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1

时间:2019-05-14 16:2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1》。

第一篇: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1

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⒈1科室有科生儿身份识别指引。

⒈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同意后按左手拇指印确认。⒈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后携带出院手续、有效身份证明、入院时患儿腕带与NICU护士核对后抱离。⒈4新生儿实行双手佩戴腕带制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每班确认。

⒈5床头卡标明姓名、性别、年龄、ID或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⒈6新生儿出院落实登记制度。

1.7 外出检查时,须与家属核对腕带信息,并由家属签字确认。

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⒉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

⒉2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5℃之间。

⒉3使用开放式红处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臵温度探头(床温: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放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⒉4温箱、抢救台内放臵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小时记录箱/台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⒉5早产儿使用“鸟巢”,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

⒉6与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预先放臵在箱温37℃的温箱中预热,以减少传导散热。

⒉7各项操作集中进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

⒉8中心体温低于36.4℃的新生儿暂缓洗澡,及时擦干新生儿身体,更换湿的衣物、尿片,减少蒸发散热。

⒉9严防烫伤:沐浴时室温26—28℃,盆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40—43℃;奶液温度:38—40℃;热水温度:<50℃。

三、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3.1严格掌握氧疗指征:临床上有呼吸紧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85%者,应给予吸氧。治疗的目标是维持(PaSO2)50~80mmHg,或TcSO2 90%~95%。3.2最好采用有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3.3连续吸入氧浓度(FiO2)60%者,不宜超过24小时,80%者,不宜超过12小时;纯氧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给以相应治疗。3.4在氧疗过程中,密切监测FiO2、PaO2或TCSO2。使用头罩给氧、温箱给样时,必须使用氧浓度测定仪进行监测,探头放于新生儿鼻子附近,而非氧气主流出道处。

3.5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3.6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7进行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等,如不具备氧疗监测条件,应转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

四、正确使用气囊面罩,防止发生气漏

4.1有新生儿气囊面罩给氧的指引、流程。

4.2准确评估肺气漏发生的高风险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部感染、肺部肿物、肺不张、肺发育不全、肺透明膜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新生儿。4.3正确选择新生儿适用的气囊容量:240ml。4.4正确选择面罩的型号。

4.5选择具有减压阀的气囊,使用前需要锁上减压阀以检查气囊密闭性,然后打开查看减压阀是否正常。使用前需确保减压阀处于开启状态。

4.6正确控制气囊给氧的压力:新生儿呼吸容积的潮气量为6-8ml/kg。首次呼吸所需压力为30-40cmH2O,以后为20 cmH2O。用拇、食二指按压气囊,压力约为15-20 cmH2O,再加一指按压,压力递增5 cmH2O,有条件者连接测压仪。4.7正确控制气囊面罩给氧的频率:40-60次/min.。4.8气囊面罩专人管理,定期检测。

五、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5.1有药物安全使用护理指引。设臵NICU常用药物剂量快速参考手册,对于复杂稀释过程如氨茶碱、肝素等,设臵配臵流程,以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5.2急救车上附有NICU急救时国际常用四种急救药物(肾上腺素/纳络酮/碳酸氢钠/生理盐水)1kg/2kg/3kg的使用剂量,减少急救时用药错误。

5.3药物标签清晰易读,对于药名相似、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的药物,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识:10%氯化钾、高浓度药物,必须单独存放,有经色标识。5.4手写医嘱中避免使用u/iu/qd/qod等英文缩写,减少误读的差错。5.5双人核对医生所药物的浓度、剂量和用法是否正确,确保正确给药。

5.6在配药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设有计算器;稀释过程实施双盲法核对。5.7给药前双人核对新生儿身份。5.8超过一条给药通道时,输液泵、输液管有清晰的标识,并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如动脉通道的输液泵、输液管及三通管全部使用红色。5.9准确记录输入量。

六、预防静脉输注钙剂等药物外渗,最大限度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及痛苦。6.1建立和完善钙剂等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指引。

6.2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每次输注应尽量重新建立的静脉通道,并有两名护士确认回血好后再用药。

6.3选择合适的血管:首选PICC导管或脐静脉导管。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避开关节部和头部。

6.4每次输注前后都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6.5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严格作好床头交班,做好标示。

6.6输注完药液后采取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在针尖即将拔离皮肤瞬间,迅速用棉签沿血管和走向纵行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时间约为3-5分钟。

6.7如发生外渗时及时处理,使用药物外渗护理单,及时上报,每班交接并记录在护理特记单上。

七、确保管饲安全

7.1有管饲安全管理指引。

7.2经口留臵管,减少经鼻留臵管导致的通气障碍。

7.3胃管臵入合适的长度,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记录胃管的长度。

7.4妥善固定,防止胃管滑脱引起误吸。

7.5管饲前确认胃管在胃内:a检查胃管刻度,b检验回抽物的PH值≤5.5,b回抽胃内容物。

7.6间断管饲喂养时,采用重力喂饲。

7.7持续管饲喂养时,奶泵及管道上设臵明显标识。7.8喂养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避免反复使用。7.9胃管每3天更换一次。

八、建立和完善新生儿病房内母乳的储存和运送

8.1建立各完善新生儿病房内母乳的储存、运送、使用指引。

8.2母乳用已消毒的奶瓶盛载。

8.3贮奶前,必须在容器上标明床号、姓名、挤奶日期各时间。8.4每次以一次喂奶用的份量为单位贮存。

8.5指导家长,院内母乳现挤现送,院外母乳将载有母乳的奶瓶放入清洁防水袋内,防止奶瓶直接接触冰块,在保温盒内再加上冰块保存母乳的温度,确保母乳储存于低温,如室温.>4小时,冷藏>24小时或污染者,拒绝接收。

九、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 9.1建立和完善新生儿喂养指引。9.2按时按量喂奶,选择合适奶嘴。出生后遵嘱先试喂糖水或温开水,无特殊后逐渐加,质由烯到浓,量由少到多。喂养。

9.3喂奶时及喂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头偏一侧,禁止面部朝上、平卧位。9.4鼻饲喂奶前先回抽,确认无误才注奶,如胃中有枳乳量潴留量大于前一次入量1/3,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

9.5喂奶时专人看护,禁止离岗,如离开暂停喂奶,禁止物品遮挡口鼻。

9.6喂奶后抱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出咽下的空气,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口咽、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9.7喂奶后加强巡视,至少每15~30分钟一次。

9.8有新生儿误吸应急预案,如发生能按急预案进行及时处理。

十、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

10.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坠床/摔倒的防范制度及处理程序。10.2新生儿小床均设床档,禁止无人看管。10.3用温箱、抢救台,及时关闭箱门、档板。10.4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新生儿使用约束带。10.5操作时将新生儿臵于安全环境,专人看护。

10.6 称体重时使用有挡板的磅秤,用手或身体保护新生儿,以防跌落。10.7 沐浴时妥善固定新生儿,以防滑脱。

10.8 转运或外出检查时有专人陪同并拉好床档。

十一、做好管道维护管理,防止管脱。

11.1 科室有防止各种管脱的指引及应急预案。

11.2 各种管道按要求做好标识,妥善固定并悬挂防脱管标示。

11.3 每日严格交接并记录导管的臵管时间、深度、是否在位、通畅。11.4 患儿烦躁不安的,告知医生,使用约束带适当约束或遵嘱给予镇静剂。

11.5 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合理放臵各种管路,防止扭曲、受压、打折、脱出。

第二篇:2016新生儿NICU工作计划

2016新生儿/NICU工作计划

2016年新生儿/NICU将继续以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宗旨,规范、优化临床护理工作,继续开展各项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技术及优质管理方法。

1、以护理部的月计划及专科培训开展科室计划、培训、质控、改进,以PDCA方法进行护理工作质量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2、严格要求全体护士自觉遵守“2014年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操作指引、流程、制度。并定期培训,质控或持续改进。

3、继续以“优质护理为目标,三级质控网络为保证”,让组长及责任护士首先把好质量关。

4、继续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个人包干,落实治疗护理质量,利于护长对质量的评价、追踪、进行整改,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贯彻执行临床护理服务评价标准,提升护理质量。

5、继续落实基础护理措施,做到组长、护长每天检查、评价、指导。

6、重视专科质量指标发生率,2014新生儿专科质量指标是“新生儿烧伤、烫伤及鼻中隔压伤发生率”,此两项指标发生率低。会根据本专科工作特点继续以“新生儿呛奶、误吸发生率、鹅口疮发生率”作为质量改进目标一起追踪。

7、去年一例不良事件“输液外渗”导致的后果,引起深思,新生儿由于本身特点液体外渗机率很高,可高达63%,输液率达100%,一外渗必导致不良后果、家属纠纷,所以不得不将此列为明年的质量改

进目标。

8、继续加强护理文书书写,护长质控,及时指导培训,保证质量。

9、加强护士层级培训,每月按课程分层级授课、考核、记录。督促学习层级掌握内容及其操作技能。加强专科知识及专科技能培训,鼓励多渠道学习,提高自身专科业务水平及技能。

10、加强病区安全管理,每月进行安全讨论一次。

11、发展新业务、新技术,尽可能开展新生儿PICC置管术。

第三篇:2014版专科十大安全目标

十一、广东省血液净化护理质量安全目标第三版修改稿

(一)严格体液管理、提高患者干体重自我管理依从性。

1.每名透析患者均配备慢病管理护士并让患者知晓。2.主管护士至少每月协助医生进行阶段性干体重评估,及时对干体重进行动态调整。

3.通过各种宣教途径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饮食、行为及依从性干预、患者知晓干体重的概念和意义、参与干体重的评估调整、有效控制干体重、使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3%-5%。

4.对新病人及不稳定患者实施个性化评估指导,必要时进行及时评估和提高阶段性评估频率。

(二)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1.护士应掌握透析科常用药物如抗凝剂、铁剂、促红素、磷结合剂、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理与使用方法。

2.正确执行医嘱,合理使用药物。

3.密切观察用药疗效,如有并发症及早发现并遵医嘱及时处理。

4.护士向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及其监护人提供足够的指导知识,患者知晓常用药物的服用方法及剂量,了解各种并发症、参与疾病自我管理中。

5.护士应至少每季度调查患者服药依从性并有持续改进措施。

(三)落实血压管理、有效控制血压。

1.通过各种宣教途径对患者进行知识、饮食、行为及依从性干预、让患者知晓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2.透析前血压常规控制在140/90MMHg(参考K/DOQIHDAdequacy2006)或透析间期血压控制在150/90MMHg(参考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当中需考虑部分透析患者的年龄、疾病等个体化差异。

3.有条件者,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4.护士至少每季度一次对规律充分透析患者(依据K/DOQI指南、每周规律透析三次、不小于12小时的患者)进行血压的评估管理、对未达理想标准者配合医生拟定并落实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四)关注营养管理、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

1.通过各种宣教途径对患者进行知识、饮食、行为及依从性干预、使患者参与到饮食营养的管理中、提高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水平。

2.患者能知道至少三种以上高磷、高钾饮食。3.血清白蛋白(Albumin)≥3.5g/dl。

4.护士至少每季度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对未达理想标准者有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五)落实透析充分性管理、减少透析并发症及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率。

1.准确规范执行透析医嘱、确保患者有效透析时间。2.通过多种途径对患者进行管理、提升患者透析充分性、改善透析质量。

3.主管护士至少每季度对标准透析剂量的维持性透析患者(每周透析3次、12小时)透析充分性进行评估、评估方法正确、对未达标准者有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4.透析充份性评价标准:KT/V>1.2;URR≥65%(每周透析3次)(K/DOQI HD Adequacy2006)。

5.每季统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达标率(KT/V>1.2;URR≥65%)。

6.每年统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

(六)规范设备管理、确保透析设备安全。

1.血液净化及急救设备有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使用者经过培训与考核记录。

2.建立透析设备档案、对透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确保透析机及其它相关设备正常运行。设备使用与维护有记录,每次治疗病人之前,机器必须完成自检程序。

3.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4.落实高値耗材的安全管理(耗材可追溯性,患者知情同意,出入库管理)。

5.每半年有血液透析机的参数校检记录。6.有设备使用的应急管理机制,并有应急演练。

(七)落实感染控制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1.有医院及血液透析专科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科室检查制度、流程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2.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反渗水、血液透析滤过置换液的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3.新入科病人(包括外院血透转入患者)、输血前、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应进行HCV、HBV、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第3个月复查,以后每6个月至1年至少检查一次。

4.传染性疾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透析机必须固定使用,不得与正常患者交叉使用,同时不同传染病之间的透析机也不得交叉使用,治疗后机器应彻底消毒。

5.贯彻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6.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控措施。

7.杜绝经由血液透析机内部的污染传播;须有严格的透析机消毒制度,如:班次之间不同患者之间的消毒,一天治疗结束后的终末消毒,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出现与透析相关的热源反应,透析器出现破膜产生漏血污染透析液管路,及动脉压或静脉压过高时出现血液从感应器接口反冲入机器而污染透析机内部,这时需要通知工程师打开机器进行彻底清洁方可确保透析机终末消毒的成功。

8.杜绝经由血液透析机外部污染的传播:与前同,每班治疗结束后都要对透析机行表面消毒维护,有血污立即有效处理。须做好班次之间不同患者之间的消毒,一天治疗结束后的终末消毒,一周机器运作之后表面的彻底清洁与消毒维护保养,及当有血液喷溅时对血污染的及时、特殊、有效处理。

9.有医院感染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并能定期演练。10.医疗废弃物管理符合有关规定。

11.有血透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E抗原转阳病例数,有血透患者丙肝病毒抗体转阳病例数。

(八)关注血管通路管理、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1.建立并落实血管通路的质量监测评估制度、追踪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建议予B超客观评估内瘘功能,采用相应措施延长通路使用时间。

2.指导病人内瘘手术前的准备和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内瘘开始使用后的自我维护。

3.严格掌握内瘘的初次使用时间,保证内瘘的成熟度。4.有计划地正确使用内瘘,保证充足的血流量。5.进行内瘘的穿刺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局部感染。

6.培养患者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内瘘及留置导管感染。7.严格执行留置导管护理操作规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安全。

8.指导病人及其家属透析间期对导管的正确自我护理及发生脱落、出血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9.护士至少每季一次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并持续改进。

(九)严格透析器复用管理规范、确保透析质量有效性。

1.对透析器复用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2.除依法批准的有明确标识的可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外,不复用任何透析器。

3.医院对透析器复用的知情同意有明确的规定。3.1复用前应向患者或家属、授权委托人说明复用的意义及可能遇到的不可知的危害,可选择是否复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及其它可能通过血液传播传染病的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复用。

3.3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在复用时应与其他患者的血液透析器隔离。4.所有复用记录都应符合医学记录的要求、需注明记录日期及时间并签名。

5.科室复用记录完整、复用案例与透析器可追溯。6.科室有监督检查、对复用过程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措施。7.从事血液透析复用的人员必须是护理人员、技术员或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复用人员经过充分的培训及继续教育,能理解复用的每个环节及意义,能够按照每个流程进行操作,并符合复用技术资格要求。

8.复用过程中对消毒剂过敏的患者使用过的透析器不复用。

9.有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程、有设备检测记录。9.1复用设备设计合理,并能测试能够完成预定的任务。9.2血液透析器复用只能用于同一患者,标签必须能够确认使用该血液透析器的患者,复用及透析后字迹应不受影响,血液透析器标签不应遮盖产品型号、批号、血液及透析液流向等相关信息。

抽查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均不超过规定要求。10.1采用半自动复用流程,低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应不超过5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不超过10次。

10.2采用自动复用流程,低通量血液透析器推荐复用次数应不超过10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应不超过20次。11.废弃血液透析器有登记、有处理流程。12.科室有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有改进措施。

(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应急能力、预防跌倒发生。

1.护士熟悉透析患者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2.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做好预防跌倒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认知度。

3.护士针对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易跌倒透析患者尤其60岁以上患者予以常规教育和评估。

4.加强跌倒高发时段的护理。

5.做好病区环境设施建设及安全管理。

6.透析体位舒适、护士执行治疗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7.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有演练记录。

第四篇:新生儿NICU病房标准

新生儿重症监护

新生儿重症监护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包括NICU的人员标准、NICU病区设施的要求、NICU仪器设备保管与维修等仪器、人员设备,都需要一套严格程序来检测才能过关,这是对生命的尊敬。

目录1概述

2质量标准

▪ NICU的人员标准 ▪ NICU病区设施的要求

▪ NICU的工作也是有一定常规可循的 ▪ NICU消毒隔离要求

▪ NICU仪器设备保管与维修 ▪ 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

3NICU设备

▪ 必配设备 ▪ 选配设备

概述编辑

NICU——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usually shortened NICU and also called a 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 special care baby unit.新生儿的监护包括:

1.各种高危新生儿的生命支持:如糖尿病母亲婴儿、重度妊高症母亲婴儿、重度贫血母亲婴儿、心脏病母亲婴儿、甲亢母亲婴儿、RH(—)母亲婴儿等的生命指征及相关问题的监护及处理。

2.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疾病的抢救及治疗:如:缺血缺氧性脑病、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症、颅内出血、缺氧导致的心脏、肾脏、DIC等多脏器损伤。

3.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溶血症也称母儿血型不合,如果母亲体内的胎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同,母亲的身体就相当于被“致敏”,会“启动”免疫系统,从而产生排斥婴儿血型的抗体,抗体结合在婴儿红细胞的表面导致溶血。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虽然溶血症对宝宝的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通过科学的监测和治疗,治愈的几率很高。

4.呼吸管理: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如:早产儿RDS、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症、新生儿窒息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的呼吸支持、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内灌注治疗RDS。

5.新生儿术后病人的监护管理,如:新生儿外科手术后的危重病人的高级生命支持。6.小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如: 筛查氨基酸代谢异常、脂肪酸代谢异常及糖代谢异常等共计106种小儿先天性代谢性疾病。7.早产儿管理: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的生命指征监护、静脉营养应用,鼻十二指肠喂养,呼吸支持及管理、循环支持、血糖监测、内环境监测及维持以及脑室内出血的防治,保证患儿的生存质量。

其中,早产微型儿救治的技术为新生儿科龙头技术和专业制高点。

早产儿是相对足月儿而言的,是指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早产儿按胎龄可以分为:超早产儿(不足28周);中度早产儿(28周至不足32周);轻度早产儿(32周至不足37周)。按出生体重可以分为:超低出生体重儿(不足1000克);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克至不足1500克);低出生体重儿(1500克至不足2500克)。

“早产儿”有别于“新生儿”。早产的含意不只是提前分娩,更主要的是与之有关的功能发育未成熟。因各种显性或隐性病理因素过早脱离母体的“早产儿”也有异于遵循自然生理规律“瓜熟蒂落”的新生儿。早产儿在形态和机能方面实际上等同于尚未离开母体的胎儿,不成熟的机体在脱离母体后作为独立个体适应外界的能力、所涉及到的疾病及其演变机理与过程、医疗护理的方法措施及预后等规律都有别于新生儿。

早产微型儿的器官脏器功能不能适应母体外生存需要,病死率十分高,故其救治成功率为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技术水平的标志。

2质量标准编辑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需要较高的医护技术力量,众多的护理人员和现代化仪器设备。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NICU对工作人员及病区的设施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NICU的人员标准

(1)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应选择品德、业务、身体各方面素质优秀的人员。既要有新生儿临床护理经验和一般护理技能,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操作和急救护理,熟悉临床监护指标,综合观察病情变化,不机械执行医嘱,有超前的抢救意识。

(2)护理人员配备的要求: 按护理所需时间的总和以及每周实际工作时间而定,一般认为护士数∶病人数为2.5∶1。

(3)护理人员培训的要求: 进入NICU工作的护士,必须经过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除一般新生儿疾病知识外,着重培训新生儿急救技术与护理。

NICU病区设施的要求

NICU为独立病区,以邻近新生儿室、产房、手术室、急诊室为宜。室内光线应充足且有层流装置,温度以24℃~26℃,湿度以55%~60%为宜。病区分为加强护理区、中间护理区两部分,另设辅助房间。

(1)加强护理区:床位最好设置4~6张,主张集中式安排。另设1~2间隔离病区供特殊使用。抢救床位应具备的基本设施:暖箱或辐射保暖床、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器、测氧仪、输液泵、复苏用具和生命岛(为床旁大柜)。

(2)中间护理区:又称恢复区,当危重新生儿经抢救好转后转入本室继续治疗。(3)辅助房间包括医、护办公室、治疗室、仪器室、家属接待室等。

NICU的工作也是有一定常规可循的

NICU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全部进行特护,应到床头交接班,详细交待诊断、病情、治疗及护理要点。包括以下步骤:(1)入院前准备: 预热暖箱,检查抢救单元设备和功能,保证完好。

(2)入院时措施: 需急时处理的患儿立即放辐射台上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各种监护仪器等。

(3)入院后:常规护理和24小时守护床旁。

①呼吸、心血管系统:多参监护仪监护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每小时记录1次,但每2小时尚需亲自听、数、记心率、呼吸1次。呼吸道管理者,每2~4h吸痰,并记录痰液的性质和量。用呼吸机者每2小时记录各项参数1次。

②神经系统:意识、反应、瞳孔、肌张力、颅内压监测者每2小时测记1次。③消化系统:腹胀、呕吐、大便性质、鼻饲前检查胃残留物容量。

④泌尿和代谢系统:称体重每日1次,记24小时出入量,每日测尿比重、尿糖、血电介质、血糖1次,测记体温、箱温每2~4小时1次,临床上常规监测大部分借助监护仪,但仔细的临床观察仍必不可少,如:神志、反应、腹胀、呕吐等非仪器所能测出,而它往往是病情变化的重要线索。

NICU消毒隔离要求

NICU是危重病儿集中的地方,极低出生体重儿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为重要。(1)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入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认真洗手。操作、护理患儿前后均要求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

(2)空气消毒:常规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每周用乳酸熏蒸1~2次。

(3)地面用湿吸尘器或湿拖每日2次,床间距应大于1m。

(4)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使用后均消毒。

(5)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

NICU仪器设备保管与维修

NICU是仪器设备密集的科室,护士长应做好管理工作。日常管理:

(1)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做到账、物、卡相符,及时记录运转时间、状态和维修内容。(2)定点放置、定人管理,有条件的医院可由专职人员担任。

(3)新仪器进入科室要制订操作规程,对护士进行培训,告诫有异常时不盲目操作。消毒保养:

(1)仪器工作的环境应通风、电压稳定,避免强光强电磁场干扰及剧烈振动。(2)日常做好清理和清洁,终末按常规消毒后加罩备用。

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绝不是一般的运送患儿,应该在转运的同时能对患儿进行急救和监护。出色的转运工作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上发挥重要作用。NICU的编制应包括有随时出发接送的一名医生和护士。护士负责管理转运所需器械物品和药品。转运完毕及时做好转运记录和小结。

3NICU设备编辑 必配设备

1、病床采用多功能床,配备防褥疮床垫。

2、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提供电、气、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

3、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监护。

4、配备足够数量的呼吸机:三级以上医院的ICU必须每床配备一台,三级以下医院的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为便于转运患者,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一台。

5、每床配备复苏呼吸气囊。

6、滴注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最少2套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注射泵。

7、心电图机一台。

8、除颤仪一台。

9、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1-2台。

10、纤维支气管镜1套。

11、电子降温设备若干台。

12、医院必须有足够的设备,随时为ICU提供床旁B超、X光、生化、细菌学和血气分析等检查。

选配设备

除上述基本设备外,有条件者,可选配以下设备:

1、血气分析仪。

2、简易生化仪。

3、乳酸分析仪。

4、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仪。

5、简易超声仪。

6、简易血氧饱和度和/或二氧化碳检测仪。

7、超净工作台。

8、闭路电视探视系统,每床一个成像探头。

9、有创或无创血流动力学、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监测设备。

10、心脏起搏相关设备。

11、床旁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

12、输液加温设备。

第五篇:广东省2009年静脉治疗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广东省2009年静脉治疗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输液病人、药物发生错误

二、提高PICC置管安全性

三、安全使用高危药物

四、防范与减少临床输血风险

五、减少输液微粒的产生

六、提高输液速度的准确性

七、防范与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八、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通道器材

九、防范与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十、提高PICC置管病人带管的安全性

目标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输液病人、药物发生错误

1、建立及落实输液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上报程序,护士知晓并能自觉执行这些制度和程序,及时报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

2、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核对病人时至少采用两种以上辨别病人身份的方法。

3、定期进行输液不良事件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

目标二 提高PICC置管安全性

1、管理层面:建立与落实PICC置管技术准入、告知、不良事件的上报以及PICC会诊制度,制定PICC置管及维护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2、培训方面:护理部对PICC专科护理技术有规范培训计划,专责护士定期接受相关培训。

3、创新技术:条件许可的尽量使用B超引导下PICC穿刺技术。

4、开设PICC导管专科门诊,提供专项技术。

5、建立PICC质控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持续质量改进。

6、根据《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使用PICC专科护理单。

目标三 安全使用高危药物

1、有健全的高危药物使用制度,有配制细胞毒性药物的安全防护指南,并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

2、细胞毒性药物在配制中心集中配制,无配制中心时应使用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配制;

3、高危性药物,如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性药物等应单独存放、标识醒目;

4、病人使用细胞毒性药物、高渗药物或血管活性药物时,床边应挂“防外渗安全警示”标识,护士能安全使用这些药物,有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出现药物外渗时使用药物外渗专科护理记录单;

5、高危药物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如病人拒绝则应告知病人相关风险并签署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知情同意书;

6、药物残渣和沾染药物有关装置的处理:应按照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纲要中有关有害废弃物处理的条款执行。

目标四 防范与减少临床输血风险

1、建立及落实输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上报程序,护士知晓并能自觉执行这些制度和程序,及时报告输血不良反应事件:

2、严格落实输血双人核对制度,减少输血错误的发生;

3、在实施输血治疗前应取得病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全血和/或成分血应从血库或专门存放血液的低温冰箱中取出30分钟内输入,并在规定时间内输完;

5、除生理盐水外,任何药物及液体不能加入全血和/或成分血中;

6、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使用输血安全护理单。

7、输血后的血袋应在冰箱保存24小时,确认病人无发生输血反应后方可丢弃。

目标五 减少输液微粒的产生

1、药物的配置:配置环境符合要求,最好使用超净台或静脉配置中心完成配药再作;

2、采用密闭式输液,禁止开放式输液;所有的输液管必须配有终端过滤器;

3、规范输液配伍管理,同时添加几种药物时要先确认药物间有无配伍禁忌;

4、改进安瓶的切割与消毒:采用易折型安瓶,或控制安瓶锯痕长为1/4周,开启安瓶前对折断的部位进行消毒;

5、加药时避免使用过粗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并严格执行一人一具,注射器不得重复使用;

6、建议使用无针系统。

目标六 提高输液速度的准确性

1、根据病人病情、年龄、治疗要求及药液性质等进行合理调节;

2、静脉输液速度一般以手动流速控制装置调节,若病人年龄、状况和治疗对输液速度要求较高时,应当用电子输液设备(包括调节器、输注泵和输液泵)。,选择电子输液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安全性能并定期检测设备性能;

3、加强输液巡视及做好床边交接班,及时发现异常输液速度,确保输液安全。

目标七 防范与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1、感染率的标准计算方法:感染的输液通路数

导管天数的总数 ×1000=每1000个导管日中静脉输液通路的感染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监督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以及使用消毒的产品;

2、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使用手套,并实施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

3、实施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4、进行静脉穿刺及导管维护时,按要求进行皮肤消毒并正确使用敷料;

5、肝素帽/注射接口消毒:必须用力摩擦,完全待干后方可连接注射;肝素帽/注射接口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输注血液、TPN后应及时更换;

6、输注不同药液时,及时正确冲洗导管;

7、建立导管维护指南,正确使用导管维护专用记录单;

8、每日进行导管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持续质量改进。

目标八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通道器材

1、在医疗机构的制度、程序与实践指南中,应明确规定穿刺部位的选择原则;由于有发生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风险,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选择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动评估病人,根据病人病情、治疗方案、药物性状正确选择血管通道器材:强刺激性药物、肠外营养、Ph值低于5或高于9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或细胞毒性药物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输注;

3、接受了乳腺手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病人,有可能存在瘘管或其他的禁忌症,在他们的上肢放置留置工具前要咨询医师并根据医嘱执行;

4、不得在置有血管通道器材的一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但可以在导管所处位置的远心端使用。

目标九 防范与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1、建立及落实预防针刺伤的安全指引、应急预案及上报制度与程序,护士知晓并能自觉执行这些制度和程序,及时报告及处理针刺伤事件;

2、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与技能;

3、建议使用无针系统;

4、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所有受血液污染的一次性/或锐器应弃于不透水、防刺穿、防打开的安全容器中。

目标十 提高PICC置管病人带管的安全性

1、建立和落实PICC置管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安全指引,专责护士能熟练指导病人和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

2、建立PICC置管病人的档案,可随时查阅病人的相关资料;

3、带管病人知晓导管的维护要点,依从性好;

4、带管病人出院时有书面告知维护注意事项、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人需要咨询时知晓联系方式,医院随时能为病人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5、建议成立全省PICC导管维护网络,病人在生活所在地能享受导管的维护服务。

下载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科护理十大安全目标(2014)(五篇范文)

    专科护理领域患者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目录 一、急诊护理专科 二、危重症护理及ICU 三、心血管护理及CCU 四、助产及母婴保健专科 五、新生儿专科学组 六、手术室护理专科 七......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

    关于儿科新生儿病房改造建设的意见 一、 国家对新生儿病房的要求: 1、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新生儿病室。 2、新生儿病室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2014

    一、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1、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3、提高安全用氧......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一、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1、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

    19个专科患者安全质量目标

    广东省医院急诊护理等19个专科领域患者 安全质量目标(2014版) 目 录 1、急诊护理专科…………………………………………2 2、危重症护理专科及ICU………………………………5......

    CSSD 护理专科安全质量十大目标

    十九、CSSD 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一)实行集中管理工作方式,保证医院复用无菌物品质量安全。 1.对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和 外来医疗器械由 CSSD 回......

    五官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五官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正确性。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检查,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

    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我院住院患者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使用住院号可以获得准确的患者信息。 2.在执行下列操作时,住院病人需同时使用姓名、床号两种方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