条

清单申报资产损失的后续管理均由县(市、区)国税机关负责开展。专项申报资产损失的分级管理项目对象划分为: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条件的汇总纳税企业,分别由省级和地市级国税机关组织开展评估核查管理;汇总纳税企业的其他管理事项及其余企业的后续管理均由县(市、区)国税机关负责开展。

第二十八条

主管国税机关应按规定建立《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报管理台账》(见附件3,以下简称《管理台账》),并即时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信息进行登记。

第二十九条

主管国税机关应根据《管理台账》和企业资产损失申报资料,及时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情况开展审核评估工作。资产损失的审核评估,属于所得税汇算清缴环节的专项评估,其应履行的程序和使用的文书等按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清单申报情况的审核评估,可只对损失金额较大或存有疑义的企业进行评估,具体由主管国税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专项申报情况的审核评估,应逐户、逐项(或逐笔)进行。

第三十条

主管国税机关对金额较大或审核评估存在问题的资产损失,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对有证据证明企业

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不真实、不合法的,应依法做出税收处理。

第三十一条

主管国税机关对资产损失审核评估和实地核查后,应详细填写《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报评估核查表》(见附件3,以下简称《评估核查表》),并与相关评估核查资料一同形成评估核查卷宗。属于县(市、区)以上国税机关评估核查的,相关国税机关应及时将评估核查结果通知主管的县(市、区)国税机关。

县(市、区)国税机关应于做出评估核查意见或收到上级评估核查意见之日起10日内,将评估核查结果通知相关企业,并依法履行相关程序。

第三十二条

应由省级或地市级国税机关组织专项评估核查的资产损失,也可以委托下级国税机关进行评估和核查。

委托评估和核查,应以书面形式(《资产损失委托评估核查通知书》,见附件3)通知下级国税机关。

委托评估和核查结束后,委托单位应根据《资产损失委托评估核查结果反馈单》(见附件3,以下简称《反馈单》)和《评估核查表》,确定最终评估和核查结果,并按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下级国税机关接到上级下发的委托评估核查通知后,应即时组织人员进行评估和核查。受托评估和核查应由受托单位组织开展,可抽调基层相关人员,共同进行评估和核查。

评估和核查结束后,受托单位应填写《反馈单》和《评估核

查表》,在委托评估核查通知规定期限内,将电子资料通过FTP上报委托核查单位;在规定期限终止之日起10日内,将《评估核查表》由相关人员签字,连同《反馈单》一起加盖受托单位公章后,通过直接送达或邮寄等方式报送至委托核查单位。

第三十四条

各级国税机关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合理安排本级评估核查时间。自受理企业资产损失申报起可以随时开展评估核查,但结束时间不得晚于企业年度纳税申报当年的6月30日。

第三十五条

县(市、区)、地市级国税机关应分别于每年7月10日和7月20日前,将本地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情况汇总形成书面报告,连同《企业资产损失申报管理情况统计(汇总)表》(见附件3),一并上报上级国税机关。

第三十六条

主管县(市、区)国税机关应加强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管理。对企业未申报自行扣除的资产损失,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处理;对企业已申报的资产损失,应督促其保留好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对经评估核查有变动的资产损失,应建议企业进行调整或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税收处理。

第三十七条

主管县(市、区)国税机关应将相关资料归集整理后,形成企业资产损失申报卷宗(包括企业的申报资料、自行及受托组织的评估核查资料、上级组织的评估核查结论通知等)留存备查。省级、地市级国税机关组织的资产损失专项评估核查结束后,应将相关评估核查资料进行归档处理。

第三十八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资产损失申报扣除的管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关于印发〈吉林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吉国税发〔2009〕185号)同时废止。企业2011年度发生资产损失的税务处理,应按本办法规定执行。

附件:1.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所需明细资料

2.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需报送的申报表 3.税务机关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管理相关文书

附件1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 专项申报所需明细资料

企业发生需专项申报方能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应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申报相关资料。其中,申报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分项明细资料”,应区分资产损失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情形,按照本附件的规定进行提供。

一、货币资产损失

(一)现金损失

1.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2.现金保管人对于短缺的说明。3.下列不同情形所需的相关证据材料:

(1)由于管理责任造成的,应有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2)由于刑事犯罪造成的,应有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3)由于金融机构收缴假币造成的,应有金融机构出具的假币收缴证明。

(二)存款类损失

1.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据复印件。

2.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

3.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况资料。对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应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

(三)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 1.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2.应收及预付款项明细账。

3.下列不同情形所需的相关证据材料:

(1)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应有人民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

(2)属于诉讼案件的,应出具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或者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3)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含关闭、解散、被撤销、注销、被吊销等),应有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

(4)属于债务人死亡、失踪的,应有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

(5)属于债务重组的,应有债务重组协议、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及纳税相关证据材料;

(6)属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收回的,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

(7)属于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应有情况说明并出具

专项报告;

(8)属于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应有情况说明并出具专项报告。

二、非货币资产损失

(一)存货(含工程物资,下同)损失 1.属于盘亏的存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1)存货计税基础的确定依据;

(2)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3)存货盘点表;

(4)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2.属于报废、毁损和变质的存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存货计税基础的确定依据;

(2)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

(3)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

(4)若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3.属于被盗的存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存货计税基础的确定依据;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3)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情况说明等。

(二)固定资产损失

1.属于盘亏、丢失的固定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2)固定资产盘点表;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4)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情况说明;

(5)损失金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2.属于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1)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2)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3)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4)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

(5)若该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3.属于被盗的固定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2)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三)在建工程损失

1.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2.工程项目停建原因说明及相关材料。

3.因质量原因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和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应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报告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四)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

1.属于盘亏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生产性生物资产盘点表;

(2)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情况说明;

(3)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金额较大的,企业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2.属于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损失情况说明;

(2)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3)损失金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

3.属于被盗伐、被盗、丢失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生产性生物资产被盗后,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或公

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2)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五)抵押(实物性)资产损失

企业由于未能按时赎回抵押的实物性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形成的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抵押合同或协议书。2.拍卖或变卖证明、清单。

3.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六)无形资产损失

1.属于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的,应提供技术鉴定意见,以及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的书面申明。

2.属于超过法律保护期限的,应提供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三、投资损失

(一)债权性投资损失

企业债权性投资损失所需明细资料包括:投资合同(或贷款合同);投资(或放款、还款)的相关凭证;担保合同或抵押合同(只适用于担保或抵押性质的投资);区分投资损失情形所需的相关证据材料。其中,根据具体投资损失情形,应分别提供下

列相关证据材料:

1.主体消亡类损失

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关闭、被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失踪或者死亡等(即债务人或担保人已经不存在)所形成的资产损失,应按以下情形提供证据材料:

(1)破产类损失。①法院破产公告;②具有法律效力的破产财产分配清单;③其他与资产价值有关的凭据(如拍卖的相关资料)等。

(2)关闭(解散)类损失。①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下发的要求关闭(解散)的文件;②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或查询证明;③最终资产分配情况和债权人资产清偿证明等。

(3)撤销(注销)类损失。①企业申请撤销和上级部门批复的文件;②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或查询证明;③最终资产分配情况和债权人资产清偿证明等。

(4)吊销类损失。①县及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证明或查询证明;②相关单位的资产情况证明(如: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等等);③企业对相关单位的资产清偿证明等。

(5)死亡(失踪)类损失。①相关人员死亡或失踪的合法证明;②相关人员资产或者遗产状况;③企业对相关人员资产或者遗产清偿的证明等。

上述五类损失,当相关事项(即债务主体消亡)超过三年以上,或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可不必提供所需的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但需另行提供追索记录(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

2.无力偿还类损失

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企业对其资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所形成的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权威部门出具的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受灾证明或有权单位出具的意外事故证明;

(2)保险情况说明(承诺和证明有无保险等),以及保险公司出具的赔偿证明;

(3)相关单位的资产情况证明,以及企业对相关单位的资产清偿证明等。

3.违法类损失

债务人因承担法律责任,其资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所形成的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个人资产情况证明,以及人民法院对债务人资产的裁定证明;

(2)企业对债务人的资产清偿证明等。4.终结(终止、中止)类损失

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或仲裁的,经人民法院对债务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债务人和担保人均无资产可执行,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所形成的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企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证明;

(2)人民法院裁定文书(必须标明无资产可执行,并裁定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

5.无法追偿类损失

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后被驳回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的,或经仲裁机构裁决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经追偿后无法收回的债权所形成的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之一:

(1)法院驳回起诉的证明;(2)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证明;(3)仲裁机构裁决免除债务人责任的文书。6.专案类损失

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所形成的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国务院批准文件或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

上述所有债权性投资损失,涉及有担保人的,应区分债务人和担保人不同情形,分别提供债务人和担保人的相关资料。

(二)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

1.对外投资的协议书(合同)。

2.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包括:股权(权益)性初始投资、追加投资的相应投资凭证和相关明细账;有关投资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说明。

3.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4.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5.下列情形所需的相关证据材料:

(1)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失踪等,除需提供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外,还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之一:①被投资企业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文件;③政府有关部门对被投资单位的行政处理决定文件;④被投资企业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若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则可不必提供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但需提供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

(2)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的改组计划而发生的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①被投资单位近三年会计报表;②被投资企业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③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④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

对被投资单位的经济鉴定证明。

(3)对被投资方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十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三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①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十年的相关证明;②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③经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后的被投资单位连续经营亏损的三个年度会计报表。

(4)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三年以上的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①被投资单位已完成清算的清算报告或清算期超过三年的相关证明;②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三)其他投资损失

1.委托贷款或理财损失

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款,或委托其他经营机构进行理财,到期不能收回贷款或理财款项,按照债权性投资损失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区分被投资人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证据材料。

2.担保损失

企业因对外提供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形成的损失,比照应收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进行处理,根据债务人(被担保人)相关情形提供相应证据材料。

3.关联企业交易形成的资产损失

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

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企业关于相关损失具体情况的专项说明;

(2)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四、其他资产损失

(一)资产捆绑(打包)出售损失

企业将不同类别的资产捆绑(打包)出售形成的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资产处置方案(已向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备案)。

2.各类资产作价依据。

3.出售过程的情况说明。

4.出售合同或协议。

5.成交及入账证明。

6.资产计税基础确定依据。

(二)内因类操作损失

企业正常经营业务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出现操作不当、不规范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资产损失的,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相关业务发生的有关凭据和资料。

2.损失原因证明材料或业务监管部门定性证明。3.损失专项说明。

(三)刑事案件类损失

企业因刑事案件原因形成的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的金额,形成的资产损失,应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相关业务发生的有关凭据和资料。2.下列不同情形所需的相关证据材料:

(1)对因刑事案件应由企业承担的,应提供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等损失原因证明材料;

(2)对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的,应提供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立案侦查情况等损失原因证明材料。

第二篇:资产损失清单申报

一、业务概述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发生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纳税人应按照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清单申报的申请及《企业资产损失(清单申报)所得税税前扣除汇总表》,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所得税税前扣除资产损失。

二、政策依据

(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57号)

(三)《河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河南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2年第1号)

三、纳税人应提供资料

(一)下列事项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向税务机关报送汇总清单和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清单申报的申请报告:

1.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2.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3.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4.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5.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二)《企业资产损失(清单申报)所得税税前扣除汇总表》2份;

(三)《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延期申报申请表》(延期的报送)2份。

四、办理流程

(一)受理部门 办税服务厅

(二)承诺时限

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三)办理流程

纳税人报送资料种类齐全,填写内容完整,签章齐全规范的,办税服务厅当场受理并办结,同时将《企业资产损失(清单申报)所得税税前扣除汇总表》签字盖章后返还纳税人一份。对单笔资产损失金额在1亿元(含)以上的,各地受理后应及时报备省级国税机关。市级国税机关报备标准由各地自行制定。资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纳税人补正资料。

第三篇:资产损失专项申报提供材料

《资产损失专项申报提供材料》说明

一.货币资产损失

1-1现金损失,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2.现金保管人对于短缺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3.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4.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有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 5.涉及假币的,应出具金融机构的假币收缴证明; 6.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7.其他证据材料。

1-2银行存款损失,企业因金融机构清算而发生的存款类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据; 2.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

3.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况资料;

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企业可将该款项确认为资产损失,但应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

4.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5.其他证据材料。

1-3应收及预付款项损失, 根据具体情况,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计税基础确认相关资料(或明细表); 2.具体项目:

2.1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应有人民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

2.2属于诉讼案件的,应出具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或者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2.3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应有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

2.4属于债务人死亡、失踪的,应有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

2.5属于债务重组的,应有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

2.6属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收回的,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 2.7属于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2.8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元或者不超过企业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3.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 4.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5.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6.其他证据材料。

二.存货损失

2-1存货盘亏损失,为其盘亏金额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

2.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3.存货盘点表;

4.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5.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6.其他证据材料。2-2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根据具体情况,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2.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 3.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 4.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 5.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6.其他证据材料。

2-3存货被盗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以及明细资料;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3.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情况说明; 4.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5.其他证据材料。

三.固定资产损失

3-1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根据具体情况,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2.固定资产盘点表;

3.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4.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情况说明;

5.损失金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

6.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7.其他证据材料。

3-2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根据具体情况,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2.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3.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4.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

5.损失金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

6.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7.其他证据材料。

3-3固定资产被盗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2.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涉及责任赔偿的,应有赔偿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4.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5.其他证据材料。

四.在建工程损失

4-1在建工程停建、报废损失,为其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2.工程项目停建原因说明及相关材料;

3.因质量原因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和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应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

4.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5.其他证据材料。

4-2工程物资发生损失,可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25号)中存货损失的规定确认,并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五.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

5-1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损失,根据具体情况,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生产性生物资产盘点表(应包括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确认信息);

2.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确认相关资料; 3.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情况说明;

4.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金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企业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 5.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6.其他证据材料。

5-2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根据具体情况,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损失情况说明; 2.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3.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确认相关资料; 4.损失金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

5.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6.其他证据材料。

5-3对被盗伐、被盗、丢失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保险赔偿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生产性生物资产被盗后,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或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2.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3.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确认相关资料; 4.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5.其他证据材料。

六.无形资产损失

6-1无形资产损失,是指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取得无形资产合同或协议、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确认等相关资料; 2.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3.技术鉴定意见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的书面申明;

4.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5.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6.其他证据材料。

七.投资损失

7-1企业债权投资损失,根据具体情况,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投资的原始凭证、合同或协议、计税基础确认等相关证据材料; 2.具体项目

2-1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关闭、被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失踪或者死亡等,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无法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且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的,或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应出具对应的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文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或查询证明以及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

2-2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企业对其资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应出具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证明、保险赔偿证明、资产清偿证明等;

2-3.债务人因承担法律责任,其资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的,应出具法院裁定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

2-4.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或仲裁的,经人民法院对债务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债务人和担保人均无资产可执行,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的,应出具人民法院裁定文书; 2-5.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后被驳回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的,或经仲裁机构裁决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经追偿后无法收回的债权,应提交法院驳回起诉的证明,或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证明,或仲裁机构裁决免除债务人责任的文书;

2-6.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应提供国务院批准文件或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

3.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4.其他证据材料。

7-2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根据具体情况,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投资原始凭证、合同或协议、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 2.具体项目

2-1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的,应有被投资企业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

2-2被投资企业依法解散或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应提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文件;

2-3被投资企业依法关闭的,应有政府有关部门对被投资单位的行政处理决定文件; 2-4被投资企业依法停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有被投资企业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3.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

4.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的书面申明;

5.属于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失踪等情形的,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出具被投资企业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等的证明以及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

6.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 7.其他证据材料。

八.其他损失

8-1企业对外提供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责任,经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金额,比照“应收及预付款项损失”的相关规定处理。8-2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根据具体情况比照上述资产损失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还应出具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8-3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款,或委托其他经营机构进行理财,到期不能收回贷款或理财款项,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25号)第六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8-4企业将不同类别的资产捆绑(打包),以拍卖、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等市场方式出售,其出售价格低于计税成本的差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扣除,.除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必要的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外,还应出具资产处置方案、各类资产作价依据、出售过程的情况说明、出售合同或协议、成交及入账证明、资产计税基础等确定依据。

8-5企业正常经营业务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出现操作不当、不规范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扣除,除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必要的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外,还应出具损失原因证明材料或业务监管部门定性证明、损失专项说明。

8-6.企业因刑事案件原因形成的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的金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扣除,除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必要的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外,还应出具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立案侦查情况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等损失原因证明材料。8-7.企业由于未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账面净值大于变卖价值的差额,可以认定为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必要的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包括: 1.抵押合同或协议书; 2.拍卖或变卖证明、清单; 3.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8-8.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25号中没有涉及的资产损失事项,只要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也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必要的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后申报扣除。

注:“8.其他损失”中未列明提供“发生的资产损失,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凭证复印件”的,应作为必须提供的要件。

第四篇: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最新精神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最新精神

一、新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主要变化点

1、审批制改申报制

新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第五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老文件是使用审批,现在改成申报了。不过还是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申报。由于名义上取消了审批,原来自行计算扣除的改叫“清单申报”,原来需要审批的改叫“专项申报”。

2、资产损失范围扩大了,体现了国税办函(2010)535号精神。

新文件规定“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不再强调与收入有关,也就是说未使用的资产、不产生应税收入的资产发生的损失也可以扣除了。在资产定义的列举中也多了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无形资产三种。

3、降低了坏账损失扣除门槛

新文件规定,“第二十三条 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第二十四条 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这比原来的“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企业有依法催收磋商记录,确认债务人已资不抵债、连续三年亏损或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的,并能认定三年内没有任何业务往来,可以认定为损失。”的规定,明显降低了要求。

4、实际资产损失与法定资产损失的概念性界定

不是所有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都是法定可以扣除的资产损失。新《办法》明确,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是企业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损失。法定资产损失强调实际发生或未实际发生但符合办法限定的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可以在税前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企业实际资产损失由企业负责举证,企业法定资产损失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出具证明。

5、增加以前未报损的处理规定

新《办法》规定,企业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应做专项说明进行专项申报扣除。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特殊原因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6、增加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资料要求 新《办法》规定,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二、资产损失确定及追补确认的相关规定 1)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规定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企业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

2)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追补确认的规定

企业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25号公告”的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其中,属于法定资产损失,应在申报扣除。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但因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资产损失等特殊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其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3)企业因以前实际资产损失未在税前扣除而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在追补确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予以抵扣,不足抵扣的,向以后递延抵扣。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发生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后出现亏损的,应先调整资产损失发生的亏损额,再按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前款办法进行税务处理。

4)专项资产损失延期申报的规定

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相关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报。

※ 我们要做的准备

一、明确本申报的资产损失项目和金额

明确2011需要在税前申报的资产损失,包括2011实际发生的和在5年期追溯范围内的损失。各分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需对各公司已经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做一个梳理,哪些是证据资料齐全,有望在在2011所得税汇算清缴清申报并获得税务机关确认的,同时要积极准备资料。

二、向税务机关准备延期申报申请

对不能及时在2011申报的资产损失,应及时向税务机关提出延期申请申报。

因为此新《办法》在20114月份发布,2011是第一个执行此新办法的,对以前实际资产损失,税务部门可以追补确认。2011以后,则应按实际发生申报,2012要追补确认以前的资产损失是否会以税务部门确认的《延期申报申请》为要件,还不得而知,请大家做好准备。

三、做好沟通工作

积极向税务机关和有合作关系的中介机构咨询具体内容,做好事前沟通。

附件:

1、国税发211(25)号公告-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办法

2、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表(清单申报)

3、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表(专项申报)

4、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报送资料清单

5、税务师事务所资产损失鉴证企业需提供的资料

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部 2012-3-1

第五篇:资产损失申报扣除操作指南2012

资产损失申报扣除操作指南(试行)

发布日期:2012-01-17 16:50:00 作者: 来源: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

二零一二年一月九日

为了进一步规范对企业税前扣除资产损失的管理,提高对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管理效率,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以下简称《新资产损失管理办法》)。按照《新资产损失管理办法》的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采取由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的管理方式(以下简称申报扣除管理),税务机关不再对企业的资产损失进行审批。为便于企业顺利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现结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以下简称财税〔2009〕57号)等其他有关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规定,我们编写了《资产损失申报扣除操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操作指南》),将实施《新资产损失管理办法》后,企业申报资产损失涉及的主要内容、专项申报资产损失的报送证据、对资产损失的管理要求和具体申报操作流程等内容进行了明确。《操作指南》的有关内容如下:

一、准予扣除的资产损失

《新资产损失管理办法》在财税[2009]57号明确资产损失范围的基础上,对准予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范围进一步做了补充完善。结合财税[2009]57号的规定,准予扣除的资产损失涉及的内容以下:

(一)资产

按照《新资产损失管理办法》的规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二)资产损失

按照财税[2009]57号的规定,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三)准予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新资产损失管理办法》规定的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财税[2009]57号和《新资产损失管理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简称法定资产损失)。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企业的会计处理应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二、资产损失的申报扣除管理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按照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

(一)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

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1、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2、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3、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4、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5、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二)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

1、专项申报资产损失的范围

清单申报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方式申报扣除。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货币资产损失

货币资产损失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损失(坏账损失)等。

(2)非货币资产损失

非货币资产损失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生产性生物资产、抵押资产等损失。

(3)投资损失

投资损失包括债权性投资损失、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委托贷款损失、委托理财损失、担保损失、因关联交易而形成的股权或债权损失等。

(4)其他资产损失

其他资产损失包括出售捆绑(打包)资产损失、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的损失、因刑事案件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而发生的损失等。

2、专项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的条件

(1)货币资产损失

①现金损失

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收取的假币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确认为现金损失。

②银行存款损失

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入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确认为存款损失。

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企业可将该款项确认为资产损失,但应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

③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

企业除贷款类债权外的应收、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预付款项,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A、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

B、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

C、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D、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E、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

F、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

G、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2)非货币资产损失

①存货损失

A、对企业盘亏的存货,以该存货的计税成本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存货盘亏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B、对企业毁损、报废和变质的存货,以该存货的计税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存货毁损、报废和变质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C、对企业被盗的存货,以该存货的计税成本减除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存货被盗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D、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包括出版当年,下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一年的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在税前扣除。

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与存货损失一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②工程物资损失

比照存货损失的条件确认。

③固定资产损失

A、盘亏、丢失的固定资产损失

对企业盘亏、丢失的固定资产,以其资产净值(计税基础减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B、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损失

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其资产净值(计税基础减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减除残值、保险赔款、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C、被盗的固定资产损失

对企业被盗的固定资产,以该固定资产的资产净值(计税基础减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减除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被盗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④无形资产损失

企业已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作为无形资产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⑤在建工程损失

企业在建工程因停建、报废而发生的损失,为其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符合税法对在建工程涉及资产计价的规定)扣除残值后的余额,作为在建工程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⑥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

A、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损失

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损失,以其资产净值(计税基础减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B、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

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以其资产净值(计税基础减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C、被盗伐、被盗、丢失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

对被盗伐、被盗、丢失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以其资产净值(计税基础减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扣除保险赔偿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被盗伐、被盗、丢失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⑦抵押资产损失

企业由于未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资产净值大于变卖价值的差额,可认定为抵押资产损失。

(3)投资资产损失

①允许税前扣除的债权性投资损失

A、因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关闭、被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失踪或者死亡等原因形成的债权性投资损失。

B、因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企业对其资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债权而形成的债权性投资损失。

C、因债务人承担法律责任,其资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而形成的债权性投资损失。

D、因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或仲裁的,经人民法院对债务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债务人和担保人均无资产可执行,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而形成的债权性投资损失。

E、因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后被驳回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的,或经仲裁机构裁决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经追偿后债权无法收回而形成的债权性投资损失。

F、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损失。

②不得税前扣除的债权性投资损失

下列债权不得作为损失在税前扣除:

A、债务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企业债权;

B、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借口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

C、行政干预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

D、企业未向债务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

E、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

F、其他不应当核销的企业债权。

③股权投资损失

企业的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股权投资,可以作为股权投资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A、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

B、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

C、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3年以上的;

D、转让股权发生的股权转让损失;

E、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企业出具被投资企业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等的证明以及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后可以作为股权投资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④委托贷款损失和委托理财损失

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款,或委托其他经营机构进行理财,到期不能收回贷款或理财款项,可以按照上述有关规定确认为委托贷款损失或委托理财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⑤担保损失

企业对外提供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责任,经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金额比照应收款项损失的确认条件,作为担保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与本企业应税收入、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担保。

注:因具备上述情形的担保损失的确认条件比照应收款项损失进行处理,因此企业申报扣除担保损失报送的证据列在“货币资产损失”中的“应收及预付款项损失”项下。

⑥因关联交易而形成的债权或股权损失

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非货币资产发生的损失应采取清单申报税前扣除资产损失的方式,转让债权或股权发生的损失应采取专项申报税前扣除资产损失的方式。

(4)其他资产损失

①出售捆绑(打包)资产损失

企业将不同类别的资产捆绑(打包),以拍卖、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等市场方式出售,因其出售价格低于计税成本的部分,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准予在税前扣除。

②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的损失

企业正常经营业务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出现操作不当、不规范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准予在税前扣除。

③因刑事案件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原因而发生的损失

企业因刑事案件原因形成的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的金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准予在税前扣除。

(三)汇总纳税企业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的规定

汇总纳税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以下规定申报扣除:

1、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除应按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各自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外,各分支机构同时还应上报总机构;

2、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3、总机构将跨地区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申报。

三、专项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的报送证据

企业采取专项申报方式扣除的资产损失应按以下规定提供有关证据:

(一)货币资产损失

企业申报扣除现金损失、银行存款损失和应收及预付款项损失(因担保损失报送的证据与该项损失相近,因此列举在该项损失后)等货币资产损失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以下相关证据资料:

1、现金损失

现金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盘点基准日的收支记录);

(2)现金保管人对于现金短缺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3)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4)涉及刑事犯罪的,除报送上述(1)至(3)项证据外还应有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

(5)涉及假币的,除报送上述(2)至(3)项证据外还应有金融机构出具的假币收缴证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2、银行存款损失

企业因金融机构清算而发生的存款类资产损失(包括因金融机构被政府责令停业和关闭等原因发生的存款类资产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据(包括存款原始凭据和证明金融机构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有关资料);

(2)金融机构破产、被政府责令停业、关闭和清算的法律文件(应可以证明清算事项的起止时点);

(3)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况资料(包括法院裁定书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剩余资产分配文件);

(4)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企业可将该款项确认为资产损失,但还应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3、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

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以下简称坏账损失)应依据形成原因不同,分别提供有关证据予以确认。

(1)因债务人破产清算形成的坏账损失

企业因债务人破产清算形成的坏账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②人民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

③剩余资产分配文件;

④破产程序终结的法律文件;

⑤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凭证(包括初始入账及后续证明应收账款余额变化情况的相关核算凭证)。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2)因诉讼案件形成的坏账损失

企业因诉讼案件形成的坏账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②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书;

③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或终结执行的法律文书;

④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凭证(包括初始入账及后续证明应收账款余额变化情况的相关核算凭证)。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3)因债务人停止营业(包括被注销和吊销)形成的坏账损失

企业因债务人停止营业(包括被注销和吊销)形成的坏账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②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或具有法律效力的查询证明;

③债务人清算情况说明;

④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凭证(包括初始入账及后续证明应收账款余额变化情况的相关核算凭证)。

若债务人被吊销营业执照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提供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和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可不提供债务人清算情况说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4)因债务人死亡、失踪形成的坏账损失

企业因债务人死亡、失踪形成的坏账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②公安机关或医院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

③债务人财产或者遗产分配文件或情况说明;

④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凭证(包括初始入账及后续证明应收账款余额变化情况的相关核算凭证)。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5)因债务重组形成的坏账损失

企业因债务重组形成的坏账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②债务重组协议;

③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纳税情况说明”可提供债务人确认债务重组所得的承诺书,承诺书须有债务人全称,纳税人识别号、债务人主管税务机关名称、按税法规定确认债务重组所得的及金额等要素,并加盖债务人公章;或提供债务人已将债务重组所得在纳税申报表中反映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盖章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复印件);

④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凭证(包括初始入账及后续证明应收账款余额变化情况的相关核算凭证)。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6)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坏账损失

企业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坏账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②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

③债权人放弃债权申明;

④会计做损失处理的凭证;

⑤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凭证(包括初始入账及后续证明应收账款余额变化情况的相关核算凭证)。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7)逾期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形成的坏账损失

企业因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而需确认的坏账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

①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②企业对逾期三年以上未收回应收款项做坏账损失处理的说明;

③会计做损失处理的凭证;

④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凭证(包括初始入账及后续证明应收账款余额变化的相关核算凭证);

⑤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专项报告应包括证明债务人已无力清偿债务的内容)。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8)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坏账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②企业对确认坏账损失的说明(内容包括应收款项无法收回的原因);

③会计做损失处理的凭证;

④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凭证(包括初始入账及后续证明应收账款余额变化情况的相关核算凭证);

⑤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4、担保损失

企业对外提供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责任,经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金额,比照应收款项损失进行处理。

企业应根据造成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情形的不同,提供具备相同情形时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应提供的证据。同时,企业还应提供证明发生的担保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说明。

(二)非货币资产损失

企业申报扣除存货损失、工程物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在建工程损失、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和抵押资产损失等非货币资产损失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以下相关证据资料:

1、存货损失

(1)存货盘亏损失

存货盘亏损失,为其盘亏金额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①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包括:专项说明企业采用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存货金额的计算方法和过程、相关的存货入库及持有期间核算账页等);

②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③存货盘点表;

④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2)存货毁损、报废或变质损失

存货毁损、报废或变质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①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包括:专项说明企业采用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存货金额的计算方法和过程、相关的存货入库及持有期间核算账页等);

②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毁损、报废、变质、残值、保险赔款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③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

④已处置的提供处置相关凭证;

⑤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比例的计算应以该类资产发生期末数为基准,下同)。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3)存货被盗损失

存货被盗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①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包括:专项说明企业采用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存货金额的计算方法和过程、相关的存货入库及持有期间核算账页等);

②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③内部核批文件;

④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情况说明等。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4)出版、发行企业存货发生永久和实质性损害损失

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包括出版当年,下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一年的,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①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包括:专项说明企业采用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存货金额的计算方法和过程、相关的存货入库及持有期间核算账页等);

②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损失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情况说明中应说明报损出版物的呆滞时间。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2、工程物资损失

工程物资发生损失,比照存货损失的规定确认,并提供相应的证据资料。

3、固定资产损失

(1)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

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为其资产净值(计税基础减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①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资产净值相关证明资料(包括证明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累计税前扣除的折旧、资产净值等情况的资料);

②固定资产盘点表;

③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④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情况说明;

⑤损失金额较大的,应出具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2)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损失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为其资产净值(计税基础减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扣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①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资产净值相关证明资料(包括证明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累计税前扣除的折旧、资产净值等情况的资料);

②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③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④涉及保险和责任人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

⑤已处置的提供处置相关凭证;

⑥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3)固定资产被盗损失

固定资产被盗损失,为其资产净值(计税基础减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①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资产净值相关证明资料(包括证明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累计税前扣除的折旧、资产净值等情况的资料);

②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③被盗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④涉及责任赔偿的,应有赔偿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4、无形资产损失

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损失,应提交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无形资产计税基础和资产净值相关证明资料(包括证明无形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累计税前扣除的摊销额和净值等情况的资料);

(2)企业内部核批文件;

(3)无形资产形成损失有关情况说明;

(4)技术鉴定意见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的书面申明;

(5)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注:无形资产转让损失属于企业转让非货币性资产损失,作为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

5、在建工程损失

在建工程停建、报废损失,为其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符合税法对在建工程涉及资产计价的规定)扣除残值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2)工程项目停建原因说明及相关材料;

(3)在建工程停建、报废残值说明;

(4)因质量原因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和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应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6、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

(1)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损失

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损失,以其资产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①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和资产净值相关资料(包括证明生产性生物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累计税前扣除的折旧、资产净值等情况的资料);

②资产盘点表;

③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④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金额较大的,企业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2)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

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以其资产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①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和资产净值相关资料(包括证明生产性生物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累计税前扣除的折旧、资产净值等情况的资料);

②损失情况说明;

③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④损失金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3)被盗伐、被盗、丢失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

对被盗伐、被盗、丢失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以其资产净值扣除保险赔偿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①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和资产净值相关资料(包括证明生产性生物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累计税前扣除的折旧、资产净值等情况的资料);

②生产性生物资产被盗后,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或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③被盗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④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7、抵押资产损失

企业由于未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资产净值大于变卖价值的差额,可认定为资产损失,按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抵押资产计税基础和资产净值相关资料(包括证明抵押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累计税前扣除的折旧或摊销、资产净值等情况的资料);

(2)抵押合同或协议书;

(3)拍卖或变卖证明、清单;

(4)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三)投资损失

企业申报扣除债权性投资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委托贷款损失、委托理财损失和因关联交易而形成的债权或股权损失等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相关证据资料。

1、债权性投资损失

企业申报扣除债权性投资损失应报送申请报告,并依据债权性投资形成的原因不同,分别提供以下有关证据予以确认:

(1)因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关闭、被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失踪或者死亡等原因确认债权性投资损失应提供的证据

①因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关闭、被解散或撤销而形成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A、债权性投资的合同或协议;

B、债权性投资的原始凭证;

C、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文件;

D、资产清偿证明,即债务人和担保人清算时对剩余资产的分配情况证明。

无法出具资产清偿证明的,当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或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可以在提供以上对应证据时将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作为确认债权性投资损失的证据,不需提供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②因债务人或担保人被吊销营业执照而形成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A、债权性投资的合同或协议;

B、债权性投资的原始凭证;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吊销证明或具有法律效力的查询证明;

D、资产清偿证明(包括债务人清算时对剩余资产的分配情况证明。如债权存在担保,则应提供担保人清算时对剩余资产的分配情况证明)。

无法出具资产清偿证明的,当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或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可以在提供以上对应证据时将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作为确认债权性投资损失的证据,不需提供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③因债务人或担保人失踪而形成的债权性投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A、债权性投资的合同或协议;

B、债权性投资的原始凭证;

C、公安部门出具的债务人和担保人的失踪证明;

D、资产清偿证明。

无法出具资产清偿证明的,当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或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可以在提供以上对应证据时将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作为确认债权性投资损失的证据,不需提供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④因债务人或担保人死亡而形成的债权性投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A、债权性投资的合同或协议;

B、债权性投资的原始凭证;

C、公安部门或医院出具的债务人和担保人的死亡证明;

D、遗产清偿证明。

无法出具遗产清偿证明的,当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或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可以在提供以上对应证据时将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作为确认债权性投资损失的证据,不需提供遗产清偿证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2)因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企业对其资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债权而形成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债权性投资的合同或协议;

②债权性投资的原始凭证;

③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证明;

④保险赔偿证明;

⑤资产清偿证明(包括企业提交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签章的关于债务人、担保人对资产清偿情况的书面声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3)因债务人承担法律责任,其资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而形成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债权性投资的合同或协议;

②债权性投资的原始凭证;

③法院裁定债务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有关证明;

④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签章的关于债务人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的书面声明;

⑤资产清偿证明(包括企业提交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签章的关于债务人、担保人对资产清偿情况的书面声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4)因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或仲裁的,经人民法院对债务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债务人和担保人均无资产可执行,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而形成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债权性投资的合同或协议;

②债权性投资的原始凭证;

③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的文书。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5)因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后被驳回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的,或经仲裁机构裁决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经追偿后债权无法收回而形成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债权性投资的合同或协议;

②债权性投资的原始凭证;

③法院驳回起诉的证明,或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证明,或仲裁机构裁决免除债务人责任的文书;

④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签章的关于追偿后债权无法收回而形成损失的书面声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6)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债权性投资的合同或协议;

②债权性投资的原始凭证;

③国务院批准文件或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2、股权投资损失

企业申报扣除股权投资损失应逐项报送申请报告,并依据形成原因不同,分别提供有关证据予以确认。股权投资损失分项及报送证据要求如下:

(1)因被投资方破产清算形成的股权投资损失

企业因被投资方破产清算形成的股权投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申请报告;

②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包括企业进行股权性投资的合同、协议或章程和会计核算资料等相关证据材料);

③被投资企业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

④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

⑤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的书面申明;

⑥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若被投资方宣告破产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提供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对可收回金额的鉴证证明和企业对被投资方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可不提供破产清偿文件等资产清偿证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2)因被投资方关闭、解散、被撤销形成的股权投资损失

企业因被投资方关闭、解散、被撤销形成的股权投资损失应提供以下相关证据予以确认:

①申请报告;

②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包括企业进行股权(权益)性投资的合同、协议或章程和会计核算资料等相关证据材料);

③政府有关部门对被投资单位的行政处理决定文件、被投资企业终止经营证明文件、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证明文件、停止交易的法律证明文件或其他证明文件;

④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

⑤资产清偿证明(被投资方的清算报告);

⑥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的书面申明;

⑦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若被投资方关闭、解散、被撤销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提供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对可收回金额的鉴证证明和企业对被投资方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可不提供被投资方的清算报告。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3)被投资方被吊销营业执照形成的股权投资损失

企业因被投资方被吊销营业执照形成的股权投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申请报告;

②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包括企业进行股权(权益)性投资的合同、协议或章程和会计核算资料等证据材料);

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文件或具有法律效力的查询证明;

④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

⑤资产清偿证明(被投资方的清算报告);

⑥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的书面申明;

⑦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若被投资方被吊销营业执照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提供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对可收回金额的鉴证证明和企业对被投资方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可不提供被投资方的清算报告。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4)被投资方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股权投资损失

企业因被投资方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股权投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申请报告;

②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包括企业进行股权(权益)性投资的合同、协议或章程和会计核算资料等证据材料);

③被投资方出具的停止生产经营活动的证明;

④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

⑤资产清偿证明,即被投资方的清算报告;

⑥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的书面申明;

⑦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若被投资方停止生产经营活动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提供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对可收回金额的鉴证证明和企业对被投资方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可不提供被投资方的清算报告。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5)被投资方失踪形成的股权投资损失

企业因被投资方失踪形成的股权投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申请报告;

②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包括企业进行股权(权益)性投资的合同、协议或章程和会计核算资料等证据材料);

③被投资方失踪的证明文件;

④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

⑤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⑥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的书面申明;

⑦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若被投资方失踪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提供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对可收回金额的鉴证证明和企业对被投资方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可不提供被投资方的清算报告。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6)股权转让损失

企业因转让被投资企业股权而发生的股权投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申请报告;

②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包括企业进行股权(权益)性投资的合同、协议或章程和会计核算资料等证据材料);

③股权转让合同或协议;

④股权权属发生变更证明材料;

⑤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股权性投资损失的书面申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3、委托贷款损失和委托理财损失

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款,或委托其他经营机构进行理财,到期不能收回贷款或理财款项,按照投资损失的相关认定条件及报送资料要求进行处理。

4、关联交易损失

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债权和股权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

(1)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债权或股权而发生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申请报告;

②企业出具的专项说明(包括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说明);

③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

④企业向关联企业转让债权或股权所签署的合同或协议;

⑤证明被转让债权或股权计税基础的相关证明资料;

⑥转让债权或股权成交及入账证明;

⑦债权或股权权属发生变更证明材料。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2)企业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①申请报告;

②企业出具的专项说明(包括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说明);

③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

④企业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所签署的借款、担保合同或协议;

⑤会计做损失处理的凭证;

⑥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凭证(包括初始入账及后续证明借款或担保余额变化情况的相关核算凭证);

⑦根据造成债务人或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情形的不同,提供具备相同情形时债权性投资损失、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应提供的除上述证据之外的其他证据。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四)其他资产损失

企业申报扣除出售捆绑(打包)资产损失、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损失和因刑事案件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原因而发生的损失等其他损失应逐项报送申请报告,并依据形成原因不同,分别提供有关证据予以确认。有关损失分项及报送证据要求如下:

1、出售捆绑(打包)资产损失

企业将不同类别的资产捆绑(打包),以拍卖、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等市场方式出售,因其出售价格低于计税成本而形成的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1)申请报告;

(2)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依据(包括证明出售捆绑(打包)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累计税前扣除的折旧或摊销和资产净值等情况的资料);

(3)资产处置方案;

(4)各类资产作价依据;

(5)出售合同或协议;

(6)成交及入账证明;

(7)出售过程的情况说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2、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的损失

企业正常经营业务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出现操作不当、不规范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申报扣除,同时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1)申请报告;

(2)资产计税基础(计税成本)的证明资料;

(3)损失原因证明材料或业务监管部门定性证明;

(4)损失专项说明。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3、因刑事案件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原因而发生的损失

企业因刑事案件原因形成的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的金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申报扣除,同时应提供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1)申请报告;

(2)资产计税基础(计税成本)等证明资产损失额的证明资料;

(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立案侦查情况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等损失原因证明材料。

(企业应在提供的复印件材料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

注: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八条 的规定,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企业申报扣除货币资产损失、非货币资产损失和债权性投资损失时应分别报送各类损失的申请报告;企业申报扣除债权性投资损失之外的投资损失(包括股权性投资损失、委托贷款损失、委托理财损失、担保损失和关联交易损失等)、其他资产损失时应逐笔报送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注明申报企业名称、损失类型、损失明细、损失金额、损失发生的时间、损失的原因、企业对申报损失真实可靠性的声明等内容。

四、企业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的相关要求

(一)企业申报扣除资产损失报送的有关资料

1、清单申报资产损失

企业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清单申报资产损失应根据申报方式的不同,在CTAIS电子申报系统中填报《企业资产损失清单申报扣除情况表》(以下简称《清单申报表》)或填报纸质《清单申报表》。《清单申报表》一式两份,一份税务机关留存,一份留存企业备查。

与清单申报有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企业备查,不需要向税务机关报送。

2、专项申报资产损失

采取专项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的企业应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资产损失专项申报扣除情况表》、《申请报告》、《提交资料清单》和损失证据资料等资料。各项资料的具体报送要求如下:

(1)《企业资产损失专项申报扣除情况表》

企业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专项申报资产损失应按规定要求填报《企业资产损失专项申报扣除情况表》(以下简称《专项申报表》),《专项申报表》一式两份,一份税务机关留存,一份留存企业备查。

(2)申请报告

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其中:企业申报扣除货币资产损失、非货币资产损失和债权性投资损失时应按损失大类分别报送各类损失的申请报告;企业申报扣除债权性投资损失之外的投资损失(包括股权性投资损失、委托贷款损失、委托理财损失、担保损失和关联交易损失等)、其他资产损失时应逐笔报送申请报告。

申请报告应注明申报企业名称、损失类型、损失明细、损失金额、损失发生的时间、损失的原因、企业对申报损失真实可靠性的声明等内容。

(3)提交资料清单

企业应按损失明细逐笔填报《提交资料清单》,《提交资料清单》应列明报送的各项损失证据名称(证据名称详见本《操作指南》第三条《专项申报资产损失应报送的证据》中的相关规定)

(4)证据资料

企业应按本《操作指南》第三条《专项申报资产损失应报送的证据》列明的各项损失应报送证据报送相关证据资料。

(二)企业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的流程

1、清单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的流程

(1)采取网上申报经CA认证的企业清单申报扣除资产损失流程

对采取网上申报经CA认证的企业,在申报系统中填写《清单申报表》,上传确认后即为已申报成功。

因经CA认证的电子申报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不需再向税务机关报送纸质《清单申报表》。

(2)采取电子申报未经CA认证的企业(指采取IC卡申报和采取密码登录方式的网上申报企业,下同)清单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的流程

对采取电子申报未经CA认证的企业,在申报系统中填写《清单申报表》,上传确认后,仍需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纸质《清单申报表》(一式两份)。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人员受理后,在《清单申报表》“接收人”处签字后,将其中一份返还申报企业,作为税务机关已受理的凭据。

(3)采取纸质申报方式的企业清单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的流程

采用纸质申报的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纸质《清单申报表》(一式两份)。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人员受理后,在《清单申报表》“接收人”处签字后,将其中一份返还申报企业,作为税务机关已受理的凭据。

2、专项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的流程

采取电子申报方式的企业和采取纸质申报方式的企业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纸质《专项申报表》和其他申报资料(详见专项申报资产损失报送的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人员受理后,在《专项申报表》“接收人”处签字后,将其中一份返还申报企业,作为税务机关已受理的凭据。

附件:

1.《企业资产损失清单申报扣除情况表》

2.《企业资产损失专项申报扣除情况表》

3.《提交资料清单》

下载吉林省国家税务局文件2011年150号资产损失申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林省国家税务局文件2011年150号资产损失申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资产损失公告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报办税指南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报 一、资产损失扣除范围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

    资产损失暂行规定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准则(试行) 一、总则 (一)为了规范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鉴证业务(以下简称财产损失鉴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和《注册税务师管理......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管理办法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辽国税发[2010]64号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 2010-04-19 各市国家税务局(不发大连): 现......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办法(五篇材料)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办法 2011年3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了新的《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

    资产损失申报和税收优惠事项备案[5篇模版]

    资产损失申报和税收优惠事项备案 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的两大核心业务,资产损失申报和税收优惠事项备案直接关系到全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

    资产损失25号公告(范文大全)

    立法者讲财损25号公告 (2011-05-05 22:25:51) 转载 标签: 分类: 企业税务顾问 中国 资产损失 宋体 扣除 专项报告 财经 本文系著名税务律师李利威君发表于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2006[108]号文件 文档

    国办发〔2006〕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安全监管总......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2号)关于企业申报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公告

    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申报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公告  发布时间:2011-05-27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2号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