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梅花镇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镇重点企业(规上企业)有11家,目前还存在许多因素阻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困难和问题需提请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调查了解,现将主要困难和问题归纳如下:
一、资金紧、原料缺、用工难问题
我镇属纯渔业镇,大部分企业从事水产品加工,企业属季节性生产,加上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造成许多企业存在资金紧、原料缺、用工难问题。如东水食品有限公司、桃源冷冻有限公司、佳和冷冻有限公司、互益冷冻有限公司。
二、用地及审批难
(一)长乐市红梅网具有限公司存在两个方面问题:
1、现有工厂用地性质变更问题:该公司工厂用地的土地使用证为集体用地。公司的流动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以土地厂房作为抵押。以前集体土地均可以作为抵押物。今年各家银行要求外面必须是国有土地的使用证才能允许作为抵押,因此,要求政府部门体谅该公司是三十多年的老厂了,给予协调、批准土地使用证变更相关手续,以便于该企业能够顺利地向银行申请到流动资金贷款。
2、因技术改造扩大投资需要新建厂房用地问题:该公司现有厂房在梅滨路,四周住满了居民,因为工厂的噪音和 烟囱的排气问题,相邻的居民多有意见,我们也都进行多方面的技术改造,均无法满足居民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这几年都在计划加大投资,扩大生产经营,想在梅花附近寻找一块50亩左右的土地,准备新建厂房,搬迁工厂,以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要求,要求政府部门给予支持。
(二)长乐市梦翔针织有限公司存在土地证变更问题,原有的土地为谷宝科技有限公司,土地证现需变更为长乐市梦翔针织有限公司。
(三)长乐联达化纤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正在办理规划许可证,基本材料已全部提交规划局,在办理过程中存在地形图与实际现场有差异,现已重新修改报批,请求规划局尽快审批,以便后续审批手续能及时跟上。
(四)陆雄食品二期:该公司已把所有材料上报市土地局进行土地报批,请求有关部门尽快协调办理。
(五)梅滨花园:目前项目已完成了地质勘察,工程规划拨地报告,在长乐市发改局已立项,规划局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委托设计单位完成了建筑设计方案,并已提交规划局审查、联审。国土局、建设局、环保局等相关手续已在抓紧办理中。现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根据规划条件,《海滨花园》项目要建人防地下室,但地质条件不宜建地下室。该公司委托福建省闽环地质环境评估所作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该项目地质报告显示,开挖地下室基坑、降水、流沙、流泥引发坡坍塌地面开裂等,进而可能造成周边构筑物及地面开裂,影响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所以设计单位建议地下室易地购买,恳请相关审批部门予以支持。
(六)梅花镇五显鼻渔港管理有限公司:
1、项目用海审批存在问题:
鉴于项目立项前置条件,项目业主单位依法提出项目工程用海预审,该项目用海选址是在原有渔港规划区内,符合省“十二五”渔港建设布局发展规划,同时也符合梅花镇总体规划,根据项目可研评估以及渔港功能需要,就现有港区区域的水文状况,必须对原渔港旧址进行扩建和改造,需在原址已淤积的位置进行填方,采取筑堤拦沙等措施来实现渔港的功能。为此,需进行部分填海,填海面积8.46公顷。由于填海用海方式改变了海域自然属性与海洋功能区划设置的海蚌资源保护区存在不可兼容的问题,在项目用海预审向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申报过程中,无法通过,致该项目无法推进,导致整个项目停滞,直接影响了该民生保障基础工程项目的落实。
2、请求协调事项
(1)该项目位置与海蚌资源保护区范围重叠,项目用海方式存在能否兼容的问题。该渔港选址的位置在海蚌保护区北侧边缘距300米左右的高滩潮间带上,根据省水产研究 所海蚌资源调查资料,该区域作为海蚌保护区缓冲区,其周边根本不适应海蚌的生长,且从历史调查资料显示,该区域从未发现过海蚌。但由于该项目涉及到由省人大颁布实施的《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管理规定》有关问题,按照有关程序,需征得颁布机关省人大常委会认可,方可实施。
(2)渔港填坝石料来源紧张:梅花镇下白流有一处石子场已废弃多年,该场的石料、石渣能基本满足施工用料。该处位于偏僻山边地带,周边无居民区,切利于开采运输,如果可行可大大加快施工进程。为此,现特请各位领导关心支持为盼。
中共梅花镇委员会 梅花镇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27日
第二篇: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市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虽然总体较平稳,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后续投资增长乏力。近年来我市投资能保持较高增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批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大广高速、武英高速等项目已完工,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武麻高速即将竣工,特别是近期能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明显不足。今年新开工项目个数下降幅度达到13.5%,增速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在建项目只增长5.1%,增速同比下降153.3个百分点。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只完成计划的20%,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规模居全省第七位,仅比鄂州多12亿元。
(二)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有待加强。尽管我们谋划了一大批重大项目,但真正进入前期工作的项目寥寥无几。如高速公路网络化工程、过江通道项目、黄冈外环线公路等项目仍处于概念和推介阶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不够理想、指导不够和重视不够。项目计划总投资今年只增长27.6%,远低于去年同期增长41.1%。
(三)投资下降幅度较大。1-5月份全市投资同比下降34.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呈现环比、同比双下降格局,这是近年来少有的。除黄州区外,1-5月份投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县市区全部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县市分别是:龙感湖(-77.6%,↓170.9)、红安县(46.4%,↓144.3)、罗田县(-40.2%,↓91.5)、黄梅县(46.1%,↓90.4)、蕲春县(73.3%,↓90.2)、武穴市(34%,↓46.8)。
(四)企业投资意愿减弱。一是资金到位率增速低于投资增长率,而去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二是各项应付工程款大幅度下降;三是规划用地面积下降了95.5%;四是企业投资能力下降,去年同期银行贷款负增长,今年增长了49.7%,招商引资等社会投资明显下降,对银行信贷资金依赖增加,而银行开款主要是开行等贷款,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第三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人才和骨干教师集中的学校。骨干教师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由于无岗位空额,中青年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非常困难,造成优秀中青年教师外流严重。
2、岗位聘任高完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分高中、初中、小学严格进行申报评审和聘任,阻碍了教师的任教循环,给学校合理安排教师任课加大了难度和阻力,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提高。
3、新聘教师在初聘职务时严格要求专业对口。特别是在小学招聘时只对学历、教师资格作了要求,对所学专业未作要求,又特别是特岗教师,什么专业都有,这就会造成这部分教师无法初聘专业技术职务。
4、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的标准和条件过高。乡村小学教师基本上是包班,教育教学任务很重,整天除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是奔波于学校与家之间,外加受到交通、信息、家庭等因素的限制,符合条件的人就非常少。
第四篇: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
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大形势下,作为直接受影响的房地产开放企业,越来越感到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一、土地是开发商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也是生存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调控力度的加大和调控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原有的存量土地不敢快节奏开发;如果没有存量土地,开发商近期会放缓拿地节奏,避免花高价买地。从最近多块土地流拍的现象可以说明目前开发商的犹豫不决。在资金紧张的大背景下,开发商只能减少购地。
与上述开发商谨慎买地保资金链来应对政策变化类似,很多民营房地产公司在一年前就已经为可能发生的楼市调控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变铺好了路,提前制订了应对策略。因此早就制订了稳定而安全的扩张策略。对很多公司来说,今年是一个土地小年,不愿意花高价盲目买地。
二、突如其来的加息让开发商资金链面临大考。在央企、民企等不同类型的开发商中,民营企业可能会成为“最受伤者”。按照某民营房地产公司公关负责人的说法,民营企业必须全力抓住第四季度的机会,大量出货。这一看法被一些机构的分析师所认同,他们表示,未来开发商获得贷款将越来越艰难,平价或低价卖房,用预售款解决自有资金的不足,会成为一种趋势。
由于调控政策对购房者按揭贷款的限制,加上有需求的购房者对市场缺乏信心,普遍存在观望的态度,在当前存在有价无市的状态,成交量很低,开发商资金回收困难,对今后进一步开发所需资金来源渺茫,严重影响开发进度!开发企业融资困难是普遍现象,银行紧缩银根贷款无望,民间融资成本太高而且风险很大,所以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对资金链条薄弱的企业来说将是一个严寒的冬天,如何过冬是他们的第一生存要件。
三、在现有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办理手续效率不高也是影响项目进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政府想提振房地产市场,“优化手续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变办事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很重要!试想,本来就很低迷的市场,如果再遇到一个办事推诿扯皮的“市长、局长、科长”,那后果可想而知!
四、虽然销售难,但对于众多的开发企业来说,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销售。因为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民营房企的融资通道只能是销售。开发商都会进一步采取低价销售的策略,争取积累更多现金,以提前准备可能到来的“熊市”。
第五篇: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车载监控设备“疲劳驾驶”数据不真实的问题。
我公司车辆于2017年9月30日前全部更新了4G车载监控设备,新设备较旧设备新增了很多功能,但仍然存在“疲劳驾驶”数据不真实的问题。例如:监控设备默认车辆从电源接通,仪表灯亮(俗称ACC),发动机启动开始计算驾驶时间,中途发动机必须熄火且熄火时间大于20分钟以上,再次启动车辆,设备才认可已更换驾驶员(那怕没有更换驾驶员),重新开始计算驾驶时长,超过4小时又再次报警“疲劳驾驶”。
这在实际操作中给旅客运输工作带来很大不便:遇夏、冬季,车辆要开空调,运行4小时后又必须进服务区熄火休息20分钟,否则设备一直报警提示“疲劳驾驶”。而要让车辆熄火20分钟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旅游车辆团体包车,旅客矛盾和投诉最为突出。车辆出现疲劳驾驶情况,往往需要人工核对该车大量的行车数据,进行分析,费时费力。
而如果把监控设备设置成ACC+速度默认模式(即:车辆电源开,不熄火,GPS定位车辆速度为 “0”,且时长达到20分钟以上,设备自动认可已更换驾驶员),有时又与车辆真实运行状况不符。例如:高速公路严重堵车。驾驶员明明在开车,并没有停车休息。
建议:上级部门根据反映的实际情况,完善设备防“疲劳驾驶”功能,准确认定“疲劳驾驶”的行为。
二、关于接驳的相关问题
长途客运车辆接驳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但执行起来有两个需要反映的问题:一是交警、路政部门从各自安全角度出发,各自为政,某种程度阻碍了接驳运输的开展。例如:接驳运输是靠多部门协调配合监督实施的,初期刚开始接驳时,由于车辆运距长,往往通过诸多省市区域,有些地方交警、路政等部门不知接驳政策或不认可,车辆经常罚款或不让上高速,引起纠纷、投诉不断。直到现在,有些高速路政部门怕安全追责,不管是不是接驳客车,晚十点后一律不准再让客车上高速。而有些接驳点就设在高速出口处(接驳点设在高速服务区内,成本太高),车辆接驳必须要下高速,由此经常产生矛盾。接洽路政部门得到的答复是:交通部接驳运输规定中没提到此问题,交通部又没有明文新规定,只能按原来的老规定落实监管责任。
二是长途客运“一刀切”的接驳模式不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眼下长途客运受冲击较大,客源呈现“断崖式”下滑。对于同一条线路有多台车辆运营的,可联合起来“抱团取暖”,按照接驳运输规定,实行驾驶员落地休息制度。而对于同一条线路只有少辆车运营的,有时驾驶员在接驳点等上几天,车辆都因客源少而无法返程。造成驾驶员收入减少,队伍不稳定,运输成本开支增大。
建议:企业可根据自身线路情况,对长途运输车辆合理选择“接驳”或“凌晨2-5点停休”的两种并存的方式进行。
三、道路运输企业负担过重,合理减负。
随着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民航平民化、高铁网络化、城 乡公交一体化和私家车普及化”的发展态势逐步压缩道路客运“长、中、短”途的发展空间,使道路客运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源急剧下降,收入下滑,但人工工资、保险、燃油、通过费等运输成本却居高不下或不降反升,利润急剧压缩,加之国家对客运车辆新规范、新标准的出台,造成购车成本增大,道路运输行业已然是“鸡肋”行业。
与道路运输行业形成强烈反差的市内公交运输行业,不但有国家及地方财政补贴,购买新能源客车又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车辆运行不存在 “超员”处罚和通过费用,车辆保险费用也远远低于公路客运车辆。
纵观公路客运车辆,在高成本、低利润的情况下,不但扩大再生产能力丧失殆尽,连正常运行都难以为继。由此造成企业车辆换型步伐放慢,车辆新度系数降低,维修保养不到位,驾驶员流动大,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安全隐患和事故风险增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和经营发展模式面临调整和转型,使得传统道路运输行业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显,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业态迅速界入,给传统的道路客运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道路客运企业的生存面临诸多压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建议: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刚需的基础性服务产业----公路客运企业,在面临转型,探索新的发展机遇和出路时,给予公路客运企业以扶持,制定一定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例如:鼓励车辆换型政策、发放燃油补贴,减免通过费用或通过费用打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