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二站总结(按视频播放顺序)
1.测血压
患者休息至少5分钟、禁烟、咖啡、排空膀胱30分钟后,让受检者脱下该侧衣袖,露出手臂并外展45°,肘部与心房同一水平,将袖带平展地缚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横纹2-3cm,松紧适宜,检查者先于肘窝出触知肱动脉搏动,再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上,轻压听诊器体件,然后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待动脉音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后,开始缓慢放气,测压是双眼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测压值,当听到第一个声音时所示的压力值是收缩压,继续放气,声音消失时血压计上所示的压力值是舒张压(个别声音不消失时,可采用变音值作为舒张压并加以注明)。测量两次取平均值; 2.左颌下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检查时检查者用左手扶被检查者头部,使头倾向左前下方,用右手四指并拢触摸左颌下淋巴结。
3.浅表淋巴结的触诊顺序:检查者将示、中、环三指并拢,其指腹依次平放于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等的皮肤上进行滑动触诊。4.对光反射 A、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光源自外侧迅速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同侧瞳孔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B、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左手隔开两眼,光源自外侧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对侧瞳孔受检者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5.甲状腺后位检查法
1、被检查者取坐位,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身后,将双手拇指放在被检查者颈后,其余四指触摸甲状软骨两侧。
2、首先触摸位于气管环前面的甲状腺峡部,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
3、然后触摸甲状腺侧叶,一手示指、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指、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
4、触到肿大的甲状腺时,让被检查者作吞咽动作,甲状腺随吞咽上下移动,可助判断。
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②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②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 6.触觉语颤.:医生将左右手掌或手掌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对称部位,然后嘱病人以同等强度重复发“一”长音,按前胸壁、侧胸壁、再到后胸壁的顺序进行,自上而下对比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强度,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7.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通常部位是腋中线胸部的下部,第5-7肋间最易感觉到,正常人无胸膜摩擦音 8.肺部扣诊
(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10分)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末端的指关节(4分)。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两侧对比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告之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比较叩诊音的变化。(6分)(无对比叩诊应酌情扣分)(2)叩肺下界移动度(6分)。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1分)②然后告之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2分)。③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告之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由此测量出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2分)患者屏气不宜过长。(1分)。
(3)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①肺部叩诊有几种方法?讲一下正确做法。(1分)直接和间接叩诊
②右下胸部清音区叩诊明显变浊,考虑什么疾病?还要做什么体检鉴别?(1分)
肺炎、肺结核、肺肿瘤、胸腔积液、胸膜肿瘤、胸膜增厚。可行胸膜摩擦感检查鉴别胸膜病变
③肺下界移动度范围正常值是多少?减少说明什么问题?(1分)6-8cm,减少见于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气胸、胸水等 肺部听诊
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嘱被检者微张口或均匀的呼吸,必要时可做较深呼吸或咳嗽数声后继续听诊,这样更有利于觉察呼吸音及附加音的变化,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注意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时注意呼吸音的变化,是否有异常的附加音,如罗音、胸膜摩擦音等。9.胸部听诊方法:
1.嘱受检者微张口,稍做深呼吸,注意每个部位听诊1~2个呼吸周期。
2.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外向内,从左向右,由前胸到侧胸及背部(部位同叩诊,前胸、侧胸在每个肋间,至少应听诊3个部位,后胸每个肋间至少2个部位),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
3.呼吸音:A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和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B肺泡呼吸音:正常人除了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音分布部位外,其余肺部均为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增强,减弱或消失,呼气音延长,呼吸音增粗均为异常。C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此种呼吸音为支气管呼吸音与肺泡呼吸音的混合呼吸音。正常人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则为异常。
+
4.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可分为干啰音和湿啰音。正常人听不到啰音。
5.语音共振:嘱受检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正常可听到柔和、模糊的声音。检查时要在两侧胸部对称部位比较听诊,如发现增强、减弱则为异常。
6.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通常部位是腋中线胸部的下部,正常人无胸膜摩擦音 10.心脏触诊
心脏触诊包括心尖搏动、震颤和心包摩擦感等内容。心脏触诊时首先用手掌感觉心脏搏动的大体位置,然后用示指和中指对心尖搏动进行详细触诊。触诊心前区震颤和心包摩擦感时用小鱼际检查。
1.心尖搏动位置同视诊,正常范围2~2.5cm。
(1)心尖搏动的位置改变:意义同视诊。
(2)心尖搏动的强度和范围异常: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心肌收缩力增强或左心室肥大,如严重贫血、甲亢、高血压等。抬举性搏动是左室肥大的可靠体征。心尖搏动减弱且弥散见于心肌炎或扩张性心肌病等情况。
2.心前区震颤
触诊时手掌感觉的细小振动,一旦发现说明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触及震颤后,注意震颤的部位以及发生时相。震颤的时相可以通过同时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来确定,心尖搏动时冲击手掌或颈动脉搏动后出现的为收缩期震颤,而在之前出现的为舒张期震颤。主要发生机制为: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流动时产生湍流,引起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传导至胸壁。
(1)收缩期: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2肋间: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3~4肋间:室间隔缺损。
(2)舒张期:心尖部:二尖瓣狭窄。
(3)连续性:胸骨左缘第2肋间:动脉导管未闭。
3.心包摩擦感触诊
部位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特征为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摩擦感,收缩期更易触及,坐位前倾呼气末明显。见于感染性(结核性心包炎多见)和非感染性(尿毒症、梗死后综合征、SLE等)心包炎。
被检者区仰卧位,检查者站于其右侧
①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②触诊时从心尖区开始→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区→三尖瓣区
心脏触诊:心脏触诊的内容有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和心包摩擦感。检查者用右手全手掌置于心前区,注意心尖搏动的位置和有无震颤。示指和中指并拢,用指腹确定心尖搏动的准确位置、范围,是否弥散,有无抬举性搏动。用手掌在心底部和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触诊,注意有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必要时用手掌尺侧(小鱼际)确定震颤的具体位置,判定收缩期还是舒张期。触诊心包摩擦感时,在患者取坐位前倾呼气末时较明显。注意触诊时按压在胸壁上的力量不宜过大,因用力按压可降低手掌触觉感受器的敏感度,以致触不到震颤或心包摩擦感。应适当地调整按压的力量,以求得到最佳的效果。11.心脏瓣膜听诊
考生在被检查者人体上能正确指出传统的5个听诊区位置(5分);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1分)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1分)③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1分)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1分)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1分)(2)听诊顺序正确(5分);从二尖瓣区开始 肺动脉区 主动脉区 主动脉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6分)。心率(1分)、心律(1分)、正常心音、心音改变(正常、异常)(1分)、心脏杂音(正常、异常)(2分)、心包摩擦音(1分)等。(4)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如果心尖部听到舒张期杂音,还要注意什么?(1分)应区分杂音的时项,早、中、晚,杂音的性质
②什么是三音心率?包括哪些?如何区别?(1分)在原有两个心音之外,又出现一个额外的附加音。③什么是奔马律?说明什么问题?(1分)
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与第一二心音共同组成的韵律犹如马奔驰的蹄声。见于心肌病、心衰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顺序:二尖瓣区-肺动脉-主动脉-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③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
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12.演示腹部视诊操作
(1)考生口述并在人体上指出腹部体检时的体表标志及分区(6分)肋弓下缘(0.5分)、腹上角(0.5分)、腹中线(0.5分)、腹直肌外缘(0.5分),髂前上棘(0.5分)、腹股沟(0.5分)、脐(0.5分)及分区(2.5分):4区法、9区法、7区法。
(2)视诊方法正确(4分)①被检查者仰卧,正确暴露腹部,双腿屈曲,告之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自上而下视诊全腹。(2分)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观察。(2分)(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6分)。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2分)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2分)③皮疹、瘢痕、疝等。(2分)(4)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①腹部膨隆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腹腔肿瘤、腹水、腹腔积气
②腹部凹陷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消耗性疾病,肿瘤
③门脉高压、下腔静脉阻塞、上腔静脉阻塞在腹壁静脉曲张有何不同?(1分)自脐部向四周放射-海蛇头;脐上、脐下向下流;脐上、脐下向下流 13.振水音的操作:
在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振水音。检查时患者仰卧,医生以一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振动胃部,即可听见气、液撞击的声音,亦可将听诊器鼓型体件置于上腹部进行听诊。正常人在餐后或饮进多量液体时可有上腹部振水音,但若在清晨空腹或餐后6-8h以上仍有此音,则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14.腹部九分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成九个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为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自上而下将腹部分成九个区。
左上腹部:胃、脾、结肠脾曲,胰尾,左肾上腺,左肾 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左下腹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大网膜,横结肠,腹主动脉。
中腹部:大网膜,下垂的胃或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 系膜及淋巴结
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肿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右上腹部:肝右叶,胆囊,部分十二指肠,结肠肝曲,右肾上腺,右肾 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部分十二指肠,右肾下部。
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15反跳痛
当医生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用并拢的2-3个手指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迅速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
16.肝脏触诊: 肝脏触诊时,可采用单手或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使食指与中指指端指向肋缘,也可使食指桡侧缘对着肋缘,放在右侧腹部锁骨中线上,从髂前上棘连线水平开始触诊,让被检者做慢而深的腹式呼吸,触诊时的手应与呼吸运动密切配合,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肋缘或肝缘为止。17.肝颈静脉反流征:
令患者半卧位,观察平静呼吸时颈静脉充盈度,然后手掌以固定压力按压病人腹部脐周部位60s,如见患者颈静脉充盈度增加,称为肝颈静脉反流征。提示肝脏瘀血。18.肝脏触诊,(1)肝脏触诊(12分);①告之患者体位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两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2分)②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6分)。③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使肝下缘紧贴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4分)19.脾脏触诊;
(1)脾脏触诊(10分);①平卧位触诊: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左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5分)。如脾脏中度以上肿大时,亦可以右手单手触诊。②侧卧位触诊: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5分)。
脾肿大的测量(触诊方法,甲乙线、甲丙线、丁戊线起止点)
甲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CM表示。脾脏轻度肿大时只作甲乙线测量。
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 丁戊线: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未超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脾肿大的测量(①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伤寒.败血证);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肝硬化.淋巴瘤);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20.墨菲氏征体检;
+ 墨菲氏征检查:医生嘱咐患者平卧,医生站于患者右侧,左手拇指放在胆囊部位,其余四指放在右胸前下方,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借肝脏下移之时,使发炎的胆囊与拇指接触后,患者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Murphy征阳性,.说明胆囊有急性炎症。21.肾脏、输尿管压痛点:在下腹部触诊时,由浅入深进行按压,如果在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下输尿管点、肋脊点或肋腰点这些部位发生疼痛,那就是肾及输尿管的压痛点。
①季肋点:在第10肋骨前端;
②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③中输尿管点:在两侧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入骨盆腔处);
④肋脊点:在背部脊柱与第12肋所成的夹角顶点,又称肋脊角;
⑤肋腰点:在第12肋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又称肋腰。22.右肾触诊
卧位触诊右肾时,嘱患者两腿屈曲,并做深呼吸。医师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掌托住其右腰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方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而稍横向。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触左肾时,左手越过患者前方而托住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肾,正常人肾一般不易触及 23.肾区叩击痛:
检查肾区叩击痛,受检者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肋脊角处,右手轻握拳,由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手背 23.肝界叩诊
叩诊确定肝上界时,一般都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诊腹部,清音转为浊音即为肝上界,又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诊1-2肋间,则浊音变为实音,此处的肝脏不再被肺遮盖而直接贴近胸壁,称肝绝对浊音界,亦为肺下界。
肝浊音界的扣诊: 叩诊肝上下界时,一般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进行,叩诊肝上界,多由肺部开始向下叩,当由清音变为浊音处即为肝上界;叩诊肝下界时,由腹部鼓音区自下而上进行叩诊,由鼓音区变为浊音时即为肝下界。肝上下界之间的距离为肝上下径,正常为9-11cm 23.膀胱触诊:
正常膀胱空虚时隐于盆腔内,不易触到。只有当膀胱充盈胀大时,才超出耻骨上缘而在下腹中部触到。膀胱触诊一般采用单手滑行法。在仰卧屈膝情况下医师以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方向触摸,触及包块后应详察其性质。以便鉴别其为膀胱、子宫或其它肿物。膀胱增大多由积尿所致,呈扁圆形或圆形,触之囊性感,不能用手推移,按压时憋胀,有尿意。极度充胀时,触之质硬,但光滑。排尿或导尿后缩小或消失,借此可与妊娠子宫、卵集囊肿及直肠肿物等鉴别。
24.腹部移动性浊音的扣诊,患者仰卧,腹中部由于含气的肠管在液面浮起,叩诊呈鼓音,两侧腹部因腹水积聚叩诊呈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平面开始向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板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向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以核实浊音是否移动。
25.脊柱弯曲的检查(好像中医的不用考脊柱四肢检查)
脊柱弯曲度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直立位或坐位。
2、检查者先从侧面观察脊柱有无过度的前凸后凸,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3、检查者进一步用手指沿脊柱棘突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向下划压,划压后的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
4、以此线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 26.脊柱活动度的检查:
检查颈椎活动度时,医师用手固定病人的两肩,以头部正直为中位,让病人作颈部伸屈运动。正常颈椎的活动度为:前屈、后伸皆为45°,即前屈时,下颏可接触胸骨柄;后伸时,视线可直对屋顶。左、右侧屈也皆约为45°,即耳垂可接触耸起的肩部。左(右)旋转约为60°,即下颏可接触耸起的肩部。检查腰椎活动度时,病人取立位,髋、膝关节伸直,医师用两手固定其骨盆。正常腰段活动度为:前屈约为45°,后伸约35°,左、右侧弯各30°,旋转45° 27.脊椎扣击痛
脊柱扣诊脊柱叩击痛的检查有两种方法:
(1)直接叩击法:用手指尖或叩诊锤直接叩击各个脊椎棘突,常用于胸椎、腰椎病变检查。
(2)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医师将左手掌置于其头部,右手握拳以尺侧缘叩左手背,如被检查者出现疼痛,称叩击痛阳性。
叩击痛阳性鉴于脊柱结核,脊柱骨折及椎间盘突出等。叩击痛的部位多为病变部位。如有颈椎病或颈椎间盘脱出症,间接叩诊时可出现上肢的放射性痛。28.腹壁反射:
被检者仰卧,两下肢稍屈,检查者用钝尖物快速由外向内轻划过上中下腹部皮肤,注意双侧对比。
29.肱二头肌反射
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2分)
肱二头肌反射---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30.肱三头肌反射
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
患者半屈肘关节,上臂稍外展,医生左手托扶患者肘部,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尺骨鹰嘴突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附着处,正常时肱三头肌收缩,出现前臂伸展。31.膝反射
①检查方法正确: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4分)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腰髓2—4节。(2分)32.踝反射(跟腱反射)
患者仰卧,下肢外展及外旋,髋、膝关节稍屈曲,医师左手将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右手用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为腓肠肌收缩,表现为足向跖面屈曲。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33.巴彬斯基征:Babinski用钝尖物由被检者足跟开始,沿足底外侧向前划至脚趾外再转向拇指侧,如出现拇指背伸,其他各指向下呈扇形外展称巴彬斯基征阳性。检查时注意两侧对比。巴彬斯基征的等位征还包括:奥本汉姆OPPENHEIM 戈登gordon 查多克
34踝阵挛: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稍屈,医生一手持患者小腿,一手持患者足掌前端,突然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并维持之。阳性表现为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连续性节律性收缩而致足部呈现交替性屈伸动作,为腱反射极度亢进。35.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检查方法:患者去枕仰卧,下肢伸直,医师左手托其枕部做被动屈颈动作,正常时下颏可贴近前胸,如下颏不能贴近前胸且医师感到有抵抗感,患者感颈后疼痛时为阳+ 性。
布鲁金斯基征:患者去枕仰卧,双下肢自然伸直,医师左手托患者枕部,右手置于患者胸前,使颈部移动前屈,如两膝关节和髋关节反射性屈曲为阳性。
凯尔尼格征,克尼格korning: 患者去枕仰卧,一腿伸直,医师将另一下肢先屈髋、屈膝成直角,然后抬小腿伸直其膝部,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果小于135°时就出现抵抗,并且伴有疼痛及屈肌痉挛时为阳性。以同样方法再检查另一侧。属于脑膜刺激征。克尔尼格征操作
① 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屈伸活动数次后,抬高小腿。(4分)②考生口述何为阳性(2分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36.拉赛格征:
即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平伸,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置于大腿伸侧,分别做双侧直腿抬高动作,腰与大腿正常可达80-90°,若抬高不足70°,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鉴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单纯性坐骨神经痛。37.霍夫曼征:
医师用左手托住患者的腕部,以右手食指及中指轻夹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快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如引起其余四指轻度掌曲反应为阳性。
1.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操作中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穴位的旁边,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
2.针刺角度: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3)平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3.针灸提插: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4.毫针捻转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捻转角度、频率、时间,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而定。使用你按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转,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因其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出针困难。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大,反之亦然。
5.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
6.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称为摇法。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7.毫针补法操作:捻转、提插、疾徐、迎随、呼吸、开阖
8.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为补;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为泻。9.毫针捻转泻法,针下得气候,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拇指向后,食指向前 10.温和灸
+ 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临床应用广泛,适应于一切灸法主治病症。11.瘢痕灸的操作
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 12.隔盐灸
用干燥的食盐填敷在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放大艾柱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症候改善。
13.雀啄灸演示并叙述;
雀啄灸: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约3cm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上下移动,如鸟雀啄食样。一般每穴灸5分钟。多用于昏厥急救、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此法热感较强,注意防止烧伤皮肤。14.温针灸的操作,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端长约2cm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15.滚法操作及注意事项
侧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微屈,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侧滚法要求肘关节微屈,立滚法要求肘关节伸直;着力部位应似球形或瓶状;着力部位应吸附于治疗部位上,避免往返拖动。
侧滚法的滚动幅度在120度左右,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动80度;腕关节伸直时向内滚动40度。立滚法滚动幅度在60度左右,即腕关节中立位至背伸60度范围内进行操作。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要协调一致。往返持续用力。
颈腰部滚法(1.侧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微屈,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2.立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腰背部滚法操作
1、滚法操作要点:
(1)肩、臂放松,肘关节微屈曲120度;(2)以小指掌关节背侧作为吸定点和着力点;
(3)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做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动作。(4)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16.一指禅推法
拇指按法的操作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 续不断的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一指禅推法中的4类均是使用拇指,根据着力点的不同分为
(1)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偏峰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偏峰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3)罗纹面一指禅推法:用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其余四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一侧,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4)跪推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操作要点:
(1)沉肩: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5)指实:着力部位要吸定在治疗部位上。
(6)紧推:是指摆动的频率略快,一般每分钟140次左右。(7)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
一指禅按法按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膻中的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或拇指的偏峰、或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膻中,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膻中上;或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膻中,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膻中上。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点到另一个治疗点时应缓慢移动。17拿法
简述拿法并展示。定义: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法。拿法的操作操作要领:
(1)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2)前臂放松,手掌虚空。(3)捏拿方向与肌腹垂直。(4)动作连贯,用力由轻到重。
(5)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指间关节不动
肩井拿法:肩井拿法: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法。【操作要點】前臂放松,手掌空虚,捏拿方向与肌腹垂直,动作要连贯,用力由轻到重,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捏拿肌腹,指间关节不动。中指揉下脘:
中指揉下脘穴的操作:以掌、指的某一部位在体表施术上作轻柔灵活的上下、左右或环旋揉动,称为揉法。
指揉法:指端操作要点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且有节律。;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 指揉法:指端,操作要点: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且有节律; 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适应症——胃脘痛、便秘、泻泄、癃闭、头痛、软组织挫伤、颈椎病、小儿斜颈、小儿遗尿等。
中指揉法:用指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环旋揉动,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压力要均匀,动作协调有节律,幅度适中。
拇指揉法:用拇指,定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1)施术部位放松,以肘部或腕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
(2)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3)压力均匀,动作协调有节律(4)揉动的幅度适中。
按法肘按环跳:以指、掌部位节律性地按压施术部位,称按法。
掌按法:以掌着力于治疗部位,垂直向下按压。操作时逐渐用力,垂直向下用力。走罐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灌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灌拔住。然后,医师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取下。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肥厚部位,如脊背、腰臀或大腿
游走罐:即把关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宜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
第二篇: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二站技能总结
诊脉: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用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先用中指定关(掌后高骨内侧),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用指目感觉灵敏。
踝反射:患者仰卧,下肢外展及外旋,髋、膝关节稍屈曲,医师左手将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右手用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为腓肠肌收缩,表现为足向跖面屈曲。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
膝反射:坐位检查时,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医师在其腘窝处托起下肢,使髋、膝关节屈曲,用叩诊锤叩击髌骨下方之股四头肌腱,正常时出现小腿伸展。反射中枢再腰髓2-4节。
无创伤颈部怎样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使患者仰卧于坚固的平地或平板上,使头颈部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假牙松动时要取下,用手指清理口咽部,解开患者衣扣,松开裤带。再将手置于患者前额部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示、中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颏(仰头抬颏法),使下颏角、耳垂与平地垂直。胸外按压:患者仰卧于硬的平面上,下肢稍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操作者宜跪在患者身旁或站在床旁的椅凳上。按压时,应把掌根长轴置于患者胸骨长轴上,掌根位于胸骨体上2/3与下1/3处(剑突上两横指上的胸骨正中部),另一手掌重叠其上,双手指背屈不接触胸壁。按压时关节伸直,用肩背部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成人3~5cm,(婴幼儿下陷1~2cm)然后放松,放松时掌根不应离开胸壁。
按压频率100次∕min以上。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15: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双人心肺复苏(CPR)按压和通气比例为5:1.目前有学者主张单人和双人CPR按压和通气的比例均为15:2。
心脏听诊:患者取卧位或坐位,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位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和额外心音、杂音以及心包摩擦音。
心脏触诊: 心脏触诊的内容有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和心包摩擦感。检查者用右手全手掌置于心前区,注意心尖搏动的位置和有无震颤。示指和中指并拢,用指腹确定心尖搏动的准确位置、范围,是否弥散,有无抬举性搏动。用手掌在心底部和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触诊,注意有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必要时用手掌尺侧(小鱼际)确定震颤的具体位置,判定收缩期还是舒张期。触诊心包摩擦感时,在患者取坐位前倾呼气末时较明显。注意触诊时按压在胸壁上的力量不宜过大,因用力按压可降低手掌触觉感受器的敏感度,以致触不到震颤或心包摩擦感。应适当地调整按压的力量,以求得到最佳的效果。
昏迷复苏后的开通气道:首先使患者仰卧于坚固的平地或平板上,使头颈部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假牙松动时也应取下,用手指清理口咽部,解开患者衣扣,松开裤带。再将手置于患者前额部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示、中两指放下颏骨处,向上抬颏(仰头抬颏法),使下颏角、耳垂与平地垂直。伤口换药:
(1)移去外层敷料,将污敷料内面向上,放在弯盘内。
(2)用镊子或血管钳轻轻揭去内层敷料,如分泌物干结粘着,可用生理盐水润湿后揭下。(3)一只镊子或血管钳直接用于接触伤口,另一镊子或血管钳专用于传递换药碗中物品。(4)75%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去伤口内脓液或分泌物,拭净后根据不同伤口选择用药或适当安放引流物。
(5)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固定,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垂直。
霍夫曼征:检查者左手持被检者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示指夹持被检查者中指,稍向上提,使被检查者腕部轻度过伸、掌指放松微屈,然后以右拇指迅速弹刮被检者中指甲背。阳性反应为除中指外的其余四指轻微掌屈,多见于颈髓病变。
脉诊: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用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先用中指定关(掌后高骨内侧),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用指目感觉灵敏。
布鲁津斯基征的操作:患者去枕仰卧,双下肢自然伸直,医师左手托起患者枕部,右手置于其胸前,使颈部移动前屈,如两膝关节和髋关节反射性屈曲为阳性。
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患者自主呼吸已经停止,则应迅速做人工呼吸。畅通气道后,将置于患者前额的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操作者在深呼吸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唇紧密全罩住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待患者胸部扩张后放松鼻孔,让患者胸部及肺部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人工通气的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但开始应先进行人工通气2-5次。
口对鼻人工呼吸:若患者牙关紧闭,口唇创伤,则可改为口对鼻呼吸,注意吹气时要捏紧患者口唇,而操作者口唇要密合于患者鼻孔的四周后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待患者胸部扩张后放松鼻孔,让患者胸部及肺部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人工通气的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但开始应先进行人工通气2-5次。
布脉: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用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先用中指定关(掌后高骨内侧),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用指目感觉灵敏。
凯尔尼格征:患者去枕仰卧,一腿伸直,医师将另一下肢先屈髋、屈膝成直角,然后抬小腿伸直其膝部,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果小于135°时就出现抵抗,并且伴有疼痛及屈肌痉挛时为阳性。以同样方法再检查另一侧。属于脑膜刺激征。
止血带止血:包括:①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气囊止血带或长lm左右的橡皮管,先在止血带部位垫一层布或单衣,再以左手指、示指、中指持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2~3圈,并将橡皮管末端压在紧缠的橡皮管下固定;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②绞紧止血法:急救时可用布带、绳索、三角巾或者毛巾替代橡皮管,先垫衬垫,再将带子在垫上绕肢体一圈打结,在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短棒使带子绞紧,至不流血为止,最后将短棒固定在肢体上。
跟-膝-胫试验:被检着仰卧,两下肢伸直。嘱其高举一侧下肢,然后将举起下肢的足跟置于对侧下肢的膝部,沿胫骨前缘向下滑至内踝。小脑损害抬腿触膝是出现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下移时摇晃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眼时足跟难寻到膝盖。
直腿抬高试验:即拉塞格征。被检查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压在一侧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以上。如不到30°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阳性。
脊柱骨折的急救搬运法:凡疑有脊柱骨折者,应使病人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切忌使脊柱做过伸、过屈的搬运动作,应使脊柱在无旋转外力的情况下,三人用手同时平抬平放至木板上(抬头颈、躯干及下肢),人力不够时可用滚动法。(注意不要使躯干扭转,特别注意勿使伤者呈屈曲体位时搬运。)对颈椎损伤的患者,要专人扶托下颌和枕骨,并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力,使颈部保持中立位,患者置木板上后用砂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头颈两侧,防止头部转动,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脊柱弯曲的检查:检查时被检查者取直立位或坐位。先从侧面观察脊柱有无过度的前凸与后凸。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然后进一步用手指沿脊柱棘突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向下划压,划压后的皮肤出现两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肥皂水刷手法:先用肥皂及清水将手臂按普通洗手方法清洗一遍,再用消毒过的毛刷沾肥皂水,顺序交替洗双手臂,从手指尖至肘上10cm处,特别注意甲缘、甲沟、指蹼、手掌侧等部位。一次洗刷3分钟后,手指向上,肘部屈曲向下,使清水从上而下冲洗干净手臂上的肥皂水。如此反复刷洗3次,共约10min。用无菌毛巾从手向肘部顺序擦干,然后将双手、前臂至肘上6cm处浸泡于70%酒精或0.1%新洁尔灭溶液中5min,浸泡时用泡手桶内的小毛巾反复轻轻擦手与前臂,最后屈肘将手举于胸前(双手不低于肘部,不高于肩部为度),晾干。洗手消毒后,若手臂不慎碰触未经消毒的物品时,应重新洗手。脊柱活动度检查:
检查法:颈段活动,腰段活动度; 正常活动度: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弯 旋转度(一侧)颈段 45° 55°
40°
70° 腰段 75° 30°
35°
8°
脊柱的检查:弯曲度检查:被检查者取直立位或坐位。先从侧面观察脊柱有无过度的前凸与后凸。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然后进一步用手指沿脊柱棘突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向下划压,划压后的皮肤出现两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活动度检查:注意有无病理性活动受限;脊柱压痛和叩击痛:①直接叩诊法:患者取坐位,医师用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各个脊柱棘突,了解患者是否有叩击痛。多用于检查胸、腰段;②间接叩诊法:患者取坐位,医师将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了解患者的脊柱是否有疼痛。脊柱叩诊:
①直接叩诊法:患者取坐位,医师用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各个脊柱棘突,了解患者是否有叩击痛。多用于检查胸、腰段。
②间接叩诊法:患者取坐位,医师将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了解患者的脊柱是否有疼痛。
紧急手术洗手:当情况紧急,手术人员来不及做常规洗手消毒时,可先用普通肥皂洗去手和前臂的污垢,继用2.5%~3%碘酊涂擦双手及前臂,再用70%酒精拭净脱碘。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后,再戴第二副无菌手套。
触觉语颤:检查语音震颤时,可采用双手或单手进行。检查者用手的尺侧缘放于胸壁,嘱患者发低音调“yi”长音,通过单手或双手进行检查,由上而下,左右对比。语音震颤减弱常见于肺气肿、大量胸腔积液、气胸、阻塞性肺不张等;增强见于大叶性肺炎实变期、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等。
腹壁静脉曲张判断血流方向: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压迫一段不分叉的曲张静脉,向两端推挤血液使血管空虚,然后交替抬起一指,观察血液从何端流入而使血管充盈,即可判断血流方向。
穿脱隔离衣:
一、穿隔离衣
(1)穿隔离衣前要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过肘,洗手。
(2)手持衣领从衣钩上取下隔离衣,将清洁面朝向自己将衣服向外折,露出肩袖内口,一手持衣领,另一手伸入袖内并向上抖,注意勿触及面部。一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另一手露出来。依法穿好另一袖。两手持衣领顺边缘由前向后扣好领扣,然后扣好袖口或系上袖带。从腰部向下约5cm处自一侧衣缝将隔离衣后身向前拉,见到衣边捏住,依法将另一边捏住,两手在背后将两侧衣边对齐,向一侧按压折叠,以一手按住,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压住折叠处,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打一活结,系好腰带。
(3)如隔离衣衣袖过长,可将肩部纽扣扣上。穿好隔离衣,即可进行工作。
二、脱隔离衣
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解开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人工作服内,暴露前臂;消毒双手,从前臂至指尖顺序刷洗两分钟,清水冲洗,擦干,解开衣领;一手伸入另一侧袖口内,拉下衣袖过手(用清洁手拉袖口内的清洁面),用遮盖着的手在外面拉下另一衣袖;解开腰带,两手在袖内使袖子对齐,双臂逐渐退出,双手持领,将隔离衣两边对齐(如挂在半污染区的隔离衣清洁面向外,如挂在污染区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外),挂在钩上。
振水音: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医生以耳凑近上腹部或将听诊器体件放于此处,然后用稍弯曲的手指以冲击触诊法连续迅速冲击患者上腹部,如听到胃内液体与气体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也可用双手左右摇晃患者上腹部以闻及振水音。正常人见于餐后或饮多量液体时。如果清晨空腹或者餐后6~8小时仍有此音,提示胃内有液体潴留,见于胃扩张、幽门梗阻及胃液分泌过多。颈部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颈部,肘关节微屈或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颈部,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膀胱触诊:一般采用单手滑行法。在仰卧屈膝情况下医师以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方向触摸,触及包块后应详察其性质。以便鉴别其为膀胱、子宫或其它肿物。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血酮、酸中毒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最常发生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亦可发生。临床表现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其特点。本症主要是由于糖代谢紊乱,体内酮体产生过多,导致血中HCO3-浓度减少,失代偿时,则血液pH下降,引起酸中毒症。浮髌试验:被检查者平卧位,下肢伸直肌肉放松,检查者一手向远端按压髌上囊部,将可能存在的积液挤向髌骨下方,另一手示指轻压髌骨,髌骨有被积液浮起感觉称为浮髌试验阳性。印堂一指禅推:以拇指指端、或拇指的偏峰、或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印堂穴,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印堂穴上;或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印堂穴,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印堂穴上。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肾脏、输尿管压痛点:在下腹部触诊时,由浅入深进行按压,如果在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下输尿管点、肋脊点或肋腰点这些部位发生疼痛,那就是肾及输尿管的压痛点。①季肋点:在第10肋骨前端;
②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③中输尿管点:在两侧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入骨盆腔处);④肋脊点:在背部脊柱与第12肋所成的夹角顶点,又称肋脊角; ⑤肋腰点:在第12肋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又称肋腰。
中指揉下脘:用中指指端附着于下脘穴;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摆动;动作连贯并能持续一定时间。
肱二头肌反射: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神门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神门穴,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肺部听诊的操作: 肺部听诊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的部位进行对比。被检查者微张口作均匀的呼吸,必要时可作较深的呼吸或咳嗽数声后立即听诊,这样有利于察觉呼吸音及附加音的改变。胸部触诊:???
肘推法: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脊柱两侧。版本2:手术区消毒 针刺角度 腰部滚法 手术区消毒:一般由第一助手洗手后执行,先用2.5%碘酊棉球或小纱布团以切口为中心向周围皮肤顺序涂擦2遍,待干后再用70%酒精涂擦2~3遍,以充分脱碘。消毒范围应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不同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不同。如为腹部手术,可先滴少许碘酊于脐孔,以延长消毒时间。消毒步骤应该自上而下,自切口中心向外周,涂擦时应稍用力,方向应一致,不可遗漏空白或自外周返回中心部位。对感染伤口或肛门等处手术,则应自手术区外周逐渐涂向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处。对婴儿、口腔、肛门、外生殖器、面部皮肤等处,不能使用碘酊消毒者,可选用0.1%新洁尔灭、0.1%洗必泰、0.1%硫柳汞酊、0.75%PVP-I等涂擦2~3遍,以免刺激皮肤或黏膜。
针灸进针的角度: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
5o
o
o左右倾斜刺入;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l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腰部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腰部,肘关节微屈或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背部,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肺部听诊的操作: 肺部听诊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的部位进行对比。被检查者微张口作均匀的呼吸,必要时可作较深的呼吸或咳嗽数声后立即听诊,这样有利于察觉呼吸音及附加音的改变。
掌推下肢:用掌着力于治疗下肢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速度要均匀。
紧急手术简易洗手:当情况紧急,手术人员来不及做常规洗手消毒时,可先用普通肥皂洗去手和前臂的污垢,继用2.5%~3%碘酊涂擦双手及前臂,再用70%酒精拭净脱碘。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后,再戴第二副无菌手套。
戴干手套:先穿无菌手术衣,用手套袋内无菌滑石粉包轻轻敷擦双手,使之滑润,用左手自手套袋内捏住两只手套的翻折部提出手套,使两只手套拇指相对向。先用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内,再将戴好手套的右手2~5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折部内,让左手插入左手手套中,然后将手套翻折部翻回套压住手术衣袖口。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在手术开始前应将双手举于胸前,切勿任意下垂或高举。
戴湿手套:在灭菌手套内先盛放适量的无菌清水,使手套撑开,手易于伸入。选取适合自己手大小的手套,解开灌有清水手套套口的绳结。以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提住撑开套口,迅速将右手伸入右手套内,使各指尖直达指部之顶端,然后将右手腕向上背伸,使手套中积水向腕下方流出。再用右手指插入左手套的翻折部,并提起,将左手同上法插入手套中,使水依右手方法从腕下部排出。戴好湿手套后,再穿无菌手术衣。
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掌揉: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一指禅推膻中穴: 以拇指指端、或拇指的偏峰、或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膻中穴,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膻中穴上;或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关元穴,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膻中穴上。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肝颈静脉回流征:令患者半卧位,用手掌以固定的压力按压病人腹部脐周部位,如患者颈静脉充盈度增加,为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坐位甲状腺触诊:(后位)的触诊(1)甲状腺峡部: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膜,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请受检者吞咽,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长大和肿块。(2)甲状腺侧叶: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拇指揉法:用拇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拿法: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
拇指按法的推拿操作:以拇指着力于治疗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如患者自主呼吸已经停止,则应迅速做人工呼吸。畅通气道后,将置于患者前额的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操作者在深呼吸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唇紧密全罩住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待患者胸部扩张后放松鼻孔,让患者胸部及肺部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
掌按法: 以掌着力于治疗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脾肿大的测量: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及时,可嘱被检查者改换右侧卧位,被检查者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髋、屈膝,用双手触诊较易触及。
当轻度脾肿大时只作甲乙线(又称为第l线)测量,即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垂直距离,以cm表示(下同)。脾脏明显肿大时,应加测甲丙线(第2线)和丁戊线(第3线)。甲丙线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最远脾尖之间的距离。丁戊线为脾右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如脾肿大向右未超过前正中线,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超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
脾脏触诊的演示:触诊脾脏时,一般先用单手自左下腹向肋缘触摸,如不能摸到,可采用双手触诊。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左手放在被检查者左下胸的后侧方肋缘以上部位,并稍用力向前方压迫脾脏。右手手指略向前弯,平放在左侧腹部腋前线内侧肋缘下,使示指和中指指尖连线平行于肋缘。让被检查者做深大的腹式呼吸,检查者的手随被检查者呼吸进行触诊(见肝脏触诊)。脾脏肿大,在吸气时可触到脾脏下缘提示脾大。如果估计被检查者脾脏肿大明显,开始检查部位应当下移。如果平卧位触不到,可让被检查者右侧卧位进行触诊(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使腹壁放松)。检查方法同上。肘按法: 以肘着力于治疗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脊柱损伤的搬运法:凡疑有脊柱骨折者,应使病人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切忌使脊柱做过伸、过屈的搬运动作,应使脊柱在无旋转外力的情况下,三人用手同时平抬平放至木板上,人力不够时可用滚动法。对颈椎损伤的患者,要有专人托扶下颌和枕骨,沿纵轴略加牵引力,使颈部保持中立位,患者置木板上后用沙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头颈的两侧,防止头部转动,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肘按环跳穴:以肘部着力于环跳穴,垂直向下按压。
右肾触诊:医师位于患者右侧,将左手掌放在其右后腰部向上托,右手掌平放于被检测季肋部,以微弯的手指指端放在肋弓下方,随患者呼气,右手逐渐深压后腹壁,与在后腰部向上托起的左手试图接近,双手夹触肾。如未触及肾脏,应让患者深吸气,此时随吸气下移的肾脏可能滑入双手之间被触知。有时只能触及光滑、圆钝的肾下极。
胸部视诊:检查环境要温暖,受检者一般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仰卧位时,光线应从上方直接照射在患者的胸部,其他部位如背部、侧胸部亦要求上方光线直接照射。视诊包括呼吸类型、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呼吸类型:胸廓运动为主的呼吸,称为胸式呼吸;以腹部(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称为腹式呼吸。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成人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新生儿较快,可达44次/分。
引流条种类:要先、橡皮片、纱布引流、凡士林纱布、烟卷引流、乳胶管引流。脊柱的检查
腹壁紧张度:全腹壁紧张度增加常见于以下情况:1.急性胃肠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型腹膜炎,因炎症刺激腹膜引起腹肌反射性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模板,称为板状强直。2.结核性腹膜炎时,因炎症发展缓慢,对腹膜刺激不强,且有腹膜增厚,肠管和肠系膜粘连,故全腹紧张,触之犹如揉面的柔韧之感,不易压陷,称为面团感或揉面感,此征还见于癌性腹膜炎。局部腹壁紧张见于该处脏器的炎症累及腹膜时,如急性胰腺炎出现上腹或左上伏笔紧张,急性胆囊炎可出现右上腹壁紧张,急性阑尾炎常出现右下腹壁紧张。
压痛反跳痛:触诊时,由浅入深进行按压,如发生疼痛,称为压痛。在检查到压痛后,手指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趋于稳定,然后将手突然抬起,此时如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剧,并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
循法操作: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
一指禅推曲池穴: 以拇指指端、或拇指的偏峰、或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曲池穴,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曲池穴上;或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关元穴,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关曲池上。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触觉语颤:检查语音震颤时,可采用双手或单手进行。检查者用手的尺侧缘放于胸壁,嘱患者发低音调“yi”长音,通过单手或双手进行检查,由上而下,左右对比。语音震颤减弱常见于肺气肿、大量胸腔积液、气胸、阻塞性肺不张等;增强见于大叶性肺炎实变期、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等。
肥皂洗手:先用肥皂及清水将手臂按普通洗手方法清洗一遍,再用消毒过的毛刷蘸肥皂水(或肥皂),顺序交替刷洗双手及手臂,范围从手指尖至肘上l0cm处,特别注意甲缘、甲沟、指蹼、手掌侧等部位。每次洗刷3分钟后,手指向上,肘部屈曲朝下,使清水从上而下冲净手臂上的肥皂水。如此反复刷洗3遍,共约l0分钟。用无菌毛巾从手向肘部顺序拭干,然后将双手、前臂至肘上6cm处浸泡于70%酒精或0.1%新洁尔灭溶液中5分钟,浸泡时用泡手桶内的小毛巾反复轻轻擦拭手及前臂,最后屈肘将手举于胸前(以双手勿低于肘、勿高于肩为度),晾干。洗手消毒后,若手臂不慎碰触未经消毒的物品时,应重新洗手。
行针弹法的操作: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指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附着在治疗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某些穴位。
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掌擦法摩腹部: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亦称摩腹。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行针辅助手法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
针灸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称摇法。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推拿摩腹: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亦称摩腹。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温针灸操作: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cm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
揉法操作:以指端、掌、大小鱼际、掌根、前臂、肘等部位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称为揉法。
Babinski(巴宾斯基)征: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医师以手持患者踝部,检查时用叩诊锤柄部末端的钝尖部在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指侧。正常出现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拇指背屈,其余四趾扇形分开,称为巴宾斯基征阳性。临床意义:椎体束病损,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而出现的异常反射。心肺复苏:初期心肺复苏包括畅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以达到建立人工有效循环,给患者基本生命支持的目的。
1.畅通气道:首先使患者仰卧于坚固的平地或平板上,使头颈部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假牙松动时也应取下,用手指清理口咽部,解开患者衣扣,松开裤带。如无颈部创伤,再将手置于患者前额部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示、中两指放下颏骨处,向上抬颏(仰头抬颏法),使下颏角、耳垂与平地垂直。如有颈部创伤时,用手指抬举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使头颈部过伸,舌离开咽喉部。
2.人工呼吸:如患者自主呼吸已经停止,则应迅速做人工呼吸。畅通气道后,将置于患者前额的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操作者在深呼吸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唇紧密全罩住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待患者胸部扩张后放松鼻孔,让患者胸部及肺部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若患者牙关禁闭,口唇创伤,则可改为口对鼻呼吸,注意吹气时要捏紧患者口唇,而操作者口唇要密合于患者鼻孔的四周后吹气,其余操作同口对口呼吸。人工通气的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但开始应先进行人工通气2-5次。
3.胸外心脏按压:患者仰卧于硬的平面上,下肢稍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操作者宜跪在患者身旁或站在床旁的椅凳上。按压时,应把掌根长轴置于患者胸骨长轴上,掌根位于胸骨体上2/3与下1/3处(剑突上两横指上的胸骨正中部),另一手掌重叠其上,双手指背屈不接触胸壁。按压时关节伸直,用肩背部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成人3~5cm,(婴幼儿下陷1~2cm)然后放松,放松时掌根不应离开胸壁。
按压频率100次∕min以上。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15: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双人心肺复苏(CPR)按压和通气比例为5:1.目前有学者主张单人和双人CPR按压和通气的比例均为15:2。
三棱针操作: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叫三棱针法。
1.点刺法: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聚集于针刺部位,继之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3-5mm,对准已消毒的部位,刺入3-5mm深,随即将针迅速推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2.散刺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使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的目的。
3.刺络法: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然后迅速消毒。用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针刺部位的静脉,刺入脉中2~3mm,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后,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4.挑刺法: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捏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l~2mm,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黏液。也有再刺入5m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挑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
推法操作: 分为掌推法、指推法、肘推法和拇指分推法。
1.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多用于背部、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
2.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肌腱及腱鞘部位。3.肘推法: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脊柱两侧。4.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部位,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也可用于上胸部。指切进针: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舒张进针法的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针灸进针的角度: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
5o
o
o左右倾斜刺入;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l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肺下界叩诊:通常在两侧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上叩诊肺下界。嘱病人平静呼吸,从肺野的清音区(一般前胸从第2或第3肋间隙,后胸从肩胛线第8肋间隙)开始叩诊,向下叩至浊音。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上,肺下界分别是第6、第8和第10肋间隙。
背部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背部,肘关节微屈或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背部,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毫针提插操作: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摩法操作:1)掌摩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亦称摩腹。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附着在治疗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某些穴位。
毫针的捻转法描述和操作: 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
肝脏上下界的叩诊:自上至下沿右锁骨中线叩诊,叩诊呈浊音的肋间为肝上界。肝下界:自下至上沿右锁骨中线及正中线叩诊至出现浊音或肋下缘。正常上界为肝肺相对浊音界,下界不如触诊准确。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右锁骨中线上肝浊音区上下径之间的距离为9-11cm;在右腋中线上肝上界在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肝上界为第10肋间,下界不易叩出。瘦长型者肝上下界均可低一个肋间,矮胖者则可高一个肋间。
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l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腹部掌摩: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亦称摩腹。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一指禅推曲池穴: 以拇指指端、或拇指的偏峰、或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曲池穴,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曲池穴上;或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关元穴,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关曲池上。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毫针提插补泻法: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腹壁反射:患者仰卧,两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放松,然后用叩诊锤柄部末端钝尖部迅速从外向内分别轻划两侧上、中、下腹部皮肤。正常人在受刺激部位出现腹肌收缩。
瘢痕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l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肘推法操作: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脊柱两侧。行针弹法的操作: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腰部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腰部,肘关节微屈或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腰部,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腹壁静脉曲张触诊:门静脉阻塞引起门脉高压而形成侧枝循环时,曲张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称海蛇头,又名水母头。血流方向:脐水平以上的向上、脐水平以下的向下,与正常的血流方向相同。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的静脉大部分布在腹壁两侧及背后,脐部上、下的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均为自下而上;上腔静脉阻塞时,脐部上、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均为由上而下。正常情况下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自下向上经胸壁表脉和腋静脉而进入上腔静脉回流入心脏;脐水平线以下的腹壁静脉自上向下经大隐静脉流入下腔静脉回流入心脏。判断血流方向: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压迫一段不分叉的曲张静脉,向两端推挤血液使血管空虚,然后交替抬起一指,观察血液从何端流入而使血管充盈,即可判断血流方向。行针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称为刮法。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墨菲氏征:患者在检查时,医生往往叫患者平卧,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拇指放在胆囊部位,即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接处(第9肋软骨尖),其余四指放在右胸前下方,叫患者做深呼吸动作,借肝脏下移之时,使发炎的胆囊与拇指接触后,患者如感觉疼痛加剧而突然屏气,即可诊断为墨菲氏征阳性.说明胆囊有急性炎症。
一指禅法:以拇指指端、拇指偏峰、拇指螺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或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操作时要求沉肩、悬腕、垂肘、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间接叩诊:叩诊时左手中指第2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余手指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各指自然弯曲,以右手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2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在一个部位每次只需连续叩击2~3下,勿不间断地连续叩击。
腹壁反射:患者仰卧,两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放松,然后用叩诊锤柄部末端钝尖部迅速从外向内分别轻划两侧上、中、下腹部皮肤。正常人在受刺激部位出现腹肌收缩。
屈曲肢体的止血:前臂和小腿出血,如无合并骨折或脱位,在肘窝或腘窝处放置棉垫卷或绷带卷,强屈肘关节或膝关节,借衬垫物压迫动脉,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这种方法可引起前臂或小腿缺血或神经受压,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走罐: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管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中指揉法:用中指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叩诊肺下界移动度:先于平静呼吸时叩出肺下界,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同时向下叩诊,清音转为浊音作一标记。恢复平静呼吸,然后再深呼气后屏气,自上向下叩至浊音,标记。两标记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正常为6-8cm。
中指揉法:用中指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针灸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称摇法。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摩法:1)掌摩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亦称摩腹。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附着在治疗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某些穴位。
第三篇:中医执业医师技能小总结
哮症—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哮症—冷啸—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小青龙汤
哮症—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哮症—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哮症—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症—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喘证—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喘证—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喘证—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喘证—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喘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喘证—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喘证—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喘证—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咳嗽—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咳嗽—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眩晕—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
眩晕—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眩晕—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胸痹——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痿证—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痿证——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
泄泻—湿热伤中证—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加减
泄泻——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保和丸
泄泻——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加减
痢疾——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痢疾——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便秘——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
便秘——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归地麻桃枳壳
便秘——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
便秘——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黄疸——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黄疸——阳黄——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黄疸—阴黄—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中风—中经络——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息风汤 中风—中脏腑—闭证——痰火瘀闭证———羚角钩藤汤
不寐—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不寐——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惊安神——龙胆泻肝汤
不寐——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不寐—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胃痛—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胃痛—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呕吐—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呕吐—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心悸—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心悸—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心悸—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心悸—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淋证—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导——沉香散
淋证——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
淋证——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淋证——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
水肿—阴水—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水肿——瘀水互结——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崩漏——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证—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
郁证——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郁证——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血证—咳血—肝火犯肺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血证—吐血—胃热壅盛证——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血证—便血——
血证—尿血——
血证—紫斑—气虚不摄证——补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阳痿——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内伤发热——气郁发热证——疏肝理气,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内伤发热 —— 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
虚劳—肾阴虚证—滋补肾阴—左归丸
消渴—下消—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
腰痛——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腰痛——肾阳虚证——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
腰痛——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头痛——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腹痛—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清热消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胁痛——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痄腮——热毒壅盛证——清热消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第四篇: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心得
医学教育网()提供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心得
我把自己参加实践技能考试的经验总结一下,以帮助参加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考生更好的复习。
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个部分——操作、病历、答辩。
操作考试是我要着重强调的。因为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既要考中医的临床操作,又要考西医临床操作,很多考生都惧怕西医的临床操作内容,所以感觉很难。其实,对于中医的实践技能考试操作部分中,真正比较难拿到分数的是中医的部分。中医操作大多考的是针灸,拔罐等内容。很多考生都不是针灸专业毕业,取穴、针刺法等技能的操作功底较差。在考试中,考官会要求考生操作同时进行口述,这就更增加了难度。因此提醒参加200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广大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针灸部分内容。对于西医操作的部分,通常不会太难,大部分都是考诊断学基础及手术室基本操作,尤其是穿脱手术衣、隔离衣。病历书写考试。不用记忆病历书写的格式,在考试中都会给出该填写的提示。只要把该填写的内容对应写进去就好了。把大纲要求的四十个病的证型、治疗、方药等一定要记清。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会抽到简单,常见的题目。因为我的很多同事都抽到了当时认为比较偏的病证。
临床答辩这一站,没有什么特殊可说的。在病史采集和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查上,一定要细心、全面。复习的时候多注意辅助检查方面知识,因为中医专业的学生这个方面可能相对薄弱一些。
仅就自己参加2006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经验做一总结,希望能对今年参加考试的考生起到提示的作用。愿大家能顺利通过今年的考试。
医学教育网()提供
第五篇: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汇总
1.第一站:崩漏血热(实热)
第二站:下颌淋巴结的触诊,列缺、气海、悬钟的定位。主治病症,操作演示穿隔离衣第三站:胁痛肝络失养型的症状、治法、方药。问病史是个阑尾炎。还有一道医德题。
2.第一站:郑某,男,40岁,干部,已婚。发现慢性乙型肝炎6年,近半年常觉两胁胀痛,胁下触及肿物,刺痛,固定不移,消瘦,面色黝黑,舌紫暗,脉涩。血生化:ALT:110U/L,AST120U/L
B超:肝,脾光点增强,肝硬化,脾大。
第二站:1)请演示右肾触诊2)请说出内庭,手三里,角孙的定位与主治3)请演示胫骨中1/3骨折的夹板固定
第三站:请说出淋证的治疗原则。
3.第一站:经断前后诸症;肾阴虚。
第二站:颈项强直。阳陵、中极的位置,主治,刺灸。胸外心脏按压。
第三站:水肿的病史;心悸、心虚、胆怯的主证,治法,方药。
4.第一站:暑湿感冒(有人抽到小儿惊风、阑尾炎、崩漏、着痹、中消、湿热痢。)第二站:第一题是脊柱的叩诊;第二题是头维、阳陵泉、太溪的定位和主治作用;第三题是穿脱隔离衣。
第三站:
1、解黏液浓血稀烂便1天。要求围绕主诉问诊。
2、心悸心虚胆怯的主证、治法、方药。(有人抽到了崩漏、着痹、梅核气、风寒感冒、阳黄和阴黄鉴别、阳水和阴水鉴别)。
5.第一站:病例:感冒,暑湿型,新加香薷饮
第二站:1.脾脏触诊2.针灸:尺泽,主治、位置;昆仑,中极,位置、主治、禁忌3.无菌手套的戴法操作(不仅要按规范戴,还要描述清楚)
第三站:1.病史采集:患者出现心悸,发热,关节肿痛,请围绕主述进行相关的病史采集。
2.湿热痢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6.第一站:消渴(上消)
第二站:肺部语颤触诊;心脏胸外按压;针灸操作:头维、阳陵泉、太溪,定位与主治
第三站:问诊题:心前区憋闷性疼痛10天;主证题:肠痈的淤滞型,主证和治法。眩晕(肝阳上亢),液波震颤,腰椎骨折的搬运。
7.第一站:辨证论治:于某,50岁,女,工人。患者既往平素肥甘食物,体形肥胖。近一个月来多食易饥,每次进食500克,食后易饿,近来渐进消瘦,伴心烦,喜渴冷饮,小便多。舌红苔黄,脉数。T、P、R、BP均正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2.9mol/L,餐后血糖18.7mmol/L尿糖(++++)。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中医辩病依据、中医辨证论治、中医病因及病机、中医鉴别诊断、西医辩病依据、初步诊断、中医病名、中医证型、西医病名、治法、方剂及药物成分、剂量服法(还有考了瘿病-甲亢,湿热痢疾,小儿腹泻,崩漏,暑湿感冒,湿热血淋等)
第二站:西医操作:怎样戴无菌手套;体格检查:脾脏的触诊(还有考了穿隔离衣,脾脏的测量,常用的止血方法,浮髌试验并讲出阳性意义等)。
中医操作:尺泽、中极、昆仑定位,并指出尺泽(咳血)、中极(妇科疾病)用途,昆仑的禁忌证(孕妇忌用,防止滑胎)。
第三站:病史采集:患者消瘦,心悸伴胸闷等。
临床答辩:湿热痢的主证,治法,方药(还有考了急惊风之湿热疫毒型)
8.第一站:病例:除了大纲的常见内科病以外还有妇科、儿科的问题。例如有考的是痄腮、血证、瘿病、胁痛。病例大家应该注意除了有常见的病史内容和查体以外,还有辩证分析,辩病分析,病因病机,西医诊断依据,诊断不需要背格式只需在相应的栏目下填写。第二站:操作:有考指鼻试验、心脏叩诊、胫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夹板固定的方法。第三站:问答:有考妇科崩漏的三要法的(塞流,澄源,复旧)
9.第一站:胁痛(肝胆湿热)
第二站:腹壁检查;穴位:少商、承山的定位及主治,关元的定位及针刺禁忌;开放性创口的止血方法。
第三站:风湿热的问诊,瘿病的辨证要点。口述三棱针的刺法?(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
10.第一站:张某,男,50岁,已婚。咳嗽,咳谈3年,每年发作3个月,现加重2个月,经当地医院青霉素输液治疗无效,现见:咳嗽咳吐白色粘稠痰,早晨和饭后咳甚痰多,进食甘甜油腻后加重,苔白腻,脉濡缓。中医辩病辩症,西医辩病,辩病辨证依据,类证鉴别。第二站:操作:颈部受伤病人,心肺复苏,浮髌试验。
第三站:1)病历:眩晕——肝火上炎
2)心脏叩诊,腹水触诊;腰椎骨折的搬运,穿手术衣。高热的针灸选穴。
3)呕吐痰阻的症状、治法、方药。
11.第一站:腹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辨病分析,辩证原因、病因病机分析,类证鉴别。
第二站:抽搐时应针刺那些穴位;血虚患者的配穴;一般出血的止血方法;霍夫曼征。第三站:小儿急惊风的病史采集;便秘的分型、治法、方药。
12.第一站:消渴,中消(胃火炽盛)(有考消渴的中消和上消的,然后有眩晕,胃痛,瘿病,头痛,水肿,崩漏,黄疸,郁证,哮症,喘症,小儿泄泻,胸痹,痹症。)
第二站:1)牙痛的取穴,主治,配穴2)肾区叩击痛3)口对口呼吸(还有考呕吐的取穴,主治,配穴;莫菲征;脊柱损伤的搬运;高热的取穴,主治,配穴;心绞痛取穴,主治,配穴;晕厥取穴,主治,配穴;移动性浊音;心脏骤停的判定;换药;穿脱隔离衣;手术消毒范围;穿脱手术衣;心脏瓣膜听诊;头痛取穴,主治,配穴;抽搐取穴,主治,配穴;心肺复苏;巴彬斯基征;膝反射的)
第三站:1)阳水跟阴水鉴别2)患者女全身小关节肿3个月,加重1月(采集病史)
(1、气虚便秘的主症,治法,方药;
2、急惊风的主症,治法,方药;
3、肾虚腰痛的主症,治法,方药;
4、糖尿病的诊断)
13.第一站:眩晕,痰浊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有考黄疸、胁痛的)
第二站:1)振水音,膝反射2)列缺、悬钟、气海的定位、主治(有考天枢、风隆、风门)
3)脊椎受伤病人的搬运(要注意说头部有专人扶,还有考小夹板固定的)
第三站1)解脓血稀便1天2)心悸,心虚胆怯的主证、治法、方药
14.第一站:病历:瘀血头痛
第二站:膀胱的触诊;角孙、三阴交、列缺的定位及主治;颈部受伤病人的开放气道第三站:围绕一个3岁小儿,发热,抽搐询问病历;以及淋证的治疗原则。
15.第一站:风寒感冒
第二站:心界的叩诊;商阳
承山、腰阳关的定位与主治;普通伤口的换药方法。
第三站:痢疾的问诊;哮病的肺脾气虚证的症状、治则、方剂。
16.第一站:中风后遗症
第二站:颈部受伤病人开放气道的操作方法;牙痛主穴、刺法、风火牙痛配穴;颌下淋巴结检查方法。
第三站:腹大一个月采集病史;着痹症状、治法、方药。
17.第一站:胃痛-肝胃郁热证。
第二站:左下颌淋巴结的触诊;太溪,肩髃,中极的定位和主证;穿隔离衣
第三站:1)肥胖,腹胀10年,加重伴乏力。肝肿大10年,既往有嗜酒史20年(2)呕吐痰饮内停的主证,治法,代表方剂。
18.第一站:水肿-风水泛滥;咳嗽,小儿惊风,瘿病。
第二站:六十个穴位的定位和主证,每个人都要考三个穴位,还有穿脱隔离衣的各个注意点也要去留意一下。
第三站:基本也和第一站所要掌握的差不多。
19.第一站:黄疸,阴黄的寒湿阻遏证,注意要与萎黄类证鉴别;
第二站:1)演示莫菲氏征;
2)丰隆、列缺、肾俞的定位,丰隆、肾俞的主治,列缺的刺法;
3)颈部受伤患者如何开创呼吸通道(注意说病人睡在什么地方,要清理口咽)。第三站:1)病史采集:男,头晕、目眩三个月;
2)哮证的诊断要点
20.第一站:着痹
第二站:肾区叩击痛的操作;四白、后溪、涌泉的定位、主治及四白的刺法;脱隔离衣。第三站:病史采集:甲亢的(有消瘦、烦躁等主症)
21.第一站:病历考的是淋证;
第二站:心脏听诊、痛经实证的主证主治主穴刺法、手术区的消毒;
第三站:眩晕的病史采集;郁证痰气郁结的症状、治法、方剂。
22.第一站:病例辩证:消渴(上消)
第二站:1)膝反射操作;
2)风门、悬钟、十宣的定位、主治、刺法;
3)穿手术衣;
第三站:1)男,60,胸痛,胸闷6天
2)肠痈,气滞血淤的主证,治法,方药
23.第一站:病历是崩漏
第二站:操作:肾叩痛;肩髃、翳风、阴陵泉的取穴、主治;胫骨下部骨折的小夹板固定。
第三站:瘿病的心肝阴虚的症状、主治、方剂
24.第一站:病历考:淋证;
第二站:心脏听诊、痛经实证的主证、主治、主穴、刺法;手术区的消毒。第三站:眩晕的病史采集;郁证,痰气郁结的症状、治法、方剂。
25.第一站:胃痛-肝胃郁热证。
第二站:左下颌淋巴结的触诊;太溪,肩髃,中极的定位和主证;穿隔离衣。第三站:1)肥胖,腹胀10年,加重伴乏力。肝肿大10年,既往有嗜酒史20年
2)呕吐痰饮内停的主证,治法,代表方剂。
26.第一站:上消
第二站:心脏叩诊,肝触诊;穴位:少商、天枢的定位及主治,关元的定位及针刺禁忌;穿隔离衣。
第三站:患者消瘦,心悸伴胸闷的问诊;瘿病的辨证要点。
27.第一站:淋证 第二站:1.脊柱叩诊
2.商阳、承山、腰阳关的穴位和主治
3.穿手术衣
第三站:1.问诊:头晕目眩,视物旋转2.哮病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