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军人之美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军人之美的认识与思考
杨雪
军人,是一个了不起的群体,是一个值得我们用心来讴歌和赞美的群体!展开漫长的历史画卷,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最不可缺少、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为了阶级、民族利益而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军人。之所以军人最不可缺少、最引人注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军人是最美的人。
一、军人之美有哪些
(一)勇毅之美。
军人天生为打仗,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敢于亮剑;即使面对极度的危险,也要面不改色、一马当先。面对同胞遭受灾难,热血男儿,赴汤蹈火,勇往直前!他们站着,是一颗凌霜雪而不动的青松;即使倒下,也是一座山,一道岭!这种不可战胜的意志和力量,呈现给我们一种特殊的美,震撼人心的美——刚毅之美。
(二)忠诚之美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古往今来,忠诚与否隐于心,不察则“养痈长疽,自生祸殃”;忠诚与否显于行,不忠则“立身一败,万事瓦裂”。中国军人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党绝对忠诚。当前,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正在逐步深入,各级党委都在做好坚定看齐追随、坚决维护核心工作,都在开展“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主题教育,这正是我军忠诚之美的具体体现。
(三)阳刚之美。
当我们一看到军人那极富线条美和色彩美的着装,那充满英武之气的外在形象,那整齐有力的步伐,那浑厚嘹亮的口号,那声振林木的呐喊,就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经过系统而又严格训练的军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威风凛凛,英武之气逼人。这是人类力量的化身,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集中体现者。
(四)奉献之美。
人民军队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牺牲奉献史,军事职业是一种具有牺牲与奉献的特殊性质的职业。战争年代的军人流血牺牲,驰骋疆场。那时的军人美渗透于生与死的矛盾较量之中,赴汤蹈火时的义无反顾、去留决断时的视死如归,无不展现着军人的奉献之美。和平年代,虽然没有了战时流血牺牲的悲壮惨烈,但奉献献精神却无处不在,许许多多的英雄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着、耕耘着,充分展现了革命军人特有的高层次精神生活和美的情感,他们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们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展现了中国军人牺牲奉献的独特风采。
(五)智慧之美。
军人要履行自己的使命,仅靠顽强坚毅的意志作风,仅靠忠诚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是有勇有谋,富于智慧的。智勇双全,是对军人的最好评价。历次战争的残酷考验,锻炼了军人的意志,也磨练了他们的智慧。严守纪律而又机动灵活,勇往直前而又善于变通,不怕牺牲而又能保全自身、消灭敌人,都是智慧的体现。四渡赤水,平型关大捷,无不是军人智慧之美的体现。
(六)服饰之美。
服饰之美是军人外在美的重要表现。当前,我军的服饰包括常服、迷彩等军服和臂章、姓名牌、胸标等配饰,具有简洁、明快、质朴的特点,军装给人一种威严、庄重的感觉,这也是其他服饰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也正是军服之美的所在。
二、自觉践行军人美
审美重在创造和丰富美,关键在于创造和丰富军人的内在美。作为军校青年学员,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又将进一步促进审美情趣的升华。革命军人创造的美,涉及艺术美、社会美、环境美、自身美等多方面的内容。而最经常的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军人的自身美和军营美。
(一)塑造心灵美
心灵美,是一种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这样说:“在一切的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间的心灵美更美好的东西了。”就军校学员而言,心灵美具体的地表现出来就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其中有灵魂是军人心灵美的核心。心灵美并不是一些华丽词藻的堆积,必须在实践中表现出来,成为一种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对我们来说,平时刻苦学习、模范守纪,战时临危不惧、牺牲奉献等,就是军人心灵美具体而富有生命力的感性形象。
(二)保持行为美
行为美是指军人的行为举止符合公认的社会规范而表现出的一种美,它是心灵的外在表现和自然流露。军人的行为美突出表现为端庄有礼、干练利落、严守纪律。
端庄有礼就是举止稳健潇洒,行为得体大方,使人感到有礼貌、有修养。条令上对军人举止的基本要求概括来讲就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正是如此,我们军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才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凡是到过天安门广场的人,无不为国旗护卫队的战士所吸引。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们都像一尊俊美的雕像一样屹立挺拔,充分表现了中国革命军人的威严。在许多公共场所,军人表现出来的彬彬有礼、先人后己、扶老携幼、助人为乐的行为,堪称社会的表率,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干练利落就是指军人行为的坚强有力、迅速准确、雷厉风行。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日常工作生活,都要求准确无误。大家在军校这种生活环境中不断磨练,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干练利落的作风。
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是任何一个社会群体达到完整、统一、有序的可靠保证,对于军队来说则更是如此。纪律是军人的生命,它表现出军人对自己行为的克制和训练有素,体现出军人美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守纪律的美是一种力量的美、秩序的美。而我们要做到行为美,就要从最基本的队列动作开始,从学习和遵守各项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开始,反复实践,细心体会,真正掌握条令的要求和规定的动作要领,才能“习惯成自然”,使自己的行为体现出一种军人特有的美。
(三)讲究军容美
严整的军容体现出军人的作风和意志,具有阳刚之美。军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组织,统一的着装、规范的动作和整齐的内务,对军人养成自觉纪律,培养战斗作风,适应战争需要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军容美不仅具有外在的审美价值,而且是军人内在美的具体体现。讲究军容美,一要着装整齐,要按整齐一致、便于操作、适合训练作战的原则统一着装,不披衣挽袖、敞胸露怀,不私改军装。二要容貌整洁,即要保持整洁、庄重、得体大方的发型和仪容。身着军装,更要注意仪表的整洁。作为一名军人,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军,严格遵守条令中关于军人着装的规定,使军容美更好地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
(四)养成语言美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心灵之光。美的语言,给人以一种享受,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的思想大部分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语言美,一是要言之有理。说话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二要言之有礼。讲话要符合军人道德规范,言谈话语要文雅、谦逊、礼让、和蔼,不讲粗话脏话,更不能恶语伤人。三要言之有物。说话、讲演、发言都要言之有物,不讲言而无物的空话、哗众取宠的大话、敷衍了事的套话、言不达意的废话和油腔滑调的假话。
(五)创造军营美
军营美是军人整体美的体现,是要求全体官兵共同创造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娱乐的环境美。优美文明的军营环境,使人置身于其中,能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催人奋进。对此,一是要以连为家,爱家建家,只有增强主人翁的意识,才能把连队当作自己的家,才能努力学习、安心工作,才能主动积极的为连队建设出谋划策;二是要内务整齐清洁,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以此来展现军校生活的正规有序。三是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朝气蓬勃、融洽和谐、你追我赶、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使我们整个军营呈现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动人景象。
军人是威武之师的美,军人是文明之师的美,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代表的不是我们个人,而是中国人名解放军这个集体,因此,我们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注重军营之美的营造,要让军人之美成为军人最闪亮的名片。
第二篇:引导学生认识学科之美
汉字之美
一直以来都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深知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更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通过这两年担任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发现,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学生每天要认读、记忆十几个不同结构、不同意义的生字。因此,要达到让学生“识字、记字、写好字”的目的,识字教学便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并同时引领学生感受到中国汉字之美呢?下面就自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联想识字,感受汉字形象之美。
汉字中有许多象形字,这些字的特点就是描摹事物的形状而产生的。如:煮、臼、盆、盒、桌,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因此,教学中,我利用这象形字的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帮助学生用联想形象的方法识记汉字。如:学习“鼠”字,“鼠”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齿。如此联想,这个字就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感受到汉字形象之美。
二、比较识字,感受汉字变化之美。生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在学习时,我不是让学生单独认字,而把字形相近的字同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竿”字时,我将它与“杆”字相比较,“竿”指竿子,它与细长的竹子有关,所以是“竹”字头; “杆”指细长的杆子,与木头有关,所以是“木”字旁。认识“安”、“妻”、“群”、“独”、“乳”字时,我是这样教的:“安”是女子在家最安全(教师略讲古代抢婚制);“妻”即是女子被人一手抓住,抢为老婆;羊喜欢群居,所以为“群”;狗善争斗,只好“独”处;“乳”字是母亲怀抱哺养着幼儿„„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识字兴趣。
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易混淆了。同时比较识字,学生能从认识“一个字”到认识“一串字”,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同时学生在比较识字中感受到中华汉字的变化无穷。
三、情景识字,感受汉字意境之美。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识记的效果更好。我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让生字多次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词说句;同桌互相听写;相同结构、相同偏旁的字归集起来等等。
教学“青”字时,我对学生说“青”是小草的颜色,是人们形容大自然美丽时常用的字,所以我们有许多字利用“青”来造的,比如人的眼睛就是“目青为睛”;形容天气好有太阳就是“日青为晴”;说为人有礼貌,“言青是请”;水干净为“清”;不争不吵为“静”等等。
我常常将“口”、“扌”、“讠”、“足”等偏旁的字,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教“眺”时,联系以前学过的形声字“逃、桃、跳、挑”等让学生去思考——“逃”是要用脚的,所以是“走之儿”,“桃”为果树,故是“木”旁,依此类推。汉字有许多形声字,一边表义,一边表音,运用这一方法教学,不但让学生记清“字形”,而且还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四、游戏识字,感受汉字丰富多彩。
低年级的学生占优势的是无意注意。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教学方式、方法要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通过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学习了合体字后,学生常常会把字音相近或相同的字混在一起,分不清楚。教学中,我常常设计“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随后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把字组合正确了,将字读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另外,在游戏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丰富多彩,再多、再难的汉字也不那么难认、难记了。
我在黑板上画好巨大的田字格,按正确的笔画顺序,请几个同学合作(一人写一个笔画)把生字写出来。若是用彩色粉笔写,这个字就像一个穿着鲜艳衣裳的漂亮女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和游戏中识字,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还时常通过“猜谜语”识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八只脚”——趴,“十八张嘴”——杏、束、呆、困,“王老师和白老师坐在石头上猜谜语”——碧„„许许多多的汉字都可以用来做谜语猜。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常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五、生活中识字,感受汉字无处不在。
识字教学应该紧密地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多多识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主动学习生字的习惯。
如学习“编”字,我拿一些小绳子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小人、玩具、小箩筐等,随后告诉学生刚才做这些小东西的过程就叫“编”,这个字的左边是“绞丝旁”,表示用细线、藤条等来做东西才叫“编”,它的右上部是“户”,说明古时候人们家家户户都要编一些生活用品或工具,右下部则很像一个编好的箩筐。这样,借助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劳动经验来识字,使学生识字的兴趣大增,促进了识字的效率,拓展了思维的深度。
我们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识字的智慧宝库,也许是太过熟悉反而不在意了,校园里的校名、小学生守则、班级名、课程表、值日表、墙报、宣传栏、标语„„如此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和好途径。
总之,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而且汉字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我们要在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领略我们中华汉字之美。
第三篇:唯物辩证法的思考与认识
唯物辩证法的思考与认识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正是因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事物才有自己的运动和发展。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一条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从各个不同侧面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本质。因此,对立统一规律必然贯穿在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第三,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的分析方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四,承认不承认矛盾,承认不承认事物因内在矛盾而引起变化、运动,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括: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另外,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原理,要求我们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把握好事物的“度”。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于事物的飞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趋成熟,则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如果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必将一事无成。
事物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这样才能经受困难和曲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
总之,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按辩证法办事”,就能达于应事而变,顺势而为,就能做到运筹帷幄,高瞻远瞩。
第四篇:专业认识与实践思考
专业认识与实践思考
学习机械工程专业
我应该达到的要求:
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能够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成为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完成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我应该具备的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14)应用机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5)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认识与思考
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认识与思考
林东一中 马国春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目前,教育仍然主要以班级授课制教育为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经过自己教学的实践,我觉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一、课堂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在化学教学中,现在特别强调从生活中的化学汲取知识,课本内容的设计也更多地结合了生产、生活的知识,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引发学生的内心思考
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但更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内隐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传授盐类的水解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个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之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下面的问题顺理成章,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存在的变化,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情境,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探索。
三、课堂教学的主题要结合学习的目标。
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 离。在一堂课中情景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如果为创设情景而冲淡了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那又是得不偿失的。情景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就可以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景,这样既保持动态生成性,又要保持静态稳定性。
四、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种思路:
1、通过实验来创设情景: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知识大多来自实验,知识点多又较复杂繁琐,不易记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应该重视实验,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既能达到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也符合现在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去体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是实验课,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进去,这样的话对实验的操作、观察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喜爱除了来自于实验千变万化的现象,还有学生对于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在实验中学生亲自操作,受外来约束、压力比较小,那种学习的主动性是其他任何时候无法比拟的。如果是演示实验,可以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对所学知识的相互探讨,验证原理,发现实验中的新问题,然后对物质的反应和操作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素养、求实的探索精神。并能利用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假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够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化学知识的学习外,我们还能给他们许多我们书本上无法给出的问题。
2、通过生活来激发兴趣
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等。现在不管是新教材的要求,还是高考中的考点,社会、生活和化学都是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3、.通过联想来引发思考
高中化学学习学会知识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知识之间的 相互联系及规律。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除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掌握基本规律。在掌握基本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拟情景不仅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可融入丰富的情感,它比真实的事物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学生在角色效应的影响下自觉地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这样的学习情景。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我们还可以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出特定的情景来进行对知识的理解。
4、通过问题来培养思维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活跃,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精神、创新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利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拿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分析并加以解决是一种很好的情景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课堂教学的魅力,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个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课堂,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