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及方法研究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及方法研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等规定的相继出台,对审计对象的扩展、审计结果的利用、审计程序及内容有了新的规定,为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政策依据。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加强高校内部治理,完善干部监管模式,提高高校干部素质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重视度不够,组织较难
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不少高校没有真正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学校治理当中,组织部门委托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多是走形式。同时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各部门较多,被审计领导干部数量多,任期长,内审部门精力有限,不堪重负,导致审计质量下降。
(二)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有限,实施较难
目前不少高校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不够明确,涉及面覆盖有限,导致经济责任涉及的经费不在审计范围之内。另外,内审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没有明确规定,部分审计只是对基础财务收支进行审计,而对于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单位债权债务情况、重大事项等决策情况根本不涉及,不能提升实现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职能,审计工作在学校治理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地位。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较难
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瓶颈就是没有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国家教育部及各部委各省市到各高校都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对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范围、内容等,但对于如何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却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为了规避审计风险,往往对被审计人的评价趋于中性和模棱两可,从而使审计报告的权威性受损,也不能为学校党委及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不能实现审计的目标,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四)审计结果权威性不强,利用较难
一方面,高校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有限,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难适应工作量的急剧增加,同时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相对落后,审计结果质量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大多由学校组织部门委托,审计结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强,而且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造成审计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并且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很难整改,直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利用行。
二、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事前审计阶段
经济责任审计事前审计阶段,主要是指在审计部门根据下达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及部门全年整体工作安排,对计划内单位开展审计工作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包括的主要工作有:
(1)成立审计项目组,确定项目组成员及明确主审人,下达审计通知书;
(2)通知被审计人,要求被审计者人审计工作开始后7个工作日内向审计部门提供其任期述职报告。要求被审计人报送的资料主要包括:个人工作简历;任职期间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负责的主要工作任务完成程度;单位资产保值增值及债权债务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变动原因;个人执行财经政策法规和遵守财经纪律,个人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廉洁自律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情况等。被审计人必须全面、完整地撰写任期经济责任述职报告,真实、完整地反映负有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
(3)通知被审计单位,获得相关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审计人员可以采用直接索取、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让被审计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实地走访、观察,查看经营管理活动的场所,与员工接触沟通,充分了解单位状况、工作流程、实物资产、债权债务等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等。
(4)搜集材料后,要求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做出书面承诺,承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从而降低降低审计风险。
(5)制定审计方案。项目审计实现目标的关键是审计方案的确定,在此阶段,对于如何实施审计,要制定必要的审计工作方案,对审计各节点时段进行工作安排,对在审计中可能出现或发现的问题进行预判。方案包括:审计的目标、审计的范围、审计过程中要重点审计的事项、审计时间节点的安排,审计组人员分工等。
(6)送达审计通知书。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3日之前向被审计人及所其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二)事中审计阶段
事中审计阶段是根据审计方案进行审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这一阶段主要在取得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会计平凭证的抽查,帐表的符合,资产的盘点等工作。具体包括:
(1)对被审计人所负责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其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并对被审者所在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描述,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做出评价。其中,应特别应重视被审者任期内单位财经法规与纪律执行情况,了解内控制度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执行是否得当到位。
(2)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审计人员结合具体经费账户对其进行经费审核,审计的重点主要包括:票据支出的合规、合法性、经费审批的合规性、支出事项的真实性、帐实相符性等进行审计。
(3)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对照年度工作计划,审查被审计人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等。审查被审计人任期期间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及单位债权债务情况等。
第二篇:经济责任审计途径与方法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途径与方法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是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其所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胡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报告明确指出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作用,赋予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的任务,为建立权责对称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推动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发挥重要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所具有的先天优势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相比较其他监督方式具有较大优势。2006 年修订后的《审计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
审计监督。”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为审计机关更好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2010 年 12 月 8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审计法制定相配套的行政法规,是加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权力运行制约及监督机制紧密相连。经济责任审计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和尽责情况为审计重点,重点检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部门和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同时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只是后置监督和全程监督的差异,而且随着经济责任审计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开始向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发展。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是其他监督方式所不具备的。根据《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并在领导体制、人员配置、经费保证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使经济责任审计能以独立的第三者进行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在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过程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强化预防和严肃纠正等审计措施,督促领导干部依法依纪用权,从根本上和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滥用权力,对于权力运行的制约以及监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不得承认,经济责任
审计是中国独有的审计类别,发展时间不长,而且没有国外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大、审计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临时接受的委托审计,存在仓促上阵、加大风险、影响质量等问题。因为目前我国党政领导的数量巨大,而审计力量相比较而言又比较薄弱,尤其是政府审计力量存在先天不足的现象。因此很多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给社会审计力量实施,但相比较西方长达百年的自由经济而言,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并不是很长,能够提供成熟审计服务的社会中介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中介机构都是“临时上手+现场练兵”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审计工作,客观情况导致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过程问题不断。
(二)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实际执行是根据审计查实会计报表数据及其经济活动情况,评价标准是国家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等。但是这些依据和法规存在着滞后和尚不完善的缺陷,对于如何解决审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存在着目的不明确、目标不清晰的现象,给审计评价带来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界定没有科学依据。通常以查出违纪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为出发点,进一步分清由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造成损失,以此来作为界定审计成果的标准。这样做,没有更多地考虑审计成本多少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经验在审计过程中占的比例相当大,缺乏科学性。
(四)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影响审计评价质量。目前审计机关人员基本以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为主,缺乏具备有较高的政策
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目前专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较少,审计项目多,很难保证审计人员质量,审计评价往往抓不住要害,深度不足广度不够,难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质量,这样无法为委托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举措
(一)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中长期计划,科学立项,实行分类管理。制订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确保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
(二)完善审计对象的分类管理,明确审计对象。分别采用的审计频率和审计方式,大力推进分类审计制度的实施。根据审计对象所属部门类别以及掌管的财政性资金数量、质、权限和责任,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管理职能等情况,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 A、B、C 三类。坚持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别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对 A 类对象(党政部门领导干部)按照规定实施审计;对 B 类对象(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一般以所在单位财政或财务收支为重点内容实施审计,必要时可按 A 类对象规定实施审计;对 C 类对象(普通领导干部)一般以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方式代替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时可按 A、B 类对象规定实施审计。既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实施的覆盖面,又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领导干部的审计,合理界定类别,实行分类管理。
(三)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遵循的原则、评价的主要依据做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各异,各级审计机关可按不同种类的审计对象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立与审计内容相关的评价指标数据库,便于以后经济责任审计时统计分析,力求审计评价意见能够客观、公正。
(四)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选取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能力、经济效益与决策水平、财政政策执行与财务收支、内控制度执行与管理水平、廉洁自律等指标,以定量为基础,定性为结果,无法定量、定性的问题,应以写实手法,客观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问题,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慎重,要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权责相对应。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超出审计职责和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在评价和界定经济责任时,要重点突出,着重评价重点问题、重要指标和重大事项。
(五)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已经不能胜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一是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加强科技、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做到专业知识学精、社会学科知识管用,提高适应经济责任审计新要求、应对综合复杂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对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善于思考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归纳总结审计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导审计实践。三是大力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涵盖审计内容范围广,而且一些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也较高,这为开展计算机审计
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凡是具备计算机审计条件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都要运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审计手段,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以“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为工作重点,通过审计督促党政领导干部依法依纪用权,树立“有权必有重任,用权必受监督,作为一把手必先受监督”的意识,破除一些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侥幸心理,避免他们个人明知不可为却为之,因侥幸而招致“不幸”。经济责任审计正是通过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过程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切实起到关心干部、爱护干部和保护领导干部的作用。
第三篇: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评价方法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评价方法浅析 作者:任喜雨 张延君 韩志光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4期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单位(部门)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和国家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应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以校(院)长为例,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四篇: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对高校的法定代表人或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在任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07〕13号)》的规定,高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都应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对象主要是各院、系、部、处的主要领导人,其主要目的通过对高校领导干部财务收支及重要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资产管理、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与效果、内控制度建设、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等情况的审计,分清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并为组织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上级机关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学校经济秩序、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深化高校改革与发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
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都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干部往往先接受任免,然后再接受审计工作,造成审计和干部考核两张皮的现象,同时,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资料、核实材料、落实审计结论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因为被审计对象己到新的岗位上任或退休,新任领导又因不了解情况或者认为是前任的事情,对审计缺乏有效的配合,即所谓的新官不理旧账;另一方面,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被审计对象己不在任职,整改或处理存在很大困难。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造成审计的时效性不高,难以实现审计的目的,也起不到监督、考核的作用。
(二)审计结果的运用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还没有完全实行公开制,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情况出具审计报告,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上讨论通过后,除了报委托部门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公开披露,这样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很少有高校的组织部门把审计结果真正纳入干部考核范围和计入干部人事档案中;如果是离任审计,新上任的领导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求整改的内容重视度不够,整改的积极性不高,整改效果不明显,使得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充分,降低了审计的结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责任追究得不到落实
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但相关部门对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认识不到位,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健全,职责履行不够充分,没有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督促、落实和责任追究等相应的制度,致使这个部门领导出现的问题在其他部门领导间也同样会出现,再加上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是平级关系,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利,也是责任追究得不到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审计队伍建设不足,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高校违法违纪、腐败问题时有发生,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许多离校审计队伍建设力量薄弱,审计人员配备少,专业索质不高,审计经验缺乏,很难胜任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思考
(一)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先审后离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的开展。组织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管理的新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干部考核的必经程序和重要内容,在调整干部时事先和审计部门沟通,尽量避免大批量的进行,真正将先审后离这一制度落到实处。
(二)合理运用审计成果,发挥好审计作用
组织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管理监督体系,重视审计结论,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并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纪依法受理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依法依归进行查处;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应共同研究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参考依据解决具体问题,多部门联动,形成审计合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考察和任用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应有的作用。
(三)强化整改,巩固和扩大审计工作成效
高校应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整改。纪检部门对负经济责任问题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严肃处理;被审计领导干部要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被审单位和责任人要重视审计意见与建议。针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认真讨论,深入研究,做出整改方案,进行整改落实,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审计部门、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管理监督部门。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高校要一步健全教育审计机构,配备与本单位审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审计专业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依法治校的一项有效措施,对于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制观念、廉洁意思,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对于促进高校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小议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主要对领导干部任期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情况、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和其他需审的情况进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多年来,已实现了程序化、法制化,利用提建议、下决定和移送等手段对经济责任评议和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罚,预防了腐败并促进了廉政建设,使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
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为新的课题。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审计方法、手段的创新。目前,虽然大多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大多数审计项目审计依然手段简单,还停留在就账查账的基础上,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形势及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一些问题不能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查深查透。实践中发现,创新和改进审计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实行审前公示,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互相监督。首先,审计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张帖通告两种方法实行审计人员通讯方式两公开。公开审计组成员手机或小灵通号码和审计组成员个人网络邮箱地址。其次,接受被审计单位监督,认真填送廉政监督卡,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廉政透明度。
二是审前准备要祥略得当。做好审前调查,向组织、纪检、上级管理机关了解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认真查阅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制定好相关审计评价指标表,对初次审计的对象,要做详细的审前调查;对任期中审计过的,基本情况已经掌握的,调查可以从简。
三是采取审计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审计实施中,一方面通过查帐收集审计证据,另一方面通过座谈和咨询等形式分别听取离任人、接任人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和情况反映,并作好记录。最后,对属于审计范围的事项通过查帐进行核实,或外调取证;对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事项向有关人员作出解释说明。把查帐与调查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了解单位的真实家底和被审计对象执行财经纪律和廉政情况,有助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规避。
四是帐务审计应让顺查与逆查相结合。帐务审计先从原始凭证的审查着手,顺序对记帐凭证、日记帐和明细分类帐、总分类帐进行检查,最后审查会计报表等,然后,有针对性地按照记帐程序的反方向进行审查。或是,审计人员依据所掌握的资料总体情况,先从审阅、分析会计报表着手,揭示财务经济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反常现象,发现线索,掌握重点,再据以查核各总分类帐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帐,然后核对记帐凭证,审查原始凭证,最后,从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日记帐和明细分类帐、总分类帐进行顺序检查。就是说,可先顺查后逆查,也可先逆查后顺查。使顺查与逆查相灵活结合,能从大处着手,由表及里,由面到点,把握审计重点。
五是更好地运用和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目前从审计数据的采集、ao系统(或sql server、access等数据库)的导入、审计分析、审计结果等都有了一套完整的审计操作程序,为了更好地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思考,求真务实,敢于探索,特别是要把具体的重点审计事项同构思审计结构流程图联系起来,实现审计思维过程的转变,对重点审计事项的思维、结构框架和具体实施要达到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务实的程度。因此,构建重点审计事项查询流程图是很有必要的,其构建的思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如何确定重点审计事项、构建几何流程图、运用sql查询语句和对审计结果的核实等几个方面。有效利用excel表格。excel软件详尽的数表处理功能为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特别是处理繁杂的数据计算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审计实务人员借助excel软件能够更加高效的获取强有力的审计证据,为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合理基础。
六是财政财务审计中应让帐簿审阅与信息资料函证相结合。审计人员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计划、决策方案、合同及会议记录等书面资料审阅的同时还应发函给被审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单位或个人,了解情况,取得证据,以证实被审单位会计记录是否正确,验证款项、实物等的期末余额正确性。通过函证,审计人员了解被审单位的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存在性及被审单位会计记录的可靠性、真实性,验证被审单位及有关人员有无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行为。实际审计工作,一般使用手工发询证函,但大多是手工输入,在输入数据和单位名称等内容时,存在重复劳动,且容易出错,在选取了样本,填写询证函时漏掉,在发函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影响尚小,在发函数量很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效率?建议利用网络126邮箱、163邮箱和word电子邮件等发询证函。应注意的是在函证操作中要采用积极函证法以取得有效的证据。
七是
抓意见决定执行情况,做好整改落实程序的操作。审计工作的作用和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审计成果的落实情况。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审计跟踪,在向被审计单位送发审计报告的同时,向被审计单位送审计建议和审计决定执行情况表;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填报审计决定和建议的落实情况,将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或执行情况以书面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审计机关和纪检
监察部门;根据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发现问题的性质以及被审计单位所反馈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等因素,确定是否进行后续审计。
随着形势的变化,审计人员要根椐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选择和创新审计方法是对保证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是非常有效的,这也是审计工作中常学常新的问题。