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产业的部分解释和用地方式
2.5产业的一些解释和用地方式 其一,土地政策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引导作用不够。首先,“2.5产业”适用土地政策不明晰。从产业的功能上看,介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2.5产业”既有核心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第二产业特征,又有办公、服务、贸易的第三产业特征。这些产业定位模糊,无法确认用地性质是工业、科研教育还是商业用地,导致用地政策缺位。其次,规范工业用地改变用途行为难度大。张江高科技园区东区有部分企业结构调整,拟由工业用地转为工业服务业,面积0.9平方公里。金桥开发区金桥集团“十一五”期间开始对部分多层厂房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研发、销售服务、服务外包的需要,约有11.5万平方米工业厂房要进行改造。如何结合实际落实现行政策,高效规范地管理工业用地改变用途行为,基层执行层面难度较大。再其次,工业用地招拍挂政策与产业扶持的区域发展战略存在矛盾。一些开发区认为,国家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政策以来,加大了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落地难度。招拍挂出让追求价高者得,且出让程序复杂、周期长,加上获取土地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重大产业项目放弃进驻上海。最后,产业用地周期与土地出让年期不对应,土地收回难度大。上海普遍按工业最高年期50年出让土地,大部分产业生命周期短于出让年期。由于利益机制的存在,企业在产业生命周期结束后不愿退出土地,影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更新换代。
其二,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较高,房地产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大,地价、房价上涨过快,而且成因复杂,隐患重重。房地产市场在金融危机冲击的大环境下,之所以能够结束一年多的深度调整现持续回暖,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二是刚性需求的集中释放和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三是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结束。
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投资的持续增长,拉动经济快速走出金融危机低谷,但不断增加的房地产比重加大了房地产投资萎缩时对投资总量的影响,对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形成一定压力和风险,不利于固定资产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虽然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有了实质性的启动,但其在整个住房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低,保障性住房缺口使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尚未得到有效缓解,而部分高收入阶层拥有多套住房,导致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旺盛,消费过度。
其三,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有难度,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用地监管亟需严格规范。
根据部市合作备忘录,上海市正在松江、青浦两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试点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整合,政策可操作性不强。上海市政府、发改委、农委和国土部门各自或联合出台了有关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文件,各项政策的制定角度不同。宅基地置换、小城镇试点、土地整治等工作均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工具为抓手,但由于各项政策没有整合,导致操作层面存在一定困难。二是配套政策不完善,利益分配不明确。农户、村组、乡镇及区级财政四者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拆旧成本的日益增加以及未来土地出让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利益分配难以准确预计和平衡,相关财政政策难以出台。三是成本高,资金平衡难。农户的小城镇保险、拆旧地块的土地整理复垦、建新地块的征地补偿、安置房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大。在实际操作中,过于倚重土地出让收入来平衡资金,难度大。
本报记者获悉,对这一难题,国土督察上海局刚刚召开了华东5省市土地联系会议,进行商讨
2.5产业用地玄机
对于上海来说,一直徘徊在50%左右的第三产业,成为多年来的一大心病。
2009年初,上海市发改委在制定《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时,将2009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定多少,也一直是难题。
最后的方案,给出的数据看似有点保守: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以上,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
由于金融、航运双中心的驱动力,更多依赖外需,上海需要寻找新的服务业增长空间,其实也就是服务业的内需空间。因此0.5%的增长空间也并非易事。但上海随后发现,“2.5产业”难题:在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之间,需要有更多的政策壁垒需要攻克。
以上海寄以厚望的文化产业为例,目前上海市政府授牌的创业产业集聚区已经达超过了70多家。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告诉本报记者:“这些土地都是工业用地性质,上海真正拿商业用地来做文化创意产业的并不多。”
知情人士透露,前几年,围绕上海老厂房的拆迁问题,上海政府部门曾与艺术家群体有过一些“瓜葛”,由于市中心区域的老厂房价值不菲,政府可把其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通过招拍挂出让,扩充土地财政。
对于开发商来说,这些地块吸引力更为巨大。类似于目前上海主要的文创产业基地:田子坊、时尚园、四行仓库、M50等在内,其若开发为房地产项目,均价或可以卖到2万以上。
至此,单纯的地产土地财政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政府似乎看到了比土地出让收益,更为重要的一种经济模式。上海政府希图借助其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到2020年左右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级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上海一共有100多个创意园区(包括未获政府授牌),总面积数百万平方米。位处于郊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新开发的园区,由于也是工业用地性质,且整栋的产权不能分割,实际上只能注册一家企业,这样,发展“2.5产业”就需要对工业用地的性质进行变性为商业地产。
这就是冯经明所说的,“隐伏的政策规避空间”。“2.5产业”,这或许是一个问题,但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有多个国企开始参与其中,数十个园区将陆续投入建设,供应量将大幅增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政府要求的城市配套费用也是不一样的,工业用地交的少,商业用地多。另外注册在工业园区的文创产业,也可以合理避税。
这是一个两难:工业用地性质可能制约三产的发展;但是若向三产开放过多工业用地向商业用地的划转,难免新一轮土地乱象滋生 关于我区发展2.5产业的“3W”探讨
一、“WHAT”——2.5产业基本情况介绍
2.5产业是指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中间产业,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兼备独特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走二产的路,结三产的果”。作为一种产业形态,2.5产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第二产业中附加值较高的部分——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营销和结算(包括总部经济),以及由此衍生的售后服务、会展等功能性中心。同时,也包括一些高附加值、少污染、具有核心技术的新兴制造业,如通信电子、医疗器械、环保材料制造等产业。第二类就是第三产业,但其受众对象主要是其他产业,如物流、培训、广告等。第三类是以IT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网络产业,如电子商务、软件业等。
(一)2.5行业的主要特点从产业区分的角度来看,2.5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高增值性。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2.5产业对提高产品增值作用越来越大,其在产品生成的价值链中超过生产制造;二是具有知识性。因其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其服务依赖于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同时提供高智力、高效率的知识技术服务,具有知识化、技术化的特征;三是具有创新性。2.5产业是高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推动者,在其服务过程中又成为高新技术的推广者,所以,它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创新;四是具有集约性。2.5产业对于土地和其它有形资源的消耗有限,关键在于人力资源和研制资源的集约利用。五是具有信用性。信用决定服务产品的价格,信用体系保证服务过程的质量。
(二)2.5产业国内发展概况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2.5产业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2.5产业在国内发展尤为迅猛,2.5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标志着2.5产业在空间上开始集聚化。2006年7月,上海浦东新区金桥生产性服务集聚区挂牌成立,至今200万平方米的生产性服务聚集区依托金桥出口加工区和浦东新区逐步发展成为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入驻的知名2.5产业园区。
2008年11月,青岛中联2.5产业园区举行招商推介会,首批十多家企业现场签约入驻,签约总额达3亿元。该园区占地5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能够吸纳300家中小企业入驻。深圳更是瞄得准、下手狠,建设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占地1.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20万平方米,可容纳2万户企业入内设立“总部”或办事处,集工业原料的交易、展示、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以及金融结算、研发等功能于一体,是工业企业“总部”集聚地、“虚拟制造基地”和“物资流通基地”,堪称2.5产业的典型代表。
二、“WHY”——我区发展2.5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我区2.5产业发展现状
1、进入加速发展期,已初具体系。据《上海市奉贤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至2008年末,我区共有从事2.5产业的单位18614个,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下同),增加12292个,增长194.4%;现有从业人员数为137764人,增加92358人,增长203.4%;实现营业收入541.9亿元,增加413.7亿元,增长322.7%(见表1)。2.5产业在登记单位和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增速快于全区总体水平,呈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为我区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2.5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表1
2.5产业登记单位、从业人员、营业收入的行业分布
第二篇:部分惯用语解释
部分惯用语解释
四川省资阳中学
李政
拍马屁:愿指北方游牧民族用拍自己马的屁股的手法赞美自己的马好,后来对别人的好马也这样,再发展到不管别人的马好不好,都拍拍马屁股赞扬。现借来喻指谄媚奉承。
跑龙套:本来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后来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
卖关子:本来指说书人在故事的重要关节停住,以吸引听众继续听下文。后来比喻在说话、做事的紧要关头故弄玄虚,是对方更加急于想知道说话的下文或做事的结果。
鬼门关:本来有两个意思,一事古关名,在广西北溶县西。关口有两石对峙,地势险要,所以称鬼门关。鬼门关的另一意思是指通往迷信传说中的阴间的门。后来从这个两个意思引出新义:喻指凶险之地。
护身符:本来指佛教徒系在身上的佛经或佛像,希望借佛威免灾辟邪。后来喻指借以庇护的力量。
替罪羊:本来指古代犹太教祭礼中替人承担罪过的羊。基督教承袭这种做法,并把耶酥比作替人类负罪而被献祭的羊。后来替罪羊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开小差:本指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引申为私自脱离工作岗位或思想不集中。唱高调:本指唱歌的声调高,引申为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
抱粗腿:喻攀附权贵。
讨野火:找麻烦
做春梦:胡思乱想
无底洞:永远不能满足。耳边风: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挖墙脚: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使别人垮台。
漫谈对联特点
四川省资阳中学
李政
邮编
6341300 先看一道试题:
下面四句本为一副对联,请依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甲、众才一旅
乙、人惟八千
丙、项籍用江东之子弟
丁、孙策以天下为三分(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C)丙、乙;丁、甲。
(D)丁、甲;丙、乙。
这是台湾2002年春季高考语文试题第9题。只要正确掌握了对联的相关特点,就能准确选择出本题答案。那么对联有那些基本特点呢?
首先,形式上,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对应词语词性相同。对联又叫对子,它是一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的传统的文学形式,字数相等是它最基本的特点。明白了这个特点,(A)项就可以排除了。而在历史上,项羽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反抗暴秦的事实一般学生都了解,所以(B)也可以排除。从对偶的形式看,就只剩下(C)(D)两项。这两项在句法结构和词性对照上都符合对联的特点。
其次,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如“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上联平仄为“平平仄仄”,下联就为“仄仄平平”。但现在许多对联并不过于强求,只要大致和谐就行了。不过,一般说来,上联尾字大多为“仄声字”,下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这可能是由于平声给人以稳定感觉的缘故。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判定(C)(D)两项的正误:这两项只是交换了上下联的顺序,从时间上说,项羽是秦末人,孙策是三国人,照理应选(C)项;但根据上述对联音韵一般规则,“旅”是仄声字,“千”是平声字,应选(D)项。题目上已经明确根据对联的一般原则进行排列,所以应选(D)。第三,对联在内容上要求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这副对联也体现了这个特点。上联概括了孙策率领一旅之师开创三分天下的局面奠定东吴基业的史实,下联叙述项羽带领八千江东子弟过江而最终灭秦的故事,二十四个字,归纳两段历史,不能不让人叹服。
第四,对联不仅要“对”,而且要“联”,上下联要围绕一个中心,形成一个整体。从意义联系上来看,可以有“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类型: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题中这副对联就属于正对,两联用孙策和项羽的故事说明建功立业不在于人数的多少,勉励处于劣势的英雄。
反对:上下联内容相反或相对,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说明一个道理。嘉靖年间一官员的励政联“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就从正反两方面表明了自己廉洁爱民的决心。
串对:上下联意思相互关联,或为顺承关系,或为因果关系,或为假设关系,或为条件关系等。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是:“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久害了自家。”两联前因后果,联系紧密,对仗工整。毛主席的“金猴奋起千均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上联是条件,下联是结果,意思相联,对仗也很严谨。
当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对联也不例外。有的对联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也常常冲破形式的限制,只要结构上大致相同,声韵大致协调就可以了。比如鲁迅写给瞿秋白的名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从结构到词性都对得不甚工整,但由于其表达情谊的至诚,也足以流传千古。
怎样理解诗文中的典故
四川省资阳中学
李政
典故,即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古人写诗作文喜欢用典,或以此炫耀才情,或借此曲折达意。岳珂在《稼轩论词》中说,辛弃疾在写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后曾征求大家的意见,岳珂提出“觉用事多”,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这里的“用事”,就是“用典”。以辛弃疾这样的语言大师,为何想改而改不掉呢?因为这首词用典虽多,但极为妥帖,它在词中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深层含义,不是一般的直接叙述和描写所能替代的。
诗文中恰当运用典故,可以让人在阅读中自然联想到典故所提到的历史故事或诗句,从而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使诗文内容有一种历史的深度,起到拓宽诗文意境,充实诗文内容的作用;恰当运用典故,还可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委婉曲折、含蓄蕴籍,起到言简意丰之效。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对独揽朝政的韩丞相的北伐轻敌冒进的做法,不便明言,只好借刘义隆草率出兵,落得“仓皇北顾”婉劝;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批评,以北伐重任隐然自任的豪情,词人用“孙仲谋”和“廉颇”之典曲折表达,用心良苦,岂是直接叙述三言两语能够说清;再加上作者一生曲折的遭遇,屡受排挤的政治地位,又岂能直言相陈,妄起祸端!这就是辛弃疾虽为语言大师,味改其语,竟累月未竟的原因。这也充分地说明了用典在诗文表情达意中的重要作用。
理解诗文中用典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白典故的出处和内容。例如,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必须知道“司马春衫”是源于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原诗表示白居易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这里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明白作者之意是表达对清末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深切同情,“看到这样的社会现实,我就像江州司马白居易一样禁不住泪湿衣衫,我始终不能像太上老君(道家创始人)一样忘掉情感”,从而向妻子表达愿意为改变黑暗现实献出自身的生命之意。只有充分了解典故出处和内容,才能引发无尽的联想,从而体会到诗文包含的丰富内容。
其次,要联系作者的境遇,也就是创作背景。比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是时,当权者意欲北伐,借用辛弃疾主战元老的招牌,起用闲置已久的他担任镇江知府,一方面,辛弃疾老而见用,渴望一展雄图;一方面对当权派的轻敌冒进,心怀隐忧,不了解他这时的处境,难以体会其用典中的无奈与深意。
第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诗文主旨分析典藏之意。例如陆游《书愤》尾联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儿作者为什么要提到《出师表》?联系全诗对往事的追怀和报国宏愿,根据全诗“书偾”的主旨,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是以诸葛亮隐然自喻,这就使全诗那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表达得更为深刻。
总之,想读懂诗文中的用典,需要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收集教材中的相关历史掌故,多背诵一些诗文,多去揣摩、体会。如果涉及到的用典超出教材,一般来说,出题者会通过注释或在题干中酌情补充典故内容,只要能结合文本去体会典故在诗(文)中之意就行了。
理想主义者的生命宣言 ——北岛朦胧诗《走吧》鉴赏 四川省资阳中学
李政
走吧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啊路 飘满红罂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诗坛崛起一批走过十年**的年青诗人,他们带着“文革”的累累伤痕,带着与黑暗动荡的过去毫不妥协的决绝情绪,带着刚刚复苏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被遏制多年的人道主义精神,带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使命感,以饱含批判与忧患、充满反思精神的“朦胧诗”,走上诗坛。北岛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勇者。北岛的诗情,深沉忧伤但不失理想之光,幽邃悲悯却具恢宏之气,构建了“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走吧》一诗,就是一位历经劫难的理想主义者悲怆而坚定的生命宣言。
全诗共五个诗节,以“走吧”二字贯串,构成全诗的主旋律,音节铿锵,令人如闻空谷足音,凸现出一位理想主义者“上下求索”的顽强、刚毅形象。一二小节,以两组冷峻的意象,写行者见闻(“落叶”、“深谷”、没有归宿的“歌声”,寒“冰”、冷“月”、漫溢的“河床”),赋予全诗以悲壮的色彩;三四小节直接写行者内心的迷惘和坚定的信念,“心敲击着暮色的鼓”,却没有忘记“去寻找生命的湖”,在清冷的背景中展示了前行者内心的孤寂、怅惘和对理想的执著;最后一节,以“红罂粟”的隐喻,显示前行途中总总的罪恶和诱惑,再次深化全诗的悲壮色彩。整首诗是饱经文革**,却仍未失去理想与追求的沧桑而冷峻的一代青年心灵的真实写照。
是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懈的追求,在于执著的信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诱惑与阴暗,也充满繁复的挫折与迷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一切,这才是我们学习这首诗歌的归宿,以人探索之精,养我浩然之气。大家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解读本诗,运用个性阅读,提升自己的心智素养,涵养自己坚定、果断、永不自甘沉沦的品质与精神。
另外,本诗简短的诗行,匀称的诗节,低沉的韵律,与冷静的心志完美的融合,使其具有一种艺术的优美,阅读时应仔细品味。
小议完全式话题作文题目的结构与作用 四川省资阳中学
李政
邮编 641300 从2000年以来全国高考已连续四年出现话题作文,这种“三自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作文命题自诞生起就以其广阔的自由创造空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可能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近两年笔者参加了高考阅卷,发现许多同学对话题作文的把握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受以前材料作文影响,只抠材料,不扣话题;有的就事论事,内容单薄;有的不注意要求,以话题为标题,或没有标题,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部分学生不了解话题作文的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笔者试就一个完整的话题做一解构,以期有所补益。下面以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2)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3)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4)[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这是一个完全式话题作文题目。笔者认为,一个完全式话题作文题目应包括四个部分:(1)材料、(2)解析、(3)话题、(4)要求。材料是一个引子,它的作用是引出话题;解析是对材料的简单分析和拓展,它的作用是诱发考生对相关材料的联想,拓展考生的想象空间,激发考生写作欲望;话题起定向作用,它规定写作的范围和方向;要求对内容、立意、文体、题目、字数等作出规定。
先说材料。在以前的材料作文中审材料是审题的关键,因为材料中的观点常常就是你作文的最佳立意,否则就会偏离题意。这也是材料作文受到批评的原因,它限定了学生的立意,学生作文只能重新阐释或论证原材料观点,最好的也只是“原材料观点+生活现实”。比如199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后写议论文,读懂寓言诗,文章的立意基本就定了,首先对于这种鸟类之间的互相评说是不应给予肯定的,联系到实际生活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只看见他人的缺点而不认识自己的不足。在话题作文中材料的这种作用被削弱了,它只起引出话题的导入作用。比如前面题目中智子疑邻的故事,如果是材料作文,文章将最好这样立意:任何事情都不能凭个人好恶,主观臆断,而应该认真调查,实事求是。部分学生受以前材料作文思路影响就这样立意,但这样立意却没有扣住“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造成了偏离题意,得分就可想而知了。
解析部分是话题作文的一个亮点,它让高考作文题显得大气。可以说它是对学生作文的启发和提示,它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不与学生为难的平易的特点,也展现出高考对考查学生思维的重视。这部分内容值得考生仔细琢磨,甚至字斟句琢也不为过。遗憾的是,许多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常常忽视这些重要信息,以致思路难以展开,文章内容单薄甚至空洞。让我们来看前面题目中的解析部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自然引发学生从故事到现实生活的相似联想;“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对比联想,拓展联想空间;“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在前面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思考引向深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个问题回答了,文章立意就明确了。几个问题围绕话题,层层递进,不是很好的作文提示吗?
话题是话题作文题目的核心,它在话题作文中起着关键的定向作用。不管你联想和想象如何丰富,最终都应该回归到话题上来,紧扣话题展开。话题一般只是作文内容的一个范围指定,有着较为广阔的自由空间。比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只要你能紧扣二者关系,可以结合你所拥有的材料和你的认识立意,你可以认为感情亲疏要影响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也可以认为二者根本没有关系,也可以认为有联系但前者对后者不起决定作用,甚至可以探讨怎样才能让感情亲疏不影响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如此等等。这就是话题作文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话题作文自诞生起就受到社会各界青睐的原因,它让考生说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思想,这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贯彻与落实。
至于要求,这是所有作文都有的,无庸赘述,只要同学们认真细致一些就行。
第三篇:划拨方式用地申请报告
划拨方式用地申请报告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我单位申请以划拨方式使用位于 的土地,作为 项目建设用地。
请批准。
××××单位(章)×年××月 ××日
第四篇:产业用地政策2016-38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16〕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决策部署,促进地方各级特别是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更好落实产业用地政策,依据国家和部已经制定出台的各项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用地政策,部研究形成了《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现予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产业用地政策的重要意义
产业用地政策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主动作为;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认真履行国土资源职责新定位,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的重大举措。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将落实产业用地政策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加主动地服务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扩就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工作力度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对照《指引》,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精神,主动对接产业用地新需求,优化土地供应结构、调整土地供应时序,保障产业发展及时落地。准确把握鼓励盘活现有建设用地发展相关产业的政策要义,主动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双调整双优化。
三、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土地市场环境
落实产业用地政策要坚持按用途管理、平等对待用地主体的原则,依法依规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土地、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进一步做好大、中、小、微企业发展用地需求保障工作,促进社会投资、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供给侧改革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据国家产业用地政策,结合地方实际,不断完善实施措施,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市、县的培训与指导,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要求。对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报告、上下联动、及时解决,促进政策落地。
五、加强产业用地政策的宣传
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向产业行业主管部门、用地主体宣传产业用地政策,做到广而告之。要注意发现、总结落实产业用地政策的成功经验、典型做法,并加强宣传、交流,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市场环境,提升落实产业用地政策能力水平。
2016年10月28日
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
为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培育发展新动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依据国家和部关于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用地政策,制定本指引,供地方各级特别是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工作中使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产业用地政策含义)产业用地政策是指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针对特定行业制定的专项用地政策。相关政策清单见附录,并可在中国政府网(www.xiexiebang.com)和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查询。
上述“特定行业”,不包括房地产业。
本指引适用于上述特定行业涉及的土地供应、开发利用和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应计划编制及登记等工作。
第二条(基本原则)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执行产业用地政策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符合用地分类国家标准和土地使用标准,坚持规划确定用途、用途确定供应方式、市场确定供应价格、用地主体一视同仁原则。
第三条(本指引的细化与更新)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按照本指引,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细化实施措施,推进产业用地政策落实。
对本指引印发后国家和部新出台的产业用地政策,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自行纳入本指引适用范围。
第二章 产业用地政策实施
第四条(可按原地类管理的情形)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和《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光伏发电站项目使用未利用地布设光伏方阵的,可按原地类认定和管理。其中的未利用地按照土地调查成果认定,光伏方阵用地面积按照《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5〕11号)核定。
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外的旅游项目中的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可按原地类认定和管理。
第五条(优先安排计划指标的原则和层级)对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集聚区及使用未利用地发展产业的,要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时,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产业发展情况,统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确保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促进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第六条(优先安排供应计划的行业类型)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时,应根据产业用地政策相关要求,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0〕117号),优先安排下列产业用地供应:
(一)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发布的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重点产业。
(二)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发布的产业促进政策中明确的重点产业。
(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前述规划、政策明确的本地区重点产业。
各地制定供应计划,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要求,积极保障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用地。中西部地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27号)要求,加大加工企业用地供应。
第七条(土地用途的确定)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组织新供产业用地时,应当依据规划部门给出的规划条件,确定土地供应用途。
对于现行国标分类中没有明确定义的新产业、新业态类型,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按照国土资规〔2015〕5号文件规定,结合现有土地供应政策要求和当地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主动商同级城乡规划、产业主管部门提出规划用途的建议意见,促进项目落地。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合同中的宗地用途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1010-2007)规定的土地二级类填写;规划部门给出的规划条件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无直接对应类型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经内部会商后,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土地二级类填写,必要时可征求规划、投资部门意见。
根据国土资规〔2015〕5号文件规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工业用地、科教用地兼容相关用途设施建筑面积不超过15%的,仍按工业、科教用途管理。其他情形下,同一宗土地上兼容两种以上用途的,应确定主用途并依据主用途确定供应方式;主用途可以依据建筑面积占比确定,也可以依据功能的重要性确定,确定主用途的结论和理由应当写入供地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土地使用方式的确定)各类产业用地均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使用土地。
以长期租赁方式使用土地的,应按照《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国土资发〔1999〕222号)执行,租赁期限按照《合同法》规定,不得超过二十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和《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经国务院同意),现阶段仅政府投资建设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公共租赁住房两类项目用地可以作价出资(入股)方式使用新供建设用地。作价出资(入股)土地应当以市、县人民政府作为出资人,制定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土地供应方式的确定)以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产业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建设、房产部门拟定方案时,应提请同级政府同意,邀请投资、产业等主管部门参加供应方案拟定工作,明确租赁土地转为出让土地的条件,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按用途依法需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工作可在租赁环节实施;在承租方使用租赁土地达到合同约定条件后需办理出让手续时,可采取协议方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1号),对旧城区改建需异地搬迁改造的城区商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业用地、工业用地,在收回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经批准可以协议出让方式为原土地使用权人安排用地,有土地使用标准要求的,应按标准安排同类用途用地。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37号)、国土资规〔2015〕10号文件,下列情形可将通过竞争方式确定项目投资主体和用地者的环节合并实施:
(一)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实施项目建设时,相关用地需要有偿使用的;
(二)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新建铁路项目投资主体和土地综合开发权中标人的;
(三)政府将收回和征收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并用于旅游项目建设的。
以合并竞争方式确定项目投资主体和用地者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依法独立履行编制供地方案、签订供应合同和实施用地供后监管等法定职责。
第十条(关于配套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14〕11号)、国土资规〔2015〕5号、国土资规〔2015〕10号、《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财教〔2014〕56号)等文件规定,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无线通讯基站、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社区养老(医疗、体育、文化)服务设施、电影院(影厅)、旅游厕所等布点分散、单体规模小、对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有密切依附关系的产业配套设施,允许在新供其他建设项目用地时,将其建设要求纳入供地条件。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主动告知相关部门上述配建政策,相关部门提出配套建设要求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注意与提出要求的部门共同商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先将配建要求纳入规划条件后,再行纳入供地条件,并明确建成后资产移交和运营管理要求。
第十一条(关于地役权)根据《物权法》和国办发〔2014〕35号、国土资规〔2015〕5号等法律和文件规定,地役权适用于在已有使用权人的土地、建筑物、构筑物上布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无线通讯基站、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等小型设施的情形。设立地役权,应执行《物权法》第十四章规定。
第十二条(关于过渡期政策)对于产业用地政策中明确,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国家支持产业、行业的,可享受在一定年期内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过渡期支持政策的情形,过渡期满需办理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手续时,除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保留划拨外,其余可以协议方式办理。
产业用地政策对“暂不变更”的时限没有明确规定的,时限及后续管理可参照执行国土资规〔2015〕5号文件,或由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三条(土地供应价格的确定)各省(区、市)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以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按比例计算后低于该项目实际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的,应按不低于实际各项成本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出让底价。中西部地区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向相关部门建议,按照国发〔2016〕27号文件要求,将加工贸易相关的工业项目纳入本省(区、市)优先发展的工业项目。
根据国土资规〔2015〕10号文件,旅游相关建设项目中的人造景观用地应根据具体行业市场经营情况,客观评估确定供应底价。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作为经营性商业用地,应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所在区域有工业用地交易地价的,可以参照市场地价水平、所在区域基准地价和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等确定出让底价。
第十四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产业用地政策允许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除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地区外,其他地区应按《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执行,应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使用,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举办企业的方式使用土地。在此前提下,各地可依法探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的管理方式。
依据《旅游法》规定和各省(区、市)制定的管理办法,乡村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
第三章 改进完善管理方式
第十五条(安排供应计划)按照国土资发〔2010〕117号文件规定,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测算计划期国有建设用地需求量时,应当主动征求本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主管部门意见,确定需优先保障的重要产业国有建设用地需求量。
第十六条(项目认定)下列情形中,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会商产业主管部门,对项目性质予以认定:
(一)落实产业用地政策时,对相关项目是否属于国家支持发展产业难以确认的;
(二)建设单位认为自身拟建项目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对项目是否属于非营利性项目性质难以确认的。
产业主管部门能够就上述事项提供证明文件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依据证明文件、按相关产业用地政策执行。产业主管部门不能就上述事项提供证明文件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在与产业主管部门商议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共同提出对项目用地适用政策的建议,报请有批准权的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关于供应前置条件)对政策允许将产业类型、生产技术、产业标准、产品品质、节地技术等要求作为土地供应前置条件的,设置供应前置条件时,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商请提出供应前置条件的部门,书面明确设置土地供应前置条件的理由或必要性、具体内容表述及条件履约监管主体、监管措施、违约处理方式。在制定供地方案和签署供地文件时,除将相关内容写入外,还应当将提出前置条件部门出具的上述书面文件作为附件一并收入,并在向土地供应集体决策机构汇报时专门作出说明。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积极向本地区相关部门和产业发展、土地供应集体决策机构宣传国土资源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共同下发的国土资规〔2015〕5号文件,落实其中将项目用地产业发展承诺书作为签订土地供应合同前提条件的规定,提醒提出关联条件部门监督承诺书履行情况。
第十八条(限制改变用途与分割转让)对于落实产业用地政策供应的宗地,相关规范性文件有限制改变用途、限制转让或分割转让等规定的,原则上应当将限制要求写入划拨决定书或有偿使用合同,并记载到不动产登记簿和不动产权利证书,在分割转让审批、不动产统一登记管理等环节予以落实。
第十九条(卷宗与台账管理)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产业用地政策实施的精准性、时效性管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跟踪服务和监管。适用的产业用地政策文件应当纳入土地使用权供应档案卷宗长期妥善保存。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建立产业用地政策适用项目台账,记录项目基本情况、适用产业用地政策、供后投资建设情况、过渡期起始时间及期满处理情况等。
第二十条(监管责任)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产业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据土地供应合同、划拨决定书、产业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前置条件文件、项目用地产业发展承诺书等约定的用地条件、用地责任、监管责任,强化用地供后联合监管。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市、县人民政府或相关机构报告。
第五篇:2010中考说明部分成语解释专题
成语解释
第五页
1、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任何损伤。恙:病。
2、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跋山涉水:翻越山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拔:在山上行走。涉:渡。
4、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5、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6、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7、不能自已: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8、不屈不挠:不屈服。
9、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10、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11、层峦叠嶂(zhàng):形容山峰高高低低,连绵起伏。嶂:形状像屏风的山峰。
12、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13、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
14、触景生情:受到当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触:触动;感动
15、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
16、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只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途:道路。
17、得陇(lǒng)望蜀: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教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带兵南下,攻取西蜀(鉴于《后汉书 岑彭传》)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陇:甘肃的别称
18、滴水穿石: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19、赴(fù)汤蹈(dǎo)火: 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汤:开水 .20、高屋建瓴(líng): 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瓴:盛水的瓶子。.
21、刚正不阿(ē): 形容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阿:迎合 .
22、根深蒂(dì)固: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蒂: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23、功亏一篑(kuì): 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篑:土.筐。
24、骇(hài)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惊吓。....
25、鸡犬相闻: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26、记忆犹新: 比喻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
27、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28、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后无关紧要的事情。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
29、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形容有滋味,有趣味。30、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措,安排、处置。.
31、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迥,远。....
32、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33、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举,全。....
34、扣人心弦:形容试问、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35、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36、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脍,切得.....很细的鱼或肉。炙,烤熟的肉。
37、历历在目:指清楚地呈现在眼前。
38、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39、流连忘返: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40、满载而归:形容收获很大,也可以形容学术上取得很大的成果。
41、买椟还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的人。又讽刺了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42、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43、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辨是非,有时指视力很好。
44、名列前茅:比喻名次或成绩排在前面。形容人十分优秀。
45、名正言顺:原指发音正确,说话才通畅。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第六页
1.难以置信: 置:使得,让。放置。信:相信。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相信。
2.迫不得已.: 被逼得不得不这样做。迫:逼迫。
【近义词】:无可奈何
【反义词】:自觉自愿、甘心情愿
3.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4.恰如其分:恰:正好。分: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指说话办事恰当稳妥,无过,与其身份相符。指站在该角度,说话办事恰当适度。【近义词】 恰到好处、毫发不爽
【反义词】 离题万里、毫厘千里 5.千姿百态: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近义词】
千态万状、绰约多姿【反义词】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6. 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勉强比附。
7.情不自禁:一个使用率较高的成语,表示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禁:控制。
心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8.情真意切: 指情意十分真切。
【反义词】虚情假意
9.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神贯注: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0、锐不可当:指气势旺盛威猛,勇往直前,不可抵挡。锐:锐利。当:抵挡。
11、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世称“三顾茅庐”。后用“三顾茅庐”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顾:拜访。茅庐:草房。
12、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指心情舒畅。悦目,看了舒服。
13、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显得非常严厉。声,声音。色,脸色。俱,都。厉,严厉。
14、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恐、不安的样子。也作“丢魂落魄”。
15、诗情画意:像诗、画那样优美动人,给人以美的意境。也指自然景色幽美,耐人寻味。
16、首屈一指:扳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屈,弯下。
1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首:最先,最早。当:面对。冲:要冲,交通要道。
18、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石头显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现象。后多用来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19、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
20、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水流漂荡,比喻自己没主见,随着潮流走。
21、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主见。
22、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23、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24、万籁俱寂:形容四周围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25、唯利是图:只贪图财利,别的什么都不顾。也做唯利是图。
26、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27、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其广阔。
28、息息相关∶呼吸时的气息相互关连。形容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息,呼吸时进出的气息。
29、洗耳恭听∶形容专心而恭敬地听。常用作请人讲话的客气话。30、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禁受不起。形容非常高兴。胜,禁受得起。
31、相得益彰∶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得∶互相投合。益∶更加。彰∶明显。
32、相辅相成∶指两种事情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辅∶辅助、帮助。
33、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34、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不躁,不生气。
35、心悦诚服∶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的信从或服从。悦∶高兴愉快.36、欣喜若狂:欣喜得像发狂了。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37、轩然大波:意为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38、悬梁刺股:形容读书学习发奋刻苦。
39、鸦雀无声:连乌鸦和麻雀的声音也没有。形容十分寂静。
40、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地做某事。多形容十分勤奋、勤恳、忙碌。也作“夜以接日”“日以继夜”
41、一碧万顷:形容青绿的水面或碧蓝的天空辽阔无边。
42、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形容没有一点办法。
43、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44、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5、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46、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
47、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到水的源头,比喻不忘本。
48、油然而生:指思想、感情等很自然的产生。油然:自然而然。
49、再接再厉: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再:又一次。接:接触,交锋。厉:奋勉。
50、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地欢乐。
51、张灯结彩:陈设辉煌的灯火,扎结美丽的丝绸。形容喜庆、节日的繁华场面。张:悬挂。
52、壮志未酬:远大的志向尚未实现。酬:实现。
53、追本溯源;追究事物发生的根源。追:追究。本:根本。源;根源。
54、谆谆教诲;恳切耐心地劝告。谆谆:恳切教导的样子。
55、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形容极其困难,陷入绝境。投:投奔。
56左顾右盼: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形容十分得意或仔细观察事物的神态。顾、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