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大学李晓教授犀利演讲: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险时候
吉林大学李晓教授犀利演讲: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险时候 原标题:这是今年最犀利的演讲: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
智谷君语:
这是今年最犀利的演讲,也是对中美贸易战较系统、透彻的解读。字里行间,展现的是学者敢于说真话的风骨、是运用理性和良知思考的美。在中美的大国博弈中,中国无疑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个人、民族、国家都该重新审视,当下的位置以及未来的路。
◎作者| 李晓
◎来源|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教授在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的全体毕业生同学,尊敬的毕业生家长,经济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下午好!
大家可能注意到,与以往不同,今天我准备了个讲话提纲,因为我认真地做了一些准备,权当是我给各位同学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也包含着对各位同学的嘱托。
今天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中美贸易战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第二是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第三是想借此机会谈几点对同学们未来工作、生活的嘱托和希望。
01 第一个问题:中美贸易战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从今年三月份一直到今天,世界上最为吸引眼球的事件不再是叙利亚,不再是北朝鲜,不再是俄罗斯世界杯,而是中美关系。具体说,就是中美贸易战真的要打响了。这是我们最不情愿看到的,也是力图避免的事情。但问题是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对于这场贸易战,我的关注点不在贸易领域,它使我有着更为深重的忧虑和危机感。
首先,从贸易角度来看,既然是美国发动的贸易战,那么权且按照美国方面的统计来看下面一组数据。
去年,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为1300亿美元。前不久中国自卫性地反击了美国,征收美国500亿美元商品的25%的关税以后,特朗普又下令加征了我们2000亿美元,然后再准备如果中国反击,会再加增2000亿美元。这是个简单的算术问题。去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约5000亿美元,现在两个2000亿加上一个500亿,他动用了4500亿,还剩下500亿美元左右的额度。
而我们已经动用了500还剩800亿,美国追加的这2000亿,我们跟不上了。如果我们也同额度回击,不仅是将从美国的进口商品清零,而是负进口了,理论、实践上都是不现实的。
这是美国对中国做出最具羞辱性的行为,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对美国市场依赖太深。我们知道,由于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国家间的分工已经从产业内部分工发展到产品内部的分工。我们称之为生产工序的专业化。因此,一个国家在贸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实际贸易收支状况未必呈正向关系。
再加上在此过程中,中美双方的统计方式不同,如是否将经香港的转口贸易统计在内,以及是按商品的离岸价格还是到岸价格统计等方面双方存在分歧,所以美方统计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比我方统计多出1000亿美元左右。按照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1981 / 11
年开始的6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37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期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总额达到4.7万亿美元。而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占到了整个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将近一半。再从中国来看,我们对美国的顺差从2010年以来的八年时间里,平均超过78%,有四年超过80%,一年超过130%。
这些数据意味这什么?说明对美贸易顺差成为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最重要部分,没有了对美贸易顺差,我们的经常项目顺差将会大大缩小。
另一方面,我们对美国制造业及其核心技术的依赖更为严重。
“中兴事件”虽然尚未结束,但仅就目前的后果来看,不只是十几亿美元罚金的问题,美国国会已经否决了特朗普总统暂缓中止中兴业务的提案,即便最终通过该项提案,恐怕也要按照美国人的规则来改组中兴的管理层及企业管理机制和运行规则,美国甚至要派出一个监督官到这家中国企业。
这起事件足以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己同美国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以及对美国核心技术的严重依赖。
同时,我们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也同样比较严重。
去年,中国自产大豆1400万吨,总进口是9554万吨。大豆生产是非常耗费土地的,平均每生产一吨大豆需要八亩土地。这些进口大豆若是换成中国自种,要消耗7.6亿亩的土地。而中国的农业耕地红线是21亿亩,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种大豆可能吗?答案很明显。
不进口可以吗?很难。因为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使得植物蛋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这些蛋白加工以后的残渣可以用来喂猪喂牛,保障畜牧业发展。如果不进口,大豆及其附属品的价格都要提高,意味着要出现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
有人说,我们转向巴西进口吧!问题是,全球大豆生产的相当大部分被几家美国公司控制着。巴西大豆从生产、运营到销售几乎都是美国公司控制的。
更为本质性的,是我们对“美元体系”的依赖。听过我课的同学们,一定清楚这个原理。
总体来看,现今的“美元体系”主要靠三个机制来运行: 一个是商品美元还流机制。
中国、日本、德国等“贸易国家”向美国出口赚取美元以后,还要将其中相当大部分借给美国。美元是世界清算货币、结算货币和主要的资本市场交易货币,如果不借给它,美国需要自己满足基础货币发行的话,它就会印钞,有可能引发美元贬值。
这意味一方面,我们本身拥有的美元储备缩水,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另一方面美元贬值意味着我们本币升值,对出口非常不利。
所以,作为“贸易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我们需要被动地维持美元汇率的稳定,尽量不让美元贬值。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要维持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的货币稳定,这是商品美元还流机制迫使我们承担的被动责任,也是我们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公司债的原因。
第二个机制是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机制。1971年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保自身的储备货币地位。为此,美国迅速找到了石油这种工业血液,联合沙特等国建立了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机制。这就意味着其他国家若要进口石油必须用美元支付,因而就必须储备美元。这样,美元在与黄金脱钩之后依然牢固地保持着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第三个是美国对外债务的本币计价机制。
美国80%以上的对外债务是以自己可以印刷的美元计价的。就此大家不难想象,美国霸权或者说美元霸权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也就是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讲,针对自己的对外负债美国是可以通过印刷美元解决的。
当然,正是由于美元是美国控制世界的最主要工具,现实中美联储、财政部还是格外慎
/ 11
重的,轻易不会乱来。但事实上,美国在2008年危机之后已经搞了四次量化宽松,释放出大量流动性。
我曾在课堂上说过,学习经济学或研究经济学的人不要轻言“美国衰落”。在我看来,“美国衰落”有一个重要标志,即当美国对外发债的大部分不用美元标价而是用欧元、英镑、日元或者人民币标价的时候,这个国家真的是衰落了。
如果你看不到这一天,请不要轻言“美国衰落”。正是由于中国处在“美元体系”当中,不仅使得我们拥有大量的美国国债,而且基础货币发行也对其产生严重依赖。
坦率地说,近十年来,中国M2的发行量几乎是世界第一。我们的M2对GDP之比为2.1:1,而美国为0.9:1。发了这么多货币,为什么大家感觉不到呢?有很多原因,但有两个原因最为重要。
一是我们的基础货币发行很大程度是用外汇占款来实现的。也就是央行收购企业和公司个人手中的美元,按照市场汇率再释放出人民币,通过这种方式把流动性释放出来。
外汇占款占到央行释放流动性的比例最高时达到80%以上,目前也在60%到左右。也就是说,美元储备是人民币发行的重要的信用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地产扩张,使得央行释放出来的相当大一部分流动性被房地产套住了。
所以,贸易战果真打下去,接下来的影响就会涉及到货币金融领域。美国人非常清楚,如果我们的美元储备大幅度减少,那么人民币发行的信用基础就会出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赚取外汇的能力也将受到影响。
由于中国是典型的“贸易国家”,本币不是世界货币,不得不将货币信用寄托在其他货币比如美元身上,而且国内的经济发展、军队的现代化军队建设,包括大国外交、“一带一路”都需要大量资金,因而外汇储备规模对中国而言格外重要。
就近几年外汇增长状况来看,2016年我们在投资领域的外汇净收益出现了440多亿美元的负值。2017年我们加强了外汇管制,勉强恢复到近130亿美元的正值。但是今年1—5月,我们在投资领域中的外汇收入不足50亿美元。
在贸易领域的数据就更难看了。去年上半年全口径贸易顺差尚有540亿美元左右,但截止到今年五月全口径的贸易逆差将近250亿美元。六月份的统计还没出来,但一个月扭转不了大局。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净逆差格局已定。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外汇储备状况也不容乐观。有学者测算过,截止到今年五月份,我国的净外汇储备也就是外汇储备减去外币负债,约为1.9万亿美元,比2013年2.96万亿美元的峰值减少了近30%。
关键问题是,这1.9万亿美元并不都是归我们所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今年四月底,规模以上的外资企业(含港澳台)总资产为21.68万亿人民币,按照6.45的汇率计算,折合成美元资产的话约为1.55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在1.9万亿外汇储备净值中有80%以上是外资企业拥有的。
我在授课时曾说过,由外资企业投资所形成的外汇储备相当于赌场的筹码。什么概念呢?赌客进赌场后会将各种货币换成筹码,无论在赌场中玩输了还是赢了,他所拥有的筹码可以再换成自己需要的货币拿走。
也就是说,这些投资的所有权归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可以随时撤资或者在投资期限到期后撤资。
虽然现阶段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不会导致外资全部撤走,假如只撤资三成,也就是5000亿美元左右,1.9万亿再减去5000亿,我们还剩多少?我们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情需要钱。
所以,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想恐怕不只在贸易领域,还在“中国制造2025”,更可能是通过贸易战的方式迫使我国做出更大让步,而且很可能是迫使中国在货
/ 11
币金融领域更大开放。
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金融国家”,我十几年来一直研究这个问题。表面上看,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是在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为“铁锈地带”那几个州的蓝领工人争取更大利益,迄今为止他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但由于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即日益高度金融化,华尔街金融资本的利益是其必须予以重视的。金融资本的目标是要赚取全球金融市场的收益,其前提条件就是世界各国货币金融市场的开放,但迄今为止中国这块骨头美国始终没有啃下来。我们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
特朗普的发动对华贸易战的核心目标有许多,我想在他的谋划中,不会没有迫使中国更大幅度开放货币金融市场的目标。
当然,美国更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利益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对此我们不要抱有丝毫幻想,不要以为这是特朗普个人意愿。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位著名学者讲述了他的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华人朋友在美国“美中关系委员会”的经历。这个委员会的宗旨是促进美中友好关系,在他此前的多次访问中,委员会工作人员都是热情接待,笑脸相迎,但这次却像躲瘟神一样回避他,他说自己感到了“麦卡锡主义的回潮”。
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恐惧与敌视达到了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
所以,在特朗普对华采取强硬的贸易制裁措施之后,他的支持力不降反升,目前达到40%以上,而且美国共和党、民主党在这一问题上的政治共识高度一致。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两党之争非常多,但唯独在“中国问题”上高度一致。
今天,有很多学者试图把中美之间的冲突局限在贸易战范围,认定它只是场贸易冲突,主张不要把它扩大到其他领域中去;还有一些学者认定这场贸易战打下去美国必输,中国必赢。不论他们是怎么测算的,我认为这是一厢情愿或不符合常识的。
对一般国家而言,贸易战在经济学上一定是双输的。但是对于大国而言,关键在于谁输得起。
历史经验证明,大国之间特别是“老大”和“老二”之间的较量,更多的不是经济行为,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一种国际政治行为,是以国家利益为目标的。国际政治竞争不是“正和游戏”,而是“零和游戏”。
经济学与政治学的逻辑有很多不同,一个主要的区别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还是自损六千的问题,它的逻辑是如何让己方避免自损八千,尽量实现自损六千,即实现资源约束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达成最大绩效;与经济行为不同,政治的逻辑是只要我赢,战胜对手,牺牲多少无所谓,在所不惜。因此,两者的逻辑与行为规则是不一样的。
刚才,大家合唱的国歌里有一句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我不敢说是最危险的时候,但可以说,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险的时候。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危机不是贸易冲突,而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霸权国家已经公开把中国当成了最主要的对手,在和平时期利用经济战的手段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遏制和攻击,同时还利用其超强的全球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越来越多的威慑,制造周边冲突乃至危机来干扰我们的和平发展进程。
前不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有一个发言,赤裸裸地攻击中国是一个掠夺性的国家,是一个偷取知识产权、盗取别人技术、强迫转移技术、强迫地猎取别人资源的国家。这种攻击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他是在把美中冲突上升到一种新的意识形态高度。
最近,美国通讯委员会发表公告,于今年6月11日废止了2015年奥巴马政府时期制定的网络中立法案。我们知道,互联网思维、原创技术与技术服务,所有这一切都以美国为核心。当年,美国为了促进国内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公平竞争,同时也是为了让世界各国放心使用美国技术、拓展全球市场,搞了一个网络中立法案。
/ 11
但是现在这个网络中立法则没有了,意味着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可以在提前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屏蔽这些网站或者降低这些网站的访问速度,也就是断网。如果一旦对中国采取这种措施,我们银行、交通、商业、邮电等系统可能会瘫痪。
最近有一则报道,美国网络军已经得到国会授权,可以对网络攻击和盗取美国知识产权行为作出攻击,锁定地址后利用美国的网络特权,即根服务器关闭攻击者网站。现在全球的根服务器有十三个,其中一个主根服务器和九个辅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的三个分别在瑞典、荷兰和日本。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在正在做更多、更充分的准备。
最近,大家都看到一张G7首脑会议上的照片,场面类似“最后的晚餐”,特朗普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其他国家首脑冷峻对视,似乎不共戴天。
但是要知道,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特朗普提出了一个计划,叫G7国家经济一体化,主张七个发达国家相互之间实现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据说已经得到德国的同意。
也许德国的这种首肯是表面的,由于涉及市场份额等复杂的因素,其他发达国家的立场很可能与美国不一致,因为美国市场份额太大,竞争力太强,所以七国间的经济一体化肯定不会顺利。
但美国的这种行为意味着一个严峻趋势,即它已经下定决心废除WTO的全球多边贸易规则,也就是我们坚持倡导的全球多边贸易规则。这个规则曾经是美国人创立并坚持实施的。今天他们不想再按此规则再做下去了,要搞一套新的、更高标准的规则。
在这方面,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特朗普对欧盟、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将会促使这些国家同中国坚定地站在一起,抵制美国的逆全球化行动。
事实上,这些国家在知识产权问题、强制性技术转让、企业并购等方面对中国的指责、攻击同美国并无二致,立场完全一致。
所以,我们不能把中美贸易战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这本质上是一场国运之战。我们更不能将这一场争端视为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仅就贸易争端而言,从1960年代一直到1980年代末,美国和日本曾经发生过一场漫长的贸易争端,这场争端打了30年,结果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中美之间的冲突作为一场大国博弈,恐怕需要至少50年甚至更长时间。今天的一切,不过是一场历史大戏的开幕。
02 第二个问题,就迄今为止的中美贸易争端而言,我们需要吸取哪些教训?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
首先,就眼前的教训看,主要有两点: 一是盲目自大的情绪。
一百多年来我们被西方侵略、压迫的太久,心中的大国情怀不仅强烈也更为迫切。必须承认,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在某些领域的进步与发展甚至走到了世界前列。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产生了一种举国的自豪感,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自大情结。
中美贸易战,尤其是“中兴事件”不啻为一剂强烈的清醒剂,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事实上,我们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十分巨大。
马航370事件出现后,很多人才知道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对自己生产的飞机发动机的运转状况,包括在什么地方运转、在哪个高度运转、在什么时间运转,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 11
前不久,一家汽车零配件公司的总经理跟我讲,世界上有两三家公司的汽车喷油技术做的最好,但是我们军车的喷油嘴一定不能用外国的,即便国产喷油嘴质量不高也要用自产的,因为国外厂家都可以进行喷油嘴控制,关键时刻可以进行停止发动机喷油的操纵。
我们知道,网络技术有三个层次,最核心的是原发性的技术创新,其次是原发性的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如芯片,再次才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的规模经济的市场开发。
我们经常搞“光棍节”购物狂欢,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京东等都是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经济规模实现的快速扩张,跟原发性的技术创新思维、原发性的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毫无关系,只不过是运用别人的技术思维、产业化的技术,利用中国的巨大市场规模迅速推广而成。
二是这场争端使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在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刻的改革。
以往,我们通过以市场换技术、以资金买技术、以挖人才造技术等方式取得了一些技术进步,但今后这些途径恐怕都难以行得通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唯有自主创新,既有技术领域的创新,更有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
其次,再来谈谈更深层次的教训,此次中美贸易战爆发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中国忽视对美国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
自2016年美国大选开始一直到今年三月份贸易争端,再到今天,我们对美国的判断屡屡失误。更为重要的是,面对着这样一场大国间的博弈,除了一些贸易专业、经济领域的专家纷纷出来发声以外,那些研究美国政治、社会、文化的专家少有声音。
这是极不正常的。
说明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对自己必须直面的霸权国家的系统、深入研究是非常不够的,因而很少可以对美国做出可持续性的、理性的研判。这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容易出现误判,甚至出现错判。
其后果主要有两个。一是情感胜于理性,整体性的非理性思维经常占上风,本质上讲这是中国人典型的农耕民族根性。
农民与商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农民经常是情感强于理性,而商人则经常是理性胜于情感。
中国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正式确立走到今天,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从农耕民族走向商业民族的历程仅有二十几年,因而传统根性自然是很强烈的,使得我们很少能够理性地认识世界,更习惯基于情感来判断世界。
当年,骆家辉被美国派驻中国大使,很多人欢欣鼓舞,甚至认为美国终于派了个“中国人”,中美关系因此将走得更好。骆家辉是华裔美国人。正因为如此,他更需要要证明自己更美国,所以对中国的态度、立场也更加强硬。
在现阶段和今后的中美关系中,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这种民族根性,更加理性地认知美国,处理好同美国的关系。
二是相应地,我们出现了当年戴季陶先生所说的“智识上的义和团”的倾向。在目前的中美贸易战中,有些学者和专家提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这种提法令人匪夷所思。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一个经济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何谓“要不惜一切代价”?难道要回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时代?
“智识上的义和团”的另一个表现,是我们很少认真地研究特朗普本人。
特朗普自传的中文版早在2016年4月就在上海出版发行了。那本小册子很薄,中文标题叫《永不放弃》。我看了三遍,感受是特朗普这个人非同一般。迄今为止,我们对这位美
/ 11
国总统的认知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我们经常小看他,当然全世界都小看了他,二是认为他“善变”,但事实上是因为我们自己看不懂,没有认真研究他。
他是一个搞建筑出身的人,这类人的思维方式是,首先要基础夯实,其次是思维、设计缜密,逻辑清晰,否则大楼一定要盖歪的,卖不出去的。
作为一个商人,他的特点是:当对手信心十足的时候,他特别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并戳破对方的底线,为对手带来巨大威慑,进而达到目的;而当对手全力进攻的时候,他又突然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在自己的书中,他曾提及自己咸鱼翻身的辉煌经历,其中也多次谈及他与不同对手之间的博弈经历。
我建议在座各位同学看一看这本书。大致就会知晓,所谓的“特朗普善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研究明白。
我现在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这场冲突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理论上的挑战、实践上的挑战无疑是非常巨大的,甚至迄今为止致使我们获得成功的好多理论都需要做认真的反思。同时,我们的好多对策也需要认真反省。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根本上讲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实现的。开放的本质是什么?是我们对美国主导的全球市场经济体系开放,或者说是我们主动地加入到美国主导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去,并因此成为该体系的最大获益者。
但是发展到今天,美国人认为这个体系让中国人占尽了便宜,自己却吃了很大的亏,不再愿意同我们玩下去了。因此,当今时代不存在什么“逆全球化”,全球化是不可逆的,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大分裂。
全球化分裂的本质是什么?是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关于全球化的共识破裂或没有了,这是当今世界最危险的一件事情,意味着今后美国不再愿意同我们分享他所主导的全球规则和制度安排,这必然对我们今后所有的经济理论及其研究带来巨大挑战。
但是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挑战恐怕是思想上的,即在这场争端很可能演变成为旷日持久的大国冲突的过程中,我们是继续冷静地认识我们与美国的巨大差距,坚持虚心地向美国学习,还是由此坚定地走向民粹主义的反美道路甚至以一种“玉碎精神”抵制美国的一切。
我们曾干过这种事情,所以我很担心。
这些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严峻挑战,关乎今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方向,是个大问题。
第二,忽视对美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研究,进而对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研究很少,进而缺乏对美国国内政治结构变化的深入理解。
特朗普为什么拿中国开刀?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只是个借口。
事实上,不是特朗普上台造成了美国分裂,而是美国社会分裂导致了特朗普上台。美国社会由于经济结构金融化被严重撕裂了,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多,中产阶级在破产。所以,美国“铁锈地带”主要的三个州过去全是支持民主党,支持希拉里的,但这次它们的反转是促使特朗普获胜的关键因素。
特朗普上台后,必定要兑现竞选承诺。但事情并非仅仅如此,他上台后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政治行为尽快弥合分裂的美国社会。迄今为止,他做得比较成功。
因为他非常聪明地捕捉到了一个目标,这就是中国。“中国威胁”是美国近些年来的焦点话题,而且实际上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共识。特朗普巧妙地利用了这样一个契机,“中国问题”或“中国威胁”成为特朗普手中的一张牌。
所以,如果深入地研究美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到政治结构的变化,我们可能不会出现很多误判。我认为,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的一些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结论有些时空的局限性,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那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决定社会结构变化,也一定决定着美国政治利益、国家核心利益
/ 11
的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特朗普两年或者六年后下台,美国也不会因为更换总统而在战略上改变对中国的基本立场。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看法。
第三,忽视对美国控制世界的手段也就是霸权方式、机制等问题的研究。
这导致我们经常以工业化国家的视角去认识后工业化的美国,以“贸易国家”的立场去对待“金融国家”的美国;相应地,在此过程中又出现了以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成就来定义自身国际地位的一种幻想。
我自己的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崛起的性质是“美元体系内的地位提升”。我认为这是很冷静、理性的一个结论。一些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为了取代美元,我反对这种观点。
我的研究结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不是取代美元,“美元体系”在短期内是无法被替代的,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减少我们在“美元体系”中的风险和成本。
说到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我们的某些媒体是极其不负责任、不专业的,经常用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来忽悠民众情感。
40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加入到“美元体系”当中,我们成为该体系的主要获益者,自然成为该体系的最主要的支撑者(如购买大量的美国国债等),也自然会成为该体系风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这是一个正常的逻辑。正所谓福兮祸所伏,这可能是未来我们的问题所在。
也就是说,特朗普的杀手锏正在这里,其实他早已露出了獠牙,如对伊朗、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包括前不久美国部分官员提出的对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冻结等,虽然是传闻,但这种信号意味着当两国纷争激化的时候难免不会出现这种状况。无论怎样,货币金融一定是美国最后的杀手锏、制胜的法宝,这是它的绝对优势所在。
那么,我们的主动权在哪里呢?在国内。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认清了斯密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市场经济的重要性,知晓了交易分工的作用,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40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开始意识到熊彼特式的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构建创新性国家的宏伟蓝图,意义格外重大。
围绕创新问题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想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国家层面,我们必须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和制度安排。
今天,倘若依旧沉迷于炫耀祖先的四大发明,一定是我们这些子孙的耻辱。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李约瑟之谜”,这对我们意义更为重大。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竞争的本质是什么?二十几年前我就提出是制度竞争,即看谁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因此,改革那些阻碍创新的制度安排,创建更加包容、可以自主经营、自主选择和自主流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问题过于宏大,在此暂且打住。
03 第三个问题,就个人而言,围绕创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我想借此机会对在座每一位毕业生同学谈谈对你们的希望,权当对你们的临行嘱托。这里,我主要谈六个方面。第一,养成并保持学习的能力。
我在每一次开学典礼上都要谈一个话题: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我认为两件事情最为重要:一是掌握学习的能力,二是养成合作的习惯。掌握了学习的能力和拥有合作的习惯,才能事业顺利,缺一不成。
/ 11
在我看来,学习的能力不是指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指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能力。我们已经知道“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是错误的,我还要说培根的“知识就力量”这句话也是有时代局限的。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和技能永远在过时的道路上。人的一生只有不断掌握并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这也是真正的大学教育的宗旨。
耶鲁大学的前校长理查德.莱文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居然掌握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那是耶鲁教育的失败。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来自阅读,更多的还有走出去看世界、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品味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够拥有开阔的视野,体会、了解人类的诸多不同,这会使人更加宽容。宽容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之一,它会使人类增进幸福。
第二,独立思考的能力。
没有独立思考的个人,不会产生创新性社会。我们都看过电影《阿凡达》,导演卡梅隆70多岁时拍了这部电影,我看后曾说过一句话:这是基于人类的想象达到了人类想象的边界。为什么他可以拍出这部片子?是由于他幼年时代的幻想、对世界的好奇心到了70多岁依然如故,没有被泯灭。
好奇心、想象力在今天的中国,在座各位还剩下多少?我真的不敢恭维。大家从幼儿园走到今天,基本上是做着标准答案走过来的。
在毕业典礼上,本应对大家说些鼓励的话,但是我还是想严肃地跟大家说,在各位今后的生活当中,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话,将是人生的悲剧。
好奇心和想象力塑造着一个人的偏好和喜好,没有自身喜好的人生或者说有自己的喜好却被父母和其他人强行改变的人生是非常恐怖的。这样的人多了,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一定是恐怖的。所以,学习能力加上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性社会的基本条件。
第三,自主选择的能力。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行为主体如何选择的学问。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基本上是不需要选择的。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感到自己没有什么选择,因为组织上已经替我选好了,不是上山下乡,就是到工厂接班。其实那时也没有什么痛苦,想起来很快乐。
今天,同学们的选择非常多。早晨起来你会选择是到A食堂还是B食堂或C食堂吃早餐,要选择上李老师的课、赵老师的课还是张老师的课。选择是有成本的,起码有机会成本,但不论怎样,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选择的成本再多也是必要的,市场经济就是由无数的选择组成的。
今天,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家还有多少自主选择能力?近几年经常遇到大学同学、朋友打来电话,说我孩子或者亲属今年要高考了,请你跟我说说哪个专业更好?我问他们孩子自己喜欢什么?经常的回答是“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家长,你们可能更清楚是不是这样。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在我上课提问时,很多同学不敢正视我的眼睛,目光所到之处他们基本上都是放下眼帘,好像他不看我我就看不到他一样。没有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也自然缺乏自主选择能力,这是个恶性循环。
具有学习能力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也一定是拥有自主选择能力的人,自然是创新能力很强的人。
谈及自主选择能力,我想谈一点个人体会。现在大家都已基本上选择好了职业,未来还可能有许多新的选择,今天谈这些体会还不晚,也许对你们有参考。经济学强调发挥比较优势,但在做出人生选择的时候,应该注重自己的比较劣势。就是说,你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 11
什么是理性?理性就是知道自己是无知的,或者说知道自己的不足。当你深入了解这些之后,比如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要尽力回避因自身缺陷或不足难以胜任的领域。这样做,不仅避开了自己的不足,实际上也是选择了你的比较优势,而且会使自己更加快乐、宽容。
你不会见到某同学去金融机构做的很好,便产生凭啥我不能去金融机构、大学时我金融学成绩比他好之类的不正常心态。冷静地了解自己的比较劣势会让你有一个健康心态,你会认为那个同学成功是因为他确实很优秀,而在他很优秀的那个方面,我却是不足的。
所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却不回避,一味地同他人比较,盲目跟风,无异于人生的铤而走险。
第四,审美能力。
如果展开一幅世界经济地图,你会发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如美国出口的是金融服务,日本出口的是制造业技术,中国人出口的是劳动力,欧洲人出口的是古老的贵族文明积淀下来的审美,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来自欧洲。审美是一种历史积淀,前提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这个话题其实是很沉重的,在此我只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对个人而言,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一个审美能力低下的民族不仅素养、品格不高,道德水准也会有问题。
迄今为止,大家的审美能力基本上都是从父母那里熏陶出来的,问题是在座的各位父母都是“文革”后的一代,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问题所在。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大家都穿着皮鞋,穿着带领子的正装,我跟赵勇书记提出过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的着装要求。为什么?看看我们的校园里,许多男同学穿着一条大短裤,露着带毛的双腿,穿一双拖鞋,身披庄严的毕业礼服满校园逛。
你们觉得美吗?今天,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中国人的标准,基本上就是服饰与行为。
针对个体,主要看服饰,相对于其他亚洲人,中国人的服装搭配比如衣裤、鞋帽、鞋袜等的搭配基本是不合体的,远远一看便知道是中国人,在亚洲人里韩国人喜欢穿着鲜艳,穿的素雅且搭配合理的多半是日本人。如果是团体,看到一个人在说,几乎所有人在听是日本人;一个人在讲,一半人在听,一半人乱乱哄哄的是韩国人;一个人在说,少数人在听,多数人各干各的,大多是中国人。
审美是一种尊严意识,是一种自我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在庄重的场合,一个没有仪式感的人、着装随意的人既是对自己的贬低,也是对他人的极大不敬。
在更大意义上讲,审美可以让人知晓世界上的美好与丑恶,它告诉每一个人,人类的行为应当是有底线的,知道有些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去碰的、不可以去做的,而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这样,我们社会的道德水准才会有所提升。第五,战胜困难的能力。
人生中困难是常态,幸福是短暂的,海明威说“勇气就是优雅地面对压力”,人的一生中能成为优雅的人太难了,这也是我自己经常苦恼的问题。
有时候,我跟同事说话时会忘乎所以,事后会反思自己的不优雅。但是优雅地面对压力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一个人在压力面前如果能做到优雅的话,这本身就说明你真的能够把困境作为常态。这一点对大家未来的人生、工作非常重要,会增进你的幸福感。
最后一点,要做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
我不想在这里空谈使命感,不要把它看作离我们很遥远的神圣之物。一个人做好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中应该做好的事情,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尽可能地做到
/ 11
极致甚至像清教徒那样对待自己喜欢的职业并愿意为此努力一生,你就是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所谓工匠精神,本质上与这种对职业的敬畏和使命感的理解与坚守密不可分。
工匠精神与功利主义无缘。
在此我还想强调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国土沦丧、家破人亡的民族危亡状态,而是处在快速崛起的进程当中,过去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应当是现在大家读书、学习的目标。
今天的中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面对着如何成为创新性国家的重任,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在座的每一位毕业生同学成为真正的人,即成为具有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选择能力、审美能力、战胜困难能力和有使命感的人,你自己的一生才会幸福,我们这个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中华民族才真的有希望。
最后,我祝愿大家健康、幸福、事业有成!但是我更想说的是,健康和幸福更为重要!谢谢各位!
/ 11
第二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
成武县张楼中学:许秋荣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包括“九一八事变”“不朽的民族战歌”“西安事变”三部分内容。“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危险的开端,“不朽的民族战歌”充分表现了中国各界民众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西安事变”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揭开了抗日救亡的新篇章。在本单元及本书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中考考查重点知识点。
二、课程标准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知道聂耳等人的主要成就。
3、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事变是中华民族危险的开端,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2)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结合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歌曲所反映的时代主题。(3)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述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音像资料,直观全面的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2)发动学生讲述有关东北抗日斗争中的英雄事迹。
(3)通过问题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3)、通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杨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能从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博大胸襟。
四、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五、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导学、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松花江上》视频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离开家乡开始流浪?再结合导学部分,展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照片引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1、学生看视频了解九一八事变。
2、展示史料,理解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的开端。
3、展示材料分析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东北三省沦亡。并通过“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认识到局势严重性。
4、通过图片展示日军的暴行,介绍东北人民和东北军的抗敌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5、展示“华北危急形势图”,介绍东北三省沦亡后日军策划进攻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各界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引入“不朽的民族战歌”。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1、展示各界抗日救亡运动图片,引出《义勇军进行曲》。
2、让学生自主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及影响。
3、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学生跟着一起唱,然后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激人奋进的歌词和旋律,感受这首歌是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
(三)西安事变
1、播放西安事变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的?
2、设计讨论问题“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
3、展示“西安事变后的复杂形势”,为学生介绍各政治派别的观点并引出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4、鼓励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出发点是为了民族利益。
5、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并归纳关键词:关键、初步形成、预示了。
八、课堂小结:先找学生来总结本课内容,然后展示板书来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巩固知识。
九、巩固练习
第三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教学设计
(按PCK核心成分组织的教学设计)
学校: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
作者:骆洲
联系电话:***
一、解读教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上过二战和经济危机相关内容,已清楚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战争的策源地,为本节内容已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本课时以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主题,叙述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侵华事件和所犯下的罪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三光”政策等史实。核心知识都是围绕“最危险的时候”所展开的,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最危险”表现在哪里?课文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引导学生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分析学情:
对于本课的标题,学生已经知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的一句歌词,对于本节课的历史背景有些学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学习内容也比较少,又配有大量的图片,所以学生掌握并理解知识的难度应该并不会高。
三、简化目标:
我认为本课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是最后一部分对日本右翼分子如何歪曲事实,标榜行径的描述,因为这部分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也容易引导学生要勿忘历史,正视历史,但却不能牢记仇恨。在这堂课中我最关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叙述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侵华事件和所犯下的罪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亡国灭族的危难时刻。
四、增删内容:
增加的内容:
1、出示了1927年7月,田中义一在《田中奏折》的一段话,让学生认识到日本法西斯对华发动战争已是蓄谋已久的,经济危机只是导火索而已。
2、增加了对轰炸重庆、潘家峪惨案的时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侵华事件的先后顺序。
五、评价工具:
对于知识目标的落实,更多采用课堂作业的形式,检测的过程有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两种形式,检测结果的评价有生生互评,师生共评两种方式。对于情感目标的落实,主要采用学生口头表达的方式来进行,由老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六、思路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叫认清敌人。这部分主要让学生清楚危险是由谁带来的?为什么敌人要给我们带来危险?为第二部分直面危险做一个铺垫。
第二部分叫直面危险。这部分主要通过图片、文字材料的描述让学生深刻感受“最危险的时候”。
第三部分叫吐露真情。在认识了日本侵华的罪行和右翼分子歪曲事实的基础上,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
七、环节设计: 新课导入:
出示课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你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国歌 师:是的。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的一句歌词。那么,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前预习的作业,那么,现在大家能告诉老师它的词曲作者和创作时间吗? 生:作词田汉、作曲聂耳、创作时间1935年
师:是的。1935年正值中华民族一段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在中华民族最受压迫时求得解放,激励全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一种时代的呼唤。那么,究竟是哪一个敌人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下面我们就进入本课的第一部分《认清敌人》。教学过程:
(一)《认清敌人》
出示练习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同桌互助的形式完成相关练习。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回答相关问题者,将为所在大组争得1分。出示练习:略(见附)
(练习完成之后,即时进行反馈,反馈的结果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于难点的地方,老师进行一定地讲解。)
承接: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时候爆发了,然而这却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殖民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险。下面我们进入本课的第二部分《直面危险》
(二)《直面危险》
练习要求:仔细阅读课本P113—115,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第1—3小题,完成之后,相邻两组的同学互批。练习全对的同学能为所在大组加分,每人次1分。出示练习:略(见附)
(练习完成之后,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即时进行反馈,反馈的结果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出示练习:略(见附)
(练习完成之后,即时进行反馈。对于难点的地方,老师进行一定地讲解。)
承接:国土沦丧、同胞惨死,这无一不证明中华民族的确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然而面对过去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某一些日本人却在极力地标榜自己的行径,企图为自己的罪行寻找借口。出示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的有关内容。
承接:对于日本侵华时期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日本右翼分子歪曲事实的标榜行径,你又该如何正视历史,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呢?下面我们进入本课的第三部分《吐露真情》
(三)《吐露真情》 出示练习:略(见附)
师: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这是生者对死者的告慰,这是生者对后人的承诺。我们纪念死去的冤魂,是为了铭记他们的不幸;我们纪念死去的亡灵,更为了整个人类永久的安宁。
附: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课堂作业
课程标准:
3-1-4 叙述抗日战争的历程。教学目标:
1、能自己的话说出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原因、时间、地点和结果。
2、能列举日本法西斯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犯下的滔天大罪。
3、能结合相关事件,尝试正视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
一、课前预热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你通过网络或书籍的查阅知道它的词曲作者和创作时间。
二、课堂演练
第一部分:认清敌人
练习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同桌互助的形式完成相关练习。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回答相关问题者,将为所在大组争得1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摘自《义勇军进行曲》
1、当时歌词中的“敌人”指的是谁?
2、你能说说“这个敌人”在19世纪末对我们犯下了什么罪行吗? .....
3、结合相关链接,谈谈“这个敌人”在20世纪30年代再次对我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
相关链接:
材料一:1927年7月,田中义一在《田中奏折》中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
材料二: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工业总产值下降32.9%,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民不聊生。
第二部分:直面危险
练习要求:仔细阅读课本P113—115,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第1—3小题,完成之后,相邻两组的同学互批。练习全对的同学能为所在大组加分,每人次1分。
日军开进沈阳
①
我军在卢沟桥抵抗日军
②
杀人游戏 ③
因窒息而死的重庆市民 日军用中国人进行细菌试验
④ ⑤
1、结合课本,请判断出相关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潘家峪惨案
⑥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请对以上六幅图片进行排序。
温馨提示:1941年6月5日夜,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规模的“地毯式”反复轰炸;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者,乘着黎明前的黑暗,把潘家峪紧紧包围起来。
3、结合右图,请思考上述序号为①②③的图片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个地方,写出相应的字母即可。
温馨提示:A地是辽宁省省会;B地是我国现在的首都;C地是江苏省省会。
4、结合课文中的六个事件和相关链接,请你谈谈日本法西斯在侵略的过程中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可以结合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吐露真情
练习要求:没有字数要求,只求真心诚意。你可以选择在课堂上吐露真情,也可以在课后@老师的微博。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2434295134
对遭受奴役的同胞我想说:
对罪行累累的敌人我想说:
对歪曲事实的右翼分子我想说:
对此刻的自己我想说:
第四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
建平县马场九年一贯制学校 赵爱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也是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主题下的第一课,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学习主题在中国近代历史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1931年,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激化。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峙的单一格局被打破,中国近代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局部抗战阶段,这一节课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为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奠定了基础。从长远的角度看,这节课对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掌握学法,对学习整个抗日战争历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都有深远的影响。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所以本课的教学地位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杰出的音乐代表作品,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学唱《义勇军进行曲》,创设历史情境,将学生重新融入那民族危亡的时刻,加深学生对“不朽的民族战歌”的认识。
通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讨论,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其中,西安事变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于理解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2).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从图片资料、情景再现等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情感教育润物无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
伟大的抗日战争,本单元共有5课,讲述了从1931到1945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板书课题)
教师:在沈阳有一座为警示后人,勿忘九一八事变而修建的纪念场所,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教师:我们建立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那么老师这有两张图片,大家一定很熟悉吧,老师想找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张图片。
学生1:第一张是九一八国耻残立碑。
学生2:第二张是我们每年9月18日晚都要敲响的警世钟。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每年的9月18日,都进行哪些活动,谁来说一说,学生:鸣笛和敲警世钟)教师:从2006年9月18日起,我们辽宁省14个城市在每年9月18日晚9时18分都会拉响警报,撞响警世钟14下以此警示后人,不要忘了9.18国耻日,14个城市拉响警报,撞响警世钟14下,也是为了警示后人,不要忘了东北人民14年的抗战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重温这段苦难的历史。
(二)、走进历史,史料学习
教师:假如有一批游客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你是该馆的义务宣讲员,请你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九一八事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和已有的知识稍作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看书85页第一段。
教师:谁来当义务宣讲员,给大家介绍九一八事变呢?
学生:1931年9月18日,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教师:介绍的很完整,贼喊捉贼,是日本侵略者的一贯伎俩,大家思考探究:“九一八事变”是一次偶然事故吗?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发表见解。
教师:其实,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绝非偶然,在1927年,田中义一的奏折中,日军就暴露了要侵略中国的野心(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所以我们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是日本侵略者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重要步骤,那么面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当时的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呢?
学生:读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教师:从这份密电中大家思考,蒋介石对日本的进攻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呢?学生:不抵抗,撤退。蒋介石命令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把部队撤退到山海关内。
教师:那蒋介石在做什么呢?
学生: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教师:日军如入无人之地,东北一百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拱手让给了日军,东三省沦亡。
学生:看图 东三省沦亡形势图
教师:东北3000万同胞沦为亡国奴,在日寇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展示图片: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图片。同学们,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那屈辱的历史。
教师: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就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政府不抵抗,东北人民怎么办?
学生:抵抗。
教师:常言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首先揭开东北抗战序幕的是,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比较著名的抗日英雄有哪些?
学生:杨靖宇,赵一曼,李兆粼,周保中,赵尚志等。
教师:展示抗日英雄的图片,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中华民族最悲壮也最为惨烈的赞歌,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查阅他们相关的抗日事迹,来更深一步的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
教师:日本侵略者在占领东北后,野心继续膨胀,开始入侵华北,中华民族的危机更加严重,崇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儿女,岂能坐以待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各界民众纷纷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人民音乐家聂耳也和其他民众一样,饱含爱国激情,积极投身革命,只是他的武器既不是枪,也不是笔,而是音乐,他谱写的歌曲反映了当时人们抗日救亡的心声。
教师:下面自主学习:看87页(朽的民族战歌)然后解决:这首歌是什么?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教师:激人奋进的歌词和旋律是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同学们,咱们每周一的时候都会唱国歌,升国旗,那么咱们同学们在唱国歌,听国歌的时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学生1:想到当时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人侵略,中国人只有凝聚民族信息,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学生2:歌中最后一句,前进,前进,进,表达了中国人澎湃激荡的情感。)
教师:的确,义勇军进行曲以他催人奋进的歌词和旋律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斗志,从此,抗日救亡呼声不绝于耳,武装抗日的壮举此起彼伏,因为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顽强精神,建国后,这首歌曲就被定为国歌。就是到了今天,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依然激励着我们记住,要居安思危。
教师: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国难当头之日,中华儿女各尽所能,在不同方面进行着抗日斗争,但是东北军却被蒋介石调到西北攻打红军,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自到西安,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领部队到陕北前线“剿共”,其实,此时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他们的思想已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倾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
学生:看书,概述西安事变
教师: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震惊了世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国内外政治力量的强烈反响,(生说各个力量的观点)那么共产党这个时候又是什么态度呢?国与共进行了近十年的生死较量,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那么共产党在这个时候会主张如何解决西安事变呢?自主学习,看书88页,找出共产党处理西安事变的方案。谁来说一说?
学生: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小组讨论探究:蒋介石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共产党为什么还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呢?
学生1:因为当时共产党为了民族团结,避免国内**,为全民族利益考虑,主张和平解决,和蒋介石一起抗日。
学生2:如果错杀蒋介石的话,中国内部就会产生内战,日本就会趁机占领全中国.学生3:利用蒋介石的兵力,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确,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从抗日大局出发,大家想一想,当时西安事变爆发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由此引发大规模的内战,这样就削弱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有利于日本侵略。二是,由此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大家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首要任务就是联合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老师给大家打个比喻,在家里,哥俩打起来了,正在打的时候,外面来了一个强盗,要占你们的家,这个时候你们怎么做?这个时候应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这个强盗,所以共产党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当时是应张杨邀请,中共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赴西安谈判,经过努力,蒋介石终于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学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三)、妙语连珠:
结合本课内容,将下列词语连成一段话:
日本——蒋介石——《义勇军进行曲》——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四)、课堂小结:
1、学完本课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我觉得应该铭记历史,勿忘九一八国耻日,向英雄们致敬,在国难当头,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共两党终于摒弃前嫌,联合抗日,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新气象。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感悟历史,情感升华。
教师:同学们,感悟历史,启迪今天,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勿忘历史,警钟长鸣,让我们再次唱响那催人奋进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吧!
六、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七、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1931、9、18)———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义勇军进行曲》(聂耳)—————-不朽的民族战歌
《西安事变》———————————团结抗日新局面
第五篇:(教案)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十七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简介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也是中国历史同世界历史相互融合的重要一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是东北三省沦陷之后,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国艰难的局部抗战开始的一课,学好本课对整个第四单元的的学习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本课分三个子目:“九一八事变”、“不朽的民族战歌”和“西安事变”。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本学期内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已近半个学期,大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了解较多,也比较赶兴趣,一是因为事件的发生距现代生活比较接近,二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历史同世界舞台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对中国近代的整体发展状况已有了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理性分析能力的特点,确定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小组竞赛合作为基本方式,配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和学生自主的发散性思维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课过程中以发散性提问、启发性问题为主,辅以阅读、讲解、讨论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知道聂耳等人的主要成就。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并由此分析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通过九一八事变,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明确了解这场战争的性质。
明确聂耳及《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危亡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把握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发生后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最后和平解决这一基本线索。
2、过程与方法
播放《松花江上》,以东北人的特殊身份切入课堂,创设历史情境。
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创设历史情境,将学生重新融入那民族危亡的时刻,加深学生对“不朽的民族战歌”的认识。
课本剧《西安事变》,学生分组讨论,分别站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内亲美派、亲日派的不同立场分析西安事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形成历史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以形成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
通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讨论,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了解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站在全民族立场上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的过程,感受他们强烈、浓厚的爱国情怀,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从而形成民族大义重于一切、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教学重点〗
了解30年代日军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对比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教学方法〗
1.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2.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从影音像、情景再现等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情感教育润物无声。〖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根据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影像资料: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视频资料。音乐资料:《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
2.收集相关的教学内容的资料。学生准备
1.有条件的班级收集有关西安事变的材料,组织辩论。
2.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松花江上》,感受松花江的美景与遭受侵略后的情形。
教师设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脱离家乡”“流浪”?由此导入新课。这些镜头无声的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走进这段历史。
2(设计说明:通过松花江,引发学生的思考,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与画面的交融,使学生在授课之初,进入特定的历史情景中。承上启下。承上:曲调的旋律悲戚,很贴切地将本课内容的线索,主调体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认识,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启下:将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后人民的生活变化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战争的侵略本质有初步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1、情景对比,激情引趣: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引入(课件展示歌词)
2、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九·一八事变”,再现历史:带着问题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提问:通过观看视频和教材,请同学说出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提问:你认为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一个偶然的军事行动吗?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段文字材料来共同解密九一八(课件出示《田中奏折》)这是1927年日本首相呈交的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看看这段文字资料能否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设计说明:由身边发生的无理事件引入,浅入深出,通过视频再现历史,虽不能展现历史的全面,但对原貌的呈现,从中揭示了战争的本质,调动学生的情感)
3、合作讨论,拓展思维:在座有的同学还是很关注我那位毕业生的命运,我想请咱们同学帮忙出个主意,面对邻居野蛮的行径,他应该怎么做?(生发言想对策,分组讨论出最佳方案)
教师总结:同学们出的主意真不错,面对这样野蛮的邻居,主人一定要奋起抗争。那么面对日军的野蛮入侵,我们国家的主人也同样应该如此,可当时我们国家的主人又是如何做的呢?这封密电会告诉你答案。
教师进一步假设、设疑:假设剧中的主人就是蒋介石,遇到“邻居”如此野蛮的对待时,他应该怎样做?而事实上他是怎样做的?由此导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为加深学生的形象认识,教师可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令》。
(设计说明:通过假设,使学生认识到“应该”与“事实”的差距,从而对“不抵抗政策”的卖国实质加以认识;这部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知而后行,讨论提升对知识的认识。)
提问:这样的政策会导致什么样的恶果?结合画面上的这幅示意图思考一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85—86页内容,回答问题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尽数撤入关内,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不到半年,东三省全部沦陷。东北三千万的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凌,于是就所有了我们课前FLASH中看到的那一幕一幕。(课件展示:东三省沦陷示意图)(设计说明:此图的设计在于形象直观地再现日本侵略者贪婪、无耻的嘴脸)东北三省沦亡以后,由于蒋介石,步步退让,日本更加有恃无恐,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拓展提问:面对日本的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捍卫民族的尊严呢?(课件同步展示东北抗联战士的英勇反抗,加深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设计说明:让学生的思想融入到情境问题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迸射出情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