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监督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监督
内容摘要: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在新形势下,强化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已成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县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仍处于程序性层面,监督效果不够明显。文章在分析县级人大在本级财政预算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之上,认真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县级人大 财政预算 监督
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把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列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把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调整列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能。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经济事务的具体体现。县级人大依法对财政预算实施审查监督,对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新形势下,强化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已成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目前,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财政预算的审批监督力度正在逐步加强,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县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仍处于程序性层面,监督效果不够明显,县级人大对本级财政预算监督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县级人大在财政预算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方面,仍处于程序化层面。目前,我国县级财政预算的通常做法是,先由党委、政府制定预算,再由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这样,常委会组成人员就不便对预算草案进行深入审查,也不可能对预算草案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意见,加之政府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预算报告较为笼统,使人大常委会监督成了“内行说不清,外行听不懂”,客观上流于形式的程序性监督,削弱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二)在财政预算执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县级人大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由于受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政府在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加上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导致“部门申请、领导批条、追加预算”等隐性分配或二次分配,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这种做法也只能被动地采取事后“追认”的监督形式,使得整个监督处于被动状态。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常规的一般性的监督手段运用得多,而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形式,以及罢免等硬性监督手段根本没有得到有效使用或使用不多,致使监督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在监督过程中,一些视察和执法检查,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只是一般性地走走看看,发发议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监督工作重形式轻实效,监督力度不大,从而影响了人大监督制约的权威性。
(三)监督水平有限,监督效果不明显。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县级人大缺乏足够的力量和专业水平开展经常性监督。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性知识缺陷大,使权力机关既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人大监督通常是会议听取报告多、调查研究少,事后监督多、提前介入少。县级人大紧紧依靠自身力量审查批准政府财政预算、决算时,难免流于形式,监督效果不佳。
二、县级人大在本级财政预算中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权力弱化。无论是领导机关、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对地方人大的监督职能认识不够。特别是一些地方党委领导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学习不够,担心人大过多过强的监督会削弱党的领导,没有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角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人大监督权和监督工作。一些被监督者法治观念淡薄,人治思想、特权思想严重,不愿接受包括人大监督在内的各种监督,在思想上抵触人大监督,在行为上规避人大监督。一些地方人大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味地迎合地方政府,大多从支持配合方面考虑,而忽略人民赋予的监督权,甚至明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存在问题,也不敢正面提出来,使监督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监督权利受到弱化。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立法滞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中关于人大自身建设方面的规定,很多条款已经不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或做出新的规定。已有的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有的规定过于笼统,给执法者适用法律留下了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有的立法“撞车”,相互不衔接、不配套,造成执法混乱,有的立法部门色彩浓厚,导致各自为政,有的立法过于超前,执法条件不具备,致使良好的立法愿望不能实现。这些情况,既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给地方人大监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规范人大监督程度和监督方式方面的立法滞后。地方组织法只对人大监督的内容、范围和形式做了原则规定,对不监督或不服从监督行为没有规定迫究责任,致监督主体不愿或不敢大胆行使监督,监督对象借口法律依据不足抵制或消极对待人大监督。
(三)专业人员缺乏,监督力量不足。预算的审批监督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但目前县级人大普遍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县级人大常委会日常监督主要由财经办负责,而财经办又存在人员少、对口联系部门多等困难,加上缺乏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在时间上、技术上和人力上都难以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从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专业素质来看,经济知识较为缺乏,使人大常委会既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跟踪监督。一方面县级人大缺乏具有财经类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县级人大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县级人大工作班子的现有力量,还无法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行使财政监督权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服务。对于一些复杂的预算,很难做到深入调查和透彻审议。
三、加强县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监督的对策与思考
(一)更新财政预算监督理念。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监督工作的根本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职能作用与我们党实现政治领导的价值目标,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因此,只有与党保持统一,才能保证人大监督职能的正确政治方向,这一点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但是,坚持党的领导并不是单纯的绝对服从,而是应该自觉地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把握监督工作的政治方向,完善人大监督的组织机构,积极争取市委对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活动,从根本上保证人大监督职权的有效行使。县级人大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善预算监督是当前必须要认真做好的一项工作,在财政预算监督工作中,面对法律相对滞后的现状,要树立新的预算监督理念,即财政预算监督应做到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并重,注重监督政府财政预算运行中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政府加以改进,以提高财政预算监督的质量,使预算审批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二)严把预算编制、执行和调整关。首先,要督促政府及财政部门尽快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实现功能预算到部门,深化和规范部门预算,并实行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统一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完善部门预算是进一步加强人大财政预算监督的有效措施,做好这项工作,既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也有利于县级人大常委会在审查批准预算时,知道哪个部门有多少人、干多少事、花多少钱,钱怎么花,花在哪里,绩效如何。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列入预算范围的开支,一律不得开支。严把这一关口,防止既成事实,先发生支出,后列入调整预算的情况发生。再次,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监督制度和办法,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县级人大应要求财政部门建立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按月报告制度,并定期听取财政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必要时,可授权财经办对预算执行中的重大事项开展专题调查,为县级人大审议批准预算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三)优化人员结构,实行真正的“内行监督”。人大队伍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其财政监督的水平和效果,因此,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是县级人大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对人大代表尤其是人大机关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组织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认真学习政治经济理论和财政基本知识,解决听不懂财政报告、看不懂财政报表、监督无从下手等问题。其次,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或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进入人大,或者从政府经济部门选调部分从事财经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到人大财经或预算监督部门工作,不断优化人大人员队伍结构。再次,也可以借助外力,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监督。比如,与审计部门联手,由其为代表提供与预算审议或监督有关的、甚至是提出预算修订案的服务,进而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加强预算监督,发挥他们的专长,帮助人大加强监督,提高监督实效。
(四)健全社会监督网络,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人大的监督职权来自于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对人民群众负责,受人民群众监督,这是做好监督工作的根本原则。实践证明,人大监督工作越是公开、透明,民主程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实现人大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必须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公开预算的情况,其目的就是让全社会都来监督收人和支出情况。为此,笔者建议在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专业工作委员会对财政预算监督的职能外,应把着力点放在支持和监督审计部门对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上,加大对审计结果的利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并使处理意见落到实处。此外,还要支持监察部门每一年度对重点部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人大监督及时公开处理。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使监督的结果及时公开,从而进一步加强人民对财政监督的作用。
财政预算监督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更需要长效的监督机制来支持。我们相信随着监督理念的不断深化,监督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人大财政预算监督工作一定会越来越让人民满意。
第二篇:县级人大财政预算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人大财政预算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人大依法对财政预算实施审查监督,对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各级人大常委会结合贯彻实施监督法,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县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监督工作仍处于程序性层面,监督效果不够明显,还存许多困难和问题。结合我区工作实践,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较多三个较少”。
一、县级人大在财政预算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方面,“面子”较多“里子”较少。
目前,我国县级财政预算的通常做法是,先由党委、政府制定预算,再由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这样,常委会组成人员就不便对预算草案进行深入审查,也不可能对预算草案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意见,加之政府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预算报告较为笼统,使人大常委会监督成了“内行说不清,外行听不懂”,客观上流于形式的程序性监督,削弱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二)在财政预算执行方面,“形式”较多“行动”较少。
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县级人大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由于受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政府在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加上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导致“部门申请、领导批条、追加预算”等隐性分配或二次分配,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这种做法也只能被动地采取事后“追认”的监督形式,使得整个监督处于被动状态。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常规的一般性的监督手段运用得多,而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形式,以及罢免等硬性监督手段根本没有得到有效使用或使用不多,致使监督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在监督过程中,一些视察和执法检查,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只是一般性地走走看看,发发议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监督工作重形式轻实效,监督力度不大,从而影响了人大监督制约的权威性。(三)在监督能力建设方面,“通才”较多“专才”较少。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县级人大缺乏足够的力量和专业水平开展经常性监督。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性知识缺陷大,使权力机关既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人大监督通常是会议听取报告多、调查研究少,事后监督多、提前介入少。县级人大紧紧依靠自身力量审查批准政府财政预算、决算时,难免流于形式,监督效果不佳。二、县级人大在财政预算中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权力弱化。
无论是领导机关、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对地方人大的监督职能认识不够。一些被监督者法治观念淡薄,人治思想、特权思想严重,不愿接受包括人大监督在内的各种监督,在思想上抵触人大监督,在行为上规避人大监督。一些地方人大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味地迎合地方政府,大多从支持配合方面考虑,而忽略人民赋予的监督权,甚至明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存在问题,也不敢正面提出来,使监督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监督权利受到弱化。(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立法滞后。
已有的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有的规定过于笼统,给执法者适用法律留下了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有的立法“撞车”,相互不衔接、不配套,造成执法混乱,有的立法部门色彩浓厚,导致各自为政,有的立法过于超前,执法条件不具备,致使良好的立法愿望不能实现。这些情况,既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给地方人大监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专业人员缺乏,监督力量不足。
预算的审批监督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但目前县级人大普遍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县级人大常委会日常监督主要由财经委员会负责,而财经委员会又存在人员少、对口联系部门多等困难,加上缺乏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在时间上、技术上和人力上都难以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从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专业素质来看,经济知识较为缺乏,使人大常委会既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跟踪监督,对于一些复杂的预算,很难做到深入调查和透彻审议。第三篇:基层人大开展财政预算监督工作调研报告
我区自2001年设立街道人大工委以来,各街道人大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和各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对各街道办事处的全面工作实施了积极有效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2002年3月,我区又出台了《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暂行规定》,对街道人大工委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监督作用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
对本级财政预算实施监督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作为区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如何对本街道办事处的财政预算开展监督?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的工作。本文想就街道人大工委开展财政预算监督工作的法律依据、现实作用、我区这项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下一步这项工作如何加强和完善等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以利共同探讨。
街道人大工委开展财政预算监督工作是法定的职责,也是现实的要求
《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街道人大工委作为区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通过授权(如我区制定《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暂行规定》),完全可以履行这一法定职责,在这里,监督的不是总预算,而是部门预算,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它的预算是总预算的组成部分,等同于部门预算。
我区的街道办事处大都是由原来的乡(镇)改建制而成立的,原为乡(镇)时,都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主席团,乡(镇)财政预算的监督工作是不存在问题的。改成街道办事处的建制后,因为不是一级政权,不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主席团,所以人大对街道的各项监督很难落到实处,而且我区各街道每年的资金总量少的有几千万,多的约两个亿,当初我区设立街道人大工委的初衷主要就在于此,觉得这么大的资金量必须要置于人大的监督之下。
我区街道人大工委开展财政预算监督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前不久,我区召开街道人大工委例会,交流了对街道财政预算实施监督的作法和经验。近三年来,各街道人大工委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归纳一下主要作法有以下几点:
1.监督的组织形式:各街道做法不一,有的和纪委一道成立五人监督小组;有的是工委牵头,组织部分代表成立小组:也有的是专职人员(含兼职秘书)自行开展活动。
2.年初听取预算编制情况的汇报,这时预算已经批准,主要是了解预算的安排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也有的街道尝试在上一年的编制部门预算阶段提前参与,了解编制方法、编制内容,提出意见,帮助把关。
3.每月审查一次预算收支报表,了解执行进度。也有的是直接去财政所询问情况,或听取负责人汇报。
4.每半年听取一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也有的按季度听取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不少街道人大工委还参加办事处召开的税收分析会,一起分析经济形式,解决征收难点,促进收入任务的完成。
5.与街道内部审计机构的联系,部分街道人大工委利用内审机构的力量,对下属社区(村)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有的是实行“先审计、后入账”制度,有的是实行定期审计制度。
6.每年安排一至两位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进行“述职评议”,就其分管工作(含经济责任)向代表汇报履职情况,接受代表评议。
三年来的实践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主要成效有以下几点:
1.首先是在街道的干部群众中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街道财政预算是有人监督的,管钱、用钱的人有一种约束感;有意见的人有了一个反映的渠道。客观上促进了办事处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2.在预算的编制上,不少街道人大工委在充分听取了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预算收入应包含预算内、外资金、土地补偿资金、其他资金等收入,编制综合预算;在支出的安排上,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问题;“为民办实事”要办实办好;支出要重点保证教育、农业、社会保障等。这些建议都得到重视或被采纳。
3.在预算的执行上,许多街道人大工委力求监督到位,而不是避重就轻、流于形式。如铁心桥街道人大工委重点跟踪监督办事处的非生产性支出,使得该项支出今年1-6月份比去年同期下降56.4;雨花新村街道人大工委重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低保资金发放,定期检查、审核,还定期深入到低保户家中调查、了解,受到各方好评。
由于缺乏规范,缺乏经验,在这项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全区各街道发展不够平衡,还存在许多不足:
1.监督机构和人员不适应监督的要求。各街道人大工委成立初期,只有一至两名专职副主任,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秘书。且大多数都不太熟悉财经工作,专业知识缺乏,对预算监督感到无从下手,2.因
为前款提到的原因,有些街道人大工委这项工作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只限于听听汇报、看看报表,提不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监督难以收到实效。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项目的确定和较大数额的支出上,街道人大工委的“话语权”份量不够。
3.缺乏一个规范的监督制度。客观上是国家的《监督法》出台滞后,在监督的内容上、监督的方法上、监督的程序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规定,无法使街道财政预算的监督做到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
4.没能很好地借用审计力量。各街道大都设有内审机构,在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时可以适当地借用审计力量和利用审计成果。
继续实践,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街道人大工委对本级财政预算的监督工作
可以肯定,这项工作的三年实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我区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成绩,有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地积极探索,不断地加以完善,不断地加强实践,使街道财政预算的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摆正位置,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街道人大工委是在区人大常委会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行使各项监督权力的,因此,必须遵从区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围绕党工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工作。监督中,注意协调好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本着“补台不拆台”的原则,出以公心,依法监督。一切从有利于本街道的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出发。
2.明确监督主体,集体行使监督权力。今年初,我区人大常委会为各街道人大工委健全了组织,配齐了工委委员(5-6名),这就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有相对固定的人员来开展日常监督活动。同时,要注意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可以邀请部分代表列席工委研讨财经工作的会议,或者参加一些专项审查、专项调研,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
3.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监督本领。街道人大工委成员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的同时,都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要熟悉有关的财经法律法规,特别是《预算法》、《会计法》中的有关内容,要对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关知识能熟练掌握;上级人大也要适时举办一些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以提高大家的监督能力。
4.在参与和审查部门预算的编制时,要提前介入。注意把握预算编制是否符合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实施综合预算,推行零基预算,实行细化预算等;是否贯彻了“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以及“量入为出、不搞赤字”的原则等等。细化的部门预算表要逐步做到在人代会期间发给代表审议。
5.在日常的预算执行情况监督中,一是坚持月报审查制度,街道财务部门应按期向街道人大工委报送预算收支月报表,审查中注意表的平衡关系,表与表的衔接关系,当月和当期的执行进度。各款支出有无违反预算安排等;二是每半年听取一次办事处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重点审查收支任务的完成情况,收支数字是否按规定的口径编列(有否预拨、以拨代支等),各项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支出的使用效益,是否按预算支出,专款是否专用,结转资金有否扩大,结余是否真实,预算外资金中的往来款项是否及时清理等;三是对一些重大项目资金的使用和重点领域的支出要实行跟踪监督,每年可选择1-3个项目组织专题调研或专项督查,邀请代表参加,重点是监督审议资金使用效果。
6.预算调整街道本不涉及,但我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加强区级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中规定,“┄┄如部分变更或者调整数占被变更或者调整数额的百分之十以上的(指科目之间调剂),应┄┄经批准后方可调整或变更”。因此,这也是街道人大工委监督的一项内容。关于决算,因为部门预算的执行数和决算数基本一致,所以本文没有提及。
7.合理借用审计力量,协助监督预算执行。对预算执行结果,可以指定街道内审机构进行审计,并向街道人大工委汇报;对重大项目、重点资金可以要求其作专题审计或审计调查,可以使结论更加准确、详实。
8.在对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述职评议”中,应侧重要求其对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分管工作中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效果等,向代表如实汇报,接受评议。
9.关于下属社区(村)的财务收支的监督,笔者认为其属于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应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不必作为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重点。
10.期望全国人大的《监督法》尽早出台,并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以便有法可依,使街道财政预算的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
限于笔者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难免许多错失疏漏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让我们一起努力实践,共同探索,使街道人大工委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工作得到加强,更加完善。
第四篇:加强人大财政预算监督应从五个方面抓起
加强人大财政预算监督应从五个方面抓起
段浩德
2011年07月08日11:15来源:《人民之声报》
加强对财政预算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进行的一项法定监督工作。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分配使用好、监督管理好辖区内财政资金,是当前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地方人大必须严格制度,强化监管,跟踪问效,加强财政监督,为促进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的规范性
预算监督制度是预算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改变预算监督内容分散、缺乏完整统一性的弊端,有助于克服预算执行中监督不力,特别是对于发挥各个预算监督主体应有的预算监督作用,可使预算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本级预算监督的各项制度时,要突出权力机关监督的权威性,明确规定各个预算监督主体的监督地位、监督对象、监督程序、方式和方法。尤其要体现监督的程序性特征,明确预算监督执法主体的监督权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权,提高监督的权威性。要以制度形式确认预算执法责任制,将执法者的预算责任和义务转为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变一元化一审次初审为多元化多审次初审,变程序性、粗略性初审为实质性、细致性初审,变全面性、笼统性的审查为重点项目、重点单位的审查,变单一机构发挥作用的封闭性审查为多机构发挥作用的公开性审查,使这项工作由“虚”向“实”转变。
二、严把“四关”,强化预算审查
为提高预算审查质量,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多办实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工作中必须严把“四关”:严把预算初审关。每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初步完成前,地方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都要组织熟悉财经知识的代表提前介入,深入税务、财政、政府相关部门了解情况,掌握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对调研中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与财政部门交换编制预算方面存在不足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财政预算草案编制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可行,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确保“三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为民办实事、职工工资发放等重点支出,体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运转”的财政社会功能。财政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提交地方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进行初审,由财经工委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拟财政预算审查报告,提交大会审议通过。
严把预算执行监督关。财政预算执行全过程由地方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负责跟踪监督,通过财政部门每月报送的报表材料及时掌握预算收入和支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地方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应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关注经济发展动态,了解财源建设和各类项资金使用进度,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审议议题提供依据,实现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有效监督。
严把预算执行审计关。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是规范财政行为的重要举措,也是监督财政工作的重要手段。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针对代表反映和调查了解所掌握的情况,适时组织审计部门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增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监督的操作性,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公开化、透明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严把决算审查关。依照监督法,地方人大常委会每年均对上一的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本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对财政预算执行草案审查中,要重点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三项”法定支出情况、结转下资金、预备费和超收收入安排情况的审查。要求财政部门对法定支出的项目、预备费使用程序和使用范围、超收收入资金的使用安排做出说明,做到专款专用。确需调整预算的,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必须报经人大常委会批准才能使用,对未经审查批准而执行的预算调整,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制止或取缔,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财政部门负责人责任,维护预算法和监督法的权威性。
三、关注民生,强化重点监督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关注民生,强化预算监督:一是对政府重大事项投资进行监督。重大事项是本行政区域内全局的、根本的、长远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预算监督要注重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努力改善民生,力促各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财政预算审查时关注民生。要关注用于民生资金的安排,使财政预算安排重点向“三农”、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向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倾斜,并强调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三是财政预算监督执行时关注民生。通过集中调研视察与平时沟通了解,及时掌握财政资金在教育、科技、农业、社会保障、就业和再就业、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的资金使用情况,督促预算执行工作确保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四是财政预算调整时关注民生。对新增财力支出,要求重点安排保障和改善民生,把资源用于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民众精神和物质需求上。
四、评价绩效,强化使用效益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跟踪问效”的有效手段。一要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方式改革。健全公共财政制度,细化部门预算,强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监管,将各部门所有预算内、外收入和直接性政府债务纳入部门综合预算,不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最大限度实现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力度。二要逐步推动“绩效预算”模式的建立。在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基础上,将绩效监督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逐步将绩效预算的理念引入到财政支出管理中,使预算管理模式从投入控制预算转到效果导向预算,提升财政效率。三要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问责制。重视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建立绩效考评责任制,强化考评工作力度,将考评结果与责任人的业绩考核以及后续资金安排挂钩,对绩效优良的项目单位,安排预算时优先考虑;对无正当理由、又没有达到预算绩效目标或绩效差劣的项目单位,安排预算时从紧考虑或不予安排;对个别性质恶劣的,应该对责任人严肃处理,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进而更好地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需求。
五、借智借力,强化审计跟踪
对财政预算执行监督,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大力督促和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对挪用、截留、坐收坐支等违纪违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增强财政的透明度,规范财政资金的运作。同时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又要对审计报告是否真实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加强对预算执行单位和专项资金、工程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进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揭露违纪违规问题,严格依法提出整改意见,加强跟踪督办,巩固审计监督的效果,提高人大监督实效。(作者系镇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田兴春)
第五篇:关于地方人大财政预算监督实效的思考
关于地方人大财政预算监督实效的思考
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近年来,各地人大对预算实施审查监督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从目前的人大工作实践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地方人大行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程序、方法还不够完善,预算体制尚不够顺畅,预算管理还不够规范,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广大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依法行使好这项职权,这是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本人结合几年在人大工作实践,就地方人大如何加强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地方人大在预算审查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目前,财政预算草案一般先由党委、政府“定盘子”,再提交人代会审查批准。导致部分组成有员和人大代表对预算监督的热情不足、积极性不高。同时怕认真监督,影响与地方党委的关系,怕严格监督,损害了与
政府的关系,因而工作起来胆子不大,腰杆不硬。被监督者人大意识不强,受旧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的影响,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往往认为,人大预算监督仅仅是履行法律程序,工作中产生了“图省事”、“走捷径”、“嫌麻烦”等消极思想。
2、审批流于形式。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一般是从11月底部署下一的预算编制工作,难以按法定时间提交预算草案,导致人大难以严格履行审查程序。尤其人代会会期短、议程多,加之政府提交人代会审查的报告过于笼统,在大会审查中难以对预算报告进行专门、深入、细致的审议,难以对预算草案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意见,结果只能履行表决程序,客观上形成流于形式的程序性监督。
3、法律相对滞后。人大实施财政预算监督的主要依据是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简称“一法一条例”),但其对于人大预算监督的范围、内容、实施程序和操作办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规定过于原则、简单,尽管各地都制定了有关政预算监督的制度,但地方人大仍很难具体操作。
4、力量相对缺乏。预算监督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财经知识较为缺乏,使人大常委会既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跟踪监督。且人大财经委人员少、对口联系部门多,缺乏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在时间上、技术上和人力上难以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
二、提高财政预算监督质量的对策与思考
针对目前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1、注重强化宣传,营造预算监督氛围。要从增强预算改革意识入手,营造预算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组织有关人员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学习和宣传《监督法》、《预算法》,逐步解决监督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大预算监督、财政、审计部门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形成人大积极推动、政府认真落实的预算审查监督新格局,全县上下、各预算单位共同努力,监督与被监督双方相互理解、配合,共同加强预算监督工作。
2、注重事前介入,把好预算初审关。要按照监督法对预算监督的规定和要求,提前介入、预先审查,使预算在政府合理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中的作用更加显现。人大财经工委要在政府“定盘子”前,就深入到财政等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政府在制定预算收支计划过程中的主要情况和各部门对预算安排的意见建议。要求政府及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要求,每年县级决算草案在县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的30天前提交,以确保有足够时间审查。同时要按照县人
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科目编制,按预算数、调整数或者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并作出说明。
3、注重事中审查,加强对预算执行监督。一要开展专题调研。财经工委要深入到财政、国税、地税、审计和重要经济部门了解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出具有实质内容、针对性强的调查报告,供人大常委会审议时参考。二要开展专项检查。选择一些重要部门或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进行检查,及时、准确地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预算资金均衡足额到位。三要认真听取和审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对预算草案要进行分析研究,着重围绕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否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标安排是否合理、收支是否平衡、法定支出是否达到要求、重点是否突出、各项措施是否可行、重点支出项目安排是否合理。在审议中结合全县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注重事后问效,确保预算监督效果。要在提高审议质量下功夫,肯定成绩和指出问题要“实”,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准”。使预算及执行监督由简单的“规则监督”向“绩效监督”转变。同时要实行问责制度。对不按规定时间提交相关报告和资料、不按规定办理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或在办理中敷衍塞责、存在突出问题的,按照相关规定实行问责通报,并限期整改。
5、注重强化重点,拓展预算审查空间。要着眼于预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尽快构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体系,对主要指标、项目和科目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估、分析和研究。同时,要有选择地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实拨情况、计划进度等进行动态跟踪监督,提高预算监督的实效。
6、注重完善机制,推进预算法制建设。要结合各地实际,及时制定本级预算监督实施细则,使人大预算监督“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建议尽快对《预算法》及其相关法规进行修订完善,使之适应新形势下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需要。
7、注重强化自身,提高预算监督水平。一要强化培训。要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认真学习经济理论,特别是财经知识,解决听不懂财政报告、看不懂财政报表、监督无从下手等问题。二要借肋外力。要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预算执行深度监督工作。三要充实力量。要建立一支适应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工作需要的专业队伍,可以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以解决人大财经工委工作人员偏少,对口联系部门多,时间短,任务重,难以对预算各项指标进行严格审查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