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监督职能1
进一步发挥人大监督的职能作用
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作出了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具体规定,明确了监督工作中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具体职责,明确了公民参与的渠道。其一,明确了监督重点,即,要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二,明确了监督主要形式,即,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执法检查等。其三,明确了具体监督程序,使监督易于“迈开步伐”。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各项监督活动如何启动、由谁启动、通过何种形式实施、如何处理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作出了规定。其四,明确了公民参与的渠道。监督法规定了人大常委会确定专项工作报告议题的六个途径,把人民来信来访反映集中的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列入其中,避免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社会现实脱节。其五,明确了对监督工作的监督。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是人民赋予的,其行使最终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监督法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意味着,在监督工作中,无论是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都要接受监督,以防止监“软”督“宽”。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实施监督法可以使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提高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进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可以预见,监督法的实施又将提升人大常委会行使法定职权的总体水平。监督工作与立法、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等工作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以立法与监督的关系为例:如果执法检查富有成效,就会有效避免“立法如林,执法如零”,还可以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修改完善法规、改进立法工作。反之,在立法中注意增强监督意识,剔除可能出现的部门利益因素,增强操作性,也可以为执法检查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
要在监督工作上有所突破,推动人大整体工作,这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伊始就突出强调的。四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和各方面共同努力,将监督选项聚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上,不断提高监督实效。比如,我们重点围绕水环境、食品卫生、劳动者权益、居住区物业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等问题开展了执法检查。监督过程中,我们注重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组织代表通过明察暗访、监督听证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地开展调研。为使人大代表能充分履行好职责,我们在调研前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调研中邀请专家讲评,从而使监督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施行。我认为,实施监督法要围绕一个着力点,提高两个度,坚持三个原则和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推进人大监督的各项工作和制度创新,都要围绕增强监督实效这个着力点。要大力提高监督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监督审议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的监督。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行使职权,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三项原则,是监督工作的大前提和总原则。同时,要进一步把握好敢
于监督和善于监督、开展监督与给予支持、增强力度与把握节奏这三对关系,这也是人大和“一府两院”在政治目标一致下的监督和支持的辩证关系。
上海社保资金案的发生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至关重要。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只能强化,不能削弱。实施监督法在今年要突出四个重点内容,即,加强对财政资金和其他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对节能工作决定的落实情况的监督,加强对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民生问题的监督,加强对法规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定情况的监督。这就要着重审查监督法明确规定的有关预算监督的六项内容,不仅要注意监督公共财力配置是否违法,也要监督公共财力使用是否合理、管理是否有效。要推动政府实行“阳光”审计,依法公开审计结果。督促政府和有关单位认真执行社会保障资金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监督财政资金和其他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具体制度,从而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
随着新年的到来,监督法已经开始实施。我们要以实施监督法为契机,改进和加强人大监督工作,迈监督新步伐,增监督新成效,以监督工作带动人大整体工作,再谱人大工作新篇章.
第二篇:浅论人大的监督职能
浅论人大的监督职能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宪法权威、维护法制统一的关键。
一、人大监督的涵义、性质和地位
监督,就是对国家权力的运行加以控制以期预防和消除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和蔓延。监督是实现国家权力系统内在稳定的必要机制,是防范和纠正国家行为偏差的强制措施,是保障和提高国家决策效能的理想途径,是克服国家权力自毁基础的补救手段,是现代国家职能中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一种职能。
关于监督,我国主要确立了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其中权力机关则是最主要的监督主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公民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国家机关,人大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主权。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在性质上是具有国家性、人民性和绝对权威性的最高层次监督主体。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都
于主要地位,对于人大的监督,监督对象应当服从。其次,人大监督具有法律效力,监督行为一经实施,即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再次,人大的监督行为具有国家强制力,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确保其执行。这些特点表明,人大的监督权属于一种国家权力。人大监督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从制度上保证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运转。权力需要制约,权力失去制约就会被滥用,失去制约的权力就会导致腐败和专横。人大对其监督对象实施的监督属于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同时,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要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这就意味着人大对其监督对象实施的监督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对于违背人民意志的人大代表,选民和选举单位有权依法将其罢免。因此,人大监督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人大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大监督工作,对于健全国家政治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铲除腐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人大监督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大监督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重要。目前在监督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法律监督方面,仍然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工作监督方面,监督缺乏深度和力度,有些还停留在程序性上,制约作用不够等等。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监督意识不强。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对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人大监督从根本上体现了监督的人民性,是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的监督。只有充分发挥这种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得到巩固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人大监督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途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执法监督,是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最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特别是法律实施工作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还不完全适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现象在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社会生活健康、有序进行,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的稳定。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就必须强化人大执法监督。
3、人大监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法制环境,监督机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如果没有监督,就必然会导致公共权力被滥用,就会产生种种腐败现象,进而丧失民心,最终导致亡党、亡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予的权力,切实担负起监督这一神圣职责,不断地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能力。要有计划地组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加强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特别要提高法律水平,这样开展人大监督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要加强调研。每召开一次会议或开展一次活动,特别是对会议议题或会议作出的重大事项决策,人大常委会都要组织人员围绕议题认真、及时地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确保人大作出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要加强常委会的自身建设,逐步扩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比例。在考虑人大常委会委员人选时,既要注重结构,更要突出素质。把那些有时间和精心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特别是要把人大机关中具备条件、业务熟悉的同志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以确保人大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化水平。
4、创新方式,增强实效。人大监督要突出重点。要把那些事关国计民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老百姓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在人大开展的监督工作中,既要做到年初工作安排有重点,开展活动有重点,执法检查有重点,调查、视察有重点,每次开展的人大监督工作,都要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要坚持依法办
些决策,往往不经人大,就直接交政府去执行,即通常说的“党委决策,政府执行”。二是人大虽然可以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但有些问题是执行党委的决定造成的,有的政府领导是同级党委的主要成员,一追究就追究到党组织头上。这种党政不分的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就是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要逐步形成“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使加强党的领导同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一致起来。
2、党委要进一步改善对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工作的领导。要健全党组织的决策机制,党组织不仅要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而且要做到决策法制化。党组织作出的决策,凡是关系到国家事务的,要求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属于人大职权范围内的,应作为建议或通过政府提交人大或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再由“一府两院”去执行。要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人大选举或任命干部的监督,凡是由人大选举或任命的干部,都应纳入向人大常委会述职,接受人大评议监督的范围。要进一步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党组织建设,并注意发挥党员代表和党员委员的作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在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树立人大权威,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
第三篇:如何更好的发挥人大监督职能
如何更好的发挥人大监督职能
人大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同其他形式的监督相比,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其实质是对其他国家机关权力的制约,以保障国家机关按照人民的意志运转。在严格依法监督的前提下,探索创新,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对各级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近来,人大监督工作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思想认识、工作力度、监督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监督实效还有待提高。如何贯彻落实好监督法,健全和完善人大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克服监督不力现象,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是当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着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大及人大常委会人员应提高认识,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要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高度来强化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真正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增强法律意识,要增强民本意识。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监督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履行监督职责,要敢于、严于监督。坚持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重点议题纳入议事日程,真正通过监督来关心人民疾苦、维护人民利益。同时要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从而使监督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获得稳固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二、抓培训学习,增强代表的业务能力。
要培养符合人大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培训学习,要制订培训的规划,落实培训的措施,使人大代表的培训得以制度化、正规化、系统化;要积极参加举办的各类短训班,让尽可能多的代表都得到系统培训;要坚持自学制度,在坚持集中组织学习的同时,定期选定一个学习主题,让代表们带回去自学,让代表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
三、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完善监督工作程序。
确保人大监督的有效,人大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必须做到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办事处人大要做好监督工作,一是对已制定的监督方式和工作制度,作进一步完善,细化操作程序。二是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如广泛运用述职述廉、执法检查等手段。最后,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争取党委的理解和支持,密切与 “一府两院”的联系,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素质,坚定信心,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人大的权威,提高监督实效。在新时期下,人大要有所作为,要始终胸怀全局、服从全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创新大局中看问题、想事情、办事情,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促进各项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发展。
四、认真开展监督工作,优化行政。
对行政工作实行监督是法律赋予办事处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代表视察调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高了监督的针对性;通过建立议案、建议交办机制,提高监督的权威性,通过制定和完善办事处行政重大决策、工作部署代表议事制度,使广大代表敢于善于监督、有针对性监督,从而提高监督的有效性。一是适时安排针对性答复,即安排行政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集中答复代表议案和建议,面对面接受代表质询,促进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落实。二是针对办事处进行专题的视察调研活动,办事处人大应重点对农村合作医疗办理、土地流转、农民工就业、教育、卫生事业等方面开展专项调查,形成可行性报告,督促相关部门抓紧实施。
第四篇:如何有效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
近来,各地人大监督工作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思想认识、工作力度、监督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监督实效还有待提高。如何贯彻落实好监督法,健全和完善人大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克服监督不力现象,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是当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着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认识,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要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高度来强化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真正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不履行监督职责,意味着失职,意味着对法律的亵渎、对人民的背叛,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监督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履行监督职责,要敢于、严于监督。
要增强法律意识。是否需要行使监督权,如何行使监督权要以法律为准绳,人大监督的对象、内容、范围和方式要严格符合宪法和法律特别是监督法的规定。只有坚持依法监督,监督才能有权威性和强制力。
要增强民本意识。坚持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重点议题纳入议事日程,真正通过监督来关心人民疾苦、维护人民利益。同时要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从而使监督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获得稳固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优化结构,提高主体素质
抓宣传,增强代表的监督动力。提高代表素质,优化代表结构,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讲深讲透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大力宣传代表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其它机关难以替代作用的典型案例。
抓“入口”,提高代表的战斗力。必须严把人大代表的入口关,要确保人大代表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改变人大代表变动频繁的状况;要优化代表的群体结构,在年龄结构上要呈现梯形结构,在专业人才和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上,要吸收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以保证国家权力机关集体议决重大事项所需。
抓培训学习,增强代表的业务能力。要培养符合人大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培训学习,要制订培训的规划,落实培训的措施,使人大代表的培训得以制
度化、正规化、系统化;要积极参加举办的各类短训班,让尽可能多的代表都得到系统培训;要坚持自学制度,在坚持集中组织学习的同时,定期选定一个学习主题,让代表们带回去自学,让代表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
完善机制,创造良好的监督条件
要在法律授权的原则下,积极探索监督领域的法制建设,完善监督的各项法规。特别是要完善运用各种监督方式的程序性规定,从监督事项的提起、调查、审议、表决、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操作规程,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进一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
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完善、规范,对正在实践探索、可行管用的一些思路,可以进一步发展,逐步规范。还可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好,构建一个资源共享、协调互动、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的监督体系,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的整体效果。
围绕中心,注重“点”的突破
要紧贴中心抓重点。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关键在于突出重点、增强实效,一部法律的规定有很多,但群众最关注的往往就那么几条,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会很多,但是关键的问题往往就那么几个。要逐步变程序性监督为实质性监督,以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要锲而不舍抓难点。下岗职工就业问题、新农村建设、社会治安、医疗改革、社会救助、环境污染治理等,既是政府工作的难点,也是人大工作的重点。要通过有计划地、有针对性组织视察、审议有关工作报告、落实议案等,督促政府重点解决。
要顺应民心抓热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往往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涉及到政府工作的薄弱环节。只有加强对群众反映热点问题的监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也只有这样,人大监督工作就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五篇:人大职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
(二)监督宪法的实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
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八)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九)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十)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十一)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十三)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十四)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十五)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2月25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二次全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红孙代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报告从六个方面回顾了常委会过去一年的工作: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人大各项工作,努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促进计划、预算的有效执行。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社保资金、土地出让金、开行贷款项目资金进行重点审计,促使资金落实到位、合理安排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听取审计工作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审议意见,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通过加强对计划、财政的监督,对全市经济增长提速、效益提高、结构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积极促进漳台合作的提升。组织开展了关于整合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漳台合作层次的专题调研,提出一系列建议,受到市委的肯定,并将报告作为市委2007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呈报省委;参与设计和布展的“漳台族谱对接成果馆”,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积极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组织开展城区国有经营性
土地开发建设、土地二级市场转让纳税情况的调研,听取和审议关于城镇体系规划情况的报告,开展对建筑法与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的执法检查,组织开展对城区新建道路桥梁建设情况的视察,监督职能部门加强规划管理配套工作,组织市人大代表视察人防工程,听取和审议关于实施人防法情况的报告等,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危病桥梁的改造和乡村建设规划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对“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开展督查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积极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报告,对科技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检查,开展文物保护法与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促进教育、科技、文物保护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突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监督,开展药品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用药和食品安全;听取城市住房建设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汇报,推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突出关注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展土地承包法实施情况、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情况的专题调研,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重点卫生院建设工作的督查工作,促进农民具体难题的解决。突出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的落实。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在我市开展《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监督的决定》的贯彻实施情况检查,督促政府增加对社保等民生项目的支出2104万元;开展民政福利企业经营状况调研,促进了民政福利企业的规范发展。突出促进司法公正。听取和审议了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专题报告,开展对法官法、检察官法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执法检查,督促“两院”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突出维护人民群众的诉求权利。重视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一年来,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1365件(批)次,重点督促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拆迁安置、涉法涉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努力加强监督工作,着力提高监督实效。严格依法规范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和监督方式,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举行了学习贯彻监督法讲座,营造有利于监督法实施的社会氛围。紧紧抓住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涉及民生、事关重大的热
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监督、连续监督。通过广泛调查、反馈整改、民主测评、媒体公告、会议票决等程序,由常委会做出决定并授予“人民满意的消防支队”的荣誉称号,有力地推动了消防安全工作。对照监督法的规定,修订常委会议事规则,提高监督工作的透明度。
——支持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强化代表执行职务的服务保障工作,提高代表视察和调研实效。
——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做好选举任免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的一致性,做好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工作,依法任命34个政府组成单位正职领导;召开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顺利选出我市的67名省人大代表。
——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加强人大机关建设,加强人大宣传工作,推进人大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报告强调,2008年常委会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为促进我市实现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要紧紧围绕市委的决策部署,积极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按照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建设海西、漳州先行”的工作主线,依法履职,争取更大作为。要强化监督职能,推动“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千亿百亿”目标的实现。要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加快建设,推进临港产业和东山国家一类口岸的运作与南部片区的发展,推进九龙江流域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
二要更加关注民生与社会公平正义,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常委会要更加关注民生,督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强对社会保障、“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城乡就业、医疗教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的监督,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充分发挥人大在推进法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和谐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要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常委会要进一步完善代表视察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检查、评议等活动;要加大力度督促有关部门办理代表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及时沟通反馈办理情况;要关心代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好代表培训工作,加强对代表法和代表先进事迹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代表法律地位、支持代表依法执行职务的良好风尚;要维护代表权利,依法查处侵犯代表合法权益和妨碍代表执行职务的行为,保证各级人大代表在我市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地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力实施监督法,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为我市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律保障。要把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决定》进一步贯彻好、落实好,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积极展现作为。要加强人大宣传工作,为人大工作和代表执行职务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应有作用。要加强与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联系,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谋发展、尽责任、做贡献。
(曾浩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