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监督演讲稿
演 讲 稿
各位领导上午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浅谈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与思考》。人大监督工作囊括的范围非常广,如果想分析的面面俱到,只能蜻蜓点水,不深不透,因此我从人大监督的机制和方式创新这一切入点撰写了这篇调研文章。文章一方面是从理论的角度谈了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从实践的角度谈了对于监督机制和方式创新方面的思考。
首先,我概括性地汇报一下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胡锦涛主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就需要明确人大监督制度的法律基础:一是宪法;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组织法》。根据上述法律,人大监督是根本制度的监督,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效措施。在明确了人大监督制度的法律基础之后,就需要进一步理解人大监督工作的主体、对象、内容和形式。目前人大监督的形式,采用较多的有常委会审议、主任专题会、执法检查、组织代表视察,还有质询、询问、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罢免、撤职等。
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从上述理论基础方面加强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把握人大工作定位,紧紧围绕同心、同向、同步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到到位不越位、解难不作难、监督不对立、支持不代替,不断提高监督实效。一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二要切实做到监督与支持有机结合,深刻理解吴邦国委员长提出的监督就是支持,加大监督就是加大支持,弱化监督就是弱化支持,不监督就是不支持的工作理念;三要着眼大局,突出重点。不断推进新区实现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接下来,我再简要汇报一下对于监督机制和方式创新方面的思考。为了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就需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充分发挥现有监督方式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动人大监督工作的机制和方式创新。一是推进专题询问,逐步建立长效机制。2010年6月24日全国人大首次举行专题询问,这一监督形式日益呈现常态化趋势。我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在适当时机开展专题询问,充分发挥其直面交流、直指问题、直接深入的优势,重在问出实效,不以答复为终点,在监督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区特色的形式和内容,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二是票决办理结果,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可以在原有常委会审议程序的基础上,新增票决制这一环节,即对一府两院研究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的情况和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票数没过半,就要发回重新整改。虽然只是程序上有了一个小小的变化,但对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来说,这是一个更为刚性的约束,将杜绝监督已经监督,问题还是问题这一现象的产生,切实提高监督实效。三是聚焦民生民情,公开征集监督议题。我建议,年初在谋划新一年工作,制定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时,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进一步贴近民心,了解民意,拓宽选题渠道。第一种形式是在每年两会期间,以监督议题征求表的形式,通过代表将群众反映最直接、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征集上来。第二种形式是建立民情绿色通道,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征求对于监督议题的建议。在征集过程中,注意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回应群众所言、所盼,将征集上来的问题和建议纳入监督视野,作为监督议题的重要参考。四是借助媒体宣传,不断助推监督工作。我们在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同时,可以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例如通过人大信息网对常委会审议或专题询问开展在线视频直播,或在电视台开辟人大专题聚焦节目,将监督的重点直观地呈现给社会大众,扩大人大监督的社会影响,推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增强民众信心,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调研、撰写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我对人大监督工作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方法上持续创新,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在监督与支持中有所作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强化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大工作者,为建设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新市区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关于人大监督七
人大监督七题
近年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加强人大监督,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案例,从法理上对这些现实问题作出阐释和回应,已显得十分迫切。
(一)人大监督没有“一把手”
人大监督权的主体,是指人大监督权力的承担者,谁有权去行使人大的监督职权。
有人提出,委员长会议(或主任会议)、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不可以行使监督权,成为监督权的主体。我认为,它们可以部分地行使监督权,从事某些监督工作(如提出有关监督议案、质询案和罢免案等),但不能说它们具有监督权,是监督权的主体。完整意义的监督权只能由代表大会和常委会行使,只有它们才能作出真正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决定和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
代议机构的职权只能由代议机构集体行使而不能由个人或者领导人行使,把人大常委会主任看成人大的“一把手”是不对的。
(二)人大监督的操作标准
人大是否应实施监督和如何进行监督,有一些基本操作标准,就是被监督者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合法性标准即:人大对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合法实施监督,以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违法作为条件,包括职权上的违法和程序上的违法。监督对象从事了法律禁止做的事,行使了法律没有明确赋予它行使的职权,没有履行法律规定它应履行的职权或应承担的义务以及行使了法定属于其他国家机关职权范围内的权力,都可以启动人大监督程序。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程序同法律实体权力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若某国
家机关或国家机关领导人虽然有某项职权,但没有依法行使,同样会对法制造成破坏,对社会和公民权利形成威胁甚至侵害。监督对象行使职权程序的合法性,是实施监督的重要标准。
有时,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权力行使并没有达到违反法律的程度,但显失公正和合理性,有悖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人大也应实施监督的补充标准很有必要。例如司法机关在判案时,两人犯了同样的罪行,某甲情节更严重,只因是领导干部作了轻判,而某乙情节较轻,只因是平民百姓反而作了重判,虽然判决都在法定量刑幅度内,这显然不公正。
(三)宪法监督尤为迫切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包括地方各级人大的首要职责,就是监督和保证宪法的实施。根据当前中国依法治国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建立宪法监督机构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也是各方对监督法的期望。如何建立我国的宪法监督机构?就我国政治体制的结构情况看,目前只能采取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内设专门机构监督宪法的过渡性办法,今后有条件再向设独立的宪法监督机构的目标前进。
设立一个能独立行使宪法监督职权的专门机构-宪法监督委员会。它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不隶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成员不超过10人为宜,主要是由深资历的法律官员和杰出的政治、法律专家组成。其职权大体可为: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决议、决定,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所作的司法解释,是否违宪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发现违宪的法律、法规,可以建议有关制定机关在一定期限内自行修改或收回,逾期不行动者,向全国人大提出撤销法律、行政法规的议案,由全国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时,才能作出改变或撤消的决定。对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及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有违宪争议的,可由宪法监督委员会进行判断并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若其他规范性文件违宪,可由宪法监督委员会直接作出决定。该委员会对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司法机关的行政司法行为,以及对他们所做出的行政解释和司法判决是否违宪,可直接作出裁决,并有权责令违宪机关与宪法保持一致。否则,有权暂停其执行,提交全国人大作出最后决定。对有违宪行为的国家
机关领导人,宪法监督委员会有权提请有罢免权的机关予以罢免。对国家机关有关宪法和基本法律上的权限争议,宪法监督委员会可作出判决。该委员会还有权受理公民提出的侵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控告,并可作出裁决。
(四)监督司法要依法、创新
人大在实施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时,能不能涉及具体案件,要涉及时应如何进行?这是人大监督时常常提出的问题。毫无疑问,人大对司法的监督并不是坐而论道能解决的,因此,涉及具体案件是必要的,而且只有通过对具体案件的涉及,才能实现对司法的有效监督。在实施对司法案件的监督中要把握两个界限:一是人大不能在案件诉讼过程中进行任何的干涉和施加任何影响;二是人大在司法机关对案件作出处理后进行监督时,只能运用法律规定的间接手段达到目的。
强调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不应直接处理司法案件,可能会引起有些同志担心,认为这样做司法机关违法乱纪造成的错案难以纠正。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依据法律,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产生错案的司法机关,可依次采用下列监督方式:听取工作报告、建议有关机关复查、人大代表或常委会委员提起质询、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罢免或撤职。现在对司法监督的困难,问题主要并不是人大缺乏监督司法的手段,而是人大因种种原因不能充分运用这些手段。
从长远建立一种规范的制度的角度说,人大要对司法实施有效的监督,靠现行法律给人大提供的监督机制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由于人大法定的权力都是由代表大会和常委会行使,如果让代表大会和常委会来讨论一个具体案件,会成为一个笑话。所以,即使人大有对司法的监督权,也不能由它本身来行使,应该授权一个专门机构来行使。
英国和瑞典是世界上少有的议会能监督司法的国家,英国的贵族院有一个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实际上是最高上诉审判机构,类似最高法院,由它接受各种案件,它是议会职能的一部分。在瑞典则由议会选举
监察专员,行使对法官和行政官员的监督,其中包括受理公民案件的申诉。中国人大要行使对司法的监督权可考虑引进瑞典的这种司法专员制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进行。
(五)运用辞职的监督属性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由它选举、决定、任命和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组成人员,最有效的监督制裁手段就是罢免和撤职。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辞职,是对人大负责的表现,也是一种监督关系的反映。在国外,有一种法定辞职的情况。由法律规定,什么情况下政府或政府成员、国家元首必须辞职。政府辞职的,一般都是责任制政府。总统辞职的,一般以弹劾制为后盾。我国应完善有关法律,对法定辞职作出规定,如可规定:“一府两院”及其政府的部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工作报告,不被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通过时,有关人员应当辞职。还可规定,代表或委员对提出的质询案回答不满意时,有关人员也应提出辞职。
(六)防止监督背离法理
行政化和司法化倾向。监督权是一种从旁察看的纠错机制。由于一些地方人大的同志长期在党委、政府部门工作养成的工作作风,习惯于“发指示”、“管事情”,热衷于直接掺合行政和司法机关的事。比如有的地方人大搞执法责任制时,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与“一府两院”领导人和行政部门负责人签订执法责任状,让“一府两院”对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负责。这些做法有悖人大监督的特性。“标新立异”倾向。有的地方人大搞所谓的“一体两翼监督制”这种花哨的东西;有的地方人大在法庭审判中设“人大监审团”等,让人大代表参与法庭审判等等。对各级人大来说,现在最需要的是敢于依法监督的勇气,以及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而不是“创新”的能力。有的地方人大往往对这些摆到人大桌面上的违法行为不去深究,而主动去找一些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去管。这种倾向发展下去会使人大逐步失去它作为民主代议机关的性质。
“好高骛远”倾向。人大工作者常常有一种抱怨,说人大监督法律不完善、手段不够。应该说现行宪法赋予人大的权力是足够的、适当的。比如宪法已赋予人大有罢免和撤职的权力,可几乎从来没有行使过,却还是有人要求给人大常委会弹劾权。这就好象一个原始的战士,有枪他不会开,有炮他不会打,他说还需要一根鸟铳。这种寄希望于监督法的依赖心理,总想通过国家的立法一蹴而就地解决监督问题;总觉得人大集体行使职权不够劲,老想法律给他一种个人的、能直接处理问题的权力。当前,只要把听取工作报告、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罢免等权力充分行使起来,人大监督工作有广阔的天地。
(七)人大监督程序化
随着我国政治生态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在过去的政治思维和这种思维设计下的人大制度的某些方面已经开始不适应建设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制度的需要。
制度设计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出在我们长期以来把人大当作表决机器对待,潜意识中认为人大的选举或表决都会顺利地通过一切议案,不会出现反对、更不会出现否决或通不过的情况。所以,很多制度设计上没有考虑否决了或通不过怎么办。
如两年前广东省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提出了质询案,对质询的具体操作和后果处理出现了质疑。前一些时间有的地方出现等额选举中候选人落选可不可再做候选人不知所措。像2001年3月出现的沈阳市人代会中,法院的工作报告没有被通过,也出现了无所适从。而按照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设计,工作报告没有通过表明人大对其工作不满意,法院没有对人大负起责任,领导应主动辞职,否则,人大应当行使罢免权。工作报告没有被通过显然不应理解为代表对工作报告的文字不满意,不是通过修改工作报告的文字后再行报告一次就可以的。
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法律制度设计上的“单向思维”、“不设法律后果”的做法,一定要将每一项权力程序化,并预设可能出现的法律后果。否则,沈阳市人大工作报告不被通过而引起的尴尬将会越来越多。你好哦啊,
第三篇:人大监督作用
袁纯清:加强人大监督 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2010-09-15 13:38:00 来源:黄河新闻网
[提要] 袁纯清指出,我省出台监督法实施办法,对各级人大开展监督工作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健全了机制,完善了程序,规范了行为。袁纯清要求,贯彻实施监督法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贯彻实施《山西省实施<监督法>办法》电视电话会议 袁纯清出席并讲话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田国青)14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就我省贯彻实施《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监督法>办法》进行部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强调,要以全面贯彻我省实施办法为新的起点,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推进法治山西建设进程,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申联彬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小鹏和省法检两长左世忠、王建明分别做表态发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安和、靳善忠、郭海亮、王雅安出席会议。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监督法>办法》由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5月27日通过,10月1日施行。
袁纯清指出,我省出台监督法实施办法,对各级人大开展监督工作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健全了机制,完善了程序,规范了行为。尤其是作为一部地方性法规,对监督法进行细化和延伸,既遵循了监督法德规定,又体现我省的实际,涉取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开展监督工作的督法进行了细化和延伸,既遵循了监督法的规定,又体现了我省的实际,汲取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开展监督工作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贯彻实施监督法实施办法,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大作用,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规范有效地开展工作,有利于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实施监督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自觉性。
袁纯清要求,贯彻实施监督法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切实加强对转型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监督,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鞭策和督促,更好地推进工作。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群众、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的意见,加强对“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监督。要切实加强对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的监督,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要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推动全省经济尽快步入绿色发展、清洁发展的轨道。要切实加强对改善民生问题的监督,促进涉及民生问题的监督,促进涉及民生问题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力。同时,各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坚持重大事项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和专项工作报告制度,积极协助和配合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和视察工作,做好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工作,通过接受监督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
袁纯清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既是开展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也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最根本的政治保证。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始终坚持人大监督工作的正确方向。各级人大常委会要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履行监督职责,依法保障和促进党委重大决策的落实;要坚持重大问题和重大决定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对监督工作计划和重要监督活动,及时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确保人大监督工作在党的领导下顺利健康开展,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关系,及时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在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开展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宣传部门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营造实施监督法律法规的良好舆论氛围。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支持人大开展监督工作。
申联彬主持会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监督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重要意义,按照袁纯清同志的讲话要求,把事关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社会
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各种方式,坚持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不断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开展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把握监督工作的内在规律,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程序、规范监督行为,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努力增强监督实效,为促进我省的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小鹏在表态发言时说,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坚持把依法行政放在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实施监督法实施办法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扎实做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左世忠在表态发言时说,人民法院作为落实监督法和实施办法的主体,要按照监督法和实施办法的要求,更好地接受人大的监督。全省法院不仅要充分认识、深刻领会监督法实施办法的重要意义,还要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工作措施,内化为自觉行动,把接受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王建明在表态发言时说,全省检察机关要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监督法实施办法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不断拓展检察机关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途径,紧紧依靠人大的监督支持,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来源:黄河新闻网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扎实履行人大监督职能
时间:2009-08-24 来源:理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熊德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自1981年5月理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理县县委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深入开展基层人大各项工作,为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理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严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把人大工作置于县委的领导之下,通过积极主动工作,使县委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县人民意愿。对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安排、重要工作及人事任免事项,首先召开人大党组会研究,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及时向县委请示汇报,征得同意后按法定程序实施。特别是年初对常委会、主任会的议题安排,先召开党组会、主任会研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报县委研究同意再组织实施;对人代会的召开时间、会议议程和会议的主要材料,主动报县委统筹安排,再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对人大常委会的重要会议和活动,主动邀请县委领导加强指导;对人大机关各项重要工作的进展情况,定期向县委汇报,取得县委的重视和支持。县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为人大工作的开展出思路、提要求。“一府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团结和谐、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推进了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住全局重大事项,依法行使好决定权。理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始终把党委不同时期的任务作为工作目标,把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围绕事关我县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了决议、决定,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多年来,理县按期举行县人代会、县人大常委会会议,除搞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财政预算执行、资金收支审计等议题审查外,重点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城镇建设、新村扶贫、水电开发、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旅游、交通、环保、公有住房制度改革、职工医疗保险和五年普法等影响全局利益的重大问题、群众普遍关注和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问题,作为大事来抓、重要事项来议,并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了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坚持了党委、人大、政府工作根本目标的一致性,保障和促进了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法律教育监督,推进民主法制进程。理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全力保障宪法和国家法律在我县行政区域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一是坚持把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认真审议通过五年依
法治县规划,深入开展五年普法教育,狠抓了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并适时深入各司法机关,掌握了解普法决议贯彻执行等情况,规范了选聘人民监督员程序,认真组织开展了人大代表视察法院庭审工作,促进了司法公正。二是突出抓好各个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根据工作要点安排,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关于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例等工作情况报告,广泛开展了法律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利用开展对宪法和法律的宣传、教育、培训、咨询、考试等多种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加快了依法治县步伐,有效地促进了“平安理县”建设。三是积极组织并配合州人大常委会对各执法部门和县人民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几十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解决了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督促和支持执法部门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促进了依法行政,并形成较高质量的执法调研检查报告,为州人大立法、审议和县域经济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依法行使工作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全面、统筹、协调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履行好监督工作职责。20多年来,理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把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汇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通过开展工作调研、议题审议、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等活动,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收支审计、产业结构调整、春耕备耕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规划、民营经济发展、土地资本转变、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人才资本经营、中小学教育、广播电视、劳动社会保障、职工医疗保险、文化体育建设、农村通信工程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然保护区和景区建设、救灾物资收发情况、农村自建过渡房和活动板房的搭建及分配使用等工作情况报告。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书面交“一府两院”进行办理,并通过主任会议或常委会议听取落实情况汇报,做到了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适时组织人大代表对水电流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社会治安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开展视察活动,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正确把握用人导向,依法行使好任免权。理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不断完善选举和任免办法,规范干部任免程序,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党管干部的原则,认真行使任免权,充分尊重人大代表和组成人员的民主权利,依法选举或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较好地实现了党委人事安排意图。结合工作实践,研究制定了《理县人大常委会任免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对任免范围、任免程序、表决方式、辞职撤职和监督考核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在全州范围内率先实行了人大任命干部的法律考试和向宪法宣誓制度。同时,结合工作评议,把对人和对事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人大任命干部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任命人员事后监督不断加强,为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六、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理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积极组织开展代表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一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对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认真组织代表学习宪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并坚持将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公报》印发至全体县人大代表,积极为代表履行职务提供方便。二是坚持和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走访代表制度,坚持邀请2至3名人大代表列席“一府两院”召开的座谈会和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保障代表知情理政,提高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三是适时组织部分省、州、县人大代表开展调查、视察、检查活动和外出专题考察学习,使人大代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代表履职能力。四是采取面对面答复办理结果的方式,督促抓好对县人代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办理工作,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办理质量、办结率和代表满意率均得到逐年提高。五是适时组织召开乡镇人大工作业务培训会,就乡镇人大工作业务开展专题讲座。及时协调乡镇人大与乡镇党委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积极争取县委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改善乡镇人大的办公条件。现场指导乡镇人大开好例会和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指导完善会议、学习、考察、调查、评议、联系选民、代表建议办理等各项制度,实现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乡镇人大工作水平的提高。
七、坚持监督参与并举,服务全县工作大局。一是积极主动参与县委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服从和服务全县工作大局,发挥人大工作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理县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积极参与县里的市政基础设施、民营经济发展、矿业秩序整治、水电资源开发、库区移民安置、桃坪羌寨新区建设、大沟丘地移民新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社会稳定、汶马公路测设及建设协调等多项中心工作,经常深入建设一线,尽职尽责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做到了监督参与并举,在监督中参与,在参与中监督,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全力抓好人大信访工作。按照县委群众工作的要求,县人大成立了人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信访工作人员,落实了信访工作经费,认真做好来信来访登记、宣传解释和转办工作。县人大党组成员和常委会领导认真落实工作日
值班接访制度,热情接待和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解决了群众反映和关注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常委会把监督社会治安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监督力度。针对凸现的草山药山矛盾纠纷,砂场违规、无证、越界开采引发矛盾冲突等问题,常委会在加强工作调研基础上,召开主任会议作了专题研究。并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由常委会领导分别蹲片驻点,协同配合县委、县政府积极稳妥处理,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维护了群众利益,避免了矛盾激化和重大事故的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全力参与抗灾及恢复重建。“5.12”地震发生以来,县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充分发挥人大职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工作支持和法制保障。特别是在恢复重建阶段,县人大常委会能积极为恢复重建出谋划策,提前介入政府在恢复重建的规划编制、重点项目建设、重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等工作中,保证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依法、有序、有效进行。同时,积极参与重建,尤其是以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熊德良任市政和公益事业建设推进组组长期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究方法,市政和公益事业建设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3月5日全县县城规划区内灾后重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会议后,在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熊德良带领的县城规划区内灾后重建征地拆迁安置领导小组全体工作人员,不分昼夜、不分时间地坚持抗战在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第一线,科学拟定工作计划,印发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标语,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和解释工作,按照《理县县城规划区灾后重建土地征收补偿办法》和《理县县城规划区内灾后重建城镇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组织工作组人员与农户签订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协议,并按照协议要求,及时兑现各种补偿资金,做到了依法办事、取信于民、诚信于民,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树立了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八、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履职能力不断提高。常委会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大事来抓,努力把人大常委会真正建设成为依法办事的权力机关,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关,亲民务实的代表机关。一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努力构建学习型机关;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和效率为重点,教育机关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合作共事、和谐相处,努力构建和谐型机关;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从节约机关用电、用水、用车等方面作起,努力构建节约型机关。同时,常委会领导关心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自觉
性和责任感。二是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促进机关各项工作。常委会党组注重发挥机关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目标管理等长效激励机制,深入扎实开展了领导班子“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在“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中,主动在杂谷脑镇瓦斯村设立了一个帮扶联系点,鼓励帮扶户因地制宜发展土鸡养殖,为其增收致富寻找到了一条好路子,切实将惠民帮扶措施落到了实处。同时,不断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工作。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抓好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努力维护机关、社会和谐稳定。在总结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基层人大工作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了议事规则、组成人员守则、监督管理办法、委室职责和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制度。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要求,切实加强了机关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了机关的职能作用,在为“三会”服务、后勤保障、老干部工作、招商引资、驻村工作等多项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受到了全县上下和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四是加大工作宣传力度,营造民主法制氛围。常委会非常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为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常委会制定了《理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关于加强人大工作宣传报道暂行办法》,在继续努力办好常委会会议《公报》和《知识窗》的同时,不断加强与省、州人大刊物和各级新闻单位的联系,及时报道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各级人大代表的先进事迹,宣传我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扩大了社会宣传面,形成了关心支持人大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注重考察学习,加强了同兄弟县人大常委会的联系,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推动工作。
(作者为理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重大事项要建立公示制度 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2005-03-24 16:32:31 南方都市报
南方网讯 “今年人大将建立跟踪监督制度,要求‘一府两院’按照反馈办理情况,并进行跟踪落实。”、“凡提请常委会任命的领导干部,都必须发表任前演说,作出承
诺„„”昨日(3月23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照辉在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称,今年将继续发挥人大权力机关的作用。总结
去年人大共任命89干部
昨日(3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照辉介绍,去年东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检查5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汇报11次,进行工作评议两项。
同时,去年常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将督办信访案件作为监督“一府两院”
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年来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547件,办结1531件,办结率为97%,其中重点督办的案件54件,办结率为90%,并且由常委会的领导亲自督办,促使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解决。
另据介绍,去年市人大根据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作出了《关于批准东莞市2004年财政预算收支变更的决定》,将增加的财力全部投入市属重点工程建设。
去年一年,人大常委会任命了89人,其中人大系列2人,政府系列46人,两级法院检察院共41人,其中共有42名“一府两院”的主要组成人员,为“一府两院”的正常运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展望
将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
据傅照辉称,今年东莞市人大,将建立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对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关系本市经济社会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同时,建立跟踪监督制度,要求“一府两院”按时反馈办理情况,并对此进行跟踪落实,确保取得监督实效。
同时还将实行领导干部任前演说制度,凡提请常委会任命的领导干部,都必须在常委会上发表任前演说。
另据了解,今年人大还将检查“一府两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情况,并且督促市府及有关部门依法抓好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第四篇: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监督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监督
内容摘要: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在新形势下,强化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已成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县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仍处于程序性层面,监督效果不够明显。文章在分析县级人大在本级财政预算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之上,认真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县级人大 财政预算 监督
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把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列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把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调整列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能。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经济事务的具体体现。县级人大依法对财政预算实施审查监督,对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新形势下,强化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已成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目前,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财政预算的审批监督力度正在逐步加强,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县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仍处于程序性层面,监督效果不够明显,县级人大对本级财政预算监督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县级人大在财政预算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方面,仍处于程序化层面。目前,我国县级财政预算的通常做法是,先由党委、政府制定预算,再由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这样,常委会组成人员就不便对预算草案进行深入审查,也不可能对预算草案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意见,加之政府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预算报告较为笼统,使人大常委会监督成了“内行说不清,外行听不懂”,客观上流于形式的程序性监督,削弱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二)在财政预算执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县级人大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由于受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政府在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加上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导致“部门申请、领导批条、追加预算”等隐性分配或二次分配,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这种做法也只能被动地采取事后“追认”的监督形式,使得整个监督处于被动状态。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常规的一般性的监督手段运用得多,而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形式,以及罢免等硬性监督手段根本没有得到有效使用或使用不多,致使监督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在监督过程中,一些视察和执法检查,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只是一般性地走走看看,发发议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监督工作重形式轻实效,监督力度不大,从而影响了人大监督制约的权威性。
(三)监督水平有限,监督效果不明显。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县级人大缺乏足够的力量和专业水平开展经常性监督。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性知识缺陷大,使权力机关既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人大监督通常是会议听取报告多、调查研究少,事后监督多、提前介入少。县级人大紧紧依靠自身力量审查批准政府财政预算、决算时,难免流于形式,监督效果不佳。
二、县级人大在本级财政预算中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权力弱化。无论是领导机关、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对地方人大的监督职能认识不够。特别是一些地方党委领导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学习不够,担心人大过多过强的监督会削弱党的领导,没有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角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人大监督权和监督工作。一些被监督者法治观念淡薄,人治思想、特权思想严重,不愿接受包括人大监督在内的各种监督,在思想上抵触人大监督,在行为上规避人大监督。一些地方人大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味地迎合地方政府,大多从支持配合方面考虑,而忽略人民赋予的监督权,甚至明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存在问题,也不敢正面提出来,使监督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监督权利受到弱化。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立法滞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中关于人大自身建设方面的规定,很多条款已经不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或做出新的规定。已有的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有的规定过于笼统,给执法者适用法律留下了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有的立法“撞车”,相互不衔接、不配套,造成执法混乱,有的立法部门色彩浓厚,导致各自为政,有的立法过于超前,执法条件不具备,致使良好的立法愿望不能实现。这些情况,既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给地方人大监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规范人大监督程度和监督方式方面的立法滞后。地方组织法只对人大监督的内容、范围和形式做了原则规定,对不监督或不服从监督行为没有规定迫究责任,致监督主体不愿或不敢大胆行使监督,监督对象借口法律依据不足抵制或消极对待人大监督。
(三)专业人员缺乏,监督力量不足。预算的审批监督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但目前县级人大普遍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县级人大常委会日常监督主要由财经办负责,而财经办又存在人员少、对口联系部门多等困难,加上缺乏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在时间上、技术上和人力上都难以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从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专业素质来看,经济知识较为缺乏,使人大常委会既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跟踪监督。一方面县级人大缺乏具有财经类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县级人大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县级人大工作班子的现有力量,还无法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行使财政监督权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服务。对于一些复杂的预算,很难做到深入调查和透彻审议。
三、加强县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监督的对策与思考
(一)更新财政预算监督理念。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监督工作的根本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职能作用与我们党实现政治领导的价值目标,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因此,只有与党保持统一,才能保证人大监督职能的正确政治方向,这一点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但是,坚持党的领导并不是单纯的绝对服从,而是应该自觉地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把握监督工作的政治方向,完善人大监督的组织机构,积极争取市委对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活动,从根本上保证人大监督职权的有效行使。县级人大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善预算监督是当前必须要认真做好的一项工作,在财政预算监督工作中,面对法律相对滞后的现状,要树立新的预算监督理念,即财政预算监督应做到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并重,注重监督政府财政预算运行中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政府加以改进,以提高财政预算监督的质量,使预算审批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二)严把预算编制、执行和调整关。首先,要督促政府及财政部门尽快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实现功能预算到部门,深化和规范部门预算,并实行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统一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完善部门预算是进一步加强人大财政预算监督的有效措施,做好这项工作,既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也有利于县级人大常委会在审查批准预算时,知道哪个部门有多少人、干多少事、花多少钱,钱怎么花,花在哪里,绩效如何。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列入预算范围的开支,一律不得开支。严把这一关口,防止既成事实,先发生支出,后列入调整预算的情况发生。再次,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监督制度和办法,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县级人大应要求财政部门建立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按月报告制度,并定期听取财政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必要时,可授权财经办对预算执行中的重大事项开展专题调查,为县级人大审议批准预算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三)优化人员结构,实行真正的“内行监督”。人大队伍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其财政监督的水平和效果,因此,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是县级人大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对人大代表尤其是人大机关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组织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认真学习政治经济理论和财政基本知识,解决听不懂财政报告、看不懂财政报表、监督无从下手等问题。其次,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或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进入人大,或者从政府经济部门选调部分从事财经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到人大财经或预算监督部门工作,不断优化人大人员队伍结构。再次,也可以借助外力,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监督。比如,与审计部门联手,由其为代表提供与预算审议或监督有关的、甚至是提出预算修订案的服务,进而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加强预算监督,发挥他们的专长,帮助人大加强监督,提高监督实效。
(四)健全社会监督网络,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人大的监督职权来自于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对人民群众负责,受人民群众监督,这是做好监督工作的根本原则。实践证明,人大监督工作越是公开、透明,民主程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实现人大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必须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公开预算的情况,其目的就是让全社会都来监督收人和支出情况。为此,笔者建议在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专业工作委员会对财政预算监督的职能外,应把着力点放在支持和监督审计部门对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上,加大对审计结果的利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并使处理意见落到实处。此外,还要支持监察部门每一对重点部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人大监督及时公开处理。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使监督的结果及时公开,从而进一步加强人民对财政监督的作用。
财政预算监督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更需要长效的监督机制来支持。我们相信随着监督理念的不断深化,监督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人大财政预算监督工作一定会越来越让人民满意。
第五篇:人大监督检查材料
尊敬的人大常委会领导、委员及各位代表:
首先,我代表交口县国税局党组及全县国税干部对各位在百忙之中来到我局监督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谨代表交口县国税局党组向各位领导就我局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国税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进一步提高干部执法观念和能力,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加强监督,切实解决税收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构建优良的税收法治环境,严格遵守“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坚决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组织收入原则,税收收入实现稳步增长。1-5月份,全县国税收入累计完成59620万元,完成市计划93337万元的63.88%,同比增长116.48 %,增收32079万元;入库与地方财力挂钩收入59131万元,完成县计划95000万元的62.24%,同比增长118.2%,增收32032万元。
二、优化税收结构,公平税赋不断增加财政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要义,公平税负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公平税负也是税务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是依法治税在税收工作中的集中体现,也是税收征管的具体实践。税负不公问题历来是困扰各级税务机关的一大难题,具体到每个纳税人,由于其自身的素质、经济状况、经营手段、资金链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企业之间的生存状况不尽相同,同时,由于地域、行业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客观上造成了纳税人之间税负水平的差异。但从广义的角度讲,税务机关工作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准等原因,也造成了税负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突出抓好税收风险监控、纳税评估等工作。今年来,我们通过阳光定税、防漏、清漏、内外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在解决税负不公问题方面收到了一定效果。在今年的税源调查中,我们通过与地税、工商部门核对管户信息,对核对出的差异信息,责令各征收单位逐一核实,各单位共清查出数据不符的管户56户,由各管理单位责令其办理税务登记或变更信息等涉税事宜。同时,加强与地税、财政、煤炭、电力等部门有关信息的比对,各征收单位对于数据差异进行了核实,该补税的补税,该调帐的调帐,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共催缴清缴入库税款654万元。为广大纳税人营造了
一个公平纳税的税收环境。
三、加大征管力度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
税收征管始终是税收工作的主业,针对税源发生的深
刻变化,必须转变管理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合理调整机构职能和人力资源配置,大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今年以来我局在征管方面创新性的开展了许多工作。
一、加强税收分析、搞好收入调度,对收入进行全面分
析、对重点税源跟踪监控。全县确定重点监控户17户。
二、完善重点税源征管机制,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行税负预警值管理,定期分行业对企业实施纳税评估。今年已对19户存在风险的纳税人进行评估。
三、强化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对连续三个月零负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及定额偏低户进行拉网式排查,上调不达起征点户数8户,通过票表比对系统双定户补缴税款70余万元。
四、严格欠税控管、落实催缴制度、定期进行欠税公告。一季度公告二百万元以上欠税纳税人7户。
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
六、监控企业生产、销售、库存和资金流向,把经济税源和各项征管指标的追踪分析与收入目标的实现作为计划控制的重要环节、严防前松后紧。通过实行税收科学化、精细化、行业化管理,转变征管方法和方式,努力做到均衡入库、公平赋税
四、全力整顿税收秩序,严打各类偷、逃、漏税行为 紧密围绕税收中心工作任务,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为目标,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查处税收违法案件为重点,更新稽查工作理念,完善稽查制度体系,规范稽查执法行为,创新稽查工作方法,完善分级分类检查办法,全面推行“全市稽查一体化”团队式稽查模式。
一、积极开展各类税务检查工作
(一)科学组织实施税收专项检查。开展对接受成品油销售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铝矾土及其他矿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税收专项检查。入户检查了加油站5户,交口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铝矾土1户,共查补税额175599.2元
(二)集中力量实施重点区域税收专项整治。我局对洗煤行业进行了税收专项整治。先后入户检查洗煤厂12户,查补税额共计618342.2元。
(三)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结合全市税收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重点税源企业检查和税收违法案件检查,认真开展虚假发票“买方市场”整治工作,对医疗机构、煤炭加工和其他矿产品加工及运销企业发票使用情况开展重点检查。在选定的行业中,要确定部分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做到“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查税必查票”,将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与开展的各类税务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查处利用发票进行的各种涉税违法行为。
(四)认真开展常规性税务检查工作。充分利用征管信息、第三方信息等案源信息强化稽查案源分析,细化选案指标,科学实施选案,有效提高稽查选案准确率。突出对三年以上未检查户、长期零负申报、微利经营、跳跃式盈亏、长
亏不倒和小规模纳税人等纳税异常户的税务检查。
五、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抓好内部管理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完善机关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形成顺畅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增强为基层服务意识,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统筹,强化与外单位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防止推诿扯皮,努力为基层减负。基层单位要严格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严肃性和约束性。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强化过程监管。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税收成本。三是狠抓安全管理。要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突出抓好库房、机房、车辆、安保等方面的安全防范,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认真做好信访调处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要认真落实省局、市局关于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实施办法,明确具体指标任务,定期考核检查,确保节约型机关建设取得实效。
今年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发扬好传统,把握新机遇,争创新优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扎扎实实学习落实好征管法及相关法律,依法治税,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开拓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再造一个新交口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